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职工素质教育培训

企业职工素质教育培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企业职工素质教育培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职工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职工培训 重要性 路径 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企业培训的竞争。因此,加强职工培训已成为煤矿企业应对社会化竞争的紧迫任务。职工培训是企业在知识经济中制胜的“法宝”。

一、加强煤矿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1.职工培训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的煤炭行业正在由过去那种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精密型转变,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必须对职工进行教育和培训工作。

2.职工培训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职工是企业最有效的投资对象。人才资源的培训与发展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的操作性人才是企业和社会人才的最基本的力量,企业吸取具有职业技能的生产工人,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不可缺失的因素。企业发展离不开人、财、物、时间,但是,只有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决定和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主体。

二、加强煤矿企业职工培训工作的实施路径

1.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理念。企业的发展创新离不开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投入,要着力提高人才素质,必须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要解放思想,克服职工教育培训就是以安全教育为主,教育培训工作是为了经营挣钱的观点;各级领导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培训工作是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前途的大事,所以企业的创新发展首先就要提高职工教育培训的理念。

2.对培训主体进行科学、有效的选择。企业能有效地利用培训资源,培养关键岗位上的技术实用人才为原则,选择培训主体。选择那些思想品德好、综合素质高、忠于企业热爱岗位、年轻有培养前途的职工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企业为职工提供培训机会也体现了企业尊重知识、留住人才的技巧与方法。

3.明确培训内容。当今信息社会,知识日新月异,一个企业必须掌握相关技术信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掌握技术集成能力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企业职工培训,主要分为思想文化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思想文化教育。在进行思想教育时,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培训对象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坚持讲真话,讲实道理。通过教育来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使其能够主动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另外,要抓好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职工清除私心杂念,克服拜金主义,增强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把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职工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当中去,使职工自己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

(2)岗位技能培训。对于煤矿企业的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具体来说就是要强化生产各环节中掌握关键技术的员工队伍培训建设和抓好操作层面员工的技能培训。

三、加强煤矿企业职工培训的现代价值

在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通过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1.有利于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就企业而言,对职工培训得越充分,对职工越具有吸引力,越能发挥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2.有利于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职工培训能够促进企业与职工、管理层与职工层之间的双向沟通,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企业留住人才和吸引人才,促进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3.有利于企业和职工达到双赢。培训能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水平,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4.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训能够使企业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竞争优势,培养企业的后备力量,保持企业永续经营的生命力。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有了一流的人才,就可以开发一流的产品,创造一流的业绩,公司就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教育培训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在全体煤炭职工共同努力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职工培训工作必须在不断探索、不断研究、不断开拓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全员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使企业能够在以后的发展中逐渐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凝、李建勤,浅议新形势下的职工培训[j],甘肃科技,2009,(10)。

[2]王自刚,搞好职工培训,打造创新企业[j],机械管理开发,2006,(12)。

[3]张先燕,提高职工素质培训教育的几点思考[j],新西部,2008,(8)。

企业职工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 员工培训 管理创新

国家电网公司于“十二·五”期间提出的人才资源规划标志着,当前已进入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远程教育培训将成为新时期职工教育培训的新课题。面对新能源变革带来的严峻形势和挑战下,结合世界电网发展的新趋势,为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期间构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对电力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原有人力的基础上提升员工的素质,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课题。

1、开展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必要性

面对电力体制改革的发展契机,信息化建设已逐步深入到湖南省电力公司建设、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职工教育培训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勇于创新,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培育全员培训意识和自我学习意识,诸多新型的教育培训方式孕育而生。

在现代社会教育领域内,在教育观念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具体环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为企业建设一支强有力的职工队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技术管理方面实现现代化电网,追求高电压、高参数、大联网、大容量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依靠教育培训工作来完善和提高电力企业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从而做到真正管好日益现代化的电网;从生产经营方面考虑,随着我国电力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完善,对企业职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组织一些有效的教育培训课程强化企业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以便在日益竞争激烈的现代化企业中生存下来,应对被市场淘汰的危机。教育培训工作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企业生存与否,发展的优劣成败,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发展的规模与利润,更重要的体现在企业价值。

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发展,同时面临着保值、增值的局面,每一个企业职工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竞争、赢利,同样面临着这些保增值的问题。如果企业不仅重视职工自身的需要,而且重视他们的教育培训工作,使职工在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职工自然会为企业作出贡献、创造价值,从而形成一种双赢的互利格局;如果企业忽视了职工的教育培训,职工看不到个人发展的前景,那么在人才日益流动的当今社会,他们或弃暗投明、择木而栖,或敷衍塞责、效率打折,对企业和员工都形成了贬值的局面。加快和发展人才培养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重要保障,更是每一个教育培训工作者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责任。

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拘束于以前陈旧的教育方式和培训内容,必须引进新知识、新技术,通过现代化网络技术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职工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掌握智能化电网知识。结合目前实际工作技能,只有适应智能化电网技术的专业人才,才能打造出高素质、高效能的专业队伍,才能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目标。

2、推动和完善电力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措施

随着社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电力企业也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事电力企业教育培训工作人员结合目前企业员工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进行探索和创新,组织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并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培训机制,为企业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2.1 制定周详的培训计划,并逐一完善和实施

就目前形势来看,电力职工需要掌握和了解的专业知识比较多,还需要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训。因此,教育培训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和系统共享学习的优秀培训教案,以便拓展企业职工的电网技术和技能水平。有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职工培训是一项层面广、方位全的系统工程。层面广,是指培训工作即将渗透到企业的每个部门和环节,因此,需要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使培训工作普及并高效率的得以开展,是企业各级部门管理人员的职责所在。为了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和进行,员工培训主管部门和领导需要调动企业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和参与,在对企业内部进行整体的培训需求调查确认的基础上,编制整体的培训大纲计划。同时注重培训计划的动态发展,即根据发展的需要在具体实践中对培训计划不断进行完善补充,使员工培训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

2.2 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岗位培训课程

在进行强化岗位培训课程时,首先采取“因人而异”的培训理念。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恰当的培训方式,使培训具有针对性、适用性、效率性,提高培训的价值。其次,企业内部组织并挖掘一批具有培训能力的人才资源。在对职员工培训时必须以满足岗位要求为目的,岗位培训需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针对受训者所在岗位和所承担的任务需求来开展课程设计工作。例如:新员工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和价值观、行为规范、安全规则、电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备系统原理和操作流程;老员工培训内容——侧重于和所在岗位密切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运行岗位技术培训——运行岗位是发电企业基本的岗位设置之一,运行岗位的技术培训分为:新员工岗位技术培训和在职运行人员复训。

2.3 建立培训表过考核体系,完善教育评价机制

将培训效果纳入考核体系,形成双层约束机制授课者的培训效果和学员的学习成绩都要进行必要的考核、建档。并纳入到其个人工作绩效和职务升迁的必备条件之中。这样对培训双方都形成有效的约束力度,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保障培训工作的良好循环。进行员工教育培训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根据职工考核进行直接评价。这个环节就是通过专业理论考试、实践操作测试、答疑事故处理等方式对职工考核培训后的综合技能水平,进行最直接地评价出培训效果。(2)根据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做出评价。综合各方反馈信息,如在岗人员、学员、教师、企业管理层、考核结果及工作组检查结果等,对培训效果做出评价。(3)通过其他途径做出间接评价,比如:培训活动的开展对企业及工作环境产生什么影响,培训的投资回报,包括是否以往常见的问题已明显减少,岗位合理化建议是否增加,等等。

2.4 建立培训的激励机制

在培训过程中建立起培训激励机制,确保了培训工作有效性和有序性,并可以提高广大职工的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员工的自身发展和企业的生存紧密地联系起来。

3、结语

目前,电力行业的发展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对人才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培训教育决定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也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联系个人进步与企业发展的纽带。电力企业在教育工作中应狠抓员工培训、积极倡导全员培训、全面培训、全过程培训。作为学员教育管理工作者,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出学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为电力企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实现人力资源增值,实现员工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实现电力企业和员工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企业职工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3篇

企业员工基本素质的提升途径:因人施教、抓教育培训

一是要实现管理人才的现代化,要下大力气培养德才兼备的企业经营管理专家,注重引导管理人才进行品德情操训练,将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等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要注重人才的层次性和类别性,提倡在岗位上建功立业,培养适应各个层次和各种类别要求的人才,使各种人才形成互补,培养懂管理、善经营,能够体察民情、具有公仆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同时注重经济性的教育引导,使管理者能够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做到勤政廉洁,有所作为。企业的管理层只有具备上述能力,在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是重视科技层教育培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决定着现代企业的兴衰,企业应建立健全系统的制度,加强对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科技培训和教育,为各类技术人才成才提供资金和发展机会。企业必须重视科技人才成才,这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三是抓好一线员工层的教育培训,主要方法有:第一实施全员培训,一线员工的素质参差不齐,有文化水平高的,也有低的,因此通过强化培训,进行脱产或半脱产,实施全员轮训,是提高整体员工素质的有效途径,正像中石化在进行的员工职业资格鉴定培训一样,要求人人持证上岗,人人上岗有证,这必然对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水平起到强大的促进作用。第二“对症下药”培训同生产经营相结合。企业在对员工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教育培训的同时,应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为目标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不能抓此失彼,否则会导致员工素质不升反降,事倍功半,达不到期望目的。提高员工素质只有兼顾整体,如抓思想素质不忘业务素质,搞业务培训不忘员工观念转变教育,才能成功的实现员工队伍素质一时一变化,一年一台阶的不断提升,为企业不断创造生产经营的佳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企业员工基本素质的提升途径:教育实行多元化

这是基于员工队伍文化技术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而提出的员工素质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特征。从对象上看,高级管理层的培训教育、中层管理层的培训教育和一般专业技术干部的培训教育。而工人的岗位技能,又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等级别。从层次上看,有大中专、本科、研究生学历教育,工作后的知识更新继续培训教育。从内容看,有基础教育、继续教育、专业教育、岗位教育、社会文化生活教育。员工教育的多元化决定了教育内容的多样化(一专多能),教学时间的动态化(长期与短期结合、业余和脱产交替);学习方式的多元化(集中与分散、教学与自学);培养规格的多质化(多种考试、多种证书)。多元化的培训教育体系,又决定了员工培训和社会文化互相渗透,互相促进,推动员工综合素质与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企业员工基本素质的提升途径:素质教育重能力培养

员工教育不仅是为了储备,更是为了应用,这是成人教育的应用性的实践性决定的。从宏观上说,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主要不在新知识、新技术的产生,而是劳动者对知识的应用程度,应用科学技术解决生产问题的实际能力。从宏观上说,这是由我国企业具体的技术装备水平决定的。我国大部分企业新近或更新先进的技术装备,急需管理者及操作人员水平紧紧跟上与之相适应。随之而来的是对先进技术装备的操作、安装、维修等适应性培训,急需受训者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适应生产。我国企业老设备要更新改造、老产品的换代,迫切需要一批集设备设计、工艺管理、现场操作、产品检测能力于一身的综合性人才,这就是岗位培训、素质教育应运而生的契机。岗位培训为技能的转化提供了条件,反之,员工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又促进了岗位培训的开展。目前,企业和社会办学的员工教育都注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引进、设备更新,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及转换产品之前,都需要提高员工的素质,加强员工技能的培养。能力培养要有超前性、延续性,对员工综合素质培养应有长远的打算。把目前需要和长远规划结合起来,普及与提高结合起来,通过多层次,多工种培训教育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

 

企业员工基本素质的提升途径有哪些相关文章:

1.提高企业员工基本素质的方法有哪些

2.企业员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哪些

3.提高员工基本素质的有效方法

企业职工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煤炭作为我国主要的工业能源,其安全生产一直是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我国煤矿企业中,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改革都与职工素质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其直接决定了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的胜负,同时也关系到了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同时职工素质的高低还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加上我国煤炭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以及新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不断应用,我国的煤炭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个背景之下,煤矿的科学管理以及安全生产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煤炭企业要想保证科学管理以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要致力于职工整体素质的提升,加强职工的综合素质教育,不仅要让他们将新技术新知识更快的掌握住,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安全生产意识,才能做到为煤矿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一、煤矿安全生产的概念

所谓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指致力于创造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的生产条件和操作环境,从企业自身现有的安全生产经验出发,将职工的内在潜力激发出来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同时,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不断地开展宣传和教育,对企业员工的安全知识技能、安全行为规范、安全伦理道德、安全精神以及安全价值观进行培养。煤炭企业通过对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以及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安全设备的应用,将预防特大事故以及灾害的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出来,同时还要建立完备的应急救援体系。煤炭企业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实现对安全生产的保障,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煤矿企业必须要真正形成“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模式,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方法事故作为目标,不断的进行企业的自我约束,积极采取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促进宣传教育的强化以及职工素质的提升,煤矿企业的重点应该放在遏制或减少重特大事故上,从而真正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二、煤矿企业职工素质存在的问题

1.滞后的思想意识

对煤矿企业当前的发展形势,企业中一些干部职工认识还不够,主人翁责任感以及集体主义观念的缺失比较严重。这些人在技能上不思进取,在工作上贪图舒服,而且这种陈旧的惰性思想非常严重,而且还会互相传染,使其他人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很多煤矿的生产一线都是采用轮换工以及季节工的形式,短期意识强是这些人的特点,他们往往只看到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的打算,势必会使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受到影响。

2.技术人员的缺乏

技术人员在煤矿企业中不断的减少已经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煤炭企业在很多人的眼中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事实上则不然,煤炭企业也是一种技术性比较高的行业。由于工作环境以及待遇的问题,现有的技术人员不断地流失,与此同时,大学、专科学院、技校等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在不断地减少,这样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技术人才的储备。

3.培训工作的薄弱

煤矿作业人员具有难度大、技术性强、范围广以及种类多的特点。同时,煤矿的特种作业人员也包括了诸如采掘电钳工、爆破工、瓦检员以及安全员等30多个工种。由于这些工种具有理论性强、技术要求高、操作技术各有特点、工作范围不同的特征,因此导致煤矿企业的培训工作相当的薄弱。

三、促进煤矿职工安全生产文化素质提高的方法

1.加大安全生产的宣传力度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是开展职工安全教育工作的关键理念。煤矿企业必须要围绕这一主题,将突出效果、增强实效、丰富内容、完善形式作为对工作的要求,积极开展贴近生活、贴近生产、丰富多彩的安全生产教育活动,致力于将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营造出来。

煤炭企业可以通过营造安全氛围,建设安全阵地以及定期的将安全警号、口号以及安全标语等悬挂出来的形式,不断地对职工自觉地进行安全生产加以警示,也可以通过安全大屏幕的设置,将企业自身的安全规章制度以及一系列的安全知识在屏幕上24小时滚动,从而将浓厚的安全氛围在矿上营造出来,可以有力的促进职工安全观念以及自主保安意识的增强。

煤矿企业要致力于宣传方式的创新以及安全文化的建设。作为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安全文化是煤矿企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强有力保证。所以,煤炭企业必须要将安全文化工程下大力度进行落实,不断地加强安全观念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对员工的个人安全行为进行规范;必须要贯彻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制度文化的建设。

2. 强化教育培训

煤矿企业必须要经常性的开展安全教育工作,促进职工安全意识的提高。企业要将安全教育培训当作工作的重点,充分保证班前安全教育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时间。将技术课活动、安全活动日以及班前班后会作为教育培训的载体,对基层教育制度进行全面的推进,促进安全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以及针对性的不断增强。企业还要组织职工认真的对《煤矿安全规程》以及《安全生产法》等关于安全的法律法规进行学习,使职工真正做到监督保安、相互保安以及自主保安。与此同时,企业对职工的培训力度必须要加大,对上级职工安全培训要求进行认真地落实,与矿井实际相结合,并有效的结合外培以及内培的培训方式,分批次、定时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从而将职工的安全业务素质提升上去。

3.开展安全活动

煤矿企业要将重点放在夯实安全基础、加强班组工作上。作为企业安全生产的关键,班组安全建设的重要性是无法被忽视的。煤矿企业必须要将广大职工搞好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可以通过在班组之中开展“优秀班组长”“十佳班组”以及“三五班组”的竞赛活动;也可以针对普通职工开展一系列鼓励性的竞赛活动,这样就可以将职工安全生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从而使一线班组的安全生产得到确保。

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煤矿企业可还以通过创新安全活动以及开展安全竞赛等各种活动,将职工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同时还要将群众的安全意识转化为保障安全稳定生产的主动力;此外,煤矿企业还要对群监员在履行职责时进行督促,保证他们敢于坚持原则,将各种显性以及隐患点滴不漏的查找出来,在对违章行为进行制止时必须要不留情面,公正处理,充分的发挥出群监组织的监督作用,通过采取这种有效措施,使矿井安全生产的形式得以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四、结语

企业职工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职工培训;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的特征日益明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同煤集团培训工作要顺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就必须不断学习、求知与创新,必须切实转变创新培训思维模式,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职工队伍。

1树立创新培训观念,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职工培训体系

1.1树立创新培训观念

树立创新培训观念是培训创新的前提,我们已处于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它一方面以人文素养为基础,一方面又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这两方面的统一使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之上。要使职工培训在知识经济中顺应趋势,在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更好地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整个培训体系中。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大同矿务局成立于1949年8月30日,2000年7月改制为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现有总资产750亿元,职工20万,矿井54对,分布在山西和内蒙古,东西跨度300多km、南北跨度600多km的区域内。2008年煤炭产销量1.22亿t,连续4年突破亿吨。现已形成煤炭为主,电力、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等多业并举的特大型综合能源集团。正在建设的晋北煤炭基地是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矿山的技术水平、建设规模、发展速度在国内都走在前列,但主要生产设备及工艺大都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顺应这一要求,公司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同煤”的口号,要求开拓思路、转变思维、创新培训方式,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推动创新型矿山建设。

1.2把创新能力培训纳入到整个员工培训体系中

职工培训既要向职工传授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也要重视职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培训的整体功能是难以实现的。为了利于开展创新培训,应构建集科研、培训、生产为一体的培训体系,由同煤集团科研部门收集国内外最新技术信息及其发展方向和单位技术应用状况。培训部门设计培训方案并组织培训,生产部门及时反馈生产动态。全公司形成了一个“培训—提高—创新—再培训—再提高—再创新”的良好态势。

职工的创新培训是每一个企业创新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同煤集团把开展创新培训课堂“搬”到了井下,不仅将井上的书本延伸到井下的现场教,还把触角直接拓展到采掘工作面。每月组织教师到井下为一线员工进行一次现场观摩教学。学员们在井下工作面边看边听。边学边讨论,教学操作结合。原本在井上课堂难理解的“排距”、“掏槽眼”等操作方法通过现场示范变得简单易懂了。另外,同煤集团加大对员工的创新培训力度,成立公司、矿、区三级培训网络体系,选拔理论水平高和工作经验丰富的科技人员和老工人担任授课老师,坚持做到“培训一个、合格一个、上岗一个”,使接受培训的员工逐渐成为各自岗位上的顶梁柱。

2建立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要开展创新培训,首先必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教师才能主动去探索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寻求新途径,并在实施创新培训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容易束缚学员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就必须建立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的培训教师队伍。近年来,大同煤矿集团根据员工的不同文化程次、不同工种、不同技术专业,建立了专业的师资队伍,从而保证了企业职工培训的质量。另外,每年都要送职教老师到省内外院校、培训机构学习,一方面提高老师的专业技术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让老师开拓眼界,树立新的培训理念,以满足创新培训的师资要求。

3创立员工教育培训的全新体制和模式

大同煤矿集团的技术装备先进,尤其是采矿技术装备水平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为了更好地驾驭现代化矿山,把同煤集团建成世界一流的矿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采取了多管齐下、灌疏结合的方法,创立了员工教育培训的全新体制和模式。集团公司建设成了一大批三级、四级技术培训基地;编制下发了大量通俗易懂的读物,培训目标直指一线、二线员工,通过密集的理论研讨、高级讲座、集中学习、定时抽查和现场培训考核等形式,全面提高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集团公司在员工立足岗位成才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从员工素质教育上,开辟了技校、党校和工大等教育培训平台,让员工学有门道;在技术教育上,利用现有培训基地紧紧和生产现场结合起来,坚持学练结合,使员工练有渠道;在后备员工队伍建设上,以同煤大学为依托,变招工为招生,按照计划专门培养矿山急需技术员工作为储备,使全公司后备员工补有通道。另外,同煤集团从改革培训机制人手,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了员工“双级制”,即员工等级制和员工技术等级制。员工技术等级制按各专业员工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考试成绩来评定,分初、中、高3个级别,分别享受相应上浮岗位系数0.15、0.3、0.6的不同待遇,员工等级制就是依据员工技术等级划分为首席员工、优秀员工、合格员工和待培员工,首席员工享受年薪制待遇,优秀员工采用工资补贴方式进行奖励,合格员工按标准工资执行,待培员工则进人培训中心进行再培训,直到合格后方可上岗,培训期间只给基本工资。这种以专业技术素质为主要考核标准的员工“双级”体系,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员工钻业务的积极性。

4开展课堂教学与技能操作培训重在创新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不仅要在教学课堂上开展创新教学、掌握必要理论知识,而且要在生产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必要基本技能,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4.1在教学中培养学员创新思维的能力

同煤集团培训部门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课前要认真备课,设置一定的情景,确定要达到的目标,然后提出问题,由学员针对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则启发学员求异思维,鼓励学员思维的多样性、新颖性、独创性,从而培养学员创新思维的能力。另外。同煤集团以多种渠道齐头并进,引导职工拓宽视野,全方位、多视角地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为此,公司先后邀请北京大学张国有教授、中国企业文化协会孟凡驰教授、山西省水利局、大同大学、同煤集团公司等专业人员举办专题讲座,从思维上使职工开阔眼界,有效地激发了职工竞相成才的热情。通过多种培训教育活动,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公司培养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等复合型人才,基本满足了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企业职工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工培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用

对于铁路运输单位来说,职工培训的目的除了提高职工业务素质、增强职工两个能力(标准作业能力和故障处理能力)、改进职工工作态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将安全生产标准作业的理念贯彻落实。安全文化建设是铁路运输企业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目的是为了使职工对安全生产有思想上的认识,形成正确安全理念、意识、态度和价值观的同时,获得安全生产标准作业的技能,在铁路运输生产中使用正确的安全行为方式,从而夯实铁路运输安全基础。如此来看,职工培训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具有保障作用和促进作用。

一、当前阶段铁路职工培训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1.未将职工培训放在重要位置上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在竞争愈加激烈的形势下,眼前和短期的经济效益成为了各企业单位关注的重点,在这种认识下,自然不能从长远角度出发看待职工培训工作,没有真正地将职工教育培训置于重要地位。

2.培训的师资力量薄弱铁路企业的职工培训中负责培训的兼职教师应从基层工作中的佼佼者里面挑选,既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较高的综合素质。但从当前铁路企业职工培训发展状况来看,一方面达到这样要求的培训教师并不多;另一方面由于待遇问题和定编的影响和制约,往往存在适合担任专职培训教师的人员或不想担任,或不被允许担任的现象,使得合适的教师少之又少,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此外,既有专职培训人员方面又存在年龄老化、缺少进修学习机会等多种问题,以致很多既有专职培训人员无法掌握最新的技术动态,无法满足培训的实际需求。同时,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很多兼职教师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并不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且大多都未接受过系统规范的专业培训,无法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不到很好的培训效果。

3.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很多职工培训工作起不到良好培训效果的原因就在于培训之前没有对培训需求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致使培训流于形式,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因为铁路职工的来源比较多样化,在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但开展培训工作时却并未考虑职工在学历、年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只是按照专业、系统、岗位和工种进行同一标准和方式的培训。这种形式化的培训对于职工来说是负担,并不是能够使自身素质和技能得到真正提升。

(2)从培训内容来看,大多数培训教师在培训任务的限制下没有机会到现场了解和体验实际状况,通常都是反复使用同一个教案,既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又难以与现场实际情况和发展形势相契合,使得培训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还容易引发职工的抵触心理,使其失去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开展职工培训的必要性

首先,使职工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一定安全行为能力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而实现这些的最主要途径就是职工培训。拿新职工为例,新职人员的岗前资格性培训尤为关键,要让他们在清楚认识到安全生产重要性和铁路安全知识、掌握一些基本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明晰铁路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了解企业文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职业道德等内容,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角色转换的同时,增强他们对铁路行业和企业的认知,让他们产生归属感和信赖感以及安全责任意识。其次,通过系统性的培训可以让职工原本零散的知识变得系统,淡薄的认知变得深刻。例如,站段、车间的职工培训中要包含应知应会与救援演练、应急处理等内容;路局级培训则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延伸,理论和实践并重,涵盖原理、条例、实操等各部分内容,注重整体性与系统性。此外,在其中还可加入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与企业文化等内容,让职工接受更为全面的培养和训练,真正做到从人出发构建企业安全文化。最后,企业安全文化建立之后,想要充分发挥其感染、调动、约束的作用,就必须做好宣传工作。从这点来看,职工培训又占据了有利条件,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宣传阵地和有效途径。例如,在职工培训中可以营造出一种安全文化氛围,借助职工培训的机会创建安全教育基地,在培训中利用安全事故真实、典型的案例带动全员参与讨论;宣传安全目标等都会在无形中使职工受到感染,树立安全意识,转变工作态度和行为,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

三、今后职工培训工作的发展方向

第一,将职工培训工作同企业安全发展以及工作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联系在一起,在把培训工作切实重视起来的前提下从整体上提高培训的标准,重新定位职工培训工作。

第二,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要包含安全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从职业道德、企业文化渗透和法律法规等层面入手,提升职工心理认知和精神层面的认知,帮助其构建一个系统全面的安全防护框架,激发出职工在安全问题上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创新培训的形式和方法,尊重职工在培训中主体地位的同时,多利用一些现代化的设备和手段。例如,让培训的一线职工直接参与到讲课当中,参与主题讨论;当堂分析事故案例;模拟事故现场;利用论坛、微信等网络平台开展培训工作等。

四、结束语

综上,铁路单位应切实重视起职工培训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正视当前阶段职工培训中存在的不足,在未来将职工培训工作同企业安全建设、长远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方法上做出创新。

参考文献

[1]周毅民.谈职工培训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山西建筑,2015,(18):237-238.

[2]丛山,黄云海,耿树庆,等.以零事故为目标的专项任务安全管理[J].航天工业管理,2012,(10):81-83.

企业职工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经济技术开发区 地方社区 联动 党建合作 社区学院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327-01

一、高职院校党建重点之一:内部教师队伍建设

1.主要做法

1.1成立工作小组,加强组织领导

2013年2月,继教院成立以党总支为核心的工作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在继教院范围内展开教师师德和业务能力提升的建设活动。

1.2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研究

由党总支和工作小组负责,制定相关的政治学习主题。采取个人自主和集体探讨交流的方式,发动部门全体教师深入学习,积极探讨。

1.3发动全体教师,修订评估体系

由党总支和工作小组负责,修订继教院教师服务系院和社会的师德和业务能力评估体系。草稿完成后,在继教院范围内进行研讨,并广泛征求各系院和合作单位的意见。形成书面材料下发全体教师。

1.4活动成效

1.4.1通过学习,教师的师德水平有所提高。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继教院在学校地位不高。同时各位老师在工作中也明白了要有地位就要有所作为的道理。2013年的暑假,大家顶着炎炎烈日,全体教师,特别是党员干部带头,以身作则,不计报酬地完成了2013年的“国培”,暑假招生宣传等工作。

1.4.2通过学习,教师的业务水平有所提高。

2013年继教院党员干部带头负责联系相关院系,建立定期联络制度,将开发区及相关行政部门的政策及时告知各系院,指导各系院的继续教育工作。继教党总支书记带头,党员纷纷改变工作作风,走出办公室,走入企业,深入社区。

二、高职院校党建重点之二:对外借助社区学院这个平台,达成开发区管委会、社区(大企业)和学校的三方融合与联动。

1.社区学院是三个区域社会主体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

社区学院是最早在欧美出现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其承担的功能从最初的转学教育,演变到后来的职业教育,到现在的社区教育,已经比较成熟。

2.建设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平台

作为一所地方高职院校,又位于国家级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一直致力于服务开发区、辐射大杭州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009年12月开始与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筹建了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以开发区 380 余家合资、独资企业蓝领职工为主要成才培养对象,本着“学院所有,企业所需,职工所求”,构建校区、校企合作平台。从培养企业预备员工和企业正式员工两个方面打造终身职业教育基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3.构建中介服务平台

省、市相关政策部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政策传达到社区(企业);区域社区(大企业)有教育培训、文化传播、创新教育等方面的需求要高职院校参与;高职院校需要把自己的科技成果更有效地向开发区、社区(大企业)延伸和辐射都需要有中介;社区学院就充当了这一角色。

4.高职院校党建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形式——“三区联动”

4.1“三区联动”的内涵

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以社区学院为平台,以资源在三区的的集聚、共享,不断推动学校发展与区域发展全面走向融合。

4.2“三区联动”的目标

依托高职校区辐射开发区,高职院校整合高教园区乃至杭州地区大学提供创新信息、科技、人才、项目和手段,开发区提供发展平台,社区(大企业)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以及先进文化传播与培育多管齐下,助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三区联动”的具体方式

1.校区和开发区发展联动

开发区管委会对口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时进行上情下达,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高职院校必须和他们保持密切关系,主动参加、配合。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开发区的职工素质教育“蓝领成才工程”。该工程于2004年3月正式推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就不遗余力地予以教育、科研方面的帮助。学校多年来坚持开发区企业、社区调研,每年与开发区总工会一起召开校企恳谈会,了解企业职工教育需求,研究开展各类教育培训项目的可行性。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参与院校和企业数量大大增加,该工程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可行性长效机制。截至2013年9月,“蓝领成才”工程受教育人数已达3万多人,其中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培训了2万余人,占60%左右。2013年8月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又积极参加开发区《“蓝领成才”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学历教育推进办法(暂行)》的起草和推进工作,将“蓝领成才”工程向纵深处发展。

2.校区和社区发展联动

2.1校区推动社区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和社区通过党建合作,可以进行经验沟通和交流,并邀请对方参加校区重要的党建活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更是在邻里、闻潮等几大社区设立党员先锋岗,及时沟通。并邀请对方参加校区的重要党建活动。

学校图书馆和社区图书室结对,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延伸至社区。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对开发区几个较大的社区居民开放,又在邻里等社区图书室设立专栏,定期将图书送到社区,供社区居民借阅。学校图书馆派骨干教师采取系列讲座的形式,对社区居民进行用户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培训。

3.校区为社区开展教育服务

高职院校可以围绕社区居民生产、生活的多种需求,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服务,为社区管理者和居民提供培训,组织社区群众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法律知识、生产经营技能、文明生活方式常识等。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定期召开校(学校)—区(社区)共建研讨会,及时了解社区居民需求,规划制定项目,不定期到社区做学历教育和培训项目推广。在社区建立杭职课堂,送教上门。

4.校区开放人才资源、文化资源、大学课堂、实验室等各类资源

高职校区及时输送社区所需的人才资源、文化资源。并适当开发大学课堂、实验室、体育馆、报告厅等各类资源。

社区整合相关资源,滋养高职校区发展

社区建设当中也有许多经验值得校区学习。比如前文中提到的党建经验沟通。高职院校也可利用社区资源,在社区建设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5.高职和企业发展联动

上述校区和社区发展联动的内容也适用于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更是开辟了校企共同体模式,促进双方发展联动。前几年有较多的论述,本文就不再展开。

参考文献

[1] 刘志忠.高校与社区互动探析[J].现代企业教育,2010,24:224-226.

企业职工素质教育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人力资源开发;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是个人职业生涯与企业发展的联系纽带。随着知识的到来,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最重要、最富活力与创造力的资本,其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功能与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有识之士,也充分认识到人的素质与能力对企业运营质量和发展前途有极为重要的,并感知到现实与未来对高素质、高技能员工的呼唤。员工培训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员工自身发展的需要。

1 正确认识企业培训的重要意义

随着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加快,企业需要不断创新,需要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知识。这就要求不断地加强和深化对员工的知识更新和业务培训。这也是一些大的公司,如微软、IBM、摩托罗拉等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员工培训学院或大学的根本原因。因为这些公司相信,知识是保持长期成功的基础;只有重视员工培训,才能使公司在全球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培训是一项重要的人力资源投资,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如选送优秀员工参加带有性质的培训班、组织业绩突出的员工去外地参观著名企业、鼓励员工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并报销学费、定期选拔优秀员工出国考察等,都会对员工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据调查,企业是否制定培训制度是员工在择业时的一个重要条件。企业如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进修培训机会,即使工资低于其他企业,许多员工也仍会选择有培训机会的企业。

人力资本的创始人———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T.W.Schultz)在20世纪60年代,从大量的实证分析中得出一个突破性结论:在,人的素质(知识、才能和品质等)提高,对社会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比物质资本和劳动(指非技术性劳动)的增加所起的作用要大得多。他还进一步阐明:人的知识、才能基本上是投资,特别是教育投资的产物。

据此,就不应将人力资本的再生产视为一种消费,而应视为一种投资,且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物质投资的经济效益。必须强调的是:人力资本投资不服从物质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相反是“边际收益递增”的投资行为。因此,不断增加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使人力资本持续增值,从而持续提升企业业绩和实现战略规划,已成为企业界的共识。

世界著名杂志《财富》曾经预言,当今最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基于型组织的企业,特别是那些善于学习的知识型企业、拥有知识型员工的企业。可见,企业培育学习型的企业文化非常重要。学习型的企业文化表现为员工不断学习,企业奖励进步,大家共享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新的机遇,使公司和每个员工受益,同时也在企业营造出一种浓厚而强烈的学习氛围。

2 员工培训体系的创新

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管理方式等。其中培训管理包括培训计划、培训执行和培训评估等三个方面。建设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必须在培训理念及方式上不断地进行创新。

2.1 员工培训理念创新

很多企业未能将员工培训作为一项日常例行工作来抓,甚至觉得:培训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与其让员工参加培训,还不如加强管理让员工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因此,必须转变上述的观念,树立起一种新观念:员工培训是企业的一种投资行为,是可以使企业获得长期综合收益的行为。的确,对员工进行培训往往不可能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但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过程,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增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凝聚力及团结精神。同时,通过不断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认知力和办事能力。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必须从思想上将员工培训视为企业的一种软投资,其重要性比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厂房投资、设备投资更为重要;它和企业其他投资一样,必将给企业带来丰硕的成果。

2.2 员工培训方式的创新

,大多数企业采取的是你说我听、课后的培训模式。这种传统的培训方式,对于提高被培训者分析、解决问题的技能水平帮助不是很明显。在员工培训方式的创新上,应根据被培训者的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例如,对于基层员工,其培训方式应更多注重培训的互动性、实用性及连贯性,应让其在接受培训过程中,不断有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以增强其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于中高层次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则应注重培训方式的灵活性与挑战性,从而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概念形成能力的培养。

培训方式的老化导致参加培训的员工对培训缺乏兴趣,这是培训较难取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在注重企业内部培训方式不断创新改进的同时,还应适当聘请外部专家,以提高本企业培训的质量与水平;还可派员工参加专门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以开拓员工的视野。

2.3 员工培训考核的创新

对员工进行培训的主要目的:一是培育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凝聚力;二是提升员工的技术、能力水准,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打好基础。由于从员工接受培训到其产生效果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这就增加了对员工绩效考核的难度。

大多数企业对员工培训的考核方式较为简单,多采用考试的形式。这种考核形式对于被培训者来说,会认为只不过是走过场,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往往会忽视培训的重要性。由于考核方式较为松懈,必然会导致被培训者在接受培训时经常人在心不在,或忙于其它事情。

因此,在培训考核的创新上,必须注重短期考核与长期考核相结合、个人绩效考核与企业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原则。这要求培训主管部门必须将员工培训记录和绩效考核记录分别归档,并定期(例如每半年)进行一次审核,查看其在接受培训后绩效有没有得到提高。将企业绩效纳入此处考核,其意在审视培训课目设置的合理性,以及培训有没有切实起到相应的效果,从而增强全员对培训及考核的重视程度。

2.4 培训师培养及选拔的创新

培训师的培养及选拔是作好企业员工培训的前提。一个好的培训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相当多的企业来说,培训师基本上由各部门主管兼任。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是培训师对被培训者的优缺点及需加强的知识点了解较为透彻,易做到对症下药,但容易受自身知识面及知识结构的限制,很难进行技能及知识等方面的全面革新,且难有大的进步。

因此,企业在采用一线主管给员工进行培训的同时,亦应加强专职培训师的培养和选拔。专职培训师应从企业内部选拔优秀员工担任,同时亦应考虑其学历、知识结构等方面,以衡量其能否胜任这一角色。对培训师亦应不断培训,如让其参加高校学习,或参加专职培训公司组织的培训课程,让其在丰富视野、增强技能的同时,亦可将所学新知识传授给本企业员工。

考虑到企业内部结构及所需知识、技能的复杂性,一个企业不可能在所有方面均有本企业培训师来完成。这样,可邀请一部分外部专职培训师来对某一专业领域进行培训。这在学习外部先进知识、先进理念的同时,亦可节约一定费用。

总之,员工培训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及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安排员工培训时,必须统筹兼顾,使员工培训切实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是使员工培训不断取得成功、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3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在当今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的形势下,对运营企业提出的现实要求。下面结合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近年来开展的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讨论。

3.1 员工培训必须快速高效优质

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是负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并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股份制公司,截至到2006年年底,公司有在册职工9490人,其中中高级以上技术人员占72%,承担了上海市区4条线路(总长95km,车站84座)的运营管理责职;到2007年年底,运营管理职能就迅速扩展到贯穿整个上海市区、基本形成轨道交通运营的6条线路(186km,车站123座)。根据规划,预计到2010年末,其管理的运营线路将达11条(总长400km,车站250座),届时企业从业人员预计将达23000人。由此可见,作为近年兴起的新行业,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先进性和超常规发展对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是巨大的。因此,在专业技术方面必须提高员工的培训质量,在满足运营需求方面必须加快对员工的培训速度,只有这样才能为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3.2 技术进步要求员工知识更新和升级

城市轨道是多学科、多专业的高新技术联合体。因此,各专业的技术进步必然会反映在城市轨道交通各相关专业的设计、建设和运营中,并最终要求员工能及时掌握和使用这些先进技术。如:电动列车的驱动原先采用的是直流电机,随着大功率可控硅耐压技术的突破,现在已普遍采用交流电动机驱动,不但降低了制造成本,也便于操作、维修;电动列车开关车门驱动,由气动改为电动;信号系统也引进了“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替代了广泛使用的“准移动闭塞”系统。此外,随着数字化、化的来临,信息技术在各技术领域都得到了广泛,轨道交通运行质量监控方面也不例外。如原先只对单条线路的运营质量进行监控的OCC(运行控制中心)也为COCC(中央运行控制中心),以利于实施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内各线路的运营管理。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各专业技术的更新速度已明显加快。这些新技术的采用必然要求企业员工同步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术能力。

3.3 探索员工培训的新方式

对新进企业的员工进行上岗前的技能和岗位培训,对原有的企业职工进行知识更新,同时还必须确保已开通线路的正常运营和对新建线路的接管,这些都需要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的教育培训中心探索员工教育培训的新方式。

制定和规范各工种的技能标准,并据此编写各工种的培训大纲和教材,采用应知和实际操作考核,制定复训期限和要求等,可极大地调动广大员工的和工作积极性。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坚持以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对各类新录用或转岗的员工,在上岗前都要进行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的岗前培训班。员工的培训由教育培训中心负责实施,目的是使被教育者了解和掌握公司的经营目标、规章制度和法规,基本掌握岗位的工作程序、要求、及必须的工作技能,从而保证员工能达到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质量标准,能按技术要求履行岗位职责。在培训中,聘任专业技术人员专、兼职担任授课教师;并结合本职工作实际,组织对新理论、新技术的继续学习,通过复训对员工进行技能知识补充、更新和提高。仅2007年1月至11月,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就举办各类培训班193个,总计552845课时,参加再教育达15088人次。经过培训,职工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面对如此庞大和高技术的培训要求,在探索培训方式的过程中有以下成功经验:对新员工实行军事化管理,集中培训;对低级别技工的知识更新,则由高级别技工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二个方面通过身传言教进行技术传授;对于需要普及的基础知识或简单技能,采用首先培训一批专业培训师,然后通过培训师对全体员工进行知识或技能普及教育。其中对全体客运服务员的礼仪培训就是典型的培训实例。

城市轨道交通自诞生之日起,就以“快捷、准时、方便”的长处而受到市民欢迎,由此也确立了城市轨道交通的性、公益性和服务性等特点,因此更要求员工在工作中展现高素质的礼仪服务。故在2007年7月就需要对全线近3000名服务员在不足200天的时间内进行一次全员普训,并达到规定的要求。为此,决定尝试采用一种全新的培训方式:

1)组织专业人员,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特点,统一编写城市轨道交通礼仪标准和培训大纲及教材,并外请专家组对标准、大纲、教材进行评审;

2)精选32名高素质员工,采用小班辅导,培训成为专业礼仪师,由他们全面负责对全体员工的礼仪普及教育;

3)进一步对礼仪师进行师资能力教育,通过教案编写、老师带教、小课示教、课堂点评等方法,提高他们的授课能力(经授课能力考核及格者,方能获得礼仪培训师资格);

4)为确保全员礼仪培训质量,在具体普教过程中,统一提供规范的教案、教具、教材和示教片,并规定只能由专业礼仪培训师进行授课;

5)每个员工在培训终结时必须进行书面理论和现场录像的考核,有一项不及格必须补考,补考不及格就不能上岗;考核成绩存档备查,也作为今后员工的考核依据。

正是由于实施了这一创新的培训模式,才能在不足200天的时间内完成了对全体服务员工的礼仪基础知识培训。经过这次高密度、高强度、高质量的普及培训,客运服务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3.4 教育培训工作的探索和创新

培训工作必须在不现有线路正常运营的前提下进行,同时,还必须为即将投运的新线路的接收、开通做好人员储备。其结果是企业人才资源培训的工作量大大超出常规的计划,为此必须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符合城市轨道交通超常规发展的培训方式。前述举办的“车站服务员礼仪培训师资培训班”,就是走专业化培训管理与群众性普及教育相结合道路的有益探索,有利于建设一支自我教育、统一规范的职工队伍。2007年,公司还分别举办了对行车调度、车站站长和服务员的综合知识比武。各线路相关人员对各自的应知应会知识,采用比武的形式,对行车业务知识进行综合考核;其余职工通过观摩参与,提高和巩固了相应的基本业务,达到了提高个人业务工作能力的目的。这种新型的人力资源开发方式,已成为了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为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而采取的一项创新举措,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近年来,公司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努力创建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如:近年来,公司先后成功举办了群众合唱比赛,“迎新线开通、为市民方便”的“保通车”活动等,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凝聚了员工人心,形成了企业合力,增强了广大员工“在市民面前我代表地铁,在国人面前我代表上海,在世人面前我代表”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了极大的工作热情。此外,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实际,公司还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员工培训手段。如:鼓励职工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参加业余学历教育;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员工”活动;以广大职工为主体,根据公司运营管理的发展需要,制定的人才发展计划,鼓励职工参加各种教育培训;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着力增强职工学习力、实践力、创新力、合作力,为职工掌握多岗位技能,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平台。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