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卫生管理的意义

食品卫生管理的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食品卫生管理的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食品卫生管理的意义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5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4-0379-01

【关键词】 食品处理和加工;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为加强学校、托幼机构食堂的卫生监督管理,提高经营者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食品卫生管理水平,防止食物中毒和其他食源性疾患的爆发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卫生部《关于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的通知》精神,石嘴山市卫生监督所于2003年底开始在全市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开展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并取得较好成绩。现报道如下。

1 主要做法

1.1 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拟定实施方案 从实际工作出发,根据石嘴山市学校、托幼机构食堂现状,依据《食品卫生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制定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标准,其重点在卫生组织、食堂布局、实施方案、食堂面积、食品采购及加工过程中的卫生等几方面。

1.2 提高学校食堂管理者的卫生知识水平 加强对学校负责人、食堂管理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对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有所了解。通过反复培训,提高了学校食堂管理者的卫生意识及食品卫生管理水平,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具体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3 加强宣传,形成舆论氛围 借助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推行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重要意义,以电视节目向市民介绍石嘴山市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在卫生监督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引起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关注,提高了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力度,确保了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2 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的效果

自2003年底开始在石嘴山全市范围内开展学校食堂卫生专项整治工作以来,准确掌握了全市学校、托幼机构食堂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全市45所学校和托幼机构食堂卫生状况明显改善。根据量化评分表逐项落实整改措施,切实将量化分级管理落到实处,避免了搞形式、走过场。

2.1 学校食堂硬件及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教育局和卫生局联合下发《关于广泛推广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的通知》,对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学校食堂,下大力气进行整改,投入了近3万元的资金对学校食堂的硬件进行了改造。通过食品量化分级管理,食堂面积扩大了,食品加工流程、布局得到了合理调整;许多学校加大投入,添置了食品加工操作台、冰箱、洗涤设施,部分学校购置专用蒸汽消毒柜,保证学生安全用餐;增设操作人员二次更衣、洗手设备,增设主、副食库房及机械通风装置,从而改善了食品储存条件。

2.2 转换监督模式,提高监督效率 实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将政府的监督管理与食品生产经营者自身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风险性和食品卫生信誉度分级确定监督频率,将监督重点放在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上,实行重点监控,帮扶打劣,同时也加强了经营者的自律性,提高了监督效率。

3 问题与建议

3.1 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执行标准过高 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标准是参照餐饮业的标准执行的,相对于学校食堂要求可能过高。餐饮业许可审查量化评分表共涉及五大环节65项内容,餐饮业经常性卫生监督量化评分涉及七大环节38项,其中关键性项目,如有一项不合格,则评为差,且确定得分85%以上为良好。所以就学校食堂具体条件,大部分只能达到C,D级。

建议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制订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量化分级管理评分标准,将关键性项目控制在10%以内。

3.2 食品量化分级管理必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最大的特点在于连续性和可变性,连续性表现在学校食堂只要是从事经营活动就必须接受卫生部门的监督和评审,形成每年的评定结果;可变性表现在根据每年卫生许可审查和经常性卫生审查情况进行评定,按照食品卫生信誉度评定结论进行调整和公布。今年评定为A级,明年必须有改进,才有可能保证A级,形成不上就下的压力。所以,只有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才能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校食堂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

食品卫生管理的意义范文第2篇

餐饮业是食品和服务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呈高速发展的态势,对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年全国的餐饮业数量(不含食堂)已达400万家,实现销售额约7500亿元,预计20*年将超过8*亿元。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居民的饮食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巨大,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在企业规模、卫生条件、管理水平、经营品种、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一些餐饮单位因加工操作不当、食品贮存条件差、餐饮具消毒不合格等原因,导致餐饮单位和集体用餐单位食物中毒事故屡有发生,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

为加强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食品卫生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其生产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根据《食品卫生法》、《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学校食堂与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我部在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了《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规范由总则、加工经营场所的卫生条件、加工操作卫生要求、卫生管理、从业人员卫生要求及附则组成,共6章43条。

《规范》在总结以往餐饮业卫生管理和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对餐饮业的卫生管理提出具体的要求,细化了现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各项技术要求更加具体,起草中注重可操作性和企业自身管理的实用性,方便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的组织实施和自我检查,也体现了公开透明的监督原则。

《规范》主要具备以下特点:

一是分类提出管理要求。考虑到餐饮业的种类繁多、规模相差悬殊,本《规范》在部分加工操作的硬件要求、专职管理员的配备、检验室的设置等方面,根据其不同种类、规模的情况,分类提出了管理要求。

二是基本要求和倡导要求相结合。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饮食加工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也有较大差别。本着抓住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规范》将提出的要求分为基本要求(用词以“应”表示的内容)和倡导要求(用词以“宜”表示的内容)两种。用“应”表示的内容,作为卫生准入的必要条件和日常卫生监管的内容,凡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予核发卫生许可证,并对违法行为实施卫生行政处罚。

用词以“宜”表示的内容原则上要求大型、连锁、规模化的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也应该符合。

三是指导企业自身管理。本《规范》有附录7个,除附录A外的其余6个的内容则都是指导餐饮企业如何预防食物中毒、推荐的正确加工操作程序及如何开展自我检查等。这些内容对于指导餐饮企业(尤其是对广大中小企业)加强自身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是有助于餐饮消费者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规范》对一些消费者关心的问题做出了相关规定,了解《规范》的有助于对于消费者在就餐消费过程中,对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规范》规定:加工经营场所应距离粪坑、污水池、垃圾场(站)、旱厕等污染源25米以上;加工经营场所内不得圈养、宰杀活的禽畜类动物。在加工经营场外设立圈养、宰杀场所的,应距离加工经营场25米以上;从事现榨果蔬汁和水果拼盘加工的人员操作前应更衣、洗手并进行手部消毒,操作时佩戴口罩;(裱花操作卫生要求)裱浆和新鲜水果(经清洗消毒)应当天加工、当天使用等。

食品卫生管理的意义范文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确定余姚市泗门镇持有卫生许可证的企业食堂为“职工满意食堂”评选对象。2006年、2007年、2008年泗门镇持有卫生许可证的企业食堂分别为39家、40家、42家。

1. 2方法

1.2.1 评分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结合镇总工会、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以及镇教文卫办相关要求,共同制定《余姚市泗门镇企业“职工满意食堂”评选标准》(评选标准)以及《余姚市泗门镇企业职工满意度测评表》(测评表)。评选标准的评选内容包括卫生管理、工艺流程布局、餐具消毒保洁、三防设施、食品储藏仓库、食品加工卫生、原辅料的采购质量、环境卫生等8个方面20项指标,总分为100分。测评表的测评内容包括食堂菜类品种、新鲜度、口味、卫生、食堂人员服务态度5个项目,总分为100分。

1.2.2 定级标准 确定的等级分为“职工满意食堂”和“职工满意食堂创建单位”2个级别。“职工满意食堂”单位为2年内无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当年无因违反《食品卫生法》受到卫生行政处罚,评选标准得分>90分,同时测评表得分必须>80%;“职工满意食堂创建单位”为当年无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发生,评选标准得分>70分,并同时测评表得分必须>60%。

1.2.3 评选方法 每年的4月份,泗门分所、镇总工会、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镇教文卫办4个部门组织评审小组对企业食堂按照评选标准逐个进行实地检查评比,同时对员工进行食堂菜类品种、新鲜度、口味、卫生、食堂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测评。

1.2.4 认定方式 对符合“职工满意食堂”标准的企业员工食堂授予“职工满意食堂”匾牌,对被评为“职工满意食堂创建单位”予以通报表彰。

2 结果

2.1 “职工满意食堂”等级

通过连续3年的“职工满意食堂”评选活动,职工满意食堂和创建单位数量逐年增多,共有23家次企业食堂评选为“职工满意食堂”,共有52家次企业食堂评选为“职工满意食堂创建单位”。2008年与2006年相比,职工满意食堂单位上升11.0%,尤其是职工满意食堂创建单位上升31.5%,非职工满意食堂(创建)单位下降42.5%.见表1。

2.2 卫生达标率

依据评选标准对企业食堂的卫生管理、工艺流程布局、餐具消毒保洁、三防设施、食品储藏仓库、食品加工卫生、原辅料采购质量、环境卫生8个方面进行打分评估,2008年与2006年相比,各项食品卫生指标达标率分别上升18.7%、21.6%、18.3%、16.6%、21.1%、21.3%、12.8%、13.7%,表明企业食堂创建“职工满意食堂”活动后,主要卫生指标达标率逐年提高,卫生面貌显著改善,见表2。

3 讨论

由于“职工满意食堂”的成效不一定会在短时间内显现,因此作为卫生行政部门还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等各种形式进行深入、广泛的宣传,使各级政府、企业单位、企业就餐员工都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工作目标,促使企业食堂的卫生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食品卫生管理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食品处理和加工;组织和管理;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55.5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6-0762-02

“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和常自律,现场操作性强、具体实用、投入少而效果明显,是一种基本的通用管理方法[1],主要用来提高产品安全、改善品质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事故发生、节约成本、提升企业形象及竞争力,其魅力在于快(效率提高)、省(节约成本)、好(环境卫生、产品安全)、强(提高员工素质、提升团队精神)、优(形象、效益双赢)[2],也适合餐饮业和学校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

学校食堂就餐师生众多,就餐时间集中,基本采用预先烹制、集中存放、自行选购、即购即食为主的供应方式,更易引发食物中毒风险,所以学校食堂的卫生监管要求预防和控制重点前移。为探索实施“五常法”管理对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水平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笔者对2006-2008年间杭州市实施“五常法”管理的部分大、中学校食堂进行了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杭州市大、中学校中管理意识和硬件设施较好的87家食堂推广实施“五常法”管理,并从其中随机抽取36家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五常法”管理实施方案 市、区卫生监督机构指导各学校食堂成立了“五常法”管理推行小组,由学校领导、食堂负责人、厨师长、采供负责人等组成,进行培训。培训分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内部培训为员工上岗前培训、年度培训;外部培训为管理人员、业务骨干由相应的“五常法”管理专业公司或经“五常法”管理的专业培训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有关人员外出参观“五常法”管理成效良好的单位,之后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推广。最后由卫生监督部门根据《浙江省餐饮业“五常法”管理评分表》的内容进行评审。

1.2.2 “五常法”管理实施方法 (1)常组织。将厨房内物品按高、中、低使用频率实行分类分层管理,确定食品及原辅料最高、最低用量,确定所在场所的必需物品,去除非必需物品,消除潜在危害,防止食品交叉污染或误用。(2)常整顿。厨房内所有必需品分类集中放置,整齐且有标识,有合理容器,有“名”有“家”。保证工作中必需物品在30 s内随取随用,杜绝物品乱堆乱放,提高工作效率。(3)常清洁。厨房实行区域责任制,定期清除工作场所,保持环境、物品、设施、设备处于清洁状态,防止发生污染。促使工作场所环境整洁明亮,保证取出的物品能正常使用,创造良好舒适的工作环境。(4)常规范。厨房内以视觉、安全管理和标准化为重点。采用透明度、视觉管理及园林式环境,包括利用创意和全面视觉管理的方法,使食堂的各项现场管理要求实现规范化持续化,进而使管理达到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5)常自律。创造一个具有良好氛围的工作场所,持续地推动前“四常”至习惯化,有助于员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提高个人品质,养成工作认真,规范有序的习惯。

1.2.3 方法 对实施“五常法”管理前、后各食堂卫生情况分别进行评价。评价依据为卫生部颁布的《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2005年10月1日起实施)。

2 结果

实施“五常法”管理后的食堂卫生面貌显著改善,管理者更加重视自身管理,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明显增强,各项食品加工关键环节得到有效控制,大大降低了食品卫生安全风险度,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见表1。

“五常法”管理实施还彻底解决了原先厨房“脏、乱、差”的顽疾(厨房墙面油污满积、地面油腻潮湿、物品随处堆放);由于实施了先进先出的合理备货操作规程,所有食品原料和调味品均有明确的数量规定,食品原料库存减少,确保了食品的新鲜,保障了食品的安全。

3 讨论

3.1 “五常法”管理是促进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一种管理手段 本次实施“五常法”管理前后的食堂卫生状况与浙江省实施“五常法”管理较先进的绍兴市施行情况[3]基本一致。“五常法”管理十分注意分门别类、标签标识,与丹麦推行的餐馆Smiley标识计划[4]相类似,符合国际潮流,有利于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该管理体系的实质是企业对食品卫生安全进行自主管理(非强制性)的一种形式,其核心在于强化企业的食品卫生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倡导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应以企业主动加强自我管理为主的理念,这与《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安全法》的要求[5]完全一致,对改善监督管理力量不足的现状具有现实促进意义。它也将促使监管部门从传统低水平的、行政命令式的监督管理向科学绩效式监督管理转变[6]。

3.2 “五常法”管理应作为学校食堂有效防制食物中毒的新管理模式 学校食堂就餐人数多,食物供应量大,就餐时间集中,食物制作必须提前准备,很难保证在2 h内完成,这也成为发生食物中毒尤其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重视基于HACCP原则的重点环节和危险因素的监管[7],如粗加工中的洗菜池分池清洗,食品加工过程中的中心温度,冷菜制作间内的温度,隔餐及隔夜冷菜的保存方法和温度要求,砧板、刀具、抹布等用具的消毒方法,以及从业人员皮肤外伤感染、发热、咽喉疾病、腹泻的处置规定等要素。由于“五常法”管理充分考虑了这些要素,与HACCP管理相辅相成,有效杜绝了食物中毒的发生隐患。实施“五常法”管理后,所有学校食堂均实现了食物中毒事故的零发生。

3.3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巩固“五常法”管理的关键 “五常法”管理是学校食堂最实用、最易操作的管理模式,且短时间内可以取得明显成效,但更为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因此必须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根据实施经验,务必要做到以下5点:一是完善领导和“五常法”管理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统一工作进度;二是进一步完善“五常法”管理规范制度,提高“五常法”管理的适宜性;三是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员工的操作意识和能力;四是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利用率;五是加强内部考评机制,使“五常法”管理工作与员工经济收入相结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卫生监督机构应组织专业人员不定期地对餐饮企业实施“五常法”的情况进行评估,起到类似专业公司的“外审”作用,以及时纠偏、督促巩固,使学校食堂管理和技术实施规范、有效、有力、有序、有为,进而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4 参考文献

[1] 何广明,著. 现代管理“五常法”.香港:明窗出版社,2001:79.

[2] 王晓红,罗燕生,吴丹,等. 餐饮业推行“五常法”管理的做法与思考.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7,13(5):74-75.

[3] 徐来潮,吴丹,李珂,等. “五常”管理体系对餐饮业食品卫生安全的影响.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3):253-255.

[4] 秦富,王秀清,辛贤,等. 欧美食品安全体系研究.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45.

[5] 杨明亮,孙秀发. 五常法与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 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6,13(6):463-464.

[6] 陈永壮,裘亚群,邢烨. 杭州市餐饮业推行“五常法”管理的策略研究.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9,25(3):255-256.

食品卫生管理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食品;HACCP体系;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281-02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指的是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系统,其指在科学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研究,确定出具体的危害及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高校食品安全关系到师生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频发,更是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随着高校扩招力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高校食堂采取承包制,交由个体承包商进行经营管理,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却忽视食品安全管理等弊端,成为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隐患。据统计,2009年,全国各类高校总数达到2663所。近年来,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在校师生的人数也是节节攀升。据新华网报道,2010年,我国高校食堂总数有1万多家,每天有2800多万师生员工在校就餐,每年营业额超过500多亿元。正是由于高校众多,人口密集,师生间彼此接触频繁,再加之所有高校食堂多采用私人承包或者与学校合作等方式,管理较为松散,食品安全意识较为淡薄,故成为了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的高危场所。大规模的校园食物中毒事件时有耳闻。2010年卫生部办公厅食品中毒事件情况报告显示,中毒事件220起,中毒7883人,死亡184人,其中在学校食堂26起,中毒人数1541,占到总中毒人数的19.5%。据报道,2011~2012年又陆续出现了湖南长沙学院39名学生在学校食堂用餐中毒、河南工业大学莲花校区百余名学生在校餐厅发生食物中毒、上海财经大学食堂学生超过100人中毒、四川省孝泉师范学校26名新生食物中毒事件等。这些事件无不是由于食品卫生安全问题造成的,因此针对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迫在眉睫,已经成为了政府部门、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社会问题。

如何预防或消除这些安全隐患,尤其是在预防食物中毒管理方面,是高校食堂食品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在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有效地评估和控制,确保学生食堂食品安全防止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在学校食堂食品生产的管理系统的推广等等方面,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的实施,注重预防而不是依赖于最终产品的测试以确保食品安全。

在高校食堂中引进HACCP体系进行系统管理,可以促使高校食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可以促使行政部门提高卫生监管水平。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对推动高校食堂管理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HACCP小组的组建,确认高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流程,进行各个环节的危害分析,在食堂关键控制点的确定后制定HACCP计划表并提出相关要求,建立记录留存与审核措施,并对HACCP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日常监控。对于高校实施HACCP管理体系的效果进行验证,分析验证结果,提出HACCP体系运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希望为高校食堂的科学管理、师生的饮食安全的维护做出一定的贡献。

HACCP体系在国内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里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中期,HACCP体系传入我国,原国家商检系统开始对HACCP体系进行研究;卫生部开展了HACCP的宣传培训工作,于上世纪90年代先后对乳品、酱油、凉果等企业推行试点研究。在我国,现阶段虽然对HACCP相关课题的研究不占少数,但是真正在高校实施开展该管理体系并取得实质效果的却很少。近年来,由于食物污染导致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达到很高的水平,其中餐饮业达到l0%,因此将HACCP这种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引入餐饮业,并成功的实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HACCP在国内餐饮卫生管理的应用概况:在对引起食物中毒的季节变化、食品种类、人员素质和操作等因素进行分析后,有3个控制点,首先即加强对餐饮业的监督管理,做好工作人员体检培训,管理时间点和集中监控,落实后,食物中毒的发生起数和中毒人数都有大幅度的下降。上海周氏(周汉文,2003)报道了上海长宁区卫生监督部门曾在东亚运动会和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世界中学生运动会期间承担食品安全接待任务,HACCP系统的运用使得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预防取得了稳定可靠的成效,在高校各种活动如运动会前接待中,食品合格率为72%,环节合格率为80%,餐具合格率为91%;运动会期间食品合格率达到91%,环节合格率达到92%,餐具合格率达到95%,且无食物中毒现象的发生。宁波市张氏等人选择了宁波市日供学生午餐量为12000份、7000份、3000份的学生食堂各1家,日供学生午餐量900份的学校食堂1所为研究对象,通过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环节为食品采购、食品烹调、容器盒消毒、从业人员健康状况与间隔时间(洗手、出锅至食用算起),并针对关键环节提出了相关干预措施,如从正规渠道采购原料、彻底加热食品、每次使用容器前须进行热力消毒、禁止出现有碍食品卫生症状的人员上岗等。

食品卫生管理的意义范文第6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食品行业进入了一个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消除,一些致病微生物和有害病毒等有害物质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给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文章主要阐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食品质量管理的意义及作用,并探讨了食品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措施,希望可以为食品管理与技术的发展提供一些意见,仅供参考。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食品质量管理;食品卫生;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基数大,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作为与人们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食品行业,在体现我国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重要产业,也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行业之一,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食品行业具有很大的独特性,是支撑人们生产生活等一系列活动的关键元素。然而,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具有两面性,要辩证的看待问题。目前我国食品行业的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存在产品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水平低、等问题,不能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在极大程度上给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要建立完善健全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1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现阶段,我国食品行业只是单一地重视食品供应体系,高度关注食品供给量问题,而没有意识到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意义,相关食品质量管理人员没有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供给、生产环境,以及包装、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没有按照相关安全检测标准体系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导致食品中可能含有的有害物质没有检测出来,从而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埋下隐患,甚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现阶段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食物安全问题时刻威胁着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致使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已经达到谈食品色变的程度。食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全社会人们重点关注的热点话题,关系着人们群众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是人们得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保障,如果食品安全没有得到保障,那么人们的生命安全以及身体健康就没有保障,一旦食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就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更严重的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总而言之,质量管理是食品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其他管理方法得以实施的前提与基础。针对食品安全问题加强质量管理是食品行业的永恒课题。

2食品质量管理的意义和作用

2.1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随着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食品质量管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食品质量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我国食品行业的稳定,同时也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资源。食品质量管理管理是一项相对复杂的工作,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同时还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质量管理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食品中的有害物质,预防食物中毒或者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确保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因此,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2.2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是提高食品工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市场经济竞争也随之加大,食品行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做好食品质量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模式,为食品质量提供安全保障,进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兴趣,这是体现食品工业产品凝聚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3搞好食品质量管理有助于提高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科学健全的食品质量管理对于食品行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具有巨大的作用,所以要想促进食品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做好食品质量管理工作,在食品加工生产的环节中加强质量管理可以有效节约生产成本及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失误,以免加工环节不符合要求,以致于返工,从而浪费大量的资源。另外,加大力度对食品运输销售环节进行管理,可以缩短销售时间以及储存时间,加快了资金的运转速度,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食品企业的经济效益,最终对食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起推动的作用。

2.4食品质量管理与国际贸易的相关性近年来,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为食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发展的契机,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加强食品质量管理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使其达到国际化标准,继而使我国的食品顺利出口,增加我国的经济效益,提高生产总值。除了加强食品质量管理水平之外,还要提升食品检测检验标准,严格把好食品生产加工验收关,在根源上保障食品质量的安全性,为海内外的消费者提供放心健康的食品,从而推动我国食品出口。

3食品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措施

现阶段,我国在针对食品质量管理问题,还没有完全的重视起来,具有以食品卫生管理代替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1)在食品加工生产的过程中,高度重视食品的卫生安全,制定多种多样的食品卫生安全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卫生管理机制,通过加强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来提高食品行业的竞争力。积极引进先进理念更新食品质量卫生安全认证机构,不断开展以绿色为标志的食品的认证工作。不断对现有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进行更新和完善,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法律的可操作水平,为食品的卫生安全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2)随着科学信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信息技术元素被迅速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在进行食品加工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对于不适应现代化食品行业发展的食品供求交易体系进行改革,加大食品运输供给的覆盖面,提高食品的时效性,在食品出厂之前进行严格的检验和验收,对于食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预防,提高食品安全质量,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保障机制。此外,安全设施作为食品生产基本设施,要定期对其进行养护和更新,保障食品加工速率,延长食品安全设施的使用寿命。(3)食品安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因此,要发动广大人们群众的力量,共同为提高食品安全做出努力。食品管理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是食品安全卫生意识深入内心,使人们了解到食品安全卫生对他们自身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为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食品质量工作人员是食品行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特别是质量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但是目前我国食品质量管理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缺乏食品质量管理的相关经验。因此,要想食品行业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及凝聚力,就要定期组织相关相关人员进行食品知识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的同时,还要不断进行食品质量管理观念的创新,实现创新管理方法和技术的目标。质量管理在食品安全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还可以增加食品行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食品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

参考文献

[1]李平兰,王成涛.发酵食品安全生产与品质控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4.

[2]冯叙桥,赵静.食品质量管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5,56.

食品卫生管理的意义范文第7篇

1 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依法设定和依法实施

《行政许可法》第四条规定: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显然,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是依法设定和依法实施的。《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就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第七条、《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办法》第十一条等也都有相应的规定。从业人员在法定的时限内通过规定的检查项目后方可取得健康证明,才能参加工作。国家卫生部《预防性健康检查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卫生监督机构根据健康检查的结果,对预防性健康检查合格者签发健康合格证明……。以上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确定了签发健康证明的实施机关是卫生监督机构;规定了实施的对象是食品从业人员、生活饮用水的制、供水人员和公共场所直接与顾客接触的服务人员等;限定了实施健康证明的条件是不得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因此,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符合行政许可的一项最重要的基本原则:许可法定和依法许可原则[1]。

2 签发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是一种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为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的,行使行政职权和履行行政职责所实施的一切具有法律意义、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2]。签发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的行为应是以卫生监督机构作为行政主体,行使《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行政职权,依法对相对人的申请领取健康证明的条件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予以签发,允许一部分符合法定条件并具备资格的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对未取得健康合格证明从业的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处罚。因此,卫生监督机构签发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的行为就具备了行政行为的主体上的特征、法律属性上的特征和在法律后果上的特征[3]。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是卫生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行为并非自健康证明签发后就自然终止,一签了事。卫生监督机构必须在健康证明的一年有效期内履行依法监管的义务和责任,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动态观察,只要发现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即可经由一定的程序注销其健康合格证明。符合动态行政行为的特征[4]。

3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符合行政许可的设定条件

《行政许可法》第十二条规定:下列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需要按照法定条件予以批准的事项;……众所周知,患有痢疾、伤寒等卫生法律法规所列的传染病的食品从业人员、制水供水人员以及公共场所的服务人员携带并不断排出病原体,可以通过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污染食物和水,或通过直接接触顾客等途径将疾病传染给消费者,造成食物中毒等食源性疾患和传染病的传播,危害顾客的健康,甚至危及社会的稳定。无论是历史上著名的伤寒玛丽[5]还是最近发生的重大食物中毒都足以证明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涉及“抑制公益上的危险或影响维持秩序的要素”[6]。所以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具备作为行政许可事项的设定条件。基于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的法定性和强制性,此事项既不能通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主决定,也不能通过市场竞争调节或者行业组织、中介机构自律管理来解决;由于无健康证明从业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更不可以待食物中毒或传染病暴发等社会危害发生后才对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事后监督和管理。由此看来,从业人员健康证明设定为行政许可事项是十分必要的。

4 签发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法》规定了行政许可必须“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进行。从业人员获取健康证明的过程首先要有从事相关职业的主观愿望和动机。健康证明的启动过程是从事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主动要求和申请的过程。如果相对人不从事法律法规规定需要领取健康证明的职业,没有领取健康证明的要求,即使相对人符合领取健康证明的条件,卫生监督机构也是不可能主动地签发健康证明给他的。签发健康证明无疑应归入“依申请并经审查而批准的一种授益行政行为”的范畴。

5 签发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是―种有限设禁和解禁和行政行为

前已述及,在《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中都明确规定,从事相关职业必须取得健康证明,方可上岗操作。即对一般人要从事食品、供水及公共服务等特定活动是设禁的,没有健康证明的人员是不可以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制供水和与顾客直接接触的服务工作的。如果没有取得健康证明从事上述工作,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就要负担相应的责任并将被依法查处。对依法已取得健康证明从事相关工作的相对人,相关法律法规又是开禁的,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

6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具备法律效力

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的法律效力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首先是健康证明具备证明力,可以证明持有者的权利能力,即健康证明的持有者具有从事国家所赋予的某种活动的权利,它起到了证明文书的作用,而无须再通过其它方式证明;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是国家对持有者从事相关活动的行为能力的认可的证明。如卫生监督机构对要从事食品工作的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者所发予的健康证,可以证明该从业人员有从事食品工作的行为能力[7]。另外,健康证明具备确定力[8],一经颁发,在法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即具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变更的效力,如要撤销、变更或宣布无效,非经法定程序进行不可。

综上所述,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无论是其设定和实施,还是其实施主体和法律后果,都具备行政许可的特征和本质。因此,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应属于行政许可。建议有权部门尽快修改和完善有关规章,明确责任主体,规范发放从业人员健康证明的行政行为。

参考文献

1、6姜明安.行政许可法条文精释与案例解析[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3:40.

2、3王连昌.行政法学[M].修订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杜,1997:120--121.

4 顾爱平,黄吉明,滕天云等.行政许可法国家公务员读本[M].南京,2003:17.

5 杨海伦.“伤寒玛丽”被隔离20多年.环球时报,2003-05-26

http://www.snweb.com.cn/gb/gnd/2003/0526/k0526001.htm.

食品卫生管理的意义范文第8篇

关键词:学校卫生管理模式启示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2-0271-02

近年来,我们致力于规范学校卫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群体健康水平。不仅深入贯彻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我们还按标准认真落实了卫生设施装备。本文谨以卫生管理教育较薄弱的乡村学校为例,尝试并探索出了农村学校卫生管理的模式与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管理模式

1.1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管理组织网络,该网络包括市,镇,村:市政府成立了设有专门办公室的学校卫生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市长担任;副组长由教育,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担任;办公室主任由卫生防疫站领导担任;各镇的镇农村学校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也分配有专门人员,分别为:分管镇长,文卫科长,卫生院长,中小学校长。村妇女主任,乡村医生,学校领导兼职保健教师也有其作为,即在现有学校的村组成学校卫生小组。

1.2组建稳定的校医及卫生保健教师队伍:《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每个学校必须配备有110和438个专职卫生保健人员与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暂无条件配齐的少数村小学,聘请乡村医生兼任学校卫生辅导员[1]。

1.3制定分级培训制度,其对象是校医和保健教师:对于镇中小学、镇中学、农村初中的校医和保健教师,市卫生部门负责对他们进行培训;而村卫生保健教师和聘请的学校卫生辅导员则由镇卫生部门负责[2]。对初训者与复训者分别采取系统培训和选择性培训。学校卫生至关重要,因此只有取得培训合格证的卫生保健人员才可以上岗。

1.4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健康教育课程,兼容多种媒体性的电视,录像,学校广播等;以及各种纸质版的健教宣传形式,如墙报、板报、卫生小报、健康专栏等;还可以展开知识竞赛,锻炼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提高健康教育意识。除此之外,还要实行卫生晨检制度;按照教育程度不同,开展不同时间段的健康教育,要求按小学每周一课时,初中每半月一次讲座,高中每月一次讲座的模式认真落实。

1.5完善学校卫生设施:经费来源:①5%的教育行政事业费用用于充当学校卫生经费;②每位学生每年上交5元人民币,这是经市政府决定的,由统筹或从学校代办费中列支。所获取的费用均用于学生身上,方式为:添置学校卫生设施及开展学生保健工作。硬件设施:①校园内的各类卫生均要符合规定要求,包括校园,教室及宿舍。②配备安全卫生饮用水设施;③食品卫生要在食堂落实安全;④注意厕所的卫生;⑤校医室面积为30平方米以上为宜,分为门诊,治疗,药房,器械设备和资料四室,按需要行使其功能;⑥卫生室规定面积5平方米以上, 分为以诊治,药橱为主的功能设置室及简易的救护设备和资料两室;⑦规定部分农村小学设有保健药箱,备有简易的保健药物和器材。⑧器材设备装置,共购置540台杠杆式体重秤;205台身高坐高计;86台肺活量计;4只对数灯光视力箱盯;473只保健药箱;100只卫生保洁桶;101张诊查床;140个铝合金器械橱、药品橱及资料橱。通过购置这批医疗诊查器材,在数量上完善了校医室,卫生室的硬件设施。硬件设施的完善并不足以学校的卫生安全的实施。所以,在软件设施方面设有:组织网络,人员配备,卫生培训,健康教育、卫生经费,校医(卫生)室,常见病防治、饮食饮水卫生,报表,学校卫生档案等规范化台帐,所有台账都是按照要求创办起来的。

1.6管理方法与程序探索:管理方法探索:①建立组织网络;②明确目标责任;③依据标准要求;④树立典型模式;⑤完善硬件设施;⑥规范软件台帐;⑦组织现场交流;⑧普遍推广实施。管理程序探索:①目标论证;②目标计划;③目标培训;④目标实施;⑤目标检查;⑥目标申报;⑦目标考评;⑧目标奖惩。

2实践结果

2.1学校健康教育:针对在校生实施学校健康教育,虽然学生数量众多,但其健康教育的实施具有很高的效率。健康教育开课率及在校学生接受健康教育率竟达100%,其学生健教成绩考核合格率及学生卫生行为形成率也部低分布为98.5%和 92.7%。

2.2学生常见病防治:①肠道寄生虫感染防治;②口腔卫生保健及龋齿防治:学校开设了口腔健康教育,部分学校试行了保健刷牙,小学生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知晓率为91%。1992~1995年间,在防治前后学生龋齿患病率有明显的不同,分别为33.6%和25.8%,具有很大的进步;③沙眼防治:经过药物普治及健康教育干预,学生沙眼患病率由1992年的32.6%下降1995年的8.3%,其防治治疗效果显著,受到广大学生、学生家长的亲睐[3]。

3体会

有实践就会有体验,经过一段时间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后,我们体会到:①要做好学校卫生管理工作,必须取得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其中最关键的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②任何事都是要有一定的基础的,而开展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基础就是,组建培训一支稳定的校医和专(兼)职卫生保健队伍。③对于学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首先要加强学校卫生法规宣传教育,制造舆论,在取得社会认可的情况下,才能进一步推进学生疾病防治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④管理水平在任何一个层面上都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在实施学校卫生监督指导的情况下也不例外。因此,必须严格抓好学校卫生部门的监督与管理。⑤此外,加强教育与卫生部门的协调管理也是搞好学校卫生工作通力合作的必须条件。参考文献

[1]谭兴元,孙宇,余东岳.三峡库区学校卫生基本情况调查报告[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2,v.1906:558-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