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营销理论基本要素

营销理论基本要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营销理论基本要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营销理论基本要素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差异化营销战略被当代的企业视为三大核心战略之一,集中表现在对企业的差异化诉求上,通过差异化的营销战略和一系列的传播组合创造出自身的品牌,在消费者脑海中留下企业的品牌观念从而创造出企业至于竞争对手的唯一性和独特性。然而在当今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差异化战略并未为企业带来完全的唯一性和独特性,而是将企业竞争带入另一同质化的困境。试图从差异化营销战略的理论来源,企业竞争同质化困境的缘由和差异化营销战略如何引领企业走出同质化的怪圈等角度对企业的差异化营销战略进行探究。

论文关键词:差异化营销;同质化竞争;差异化竞争优势;品牌竞争;核心竞争力

1 理论回顾和文献综述

发端于20世纪初的营销理论在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后,已经从最初的直觉式操作演变为一整套严谨而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执行规范。集中体现在众所周知的、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tter)教授概括的三大竞争战略之中:成本领先战略、目标集中化战略以及差异化战略 。波特教授将差异化战略解释为: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新立异,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可以说,现代企业的全部运作过程中都伴随着差异化的理想,每个企业都渴望建立起独特的企业文化和产品特色,也就是综合意义上的个性鲜明的品牌。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控制市场营销主导权的企业逐渐被剥夺市场主控权,传统市场由营销者来决定何时、何地、何人、以什么方式以及通过什么媒体来达到何种效果的时代走向历史。如果说1.0营销强调以产品为中心,2.0强调以消费者为中心,那么3.0营销最显著的不同是:把营销理念提升到一个关注人类期望、价值和精神的新高度,在这个层面上来提升营销的功能和解决企业品牌乃至战略的突围。在3.0时代,“消费者”被还原成“整体的人”、“丰富的人”而不是以前2.0时代简单的“目标人群”,消费者不应该被当作猎物,企业应该尊重他们除了商品购买之外的其他社会利益 。“交换”和“交易”被提升为“互动”和“共鸣”,要让消费者更多地融入企业,共同发展,相互支撑;营销的价值主张从“功能与情感的差异化”被深化至“精神与价值观的相应”,企业要激发起消费者内心对于企业使命、企业愿景的认可甚至是赞叹。公司要进一步为消费者传递的是人类根本价值观的实践与参与感,在精神层面与消费者结成同盟,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重大问题上和衷共济。

因此在3.0的营销时代我们更需要将差异化营销战略吸收并运用到企业之中。正如前文所赘述,将差异化上升至战略高度的学者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他的著名三部著作《竞争战略:产业与竞争者分析技巧》、《竞争优势:创造与维持高绩效》、《国家竞争优势》奠定了差异化在企业管理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进而确立了差异化在市场营销中的主角地位。差异化思想也贯穿着“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理论的始终。科特勒的市场营销著作向来以多产和多样性闻名。他认为,营销传播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品牌资产的建造与增值,而差异化是品牌资产四大要素中最为重要的竞争优势。将差异化营销战略作为独立理论体系加以研究的是素有“定位之王”之称的杰克特劳特和史蒂夫里夫金。他们在《与众不同——极度竞争时代的生存》一书中集中阐述了差异化创意的实现途径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一部重量级的专门论述差异化的著作由奥美集团差异化行销的全球总监格斯哈伯1996年出版,题为《差异化营销》。其核心为研究如何运用市场区隔和广告促销方式获得差异化价值和竞争优势,进而实现最大的品牌获利。但是国内对差异化的崇拜呈现一种几乎疯狂的形态,几乎每个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言必差异化。然而理论层面上的差异化思想一般都以营销学或者营销传播学著作中的零散章节中出现,专门研究差异化的著作并不多。

2 品牌时代差异化营销的同质化现象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品牌理念统帅市场营销传播。营销传播的过程也逐渐等同于品牌资产积累的过程,或者说企业将营销塑造为传播品牌形象、增值品牌资产的手段。早在传统的营销传播年代,科特勒等学者对品牌下的定义是比较基础而浅层的,随着市场营销理论的深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市场营销传播者开始用品牌战略来整合以往的诸多营销传播手段,进而为品牌注入了全面而深刻的涵义,也将品牌的差异化追求推向了更高的层次。具体而言,品牌是承诺和保证,是有效沟通的代码;品牌是形象的象征,用以积累无形的资产;品牌是价值定位的载体,能为顾客提供其认为值得购买的功能利益及附加价值;品牌是关系的契约,反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所有体验。层次是越递进,品牌的差异化追求就越为深刻。任何品牌内涵都必须具有区分的功能才具备真正的价值。正如汤姆邓肯所说的那样,品牌是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感知一个品牌时所产生的信息和体验的综合,其最直接、最根本的功能指向是产生相对于竞争品牌的区别。

然而,目前市场的实际情况是,在存在竞争关系的几个品牌中,除了某些外在元素比如名称、包装设计、价格等存在区分外,内在的元素比如品牌的承诺与保证、形象与特征、价值定位以及客户体验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同质化现象,并使得企业的竞争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怪圈。特别是在壁垒比较少的饮料行业、快速消费品行业、运动品牌行业中。

在上个季度的尼尔森的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度和区别度的调研报告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体育运动产品行业中,高达91%的被访者对11个一线品牌的差异化认知为:“只对某几个品牌的品牌个性有鲜明的感知,余下的大同小异”或者“这些品牌各自的品牌个性较弱,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区分度不够强烈”。 其他数据也说明了当今企业正在面临同质化竞争的严峻局面。而导致该现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不外乎品牌的差异化竞争只仅限于传播浅层的品牌价值,表现为功利性的金融追求,而缺乏长远塑造品牌的使命感和先瞻意识。在消费者信任缺失的情况下,他们也越来越不相信垂直传播,即企业告诉消费者的信息。同时,他们更愿意相信同类——其他消费者,即相信水平传播的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普通消费者很容易在网上沟通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表达个人的情感,进而形成舆论 。此时的企业不想将差异化仅仅停留在浅层的话,更需真诚地对待消费者,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打消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顾虑和担心。第二点原因是误读了品牌差异化价值的真正归属,因为差异化价值的真正所有者不是企业而是消费者。企业只有更加重视和深入了解消费者,和他们进行合作和沟通,把消费者当作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产品,互惠互利才是企业的最终选择的道路。第三点是忽略了在企业内部进行品牌建设和差异化营销传播。企业内部的员工应该是品牌的传播者和塑造者,其一言一行对品牌的维护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中国不少营销人忽略了内部沟通的重要性,因而丧失了由内而外构建差异化价值的宝贵可能。

以上几点原因从操作层面上概括了差异化营销的失效原因从而企业再次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探究。虽然品牌时代的营销手段越来越高明但是被模仿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企业如何杀出重围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仍旧值得我们去反思和思考。

3 差异化竞争在品牌时代的新策略

市场营销发展的100多年间,有两次巨大的营销思想变革。第一次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动力是市场驱动力由生产商和中间商逐渐向消费者转移,并最终形成了买方市场。这导致了营销传播的根本性变革,当时的市场竞争已经日趋激烈,同质化问题困扰市场,但与今天相比较,当时的同质化问题并不如今日这般严重,只要合理运用差异化战略和营销传播手段,品牌的唯一性差异化价值依旧可以获得。但是在今天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环境中,同质化产品的种类和信息空前激增,同时大部分市场主体都熟稔地掌握经典的战略手法和营销传播方式,这导致了营销思想正在酝酿第二次变革。蓝海战略、整合营销等营销手段便是第二次变革的典型代表。

哈雷、苹果都是在美国强调自我的时代背景下凸显出来的。从理论角度看,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分成五个层面,即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为什么苹果从小众变成了大众,这是因为人们所追求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能在他的品牌里反映出来。这时候品牌已经成为象征物,当你用苹果的电脑、手机,骑哈雷摩托车,这些产品无不在表达拥有者的人生价值观。因此这样的企业的品牌通过精心打造的契合消费者的营销战略从而真正形成市场区隔,培养消费者对品牌共鸣,使其做到情感忠诚和行动忠诚。

营销理论基本要素范文第2篇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市场营销学的引入为中国的市场营销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到目前为止,传统的4P营销理论(产品Produck、价格Price、地点Place、促销Promotion)也一直成为指导我国营销实践的主流理论。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传统的4P营销模式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它无法满足中国企业对品牌形象、服务水平和顾客关系等重要营销战略的更高要求。

以品牌为例,在21世纪的今天,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我们随时随地可以看到诸如可口可乐、麦当劳、万宝路、奔驰、耐克、索尼等等国际品牌的身影,然而国内却没有一个品牌可以与之抗衡。在证券行业,截至2001年底,我国全部券商的注册资本之和也不过800亿元人民币左右,而美国摩根士丹添利在1999权益资本就高达9000亿美元。到2002年上半年,中国已有124家证券公司,注册资金共1060亿元,资产管理规模7814.57亿元,相当于国内一个中等银行的资产规模,但和国外相比,仅美林证券一家的管理资产就高达1.4万亿美元。面对这种品牌实力的巨大落差和WTO的加入,国内企业尽管纷纷亮出了“打造民族品牌”旗号。但遗憾的是,传统的4P营销模式已经无法做到这点。在知识经济来临的今天,中国企业再也不能凭借产品生产、制定价格、批发销售和宣传促销取得显著的营销绩效,更不能以此获得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

正是因此,中国企业在历经了产品竞争、质量竞争和价格竞争之后,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的建设,于是,纷纷求助于各种新型营销或品牌设计技术。但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从国外传入的品牌营销、服务营销、一对一营销、关系营销、CIS(企业形象系统)、CRM(顾客关系管理)和IMC(整合营销)等现代营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企业的营销深化和品牌建设,但这些“细分式”的营销思想并不完全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或者说它们最终也只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改善某一方面的局部的问题,而不能从整体上为中国企业带来营销绩效和品牌形象的本质变化。因为,这些现代营销理论都是建立在一种高度发达和成熟市场环境基础之上的一种“细分式”营销理论,而当前的中国市场环境从总体上来说还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不发达,经济状况不平衡,市场环境不成熟,企业品牌基础不牢固,企业服务水平低下等等方面。更严重的问题还在于,面对众说纷纭、各执一词的现代西方营销理论,中国的企业家们又显得有些盲从。八十年代“公关热”,九十年代“CI热”,近年来又在流行“CRM热”,这种“热现象”实际上正好从侧面反应了中国企业的这种迷茫和困惑——中国企业当前的营销工作应以什么内容作为核心?中国企业怎样才能实现企业营销绩效和品牌价值的同步发展?

二、顾客营销的结构体系

顾客营销认为,任何一个企业的营销活动,首先必须设计出一个能够令消费者满意的品牌形象,并将这种形象有效地传递给企业的目标顾客(知名度),然后才有可能促成顾客发生“购买行为”;一旦顾客发生这种“购买行为”之后,企业则需要以最优质的服务来“兑现”和“印证”顾客对这个“品牌形象”的期望,以保持对这种“良好印象”的维持和巩固(美誉度);最后,在这两者的基础上,企业才有可能通过“关系技术”发展更深层的“顾客关系和友谊”。

事实上,无论何种营销,无一例外都在追求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的高度统一和最大化。而当前流行的各种营销困其属于一种分划式的细分营销理论,它往往偏重企业整体营销的某一方面,因而不能实现这三者的最大化发展。例如,“服务营销”从服务的角度将企业视为一个服务的主体,强调企业对内对外的全面服务系统的建构,其中,顾客服务是服务营销的核心内容。服务营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企业“美誉度”和顾客满意,并起到一种口碑的效果。但服务营销对于品牌的建设和传播却有着明显的缺陷。“关系营销”则是研究企业与顾客、分销商、经销商、供应商等建立、保持并加强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有关各方实现各自目的利益和长期合作。关系营销强调顾客关系的核心地位,并十分注重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和互动的设计。实施关系营销可能获得顾客最佳的“忠诚度”。但是,关系营销和服务营销一样,也没有提供全面解决企业品牌建设的问题,同时,因为这种关系对象的多样性,也使得关系营销在不同对象、不同时间和不同地点的“传播一致性”变得更加难以把握。

我们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来形容一个品牌的价值和营销绩效,事实上,任何一个品牌的品牌价值或是营销绩效的提升,都是通过对知名度、美誉度或忠诚度的向外延伸,因为这是影响到企业品牌和营销绩效的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同时,本图还向我们说明这样一个道理,即是要想获得企业营销绩效快速提升的最佳发展方法就是保证这三个要素的同步(向外)扩张。

顾客营销的优势在于,顾客营销的要素设计充分考虑和运用了这个“价值三角形”,并将每一个“营销要素”对应一个“绩效指标”,从而达到企业营销的最佳状态。顾客营销将企业品牌建设的主要任务对应为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目标,将服务质量提升的主要任务对应为企业“美誉度”目标,将建设顾客关系的主要任务对应为顾客“忠诚度”目标。正是这种营销要素与品牌价值要素的成功对应,使得顾客营销具备了“整合”的基础并且富有成效。需要指出的是,顾客营销的观点认为,一个企业“美誉度”的形成并不是通过一两次公益事业或慈善活动就可以达到,如果企业的公益活动或慈善活动不能有效地与企业的目标顾客联系起来,这种活动同样会变得毫无意义或没有成效。因为任何一次善和活动,都可能很快被人遗忘。顾客营销学认为,企业“美誉度”最重要的内容应当是通过企业的努力,保证顾客在购买和使用企业产品的同时能够产生一种“愉快的体验”。这种“愉快的体验”同样是有益于顾客,有益于社会的“善举”,更是构成企业“优质的服务”和“美誉度”的根本内容和手段,也是顾客关系深化的必要因素。

以顾客作为企业一切营销活动的中心,有机地将企业的品牌形象、服务质量以及顾客关系结合起来,力求快速地有效地实现企业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的全面发展,为企业与消费者建构一个稳定的、深入的、互利的顾客友谊和商业环境,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和长久经营。这就是顾客营销。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为:顾客营销=品牌形象+服务质量+顾客关系。

三、顾客营销的波浪模型

波浪模型是顾客营销的最大特征。这种营销特征首先表现在构成顾客营销要素之间的相互融合。在顾客营销的要素中,“服务质量”是顾客营销的三大要素之一,但同时,“服务形象”也是“品牌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顾客关系”也是顾客营销的基本要素之一,但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又是发展“顾客关系”的关键手段。因此,顾客营销要素之间的边界实际上是十分模糊,并且相互融合,这是波浪的特点。其次,顾客营销要素的运行模式并不是以时间、空间或是企业职能进行划分,而是依据企业品牌在顾客心目中的现有层次、地位和当前企业与顾客的关系状态的不同而展开。而这种营销过程呈现出一种独特的交递式波浪发展状态,因此,我们称之为顾客营销的波浪模型。我们以横轴表示企业顾客营销的过程,纵轴表示顾客营销的绩效,坐标中的曲线则表示顾客营销的内容。

首先,顾客营销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建立品牌形象”,达成顾客购买。

在这种过程中,企业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品牌设计、品牌定位、品牌传播等一系列手段,将企业品牌形象传递给目标消费者,并不断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在这个过程中,顾客营销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以更快的速度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和了解公司的产品。即我们通常说的提高“知名度”,因为这是企业占领市场份额的前提。我们注意到,当这个曲线到达A点时,第二条曲线便开始了。A点是“顾客购买临界点”。当一个企业通过品牌传播的实施,使得一个消费者从不了解这个而发生购买行为,我们几乎可以认为,这个品牌传播是具有绩效的,也是成功的。重要的是,对于一个已经了解并购买公司产品的顾客来说,公司如果依然仅仅以和过去一样的广告等传播方式进行营销,传播一些顾客已经熟知的信息,这无疑是一种浪费,也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这种机械的营销方式将会导致公司营销业绩的下降。因此,顾客营销认为,在顾客发生购买行为之后,企业的营销重点应该从“品牌传播”转为“服务质量”。

顾客营销的第二个步骤是“提升服务质量”,赢得顾客喜爱(曲线2)。在第一阶段,企业通过品牌传播产生的“效应”,达到了让顾客“尝试购买”的目的。此时的企业必须进一步对以前所传递的品牌信息和承诺进行兑现,并力求满足顾客需求和超越他的期望,以获得顾客“愉悦的购买感受”,从而真正认可和接受产品。因此,在品牌建设曲线的A点之后,顾客营销的重点应转变为“为顾客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让顾客感觉到物有所值,甚至是超值。否则,一旦顾客产生出购买的不愉快情绪,或是与其期望值相差太远,这个顾客不仅再也不会购买这个产品,并有可能影响到他周围的朋友或是同事。这种缺少服务支持的企业产品,只能做“一锤子买卖”,而不可能获得顾客对产品更高的评价(美誉度),当然也不可能实现企业的营销绩效和长久经营。在服务曲线图中一个点B,我们称之为“期望临界点”。在提升企业服务质量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即企业是不是要不断地去超越顾客的期望?顾客营销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不断地创新服务,超越期望可能会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我们将在第五章中详细分析)。另一方面,虽然很多公司都将“超越顾客期望”作为公司的服务理念,但在营销实践之中是很难行得通的。首先不同环境、不同文化、不同地区的每一个消费者都具有不同的期望,所谓超越也只能是相对而言。其次,顾客的期望会随着顾客的经验而不断进步,永无止境。因此,“超越期望”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顾客营销强调的是一种“合适的服务”,而不是盲目的追求“超越”,当企业服务做到一定程度时,顾客营销的观点认为,应以“发展顾客关系”来稳定顾客,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最好”。

营销理论基本要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市场细分准富裕阶层营销

对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后,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定位(STP)并采用营销组合策略满足目标市场是传统营销理论的核心。界定市场是传统营销理论的出发点。在该理论的指引下,对于既定的产品(服务)市场,企业采取种种细分工具对市场进行细分,这就使得产品系列越来越多,面临着众多产品,消费者不仅没有大量购买产品,反而持币待购。这种情况称之为极度市场细分。

极度市场细分的危害

极度市场细分的危害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品牌诚信度下降

细分概念产生于营销思想发展过程的营销观念阶段,在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之后,以产定销的思路已经行不通。企业产品普遍出现滞销情况的同时消费者却找不到自己满意的产品而持币待购。第一家进行细分的企业在成功地将消费者的货币转化为企业的利润后,其它企业纷纷仿效,导致市场细分化程度越来越深。市场细分在早期阶段对于成功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在市场细分的早期阶段,买卖双方的高信息不对称程度客观上也起到了提升企业品牌的作用。在市场细分的早期阶段,企业总是用具有不同卖点的产品作为进入新细分市场的工具,实际产品是否具有卖点所宣传的功能并不是主要问题,比如,在早期,当一家起初生产去头屑的洗发水制造商推出具有焗油功能洗发水的时候,消费者会认为该产品真正具有焗油功能,并且认为该企业的实力强于其它品牌;随着时间的推移,洗发水市场的细分越来越深入,而消费者消费的理性化程度越来越高:消费者逐渐认识到:产品的差别主要是厂商通过广告、公共关系等手段强加给消费者的,而并非产品真正具有所宣传的功能。这种情况在非技术类产业中已经很明显,由此就形成这样一种情况:品牌商市场细分越深入,品牌诚信度越降低。

企业利润下降

极度市场细使得企业在既定的市场上的市场份额不断降低,利润不断下降,市场细分越深入,企业所面对的细分市场的市场容量就越小,相应企业分摊在产品研发、制造、营销等方面的费用就越高,而由本文第一部分的分析可以发现,市场细分越深入,消费者的理性化程度就越高,相应的市场开发费用就越高,所以市场细分的路越来越窄。在20世纪90年代,联合利华公司因其在全球50多个国家中的1,600个品牌而不堪重负。公司收入结构极不平衡——3%的品牌贡献了63%的收入额——并且公司的增长出现停滞。在2002年,联合利华公司进行了一次品牌重组行动,将其品牌数量削减为400个“核心”品牌,这样公司就能将资源集中在更少数量的产品上。宝洁公司在全球160多个国家所推出的250多个品牌中,其中包括帮宝适(Pampers)尿片、汰渍(Tide)洗涤剂和Bounty纸类产品在内的十大品牌却占到了公司销售总额的50%、利润的50%以上以及1992-2002年销售增长的66%。无论对于联合利华还是宝洁,品牌设定的基础是市场细分。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两家公司绝大部分品牌是微利、盈亏平衡甚至亏损。这也就意味着:两家公司均出现了极度市场细分的情况。所以,品牌的收缩或者将细分市场进行合并,不仅不会降低利润,反而会起到提升品牌诚信度、增加利润的目的。极度市场细分问题的解决

菲利普•科特勒在《水平营销》中,提出一种解决极度市场细分的思路:将本来无关的概念同现有商品相结合,以探索这种结合能否创造出新的产品类别。笔者认为:水平营销只是市场细分的一种工具,其目的是为了找到有一定市场潜力但还没有被厂商认识的细分市场,本质上并没有对极度市场营销提供根本性的解决方案,只是作为对传统市场细分理论的补充形式出现。要解决极度市场细分问题,必须重新审视细分市场,找出不同细分市场的共同点,以共同点为基础,将不同的细分市场进行整合。以此扩大细分市场的范围,降低费用、提高品牌诚信力。

以收入水平作为指标,习惯上将消费者群体分为富裕阶层和中低收入阶层,相应地对产品进行高端或者中低端定位。此种定位理论主要来源于波特的产业竞争理论。如果说波特的战略理论适合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之前的经济情况,那么时至今日,其理论已经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之前,国家的总体GDP水平不高,收入两级分化比较明显,采用差异化与成本领先两种战略分别针对富裕阶层与大众消费群体可以各得其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准富裕”阶层相应出现了。准富裕阶层的收入水平高于大众化消费群体,但是低于一般意义上的富裕阶层。例如,政府公务员、教师等行业,可以归类为准富裕阶层。

准富裕阶层具有与富裕阶层以及大众消费者非常不同的消费特点:准富裕阶层无力承担富裕阶层的高消费,但是大众化的消费品很难满足他们。市场上现在还少有专门针对此部分消费者群体的市场。在零售业,传统的大商场受沃尔玛、家乐福等连锁业态所逼,而将其定位转换为高档;而沃尔玛、家乐福等定位于大众化的市场。适合于准富裕阶层的业态出现了空缺。从而造成有钱花不出去的情况的发生,这可以从统计年鉴中找到证据:

本文选取了自1990年以来直至2004年每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镇居民每年消费支出两组数据:

营销理论基本要素范文第4篇

    【关键词】:连锁;4c营销;客户需求 

    一、4c营销理论概述

    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1990)首次提出了4c理论,他认为在营销时需持有的理念应是“请注意消费者”而不是传统的“消费者请注意”。4c营销理论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强调企业首先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努力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然后要充分注意到顾客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性,而不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决定销售渠道策略,最后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在4c理论中,4c分别代表顾客(customer)、成本(cost),方便(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a 4c营销策略的出现,实际上改变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使传统的以产品为核心的理念向以客户为核心的理念转变。本文以7天连锁酒店为例,重点分析了该酒店的营销策略,为连锁经营应用4c营销策略提供经验。

二、7天连锁酒店4c营销现状分析

    1、 7天连锁酒店集团发展现状

    7天连锁酒店集团(7daysinn group)创立于2005年,目前已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网络,在营分店超过330家,遍布广州、北京、深圳、上海、南京、武汉、成都、长沙、重庆等国内50余个城市和地区。据盈蝶最新的行业调研数据,按照拥有的在营酒店数量排名,7天已经成为。

(4)以“真诚相待”为宗旨,实现交流方式多样化

网络信息丰富实用。7天酒店主页设置了“会员分享”板块,为非会员顾客提供了一个人住经验分享的自由平台。同时,"24小时客服小秘书”及时在线回答最新活动、积分管理、预定导肮、人住宝典等各类业务问题,让顾客通过网络与7天零距离接触。

    信息反馈积极互动。针对网上预订且本人人住的顾客,7天设计出了  "7天连锁酒店服务质量调查”问卷,并配备了增加积分政策,鼓励顾客在亲身人住体验之后积极填写反馈;同时,7天通过不定期召开会员主题座谈会、《7天四季》刊物面向全体顾客征稿等面对面、心连心的接触形式认真倾听来自顾客的声音,以作为它不断改进的重要参考。

    精彩活动推陈出新。7天通过开展一系列公益捐款、会员优惠、半价兑换、获取电子抵用券、征稿等增值活动,有效调动顾客的参与积极性。这种做法是比较明智的,既保护连锁酒店的价格体系的稳定,又对消费者变相提供不同质量水平的服务。

三、经济型连锁酒店4c营销策略的发展

7天连锁酒店作为目前业界发展势头迅猛的店,4c营销策略的发展是必然之势,这对整个经济型连锁酒店的长远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1、由“提供满意”向“提供惊喜”转型

当今,消费者需求多元化日益明显,有的顾客能够直接表达出来,有的顾客则不能表达,只能间接传递。酒店可根据不同顾客群的不同特征,对所提品、服务进行调整,在满足顾客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达到提供额外的增值需求服务:如在传统大床房、双人房的基础上、又可根据客户关系的不同变换客房布局、整体色调:设置三人居的亲子房、上下铺的修学旅游房、安装简易扶手的夕阳红房、红色浪漫的蜜月房等主题客房。同时,根据客户习惯的不同,设置可吸烟房、无烟房以供选择,达到满足客户需求多元化的目的。

    2、由“服务到店顾客”向“创造到店顾客”转型

    4c策略的最高境界不在于满足顾客的要求,而在于创造顾客的需求。因此,可以从多元化的市场细分人手,为顾客提供更多的、定制化(customered)的增值产品、服务:如除普遍的商务活动和“背包游”需求外,结合当地生活资讯,开辟城市购物游、美食游、婚纱摄影游、健康保健游等主题,积极整合城市特色产业,引导消费者的消费欲望,拓宽连锁酒店的消费者市场。

    3、由“联合式”信息获取向“一站式”信息获取转型

营销理论基本要素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文化营销品牌建设

任何一种文化均可看成是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和意义结构的统一。在这里,表层结构是指文化的可感知、可观察的感性外观形态和载体,包括物质形态、行为方式和表征体系;深层结构指支配和调节文化表层结构的规则,即载体要素的组合规则;而意义结构是指文化的不可感触、却可通过文化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来传达、显示和领会的意义系统,它是文化的内涵。文化的表层结构、深层结构和意义结构并不是三种不同的文化实体,而是任何一种文化自身中的三个内在方面或层次。文化对营销的影响是如此全面深远,它不仅是手段,还是目的;不仅包含消费者浅层的文化需求,还蕴含着更深的价值取向。

品牌是企业经营者用可以和其他竞争者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分的名称、标志、象征、设计或设计组合为载体,通过确立与消费者之间的良好关系,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

文化营销对企业品牌建设的意义

差异化文化营销能建立企业的品牌独特个性,树立竞争优势。差异化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基本战略,在价值创造与实现过程中导入文化因素,有助于构筑差别优势,起到市场细分的效果。

塑造营销的比较优势,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品牌核心价值建设。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文化营销作为一种高效的营销手段,可以派生出其它多样的、新颖的营销模式,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发挥作用,占据竞争优势。

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为品牌建设注入新的内容。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日益深入,企业差别化竞争越来越鲜明地表现为企业文化特色与成熟程度的竞争。在这种背景下,以企业价值观、企业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式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企业的有力武器。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成熟程度的核心标志,是企业战略风格、管理风格、营销风格以及企业家品格的集中体现,为品牌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追求社会营销,提升企业品牌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形成广泛社会影响力。文化营销在某种程度上说是社会营销,是一种用于变革行为的战略。文化营销所利用的文化因素可以从价值观上对人进行教育、培育和塑造,文化营销也延续着文化的育人功能,表现为通过文化理念的构建,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对消费者进行思想、观念、情感和道德等的引导教育,从而形成品牌的社会共鸣。企业实施文化营销推动品牌建设的措施

改善外部条件,导入文化因素,提高品牌的核心价值。企业要想最终走上后文化营销阶段,必须改善文化营销的外部条件。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实施文化营销,加速品牌的建设,具体讲: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一般而言,商品经济越发展,文化营销就越繁荣。二是完善营销法规。

提高文化营销主体的素质,更好地服务于品牌建设,建立品牌独特个性。企业职工、营销人员、企业家是文化营销的主体,决定了文化营销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企业在文化营销中要不断弃旧创新,这些都要求营销主体除了具备基本的素质,如强烈的敬业精神、敏锐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服务态度、说服顾客的能力、宽广的知识面之外,还要对文化有着相当的敏感,受过文化敏感性训练,可以深刻的理解人们的想法,并且能够熟练的与人沟通交流。

根据市场竞争发展趋势,采取文化营销新策略、新方式,提高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加强营销环境的文化层次分析,做深入的市场调研,找准产品及品牌的目标市场。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具体消费者个体做好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二是加强对目标市场文化的研究。在环境分析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文化营销模式,来推广企业的品牌。只有弄清了不同文化环境,采用不同的文化营销模式,才能更好的实施品牌战略。

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文化营销形式。一是要采用多种营销文化组合。文化营销是文化观念融合到营销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其形式可表现为理念文化、产品文化、制度文化和促销文化。二是要采用多种营销要素组合,把研发、生产、营销、人力资源、售后服务等环节凝聚成高效的价值链,形成品牌优势。

在现代市场营销理论的指导下,组合使用上述文化营销形式,形成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营销文化,以在营销活动中促进买卖双方文化的积极交流。这些基本要素的完美运用,将会使得营销过程具有更明确的目标,文化营销推动品牌建设也就会更加成功。

参考文献:

营销理论基本要素范文第6篇

关键词:营销体系;社区;流量;粉丝;品牌化

西方营销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为企业建立一套营销体系提供了工具和方法,营销体系涉及内容较多,主要包括公司愿景、发展目标、业务单位、业务流程、发展战略、竞争战略、人力资源和组织架构、营销策略等方面。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学术界和企业界对这个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了解企业营销体系的理论范畴和应用方向,在此基础上梳理宏观层面营销思想的演变和微观营销体系中产品结构的演变。

一、综合述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学习营销理论,并将其应用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又进一步促进了营销理论的繁荣,学术界关于营销体系建设和营销体系优化的研究文献也逐渐增多,而一些管理咨询机构在营销系统建设研究及营销体系整体解决方案等服务项目也越来越得到企业的欢迎。

(一)学术研究方面

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营销体系优化展开了研究。有学者从服务性企业的大客户角度来研究营销体系优化的问题,主要针对大客户的界定和划分标准、基础服务、市场定位问题诊断、营销组合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系营销、关联营销、速度营销和价值营销的具体措施,采取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实施效果。有学者从营销组织的角度来分析的营销体系的问题,主要包括基于竞争导向的价格策略、基于市场主导的渠道优化策略、基于顾客价值的促销优化策略以及基于结构优化的产品管理策略。有学者分别从策略、组织、流程、渠道、预算、成本优化等角度来论述企业营销体系优化的问题,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组织会迅速扩张,从而会导致财务、信息、人员管理的失控,并从健全和培育营销职能组织、改造地区组织、革新业务流程等方面论述了优化企业营销组织的方法。有学者从提高顾客忠诚度的视角来研究营销体系的问题,研究指出服务营销可以弥补产品的不足与缺陷,可以给企业带来无限的差异化的操作空间,还可以有效地增加产品附加值等一系列意义,并通过将服务的理念深入到企业文化中,将服务部门当作利润中心,建立良好的服务制度和多元化地开展服务创新来提高企业的营销效果。营销渠道管理优化是众多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渠道是商品流通的主要平台,是提高商品流通速度的关键所在,在传统营销体系中,渠道开发与管理是重中之重,有“渠道为王”的说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线上日益成为企业的重要渠道之一,这对传统企业来讲提出了新要求。

(二)企业应用方面

国内在营销系统建设方面较有影响力机构是北京长松致远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该公司开发《营销系统工具包》涵盖产品系统、流程系统和平台系统,服务方式主要是通过现场培训或视频培训,提升被服务企业管理人员的相关岗位技能,或通过图书引导企业自身改造。最近几年,国内有培训机构,如深圳单仁资讯和东莞转化率等企业在营销体系建设方面都融入了互联网因素,分别从定位系统、营销型网站、推广系统和运营系统四个宏观方面建立了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的战略营销体系,该公司还从流量提升系统、转化询盘系统、业务成交系统和检测优化系统四个微观方面建立了企业的战术营销体系。在业界产生了方泛的影响力。

二、营销思想发展研究

(一)基本营销思想

过去100年中,营销思想经历了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观念五个阶段的演变,而营销管理则分为生产管理、需求管理和品牌管理三个分支。营销概念首先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注重生产管理发展到五六十年代的注重产品管理阶段,被称之为传统营销管理阶段,之后又发展到七八十年代的注重消费者需求管理,然后又进一步发展到90年代和21世纪的品牌管理。随着人类消费生活不断的变化,企业营销思想也随之发生改变,但它仍然是商业世界是最为活跃的一个主题。

(二)后危机时代的营销思想

企业营销思想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营销体系都是与消费者的行为密切相关,而消费者行为又与经济环境关联紧密。2008年爆发的信贷危机使企业经营所面对的市场正日益转变为低信任度市场,消费者已经对商业经营失去信心。尽管这是整个商业体系的问题,但营销对此难辞其咎。营销几乎变作靠说服艺术来打动消费者,甚至操纵消费者,而且营销行为还常常夸大产品功能。金融危机给消费者带来的最大冲击是对未来收入预期的不确定性,进而导致对眼前的消费信心不足,由此带来的后果是消费者及所在的家庭会缩减消费支出或消费性支出变得更有计划性。面对企业的营销活动,消费者会较以往任何时候更加理性地作出购买决策,对那些需要经常购买的商品的广告宣传和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也有了更强的抵抗力他们会注重所购商品的经济适用性。消费者会货比三家、量入为出,会更多地选购那些物美价廉,经济实惠的商品,冲动购买的行为越来越少,追求价值越来越常见。消费者追求的价值可可细分为核心价值和延伸价值、功能价值和情感价值。在“后危机时代”,消费者是追求核心价值还是延伸价值?是注重功能价值还是情感价值?由此产生企业是强调以质量为本还是以营销为本的问题。从现实来看,“后危机时代”企业应该去掉营销中泡沫成分,回归到以产品质量为本的核心价值层面,更不能以营销手法掩盖质量问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小米和凡客是最好的经验和教训。另一方面,企业要考虑多样化营销,扩展营销渠道,注意线下市场与线上市场的的推进。还要在大众市场与小众市场中找到发力点,在面对大众市场的时候需要偏向质量为本、核心价值和功能价值,在面对小众市场的时候则更需注重营销手法、延伸价值和情感价值。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思想

同时,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出现,消费者对企业广告关注越来越少,而他们之间的口碑效应越发可靠,有调查报告显示约有九成的消费者相信朋友或熟人推荐的产品,约七成的消费者信任网络上的顾客评价。在消费者信任关系日渐水平化的时代,失去任何一个消费者的信任就意味着失去一个潜在的购买群体。如今,营销已经不再完全是一种营销者向消费者施加的行为,消费者也可以向其他消费者展开营销。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喜欢聚集在一些社群中,在社群中个体之间被认为是自己人,他们聚焦在一起共同创造属于自己的产品和消费体验,只有那些真正令人心动和钦佩的产品特征才会吸引他们走出自己的社群。这为企业营销体系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协同创新、社区化和特征塑造能力。

1.协同创新。平台思维是协同创新的集中体现,平台可带来产品体验最大价值。协同创新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需要建立某种“平台”,可提供消费者定制的一般性产品;二是允许某个群体中的个体消费者定制化该平台,以满足自己独特的需要;三是整合消费者的定制化信息,根据这些反馈来丰富平台的内容,作为企业开放的资源。

2.社区化。移动互联网下消费者更愿意和其他消费者而不是和企业相关联,企业需要为消费者实现这种关联提供支持,让他们更便利地形成圈子相互沟通。消费者社区(群)主要有三种形式,一种是池状社区,即成员对某个品牌有着强烈的信仰,他们共享相同的价值观,但并不互动,该社区值得企业重点培育;二是网状社区,即成员之间存在互动关系,相互影响剧烈,该社区属于典型的社会化媒体社区;三是星状社区,即成员围绕某个明星人物形成忠实的粉丝团。

(三)特征塑造

品牌必须具备某种真实可信的基本要素才能更好地和消费者建立关联,这种基本要素应当反映品牌在消费者社交网络中的形象,从而能在生命周期中形成自己的特征,企业千万不能挂羊头卖狗肉,名不副实。

三、营销产品策略发展研究

近10多年来,企业营销体系的发发展跟互联网的应用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企业营销体系的建立如果忽视了网络这一重要的工具,这样的的营销体系是不健康的。而网络在营销中的应用主要经历了搜索时代、流量时代、粉丝时代,现在已经到了品牌时代。每一个公司的发展,也会经历这样的成长阶段。而整个成长过程中,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解决好产品结构的问题,公司发展越完善,公司的产品结构就是显得更加重要。只有每一个单品互为补充。国为只有不同的单品持续地转化,才能形成可持续的长久的生意。一个相对完事的产品结构,一般来说需要五个款。产品结构是研究微观营销体系的根本。

(一)搜索时代的营销产品策略

在搜索时代,卖方与买方通过搜索实现第一次互动,早期的淘宝网或其它商业网店,页面简陋,也没那么多活动,主要依托搜索,实现流量变现。这个时候,最重的是要有爆款,要有区另其它竞争对手的热销产品,卖得越多,最后买的人也就越多,算是爆款时代的萌芽。

(二)流量时代的营销产品策略

然而一旦时代进入流量时代,就会发现仅仅只有一个爆款是不够的。网购人数的激增造就了流量的繁荣,之后的4年一直是流量红利,在这4年,谁会玩活动,谁会砸钱抢流量,谁就能取得成功。在这两个时期,流量成本还相对较低,新店崛起的机会还很多。商家通过让利给消费者一部分,甚至亏本,让消费者通过这个引流的产品进入店铺,再购买其它香洲较高的产品,达到盈利。这个时代,爆款被一分为二,一种是利润爆款,另一种是引流爆款。这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利润款和引流款。与此同时,2011年各大团购网站风起去涌,团购活动不仅可以清库存,有的平台还记录销量,所以活动款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三)粉丝时代的营销产品策略

流量越来越多,用户慢慢就变成了老用户,有的老用户就变成了粉丝,顺利进入粉丝时代。粉丝是什么?粉丝就是对某个品牌、某个明星甚至某个产品相对热爱的用户。只买一次产品的只能叫用户,长久购买并且主动帮你传播的才是粉丝。那好了,我们一方面要通过引流款带来流量,吸引更多的粉丝;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利润款盈利,通过活动款回馈粉丝和卖货,还得需要一个形象款,来完成粉丝心的那个“丰碑”。打造忠诚社群体系,可以通过提高用户体验,提高服务附加值、兜售品牌文化,培养一批铁杆粉、骨灰粉,小米就是其中的典型。粉线需要一个让他尖叫的产品,需要一个让他觉得用你产品很自豪的理由,那么就必须得做好形象款。

(四)品牌时代的营销产品策略

接下来进入品牌时代,品牌时代的灵魂是品质取胜和客户黏性,同时也面临和大公司的白热化竞争,逐渐会遇到一些瓶颈,而且做得越大上越是输不起,因此很多人会考虑多元化。如果引流款、利润款、活动款和形象款都没有做好,就去做多元化,肯定是找死。但是一旦前面四个款成熟,就必须得有第二手准备,姑且称之为:备用款。万一其他产品线断货、被删除或者需要升级,就必须得把备用款顶上去。

四、结论

综上所述,目前对营销体系优化的研究学术界主要依据是西方营销理论,集中在电信行业、能源行业、航空业、银行业等领域,针对大企业的比较多,在中小企业的营销体系优化的研究还比较鲜见。而在企业服务方面所开发的营销系统主要是针对中小企业,但属于通用模板,针对中小企业的行业特性不高,系统性不强。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营销体系中开拓市场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展会、业务拜访、电话推销等方式。后期会完善了产品线,建立了营销渠道和专业管理团队。目前公司面临着发展的瓶颈,一是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通过互联网提升品牌的影响力,或开通电子商务;二是如何塑造强势品牌形象,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互网络营销,品牌化运营这是企业全新的发展方向,如何确保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对原有的营销体系进行优化升级。

作者:汤俊 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汤俊.“后危机时代”的营销主张:服务主导逻辑的视角[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11)

[2]陈秋梅.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营销策略思考[J].统计与决策.2010(1)

营销理论基本要素范文第7篇

关键词:体育用品企业 国际化 4C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3―0―01

4C理论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Customer (消费者) 、Cost(成本)、Convenience(便利)、Communication(沟通)。本文将4C理论应用于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分析,形成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一、4C分析框架

1. Communication――品牌国际化

品牌国际化在本文中主要对应体育用品企业国际化战略中的品牌国际化战略,即通过在国际市场上的营销、公共策略推进自身的品牌国际化进程,如:赞助国际顶级赛事、国际巨星代言、企业文化培养和传播,来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偏好度和忠诚度。

2. Customer――产品国际化

体育用品企业根据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来设计、生产体育产品,通过提升产品专业性、外观设计、文化内涵来加快自身的产品国际化进程。

3. Convenience――市场国际化

通过在国际市场上构建良好的分销网络,建立稳定的经销商网络以及广泛运用电子商务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推进自身的国际化进程。我国的很多体育用品企业国际化道路都从市场国际化起步。

4. Cost ――要素国际化

包括资本及人才国际化两部分:资本国际化指为了获得国外资金的资本国际化战略;人才国际化指企业在海外目标地区有熟悉当地市场的国际化人才。人才国际化也是体育用品企业实现国际化的重要一环。

二、国际化主要评价指标

1. 品牌在全球的影响力

衡量体育用品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即是品牌的全球影响力。4C分析中,品牌国际化是企业国际化进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而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品牌的全球影响力,主要包括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偏好度和忠诚度。

2. 产品功能设计及内在品质的国际化程度

产品的国际化,在于企业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内在品质是否符合国际化的标准。体育用品企业的国际化战略,应从自身的品牌和产品入手,提升产品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3. 销售网所分布的国家和地区

在国际上能否构建良好的销售网络,拓展适宜的销售渠道,也是衡量体育用品企业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的体育用品企业的销售网络多分布在东南亚和北美地区,造成地区性的不均衡。

4. 人才资本等要素的国际化程度

这里主要包括资本及人才的国际化程度。资本国际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外资所占比重;另一个即是公司是否具有可公开的营销和财务数据。

三、实证研究――以李宁公司为例

本文用4C理论结合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国际化程度的评价指标,来分析李宁公司的国际化战略:

1. 改善品牌营销能力

为提升自身品牌的国际知名度,李宁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与西班牙男篮签订了为期4年的合约,身披“李宁”战袍的西班牙男篮在06年首次杀入男篮世锦赛决赛,成为世界冠军;08年北京奥运会,央视体育频道所有出镜记者都穿着李宁公司提供的产品,借助央视在世界范围内提升自己的知名度。

2. 提升产品专业性和技术性

李宁公司在其市场国际化的道路受挫之后,转而从自身产品上加大投入,提升产品专业性和技术性。2004年,李宁公司与香港中文大学人体运动科学系合作,对生产的运动鞋的力学特性进行运动生物力学测试,建立专业运动员的脚型数据库。

3. 加强渠道建设

近几年,李宁公司看到了互联网的商机和便利,逐渐加大对电子商务、网络销售平台的投入,如:李宁官方网上商城等。据统计,2008年,李宁公司的海外营业收入中,通过互联网交易的比例为32.7%,极大地缩减了国际化渠道建设的开支。

4. 节约成本和灵活定价

李宁公司选择了多元化的市场定价策略,以推进其品牌国际化的进程。“错季销售”、“错位销售”是李宁目前多用的定价策略。同时,通过大规模采购等方式节约成本。

四、问题和建议

1. 问题

我国体育用品企业正在国际化进程中,主要有以下问题:急于求成的短视心理、缺乏核心竞争力、缺少大量的专业化管理人才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体育产品出口的限制、缺乏必要的激励和监管机制等问题。

2. 建议

针对问题,提出以下建议:按阶段实行国际化战略,稳中求胜;提升品牌核心竞争力,突出品牌个性;将人才引进面向全球,建立全球化管理团队;以建立全球性品牌为目标,提高品牌的适应性。

综上所述,我国体育用品企业的国际化还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战略选择方面应更加注重品牌和产品的国际化;在国内外市场投入方面,更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品牌产品创新方面,注重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营销理论基本要素范文第8篇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eaching requirements of marketing course and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to discuss the issues of marketing teaching mode reform. The paper thinks that the key of teaching to success lies in the rationality of teaching structure and the applicability of teaching activities. Marketing course teaching should take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a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eaching, redesign teaching structure and major activities form of marketing, should also reform the assessment form of marketing course, establish teaching assistant team.

关键词: 市场营销;教学模式;改革;工学结合

Key words: marketing;teaching mode;reform;work-integrated learning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9-0284-03

0 引言

《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专业基础课,在整个市场营销学的课程体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市场营销学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因此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以 “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对市场营销课程的教学结构和活动形式进行合理的安排,以达到市场营销学的教学培养目标。从课题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市场营销学》教学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教师本身比较缺乏实际营销管理经验,对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力不从心。学生只有学好《市场营销学》,才能继续学习后续的课程,否则将直接影响到培养目标的达成。

1 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其基本要素

教学模式是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是指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教学要素的组合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构成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的合理组合。这种组合方式是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因此一种教学模式,必有一套成型的教学操作程序、规则和方法,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运用。

“工学结合”既是教学指导思想,同时也可以作为教学活动结构的框架。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工学结合”中的“学”理解为“教与学”,“工”理解为做,因此工学结合的市场营销教学模式应该做到的是“教、学和做合一”,因此我们可以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包括了教学模式的六个基本要素: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师生交往系统,反馈方式,支持条件。教学模式的六个要素各有不同的地位,起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彼此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缺一不可,构成完整的教学模式。

2 目前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不足

2.1 教师间沟通不够,教学上各自为政 市场营销学目前在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系基本上都是属于专业基础课,是每个专业的必修课程。一般都是有两位以上的老师担任该课程。由于没有统一备课,也没有统一的市场营销学课程设计,教师在进行市场营销教学的时候基本上是各上各的。除了期末的考核的方式统一之外,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同时也没有办法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教学的效果究竟如何。

2.2 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 这一方面是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高职院校教师很大一部分本身并不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所以对于教学模式的理解不深。另一方面主观上高职院校也容易忽视市场营销教学模式的总结和提高。其实许多高职院校在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探索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比如课程内容的调整、课程结构的整合和考核方式的改革,但是没有去归纳和总结出来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因此只能算是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无法被其他老师模仿或者使用。因此如何把市场营销学中形成的各种有效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就是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

2.3 课程教学随意性比较强 实际上这是第二个问题的衍生问题,因为没有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可以遵循或者学习,因此每个上这门课的老师只能够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设计都存在问题。因此教学的效果无法得到保证,效果也无法得到有效的评估。

3 《市场营销学》教学模式的重新设计

3.1 教学指导思想 在“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媒体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优化设计课程的教学结构、活动程序等要素,在教学方面,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的团体学习进行指导,进一步实现市场营销学的教学目标,同时达到相应的质量要求。

3.2 教学目标 对于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等,要使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地掌握,在经济条件下,充分认识企业和其他组织对市场营销加强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对营销环境进行分析,研究市场购买行为,进一步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同时组织和控制市场营销活动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在分析、解决市场营销管理能力方面,进行重点培养和提升。

3.3 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 传统的教学结构基本上就是理论+例子或者案例,这种教学结构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因为都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学生参与性不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从根本上被发挥出来,自然教学效果也有限。“工学结合”强调“教学做合一”,实际上就是对教学结构及活动程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按照“教学做合一”对市场营销教学结构进行深入的改造,把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特色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

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大都来自于企业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因此,需要改革市场营销课教学模式,由于市场营销课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不能只教不做,更不能只学不做,在做中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市场营销学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在营销理念、营销策略、营销方法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为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保证。因此,我们强调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既要对课堂教学结构进行设计,也要对课外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设计。按照“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要求,我们把理论学习和实践的比例控制在4比6,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我校为例,市场营销学一个学期总课时为64课时,实践课安排要求至少不低于24课时。同时在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上,讲授与分析讨论的比例控制在6比4这个比例上,这样就从时间上保证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一节理论课的教学结构设计及时间分配:问题导入(3分钟)――阐述理论内涵(20分钟)――案例提出(3分钟)――分组讨论(12分钟)――案例总结(7分钟)。当然时间控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实践教学活动主要采用项目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开学初就应该针对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的特点,有选择性的事先安排好几个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实践的项目,比如市场细分理论、产品和促销手段都可以设计实践项目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市场调研。具体的操作程序:布置调研项目――设计调研方式方法――项目实施及检查监督――项目总结。

市场营销课的主要活动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老师根据每个章节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方式,或者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

3.3.1 理论知识教学 理论知识的教学,也就是 “教和学”。教有两个问题,教什么和如何教;学同样有两个问题,学什么和如何学。当然这里的学可以是狭义的也可以是广义的,狭义的“学”是相对于教师的“教”而言,广义的“学”就是指学生在校内校外的学习行为了。下面我们主要讨论的是“教”的方法。

多媒体与网络资源并用,帮助学生树立参与意识,提高互动效果。第一根据讲授的内容,教师需要事先作好课件,借助多媒体课件讲授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第二利用网络指导学生搜索相关的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内容;第三利用微博等工具,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第四利用案例进行分组讨论。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①探究式的学习。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枯燥,我们可以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好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设计问题时应注意,首先要紧密结合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然后问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最后还要有一定的难度,不能让学生感觉枯燥或一眼就看穿答案。

②案例教学。本校在讲授市场营销学的过程中,普遍采用案例教学法,这种授课方法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注意:一是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现象。二是选取与大学生生活相关的或同学感兴趣的。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选取珠三角范围内的中小企业案例。三案例最好是真实的,有真实的情境可以进行对照。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和鼓励同学积极参与。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起引导作用,自己的观点不要直接暴露,避免对学生的思维造成影响。通过创造自由讨论的环境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案例教学的主体,进而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

3.3.2 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也就是“工学结合”中的“工”的环节。“在做中学”,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市场营销学理论知识的精髓,实现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在做中学”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的方法和手段。

①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教学环节,也可以说是课堂上的实践环节。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参与感不强,令许多教师在组织课堂讨论的时候都碰到不少问题,比如学生们不主动发言,甚至很多学生根本不愿意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想法,因此也就无法展开课堂讨论;或者学生更愿意讨论与课程无关的话题,根本没把注意力集中到课程上来。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情况,教师恐怕要自己检讨一下,是自己的方法不对,还是自己找的话题让学生不感兴趣?我把课堂讨论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师的铺垫阶段,这个阶段是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对讨论的话题产生兴趣。第二阶段是分组讨论阶段,让同学自行组成小组进行,由组长分配任务,组织成员讨论和发言。第三个阶段是汇报阶段,各小组根据讨论的结果向全班汇报并把结果写到黑板上;第四个阶段是评价阶段,分成两个部分,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学生评价是让学生对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投票,得票最多的小组为优胜队伍,可以获得教师的奖励。教师评价就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生讨论的结果对讨论的话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概括。这种课堂讨论一方面便于进行分工协作,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团队精神,在进度和时间方面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控制。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将相关的资料和要求,提前一节课发给学生,在课前要求同学仔细阅读,查找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并进行总结,便于课堂发言。

②模拟经营。这个环节主要包括:一是在假期安排课外实际企业的模拟实习。同学们通过学校组织或自行联系的方式,进入企业的营销部门进行实习,在主题方面,由教师布置或者自行确定,教师进行指导;二是利用营销实践模拟平台的软件,通过计算机对实际进行模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③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所有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参加市场营销策划大赛和创业策划大赛。大赛以市场营销知识为基础,以企业营销策划方案设计和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为具体的操作形式,选出优秀的作品参加全国市场营销案例策划大赛。大赛的策划、组织和实施都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的作用是动员、指导学生收集、分析、整合资料以及营销策划方案的制作。比赛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筹备阶段,老师把学生一起制定比赛的规则并组织参赛者组队报名参加大赛;第二个阶段是培训阶段,老师对参赛队伍进行规则和策划案写作的培训;第三阶段是撰写策划案阶段,由教师初评并给出入围作品的修改意见;第四阶段为答辩阶段,学生修改后组织决赛答辩。组成教研室教师作为评委进行评议,最终产生选拔出优秀的作品。学生可以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营销企划方案的设计能力,锻炼增强组织管理的能力。

3.3.3 考核形式的改革。考核形式与营销策划大赛紧密结合起来。考核内容为撰写营销策划案,成绩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营销策划书成绩,占60%,现场答辩各个评委给出的平均分为最终成绩;二是课堂发言成绩,占20%,考察同学综合表达能力。三是团队配合得分,占20%。此项成绩先由教师根据团队的整体表现给出一个分数,然后由组长组织组内同学根据各自贡献大小进行分配,例如某小组成绩为80分,该小组共有4名同学,则小组总分为80×4=320分,组长根据各自贡献的大小来分配这320分。

3.3.4 教学助教制度及反馈。结合市场营销课的特点,我们把教学模式当中的交往方式定义为教学助教制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热爱本专业,学习认真,工作主动活跃的学生为教学助教,组成教学组教团。教学助教团主要做三件事情:一是事先熟悉教师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并积极通过各种方式查找与课程相关的资料;二是在课堂教学和实践中带动其他的同学积极参与到讨论和实践中来,帮助和指导其他的同学进行学习。三是让助教团成为教师和其他学生当中的纽带。助教团及时地向教师反馈其他同学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等情况。

3.3.5 教学支持条件。任何教学模式都必须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效力。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的支持条件包括实训基地、多媒体(计算机及其网络等)教学设施、教学软件等。随着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对于物质条件的依赖程度愈来愈大,建议学校应当认真研究并保障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可以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教学模式,成功达到预期目的。比如说课堂讨论的组织就很容易受到教学环境的限制,如果所有的课桌和椅子都是不能移动的,前排的学生要跟后排的学生互动非常困难。

参考文献:

[1]胡正明.加快推进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步伐[J].学科教育,2008(10).

[2]沈忠明.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异步式模块化教学探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