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联合运输的特点

联合运输的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联合运输的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联合运输的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字:倾斜煤田 露天开采 运输方式

Discussion on Transportation Modes Of Open-pit Mining With Inclined Coal-filed

ABSTRACT: Analy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transportation modes in open-pit mining, do research on reasonable transportation choice in large, medium, and small size of open-pit mining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inclined coal-filed, with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ally reasonable and technical feasibility.

KEYWORDS: Inclined Coal-filed; Open-pit Mining; Transportation Mode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

0 前言

纵观我国露天采矿的发展史,露天开采的工艺种类比较单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发展阶段,露天煤田大部分是倾斜煤田。而且工艺主要是单斗-铁道开采运输工艺,少数采用单斗-卡车开采工艺。80年代起,在重新把发展露天采矿作为增加煤炭产量的措施后,加速了露天煤矿的开发建设,这—时期露天煤矿大部分是近水平煤田, 而且以单斗-汽车为主要开采运输工艺。在我国倾斜煤田露天开发过程中,在各方面特别是单斗-铁道工艺方面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从目前看,随着矿坑深度的加深,传统工艺中运输方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因此对倾斜煤田开采运输方式进行研究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露天开采中使用的运输方式多种多样。按作业特征,运输方式可分为:独立式运输和联合运输两种。

1 独立式运输

1.1 铁道运输方式

单斗-铁道工艺在我国倾斜露天煤矿中占有比例较大,五六十年代建设的露天煤矿大部分采用该种工艺。从生产实践经验看,铁路运输的主要优点有:(1)设备可以立足于国内,运输能力大,每年可达2000-3000万m(5000-8000万t)(2)设备和线路较为坚固,备件供应可靠(3)运输成本低(4)对矿岩性质、块度以及气候条件的适应性强(5)在生产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缺点是:(1)延深工程制约露天矿产量规模(2)矿坑要求的几何尺寸大, 由于 一般都采用纵采的开采程序,再加上运输线路限制坡度小,曲率半径大,因而矿山基建工程量大,基建投资大,基建期长(3)在日常生产组织中,由于线路的移设和维修量大,新水平延深作业效率低,因而管理复杂(4)在倾斜矿床中要靠不断延深来获取煤炭资源,因此难于实现内排,使非工作帮暴露时间长,致使边帮稳定程度较差,导致非工作帮坡角较小,剥采比较大(5)由于铁道运输克服坡度能力小,致使运输效率及矿山效益均变差(6)矿山开发的规模受运输能力的制约。

1.2 自卸卡车运输方式

目前单斗-卡车工艺在我国近水平矿田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在倾斜煤层由于初期建矿时受设备供应影响,所占比例较小。自卸卡车运输方式的主要优点是:(1)与铁道开拓方式相比,线路工程量少,基建时间短,基建投资少(2)机动灵活,便于分采分运(3)可以充分利用地形设置多出入沟,便于分散车流,就近排土,提高运输效率(4)新水平开拓延深快(5)可以实行横采,从而易于实现内排,进一步缩短运距。其主要缺点是:(1)汽车运输的劳动作业量大(2)需要紧缺的燃料以及消耗昂贵的备件和轮胎,致使汽车立方公里运费很高(3)对于全线纵采的倾斜露天矿,随矿坑降深,卡车提升高度急剧增加,因此使卡车轮胎的耐用效率也急剧降低(4)由于大功率柴油发动机的使用,汽车排放出大量有害气体,污染大气,从而导致水资源和土壤污染、植被破坏。虽然许多矿山采取了种种措施,但从总体来看,这些对减轻环境污染强度影响不大。并伴随一系列由于污染环境处以的罚款制裁,同样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1.3 带式输送机运输

带式输送机作为连续作业设备,具有以下优点:(1)可以保证挖掘机连续作业,与间断作业式设备相比、挖掘机能力可提高10-35%。(2)运输能力大,带宽为1.8-2.0m的带式输送机,能力和标准轨铁道相当;带宽为1.2-2.4m的输送机,能力和900mm轨距的铁道相当。(3)爬坡能力大,最大可达到17°-18°(4)易于实现自动控制,提高劳动生产率。(5)经济效益好,一般输送机的运输成本约为汽车运输的50-60%。但带式输送机投资较高对物料特性和块度要求较高,受气候影响较大。

2 联合运输

在倾斜煤田的条件下露天运输过程中,如果单一的运输方式无法达到经济合理,或技术的简单实现,可根据矿床赋存条件,地形条件,开采深度等因素采用不同的运输组合方式,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特点,完成运输任务,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2.1 卡车-铁路联合运输工艺

卡车-铁路联合运输方式,综合了铁路运营费用低、运距和运量大及汽车运输机动灵活的特点,但需增加矿、岩转载设施和设备。

卡车-铁路联合运输的转载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1)直接转载(2)电铲或前装机转载(3)矿仓转载。

2.1.1 直接转载

直接转载是汽车在转载平台上直接向列车中卸载。优点是无需机械设备、施工简易。但该种方法下汽车、车辆相互影响大,降低设备效率较多。转载过程中容易损坏车辆和偏载、跑矿。转载平台建成为单侧转载或双侧转载。站台墙可用砖、石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站台帽和车档宜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转载平台尺寸规定如下:

车档高度不小于汽车车轮高度的三分之一加0.14-0.15m

站台高度H=h1+h2+a-H1 (2.1)

式中h1—铁路轨道高度,m;

h2—矿车高度,m;

a—安全间隙,0.3m;

H1—汽车车厢举升后离地面的最小距离,m。

铁路中心线与站台外缘的间距D应满足式(2.2):

D=B1/2+(0.25-0.3) (2.2)

式中D—铁路中心线与站台外缘距离,m;

B1—车辆宽度,m。

联合运输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综合运输体系 运输管理体制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 运行机制

一、引言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交通运输建设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成绩最为显著的时期,在国家运输政策的指导下,甘肃省交通运输体系不断由单一方式向多样化转变,多种运输方式逐步组织起来向社会化、综合化发展。另一方面,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许多制约更好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问题,为此,要科学规划实现甘肃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又好又快发展。

二、甘肃省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状况及问题

(一)综合运输发展情况

1、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五年来,我省天水至宝鸡甘肃段、平凉至定西、天水至定西等11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省新增高速公路1347公里,全省已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达到3280公里;完成了天水军民合用机场和嘉峪关机场航站区的改扩建,启动了一系列机场的改扩建工程。建成国家级、省级公路运输枢纽项目19个,乡镇汽车站700多个、行政村停靠站(亭)4400多个,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局良好,交通综合发展水平平稳提升

坚持"陆水空并举、建管运并重"的发展思路,扎实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各种运输方式在规划上得到衔接,交通运输一体化有序发展。以甘肃省机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成立为契机,全面履行机场建设管理职能,机场建设步伐全面加快,与海航集团、西部机场集团初步达成了加快甘肃民航发展的共识。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和航运开发稳步推进,黄河九省(区)航运部门签订的黄河航运开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甘宁蒙三省(区)黄河航运开发备忘录得以认真落实,黄河上游航运开发工程前期工作全面启动。

3、交通运输服务经济社会能力不断提高

全省各级交通运输部门深入落实"提速中部"战略,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快速客运、旅游客运、现代物流等优势运输业务。加强运输组织协调,加强重点时段、重要物资和重大节庆活动的运输保障,完成了春运、"十一"黄金周等节假日和第十七届"兰洽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兰州马拉松赛"等重大活动期间的运输保障工作。

4、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进一步提高高等级公路运营管理水平,以"人文高速"为核心,完成了包括路网智能监控、电子缴费、隧道安保、应急保障、管理设施、服务区改造升级在内的"六大系统"工程建设。开展收费公路专项清理,规范收费管理,积极拓展交通服务热线、短信平台、公路沿线信息设施的功能,提高收费站点的通行能力。

(二)综合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尚未有机衔接

近年来,我省紧抓国家交通大建设机遇,建设完成了一大批运输基础设施项目,但与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和综合运输发展形势相比仍显不足。(1)各种运输方式运输枢纽建设前期工作衔接不够,当前交通运输系统内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均为主管部门一家所为,各类运输枢纽及站场建设各行其是、缺乏统筹规划。(2)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功能尚未衔接,当前建设的各类运输枢纽普遍规模偏小、功能不完善,大部分运输站场不具备现代运输的"零换乘"和"无缝衔接"的综合性承载功能,就道路运输而言,全省货运仅有陇西宇臻物流中心一家上亿元的物流中心。功能完备、布局合理、衔接紧密的交通综合枢纽相对缺乏,仍将是我省未来一段时期综合运输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

2、综合运输体系运行机制尚未建立

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关键在于建立便捷高效的运行机制,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各条运输线路、各个运输环节的协调运行,有效发挥运输效能。当前,各种运输方式着力于各自运输市场的开拓,注重区域内客货运输的主导地位,不仅未能充分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互补,反而造成无效竞争,加剧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运输通道资源利用缺乏统一协调运行机制、影响了利用效率。同时,交通运输业现代运输方式推广应用力度仍然不够,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方式应用范围较小,综合运输运行机制尚未建立。

三、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交通运输管理体制衔接

1、加强综合运输规划体系建设

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区位分布、交通运输条件等实际,适时调整综合交通发展战略,制定完善的综合运输规划体系。当前,政府牵头建立综合运输联系会议制度,衔接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发展规划制定和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在规划上进行有机衔接,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合理布局,优化通道资源利用。

2、加快统一政策标准建设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加强综合运输政策和标准规范的研究制定,配套完善交通运输各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交通运输法规由"行业法"、"部门法"向门类齐全、分工合理、上下有序、内外协调的综合交通运输法规体系转变,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在政策标准上进行衔接,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益, 实现协调发展。

(二)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功能的衔接

1、加强综合运输枢纽布局衔接

受资源能源布局、产业形态、地理环境和地区经济差异化发展影响,甘肃省区域交通运输呈现不平衡发展,运输通道内不同运输方式场相对站独立、衔接不畅。为此,要结合甘肃省坐中连六的区位特点和通道资源相对紧张的实际情况,科学布局通道内各种运输方式综合运输枢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枢纽加强地理衔接。

2、加快综合运输信息服务系统衔接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行业跨度较大,综合运输信息服务系统是各种运输方式突破行业壁垒和行政垄断的新型手段。为此,要加快综合运输管理和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通过有效整合、对接和共享各种运输方式的信息资源,着力构筑综合运输统一技术标准和共享信息平台,促进各种运输方式衔接协调。

(三)加强交通运输运行机制衔接

1、加快现代运输方式推广

通过推行现代运输方式,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分工协作,确保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行过程中优化配置运输资源,在系统内部实现基础设施与网络配套、硬件设施与管理及经营等软件环境的优化组合。今后时期,重点要加快发展多式联运, 按照驼背运输要求,推进国家公路主枢纽和铁路运输枢纽衔接,按照鸟背运输需要,推进公路运输枢纽和民用机场对接,按照甩挂运输和节点运输特点,着力推进公路运输在各类运输枢纽内的便捷中转。

2、大力发展联合运输方式

综合运输核心是联合,关键是衔接与协作。联合运输在客货流多次中转的运输过程中,在不同的运输区段和不同运输方式的结合部、中转点及换乘地点发挥着纽带贯通和衔接配套作用,发展联合运输是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作的有效方式。当前,我省按照联合运输要求,大力推进公铁联运、公航联运、城乡一体化运输等现代化运输方式,优先实现部分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在不同运输方式"小综合"导向下,向"大交通"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庆斌、荣朝和等,运输经济学导论,中国铁路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

[2] 李全武、陈瑾,甘肃省综合运输发展探讨、西部交通科技,2009年第11期

联合运输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模块化教学;运输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6-0178-02

1课程改革背景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新类型,在我国加快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它的特色。作为新生事物,它可以用不同形式的探索、允许大胆的创新。新的高职教育理念,必然对传统的教育思想及教育模式产生强烈的冲击。

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一直面临着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各院校都在竞相推出办学的特点,及时顺应就业市场的需求。本文结合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加以探讨。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东省唯一一所专门培养女性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职业学院,面对全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蓬勃兴起的态势,人才培养必须紧紧围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即在培养目标上更突出“应用型、技术型”。因此,要不断进行课程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出懂理论、重实践,能适应市场需要的女性人才。

2项目化教学模式课程改革内涵

项目化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从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为教学内容,通过师生共同实施这一完整的项目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项目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项目要求进行资料收集、选择、整理,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研究分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项目任务。在这一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地参与了学习、自觉地进行了知识的建构。[1]

项目化教学法非常符合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与职业性。项目导向的课程改革就是通过就业岗位职业能力分解,进行工作项目与工作任务分析,形成切合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需注意课程内容与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一致,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内容,促进课、证融合,使学生通过课程考核的同时,能够考取职业技能证书。同时全面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升课程建设水平,在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材建设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从而夯实专业教学改革基础,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促进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生职业能力养成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3《物流运输管理实用教程》项目化课程改革精要

31课程目标定位

《物流运输管理实用教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现代运输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选择适宜货物运输方式、树立运输合理化意识,推行运输合理化措施、优化物流运输的线路。组织公路、铁路、内河、海洋、航空货物运输、国内及国际多式联运、集装箱货物运输等。学生具备利用现代运输管理理论处理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提高团队协作精神和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素质,为将来从事现代物流与运输管理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项目化课程改革思路

考虑到与其他同类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相比,要做出特色,必须避免同质化,紧紧围绕女性在行业中的就业岗位及优势,发现女性在商贸物流、国际物流或者货代行业较具优势,而技能主要就是围绕单证和客户服务。

为了体现女性在国际物流中的就业所需技能,且考虑到广东经济呈典型的外向型经济的特点,设置了五个模块,且环环相扣,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并重。说明“模块”可理解为把涉及岗位工作的必要知识和技能重新整合组织教学,以项目方式实施教学,使学生逐步掌握从事岗位工作需要的知识和技能。

33模块式教学实践

331模块一:物流公司运输合理化模块

物流过程的合理运输,从物流系统的总体目标出发,按照货物流通规律,运用系统理论和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合理利用各种运输方式,选择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以最短的路径、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劳动消耗,组织好货物的运输与配送。

课堂理论教学主要目的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物流公司运输合理化工作所需的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通过多种渠道、媒体,进行查找、收集完成实际物流企业运输管理岗位所需信息的能力;具有独立制订现代物流企业运输管理工作计划并落实实施的能力;具有总结、归纳、分析现代物流企业运输管理岗位实际问题能力。

332模块二:公路货物运输模块

公路货物运输(Road Transportation)是现代运输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构成陆上货物运输的两个基本运输方式之一。它在整个运输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全世界机动车总数已达4亿多辆,全世界现代交通网中,公路线长占2/3,约达2千万千米,公路运输所完成的货物运输量占整个货物运输量的80%左右,货物周转量占10%。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公路运输的货物运输量、周转量在各种运输方式中都名列前茅,公路运输已成为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中国交通年鉴》统计结果表明,1997年我国道路运输完成货物运输量977亿吨,货物周转量5272亿吨千米,分别是1996年的993%和1052%。其中货物运输量在五种运输方式中为第一位。到1997年年底,全国有营业性客货物运输车辆450多万辆,经营业户270多万户,从事道路运输业活动的人员有11000多万人。公路货物运输由公路货物运输和汽车货物运输组成。

333模块三:铁路货物运输模块

铁路货物运输是现代运输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构成陆上货物运输的两个基本运输方式之一。它在整个运输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铁路运输由于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且运输能力及单车装载量大,在运输的经常性和低成本性占据了优势,再加上有多种类型的车辆,使它几乎能承运任何商品,几乎可以不受重量和容积的限制,而这些都是公路和航空运输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334模块四:水路货物运输模块

中国水路运输发展很快,特别是近30多年来,水路客、货运量均增加16倍以上,目前中国的商船已航行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中国当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水运体系。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水路运输对经济、文化发展和对外贸易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35模块五:联合货物运输模块

联合运输是综合利用某一区间中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进行不同运输方式的协作,使货主能够按一个统一的运输规章或制度,使用同一个运输凭证,享受不同运输方式综合优势的一种运输形式。联运的最低限度要求是两种不同运输方式进行两程的衔接运输。联合运输按地域划分有国际联运和国内联运两种,国内联运较为简单,国际联运是联合运输最高水平的体现。

4教学评价

“模块”+“项目”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与岗位技能培养充分地融为一体,围绕模块构建课程体系,以项目运作方式,合理组织、实施教学,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模块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重点选择适合自身的职业岗位、扮演不同岗位角色,学习目的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也为学生未来的择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经过两轮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因为有效规避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技能之间的矛盾,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兴趣浓厚,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项目引导,理论知识铺垫,实践技能培养,然后进入一个新项目、新知识、新技能的良性循环。

5结论

项目化教学模式必定是以某种工作项目为基础,在项目运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项目化教学模式来源于工科课程,文科类课程搞项目化课程改革不能依葫芦画瓢,照搬原样很难实施。如物流管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其中融汇了大量其他学科的知识,现实中物流的岗位工作也已经不仅仅是仓储或运输这样简单,现代物流工作更需要复合化,毕业生也需要能胜任同类岗位的各项任务。

围绕物流岗位能力的形成,科学设计和选择课程体系,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设计教学方案,按照一个完整的项目操作流程组织实施教学,使学生在完成模块的过程中,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模块是指涉及岗位工作的必要知识和技能重新整合,模块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学生在模块实施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掌握技术,提升职业素养,实现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明川项目教学法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8(11).

[2]朱铁汉,缪兴锋浅议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例[J].中国市场,2008(10).

[3]张振华,吴凯项目教学法及其在物流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07(49).

联合运输的特点范文第4篇

作者简介:王雷(1975-),男,硕士研究生,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现主要从事物流与供应链方面的研究。

摘要:建设现代化的农村物流体系,可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解决“三农”问题,为农村百姓提供高效、快捷的物流服务。通过对国外物流管理政策法规的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农村物流;物流管理;政策法规;物流服务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8005902

0 引言

由于物流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使得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视本国的物流发展,并根据本国的国情,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相应的措施,打造物流业发展的和谐环境,促进物流的快速发展。

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国家和地区,物流管理体制类同于一般市场管理,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通过政府行政管理的、司法机构规范企业行为的、行业组织协调管理的、企业自主发展的管理体制。但是由于各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不同,政府及行业组织的作用也有所不同。

1 国外物流管理的政策法规

综观国外,迄今为止世界各国均未制定过集中管理物流的专门法规,各个物流环节受各行业法规的管理,而各行业法规为物流的运作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另外,各国政府还采取一系列政策性措施来引导和促进本国物流的发展。国外物流管理相关的政策法规特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专门的物流法规,原有的法律法规仍应用在物流各个环节中。

(2)用改革的手段削弱政府对运输行业的控制,促进自由发展的物流。

(3)政府明确规划物流发展的文件纲领,从宏观上引导物流的发展。

(4)加大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发展联合运输和多式联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作为物流发展的硬件,各国政府及主管部门都把它作为加快物流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而联合运输和多式联运能够起到对不同运输方式的协调组织的运用,更是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5)政府通过资金支持和减免税收的政策鼓励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

(6)合理规划物流园区,提升物流的规模经济效益。为了推进物流园区的发展,各国政府从本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2 我国农村现代物流业发展政策分析

参考国外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要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产业,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必须按照“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方针,政府充分发挥调控引导的作用,实施鼓励发展的政策。

(1)农村物流良好的制度环境需要政策的引导。

良好的外部宏观环境对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当然也要防范重复建设。对此,政府应施以积极的政策引导,在效率提高、市场平等等方面大有所为。

(2)现代物流中心体系的形成需要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

通过政府投资、社会集资等方法来筹措建设资金,加大对发展现代物流设施的投入,重点支持道路交通运输、物流信息化建设和物流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

加快交通运输基础建设,健全综合交通体系,是构建以县级综合物流中心、乡镇级物流场站、村级物流网点三级农村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基础。政府应根据城市的相关规划,积极加快城市路网建设,改善物流企业的内外交通环境。

以信息网络资源为基础,扩大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提高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应用程度,逐步实现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推动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加大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和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力度,构建连通全国的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推动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实现农村现代物流产业和电子商务紧密结合,早日实现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化和物流组织网络化体系。

(3)积极推动农村现代物流领域的全方位开放。

在符合产业政策的前提下,突破现代物流企业的规模、地域限制,将农村现代物流作为引进国内外投资的招商重点,通过与国内外投资者的物流合作,引入国内外企业投资。

(4)加强农村现代物流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大力培养现代物流专门人才。

现代物流观念的树立是根本,物流人才的培养是关键。通过现代物流知识的普及,逐步在广大农民中,特别是农村干部的头脑中树立现代物流观念,让他们认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从而激发和调动他们发展农村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利用“三下乡”等形式,将现代物流知识、物流技术等送到农村,向广大农村群众普及现代物流知识。同时,重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既了解农业生产经营特点,又掌握现代物流知识理论的人才培养。鼓励现代物流企业积极开展岗位培训,推广农村现代物流经营和管理经验。

(5)加强政府对农村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统一领导。

发展农村现代物流产业和物流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发挥市场作用外,必须加强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作用。通过成立农村现代物流的领导部门制定农村现代物流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此外,政府要在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发挥作用,改进工作思路和方法,主动为现代物流产业发展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

建立农村现代物流行业协会,加强物流企业间的交流,推动农村现代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利用协会向工商企业宣传农村现代物流知识,介绍物流地位和作用,采取举办交流会、研讨会等多种形式,促进对农村现代物流的研究。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国外物流相关政策法规的分析,提出了解决今后我国农村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建议。正确合适的农村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解决“三农”问题,为农村百姓提供高效、快捷的物流服务等方面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吕玉花.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产品物流问题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03).

[2]陈文玲.现代流通与农业竞争力[J].中国流通经济.2007,(07).

[3]程国强.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现状、问题与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07,(04).

[4]王新利.试论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村物流体系的建立[J].农业经济问题,2003,(04).

联合运输的特点范文第5篇

1 多式联运单据的概念

《联合运输单证统一规则》中规定:“联运是指至少使用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将货物从其一国被掌管的地方,运到另一国指定交付的目的地的运输”。多式联运不仅要涉及多程运输,而且还必须是不同运输方式构成的。从现行多式联运业务看,运输方式的组合基本上是围绕着海上运输方式形成的。而中国海商法对于国内多式联运的规定是,必须有种方式是海运。

联合国贸发会和国际商会在《1980年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中规定,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单据是指“证明多式联运合同以及证明多式联运经营人接管货物并负责按照合同条款交付货物的单证”。《1991年国际商会关于多式联运单据的规则》做了更详细的定义:“‘多式联运单据’是指证明多式联运合同的单据,该单据可以在适用法律的允许下,以电子数据交换信息取代,而且可以(a)以可转让方式签发,或者(b)表明记名收货人,以不可转让方式签发。”

我国1997年10月1日施行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管理规则》中规定,多式联运单据是指证明多式联运合同以及多式联运经营人接管货物并负责按合同条款交付货物的单据,该单据包括双方确认的取代纸张单据的电子数据交换信息。

2 多式联运单据与海运提单的异同点

2.1 多式联运单据与海运提单的相似之处

(1)都具有货物运输合同成立的证明功能。单据条款上都印有承运人、托运人的权利与义务,而且也是法律承认的处理有关货物运输的依据。

(2)对于将货物交给承运人运输的托运人,海运提单和多式联运单据都具有货物收据的功能。作为货物收据,不仅证明收到货物的种类、数量、标志、外表状况,而且还证明收到货物的时间。

(3)都可以在跟单信用证项下发挥结汇的功能。根据《UCP600》将运输单据分成了七大类:提单、不可转让海运单、空运单据、租船合约单、多式联运单据、公路铁路或内陆水运运输单据、快递收据邮政收据或投递证明都可以凭以结汇(除非信用证另有规定)。

(4)多式联运单据和海运提单表面上相仿,实质性内容上非常相似。

(5)多式联运单据和海运提单都可分为可转让与不可转让。作为可转让的多式联运单据,具有流通性,可以像海运提单那样在国际货物买卖中扮演重要角色。

2.2 多式联运单据与海运提单的不同之处

(1)适用的国际运输公约不同。海运提单适用于海牙规则、维斯比规则、汉堡规则三大国际公约;联合国贸发会和国际商会颁布的《1991年国际商会关于多式联运单据的规则》对多式联运单据最具约束力,除此之外,多式联运在各段运输过程中还要受到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法规以及相关国际公约的约束。

(2)适用的运输方式不同。海运提单适用于单一海上运输方式;而多式联运单据适用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输方式,涉及多程运输。

(3)签发人、签发形式不同。海运提单的签发人往往由实际承运人船公司签发,在货物装船港口,一般在货物实际装船后签发,须以“已装船”形式签发,银行一般只接受“已装船”的提单;多式联运单据的签发人资格上没有限制,可以是全部运输或其中一部分运输的实际提供者,也可以是货运人,都可以作为联运经营人签发联运单据。一般在多式联运经营人接收货物后即可签发,接收地点可能在港口,可能在远离港口的集装箱站或集装箱堆场、也可能在内陆地区发货人的工厂,又由于联运经营人的责任是接管货物时便开始,因此,多式联运单据是以“收讫备运”或“货物已接管”的形式签发,银行不要求多式联运单据表明货物已装上指定船只。

(4)责任形式、责任期间不同。海运提单采用单一的责任制度,对应的责任期间为“钩对钩”;多式联运单据采用网状责任制的形式,即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运输负责,其责任根据适用于货物损害发生区段的法律来确定。多式联运单据中有一项联运经营人对货物的全程运输向货主单独负责的条款,赔偿责任制度方面普遍采用网状责任制。对应的责任期间一般是从接收货物时起到交付货物时结束。

(5)运输条款和贸易术语不同。海运提单对应的运输条款是港到港条款,适用的国际贸易术语是 FOB、CIF、CFR 等;多式联运单据对应的运输条款包括场到场,门到门,站到站或站到门等,除了适用以上几种贸易术语外,还可以是 FCA、CPT、CIP 等。

3 多式联运单据与海运提单的功能比较

海运提单之所以在国际贸易实务交付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它所具备三大功能,尤其是物权凭证功能。多式联运单据是否具有提单的这些功能呢?

3.1 海运提单的功能

(1)提单是承运人(人)向托运人出具的收到或接管货物的收据。承运人签发的提单表明承运人已将货物装上船舶或已确认接管。因为国际贸易交付的特点,将货物装船象征卖方将货物交付给买方,装船时间即是卖方的交货时间的象征。那么“已装船”提单,不仅证明收到货物的状况,还证明货物装船的时间,按时交货是履行合同的必要条件,提单的装船时间证明具有重要的作用,提单作为收据具有法律上的证据效力。

(2)提单是运输合同成立的证明文件。提单条款规定了承运人与托运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而且法律承认提单是处理有关货物运输的依据,所以常被认为提单本身就是运输合同。但是,提单上印刷的条款是承运人单方制定的,并不是承托双方商讨签订的。而且在提单签发之前,承运人就开始进行托运货物并将货物装船的等工作。另外由于海洋运输的特点,托运人并没在提单上签字,只有承运人的签名。所以大多数人倾向于提单是运输合同证明的说法。

(3)提单是承运人交付货物,并可转让(除记名提单)的提货凭证。提单的合法持有人有权在目的港以提单提取货物,而承运人(无恶意)凭提单发货,即使持有人不是真正货主,承运人也无责任。提单的转移就意味着物权的转移,连续背书可以连续转让。

3.2 多式联运单据具有运输合同证明和货物收据的功能

从多式联运单据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多式联运单据具有作为多式联运运输合同证明和货物收据的功能。

进一步分析,在国贸实务中,提单持有人在提货之前是无法检查货物状态的,而货物的基本信息和状态是通过提单来了解的,为了保护提单持有人的利益,提单从表面证据成为最终证据,具有运输合同证明和货物收据的功能。在国际多式联运中,主要进行集装箱运输,多种运输方式,多种运输手段,更加难以了解运输过程中货物的状态。所以,在联运经营人和单据持有人之间多式联运单据也必须具有运输合同证明和货物收据的功能,决定性的证据。

3.3 多式联运单据具有物权凭证功能

联合运输的特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交通;物流;规划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now, at present our country has initially formed a relatively perfect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system,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 and the city has played an irreplaceable role. But in today's economic develop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on the urban industrial system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between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 industry influence and importance, put forward some advice on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words: traffic; Logistics;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F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物流的“流”与工业交通运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交通规划仍然是物流整体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所以,若要使物流能够更好的为城市及地方服务,就必须先行开展物流的交通规划,处理好内部的交通系统与外部周边地区的交通衔接关系,使其与现有的地方交通系统网络融为一体。因此,研究工业交通物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十分紧迫的。

工业交通系统的完善对现代物流发展的影响

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是这样描述运输的——“用专用的运输设备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 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而运输与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经及信息处理共同构成物流系统,可以说,交通运输是物流系统的重要功能要素和子系统。在现代物流中,物流的目的是在符合社会、经济合理性的前提下,采取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完成物资从供应者到需求者之间的空间转移。在这个过程中,交通是实现物流空间转移目的的重要手段。如何提高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的水平,将对物流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扩大物流规模,带动物流产业增长。

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水平提高,将对物流发展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例如具有一定规模的高速公路网络,通过其辐射和吸引作用,可以形成更具活力的物流产业和更大的配送服务范围,使物流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我国交通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将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

(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优化物流网点配置。

交通系统的完善与整体水平的提高,可加速社会物资循环,从而促进国民经济运转需要的物流网点的合理配置。传统的物资企业大多需要配置大面积的仓库,而高水平的区域交通系统,使散置在各地的仓库能迅速连接起来,经过科学规划和重组,建立现代物流系统,物流服务半径和货物集散空间会有所扩大,服务水平也将大大提高。

(三)促进物流活动合理化,整合物流系统功能。

建立高水平的区域交通系统,可以充分发挥该区域物流活动的优势。在交通系统建设中,把交通网络规模扩展与提高技术等级、发展快速通道有机结合起来,推进交通结构调整,加快向现代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促进物流系统功能整合。

现代物流的发展对工业交通系统的要求

这里的交通系统主要指城市货运交通系统,城市货运交通系统是城市物流活动的重要支持,是城市经济、社会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城市物流按流向分类

基于物流与交通系统关系研究的需要,对城市物流按物流流向进行划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1)过境物流。过境物流与城市所在地域内的位置及城市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关,一般是城市生产水平越高,则过境物流量越少;城市生产水平越低,则过境物流量越大,中小城市的过境物流量甚至大于市内物流量。为此,服务于过境物流的交通网络应布置在城市,避免对市区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2)出入市物流。出入市物流与城市对外辐射的能力有密切关系,一是中心城市与市辖范围内各县城之间的联系,二是市际间乃至国际间的联系。各种等级的城市在其经济区域内都有承上启下的功能。中心城市的职能越强,其出入市场流量就越大,规划建设好区域交通网对发挥中心城市的物流辐射作用十分重要。

(3)市内物流。市内物流是和城市自身生产、生活和基本建设有关的物流。不同性质、规模的城市其上述的数值也不相同。一般中小城市过境物流量大,而大城市是出入市及市内物流量大。因此,在进行交通规划时,应视具体情况而有所侧重。

(二)物流对城市交通的要求

(1)物流对交通运输方式的要求。

城市货运交通方式的选择应根据城市物流量的大小,符合节约用地、方便用户、保护环境的要求,并应结合城市自然地理和环境特征,合理选择公路、铁路、水运和管道等运输方式。在组织货运时,应根据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和适用条件,以经济、便捷、灵活、安全为原则,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选择有效的联合运输方式,使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尽可能实现门到门的直达运输,减少因中途多次转运而造成的货损与时滞。

在物流过程中,提高运输的质量与速度,将创造出新的附加产值,产生出新的经济效益。货运交通方式的选择旨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服务质量与效率,利用联合运输,节省物流费用。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及管道运输等方式应在充分发挥其优势的基础上,采用平衡点分析法进行合理的选择,根据某种运输方式的固定投资加上其运输费用的总费用加以比较,选取最有效、经济的运输方式。

物流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具体要求有:

(1)企业运量大于5万吨每年的大宗散装货物运输,宜采用铁路或水运方式。

(2)运输线路固定的气体、液化燃料和液化化工制品,运量大于50万吨每年时,宜采用管道运输方式。

(3)当城市对外货物运输距离小于 200公里时,宜采用公路运输方式。

(4)大、中城市货运车辆的车型比例应结合货物特征,经过比较选择确定。大、中、小车型的比例,大城市可采用1:2:2~1:5: 6;中、小城市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物流对城市道路系统的要求。

城市道路应能满足城市物流的要求,以及特殊运输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并与物流流向流量相结合。城市货运道路是城市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应满足城市自身的大型设备、产品以及抗灾物资的运输要求。其道路标准、桥梁荷载等级、净空界限等均应予以特殊考虑。城市对外货运交通的出人口数,应根据城市土地使用、出入市物流流向和流量而定,一般不少于3个,并与对外公路网联系起来。若出人口数量太小,会使流量过分集中,使城乡结合部的道路不堪负担。

物流对城市道路系统的具体要求包括:

(1)城市道路上高峰小时物流量大于600辆标准货车,或每天物流量大于5000辆标准货车时,应设置货运专用车道。

(2)货运专用车道,应满足特大货物运输的要求。

(3)城市的重要货源点与集散点之间应有便捷的货运道路。

(4)大型工业区的货运道路,不宜少于两条。

(5)当昼夜过境物流量大于5000辆标准货车时,应在市区边缘设置过境货运专用车道。

(6)城市道路与港口、铁路、空港等统一规划,要充分考虑交通枢纽地带的物流集散对城市主干路交通的影响。

(3)物流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要求。

从目前国内外的具体实践总结分析,物流基础设施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提供公共功能为主兼具个的综合设施,如运输枢纽、各类场站等;二是主要为适应特定区域领域的现代物流集中管理和组织需要建设的专向服务设施,如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从现代物流服务组织的基础需要考虑,物流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共生一体的。

物流基础设施与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两者都是建立在满足需要、提升效率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基础之上的,因此两者在建设过程中,需要综合规划、全局考虑,协同运作,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组合优势。在物流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实际操作中,在规划建设专项服务设施的同时,应从物流运作的核心环节——运输、仓储角度,综合考虑利用国家运输网络系统中规划与建设的各种运输场站、仓储设施等,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使相关设施的发展规划建设符合物流发展的需求。

交通系统与物流系统的关系

现代化交通系统是现代物流系统的可靠技术保障。通常,交通枢纽是物流网点的布局可选地,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对交通系统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上所述,可将交通系统与物流系统的关系总结如下:

(1)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交通系统的改进提出了要求。随着经济发展和物流系统的建设,区域物流量与城市物流量均会不断增大,区域货物运输量与城市货物运输量也会相应增大,因而要求改善或重新进行交通系统规划,以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

(2)现代物流系统的建立要以现代化交通系统为依托。只有区域与城市的交通系统实现现代化,区域与城市的物流系统才能最终实现现代化。

(3)交通系统的完善要有利于促进物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区域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完善要充分考虑现代物流的需要,有利于发展多式联运和综合物流,实现敏捷供应链管理,从而促进现代物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毫无疑问,现代物流系统与交通运输的有效融合是个重大的战略问题。-对于物流系统来说,集疏运能力是实现其货物快速集散功能的重要保证,而作为货物运输的基础设施——道路交通,便成为物流系统所关心的主要问题。其作为物流规划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了物流本身的集疏运能力,还将对地区的航空货运及周边现有路网产生影响,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必定会影响整个物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从咏.《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11).

[2]陈立军.关于准东地区交通物流规划初探[J].科技向导,2010(7).

联合运输的特点范文第7篇

关键词:我国铁矿采矿技术 现状 发展

1、露天矿深部开采联合运输系统完善与创新

要提高露天矿开采和设备全系统的作业效率,要掌握设备保持良好状态的关健技术,对设备进行实时状态监测,严格实施维修保养计划。

2、矿山现代化信息系统

要扩大信息系统范围,除调度系统外,还包括矿山地质可视化系统;资源储量估算与经济评价系统;矿床开采智能优化与快速评价系统;生产调度指挥与控制技术;生产调度优化系统开发;安全预警与灾害控制技术研究等。实现金属矿山基础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和表述的数字化;地质测量过程可视化、数字化;开采设计、生产计划编制的数字化和生产经营参数的最优化;生产调度指挥的数字化、三维虚拟现实可视化。

3、露天开采向地下开采过渡技术

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合理范围确定;露天地下联合开采工艺的确定;露天地下联合开采采场稳定性研究,露天地下联合开采的岩体破坏模式,开发一系列适用于露天地下联合开采稳定性分析的软件系统和采场应力/应变和微震监测系统。建立一套露天地下联和开采的技术体系,使采矿成本降低5%~10%,投资降低20%。

4、坑内矿现代化高强度开采工艺技术与装备

以司家营南区铁矿为代表研发创造超级采场下诱导冒落崩落等现化高强度坑内开采新工艺,实现地下矿年产1000万t/a以上,接近国际大型坑内矿第一位的瑞典基律纳铁矿生产水平(1800万~2300万t/a)。要推出属于自己的新一代井下采掘设备,要配套完整,能体现高质量、高性能和高科技的特点,在国际上能享有盛誉,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

5、复杂难采矿床坑内开采技术

5.1 深井开采技术

以本溪大台沟铁矿为代表,采深1200~2000m深部高温、高压、高应力(三高)条件下矿床开采致灾机理研究;深部矿床致灾监测传感器网络集成技术研究;深部矿床开采灾害可视化分析模型与预警技术研究;深部矿床开采灾害大规模并行可视化分析模型与预测技术研究;深部矿床开采移动目标跟踪、定位与紧急撤退系统研究,提高矿山经济效益,保证实现安全、高效的开采。

5.2 有地表保护目标的坑内开采

研究“三下”开采(河流下、铁路下和建筑物下)的关健技术,开展地质力学、岩石力学、开采工艺、监测技术和工程治理等多方面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性研究工作,开展岩层移动和地表变形的综合研究和构造应力条件下地表移动规律研究,同时进行监测方法和网络以及若干技术措施研究。

5.3 具有水害危险的矿床开采

研究防治水患的办法,堵水建筑防渗层,在含水带与采区之间,构建隔水构筑物或注浆封堵或采用帷幕。疏干:掌握岩石渗透性、涌水量和可能的地下水位下降强度,采用矿体疏干工艺。大水矿床开采面临诸多领域,诸多学科,没有统一模式,要因地制宜,不同矿山,不同条件,区别对待,研究有效的防水方法。

6、贫铁矿床充填法采矿关键技术研究

通过采动围岩损伤演化机理与岩体渗流规律预测、阶段嗣后充填法开采灾变失稳预测与控制、低成本新型胶结材料研发与高浓度料浆自流输送等关键技术攻关,解决大型铁矿床规模化采矿的阶段嗣后充填法采矿的充填法采矿岩移规律与地质灾害监测及防控等问题。同时、高浓度胶结充填材料和自流充填工艺与技术,降低充填成本,提高采矿效益;建立废石不出坑、尾砂不人库、废水不外流的绿色矿山。既开发利用贫铁矿资源,又实现难采资源的安全、环保和高效的开发和利用。

7、金属矿山大规模、高效、智能化开采关键设备研究

通过高效率电传动地下运输车、地下大型低污染铲运机、井下设备智能化操控系统、高效多功能锚杆钻装车、高效深孔凿岩设备、地下矿山安全环保型炸药及地下中深孔乳化炸药装药车工艺设备的研制,生产具备新型驱动技术且载重吨位35~40t的井下自卸车样车,可提高爬坡能力10%;运输效率提高10%~15%。

8、采矿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通过基于爆破能量消耗的爆破块度预测与控制、多形式运输系统联合开拓节能、基于按需通风、动态适应调节的通风系统节能、矿山系统能耗优化综合控制等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冶金矿山采矿主体工序能量合理分布优化技术、矿山设备能耗高效利用技术,力争降低采矿工序能耗10%~15%。

9、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

矿区破坏土地合理利用技术模式研究与工程示范;露天闭坑采场建尾矿库的关键技术研究;矿山酸性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排土场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及示范;排土场重金属迁移控制技术与封隔拦挡新材料研究。

10、金属矿山地质灾害控制技术

露天矿边坡的滑坡控制技术、排土场滑坡及泥石流防治技术、矿山地质灾害控制技术。防治地质灾害是一项长期任务,虽然积累了一些防治经验,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时效性,还应从理论到实践广泛开展此项有效的防治技术措施。

11、海洋采矿

国际上海洋采矿主要有连续链斗(CLB)采矿方法、海底遥控车采矿方法和流体提升采矿方法,都处于试验阶段,中国开展此项研究晚了一点,借鉴国外经验,拟采用“集矿机一泵提升”的流体提升方式采矿方法,要开展基础研究与试验,要建立大洋采矿试验室,制订海上中间试验方案。海底采矿研究要与经济目标紧密相联。

12、智能化矿山相关技术研究

智能矿山是矿山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也是矿山企业信息化的最高阶段。智能矿山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现代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可视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采矿科学、地质科学等学科。

联合运输的特点范文第8篇

【关键词】装备水平 配套模式 科技进步 安全生产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341―01

一、提升装备水平,促进矿井本质安全高效生产

翟镇煤矿在当前配套装备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升级,实现优势装备优中更优。自2000年试验应用了第一台掘进机以来,结合矿井自身的地质特点,不断优化掘进机配套升级,先后应用了六种类型的掘进机。目前在11106E运输巷应用了“掘锚支”一体机,实现掘进、打眼、锚固、支护一体化施工,大大简化了施工程序。在六采运输大巷北段应用了ZMC-75型装岩机,出矸效率是扒装机的2.5倍,装矸时间由原来的1.5小时减少到20分钟左右,提高了掘进速度及施工安全度。并研究开发了配套的机载临时支护、移动超前支架(准备在11106E轨道巷应用)。同时在目前装煤机应用的基础上,根据集团公司安排,将在近期试验应用2台全液压装煤机,进一步提高半煤岩巷道安全单进水平。

2、优化组合配套模式,全面提升单进水平

针对目前机掘、半煤岩普掘、岩巷掘进三种施工工艺,结合掘进、支护、排矸、辅助运输等工艺特点,我们优化各个环节配套组合,形成了三种固定的配套模式,充分发挥系统效能,提高巷道单进水平。

一是机掘巷道推广应用综掘机(机载临时支护)、皮带主运、单轨吊辅运配套模式,实现了掘、临时支护、主辅运本质安全一体化。

二是在顺槽普掘巷道推广应用掘进超前移动支架、装煤机、皮带主运、单轨吊辅运配套模式,实现了支、主辅运本质安全一体化。

三是开拓准备全岩巷道推广应用“装岩机、皮带主运、单轨吊辅运、矸石仓集中排矸”配套方式。通过优化运输效率与原来相比提高4.5倍,解决了以往传统电瓶车、绞车运输模式,促进本质安全生产。

3、依靠科技进步,确保各项工作整体推进

创新工作思路,本着“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的原则,做到事事重实效、处处有亮点,确保各项工作整体推进。

一是利用中深孔切缝药包掏槽断裂爆破试验,提高了掏槽眼爆破效果,降低了炸药、雷管消耗,班循环进尺突破2.3米。

二是试验应用了锚喷巷道降尘降回弹技术,有效提高了巷道成型,将回弹率控制在10%以下,粉尘浓度降低了50%。

三是成功实现井下矸石仓一次爆破成巷,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速度,保证了施工质量,避免了因多次放炮带来的不安全隐患。

四是强化顶板管理,实现监测安全有效。一是每隔50米施工顶板探测眼,根据顶板岩性及时修改支护设计,合理选择支护参数。二是研究应用了锚索施工动态监测系统,实现了数据储存自动记忆,不仅能对锚索施工进行过程控制,而且还避免或降低了因反复监测对锚索的破坏及对现场的影响。

五是对单轨吊乘人装置进行研究,在六采区应用单轨吊可摘挂式乘人装置,借助于单轨吊起吊部横梁,安装简易吊挂支架,悬挂猴车座蹬,实现单轨吊运人,减少了人行车库的开拓工作量。

六是综合防尘效果明显。一是实现了开机水电联动;二是推广振弦式除尘风机;三是安设了高质量隔尘纱门和新型微震水幕、高压远程喷雾等综合防尘技术;四是将防尘三通外引至皮带外侧,这样不但方便了防尘而且保证了安全。

七是应用了脚踏式水炮泥灌装机,利用采煤注液枪,需要灌水炮泥开水只要轻轻用脚一踩就出水,使水流得到有效控制。

八是应用了整体式操作台,实现机运设备开关操作按钮与岗位作业标准化牌板一起固定,操作更灵活方便。

九是实现吊挂皮带固定化,原来皮带吊挂绳不易张紧和拉平直,每隔100-150米加了一组皮带吊挂加固装置(用链条和锚杆),使皮带频繁延长缩短时始终处于固定状态,有效保证了吊挂皮带使用状态。

二、大胆实践、持续创新,不断提升矿井运输系统水平

1、变辅为主、主辅互补,实现采区运输系统改造革命性

充分利用采区主运系统、采区皮带辅助排矸,实现煤矸分时分运,减少采区轨道运输压力,从而实现采区轨道无地轨。目前在三采轨道下山正在完善单轨吊运输系统,准备停运采区轨道及绞车。

一是优化采区设计方式建立煤矸分离及集中运输系统。目前在六采区设计了储矸仓及矸石装车站,将实现六采区原煤、掘进及采煤工作面过断层矸石分时分运,将有效降低辅助运输压力。

二是从设计入手,实现采区中部车场零排矸。充分利用辅助运输使用单轨吊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施工方式,中部车场自皮带巷开门先形成系统沿煤层掘进。

2、合理配置、优化配套,实现采区运输系统系列化

采用单轨吊运料、猴车运人的联合运输方式,逐步消灭采区轨道及绞车。近期我们将先后取消三采区、后一下部采区、七采上部采区、后五采区轨道绞车。

一是准备撤除三采区大绞车,完善单轨吊系统,针对单轨吊运输能力相对较低、爬坡能力小的实际,尽量选择柴油机单轨吊、四驱蓄电池单轨吊,解决了大坡度运输难题,同时进一步开发应用锂电、铁电高能电池,提高长距离运输单轨吊的运输能力及运输效率。

二是在工作面安装期间辅运工作量较大时,为提高运输效率,集中各采区优势装备,并实现单轨吊巷道双向运输。

三是抓好辅助运输配套升级改造。为充分发挥单轨吊效能,加快运输系统改造速度,必须加快运输车辆规范治理,逐步实现车辆专用化和系列化。一是投入32辆2.2m3液压侧卸式矿车,利用液压侧卸式矿车实现集中排矸;同时对对井下半煤岩煤仓卸载口改造,利用液压侧卸式矿车运送半煤岩。二是投入了42辆矿用材料车,采用物料集中运送的方式,减少了斜巷提升频次,避免单轨吊物料二次换装,提高运输效率。

三、高标准、高起点、高境界,以有序的环境促进安全生产

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整体部署,打造集团公司样板采区,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天摇”,抓好矿井质量标准化整治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与前提。

1、高标准、高起点、高境界,抓好采区综合整治

从高标准、高起点、高境界、无死角、严落实入手,一季度综合治理了七采区,二季度治理了后组一采区,全部通过了集团公司的验收。目前正在集中整治三采区及一采区线路。努力做到治一点、亮一处,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点、线、面整体结合,实现处处有亮点、事事是亮点。

2、细分解、严落实、层推进,全面提升质量标准化水平

一是由生产矿长带队对整治工作进行严格详细分解落实并制定具体的施工标准,然后专业区队再进行分解,并形成文件落实到责任人。

二是根据阶段性整治情况召开现场推进会,形成了区队、专业、生产公司、矿四级推进,最后由矿长或书记进行验收,并由安监处进行日常督察,做到整治一处保持一处。从而实现以整洁有序的环境促进矿井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