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审计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

审计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审计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审计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范文第1篇

学习实践活动转入解决问题阶段以来,审计局全体人员充分认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增强解决突出问题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突出“解决问题”这个重点,就进一步做好解决问题阶段工作进行了专门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和性质确定了解决问题阶段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抓深入、抓推进、抓落实。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分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状,对查找整理出的影响和制约审计工作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进行逐条分析,制定了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整改方案,并召开全局工作会议就整改方案进行研究讨论,提出了修改和完善意见。

二、把握整改落实这个中心环节,集中力量抓整改

通过整改集中解决问题是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活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也是对此项工作实际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检验。基于此种认识,我们紧紧抓住整改落实这个中心环节,在前一段边学边改、边议边改、初步解决一些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集中力量抓整改、抓落实,精心制定整改方案。结合前两个阶段查找出来的影响和制约我局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归纳了近期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整改落实方案。把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进行排队,区别轻重缓急,做到了整改项目、整改办法、分管领导、相关科室责任清楚。

三、进一步突出重点,切实在解决问题上取得实效

解决问题是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根据整改措施,统筹协调,边学边改,具体做到了:一是明确主攻方向,突出重点目标。每位工作人员都能静下心来,对已经梳理出来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对要集中整改的重点问题,进行归类排队,明确列出哪些是学习实践活动中可以立即解决的突出问题,哪些是依靠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分门别类提出整改意见。注意把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主攻方向,在整改中化解矛盾、理顺情绪,通过整改赢得了民心。二是明确责任,分解任务。把已经明确的整改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并公之于众。三是具体安排,明确时限。整改要取得实效,必须使整改任务具体化,具体就能深入,深入才能落实。为此,局领导充分考虑问题的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分近期、中期、远期作出具体安排。对于具备条件的马上进行了整改;对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进行了限期整改;对受客观条件一时解决不了的,向群众说明原因;对涉及多个部门的问题,采取了积极探索、上下互动、左右联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审计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范文第2篇

一、切实提高对审计整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长期以来,审计整改不到位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成为行政执法的难点。国务院、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查出问题的处理和整改工作,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要求各级政府认真抓好审计整改工作。因此,各街镇(工业区)、各部门和各单位一定要从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狠抓审计整改的落实,在全区营造一种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良好氛围。

二、严格执行审计整改工作“五项制度”

搞好审计整改工作,必须要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作保证。因此,全区各街镇(工业区)、各部门、各单位在审计整改工作中,要严格执行“五项制度”,确保审计整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一)整改情况报告制度。一是被审计单位要在规定时间内向区审计局报告审计整改方案、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措施;二是区审计局要不定期地向区政府报告审计整改情况;三是每年年底前区政府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整改综合情况。通过以上报告制度的落实,使区人大、区政府及时准确了解审计整改工作情况,并以此推进审计整改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整改联席会议制度。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由区政府办公室、区纪监委、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资委、审计局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并落实1名联络员,必要时可邀请有关部门列席。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审计局。联席会议每季召开1次,由区审计局通报审计整改情况,提出协调解决审计整改的相关问题的建议,各成员单位通报审计整改工作相关问题,区纪监委、区委组织部将审计整改情况作为干部管理、监督、选用的日常信息。

(三)整改进度督查制度。区政府办公室及区纪监委督查审计整改工作,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督查结果,促使审计查出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对涉及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的,要协调沟通,促使有关部门及时依法查处,并将督查、查处结果反馈区审计局。

(四)整改责任问责制度。各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审计整改的第一责任人,也是问责的重点对象。问责的主要内容包括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和整改效果,由区纪监委、审计局在这三个方面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在具体操作上,还可采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民意问责、媒体新闻问责等形式。

(五)整改结果公开制度。区审计局要在继续做好审前公示的基础上,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公开,让人民群众了解审计整改情况,促使被审计对象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充分运用社会力量督促审计整改工作。公开方式主要包括:一是在被审计单位公布审计整改情况;二是在区政府网站上审计整改信息;三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审计整改典型,并对那些拒不整改和屡查屡犯的部门或单位的负责人以及直接责任人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公开批评。

三、切实加强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领导

审计整改工作能否取得实效,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局。各街镇(工业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审计整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及时了解审计整改情况,认真纠正审计查出的问题,确保审计整改取得预期效果。

(一)抓好审计法制建设,把审计整改工作作为依法治区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目标,将审计整改工作制度纳入全区“五五”普法内容,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全民审计法制意识,促进审计决定、审计意见和建议有效落实。

(二)加大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力度,把审计成果提升到更高层次。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听取区审计局意见,对审计查出的普遍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认真地分析研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有针对性地制定或者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防止、遏制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发生。

审计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范文第3篇

一、基层央行内部审计整改不力的成因分析

(一)责任主体整改动力不足。审计整改的执行,是被审计单位(即责任主体)在权衡多方面利益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相机决策的结果。一方面,如果审计整改不力的影响和后果对主体自身利益影响较小,则审计整改不被重视;另一方面,责任主体在主观上会有意识地进行“整改筛选”,只接受对单位或组织价值有利、牵扯精力少的简单操作性问题,而对部门利益关系不紧密、整改难度大的问题消极应对、敷衍拖延;再者,当前基层行较普遍地存在着审计发现问题责任与审计整改落实责任不匹配、不对等的问题,即: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落实的督促责任”缺位或尚未纳入审计范围,势必使审计整改无法落实,整改效果大打折扣。

(二)内审部门整改能动性发挥不充分。内审部门对审计整改工作认识不足、定位不准确,未能充分发挥其能动性是影响整改效力的至关重要因素。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部门)都应属于整改中的“主角”,都应处于审计整改的主体地位,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基层央行内审部门多年表现出的整改“配角”定位,使审计整改以至于整个审计监督变得消极和被动,直接影响整改工作效力。

一是内审部门和内审人员对审计监督及整改工作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审计、轻整改”和“一审了之”的现象。认为查出问题是内审部门的主要责任,整改问题是被审计单位(部门)的主要责任。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导致:一方面,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避重就轻,使深层次、风险性和棘手问题不能得到正常的反映;另一方面,对审计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不深不透、审计整改措施的制定缺乏原则性或降低处理标准。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审计整改流于形式和“屡查屡犯、屡犯屡查”现象的发生。

二是内部审计部门整改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被审计单位虽然是纠正及改进问题的主体,但内审部门对整改工作的指导、监督也是审计监督的重要职能构成。被审计单位受自身对问题的认识角度、深度所限,以及囿于过多考虑个体利益,必然导致整改效果难以如愿;而审计部门可以利用自身知识优势和对法规制度的精准把握,形成对审计发现问题的透彻理解及提出恰当的整改要求,指导、监督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否则,被审计单位整改工作方向感不强、压力及动力不足,很难保证整改质量。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内审部门是从央行整体利益及全面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要求被审计单位对问题进行整改,如果缺乏对整改工作的指导,就不可能做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缺乏对整改过程的监督,仅凭审阅整改报告这一“事后复核式”整改监督,不难发现被审计单位较普遍地存在问题整改情况描述模糊、整改不彻底、存在方向性错误的问题,有的甚至用一定篇幅在作“不必整改”或“无法整改”的“合理化”解释,与内审部门的审计意见和整改初衷大相径庭。

(三)“一体化”内部审计整改标准缺失。基层央行目前尚未在综合考虑审计问题性质、形成原因以及问题严重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全面、客观地考量问题整改的适当性、及时性和有效性。导致审计部门与被审计单位(部门)不能用统一的指标标准来指导和衡量整改工作以及整改的效果,从而产生“整改差异”;被审计单位整改“惰性”问题、“治标不治本”问题以及整改“表面化”和“短期化”问题就会不可避免甚至长期存在,审计整改实效性则无从体现。

(四)审计整改工作长效机制缺失。一是缺乏行之有效的部门联动机制,“单打独斗”的监督管理模式必然导致对审计结果与整改工作的分析、研究不够,导致审计意见执行难;二是缺乏科学严谨的问责制度,被审计单位(部门)的整改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不强;三是缺乏有效的整改工作监督,整改信息公开机制未跟进,整改动力和压力不足。

二、提升基层央行内部审计整改力的有效途径

基层央行内部审计整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发挥领导层、监督层、职能部门管理层及整改责任主体层的整体合力作用,需要系统、完善的整改工作长效机制的有力支撑。只有通过强化各方整改责任意识,完善整改操作流程,积极构建全行“一盘棋”的“大监督”的整改管理机制体系,才能达到强化审计整改和提升审计整改力的目的。

(一)转变观念,强化责任主体意识。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应当转变观念,摒弃认识上的误区,牢牢把握整改的领导权和控制权,成为整改中的“主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依靠全方位指导,全过程监督和客观评价,积极主导整改工作,切实推动整改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被审计单位(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充分认识审计监督这一“免疫系统”在强化内部管理和提高组织价值中的重要作用,要积极主动地与审计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促进内审服务与咨询职能的发挥。从而,做到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角度,推动完善工作制度,从源头上把住问题产生的关口,使审计整改工作成为被审计单位(部门)的自觉行动。

(二)重心前移,强化整改过程监督。将审计部门对整改工作的指导、监督融入整改过程之中,完善整改流程,实现整改监督的关口前移。即:对原来实施的“下达整改通知书—被审计单位开展整改—被审计单位提交整改报告”这一“三步走”整改流程进行修改和细化,增添整改方案的审核和整改情况的适时反馈环节,改为“五步走”的整改操作流程,即:“下达整改通知书—被审计单位上报整改方案—对整改方案进行核准—被审计单位开展整改—整改事中反馈—被审计单位提交整改报告”。使得审计部门与审计对象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听取审计对象的意见和深入分析研究,客观公正地做出职业判断,并通过审计专业视角提出建议和改进工作。做到在监督中更好地体现审计服务,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内部管理和提升组织价值。

(三)标本兼治,建立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建立“分析评价、结果运用、责任追究”一体化的“大监督”联动整改机制,切实强化制度约束,优化整改环境。

一是实施审计整改集中磋商工作机制。成立由行长、各分管领导、监督部门、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内部控制与审计监督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实施“整改工作专题例会制度”和“审计监督集中体检诊断制度”,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角度深入分析典型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及时发现和揭示风险隐患,从而发挥领导监督、审计监督、部门自控与职能部门条线管理于一体的“大监督”职能作用,实现“全行联动促改”。

二是建立整改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在综合考虑审计发现问题的可计量性、问题的整改难度以及整改措施的制定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设定行领导、内审部门、职能管理部门等各评价主体的评价系数,建立系统化、“一体化”的整改工作评价标准;也可以在汇总评分的基础上,制定“完全整改”、“部分整改”、“未整改”、“无法整改”的分类判断标准。从而形成统一判断审计整改效果的准绳和依据,实现审计整改工作“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机制体系,提升整改效果。

三是实施审计监督专项考核与问责机制。一方面,实施审计监督专项考核制度,将审计结果与审计整改落实作为单独的“监督管理”模块纳入对被审计单位的年度绩效考核之中,有效弥补审计监督游离考核体系之外的问题,实现“内审监督权威”和审计整改实效”双赢。同时,要对重大审计整改缺陷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另一方面,实施审计整改“第一责任人”制,对被审计单位或部门的重大或重要整改缺陷,追究主要领导责任;并且要做到将审计检查结果、审计整改落实结果、审计整改问责结果在干部考核考察和任用中作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从而提高审计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震慑作用。

审计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 审计整改 后续审计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6-184-01

经过前期的审计工作,内审人员收集证据、进行测试、分析并初步评价了被审计单位的不足或缺陷,提出了审计整改意见和建议,但被审计单位如果只是表面上认可审计结论,实际上根本不采取任何改进措施,则内审工作的意义将大打折扣。为了审查和监督被审计单位是否对报告中揭示的问题和偏差进行了纠正和改进,采取的纠正措施是否及时、合理、有效,就需要进行后续审计。

后续审计是内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程序,不仅关系到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而且对于组织机体的纠错防弊和风险预警有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后续审计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做好后续审计前的准备工作

后续审计要列入年度工作要点或项目审计计划。在开展后续审计前,内部审计部门要做好审前准备工作,全面收集审计资料,包括来自有关管理部门和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类,对审计期间的各类审计决定和意见进行认真分析,逐项列出后续审计清单,这对确定审计重点有直接帮助。在确定后续审计项目时,内部审计人员应考虑以下因素:

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和重要性原则,选择重要项目。在审计资源及审计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对次要的或无重大影响的项目可不予进行后续审计。重要性原则是相对的,内审人员应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应进行后续审计的项目。要注重后续审计的时效性。后续审计的时间不宜间隔太长,如间隔太长,一方面会使管理者缺乏紧迫感,消极对待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另一方面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易受当时情况限制,时间一长,生产经营活动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使审计结论失去应有的作用。

二、检查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回复,确定后续审计的方向和重点

内部审计部门应按照规定或约定的期限,针对审计决定和意见中的重要、疑难问题,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回复(整改报告)进行整理分析,确定后续审计时间和人员安排,编制审计方案。

审计回复(整改报告)是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的审计发现和建议作出的答复,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向审计部门报告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是落实审计决定的具体体现。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对于内部审计确定后续审计方案很重要。

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被审计单位已经采取了纠正措施,内部审计负责人应根据反馈意见中所陈述的具体措施及问题的解决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和后续审计的时间;二是被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存在分歧的情况下,审计人员应充分与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找出分歧的原因,并及时消除分歧,尽快解决问题。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在分歧消除后,确定相应的后续审计方案;三是被审计单位出于各种考虑,决定不对存在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并表示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向组织的适当管理层报告。还有一种情形是被审计单位没有在规定的期限内报告整改情况的, 要审查其未整改的原因,并将其作为后续审计的报告内容。

在检查审计回复时,有效区分和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和结论的各种意见是十分必要的。因为整改情况说明了被审计单位经过反复斟酌审计意见和审计结论作出的各种反应,内审人员还可通过回应选定今后审计的方向和重点。

三、重视已整改问题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进行后续审计时,首先要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报告中提出的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的书面回应文件,以及被审计单位口头回应或者保留意见的书面文件,要检查审计回复是否充分。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报告中已经整改的问题,要审查其真实性和有效性。主要分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要检查被审计单位整改的方法是否正确、措施是否有效、整改是否彻底。有没有移花接木、瞒天过海的现象,有没有整改了一个问题又产生出新的问题的情况;二是将被审计单位实际采取的纠正措施即纠正措施的运行情况与审计回复报告采取的措施即纠正措施的书面记录相比较,看是否一致、实现程度如何;三是是否存在根本未整改,而审计回复中称已经整改的情况,看是否有弄虚作假行为。对检查收集的资料,要做好复印、笔录等审计取证工作,做好审计底稿,为出具后续审计报告打好基础。

四、重点审查未整改部分,并分析查找原因,督促整改

对在审计决定规定的整改期限内未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要作为后续审计的重点。对未整改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对主观故意不进行整改的,在交换审计意见时要督促其落实整改责任;对历史遗留问题等客观原因未整改到位的,要说明情况并提出详细实在的整改方案;对因政策变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或其他因素发生变化,使原有审计建议不再适应,不需要整改的,不作为未整改问题,如果有必要,应对原审计建议进行修订,并及时通知被审计单位,供被审计单位参考;在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审计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出现漏审或错审的情况,内部审计人员在后续审计时应予以修正。

五、做好后续审计工作底稿,提升审计质量和水平

审计人员的记录。如会谈记录、函证信件、审计日记、调阅资料清单以及描述后续审计性质及结果的记录等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底稿要写明检查出的问题出自哪个审计结论,并说明被审计单位是否予以回复等。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等结论性资料。被审计单位以审计回复的形式产生的书面记录。包括对计划采取纠正措施的描述及对审计报告中确认的采取整改措施的文字资料等。各种检查取证资料。对于已经整改的重要问题,所进行的复印、记录等调查取证资料,也要作为后续审计资料进行收集归档保存。后续审计报告。后续审计报告是对后续审计的工作总结,也是对审计工作效果的反映。后续审计报告要说明后续审计的目的、重申以前审计发现的问题和审计建议,概括采取的纠正措施,后续审计时的审查结果,以及审计人员对纠正措施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曹群耿.浅谈关于企业后续审计的认识和思考.交通财会,2006(7)

2.于玉林.内部审计在企业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中的作用.审计月刊,2005(3)

审计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范文第5篇

重点围绕“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方面存在的机关作风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具体整治内容是:工作推诿扯皮、办事效率低下;工作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在行政服务方面吃、拿、卡、要;不遵守上下班纪律、上班期间上网聊天、玩游戏、炒股、购物以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存在没有法律依据的审批事项或者乱设前置条件、乱收费;作风简单粗暴,在待人接物方面态度生硬、言语冰冷。通过整治,促进全局党员干部进一步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不断解决影响全区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着力形成政简风清、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

二、专项整治的方法步骤

此次专项整治工作分四个阶段。

(一)制定方案。按照要求,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对照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认真制定整治工作方案,明确整治重点、进度时限和标准要求。

(二)自查自纠(5月一6月)。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有关政策规定,围绕专项整治的重点内容逐项开展自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多形式多渠道查找问题,有针对性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作出解决问题的承诺,通过政务公开等形式向社会公开。

(三)监督检查(5月一9月)。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开展经常性地明察暗访和督办检查。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对典型案例一经查实,严肃处理、公开曝光。

(四)整改提高阶段(8月一9月)。针对自查自纠和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制定整改方案;实行问题整改台账制和销号制,逐一抓好整改落实。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部门责任制、岗位责任制、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定期通报制等,形成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三、专项整治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区审计局机关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

审计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范文第6篇

1 主要定义 

1.1 简单系统[4] 

简单的计算机化系统往往是非定制的商用成品软件,这类计算机化系统应用非常广泛。这类系统没有存储功能,记录分类为纸质记录,软件分类为第三类软件[3]。 

1.2 复杂系统 

复杂的计算机化系统应用软件往往是系统定制软件或企业自行开发的软件,这类系统具有存储功能,记录分类为混合记录或电子记录,软件分类为第三、四或五类软件[5]。 

2 整改方案 

在对法规生效前的计算机化系统进行差距分析结束后,首先应针对计算机化系统生命周期的各阶段要素建立文件体系。计算机化系统的生命周期主要由以下4个阶段组成[5]:概念提出,项目实施,系统运行及系统退役。GMP相关的活动主要集中在项目实施,系统运行及系统退役阶段。其中项目实施为4个部分组成:计划,规范、配置和代码审核,安装、调试与验证,系统交付。 

2.1 计算机化系统项目实施阶段计划部分整改措施 

计划阶段需完成初步计算机化系统风险评估,并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进行供应商审计,审计内容包括供应商质量体系,软件权限设置,审计跟踪功能,商业通用软件出厂测试报告,定制软件基础架构证书等。指导文件为《GMP相关计算机化系统供应商管理程序》。 

2.2 计算机化系统项目实施阶段规范、配置和代码审核部分整改措施 

在规范,配置和代码审核阶段,需对供应商提供的软件设计规范、硬件设计规范、系统功能说明等规范性文件进行审核,并对商业通用应用软件的功能进行审核。指导文件为《GMP相关计算机化系统规范,配置和代码审核管理程序》。 

2.3 计算机化系统项目实施阶段安装、调试与验证部分整改措施 

在规范,配置和代码审核阶段结束后,进入系统安装,调试与验证阶段,安装及调试活动的主体是供应商。在安装及调试结束后,进行关键功能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中得出的风险优先级别项,开展验证活动。指导文件为《GMP相关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管理程序》。在验证结束后,系统由供应商交付用户并投入使用。 

2.4 计算机化系统运行阶段整改措施 

在系统投入运行后,为了保障系统正常运行及数据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完整性。需进行以下活动:更新系统运行操作及维护保养程序;根据系统风险评估及验证文件,编写系统运行操作及维护保养程序,并根据程序进行日常操作,系统运行操作文件需包括计算机化系统权限设置,审计跟踪功能等内容。 

2.4.1 日常维护 

对系统的控制需求进行日常维护[2]。具体包括校验,数据安全、备份、归档及恢复和审计跟踪等,指导文件为《GMP相关计算机化系统安全控制管理程序》、 《GMP相关计算机化系统电子数据备份、归档及恢复管理程序》及《GMP相关计算机化系统校准及审计跟踪管理程序》。

     2.4.2 系统异常处理 

在系统运行中发生偏离等异常事件时,发生的偏差都应该在偏差报告中进行汇总并对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对偏差的处理结果最终需由质量保证部负责人批准。为了正确处置偏差,避免偏差的再次发生,还可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指导文件为《偏差调查程序》及《纠正预防措施管理程序》。 

2.4.3 业务持续性计划 

为了减少突发事件对系统运行及数据的影响,需制定业务持续性计划,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指导文件为《GMP相关计算机化系统业务持续性计划及灾难恢复管理程序》。 

2.4.4 系统变更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变更,其执行的流程为:变更申请,变更评估,变更批准和变更执行。指导文件为《变更控制管理程序》。 

2.4.5 系统定期回顾 

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需定期对系统审计跟踪记录、用户清单、系统验证状态、系统变更、自上次回顾以来发生的相关事件、系统操作维护程序和数据备份等进行回顾。指导文件为《GMP相关计算机化系统定期回顾管理程序》。 

2.5 计算机化系统退役阶段整改措施 

在计算机化系统退役前,需根据变更控制管理程序执行,按《GMP相关计算机化系统电子数据备份、归档及恢复管理程序》对数据进行备份。退役流程指导文件为《GMP相关计算机化系统定期回顾及退役管理程序》。 

2.6 整改中需重点关注的控制需求 

2.6.1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为第一类软件,其安装的应用程序可完成控制、报警及监测等功能。此类系统的管理重点是可保存数据及修改时钟的Windows系统。而建立权限表及进行人员授权是普遍的整改方法。 

对操作系统,重点是对硬盘中存储的数据及时钟进行防护。在权限表中可以仅设两级权限,操作人员具有运行应用程序的权限,而管理员对文件夹及时钟具有权限。在具体整改时可以将权限表修订进入系统维护程序或各部门所有法规生效前的计算机化系统的权限文件中。 

根据权限对相应人员授权,授权需填写申请表。根据批准的申请表为相应人员建立Windows账户,一般要求每个用户都需有独立的用户名和密码。人员账户发生变化时,需及时删除失效账户。账户清单需定期进行回顾。 

2.6.2 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指的是第三、四或五类软件。应用程序的整改重点为3个部分:权限表、人员授权及参数调用或修改的复核。 

因应用程序涉及参数修改及电子数据备份,所以一般至少需有三级权限。系统管理员和操作者的主要区别是操作者仅能进行日常操作维护及数据浏览而管理员可以有权限分配、设置参数及备份等的管理权限。而部门负责人需对权限分配,参数设置及备份进行复核或批准。 

2.6.3 参数修改及调用 

所有系统,即使设置的参数是固定的,在系统重新运行前也应进行检查确认。当系统的应用程序输入或调用参数时,需进行复核。检查、确认、修改及复核需有记录。各级人员需按照各自权限进行操作。 

需注意的是在法规生效前的计算机化系统应用程序存在缺陷时,理想的整改方法是对程序进行升级,使其在逻辑功能上满足规范要求。在对于简单设备及以纸质记录为主记录的混合记录的系统,通过制定文件及在纸质记录上体现关键操作的方式,也可达到权限控制及参数调用或修改的复核要求。 

2.6.4 电子数据备用 

对于复杂系统而言,可将电子数据保存为电子记录。而对电子记录的备份的要求包括:备份计划制定;电子数据备份存储介质的编号管理;备份操作的记录;备份文件的复核;原始数据清除的申请及批准;数据恢复申请及批准;备份数据清除的申请及批准。 

2.6.5 审计跟踪 

对于以电子记录为主的混合记录的系统以及纯电子记录系统,应用系统需生成完整的审计跟踪功能系统,该功能不得被关闭。审计跟踪记录包括:系统关键操作(如经修改或调用参数)的操作人,时间,操作原因,复核人等信息。操作结束后将审计跟踪记录打印成纸质记录,并由专人进行复核,审计跟踪记录作为GMP文件进行管理,在保存期限内清晰可读,并能方便查阅。 

对于其他系统应在《系统用户操作日志》中记录用户进入、退出,系统使用,参数修改设定和数据打印等情况。需有操作人员及专人复核签字。 

3 结语 

法规生效前的计算机化系统合规性整改需基于《分类风险评估表》、《差距分析报告》和《GMP相关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清单》等已批准的文件基础上进行。在根据差距分析中识别出的缺陷,进行逐项整改时,首选对应用程序进行升级,在逻辑功能上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保证。同时,对于纸质记录及纸质记录为主记录的系统,可采用文件及记录的方式对系统的权限、参数修改及审计跟踪进行规范。 

参考文献 

[1]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附件-计算机化系统[EB/OL]. (2015-05-26) [2016-03-26]. http://sda.gov.cn/WS01/CL0087/120500.html. 

[2] 郑茜, 严伟民. GMP附录生效前计算机化系统合规策略探讨[J]. 上海医药, 2016, 37(5): 69-71. 

[3] 郑茜, 李莺, 严伟民. 差距分析法检查GMP附录生效前计算机化系统的合规性[J]. 上海医药, 2016, 37(11): 78-80. 

审计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范文第7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防控;监督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8-0058-2.5

2001年美国安然事件暴露出了企业内部控制和监管上存在的诸多漏洞和风险,为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监管,2002年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出台,从此世界进入内部控制时代。2008年6月我国借鉴融合COSO内部控制框架,并结合中国企业实际,由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制定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相关配套指引出台,要求2011年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2012年起扩大到上交所和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目前大型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正在逐步推进,有关内控建设的相关理论指导和具体实践操作经验都在逐渐研究和摸索之中,是学术界讨论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企业实务界,内部控制建设尚属新生事物,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本文在调查研究上市公司推进内部控制建设经验基础上,收集分析和整理相关数据和资料,对国内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思路进行归纳整理。对确立以风险防控为导向,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内控建设的操作框架和实践应用进行总结,构建出企业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建设操作思路与方案,供企业参考。全面推进内控建设大致可分为下面四个阶段。

一、内部控制建设前期筹备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工作

(一)推进内部控制建设必须取得企业高层的充分支持

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具有全员性,不是针对员工的内控,也不是针对管理层的内控,是企业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准确的说,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及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的过程和机制。企业在全面推进内控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建立完善管理制度,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因此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企业现有工作流程,改变原有管理习惯,甚至杜绝一部分人的不正当利益,这些个人的不正当利益往往会侵蚀企业整体利益,无益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根据经验,全面推进内控建设必须首先得到企业高层(决策层)的充分支持和重视,这一点十分重要,否则内部控制建设举步维艰,很可能半途而废。

(二)确定内部控制职能的归属

企业可以自行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也可以委托专业的内控建设咨询机构,但由于全面推进内控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和非常专业的系统工作,对于未有过系统的内控管理背景的企业,建议选择委托咨询机构来进行内控建设,目前多数企业也是这样操作的。选择好内控咨询机构的同时,还要在企业内部选择(或新成立)某一部门来承担内部控制职能,处理内控日常事务。即使是委托咨询机构,也要有某一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协调内控建设工作(即牵头部门),因为初步建立好内部控制体系之后,咨询机构便会撤出,而内部控制是一项长期工作,企业的很多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这些后续工作需要由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来独立承担。

在实践中,确定负责组织协调内控建设工作的职能部门一般有四种情况:1.财务部门牵头;2.内部审计部门牵头;3.企管部门牵头:4.组织成立联合部门牵头内控建设工作。目前认为比较理想的模式为:前期内控建设阶段组织成立联合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控建设工作,联合部门属于临时机构,可以从审计、财务、企管、人力资源以及业务部门抽调业务骨干,内控的后续日常工作放在企管部门,审计部门负责定期对内控有效性进行评价、审计和监督。当然,具体确定由哪一个职能部门负责、采用哪一种模式,还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内控建设完成后,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要求,企业每年要委托社会上独立的内控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这里建议内控审计机构和前期内控建设咨询机构保持一致(可以实现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重复工作,减轻企业的负担。

二、内部控制全面建设工作

(一)组织召开项目启动大会

以内部控制建设相关职能归入企业的企管部,同时委托专业咨询机构为例,在全面推进内控建设工作前,应由企管部牵头组织召开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项目启动会议,对全面开展内控建设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提升企业各级人员对内控建设重要性的认识,部署具体工作安排和时间进度。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均要出席会议,如果是企业集团,所属企业主要负责人也要出席。会议部署工作后,正式进入内控建设阶段。

(二)流程梳理和现场测试

内控建设咨询机构按照18项内控应用指引,首先对企业现有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归纳和梳理,18项应用指引分别是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其中前5项属于控制环境层面的,是内控有效发挥作用的基础,后面13项属于业务层面,涉及具体的工作流程。流程梳理以13项业务层面对应指引要求为主要依据,由于多数大型企业都采取总分机构的组织结构,或者是公司总部下设不同事业部,或者是集团总部所属若干分、子公司,公司或者集团总部作为管理中枢,主要涉及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5个领域,而所属企业以其余13项业务流程为主。

在流程梳理中以财务指标为主要风险导向,识别上述不同流程的固有风险,评价风险等级形成风险清单(风险列表与相关描述)。对应内控应用指引将13项业务流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细分为若干子流程和三级流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逐个描述现有制度和现行控制,与风险描述和指引要求进行逐一比对,一方面获取内控设计和运行有效性证据,另一方面找出对应内控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同时参照风险清单及描述确认流程关键控制活动即风险控制点,作进一步穿行测试及控制测试,最终形成书面差异分析、控制矩阵等内控文档记录控制活动。

一般来说,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的书面文档记录采取的形式至少要有:风险清单、流程描述、以及风险控制矩阵等内控文档。流程描述应保留足够的细节,让其他不了解该流程的人能够了解、进行评估,并为检查流程中控制的执行有效性设计测试,下面的表1为以通知结账为例进行的流程描述示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细分出来的子流程及相应的风险描述可见表2:细分流程与风险清单示例。至于控制矩阵,就是将流程中所涉及的风险和对应的控制活动进行汇总,以发现控制缺陷的一种矩阵图表,控制矩阵是针对每个业务流程记录的关键文件,控制矩阵一般格式可见表3。

完成企业现场测试工作,形成书面差异分析、控制矩阵等内控文档,找出企业现有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在此基础上同企业管理层探讨制订内控缺陷整改方案,随后进入缺陷整改阶段。

三、按照整改方案推进整改工作并跟踪验收

现场测试和流程梳理中发现的内控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制度缺失或者制度不适用,不符合流程实际需要)和执行缺陷(设计完好的控制制度没有按照意图运行或者运行不到位),汇总内控缺陷和咨询机构提出的整改建议,并与企业管理层探讨制订整改方案。

此时企业开内控建设工作阶段总结会议,所有涉及内控建设的公司和部门负责人均应出席会议,按照不同业务板块(下属事业部或者分、子公司)逐个总结内控建设阶段工作,通过不同业务板块间横向对比和经验共享,使相关负责人充分认识内部控制缺陷可能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的影响,分析如何通过内部控制建设规避风险,保障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通过与咨询机构反复沟通,形成最终的整改方案和整改期限。

内控建设突出以控制风险为目标,不同企业客观条件不同,针对缺陷整改的具体措施无固定模式,采取何种措施和手段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即可。跟踪整改验收时,检查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完成整改率,针对未能及时整改和整改不到位的内控缺陷同管理层再次进行讨论并分析原因。

实践中未能整改的缺陷主要涉及几种情况:相关制度的修改订立仍需讨论研究或报送总部审批,程序仍在进行中;出于成本效益考虑,由内控设置增加的成本企业目前不能接受;一些内控设置降低了工作效率,为兼顾运营效率暂时无法执行;尚需时间进行流程测试和整改验收。上述情况也是出于内部控制本身存在一定局限性,企业结合实际情况权衡各种因素后的结果,有待以后不断调整和改善。

四、确立日常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机制,保障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企业内控建设已初步完成,根据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按照确立的内控流程和风险控制点,企业的内部监督机构——审计部门要定期进行内控自我评价,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并进行控制测试,检查内控制度执行有效性,增强内部风险管控。同时每年还要接受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审计。

内控自评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按照18项内控应用指引的要求再次全面梳理业务流程,着重考虑内控建设阶段发现的控制缺陷和弱点,做重点测试和跟进,重新确认内控缺陷,最终出具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如果是上市公司,每年3月份对外披露内控自评报告和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内控有效性审计报告。

内控自评报告一般要包含以下内容:1.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总体情况,包括内控目标和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从五要素角度阐述);2.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和范围;3.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4.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情况及重大缺陷采取的整改措施;5.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结论。

诚然,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逐步深入的过程。按照上面阐述的操作思路和实现方案,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未来要基于上述工作成果,通过内控机制逐步深化日常内部监督机制和风险防控体系,强化规范运作意识,不断提升管理质量和运营效率,协助管理层实现企业经营目标,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志国等.写给企业家的内部控制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审计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范文第8篇

一、坚持“六个突出”助推国家新能源城建设

审计机关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理念,找准审计切入点,围绕加快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建设来部署和落实审计工作,必须坚持“六个突出”:

1.突出抓好审计重点。一是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结合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对下级政府财政决算审计、专项资金审计、转移支付审计调查工作,注重从源头上把握财政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的总体情况,确保财政性资金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建设,真正在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重民生上发挥积极作用。二是进一步深化党政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关注相关党政领导干部执行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建设重大决策的效果,使各级领导干部在提高服务效能和执行力上有新的转变,为市委识人用人提供参考。三是进一步深化民生资金审计。结合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建设,认真组织开展社保资金、涉农资金、民政资金等专项资金审计,密切关注教育、医疗、科技等方面各项投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严肃查处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民生资金在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方面发挥作用。四是进一步深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关注国家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投资项目和国家专项建设资金,进一步加大跟踪审计力度,促进合理优化投资结构,切实加大和保证资金落实到位。

2.突出抓好审计质量。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提高审计质量是提高审计监督能力的重要保证。要认真履行层级负责制,严把审计质量关,树立“严谨细致、打造精品”意识,充分利用审计成果,提高审计的社会影响力,做出更多更好的优秀审计项目。一是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要改变重“审中”轻“审前”的传统观念。通过审前调查,审计组人员全面了解审计目的、内容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实施审计时有的放矢,抓住重点,直奔主题,减少盲目性。二是综合运用审计方法,提高取证成效。审计取证是审计工作的中心环节,要综合运用审阅、监盘、观察、查询、涵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审计方法,有效地获取审计证据,高效率、低风险地完成审计任务,实现审计目标。三是运用集体智慧撰写审计报告,提升审计成果。在查实问题后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看提出的问题是否符合客观情况,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是否从体制、机制上和制定、修改、完善法规的高度上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四是抓好成果的实现,及时查找不足,积累经验。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规范、正本清源,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

3.突出抓好审计整改。通过有效地建立起政府对审计整改一抓到底、人大对审计整改全程监督、执纪执法部门通力协作、审计机关将落实整改作为第一要务、被审计单位严格按要求整改的环环相扣的审计整改机制,走出“屡查屡犯、屡犯屡查”的怪圈,形成审计整改的强大合力。一是建立健全整改情况报告制度。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向审计部门报送整改情况,审计部门不定期地向市政府报告审计整改情况。通过以上报告制度的落实,以及时准确了解审计整改情况,并以此推进审计整改工作的深入开展。二是建立健全整改进度督查制度。各业务科室要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强化督查指导,及时总结审计整改优异单位的情况加以宣传,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督查结果,促使问题得到及时纠正。三是建立健全整改问责制度。采取审计机关执法问贵、监察机关效能问责、人民代表和政协委员民意问贵、媒体新闻问责等形式,对审计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就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和整改效果等情况进行问责。四是建立健全整改结果公开化制度。审计机关要在做好廉洁审计公示、审计结果公告的基础上,可采取在被审计单位公布审计整改情况、在审计网站上审计整改信息、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审计整改典型对审计整改情况进行公开,让群众了解审计整改情况,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充分运用社会力量督促审计整改。

4.突出抓好中心工作。相对于经济工作来说,其他工作都是次要工作,只有经济工作才是中心工作,而当今的新余,抓经济工作,就要抓项目建设,抓项目建设,就必须抓好招商引资,所以我们审计机关要跳出纯业务部门的狭隘观念,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一是抽出精干力量组建招商小分队脱产招商,全面完成今年2.4亿元的招商引资任务,班子成员在做好分管工作外,每人要完成招商引资任务2 000万元,单位追加一定的招商经费,确保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引资任务;二是做好挂点服务企业工作,按照市里要求派出强有力的领导脱产扶持下村硅料厂的生产经营;三是做好新农村建设帮扶点的各项工作。

5.突出抓好审计宣传。一是抓好新颁布的审计法实施条例的学习宣传。新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正式公布,将于今年5月1日实施。我们要认真学习条例内容,要求严格执行条例规定,深化“新条例”贯彻实施工作,增强做好审计监督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要广泛宣传“新条例”,充分发挥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的作用,进行多渠道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深入推进“新条例”的实施。二是办好审计简报。审计简报要在质量上、内容上进行优化,班子成员和审计干部都要将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悟宣传出去,不断提高审计形象,扩大审计知名度。三是积极向各级党报党刊和上级审计部门的刊物投稿。通过宣传,使审计政策让更多的人知道,审计法规让更多的同志掌握,审计工作让更多的入了解,从而让方方面面更加理解、关心和支持审计工作。

6.突出抓好作风建设。通过“六抓”举措,即抓班子带队伍、抓学习提素质、抓廉政保自律、抓效能优服务、抓质量上水平、抓基层打基础,强化审计机关作风建设,推动审计工作科学发展。一是班子建设努力做到“四个带头”,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带头坚持学习,不断增强源动力;带头遵纪守法,不断增强免疫力;带头转变作风,不断增强执行力;带头讲团结,不断增强凝聚力。二是队伍建设上努力做到“四个强化”,不断提高审计队伍素质。强化业务能力建设;强化人才的培养选拔机制建设;强化审计队伍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强化审计文化和审计理论建设。

二、做好“六个服务”助推国家新能源城建设

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建设,是时代的重任、历史的使命,要求我们结合审计工作实际,紧密围绕新能源城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审计服务、保障和促进加快国家新能源科技城建设的思路、方法和措施,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做好“六个服务”:

1.立足大局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突出审计工作重点,抓好每项审计业务工作,规范财经秩序,节约财政资金。进一步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力度,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最大限度提高核减率,挤干工程“水份”;加大专项资金审计力度,提高资金绩效水平,使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切实完成好市里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选调强有力的领导干部挂点下村硅料厂,帮助挂点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2.立足生态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服务。作为召集单位,在积极做好所建设的生态小公园的同时,做好跟踪审计工作,确保投入国家森林城市的资金专款专用,发挥效益。同时,进一步巩固我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绿化先进庭院的成果,做好创建国家森林城、全省生态园林城的宣传者、参与者、维护者和监督者,为创建活动尽责尽力。

3.立足民生为创建全国食品安全城市服务。加大对改水改厕、节能减排项目、环保资金等涉及民生和食品安全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推动完善食品安全长效保障机制,使市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进一步深化“十佳单位食堂”的成效,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行为做起,为创建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建功立业。

4.立足低碳为建设新型工业化城市服务。深化资源环保资金和节能减排投资审计,围绕生态建设资金项目、节能减排投资建设项目的建设决策、可行性论证、设计方案、资金使用以及项目投入运营后的绩效等环节,加强审计和调查分析,促进环保和节能减排投资建设项目发挥效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新余的天更蓝,水更清。

5.立足本职为项目建设服务。离开经济建设,审计监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要切实履行监督职能,对政府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当前,我市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摆在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全年共安排市重点项目83个,总投资1102亿元,为使这些建设有效推进,资金落到实处,项目发挥效益,要求我们加快政府投资审核中心的建设步伐,按照《新余市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办法》的要求,对财政性资金或以财政性资金为主的市属公共工程和其他投资项目、政府融资项目、国债转贷项目和市直各单位自筹资金建设项目进行审计,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发挥最大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