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巡察整改监督检查方案

巡察整改监督检查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巡察整改监督检查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巡察整改监督检查方案范文第1篇

一、目标任务

尊崇《》,严格执行《准则》和《条例》,紧紧扭住主体责任“牛鼻子”,扬起责任追究“牛鞭子”,督促各党(总)支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应尽之责、分内之事,落实责任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责任主体,实行项目化推进

1、派发“季度工单”。根据上级纪委工作部署,结合党风廉政建设年度重点工作,派发街道党工委2016年度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季度工单”。

2、细化“三项清单”。各党(总)支部要根据党工委派发的“季度工单”,结合本地本单位职责任务和工作分工,进一步细化制定主体责任清单、“第一责任人”责任清单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清单,并进行公示。

3、强化过程监管。突出动态管理,细化分解责任指标,督促指导党(总)支完成一项、录入一项,做到处处有痕、件件留印,街道纪工委负责实时监督,定期通报。

4、强化巡察监督。贯彻落实巡视《条例》精神,突出问题导向,通过开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方式,梳理问题清单,明确巡察方向。突出巡察重点,选择问题反映强烈村和权力集中、资金密集的重点部门开展巡察监督,进行廉政“体检”,着力查究违反政治纪律、违反八项规定精神、损害群众利益、权力制约监督制度执行不力等问题,发挥震慑、遏制、治本作用。

(二)强化责任追究,实行常态化问责

1、突出责任追究重点。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腐败问题、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突出、对巡察监督和其他专门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不整改不查处问题,以及落实季度工单、权力制约监督等制度文件落实不力的,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责任追究的重点。

2、深化“三查”工作机制。坚持用好责任追究“撒手锏”,坚决把责任追究“抓手”硬起来,对十以来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查处的案件进行“大起底”,全面深化“一案双查”普查机制、责任倒查和多案追查“三查”机制,不仅追究当事人责任,而且追究领导责任、主体责任、监督责任。

3、综合运用“四种形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纪律为准绳,坚决把执纪监督“四种形态”用实用好,把管党治党落到日常工作中,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问责常态,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成为大多数,对严重违纪的重处分、作出重大职务调整的是少数,而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是极极少数。

4、规范流程扎口管理。责任追究工作在党工委统一领导下,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负责,严格落实责任追究《问题呈报表》、《决定书》、《建议书》、《登记表》、《申诉表》,实行“一月一汇总、一季度一通报”,不断释放越往后问责越严的强烈信号。

(三)强化责任担当,实行刚性化执纪

1、深化“两为”整治。紧紧围绕全街道中心任务,立足职能定位,强化履职监督,为党工委、街道办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程项目、重点民生实事顺利实施保驾护航。持续扎实推进“两为”专项整治,坚决问责乱作为,重点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严惩廉而不勤、懒政怠政行为,推动廉而有为、廉而能为。

2、常态严纠“”。深入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定期通报曝光警示提醒,形成执行制度不走样、监督检查不间断、问责曝光不手软的作风建设新常态。持续开展作风效能建设专项督查行动,盯住节日节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持续加大暗访检查、专项督查力度,从严查纠公务接待由明转暗、会议费使用造假变通、公车改革变形走样、奖金津补贴发放巧立名目等“隐身”和“变异”问题。

3、坚持执纪为民。制定出台加强街道、村居正职权力制约监督实施意见,组织实施“百村轮审巡察”强基行动,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挂图作战、挂牌督办、直查快办。对村长(村支部书记)、所长、站长、校长、院长等“小五长”“”和腐败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深入推进民生领域执纪“亮剑”行动,重点查处项目申报和审批、资金拨付和发放、项目实施和验收等环节中的突出违纪问题,严肃查处截留、挪用、挤占、套取、骗取民生项目资金,增加群众和企业负担、谋取私利、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惩治腐败的实际成效。

4、提升纪律审查水平。突出抓早抓小、动辄则咎,针对党员干部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函询、诫勉谈话,给予关爱提醒。坚持纪严于法、挺纪在前,加强对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打击,重点查处十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的顶风违纪行为。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思想认识。各党(总)支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的重要意义,把开展“三个强化”专项行动作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紧紧抓住细化分解、推进落实、考核追究三个关键环节,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担当。街道纪工委要加大对“三个强化”专项行动的跟踪督查,相关负责人要切实担负起监督责任,做到数字准、情况明、工作实。

巡察整改监督检查方案范文第2篇

   

一、创建工作情况及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按照创建工作总体方案的要求,市卫生局牵头,成立了市质监局、工商局、爱卫办参与的协调领导小组,组建了卫生监督、传染病防治两个工作组和城区“除四害”监测工作队。在创建工作中,各相关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创建工作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改善城乡面貌,推进城市化进程,营造有益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居环境、开放环境和投资环境的大事,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和协调,加大了创建工作力度。二是制定了公共场所、食品、饮用水卫生监管、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将任务细化,分解到具体部门和单位。卫生监督组负责城区的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的监督检查和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预防性健康检查。传染病防治组负责建成区内的传染病防治,卫生防疫、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督导检查,除“四害”监测工作队负责城区内灭鼠、灭蚊、灭蝇、灭蟑的监测。

   

(二)明确工作职能,靠实领导责任。市卫生局作为卫生组牵头单位,高度重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把创建工作做为今年的重要工作来抓,多次召开党组会和局直各单位负责人会议,全面安排部署了卫生系统的创建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相关部门和单位职责,靠实了责任,形成了职能小组向创建领导小组负责,健全和完善了责任制。一是在创建工作中实行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市卫生监督所、疾控中心、爱卫办、健康教育所主要领导分别与卫生局签订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目标责任书。二是实行督查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听取责任单位工作进度汇报,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三是创建措施具体。有关单位都加强了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局监督所分别制定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实施意见》、《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卫生监督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了任务,划分了责任区域,明确了工作要求、标准规范和责任追究办法。四是严格奖罚措施,各责任单位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内容,提出凡在工作任务不落实,影响达标的单位,取消一切评优评先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社会公众卫生法律和疾病防治意识不断增强 。一是市人大高度重视《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贯彻执行情况,XX、XX年两次对我市《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贯彻执行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为《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落实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二是狠抓了面向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把《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规的学习宣传纳入普法规划,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长抓不懈,使宣传教育做到了经常化、制度化。 三是利用特定的卫生宣传日,卫生、质监、工商等部门联合行动,组织人员上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编印《卫生法规汇编》、《卫生知识培训手册》、《食品卫生知识培训资料》、《医院感染与消毒技术培训教材》、《安全注射实施方案》、《计划免疫资料管理规范》等4万多册,印发各类宣传资料、传单20余万份,举办专题讲座100余期。通过开展群众咨询、播放录音录像、悬挂横幅标语、办黑板报、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有力地提高了人民群众对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和疾病防治中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四是坚持抓好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卫生法规、标准、卫生知识的培训,增强法治观念和卫生意识,促使其合法、守法经营。近年先后举办餐饮单位、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班45期,8298人次,对大中型餐饮单位上门培训30余期,612人次,发放考试试卷4000余份。

   

(四)严格日常监管,进一步规范食品卫生秩序。一是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把准入关。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食品卫生法》、《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及《甘肃省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重点把好卫生审查关,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卫生设施、加工环境、设施布局、工艺流程、人员资质、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废弃物处理等,进行全面的预防性审查,审查合格后方可取得卫生许可证。食品生产经营人员每年必须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和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参加工作。二是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提高管理水平。根据食品行业的不同类型、不同环节,制定了经常性的巡回监督检查计划,指派专职卫生监督人员深入生产经营单位,对其卫生设施运行、卫生制度、“三防一消”措施的落实、从业人员健康情况、卫生知识知晓率等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技术指导,帮其整改提高,寓监督检测于服务之中,年监督频次平均5次以上,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全市食品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食品卫生抽查合格率从XX年的86.3%上升到XX年的91.3%。质监部门对食品生产企业加强巡查,使各企业普遍落实了6有,即有质量承诺、有巡查回访记录副本、有原材料进货使用记录、有生产过程记录、有添加剂使用记录、有检验记录或委托检验报告。工商部门积极推进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国家工商总局规定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市场巡察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食品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制度和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把以“一照三证三票”为主要内容的食品索证索票制度落到了实处。三是开展了重大活动、重要节日食品卫生监督检查,以及针对婴幼儿奶粉、黄花菜、散装食品、食品添加剂、熟肉制品等的专项检查。出动卫生执法监督人员8280人次,监督检查集贸市场376个(次),畜禽产品饮食摊位2546户次,食品生产加工业420户次;餐饮业1245户次,食品经营6336户次,责令限期改正2142户次,现场纠正不符合要求217户次,处罚185户,对无检疫合格证的畜禽产品和伪劣变质食品进行了没收销毁。特别是在“西交会”、“五武赛”食品卫生安全保障方面,安排科学周密,工作扎实细致,确保了节会期间无一例卫生投诉,受到了市委、市政府表彰。共3页,当前第1页1

   

(五)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深入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整治。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总体部署,扎实有效地组织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开展了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

治活动,促进了食品生产经营秩序的进一步好转。先后开展了学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卫生、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卫生、劣质婴幼儿奶粉、商场(超市)散装食品、大中型食品生产企业重点生产环节、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原料加工食品、散装白酒、散装调味品、黄花菜二氧化硫残留超标、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和食品卫生许可证发放等一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卫生部门以餐饮业消费环节为重点,在食品卫生专项整治行动中受理食品违法案件17起,立案12起,结案11起,结案率92%。实施行政处罚179户(次),其中警告72户(次),责令改正534户(次),责令停业37户(次),取缔27户,罚款67户(次),罚款总金额2.36万元,没收过期食品1.65万公斤。工商部门认真履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上半年检查市场、超市580家,检查经营户6700户,取缔无照经营46户,共查处食品案件149起,标值4.91万元,其中查扣含“苏丹红”食品427瓶。二是对城区28所学校食堂进行了检查,针对存在问题,会同教育部门下发整改通知,签订整改责任书,对存在问题的2所学校食堂责令停业整顿。三是在乳制品专项整治中,共检查乳制品生产经营单位52户,抽检消毒奶、酸牛奶、含乳饮料共21份。

   

(六)加强部门协调,建立食品卫生安全监管长效机制。XX年以来,卫生部门在全市餐饮业、学校食堂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制定了《平凉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对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XX年平凉宾馆、陇东明珠宾馆经过市级初审顺利通过了省卫生厅终审,成为全省首批食品卫生信誉度A级单位。

   

工商部门强化措施,加强对市场主办者和经营者监管和引导。把“六查六看”、“五项制度”作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经营者自律,工商部门监管,社会监督的三位一体工作机制,真正用制度和机制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和经营秩序,落实“一照三证三票”制度,拒假冒伪劣食品于市场大门之外。

   

质检部门充实完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档案,做到企业数量、质量状况、人员素质、生产设备、证照情况、产品流向“六清楚”。投资30余万元,新添置了气象色谱仪等一批检测仪器,改造了微生物实验室,目前,基本上满足了食品常规项目及部分添加剂的检测需要,食品检测手段进一步完善。

   

(七)健全了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实现了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一是进一步健全了疫情监控报告网络系统,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实现了县级医疗机构-县级疾控机构-市-省-国家卫生部的零距离报告,为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及时上报和科学规范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二是传染病报告制度进一步落实,确定了专职疫情报告人员,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及报告工作,及时掌握疫情动态,确保发生疫情后能在第一时间紧急调度处置,从而为迅速高效处置疫情提供了保障。三是狠抓了计划免疫安全接种工作。制定印发了《平凉市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实施方案》开展了疫苗、诊断试剂生产、经营和使用情况专项检查。狠抓了以创建计划免疫安全接种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计免安全接种工作,保证了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八)加强传染病执法监督,确保传染病防控措施的落实。一是针对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滑坡,某些传染病在局部暴发流行,传染病报告存在迟报、漏报等现象,组织开展了传染病执法大检查,重点从制定方案、人员培训、安全接种、接种合格率、资料管理、经费落实等方面进行检查。 二是对重点传染病开展经常性督查工作,重点检查城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肠道门诊建设、消毒制度落实、医院感染控制、传染病病人规范化管理、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及无害化处理、医院污水和医用垃圾处理情况等。通过监督检查,使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管理更加规范健全,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率均达到80%以上,传染病病人实行专科或隔离管理,院内感染率稳定控制在较低水平。市医院按照传染病管理的要求,先后投资40万元购置了下排气式预真空压力锅、一次性医疗用品毁形机、自动生成二氧化氯污水处理系统、自动洗衣消毒设备、臭氧发生机等设备,有效地预防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食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满分27分,实得22.8分,扣4.2分。卫生许可证持证率87%,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持证率92%,五病调离率100%。

   

饮用水卫生管理:满分7分,实得6.5分,扣0.5分。卫生许可证、健康证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持证率、五病调离率100%。 共3页,当前第2页2

   

传染病管理:满分6分,实得5.6分,扣0.4分。传染病报告率达90%;常规免疫四苗接种率分别为:卡介苗95%,脊髓灰质炎糖丸97%,百白破疫苗96%,麻疹95%,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95%;在职医务人员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90%以上。

   

“四害”监测结果:参照卫生城市“四害”检测评比标准,居民户、餐馆、食品经营场所平均鼠密度1.57%、蚊类密度0、蝇类密度0.87%,在监测区域内未检出蟑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饮食市场设施不完善,市场举办者、管理者食品卫生管理职责履行不到位。市场的选址、建筑设计未经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审查投入使用,导致食品经营场所不符合卫生要求。二是火车站、东、西汽车站周围的私人旅店及餐饮业经营单位基础设施差,一些旅店未挂牌经营,难以发现,难以监管。三是肠道门诊不规范。四是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不够高。五是传染病报告存在漏报、迟报现象。

   

四、改进措施

   

1、加大执法力度,狠抓两证及三防一消设施及消毒措施的落实,规范经营和操作行为,严厉打击,坚决取缔无证非法经营户,力争省级卫生城市如期验收达标。

   

2、深入开展查漏补种工作,提高接种覆盖率和合格率,把工作重点放在流动儿童的查漏补种、建卡和建证,消除空白点。积极创造条件,抓好肠道传染病门诊的建设。健全工作制度、完善洗手、污物处理、消毒设施,健全门诊日志和登记报告制度,加强对创建工作中传染病防治的督查。力争在10月20日前完成查漏补缺工作。

   

巡察整改监督检查方案范文第3篇

为认真贯彻《__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__省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文〔20__〕161号),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的运行机制、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督管理,促进农村食品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不断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需要和安全消费,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

由市贸发局牵头,市供销社、粮食局、海洋与渔业局配合,组织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在“十一五”期间,发展一批农村现代农产品和食品流通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以各县(市)城区中心市场和骨干企业为核心、乡镇市场和重点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布局合理、规范有序,便利安全的农村现代食品流通网络。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健全农村农产品流通体系

1.加快推进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和改造升级。由贸发部门负责,供销、海洋与渔业、粮食部门配合。在农产品主产区县(市)有重点地建设和改造升级一批粮油、果蔬、水产品、肉类等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批发市场的信息系统、物流装备、农产品冷链系统以及食品安全检疫检测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区域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开展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标准化工作,促进农产品交易市场改善经营环境,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完善经营设施。今后五年内全市要培育40个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6个,培育5个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新建和改造升级水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贸市场7个,其中省级重点扶持2个,市级重点扶持5个。

2.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供销部门负责,鼓励发展为农民提供包括信用、供销、技术推广等在内的服务的行业协会和购销服务合作社,鼓励发展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今后五年内全市要新发展农村行业协会20个,专业合作社23个。

3.建设农产品信息网络。由贸发部门牵头,供销社配合,在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建立信息站点,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制度,完善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网上展销等服务功能,提高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整合流通信息资源,推进网络互补,信息联通。依托__现有的信息服务网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平台,规范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推广站,设立基层服务网络,三年内建设万村千乡龙头企业信息服务站50个,供销社系统基层信息服务站90个,村级商务信息服务点169个(其中供销社系统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点120个,通过网上商品供求信息促进商品成交额达1亿元以上),农产品集散地商务信息网站1个,涉农网站1个,培育500个农户骨干,培养50名大学生村级信息员,开展商务信息服务站建设。五年内实现每个县(市、区)、乡(镇)、行政村都有一个农产品信息站(点),形成“三级延伸、双向辐射”的信息网络。

4.发展一批有经济实力、有经营管理经验的大型生鲜超市连锁企业。由贸发部门负责,加快建立和发展生鲜农产品加工、包装、存贮、运输为一体的统一配送系统和冷链系统。鼓励连锁超市集团建立自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与生产基地产销对接、定单、定牌生产。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试点工作,重点依托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逐步加大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中的农产品经营份额,国家试点企业力争用三年时间,使食用农产品的销售比例达到25以上。

(二)建设和完善农村食品经营网络

1.建设“万村千乡”农家店。由贸发部门牵头,供销社配合,按照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的要求,积极引导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进入乡村,加快推进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有实力的商贸流通企业到农村开办直营店、发展加盟店。改造和新建连锁经营网点,拓展农村市场,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村零售网点的作用,依托现有经营设施,逐步开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完善农村服务网络体系。鼓励农村食品经营网点适应农村居民生活需求变化,增加服务项目,扩大经营品种和经营规模。20__年在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8个试点县(市、区)的乡(镇)和村建立860个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药店,并建立县级生活消费品配送中心。20__年8个试点县(市、区)乡(镇)、村计划建立400个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药店。力争用3年时间发展和改造乡(镇)“农家店”1800家,8个试点县(市、区)和__市区建立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并依托在__的大中型流通企业,构建全市消费品流通网络。

2.加强县乡加工食品批发网络建设。由贸发部门牵头,工商、质监、卫生、粮食、供销部门配合。在城区发展辐射农村、规范经营的加工食品批发市场或批发一条街,发展向农村小店统一配送食品的骨干批发企业和配送中心。在重点乡镇培育一批讲求信誉、规范经营的加工食品批发户。今后五年内全市要实现县县有较规范的加工食品批发市场(街),乡乡有较规范的加工食品批发户。

3.加强中心集镇商业建设。由贸发部门负责,在中心集镇积极发展食品超市、便利店、自选店等新型业态,把集镇食

品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辐射周边的农村商业中心;以现代流通方式新办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253家,营业面积8万平方米。二、建设农村食品监管责任网

联席办负责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监管责任网,建立农村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对重大食品中毒事件及时进行处置,依法开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主要措施:

(一)由市联席办牵头协调农业、卫生、质监、工商、粮食部门,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农村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系统和信息通报网络,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性调查分析工作,及时研究分析农村食品安全形势,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二)由农业、渔业、工商、供销、检验检疫部门负责,落实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责任,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农产品污染。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深入组织开展农药残留、滥用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水产品药物残留等专项整治,加强农药、兽(渔)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督,依法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有效的日常监管机制,确保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原料的质量安全。向农民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素等知识,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同时在蔬菜、茶叶、水果等主产(基地)乡(镇)农办设立快速检测室,每星期深入产地2-3次开展产品上市前的抽查检测工作。继续抓好禽畜的防疫检疫工作,防控疫病发生,加强生产(外调)源头监管,防止疫病禽畜产品上市。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养殖小区、示范农场和出口生产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推广“基地+公司+农户”模式。今后五年内全市要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场30个(不含水产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45个(其中水产品20个)。

(三)由贸发、农业、工商部门负责,加强牲畜屠宰行业的监管,依法取缔非法屠宰,推行定点屠宰场、市场两个“准入准(退)出”制度,巩固和发展猪肉产销监控工作,提高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率。加强牲畜屠宰检疫、“瘦肉精”检测、肉品品质检验工作,严格查处定点屠宰场为私宰肉盖章出证的行为。强化肉品“两证”、“两章”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推行无公害和品牌肉上市,加强对集贸市场、生鲜超市肉品销售的监管,落实市场开办者责任制度和经营者准入退出制度,建立健全肉品采购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台帐登记和不合格肉品退出销毁制度。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执法力度,依法取缔非法屠宰场和屠宰窝点,彻底摧毁其经营网络。对涉黑势力和团伙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要严厉打击,追究其刑事责任,震慑违法者。

(四)落实加工食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责任,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由质监、卫生部门负责,工商部门配合,建设农村加工食品监管责任网,完善监管制度。各乡(镇、街道)要明确分管领导,并配备1-2名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食品生产加工较集中的行政村(居委会)也要配备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人员从乡(镇、街道)现有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中选配。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协管员主要职责和任务是:协助质监部门做好对本乡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宣传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及时了解和掌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组织辖区内的企业逐一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督促其完善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必备条件,严格按照质量法律法规履行产品出厂检验义务;发现企业重要情况变化或有违法违规行为、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向县(市、区)质监部门报告,并协助质监部门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县(市、区)政府要加强领导,组织深入加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清理整顿,从源头上抓好食品安全监管。质监、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紧密配合,深入调研,摸清情况,扎实开展清理整顿,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管理,依法严肃查处无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建立农村食品生产加工的有效管理机制。行政村(居委会)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安全工作,形成联防联控联治的工作机制。县(市、区)质监部门要定期向乡(镇、街道)通报食品加工安全有关信息,强化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培训,指导和督促其按照协管职责,做好加工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通过整治,到20__年全市各类加工食品生产企业全都具备相关证照,28类加工食品生产企业都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五)落实食品流通环节监管责任,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治。由工商部门负责,卫生部门配合,加强对农村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要把好农村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指导和监督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开办者和经营者建立健全农产品和食品的索证索票、验证、检测、标识及公示制度,开展对农村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卫生监测。健全和完善市工商局流动监测车不定期巡回检测、各县(市、区)局每月抽检、基层工商所每周定向检测制度,形成三级过滤式快速检测网,特别要加大食品批发市场、批发店的巡查力度,建立健全大宗、敏感食品的日常抽查检测、结果公示制度,切断假冒伪劣食品流通的关键环节。要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对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商店、小超市、代销点、流动摊贩的整治,对农村无营业执照和超范围经营的行为进行查处,依法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提高经营者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严把食品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依法经营合格食品。到20__年全市农村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店全都具备相关证照,市场上的28类食品基本具备QS标志,禽畜肉产品都有票有证;集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都建立快速检测,对上市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进行抽检、公示。

(六)落实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责任,加强农村餐饮业整治。由卫生部门负责,加强农村餐饮业监管队伍建设,乡(镇、街道)从事文教卫生干部中确定1-2名食品卫生监测员,明确职责,落实监管责任,专门培训,加强农村食品卫生和餐饮业的监管。与工商、质监部门紧密配合,开展各种检查督促,严厉打击生产加工、销售假冒伪劣、“三无”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及时食品安全警告或警示,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报告网络体系,完善监管机

制,确保农村食品安全;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等规定,组织开展农村餐饮业的清理整顿,严格把好卫生许可证准入关,对不符合条件的要限期整改,对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坚决吊销卫生许可证,严格查处无证照餐馆经营行为。到20__年全市农村餐饮店、学校食堂都要具备相关证照;卫生、教育部门要大力开展对农村学校食堂的整治,督促其完善设施、规范管理,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首先在县级城区以上学校食堂全面实施,重点加强对各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学生用餐和课间餐学生营养餐的监督检查,改善食品加工卫生条件,提高卫生质量意识,建立学校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加强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的管理,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同时,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卫生示范店”、“食品卫生示范街”等活动,以点带面,分类指导,不断提高农村食品卫生水平。(七)公安部门负责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有毒有害食品以及非法经营的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在食品安全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妨碍公务和暴力抗法的违法犯罪行为。

(八)财政部门负责做好农村食品安全行政监管经费的保障和资金落实工作。

三、建设农村食品群众监督网

由工商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群众监督网。主要措施:

(一)建立多方合力机制,实行食品安全巡察员制度。

1.组建相对固定的分别由人大、政协、社会团体、企业主、群众代表、新闻媒介、专业人士等人员组成的食品安全巡察员队伍,建立完善市局、县(市、区)局、工商所三级监督联动、方便群众参与的监督平台。

2.建立工商部门、名优食品企业、农村经销商、农村消费者四方互动机制。采取定期邀请食品生产商(供应商)、经营者和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召开约谈会,协助食品生产商举办产品推介会等形式为经营者掌握农村信息和了解农民消费需求、村民了解食品市场信息提供互动平台,进一步增进购销双方和监管与被监管双方的信任,形成名优食品产销信息互通的良性机制。

3.建立工商、名优食品企业联手打假机制。与名优企业建立经常性的联手打假机制,实行食品名优企业联络员制度,采取专人联系、定期沟通的办法,利用名优企业掌握市场信息准、识假专业能力强的优势,定期深入广大农村开展联合打假,维护名优食品企业的合法权益。

4.建立红盾维权监控网。深入开展红盾维权进乡村活动,依托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管理等组织在全市建立“红盾维权站”、聘请红盾维权联络员,把维权投诉网点延伸到边远山区,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让群众投诉有门,投诉方便,处理及时,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的监控能力。

(二)由各乡镇政府负责,工商部门配合,建立乡镇一级消委会分会,做到人员到位、机构健全、履行职责规范、农村维权作用明显,至少要达到“六个一(一人、一牌、一证、一室、一薄、一栏)的标准。“一人”,即至少有一人兼职做监督维权工作;“一牌”,即悬挂统一式样的乡镇分会标识牌;“一证”,即为工作人员颁发的社会监督员证;“一室”,即调解室,可单独设立,也可与乡镇政府其它合用;“一薄”,即投诉、举报登记薄;“一栏”,即固定宣传栏,刊登法律法规、消费警示等内容,并配备投诉举报电话。到20__年全市乡(镇、街道)要100建立消委会分会。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部署阶段(20__年5-6月)

市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联席办根据省政府印发《__省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方案》制定5年全市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实施方案,并由市政府印发各地执行。根据省里试点工作的要求,我市确定晋江市、安溪县为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试点。

(二)试点阶段(20__年7月-20__年12月)

晋江市、安溪县制定试点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及时做好工作总结。市级有关部门加强试点工作指导,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教训,组织观摩学习,完成试点工作总结。

(三)全面实施阶段(20__年1月-20__年9月)

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组织全市全面实施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市、县(市、区)联席办每年年初组织联席会议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下达当年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工作年度工作计划(含年度目标任务),并认真组织实施。开展年度“三网”建设工作督查评估。

(四)总结阶段(20__年10-12月)

巡察整改监督检查方案范文第4篇

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大变样之年”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攻坚年”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现就全县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深入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以创市级安全保障型城市为载体,强力推进四大专项行动,强化“双基”,严管重罚,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安全发展。

二、工作目标

——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三下降”和执法水平、企业主体责任、隐患整治水平“三上升”。全县各类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年下降3-6%;有效遏制一次性死亡3人以上的较大事故和一次受伤或涉险10人以上的重特大未遂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

——政府安全监管能力有效提升。进一步规范乡镇、行业主管部门及所有工业园区安全监管机构,按要求足额配备人员和必需的装备。全面启动综合安监部门标准化和行业专项监管部门规范化建设。

——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面落实。全面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重点行业领域企业100%完成分级评定;安全标准化建设纵深推进,高危行业领域企业达标率达100%,其他行业达80%以上。

——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全面深化。全县安全生产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行动取得实效,隐患排查整治明显强化,一般隐患整治率达95%以上,重大隐患整治率达80%以上。

——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健全完善。监察执法效能明显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全面强化,安全社区创建稳步推进,安全投入,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应急救援等保障能力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重点工作

2011年,全县安全生产工作重点是全面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宣教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在政府安全监管能力提升、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重点行业治本、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和增强全民安全意识等方面攻坚克难。

(一)全面提升政府安全监管能力

强化基层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推进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装备配备。推进安全专项监管部门规范化建设,2011年9月底前,完成道路、建设、质监、水利等重点行业监管部门的机构、编制、人员、装备建设。推进乡镇安全监管规范化建设,配齐配强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职安全监管人员和装备设备。建立安全监管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加大村级安全监管网络业务指导和培训力度,继续推进安全监管队伍“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提升活动。

强化安全监管制度和信息化建设。完善安全生产联席会议运行机制,扩大联席会议制度覆盖范围。坚持“从严治安”和“从优待安”并重,安全监管人员岗位补贴与全市标准同步,投保意外伤害险。严格执行重点行业(领域)从业人员资格标准,规范专业服务机构从业行为。配合市级相关部门建立好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数据库、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信息化网络、“金安”工程业务应用系统、农机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动态管理。

强化安全监管监察执法工作。制定实施企业主体责任、“三同时”管理、培训教育、职业健康等规章制度。编制针对性强的年度执法计划,事前处罚金额不低于总处罚的40%。完善执法联动协调机制,深入开展打“三非”(非法生产、非法经营、非法建设)、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治“三超”(工矿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生产;交通运输单位超载、超限、超速)活动,严厉查处事故迟报、谎报、漏报和瞒报行为。严格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建立事故调查处理跟踪督查制度,加强案卷评审和执法统计工作。坚持“四不放过”和“依法依规、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原则,严格事故查处,健全挂牌督办、事故约谈、事故通报、定期分析制度。安全监管部门要强化指导、监督和培训工作,进一步提高委托乡镇执法效能。

(二)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深入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3号)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渝府发〔〕93号)精神,在交通运输、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建筑施工、民爆物品、公共聚集场所、消防等8个重点行业领域,按照“政府统一领导、行业部门具体实施、有关部门联合行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原则,分阶段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行动,推动法律法规赋予企业在安全生产保障方面的有关规定、工作职责、安全条件、行业标准和法律责任落实到位。2011年底前完成重点行业领域企业A、B级企业达到总数的80%以上。

全面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标准化建设。按照“管理台账化、装备现代化、指令书面化、操作程序化、行为规范化”工作要求深入开展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为内容的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并持续巩固达标成果,实现全面达标、本质达标和动态达标。鼓励支持企事业单位加快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装备的换代升级,引导重点行业企业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水平。2011年,全县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标准化达标率达90%以上,其他行业达到80%以上。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法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许可证,责令停产整顿;对整改逾期未达标的,由县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切实加强企业班组安全管理。进一步加强班组安全管理,严格落实企业领导干部带(值)班制度。实施高危行业(领域)全员风险抵押金制度和安全绩效工资制度,安全绩效工资原则上不低于员工收入的20%。全面推行安全生产承诺制度,企业向社会承诺,员工向企业承诺。建立班组班前、班中、班后安全检查(即“一班三检”)、重点对象和重点部位安全检查(即“点检”)、作业区域安全巡查(即“巡检”)制度,保障安全设施设备正常运转。建立班组三级教育台账、班组学习台账、设备检查台账、违章处罚台账及工伤事故台账。对完成生产任务、安全意识、隐患查改、杜绝“三违”以及班组安全投入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积极创建“全员安全”的合格班组。

强力推进实施企业分级监管。各行业主管门要健全重点行业(领域)企业“黑名单”管理制度,完善发展改革、工商、金融、保险及有关资质管理部门参与的联合惩戒机制。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建立企业安全等级评定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对企业安全状况实施评估分级,强化监管,持续整改。A级抓巩固,给予项目核准、保险费率、企业信贷、证券融资、评先评优的支持鼓励;B级抓提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会诊,提出具体措施和办法,督促整改提升;C级限期整改,暂缓其新建、扩建项目审批,取消评先评优资格;D级挂牌督办,取消其改建、安全技术改造以外的所有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和评优评先资格,责令其全部或局部停产整改,整改逾期未达到要求的,由县人民政府依法予以关闭。来源:考试大

(三)全面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源头管理。高度重视并强力实施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把符合安全生产标准作为高危行业企业准入的前置条件,实行严格的安全标准核准制度。严格安全评价、安全许可制度,建立完善高危行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格执行新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并作为各类行政审批的前置程序。健全企业安全资质管理和从业人员安全资格管理机制。

扎实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各行业专项监管部门要建立安全隐患全员排查、登记报告、分级治理、整改销号、定期复查制度,健全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责任制。重大隐患实行挂牌督办,督促落实整改方案、责任人员、整改资金、整改期限和应急预案。建立隐患整改评价制度,定期分析、评估隐患治理情况,实现一般隐患整治率达95%以上,重大隐患限期整治率达80%以上。

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着力道路交通推进客运公交化和公司化,提高营运车辆安全准入条件;对校车、厂车统一标识,加强农村客运车辆、摩托车专项整治和拖拉机安全管理;新安装道路防撞护栏200公里以上;加强路检路查,完善恶劣天气下道路交通应急处置机制。水上交通要继续实施客渡船标准化改造,严厉打击砂石船舶、自用船违规载客等行为。落实恶劣天气、高洪水位期间船舶禁航制度,强化水域安全监管和通航保障。严格执行非煤矿山地下矿山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强制推行分台阶(分层)开采、中深孔爆破、机械铲装等技术。2011年地下矿山主扇机械通风安装使用率、露天采石场机械铲装率均达到100%,分台阶(分层)开采矿山达80%以上。加大对危险化学品企业陈旧设施设备和落后工艺技术的改造力度,严格锅炉、压力管道、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检查。新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进入龙江工业园区,加强重大危险源联网监控。深化烟花爆竹超范围、超药量、超定员和擅自改变工房用途等违规生产专项治理。严厉打击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行为。落实建设施工设计、勘察、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工程招投标、资质审批、施工许可、现场作业等环节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建设、违法分包、转包和挂靠行为。以桥梁、隧道、公路、水利工程等为重点,深化建筑防范高处坠落、施工坍塌专项治理;推广实施建筑工地现场电子监控。健全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安全信息体系。全面实施“全民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家庭消防安全计划”。完善多元培训机制。建立健全多种形式消防队伍运行和保障机制。深入开展在建工程施工工地、高层居住建筑、易燃易爆单位以及商场市场、宾馆(饭店)、学校、医院、公共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完成消防安全社区建设任务,在家庭推广消防逃生装具。同时,开展“土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加强电梯安全监管;做好危房鉴定和C、D级危房整治;深入开展冶金、农机、电力、机械、铁路、旅游景点、学校等行业(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坚决防范各类事故发生。

加强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防治。进一步完善职业安全健康监管体制,加强监管机构、队伍和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强化职业危害申报和普查摸底,2011年全县企业职业危害申报率累计达60%以上。严格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卫生许可制度。继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专项治理工作,加强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与整治、从业人员个体防护和职业健康体检制度落实,2011年全县生产经营单位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率达20%以上。

(四)健全完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构建企业为主、政府引导、金融和保险等社会资金参与的安全生产投融资体系。加强对企业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隐患治理、安全技术改造和装备投入。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基层建设、教育培训和应急救援资金投入。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安全专项经费投入,优先保障安全监管设施装备配备等资金投入。全面实行工伤保险、责任保险制度和风险抵押金制度。积极探索保险机构参与事故风险控制和安全管理办法,将责任保险、工伤保险预防费用直接用于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

强化科技兴安措施。非煤地下矿山要加快安装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五大”系统建设,加强管理现代化、采掘机械化、运输连续化、控制自动化建设。推广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加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等道路运输专用车辆和客运车辆GPS监控和管理;危险化学品强制推行集散控制、紧急停车、安全连锁系统和阻隔防爆、油气回收技术;推广电梯、大型起重机械安全监控管理系统,CNG气瓶电子标签管理系统。

增强应急救援能力。推广应急预案“三化”(图表化、程序化、简明化)管理。推进道路交通、水上搜救、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应急救援队伍、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切实加强以公安消防、武警为主体的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以重点企业为依托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推动中小企业与专业救援队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开展各级应急救援队伍培训演练。重点行业(领域)企业每年至少开展1次应急演练,县人民政府每年至少开展2次综合应急演练。

(五)营造浓厚的安全生产氛围。

加大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安全生产月、“安康杯”竞赛、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等专题活动实效。建立安全生产宣传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扎实推进安全知识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报、电视台、县政府公众信息网要通过开辟专栏、专版、专片等形式,宣传法律法规及典型案例,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舆论反应的热点问题进行跟踪督查、及时整改。

加强安全知识培训。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开设安全知识必修课并适时演练。把安全知识和应急管理纳入领导干部轮训必修内容。实施企业班组安全培训工程。强化农民工安全技能培训,推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变。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建立培训考核档案。2011年,全县各类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持证率达100%,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达100%。

加快安全社区建设。健全职责明确、高效协调、共同管理、持续改进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机制,制定安全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和管理办法。加强社区隐患排查诊断和应急能力建设,增强社区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建立安全社区创建档案。新启动15个安全社区创建单位,认证5个市级安全社区。新启动5个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评定认证2个市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四、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制,全面落实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分管安全监管领导和分管专项工作领导的工作职责。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重视和加强安全生产体制机制、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适时召开会议集中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突出问题。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和生产一线,加强督促检查。县直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强化安全监管落实,合力完成监管监察执法、技术支撑、应急处置等工作任务。企业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必须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必须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完成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全员安全培训、精细化安全管理等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