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思政实践教育

思政实践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思政实践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思政实践教育范文第1篇

1.从历史经验来看,古今中外都重视榜样教育。中国是一个善于以优秀人物为榜样开展教育的国家,古往今来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榜样教育。孔子常举尧、舜、禹、周公等人作为榜样,教育弟子们“见贤思齐”;朱熹教育弟子“学习圣贤”,诸葛亮要求晚辈“慕先贤”。我们党也非常重视榜样的塑造,上世纪60年代“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就是榜样教育的典型范例。外国教育家同样重视榜样教育,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强调“要用良好的榜样教育学生”。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认为,在各种教育方法中,榜样教育是最简明、最容易又最有效的方法。

2.从心理学角度讲,榜样教育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大学生大都情感丰富、意气风发,正处在一生中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他们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有了生动具体的形象作为榜样,容易让他们从心里上产生共鸣,渴望成为榜样一样的人。他们有自信、不服输,有赶超的欲望,榜样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劲头,努力向榜样靠近。他们自我意识增强,但辨别能力弱,有了榜样作为奋斗的目标,能够帮助他们在行为价值取向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3.从现实情况来看,榜样教育能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希望有先进典型引路,在他们成长道路上给予帮助和引导。他们也愿意以心目中的榜样为目标去努力奋斗,优秀大学生和先进人物的讲课、报告深受大学生欢迎。榜样教育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重要方法,绝大部分学生为了寻找精神动力,为了给自己树立奋斗目标,都树有自己心目中的榜样,期望自己和榜样一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积极的人生态度,有能力实现人生理想。

榜样教育在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及分析

榜样教育是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常用常新的方法,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老师精心策划的活动,学生不感兴趣;或是学生对树立的榜样不感兴趣等现象,使得榜样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因素。

1.大学生思想观念变化,对传统榜样的认同度降低。现代社会发展带来的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引起了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广大学生从内心渴望榜样的激励,然而在现实中却对学校、老师树立的榜样关心较少,认可度不高,向榜样学习的积极性降低。目前高校、老师树立的榜样大部分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类型,榜样很少或者没有个人利益,这也与学生接触到的市场经济的民主、平等、自主意识等不能很好兼容,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统榜样教育的实效性。

2.榜样教育内容不贴近学生,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榜样的选择往往比较单一,或者是从教育者角度考虑去选择确定的榜样,对学生个体的认同和需求往往考虑不够,倾向于从特定的人群中选出,一般是获得成功、做出突出贡献的成年人,抑或是有特殊经历的学生,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难以模仿,让学生失去了努力的内在动力。有时为了凸显榜样的优秀,教育者往往容易将榜样脱离实际的夸大,这反而让大学生产生距离感,从而影响了榜样教育的效果。

3.榜样教育的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大学生学习动力。目前我们高校榜样教育形式主要还是单向灌输式为主,树立的榜样通过报纸、宣传栏进行事迹介绍,或者是通过思想品德课堂讲授、事迹报告会宣讲,号召广大学生向其学习,后续跟进教育方式比较少,忽视了大学生在接受榜样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过程,不够关注大学生对榜样的反馈。这种流于形式的教育方式,对榜样的成长经历和内涵挖掘较少,无法从内心上促动学生,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力,从而造成榜样教育有行动无结果的局面,教育效果得不到强化。

榜样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策略研究榜样教育

是一种传统的教育方法,教育效果的提高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提高榜样教育效果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结合时代特征,开展榜样教育。1.注重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大学生接受榜样教育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在榜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发现学习的榜样,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要增加榜样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可以根据大学生特有的心理特点,让广大学生参与到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中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号召学生向榜样学习。只有提高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动自觉的学习、受教育,才能将榜样的外在力量内化为主体的自我追求,提升榜样教育效果。

2.注重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选择榜样要有代表性,要真实,不能对榜样进行人为的加工,更不能伪造。要树立贴近大学生生活的榜样,让学生觉得自己通过努力也可以像榜样一样优秀,才能让榜样成为激励大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动力,进而认真学习。比如学校每年开展“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党员”、“社区优秀学生标兵”评选等。但不能评过算数,老师可以利用年级大会、班会,向学生介绍他们身边同学的事迹,也可以开展经验、做法交流会,让更多的学生对他们深入了解,向他们看齐。

3.注意榜样树立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要树立多样化和多层次的榜样,不能用一个榜样教育所有的大学生,否则就会出现榜样不能被部分大学生认同感的现象。根据年级、学生特点、人生理想、生长环境等,发掘学生身边的榜样,树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榜样,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比如在学生中开展学生“科技之星、体育之星、党员之星、文艺之星、亲善之星”等学生代表的评选,这些大学生的身边的优秀学生,可以使每个大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榜样,让广大学生实实在在的氛围中深入了解和学习榜样的精神。

4.注重榜样教育方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要改变传统的单向的传授方式,把榜样教育重点放在引导上,不断拓展教育空间,拓宽教育渠道。实行渗透式教育宣传,运用多种媒介立体生动、实事求是地宣传榜样,也可以让榜样通过现场演说,主题论坛等,与广大同学互动交流。在组织活动形式上,可以开展征文、座谈交流会,主题班团活动等,让榜样优秀事迹深入广大学生。此外还要注重让学生参加实践锻炼,如组织参观考察榜样故里、调研榜样事迹、面对面采访榜样等。只有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学习榜样,榜样示范才会产生更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思政实践教育范文第2篇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形式及效果现状

(一)单调、陈旧实践教学内容。(1)目前的思政课多为大班授课,分组进行活动的组织难度较大,教师的精力受限,在整个学期的教学安排中,教师只能采取比较单一的一到两种形式来开展实施实践教学。(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相对滞后,导致教学内容较为陈旧、单调,同时由于教学对象多为90后年轻人,传统的实践教学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为他们的精神信仰,更不用说外化为他们的行为。(3)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缺乏敏锐性,自身平时也不注重自身在学历学识和能力上的提高和学术研究,学术水平相对其他类型专科学校及本科院校显得比较低,难以将热点问题融入到实践教学内容中去。

(二)流于形式的实践教学。在目前开展的实践教学中,参观考察革命圣地成了纯粹拍照留影;主题讨论成了感兴趣的同学积极参与,不感兴趣的睡大觉;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很多学生自己不撰写而是在网上抄袭;实践教学的实施缺乏有效的设计及监督考核,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三)“大班教学模式”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在组织课外实践教学中,由于人数众多即使分组,任课教师也难以做到对每个组都投入相同的精力进行指导与关注。“大班教学模式”不利于师生之间互动、沟通、交流的深入,更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

二、“体验式”教学: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一)想象式体验。想象式体验中,适当添加图片、影视、音乐等元素,可以更好地提供想象基础,烘托想象气氛,从而增强体验效果。受教学经费、人数的限制,创设的情境通常是虚拟的,靠语言描述,或者通过多媒体中的图片、音乐、音像、文字等,引导学生借助以往经验,在头脑中想象,把自己放入其中去感觉、体悟。

(二)活动式体验。想象式体验因为没有办法亲身经历,体验效果受到个人经验的限制,如根据教学的内容提供一个相对真实的情境给学生,还原知识产生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让个体更加真实地融入到活动中去,则可以使学生获取更深刻的体验。相比于听别人的说教,活动是主体体验产生的一个重要途径,亲身参与活动而形成的体验则更丰富、更深刻。

(三)辩论式体验。在辩论或讨论中,因为一方面要提出自己的观点,一方面要辩驳或接收别人的观点,从而就迫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展开思考,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取较强的情感体验。通过开展讨论、专题辩论等形式,让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提出问题,交流看法。

(四)调查研究式体验。根据学生所学的相关内容来确定调查研究课题,选择学习体验对象。通过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现实,切实地感受实际问题,深刻地体验现实中的种种矛盾,对知识的理解也会产生更高层次的升华。

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路径和方法

(一)课堂实践教学。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要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在方法上要能够针对学生困惑的理论难点和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切入,灵活开展实践教学;在内容上要坚持的立场、观点,切合思政课理论背景。课堂实践教学一大忌便是为教而教,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实践教学脱离学生思想实际,自身不成体系,起不到增强思政教育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作用。

思政实践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朋辈教育模式;高校学生工作;具体实践

大学生自我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本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工作理念,高校在朋辈教育理论指导下,本着以学生为本、完善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管理模式,结合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及心理特点,将朋辈教育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在实践中进行了诸多新探索。

1 大学生朋辈教育模式意义

1.1 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由于朋辈教育群体来源于广大同学中间,他们在年龄、生活经历、生活习惯、成长环境等方面比较接近,相互间容易产生共鸣。通过发挥“榜样效应”,使朋辈教育群体成为其他同学理想信念的引导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习惯养成的帮助者和兴趣特长的挖掘者。特别是刚刚跨进大学校门的新生,在学习、生活、心理、人际关系、环境等诸多方面普遍存在着不适应,对于如何科学规划大学生活、经营大学时光、实现美好理想,普遍存在着模糊认识,迫切需要加以引导和指导。通过朋辈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群体的标杆作用,强化其带动和辐射功能,以形成良好的共振和扩散效应,大一新生从入学就亲身经历朋辈教育,感受高年级优秀学生的榜样力量,这对于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校园氛围:上进心是大学生的求进心理,每个大学生都希望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优秀大学生是高校最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群体,是传承和弘扬优秀校园文化的一支重要生力军。高校通过开展朋辈教育活动,为优秀大学生发挥作用提供更宽广的舞台,可以调动他们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他们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同学成长成才的责任心。优秀大学生参与和从事朋辈教育活动,既是他们自我总结、自我提高和自我加压的过程,可以使他们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更好地认识自己、丰富和充实自己,优化个人素质,增强个人能力;同时也是他们引领校园风尚、带动其他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可以使他们更好地认识他人和社会,加深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与学校教育方略的一致性,从而自觉接受教育,并通过自身的内化、整理和输出,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感染、熏陶和影响全体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2 大学生朋辈教育的实施效果

2.1 改变教育模式,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朋辈教育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由原来的辅导员说教转变为朋辈教育;由原来的被动式教育转变为自我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入脑人心,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并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2.2 实现助人自助,起到自我提升的作用:大学生朋辈教育活动的过程,是他们自我总结、自我加压的过程,也是他们丰富和充实自己、优化个人素质、增强个人能力、实现自我提升的过程。大学生朋辈教育是一个快乐过程,在快乐中,大学生会认真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身边的领导同事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

2.3 成为教育主体,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朋辈教育充分发挥了学生在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朋辈导员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能有效地解决学生中常见的思想问题,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也能使学生中的思想问题及时被辅导员和院系所掌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朋辈教育模式的思考

3.1 朋辈教育要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时代的大学生由于面临不同的成长环境和时代特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他们所面临的困惑和需求不同,要提高朋辈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合理安排朋辈教育,通过真挚的情感、真诚的服务来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献身科学、报效国家的远大理想和人生追求。

3.2 朋辈教育要坚持政治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由于目前大学生的文化素养、文明程度较之过去有了很大的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政治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更加重视人文底蕴、人文关怀、人文诉求,着力增强亲和力。因此在推进朋辈教育的实践中在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同时,必须解决好教育的思想内涵和文化深度问题,注意采取人性化的诉求方式。这样朋辈教育才能让更多的大学生接受,发挥出更大教育作用。

思政实践教育范文第4篇

>> “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构建 大思政视野下高职院校社会工作介入学生工作的思考 论基于“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 “大思政”视野下高职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 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探索 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思考 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情景创设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反思 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反思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究 高职院校思政课产教融合的分析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大思政” 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试论“大思政”教育教学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创新举措 “大思政”视野下的新升本科院校学生工作:问题与对策 “大思政”视角下旅游商贸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浅议高职院校思政课和高中思政课衔接研究的重要性 时事政策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方法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加强公民教育的几点思考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10.

[4]http:///view/183341.htm.

[5]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思政实践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志愿者;公益组织;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

一、引言

志愿者服务和公益组织,区别于其他商业性质的服务模式,往往是参与人员在不获取相关的物质报酬的基础上,基于对社会的风险、对价值观的追求、对自身思想的实践、对弱势群体的帮助等现实情况,参与到集体组织的活动中,去帮助、改进社会或者他人,贡献自身的时间和尽力,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志愿者活动起着积极的作用,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实践活动,并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青年志愿者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不断加强青年志愿者的活动,在活动中确实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

二、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及其问题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政政治的教育工作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然而,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未来企业对用人的要求变化,大学思政教育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认识不够

在很多高校中,思政教育都作为重要的学科内容,纳入了对学生考核和评价的体系中。然而,很多高校,尤其是一些二本以下的学校,对于思政学习的考核体制相对不完善,导致了很多学生以最后老师划重点的模式,来完成本学期的思政学习。这些情况的发生,都严重的制约了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进一步发展,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思政课程的照本宣科,教条主义等都传达给学生一种枯燥、无味的学习体验。

2.理论与实践结合性不强

大学生参与思政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升自身的思政理论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丰富自身的视野、拓展自身的认识,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素养。而在很多高校中,对于思政教育往往是课堂中“纸上谈兵”,课后“了无生趣”,课堂与课后的衔接性不足,导致了很多学生课堂知识的学习,到了课后无法进一步“消化、吸收”,思政课程实践性不强的问题,制约了高校思政教与学成效的提高。

三、志愿活动和公益组织对于思政教育的影响

1.拓展了思政教育的视野和空间

鼓励大学生积极的参与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为大学生提高自身的成长经验,开辟了新的途径,是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模式和过程。在参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走出了校园,走进了丰富多彩的社会时间中,可以通过志愿者、公益组织等活动与社会进行广泛而又深入的接触,体会到现代社会发展,深刻体会社会生活的不易。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可以从思政课堂的学习中跳出来,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实践证明,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契合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必将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从“单一的学校教育”走向“多样化的社会教育”,从“课堂理论教育的单向传导”走向“实践教育的双向互动”。

此外,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把教育的范围局限在校园之内、课堂之上,仅有的一些校内志愿活动往往无法达到思政教育的主导性,其实践性较弱,无法真正有效的激活思政教育、落实素质教育的原则。通过大学生志愿活动和公益活动的开展,可以广泛的提高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性,让学生在更加广阔的思政教育空间中去充分的理解和感悟课程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提高思政教育的成效性和实效性。

2.有力的提高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思政教育是对社会或者群体,运用一些思维观念、政治认识、道德规范或者制度,达到一定的影响,从而有利于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和引导过程。思政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其最主要的是通过对人思想和认识的引导和教育过程,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告诉人们:“只有在道德实践中才能修养德性。”很多大学生在思政教育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片面的认识,认为思政教育无味就是背诵理论,应付考试,对于自身的发展没有多大的作用,还是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个专业课程的学习。这样的思想认识,极大的制约了思政课程的发展,也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因素。很多学生在进行思政课程的学习中,重视理论的记忆和机械的模仿,不能有效的把思政课程的学习有效的运用到解决社会现实问题、解决自身所处的现实境遇,并在这样的基础上升华到提高自身道德与思想的范畴内。通过大学生参与志愿者、社会公益组织活动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无疑成为了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模式的一条新的思路与模式,并且为大学生提供一条能给切实体验和感受的“心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从根本上来说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过程,能给帮助教师把课堂教育的过程,转化到实践活动中去,并且能给有利于大学生吸收和消化,从而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教育的过程越来越重视实践教育,让学生能给在实践中学习到知识,在实践中印证课堂知识、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的来源和发展,这其实就是高校思政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列宁说过:“学习、教育和训练如果只限于学校以内,而与沸腾的实际生活离,那我们是不会信任的。”实践证明,课堂上的理论教育难以内化为自我教育时,通过志愿者活动,通过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往往能达到良好的效果。而且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被帮助对象,影响和感染周围的群众,进而影响和改善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

3.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感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而多元化的价值发展对于人才自身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会公益组织等形式的实践教育过程,正是为学生了解和提升自身的社会属性铺平了道路,为高校思政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什么学?”“做什么人?”“走什么路?”是当代大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必须回答的几个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不仅仅是听大学生所言,而更为重要的是观大学生所行。在代中国,责任品德的培养依然非常重要,社会需要有责任心的年轻一代,没有责任感,任何社会都不会保持长期繁荣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更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重大的社会责任。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载体,通过点点滴滴看得见的助人为乐行为,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4.彰显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

在过去,我们的高校思政教育往往都是学生被动式,教师灌输式的教与学模式。教师往往是课堂教育的主体,而学生往往是“观众”式的参与,导致了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体验度差,学习氛围不浓,学习过程枯燥。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来资源教师自身的教育思维与模式的片面理解,没有充分的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有效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在高校的思政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了封闭式的教学环境,教学视野被局限、学习环境被束缚。说到底,过去的思政教育模式,就是解放了教师,束缚了学生。我们片面的重视教师在思政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而忽略了学生才是整个思政教育的主体和核心内容。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长足发展,关注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强调实践教育与理论学习的融合、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和教育的导向。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的大学生,长期以来一直是被动的教育对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规范的“接受器”,这种忽视了大学生个体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弱化和消解了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必然会导致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薄弱,造成他们“主体性迷失”。通过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中,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政教与学的成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南麒.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

[2] 胡凯,杨欣.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思想教育研究,2010(2).

思政实践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思政课 实践教学

1.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深化诉求

1.1在生活中感悟――生活化构建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随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的社会科学,生活既是其重要的理论来源,又是其应有的价值归属。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应当遵循思政教育的价值诉求,将实践教育的方式、内容融于学生的生活化需求中,构建出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生活化实践教学模式。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①实践教学的生活化构建是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向性引导,也是必经之路。

1.2在信息时代中立足――新媒体数字化运用

当前社会已经步入万众创新的互联网+时代,各类新媒体、自媒体活跃在这个时代舞台,其广阔的市场与日渐凸显的影响力也使得新媒体数字化运用迅速占据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阵地,更是进一步深化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前瞻性和前沿性课题。新媒体数字化在实践教学的运用既是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层主旨的遵循,又是开展实践教学不可规避的实效性手段。通过互联网+概念的新媒体与思政课实践教育的相结合,可赋予思想政治教育鲜活的潮流元素,提升传统思政课的魅力,也让实践教学有了更具体的操作可能性。

1.3在素质结构中优化――人文精神理念回归

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知识理论体系的构建,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承担的责任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补充,而是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优化,发挥思政课的德育功能和塑人功能。的人本思想历来强调“现实的人”、“实践的人”和“具体的人”,强调“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需将学生的人文精神理念回归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富有人文关怀的教学实践将学生从理论体系框架中寻找到个人存在感和价值诉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专业科学性的理论逻辑支撑,更有和谐人文的精神内涵。

2.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有效性提升的路径――三环立体式铺开

2.1大学生――培育主体性,实现双向互动

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培育受教育者主体能动性的重要渠道,充分施展学生群体的主体性是实现思政课实践教学目的的根本保障。思政教育的理论源于实践又归于实践,培育出学生积极的主体性是理论实践相融合的桥梁。因此,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应着眼于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培育与深化,以参与、对话、共享的方式彰显其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认知、自主感悟。同时在实践教学中积极营造互动对话的探讨模式,增强体验式分享。例如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改中,教师将公益活动纳入学生考核内容,采取学生自愿领取公益卡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公益类型及内容,并积极参与其中。

2.2思政教师――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实践意识与能力

从传统的单一理论教学模式转化为理论实践立体教学模式,这对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是一个时代挑战,更是自我综合素质提升的一个契机。高职院校专业学科较为凸显,思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探寻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自觉强化实践意识,在实践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在课程内容和流程的安排上做到因时因地制宜,使学生达到最大程度的体验收获。同时不断敦促自己与时代潮流无缝对接,切实收集富有代表性的、内涵深刻的相关实践教学资源,创新课程内容,打造教学亮点,并通过教学团队之间的研讨、校际间的考察与交流,形成实践教学之合力,共同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

2.3高职院校――建立实践教学的长效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浪潮中塑造“大思政”的教育理念,凝聚全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如学生处、辅导员、班主任、团委等多方力量与思政专任教师形成联动机制。积极联络社会定点优秀实践单位,以典型先进改革单位和历史红色革命纪念地为主线,以创意新兴产业企事业单位为依托,推行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制度。同时完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系统化鞭策思政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如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便坚持创新以优化教学内容为主体,以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与创新实践教学手段为侧翼,实现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校园社会结合的长效运行机制。(图1)

3.思政课实践教育的实证探究与践行

3.1传统经典文化传承教学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凝聚成的一种文化类别,它不能只是放在图书馆、名著里。思政课作为塑造大学生精神灵魂的社会学科,其实践教学更应不忘初心,让古老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教学里依旧以多元性的姿态熠熠生x。辽宁职业学院、长春光华学院等多所高职院校开展“一封感恩家书”主题活动,鼓励学生以传统书信方式传递与父母亲人之间的绵绵深情,升华思政课中的感恩教育,同时借以引导学生在网络通讯便捷的时代也切莫忘却传统文化的传承。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和丰富思政教学载体,借助话剧排演,带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理论走向实践,近年来先后排演了《雷雨》、《活着》、《看见》、《威尼斯商人》、《屈原》等多部大型话剧,并借此树立机电学院特色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品牌。

3.2赛学结合立体式教学

赛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方式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融入竞赛元素,思政课教师发挥专业优势,通过项目化教学挖掘人才,选送至校外参赛,实现课堂学习和课外比赛的有机结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浙江省大学生汉语口语竞赛的平台,在思政课教学中设置“阅读经典”教学环节,组建一支以思政课专任教师为核心的竞赛指导团队开展课后辅导工作。其教学模式为:(图2)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思政教师长期开展课堂“微辩论”并指导学生参与华东地区BP辩论公开赛、CDA(即中华辩论爱好者联赛)网络辩论赛、浙江省大学生科普辩论邀请赛、“森禾杯”浙江省省树省花大学生辩论邀请赛等多项比赛,形成了完善的赛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②

3.3社区志愿活动实践教学

社区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政课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的一项教学活动,通过社区服务促使大学生在行动中体验社会价值的积累,从实际感知中内化思政课理论知识。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室创建的思政微语公益团队与杭州市江干区弯湾托管中心等单位共建了多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公益活动实践基地。与此同时,微语公益定期开展了数次不同主题、不同形式的公益活动,其中包括走进长安金陵银色康乐园、“一碗姜汤,满是情”寒夜送姜汤活动、“学雷锋、拾起心中的文明”活动等等。该公益活动由思政老师带队,学生自主报名,师生共享式参与公益实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形成相关的实践考核机制。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引进“服务学习”的教育理念,构建了“12345”服务学习型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劳动服务学习、社团志愿类服务学习和专业服务学习三种形式,实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全员参与,并使其常态化和系统化。③(图3)

3.4互联网载体平台建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化,思政实践教学互联网载体平台的建设刻不容缓。互联网载体平台的多元化、个性化、交互性以及开放性能够极大的提升实践教学的魅力值和实效性。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自主开发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开设了心灵感悟、社会广角、红色影院、专家讲坛、专家讲坛、教师风采等几大在线模块;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开创了以“慕课”为载体的双主体智能型多边互动开放教学模式;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运用了思政课移动学习平台――“静思学堂手机 APP”教学模式④。这些学校的互联网载体的尝试和实施给广大高职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和学习范本,有助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深化与改革。

参考文献:

[1]林为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创新模式探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

[2]陈坤,殷莎莎.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 中国教育学刊,2015,S1.

[3]宋成鑫.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4]罗珍.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新模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11)

注释:

①陶行知全集 第四卷[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②陈印昌 伍醒.思政课原来可以很精彩――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实践[N].中国青年报,2014-12-05(06)

③马欣欣、赵夫鑫. 因势而新,让思政课“亮”起来 ――山东商职学院关于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实践[EB/OL]. http:///showarticle.php?articleid=1830

④Z元丽.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推进会暨首届高职高专思政课创新高峰论坛综述[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

作者简介:

季铭婧(1990― ),女,浙江龙泉,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实践教育范文第7篇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立论基础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学环节落实实践育人的重要方式,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采用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参加教学活动,以提高大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1]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眼。

一是着眼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知识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运用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长才干。[2]可以说,强化实践育人,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证。从德育规律角度分析,人们的品德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社会实践对思想发展、品德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在思政课教学中,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只有通过各种实践,通过多次的锻炼,在长期的行为熏陶中,才能检验学习的理论知识,培养多方面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思政课不能只停留在说教上,更重要的是组织受教育者参加实践活动。

二是着眼于提高高校思政课教育质量。思政课是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而实践教学环节则是促进知行统一的重要途径。教育部等部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校思政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3]思政课的内容理论性强,若教师教学只从书本出发,干巴巴的说教,就会显得枯燥和空洞。事实上,很多高校思政课教育效果不佳,就是长期以来高校“重理论、轻实践”,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结果。

三是着眼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实际。地方应用型高校主要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不仅要深化对社会的认识,提高融入社会的能力,还要注重深化专业实践能力。当然,学生也可以在专业实践中更好地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成效。另外,随着大众化深入发展,地方高校的生源质量不断下降,部分学生对思政理论课消化有难度,需要借助社会实践的感官效果来提升兴趣。再加上地方高校所处地方,资金相对不足,条件有限,实践教学推进得不够理想,思政课大班教学加重了实践教学的难度,需要认真对待。但同时,地方高校也有很多特色资源可以整合利用,为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沃土。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部分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思想认识、组织实施、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1认识严重不足

部分师生员工不同程度存在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视不足的问题。少数师生,甚至个别领导认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就是摆设,有的认为就是出去考察游玩,再加上思政课一般是大班上课,课时少,人数多,组织外出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教学难度加大,教师也不愿组织,这些认识和情况都使学校放松了对实践教学的管理,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实施。

2资源缺乏整合

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是指理论课程资源以外的用于支撑实践教学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资源等。地方高校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利用程度不高,开发与整合程度也较低。例如,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与大学生社会实践资源还存在着很多条块分割现象,缺少必要的内在联系。同时,思政课各门课程在实践教学资源方面还缺乏共享与整合,存在着分兵作战的现象;许多地方的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设施、信息资讯以及典型人物等有形和无形的实践教学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等。

3组织实施不统一、不协调

地方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未纳入有关部门职责范围内,使得实践教学活动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组织,主要表现在各部门开展实践活动不协调、不配合。各院系及思政课教学部门、团委、学生会,都不同范围内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很难避免各部门都组织同一考察活动的现象。另外,思政课各门课之间组织实践活动也互不沟通,每个学期的实践教学活动都由任课教师各自安排,任课部门没有统一规划。

4激励评价机制欠缺

地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学生考核指标体系还有待改进。目前很多学校虽然已开展实践教学多年,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手段也各不相同,但如何评价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效果,还没有建立统一的标准。同时,许多地方高校的教师激励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存在着考核标准不合理、激励措施单一、平均主义盛行等问题,致使部分教师对实践教学积极性较低。

5经费投入不足

地方院校在财务预算中,虽然有实践教学的经费项目,但是经费保障制度不完善,经费的具体使用办法和管理办法不明确,致使经费的监督管理混乱,使用效率较低,效果无法体现。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

推进地方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与改革的探索过程。

1进一步提升认识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高校实施实践育人工程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切实把加强实践育人工作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着力做好转观念、重保障、求实效三方面工作,着力做好人才培养定位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契合,通过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不断深化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着力形成学生科学的知识结构,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多种实践能力。

2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地方高校要树立素质本位的实践教育理念,将思政课实践教学纳入统一的教学大纲,将所有实践活动统一“课程化”,制定统一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目的、要求、内容、方法等;要按照学科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三类设置课程,科学确定实践活动的主题及形式,制定实践活动计划,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要加强组织管理,增强实践教学教师的参与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责任到位、层次清楚、归属明确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挑选优秀教师,加强业务培训和观摩教学,组织学习、讨论,交流心得体会,外出参观考察,不断提升师资水平;要不断加强考核评价,逐步建立健全学校、教师、学生考核的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办法,对表现优秀的予以奖励;要完善大学生自我教育机制,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能力,使之在监督不文明现象、维持秩序、遵守各项制度、维护安全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

3进一步整合利用地方实践教学资源

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地方高校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山川河流、乡风习俗、革命传统、地方艺术等,都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资源。地方高校必须调动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努力做到把思政课实践教学与暑期社会调查活动、专题社会调查和参观考察结合起来,与学校所在地区可供利用的社会资源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和设计,实现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充分利用地方现有的教学资源,可以缓解思政课实践教学、时间、经费和场地的困难。地方高校要拨出专门的经费,建设社会实践基地,更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充分利用当地的教学资源,结合专业特点建立各类基地的办法,主动选择有代表性和研究性,便于接待和操作的城市社区、工矿企业、医疗卫生、公检法等行业部门作为实践基地,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要求和大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寻求多方支持共建相对稳定的长期实践基地,从而为实践教学开展提供便利条件。

4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要充分整合现有的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资源,建立健全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思政课教学部、宣传部、学生处团委、系部学生工作队伍及部分学生实习企业等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齐抓共管”大实践教学组织体系。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学部门对实践教学的“导”的作用,根据教学大纲,负责实践教学的主题设计、策划并且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发挥学生管理部门的“管”的优势,学生处、团委、系部辅导员主动协助思政部开展实践教学;要发挥企业导师的作用,以其企业实践经历给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职业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进行现身说法和教育。要提供相对充足的财力资源保障,建立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坚决制止挪用实践教学专项经费的行为。要加大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各地方高校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以“低投入,高效益”的标准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形式、新方法,促进实践教学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对于地方高校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教学投入、教学条件、生源质量、教师素质等都不能与部属高校相比,要切实改善这种局面,需要集社会、学校之全力。只有地方政府、地方高校、教师与学生不断更新观念,大胆创新,从上到下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协调运作机制,不断开拓各种实践教学形式,逐步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才能全面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的,发挥思政课教学应有的育人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有志之才。

参考文献

[1]褚衍清.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高教与经济,2011(01):36-39.

思政实践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政教育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96-01

高职院校进入新时代之后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其极强的实用性为社会培养了很多应用型人才,其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和企业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高职院校所招收学生的基础相对较低,很多学生是因为难以走入大学,才进而选择高职院校作为其未来走入工作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思政教育能够满足对学生心理和思想正确培养的需求,其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走入社会之后,更好的与社会相融合。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因此寻找一切途径让其优势得以发挥,弥补其不足之处。

1 高职思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同时也认识到其对学校和其他科目教学质量的重要性。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其在课程的开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思政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思政课程的教育作用缺乏重视

高职院校所开设的思政课程,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其更应当成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塑造学生优良人格,培养其健康心理的一个渠道。但是,当前的思政课程仅仅是为了满足学校及教育机关的要求而开设,其授课过程中重视的是课程的完成和满足课时的要求,而对于其所具有的最为主要的作用――对学生的素质提高、思想道德提升方面则产生忽视。这使得很多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轻视文化素质教育。

1.2 思政教育缺乏系统性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应当说是一个全面性、系统性的教育工程,其与学校的各个方面相联系。但是,当前的高职思政教育主要放在思政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并且学校的主要精力在于学生专业技能与知识的培养上,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认识不周全,没有统一的、系统的教育思路与体系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思政教育,这使得思政教育的内涵无法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与之不能做到很好的相容。

1.3 教师的素质有待提升

进行思政教育的教师本身应当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但是当前因为高职学校对于教师的需求量大增,造成在招聘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放低了对教师的要求,加上部分教师对于自己并没有进行严格要求,使得教师的素质整体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思政教育方面的素养也同样需要进行提升。只有教师的素质得到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 解决当前思政教育课主要问题的对策

高职院校想要做好思政教育,需要对问题进行解决,只有解决了思政教育中的各种问题的出现,才能保证思政教育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才能保证让学生沿着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前行,才能保证学生思想道路的正确性。

2.1 重视思政教育课程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思政教育课程的重视度,思政课程并不只是一门课程,其可以说是学生未来思想的风向标,通过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了解所需要储备的思想知识,对学生的思想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教师要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到思政课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的思想走入正确的轨道。同时,思政课程的开设还要坚持与时俱进,加入先进的思想观念,让学生感受到思政课程并非“假大空”的说教,而是具有实质内容,在思想潮流中起到先锋的作用,让学生更加喜欢思政课程的学习。

2.2 系统构建思政教育

无论从学校层面,还是从教师层面,都要努力构建系统性的思政教育,要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化的学习,从而强化学生正确的思想意识。首先,学校要对思政教育课程进行创新,在当前的教育基础上研究新的教育理论,结合时事观点,贴合学生生活。其次,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正确的思想意识,建立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思想带给其的反作用力,从而提高其学习意识,增加其学习的主动性。

2.3 提高教师素质

进行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主体便是教师,因此,教师的素质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对学生思政产生极为重要的、深远的影响。提高教师思政素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对教室进行思政培训,学校管理层应当注重教师的思想活动,注重教师的思政发展,应当定期对教师进行思政培训,让教师熟悉当前最新的思政教育理念,了解最新的思政教育方法,从而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做好结合。其次,要让教师参与到思政教育第一线,积极鼓励教师担任学生的辅导员,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寻找更加有效的思政教育方法。

3 结语

思政教育改革的教学效果并非一朝一时能够显现出来,其更为需要的是教师长期不断的,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的思想在日程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产生变化。只有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才能让学生拥有一个最为先进的、健康的思想,才能让这个思想意识陪伴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玉倩.高职思政教育当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1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