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策略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策略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信息化

工商管理是以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等理论为基础,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对企业经营战略、经营决策以及内部行为进行管理,主要涉及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等方面。企业在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系统使用率、信息共享程度以及信息化集成度偏低的问题,阻碍着企业长远持续发展。为此,企业应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手段,创新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一、创新协同办公自动化发展模式

协同办公自动化(COA)是指在原有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对接企业其他应用系统,用以实现各项工商信息协同管理,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的一种信息化管理模式。COA系统集成了OA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生产标准化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供应链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有助于企业借住COA系统强化对各基层单位的管理,提高企业决策水平[1]。COA发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决策支持COA系统中的决策支持模块可通过建立模型、模拟决策过程,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各种信息资源的分析结果,辅助管理层做出决策。决策支持模块既包括企业订单、库存、生产能力、财务状况等内部信息,又包括企业所处行业的政策法规、市场行情、同行竞争动态等信息。该模块采用回归分析法、线性规划法等方法,结合定价模型、生产调度模型、库存模型等各种数学模型,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二)信息智能分析COA系统整合集团内部各单位经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信息,能够在系统上随时查看下属单位的经营情况,包括财务运行状况、销售量、年产量、现金流、重大项目等信息。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COA系统对下属单位的经营活动进行监测,通过专题分析下属单位的财务数据,进而识别下属单位可能存在的合同风险、投资风险、资产风险等,找出产生风险的原因,便于企业强化对下属单位的风险管控。

二、创新财务共享中心发展模式

在信息时代下,企业应结合自身经营特点,推进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借助财务共享中心平台强化企业内部财务集中管控,降低企业管理运行成本,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为促进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打下基础[2]。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应实施以下变革:

(一)统一会计政策企业应在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中统一下属各单位的会计政策和制度,消除各单位在会计处理中的差异,促进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流程化、信息化开展。具体措施如下:企业要统一下属各单位的会计科目、核算方法、结算方式等具体的会计工作事项,形成企业内部一套账,确保下属各单位的会计数据来源统一,在基于会计基础、会计政策、会计工作环境相同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对各所属单位的财务分级管控。同时,企业还要在内部执行统一的会计流程,要求所属单位和部门在财务共享中心上完成报账、结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等财务工作,便于企业集团总部强化财务集中管控。

(二)变革财务职能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下属各单位开展独立的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增大了财务人员配置数量,使得财务组织机构较为臃肿。同时,企业将财务管理职能局限于会计核算职能方面,未能发挥出财务管理对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作用。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可借助财务共享中心对财务职能进行革新,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由会计核算职能变革为财务决策职能。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可自动完成会计核算工作,这使得财务人员从会计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全面开展财务分析、财务风险管控、成本管理等高层次的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财务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由会计核算职能变革为财务业务职能。财务共享中心为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运作提供了支撑平台,这使得财务人员可以参与到企业投资、筹资、销售、采购、物流等管理环节,实现业务流与资金流的统一管理。

三、创新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发展模式

新时期下,企业工商管理应着眼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基于供应链、价值链的角度开展信息化建设,将企业各项经济活动均纳入到信息化管理中,以达到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为此,企业应加快建设ERP系统,以ERP系统为支撑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流程运作效率。

(一)各部门协调运作企业可利用ERP系统实现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质量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通过及时收集和交流市场信息、生产信息、销售信息、物流信息,进而为制定生产计划、运输计划、作业计划提供依据,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在企业供应链信息化管理模式下,企业与客户签订合同后,应及时在系统中输入销售数据,组织开展采购、生产、运输、账务处理等各项工作,进而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

(二)生产管理信息化企业可利用ERP系统实现精细化、信息化的生产管理,由ERP系统完成生产计划制定、生产任务下达、生产活动监测、生产信息控制、生产流程动态分析等工作,增强生产管理对各种可变条件的灵活应对能力。同时,为了满足企业生产需求,企业还可以利用ERP系统建立起主生产计划模型,为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实现物料精准采购以及实施ABC库存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四、结论

总而言之,企业要重视工商管理信息化建设,将信息化发展作为提高工商管理水平的重要路径。在工商管理信息化发展中,企业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COA系统、ERP系统和财务共享中心平台,辅助工商管理工作高效开展,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效益,促进企业长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策略范文第2篇

>> 高职院校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研究 视频转码在音视频资源共享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站建设中视频的上传与管理 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制作平台的应用优化研究 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精品资源共享课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精品课转型与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研究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 微课知识管理和资源共享研究 精品资源共享课平台建设研究 高职英语听说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 资源共享课平台框架设计研究 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传播策略研究 基于协作的微课资源共享平台的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构件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自动生成系统研究 《纺织材料学》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前期研究 财务会计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研究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 基于美国开放课程观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与做法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的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网络教学环境下的微课资源共享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和优质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电化教育,2004(06):5-11.

[4]蒋家傅.网络课程的特性构建原则及其构建模式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45-48.

[5]袁晓梅,张晴,唐卫红.物理教学改革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J].高校讲坛,2010(12).

[6]孙建敏.现代物理前沿课题融入大学物理教学略论[J].河南农业,2011(12):18-19.

[7]赵凯华,陈熙谋.电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化;财务管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是重要的分支,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逐渐成熟的背景下,简单的财务电算化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正常财务管理要求,进而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势在必行。

一、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认识不到位

对于企业来说,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管理工程,不仅涉及到企业管理的理念、模式,还涉及到资金运作方式、生产形式等一些相关方面的改革。任务重大的工程涉及到各个方面,若想顺利地进行这项工作必须得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管理人员的积极配合,全体人员的齐心协力。但是有很多企业的部分人员对现状过于满足安于现状,不求创新,认为实现电算化就已经完成了目标,没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的重要性,不利于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二)缺乏专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人才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更需要具备财务管理与计算机为一体的人才。但是从现阶段我国学生培养模式来分析,缺乏专业的财务信息化人才,特别是在私营企业中,主要存在着财务人员学历不高、业务能力不强,更重要的是缺少对信息化管理的理解,因此当前我国企业需要一批具有信息化管理的财务专业人才。

(三)财务数据无法实现共享

同时,在企业进行财务数据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将企业的财务信息延伸到企业管理与经营的各个方面,进而可以达到企业的财务信息与其他方面的信息相链接的目标,最终行政财务、业务信息与数据共享的目标。但是对当前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来分析,有很大一部分人由于管理意识不到位、人才缺乏以及企业资金短缺等问题阻碍了财务信息共享的实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四)财务管理信息化理论不够完善

可以说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给予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奠定了一定的发展技术,同时财务管理信息化已经成为了我国会计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还没有形成一套十分完善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理论体系。与此同时,与其相匹配的政策、法律也不够完善。因此,在此背景下给予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工作中带来很大的影响,最终造成了增加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风险性的同时,还使得其具有不确定性,进而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二、有助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策略

(一)提升企业领导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

要想更好的建设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那么首先需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的方式来对此进行提升,正如上文所说,当前企业之所以存在着问题,主要是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因此需要加大对企业领导对于会计信息化的认识。特别是针对于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对会计信息化正确的人事,进而保证财务管理信息化发挥其存在的价值,使得会计信息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

(二)提高企业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此外,企业需要加大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力度,进而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可以说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而人才在整个系统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对于企业财务人员的培养策略,主要可以通过三个方面进行加强,首先,需要由企业的直接管理者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主要是告诫财务人员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其次,需要企业的中级管理人员和专业的人员进行培训,主要采取的方式有组织管理人员参加培训班、到其他企业参观学习等;最后,必须加强企业全员对信息化的认识,对员工开展信息技术和能力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人均素质,打造一个技术水平高、会管理的人才队伍。

(三)实现软件技术与企业管理的紧密结合

在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使用统一的软件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提升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透明度,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软件的开发离不开运用其的企业,或者说它的开发源于企业,企业是软件开发的立足点,企业需求指引着软件的发展方向。现代企业不断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为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软件公司是财务管理软件开发的主体,应该满足和发觉企业的要求,积极主动的寻找企业的合作伙伴,加强对软件技术的更新和开发。

(四)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经常用的就是建立中心数据库,各个信息系统或者终端用户不仅可以根据交易的情况随时更改数据库的资料,还可以根据数据库的资料提供一些具有特殊用途的信息。企业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把它运用在财务的信息管理上,像企业的成本中心、投资中心和利润中心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设企业的信息管理化就要积极的、合理的推进企业财务和业务一体化,运用统一的计算机管理软件,通过生产经营过程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相关数据共享来保障企业的运算、监控的管理工作规范、高效地进行。这将是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发展的重要条件。

通过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工作,进而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江小琴.信息经济环境下财务管理的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03).

[2]倪素清.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的分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1).

[3]刘畅.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世纪桥,2011(15).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策略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共享;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策略研究

建筑行业是保证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建筑工程通常规模较大、投入成本较高。《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对建筑企业提出了许多挑战和机遇,为保证建筑工程顺利施工,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应规范管理,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多角度分析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等级、资产管理、施工管理等信息,根据国企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优化财务管理流程,严格控制施工成本,以为国企长远战略发展目标服务。建筑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标准要求较高,财务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是实现统一、优质的财务服务基础,是提高财务工作人员专业能力,拓展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深度,转型到价值型、决策型财务管理。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实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财务工作重心为高价值活动,不断改革财务管理模式,防止企业财务人员不熟悉企业业务,保证国有企业的财务价值创造和内部管控能力,推动财务管理模式的顺利转型。

一、财务共享模式与内部控制的概念

财务共享模式是大型企业管理中较为先进的一种财务管理方式,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外相关专家学者对财务共享模式概念的理解存在一些差异,财务共享模式需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是国有企业财务工作的现代化、集中化的财务管理模式,应整合企业内部的不同信息来源与业务,并进行专业化的集中处理,统一财务数据分析与处理的企业标准,综合利用企业资源,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严格控制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成本,对国有企业的子公司也应加强财务管控力度。因此,财务共享模式不同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更专业化、标准化,工作效率更高,企业管理成本更低。但财务共享模式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策略和财会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财务共享模式的数据信息化处理比较复杂,对企业管理水平是一种挑战,对财会工作人员处理大量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更加严格。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是国企领导层、各管理部门及财会工作人员根据企业制定的财务共享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内部实施各种财务制约、内部经营活动管理等。内部控制关系到所有的企业工作人员,对每位员工明确分配岗位职责,将国有企业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进行管理。内部控制在保证国企正常运行的基础上,还有效提升了国企的经营效率,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企业获得的各项资源,同时国企内部可实现各部门可以相互制约、协同发展。高效的内部控制策略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还可以为企业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1]。

二、财务共享模式分类

(一)传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以往大型企业实现财务共享管理的惯用方法是将原有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组织到一个固定地点,建立传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该方法的应用要求企业内部不同地点的所有财务人员集中在一个地点工作,通常需要在选择一个投入较低且有税收优惠政策的地点开展财务工作。同时,为满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条件,有效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国有企业应定期完善和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国有企业应构建并实施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代替传统并分散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尽量降低国有企业的用人成本、固定资产投入以及信息系统管理成本。国有企业采用这种模式将企业内部原来负责会计业务的工作人员成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国有企业的重要部分,但其自相当有限,其运营成本通常是平均分配在每个使用其服务的企业部门。

(二)新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新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在国有企业内部组织重大的结构调整,其构建需要选择全新的地点、信息系统以及财务管理流程,更需要组织新的工作人员。新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独立运作离不开这些全新的构建因素,但是整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因素是全新的,其运营成本高和筹建速度慢也是显而易见的缺点,其独立性决定了无法及时有效地响应整个国有企业复杂的财务共享需求。

(三)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利用信息技术有效连接不同地理位置的财会工作人员,虽然采用这种模式不需要集中财会工作人员在一个统一的地点工作,但是虚拟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不足是缺少面对面地有效沟通,增加了企业不同地域工作人员的合作难度。一些国有企业组织依托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企业内部管理设施,构建的虚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往往并不能满足国有企业的管理需求。但是,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为了解决人员和地域限制,实现财务共享服务,虚拟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有效的财务共享服务解决方案。

三、财务共享模式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通过监控企业业务流程,实现财务共享模式的标准化、规范化运行,应明确企业内部每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职责,同时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关联,有效提高企业内部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财务共享模式有利于国有企业优化组织结构,控制企业管理成本,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但财务共享模式在保证国有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增加了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信息处理的难度,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一)财务共享模式要求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财务共享模式与传统财务管理方法相比,国企应用财务共享模式对其内部控制质量要求更高。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财务信息管理通常是由下向上逐级向上传递,每一级都会认真审核财务数据信息,有效保证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但是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都集中在财务共享中心,统一进行收集、分析、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财务共享中心工作的复杂性,进而降低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因此,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保证财会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是保证国企财务安全的有效措施。

(二)财务共享模式要求不断完善信息系统

在财务共享模式下,提升了国有企业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依赖,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财务数据处理的速度,更有效控制了国企财务管理的投入成本。但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难免存在一些网络病毒、黑客等安全隐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财务数据信息的安全性,甚至造成企业重大的财产损失。因此,国有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不断完善信息系统,保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对内部控制效果非常重要。

(三)财务共享模式强调内控的监督作用

由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财务数据信息传递层级较少,每级审核速度相对较快,因此,传统财务管理模式风险相对较小。但是财务共享模式下,国有企业的所有财务信息都集中在财务共享中心,在财务数据信息集中处理的过程中,其信息传递层级较多,信息审核速度相对滞后,增加了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共享模式下需要不断加强国企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严格监督财务信息管理涉及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以保证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国有企业经济安全。

(四)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控制基本要素的要求

影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沟通以及监督检查五个方面:①内部环境因素影响和制约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是国企内部控制的实施基础,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国有企业应要求全体员工,尤其是财务共享中心的财会工作人员,不断加强内部控制意识。②风险评估要求国有企业及时准确地识别影响其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的各种因素,并科学分析、做出应对策略,是国企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财务共享模式要求国有企业不断优化业务流程以适应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但是业务流程的改变会提高财务风险,国有企业需要重新评估各个风险点。③控制措施是根据国有企业重新风险评估的结果,针对不同风险特点采取有效策略确保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是国有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法。控制措施应结合实际经营活动和管理流程要求制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效率更高。④信息沟通要求及时收集财务数据信息,财务数据信息的传递过程应打破层级限制,构建信息处理机制与企业沟通机制,实现快速高效地传递信息和审核信息。⑤监督检查是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将企业内部控制融入在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监督检查是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完善,在企业内部进行健全、合理性地监督检查,并评估形成书面报告,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实现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监督检查需要国有企业构建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持续地监督检查内部控制全过程,监督检查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提交详细的检查报告和针对性的控制措施等。最后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合理评估,保证国有企业正常运行,避免各类财务风险,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对国有企业发展要求。财务共享模式在国有企业的应用,需要明确各部门职责,提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优化内部控制因素对改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3]。

四、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国企内部控制策略

(一)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标准性和规范性

由于财务共享模式的不断推广应用,国有企业逐渐认识到了采用该模式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优势,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应用财务共享模式要求国有企业改变传统财务管理理念,构建全新的财务管理机制,并相应的对内部控制做出相应的改革和优化,充分发挥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势和对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根据财务共享模式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国有企业应建立新型的企业财务管理机制,保证制度的标准性与规范性,并将其实施、评估作为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模式的基础。标准、规范的财务管理机制不仅提高了财会工作人员和全体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同时提升了财务管理工作和业务部门工作的规范性。财务共享模式对于优化企业内控管理,提高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在保证财务管理机制的规范性与标准性的同时,也应加强对其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工作,在国企内部控制中充分发挥财务管理机制的积极作用[4]。

(二)提高国有企业信息技术系统安全性

在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需要不断优化企业信息技术系统,避免信息技术隐患导致的企业财务风险。财务共享模式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相比,财务共享模式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更强,但是信息技术无法避免一些安全隐患,给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带来各种不确定性的风险点。国有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需要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系统,加强防火墙建设,降低网络病毒、黑客等对信息安全的影响,保证财会数据安全,减少信息技术隐患导致财务损失。财务共享模式的财务部门职能的改变,减少了人工操作,利用信息技术和财务软件代替传统财务管理中的人工操作。财务工作人员在全新的模式下,其财务工作内容主要是财务数据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为国有企业管理层做出正确决策提供财务数据参考与保障。财务共享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会工作人员工作量,利用信息技术转化财务数据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不仅有利于控制财务风险点,更保证了国有企业财务报告的可靠性[5]。

(三)强化国有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

财务共享模式是现代化企业普遍应用的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模式要求财会工作人员应不断强化专业技能,企业定期组织相关技术培训和复核工作,加强对其专业技术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保证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能力,以保障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国有企业财会工作人员良好的综合素养和专业的工作技能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基础,是国有企业财务开展共享模式的前提。另外,减少财务数据信息的审核层级是保证财务共享模式应用效果的基础,工作流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导致财务报告出现错误,造成国有企业财务损失,因此,保证财务基础信息的准确性对内部控制十分重要。

结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剧了企业市场竞争,财务共享模式由于在企业发展和管理中应用优势,得到了我国企业普遍地关注与重视。新型的财务共享模式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影响巨大,提高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机制的标准性和规范性,提高国有企业信息技术系统的安全性,强化国有企业财会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而实现了内部控制力度的强化,充分应用了财务共享模式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进而提高国有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保证国有企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邹建超.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8(13):153–154.

[2]郭海兰.财务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18(15):177–179.

[3]王小明.建筑企业成本管控研究[J].商讯,2021(29):92–94.

[4]沈建波.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部控制探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1(19):62–63.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策略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业务需求;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6 ― 0072 ― 02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发展伴随着卫生行业信息化发展而迅速推进。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怎样改变医院信息管理不适应用户需求的现状,确定科学有效的发展方向,选择高标准的操作平台,使用兼容性好的数据库,以及开发网络版的信息处理系统,构建以日常医疗信息为基础数据、医院财务数据为重点的数据库系统、为管理层决策过程提供参考信息,建设智能化的节点数据库和数据仓库,是广大地区基层医院及中心地区三甲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医院间实现用户数据共享,是医院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和重点解决的问题。

1 医院信息系统建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我国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有了长足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医院财务管理与决策工作的系统需求分析该系统的数据来源于现有医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相关子系统,通过对导出的财务和相关数据采集与分析,并按照中国财务软件数据暂行标准接口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和定制化。通过搭建现代化医院财务管理框架,满足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数字化建设需求,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宏观财务数据报表、财务趋势分析等决策数据和医院财务监督体提供量化数据的数字化工作平台。不仅解决了传统医院财务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而且突破传统局限性,从正常运营角度规范了医院财务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为管理层提供财务数据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盈亏损益等,实现从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的转型。〔2〕分析系行业有关资料,医院信息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 单机版信息处理系统〔3〕

从八十年代开始,各类医院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主要分布在挂号收费、患者住院费用管理、医疗器械和药类制成品管理、单位人事管理、考勤制度执行等具体方面。早期在卫生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的MOTOROLA系列计算机、DATAMAX等微型机,采用的处理语言有FORTUNE、 COBOL 语言,我国第一版的 ICD- CCD 医院病案管理系统就是在此基础上开发并得到广泛应用的。

(2)不同科室个性化应用系统

随着计算机在医院信息管理应用领域的扩大和深入,功能性强的科室应用系统在门类齐全的综合医院发展迅速。

(3) 基于LAN的资源共享网络应用系统

各医院内部及医院间网络版本的医院信息系统始建于上世纪最后10年,有实力的大医院相继在100M/1000M自适应以太网上建立了功能较强的医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用户信息化处理的发展趋势, 开始向医院与医院、医院与社区、医院与患者信息共享的方向发展。信息处理的整合从前台走向后台,从以本科室的应用处理向跨科室、跨医院、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信息系统相结合的集成模式方向发展。

2 信息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1)信息处理功能单一

当前软件应用系统在前台业务处理上的支持比较全面,但在后台的数据分析上不能有效地服务于医院管理层的科学决策。

(2) 系统建设没有统一标准

目前,信息的分类代码、信息处理的流程、报表的格式等都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标准。软件产品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差,导致软件升级及扩展困难,孤立的信息节点难以共享资源,网络化程度低。

(3) 应用功能在临床领域普及率不高

目前业内的医院还没有建立“以病人需求为中心” 的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实现临床数据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患者查询信息系统的有机统一,应用功能不高。

(4)数据分析不能适应管理需要

在医院管理工作中,采用数据库系统管理海量数据是现代管理模式优势之一,在逐渐替代传统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实现了医院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技术层面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所以,医院信息数据分析是提高管理质量的技术瓶颈,改革医院当前的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更新观念、破除陈旧的管理模式对医院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5) 行业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急需完善〔4〕

目前,卫生行业专业信息安全规范体系的规划设计还不完善,诸如涉及到值班医生数据签名、远程视频会诊的过程记载、对患者常规检查诊断及初步结论和后期医疗护理质量管理过程等都需要当事人的认可等。这些都没有形成法律法规。

3 应对策略与办法

(1) 必须进行卫生信息立法

首先,医院方面积极主动地以“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为出发点,找准医学信息和现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护理工作的最佳结合点。从法律上对计算机病历( Computer Medical Record, CMR) 应用和医疗护理执行过程进行规范,深入患者中间搞调研、听意见、询建议,形成医患双方共同遵守的行业规范;其次,聘请医学专家、医院管理专家、信息技术专家、法学家、新闻媒体等组成独立的第三方公证系统,推进卫生信息立法和医院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严格规范计算机病历数据的采集、修改、添加和删除等运行中各个环节的监控,依据医院应用信息系统数据流程的要求进行操作,并对后期的数据整理、分类和打印输出采用手工签名。

(2)使用ISO标准建立医学信息标准体系〔3〕

根据临床医学概念的丰富性和多样化特点,要规范医学术语的标准化,使医学数据的编码与医学术语标准化紧密相连,提高编码方式的科学实用性,对各类疾病、药品和医疗操作术语等进行统一编码,提高疾病分类的细致程度,并适用于流行病学及保健评估的需求。在保持医学文档半模板化或全部模板化的同时,创新文本格式,使电子病历能方便地记录患者特殊信息,所描述的临床医学记录既有严谨的学术化表述,又有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色彩。

医院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具有网络化、全球化的远程医疗和信息共享的趋势,为了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患者与患者之间、家庭与医院之间、同一地区的不同医院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国家之间实现医学数据的交换和共享,还要统一数据交换的标准问题,以更好的为医疗资源共享进行软件研发和提供技术支持,进一步增强计算机病历形成和使用的共性。

基于大数据思想的医院财务管理系统是对当前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增强和扩充,通过引入大数据思想,实现大数据集存储、管理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和大数据的分析与挖掘。除了基本财务核算与财务报表基本功能外,还利用R Language统计分析、分类回归、聚类和关联规则等功能,重点实现了实时的财务报表、财务指标和现金流能力的预测模型功能,满足医院现代化财务管理需求〔4〕,达到了医院财务管理和决策系统的设计目标。通过完备的系统测试和性能测试,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针对医院信息化存在的共性问题与不足,借鉴和引入银行业财务系统的成熟管理思想与实现方法,设计和开发了基于大数据思想的医院财务管理与决策系统。在传统数据仓库和商业智能基础上,融合大数据思想,实现数据大集中。基于灵活、易扩展和健壮的软件体系架构设计与开发,加强数据协同性,提供高效的数据聚合、分析挖掘和动态展示。实现了财务数据的实时变化、信息挖掘和过程监管,对于提高当前医院整体运营工作效率、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重视资金的时间价值与运营风险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3) 采用B/S系统架构的数据中心建设〔2〕

采用服务器/浏览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设计和开发基于大数据理念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在不影响现有医院财务系统正常运营使用的系统设计理念下,通过对数据(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采集、清洗与集中,利用标准数据模型(standard data model,SDM)对目标数据的整合与优化,构建大数据平台,改变传统数据流拓朴结构,利用DBLOAD技术,建立作业自动进行批量数据导出、导入与备份,利用数据库外部链接技术实现实时更新系统数据,进行批量和实时数据的大集中于数据仓库;通过元数据管理实现,实现数据资源统一和规范化;通过数据库反规范化和数据分区等技术提高数据存储优化;按照业务流程抽象模型驱动数据互用性。

引入NOSQL非文档型数据库-MongoDB作为数据聚合层提高系统访问速度和数据分析与挖掘支撑平台。开发高性能的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开发服务器要基于J2EE体系,客户端基于Dot Net Framework开发,选择高性能、无模式的文档型数据库MongoDB作为后台聚合数据库,MS SQL Server作为后台数据仓库,Java和C#为主要程序语言,采用Spring框架和经典MVC设计模式进行高端C/S模式应用程序的开发。〔4〕其中,Dot Net FrameworkWPF作为表现层基于MVVM设计模式提供Rich Client实现Data Visualization,Spring+J2EE作为业务逻辑层,Hibernate作为ORM并提供数据持久化,MongoDB作为数据聚合层,Autosys作为系统前后台作业调度核心系统,保证了系统自动化运行管理。通过Spring框架将业务对象与业务逻辑相分离,并通过容器(Container)和非容器(Non-Container)两种管理方式完成业务逻辑对象的创建、调用和回收,保证系统的平立性和易扩展性。在MongoDB的设计和使用上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按照业务规则对数据进行横向(基础数据)与纵向(分析数据)处理并独立存储和有效隔离,另外MongoDB作为Near Cache(类缓存技术)使用,将数据存储在内存和磁盘上,提供快速访问和瞬间定位能力,实现对高性能信息管理系统的访问。

〔参 考 文 献〕

〔1〕 李维基于RUP的医院信息系统需求管理研究与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0,(04).

〔2〕 袁珏.胡军浅谈软件项目管理中的需求管理〔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7).

〔3〕 倪爱银.软件项目需求管理解析〔J〕.软件导刊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策略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信息化; 跨国企业; 集团管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9. 050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9- 0075- 03

企业集团化运作具有跨地区、跨行业、业务经营多元化等特点,必须充分摸清企业集团管控模式及目标,才能更加切合实际地开展信息化工作。而且,集团企业跨国运营受国际环境以及投资区域的政治、法律、文化环境影响,管理链条长,管控风险大,在管控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国际化因素。本文根据集团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化战略规划,提出不同管控模式下的跨国集团企业信息化规划思路,为跨国集团企业信息化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 集团企业国际化进程

企业从集团化到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集团企业首先在本国形成规模化、集团化运作后,才会考虑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寻找下一片蓝海。从跨国企业发展理论可知,集团企业国际化进程可分为4个阶段[1],在每个阶段中,信息化工作应顺应企业战略要求和业务需要,为企业的国际化扩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1 集团化运作阶段

根据集团企业业务发展战略及管控力度的区别,可将集团管控分为财务管控、战略管控和运营管控3种模式[2],不同模式下集团总部与下属公司的信息化关注重点各有不同[3]。因此,需要根据集团企业自身的管控模式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化策略,对集团自身的业务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

(1) 财务管控模式。集团总部的信息化关注重点在于集团整体的信息化投入策略及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各下属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开展信息化建设,如职能及业务信息化建设、基础网络建设、数据标准化等。

(2) 战略管控模式。集团总部通过对下属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施加影响从而达到集团管控目的,信息化关注重点为信息化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控制、财务控制以及部分重点业务的信息化管理。

(3) 运营管控模式。信息化建设由集团统一进行,下属公司配合进行相应基础网络的建设以及相关信息化系统模块的实施和应用。

1.2 进驻海外阶段

企业完成集团化转型后,开始放眼全球、进军海外,开展跨国经营和海外直接投资,寻找新的战略发展空间。由于不同企业自身条件、所处行业及战略各有不同,须采用不同方式进入海外市场。目前,典型的海外市场进入方式分为3种,分别为契约式、投资式和出口式[4]。其中,契约式包括特许经营、服务协议、承包合同;投资式包括绿地投资、并购投资和股权投资。

投资模式要求企业在海外市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企业在外国设立子公司,并直接对所投资的企业进行管理,面临的风险更大但收益也更大。契约模式不需要企业建立单独的实体,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写在契约中,风险较投资式小但收益也有限[5]。因此,企业在选择海外市场进入方式时,需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区位、投资环境、管控模式等问题。不同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操作流程和管控深度不同,需要根据各种进入模式的特点整理提炼信息化共性需求,形成可供后续项目借鉴的海外信息化工作思路[6]。

1.3 跨国经营阶段

当企业成功进入海外市场后,需要设立海外机构启动跨国经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思路是利用当地的市场、资源和能力,实现经营管理的高效率、低成本,更好地为整个组织服务。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使集团企业各部分职能更好地协调工作。同时,不同跨国企业的经营模式需要设计不同的信息化战略给予支撑[7]。

(1) 多国模式。高度分权模式,经营重点在于当地市场的快速响应。海外子公司有独立的信息化战略,企业总部对子公司制定财务标准加以监督和控制。

(2) 全球模式。高度集权模式,集团总部集中控制海外各子公司运营情况,统筹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各子公司的经营资源完全依赖于总部,重点强调信息技术运作的功效以降低系统开发和运营成本。

(3) 跨国模式。折中模式,企业总部制定总体战略,各子公司根据自身需求设计信息系统,并进行数据标准化以实现总部与各子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

(4) 国际模式。部分分权模式,企业总部将控制权交给海外子公司,各子公司根据总部建议制定战略,总部统一协调以减少重复开发,鼓励资源共享。

1.4 国际化管控阶段

集团企业成功进入海外市场后,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其重中之重是资金财务、人力资源和经营管理。只有成功生存下来才能谈发展,随后才是在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因此,集团企业需要充分估计海外运营和管理风险,并根据轻重缓急设计合理的管控模式。信息化作为管控实施的工具,更须针对企业海外运营不同阶段的国际化管控目标和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8]。

(1) 财务管控。根据海外市场财务要求和公司自身经营特征,进行投资、预算及筹资管理,评估外汇风险,考虑建设财务管控系统,按需上报财务报表与报告。

(2) 人力资源管控。根据东道国文化背景制定符合公司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维护人才信息数据库。

(3) 经营管控。充分考虑海外经营环境,评估政治、法律等风险,建设经济法律系统及运营支撑系统。

(4) 文化管控。培养特色文化,建立共同价值标准及行为模式,建设企业文化宣传及员工交流平台。

(5) 品牌管控。塑造企业品牌,管控和保护自有品牌。建设企业品牌宣传平台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2 跨国集团企业信息化规划思路

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往往涉及集团发展战略、集团纵向管控的要求[9]。对于跨国集团企业来说,海外市场进入方式繁多,每个项目的运作流程和管控要求都不一样。集团企业需要针对企业实际需要考虑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做到提前准备、未雨绸缪,以适应海外多变的业务需求[10]。根据集团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信息化需求及重点,提出适合不同企业自身情况的信息化规划思路。

2.1 跨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总体策略

跨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总体策略的选择主要考虑两大因素:一是企业特性,包括企业类型、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集团管控模式和股权结构等。根据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实际情况,可将集团企业海外机构分为全资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和办事处3类。二是企业所在国政治、经济等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规模、管控要求等内部因素。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提出全面部署、重点集成和简易管理3种信息化总体工作策略(参见图1)。当然,信息化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集团企业对海外子公司管控要求及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在不同时期适时调整。

(1) 全面部署。运营管控模式下,信息化程度中等及以下的全资控股企业,采用全面部署策略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管控,将海外全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全面纳入公司的统一管理框架中。总部统筹海外子公司的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并将其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部纳入到集团总部的信息化管理框架中。

(2) 重点集成。运营管控模式下,信息化程度高的全资控股企业,由于其先天技术优势,重点考虑与其进行系统集成。而战略管控模式下的全资控股或参股企业,作为小股东其主导权较小,考虑重点建设自身管控所需要的核心信息系统,基于双方协商参与信息系统管理,并在重点关注的业务系统间进行有限的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完成重要业务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3) 简易管理。财务管控模式的参股企业或办事处,其信息化目标是提升沟通效率,降低建设成本,因此不在当地开展大规模信息化建设,驻外工作人员可通过安全网络远程访问集团总部内外网中的业务功能,如电子邮件、协同办公、财务报销等。

2.2 跨国信息化部署模式

跨国企业的信息化部署须充分考虑信息化总体策略、业务管理模式、战略发展目标等因素,稳步有序地推进海外子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因此,可先选取有代表性的海外企业作为试点,形成可供推广的典型设计,待海外企业数量形成一定规模,地域分布特征趋于明显,可规划建设区域中心,实现区域集中部署统一运维。针对集团企业对海外子公司的不同管控要求,提出3种信息化部署模式。

(1) 集中部署模式。将海外企业纳入集团总部信息化管控体系中,有利于对海外企业的管控。将企业内网延伸至海外,海外企业大多数业务应用建设在内网上。该模式的主要缺点在于数据流量大导致跨国网络带宽成本增加,并且需要在多语种支持方面对集团现有系统进行改造,比较适宜文化认同感和企业认同感高且管控力度较大的海外企业。

(2) 本地部署模式。根据海外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海外企业培养运营能力和管理能力。完整的企业信息系统在本地建设,外网系统数据可以通过统一标准的数据同步上传至集团总部。该模式优势在于灵活性好、成本低,为海外企业按需定制留出足够的空间,但风险在于企业核心数据安全保障具有一定难度,比较适宜文化认同感和企业认同感低且管控力度较小的海外企业。

(3) 区域部署模式。随着集团企业海外项目逐渐增加,当海外企业数量形成一定规模后,其地域分布特征趋于明显。具备一定的跨国信息化建设经验后,可以统一规划区域中心,统一部署内、外网环境,为区域内驻外机构提供共享资源。区域内各企业由集中式或本地式部署模式逐渐演进至区域式部署模式,各企业共享主机、存储、网络、安全设备等信息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协同优势降低区域内各企业的信息运行及维护成本。

3 结束语

跨国集团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海外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运营流程的优化和全局资源整合。不同管控模式的跨国企业在集团化运作、进入海外市场、跨国经营和国际化管控4个阶段对信息化的需求各不相同,必须根据企业自身战略目标和运营策略进行合理规划,并在跨国运营过程中适时调整,才能让信息化更好地提升企业运营管理能力,降低跨国管理成本,助力企业决胜海外。

主要参考文献

[1] Arvind V Phatak, Rabi S Bhagat, Roger J Kashlak.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Managing in a Diverse and Dynamic Global Environment[M]. Boston,MA:McGraw Hill Press, 2005.

[2] 奉继承. 集团管控的IT战略与规划[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 白万纲. 集团管控大趋势[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 黄速建,刘建丽.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9(1).

[5] 卢进勇,闫实强.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模式比较分析[J]. 国际经济合作,2005(3).

[6] 鲁桐,等.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研究[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7] 冯雷鸣,常明. 跨国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必要性及策略[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1).

[8] 白万纲. 集团管控之国际化管控[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策略范文第7篇

重庆烟草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是为适应烟草行业体制调整,适应“电话访销、集中配送”的生产经营模式而建设的。随着“数字渝烟”的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的优化和提升,重庆烟草对卷烟物流信息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正在努力构建适合的物流信息系统。

卷烟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目标

卷烟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应遵循现代流通管理系统定位,充分体现供应链一体化思想,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企业资源的集成,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能够连接外部系统并且安全可靠。

具体来讲,总体目标应包括:

1 应是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集成系统。通过该系统把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的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连接在一起,实现业务流的集成(包括信息流、工作流、资金流等)。实现工商协同、在途管理、业务系统与物流信息系统的衔接,工业企业生产信息、销售企业订单信息、配送企业库存信息、零售客户销售信息等均可实现供应链成员信息共享。

2 应是企业级的集成系统。在横向上,以生产运行管理为中心,以计划管理为龙头,通过统一的计划和控制,使公司的生产运行、物资供应、财务和人事等部门协同运作;在纵向上,应当集成经营计划、作业计划,通过不同层次计划的统一,使经营目标层层细化、滚动运作、分步实现。

3 为物流配送中心各工作部门提供办公自动化环境,以提高各部门协同工作的整体效率。

4 实现与集团内部相关部门及外部Intemet的连接。

物流信息系统是一个广域的系统集成,是物流配送中心信息管理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合作伙伴之间建立广域的商务网络是物流中心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信息系统建设总体目标的基础上,重庆烟草将目标分解为两个阶段:

1 内部信息系统建设阶段。主要实现内部信息的互动和有限信息的外部共享。具体说就是按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三个层面完成内部信息系统建设。决策层包括集成展示子系统,集中展现各业务层和管理层系统运行情况并提供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辅助支持;管理层包括运行质量控制、综合管理、资产管理、绩效考核等管理子系统,主要在业务系统基础上实现管理功能;操作层包括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地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打码到条系统等基础业务系统,主要进行基础业务的操作。

2 外部共享信息系统建设阶段。主要任务是将信息系统延伸到供应链上下游,实现工商协同、_丁商托盘联运、在途管理、客户到货管理等功能。这是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建立一条物流供应链的重要阶段。

卷烟物流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

根据物流配送中心的一般业务发展需要,结合重庆烟草已建业务系统,从整体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形成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基于这一架构,卷烟配送中心物流信息系统通过集成客户端管理系统、合作伙伴管理系统、物流中心管理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及时、准确地保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整个供应链的上、下游之间顺畅传递。

卷烟物流信息系统总体功能规划

重庆烟草物流信息系统由1个地理资源公共平台、6大应用系统组成。

1地理资源公共平台

主要依托空间地理信息技术,搭建烟草地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共享平台,对矢量化电子地图进行细化和加工,在地图上标出卷烟零售户的位置,公共平台可提供专卖、营销、物流等多个业务系统接入功能。专卖管理通过系统辅助可完成零售客户审核、定位信息采集、资料维护等工作;营销人员通过系统统计数据可分析区域经济情况,加强客户关系管理;物流配送人员可通过系统优化配送路径、提高装载率,降低送货成本,加强卷烟配送过程控制和成本控制。

2 6大系统

(1)数字化仓库管理系统:包括出入库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作业子系统、物流配送系统、车辆管理系统;

(2)地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包括数据维护子系统、配送域优化及自动配载子系统、车辆调度/GPS车辆监控子系统、成本分析子系统、业务分析子系统;

(3)物流管理系统:包括质量控制子系统、综合管理子系统、资产管理子系统、绩效考核子系统、集成展示系统;

(4)设备作业系统:包括条烟分拣设备作业系统、整件分拣设备作业系统;

(5)打码到条系统:包括商业到货扫码、预出库扫码、分拣打码、件垛对应管理;

(6)工商协同系统:包括供应商管理、在途查询、库存信息共享。

卷烟物流信息系统框架设计

现代卷烟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设计要充分利Intemet/Intranet技术,有效地将供应链上合作伙伴的信息流集成起来,为实施集成化生产与控制,以及为公司的日常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一般企业可以通过高速数据专用线连接到Intemet骨干网中,通过路由器与自己的Intemet相连,再由Intranet(企业内部网)内主机或服务器为其内部各部门提供存取服务。在基于网络的管理信息系统中,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服务器)可以既是Intemet的节点。又是Intranet的节点,它们之间范围的界定由服务范围和防火墙限定。系统以浏览器服务器(Bs)方式的应用模式,在客户端工作站上不需要安装特制的软件,即能实现业务流程管理、数据安全管理和传输管理,体现了客户化、易维护、易升级特性。在电子商务的架构下,完成物流配送、智能化仓库管理、运输调度管理、自动化结算、客户远程登陆查询、单证和票据管理、物流企业资源管理以及物流业务中所涉及的电子数据交换(EDI)、条码、智能卡、地理图形(GIS)、全球定位(GPS)等系统接口管理。

系统安全策略

信息系统要求具有很强的安全监控能力,既能抵御外部的侵扰,又能根据信息保密程度,对内部用户进行权限控制。管理系统应采用系统整体安全策略,从用户意识、网络系统、应用系统等方面保证信息系统安全运行。

1 系统安全策略设计原则

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仅靠系统设计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需要网络管理人员和用户的密切配合。所以,设计安全策略应遵循下列原则:

(1)增强各级领导、系统管理人员和所有用户的安全意识,制定系统安全管理规范,并监督执行,定期检查;

(2)提供网络安全保护措施;

(3)提供应用系统安全保护措施。

2 系统安全设计模式

在系统设计方面,应采用系统整体安全策略,分为客户端安全控制、网络级安全控制、系统级安全策略三方面。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策略范文第8篇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企业管理;财务管理;核心业务;财务机制

1概述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了赢得市场,很多企业采用了新的战略对策进行财务资源、业务的整合,在企业中建立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来提升企业的管理工作效率与市场竞争力。财务共享服务的运用,使得财务工作效率、企业经营效率等得到显著的提高,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就目前我国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情况来看并不乐观,多数企业未认识到财务共享服务的重要性,为此,财务共享服务在很多企业中未得到良好的运用。面对这种情况,良好的解决方式是使财务共享服务发挥其关键作用和重要影响。

2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应用的意义

2.1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分析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组织管理方式,其特点在于进行合作战略的优化,将其使用在企业中,目的是为了整合企业内部业务组织、业务流程、财务资源,从而实现共享服务,有效地优化了企业内部资源配置,达到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组织对财务业务流程情况进行评估分析,把企业中各项流程提取出来进行统一处理,从而达到优化企业管理的效果。中国在跨国公司的经营过程中,常常采用财务共享模式进行经营管理,该经营管理模式属于一种新型的战略管理模式,通过对内部业务进行合理的调整,实现资源优化,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达到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的目的,从而实现内部财务共享服务。目前,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应用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由于其对企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专业分工等,有利于提高运营效率,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故财务共享必然是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2.2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就目前我国各大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来看十分不乐观,财务管理出现严重的人浮于事的现象。在财务管理中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效果。企业在进行财务共享服务构建前期,财务相关部门及财务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结算等工作,工作量大、重复性高、出错率高,在此情况下要进行财务管理转型,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具有很大的难度。而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后,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事务性工作得到了质的改变,企业中专门负责基础会计业务的工作人员,将其集中起来在共享服务中心开展业务服务工作,而其他财务人员则可以专心进行企业经营核算、管控以及资产管理等各项工作,岗位职责精细化,有利于提升企业发展的能力,为企业做出重大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2.3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规模化发展

财务管理中采用共享服务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是财务共享服务最大的一个特点。对企业各项程序工作实行标准化、规范化,全面提升企业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共享服务管理主要针对的是日常事务,对其进行管理整合,使企业内部工作得到规范化,调动整个企业的生产力,从而获取更大的利益。另外,财务共享服务的使用还能促进企业实现规模化发展,我国多数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内部管理出现各种问题,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立将成为一次管理改革,将企业各个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对企业存在问题的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创新管理理念,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各部门工作的相互协调从而实现企业规模化发展。财务共享服务的运用对企业的发展具有促进性作用,但是目前财务共享服务还未完善,同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企业的组织、流程等都需要进行改革,随之人员、业务流程等都要做相应的调整,在此次调整中管理者必然会产生意见分歧,甚至是出现抵触的心理;其次,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业务流程实现规范化,要求员工具有专业的职业技能,对员工素养要求比较高,容易出现人员波动或员工流失的现象;最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是建立在完善的信息系统之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通过信息技术系统对各个部门的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并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各种问题,但信息系统建立和维护成本较高,我国在新信息技术的运用上十分有限,难以实现大众化。

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

3.1做好前期调查与设计工作

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从前期工作开始就要严格把关,前期先进行项目实施的考察,掌握企业的具体情况。进入前期项目考察环节,做好如下三项工作至关重要:首先,掌握企业组织、业务情况,对其进行详细分析,摸清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的具体信息,例如业务流程、员工的工作效率等,从而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为制定财务共享服务工作目标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其次,调查企业运营成本情况,进行成本效益报告的制作。制作成本效益报告重点在于将成本、效益均进行具体化,考虑周全并得到与实际相符的信息。最后,前期工作开展时要让所有员工认识到构建财务共享服务的必要性,获取员工的支持,不仅仅是管理者的支持,基层员工也要积极配合财务共享服务构建工作。前期调查工作完毕之后,进入到流程设计阶段,流程设计有如下三个步骤:首先是要明确财务管理服务的区域范围;其次是要创新业务流程;最后是要更新结构组织,流程设计关乎财务共享服务后期工作质量,为此,流程设计这三步骤的工作不可忽视。财务共享服务的服务重点应为业务量大并且日常重复性高的财务核算业务,将其作为重点服务内容,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而内部控制以及设计等各种工作则由企业总部领导负责安排指挥。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是企业管理的一次突破,为此构建财务共享服务必然会进行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更新,对财务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创新,使财务共享服务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在顺利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之后,财务部门的各个岗位会做新的调整,调整为适合企业发展的模式,在进行组织结构的选择上,可借鉴国外先进的财务共享服务组织结构。

3.2选择合理的地理位置及做好实施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可以使财务管理部门从日常事务处理中摆脱出来,转而从事其他高附加值的活动,促使会计人员由核算型向价值型、决策型转变,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高效化和专业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既是会计处理中心,负责全集团各成员单位的会计业务,包括会计核算、资金支付、会计报表编制和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同时也是数据处理中心,是全集团的财务数据工厂,可以进行财务数据挖掘分析,提供多维度分析与预警,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为此,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要把握好每个环节的工作。财务共享服务在构建时,地理位置的选择就是一项重要工作,在选择地理位置上企业不但需要考虑到人力因素,还需要考虑到环境因素、成本因素等各方面的问题,一系列因素都会给财务共享服务作用的发挥造成重大影响。在考虑这些因素时重点放在环境因素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往往受到社会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的影响,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文化程度等都影响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工作。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企业员工的工作地点会发生改变,此时需要对员工的薪酬做考虑,并将当地税负情况考虑在内,对这三个因素进行综合平衡,最终选择最佳的地区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过程中,财务人员招聘与培训将会成为重点内容,财务共享服务的作用在企业中是否得到良好的发挥,这与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但是我国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共享服务的认识度有限,并且总体管理水平不高,开展培训工作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者的业务沟通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的每一个财务管理人员都需要具备较强的服务精神,这样才可服务于企业,服务好企业。建立ERP支持系统,构建此系统的目的是为企业总部提供一个信息平台,企业总部可以通过此平台掌握财务信息情况,同时保障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

4结语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运用可有效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管理问题,达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目的,为此,要广泛推行财务共享服务,在企业中发挥其作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需要得到企业所有员工的支持,在构建前期直到实施等,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才可使财务共享服务发挥其积极效果,并采取有效的对策降低风险,使财务共享服务作用得到良好的发挥。

作者:李利群 单位:湖南盐业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华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对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影响探究[J].中国经贸,2015,(14).

[2]范晓蓉.浅析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企业绩效管理问题[J].现代商业,2012,(5).

[3]张红斌.小议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与运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0,(8).

[4]刘汉进.金融集团的共享服务战略及运营策略研究[J].金融论坛,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