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检验培训

食品检验培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食品检验培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食品检验培训范文第1篇

【关键词】食品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 近年来,出现的一起起食品安全事件,如三聚氰胺、塑化剂、染色馒头、瘦肉精、地沟油事件等,引发了人们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极度关注。食品检验机构,作为对食品质量把关的重要卡口,承担了食品从生产到销售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和测定、并通过相关指标来对其质量进行衡量和判定等重要工作的部门,也逐渐转入公众关注的前台,成为了食品监管、食品贸易、处理食品安全质量纠纷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处理和解决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过程中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如何总结经验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科学公正的出具每一份食品检验报告,成为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意义

1.加强管理,是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日前处在改革深水区,不论哪个部门在食品监管的实施过程中,都是要通过食品检验、判定后才能确认是否放行,因此,食品检验能为食品监管执法的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如果食品检验过程中发生错误,会导致食品监管产生差错、为企业带来损失,影响政府执法形象等一系列问题。

2.加强管理,是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环节 食品检验能直接反映出食品是否安全合格,食品在生产、流通、消费的过程中,食品检验的合格报告,是食品流通过程中索证制度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依据,如果没有食品检验过程和合格的检验报告,将会导致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危害人民群众的安危。

二、如何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

1.加强人员管理

在食品检验过程中,负责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会直接影响到其食品检验的结果的准确性,要保证食品检验的结果的科学性和准备性,就必须严格保证食品检验人员的素质。例如对食品检验人员进行人职前的考试考核,进行专业方面培训,加强与兄弟单位的交流等。

2.加强检验设备管理 食品检验的仪器、设备是保证检验结果科学、准确的基本保障,因此在投入到食品检验使用前,必须进行调试、校准、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列入围家强制检定日录的设备,应当由法定计量单位或其授权的部门来检定;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可以由法定计量单位、国家认可机构或食品检验实验室白检。同时,使用该设备的人员也要经过设备使用的培训,熟悉设备的相关操作、安全知识等。

3.加强对抽样和样品的管理

食品质量检验的主要方式是进行抽样检验,样品是检验检测的载体和对象,确保其有充分的代表性、完整性、有效性,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真实、准确性。而样品的质量受到时间、空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这就要求食品检验抽样人员要保证抽样过程的科学和严谨。首先抽样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方能承担任务;其次抽样过程中的抽样程序、方法、工具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技术要求,并填写抽样记录;最后就是抽样封样后,及时进行包装、保存,做好标记,送达实验室,防止样品的丢失、变质损坏等。

4.加强检测方法和标准管理 要保证食品检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首先必须采用正确的食品检验方法和检验标准,检验每一个步骤都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方法操作,来保证和提高食品检验的准确性。

5.加强管理体系建设 管理体系是文件化的纲领、是实验室各项工作的作业指导书、是规范和提高实验室能力水平的必要手段。加强管理体系建设,灵活的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有效的贯彻落实上级领导的相关精神,完善整体化管理机制,充分引导和发挥系统群体的参与积极性,规范和细化监督考评制度,提升群体责任心和自豪感,才能实现质量体系更新拓展与食品检验实验室综合管理提升优化的双赢局面。

食品实验室作为对食品质量进行衡量和判定的重要部门,面临当前错综复杂的食品安全新形势、新问题,唯有不断加强自我能力的提升,才能有效保证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才能根本上确保食品安全,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林琳浅.谈如何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卟科技创业家,2013,11(下):207

[2]江笑颖.质量管理在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3,6:47-48

[3]巩.强如何加强食品检验实验室管理卟大众标准化,2011,12:54-55

[4]李小波.食品检验实验室的内部质量控制[J]商品与质量,2012,9:324-325

[5]黄叶彩.探讨质量管理在食品检验机构实验室管理中的应用[J]商品与质量,2014,3:233

食品检验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食品检验;准确性;有效性;策略

消费者身体的安全与健康受到食品质量的直接影响,是日常生活中人们关注的重点。然而,在目前检验食品安全时,其准确性和有效性都较低,在我国引起了很多食品安全事故。有很多因素限制了食品检验的准确性,为了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安全得到保证,必须加强控制食品检验的过程。

一、食品检验技术

我们通常说的对食品质量与其变化进行评定与研究的一门学科就是食品检验,它是以各种技术和一些基本理论,如生物、化学、物理等为依据,检验成品、辅助材料与原料的质量,全部过程中要参照相关的技术标准严格进行。

二、常见的食品检验方法

(一)食品甲醛测试仪法

分析食品中的甲醛是食品甲醛测试仪法的主要目的,使用该仪器测定甲醛在食品中的含量,对甲醛在需要检测的食品中的mg/m3 浓度含量或者百分比进行检查。目前严重危害物的一种就是甲醛,使人们发生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几率增加,甚至使患者患有癌症。食品甲醛测试仪在检验的过程中运用了电化学传感器,在进行微处理,有效、实时的监测甲醛含量,并显示在液晶屏中。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将流动相选择为液体,利用高压输液系统来混合不同的溶剂,检测食品时其注入与分离要在色谱柱中进行。而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这个过程中将一般色谱法做出了改善与提升,在固定相色谱柱内装入比例不同的混合液或单一溶剂,高效的分离液相,通过该程度来检验食品安全。

(三)气相色谱仪

检测器与色谱仪是气相色谱仪的两个部分,主要方式为毛细管柱填充法或一般填充。该仪器之中,通常是在金属和玻璃管中固定填充柱,保证2-6mm的管径,以及控制毛细管柱内0.1-0.5mm的固定液内径,并均匀涂抹在金属毛细血管和内经玻璃的内径内壁之中。

三、使食品检验效果提高的控制途径

(一)人员素质的提高

在检验食品安全时,其过程的准确性与相关人员的水平和素质有很大的关系。食品检验人员要全面的认识和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掌握一定的质量控制要求、检验操作流程和安全标准等,使检验食品的效果从本质上得到保证。实验室要加强培训检验人员,包括素质培训与技术培训,且必须持证上岗。检查过程要依照相关的规定,划定检验细节,使检验活性得到保证,及时核对处理异常。

(二)检验要素与设施

在使用设施进行检查时,食品检验机构要全面控制设备条件和检验场所等,使检验效果在本质上得到提高,检验食品的准确性得到保证。影响检验工作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检验环境与设备。对检查设备进行选取时,检验人员要定制设备量程与检验精度,并校正与核查其准确度,维护工作也要定期进行。

(三)设备与检验标准

在实验室中进行检查时,设备标准与检验标准是数据的基础,是检验过程中不能缺少的依据,对食品检查的进行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达到检验食品的目的,检验人员必须要严格依照相关的要求进行,并在符合食品检验的规定范围中适当改善检验标准和检验数据。灵活运用检验标准,使检测数据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得到加强。检验的基础依据包括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等。

(四)抽取与制备样品

食品检验的效果受到抽取与制备样品过程的直接影响,是最关键的检验步骤。为使检验效果得到保证,必须保证抽取样品的正确性,检验人员在样品的抽取过程中要严格以相关的标准为参照,有效而随机的抽取样品,使使食品的真实质量能够被食品检验的结果所直接反映。另外为使检测得到的数据更加准确,在抽取样品时要严格遵守抽样实施方案和相关的规定要求。

(五)控制质量

检测质量控制计划和质量检测程度是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在实验室中进行检测时,分析与鉴定检测结果要通过多种手段进行,使检验效果从本质上得到提高。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人员对比法和常规留样检测等,并再次比较检验结果,在控制质量的同时要对其中出现的错误即使做出改进,使检验效果提高。

(六)记录检验过程与报告结果

在检验食品质量时,对于操作、方法以及数据等都要仔细记录。在报告检验结果时,检验人员必须要严格控制检验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检验数据与检验计量单位与相关检验标准都比较符合。在处理检验数据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在规整并修正数据时要以相关的处理数据的规范为依据,使数据报告值能够符合小数点的标准位数。

四、结束语

如今,食品安全受到了社会和人们的极大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检验食品安全的时候,由于一些环节操作并不严谨,或者仪器陈旧、出现错误,因此只有对每个环节都加以控制,严格要求食品检验的流程,包括人员素质、设施检验、抽取样品等,才能在本质上使食品检验的有效性及准确性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杨邦忠.浅谈食品检验结果及质量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15-16.

[2] 梁宝爱.谈食品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J].现代测量与实验室管理,2012, (04):35-36.

[3] 赵艳玲.论食品检验准确性提高的控制因素[J].今日科苑,2013,5(12):34-36.

食品检验培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设备;人员;资金

        依靠药品检验的技术支撑,提升药品检验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药品科学监督管理理念的重要保证。按照“创先争优”的要求,结合我所实际情况,我对云南省保山市药品检验技术支撑能力的建设情况作了详细调研,就如何提升药品检验技术支撑能力在药品行政监管工作中的作用作一些探讨。

        1  现有检验资源和技术能力

        1.1  药品检验机构的设置及人员情况

        云南省保山市药品检验所成立于1973 年8 月24 日;1989 年定编20 人;1990 年增编至21 人;2001 年成立保山市药品监督局后定编25 人;2005 年保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在原保山市药品检验所的基础上挂牌成立,定编29 人,设所长一名,支部书记一名,副所长一名,下设办公室、业务科、化学室、中药室、生测室、食品检测室等六个职能科室。至2010 年7 月31 日止,云南省保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在职职工22 人,有药检人员17 人,占实有人员的77%,实有药检人员按技术资格划分,其中有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4 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4%;有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 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2%;有初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9 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53%;年限不足未定职称者3 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18%。

        1.2  实验室基础建设情况

        2006 年国家安排了第一批国债资金,用于食品药品检验所“双室”改造建设,即理化实验室和洁净实验室。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保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列入重点建设的单位之一,并下拨320 万元国债资金。2006年11 月,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保山市人民政府达成共识,将保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办公区域列入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扩建规划范围,同意保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由“双室”改造改为异地搬迁建设,并就解决保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异地建设用地作了批复:由保山市人民政府出资125 万元,在行政小区划拨6 亩土地用于保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异地搬迁建设用地,保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原址5.91 亩土地及房产由保山市人民政府收回。320 万元的“双室”改造国债资金作为异地搬迁建设的项目启动资金。按云南省发改委云发改投资〔2009〕1395 号文件批复履行审批程序,该项目建设规模2933 平方米,总投资620 万元。保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综合实验楼严格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省、地级药品检验机构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建设,建设项目于2008 年2 月28 日正式开工,7 月14 日主体工程封顶,2009 年5 月24 日装修工程方案经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审批。2010 年6 月1 日进场施工,预计2010 年8 月31 日室内装修结束,计划在2011 年上半年完成搬迁。由于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保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实验室基础建设项目虽启动较早,但工期拖得太久,从实验室布局和基础设施等硬件配备上看,实验楼在室内装修、实验室台桌配套和空调系统等方面离实际工作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1.3  实验室仪器装备情况

        云南省保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实验室现有配备仪器一百一拾一件,价值191.8 万元,10 万元以上的设备7 台,包括:1996 年购入液相色谱仪1 台,价值10.5 万元,1996 年购入气相色谱仪1 台,价值17.616 万元,1997 年购入双点扫描仪1 台,价值20.4 万元,2006 年购入液相色谱仪1 台,价值20 万元,2006 年购入红外光谱分析仪1 台,价值30 万元,2006 年购入气相色谱仪1 台,价值18 万元,2009 年购入液相色谱仪1 台,价值40.8 万元,7 台设备总价值157.3 万元,占总设备价值的82.2%。 

         

        通过结构分析表看出,云南省保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仪器更新速度较慢,68%的仪器是10 年前购置的,大型仪器主要依靠2000 年以后,由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配置,自已无力自行购置。

        1.4  实验室检验能力情况

        根据2010 年上半年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达的100 个基本药物检验情况看,实际能够全检的药品只有46 个,占46%。不能全检的药品有54 个,不能全检的原因分析如下: 

         

        通过对我的药品检验机构、人员、实验室基础建设、仪器装备和检验能力的现状调研,总体上现有的药品检验技术支撑能力虽有发展,但与药品行政监管对食品、药品检验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2  加强能力建设的建议和规划

        2.1  强化能力提升,加大重点食品药品检所的建设力度

        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系统发展规划,结合各地州、市的实际情况,确定建立5 个市级重点食品药品检验所。市级重点食品药品药检验所在具备国家局规定仪器配备和检验能力标准的前提下,市级重点所的仪器设备装备水平,要高于一般市级所,应配有高、精、尖的大型仪器设备,如液质联用仪和气质联用仪,以满足某些特殊药品检验的需要。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我所列入重点建设的单位之一,这就需要我所与时俱进,强化检验能力的提升,加大重点食品药品检验所的建设力度。

        2.2  加大投入,全面提升药品检验支撑能力

        市级重点所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仪器配备和检验能力标准外,应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加大投入,配备专用的仪器,形成具有特色的检验能力。在加大投入,提升单位硬实力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单位的软实力建设,如加强技术人员的培训,制定能符合“十二?五”发展要求的进修、培训制度,健全管理制度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药品检验技术的支撑能力,保证药品检验能力确实得到全面提升。

        2.3  尽量用足用好现有编制

        本来对于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所29 人的编制,按监管工作任务的广度和深度都还不足以全面应对,目前实际在一线检验人员只有9 人,全所的工作人员才22 人,检验工作已经是在超负荷运转,如果要加强人员的培训及进修制度,捉襟见肘的检验人员其实很难抽调出来,这样一来,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难以及时得到提升和更新,对于药检队伍的提高、创新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因此保证药品检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就必须尽量用足用好现有编制,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合理配置,既是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

        2.4  最大限度调动药检人员的积极性

        我所的检验工作接触大量毒、剧试剂,还有许多致癌、致崎的有机溶剂及高危致病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工作人员的津贴以卫生津贴的形式随工资发放,由于十多年未作调整卫生津贴占工资收入的比例已是微乎其微;另外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检验任务外,还承担送检任务,由于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的需要,取消了津、补贴的发放,如何解决加班费发放、送检任务相互推诿的问题,也可以大大减少超期检品。有利于全面提升药品检验能力,加大重点食品药品检验所的建设力度的投入,可以全面提升药品检验支撑能力

        2.5  安排专项资金,保证大型设备的正常运转

        从2006年开始,云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加大了仪器设备购置专项资金的投入,对市级药品检验所大型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大型仪器设备如果没有配套的小型设备的支撑,照样不能使用。例如高效液相色谱仪如果没有调节ph的设备,缺少溶剂过滤设备等同样不能使用。并且大型仪器设备为确保其正常运转,需要相当数量的零配件及易损耗零件。但由于我日常经费有限,对必需的配套仪器设备的购置和大型仪器的较高的维护费用就显得力不从心。

        为提高我所检验能力,确保在一定时限内高质量完成检验任务,为行政监督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建议上级有关部门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才能保证大型设备的正常运转。

        综上所述,我所现有检验资源和技术能力,从药品检验机构的设置及人员情况看,实验室基础建设及实验室仪器装备、实验室检验能力等都有待全面提高,建议加强能力建设和规划,强化能力提升;加大重点食品药品检验所的建设力度;加大投入,全面提升药品检验支撑能力;尽量用足用好现有编制;安排专项资金,才能保证大型设备的正常运转;改变重行政监管轻技术支撑的观念,加强政治思想、培养药检人员主人翁精神,完善奖惩机制,才能最大限度调动药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面提升药品检验技术的支撑能力,保证药品检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真正把好食品、药品质量关。

参考文献

[1] 保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建所三十周年资料汇编[s].

食品检验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食品检测;准确性

中图分类号:R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343-01

一、仪器的选择

在挑选检测仪器时,需尽可能地选取可实现自校的仪器,从而确保精度的可调可控,同时操作人员需设置合理的自校时间间隔,按期校对仪器,在仪器操作前也需进行校对。对于蒸馏装置则需要保障其保气密性,避免外界媒介的混入,而检验品的盛放器皿在使用前需进行清洁,确保没有杂质残留。此外,操作人员需对测试仪器进行按时地检修与保养,从而及时地发现仪器中存在的问题,降低检测出现误差的可能性,确测试结果的精准性。

二、合理的检测方法

制作样本过程中,要正确抽样,抽样与检测结果的真实性有直接关系,不同的食品类型需采取不同的抽检方法,同时在抽检工作进行时要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操作规范。如对大米、小麦等粮食进行抽样时,需使用特定的取样器,对抽样的产品实施分区域、分层抽样,以得到更为精准的数据;对于瓜子等不均匀的颗粒状态的食品,则需在不同区域取出数量足够的样品,接着根据四分法缩样,再进行检测;若是小包装的食品则需要按照抽样比例的要求,在同一批次食品中的不同部位随机抽取多个样品来完成检验。只有使用规范、正确的抽样方法才能得到更。为准确的检测结果,可先将不可食用部分去除。经过剔除之后,再依照食品状态予以分类。食品类别很多,制作样本也可选取不同方式。详细来看,调味剂例如某些液体、悬浮性的饮料及牛奶、浆液及植物油,这些样本都应注重分散性及完整性。确保样本均颍检测得出总体的食品状态。正式去取样前,还需搅拌确保均匀。针对于添加剂、各类香料香精、液态的油料等,都需摇匀而后查看样本的折光指数及密度。油水很难融合,针对这类检测还需经过先期的分离,而后再获取样本。对于固态物,粉碎切割之后研磨为粉末,分散搅拌均颉T谀承┦称分校增添了糖精钠这类的添加剂,具体在测定时要磨碎而后获取它的含量。

各类食品源自各异的产区,贮藏及加工的流程也并不相同。对于检测对象,取得了不同位置的样本也可得出不相等的含量。为此在采样时,要筛选典型样本用来检测。同时,还需防淅ト嗽又剩防止样本被污染。

三、环境对检测的影响

在检测中,环境表现为较大影响。在检测室内,环境都会影响到精确结果。在这种状态下,就要调控至最佳的检测环境,确保周边环境的适宜性。若

选取了容量法,则尤其不可忽视细微的检测环境。例如对于室温,最好调控于25 T 。对于固态可溶的饮品检测,则室温不可超出3 0 丈。调控了精确的温湿度后,才能确保测定数据是精准的,防控隐含的偏差。某些情况下,测试环境内的偏差是不可回避的,这时就要尽力去减低,把误差缩减至可接受范围中。

四、提高检测准确性的措施

为保障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最主要的是加强检验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即加强检验员的职业素养。加强检验员的职业素养,企业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对于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这方面主要通过检验操作人员间地合理竞争以鼓励检验员加强自身训练,增加操作技能,练习的机会,包括组织技能比赛、能力验证、对检验员展开盲检考核等,若能拥有全方位的检测技能,即可提升精准性。检测操作的流程密切关系到数值结论,在常规操作中也很难彻底去杜绝偏差,如果操作失误,就会带来误差。为此,检验食品的人员还需参与日常性的培训,熟识检测操作,对于操作技能较差的学员需安排专人进行辅导,从而加强其检测专业水平,提高检测准确性。二是关于检验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这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按时组织检验员进行培训,尤其是关于食品行业的安全法规、标准、工作规范等内容的学习与考察,从而让检验员在思想上养成重食品监测工作的习惯,培养他们客观独立、公平公正、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公正、准确、可靠。要拥有责任心,意识到检测食品的结论关系到消费者。依照法规予以检测,确保有据可查。

食品检验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粮油食品检验机构质量管理影响因素

为规范粮油食品检验机构质量管理工作,加强对粮油食品检验机构检验行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提高粮油食品检验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检验能力,发挥粮油食品检验机构在确保食品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据《食品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和我国食品安全形势要求,《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于2011年11月1日正式实施。食品检验机构是经批准的并依法设立的,主要工作是从事食品检验方面的活动并向社会及相关机构出具有证明作用和法律效力的检验数据和检验结果[1]。食品检验机构能否向社会出具准确、及时、可靠高质量的检验报告和结果,能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信任,已经成为食品检验机构能不能快速发展、能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关键因素。根据检验机构检验能力范围所必须的场所、人员、设备等硬件条件固然必不可少,建立覆盖检验工作所有环节和全过程并保证其持续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既是有关法律法规的硬性要求,更是检验机构自身建设和质量保证的必需要求。

一、粮食检验机构的职责

粮食是重要的食品原料,粮食质量安全监管是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2]的有关规定,粮食检验机构主要承担粮食收购、储存、运输环节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国家粮食质量标准中规定的“粮食质量”项目和国家粮食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原粮卫生”项目的监督检验。通过有效监督,督促粮食经营者按照有关要求,确保粮食质量安全,从源头做起,为食品安全做出贡献。

二、粮食检验的方法

粮食的检验检测方法是粮食检验机构实施其工作的主要依据,同时是组成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粮食检验的标准是否还有效对于粮食检验是十分重要的,很多检验机构仅仅从技术监督局的标准化部门进行标准确认,这种方法还有不少弊端,因此粮食检验机构还应建立标准查新机制,制定专门的人员和部门进行标准查新[3]。同时还要注意对旧的粮食检验方法进行保存,在粮食出现质量纠纷时,就要考虑粮食的生产、收购、储存时间,在质量仲裁时就得根据具体时间依据相宜的标准方法来检测、判断。

三、粮食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 从事以上食品定义的检验机构(实验室)称为食品检验机构。

粮食检验机构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19个要素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特殊要求构建质量体系,首先完成“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质量计划”的文件化,而如何使文件化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即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才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根据实验室管理的和资质认定评审工作经验,笔者认为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可以从质量体系涉及的主要五个方面,即人、机、料、法、环去理解,检验报告也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检验工作也是围绕这些方面进行展开。下面我们就如何在质量体系中体现这五个因素及其作用影响进行探讨[4]。

1.人员

人是各项工作的执行者,根据评审准则要求,配备与检验工作相适宜的不同岗位人员,按照有关程序和人力资源进行岗位任命和责任划分,建立技术人员档案,根据承担工作进行法规文件宣贯和培训,主要考虑:质量管理知识的宣贯、操作技能的提高、遵守操作规程的自觉性和相互监督;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增强质量意识教育,建立起全面的质量责任制;加强工序专业培训,熟悉操作流程,对于考核合格者颁发操作合格证;体系运行:具体工作开展时,明确人员去做,尤其是质量管理方面,像培训计划、质控计划的制定人、实施人、验证人。需注意:1、因资源有限,人员兼职是不可避免的,但要根据工作职能和监督需要,避开同岗、同类和形式的兼职。比如最高管理者不宜兼职质量负责人,检验报告的授权签字人同时兼报告审核或主检等。2、检测人员要有岗前培训和考核,大型精密仪器使用人要有授权。3、对新上岗人员的工作要有监督并实时记录。

2.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和标准物质是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获取可靠测量数据的基础。实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检测(包括抽样、样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所需的所有抽样、测量和检测设备(包括软件)。应按照要从仪器设备的购置申请、采购、验收、安装调试、校准、检定、人员使用及报废等各个方面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并认真实施管理措施,多数检验工作过程中机器设备、工具精度、维护保养状况等都会对检测质量产生影响,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对仪器设备进行标示、校准、检定、核查、维护保养,并认真记录。重点:真实状态标示、按期检定、定期核查、及时维护,专人管理。

3.检验对象、化学试剂、药品

“料”包括我们扦取、接收的样品和实施检验时所需的化学试剂药品。

扦取接收的样品管理包括登记、标示、流转、处理,登记样品和标示,样品的成分、化学性能、物理性能等都会对其质量产生影响,在检验过程中也要对其这几个方面进行检验,要确认样品的性状是否可以检验,延伸出合同的评审和受理,因此要看样品是否符合合同(检验工作)中规定的质、量要求。标示是对样品的唯一性和可识别的详细描述,对检验结果的针对性有重要作用。样品接收人和样品管理员需做好管理工作,根据相关要求和程序对样品的流转负责。

检验所需的化学试剂、药品、标准品(标准物质)的质量,对检验结果有直接的影响,采购时要从合格供应商名录中选择,采购到的化学试剂、药品、标准品(标准物质),要经管理科室对其形状、质量验收后入库,其使用要认真执行药品领取制度,如涉及到剧毒、危险药品,要建立剧毒、危险品管理制度,要有验证措施。重点:按照食品检验机构评审准则要求,标准物质要按照仪器设备的管理要求建立台账和使用管理。

4.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即检验样品(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方法标准,一般人就会认为按照标准检验就可以了,无非是按照前面所述做好标准查新,确保标准现行有效即可。其实不然,因为有时客户会根据自己所需提出自己的要求,或者根据检验性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标准。如:企业按照企标或行业标准生产的产品,因此,受理检验时要认真听取客户要求,并在委托书上注明应采取(选用)的标准方法,检验人员检验时要对照要求选用方法,如有方法偏离,要事先征得客户同意实施,并在检验报告中注明。上级下达及政策性粮食的检验,要仔细了解委托下达任务机构和粮食性质后,按照要求选择检测方法,并出具检验结论。注意:新检验方法、方法偏离及变更标准的使用,要有标准方法的确认程序。

5.环境场所及其控制

检验工作开展必须有一定的环境场所,实验室的布局,应满足检验工作开展的需要,防止干扰、交叉污染等,根据开展的检验工作业务及使用的仪器设备性能,根据实际进行合理分区布局,按照功能划区设置实验室。最基本的粮食检验实验室应有样品接收室、物理检验室(物检室)、化学分析室(化检室)、电热室、天平室、样品室、药品室、资料室等;对有条件的,还应单独设置样品前处理室、感官品尝室、精密仪器室等,同时需要考虑水、电、通风设施条件。环境设施条件是满足开展工作的必然需求,食品检验场所的温度、湿度、清洁、照明条件等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检验过程中要考虑环境因素。为提高检验质量、精度、重现与溯源要求,提出对环境条件更高的温湿控制和监测要求,一是仪器设备精确工作的要求,如精密称量的天平要求温度为20℃;二是化学分析对环境的要求,如标准溶液配置要求20℃ ;三不同环境条件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做好环境条件控制的同时要监测并实时记录检测时的环境条件,满足检测精度和重现、溯源的要求。

系统了解“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就容易理解按照要求制定的四个层次的体系文件:第一层的《质量手册》——是描述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组织结构、检测能力,规定了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是实验室开展检测作业的纲领性文件,也是向客户承诺服务质量的保证文件;第二层的《程序文件》——是描述规定各重要控制环节活动的过程,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程序文件规定了质量活动全过程的目的、范围、职责、活动顺序和支撑性记录表格。第三层的《作业指导书》——是详细描述检测活动的技术作业文件。它包含了安全规定、检测细则、内务管理、工作制度、样品的处理和制(置)备要求、其他辅助作业规程(规则)、计算机软件程序、对照图/曲线/换算表、抽样标准和方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规范、数据处理方法、自校仪器的自校和验证方法、仪器设备操作规程、设备保养维护等作业工具。第四层的《质量记录》和《质量计划》,质量记录——是质量活动的见证性文件,质量记录包含了实验室的机构设置文件、人员任命文件、质量活动和检测活动以及所有外来文件和全部资源配置档案。质量计划是针对特定质量活动、规定专门质量措施、资源和活动顺序的文件。质量计划包含了检测计划、审核和评审计划、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计划、量值溯源计划、人员培训计划、仪器设备维护计划、开展新项目的计划、采购计划、抽样计划等。

在实际检验工作中,树立“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做事有记录”的做事风格,贯穿到各质量体系文件当中,质量管理体系自然能够持续、有效的运行,并不断得到维护、改善、适应。

四、食品检验机构内审与管理评审[5]

食品检验机构的内部审核主要由该检验机构以自己机构的名义进行对自身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考察与审核,这也是检验机构进行的自我检查、自我促进、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这样可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正常运行,但是某些检验机构在内部审核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由于受审方是往往是自己的同事,有些内审员在审核时就避重就轻,对在审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上报、不记录,跟踪验证不到位,同时也不能对受审方的不合格项的原因进行分析审查,不能提出有效的措施来纠正检验过程中的错误,这样的内审工作就是在走形式,根本起不到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进行自我评价、自我促进、自我提高的作用。管理评审就是指最高管理者根据之前提出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系统地、有计划地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适宜性、充分性和效率。这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准备工作不够充分,输入较少,不符合标准。《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指南》第35页中明确规定管理评审输入一定要考虑11个方面,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每种输入都要有一份相当具体的文字报告与之对应,这11个方面分别要提前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准备,并及时提供给参加管理评审的成员,让他们能够预先阅读,这样才能让他们对管理评审会上需要讨论的内容(特别是改进建议)进行充分准备,使管理评审更加有效。

五、结论

综上所述,食品检验机构要根据食品检验的法律法规要求和相关标准,同时还要结合本机构自身情况来建立管理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从每个方面都必须严格遵守这个质量管理体系的程序和规定。同时机构还需要定期进行严格的内审和管理评审,以便能及时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预防和纠正,不断改进和完善该体系,这样就能确保食品检测结果正确、可靠,尽量减少质量事故,不断提高食品检验机构的可信度,使出具的检验报告更有说服力。

参考文献:

[1]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工作指南.中国计量出版社, 2011.

[2]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国粮发[2004]266号.

[3]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国家认定实录函[2010]49号.

[4]郭德海.粮油检验实验室质量管理探析[J].粮油科技.2011(3):45-48.

[5]侯秦蓉.关于新形势下食品检验机构建设的思考[J]. 质监园地.2010(08):45-48.

食品检验培训范文第6篇

【关键词】:食品检验;准确性;影响因素

1、食品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出现了诸多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且这一趋势正不断蔓延。例如:之前央视新闻中所报道的“用纸盒做肉馅包子”的问题,包子作坊已存在许久,而且周边地区几乎都采取了相同的制作方法,这种做法无疑会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另外,瘦肉精、塑化剂、苏丹红、防腐剂等有毒有害食品也层出不穷,主要原因就是食品质量管理的疏忽,食品检验的准确度不够。大量实践数据表明,食品检验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1)检测仪器与试剂的选择问题。检验人员在检验食品安全时没有选择与其相应的检测仪器,直接导致食品检验结果的不准确。另外,也有可能是由于检验的试剂富含过多的干扰杂质而导致检测结果的不准确。(2)表现在食品检验的样本选择。样本选择的均匀与否、是否具有代表性等因素直接影响检验结果是否准确。因此,食品检验的样本采集也需要严格把控。

2、食品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2.1检验方法影响

检测方法的不同往往会得到具有细微差异的结果,这是因为不同的检验方法对于误差的控制都不相同。即使使用同种检验方法,所得结果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要特别注意检验方法。检测不同产品的不同方面,其标准也会发生变化,即使是对统一标准的检测也存在许多形式的检验方法,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食品检测准确性。为充分考虑食品的成分和检测标准,兼顾现有的实验室和人力条件会使用第一仲裁法,即当检测结果出现分歧差异时,通过仲裁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这样的结果能够使各方满意,并且带有一定科学性,能够满足食品检验的标准。另外,还会使用化学分析法,这种方法通常用来检验食品中的某一特定指标,例如检测食品中的钙含量,得到的结果相对准确,但由于这一方法自身的问题,只能应用于某些方面,应用次数要少于第一仲裁法。

2.2检测环境影响

实验室与样品的状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检验结果。因此,在检测时需要对这一方面格外注意。检测时,整个过程都会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室中一点细微因素的影响都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进而影响检验结果。通常,为避免这样的问题,都会规范限制实验室的温度湿度等,尤其是实验室温度对理化检验的影响。一旦温度出现较大的波动,就会对实验结果造成非常大的影响。除此以外,光照、整洁度、气味等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除了实验室因素,样品本身、实验仪器等,也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对样品的处理方式、仪器的配备、试剂的选择等,对实验结果都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让食品检测结果产生偏差,对食品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2.3检验人员的影响

检验需要充分的理论基础以及长时间进行检验所锻炼出的能力,所以检验人员的专业性有很大的影响。思想道德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检验员往往能够很好的控制实验中的各项因素,最大程度地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检验人员的自身水平c道德素质也是影响食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因素,另外,在检验过程中,人员不同的操作标准和操作习惯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实验结果,影响食品检验的准确性。

3、控制食品检验准确性的措施

3.1对食物样品的控制

在检验食品前,要将待检验的食物样品进行处理,保证样品均匀,以免由于样品不均匀造成的检验结果不准确的现象发生。另外,如果在处理样品后,没有及时检验,必须合理地保存样品,一方面防止杂物混入样品影响其检验结果,另一方面避免温度、环境等因素对样品性能造成影响。

3.2对检验仪器的控制

在控制食品检验仪器这一因素时,除要做好日常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外,还应注意以下两点:(1)对于天平、酸碱计等需要校正的仪器和设备,必须做好相应的校正工作,以免影响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对于一些气密性仪器和设备,除定期维护和检修外,还必须检查其气密性,防止在食品检验时由于设备漏气造成检验结果不准。

3.3对检验试剂的控制

用于食品检验工作的化学试剂有很多种,对此控制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要根据检验试剂的类别分别保存,例如一些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必须避光保存;其次,对于一些不稳定的试剂,例如高锰酸钾溶液极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定期检查和重新配制,以免影响检验结果;最后,必须详细地了解检验试剂的保质期,例如金属元素标准溶液的保质期在一年左右,一旦超过期限,必须重新配制,以提高食品检验准确性。

3.4检验人员的控制

相关食品检验企业和机构必须重视食品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水平,从而给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必要的保障。首先,企业必须要对食品检验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人员的仪器操作、试剂保护和样品处理等水平,从而为食品检验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基础;其次,食品检验企业和机构必须提高人员的门槛,在招聘食品检验人员时,必须衡量其综合素质,确保没有问题再招聘,从根本上减少人员素质低的情况。

结论:

食品质量安全是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而提高食品检验工作的准确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食品检验工作中不确定的因素较多,使食品检验工作准确性受到影响。因此,相关食品检验机构和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代建军.影响食品检验准确性的因素及改善措施探讨[J].中国市场,2016,49:103+107.

[2]梁和明,吴少荣,候德莉.论食品检验准确性的控制因素[J].食品安全导刊,2016,18:85.

食品检验培训范文第7篇

(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 广东 韶关 512023)

摘要:通过对食品检验工职业技能鉴定场所要求的鉴定标准项目进行分析,提出以现有化学实验室条件为基础建设食品分析实验室及食品微生物检验室的方案,旨在满足新设食品检验专业实验实训需要并符合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机构的设置条件。

关键词 :食品检验工;实验室建设;无菌室;职业技能鉴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16-03

目前,我国的化工产业正以较快的速度向前发展,行业的发展水平高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平均水平,已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的化学工业体系。化工产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食品专业概况

食品行业是化工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是一个最古老而又永恒不衰的常青产业。尽管新兴产业不断涌现,但食品工业仍然是世界制造业中的第一大产业。食品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已成为反映人民生活质量高低及国家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但近年来我国屡次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人民群众也更重视食品安全,这给了食品行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食品行业发展的新趋势对食品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需要能将食品专业的理论和技能应用于食品生产、食品检验与质量管理中的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因此,近年来食品行业人才缺口较大,需求充分。所以,技工学校开设食品检验专业对紧跟就业发展趋势,拓宽就业思路有着重要意义。

专业建设背景

我院的化工类专业创建于1986年,是我院的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和建设,教学积淀深厚,是广东省技工院校中少数几所设有“化学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的院校之一。近年来,为满足食品行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旺盛需求,我院进一步加大了对化工专业实习实训设备的投入,并以“化学分析与质量检验”专业为依托,开办食品检测专业,利用现有的良好的教学设施与成熟的教学管理,为企业培养食品类高技能人才。

食品检测专业是我院新设立的专业,专业以“食品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来培养技能人才,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素质教育贯穿始终,突出职业技能的办学特色,构建了以一体化教学为支撑的课程体系。

食品检验工鉴定场所设置标准

为了促进职业技能鉴定所认定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统一设置标准,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所的管理,确保鉴定质量,根据原劳动部颁布的《职业技能鉴定规定》和相关职业(工种)标准,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对食品检验工(初、中、高级)鉴定场所有着明确规定。摘录如下:

(一)场地要求

理论鉴定场地 标准教室2间以上(每间不少于50平方米),考场内配置至少40套课桌椅,讲台、黑板等设施齐备,并有良好的照明和通风条件。

实操鉴定场地 有满足操作技能鉴定需要的场地,符合环境保护、劳保安全和消防等各项要求。技能实训场地须满足容纳人数40人、面积不少于250平方米的条件。

(二)设备要求

满足样品制备、常用玻璃器皿使用、无菌操作技术、食品检验检测项目设备要求(具体设备略)。

(三)鉴定项目

分为食品微生物检验及食品理化分析检验两大模块。

食品实验室改造方案

本专业现已建设完成有分析测试中心,下设七个功能实验室:基本操作实训室、天平室、721分光光度室、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室、原子吸收光谱室、气相色谱室、大型仪器仿真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超过500平方米,基本满足样品制备、常用玻璃器皿使用及部分食品检测项目实验实训和技能鉴定需要。但食品微生物无菌操作及部分食品理化检测项目还不能进行,需对一间普通教室进行改造,建成食品分析实验室。

因此,根据我院现有教学场地及教学设备,充分发挥化工专业优势,并紧密结合食品检验工技能鉴定要求,克服新场地面积不足和资金紧缺的困难,制定了以下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方案概况

此方案分为食品微生物无菌实验室及化工食品综合实验室两大功能实验室,总建筑面积150平方米。(1)提供食品(化工)理化分析检验操作台40个工位;进一步满足职业鉴定及实习需求,提高实习运作能力。(2)建立洁净工作区(含微生物培养室、微生物检测室及无菌室),为食品微生物检验提供场地。(3)购入各种食品分析检验设备,满足职业鉴定设备要求,使学生掌握先进的食品分析检验手段,并可在技术上对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进行监督。

(二)化工食品综合实验室

化工食品综合实验室建筑面积为120平方米,主要作为化工、食品分析检验实验实训及鉴定场所,并配备理化分析检验及基础微生物检验所需要的实验设备和器材。如图1所示。

显微镜柜 由于场所设置及场地大小限制,不能专门设计显微镜室,所以显微镜采用即取即用的方式。显微镜柜设计为全木结构,玻璃门,上下两层可容纳30台显微镜,符合实训教学需要及鉴定站的要求(16台)。

中央实验台 C-Frame结构,13mm厚千思板台面,带线槽插座,中央带铝玻试剂架。可提供实验操作工位40个,进一步满足实训教学并符合鉴定站的要求(40个)。

边台实验台 C-Frame结构,13mm厚千思板台面,带线槽插座。作为公用操作台,可放置公用试剂及轻便的公用仪器(如:电炉、托盘天平、水浴锅、均质器等)。

通风柜 全钢结构,环氧树脂防腐蚀柜面,带水龙头及水槽。改善实验环境,可防止实验中的污染物质向实验室内扩散。

药品柜 全木结构,上下两层。放置实验常用药品试剂。

大理石实验台 C-Frame结构,大理石台面。用于放置较重的仪器设备(如:干燥箱、马弗炉等)。

水槽(附拖把池) 大理石台面,PP塑料水槽,实验室专用三联水龙头。设计时因为给排水管道都位于教室墙边,原本教室中央没用配备给排水管道;考虑到美观及施工难度,所以水槽没有与中央实验台搭配而是统一安装在教室一面。

(三)洁净工作区(无菌室)

洁净工作区(无菌室)是微生物检测的重要场所与最基本的设施。它是微生物检测质量保证的重要物质基础。

食品工厂GMP通则为:(1)为了防止微生物之污染,装潢材料表面必须光滑。(2)污染、旋尘不易附着之材料。(3) 耐久性高、易消毒、易洗涤者。(4)天花板、壁面极力避免凹凸。(5)内装材料表面不能采用有吸湿性者。(6)万一被污染也容易洗涤者。

整个洁净工作区采用一体化设计,面积30平方米,高度2.4米,如图2所示。墙面隔断及吊顶均使用聚苯乙烯彩钢板,地面铺以PVC地板胶,墙角边缘用圆弧状铝合金材料包裹,以确保空间六面平整、光滑,不易藏污纳垢,便于清洗。安装恒温恒湿净化中央空调,并在各区安装高效过滤送风口,可防止外部带菌空气进入;并装有紫外线消毒灯,确保洁净工作区达到洁净标准且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及湿度。

缓冲间 缓冲间由三部分组成:(1)更衣室。配制更衣柜,为进入无菌室的工作人员提供灭菌服装、帽子、拖鞋、口罩等。(2)风淋间。是人员进入洁净工作区由风机通过风淋喷嘴喷出经过高效过滤的洁净强风吹除人或衣物表面吸附尘埃的一种局部净化设备。(3)缓冲室。是为不同洁净度级别洁净室之间所设。

培养室 配制生化培养箱及冰箱,为培养微生物提供合适的条件。是细菌、霉菌、微生物保存、育种实验的专用恒温设备。

微生物检测室(操作间) 操作间和缓冲间之间配备带紫外灭菌功能的样品传递窗,传递窗是洁净室内外之间输送动物及物品时,防止污染的通道式传递装置。设置传递窗是控制污染、节省能源的一种方法,一般采用双层互锁式,使净化区与室外空气不直接接触。操作间内配置超净工作台和生物安全柜,满足局部工作区域高洁净度的需求,并保护操作人员和环境,防止操作的病原微生物扩散造成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

可实施性项目

通过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室建设,完成后可满足以下实训及技能鉴定项目。

第一,食品理化检验基础技能实训。可进行食品一般成分检验(水分、灰分、酸碱度、脂肪、糖类、蛋白质、膳食纤维、感官等)项目实训,并满足职业技能鉴定中样品制备、常用玻璃器皿使用、部分食品检测项目等的设备要求。

第二,食品微生物检验技能实训。可进行无菌操作技术、食品菌落总数测定、食品中大肠菌群测定、食品病原菌测定等微生物的实训教学,并可完全匹配职业技能鉴定中微生物检测模块。

第三,各类型食品检验。将此食品分析实验室结合现有的化学分析测试中心,可完全满足职业技能鉴定站(所)的场地及设备设置标准。可对粮油、糕点糖果、乳及乳制品、酒类、饮料、罐头、肉蛋及其制品、调味品等食品项目进行分析检测。食品实验室建设完成后,可同时容纳40人开展食品检测专业各项操作技能的实验实训、技能鉴定培训及考核,以培养学生全面掌握食品检验工(初、中、高级)技术人员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检验技术及检验操作技能。

结语

综上所述,本实验室改造方案在场地条件有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并结合现有条件及空间,为新开设的食品检验专业能顺利开展技能实训完善了实验场所,也为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核的进行提供了场地和设备。现我院已顺利通过广东省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审批程序,获得食品检验工(初、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资格。

参考文献:

[1]孙强,孙洁心,牛红云.高职食品安全与检测课程一体化设计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6).

[2]李文锦.无菌室之规划与管理[J].中外科技信息,1999(10).

食品检验培训范文第8篇

关键词:食品流通;检测;要点

我国的食品监测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监督体制,这对于促进我国食品安全进步、有效监督生产、流通企业运营过程,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目前对食品安全的希望提高,目前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越来越不能满足对食品产业安全生产的要求,而这一要求正式目前各食品公司正式使用的工作准则。

一、目前在食品流通环节上质量检测存在的问题

1.法规制度不健全,抽检程序规定不清

目前来说,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是由于我国在该方面的工作开展时间较短,且前期基础薄弱,所以整个食品检测的流通环节还是存在一定的空白和不足。同时,部分法律法规虽已经制定,但是随着经济社会和食品行业的发展,原有的食品检测法律法规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现实需要。一是原有的检测方法周期过长,不是和目前对食品检测快速得到结果的要求。再就是检测机关不具有权威性,其检测结果对于企业仅具有指导作用,而不具有最终的强制执行作用,加入生产企业不配合相关检测的进行,该检测活动就无法进行下去。再者,目前相关的监督机构没有与食品流通领域的相关责任部门和个人建立有效地沟通机制,专业性不强,进行检测的方式和内容比较模糊,针对性不强,专业性较差。

2.食品安全标准不完备,标准运用难以把握

由于当前部分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较为落后,对于在食品流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食品进行的检测缺乏相应依据的支持。对于一些经过媒体报道的问题食品,因为缺乏对其进行检测和定性的标准,使工商执法部门无法对其进行长期有效的监督和惩处。一方面,如果因为这些条件限制而不采取相应措施,会对检测部门的权威性和群众的认可性带来不利影响。而加入相关的部门进行了处理,而当事人进行诉讼,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就可能出现行政败诉,使食品监督部门处于尴尬的境地。

二、完善流通环节食品检测工作的几个要点

1.完善立法和检测机制,使执法检查有法可依

为了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体现政府权威和监督指导作用,有必要对目前已有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进行升级。对于国家层面来说,需要制定出台宏观的监督和检测措施,方便执行检测任务的部门具有比较明确的工作指导。同时,在各基层执法部门,也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食品安全监测工作面临的形势,制定符合当地食品监督安全的法律法规。这样既有利于执法部门进行有权威性的检查,也有利于针对性的改进监督部门工作,给生产企业在不仅限与流通领域的方面提供改进的措施、组成专家型人才库,合理分析、研究检测结果,为检测结果运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2.建立合格的食品安全监督工作队伍

该方面,一是需要食品监督的各级部门能够将各级别的工作人员中选出合格的能够胜任食品安全检测的工作人员,确定其专职和兼职特性,并采取不一样的应对措施。作为该食品监督机构的医院,受到指派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的一定程度的专业技能,能够进行一些检测、懂得相关的检测技术。不能挑选不熟悉采公司运营开展。同时,在有条件的部门,可以选择邀请业内的专业人士协助进行相关业务的拓展,在检测机关内部形成再就是建立食品检测三级培训机制,即市局对分局、分局对工商所、工商所内部培训,合理培训和轮训速检操作人员,培育速检骨干力量,增强速检人才储备。建立快速检测三级考核机制,具体细化到每一个工作环节,采取市局不定期抽查分局、工商所,分局开展练兵比武等活动考核工商所,工商所定期考核速检人员方式进行。最后是帮扶食品经营者购置必要的速检设备,开展自行速检工作,鼓励引导食品经营者建立存疑食品送检机制。

3.不断研究检测技术,使监管部门的检测结果具备更高的含金量

首先,各级检测部门和监督部门要根据新时期的检测需要,增加相关预算,增加资金投入,采购先进的食品检测设备,使检测的结果更加合理,使用的时间更少,提高检测的精确性、准确性,将目前速检单一指标定性检测逐步向多参数定量检测转变,实现检测结果数据化。再就是要建立起食品样品检测的实验机构,在引入大型检测设备的同时也要根据食品检测部门的工作实际设置一些速检设备,方便检查人员随身携带,能够在检测现场提供快速、准确的检测结果。再就是针对容易变质的食品,要设立专门的速检机构,确保相关产品不受大型检测设备检测时间长的限制,为相关食品的检测提供前期检测的依据。最后,要争取与相关的专业检测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快速检测从初次筛查到不合格样品法定检测的“一站式”检验。

4.增强利用数据附注决策的能力

首先,通过前期建设的可追溯平台,运用已经成熟的已经开展多年的信息化网络技术,形成检测机构和检查机关所共有的检测信息库。通过在信息库中的品种对比调查,可以为相关领导制定政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二是同其他政府部门建立检测信息互通机制,实现风险食品及时预警全程监控。三是建立不合格食品的约谈机制。四是建立不合格食品退出机制。强化食品退出向主体退出延伸探索。生产企业多次出现不合格食品的,责令该生产企业的食品一律退出流通市场。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的食品流通检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面临了很多现实的不接不接觉得挑战。认真分析这些挑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梳理政府监管机构权威,提升群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这些都是食品监督部门做好的工作,通过相应的政策措施,使食品检测流通环节成为整个检测节点中最可靠,最能够体现检测结构的关键一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