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谈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表演意识;舞蹈教学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影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成果的因素除了教师的能力和学生的素质之外,舞蹈表演意识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所谓舞蹈表演意识,通俗的说是指一个舞蹈演员在进行舞蹈表演时对舞蹈的内在精神的理解与外在表现的把握[1]。成功的、专业的舞蹈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舞蹈表演意识,才能释放其艺术形式的内在精神[2]。
一、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舞蹈表演意识的重要性
(一)优美的舞姿是引起幼儿舞蹈兴趣的基础
舞蹈教育是学前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舞蹈的学习、排练、表演过程中,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还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聪明伶俐[3]。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有着良好的舞蹈表演意识,就能够用自己优美的舞姿打动幼儿,再配上优美的教学语言,使幼儿从教师身上感受到舞蹈的巨大魅力,进而激发幼儿对舞蹈的浓厚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舞蹈积极性,这样就能有效地促进高质量幼儿舞蹈教学的实现。
(二)舞蹈表演意识有助于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质量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舞蹈基本功普遍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舞蹈基本功对学生而言变得更加吃力,给学习带来了困难,使学生在舞蹈的学习过程中丧失兴趣,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对于舞蹈基本功来说,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更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良好的舞蹈表演意识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表演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进而促进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表演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普遍欠缺舞蹈表演意识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对舞蹈的认识不够全面,韵律感较差,欠缺表演意识,不懂得该怎样去表演和展示舞蹈作品,使得舞蹈表演变成了肢体动作的合集,显得空洞,不够饱满,没有灵魂。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舞蹈基本功较差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专业舞蹈院校的学生,其大多数学生不具备舞蹈基础,舞蹈基本功较差。对于舞蹈而言,基本功是舞蹈表演的基础。如果表演者缺乏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就不能灵活的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舞蹈内容,因此也就不能谈塑造出什么样的艺术形象了[4]。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时量有限,一般一周一节或两周一节,若是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舞蹈基本功训练上,学习舞蹈表演的时间相应会减少,这样不利于学生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表演意识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提高学生舞蹈表演意识
学前教育专业中有些学生没有接触过舞蹈,导致对舞蹈的认识比较片面,他们往往认为对舞蹈而言舞蹈基本功、技巧是最重要的。而对于舞蹈本身而言,基本功作为舞蹈表演的基础固然重要,但是同时拥有良好的舞蹈表演意识,才能够将舞蹈的精、气、神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基本功训练的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认识到舞蹈表演意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去关注舞蹈的内涵。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的了解舞蹈,感悟到舞蹈的感情内涵,赋予舞蹈生命力,让学生不再为了动作而动作。
(二)培养学生舞台习惯意识
舞台习惯意识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训练内容。教师在课堂中要给学生灌输“课堂即舞台”的思想观念。在课堂训练中要让学生当作在舞台上表演一样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要达到完美的程度。长此以往,按照这种方式要求自己坚持训练,做到心中有舞台,必然会养成严谨的舞台表演态度。
(三)发挥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价值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炫丽多彩,为舞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舞蹈教学中,通过各种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能够使学生的肢体语言更加丰富,不同风格的民族民间舞蹈独具一格的体态动律在训练学生肢体柔韧性和协调性的同时,还能够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舞蹈表演,提高学生对舞蹈表演的认识。例如,在傣族舞蹈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傣族舞蹈特有“三道弯”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肢体的柔韧度,还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傣族舞蹈的风格特征。民族民间舞蹈的学习,在扩大学生视野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舞蹈综合修养。
(四)拓展学生视野,丰富舞蹈知识
宽阔的舞蹈视野,丰富的舞蹈知识,对提高舞蹈表演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优秀的舞蹈作品,在观看表演的同时,感受舞者的表演意识,揣摩舞者传达的情感,弥补自身的不足,了解不同风格的舞蹈,丰富自身舞蹈知识,这对学生提高舞蹈表演意识有着非凡的意义。
四、结语:
幼儿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幼儿的教育关系着民族的未来,所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幼儿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舞蹈表演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舞蹈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帮助学生将来更好的胜任幼师工作。
参考文献:
[1]杨春学.舞蹈表演意识的多元训练[J].音乐生活,2013(8):75.
[2]黎麟趾.多元训练舞蹈表演意识[J].戏剧之家,2014(3):183.[3]王浩.初探舞蹈对幼儿成长的影响[J].黄河之声,2011(4):72.
【关键词】幼儿健康发展 家庭 幼儿园 共同努力
学前教育是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的。各种环境都会有意无意地成为积极或消极的教育信息来源,都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幼儿建立一个更加健康、和谐、平衡、开放、安全的教育生态环境,是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责任,也是人类社会的责任。
1 家园共育的意义和目的
1.1 学前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这种促进需要家庭和学前教育机构的共同努力。
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主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1.3 家园共育可以提高社会整体对科学的学前教育理念、内容、方法的认识,在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助支持关系。
1.4 家园共育可以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情感、态度、观念、内容、方法、行为上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同步性,从而共同促进儿童的健康和谐发展。
2 家园共育的形式
2.1 个别方式——家访、个别交谈、家庭联系本、电话、信息、网络等。
2.2 集体方式——家长会(班级、年级、全体)、家长委员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家长学校、科学育儿报告会、专题辨析会、家长开发日、活动日制度、各种宣传(宣传栏、展示栏、黑板报、陈列室)、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亲子社会实践活动等。
3 家园共育的任务
3.1 家园共育中幼儿园的主要任务。
3.1.1 积极主动地向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教育任务,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父母的职责,介绍一些学前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的科学知识和育儿经验,定期汇报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工作中与幼儿园配合一致。
3.1.2 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及在家庭中的行为表现、生活习惯、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对儿童的期望、教养态度、奖励方法及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生活经验,入园前健康、智力、性格、意志等原有水平等等,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按照各个儿童的特点来进行教育。
3.1.3 家庭是幼儿园的主要合作伙伴和依靠力量。幼儿园会定期向家长汇报工作中的成绩与问题,征求改进工作的建议,定期向家长公布食谱和伙食账目,同时,请求家长积极参与园所的各项教育活动。
3.2 家园共育中家长的主要任务。
3.2.1 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父母的职责。现代家庭主要有六各方面的基本功能:①性生活和生育子女;②共同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功能;③闲暇时间的娱乐享受功能;④家务互助、情感互慰的合作生活功能;⑤教育、抚养子女及其他年幼家庭成员的功能;⑥赡养失去劳动能力的父母或其他同住的年老家庭成员的功能。
3.2.2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怎样的教育对儿童是正确的?就是培养幼儿成为身心健康的人,为他们将来提高素质提供所需要的个性和能力,其本质就是提升及组合儿童以后有能力吸取及活用知识的学习能力,点亮孩子的智慧明灯。
3.2.3 树立终生学习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并不是天生的老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家长需要“终生学习”,不断“继续社会化”,与孩子共同成长。
3.2.4 和教师建立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平等关系。家长和教师在儿童教育方面有着共同的责任和义务,都要促进儿童的健康发展,只有二者的真正合作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3.2.5 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
3.2.6 为人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
儿童的心是一块洁净的土地,种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种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种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种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幼儿教育事业关乎人类的繁衍、社会的发展、国家的未来,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晓东等.学前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2
2 封莉容等.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幼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
学前教育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好地完成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规范的行为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开展的活动之一。
二、开展学前教育应注意把握的原则
1.早准备,早着手,我每次开展的学前教育都是思考在期末,方案的形成在假期。
2.针对性强才能出实效。学前教育绝不简单地等同于收心教育,一定要根据学生上一学年存在的问题,发生的变化,面对新学年需要具备的生理,心理,思想状况的变化而准备,备课时都应围绕这几个方面精心准备。
3.要有层次性。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可大致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初一阶段,确立目标,热爱班集体,迈好中学学习的第一步。初二,防差转差,提出决不拖班级后退,决不让一位学生掉队。初三,创建优秀的班集体,人人争当合格的毕业生。
4.做好形成性评价。学前教育既是常规工作,也是一次极好地开展德育主题活动的机会,学前教育结束后,一定要从工作的角度,班集体建设的角度对整个活动计划,活动过程,全班同学的参与度,积极性等方面进行总结,总结做到三全:一,全过程总结,如目标制定,活动情况,结果分析等。二,全班参与检查总结,组对总结,个人总结。三,全班总结,总结活动对学生身心,思想等方面的影响。
三、操作策略简介
1.精心设计班主任的第一次亮相。班主任在新生面前的第一次形象犹为重要,关系到学生在心理上是否愿意认同你,接受你,因此,班主任从外表方面,穿着要得体大方,举止端庄,谈吐文明,以平等、谦和、真诚的心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如:初一新生报名,我一般会比报名时间早到一小时,当新生出现时,我会主动到教室门口迎接,并亲切地向他们问好,对陆续到来的学生,我会与他们交谈,问他们的姓名,家庭住址,来自哪一个小学,对新学校的印象如何,并从中物色一些孩子,安排他们做一些工作,如:打扫教室、摆放桌椅、帮助我接待后来的学生,这样便能及早打破新生的陌生感,形成一种融洽的氛围。
2.根据学前教育的目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前教育氛围,比如:2009届9班的学前教育,我为本班取名为“阳光之旅”,我在前面的黑板画了一幅画:绿树丛中一条大路,并写下了“希望之路,阳光之旅”八个大字,在画的旁边写了一段话:孩子们,欢迎你加入阳光之旅,预祝你们旅途愉快而充实!在后面的黑板绘了一座险峰,还配了一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学生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新集体的温馨,如家庭般的温暖,暗示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以阳光的心态去克服它并战胜它。
3.开展学前教育的形式手段及内容
手段:问卷式,座谈式,交流式,讲座式(请家长,往届的学生)等。
【关键词】学前教育;公益性;坎坷
众所周知,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在我国《教育法》第八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了:“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公益性”。学前教育作为我们教育中的基础教育理所应当应该具有公益性。更何况,一直以来人类对教育公平都有着永恒的追求,公益性更是实现学前教育公平性的前提。但是由于学前教育公益性受制因素颇多,这使得学前教育公益性成为了一条必须坚持的坎坷之路。
一、学前教育公益性的使命
著名的学前教育家,儿童之家的创始人蒙台梭利说过:“人出生后头三年的发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过整个一生的任何阶段……如果从生命的变化,生命的适应性和对外界的影响,以及所取得的成就来看,人的功能在0~3岁这一阶段,实际上比3岁以后直到死亡的各个阶段的总和还要长……”苏联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教育的基础主要是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了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以后教育还要进行,人的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你精心培植的花朵在5岁前就已经绽放。”这两个名家之言阐述了学前教育对于一生发展的重要性。2000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克曼等学者在2005年发表的一项关于人力资本形成的研究表明;对人力资本形成的最佳投资时期是学前教育阶段,而人力资本的回报率,也以学前教育阶段最高;也就是说学前教育时期的投资回报率相当于此后所有年龄阶段人力资本投资回报率之和。目前很多发达国家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超过其他任何阶段的教育,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他们都已推行了免费学前教育,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保障了偏远地区受教育的机会。再例如说在日本,他们的园长多是以博士学历为基础,幼儿园老师多是以本学科学历为基础,政府对于学前教育也尤为看重,并且通过他们大量的投资回报率看来,他们国家学生的辍学率、犯罪机率明显降低。并且接受过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国家的儿童更易于接受高等教育,顺利的到达工作岗位,更能创造更多的国家财富,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1.学前教育公平的前提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前提条件,是人类对于教育的永恒追求,是社会公平实现的保障。从教育的发展开始,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使得每个人的内在潜力获得最大发展。人人生而平等,对于受教育的机会更不例外,因此每一个幼儿都有获得公平教育的权利,而实现教育公平性的前提就是学前教育公益性。如果学前教育不实现公益性,那么必然会使得一些家庭条件弱势的家庭失去学习的机会,丧失了学前教育的公平性,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和原理。因此,实现学前教育公益性必然更有助于实现更大的教育公平。
2.促进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人一生社会发展的起点和关键就是幼儿期,这一时期决定了儿童是否能养成良好的人格,对未来的发展有着长远和稳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也会决定幼儿踏入社会后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使得学前教育全面普及,提高了学前教育的总体质量,当幼儿有了良好的教育便会减少犯罪率、辍学率等等,带来人民总体素质的提高,进而促进了社会文明,当国家的文明开始趋于上升时,社会便有了长足而稳定的发展。
3.促进幼儿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古至今,幼儿成长中影响最深的活动就是教育。在幼儿一生受教育的阶段中,学前教育更是为今后的教育和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影响其一生的发展。然而,由于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入,财政拨款的懈怠,使得学前教育一直并未得到重视。如果能实现学前教育的公益性,降低幼儿园昂贵的学费,减少家长入园的压力,缩小发达地区与偏远地区的差距,普及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正确知识,那么幼儿就能够在规范的幼儿园接受良好的教育,即使是处于弱势地区,也能享受到和发达地区一样的受学前教育机会,这样就可以极大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使幼儿能在健康积极的环境下成长。
二、学前教育公益性在当下实现的艰难
在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和实施并不成熟的今天,要想实现学前教育公益性还受现实情况的种种限制与制约。我国的幼儿园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现象时有发生,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政策的落实,资金的投入,更需要大量高质量的师资力量,而这一问题的解决也成了最为关键和棘手的难题。就我国目前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并没有得到大家的正确的认识,大多的人都把学前教育和看管孩子吃饭,安全,卫生问题的保姆混为一谈。因此,很少有人在高考志愿会选择学前教育,即使选择了也多是因为分数不够、父母逼迫、志愿乱填等其他因素影响。加上幼儿园的工作本来就相对复杂,工资不佳,所以大多数人即使在接受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也会选择其他的工作。加上我国由于长期对学前教育的忽视,导致学前教育的学历并不高,在前些年还是以中专学历为主,近来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大多数还是以大专文化为要求,只要少部分发达地区以本科学历为条件。正是如此,虽然从表面看来我国学前教育覆盖面广泛,学习这个专业的也大有人在,然而真正优秀的学前教育师资依旧匮乏,即使国家建立了大量的公益性幼儿园,也很难找到充足的师资就职。学前教育公益性实现的艰难因其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其中有许多的无奈。这些冲突让学前教育公益性的实践显得颇为艰难。
1.学前教育公益性的实现受制于学前教育的营利性
虽然近来我们国家已经出了广办公立幼儿园的政策,但是由于幼儿园的建立必须面临充足的资金,优秀而稳定的师资力量,大量的教育资源等一系列问题,而一个政策的实施更是需要一段时间。以上种种原因造成了我国目前大多数仍然属于民办幼儿园,非营利性幼儿园更是寥寥无几,更多幼儿园办园的目的把重心都偏向了盈利,造成这些现状不仅仅归结为历史和现状的因素,更要归因于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管理职能的缺失。一些地区也被要求上缴高比例的企业营业税,这些行为都完全背离了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发展。
2.学前教育公益性的实现受制于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
目前我国对于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趋于上升状态,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口排名低一的国家,幼儿的数量远远其他国家。我国的学前教育投入占全部教育投入总量的比例一直都是1.2%~1.3%左右,所以多于对于一个人口充足的大国来说,这样的投入还显得远远不足。不仅如此,在有限的经费里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还存在着地区与地区不公平的状态,在经济发达的区域,学前教育的投资较为充裕,但是在县级,乡级乃至于村级,学前教育投则显得远远不足,甚至是严重缺乏。这些原因都使得学前教育的公益性不断丧失。
3.学前教育公益性的实现受制于制度的保证
近年来,我国颁布的学前教育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变多,但是高层次的学前教育专门法规依旧甚少,而学前教育的最高层次法规《幼儿园管理条例》也仅仅处于教育法律法规的第四层级,就这一点足以证明学前教育法律规范还不足。特别是针对一些较为偏远的贫穷弱势地区,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制定了一些关于缩小地区差异所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的政策。但是即使是制订了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难以得到推行所以,所以我们应当建立一些政策向贫穷偏远地区倾斜,确保政策的落实。并且学前教育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正因为学前教育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缺失才导致了学前教育公益性的弱化以及政府部门在对学前教育管理职能上的缺失。
三、学前教育公益性的实现之道
学前教育公益性的实现是保障教育公平性的前提,也是提高我国学前教育质量的有利条件。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将学前教育列为公益性和准公益性公共事业,并取得了显而易见的成效。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颁布中,强调了学前教育发展的五条基本原则,其中的核心就是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系统,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但是这条路是艰难而又沉重的。在艰难的路上坚持着学前教育的公益性,这是我国的圣神使命,它的实现需要教师,家长,政府的共同努力。
1.加强对幼儿园的质量监督
我国到目前仍处于私立幼儿园占半壁江山的局面,公办幼儿园少之又少,并且在公办幼儿园有限的情况下大多数的私立幼儿园又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私立幼儿园的管理混乱,学费高昂,师资队伍也良莠不齐,甚至出现了老师虐待儿童的现象,学前教育质量更是处于低下状态。所以政府应当采取相关的措施与方案,建立规范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严格的规范学前教育质量制度,减少一些不正规幼儿园的建立,使那些只靠办园谋利的而缺乏专业学前教育基本素质的不良分子无处钻空,全面提升幼儿园的质量。
2.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资金投入
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增加幼儿受学前教育的机会,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国家更应该大力投入各方面经费,确保经费的投入和使用。为了保证经费的充足,应当每年支拨一部分学前教育经费,并且要体现经费的作用和做到真正的专款专用。如果财政投入不足,就会出现受学前教育机会不公平的现象,也会使得学前教育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不仅如此,国家还应该将资金投入到培养一批稳定的优秀的专业的师资队伍,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完善学前教育管理制度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幼儿园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幼儿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因此,也促使学前教育专业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专业。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如何为幼儿园培养出具有较高美术素质的教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与幼儿园接轨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中职学前教育美术专业课程及教学现状
1、课程内容陈旧
目前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用书还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幼儿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原来的简笔画水平,对于蜡笔画、水彩画、中国画、版画等等多种绘画形式都有涉及。作画的内容也不仅仅是画一只小鸟、一间小房子这种固定的场景,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自己天真无邪的想法与感情,比以前的固定作画复杂得多,美术的用具也不仅仅局限于画笔和纸张,而是多种化的现代工具与材料,诸如鼠标与电脑都成为作画的工具与材料。
2、缺乏合适的专业教师
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中,从事学前专业美术课程教学的教师基本上是从艺术院校毕业,虽然他们美术理论知识和美术技能都有很好,但对幼儿园体系还很陌生,对幼儿园美术特点、对幼儿审美心理知识比较匮乏。这就逐渐成为了中职学校学前专业美术教学的一个弊端,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忽略了幼儿审美理论知识的传授。不接触幼儿园、不接触幼儿、不接触幼儿美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畸形发展。
3、缺乏系统的教学评价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美术课中学什么、怎么学、达到程度评价等方面,在技能教学中没有较为系统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对于各年级学生在某一阶段达到怎么样的目标,没有较为详细的评价方案,只是按教师的偏重喜爱课程进行教学,一定程度上存在单一、被动的问题。
4、专业课课时安排少教学设备缺
课程教学计划中重理论轻技能培养,不少学校每周只安排2个课时的美术技能课,没有专门的欣赏室、绘画室和手工室,加上有的学校实行二加一学制(在校学习两年,在校外顶岗实习一年),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加不足不能适应“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在幼儿园等幼托机构从事教育的教师”的培养目标。
5、教学方法方式还较单一
目前许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老师还在沿用传统的教课方式,仅仅注重简单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而忽略了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不能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也忽视了美术教学活动方面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单一
6、学生实践的机会与时间较少
开展实践活动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从我校安排的教学计划来看,一、二年级每个学年各安排一天的幼儿园见习活动显然偏少了,缺乏实践学习,就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立完成作业和进行技法训练。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美术专业合理设置课程的必要性
1、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课程设置要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课程内容上要符合新课程标准,设置好专业基础课与实践应用课的课时分配。除对基本的素描、色彩基础技能的训练外,同时更应突出其专业特色,增大开设简笔画,儿童画,卡通漫画,以及教具、玩具制作、美术鉴赏等内容的比例。在手工课中也可增大折纸、陶艺、布艺、服饰设计等动手能力强的课程比例,开启学生智能,真正体现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对幼儿园环境的创设是一个重要方面,对节庆日的环境布置,教学挂图绘制也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掌握的重要内容。课程内容应当将专业基础训练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加强美术学科和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把枯燥的教学理论融入当代学生关注的社会实践内容,使教学内容真正为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服务。
2、课程设置的基本内容
学前教育美术课程的设置可分为五大模块:基础造型能力课,美术应用提高、手工制作课、专业选修课和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指导课。这些模块是逐步深入的,有先后顺序,譬如在上手工课之前应该开设造型能力培养的结构素描绘画基础教学,因为手工课需要具备一定的绘画造型能力。美术基础主要包括鉴赏和绘画课。专业应用模块主要包括具有适应儿童审美特点的各种欣赏、绘画和手工教学,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指导课主要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开展幼儿园美术欣赏、绘画、手工活动的方式方法等基本理论。具体些说就要包括有欣赏方面:日常生活中美的欣赏、周围环境中美的欣赏、绘画和手工活动中美的欣赏、美术作品欣赏;绘画方面包括:线条、造型、色彩、构图;手工方面包括泥工、粘贴、折纸、剪纸、制作、综合活动等。特别是纸艺、布艺、教具制作和环境创设方面要占一定的比例。此外还要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开设电脑绘画与设计、油画技法、中国画、版画、民间乡土工艺美术等选修内容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使部分学生在毕业前有所特长,将来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岗位上能胜任幼儿园特长班级的美术活动工作。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将音乐、舞蹈、科学、健康等课程内容渗透到美术教学中,重视艺术教育内容设计的整体性与综合性。
三、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真正与幼儿园接轨的策略
1、帮助学生做好目标定位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够顺利就业,胜任岗位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幼儿园的教学或管理工作,而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培养的是幼儿园的美术教师。学前美术教育的终极目标不是美术本身,而是通过美术达到对人的塑造扣培养,让学前儿童通过美术课堂上的体验,通过视觉艺术上的感受和认识获得审美的熏陶,所以首先是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思想和方法上的灌输,要初步适应儿童美术教学常规,养成正确的作画姿势与工具使用习惯,学习整体作画方法,懂得儿童眼、脑、手全面训练的重要性,作为学前教师除具备艺术素质外,还应具备有儿童化语言能力、逻辑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在课堂上可以穿插运用。以使学生毕业后能从容走上工作岗位。
2、慎重选用和使用美术课程教师
现在很多学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大多使用本校美术专业的教师来担任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工作,这些教师中有的人往往从美术的角度来教育学生,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上忽视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比如教学内容偏离学前教育专业、内容偏难等。所以对于技能课的教师最好是从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在美术课上有专长的毕业生来担任,如果不是,最好也要有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背景,这样教师在美术课的教学上会更容易从学前教育专业本身出发,教学更有针对性,如果是美术类专业教师一定要对他们进行幼儿心理、幼儿教育知识的培训,要使他们明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美术素养方面与美术专业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使其更加明确教学方向。加深对学前美术教育特点的认识,能根据就业形势、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实际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和方法贴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
3、选择综合与多样的课程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培养幼儿园师资的重要阵地,不仅要体现师范特点和教育特点,还要兼顾幼儿特点。因此在教材内容安排上要有一定比例的内容能够适应现在幼儿园发展的需要,贴近幼儿园的实际,以适应教材对象的需要,从学术角度保证教材建设的合理性——师、教、幼同步发展。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内容有:欣赏、绘画、手工、美术活动指导等,各领域之间存在着许多对应点,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为整体,美术课程是综合性极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利用教材,根据幼儿园教学实际需要和幼儿园实现“对接”。
4、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
充足的时间是收到学习效果的保证条件之一,目前不少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美术科安排的教学课时都偏少,有的少到每周每班只有两个课时,这就很难让学生得到学习质量的保证,何况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涉及到的活动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和手工三大领域。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培养学生美术素质与综合素质,以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课程,本课程一般采用讲授、练习、演示、创作、辅导和欣赏等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基础教育,其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的教学实施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为适应幼儿园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课时的实际安排应按比例划分,在学前教育专业课中学生所学习的主要包括绘画、手工、美术欣赏、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指导[等,其中绘画是基本内容,是重中之重,在课时的安排上就有所侧重适当增加课时。另外还需要安排一定量的时间组织学生学习玩具、教具制作以及环境创等内容。对课时少的问题,除加大美术课课时外,也可以采取短期作业与长期作业结合的方式。
5、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式的中,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只注重学生绘画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对于美的欣赏、美的创作以及美的传播等多方面的美感教育以及创新教育。更要突出专业的优势,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如何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又能保持课堂教学的有秩序性。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有纪律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学生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学生进行小组性的合作,学生们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这样势必造成纪律混乱。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讲故事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但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调动及对要点的收放自如就显得极为重要。例如:可以采用开放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投身于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幼儿园等作为学习学前教育美术的大课堂,在社会中学美术,感悟本专业的重要性。如手工制作课不妨带领学生去参观泥塑馆,去欣赏民间泥塑、糖人艺术。用制作的剪纸、挂饰、窗花美化周围的环境;结合绘画课,可自办一个课堂小画展,组织学生参观发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学生生活相结合的能力。此外,也可以借助信息网络开拓新的教育资源。
6、采用园、校间合作方法,加强实践活动。
要使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与幼儿园接轨,可以采取走“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思路。把有专业教学经验的幼儿园艺术教师请到学校讲课或辅导,或聘请幼儿园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教师作为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给未来的幼师们上示范课,这种做法针对性强,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化水平的好方法。另外,实践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不可忽略的环节。传统的教学中对于实践方面很是欠缺,实践类的教材也是少之又少。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与学校附近的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去见习、实习,让学生尝试以“教师”的身份进行美术教学,总结教学经验,再回到课堂就能有针对地解决问题,及时补充内容,调整学法。通过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学前儿童对于美术教学的需要,初步了解幼儿园美术教学的特点,掌握幼儿美术教学的一些方法和技能技巧。
四、结束语
学前教育专业中的美术课程设置是为幼儿园培养具有较高美术素质的教师。因此中职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要以幼儿园为载体,以幼儿为导向,不断丰富内容、改变方法、更新观念,争取为幼儿园输送大量优秀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5-0228-01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
我国幼儿教育专业延续着传统的教育模式,虽然可以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但并不很适合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程内容缺乏特殊,未突出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点
大部分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和音乐学院的声乐课基本相同,没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这种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嗓音和发音技巧的练习,忽视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目的是要为社会培养一批合格的幼儿教师。如果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当作受过专业训练的艺术学生,那毫无疑问就会影响学前教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课程进展。
(二)统一集体教学的教学模式,难以兼顾不同学生个体
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都是集体课,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就是能够减少教师的工作量,降低教育成本,克服个别教学存在的局限性,提高课堂效率,但集体教学也很难照顾到个别学生,除了少数悟性较高的学生,大部分学生都不能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很难完全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久而久之,那部分知识掌握不完整的学生就会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导致学前教育专业不能按计划完成教学目标。
(三)忽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
很多院校中的学前教育专业都更重视对课本理论的学习,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这主要表现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很少开展声乐比赛活动。首先,缺乏艺术实践的直接结果就是导致学生在参加表演时缺乏胆量和舞台表现力,进而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声乐的信心,使其不能取得快速的进步;其次,在实习注重训练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缺少对学生进行声乐方面、指导儿童歌曲方面的训练,这就导致了学生理论知识强,实践能力差现象的产生,影响了幼儿声乐教学的课堂效果。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发展策略研究
(一)合理组织教材内容
要合理的对声乐教学的教材章节进行安排,突出声乐教学内容基础性、实用性以及学前性的特点。具体如下:
一方面,以训练学生的声乐基本技能为主线,增强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和舞台表现力。选择难易适中,适合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歌曲,不能盲目的选择高难度的歌曲作为声乐课练习曲目。在曲目风格的选择上,应该选择艺术价值高、思想性强、风格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优秀声乐作品,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多接触一些风格多样的作品,积累声乐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另一方面,即兴表演和学生的声乐基础的有机结合作为组织教材内容的副线,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儿歌演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为他们走向幼儿园,进行幼儿音乐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教材中增加声乐教学的理论内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设计一些声乐实践活动,涵盖内容涉及不同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动作水平、演唱能力和随乐能力等多个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包括幼儿声乐教学的技巧和方式等系统的理论知识。
(二)构建多样化的声乐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打破传统,考虑到专业特点、班级人数以及学生的个人差别,实行集体课、小组课和个别课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去感知和揣摩音乐的不同形式,从多个角度训练学生的演唱技巧,是学生在课堂实践中真正提升自身的演唱能力。具体要做到:一是,要通过集体课向学生讲授声乐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发声技能,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有机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二是,通过小组课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让小组成员自由地进行探讨和研究,强化声乐知识;三是,个别课则是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差异,制定相应的指导方案,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训练,尽可能的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最大程度地掌握声乐歌唱技能和幼儿声乐教学技能。
(三)声乐技能教学与幼儿歌唱教学相结合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既要能歌善舞,也要擅长开展教学。声乐演唱技巧、理论知识以及幼儿课堂声乐教学方法都是需要其掌握的技巧。而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歌唱水平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要多听、多唱、多练习、多表演。因此,在幼儿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幼儿园歌唱教学和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和实践教学紧密联系到一起,使学生更明确更深刻地掌握幼儿歌唱教学法。把声乐教师、教学法教师以及幼儿园教师联合起来,定期安排学生到幼儿园观摩学习,参与声乐课堂教学,增加幼儿声乐教学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赛证团;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聊城市技师学院开设了五年制高师专科学前教育专业,以及技工类幼儿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学前教育理论,同时结合各类教学活动,特别是岗证赛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当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更为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然而,不可否认是,当前无论是学前教育专业还是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过程中课、赛、证、团的融合程度并不高,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单一,同时课岗、课证、课赛脱节,忽略专业社团的建设及其作用的发挥。对此,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就专业课程教学中课、赛、证、团的有机融合及相关教学改革实践加以深入探究与创新应用。
1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1.1课赛分离
在省市级学前教育类专业技能大赛中,不仅考验学生的弹、唱、讲、说、跳、画等学前教育的基本技能,同时还考察着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及综合应用的能力。然而,由于课赛分离,不仅影响大赛成绩,也制约学生专业素养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讲,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大多只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将重要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技能大赛则考验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课堂教学针对的是一个个独立的点,而技能大赛则是考察着知识线或面,很多学生并不具备连点成线成面的能力;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也是突出问题,导致理论不能够精准落地,甚至是在实践面前感觉无从下手。
1.2课证分离
传统的学前教育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大多只关注教材的内容,继而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却忽略了知识在应用层面的价值和体现,也使得学生在学完课程后却并不能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而如教师资格证、保育员证、普通话证,不仅仅是一项资格认证,更是学生是否具备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素养、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考察与培养,对学生未来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3模式单一
当前,技师学院开展了项目化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已经开始了“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探索,但是还有一些教师的课堂设计局限于家长式的管理培养方式,同时课堂教学模式单一、陈旧,学生们的学习较为被动,能力素养与职业素养并不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另外,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当前教学局限于课堂,并不注重社团建设及其功能作用的发挥。学前教育系专业社团为学生成长成才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的具有积极作用。
2课、赛、证、团及其有机融合于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概述
2.1“课、赛、证、团”融合的内涵
本文所讲的“课、赛、证、团”融合,指的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融合技能大赛、资格证书(幼儿教师资格证、保育员证、普通话证等)考试、专业社团建设,以此来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要求相对接,切实促进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发展与提升,实现专业性、职业性以及技能型的有机统一。“课、赛、证、团”融合,包括了课与赛、课与证、课与团三个方面。可见,“课”是基础与核心,是教学的主阵地,“赛、证、团”是延伸途径,是培养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
2.2有机融入学前教育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课、赛、证、团”有机融入学前教育课程教学,具有现实必要性。结合“课与赛”来讲,这是技师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理实一体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特别是实践教学技能的关键;结合“课与证”来讲,依据《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试行)》,相关证书不是毕业时发放,而只有通过自己考核通过后获取,而资格证书的考取,也是学生职业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结合“课与团”,借助专业社团的建设及引领,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创新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还能够切实引领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2.3“课、赛、证、团”融合式课程的特点
概括起来,“课、赛、证、团”融合式课程的特点有三,其一为整合性,整合了课、赛、证、团的内容与优势,生成教育合力,共同致力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其二为实用性,在扎实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着重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强化资格认证,培育职业素养等,这些对学生今后的顺利就业及长远发展都具有尤为重要的现实作用;其三为实训性,不论是基于技能大赛,还是专业社团活动,都能够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由学生结合所学来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专业的技能与经验等,这样的实训过程,能够促进专业素养的有效发展。
3课、赛、证、团有机融合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策略
3.1搭建政校企三方联动平台
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要以技能大赛为契机,以此来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层次发展。换言之,技能大赛能不能办,能不能办成功,不仅决定了其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还影响甚至制约整个人才培养成效的实现。当然,对于学前教育而言,为了更为有效的组织和开展技能大赛,还需要搭建“政校企”三方联动平台。具体来讲,政府层面要不断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的制度,做到制度政策上的细致化和明确化,同时基于健全而完善的制度去引领和促进技能大赛的系统化、规范化、常规化以及周期化的存在及发展。学校层面,要鼓励积极创新和研发校企合作深层次发展与有效化路径,邀请专家学者以及幼儿园一线教师等参与到技能大赛的出题、考核及评价过程,以此来使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能够更加符合行业需求,具备良好的能力素养。
3.2创新技能考核的融合模式
我们应高度注重人人争先的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职业技能考核当中,以此来丰富和提升学生职业技能,获得专业资格认证的同时,为其今后就业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当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学校也需要创新技能考核的融合模式,特别是要建立全面的技能考核方式。具体来讲,要实施人人参加的校级技能考核,这部分内容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及毕业的一个必要项目,学校每年组织召开相应的技能考核,除了要顺利完成教师资格认证考试之外,还要开展针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钢琴舞蹈等艺术素养、保育技能等方面的考核,要求学生们必须顺利完成所有的考核内容,否则必须重考直到顺利通过,方可参与实习或予以毕业等。除此之外,在校期间,我们还要注重考核融合模式的构建,结合上述技能大赛的模式,通过集中组织与指导的方式,结合技能大赛的办法,让学生通过层层考核之后,除了要理论和技能过关之外,还要有通过面试考核后才能够取得合格的课程成绩。这样一来,基于课、赛、证的融合与促进,使基本技能人人过关,特色技能人人出彩,有助于引领学生专业能力素养的综合发展。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专业社团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3.3发挥社团促学促教的作用
学期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堂教师,要善于创新发展路径。其中,学生社团这一更具群众基础,深受学生喜爱的方式,在促学促教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技能大赛和岗位技能考核无法全部且同时照顾到每位学生的情况下,专业社团存在的意义和作用就尤为突显了,其可以聚集学生开展更为多级别和多种类的技能竞赛。当然,我们还需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社团的发展给予足够的指导和帮助,以此来促进专业社团良好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具体来讲,第一要开展凸显专业特色的社团活动,以“儿童故事讲述”为例,可以成立儿童戏剧社、儿童故事社等专业社团,大家在一起共同研究、学习和交流,来学习与掌握更多儿童故事内容的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的机会。这样一来,在丰富的社团活动指引与带动之下,可极大地激发和提升学习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能够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第二要支持专业人员参与社团活动,特别是聘用一些师德高尚、专业知识丰富且能力良好的教师兼职担任各社团的指导教师,选拔一些思想积极上进、具有高的责任感且拥有较强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团干部,以此来确保社团较强组织管理水平的实现;第三要健全社团的组织管理及运行机制,特别是要积极探索学前教育各类专业社团的良性发展运行机制,积极与校外专业社团、幼儿园、社区及社会组织等进行交流合作,以此来扩大活动范围,实现资源共享,将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作为“第二课堂”,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第四要给予充足的条件保障,学校要保障社团建设发展的经费和场地,提供充足的财力及物力支持。总而言之,课、赛、证、团有机融合,是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推进教学成效实现与提升的一个有效抓手,更是促进和保障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得以形成与提升的有效途径。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以更为深入的研发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刘芳.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魅力中国.2021(02):268-269.
[2]肖小梅.学前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学咨询.2021(10):246-247.
[3]赵琪,董玲艳,鲍璐.学前教育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科技风.2021(10):26-27.
[4]杨婕.专业认证背景下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3):77-79.
[5]王丽娟,刘思妤.基于OBE理念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思路与实现路径———以“教学活动设计类课程”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02):1-7.
[6]牟映雪,丁梦丽.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及提升的体系建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0(02):92-96.
[7]胥兴春,李燕.学前教育专业卓越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创新[J].教师教育学报.2020(03):92-98.
今年是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建园周年。今天来,主要是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幼儿园及全体师生表示祝贺。同时,听取大家对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和建议,进而推动学前教育工作更好更快发展。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工作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既是家庭的希望,更是民族和祖国的未来。只有从孩子抓起,我们的民族和国家才有希望。发展好学前教育,让每个孩子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成长为有用之才,已成为社会和家庭的共同期待,已摆上各级政府的重要日程。去年,国家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发展学前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纲要》在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的同时,提出推动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全面发展、均衡发展。国家把学前教育放在与义务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升到国家法定、刚性教育的层面,充分说明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工作,国务院专题研究学前教育问题,省政府、市政府也都分别进行了安排部署。但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大量的投入,需要我们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因此,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持续加大幼儿园建设力度,不断满足全市日益增长的优质幼儿教育需求。
二、要研究解决好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
如何抓好学前教育发展工作,是需要我们共同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省政府有关部门也在进行调研,我市也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但还需要进一步制定更有效、更管用的意见。当前,推动学前教育发展要重点研究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投入机制问题。发展学前教育,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做保障。现阶段,各项社会建设的任务都很重,单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必须探寻多元化的投入方式,推动学前教育发展。当前,我们在城市开发建设中,特别是在住宅小区建设中,要求开发商必须配套建设适当规模的幼儿园。但配套建设的幼儿园,由政府按供地价格回购,还是由开发商无偿移交给政府,需要进一步研究。同时,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城区幼儿园建设。乡村幼儿园建设也要走资源整合之路,一些村庄小学的生源越来越少,空出来的教室和教师就可以供幼儿园使用。如果通过资源整合仍满足不了需要,政府要按计划逐步建设一批幼儿园。此外,还要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即政府投入做主导、各种社会资金进入的投入机制,这只是一个综合考虑,需要进一步细化,使之更具操作性。二是教师资格问题。要研究解决好包括教师资格、待遇等问题,促进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严格任教资格,是促进幼教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培养,如果我们不具备这个资格,让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很可能会误人子弟,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因为人生具有不可逆性,一旦在幼儿教育阶段出现问题,往往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影响着祖国和民族的前途。因此,只有具备法定资格和良好的素质,才能更好地促进人员等资源合理、公平配置。三是建设标准问题。要探讨好幼儿园的建设标准以及收费问题,特别要研究好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的办园标准问题。目前,在政府投入不够的情况下,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或联办等形式发展幼儿园,但必须妥善解决好收费问题。要统筹兼顾各方利益,找准利益平衡点,既要保证幼儿园正常运转,也要克服“入园难”、“入园贵”等问题,实现多方共赢。如果能在以上3个方面取得突破,学前教育就会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当然,无论选择哪种途径,都需要政府必要的投入,这也是幼儿园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要大力倡导爱心教育
爱心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亲情教育、亲子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爱心教育,包括教育孩子爱祖国、爱社会、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在学前教育阶段就要把这种爱植根于孩子心中。否则,就很难保证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整个社会能够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首先要对孩子有爱心、有耐心、有真心。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老师的爱心问题,是因为育人者有爱心是成功实现爱心教育的先决条件。爱心教育实际上就是老师用自己的爱心来引导影响学生的一个过程。如果一个老师冷酷、粗暴,他很难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爱心的人。幼儿的接触面毕竟有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习惯往往都是老师潜移默化的结果。因此,孩子成长的好坏,与他接触的人以及所处的教育环境,或者受到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并直接影响或决定着孩子一生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做人准则,包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时,爱心教育也包括老师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教育。孩子的想象力可能比我们更丰富、更活跃,头脑中有很多创新性思维,经常会突发奇想,甚至有些想法很难让成年人理解,但我们不能束缚孩子们的这种思维,如果孩子从小就受到思维约束,就会丧失创造力,这对他的人生发展,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必须对孩子开展爱心教育、创新思维教育,只有努力开发每个孩子的天赋潜能,才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才能让他们受益终身。
四、要把政府机关幼儿园打造成品牌示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