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科学实验的感受

对科学实验的感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科学实验的感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科学实验的感受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教育目标开始向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社会提高了对当代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不仅要求人才具有专业能力,还要求其具有探索精神。初中科学学科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科学思维的重要学科。利用初中科学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大千世界,发现知识的美好,有利于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科学实验教学改革,会让科学课堂大有不同,也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学习观念。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不同

无论是实验的内容,还是形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实验教学的要求变得丰富起来,教学方向也从验证性教学向探究性教学转变。与传统的实验教学相比,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具有以下几点不同:(1)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科学实验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去开发实验所用的材料与其他资源,引导初中生从生活入手去了解科学知识。(2)要关注学生应用科学知识的能力培养,让学生通过科学实验学习,接触与理解科学知识,并将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这才是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3)科学实验教学模式发生转变,科学实验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自主思考与探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设计和实施实验。(4)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去获得全新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获得有效的探究学习体验。

二、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的实验教学思想落后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存在教学思想死板的问题。教师的教学思想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有着重要作用。在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中,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教育责任,认为只要将课本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按照课本要求完成实验教学就足够了。教师开拓创新的积极性不足,无法促进创新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限制了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提高。

(二)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方法单一

科学实验教学方法是否丰富,影响着初中生的实验学习参与度。受到经验主义的影响,许多教师过分相信教学经验,一直沿用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并将其视为教育界的“圣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本上的实验要求,在课前给学生准备好实验所用的材料与设备。教师要通过亲自示范,让学生了解甚至记忆实验的流程。如果时间充足,才可以给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这样单一的实验教学方法,影响了学生实验学习参与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改革。

(三)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活动的习惯不足

学生是科学实验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学生没有主动实验的意识或者习惯,所以科学实验教学效率很难提升。在较大的学习压力下,大部分初中生将自己的学习精力放在了数学、语文与英语这所谓的三大主科上,并不重视科学实验学习。学生认为科学实验不能给自己的中考带来一点益处,更不会加分,就不愿意在这上面浪费时间。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科学实验学习观以及实验学习习惯,极大地影响了科学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对策

(一)加强科学实验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对于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有直接影响。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教学引导者身份,将更多的学习机会交给学生。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角色要进行重新定位,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并通过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促进学生的进步,促进教学活动的优化。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需要时间,而将创新教学思想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更需要教师长时间的规划与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让创新教学思想的落实更加自然,更容易为学生接受。教师要学会将心比心,每对学生提出一个要求,就要先进行自我反思,看自己是否做到了这一点,自己达到这一目标付出了多少努力。教师要给学生合理的要求,让学生在完成科学实验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够正视自己的能力,建立科学实验学习的自信。

比如,在讲解“水是常用的溶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生活中常见的溶剂,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针对自己要制作的溶剂准备好材料,并于课前进行练习,在课堂中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这一教学行为的落实,说明教师在弱化自己的课堂控制者思想,说明教师在进步。积极更新教学思想,才能让科学实验教学活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二)加强科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科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科学实验改革的重要环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优化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制订好实验教学方法,使课堂实验活动能够满足初中生的科学实验学习需求,以符合学生的理解特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验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课堂互动与学生一起去制订实验的方法,促进学生在实验方案的制订过程中更好地讨论与合作,更好地交流与探究。重视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思维,需要新的教学方法的引入。

比如,在讲解“密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块不明材料的物体与一张物质密度表,学生设计实验去探究此物体的密度与真实名称。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规划实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讨论,在所学的密度知识支撑下,选择正确的实验器材,设置正确的实验步骤。教师则通过课堂巡视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一些小组总是一两个人发言,教师则通过融入讨论引导其他学生发言。制订好实验的方法与步骤,教师要给小组设置实验的时间,让小组以比赛的方式去做实验,从而激发初中生的科学实验学习热情,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高效。

(三)培养初中生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对初中生的科学实验习惯进行培养,是促进学生成为科学实验学习主人的重要方法。许多初中学校的实验教室数量有限,管理人员不足,一些实验活动无法正常进行。这对于学生实验习惯的形成极为不利,重视实验环境的建设与打造,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才能让学生具有实验的积极性。学生对实验的热爱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应当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实验观,促进学生感受实验的魅力。如,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惯性的存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火车游戏,让学生在真实的实验中感受到原理的正确性,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将实验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开发第二课堂,才能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自主设计与实施实验。

综上所述,加强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思想的转变,重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改革,可以让学生在有效的实验学习过程中了解各个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视为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让学生成为科学实验学习过程中的主体,让科学实验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楼建国.试析初中科学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8).

对科学实验的感受范文第2篇

随着科学课程改革的日益发展,科学实验也随之有了较明显的变化,实验的种类日渐繁多,如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的逐渐过渡,由定性实验向定量实验的逐渐转变,由课内实验向家庭实验、研究性实验的逐步扩大……在新的形势下科学实验报告应该如何书写呢?不同的年级阶段要求不同,高年级阶段学生要能够自主设计简单的实验报告或撰写科学小论文,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不同,在实验报告的书写内容上应不必强求一致,该繁则繁,该简则简。

一、科学实验报告的书写。

一般情况下化学实验报告是根据实验步骤和顺序从六方面展开来写的:

1.实验名称:即本次实验所要达到的目标或目的是什么,使实验在明确的目的下进行,可避免学生无目的的忙碌。

2.实验日期和实验者:注明实验时间和实验者名字。这是很重要的实验资料,便于老师掌握学生的查找时进行核对。

3.实验器材:写出主要的仪器和药品,应分类罗列,不能遗漏。此项书写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仪器的用法和用途、药品的作用,从而有助于理解实验的原理和特点。需要注意的是,实验报告中应该有为完成实验所用试剂的浓度和仪器的规格。

4.实验步骤: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原理来设计实验,写出主要的操作步骤,这是报告中比较重要的部分。此项可以使学生了解实验的全过程,明确每一步的目的,理解实验的设计原理,掌握实验的核心部分,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此项中还应写出实验的注意事项,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5.实验现象:正确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或数据,为表述准确应使用专业术语,尽量避免口语的出现。这是报告的主体部分,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应要求学生即使得到的结果不理想,也不能修改,可以通过分析和讨论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养成实事求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6.实验结论:对于所进行的操作和得到的相关现象运用已知的科学知识去分析和解释,得出结论。这是实验报告的关键所在,有助于学生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二、在实验报告的书写过程中,应注意表达的方式方法。

教师应结合科学实验报告的特点指导学生书写。科学实验报告有如下特点:

1.以说明为主。即实验报告以说明为主,不用像记叙文一样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更不用在说明过程中展开联想或比喻等,要避免主观感受的出现。

2.必须记实,资料客观。实验报告所使用的资料都应是通过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所获得的数据。这些内容应是客观、真实、确切的,不允许有半点虚假。

3.尽量用图解辅助。

图解可以增加实验报告的表达能力,比如实验装置有时较复杂,光靠文字无法完全说明,如果使用图解辅助,加上文字注解,就可以一目了然;图解有时也可以省略繁琐的实验步骤的表达;对于非标准仪器的使用,则必须进行图解说明,使他人对本实验所用仪器能有一个感性认识。

4.表达准确简明。准确,就是按照实验的客观实际,选择合乎科学学科特点的最恰当的词句,科学地表达意思;简明,就是在说明问题时语言简洁明了,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啰嗦含糊的表达。教师可以利用书写表达方面的要求训练学生科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作风,提高科学素养。

三、科学实验报告的书写格式没有固定的要求,可以根据实验类型的不同而不同,教师应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设计不同形式的报告。

对于常见的验证性实验,由于实验内容较多且相互间无过多联系,一般可以采用表格形式。表格可以分成三大块: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也可以不采用上述表格形式,只需按照实验项目的顺序,罗列成条,完整表述即可。 近年来科学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探究性实验,这种类型的实验重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解决一些实验问题,因此重点在实验的设计和评价上。实验内容较为单一,只围绕一个主题,但实验各环节联系紧密。这类科学实验的书写格式较为开放,可以采用表格式、罗列式或论文式等。

论文式实验报告要求以论文形式书写实验,除适用于以上实验类型外,更加适用于科学研究性学习的实验以及一些家庭和课外实验。这可以为撰写科学小论文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对论文式实验报告应作细致的说明和指导。

论文式实验报告应包括:

(1)选择该项实验课题的原因。

(2)实验采用的方法。

(3)实验设计依据的原理。

(4)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

(5)实验结果及分析。

(6)实验结论。

(7)实验评价和改进。

(8)实验体会。

对科学实验的感受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初中科学课程内容丰富,涉及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而这些知识一般都是以实验的形式出现的,或者必须要通过实验才能掌握其中的原理和现象。可以说,实验是初中科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实验教学受到时空、实验条件与教学方式等问题的制约,陷入低效的困境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教学缺陷,有利于建构初中科学实验高效课堂。

一、初中科学传统实验教学问题现状

(一)过程性问题多

实验一般分为前期准备、过程演示和实验结果等部分组成,在传统课堂上,实验的开展呈现的主要是前期准备情况和实验结果,过程演示环节比较薄弱,很多化学反应、物理现象是瞬间完成的,很难完整、详细的呈现出来。这样,实验过程就失去的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很多教师会放慢实验步骤,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但是却也无法回避实验过程的问题。

(二)教学手段单一

传统科学实验课堂上,实验过程主要是教师演示,由学生观看,并且主要借助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让学生观察实验所用的器具,这种实验教学往往比较生硬,与其说是实验,不如说是实验器具展示课,基本上都是采取填鸭式教学,学生的主动性不强,缺乏参与意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课堂,但是在实验课上却依然采取单一的实物演示、学生被动观看的方式,使得教学手段单一的局面依然存在。

二、利用信息技术建构初中科学高效实验课堂

(一)创设逼真有趣的教学情景

教学是需要一定情景的,学生置身知识具体应用现象之中,才能更好的感受到实验的无限乐趣,也才能快速的进入到实验状态之中。在初中科学课堂上,很多实验是可以具体实践的,但还有一些实验是较难在课堂上完成的,很多科学现象学生也无法直接观察,所以很难用传统实验器具体呈现,而利用视频材料播放,可以让学生置身其中,产生身临其境的美妙感受。如物质微粒结构、宇宙、星球的运动,船通过船闸的航行过程,静电的应用与防护等,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让学生对知识有初步的了解,这样不但能够开拓视野,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使得很多无法在课堂上做出来的实验,能够通过逼真的情景再现。在科学实验中,教师也可以在实验开展之前,利用多媒体播放实验背景与应用情况,然后再引入具体实验,这样学生便会在具体情景之中,充分激发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实验更加轻松有效,学生也会更加重视。

(二)增强科学实验的可视效果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验演示主要是让学生观察到具体的实验步骤、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最后导致的结果等情况,可见实验演示是必须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带着思考,通过观察来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实验现象背后的知识。传统实验的可视性较弱,一般实验条件简陋,教师实验过程不是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清晰的观察到的,也就因为实验演示可见度低,影响科学教学质量。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则能够有效避免这种不利情况的出现。如可用实物投影仪、视频实验播放的形式,让实验现象能够更清晰和细致的呈现。

例如,在讲授《电生磁》教学内容时,奥斯特实验、直线电流磁场及通电螺线管磁场的分布规律实验演示,实验缺乏清晰的可视效果,坐在前面的学生无法看清楚,后面的学生更无法观看,而且教师也无法拿给每一名学生看,这是条件不允许的,那么学生们实验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实验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而借助视频录制的方式,在多媒体屏幕上播放,或者是用实物投影试验台同步呈现,那么实验就会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师的实验讲解也更加细致深入,会收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三)丰富科学实验教学的载体

教学实践证明,对于初中科学实验来说,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破传统实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的不利局面,促使学生能够借助声音、图像等信息技术因素,可以弥补传统实验无趣的弊病,而且传统实验无法对那些微观的、空间的、地域的、假设的内容进行模拟,而用教学挂图方式呈现也不尽人意,具体的形象感较差,而这些问题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解决。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让实验能够以更加生动多彩的方式呈现,也能够将实验步骤更加细腻的演示,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整合网络资源,利用动态呈现的方式展示实验过程,让实验中关于大小、时空、速度方面的变换更好的呈现,揭示事物现象的本质和发展变化。

总之,在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科学应与丰富多样的信息技术相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使得原本复杂的实验问题简单化,动静结合的在屏幕上展示其过程、工作原理,促使学生能够打破时空限制,从而培养更强的创新意识,更好地树立学习科学知识信心。

参考文献:

对科学实验的感受范文第4篇

摘要: 科学实验的教学趋势呈现出注重实验与理论的有机结合,以探究型实践活动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然而,在现实的课程教学中,实验教学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导致学生重结果、轻过程,实验动手率低,实验课教学效率不高。在新课程实验教学中,教师应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实施对策,以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 科学实验教学 发展趋势 实施对策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与推广,实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实验教学既是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基本手段,又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发展非智力因素的主要途径。本文拟从科学实验的内容与形式及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两个方面,与同行一起探讨实验教学的趋势与实施对策。 

一、科学实验的内容与形式 

不同时期的科学课程中实验的主要内容与形式是分层次逐渐提高的。它们分别为学科知识+基本操作—学科知识+基本操作+生活知识—学科知识+基本操作+生活知识+生产和环境问题。实验的主要形式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演示实验+边讲边实验+学生实验+家庭实验+设计实验—编号实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家庭实验+习题+模块。 

科学实验的作用和功能需要具体的内容和形式来体现,相应于科学实验作用和功能的变化,其实验内容和形式也呈现出显著的变化。 

1.科学实验的趣味化、生活化、绿色化。 

不言而喻,科学实验的趣味化可进一步发挥实验的动机功能,而贴近生活、体现社会热点问题(如环保)的实验更有利于科学价值的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同时也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现行浙教版科学教材体系中,实验内容的趣味化、生活化、绿色化趋势已非常明显,但这些实验还多分布在选做实验和家庭实验等课外实验中,在新课标课程中,这种趋势已成为教科书实验改革的重要方面,这类实验不仅数量上明显增多,而且内容深度上显著加大。 

在实验的趣味化上表现出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趣味实验不仅出现在家庭实验一类的课外实验中,而且类似“彩色喷泉”这样紧密配合学科教学内容的趣味课堂实验也增加了。如“通过气球体积的变化观察气球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用石蕊试液染制的花朵代替试纸检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产物”等。这类实验在完成其呈现原理、概念等使命的同时,用更引人注意的趣味化方式展现其魅力,融学科教学目标与情感培养目标为一体。二是更多地采用了可激发学生研究趣味活动实验的创新设计,如研究静摩擦的“筷子提米实验”。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实验本身的学科价值和潜能开发功能的作用逐步增强,这正好与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相符合。 

实验生活化的体现,一是实验内容多采用来自平时生活中例子;二是用科学知识、技能探讨的也大多是身边的生活或社会实际问题。如“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用塑料瓶,砂石等自制简易净水器”。 

实验的绿色化最初是从师生健康角度关注实验环境的清洁,后来逐步与环境保护联系起来,不仅教科书的实验设计体现了绿色化,而且要求学生就实验的绿色化进行思考、讨论,甚至研究、设计。不仅视角更大,力度更强,而且其教学功能大大扩展。 

2.实验形式的多样化和探究化。 

实验的教学功能不仅与其内容有关,而且与实验的形式、呈现方式,甚至与实验在教学中出现的位置均有关系。如课内实验、课外实验与家庭实验,其功能与作用就不尽相同。又如物质性质的实验,如果安排在相关性质的介绍之后,这个实验就只是在验证事实;如果安排在相关性质介绍之前,并配以相应的问题思考,就赋予了这个实验一定的探索性、启发性;如果先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通过实验寻找答案,这个实验就具有了探究性,而探究程度的高低仍与实验的具体设计有关。 

新课标教科书提倡尽可能由学生动手做实验,没有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之分。在“科学探究”“实践活动”和习题中也安排了不少实验。这些实验分布于各章节之中,这种编排将实验由原先的附属于各章节变成了与各章节平行的独立内容,显著提升了实验在课程中的地位。新课标不仅多用探索性和探究性两类实验,而且统筹考虑安排,使实验的探究程度循序渐进,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学生知识、技能积累的增多而逐步提高,使实验的探究性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实施对策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科学实验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有了很大的

编辑整理本文。

变化和提高,但是从整体上看,“实验课教学效率不高”、“实验动手率低”、“实验纸上谈兵”、“观看课件代替真实实验”等情况还普遍存在。同时教师对新课程中实验探究的实施也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嫌麻烦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教学时间紧张,怕实验时间控制不好而影响教学进度;二是学校的实验设备跟不上;三是教师还不能摆脱传统的教学手段;四是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 

因此,新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应摒弃传统的理论讲授与实验教学分开的教学方法,注重实验与理论的有机结合。教材中的多数实验属于开放性、探究型,学生必须经过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而且结论可能不唯一。教师应引导学生用“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与结论”和“实际应用”等关键词构建“设计实验”这个栏目的框架。在每个关键词所涉及的内容中又细化实验目的。例如,在“分析与结论”这个关键词中要常常强调“进行描述”“制作图像”“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辨认关系”“计算结果”“比较结果”“进行推测”“作出解释”“检验假设”等,用具体的实验内容来培养学生在这些方面的技能。 

在具体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取下列方法以供参考。 

1.实验方案微型化。 

所谓实验方案微型化,就是为了保持原教材的逻辑结构体系,同时又体现课程标准的重点,将实验方案简化、精炼,安置在相关的科学概念、原理、定律等内容附近,以栏目“小实验”的形式出现。虽然实验方案微型化了,但其教学功能仍定位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和对科学探究的本质的理解之上。举例如下。 

实验:听力测试

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测试你的听力。实验材料是一角、五角、一元的硬币。请实验合作者按照任意顺序将它们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你闭眼仔细倾听,能辨别出不同的硬币发出的声音吗? 

描述与推测:描述声音的差别,分析引起声音不同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们通过学习声音的传播、音调、响度、音色、分贝等概念、频率和人的听觉关系等内容;通过调查研究获得证据;通过研究听觉实验的数据,完成有关的实验方案。

2.实验过程活动化。 

将科学实验的教学与学生分小组进行的探究活动、调查、讨论、辨别等有机结合,使得实验过程活动化。这样设计中学科学实验可以使课程标准所强调的重点能够得到贯彻。为了让学生感受科学与技术的真实世界,实验过程应包含:活动、实验、调查、讨论、辨论、提出论点和质疑等,使它们相互交织在整个实验活动中。 

活动通常分为五个循环步骤:请你思考、请你做一做、反思与挑战、科学在前进、拓展练习。在循环步骤二中,一般融入相关的学生实验或教师的演示实验。以“家庭用电”为例。 

活动一:电流的形成(学生实验:电路的连接)。 

活动二:电路连接(学生实验:串联与并联电路)。 

活动三:火线与零线的鉴别(演示实验:测电笔的使用)。 

活动四:保险丝(学生实验:保险丝的作用)。 

3.实验内容生活化。 

新课标认为,科学不能脱离社会,科学是社会的一部分。然而科学实验本身是非常具有学科特色的。如何将实验内容和生活世界结合是体现新课标精神的重要问题,因此实验设计要表现出“实验内容生活化”的特点。 

教材中提出了许多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导引下,学生经历科学证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学习对科学证据的获得、解释和评价的方法;探讨科学证据的两面性,即对人们生活、健康、环境等有利和不利的两个方面,然后自己主动提出问题,并在基于科学证据而不是个人感觉的基础上作出相关的、恰当的决策。学生亲身参与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有利于他们逐步理解科学的力量和局限性,理解科学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收集与整理证据的过程,而不是掌握一系列现成答案的知识体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材给予学生的经历,可以帮助他们获得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评价行为化。 

通过实验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来评价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是否具备各种探究的技能,是实验评价的重要特点。行为化的实验评价也是真实而公平的评价的具体表现。 

评价学生的学科学习分为四个方面:档案袋评价、知识评价、行为评价和技能评价。其中的行为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设计科学实验”和“小实验”中的表现。行为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是否遵守安全规则: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过程中的一系列安全规章制度。 

编辑整理本文。

(2)对实验技能的掌握:观察、交流、预测、测量、解释数据、使用数据、制作图表、控制变量、归纳、推理、推导公式、构建模型、操作性定义等。 

(3)对概念和定理的理解:通过实验现象和实验过程使学生明确概念、定理建立的依据,掌握其建立的方法,理解概念、定理的内涵,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分析和总结:在遵循证据法则和运用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分析解释和总结必须具有逻辑上的内在一致性,通过批判性思考,合理地接受他人的质疑,并进行更改。 

(5)情景的应用:思考、讨论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并发表观点,评价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进行生产、生活和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的能力。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分为四个方面,并给出每个方面的比重,其中实验教学的比重最大,分别为实验室活动和实验记录、实验报告占40%;知识评价占30%;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占20%;参加班级活动占10%。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对图表、实验步骤、实验内容等的语言描述往往比实验结果更重要,学生参与讨论和表现的过程也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一个方面。 

21世纪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以信息、智力资源为重要因素的社会经济文化时代。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主要并不在于增加其知识和信息的容量,重要的是培养科学思维的方法,以及获取知识和信息,并利用它们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科学不只是定理的收集和事实的罗列,它更是人类智慧伴随着各种新思想和新概念的创造和结晶。” 

科学发展的趋势启示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和挖掘中学科学的教学功能,并且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设计与课程的三维目标和科学探究内容有机结合的科学实验,从而使实验的设计和课程的实施能够更好地体现和贯彻新课标的精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人民教育,2001,(9). 

对科学实验的感受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设计;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动脑、动手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现象,培养简单的探索科学的方法和基本的科学观念。要做好这些并不容易,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不是仅仅指小学生操作实验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的实验能力,是指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理解实验目的要求,按照教材提供的实验方案或者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有步骤地操作实验、采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的综合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不但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自信心,综合发展小学生的科学素养,打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呢?我结合几年的科学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小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做法。

一、明确实验目的,按照实验方案有序进行实验

爱动手是小学生的特点,所以科学课在动手操作这一项比其他学科占优势,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可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很想做实验,但是却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实验做好。课堂上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当老师让学生动手做实验时,人人都要争着做实验,可是却没有几个人是按照实验要求去做的,实验场景怎一个“乱”字了得,实验的结果也是百花齐放,各有千秋。学生做实验更多的是满足自己一时的好奇心,而缺乏有目的、有秩序地去完成探究实验任务。不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没有对实验中会发生的情况进行预设和猜想,没有把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数据及时记录下来,也就无法得出实验结论,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不是我们想要的结局。

如何克服学生做实验的盲目性,提高学生实验的效果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第一,在学生做实验之前,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认真细读实验目要求的习惯,使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第二,了解实验的方法,有些实验的实验方案教材中已经有了,有些实验方案则需要自己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只有让学生读懂实验目的要求(要做什么?),了解实验方案(怎么做?),学生才能对实验做到心中有数,才能较好地完成实验,提高实验效果。

二、激发兴趣,及时督查,自主进行实验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科学教材中安排了许多探究性科学实验活动,老师在每节课上都要安排学生做较多的实验,要想让学生做好实验,就必需要准备较多的实验器材。许多老师为了让学生做好实验,都会亲自动手准备实验器材,样样亲力亲为,而不需要学生动手参与准备实验器材,担心学生准备实验器材有困难,担心学生找不到所需的实验材料,无法完成课堂上的实验。其实,老师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担心,只要你做好宣传工作,宣传到位,检查到位,学生基本上都会按照实验要求准备实验器材的。

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实验器材,有很多好处,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老师准备实验器材不容易,懂得尊重老师的劳动;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在准备实验器材的过程中必然要细读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方法,必定细看教材,对课本有提前预习的准备,进而对实验目的要求、实验方法有深刻地认识,为上课做好实验做了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为做好实验做了铺垫。学生在自主做实验的过程中不断地理解、消化实验的目的要求,无形之中养成了实验之前仔细研读实验要求与实验方法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理解实验的能力。

三、面向全体学生,明确分工,主动参与实验

学生参与课堂科学实验,经历整个探究实验过程,是培养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实验设计能力的最佳途径。参与做实验,参与到整个探究实验过程中去,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实验过程中发挥作用,都能有机会动手做实验,都能细致观察实验中产生的现象,都能学会记录实验数据,都能参与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都能学习归纳总结实验结论,都能学结实验成功的经验和实验失败的教训,等等。但是,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探究实验活动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虽然说小学生喜欢做科学实验,但是实际现象是有些学生还是不愿意动手做的,特别是一部分女生,她们常常不愿意动手做,经我了解她们不愿动手做实验的原因有三种,一种是就是不想动手做;一种是不敢做,担心做失败,被别的同学笑话;一种是没有机会做,每次实验都被男生抢去做了,或者被动手能力强的女同学抢去做了,自己没有做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再也没有机会做实验了。这样下去,不动手参与做实验的这部分同学动手能力必然被弱化,不做实验,她们的兴趣必然减弱,他们的实验能力必然得不到培养。

如何解决部分学生不参与实验活动呢?首先,老师安排学生做实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其次,要求实验小组的成员明确分工,细化职责,小组内的同学轮流动手做实验,轮流观察实验现象,轮流记录实验数据,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动手做实验。这样小组成员就会主动参与实验。

四、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综合归纳结论

学生喜欢做实验,但往往不愿意去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不愿意去主动用笔记录观察到的实验数据,忙着做实验,甚至抢着去做实验,等到要使用实验数据时,却没有完整的实验数据可用,也就无法通过对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的分析来归纳总结实验的结论,那做实验也就没有达到做实验的目的,实验几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在做实验前,教师就要给每个实验小组的成员明确地分好工,安排好实验小组各个成员的任务,实验时要求实验小组成员各行其事,有条不紊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获取有效的实验数据,保证实验顺利有效地完成。

对科学实验的感受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2-0209-01

长期以来,西部农村小学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学条件相对落后,使得科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不甚理想,跟不上科学教育发展的步伐。笔者所在古浪县黄羊川中心小学地处甘肃省古浪县南部山区,近年来,我们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尝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实验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下面谈谈我们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科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做法和体验。

一、构建信息化平台,为科学实验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2008年以来,笔者所在古浪县黄羊川中心小学针对黄羊川教育的现状,建起了全镇第一个多媒体教室,配置了大屏幕数码投影、实物展示台,连通了英特网,将网络资源和远程教育资源利用到课堂中,改变了以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科学实验教学变得得有声有色,直观简捷,不但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使学生在动态的课堂中,轻松容易地掌握了知识。

2009年又建起了电子备课室和资源中心,为实现科学实验信息化奠定了基础。目前,电子备课室、资源中心、多媒体教室及管理中心共有笔记本电脑16台,数码投影仪2台,实物投影仪1台,打印机4台,满足了《科学》课任课教师学习、办公和教学的需求。资源中心开通了天网和地网,并将天地网有机结合,为教师共享资源提供了平台。经过多次对管理人员和《科学》课课任教师的培训,电子备课室及资源中心已经正常使用,并凸显出极大的资源优势,为开展科学实验教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二、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电子备课,丰富了

科学实验教学的内容

电子备课,丰富了了科学实验教学的内容。有了电子备课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定教学方案,制作教学课件。将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料运用于课堂,开拓了教师与学生的视野,有利于进行综合性、人文性的课堂教学;同时,电子备课可以轻松地实现多种形式教学资料在科学课中的直观展现,有利于学生的体验与创造,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而且,电子备课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扩展,使得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够直接运用于课堂,实现教案、课件、学科的综合一体化,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自主性学习。为了更好地吃透教材,教师常常在网上大量搜集相关资料,从教材分析到教学设计,从教学课件到教学反思,只要是和该课相关的资料都不放过。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基础上,个人再来把握教材,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地开阔了视野。电子备课走出了传统教学的封闭,拓展了广阔的教学空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这一特点,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自觉地投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去。例如: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教师可精心设计这样一个情景的课件:两个小朋友在玩乒乓球,不慎将乒乓球掉入了一个很深的洞中,接着出示一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将乒乓球取f_J来。同学们在这种情景下充分讨论,在热烈的讨论中顺势导人了新课。通过这样设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师生突破实验教学的重、难点

对科学实验的感受范文第7篇

小学科学是一门启蒙课程,而科学实验又是科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科学研究要通过观察和实验制作等活动",而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小学科学课的特点。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事物,进行各种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和实验中获得知识,并在观察和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为农村小学来说,科学实验教学是一门薄弱学科,农村科学实验教学存在哪些问题,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做起,才能把科学实验课上好呢?

1.调动学生动手实验的积极性

农村小学的学生见识比较少,科学实验课在他们眼里,往往会看成是做"游戏",他们根本不知道实验和游戏的根本不同,学生只觉得好玩,甚至在实验课上玩闹,把一堂课搞得混乱不堪。教师在实验课中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快乐,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享受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就需要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耐心引导。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调动他们动手实验的积极性。

2.利用农村有利的教学资源

大城市小学的实验室的条件远远好于农村小学,但农村小学也有着城市小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农村小学丰富的自然资源,能为实验教学提供优越的条件。例如,讲动物的养殖、植物的种植等实验,学生在家中就可以进行了。农村有丰富的动植物;开阔的田野、蓝天和白云;广阔的江、河、湖、海;起伏的山脉等,随时随地都可以供学生观察和学习。如《我们来养蚕》这一课的教学,在城市孩子中很难,又得买蚕,又得买桑叶。而农村小学的学生就简单多了,他们的家长中很多人养过蚕,有些孩子亲眼看到过蚕的生长过程,孩子们对蚕宝宝十分熟悉,这样整个实验过程就简单多了。农村的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实验。

3.勤动手,精心准备

作为一名农村科学教师,每一节实验课课前认真备课、熟悉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不但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对上课的班级的学生要了如指掌。做到每一堂实验课,教师课前都要亲手做一遍,掌握这节课关键点在哪,做到有的放矢。如在教学《点亮小灯泡》一课时,我课前反复实验,发现实验的导线因老化短路,灯泡不亮了,及时更换了新导线,上课实验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农村小学缺少实验仪器,我常常和学生一起搜集和制作一些实验材料。如教学《电磁铁》一课时,由于学校里的实验仪器年久坏掉了,我便和学生一起利用绝缘导线、铁钉、电池和大头针等材料,自己制作电磁铁。有的实验一课时完成不了,往往要在课前做,如在讲《做酸奶》一课时,我首先买好了牛奶、白糖发给学生,按照书上做酸奶的步骤,自己在家做酸奶。上课时,学生汇报自己在家做酸奶的过程和收获。学生享受了自己做酸奶的乐趣,从中也学习了实验过程中的科学知识。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给孩子带来了探索知识的优越条件,在教学《土壤里有什么》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到不同土质的地里取土,回到课堂上进行观察和分析,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感受着学习科学的快乐。

4.科学合理地组建实验小组

农村小学的孩子,他们对植物很熟悉,但他们对植物还缺乏不少的科学知识。如《植物的一生》这单元教学实验,要引导学生开展一次长周期的"种植物"活动,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做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长每个阶段的活动。伴随着这个种植活动,首先把学生按照不同的实验学习能力,组建实验小组,各个小组学生会在小组内同学家的庭院里种下要观察的植物,他们利用放学后、假日时间去观察。对收集到的数据能做好原始记录。通过种植植物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了生物的生存需要水、空气、营养和生长空间,学生在这次活动中学会了观察、测量、收集数据、积累资料等科学方法,同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小组之间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

5.人人参与,不放弃一个学生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小学的人数越来越少,并且大多都是留守儿童,有些学生各方面能力较差,特别是科学实验,他们不敢伸手去做,也不敢开口去讲,一节实验,老师教给他们实验的过程和步骤,有的同学很轻松地就完成了实验,有的同学很久也不知如何下手实验。这时,老师要耐心引导,还要发挥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助的作用。比如在《探测暗盒里的电路》的实验中,有些同学几分钟就完成了实验,而有的同学还没弄懂是怎么回事。实验完成了的学生会手把手地给他们示范,学生在实验中不仅学会了科学知识,同时收获了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6.认真做好教学反思

对科学实验的感受范文第8篇

一、体验科学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科学实验的过程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的知识,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这是设置科学课程的主要原因。而科学实验是学生科学认识问题的关键,在科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通过多种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来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亲历探究过程,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师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到实验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其中,乐在其中,实验能进行得更加顺利。比如在《周围的材料》金属这一课中,场地的限制和实验材料的不足,实验只能让部分学生参与进来,感受金属导热性强、延展性好等特点时不能让所有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使其学习效果、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是要让学生在实验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自己猜测,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只是引导者,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去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培养能力。

进行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开动脑筋动起手做实验。比如《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这节实验课中,利用黄豆、矿泉水瓶、鼓进行探究,学生不仅可以把黄豆放入瓶子中进行实验,还能知道把黄豆放在鼓面也可以,并且越用力黄豆跳得越高,声音也越大。在学习中玩,玩中学习,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重视实验步骤突破教学重难点

当学生不知道要观察什么,从哪里着手进行观察,更不知道如何进行观察时,他就无法对这次实验感兴趣,从而大大影响了学生对实验的乐趣和积极性。但是,如果学生了解要观察什么,他就会期待实验成果,将自己投入于实验中,这对实验进行是极好的。小学生的感知特点是: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感知它。因此,在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实现现象之前,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相关步骤的目的。只有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观察才能达到深入了解的目的,否则走马观花,收效不大。如在三年级上册中,教学《神奇的水》水的表面张力这节课时,先让学生查看实验器材,一个针筒,一枚硬币,能如何观察到水的表面张力的特点,请几个学生说如何实验,其余学生进行讨论补充。有效的实验能轻松帮忙孩子理解教材的重难点,可见科学实验步骤理解非常重要。

三、引领实验拓展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小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明白了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并且获得学习的自信,能对自我能力形成更好地认识。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己去感受、体验、感知,由内而外的获取,而不能认为通过简简单单的讲解、传授,学生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这是不对的。如《周围的材料》这节课中,探究不同的纸的吸水性不同,可以利用不同的纸造出来的船进行比赛,看谁的船能最快到达目的地。在这个比赛过程中很多学生的船很快沉入水底,学生就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船能在水上漂浮很久,为什么有的很快就沉下去了呢”、“什么样的船能在水上漂浮得更久”、“是什么原因让船一下子沉下去了呢”......通过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造船的纸的特点以及不同点,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对比、认证并且结合之前课堂知识中“物体的毛细现象”,就能明白不同的纸它的毛细现象程度不同,毛细现象越小的纸用它制造的船就能漂浮在水上越久。于是教师利用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让学生想办法造出不沉的船各小组进行比赛等方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科学实验操作安全意识不可忽视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许多年青教师往往一味埋头蛮干,没有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执行,而出现了一些不安全的事故,应引起我们的反思。

例如,我在教小学五年级下第二单元“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中,要求制作一个简易的观察水的体积变化的装置,实验操作需要准备以下素材: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等。材料中玻璃仪器和热水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容易伤到身体。因此,在上课前老师布置预习、准备材料时就要充分考虑到如何连接烧瓶与胶塞时,如果直接塞,用力轻,则塞不紧,实验效果不好,用力猛,则可能塞破烧瓶割伤学生的手。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提前给出提示并向学生讲清烧瓶与胶塞正确的连接方法:先蘸些水或甘油,然后用布包住烧瓶,一般左手拿烧瓶,右手拿胶塞,慢慢地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插入(一定要朝一个方向旋转,勿使玻璃管口对着掌心)。身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孩子科学知识、实验方法,更重要是要保证孩子的安全。教师应该要有非常强的课题调控能力,用一双智慧的眼光及丰富的专家水平及时发现实验存在的隐患,正确引导,才能保证学生准确、安全地使用仪器操作实验,顺利地完成探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