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学的收获与建议

金融学的收获与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金融学的收获与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金融学的收获与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上市公司 现金股利 分配政策 金融学研究

行为金融学主要是以理性或者有限理性的我投资者的实际决策心理为起始点,行为金融学主要是研究投资者的决策行为规律以及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行为金融学是源于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心理学的行为理论为主要的分析工具,对金融学行为理性的定性以及涉及及偏好的形成过程。并且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不断的发展,股利政策作为公司财务的核心内容,受到利益各方的重视,因此只有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才能保证上市公司的长期稳定的发展,并使投资者和公司达到双赢,从而也可以有效加强我国市场的稳定性。

一、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行为金融学分析

行为金融学主要是将人们的情绪以及心理纳入行为分析中,并根据相关的理论基础对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进行研究分析:

(一)管理者有限性决策

目前,由于我国环境以及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者行为非常不理性,他们主要倾向于满足自身所代表的公司的利益,而不考虑公司实际价值的最大化的目标,从而导致我国资本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分配政策。

(二)投资者非理性的偏好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是个人投资者群体比较庞大,在我国市场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由于我国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并且个人投资者在决策以及信息等方面的劣势,导致我国很多的个人投资者容易受到连锁反应,投资者的盲目跟风的现象,导致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受到很大程度上影响。

通过对我国证券报以及其他相关的网站公布的数据进行分析我国2006年到2010年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的基本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如下: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有636家,不分配的绝对数和比例比2005年有很大的增大,所占的比重在50.19%,到2007年,我国的股市有很大的收获,但是仍然有624家上市公司采用不分配的政策,比例在上市公司的46.5%,到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不分配的政策数量在609家,比例在上市公司的42.3%,2009年我国上市公司不分配有677家,比例在上市公司的39.4%,2010年我国上市不分配的公司数量在746家,所占上市公司的比例在35.3%。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现行的股利政策主要是分配政策,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没有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且因为没有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而导致我国很多的上市公司缺乏长期的股利政策目标,这也直接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的频繁改变,没有一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导致我国一些上市公司随意进行更改或者制定股利政策,导致很多的投资者捉摸不透。并且很多的上市公司虽然已经通过股东大会制定的股利分配政政策或者方案,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没有任何的音信,很多的投资者面对这种状况没有任何办法,还有的公司是在同一个公司内制定多种分配的方案,

这也导致我国上市在进行实施股利分配方案时出现很多的问题。对于很多的股份公司应该遵循“同股同利,同股同权”的基本原则,但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和股权结构存在很多的特殊性,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对不同的投资者采取不同的股利政策,这很容易导致很多的问题的发生。

三、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一些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资本市场也在不断的发展,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不同的情况,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综合进行考虑各种因素,并应该选择合适自己公司的当前和未来的股利政策,从各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完善股利分配制度

完善股利分配制度,并采取合理的股利分配形式,不仅可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自身的企业形象,体现公司自身的价值,而且还可以增加投资者的对公司的信任,增加投资者的信心,从而使公司和投资者之间达到共赢,促进企业的快速稳定的发展,这就需要上市公司应该不断进行完善股利分配政策。

(二)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制度

虽然我国的市场监督部门存在滞后性,但是对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形式不容忽视。只有我国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才能使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分配比例在各种分配方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虽然有各种政策和法律法规不断的完善和出台,但是只有市场监督部门合理的采用政策和法律法规,采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各方利益和权益进行管理维护,才能加强市场的稳定,遏制市场过度投资的现象。

(三)调整融资结构,适应企业发展

随着企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经营模式的不断扩大,公司的融资结构也应该进行调整,融资结构的调整不仅应该考虑风险因素、资金成本等一些问题,并且还应该遵循融资工具的现金处理的期限以及相关的法定责任,保持融资能力和财务的灵活性,从而降低融资的成本,提高市场股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尹燕婷;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政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

[2]曹冰冰;我国上市公司非理性股利政策研究——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苏州大学.2007

金融学的收获与建议范文第2篇

一、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

①设立实习领导组。实习领导组由院系领导及专业骨干教师组成,负责联系维护实习基地、制定实习制度、统筹安排整个实习过程。比如实习前的动员报名组织、安排实习时间、制定实习纪律、分配实习指导教师、组织实习结束后的总结反馈等。另外,实习领导组还要负责实习过程的督导以及实习制度的完善。实习领导组对实习的建章立制、积极组织是做好实习教学活动的龙头和核心。

②建立多样化实习基地。依托实习领导组,专人负责建立拓展实习基地,签订实习合作协议,建立包含众多金融领域金融机构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多样化,可以使学生每学期轮流去不同单位进行不同业务的实习,为学生全面锻炼金融业务的专业实习提供强有力后盾,避免实习基地类型单一而影响实习效果。

③明确实习任务。学生在专业实习之前需要明确实习任务,实习任务的确定由实习基地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一方面,要考虑实习单位的业务性质;一方面,要兼顾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专业课内容。一般而言,证券公司主要实习股票开户、股票交易、债券回购、券商理财、投资分析以及客户的维护等业务。期货公司主要实习商品期货、股指期货的开户交易业务、期货市场行情分析以及期权等新型业务。商业银行主要实习分流引导客户办理柜台业务、网银业务、理财业务等。

④确定实习学生名单。专业实习对象主要应为学习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大二、大三同学,实习时间一般是寒暑假中的2—4周。多年来,我们主要采取统一提供实习单位后,由学生根据自己专业知识、兴趣爱好自主报名,并经过实习领导组的审查、调配最终确定实习学生名单的方式,自主报名可以较大程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实习需求。

⑤实行学生组长与指导教师负责制。为便于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专业实习实行学生组长与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个实习单位都要确定学生组长及1-2名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要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担任,负责实习期间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学生实习活动的管理,实习结束后的总结反馈工作。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定期深入实习单位,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既使实习活动井然有序,也锻炼了指导教师的业务实践能力。

⑥建立实结反馈机制。首先,学生要将实习期间每周的实习内容及感受进行小结式记录,形成实习日志,由指导教师评阅;其次,实习结束后,学生要写出实习报告,由实习单位对实习表现及业务能力做出全面鉴定;最后,学生返校后,在小组交流总结的基础上再组织召开“实习归来话成就”活动,每个实习小组汇报实习感想与体会。建立实结反馈机制既是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也是了解学生实习中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完善实习管理制度的必要措施。

二、专业实习的实践教学效果

为掌握学生对专业实习的感受,改进实习模式,我们于2014年9月对参加实习的100名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通过问卷的统计分析,并结合历年来学生实习后的总结体会,可以看出现有的专业实习模式发挥着诸多实践教学效果。

①锻炼了专业实践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在调查问卷统计中,对于问题“本次实习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47.4%的同学认为增加了金融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提高了就业能力;36.8%的同学认为增加了自信,提高了独立思考和应变能力;15.8%的同学认为巩固了专业知识,实现了学以致用。从调查问卷统计以及多年的学生专业实习心得体会来看,大多数学生认为专业实习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发现并实践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的用武之地。同时,实习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了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专业实习缩短了学生从大学校园到工作岗位的适应过程,培养了就业能力。

②强化了对金融学专业的认知。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同学中,90%以上的同学表示通过专业实习对金融学专业有了深入的认知。实习前通过课堂和书本对金融、金融机构的认识是理论和表象的,对金融学专业是什么,毕业后要干什么工作感觉是纸上谈兵,较为空洞。实习后,学生经过在不同金融机构的实际业务观摩、理论知识的应用操作,深化了对金融机构、金融学专业的理解和认知,对自己今后的就业选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③理清了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同学中,超过86%的同学认识到专业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前期专业内容的学习,会因缺乏理论知识而影响实习效果,学习金融基础知识与理论为在金融机构实习实践奠定了基础;而金融机构的实习实践则可以巩固并深化课堂所学专业理论、锻炼沟通协作能力,培养专业技能。因此,专业实习是专业理论和实践互相渗透与融合的重要途径。

三、专业实习中容易存在的问题

①实习时间长短与实习内容单一存在矛盾。专业实习时间一般为2到4周,从学生实习后的反馈可以得到这样的信息:如果实习时间2周,有不少学生认为因时间太短,刚刚适应实习环境和培训,实习期就结束了,难以对实习工作有一全面的认识而真正进入角色。但如果实习时间4周或更长一些,则容易出现学生对实习单位安排的实习内容过于单一枯燥而致使实习效果不佳的情形。

②专业课程与实习时间安排有不匹配现象。专业实习主要是大二、大三的学生,受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制约,诸多的专业课在三、四年级学习,大二学生还没深入接触专业课内容,只学到了专业基础课和少数几门专业课。由于专业知识还相对薄弱,在金融机构实习,难免会感到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对实习岗位所需要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不熟悉。

③实习内容与专业知识有脱节现象。在调查问卷中,对于“你对提高学生专业实习能力及课程安排的具体建议”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回答中,有32%的学生提到专业知识不能和专业实习实践对接,希望老师上课所讲授内容多举实际案例拉近与实践的距离。20%的同学提到实习中接触的知识与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存在脱节现象,觉得老师课堂讲授内容不透或陈旧。在问题“你觉得在专业实习中面临哪些问题”的回答中,有将近18%的同学选择了所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可见,实习内容与课堂所学专业知识脱节是专业实习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

④存在交通、食宿的实习制约因素。在调查问卷“你觉得在专业实习中面临哪些问题”的回答中,45%的同学提出希望学校或实习单位能够帮助解决实习过程中面临的食宿、交通的补助问题。许多学生实习时选择在学校住宿,而多数实习单位离学校距离较远,出行费时费力;而且,实习期间实习单位能给予实习生的报酬较低,学生自行承担交通食宿费用是制约较长时间实习的一个因素。

四、提升专业实习效果的措施

①实施实习轮岗制。为解决学生因实习内容单一而影响实习积极性的问题,学校要加强与实习单位的协商沟通,秉承双赢原则达成轮岗制实习协议,即如果实习时间超过2周,尽量采取轮岗制。实习期间,先由实习单位依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安排到不同部门和岗位,并安排实习单位工作人员指导,实习一段时间学生掌握该岗位工作流程后与其他岗位的同学轮换。轮岗制: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在实习期间实习内容单一带来的枯燥问题;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实习单位多部门工作流程、内容和业务性质的了解,多角度多方位实习体会了金融业务。

②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习前专业培训。针对专业课程与实习时间安排有不匹配现象,一方面,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尽可能将一些专业课提前安排,以便于学生在专业实习前拥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安排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前做一些与实习金融机构业务有关的专业培训,以减轻实习过程中由于专业知识缺乏而带来的不适。另外,要给学生传递一种理念,那就是在实习实践中发现问题、发现不足也属正常现象,带着疑问回到学校课堂中学习目标会更加明确。

③强化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针对学生提到的专业知识与实习实践脱节问题,一定要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课堂所讲授理论性居多,与实践的结合较少,而学生实习都是具有实操性和应用型的业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加入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教学环节来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比如在教学中进行证券模拟投资交易、选股分析、基金投资策略、银行柜台业务模拟等实验实训等,形式可以采取案例分析也可以在金融实验室模拟操作。同时,学校应制定相关制度,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双师型教师的建设,以教师的实践经验带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金融学的收获与建议范文第3篇

会计学毕业论文致谢范文

致谢一:

非常感谢xxx老师、xxx老师在我大学的最后学习阶段——毕业设计阶段给自己的指导,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她们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为了指导我们的毕业论文,她们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她们的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她们表示我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四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毕业论文《xxxxxxxxxxxxxxx》终于完成了,这意味着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大学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xxx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写作毕业论文是一次再系统学习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完成,同样也意味着新的学习生活的开始。我将铭记我曾是一名XX学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把XX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感谢各位专家的批评指导

致谢二:

在校的这五年时间里很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淳淳教诲,是你们教会了我们勤奋学习,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以宽容之心面对生活。指引着我们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在点滴汇聚中使我逐渐形成正确、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陆建胜老师给予我很大的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我永远的支持者,正是在你们殷切目光的注视下,我才一步步的完成了求学生涯。没有你们,就不会有今天的我!我一直很感谢你们,让我拥有一个如此温馨的家庭,让我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你们这里得到理解与支持,得到谅解和分担。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在X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研究计划的制定、技术路线的选择到系统的开发研制,各个方面都离不开X老师热情耐心的帮助和教导。在硕士研究阶段的三年来,X老师认真的工作态度,诚信宽厚的为人处世态度,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致谢三:

时光如影,四年的财大本科生生活进入尾声。相遇即是缘分,怀念在学习的路上,在运动健身的路上,在与老师同学小伙伴一起的路上,幸福愉快地度过这段日光。回望这段岁月,有欢笑有失落,有煎熬有惊喜,有收获亦有缺憾会计学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会计学毕业论文致谢范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瓶颈,再豁然开朗,反反复复思考和尝试过后才有更深一步的体会。

首先,感谢我的本科生导师张红英副教授。四年的时光里,导师不仅在生活中给予了悉心的关怀,而且在学习上和思想上更是孜孜不倦地给予指导和教诲。

在论文的表发、毕业论文的选题及写作中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老师严谨的态度和治学要求、敏捷的思维、丰富的学识、乐观的品格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的学习。

要感谢会计学院,金融学院,校研会的老师和同学们,给我带来的丰富多彩的本科生生活,体会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和快乐。感谢各位学长学姐,特别是卜星、姚伊伦、鲍梦琦学姐和鲍江民学长。感谢我的室友李尚敏、王引晟四年来一起对学习、生活、价值观的分享与探讨,目睹了大家的进步与成长。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父母亲,感谢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感谢你们对我学业和生活的支持,谢谢!

最后祝愿我校的老师桃李满天下,同学们工作顺利,家人身体健康。

致谢四:

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幸运自己成为了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一份子,更加幸运能做邓川老师的学生,也因此认识了许多优秀的同门兄弟姐妹们。

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多时间,但我却在这里收获了很多很多,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我的导师邓川教授。邓老师认真的生活态度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并引导着我。每一次有关学习的交流,邓老师都认真、不厌其烦地给予指导、修改,力求做到更好。特别是历时一年多的毕业论文,让我有极其深刻的感触。在选题阶段,邓老师连续加班好几晚耐心、细心地与我们讨论论文的逻辑、思路等,带我们走出迷茫;此后,在论文数据的收集、SAS软件的学习、文献的搜集、模型变量的确定等等方面,邓老师给予了我极大的帮助;在每次的论文进展汇报中,与邓老师有关论文情况的讨论都让我对论文的进行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与动力;在论文遇到瓶颈时,连续一个礼拜我就像放学后还被留在学校补作业的小学生那样在邓老师办公室做相关研究,邓老师边工作还要一边及时地给与我指导;因为论文初稿成稿时间比较晚,邓老师在完成学校课程之后又非常认真、细心地帮我修改论文至深夜,之后又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帮我检查论文。

除了在学习上,邓老师还在为人处世、言行举止方面不时地给与我真诚而又恰当的提点,这是我从邓老师那得到的另一种重大收获,让我终身受益。邓老师的品德、专业水平以及对我们的付出,使我对邓老师充满了感激,这两年多来对邓老师说过最多的话就是“谢谢”,也因此,我对邓老师充满了敬畏。真心感谢邓老师!

另外,我还要感谢在论文开题答辩和预答辩时给与我意见和建议的于永生老师、郭华林老师、王成芳老师、张红英老师、朴哲范老师、孙刚老师,以及论文盲审中与正式答辩中的所有老师。谢谢!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特别是父亲和母亲,谢谢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教导之恩,以及对我学业的一路支持。谢谢!还要感谢杨文莺师姐、孙金金师姐对我学习上的帮助,谢谢!感谢朋友一直对我的支持与鼓励,谢谢!

金融学的收获与建议范文第4篇

当前已有20家商业银行相继在主板上市,仍有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上市,我们不难看到中国金融力量的迅速崛起,然而过去的金融危机以及中国银行业“大而不强”等问题,应该让我们保持清醒。在中国加入WTO以及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在世界金融博弈的大潮中还只是一个初学者,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的必要性

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James D.Wolfenson)曾经说过:对世界经济而言,完善的公司治理和健全的国家治理一样重要。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以及以资本市场为纽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公司规模的扩张客观上要求企业有一套完善的治理机制。

公司治理机制是管理和控制公司的系统。狭义地看,是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功能、结构以及股东权利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广义地看,是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它要解决所有者、管理者、监督者和生产者等不同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分配、决策、监督、激励和风险控制等有关的问题。同样是作为公司的银行,鉴于自身所处行业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也需要一套完善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巴塞尔银行委员会则将银行价值取向、战略目标、责权划分、管理者相互关系、内控系统、特别风险监控、激励机制和信息透明度等八个方面作为良好的银行治理机制所必备的基本要素。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公司治理机制的必要性包括:

以巴塞尔资本协议为核心的资本监管框架下,完善的商业银行治理机制是国际先进金融机构的重要特征。现代企业制度是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商业文明中发展而来的,西方经济200多年的兴衰史告诉我们,一个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公司的战略定位、价值取向、权责划分、内控系统、风险控制、信息透明等问题都涉及企业的生死存亡,任何一个环节的纰漏都会致使公司出现严重的问题。美国一些百年老店无不是采用了以职业经理人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而那些轰然倒塌的企业如安然等都是因为违背现代企业治理规律而不得不吞下苦果。曾经引起银行界地震的“巴林银行事件”,就是由于巴林银行的内控机制出了问题,一位叫里森的人设置了一个错误账户,利用这个账户瞒天过海,把全部亏损巧妙隐藏起来。如果银行内部审查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能够认真核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或是派稽核人员查帐就完全可以避免这场灾难,可是巴林没有这么做,只能最终走向破产。

建设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从金融危机中得出的深刻教训。这场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及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都告诉我们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多么的重要。雷曼兄弟的破产,日本新生银行的接管等都是由于没有及时调整发展战略,过度追求扩张和规模,造成失衡的投资和投机,最终葬送了自己。

有效和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促进商业银行合规稳健的经营。鉴于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保护存款人资金安全的需要,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同时银行所做的业务就是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追求利润最大化。与风险打交道必须慎之又慎,银行不能通过做投机性业务来扩大利润,而是要通过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金融服务的提升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来谋求自己的合理收益。所以,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依靠权力制衡、监督审批、权责清晰、信息披露等制度性安排来约束商业银行的不合规行为,才能使商业银行抵制投机诱惑,安守本分做好自己的合规业务。

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现代企业制度来讲,商业银行是一个公司,它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企业的整套治理机制也是为此服务的。同时公司既有的治理机制也体现商业利润的最大化法则。事实上,商业银行自身治理问题造成了其发展的局限性。

我国部分商业银行没有独立的“人格”,存在行政干预现象。有些商业银行高层管理人员的任命与解聘受制于国家或地方政府。甚至在有些地方银行领导的选择要与行政级别挂钩而不是依据其所做出的业绩和才能。商业银行的信贷额度、利率指标、所投行业、分支机构等银行的自身问题也受制于政府的控制,尤其是设计一些国家敏感的或“政策性”的问题时,更是没有自。

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和地方性的商业银行往往要为国家经济和地方经济服务,要积极“做贡献”,导致银行一些不良资产和呆坏账的产生,但是又不同于国外的银行,政府会出面用财政为银行兜底。所以银行在这个过程中,处境尴尬。

商业银行利率受控于人民银行,银行业务的“价格指标”由官定,导致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单一,银行产品有限。我国很多商业银行都是在“揽存款”和“拉贷款”上赚息差。在中间业务以及一些创新性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上收获较小。在盈利模式相对单一的情况下,公司的治理模式和机制就会围绕存款指标和贷款指标而展开,是在一种另类的操作模式中追求利润最大化。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浮于纸面,毫无约束力。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制度具有表面化的特征。很多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做得很全面而且也很仔细,但就是执行不畅。建立这些制度的目的大多数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和充当门面。而上级检查往往也流于形式,并不注重实效。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商业银行银行盈利模式的“同质化”,同时一些创新性的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又受到监管者的诸多限制。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差异化的“核心盈利模式”。很多业务都是一拥而上,如银信理财产品的开闸与叫停,无不折射出银行业的无奈与尴尬。对于这种情况,再好的公司治理模式也没有用,对银行的很多问题都是隔靴搔痒,起不到指导性作用。

政策及建议

借鉴国外经验,构建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机制和模式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是要让真实的所有者归位,完善产权结构,引入战略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接下来就是走改制上市之路,目前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已在主板上市的15家上市银行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改制上市的过程中迈出了尝试性的一步。但是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我国商业银行目前表现强势的原因在于我国高速经济增长带来的机会,而不能过早得出结论认为商业银行的治理问题已解决。接着落实科学的决策体系和信息披露制度,最后还要做好风险控制。

引入战略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要使银行的产权多元化。可以通过协议转股或上市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股份制改革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的必由之路。进行股份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人和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是健全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是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的客观要求。只要所有者到位了,他就会行使自己的监督权维护自身的利益。在股份制公司中就表现为股东慎重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权利,选出精明能干的经营管理者,并对之实行有效的监督。一旦经营管理者违背股东的利益,股东就会行使权利解聘不合格的管理者。虽然国家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占很大比例,但性质已在慢慢改变,行政色彩渐渐褪去。而且这一过程是不可逆的。

建立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银行公司治理框架,让银行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而不是受制于行政力量。在产权多元化下,商业银行的决策者应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这样所选的董事长和董事才能代表所有者的利益,而不是由行政力量由上而下的任命。董事会选出来后,高管由董事会来任命。这样层层决策才能体现市场的法则,任人唯贤。最终维护股东的利益。

在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上花大力气、下狠功夫。首先,建立符合商业银行自身发展需要的规章制度和明细条文来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和系统风险,完善“防火墙”;其次,在国有股绝对控股情况下,在决策多元化的决策流程中会不断涌现出不同所有者的声音,当一言堂的格局被打破的时候,一些好的项目和建议就会被提出来。最终做的决定也更趋于合理。

金融学的收获与建议范文第5篇

一、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我国现有金融体系。我国现有金融体系的形成有其特有的时代烙印,并且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和调节作用。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社会层面上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经营者、农户或者自然人等优质客户,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需要金融体系提供金融服务的支撑,而金融体系又越来越倾向于服务价值取向较高的客户,中小企业等客户还不能与大中型客户享受到同等的金融服务,甚至被排斥在金融体系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之外,这就意味着很大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和微小型企业为了生计和发展只能通过非正规金融途径,被迫接受代价高昂或条件苛刻的其它金融服务,如民间私人借贷、借高利贷等。因此,依靠技术革新和政策支持来推动普惠金融市场的发展,从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现代金融体系,向市场提供种类更加丰富、价值更加合理的金融产品,有利于减少现代金融体系的缺陷和弊端,最大限度地为中小客户群体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

(二)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现代金融服务的需求。发展普惠金融是要从政策性、制度性和规范性上破除各种障碍,将金融服务向欠发达地区、微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拓展,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广度和服务深度;发展普惠金融就是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将市场资源跨主体、跨行业、跨地区进行有偿移动,提高社会面资金配置效率。发展普惠金融要创新金融服务的手段和方法,让那些被排斥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穷人和微型企业获得更平等有效的金融服务,以帮助他们脱贫,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现代金融服务的需求。

(三)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增强社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总理强调:“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不论是怎样的财富创造者,是国企、民企还是个体经营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收获。”普惠金融发展正是要求在金融领域注重体现“人人都有平等机会获得金融服务”这一理念,真正体现“客户第一”的金融服务理念。金融服务的主要宗旨在于降低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使在传统金融中无法正常得到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经营者、农户以及贫困人群能够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促进社会面人员就业创业,不断改善民生,化解社会面可能积聚的金融风险,促进共同富裕,从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普惠金融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一)普惠金融的服务理念还没有做到深入普及。目前普惠金融的服务理念有时被过度的泛化或者是误读,最主要的表现是认为搞普惠金融就是要政府出钱,搞平均主义,这是被误读的概念。我们认为普惠金融不是一种新的金融体系,而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在传统金融基础上发展和创新而形成的新型金融和金融服务理念,而这种理念是贯穿在整个金融服务过程当中,它强调更多的是给予更多需要金融服务的对象提供便利有效的服务。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深度和广度,需要各级政府层面和金融体系、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基础设施等服务内容和服务渠道的大力支撑。普惠金融关注的重点是针对需要金融需求服务的对象提供有效的金融需求服务,更专注的是弱势群体,一定不是高收入群体。普惠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主要体现在低收入群体、缺乏行动能力的残疾人等特殊的群体、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缺乏地区的农民等等。以上种种情况在现阶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同和深入,与普惠金融的服务理念还相差较远,需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加大宣传和推进力度,推进普惠金融作为国家战略的发展。

(二)普惠金融的服务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发展普惠金融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指向,构建较为完整的普惠金融体系框架就是要建立多层次金融需求、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监管有效、竞争适度、优势互补、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体系。目前我国构建普惠金融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结构和层次都存在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为:维系普惠金融体系的规划、发展和持续运行的体制机制还没有构建形成,普惠金融作为政府的职能定位还不清晰;金融保障和服务的基础性架构还很薄弱,中小企业、弱势人群享受金融服务还存在比较突出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小型社区类便捷型金融机构(网点)的布设和完善、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等与金融服务需求的差距还较大。这些存在的突出问题都严重抑制着普惠金融的发展,应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进行顶层设计,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金融组织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优化机构布局和运行管理。要不断加强金融专营机制建设,拓展金融服务渠道,研究将传统金融与现代新兴金融业态相结合,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能力,提升和满足金融服务需求,真正做到金融普惠于民。

(三)普惠金融的商业驱动持续性还要强化和提升。普惠金融是为所有人群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金融的核心之一是商业性,不是政策性,它必须在商业化可持续的基础上,才能够为服务对象不断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样才能“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给更多人享受金融服务提供机会和途径,让普通老百姓享受到金融服务。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在可持续发展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理论指导缺位,政策法规、监管体系和信用环境不配套、不完整,良好的普惠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还没有形成;内生机制缺乏,发展动力不足,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不对称,需求大,供给少,资金的配制不对称,农村地区的存款多,贷款少,资金的失血现象严重;发展信息不对称,与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农村和偏远地区信息收集、传递、接受和运用少;金融基础设施保障还不到位,尽管我国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农村和偏远地区与普惠金融的保障要求比差距还较大,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优化行业环境,构建良好的普惠金融生态环境,加强政策性引导,创新工作思路,激发政府引导、金融机构主导、居民共同参与的发展活力,加强监管标准化建设,制定切合实际的差异化监管标准,明确监管责任,强化监管措施,用科学的机制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的建议

(一)扩大普惠覆盖面与提高精细管理相结合。在中国离开了农村、农业和农民搞任何形式的普惠金融活动,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甚者可以说是作秀。农村是普惠金融的重点所在,农业是其服务的主要产业,农民是其服务的主要群体,对三农的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它的根本所在。让金融服务下沉到最基层,渗透到实体经济末梢,解决传统金融体系覆盖不到的小微企业、个体经营人群、个人消费者等金融服务问题,是普惠金融的又一重要任务。因此要围绕“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普惠金融,扩大普惠覆盖面任重道远,要在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优化普惠金融推进环境等方面不懈努力。同时扩大普惠覆盖面要加强与精细管理相结合,坚持向管理要效益,逐步推行目标清单、责任清单、服务清单、考核清单的清单制管理,实现创新工作项目化、日常管理规范化、服务流程标准化、服务保障精细化的管理目标。要积极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挖掘内部潜力,深化转变发展方式,向资本节约、资源节约的发展新路径全力推进。

(二)互联网金融运用与加强风险管控相结合。依托、运用和研发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数据技术、机器学习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等等来推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当务之急、之要、之需。互联网金融在金融服务行业领域的运用,将大大延伸普惠金融产业和服务链,逐步改变传统金融服务中不合时宜的一些服务方式(如:融资贷款等服务过程中要提供的种种纸质证明、层层进行的人工审核、形式性复查等),大大提高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从而有效解决“三农”和小微群体面临的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让普惠金融服务真正普惠大众。注重运用互联网金融为普惠金融助力的同时,要加强风险管控,要在精细化管理基础上实行金融服务的网格化管理,在对辖区实施全面服务的同时,联合最基层客户以及社区乡村一道运用高科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手段,对网格辖区内的用户、单位进行信贷信用的评估评定。建立先进、动态、标准化的信贷风险控制机制,逐步完善和规范风控流程,从信息处理、评审审核、审批贷款、跟踪服务、考核激励等方方面面形成一闭环管理控制链。

(三)健全完善体系与持续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的原则,从国家层面和行业监管层面来完善顶层设计,解决普惠金融的理论问题、监管问题,探索成立跨部门的普惠金融工作机制,制定合理的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并出台专门政策法规。加大对市场协调、信用支持、法规协调、信用环境等一系列问题的统筹规划协调,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建立有利于普惠金融服务渠道建设的财税支持政策体系,优化税收扶持政策,逐步建立起对金融机构为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情况的监测、评价和考核机制,引导提高金融机构对普惠金融的参与度,为普惠金融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优化普惠金融推进和发展环境,推动普惠金融市场化运作,积极协调地方和金融机构,按照合理、所需、便利的要求,加大基础设施的布设、运用和完善,解决基层最基本的存、贷、汇等基础服务,促进金融资源均衡分布,积极协调银行卡联网通用,坚持在“保本微利”经营模式下,激励和推动金融机构延伸金融服务链,识别和满足新金融需求,多层面地为新金融需求人群提供金融服务,不断提升整个行业的金融服务效率,使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真正做到赢利与尽责共生、品质与服务并举,逐渐成为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金融学的收获与建议范文第6篇

站在牛年入口,面对不明朗的宏观经济走势,是死守、是加仓还是撤退甚至清仓,《每日经济新闻》从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四地选择了4个颇有代表性的理财个体,为你讲述2008年的投资众生相。

成都故事――扑空“黄金十年”

人物:黄鹂 职位:地产公司销售代表

“现在说什么都没意思,钱反正是亏了,惟一的办法恐怕就只有等待,给自己留点希望吧!”黄鹂(化名)很后悔,当初满以为能搭上“黄金十年”的战车,给自己赚点外快,谁料到却扑了个空,刚一上车就走下坡路。

2007年,人们挂在嘴边最多的一个词,就是“黄金十年”。这一年,甭管买股票还是买基金、买保险,闭着眼睛都能赚钱。

黄鹂原本在成都一家地产公司做销售,由于那两年房子好卖,才25岁的她就攒了几十万。看着朋友们都在股市上轻松捞钱,黄鹂也决定去股市上博一下。

2007年国庆后,黄鹂去证券公司开了户,有事没事就四处打听消息。结果没多旧,股指开始下泻。在2008年4月跌至3000点时,黄鹂还大胆补了仓,“我把最后的10万都砸进去”,心想股指跌了一半,也是时候反弹了,“不是说,跌得越多,反弹得越高吗?”

期待中的反弹没有出现,股指像发了疯似地往下冲,黄鹂账户上的资金不断缩水,最低时不足10万元,“足足亏了70%”。

更让黄鹂郁闷的是,股市上赔了钱,楼市行情也是急转直下,自己的楼盘销售业绩一再下滑,钱也挣得少了。

人生第一次投资就惨遭重创,黄鹂后悔莫及。不过,证券公司的账户上还留有几只股票,黄鹂也不准备轻易割肉,“身子都进去了,也不差这么一点,至少还有希望。”她说,权当前两年卖楼没挣到钱,从头再来,收拾心情好好干工作。

【专家点评】

09年坚持现金为王

光大银行成都分行理财经理 邝瑜

光大银行成都分行理财经理邝瑜认为,黄鹂在做投资时太过盲目,完全缺乏对风险和目标的认识,人云亦云。更重要的是,本末倒置,完全把投资当作了主业,而忽视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明知出现风险时也没有及时止损。

邝瑜表示,2009年的投资市场风云变幻,坚持“现金为王”这一点非常重要,但也没必要对投资全盘否定。比如,她可以选择一些风险相对较低的品种,如短期的银行理财产品,低额的基金定投等,但选择债券基金时要谨慎。同时,邝瑜也表示,在经过前两年的贬值后,美元在2009年将会走强,如果有闲置资金,可以持有一定的美元。

上海故事――用“黄金盾”守住10%收益

人物:翟文鹏 职位:某文化传播公司客户部总监

翟文鹏在部下眼里是一个处事稳重的人,而这种人格特征也体现在他投资、理财的决策中,并让他收获颇丰。翟文鹏最热衷的两项投资是黄金和基金。在他看来,黄金是硬通货,可作为理财的一“盾”;而基金作为一“剑”,可以在股票、债券、货币型产品中随意选择,并充分抓住政策的变化机会。

“最重要的是不要贪,见好就收。”对于炒黄金,翟文鹏说,2008年,他黄金交易的次数并不多,但是收益却至少有10%。

2008年的黄金行情其实变化比较大。在翟文鹏看来,三个标志性的阶段能操作好,就能保证2008年买卖黄金有个 “好收成”。

第一个阶段是从2007年年底到2008年3月的黄金大牛市。翟文鹏认为,此阶段需要做的就是坚定持有甚至补充账户资金。令翟文鹏欣喜的是,2008年3月,国内黄金价格出现230元的历史高位。

接下来的时间里,黄金价格走了一段较平稳的波浪路线后,在10月突然出现了大跌的行情,这就是翟文鹏所说的第二阶段:在回调和反抽中做波段。

“我记得当时有一个波段我做了好几次,收益基本保持在7%。”翟文鹏说的这个波段就是国内金价处于每克195元~210元之间时,“当时我也亏过几次,但是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最低的心理价位,黄金价格跌破170元的时候,我会及时逃掉。”

过了这个异常的10月,翟文鹏停下了手中的黄金交易。“目前算是第三阶段了,暂时选择观望。”翟文鹏说,“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黄金的形势很不明朗,所以不敢轻易做了。”

虽然暂时收手的翟文鹏认为目前买卖黄金的风险比较大,但他也始终认为,物价还会有继续上涨的时候,而黄金资源稀有,长期趋势肯定还是上涨,他只是在等待合适时机。

【专家点评】

动荡格局中先保本

龚耀明――星展(中国)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副总裁

翟先生的理财思路非常正确,那就是在动荡的市场格局中,遵守“先保本,再保值,最后求较高的收益回报”的思路。只是在理财的思路上,翟先生应该再开拓一些,可以多考虑包括外汇产品、银行保本型产品、信托计划等。不过在做决策前,翟先生或许需要一个专业的理财经理,根据其自身财务特点、风险偏好等做出统一规划。

我认为2009年的金融市场仍将沿续上一年动荡的格局。对于翟先生一类的客户,应尽量选择本金得到保障的产品,回避信托等风险类产品。当然,翟先生的黄金投资可以继续下去。

北京故事

――激进投资 权证收益40%

人物:白岩 职位:某金融企业业务主任

白岩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学高材生,且拥有多年的银行、PE工作经验,他的理财风格很激进。但就是这样的风格,让白岩在2008年体验到了过山车般的感觉。

“2008年收益最大的投资是年初的恒指认沽权证。”在白岩看来,认沽权证收益和风险都很大。“我虽然没有像有些人一样有翻几番的收益,但也达到了40%。”

早在2007年8月,白岩就把所有的股票都卖掉了。到2008年跌到3000多点的时候,他觉得会有波段。“当时做了几个波段,有国航的,还挺顺手。最后一次做的是 交通银行[5.48 -0.72%](行情 股吧),结果就被套住了。”白岩说,当时没有经历过大的熊市,忘记了熊市不可言底的原则。

不过幸运的是,白岩当时是分批建仓的,只建到1/3的时候就被套了,现在也暂时不打算出来。从长期来看,白岩对中国的金融业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而且他对银行股也比较了解。白岩说,如果今年有合适的机会,他可能会继续加仓。

去年,白岩还用几万闲置资金提前还了一部分房贷,因为想到近两年可能没有什么好的投资机会,很多理财产品的收益还是比贷款利率低。

白岩2008年总的投资基本是不赚不亏。他表示,“2009年,我可能还是会分批买些股票,做些波段,比较偏向金融和地产股。”

在2008年,白岩的投资风格让他有赚有亏,但他同时感叹,2009年投资心态要放平实一些。在目前行情并不明朗的情况下,他将 “少动多看”。另外,他今年将考虑买重大疾病保险和年金保险,分红型的,既能享受到相关保障,也能锁定一部分收益。

【专家点评】

分散投资 分散风险

世德贝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理财规划部专家

从该投资者2008年的理财过程看来,主要以绝对回报作为投资依据,并未充分评估风险,导致投资者年末节余未能带来正收益。2009年,投资者投资计划加入保险类资产,值得提倡。

上述投资者通过自身的投资经验证明了市场波动风险的不可预知性,即使身具专业的金融知识和投资经验也不能在市场择时过程中获得预期收益。

因此,投资者应充分考虑到单一市场风险不确定性,采取分散投资方式,特别是在市场走向不明朗时,应采取逐步入市、适时调整的策略。投资者应对资产时时监测,确保完成既定的投资目标。

深圳故事

―― 全面撒网 亏多赚少

人物:张小姐 职位:外资职员

张小姐是深圳一外企职员,今年29岁,税后月薪在6500左右。丈夫刘先生今年33岁,在深圳另一外资公司上班,税后月薪12000。张小姐告诉记者,早年她对理财投资一点也提不起兴趣,但是随着近两年物价走高,开支增多后,她开始关注各种投资,但并没有获得太多收益。

2007年股市大起大落,前半年投资股票赚的钱,在后半年差不多“吐”出去了80%。

2008年,张小姐的不少朋友已经逐步退出股市了,可张小姐仍打消了把钱安顿在银行的想法。张小姐去年买了 中国银行[3.06 -0.65%](601988)、万科A(000002)、 深圳机场[5.81 1.04%](000089)、 云南白药[32.46 -0.95%](000538)4只股票,但只在深圳机场和云南白药上获利了。

虽然目前市场还持续不景气,但张小姐告诉记者,股票投资还是要做,所以今年年初她还买入了1000股 乐山电力[7.95 0.89%](行情股吧)。

除了买股票外,张小姐还做基金投资,不过由于在基金配置上没有取得平衡,目前亏损超过一半。她告诉记者, 中银增长[0.66 -0.57%](净值 讨论)目前账户上剩下7600元左右,而国泰沪深300[0.42 -0.72%],剩下5000元左右。两个基金都加过仓,但是加仓后基金净值还一直下降。“越买越亏”,张小姐懊恼地告诉记者。

张小姐没有在银行理财产品上进行投资。被问及是什么原因时,张小姐告诉记者,早期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事件对她影响很大,另外一方面她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门槛还是比较高。

而提及收藏品投资,张小姐很高兴告诉地记者,她很意外购买了29届奥运会纪念币(共9枚)。她认为,这组纪念币说不定以后能卖个好价钱,奥运币的火热行情让她觉得收藏品的投资也是个好路子。

【专家点评】

熊市亏损 无须懊恼

广发证券理财师许泓毅

该女士2008年的投资并不算成功,但无须懊恼,因为在熊市周期中大多数投资者都一样。

从该女士这一年的投资取向来看,她十分偏重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基金方面,两只都是股票型基金,而且其中一只是难以大幅超越市场的指数型基金。这样的配置显得激进而缺乏平衡,自然难以规避风险。股票方面,从个股选择上除了云南白药是有效防御型外,其他无一不受到经济周期的拖累。倒是以水电为主业的乐山电力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展望2009年,电力行业尤其是水电一类的环保能源会受到青睐。另外,还可留意医改给医药行业和基础铁路建设行业带来的机会。基金方面应该增加平衡型和债券型基金的配置。

金融学的收获与建议范文第7篇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截至2009年底,全国城镇人口达6.22亿,城镇化水平达46.6%。“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预计超过50%,进入城市社会。这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必将引起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人口分布结构以及对金融需求结构的调整与变迁。因此,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资源配置的枢纽,也必须进行相应调整与变革,以适应城镇化进程中不断扩张的金融需求。

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是由金融调控体系、组织体系、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等构成,并相互之间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统一协调的运行机制,只有如此才能发挥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提高配置资源的效率。回顾我国农村金融30年来的改革,基本上是沿着一条“机构主导”的改革路径,而且这种改革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主要是围绕改善农村金融供给、协调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服务需求者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其核心内容是金融组织体系和组织机构的变革。而金融市场由于受政策性因素的影响,改革相对滞后。因此,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改革的绩效也并不显著。总结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经验教训,提出农村金融改革必须从“机构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才是今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路径的正确选择。

二、文献综述

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关系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随着发展经济学的兴起,一些西方学者开始关注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落后、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更多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H.T.帕特里克(Hugh.T.Patrck,1966)针对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两种模式:一是“需求追随”(demand-following)模式,二是“供给优先”(supply-leading)模式。前者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需求方面。即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导致了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与负债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产生。随着农村经济的增长,各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金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必然导致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供给的增加,这近似于以上所称的“市场主导”。后者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供给方面,即金融机构、金融资产与负债和相关金融服务的供给总是先于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这近似于以上所称的“机构主导”,即通过变革金融机构来增加金融服务的供给,满足农村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帕特里克认为,在实践中,“需求追随”现象和“供给领先”现象常常交织在一起,但二者之间存在一个最优顺序问题。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供给领先”型金融往往居于主导地位。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求追随”型金融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帕特里克的这一分析比较符合金融发展的客观实际,但主要是强调金融机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的先后顺序问题。

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金融学教授默顿(R.Merton)和博迪(Z.Bodie)提出了金融体系改革的“功能观”理论,并以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的功能为基础,对金融业的改革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默顿和博迪认为,从功能观点看,首先要确定金融体系应具备哪些经济功能,然后再去寻找一种最好的组织机构。而一种组织机构是否最好,又要取决于时机和技术。他们指出:金融体系的最主要功能是在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有利于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显然,金融体系的核心功能就是为了实现资源配置功能,其最终目标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基于金融中介和市场功能上的差异。默顿和博迪(1993,1995)在功能观的框架内提出了“金融创新螺旋”理论,即如果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确是两个竞争性的制度安排,在金融体系中各自发挥不同的功能作用。然而,如果动态地看待整个金融系统的演进,则两者恰恰呈现为互补性的关系,彼此相互加强,相互促进,并以此推动金融体系朝着充分效率的理想目标前进,这一研究深化了人们对现代金融体系中市场和金融中介关系的认识,对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农村金融改革问题,既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影响农村经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国内学者对我国农村金融改革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研究大致从两个方面展开,其一是围绕着金融机构的变革与调整进行研究,即所谓的“机构主导”路径。该观点认为,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明显增加,但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和发展滞后是导致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主要原因。史晋川(1998)、李玮(2000)、彭川西等(2001)认为,是农村金融的组织体系与农村发展不相适应导致农村信贷增长缓慢;马晓河、蓝海涛(2003)认为,农业银行的退出和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单一也是重要原因。王芳(2005)认为,从宏观层面上来看,由于农村金融组织存在结构性缺陷,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缺乏效率。虽然农村金融组织有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及民间金融等多种形式,但却缺乏多元性、复合性和有效性的农村金融组织。因此,农村金融改革必须坚持机构主导。宋涛(2005)认为,“供给优先”金融模式必须在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谢平(2001)则认为,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应转向组建和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党国英(2004)也认为,合作金融组织有历史过渡性质,现在的农村信用社应鼓励它走商业银行之路。

从以上的研究看,尽管视角不同、方法不同,但都主要是从金融供给角度分析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并围绕着“供给优先”模式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即通过金融机构的变革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增加金融供给,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也就是所谓的“机构主导”或“机构观”改革路径。

其二是围绕农村金融市场的培育与完善进行研究,即所谓的“市场主导”。光(2003)、林家彬(2003)等认为,农民贷款难是政府对农村金融市场管理过严造成的,存在着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张军(1997)、江署霞(2001)等认为,非正规金融对满足农村金融需求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市场准人的限制,其作用难以发挥:刘玉平(2006)认为,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演进是以金融--机构观”为理论基础,从而使农村融资制度的每一次变革基本上都是围绕着金融机构的调整来展开。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融资问题非但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而且“金融浅化”趋势日趋明显。问题的原因既不在现行的信贷政策,也不在现有的金融机构,更不在亿万中国农户,而是在于“机构观”所架构起来的现行农村金融制度。因此,以金融“功能观”来重构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思路,这才是唯一出路。何广文(2001)认为,根

据中国农村经济和金融的特点及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优化农村金融组织结构的路径在于金融机构的多样化。而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多样化的途径在于开放农村金融市场,建立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功能互补、协调运转的机制,打破和消除垄断格局,真正形成基于竞争的农村金融组织结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才能促进市场竞争,提高市场效率,更好地满足多样化的农村金融需求。另外,姚耀军(2006)李喜梅(2008)等也对农村金融改革选择“功能观”路径的可行性和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以上观点认为,单靠金融机构的改革难以解决农村金融问题,必须辅之以金融市场的改革,并把市场改革作为金融改革突破口,引入竞争机制,实现金融机构多元化,消除市场垄断,才能真正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三、“市场主导”改革路径的分析

所谓市场导向就是建立和培育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市场的供求、价格和竞争机制,发挥市场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引导各类金融服务主体参与市场竞争;通过市场机制调节金融产品结构和供求结构,实现供求均衡,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我国农村金融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改革30多年来,我国早已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引导生产和消费等各个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已被纳入到市场体系当中。然而,作为要素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金融市场却远远落后于我国市场化的改革进程。农村金融市场依然是一个半封闭、被分割、无竞争、低效率的市场。市场功能存在缺陷。市场机制的作用也就难以发挥。因此,农村金融制度无论如何变革,金融机构无论如何调整,如果没有一个功能完善的金融市场,改革就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所以,重新审视农村金融改革思路,选择“市场导向”的改革路径,才能破解农村金融改革的困局,消除农村长期存在的金融抑制现象,满足城镇化进程中不断增长的、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一)从金融市场的功能分析

所谓市场是指商品交易的场所,它是连接市场供求主体的纽带,离开市场就无法完成交易。市场主要是通过价格信号来调节供求结构和供求规模,实现供求均衡,满足供求双方各自的交易目的。一般认为,金融市场具有促进资本集中、引导资金流向、方便资金转换、降低交易成本和分散风险等功能,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前提。金融市场不但具有上述市场的一般性,而且还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因为金融市场所交易的是一种特殊商品,即货币资本商品。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交易媒介,既发挥着价格信号的引导作用,又是各种商品和要素完成交易的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金融市场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居于核心和枢纽地位,是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金融市场的完善程度标志着一国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二)从金融市场的特征分析

一个发育成熟的市场必然是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这是发挥市场机制,实现市场功能的前提条件。长期以来,由于市场准人的限制,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半封闭的市场,金融市场主体不能自由进出,必然导致市场供给主体缺失。这便会产生两个直接后果,一是农村民间借贷市场,即农村非正式金融的产生和兴起,尽管在不同时期金融监管当局对农村非正式金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打压,但农村的民间借贷市场一直都比较活跃,特别是在沿海发达地区更是如此,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金融市场缺陷。二是由于市场准入的限制,农村金融市场只有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三大金融供给主体,也就是所谓的合作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由于人为的业务分工不同,农发行只负责农产品购销等政策性业务,服务范围有限;农业银行在进行商业化改革以后,调整了经营战略和市场定位,撤并了农村基层的部分网点,收缩了农村金融业务;农村信用社也就成了农村金融市场最主要的供给主体。但由于信用社自身的改革不到位。经营管理水平低,资金总量小等,难以支撑起农村金融的需求。而由于市场准入的限制,其它金融机构不能自由进出,必然导致农村金融市场垄断的形成,垄断使市场缺乏竞争和低效率,表现在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不足,借贷成本高,借贷条件要求苛刻等方面,这是农民贷款难、贷款贵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我国经济结构的二元性,金融体系也表现出明显的城乡二元性特征,农村金融市场成为一个被分割的市场。这种分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乡之间的分割。在分散的小农经济条件下,信息不完全,交易成本高以及特质性风险的存在,严重扭曲了金融机构在城乡之间的资产负债业务关系,即把负债业务主要放在农村,而资产业务却集中在城市,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加剧了农村金融市场供求矛盾。据严浩坤(2009)推算,截至2007年,农村资金通过金融管道流入城市的数量至少应在5万亿元以上。二是表现在区域之间的分割。主要是县域之间的分割,这种分割限制了资金的合理流动,加剧了市场的垄断性。

(三)从农村金融改革的实践看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基本上是沿着“机构导向”的改革路径进行的,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几次变革与调整,对服务“三农”,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农村金融供求矛盾并没有真正解决。在农村,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仍然突出,这说明单靠金融机构的改革不能解决农村金融问题。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不但要有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机构,还必须有一个机制灵活、运转有效的金融市场,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才能发挥金融机构的金融供给功能。回顾我国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机构经过三次大的变革与调整,基本上形成了以合作性金融、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为主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但为什么这些金融机构的功能作用并不如意,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一个开放、竞争、运行有效的金融市场。因此,当前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是开放金融市场,培育竞争机制,才能实现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无论是理论分析或是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实践看,以“机构主导”的改革路径都未能真正解决农村金融的供求矛盾,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因此,今后的农村金融改革应从“机构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加快培育农村金融市场,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和调节作用,进一步发挥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功能。同时,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经过三次大的变革与调整,总体而言在不断完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改革以及向农村商业银行或合作银行过渡,标志着农村信用社改革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目前急需解决的是农村金融市场如何培育和完善的问题。所以,以“市场主导”的改革路径是今后农村金融改革

的必然选择。

(一)放宽农村金融市场进入限制

放宽市场准入是培育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前提条件,也是进行增量调整,促进金融机构多元化的主要手段,并为农村非正规金融向正规金融的转型铺平路道。促进农村民间借贷的合法化和规范化,有利于解决农村金融市场覆盖率低、金融产品单一、供给不足的问题。放宽市场准入可以激发市场活力,形成适度竞争的市场机制,使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不同经营模式的各类金融机构相互竞争、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全面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2006年12月20日银监会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也是农村金融改革从“机构主导”向“市场主导”的重大转折,对今后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

利率是资本使用的价格,是调节市场供求的重要杠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反过来又调节供求,实现市场均衡。价格高低反映出资源的稀缺程度,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率作为借贷市场价格同样具有引导资金要素配置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农业贷款利率受到严格限制,农信社的利率浮动也非常有限,利率不能真实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导致农村借贷资金供给不足。而民间借贷由于实行了市场化利率,其借贷活动一直比较活跃。金融产品是一种同质性的产品,其竞争主要是围绕价格进行,没有市场化的利率,也就谈不上竞争:没有竞争也就没有创新、没有效率,更谈不上均衡、合理的利率。因此,推进利率市场化是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要想使商业金融机构回归农村市场,使农信社改革顺利进展下去,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三)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金融产品的需求不但在规模上有所增加,而且在结构上也会出现新的变化。因此,在不断完善货币市场的同时,要逐步建立农村资本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等,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一是发展资本市场,通过证券融资解决农村龙头企业、骨干企业融资难问题:培育农村资金拆借市场,为农村信用社及其他农村机构融通资金提供便利。二是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规避风险的功能,转移农民所面临的价格风险和市场经营风险:同时,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稳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三是积极发展农业保险市场,充分发挥保险机制在经济补偿、抗灾防损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农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大,单个农户和企业承受能力低,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是提高我国农业抗风险能力的重要环节。要完善多种形式的农村保险体系。开发适合农业、农村和农民需要的各种保险产品与服务,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农业再保险体系。

(四)优化农村金融环境,健全农村贷款抵押担保机制

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不断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规范政府及各类金融主体的行为,提高金融生态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完善宏观政策环境,消除不利于农村金融发展政策歧视,提高金融市场效率。

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继续优化农村金融基层网点布局,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在支付结算、信用卡、、咨询等中间业务方面,要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真正建立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多种抵押担保办法,探索实行农具、牲畜、农作物收获权等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农户联保等担保形式。应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担保机构并存,通过政策优惠鼓励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积极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农业担保机构,建立小额农贷担保基金。

金融学的收获与建议范文第8篇

关键词: 麦可思数据 就业价值取向 对策建议

一、基于麦可思数据①的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和特点

通过对麦可思从2010届到2015届,南京晓庄学院学生就业五年的大数据跟踪,我们共分析了本校14647名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通过对就业情况多维度的统计分析,了解本校学生就业率情况、就业去向与专业相关度情况、月收入水平情况、就业去向和分布情况,通过以上数据梳理,重点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现状及特点。

1.就业随经济发展呈有规律起伏,就业价值观是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按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博士提出的定律,国家经济好坏对大学生就业率有着直接影响。经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更多高素质就业者,对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导致就业岗位数增加,理论上说必将对就业率的提升有所帮助。反之,经济增长速度变慢或者呈负增长,导致社会各行业就业率下降。

图1 南京晓庄学院非失业率统计表(2009―2015年)

通过近几年对本校大学生非失业率统计表的对比,从大趋势上看,就业率总体上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而不断攀升,呈上行趋势。但追究细节,并不尽然。从图1中发现,我校2009年和2010年两年的就业率都处于低位,究其原因是2009年经济危机,社会整体经济状况不佳,整体失业率提高,不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给应届毕业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明显。2010年以后,经济状况开始回暖,2011年~2013年这三年的就业率处于高位稳定。有一点值得一提,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但2013年的就业率不降反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说明社会经济状况、就业环境只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方面,而大学生面对困难及时调整自我,其中就业价值观的转变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同样,2015年江苏省毕业生人数激增1.1万,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校大学生就业率不降反升,充分说明毕业生认清形势,及时调整就业心态,转变观念的结果。

另外,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包括就业制度在内的在不同经济社会形态下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变化。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学生就业“统包分配”,过渡到市场经济下的双向选择阶,毕业生就业时有了一些灵活性的选择空间,个人价值和经济利益被看重,就业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再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高等教育大众化形成,市场经济影响下的价值观变化已经渗透到就业价值观之中,价值观更趋于复杂化和多元化。因此,就业率呈现出来的特点就是总体上就业率随经济增长呈上升趋势,但就业价值观对就业状况有重要的影响。

2.就业意向趋向于务实,就业目标多元化。

所谓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是指毕业生作为知识的使用者,能够判断自己的工作是否用到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因此,问卷中是由毕业生回答自己的受雇全职工作是否与所学专业相关。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子是受雇全职工作并且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人数,分母是受雇全职工作(包括与专业相关及无关)的毕业生人数③。

图2 南京晓庄学院就业去向与专业相关度百分比柱状图(2009年~2015年)

通过图2,我们可以看到前面几年,工作去向与专业相关度的百分比总体呈下行趋势。但在2010年时,就业去向与专业相关度突然降低很多。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因为2009年经济危机,社会总体经济情况不好,导致就业难,毕业生慌不衤罚以“先找到一份工作再说”为前提,放弃等待专业对口的工作。

而总体下行趋势说明,越来越多大学生愿意选择与自己专业不相关的工作。图标反映出的价值取向的特点说明,大学生就业意向趋向于务实,就业目标更加多元化。毕业生就业目标趋于现实主义,更加理性务实,同时,基于社会生活成本的增加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学生将追求经济利益作为择业时的主要标准,他们越来越少关注专业相关,更多的是在现实中关注个人利益的实现(即哪个工作有前途又有“钱途”就选哪个),以及关注是否符合个人兴趣及特长(高考选择专业时很多是由家长选择,并非个人兴趣所在)。而社会需要与贡献则是毕业生最不为重视的因素。

但是在2015年,我校专业相关度数据转为上升。一定程度上说明学校狠抓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纳入学分制体系中一段时间后,学生就业意识的培养初见成效。专业建设和专业素养的养成教育有一定成果。

3.就业的功利主义色彩渐浓,薪水总体呈上升趋势。

在这个统计表中,月收入指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月度现金收入。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指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实际每月工作收入的平均值④。

图3 南京晓庄学院月收入平均值统计表(2009年~2015年)

图4 南京晓庄学院月收入分布图(2010年-2013年)

从上面图3中可以看出,本校学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平均值呈逐年递增状态,说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说明毕业生维持日常生活所需的生活成本日益增高。结合图4月收入分布图不难发现,2010年薪水主要集中在1500~2000元这一档,2011年薪水集中区域上浮至2000~3000元档,到了2012年集中在2500~3000元档。到了2013年,薪水集中区域仍然保持在2500~3000元的水平,同时,薪水在3500~4000档的比例高达16.2%,为历年最高。

尽管本校毕业生的薪资水平不断增长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因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不断提升。但薪资水平并不能完全替代就业质量,反而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功利主义色彩日渐浓厚。毕业生的就业目标更加务实理性,特别是在工作选择标准上,主要标准以经济报酬和社会地位为主。一方面是基于社会生活成本的增加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是整个社会以成败论英雄,以金钱多少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价值观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体现。有研究表明,多数学生认为薪酬待遇是比较重要的因素,部分学生受到社会、家庭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把收入看做择业的第一标准,从而将自己的择业范围只局限于高收入的行业。在这样的心态下工作,即使生活水平得到一定改善,社会地位及人际交往等方面也会遭遇一定的挫折⑤。

4.就业观趋于理性,就业去向更多元。

图5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半年后的去向分布(2010年-2013年)

图6 南京晓庄学院2015届毕业生去向分布⑥

根据麦可思统计的近四年的数据结合图6中2015届就业去向数据,不难发现特点之一是大学生毕业半年去向仍以受雇全职或受雇半职工作为主;而比例占据第二位的毕业去向是读研和留学。一方面说明毕业生对严峻就业形势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希望通过考研、出国留学等方式缓解就业难。另一方面反映出相当比例的大学生为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及时就业。

特点之二是创业人数总体比例偏少。尽管目前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目前大学生的整体创业意识不强,创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究其原因,全社会鼓励创业、扶持创业的环境及氛围还需要进一步形成,高校创业教育重视和投入程度不够,学生创业实战能力不强等。

图7 南京晓庄学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图

图8 2015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⑦

另外,在受雇工作的毕业生群体中,通过图7图8可以看到,毕业生中在一般企业工作的占了近八成,其中民营、个体企业就业人数占将近一半,说明我校毕业生的定位比较准确,能够认清就业形势,不盲目迷信大企业,就业观趋于理性。排在第二位的是政府及科研机构及其他事业单位。统计近四年中基本比例都在21%~22%之间,只有2013年突然上涨至27%。究其原因,主要是2013年“史上最难就业季”,毕业生认清了就业形势的严峻,扎堆考公务员、村官和事业单位,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有稳定且有一定收入保障的工作。

二、对策建议

1.要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一是优化创新创业课程结构,通过邀请创业成功者或者企业家进行授课、在实践中增加实践环节等方式,向成功企业家学习,是学习创业的捷径,创业精神需要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的培养。二是提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举办创业模拟比赛、创业孵化园、成功校友论坛等,鼓励在校学生积极创新实践、勇于创业,吸引各大高校校友聚合抱团合作创业。三是调节国家政策,政策的调节给大学生创业提供减免费用、放宽经营场所限制等益处,提供创业资助政策及各种实践的机会,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除此之外,一些地方性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值得学习借鉴。如黄淮学院提出,首先提倡以应用技术开发和转化为依托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创业不再只是简单的开个门店、培训机构中介、物流快递点等这些普通的营销形式,而是提倡指导学生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定位的高品质创业,其别注重应用技术的开发和转化;其次以创新教育为主,提出岗位创新和自主创业并重。最后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和转型发展。创新是创业的灵魂,该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更提出岗位创新的新概念,在已有工作中发挥创新精神。学校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即利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的整体办学思路、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

2.要建立多渠道就业观念。

高校在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同时,更加要鼓励新型灵活的就业方式。现在“90后”毕业生中出现的一种值得借鉴和引导的方式――隐性就业。这种隐性就业的方式相对灵活,常见方式有开网店、全职做家教开补习小班等,他们的工作不再限于毕业后投奔企事业单位,方向也不再限于考研、考公务员。这些“90后”“隐族”们能够选择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目的是自由和快乐。尽管有专家认为,“隐性就业”是当前大学生应对就业难的权宜之计。但笔者作为一线就业指导人员,认为可以对毕业生的“隐性就业”加以引导和帮助。例如,引导开补习班的、当私教的,在积累几年经验后自主创业,扩展其业务规模;再如将网店、网络等工作发展壮大,使之形成新兴职业。在引导就业的同时,提醒同学们不能以隐性就业为最终目标,关键是引导和帮助他们将这类“隐性的”、不稳定的就业逐步发展成“显性的”、长久的就业模式。在当前社会市场能提供的岗位很少的情况下,以此正价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办法。

3.提升就业指导理念,将就业指导教育融入其他课程中。

数据分析表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功利化倾向日益凸显。完善就业指导方式,提升就业理念则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重中之重。将就业指导教育融入其他课程中就是很好的方式之一。如利用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平台,将事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内容融入其中。专业课老师可以在课程中谈及本专业未来就业方向,该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未来就业竞争中的作用。这个专业毕业后能干什么,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工作前景如何,增强就业与专业相关度,强化专业素养的培养,提高就业质量。再如,在思修课中可以谈及就业中的爱岗敬业、业道德、操守、基本职业素养等。因为对于用人单位而言,毕业生的爱岗敬业远比专业技能更重要。

4.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融入理想信念及价值观教育。

对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教育,最直接的一定是就业指导课堂。在就业指导课上不仅谈及就业形势严峻,如何应对就业的方法、面试求职技巧,更要谈梦想、谈理想和让学生明白不仅仅是为了钱和生存而工作,更要找到自己的梦想和人生的方向。发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再结合自己的能力和拥有的资源进行职业选择。而不是教学生先就业后择业、骑驴找马,功利主义价值为上,引导学生找工作时,不以薪水高低作为取舍工作的唯一标准、首要标准,注重工作中个人的收获与成长,重视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培训等软实力,将眼光放长远。

注释:

①本文数据2009~2013年引用的是南京晓庄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麦可思数据调查2010届―2013届)。2014年数据缺失,2015年引用的是南京晓庄学院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5年)(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编制).

②麦可思对全体毕业生邮箱发送问卷进行调查,所得数据为被调查邮箱数。被调查邮箱数=有效邮箱数-退订邮箱数,有效邮箱数=初步清理后的有效邮箱数-调查中发现的错误邮箱数.

③2012届南京晓庄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④2013届南京晓庄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⑤刘润泽,本科生就业价值取向的现况研究――以金融学专业为例,中国集体经济,2015(30),160-161.

⑥南京晓庄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5年),14.

⑦南京晓庄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5年),27.

参考文献:

[1]南京晓庄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1年―2013年).

[2]南京晓庄学院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5年).

[3]吴蔚.大数据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探究.思想理论教育,2014(02):91-94.

[4]李阳.新时期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

[5]沈东华.当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及对策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2):123-125.

[6]黄俊会.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及引导.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03):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