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教学方法

学前教学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学前教学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前教学方法范文第1篇

学前教育专业常见学制为中专三年、大专五年、本科四年三种,钢琴必修课程的开设年限为三年、五年和三年。对于钢琴学习来说时间并不短暂,但是由于我们主要以集体课教学为主,在一周两节不到100分钟的有效钢琴教学时间里,针对每个学生自身的技术问题还是难以一一解决。加上学生有效练琴的时间不可能像音乐专业院校的学生那样充足,教师在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教学经验、教学热情及教学侧重点等方面必然存在个体差异,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

为了在这看似不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钢琴学习效率,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钢琴知识和技能,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

1.在一年级新生入学后立即开设“钢琴教学法”

“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就高师钢琴课程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学习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的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这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更有乐趣;而对于那些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较强的钢琴弹奏能力的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钢琴教学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

2.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辅导三合一

适当开设钢琴集体课,结合小组辅导、个别辅导三合一进行钢琴教学,是发挥教师教与学且学最大潜能的教学方式。

先上集体课。钢琴集体课,缓解了教、学比例失调的矛盾,同时集体课能把具有共性的知识技能在同一时间教给学生:如作品时代背景、风格;弹奏方法技巧;练习方法等,更重要的是集体课给每位同学创造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展示中探讨方法,交流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方法,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合作共进。这是合作性学习的真谛。

再上小组课。小组课主要着眼于传授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解决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较具普遍性的问题。因此,适用于数量较多且钢琴程度较低的教学对象。小组辅导还可以把程度、水平差不多的学生分在一组,留难度、篇幅要求差不多的作业,讲授难度、深度相同的知识技能。共同学习的过程有利于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

然后针对每个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学生的水平、个人的条件等存在差异,所以每个学生在练琴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都不是一样的,感到困难的程度也是不同的。通过个别教学,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展开极具针对性的钢琴教学工作,让每位学生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方法,不断解决新问题,寻求提高自己钢琴弹奏水平的最佳途径,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由于一对一授课课适用于各种程度的钢琴学生,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的一对一授课是因材施教的典范教学方法

三合一的钢琴教学方法,不仅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教学资源,而且非常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学,同时互助互学的过程也是他们逐渐学习钢琴教法的成长过程。

3.适当增加合作性曲目

钢琴是一件独奏性很强的乐器,而且在浩如烟海的钢琴文献中,独奏曲目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优秀作品在每个时期都有很广的选曲范围,因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非常重视学生对独奏曲的把握能力,而容易忽视对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职位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可适当地增加合作性曲目,如四手联弹作品、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作品等。(应该看到,这类作品也是钢琴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教学方法范文第2篇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不明确

就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来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联并不充分,一些高校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践教学。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关键目标是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相联、不可分离,应在教育教学中将两者充分结合,优势交互,以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2.实践教学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依旧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大部分理论都是从国外实践经验引进的,还未全面构建独具我国特色且与国情相符的实践教学体系,致使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队伍学历普遍较低、专业化水平较差、科研能力较弱、院校缺乏对实践教学的充分认识、教学资源匮乏等。为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高校必须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3.学生自主实习缺乏指导

高校应将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有机融合,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实习能力。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自主实习时得不到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主要是因为高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缺少专业见习导师。许多教师身兼数职,不仅要负责理论教学还要承担实践指导责任,导致学生难以获得有效的教学评估与指导,自主实践教学成效不显著。另外,实训资源缺乏也影响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实践教学设施在功能和数量上尚不完善,有的自主实习地点过于分散,教师难以统一指导;在学生开始实习之后,极有可能出现专业与岗位不对口的现象[3],也会影响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致使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策略分析

1.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目标应切合实际。应以培养幼儿园准教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将其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不同期的优秀教师标准相区分。教师成长发展是一个系统过程,美国对于准教师、初级教师、优秀教师进行了专业界定,为教师分别打造了知识领域与能力标准等方面的明确区别,这也是高校师范生成长为优秀教师所需的历程。其次,目标应基于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现阶段,许多高校把就业前的实践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师范生的实践智慧,而实践智慧的关键是学生的实践反思,指出实践教学所追求的是学生从内到外的全面发展。所以,实践教学目标不仅要积极关注社会需求与课程发展,还要对师范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2.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1)课程内容多元化。为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构建完善、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教师必须先转变教育理念,对幼儿园教师成长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特性进行综合考虑,不仅要结合各个时期的理论知识,还要将多种形式的实践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相融合,即教育见习、课程实习、模拟教学等。同时,还要将与实践课程体验性与真实性相符的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中,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以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目标。(2)实践内容融合化。实践内容的融合化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不同阶段实践内容之间的融合;其二,相同阶段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教师应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合格准教师专业成长不同阶段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为核心,对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内容进行汇总,使培养合格准教师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3.加强高校内部实践训练

为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素质,使其进一步适应岗位需要,应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特性,加强教学技能、专业技能的培训与职业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教师应依据幼儿园实际需要,把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训练整合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教学技能包含说课、课件制作、公开课、教案设计等。待结束实习岗位后,每位学生都要进行一次20min的公开课,并提交详细教案,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反思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专业技能则包含教师基本技能、艺术技能、综合技能三项。教师基本技能是指教师口语、三笔字等能力;艺术技能是指弹唱、跳舞、画画、表演等能力;综合技能是指幼儿园教育环境设计、活动组织、交流技能、科研能力等。此外,高校还应安排学生主动参与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志愿者活动,使其积极进行社会实践。例如,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去农村或城镇幼儿园支教,或者对某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使学生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与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良好意识。与此同时,高校还要支持学生建立或者参加兴趣小组与社团活动,通过这些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强化其积极合作的意识与创新创造精神。

4.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作为学前教育教师,不仅要充分掌握理论知识,有专业实践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儿童心理知识,这样一来,才能够形成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与学前教育有机结合,积极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使其具备良好的知识与技能,成为能在实践岗位上满足专业能力要求的幼儿园教师。对此,高校必须要给教师提供更多平台与机会,使其能与时俱进,实时更新自身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此外,高校还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加学前教育工作的机会,鼓励教师积累丰富的幼儿园工作经验,构建真正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5.积极开展教育实习、见习工作

教育实践主要包含两部分,即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两者均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首先,教育见习。学生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每学期都应安排一周时间进行教育见习。针对大一学生,可通过幼儿活动观摩或了解幼儿园一日常规、教师上课现场、座谈会等,使学生与幼儿园实现密切接触,帮助学生充分认知幼儿园教师岗位的特性与职责,形成专业理念与意识。针对大二学生,则可进行体验式实践,使其基于幼儿园保育活动、幼儿园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落实等,开展幼儿游戏与指导、教育环境创设等实践训练。每学期教育见习的时间应严格控制在1周以上,以便学生充分了解幼儿园的生活组织形式与状态。其次,教育实习。在实习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可尝试开展幼儿园一日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就幼儿心理特性来讲,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并设计幼儿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以活动提升幼儿能力发展。此外,实习学生还需独立进行幼儿园保育工作,把校内实践能力训练与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全方位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6.强化高校与幼儿园之间的有机协作

(1)充分发挥政府协调作用。政府要明确意识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关键目标与最终任务是为当地幼儿园培养师资力量,为学前教育事业作贡献。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承担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部分责任,有效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2)明确合作双方的具体责任。政府对高校、幼儿园合作的科学协调,可有助于双方合作的健康发展。然而,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后,高校、幼儿园还应认真洽谈,就双方共同利益达成一致,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双赢。高校在办学理念与服务方向等方面,应向实践领域渐渐倾斜,将幼儿园的长远发展融入双方合作共建规划中。同时,高校还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资与设备支持。幼儿园则应根据实际情况为高校提供稳定、可靠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并将幼儿园发展规划与准教师见习、实习项目相结合,安排专人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双方能进行良好合作。

7.构建健全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为了进一步实现实践教学与学生自主实习效果的最大化,必须构建健全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针对教师,可将其参与实践教学的行为与薪酬挂钩,以激励机制推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公平、公正的实习指导。同时,还需要完善学生实践成效的考评体系,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地重视最终作品的呈现,还要注重整个实践过程,对其进行全面跟踪,充分发挥激励性与导向性的作用。在对学生开展评估时,教师应对其进行全方位考评,既要考核表层成绩,又要重视学生的内在素养、道德品质等[4-5]。

学前教学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方法 原创 习惯 美术欣赏 潜移默化 对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128-01

当今社会与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在不断提高。使得人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对自己子女的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进而对基础教育的施教者也有了新的高层次要求。这就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提高基础教育的施教者的教育水平,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呢?

这些年,教育界,尤其是高职院校,一直在不断地探索、研究和总结好的教育方法、手段,以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竞争力的优良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我在高职院校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多年,在此,我谈一谈我这些年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上的一些探索与研究。

一、教授学生基本的技能方法,并让学生能“以不变应万变”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和理念。对于美术课,我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就是-----教授学生方法,以不变应万变。

教授学生技能方法,是我多年来在美术课课堂教学一贯的教学方式。教授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分析方法、绘画与制作方法,揭示每一次课堂学习内容(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本质方法,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比如:简笔画课;在画简笔画前,我会告知学生,每种所要画的物体,其形体造型的最基本组成元素是三角形、圆形、方形。并例举简笔画图片,帮助学生分析物体的形体特征以及是如何组合而成的。待学生理解了可以用“三角形、圆形、方形”三种元素进行分析、组合、绘制所要画的物体形体的方法后,再由浅入深地进行绘画练习。使学生能通过这种方法“推导”出任何一种自己想要画的物体的形体造型,进而掌握物体简笔画的画法。避免了学生只会画老师教的叫比划造型,脱离老师便不画的尴尬情况。

另外,在画简笔画时,比如学习画猫;要用最简单的线条,描绘出符合猫的基本形体特征的简笔画,看似简单,但画起来并不容易。此时,我会为学生分析所画猫的形体结构,通过“三角形、圆形、方形”三种元素进行组合---圆头、三角形的耳朵、梯形(由方形和三角形组合而成)的身体等。使学生在画猫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分析方法和绘制方法。并让学生进行高度概括练习,进而会得到更为简化的全梯形形体的猫、椭圆形的猫等。。。再“趁热打铁”,将与猫形体特征相似的动物---虎、豹、狮子等猫科动物与之相比较,让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并加以练习,使学生在会画猫的基础上,轻松掌握画其它猫科动物的方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以不变应万变”的方法。

二、学习美术,应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亲自动手制作、多搞原创作品的习惯,这非常重要,且益处多

由于学生的美术功底在进校前几乎是零(中专毕业生除外)。所以,在美术课的实训练习中,学生大部分学习时间都用在了对优秀作品的临摹中。在我看来,这不一定是好事。因为谁都不可能永远拿着早已准备好的临摹资料进行授课。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高水准”的绘画以及创作水平。这里提到的 “高水准”,不是非让学生像美术大师一样,而是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提笔就画,创作灵感来的快,表现合理、充分,符合逻辑,可以“随机应变”。

在此,我的教学方法是:教授学生美术作品绘制和创作的基本方法,课上完成临摹练习,课下完成创作任务(作业)。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创作的良好习惯。

课上,学生接触的是新知识,不可能达到马上创作的水准。所以课堂上掌握好新知识,允许学生临摹,然后留一到两个创作题目,由学生在课下查找、收集资料后,独立完成创作任务。为确保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原创,我会时不时地询问学生上交的作业创作灵感来源,造型设计的想法、绘制方法与技巧等问题。这对教师也有要求。那就是教师必须对美术作品看得多,创作灵感上想得多,反应快,才能在作业检查中避免学生的“滥竽充数”。

另外的一种培养学生创作习惯的方法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实物写生。让学生养成爱观察生活,体会生活的习惯。美术课不要永远在课堂中进行。走出教室,放眼自然,感受自然,创作的灵感随处可见。这也能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与情操。

在教师给出的创作任务时,学生为完成创作作业,便会主动地寻找创作灵感,遇到较难的绘画表现技法,又会主动寻求老师或相关资料的帮助,这样一来,使学生不自觉地开始主动思考、主动学习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还能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并能树立原创意识,利于学生胜任未来的实际教学工作。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培养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美术赏析不可少,开阔视野,易于培养学生较高的艺术涵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在以往的美术课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喜欢讲课本里的知识技能。即便是有作品欣赏,也只是挑一些与课程相关的作品进行一下赏析罢了。另有些人认为,学前教育,本来就是个教幼儿的初级教育工作,就是把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教成美术大师又有什么用啊?这样的人,在认识上未免有些目光短浅。在我看来,专科院校目前看,可能教不出什么大师级的人物。可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把古今中外知名的美术作品拿来给学生赏析,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多媒体这一先进且直观性较强的教学设备,制作一些PPT课件,不定期的利用一两节课给学生来一次美术作品赏析,包括绘画、雕塑、设计艺术、民间美术、卡通片等。比如:大家熟知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我会告诉学生《蒙娜丽莎》美的原因,在画中大师达・芬奇利用率空间透视原理,利用了黄金分割点构图,以及一些达・芬奇绘制《蒙娜丽莎》时的有趣小故事。而在介绍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时,我会告诉学生如何正确地欣赏人体艺术,人体艺术美在哪里,以及米开朗基罗本人那种兢兢业业、刻苦钻研、认真求实的个人品格等课堂以外的知识。这样不仅仅是完成教学任务,更能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从深层次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和艺术修养,使W生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品位,进而帮助学生提高美术创作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四、用“深入浅出”、“潜移默化”的教学方法,教书育人,在美术教学中宣扬本民族文化,利国利民利教育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美术课教学中,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宣扬“本民族”、“本土文化”等内容,进而让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在未来的从事的工作。可是如何将这些内容用一种免于说教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呢?我的方法是“深入浅出”、“潜移默化”。

在讲授“吹塑版画”的课程中,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在作品中展现本地区、本民族文化特点,我先给学生介绍通辽市地区特点(蒙古族文化),然后再介绍我市两位全国著名版画家---山丹、乌恩琦,以及他们的科尔沁版画作品,虽说两位版画家的艺术造诣很深,作品品位较高,到我会详细地为学生讲解、剖析两位版画家作品的创作内容(利用PPT图片)、灵感来源、作品表达的思想以及版画刻板时的表现技法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两位版画家的每一幅科尔沁版画作品都是展现本地区、本民族文化的佳作。潜移默化地将什么是文化元素以及如何利用本地区文化元素进行创作这一方法传授给学生。并从作品中体会到只有热爱国家,热爱本民族文化,热爱生活才能创作出一幅好的美术作品。由此再进行吹塑版画的设计、制作过程、技法表现以及运用吹塑纸版画进行创作等教学内容,相应的就会十分容易。

这样一来,既让学生理解了如何利用本地区、本民族文化进行美术创作,掌握一定的美术技能知识,又会使学生对自己生活的这片土地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使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用实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一举三得,效果甚好。

五、学习中要有对比,要有交流

我认为,没有对比就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所以,应定期在学校举办学生美术作品展览。在展览中,不同年级的学生会聚集一堂,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秀作品,会打开思路,开阔眼界。在展览中,学生们会有交流中,听取不同的见解,发现自己不足之处,取长补短,以鞭策自身努力学习。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

学前教学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一体化;学前教育专业;实际应用

1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一体化教学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训练严重落后于职业技术的变化,中职学校难以准确、及时的培养出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满足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要求的技能型人才。这种落差阻碍了人才、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作为师范类学前教育专业的补充,同样也面临这些困境。新课改的出现,为我们解决这些困境提供了出路。应新课改的要求,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一体化教学法应运而生。一体化教学是中职类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的必然选择。否则,中职类学校会陷在传统教学方法的窠臼中,难以自拔。因此,中职类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 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际应用

2.1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一体化教学方法具有比较优势。所谓一体化教学法,即整理、融会教学过程与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视为一个整体,制定相符合的教学计划与课程标准,并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1]。相比传统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注重突破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别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更能符合新时期对人才能力提出的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为本位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可以促进教师从“灌输型”向“引导型”转变;促进学生由“模仿型”向“实践创新型”转变;教学工具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转变等[2]。因此,有了这些基本思想观念,基础设施的配套,相比传统教学方法,“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有显著的实践性、开放性和实用性,更加符合,不断变化的环境与时代,更能不断满足新时期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即,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一体化教学方法具有比较优势。

2.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具有的专业特色。学前教育专业在我国发展起步较晚,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并日益发展成为一门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专业。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色在于,其培养对象为儿童,培养目标主要在于培养具备专业知识的,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及其他人才。学前教育专业要求本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等相关课程,在实际工作中,能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的具体活动,对幼儿开展保育和教育活动,即通过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为其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由此可见,学前教育专业的最大特殊性就在于,具有明显的先导性和公益性,蕴含巨大的价值,因此,我们应大力发扬和发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

2.3 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实际应用的具体策略。

2.3.1 不断改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条件,营造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实际应用的氛围。各级党委及政府应高度重视,将一体化教学应用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摆在十分突出和重要的位置,不断合理和完善相关配套的规章制度,继续加大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提供和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扩展和完善实习基地,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双型教师队伍,落实责任,建立一体化教学问责、监管统筹机制,全方位,多角度的促进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应用。例如,在进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相关老师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并且通过培训与学习,不断转变,在教师的意识思维中普遍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老师的教育教学意识与方式,是变“应试化”到“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其次,学校可以根据教育部相关制度和教学大纲,激活课堂,发挥教师的自主能力和主动能力,并且在理论课堂之外,提供相关的实践课堂比如幼儿园,这样必然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的消化吸收所学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无论在理论课堂还是实践课堂,学生都是课堂的中心和核心,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以一种高效的方法学习所学内容。由此,一体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必然有利于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2.3.2 课程目标、课程设置一体化。目前,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目标设置模糊,课程设置单一,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与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相互冲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明确自身的课程目标设置,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向标指引本专业的发展,同时,相关课程设置不应只局限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某一狭小的领域,特殊教育、小学教育、艺术教育、人文教育、科学教育等专业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相近专业,都应该有所涉及和了解,普遍狩猎各个相关和相近专业,才能保障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一体化”教学就是要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一体化”。因此,相关的中职类院校应以教学大纲为准,不断实现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编写、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实践能力一体化,全面保障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具体开展和推进。

2.3.3 教、学、练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就要不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贯彻“教中学”,“学中做”,“教学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3]。时刻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以专业技能训练为核心,开展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有机结合。“教中学”是前提,即要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过程,真正学到知识;“学中做”是实现途径,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论和实践课堂中,积极参与教学互动,通过亲身的体验和学习,消化所学知识。“教学做”是目的,即是通过前两个阶段的进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例如可以经常组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亲身到相关的幼教机构去参观、学习,通过与幼儿的亲身接触,结合所学知识,配合其他员工,参与幼儿学前教育的具体工作,相信通过类似的具体实践,必然能够很好的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理论和实际相脱节的问题,促进学生及时消化吸收所学知识,达到所学有所用,不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和普及“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3 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大意义

如前所述,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中,持续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统一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吸引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促进教育工作者自身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这一科学的发展。我相信,一体化教学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际应用,必然能够不断的培养出具有较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当这些优秀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去时,必然能够积极的发挥他们身上蕴含的正能量,并将这些正能量传递给那些接受学前教育的孩子们,最终受益的不仅是学生,更是我国教育界的一大硕果。

总之,一体化教学方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实际应用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在我国中职类学前教育专业中存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新的发展和突破,须政府、学校、教师、学生自身多方努力,并保证制度、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教材、实践课堂等“一体化”因素多方配合,共同促进“一体化”教学方法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普遍应用,实现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星瀛.论“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有效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施[J]. 职业技术.2011.09.

学前教学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声乐教学 创新模式 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社会大众对学前教育越来越关注和重视。与此同时,学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等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量。声乐教学模式的运用,更是促进了学前教育水平的质的提升。但在实际的学前声乐教学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阻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进进行探讨。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现状

(一)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学前教育中声乐教学的教材难以完全满足教育目标。即许多声乐教材并不能达到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所以无法满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日后工作的需要。一方面,许多学校为了实现针对性教学,根据本校学生的特征,由本校教师主编了相关的声乐教学教材。这种教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针对性的高效教学,但也导致学生的知识面有限,难以保证全面教学的实现;另一方面,学前教育在近几年得到了许多关注,教育的相关理念和思想也有所改变,但教材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还需要保证一定的教学逻辑等,所以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难以保证充分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

(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条件,对学生日后的工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学方法有待改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难以适应社会实际的需要,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我国的许多行业都在积极进行改进和调整。但相对来说,教育行业的改进速度较慢。教学方法没有及时进行改进,关键的教学点也没有适应社会实际的需要。所以,难以满足实际要去的声乐教学,是难以保证教学效率的。二是教学方法的传统,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理论体系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运用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不强,为社会提供的综合型专业人才有限,导致我国的学前教育难以实现质的提升。

(三)学生声乐演唱基础较差

学前教育中的声乐教学,不同于其他的专业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教师更加强调学生的运用能力以及将其充分于工作中的能力。所以,这就对学生的声乐演唱基础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学前教育是比较热门的专业,报考的学生较多,但学生质量却参差不齐。在接受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之前,甚至有许多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声乐教学,这为后续的深入声乐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导致教学的进展缓慢。另外,学生的声乐演唱基础较差,学习中需要克服的困难较多,也容易使得学生对声乐教学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导致声乐学习的效率不高。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性

(一)创新是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

实现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促进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对学前教育的声乐教学要求更高,对学前教学的教师的教学能力等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所以,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不仅是为了推动教学体系的发展,也是促进其适应市场需要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关注对理论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难以提升,对教学体系的进步和完善的益处有限。因此,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是促进其不断进步和健全的有效方法。

(二)创新是适应社会需要的重要方法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学前教育的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与此同时,社会和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才能充分提高声乐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声乐教学的专业性要求较高,高效的声乐教学对学前教育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加强对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大众对学前教育的要求,促使学生在学前教育阶段对声乐的相关知识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进而为以后的更深层次的音乐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措施

教学模式不仅是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教学理论进行的一次总结。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声乐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综合教学能力,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所以,实现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充分配合。

(一)实现整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的结合

所谓实现整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的结合,是指将两种不同教学形式的优势进行有机的结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大多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节约和整合教学资源,但也容易导致教师忽视了对个体特征的重视,以及更高效的针对性教学的实现。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声乐教学的专业性内容更多。所以此时针对性的教育和个体教学的实现也十分重要。例如,可在学习新知识时,将原本30人的班级教学,转换为10人的小组教学,再借助学生的讨论与合作共同攻克声乐演唱方面的问题。这样一来,教师不仅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不同的想法,还能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种将集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并运用声乐的专业性知识。

(二)确立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日常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也是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提供科学的经验借鉴。学前教育中的声乐教学,需要学生掌握好声乐专业知识与专业内容的教学输出之间的关系。所以,不仅需要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还需要为以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例如,在声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加强互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以及团队合作,在自我观点的表达的过程中,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并最终成功解决问题。此外,学生还可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这一教学方法的优劣,并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理论教学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需保证必要的引导和解惑即可。将学生放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也能够促进和谐课堂的构建。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和思考,能够促使学习效率的提高。

(三)借助声乐特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从本质上说,声乐课程属于美育的范围。而在学前教育中,通过演唱和表演来促进学生综合实力的提升。演唱是抒发人类情感比较直接的方法,在演唱过程中还能够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感情。所以,借助声乐本身的特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演唱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依据歌曲的背景灯内容,分析歌曲更深层次的含义,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能力。此外,教师还需培养学生掌握音乐的韵律美和节奏感,并引导学生进行这种能力的输出和运用。例如,可将音乐演唱教学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进行结合。在进行歌曲的学习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索,或通过小组探讨对歌曲进行理解。通过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潜能激发提供了条件,对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有着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据上述的分析可知,学前教育中的声乐教学对学前儿童的大脑开发和音乐潜能的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将整体教学与个体教学相结合、采取“联系式”的教学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以及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等方式,从教学思想、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从科学教学的层面对学前声乐教育进行了分析,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声乐教学水平的提升,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为其全面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注释文献】

[1]曹红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教学新模式构建探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04:131-132.

[2]李梦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再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11:123-125.

[3]杨蕊.对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思考[J].艺术教育,2014,07:83-84.

学前教学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创新

随着人们对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意识的不断增强,传统的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教学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模式的创新势在必行。完善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有助于提高我国幼儿的舞蹈素养以及舞蹈技能,有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普遍存在弱化现象。为了能够有效创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模式,需要加强舞蹈教学的社会作用及美育作用。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舞蹈课程教育理念比较落后

一般情况下,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理念,在激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兴趣,诱导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舞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幼儿舞蹈知识素养和技能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这种舞蹈教学理念笼罩下的课堂,成为学生机械模仿的“自由天地”。这逐渐使舞蹈教学成为动作的拼凑、衔接与集合,并没有让舞蹈的内在美得到充分展现。教师应该更新舞蹈教学理念,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现代化舞蹈教学理念。

(二)舞蹈课程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就教学方法而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不注重将多样化的舞蹈教学方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致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明显。我国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属于“师承式”教学,但随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与改革,这种单一、机械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舞蹈课程内容配置不合理

现有的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内容设置,有不合理因素的存在,因此应科学地处理专业舞蹈与幼儿舞蹈知识的内容分配比重。要基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目标,设置合理、科学、清晰化的教学内容。现今,无论是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材内容的处理方面,还是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堂教学的内容方面,都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不利于整个学前教育教学任务的实现。因此,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内容配置尤为重要。

(四)舞蹈课程评价体系不科学

评价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对于幼儿教育的成果体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学习评价时,往往只将评价停留在对舞蹈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查和检测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实际的舞蹈操作、舞蹈编排和舞蹈创新能力的考查。这种单一的舞蹈教学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评价缺乏公正性与科学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于舞蹈实践教学技能学习的兴趣,不利于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的有效发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创新模式的措施和建议

(一)更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理念

首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以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在传统舞蹈教学理念笼罩下的课堂,成为学生机械模仿的地方。这逐渐使学生变为动作的模仿者与拼凑者的集合。舞蹈所体现的内在美逐步退居到舞蹈教学幕后,使学生高效领悟舞蹈精神和内涵成为奢望。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只有进行变革。舞蹈授课教师必须改变舞蹈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的现代化舞蹈教学理念,深刻领悟舞蹈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等方面的作用,不断用舞蹈艺术来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舞蹈创意,提高对幼儿舞蹈教学的技能。

(二)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应适当改变舞蹈教学的内容,要基于教学目标和学生兴趣,选择难度适中、内容适度、专业性不是很强的舞蹈教学内容,并依据学生个人的舞蹈基础设置并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其次,要设置基于学生能力的舞蹈教学培养与提升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幼儿舞蹈教学观摩课,以提高学生的舞蹈教学技能。最后,将优秀的舞蹈课程及作品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要灵活采用教学方法,适应幼儿教学的独特特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三)丰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教学的内容

目前,传统的教学内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欣赏与模仿相统一的多媒体教学法、舞蹈表演教学法以及合作探究教学法等。在此基础之上,要丰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一是在舞蹈教学实践方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将思想教育、审美教育、人文关怀渗透于实践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使学生在以后当教师时更加注重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二是在舞蹈教学技能方面,引导学生对幼儿舞蹈进行探索求知。例如在幼儿舞蹈技巧上,对幼儿舞蹈的手法、步伐技巧等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归纳,以便于幼儿模仿学习。

(四)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评价方法多元化,可有效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评价具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功能,高质量的评价对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十分有效。新的教学评价理念要求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信息的多元化,注重评价过程,侧重形成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内容和标准多元化,以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舞蹈在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和意志、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幼儿形体与气质的美感、培养幼儿良好的审美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注重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创新和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学前教育专业的改革发展,进而影响了舞蹈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模式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因此,学校需要在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改革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幼儿舞蹈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以适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并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与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手段,立足于新的教学理念,采用科学的课程评价模式,推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吴明静.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探析[J].学前教育,2012(5).

[2]闫婷.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的研究[J].黄河之声,2013(6).

学前教学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学前美术教学;专业美术教学;差异性;美术素养

由于学前教育重视直观感受的特征,加之近年社会及家长对艺术教育的普遍重视,在师范院校的学前专业开设美术类课程,已经成为各师范类院校课程设置的重要内容。但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受教育学生的美术素养等都与美术专业的学生有显著差距。不能认知其差距就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现就调研结果,就上述内容予以论述,以期对学前专业美术教育课程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学生的美术基础素养有显著差距

调查发现,学前美术专业的学生90%以上在小学乃至初中、高中从未接触过美术,5%左右的学生稍有接触。而即使5%左右稍有接触的学生中也大部分并未得到过专业的美术教师的训练,其在中小学的美术课程多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而美术专业的学生95%以上在高考前都在专业的培训机构学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美术。专业机构学习三年以上的学生占了50%,学了两年至三年的学生占了30%,学了一年至两年的学生占了20%,可见,美术专业的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功底,甚至有的学生就是从小一直学习美术,对美术的知识有一定认知,亦有一定的绘画能力。

二、教学目的与内容有差异

学前美术教学紧贴学生幼儿园教师职业的需求实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美术技能,具备良好的美术素养。但教学目的更侧重于激发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而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方法。总之,学前美术教学更侧重于基础表达和鉴赏,而专业美术教学更注重专业表达。在学前教育专业和美术教育专业里,学前教育专业的总课时比例分配如下:公共基础课23%,教育专业课25%,学科专业课35%,选修课(含专业任选、公选、辅修)17%;而美术教育专业的总课时比例分配如下:公共基础课26.7%,教育专业课21.5%,学科专业课39.9%,选修课(含专业任选、公选、辅修)11.9%。从所占课时比来分,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占所有应修课程的课时比为9.8%,在美术教育专业美术类课程占所有应修课程的课时比为39%。又根据学前美术专业与美术教育专业课程开设性质的特点来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手工课占的比例35%,实践课占的比例为35%,理论课占的比例30%;而美术教育专业教学中手工课占的比例5%,实践课占的比例为60%,理论课占的比例35%;可见,学前美术专业及美术教育专业开设的美术专业课的比例以及课程性质开课方向也是不一样的,所以美术老师在学前美术教学与专业美术教学中是存在差异性的。就调查来看,上述课程设置,是师范类院校的普遍情况。概而言之,学前专业的美术教学要求学生所要掌握的内容较为广泛,而专业美术教学在深度上更胜一筹。无论是在学前教育专业还是在美术专业,美术课程都是作为系列课程存在的,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课程设置有所差异。美术专业的教学主要以素描、色彩、水彩、油画等为主,主要以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以及美术专业能力水平的提升。而学前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基础绘画、手工制作为主,绘画类的课程不需要太深入,了解皮毛即可。如,相对于美术专业对技法的掌握而言,学前专业美术教育更多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绘画的种类及技法,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并且能主动、恰当地对美术作品进行审美。可见,学前美术教学和美术专业教学的内容是存在差异性的,培养的方向不一致,对学生的要求也有差异。

三、教学方法有差异

如上所论,入大学前学前美术专业学生和美术专业学生的水平就存在差异,且学前专业学生内部美术素养差异明显。在教学方法上,学前美术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层面上进行操作:1)因材施教。一线教师上课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摸底。了解学生的美术素养水平,以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并据学生水平及课程重要、难易程度确定不同章节的相应课时。照本宣科显然尤其不适合学前美术课程的教学。2)兴趣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学前美术教学的过程则提倡以美术鉴赏课为开端,首先让学生认识美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学前美术更注重实用性,而且尤其注意手工作品的制作,在教学中,教师也多注重借助实践来切实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以应对幼儿园环境设置及教学的需要。相较学前美术教学而言,专业美术教学理论素养的培养与实际创作能力的提升同样重要。而且美术专业教学更侧重与让学生通过线条、色彩等来表现世界,而非手工的折叠、粘贴等。教学场地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借助,更能体现学前美术与美术专业教育之间的差异。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学前美术教学以临摹为主,而专业美术教学以写生为主。所谓的临摹就是根据书上所提供的作品,一成不变的画下来,学前专业教学以此种方法为主。而写生就是直接把实物或风景当作对象进行绘画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在室内也可在室外进行。就大多数院校的培养方案来看,在专业美术教学的培养方案中,三年里必须有一次外出写生以及一次外出采风的机会。写生、采风是美术专业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写生、采风让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学会欣赏美,懂得如何将美的东西绘画出来,从而提升学生的绘画水平,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而学前专业的学生,美术类的写生采风课程是没有的。学前专业更多的是通过欣赏图片感受美,通过欣赏丰富他们的审美情趣,提升美术素养。有无现场采风也成为了美术专业教学与学前美术教学在教学方法及手段上的一个重要差异,这一差异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设置有直接的关系。

四、职业目标有差异

上述种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职业导向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是从事幼儿教师,所以在培养的时候多注重幼儿教师怎样去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引导幼儿教师帮助幼儿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也就是说学前美术课程的设置更多是立足于幼儿的需求,进而对教师的相应能力进行培养,使幼儿教师成为一个合格的表现者、引导者、和美术语言的陈述者。而在课程的设置中也多参阅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2006版)》而美术专业学生教学主要引导学生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情感和思想的方法,即使作为未来的美术教师也更多的强调的是引导学生用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综上,学前美术教学与专业美术教学在教学对象、目的、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层面,多有差距。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美术老师应充分考虑两种专业的美术教学的差异,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专业培养的需要。尤其专业美术教师进行学前美术专业的美术教学,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要有学前意识。作为学前专业的学生,也应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以及美术元素在如今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努力提升自己的美术学科素养,通过欣赏国内外精品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通过勤加练习提升自己的素描、色彩、手工制作等技能。而作为教育机构的院系也应适当开设专业的美术类公选课程,以便对专业美术有特殊爱好的学生,通过公选课的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进而因拥有一技之长,而在幼儿园教师招聘的环节中脱颖而出。而且,学前美术与专业美术的教学方法的差异,不是非此即彼的,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好的方法,也可以为学前美术教育所用,以培养有专业的美术功底的幼教学生,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你无我有,你一般我专业”是学生就业的法宝,也是体现院系水准的重要衡量指标。

作者:龚珊 单位: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探索研究》刘燕,2012年20期《大家》

学前教学方法范文第8篇

1.实习时间相对较集中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教育实习的时间是相对集中的,一般为30天到40天的时间,一周大约上1次到3次课。实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对于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教育实习的学生来说,有利于其在教育实习中,知识的巩固。实习过程是局部性的教学,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教育实习是一个局部性的教学,因为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学生在教育实习中,只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局部,一般一个教学过程的设置在一个学期,教育实习的学生只是担任这个学期中一个月的课程。在一个月的实际教学中,掌握好教学法对比运用是很关键的。

2.实习的多样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实习多为幼儿园,幼儿园的课程多种多样,多以游戏为主,针对幼儿园学生课程的多样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不能以单一的舞蹈课为主,而是要强调舞蹈课中的多样性,多综合舞蹈为主。

二、学前教育舞蹈专业学生教育实习中教学法运用的对策研究

1.采用以激发幼儿舞蹈兴趣为主的教学方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多以激发幼儿舞蹈的兴趣为主,我国的舞蹈意识与年龄形成了反比,年龄越小舞蹈意识越强,幼儿园最好,小学还可以,初中开始退化,高中与舞蹈开始隔绝,大学期间完全成了“舞盲”。幼儿园学生的舞蹈意识很强,而且很爱动,但是学习舞蹈的能力有限,再加上幼儿在学习时的注意力短,学前专业学生在实习的时候,应该多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根据幼儿动作发展趋势和规律,从头部到尾端,由上肢到下肢的顺序发展动作技能,先发展大肌肉粗大动作,再发展小肌肉精细动作。例如,学前专业学生在实习的时候可以多采用模仿动物的动作来激发幼儿的兴趣,而根据幼儿动作从头到尾端的发展规律,实习教师可以把幼儿常见到的动作图片带到课程上,先让学生认识动作,在把动物的特征从头部到脚模仿给学生,再根据学生的理解,把生活化的动作美化,形成舞蹈的动作。

2.以某种舞蹈的单一动律风格的教授为主学前教育舞蹈专业的教育实习,时间相对较集中、比较短、局部性的教学等特点,实习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选择自己擅长舞蹈种类或一个民族的舞蹈,进行教学。皮亚杰用最简略的说明来说出他和他的合作者经过几十年研究出的成果,起点是动作普通协调作用,其根源是天赋,经过后天的同化作用和分化而发展。如果结构是“实在的”,那就会主动的调整;而且因为结果是自主性的,所有我们就要说到自身调节作用。皮亚杰还指出,主体是功能作用的中心。实习教师在教育实习中,要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把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用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它不仅指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教与学的方法。在不同的舞种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舞蹈不同阶段的课上,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中,实习教师应多采用单一的重复动律为主的教学方法,实习教师通过好听的幼儿音乐切入,带动学生跳,如在藏族舞蹈的教学中,教师只要把颤膝的动律重复地教授给学生,变化不同的音乐,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