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育科研报告

教育科研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教育科研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育科研报告范文第1篇

赵所长传达了省、市教育科研领导近期关于教育科研工作的讲话精神,通报了去年全市科研课题调检情况、传达了《2008度教育科研所工作要点》。各县区交流了去年的科研工作。赵所长对如何做好今年的科研工作提出了几点具体要求。最后,许院长就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搞好课题研究工作做了讲话。

赵所长就做好2008年全市科研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

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发展势头很好,市教育局领导和学院领导非常关心、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基层学校和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不断增强。名校更加重视科研工作。教育科研具有一个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也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科研队伍素质需要补充和提高。科研条件亟待改善。

(一)进一步提高对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省、市领导非常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在经费、设备、条件、人员等方面日益改善。要真正落实“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思想,结合我市“教育年”活动开展好科研工作。

(二)加强各级课题研究工作,保证研究质量,提高水平(省级即将结题的课题和市级30项重点课题)。积极争取国家级课题,对重点课题市教科所进行重点指导和管理。

(三)加强各级课题管理工作。全市“十一五”期间省市级规划课题在管理方面要求上档次(省课题立项结题有较高要求、特别是对30项市级重点课题)。逐渐实现网上管理,加强“三库”建设。研究过程材料,在做好书面材料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用微机管理课题。同时向市教科所指定邮箱上传课题研究材料(市教科所由任红负责)。30项市级重点课题首先实现上述要求。

(四)加强教育科研网及科研网络建设工作。今年,辽宁省教育科研网全面开通。保证省、市教育科研网资料上传工作。加强教师教育博客的建立以及宣传工作。建立好市县校三级科研网络体系。

(五)加强科研经验的宣传工作。注意发现、培养科研典型。适时召开本县区科研成果展示现场会。推广本地经验,市里适时召开现场会。

(六)市级各县区要建立专职科研信息员,专门负责本地科研材料的上报、上传(市教科所由石连洋负责)。

(七)加强科研调研工作。深入基层,每年撰写1—2篇教育调查报告或研究性论文。

教育科研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研究报告;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1-0091-02

中小学校本教育科研经过十几年的普及工作,已经被中小学校广大教师高度认可,并能够积极主动用教育科研解决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校本教育科研方兴未艾。但是,这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是许多中小学教师不会写研究报告,总结不出研究成果,集中表现为大多数研究报告存在结构性或者内容催等问题。

一、研究报告的基本含义与一般结构

研究报告是课题研究工作按计划完成后,对整个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用文本表达出来的文本形式,也叫结题报告。它是概括研究工作、表达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是科研论文的一种形式,也是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研究报告一般有两大结构,一是表述研究结果,二是概述研究工作。

表述研究结果是研究报告的重头戏。实际上,研究报告的大部分文字是用来表述解决课题研究的问题的策略体系、模式和创新性内容的,也就是研究成果,这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功能。

二、撰写研究报告易混淆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1 研究报告的结构性问题与撰写的策略

研究报告出现结构性问题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过程型:不知道总结什么。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并不知道自己的研究哪些是成果,哪些是效果。这种研究报告多是研究者,特别是撰写者不知道研究报告的重点是要表述研究成果和研究效果。

意义型:研究报告通篇都在写研究的意义和研究的效果,但在他的辅助资料中能够找到一些零散的不成体系的成果。这种研究报告除了不知道表述研究结果外,可能是课题设计就有些问题,研究过程中又没有纠正。

描述型:通篇描述几个研究事件。这多半是不知道研究报告是什么,或者课题设计就是一笔糊涂账。

上述类型研究报告表明,中小学校本科研总结存在两个严重问题:一是课题设计有问题,研究者成果意识差。课题设计时就忽略成果假设,最后很难总结出成型的成果;二是研究者不会进行科研总结,更不会写研究报告,不知道也表达不出研究成果。这样的课题总结使课题研究的价值大大下降。

撰写策略:撰写研究报告切忌“过程化”、“意义化”、“描述化”。在重点表述研究结果的同时要交代清楚选题与研究概况,一般要把握好三个着力点:

一是研究什么了――回答选题、研究意义、目标及内容;二是怎样研究的――回答研究方法执行及实施情况;三是研究出什么了――回答研究成果、效果与研究还存在的问题(详细论证研究成果、效果、评价研究工作,提出未尽事宜)。

2 研究报告的内容性问题与撰写策略

中小学校本科研总结或撰写研究报告,在内容上经常混淆的问题主要有三类:即研究结果、成果、效果分不清;研究的目标与内容分不清;研究方法与研究过程分不清等。

(1)克服成果无意识问题,明确表述“三果”

三果是指课题研究的结果、成果和效果。中小学教师在课题总结和撰写研究报告时经常出现研究结果、成果、效果混为一谈或者忽视研究成果,用研究的效果代替成果等问题。研究成果与效果是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价值所在,一个项目研究,在总结或撰写研究报告时这“两果”表达不清,这个项目就毫无价值可言。区分“三果”并正确应用是课题总结的关键,是研究意义与价值的根本体现。其含义为:

研究结果。是研究工作所得到的所有内容。包含研究的成果与效果;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发现的新问题;研究中产生的各种附产品,如实验数据、观察记录等。通常研究的结果主要指相对于研究目标和内容所预期的成果与效果,既是研究的主要目的,也是研究的价值所在。

研究的成果。对中小学校本科研而言分狭义成果和广义成果。狭义成果是指研究中提炼出来的解决问题(课题研究的问题)的方式方法或者应用模式。广义成果是指发表的论文、撰写的著作等。

狭义成果也可称为未公开发表类成果或者称为隐形成果,是中小学校本科研的主要成果形式,是在研究中提炼出来的具有规律性和结构性的解决问题的体系,如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由于许多中小学教师在成果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只有发表的论文和著作等才是成果,因此,经常忽视或者没有意识总结这些隐形成果,这是当前中小学校本科研存在的一个代表性问题,致使许多校本科研的有用成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提炼、总结、应用和推广。

中小学校本科研多为实践性研究,通过研究报告来总结和推广研究成果是中小学教师校本科研的主要形式。许多中小学教师缺乏科研成果意识,更缺乏总结与推广意识,即使也多是教育叙事,加之通过文本形式公开发表成果比较困难,易形成忽视总结与提炼成果的问题倾向,应引起高度重视。

研究效果。是研究的“对象”受到研究成果应用的影响所发生的变化,而且是正向变化。如学生的学习素质明显提高;促进了参与研究和实验的教师的专业发展等,都是受研究成果影响的效果。阐述研究效果主要是显示研究成果的价值。

(2)克服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混淆问题,概括并清楚表述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中小学教师的研究报告中经常会出现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混为一谈,找不到研究目标或者把研究目标当成研究内容,把研究内容当成研究目标的问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是评价研究报告的重要前提条件。研究目标一般是针对研究的问题和选题要求而提出的研究预期,可以认为是研究的目的和达到目的的程度。研究目标是课题的纵向选择。表述时,要按这一要求表述清楚研究将要达到的目的和程度。比如,研究学生语文阅读素质培养,让学生学会自主读书就应该是研究目标之一,会读书是目的性要求,能自主读书是程度性要求。

研究内容是围绕着解决问题的目标预期所涉及的横向要素。即与解决问题预期相关联,所展开的方方面面的、能对研究的问题产生影响的因素。表述时,要从横向表述清楚对研究问题而言所扩展出的研究因素,如“学生语文阅读素质培养”选题,研究如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就涉及“培养方式”:课堂教学(朗读、分析、写作)、课后活动(阅读、作业、观察)、评价体系(内容、标准、课堂、课后)等因素。这些都是对培养目标有影响的因素,他们的变化都会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3)克服研究方法简单化问题,简练并恰当表述研究方法

多数研究报告,在表述研究方法时容易出现两个极端性问题。一是简单到了聊聊几笔,如课题研究应用了“实验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等,没有具体内容;二是从头到尾写过程,篇幅很长。交代研究方法是为了佐证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研究方法表述不准确,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就会打折扣。表述研究方法一般的着力点有两个:

一是思想路线。通常讲,就是课题的研究思路,即解决问题的思路。如从哪里人手,怎样展开,如何突破难点,如何抓住重点等。看课题的思想路线就能知道课题的研究水平,有高水平的课题研究思路,必然有高水平课题成果。

例如,有一位教师认为,语感是语文素质的最基本的基础,具有决定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他就确定了以语感教学为核心,从阅读人手(路径),在课堂教学和课后阅读等方面展开,以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纠正语文技术性教学问题为主线的思想路线。

教育科研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小学 教育科研 合理定位

一、教育科研的内涵分析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科学研究是指人们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的一种认识或实践活动;教育科研则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它是以教育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发现或发展教育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以教育领域中发生的现象和问题为对象,以探索教育规律为目的的创造性的认识活动。简而言之,就是一种运用科学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理解教育科研的内涵。

1.科学方法。教育科研中的研究方法是人们解决问题、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中介和桥梁,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正确性,所以我们必须以专业理论做引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小学教育科研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教育统计等。

2.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索过程,而不是一种盲目的活动。开展教育科研,首先要选择好课题,确定研究对象,制定好实施方案,然后进行具体的实施,并最终形成研究成果。事先若没有目的要求,心中没有计划,临时想到什么就干什么,然后写一小结完事,这不是真正的教育科研。

3.创造性。创造性是一切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所谓创造,就是运用已知信息生产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这种“产品”可以是一种新观念、新设想、新理论,也可以是一项新工艺、新技术、新作品等。对于小学教育科研来说,不是去复述前人已解决的问题,而是在接受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钻研,进入前人还没有进入或没有完全征服的领域,解决前人所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包括内容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和方法的创造性等。

浙江省磐安县教育局教科所陈复兴认为:中小学教科研好比人生,可以用五重境界来概括:为成长“上下求索”的学习境界;立项前“两情相悦”的自发境界;立项时“结婚登记”的责任境界;立项后“生儿育女”的自信持恒境界;出成果“继往开来”的生态境界。一个比较完整的教育研究过程一般可分为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第一,计划阶段。这个阶段主要工作是选择课题、制订计划、申报课题、搜集资料。选择课题即对发现的教育问题进行选择,确定最有研究价值、最适合自己研究且能在相应的期限内完成的教育问题。这是科研的第一步,选择什么问题不仅可以看出研究者的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这项研究的价值和方向。制订计划即设计研究方案,是教育研究的施工蓝图。通过方案设计来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进度等,这关系到研究的成败、价值与效率。申报课题即研究人员或研究单位,按立题审批手续,将所选定的课题向有关科研规划部门申报。申报成功后,要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别人在本领域的研究成果,为自己的研究做好准备。可查阅的文献包括:专题著作、报刊杂志中的有关文章、经验介绍、教学实验报告,等等。

第二,实施阶段。这个阶段是把研究方案变成现实的具体操作,一般包括研究资料的分析整理、研究的具体执行、研究过程的监控和调整,等等。认真进行材料归类整理工作,对于搜集到的材料要进行分析、综合、比较,运用逻辑的、数学的及其他各种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的操作要符合研究设计的要求,并不断控制和调整实施的过程,这是教育科研工作的核心和主体,对达到教育科研工作的目标有着决定意义。

第三,总结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解释结果、得出结论,并将研究结果及结果的来源用一定的写作格式表达出来,是研究的收获阶段。教育科研的结果经严格的整理之后,用论文或书面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是有益和必要的,它将科研中的发现加以推广,有利于今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二、走出小学教育科研的认识误区

教师是一个离不开“研究”的职业,小学教师同样肩负着科研的重担。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完善需要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不遗余力地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提出新对策;能够承担这一任务的教师,必须是具有一定科研素养的研究型教师,这也是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对小学教育科研还存在一些错误认识,阻碍着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走出这些误区。

1.教育科研观念的弱化

许多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教师中间还存在教育科研“神秘论”、“无用论”、“随意论”等观念。

“神秘论”的观点认为,教育科研偏向于理论,是教研院和专家、教授等专业人员的事情,小学教师能力和水平不够,也出不了什么成果,于是,在教育科研工作上就畏首畏尾,顾虑重重;“无用论”的观点认为,教育科研对实际工作的意义不大,对学生水平的提高也不明显,还加重了负担,存在“费时、费力、费钱”的问题。另外,有的老师做科研很“随意”,不注重过程的规范和方法的科学,研究流于形式,实效性差,甚至三分钟热度,造成教育科研队伍不稳定,研究工作开展比较平庸。

2.教育科研过程的虚化

一些小学的科研过程过于形式化、单一化,学校课题出了,申报书像模像样,对人员安排、时间分配和成果形式等也做了一定的安排,可长时间不见其有实质性的科研进展,只是请来教科室的同志来听一听课,查一查报告,就算是汇报了、交差了。到研究阶段结束时,却能拿出科研报告、总结,这样的闭门造车又有什么科研价值呢?教育科研方法有很多:观察法、调查法、教育实验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统计法等,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及其局限性,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难以得到科学的研究结果,研究者必须掌握多种科研方法,根据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规定出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来,其中包括选题、查阅文献、初步调查了解制定研究工作计划、收集并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撰写报告等环节,必须克服课题组组内分工不明确,组织混乱,各搞各的,自行其是,才能使教育科研工作顺利而有效地进行。

3.教育科研缺乏专业引领

专业引领的实质是理论、经验对实践的指导,理论、经验与实践的对话,是具有教育研究专长的人员通过他们的先进理念、思想方法和先进经验引导和带动第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展教育实践探索和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不少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发现了问题,但没能搞清日常教学实践与教育科研的关系,这就是缺乏专业引领。

大家都认同,理论是实践的指南,离开理论指南的实践往往是茫然的实践。有些小学老师埋头于实践,兢兢业业,辛辛苦苦,但往往所得甚少;实践有时使人感到充实,但一味实践,又会使人陷入盲干的困惑和茫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着丰富的体验和实践知识,蕴藏着许多智慧和经验,但大部分教师却难以将隐性的经验外显化,或将感性体验理性化,使之成为能与人共享的资源。如何把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上升为教育科研,这就是对教育专业研究人员发挥专业引领提出的新的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其实每一位教师都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研究和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意见。与外来研究者相比,教师处在一个极其有利的研究位置上,有最佳的研究机会,我们应该及时走出误区,科学地、系统地认识教育科研。

三、小学教育科研的合理定位

小学教育科研是人们对小学教育领域的对象、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创造性认识活动。林炳伟老师曾说:“中小学教育科研……研究的对象是自己的课堂教学,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而不是为了研究出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理论。……”小学教师做教育科研应有合理定位。

1.小学教育科研以应用研究为主

小学教育科研应该面向实际,面向课程改革,着眼于应用,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应用研究是解决教育工作中具体问题的研究,它着重于针对某一实际问题,深入考察其规律,提出比理论研究更加具体的对策与方法。实践中的小学教师,由于承担着一定量的教学任务,很难进行专门的理论研究;一般基础理论研究的周期比较长,须经过反复研究、论证,难度较大,而具体化、实用化的应用研究更适合小学教师。

2.小学教育科研以教学实践研究为主

日常教学的课堂是诸多热点与难点的汇集场所,是教育教学问题的原发地,是问题产生的真实土壤。教师自身研究的问题实际上大多并不是来源于对理论材料的占有和分析,而是来源于日常教学实践。教师一直生活在日常教学的实际现场,是在日常中感受教育事实,发现教育问题,提升教育智慧的。只有当小学教育科研与日常的教学工作密切联系,才能得到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欢迎和支持。

3.小学教育科研以校本教研为主

小学教育科研要从学校的具体实际出发,始终围绕学校,找准科研工作与本校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实现“科研兴校”。校本教研是选择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经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小学教科研的根本目的就是解决目前学校教育发展或课程改革中的问题,其代表性的三个特征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教师参与校本教研,不但可以提升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而且有利于改进教学工作,进而提升精神境界和思想品位。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温忠麟.教育研究方法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陈复兴.中小学教育科研五重境界链接人生[N].中国教育报,2005,(7).

[4]林炳伟.成长即成果[N].中国教师报,2009,(1).

教育科研报告范文第4篇

教育科研是推动学校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学校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教育科研相对滞后,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办学水平。为此,有必要更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科研理念,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制度管理和硬件建设,创新教育科研的方式方法,以促进农村学校教育健康发展。

一、农村学校教育科研主要问题

受外部和内部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局限,当前多数农村学校教育科研始终处于虚置状态或流于表面化、形式化,科研氛围不浓厚,实施过程也存在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教育科研意识不强

农村学校由于地处偏僻,信息闭塞,办学条件相对差,很多学校还存在着关门办学的现象。农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普遍对教育科研存在一些片面认识:一是认为教育科研高不可攀。在许多教师眼中,教育科研非常神秘和深奥。他们认为只有那些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才能搞出成绩,而自己理论知识薄弱,缺乏研究能力,不知从何下手。二是认为教育科研妨碍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搞教育科研会耽误时间,分散精力,影响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从而把科研和教学对立起来,认为两者不可兼得。三是教育科研急功近利。不少学校开展教育科研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不是思考如何通过抓教育科研促进教师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而只是为了在等级示范学校评估中捞取份额。很多教师搞科研也只是为了评职称和晋级加薪,或者是为发表几篇文章获取名利,导致教育科研成了名利的阶梯,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

(二)教育科研质量不高

目前农村教师教育科研素质普遍偏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基础理论和科研基本知识缺乏。一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外,很少涉及从事教育科研必需的教育科研理论,对教育科研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基本方法知之甚少。二是从事教育科研的能力不强。一些教师甚至不能规范填写课题申请书,对如何撰写研究论文和报告更不清楚。在课题选择上脱离实际,论证概念不清,说服力不强,研究思路紊乱,找不准突破点,操作过程设计简单空乏,研究方法陈旧。三是开拓创新和科学求实的精神不够。从事教育科研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要有一种对专业执着的追求和献身精神,而一些教师遇到挫折就半途而废,或拼拼凑凑、剪剪贴贴成几篇文章,教育科研活动就此草草收场。上述原因,导致农村学校教育科研质量不高。

(三)教育科研管理不规范

绝大部分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领导管理体系不健全,没有专门的教育科研领导管理机构,也没有形成上下贯通的教育科研网络。许多学校的教研工作由教导处兼管,而教导处由于常规事务缠身,也难以用专门精力来组织开展教育科研。一些学校虽然设立了教科室之类的教育科研管理机构,但总体规划不够,组织不周,管理不力。不仅常规教研流于形式,而且专题教研如课题管理存在规章制度不健全,课题的申请、立项、审批、成果的鉴定、评审,研究过程的监督、指导、检查不完善,造成实验结果迟迟不能形成,甚至中途夭折。虽然一些课题出了研究成果,但也没有及时认定和推广。

二、改变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对策

农村学校已经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不从教育科研入手,通过教科所引领学校进行改革和发展,学校就始终只能陷于囹圄之中,举步维艰。让农村学校的教育科研走出困境,让教研成果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已成为农村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

(一)转变理念,提高认识

理念决定一切,农村学校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势必要突破陈旧理念的束缚。要在领导和教师中树立“优先发展教育必须优先发展科研”的思想,真正确立“科研兴校”和“科研兴教”理念。要通过不同形式让教师牢固树立科研意识,树立教师即研究者、教育教学即研究活动的新理念,正确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自觉做教育科研的践行者。要让教师沉下心来关注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学会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学论文,学会教学设计、说课、评课和评价学生,并能将问题转化为专题和课题,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方案和报告等。

(二)健全机构,分工负责

农村学校要改变过去视教育科研为面子工程和形式主义的做法,将教育科研提上学校重要工作日程,将之作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造教育特色和品牌的中心工作来抓。校长作为学校教育科研的总领导,要保证政策与经费的落实,全面督查与推进学校的教育科研。针对学校科研管理不规范的现状,学校内部要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科研的教科室。教科室做为教育科研的首要执行者,必须明确并充分履行好职能,一体化管理好教学、科研和培训工作,力争取得良好的教育科研成效。教科室的内部还必须实行分类与协作管理。教科室可将常规教研和专题教研的管理分别由不同人员担任,大家明确各自职责,协作配合,以强化工作效能。

(三)科学规划,加强管理

为使教育科研有章可循,落到实处,教科室在学校统一领导下,要牵头制定并完善好一系列教育科研制度,比如:课题研究制度、教师学习制度、外出学习汇报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案例分析制度、课后反思制度、教研成果奖励制度、教研成绩计入绩效工资制度等。在制度管理下,教科室还要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制定出近中长期规划。长期规划以十年为期,中期规划以三至五年为期,近期规划以一学期或一年为期。规划要提出教育科研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程序、参与人员、保障措施等,以对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同时强化教育科研的计划、过程和成果管理。学校教科室要在每学期初指导教师制定个人教育科研计划,并存档备案。在教学与科研实施过程中,要调动教研组长和年级组长的积极性,加强对教师的指导、管理和督促,帮助教师按计划有序推进教育科研工作。

(四)加强引领,全员参与

农村学校教育科研的开展不能缺乏专家引领、同伴互帮,必须聘请县级教研部门教研人员以及省、市、县学科带头人指导本校教育科研工作,定期开展座谈和会诊,确保指导到位。学校还应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进行分层要求:学校领导带头参与教育科研,承担学校重大科研项目,承担组织和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责任,以此带动和引导教师积极主动投身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必须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人人承担研究项目,带头在实践中研究,用研究成果指导实践。要将此项职责落实是否到位与骨干教师评职晋级联系起来,督促骨干教师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常规教研要鼓励所有教师参与,不断从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对策、解决问题。在日积月累中达到三年内每位老师都能参与一个以上的课题研究项目。

(五)外引内联,教研一体

要落实“走出去”和“请进来”,实施外引内联。积极支持教师参与上级组织的各项教育研讨和培训活动,并选送教师到先进学校参观学习,学习回来后再向全校教师做报告与示范。同时,定期邀请外地专家和优秀教师到校讲学、上示范课、给学校教师作现场评点和指导。为使学校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快速上台阶,学校还应和先进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和兄弟友好学校,在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上得到他们的有效支持和帮助。学校内部,还应注意有效利用网络、沙龙、展评等方式,促进本校与外校、教研组与教研组、年级组与年级组、教师与专家、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将教师的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密切结合,关注实践中的问题,实现“学、研、做”一体化,一边学习,一边研究,一边实践。

(六)完善条件,强化考评

教育科研报告范文第5篇

教育事业的发展少不了教育科学研究。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那么教育科研就是教育事业前进的动力。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教育科研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教育科研论文写作的意义

1.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推进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力

教育教学领域面临着许多重大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但是怎样才能使研究成果为教育改革服务呢?示范是一种办法,但范围有限;口头介绍是一种办法,但口说转瞬即逝。应该说,最好的办法是把自己探索的结果写成教育科研论文,发表在刊物上。通过写论文的方式来传播教改成果,范围广、时间长、其影响也大得多。

2.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的过程。许多有价值的论文,并不是从“写”开始的,而是从“做”开始的,用“写”来指导“做”,用“做”来充实“写”。“做”的过程,既是探索的过程,又是积累写作材料的过程。如果我们能坚持经常写教学后记,写教育论文,坚持经常回顾、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那么我们就会从中得到许多的有益启示,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3.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1)促进教师提高理论素养。撰写教育科研论文,需要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的理论基础,这就逼着教师自己去读自己原来并不熟悉的教育理论著作。(2)促进教师广泛吸取信息。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可以逼着教师去广泛收集信息,看看在某个问题上别人已经探索了一些什么,哪些探索比自己高明,哪些探索还不如自己,这样就容易确定论文的角度和重点。

(3)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4)促进教师成为名师乃至成为教育名家

4.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教师体验职业幸福的必然选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的教育研究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不断提升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教师职业的乐趣和价值感、尊严感。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基本常识

(一)教育科研论文的特点

教育科研论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是研究教育、教学及其规律的一种议论性质的文章。

1.实践性与理论性

首先教育科研论文来源于实践,教育实践是教育论文的“源”与“本”,没有教育实践,教育论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它要通过教育实践来检验,教育实践是检验教育科研论文科学可靠与否的唯一标准。再次,它要通过实践来发展,教育科研论文中的结论,常常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教育科研论文还具有理论性的特点。它既要尊重客观事实,同时又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上升到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理论的高度,力图揭示事物的客观规律,得出科学的结论。

2.科学性与逻辑性

教育科研论文在立论上要求作者不得带有个人好恶的偏见,不得主观臆断,而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得出科学的结论。同时,作者必须遵循逻辑规律,运用演绎、归纳、类比等推理方法,由前提得出可靠的结论,使文章具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3.针对性与创造性

针对性,是指论文研究的问题、论文作出的结论都是人们当前的现实生活中非常关注的。创造性,是指论文要求有新观点、新经验。此外,有新颖的材料,有新的角度,新的语言表达方式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创新。创造性是教育科研论文的生命。

(二)教育科研论文的类别

1.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指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课题进行探讨、研究、表达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见的文章。

2.经验总结

经验总结是把教育教学经验系统化,并从一定理论高度对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而成的教育科研论文。

3.调查报告

教育调查报告是对教育有关的事物进行调查研究后写出的书面报告,它是反映调查研究结果、探索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文体。

4.课题报告

课题报告是以课题研究、课题实验为前提的一种总结性科研论文。

(三)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基础

1.教研基础

科研论文是反映科学研究成果的文章,没有科学研究,也就没有科研论文。科学研究是前提,科研论文是结果。因此要撰写出有价值的教育科研论文,首先必须在教育科研上下功夫,打好教育科研的基础。

(1)要主动投入研究

把教学过程不仅看成是完成任务的过程,同时当做探索教学客观规律的研究过程。

(2)要结合实践研究

有的教师认为,天天、备课、上课、改作业、管孩子,有什么研究的?其实,教师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研究,教师的工作,好比是一座金矿,就看我们有没有科学的眼光。没有科学眼光的人,觉得它是一堆普普通通的石头。教师如果具有教育科研的眼光,那么,我们身边就有取之不尽的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材料。

(3)要坚持长期研究教育教学领域中的许多规律性的东西,不是一下子可以弄清的,需要从事长期的研究。教师要舍得对一个专题研究一两年,研究三五年,甚至一辈子。

2.理论基础

写教育科研论文,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除了应该具有一般的哲学、逻辑学等基础外,主要应该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发及学科教学方面的基础。教师要做好“平时烧香”工作,经常系统的看一些教育专著,广泛涉猎教育报刊,特别是与自已所教学科有关的报刊。此外,也要做好“临时抱佛脚”工作,结合拟将撰写论文的选题学习相关理论。

3.表达基础

表达能力是写作论文不可缺少的,提高表达能力要注重“三多”:多练笔、多模仿、多推敲。

(四)学术论文的格式和结构

1.标题

标题可以占一行,也可以上下各空一行,在一行里写法应居中,字数少的,可以空格。副标题应在前面加一个破折号,正副标题开头不要完全对齐。标题字数太多,可以转行,但是转行时要考虑一行里词或词组的完整,又要注意长短搭配,讲求美观。

2.作者单位和姓名

放在标题下面,占一行,有的刊物单位写在文末。如与标题空一行,也要与下面正文空一行。与标题对应而居中,两人以上署名,名字与名字之间应空一格。

3.内容提要

也叫内容摘要,概括论文的中心论点、研究角度及研究方法,还可以对研究成果作一简单的价值评估。摘要应简明扼要,一般控制在300字以内。

4.关键词

是以词语形式表达的论文摘要,一般是论文中反复出现、起到点明和强调论文题旨作用的关键概念、术语等。一般控制在5—6个左右。

5.正文

一般包括序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论文若分几大部分而不加小标题和序码时,为了醒目,各部分之间可空一行。

6.注释和参考文献

写作论文需要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间接或直接引用。论文的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注明,既是作者写作严谨性的表现,也是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尊重。

教育科研报告范文第6篇

全国教育科研课题的管理层次大体可分为四级:一是国家级的。全国教育科研课题目前由主管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课题和教育部主管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两部分组成,统称国家级教育科研课题,其中教育部主管的课题又分为教育部重点课题、青年专项课题和特级教师专设课题等。二是省、(市、区)级。是指由各省、(市、区)自己立项并主管的教育科研课题。三是地、市级。是指由各地、市立项并主管的教育科研课题。四是县市、院校级。有些县市教育部门和大、中专,中、小学校也结合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科研课题。从教育科研的内容来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宏观课题,主要指教育的发展战略、方针、政策法规、计划以及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各级各类教育的结构、布局、规模、效率及互相关系;教育与各地区、各民族、各种不同文化历史的关系,教育管理等,一般可称为教育研究课题。另一类是微观课题,又称为教学研究课题,主要是指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种理论与实践间题的研究。

二、正确把握选题原则,认真进行选题

第一、教育科研选题首先要考虑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这两方面是课题选择的主要原则。价值是指一项课题的研究是否有价值或有意义?是否给教育理论带来新的见解?是否对政府部门的教育决策提供依据?是否有助于解决某一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方法上是否有所创新等等。可行性就是要考虑课题实施的客观条件,课题研究人员是否有相应的专业能力进行研究?在人、财、物、时间等相关方面的条件是否有保障等等。

第二、选题要考虑课题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要善于捕抓教育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矛盾性的问题以及倾向性的问题。要避免重复,要有科学的预见性,用前喻性的眼光看待教育理论;要优先考虑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改革中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间题。如:“九五”期间甘肃省申报并作为国家重点课题立项的“贫困农村地区教育综合改革研究”(“九五”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提高西部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女童教育质量与效益研究”(“九五”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学生减负与素质教育的研究”(甘肃省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甘肃省九年义务教育薄弱校问题及对策研究”(甘肃省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这些课题,既有宏观研究又有微观研究,既有国家重点,又有部、省重点,共同的特点是切中了本地区教育教学的关键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因此突出了现实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第三、教育科研选题要认真总结群众的教学经验,善于对一般性的经验进行理论上的概括。基层教学第一线的校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们的宝贵经验是我们从事教育科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教育科研可以从总结长期积累起来的教育教学经验人手,通过科学分析,进行概括,提到理论的高度,就具有了科学的价值。所以,总结经验是我们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途径。

第四、教育科研选题要目标明确,题目不宜太大,避免盲目地“赶时髦”、“大口号”、“一窝蜂”现象。一般来讲综合性的大课题可分为若干项子课题来进行研究,这样容易出成果。教育行政管理人员拟选择宏观方面的课题;教学人员拟选择微观方面的课题就比较合适。基层教研室,学校的校长、教师,最好结合本地、本校实际,选一些难易相宜,目标明确,宜于操作的小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实践,逐步形成学校的特色或专长,形成研究方向,达到“科研兴校”的目的,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五、教育科研选题必须立足于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水平,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教研工作者不断加强学习,了解信息,掌握科研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研究的方向,了解研究已取得哪些成果,哪些方面还要发展,哪些方面还要补充,选题有无价值和社会有无需求。避免教育、科研两张皮,既脱离教育实际,又远离科研水平,造成低水平的重复研究现象。

教育科研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职 科研现状 提高途径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这个大环境下,我校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专业设置不断增多,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学质量越来越高。但是,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学校发展的角度来看,要想从当前众多的中职学校中脱颖而出,必须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因为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一所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助推器。[1]

一、中职教师教育科研现状

纵观我校及其他中职学校,可以说教育科研水平参差不齐,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1.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科研意识有待加强

当前中职学校的教师构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近几年各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二是有多年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年轻教师虽然精力充沛,但是缺少教育教学经验,对教育科研也知之甚少,因此科研能力相对欠缺。老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对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等问题,还是有些不了解。另外由于老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职称,对教育科研的热情有所下降,不愿开展教育科研工作。虽然各中职学校也在要求每位教师都撰写科研论文,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但是效果不佳。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教师的本质工作教书育人,而不是所谓的科研工作。

2.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精力不足

近年来中职学校快速发展,很多学校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所以教师的教学压力很大。就我们学校来讲,专任教师的周课时量都在20节以上,同时年轻教师较多,教学经验相对欠缺,而我们的教育对象素质相对低下,教师的很多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教育学生、维持学生各种纪律及处理各种问题方面。导致教师时常感觉压力重大,从而导致在教学以外的精力不足。这种教学与科研的矛盾,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热情。

3、中职教师科研能力有限

由于众多现实原因,各中职学校教师科研能力有限,主要表现在教师职称普遍较低,年轻教师多,从事相关科研工作的更少,缺乏专门的科研知识培训等等。所有这些,都制约着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甚至有很多教师在论文撰写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更不要谈课题研究。

二、提升中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途径

为改善中职教师教育科研现状,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高学校科研水平,为学校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教师应转变观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勇于实践,用于创新,积极从事教育科研工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要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道路上来。”由此可见,没有研究意识和习惯的教师,就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也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教育科研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是每个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只有真正才思想上发生改变,主动增强开展教育科研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科研的主人。

2.教师应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积累和思考

教师应将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将教育科研渗透于常规的教育教学之中,在实践中学习、积累教育科研方法,从而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学中研究,才能真正把握教育科研的方向,在研究中教学,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和研究相结合,不仅使教师认识到教育科研进而和教学活动的密切关系,还能突出教育科研的实践性,这正是我们从事教育科研的目的。

3.学校完善制度,提高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高低,与学校的科研制度息息相关。由于中职学校的教育科研相对薄弱,学校必须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科研奖励机制,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氛围。比如在职称评定及其他方面将教科研作为一项重要的评定标准,对教科研工作开展较好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等等。通过完善相关制度,提高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使教育科研工作产生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促进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也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

4.开展相关教育科研讲座,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

为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学校可以定期邀请相关科研管理部门、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也可以聘请相关专家从课题的选择、研究方案设计、研究方法及课题报告撰写等环节对学校某一课题进行具体指导,使教师能够掌握如何做课题研究,从而对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另外,学校应积极为教师提供一些教育科研的培训机会,使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育观念,同教育科研专家相互探讨教育科研工作,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2]

三、总结

中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忌急于求成。在教师转变对教育科研认识的同时,学校也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在学校形成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为了中职学校的长远发展,学校要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全新观念,在学校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科研与管理、教育的关系,使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以达到领导决策、管理、教育都建立在教育科研基础之上的良好效应。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逐步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逐步增强。

参考文献:

教育科研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调查

近几年来,伴随着“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理念的深入人心,教育管理部门和基础教育学校越来越重视一线教师的科研工作,教师们也意识到进行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更直接更迅速地反映了现实教育环境中的教育问题。民办中学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对教师的素质和科研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和期望。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地处珠三角腹地,是一所省级示范性民办学校,在校学生达八千人,是中山和珠海一带的名校,属于较典型的大规模优质民办学校。通过对这所学校教师的走访调查,可以对该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整体水平有大致的了解。该校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当前我国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整体状况

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是中山市某民办中学。选择该校作为调查研究的样本学校,主要是基于其是一所双语学校,属于较典型的大规模优质民办学校。学校教师队伍庞大,人员结构多元,教师受国际化影响较大,较能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和广泛性。而中山市是一所地级市,辐射很多区域,选择该地区的代表性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他民办中学的整体情况。

对问卷进行编码并依次录入相关统计软件(EXCEL2010以及SPSS20.0软件),然后进行量化分析。对于访谈材料,首先把访谈录音整理成文字材料,然后对这些访谈材料进行定性分析。统计显示,该校教师群体里有几乎一半的教师没有曾经参与或正在参与课题研究的经历;曾经参与或正在参与校级课题的教师比例有30%;市级、省级、国家级比例依次下降,其中国家级最少,仅为1.54%。其中,有24.62%的教师从未发表过论文,有接近一半的教师曾发表过市级论文,省级和国家级相对较少,依次为10.00%、18.46%。

(二)科研选题能力

在“科研选题能力”这一项调查中,绝大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主动去发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意识,也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能从自身感兴趣的问题中抽取出研究问题;后三项科研能力显得极为薄弱,不符合的教师比例比较大,这三项科研能力分别是“从各级教育科学规划指南中进行选题”,“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选题研究”和“从理论文献和对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总结出所提出的课题”。

(三)科研方案设计能力

在科研方案设计能力方面,各项指标的符合程度都达到了50%以上,其中超过70%的教师能准确简洁地表述研究的题目,能把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超过60%的教师能准确把握研究内容,能准确地选取研究对象。在“合理安排研究各部分进程”和“设计的方案具有科学性”这两项不符合的比例有点高。总之,关于这项指标的调查,该校教师符合程度都很高。

(四)科研操作能力

关于科研操作能力,66.9%的教师能按照研究设计方案实施研究,68.5%的教师能遵循研究程序进行课题研究,63.1%的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整研究设计方案,有50%左右的民办中学教师能创造性的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能准确的运用设计方案中提到的研究方法,能准确完成研究设计里的每一步。在科研操作能力这一块,“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准确的运用设计方案中提到的研究方法”这两项对民办中学教师来说还是有些不足。

(五)资料的整理分析与撰写能力

关于资料的整理分析与撰写能力,69.2%的教师能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56.9%的教师能用简练的语言描述统计结果,53.1%的教师能对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处理,51.5%的教师能按照科研规范撰写研究报告或科研论文,有12.3%的教师不能按照科研规范撰写研究报告或科研论文。

(六)评价科研成果的能力

关于评价科研成果的能力,57.7%的教师能把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53.8%的教师能够遵循评价步骤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44.6%的教师能把握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39.2%的教师清楚从哪几个方面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相应的,有20.0%的教师不能把握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16.2%的教师不清楚从哪几个方面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评价。

(七)影响科研能力的因素

在“制约教师科研能力的因素”中,阻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工作忙没时间”、“考试压力大没时间兼顾”、“掌握专业理论少”、“对实际教学帮助少”、“经费不足”和“怕别人不理解”。在“影响教师教育科研的因素”中,其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对教学工作有助力”、“自我实现的需要”、“与评奖职称挂钩”、“领导的重视与促进”和“从众心理”。

二、对调查问卷分析结果的讨论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部分除了变量的调查部分,还包括“教师科研能力现状”与“影响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因素”的调查,一共选取了130位教师进行调查。至于访谈部分,则选取了七位研究对象,分别是一位科研副校长,一位年级主任,五位普通教师。虽然只选取了七名访谈对象,却也覆盖了校长、年级主任、普通教师等各个教师群体,比较有代表力和说服力。

总体而言,问卷调查数据的信度还是比较高的,都是笔者亲自发放问卷,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较高。针对教师科研能力现状的调查中,该校教师科研选题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其他能力符合的比例集中在50%左右;关于“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用SPSS分析软件对此部分的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是科学系统的。

三、调查结论

(一)民办中学教师科研状况

民办中学教师群体中没有参加过课题或没有发表过论文的教师居多,其中接近一半的民办中学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关课题的研究,很大一部分民办中学教师没有发表过论文,其他教师发表过论文但主要是发表在市级期刊杂志上,有一小部分发表在省级期刊杂志上,只有很小一部分民办中学教师在国家级期刊杂志上发表过论文。由以上的调查数据分析可见:民办中学教师科研状况整体不理想,在进行课题研究与两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二)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调查

1、民办中学教师科研选题能力

民办中学教师科研选题能力比较薄弱,尤其是“从理论文献和对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从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中进行选题”,“从有关教育观点的争议之处来选题”这三项,与科研选题能力的其他几项相比,显得尤为薄弱。

2、民办中学教师研究方案设计能力

民办中学教师研究方案设计能力总体来说一般,有两项显得很不足,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协调能力有待加强,有很大一部分民办中学教师不能合理安排研究的各部分进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不高,最后导致的很明显的后果就是民办中学教师设计出来的方案可操作性很低。

3、民办中学教师研究操作能力

民办中学教师创造性的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的能力不高。调查研究表明,民办中学教师能创造性的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的能力不高。研究数据表明,有高达16、9%的民办中学教师不能创造性的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能创造性的运用,就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更加灵活的调整研究设计方案等。

4、民办中学教师资料的整理分析与撰写报告的能力

民办中学教师撰写的研究报告或科研论文科研规范不足。根据调查数据,可见很多民办中学教师不能按照科研规范撰写研究报告或科研论文,有12、3%的民办中学教师不能按照科研规范撰写科研报告或科研论文。

5、民办中学教师评价教育科研成果的能力

调查研究表明,有20.0%的民办中学教师不能把握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有16.2%的民办中学教师不清楚从哪几个方面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评价,有12.3%的民办中学教师不能够遵循评价步骤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这些数据都表明民办中学教师评价科研成果的能力是比较薄弱的。

(三)影响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因素

根据调查所得,总体而言,在制约科研能力的各项发展因素中,阻力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工作忙没时间“、”考试压力大没时间兼顾“、”掌握专业理论少“、“对实际教学帮助少”、“经费不足和怕别人不理解”。依据教龄的不同,阻力个别项排序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变化不是很大。在影响教师教育科研的因素中,其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对教学工作有助力”、“自我实现的需要”、“与评奖职称挂钩”、“领导的重视与促进”、“从众心理”。依据教龄的不同,会有所变化,主要体现在教龄小于等于五年的初入职教师与教龄大于20年的老教师。

(四)访谈记录信息分析

本研究采用自编访谈问题进行访谈,有四个问题,分别对民办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开展状况、造成民办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的原因、促进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措施、民办中学科研管理需要改善的方面进行了访谈。根据访谈记录显示,受访教师普遍认为民办中学科研状况不是很好,需要改善的地方很多,造成民办中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薄弱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有几点:1、民办学校功利性发展制约。民办学校要生存,教学质量取决定因素。因此对成绩的要求更高,会注重短期效应。2、教师认识程度不高。老师科研导向取决于学校评价制度。在质量决定生存的境况下,老师同样会注重学生成绩――分数。至于分数从何而来,很少思考。因此分数成为课堂的主产品,而不是鲜活的人。民办学校的课堂风格,很多都是以经验型为主,创新活力不够。原因在于老师在严格的考评制度中,忙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用于科研时间少。其次是不敢创新,输不起,可能一次成绩下降,带来的是奖金、福利的影响。3、学校支持力度小。民办学校老师流动性大,学校在科研投入较小。一边要你跑得快,但又不给你吃饱。怕在投入科研后,出了几位名师,然后,一拍屁股另谋高就了,学校投入打水漂。很多民办学校都都此顾虑,因此在科研这方面投入较少。4、学生流动性大。科研需要一个稳定的对象,需要一个稳定的周期。民办学校学生流动性相对较大,在科研时,这种变化将影响研究结果,不利于一种周期性研究。而关于民办中学教育科研管理的建议,大多数教师认为应该从建立完善的科研奖励机制,树立科研兴校的意识,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等方面综合改善民办中学科研管理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