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统筹管理方法

统筹管理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统筹管理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统筹管理方法范文第1篇

主要是对服务合同的签订前审批流程、商务谈判、技术澄清、服务合同变更及索赔等程序性文件的管理,及对服务合同条款规定、合同印章使用、合同评审制度等管理内容。

二、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服务采购管理中存在问题

1.理论指导相对缺乏相对于工程建设质量方面有质量管理体系、进度方面有传统进度计划、费用方面有全面的概算预算管理,海洋石油工程的服务采购管理缺乏比较完善的体系和理论支持。海洋石油工程项目的服务采购管理还处于萌芽阶段,仅仅是意识到服务采购管理的必要性和优点,而服务采购管理的有关理论却相对较少,项目服务采购管理的理论指导大大落后于行业发展速度。

2.管理方法陈旧落后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服务采购现阶段的主要方法有:

(1)项目服务采购计划控制方法

此方法基本沿用企业服务采购运作方法,根据项目的进展和需求,制定服务采购计划。根据项目各种因素的变化和计划的执行情况,调整计划内容采用此种方法进行服务采购,未考虑项目的生命周期和具体需求,精度低、预见性差,对关键设备和物资的采购无保障措施。

(2)项目服务采购质量控制方法

对于项目服务质量实施情况的监督和管理。企业采购背景的前提下,项目服务采购的质量控制也仅仅限于项目交收后的检验。项目服务采购的人员仍保持着企业采购的需求方心态和作风。在质量控制方面,基本属于事后控制。未考虑项目服务采购需求受到项目生命周期的限制。海洋石油工程项目服务采购管理方法和控制手段较为落后。对项目服务采购的供应商或承包商的管理仍沿用企业供应商或承包商的传统管理模式,项目服务采购计划还仅仅是简单的费用及工期安排,对服务采购合同的管理基本停留在文档管理的初级阶段。在项目服务采购的过程中,并没有运用和实施战略分析、动态跟踪、过程控制、系统管理等方面的工具和方法。

3.项目缺乏统筹兼顾

统筹管理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高校 教学管理 人才培养

当前,高校主要具有四大基本社会职能,分别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创新及文化传承。而其中的核心职能就是人才培养职能,具体对于高校实践活动来说,就是日常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作为高校的核心职能工作,其管理的科学性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教学效果,并且从长远角度影响国家的人才培养和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高等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并根据具体的时展特征和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使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能够进一步人性化、科学化。

一、在教学管理中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任何科学理论和实践活动都是随着客观世界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教学管理工作主要针对的对象是任课教师和学生,而随着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变化,教师和学生的具体情况也都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如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程序等;而学生,由于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心理状态、学习理念、学习目的等等,也都发生了变化和更新。而作为高校教学管理重要内容的管理方法、管理规范、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等如果不能随着教学实际情况的改变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的话,就会变成教学活动的桎梏,既不能合理地配置各种教学资源,使教资、师资的效用最大化,同时也会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甚至会扼杀一些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优秀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不断根据教学状况的改变而做出与时俱进的改革和创新。

1.必须要坚持制度更新的常态化。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规范性文件,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根本依据,对一切教学活动都具有规定和指导作用。因此,教学管理制度必须与教学实践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并随之不断完善和发展,使之能够真正实现对教学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而不是作为一成不变的死板规定限制教学活动和教学环境的日益发展。

2.必须要实现管理方法的现代化。由于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在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不能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就会限制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发展,从而严重违背了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宗旨。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理念,用符合教学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现代管理方式进行教学管理工作,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现代化。

二、在教学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与原则性的辩证统一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人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以人为核心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但由于作为管理者的人对被管理者的人进行的管理行为,是通过教学管理规定等原则性规范实现的,因此,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以人为本与原则性辩证统一的实践活动。

1.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教学管理工作,既是对教育主体的管理,同时也是对教育客体的管理。而不论是教育主体的授课教师,还是教育客体的学生,本质上都是社会性的人,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个性。因此,教学管理者必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全面调动和发挥教育主体和客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高校教学活动的科学发展。

2.秉承教育管理活动的原则性。历史发展证明,科学的管理必须坚持法治原则。由于在高校教育管理活动中,管理者自身也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因此就难免会出现人本身所固有的利己的心理,从而影响教学管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因此,高校教学管理行为必须以相关教学管理规范和教育管理原则作为管理载体。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遵循教学管理规范的原则性,才能使教学管理工作体现科学、合理、公平的基本理念。

三、在教学管理中坚持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理论中指出,践行科学发展的基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既要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又要科学统筹地安排学生学习和实践活动。因此,统筹兼顾是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最科学合理的基本方法。只有坚持统筹兼顾,才能使高校的教学活动在平稳有序中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

1.统筹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师资力量。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体系中,教学资源并不是十分丰富的。甚至在很多高校中,像多媒体教学工具等先进的教学设备仍然是非常匮乏的。同时,由于高等教育对教师水平的要求极高,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育学人才又相对缺乏,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采取统筹安排的基本方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和师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力争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2.兼顾教学管理的主客体,全面完善管理体系。由于教学管理工作的轴心地位,所以要求教学管理者在工作中既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同时也要科学安排学生学习活动,随时保持与教师、学生的多方面沟通,充分发挥核心管理作用,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创造最完善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要兼顾到高等教育的其他职能,使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能够利用高校的高端优势进行科学研究,根据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文化创新,在人才培养和文化创新中完成文化传承。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领域进行实践的根本指导方针。因此,我们一定要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坚持并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提供有利环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胡子克.理论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董泽芳,张国强.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和谐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统筹管理方法范文第3篇

(一)成本管理意识滞后

成本管理是指一个企业在生产和经营的整个过程中,所实施的成本核算、成本决策等科学性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始终,而不是局限在项目开始的计划预算阶段,更应该将其运用到施工过程当中的每一个环节。另外还需要充分重视的是项目结束以后的成本维护等方面。对于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来说,每个施工团队都有自己的一套成本管理方法。但是据了解,大部分成果不尽如人意,其失败的关键就在于缺乏成本管理意识。

(二)成本管理方法落后,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

在实践中,公路路基工程施工团队仅仅认为成本管理就是做好前期的成本分析,工程竣工后做好成本核算。对施工前成本缺乏一些必要的预算,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考核也不够重视,没有具体的施工统筹规划。加之一些监工工程中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各项工作制度没有贯彻落实,造成大量的建筑材料损失浪费。另外,在整体施工、验收、保险等方面也严重缺乏统筹规划观念,加大了施工团队成本管理的难度。

(三)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纰漏

一些施工团队不够重视合同管理,缺乏管理的人才,公司从上到下合同意识淡薄,团队合作力不能凝聚。而且,面对越来越激烈的行业竞争,贪图利益的承包主为了迎合业主,忽视合同的法律性质和合同的科学审查性质,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不能按照合同规定办事,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民事和刑事纠纷,同时又增加了项目成本支出。

二、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项目要更新成本管理理念

(一)“以人为本”成本意识

“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一方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成本意识,培养公司从上到下的管理意识;另一方面,发现和挖掘员工成本管理的潜能,有目的地对重点进行指导培养,鼓励他们发挥最大的潜能,达到加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目的。

(二)战略成本意识

为了提升公司的竞争优势,战略成本管理也成了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将战略成本思想运用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上,不仅应该从整个项目的总体角度出发,降低成本,保持成本优势,形成一套具体的成本管理制度,还应该认真落实到各个部门,形成战略成本意识。战略成本所带来的最终结果将在项目收益上一览无遗。

(三)成本效益理念

在我国宏观经济环境条件下,成本管理应从成本效益出发。高速公路路基施工项目作为施工团队更应该具有成本效益观念,一方面是要公正客观地控制好施工成本;另一方面,不能一味地因为控制成本而忽视了该有的支出,最终导致成本效益低下,偷工减料,进而出现质量事故。只有提供高质量、多功能的高速公路建筑产品,才能最终从中获取利润。

(四)科技优化成本意识

目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成本管理模式正从传统向新型的科学化管理转变,成本管理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降低成本。因此,在我国科技兴盛的大环境下,施工团队成本管理必将与施工生产、技术工艺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改进技术的前提条件下,降低成本损耗,最终提高经济效益。

三、高速公路路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对策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成本管理信息体系

成本管理应该体现在工程施工的各个方面,如何强化成本管理、提高成本优势,最终实现公司效益,首先必须要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成本管理信息体系。一方面要充分贯彻落实成本管理方针、政策,加强员工培训;另一方面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都要及时、准确地反馈信息。只有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成本管理信息体系,才能够有效地实现资源共享,高效处理好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成本问题,从而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最终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

(二)强化施工团队全体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

团结就是力量。在高速公路路基施工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更需要整个团队的同心协作。有人说,意识决定形态。的确,在成本管理中只有施工团队人员时时刻刻心系成本管理,才能真正为公司节约成本和创造效益。一方面,要使得施工团队管理层形成统一的成本管理思想,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做好下属员工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成本管理要落实到细处,从一袋水泥甚至是一根螺丝上做到杜绝浪费,从细微处入手,把成本管理意识潜移默化的灌输到每个人员的思想中。

(三)选择正确的成本管理方法

在高速公路路基工程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我们引入成本作业法。通俗来说,即为成本对象导致了作业需求,而作业需求又导致了资源需求,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圈。经过多年的发展与改进,作业成本法己经从传统的“产品”转移到了“作业”上。一方面,作业和资源引起的资源消耗,将资源成本归集到作业;另一方面,根据作业动因把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而成本对象耗用作业。

统筹管理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方法;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攀升,建筑行业逐渐兴起并在市场经济中迅速占领重要的地位,社会关注度逐渐增加,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逐渐引起相关企业和社会居民的重视。做为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筑工程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是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必然趋势,是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综合效益发挥的关键途径。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中,注重工期、成本和质量的控制以及工程项目合同安全的管理,可以为建筑工程企业提供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形势下的竞争实力,缓解国家经济资源紧张的压力,提升市场经济效益,对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意义。

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概述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进行施工项目的管理,旨在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最终目标的实现,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结果。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往往基于项目经理负责制,结合工程项目科学客观的逻辑规律,利用高效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和手段,进行工期、成本和质量的合理规划、科学组织和有效控制,以期在统筹协调工程项目内外部环境的同时,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一项全面、科学的程序性系统管理工作。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关键在于项目施工工期、施工成本和施工质量的控制,在于项目合同、安全的管理,在于施工方与业主之间和平行施工单位之间关系的协调。同时,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要保证项目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之间相互协调,根据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进行适时适量的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合理组合,进行工程项目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动态化管理,确保工程项目生产资源的利用价值,进而保障工程项目的综合效益。

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方法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中,根据工程项目的客观规律,可以从项目工期的管理、项目成本的管理以及项目质量的管理三个方面选用合理恰当的管理方法,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效率,最终确保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综合效益的提升。

(一)项目工期管理方法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中,项目工期的管理主要在于管理者以及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相关设计人员根据工程项目施工实际情况,进行建筑工程项目整体施工环节的统筹规划,在实际施工中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工程项目按照施工进度表顺利开展,避免出现赶工等工期延误现象。

(二)项目成本管理方法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项目成本管理要注重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的成本管理,进而进行施工项目整体过程的成本控制。首先,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进行成本管理,要求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人员在经过与工程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工程造价人员等建筑工程相关人员的协商后,进行工程项目投资力度的初步估计,明确工程项目中的预算输出作出合理的估算和控制,避免工程项目中不可预估的成本投入。其次,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进行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关键在于严格按照工程费用预算,控制工程项目中的实际费用支出,针对施工变更环节进行工程造价的变更管理,做好工程项目的每一笔费用输出,进行工程成本的验收核算工作。最后,在工程项目的竣工阶段,需要进行工程造价的反复审查验收工作,详细核算施工项目各个环节的工程费用,保证项目费用输出严格控制在工程造价的范围内。

(三)项目质量管理方法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的质量管理中,坚持“质量第一,品质优先”的施工理念,严格控制建筑工程现场施工质量,不定时检测建筑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进行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精准测量,严格排除施工项目中质量不达标的材料、设备,甚至是施工人员,保证施工项目的高质量开展。同时,建立安全管理责任体系,配备专业的施工资料管理人员,实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并保证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保证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有序开展。

三、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工程项目工期的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施工进度表的计划和实施,在施工前综合考虑施工各方面的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表,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表进行施工,工程项目施工工期的管理才能落到实处。同时,在工程项目中,可以从合同管理的加强和施工阶段的控制两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项目成本管理。一方面,强化工程项目中各项合同的管理,明确工程项目各参与方的职责,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另一方面,加强工程项目施工阶段中材料费、设备费、人工费等各方面的费用控制,控制工程项目的成本,提升项目的成本效益。此外,在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中,建立客观公正的监理机制,实时监督考察工程项目施工材料、设备和施工程序,做好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工程项目的动态化质量管理,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

四、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中,依据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成本、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采取切实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措施,加强工程项目中工期、成本、质量的控制,强化工程项目合同、安全的管理,确保工程项目各参与集团之间关系的和谐,对建筑企业良好品牌形象的建立和维护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是提升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实力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乔星金.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方法与措施分析[J].商,2015,44:43,41

[2]郭永龙.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方法与措施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5,28:183

统筹管理方法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从组织机构、项目管理方法、计划的编制、信息的沟通及处理、生产技术的准备五个方面论述新产品开发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 :组织机构项目管理方法计划编制信息沟通生产技术准备

0 引言

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新产品的开发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何又快又好的开发出高质量的产品,归根到底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本文从组织机构、项目管理方法、计划的编制、信息的沟通及处理、生产技术的准备五个方面,论述新产品开发的管理方法,以期为企业今后的新品开发工作提供良好的参考和借鉴。

1 组织机构

新产品开发的组织机构,传统的做法是由技术部门负责技术准备工作,生产部门负责试制及零件采购工作。这样不可避免会出现互相推卸责任、互相扯皮的现象。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切以满足市场和顾客的需求为准则,生产企业应对传统的组织机构进行重组。一般来说宜组建一个综合技术部门(技术中心),下设技术开发、工艺、试验、试制车间等部门,这样在技术中心内部就可独立完成新产品的开发和试制。技术中心负责人对新产品的开发管理具有绝对的权威,从而减少了外界不利因素的干扰,从组织机构上确保新产品的开发和试制能快速、高效率。另外,为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在组织机构上还应设立一个市场规划部门,负责市场的调研、新一代产品开发的前期规划等,真正形成储备一代、设计一代、生产一代的良性循环。

2 项目管理方法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各个项目的进展情况以及关键部件的试制进度,管理者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应该积极运用设备管理中的“ABC”项目管理法,以有效补充网络计划在实际管理中的缺陷,保障整项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所谓“ABC”管理法,就是指根据管理对象的特点进行分类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该方法要求分清管理主次,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管理对象的功能和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有效地提升了管理效率和质量。

“ABC”分类管理法在项目管理和零部件试制中均可运用。在项目管理中,管理者必须先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明确项目管理的具体目标和方向,并经过内部协商后确定新产品的开发项目,然后根据项目的具体特征方向、技术含量、市场功能需求等将管理对象分为A、B、C 三大类。在实际管理中,管理者应该重点管理A 和B 两大类项目,对于C 类则可以适当放松管理。而在对零部件进行试制时,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不同零部件的重要程度,合理调节和配置资源,保证资源的高效利用,重点抓好A、B 类零件的试制。

3 计划的编制

为了改进传统编制计划,做好计划编制进度管理,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三级管理的方式编制项目管理计划。其中,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网络计划的编制,计划人员以网络计划编制为依据,制定全面的开发试制计划,设计开发部门根据上述两种计划方案编制内部作业计划,保障整个管理方案顺利贯彻落实。

这种网络计划法具有其独特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是通过网络计划明确了各个子项目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显示了子项目的进度情况,便于管理人员进行项目管理与控制;

二是可以通过网络计划选出最佳路线,实现了重点管理和一般管理的统筹兼顾,既提升了管理效率,又保证了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是严把关键路线的零件选择关,避免出现计划拖延的情况。

同时,计划员可以根据最迟开工时间和最晚完工时间综合考虑,最终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管理计划。

4 信息的沟通及处理

信息的传递、处理及反馈必须准确、及时。传统的信息传递、处理方法存在多头传递易产生混乱、处理效率低的缺陷。根据工作实践,可对此进行改进:以项目负责人为信息控制和处理的主要力量,及时向工作人员反馈生产信息,企业领导从项目负责人那里了解到具体项目信息,管理部门在项目负责人的监控下每月以“新产品简报”的形式向各级领导和部门信息,同时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处理。这样就使信息的传递正确、处理及时。

5 生产技术的准备

完成新产品试制工作后,企业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为批量生产,将新产品推向市场,扩大其影响范围,提升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但在实际工作当中,企业应该将新产品试制和生产技术准备合二为一,变“双轨制”生产技术准备模式为“双轨制”生产技术模式,缩短新品上市周期,降低成本,提升其盈利水平。具体来说,企业应该在试制期间拟定批量生产计划,优化工艺装备设计。待样品试制完成后,企业可以根据整改后的图纸改进工艺装备,提升其实际生产能力。与此同时,企业还可以借助小批量试生产机会全面验证其准备工作质量,消除实际生产中的诸多障碍,保障新品尽早上市。

总之,市场经济条件下新产品开发管理的目的是按用户要求快速、低成本地开发出高质量的产品,上述五个管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被验证为行之有效的。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还有更好的管理方法有待于我们研究和开发。

参考文献院

[1]杨百熊,葛雪峰.新品开发的管理理念[J].纺织信息周刊,2000(28).

统筹管理方法范文第6篇

【关键词】 企业 管理 方法 创新

1、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发展,入世后,我国各类型企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均得到了巨大的腾飞,通过对国外先进企业的管理方法进行学习和使用,落实到自身企业中来,在一定阶段上,大大促进了企业的管理的效果、效益的发展和竞争力的增强。然而由于在管理方法的学习上,大部分企业缺乏整合和创新,导致企业在管理方法的应用上,盲目照搬,不结合自身实际,缺乏创新,导致企业发展到一定成都后,一方面企业的发展收到限制,经济效益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由于管理方法的不适应造成了管理上问题的凸显和扩大,造成企业的病态发展,并造成了难以改善的问题,威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国民意识的提高、观念的转变和管理手段的不断丰富,企业在进行管理方法创新过程中,只有通过在管理观念上、管理对象上、管理载体上进行合理的转变和应用,通过正确的运用企业方法创新来保障企业管理顺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符合企业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和实际,才能是企业得到发展。企业管理创新体系见图1.

2、企业管理方法创新,应注重管理观念的转变

企业管理观念是一个企业得以企业成长和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的根本。理念的作用在于帮助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进行稳定的预判,通过对理念的运用改善管理效果,提升管理质量。只有充分认识到管理理念的重要性,才能保障企业文化、发展理念的正确,才能保障企业管理方法的进步和有效。

企业战略方向一旦明确,管理就是执行。谁的执行力强,谁的战斗力就强,谁就更容易在商业竞争中胜出。而管理创新就是想方设法地提升企业的执行能力。并非所有的企业都需要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但所有的企业都需要管理创新。也只有管理创新,才能真正帮助企业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由此可见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的衰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传统企业的发展所倚靠的理念已经不能帮助我国企业在全球竞争的今天具备竞争力,能够屹立于市场智商。我国当前管理方法在管理理念上缺少有效的创新将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学习过来的管理理念又不能融会贯通以及企业实际的不适应,造成管理理念的缺乏。也因此导致了一系列错误的管理方法的诞生和使用。如亲情化管理模式、友情化管理模式、温情化管理模式、随机化管理模式等等,虽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新形势下企业要想实现某存求进,必须脱离这些制度而朝着更加有效、健康和正确的制度化、具体化和项目化的管理方法转变,而理念也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结合业务实际进行转变。通过制度化的发展,推动企业管理理念的改革和转变,积极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和发展制度,对企业的管理行为和效果进行量化处理,对管理进行绩效考核,保障的切实效果和质量,管理要严格、要彻底,在管理过程中坚持制度第一,人性化为主,通过人性化的制度管理,一方面避免以往亲情、友情和温情的管理所造成的经营和管理困境,另一方面又使得企业在管理理念的改革过程中不至于“拐急弯”造成企业管理和经营的重大问题。也只有如此,才能保障企业管理方法创新的时效性、实用性。此外,对于制度的构建,还应该结合当前市场发展,进行项目化,其核心是立足具体实际,根据实际对企业管理进行及时的优化,以保障管理效果。

3、企业管理方法创新,应注重管理对象的转变

企业管理方法按照其管理对象可以分为业务管理和行为管理两类,其中,业务管理主要是企业对企业的各类资源的统筹管理,通过对财务工作、材料工作、产品工作等具体工作进行管理,从而保障企业有序的成长和发展。行为管理主要是对企业内人力资源的管理,通过对职工成员进行优化的组织和管理,实现员工激励、团队协作等方面的人力资源力量的发挥。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对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以往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管理对象的发展,此外,对当前企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作用。一方面,现代化企业在业务部门上更加专业和细化,传统的管理方法,不能够保障企业各业务工作的有效管理。另一方面,由于职工素质、职工权益认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新时期职工的需求和潜力也不断增加,需求亟待解决,潜力有待发掘,因此企业行为管理也亟待提高。

因此,企业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在企业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过程中,必须立足于当前管理对象的实际。通过对其管理过程中的业务管理进行积极有效的细化,通过各部门和人员的不断健全和发展,保障企业业务管理效果的提升。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不断根据需求调整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调整薪资制度、鼓励制度、优化工作环境,保障职工的基本权利,同时积极挖掘职工潜力,保障职工能够“用所有、有所用、所用有”,提升企业行为管理效果。

4、企业管理方法创新,应注重管理手段的转变

企业管理手段是企业管理方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最具体的行为,是贯彻企业管理方法、管理理念落实的具体体现。因此,管理手段对于企业管理效果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管理手段注重人的管理,忽略企业管理中责任的体现。为保障企业管理效果,职工的能力的发挥,在企业管理手段上必须继续改善和落实。通过落实“抽屉式”管理、“危机式”管理等管理手段,建立健全企业管理范围和职责,对于的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工作岗位进行明确,保障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该不该做,以此来保障工作的权利、责任、明确和清晰,保障企业管理效果。同时,在管理过程中,采用危机化手段的,对员工进行危机化教育,提升职工基于自身的工作动力和潜力,提升部门的运行效果,从而实现管理质量和效果的提高。只有实现饿了度管理手段的改善和提高,才能保障企业管理效果的提升。

5、结语

当前形势下,我国企业在管理方法的使用和创新方面的问题已经凸显,亟待解决,此时,提出对企业管理方法的创新的建议有助于为我国企业顺应时代和新形势的发展需求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只有认真思考,积极创新和拓展,才能实现其自身的生存和腾飞。

【参考文献】

[1] 钱鹏,富小芸,纪迎旭. 企业管理如何实现方法创新[J]. 财经界(学术版),2014,22:109.

[2] 崔淼,苏敬勤.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兼与西方企业的比较[J]. 科学学研究,2012,05:755-765.

[3] 傅贤治,杜丽燕. 企业管理创新能力评价的变革引擎模型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2:117-121.

[4] 左小德,张进财,陈振炜. 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驱动力――兼与西方企业的比较[J]. 管理世界,2015,01:182-183.

[5] 何桢,韩亚娟,张敏,张凯. 企业管理创新、整合与精益六西格玛实施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02:82-85+107.

统筹管理方法范文第7篇

一、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措施

1.对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健全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要对企业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重视并且熟练掌握,不断地对企业经济进行强化管理,落实经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此外,还要针对企业的实际状况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方案,定期评估管理的效果,促使高层管理人员与基层普通员工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使得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对基层员工的需求进行了解与掌握,逐渐地完善健全自身的经济管理体系。

2.对相关的经济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制定规范且科学的经济管理规章制度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高效、健康运行。通常情况下,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包含较多的内容,比如说企业计划书、企业发展目标、企业活动记录、企业方针政策、企业执行手册以及企业规章制度等。

3.对人力资源的结构进行加强建设随着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的结构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化,比如说需要对人力资源的配置进行制定,对晋升机制、奖励机制以及培训机制等进行明文规定,对员工进行多方面的素质教育,使得员工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以及教育水平,帮助员工积攒更多的工作经验。通过培训,促使员工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程度,强化员工的企业意识,提升员工的素质。

4.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在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时,必须要与现代的管理方式进行融合,经济管理体系必须要经过管理人员的评审,要对每个部门间员工的业绩、表现情况、人员安排等进行合理的统计,确保企业内部经济管理的有效、充分与科学。经济管理的评审内容涉猎较广,可包含对经济管理体系方针与目标的制定、需求的改进、审核结果的准确无误、业绩的统筹以及客户的回馈等。企业相关管理人员要从上述管理体系中对问题的产生进行了解,并且做出及时的纠正与预防。

二、结语

统筹管理方法范文第8篇

关于绩效的内涵,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自己的定义。从行为的角度来看,绩效是与一个人在其中工作的组织或单元的目标有关的一组行为(墨菲)。坎贝尔认为绩效不是行为的后果或者结果,而是行为本身,要与结果区分开,因为结果会受系统因素的影响。伯曼和莫托维德罗定义绩效为人们所做出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能预测、可评价的一种行为。从结果的层面来看,绩效是对在特定的时间内,由特定的工作职能或活动所创造的产出记录或工作的结果(伯纳丁)。凯恩认为绩效是一个人留下的东西,这种东西与目的相对独立存在。彭剑锋认为绩效是指业绩、成效,反映人们从事某一活动所产生的结果和成绩。顾琴轩等认为绩效是工作的表现,一方面指工作结果,另一方面指影响工作结果产生的行为、能力和素质等。杨杰把绩效定义为某个组织在某个时间范围内以某种方式实行的某种结果,是时间、方式和结果的统一体。以上学者分别从行为、结果、过程的角度对绩效管理的内涵作了解释,但是组织与组织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绩效管理的统筹问题也应得到关注,在绩效管理中引入统筹这一概念,将统筹作为首要属性,通盘筹划构成组织统一体的主体、客体和环境的基础上,通过对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进行统筹安排,不断加强组织和系统的统筹程度、能力和水平,使整体绩效达到最优。

二、统筹方法应用于绩效管理需解决的问题

1.对绩效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

崔少杰认为很多管理者错误地把“绩效管理”理解成了“绩效考评”。绩效管理是一个具有完整、全面特点的系统,注重过程管理,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构成的一部分。绩效管理作为一个管理系统,有其专门的计划、安排、实施的方式方法,而绩效考核是为进行绩效管理提取绩效信息的一种手段;绩效管理注重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而绩效考核更多的是注重工作结果;绩效管理重视沟通、评价、反馈和辅导,而绩效考核只重视事后的评价,不强调过程。因为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是通过提高雇员的绩效水平来提高企业整体的绩效水平,所以绩效管理实质上是试图在管理层和雇员之间建立一种合作伙伴关系,但绩效考核则客观的让管理层与雇员成为了对立的两面,这样有可能会造成紧张的气氛,不利于和谐关系的形成,无形中拉开了上下级的关系。

2.绩效管理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

高小平在其研究中发现,目前许多企业的绩效管理是“结果导向”式绩效管理模式,强调单位和个体的绩效。这种模式首先强调的一个要素就是站在结果的角度考虑问题。提倡减少对过程的繁琐评估,认为结果是主要导向,没有把管理的结构、过程、机制和方式等统一起来考量。“结果导向”式绩效管理能在短时间内收集相关信息,并在短时间内产生管理层所需要的效益,但其过分看重短期结果,很容易忽视企业的长期利益,从战略角度看,对企业长期发展不利。

3.绩效管理注重个体忽视整体。

当前对绩效管理的研究大多是从一个行业、一个部门或者一个组织入手,绩效管理有没有一个企业与企业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的统筹问题?这方面的研究很少。绩效管理需要解决互有联系的企业之间及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同管理问题;如果忽视了复杂的系统性问题,过度的强调单个企业或者个体的绩效的最大化,就有可能陷入合成谬误。从企业集团或者母子公司的角度看,应该更加重视整体绩效最优,部分与整体绩效最优有时候并非一致,这种情况是有可能出现的,所以过分的重视单个企业或个体绩效最大化,反而会影响和降低绩效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真实性和连续性。

4.组织中不确定性风险的管理问题。

在一个组织中,存在组织价值和目标和个人利益与需求相互冲突的问题是有可能的。组织与个人的价值和目标就长期来看应该是一致的,但短期内,有可能发生偏离。在组织价值和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个人的利益和需求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个人可能会根据自身利益和需要的实现情况选择服务于组织的价值与目标,追求组织利益;也有可能选择不积极配合组织,但是继续留在组织内并利用组织的优势追求个人利益。可见,后者的不确定性,导致组织面临一定风险。组织中不确定性风险的大小与组织是否有序运营有关,在有序运营的组织中运用统筹的思想相对较易,相反,则较难。在无序运营的组织中不确定性风险较大,组织与个人之间对信息的掌握是不对称的,组织对个人的监督有限,个人是否恰当利用组织资源,是否利用组织内部信息为个人牟利,组织不能及时得知并作出相应处理。由“结果导向”式的绩效管理可知,组织往往只能根据最终效益来进行判定,而这样做无法保证组织能公平公正地对各部门及个人进行评价和激励,从而容易导致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有效实施绩效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1.树立正确的绩效管理观念。

绩效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策略,其主要就是指导企业管理层的系统思考并持续地改进管理层的管理效果,实现雇员和管理层以及企业整体绩效的最大化,进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事实证明,绩效管理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对企业的意义上都远非绩效考核所能比拟,绩效考核具有相对孤立、静止、面向过去、注重结果的特点,而绩效管理则是联系的、发展的、面向未来的并注重整体。王新安提出企业要对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进行有效区分,不仅在概念和内涵上,对其地位的不同也要有清晰的认识,企业的管理层应该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绩效意识,树立科学的绩效观,必须认识到绩效管理是一个不断循环的管理过程,是企业的一套管理系统。

2.重视绩效管理的过程控制。

从管理过程看,企业应该要在管理的各环节建立先后协调的流程,以便于控制管理的缝隙和时间差,在具体环节中,要建立各子系统同步协调的机制,控制各子系统的差异性。要做好过程控制,关键是要把各个部分发展的速度控制好,企业的各部门要协调发展,绩效管理要使各部分之间保持最合适的发展速度。实现速度的可控性,并不是说在时间上进行机械的统一,而是允许各部分根据自身的条件,实现功能的匀速运作,根据各部分不同的性质和在发展中的作用来确定其运行速度方面的要求,分别设计出快的和慢的指标,如果一家企业中每个人天天都在加班,忙于奔波,那这家企业的绩效肯定不高。

3.强调从整体上把握绩效管理。

从企业管理的结构上看,系统中各部门、各部门与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要建立起相互协调的机制,通过组织系统中各部分的协调合作,实现整体的绩效最大化。对企业的整体绩效进行统筹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可以建立横向层次的协同结构和纵向层次的衔接结构来组织实施绩效管理。横向角度来看,要求各部门之间要协调配合,各部门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纵向角度来看,要求各部门之间要顺次衔接,相互合作,上下兼顾。二是对企业可以实施“顶层管理”,更多的发挥专司绩效管理机构的作用,也就是说在企业内设计一个专门负责进行绩效管理的机构,为了让该机构尽可能的发挥作用,不应对其功能定位过窄,不能仅仅负责本企业的绩效管理,可考虑将这种机构的职责拓展为既负责本企业绩效管理,又兼顾与上一个层面的其他机构进行绩效协调,同时还可以承担综合性、全局性、缺位性绩效管理任务,对企业集团、子公司等进行统筹管理。

4.合理借鉴需求侧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