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文化消费趋势

文化消费趋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文化消费趋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化消费趋势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当代文化 文化消费 当代设计艺术

一、文化的美学特质

在中国古代,“文化”一词有观念性和教化性之意,在西方,“文化”一词产生于拉丁语,原意是对土地的耕种。中西方的解释虽有所区别,但它们都把“文化”分作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种财富。就精神形态而言,文化可分为文字性文化(文学)和视觉性的文化(艺术)。由此可见,“文化”是在人类生产劳动的实践中产生的,“文化”本身就包含着艺术,艺术自然而然孕育着“美”(即艺术的审美性)。

自从人类制造工具、发展生产以来,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形态的创造和完善的追求。从旧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等打制石器来看,其功能与形式之间有明确的关系。到新石器时代,石器采用磨制工艺,精巧细致,但仍以功能为主(如鬲、鼎、盆、盘、壶等,有的壶还增加了盖、提梁、钮等细节)。这一时期的日常工具的功能设计比较合理,造型也较完整,从中体现了设计艺术注重功能性的理念。所以有些工具一直延续至今。马克思在研究动物的活动和人的有目的的劳动之间的区别时,得出美学的重要结论:“人也是按美的规律来制造”。而到奴隶社会,社会上层的统治阶级使用的工具在满足产品使用功能的同时,增加了许多图腾和装饰纹样,表现了人类对审美的追求。因此,“文化”在人类的生产劳动中产生就具有美学的特质。作为美的艺术形式,以最初的满足功能到功能与审美并重的设计艺术就与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

二、当代文化消费观下设计艺术的转向

1.转向物质形态的消费文化

20世纪60年代,西方社会便进入后工业社会即后现代时期,文化发生了转向――由形象代替语言,这成为文化转型的标志。由于现代人对于由文字组成的经典文学名著阅兴趣的减弱;对陶器、青铜器、雕塑等人类古老艺术形式的身体直接感受力日趋下降;对传统的一些艺术形式的欣赏耐力的丧失等情况的存在,人们再如同阅读小说那样吃力的阅读青铜器时,审美趣味就发生了变异,因而各种文化形态均被简缩为视觉文化或影像文化。 “形象就是商品”说明视觉文化逐渐与市场社会相联系。有人说,现代社会中只有儿童和真正的艺术家仍具有强烈的身体直接感觉,而大多数人的身体直接感觉已简化为简单的占有感。在经济冲击下的现代社会生活中,在经济搭桥、文化唱戏社会趋势下,文化成为产业,艺术成为消费品。“设计”是一个工业概念,设计在西方在15世纪以来一直被使用。从根本上说,工业设计和设计师是随着欧美的工业革命及社会的需要出现的。随工业产品的机械化批量生产,产品生产的分工不断细化,使工业设计者、制造者和销售者之间相分离,设计师开始成为工业生产和消费之间的调节人,从而在设计活动中有了“市场”的概念。设计的物质形态范畴表现为: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市场”而存在,设计的产品来充分满足“消费文化”的物质需求。

2.转向精神形态的艺术化倾向

从美学观点来看,真正的文化中的美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存在于设计制作器物时思想情感的感性直观性的表达,另一方面存在于以语言、文本为主体的文学和以线条、色彩、节奏、韵律为主体的艺术之中。由于物质形态文化向“视觉文化”转变,如广告、电影等大量的电子媒体和机械复制手段的视觉形象表现出对文字的压制――既艺术对文学的压制,已经成为可视物和惯常的文化现象。

文字性文化、视觉性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差别在于:文字是叙述性的,其意义的呈现需要一个领悟的阅读过程,文字的形象性和美感因素在意义理解之中,比起视觉性文化来显得次要一些。而视觉文化则是结构性和空间化的,其意义的呈现是通过色彩、线条、形式和结构的空间组织来完成,传达信息和美感是瞬间的。产品总是以这样或那样的知觉结构作用于人们的视觉世界,当这种知觉形式和结构具有某种和谐、秩序之时,他们也具有了审美形式的特征,并与设计产品的功能因素、技术因素和美感因素一起,展示其审美文化的特征。以广告为例,广告是工业产品和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沟通的重要环节,在“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告由最初的“广而告之”的实施告之作用,到成为商业广告整合策划的一部分;广告由传统的依靠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四大宣传途径之上又增加了网络、媒体等视觉手段,构成以视象、听觉、文字、意念为一体的视觉形象,文字少了,独白少了,从而代表精神文化的艺术转变的视觉形象在设计艺术的实践中完成了。

3.审美具有了生活化的倾向

费瑟斯在谈及后现代文化的历史中论述了这样一个事实:随着后现代艺术的到来,艺术和生活之间的界限被消解了、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层次差异消弭、后现代主义艺术通过对传统艺术观念的否定最终否定了艺术自身。艺术形态和美感结构不再是一种远离生活和对抗生活的神圣精神世界,在视觉设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也就是说艺术已经不再是高雅的、纯粹的、审美化的文化活动,越来越接近生活化、大众化――即已经进入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时代了。

随着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机械化生产形式的大量出现,艺术改变了他的生产形式,手工业制造逐渐瓦解。手工艺运动并不能阻挡时代前进的车轮,传统艺术的崇高地位逐渐被颠覆,一些公认的“美”的“无价”的传世之作都可以进行机械复制,能够使其具有“美”的特征,使无价变有价,成为商品。在这一时期,艺术的美学理念向工业技术的退却和妥协,反映了设计艺术和美的标准与现实生活的物质化形式的界限逐渐消失,正如杰姆逊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中所说:“美感的产生已经完全被吸纳在商品生产的总体过程之中”。设计艺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行为,是一种将艺术的审美性完全建立在时间之上的行为,是一种将至美因素融入到物质形态产品来满足现实生活世界中的大众需要的行为。例如,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英国兴起的“波普艺术”把以往那种体现反抗世俗化生活的现代艺术转变成了一种拥抱生活的艺术,追求用日常生活中最为通俗的形式、色彩结构,形成一种大众化、市民化的风格,充当了艺术生活化和生活艺术化的文化英雄。与此同时,它也把表现创造性风格的设计艺术转变成满足世俗化需要的生活化艺术。从艺术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艺术化角度来看,它的文化英雄角色无疑具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它把一种新的美学活力注入应用到时尚领域和设计领域。

三、当代文化消费观下设计艺术的发展趋势

1.在发掘、掌握、运用好本土的传统民族化元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灵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本身文化和艺术的修养,艺术家的文化艺术修养与所在国家的民族社会文化有极大的关系。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就设计而言,传统艺术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重要的审美形式,设计的对象和主体正是人民大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传统艺术形式的保护和创新、挖掘和提炼是做好设计一个重要的途径。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不是一个虚空的概念,而是具体的存在于物化了的艺术形式之中,象国画、戏曲中的黑白、虚实,象已渗入血脉中的的对中国红的喜爱,象对祥云、龙的图腾的认可等等。因此传承民族的传统艺术是丰富我们视觉艺术语言的重要且有效的途径,是我们寻找和发现新的视觉语言、创造新的视觉文化的源头。

文化资源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土壤,要及时保护我们的文化财富,并对其挖掘、转化、提升,同时还要具有国际眼光。以三国文化为例:1991年初,日本学研出版社推出了《三国志》上下两册,以图片解释历史,仅一个半月内就销售了40万部。在漫画方面,横山光辉所绘的《三国志》,连续畅销3年,其总销售量竟达到3000万册。日本还运用现代传媒,生产各种有关三国的电子产品。如电动玩具方面,《三国志I》、《三国志II》在日、美两国就销售了76万组。它提醒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掘掌握运用好我们文化财富的了。苹果公司的创始人说过,设计是人类创新最基本的灵魂,中国的设计界欠缺什么?缺少像日本的宫崎骏这样既有创新精神又有民族责任感的世界级大师。日韩创意产业的成功给我们的启发是既要模仿,又要超越,要在创作中融入本民族的文化元素,这些均源于自信,自信是根。

2.及时沟通与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借鉴、运用好世界性的设计元素

全球化不等于全球的同化,而是更多的沟通和交流。中国需要世界各国的文化,世界也需要中国和其他各国的市场,沟通是互通有无,是双向的,但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不要迷失自我,要始终在立足本民族文化基础上吸收和借鉴。

欧美电影海报设计的商业娱乐性很强,注意吸引人的眼球。欧美电影海报像是野兽派画家与后现代艺术的结合,用最纯粹、原始的色彩,最夸张、荒诞的意象拼贴出一件件冲击你视觉的艺术作品。如:用简单却难忘的图形元素设计表现面孔与人像的电影《艺妓回忆录》的海报;用暗色调及简洁图形――黑暗中的眼睛和脸直击心灵,引起观众的震颤的电影《惊声尖叫3 》的海报;用灵动的色彩元素表现自然的美景的电影《海上钢琴师》、《碧海蓝天》的海报等。近年来中国的电影海报在借鉴国外作品同时又提炼本国传统设计的元素,再加上特色的创意,出现了一批好作品,如《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我的父亲、母亲》等电影海报,是既有典型中国化设计元素又有世界性设计语言并把二者结合得很到位的经典性作品。

四、结语

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在吸收西方现代优秀设计成果,继承和发扬中国的设计传统,有效地调动和利用本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创建出中国的当代设计艺术体系呢?要用大爱去做最好的设计,设计是为全人类的终极关怀而做的。设计要在通往美的道路上的不断创造,未来艺术设计应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国际化语言特征,应该寻求合而不同,独联融创、共存悠存。

参考文献:

[1](英)迈克・费瑟斯通 刘精明:消费文化与后现代艺术[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5

[2]钱凤根:现代西方设计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3]托马斯・芝勒:走向科学的美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

文化消费趋势范文第2篇

我国的文化发展正处于重要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大众文化和消费心理等因素息息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大众的文化消费心理角度有很深刻的联系。国内对于大众文化消费心理和艺术产业发展之间的联系还不具有充分的认识,对于文化经济类的理论研究也并不多见。结合艺术产业分析和研究大众消费心理的理论和论文还太少,还需要专家和学者进一步补充和思考。国内目前的研究成果还不足,已经逐渐引起了学者的重视,笔者认为应该换一种一种角度思考艺术产业发展中的隐形或者潜在的因素,为艺术市场的市场营销提供新的艺术思路和探索空间。

关键词:

大众文化;消费;心理;艺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提高让人们逐渐更注重精神需求,艺术文化消费成为了当前国内中小城市精神生活消费的主流。当前国内的艺术产业发展与国外相比还略有不足,消费者对于文化产业的心理认识还不够,内心对于文化艺术消费的真实渴求还没有达到真正的满足。笔者针对这样的文化背景试结合理论和实际对于当前国内艺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深入研究大众文化消费心里对艺术产业发展的影响。

1大众文化消费研究的发展现状

大众文化实际上就是文化和工业的结合。大众文化的商业化模式就是利用文化消费为手段为企业或者公司创造一定的收益。其中可以看出大众文化具有商业性和消费性以及通俗性等特点,在市场化的运营环境下大众文化得以传播和发展,大量的文化精神产品随之涌现出来,社会上群体或者个人抓住大众的精神希求来创作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全球化步伐的逐渐推进,我国的文化产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文化的繁荣既能促进商业的提高,也能优化文化内部的体制,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大众文化。在现代社会主导文化和民间文化等呈现出竞争和互补的趋势,大众文化作为现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在其中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特征,影响了国内文化市场和新兴媒体传播技术,通过传媒艺术和时尚文化、后现代文化等的影响和融合,呈现出更高的精神追求。大众文化正在往大众媒介新和信息的迅速高效传播方向发展,成为了高科技时代备受群众喜爱的文化。在这一基础上文化产品的商业性被凸现出来,成为了社会的时尚和流行的趋势,在大众认识和接受新文化的时候人们的思想趣味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体现出了人们不同的精神追求状态。公众对于文化消费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广义上的娱乐性。娱乐化是大众文化传播和发展必须要具备的特性,通过改进艺术的发展形态深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文化娱乐的发展中人们把享受当成了文化的一部分,在文学艺术等的精神活动再造中文化艺术产业正在往教育性和娱乐性方向综合发展。在大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了追求个性和感官刺激的趋势。在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环境下,精神的消费具有挑战权威的特点,在无终极的文化消解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辨意识[1]。特别是网络时代的推进,让大众文化的心态更加的具有个性和叛逆,无意义的大众文化也初露端倪。总而言之大众文化想飞能让现代人在物质生活丰富时调整好自己的自我心态,回归人性和感性,形成潜移默化的文化习惯和文化习俗。

2利用大众文化消费心理促进艺术产业的具体方法

艺术消费的主题是人,是具有审美认知和艺术鉴赏能力的人体和群体。一般来说具有欣赏美和追求美的主观想法,还需要有独立自主的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通过艺术文化消费获得美的享受,投入到完善自我和美化自我的境界中。优秀的审美的意象才能让艺术消费主体主动消费,产生愉悦。不同的人对于美和丑的感受是不同的,体验美的感受也有区别。在具体的艺术文化活动中需要针对特定的审美群体因人而异的制定方案,才能共同获益。在发展艺术产业的时候,企业既需要迎合大众文化的审美趋向,也需要引导消费者追求更高端的、内容更加积极的文化产品。科技和市场在文化领域的融合发展让现代呈现出文化和审美泛化的趋势,大众文化审美趋势逐渐多元化,人们的审美旨趣更加丰富和多远,消费者对于文化精神产品的审美需求和艺术期待也需要文化产品的逐步引导。现在的大众文化发展比较通俗,更注重的是消费者的感官感受,对于人们的精神世界影响不足,不能达到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在文化企业营销时应当制定好高效的发展企划,获得主流消费群体的认可,才能让文化产品达到持续输出。企业生产出的艺术产品既要能参与市场竞争,也需要更严格的把控它们传递出的文化特性。经过选择的产品通过市场的进一步选择才能有效的为人利用。艺术产业的经营者需要时刻注意到艺术产品的特殊属性和商品归类,符合大众文化消费的心理需求才能时刻把控住市场的脉络,获取更多的经济文化效益。在文化产品推入到市场时还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反馈,才能及时把握住文化产品的销售动向,不至于陷入文化市场的恶性竞争,良性的市场消费才能为企业的文化发展打下进一步的基础,发展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艺术市场多样和复杂,在本土的艺术文化与国际文化交融的过程中艺术产业正在更快速地发展。艺术消费的自由基指让人们对于艺术消费的需求更加多变,不同的时期大众的艺术追求是不同的,产业需要时刻注意消费体制中的反馈,才不至于造成艺术资源的浪费,节约更多的艺术成本来发展和更新艺术产品[2]。文化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只有逐渐提高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扩大自己的文化影响力,提高顾客的忠实度和满意度。

3结束语

在网络和信息科技化的大环境影响下,艺术市场随着信息的快速发展传播而更加具有导向特点。在信息技术中文化市场的信息传播让艺术消费领域的提升空间越来越大,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不仅能碰撞出更多的优秀文化产品,还能进行文化间的互相传播。在艺术体验越来越被重视的现在,消费者在文化消费过程中获得的艺术感受也越来越重要,艺术消费背后的经济和文化效益也越来越大。企业将文化艺术产品与信息科技相结合就能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关注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拓宽消费的领域,增加企业的软实力。

参考文献

[1]叶飞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健康的文化消费[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文化消费趋势范文第3篇

趋势一:中性风潮将大行其道

李宇春的出现,打破了中国多年来传统文化和审美标准,她的出现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来临,更为美容美发市场掀起了一股久违之风。中性风潮开始在消费者中蔓延。这些许带着些炒作嫌疑,但对于美容美发产业链而言,绝对是无限的商机。

在美发上,李宇春式、周比畅式的头发造型俨然已经在2005年引起轩然大波,2006年,中国各界,尤其是与之配套的服装产业、配饰产业等都将以此为核心元素大展拳脚。与之配套的从妆容到形象,都将全套沿袭,加速火拼,势必将中性风潮进行到底。

趋势二:文化产业风靡美容美发产业,韩国文化再度成为热点

一部《大长今》,从饮食、医学、服饰、造型,将韩国文化演绎的淋漓尽致,更吸引了无数年轻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捧,以此衍生出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也随之而来。近年来,韩流文化、欧洲文化、非洲文化等世界各国风情逐步加入中国行列。美容美发产业也随着社会文化产业的风潮快速调整。

众所周知,韩国的整容产业是极其兴旺发达。韩国影视剧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人物着装、人物发型无不走在时尚的尖端,一经播出各商家立即纷纷借鉴利用,婚纱影楼、服饰销售,同时,韩国本身也加强了对中国消费者的营销,引进大批的韩国各方面的优秀作品渗入中国。因此,无论是从外围,还是从内需上,也许是韩式头型,也许是韩式化妆品,美容食谱等等,韩国文化都将会在2006年全面开花。

趋势三:直销逐步崛起,连锁特许经营将向规模化发展

作为直销大军领头羊的雅芳,市场表现虽然不如预料中的理想,然而,却也扎扎实实的做了起来,同时,很多美容医药保健品,也都借助特殊渠道的力量展开了直销.其中,势头紧追安利的广东中山完美也开始逐步安家落户,兴起了自营生意。众商家似乎已经触摸到市场的势头.开始分食运动,譬如欧莱雅,譬如审美。

原始传统的美容店零散经营,也逐步开始吞并,规模经济发展.连锁特许加盟变成了很多大牌企业杀入此类市场的制胜法宝.自此,小店面将越来越难以生存!联合多方面资源,借助企业、品牌自身优势来发展壮大自己,将成为美容美发行业2006统一规则。

趋势四:展会经济将越发集中,品牌文化概念仍是主流

每年几届的美容美发展会,以及各种名目的主题展会,展会经济在中国正在趋于规模化。越是竞争白热、各类名目繁多的同时,也就是越是整合统一的成熟时机。而未来的展会经济势必会围绕产品、行业、企业更专业化、集中化而兴盛起来。

与此同时,展会经济越发集中,产品的营销包装就变的越发重要。美容行业,面临国家监管严格的限制,势必要开始适应减少功能传播的同时加强对品牌文化概念的转移。中药美发、营养护肤等概念将随着品牌文化气质的塑造成为主流。

趋势五:边缘产业火速扩张

2005年各行业发展的势头,给了我们很多新的启示.医药保健品市场的偏门产品,快速消费品领域的组合产品,器械产品,汽车辅助产品,各行业的边缘产业开始走向正规,大有取代正业之势。边缘产业也将伴随着消费需求的更加多元化和细分化火速扩张。

在此之下,美容美发产业的培训产业、服务产业、文化产业、会议产业开始等上行业舞台。单拿欧莱雅的培训和文化体系来讲,不仅了美容从业者的注意力,同时,变成了固定的产业功能,完成了从美容从业者到消费者购买的转变,完成了销售创新。因此,边缘产业所衍生出的经济效益将比美容美发产业更具发展潜力。

趋势六:细分将一如既往的加快步伐

人们对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的关注,加剧了美容美发产业的细分。尤其是美容产业,在产品上,女性产品,男性产品,婴儿产品等消费细分,在种类上,美白类,保湿类,去皱类,消斑类曾出不穷;在美发产业上,虽没有美容行业细分的明白透彻,却也档次参差不齐。特色化,细分化,已成为不可替代和磨灭的发展路径之一。

男士美容市场的空缺是众多商家的必争之地,相关的配套产品::男士美容会所,男士化妆品,男士功能产品,男士美发及造型创新都将成为市场热点项目。尤其是美发生发将成为男士公关的要塞。另一方面,女性的产业兴起和细分将进一步立足于美容整形修复、美甲、彩绘等更为艺术化国际化 的风格标准.势必将细分进行到底!

趋势七:传统行业竞争更加白热化

传统行业仍然是市场竞争的重点,美白、去斑、丰胸、减肥,染发、烫发、美发技术,这些必备项目是人们生活密切相关,不需要花太多的成本去教育,而只是需要将品牌、功效、特点能够有效合一,捆绑和完美组合成为消费者评断产品的标准和市场要求。

对于这类传统产品,未来的竞争将会更加艰巨,既要避免炒过头,影响企业和产品形象,同时,又不能偃旗息鼓,而是需要寻找新的营销手段、新的渠道模式来突破。

趋势八:功能产品逐步向概念产品转移

功能性产品一直在近两年的市场上表现非常踊跃,然而实际上,至今没有特别成功的产品出现。另一方面,国家对此类产品查处和监管力度的加大,加剧了这类产品的淘汰速度。除了大品牌和好效果外,其他的产品都开始没落消失。

在这种情况下,以产品属性、产品特点、针对人群、解决方式等作为概念成为了新的突破口。去痘新老品牌,生发养发的多种破译方式,这些概念产品的推出,剥去了功能产品易碎的外壳,转而成为E时代的各类代名词和符号。数码空间烫、中药排毒等此类词汇将被受瞩目。

趋势九:个性化、专属化将不断升级

从泛人群到个性化消费,从阴柔到中性,消费者量身打造的概念也越发讲究。原始的一锅汇的现象将逐步落幕,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个性化、人文化、专署化的风格产品。

白领造型馆、电脑人士专用、专为南方皮肤打造,也许今天看起来不和逻辑的产品定位,明天就会成为我们身边司空见惯的实用性产品.白领专署、家庭专署、孩子专署、老人专署、男士专署,跑外专署、办公室专署、干性专署、南方专署,产品的等级、材料、工艺、特点将在原有基础上进行升级,同时,加大营销力度和手段!

趋势十:消费界限更加泾渭分明

文化消费趋势范文第4篇

很高兴有这次“人人为师”讲课的机会将 国内贸易 相关知识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一共准备了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②2015年十大商业趋势;③传统零售行业应该如何实现O2O模式转型  三节内容。

首先阐明一下为什么讲这三方面的内容,我认为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息息相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国内贸易方面最重要的概念,是统领,现在不管是实体店销售额和电商销售额,都要纳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统计。十大商业趋势是当前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面临的未来商业发展形势,是承接,作为商务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传统零售行业应该如何实现O2O模式转型,是措施,值得仔细研究。

第一节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一、首先讲一下重要性

商务经济是自国家2000年商务部成立以来逐渐衍生出来的一个新名词,相对传统的商贸流通、第三产业等名词比较有新意,据我自己理解基本能涵盖国内贸易、对外贸易的内容。

国内贸易是指在中国国内进行的商品的买卖、现货仓单市场交易等在境内发生的交易的总称。大家在看国家、省、市、县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时,细心一点就会发现,国内贸易部分,都会出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概念,它是衡量当年度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反映各行业通过多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总量,是研究国内零售市场变动情况、反映经济景气程度的晴雨表。

二、定义

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其中,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金额;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给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公款购买的用作非生产、非经营使用与公共消费的商品金额。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如何统计出来的?

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划分标准,限额以上的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单位建立名录库,实施全面统计调查,由这些企业按月向当地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报表,其中,限额以上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业企业、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业企业、200万元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目前我县纳入统计的限额以上企业共有48家,其中商务系统15家 ,县社2家,乡镇31家。限额以下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采用抽样调查推算。限额以上与限额以下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汇总,就形成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四、各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字

2014年,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394亿元,同比增长12.0%,山东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92亿元,同比增长12.6%。日照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98亿元,同比增长12.6%,我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4亿元,同比增长12.9%,增幅居全市第一位。

第二节  2015年十大商业趋势

     2012、2013年度由县委组织部和局里选派我到松柏镇镇娄家洼子包村任职第一书记,2014年3月份回来后,在工作上最大的体会是相比前几年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说实话刚开始真不适应,市局领导来五莲座谈时提到内贸工作工作点多面广,工作不好开展,我也是深有同感。2015年,中国经济将进入“新常态”, 我认为要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适应新常态,全面创新创业,《2015年十大商业趋势》这篇文章是在上网时无意中发现的,我读了一下感觉非常有新意,十分锲合当前全民创新创业的形势,我自己反复看了很多遍,收益匪浅,今天结合自身的体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下。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一点共鸣和思考。

2015商业趋势之1:重构边界

 

先举几个例子,就比如小米,不仅做了手机,还做了电视,做了农业,还要做汽车、智能家居。 比如我县的康洋电源有限公司注册了山东绿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做响了“爱樱维”品牌,2014年度实现销售额   万元。还有今年我局重点推进的日照市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项目,发起人是日照市格莱特置业有限公司的老总徐明辉,2015年前是搞房地产开发的,在潮河开发市北新城项目,当前房产低迷,转行做电子商务。简单说一下这个项目,总投资9200万元,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包括办公区、电商展示区、实体展示区、大型购物商场、仓储区等功能区。项目合作前期洽谈完成,已和北京恩源科技有限公司已达成意向,计划4月份举行签约仪式,10月1日前基础设施(办公区和商场)全部竣工,春节前开业。还有很多例子,时间关系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这新经济时代,行业边界正在被不断打破,尽管上面这些例子还没有证明100%的成功了,但是跨界的大潮已然不可阻挡,思考一下行业的本质,要更宽的眼界,并且要跳出本行业的视角。

 

过去,企业用行业做竞争壁垒。但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渗透,重新构造了企业的边界,软件与硬件的融合,娱乐和时尚元素的融入,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等等,都在重新划分新的行业势力范围。

 

这一切改变的核心都是人的需求,人群在细分之后的重新聚合,在信息经济下的基于时间和空间、基于兴趣、基于内容的聚合,正在改变过去单一的年龄层次、收入划分、职业地位的分层模式。

 

因此,重构商业边界的核心是基于人的族群聚合为视角,而不是产品和行业的视角,2015年,每个行业中的商业创新的变革,都源自于对于同质性的消费族群的痛点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产品与服务要素的重新组合。

 

2015“重构边界”趋势思考题:

 

1.您的行业如何嫁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换个角度提品和服务?

 

2.在不同的入口、拥有不同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消费者,有什么痛点?是否可以中心组合产品和服务要素?

 

2015商业趋势之2:共享经济

 

我们的物理空间越来越有限,住房越来越小,车位越来越少。  

很多产品,你并不一定需要再100%的拥有,你只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使用,如果能便捷的使用,“拥有权”其实不再重要。

 

我们通过手机应用租车,通过短租网将空余的房屋临时租给旅行者,在网上分享自己创作的歌曲或者小说,将孩子不需要的玩具放在网上与人交换……

 我个人业余最大的爱好是打乒乓球,研究收藏一些乒乓底板,精英乒乓网是我经常浏览的一个网站,目前全国注册会员已有700多万人,器材发烧友喜欢上二手交易区淘或者交换一些器材,同一时间段一般会有几千人同时在线,这给精英乒乓网的器材商城店带来了极高的人气和利润,我看了以一下,仅仅红双喜狂飙三套胶每月销售接近10万块,零售价77元,批发价60元,去掉运费,利润过百万,再加上另外底板、球台、衣服、乒乓球上千种的商品利润估计非常惊人。

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在共享中完成,个体间直接交换的系统,在任何时间均可实现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们连接起来,消费者通过上网进行消费或者交换,享用更加便利、舒适、快捷和实惠的商品与服务。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消费者希望以不同于以往的、更为实惠的方式进行消费——便利性需求是核心,物品的拥有权渐渐正在被消解,更便利的使用权和可分享性成为消费者关注的对象。

 

2015“共享经济”趋势思考题:

 

1.在您的行业中,消费者拥有的东西是否可以共享?

 

2.您如何建立一个便利的入口和平台,让消费者可以结合新的技术和大数据等平台,共享人们愿意分享的东西? 2015商业趋势之3:小城市的微创新

 

2014年11月19日-21日,“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召开,来自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国际组织、企业、科技社群和民间社群的互联网领军人物等近1000余人出席了此次互联网大会,这个大会让古镇与互联网的统一融合,让乌镇有了新的定义。——“不管你是哪种身份,来自何方,都可以在乌镇找到合适的地方。”

 

过去中国的城市都在追求大而全,造就大城市的运动让城市越来越趋于同质化。

 

现在,微小的差异和独特性将让很多中小城市散发魅力,微小的创新和定位,往往让城市更有故事和魅力,城市形象要寻找小而美的故事。

举个例子,在松柏镇挂职两年的时间,感觉松柏镇对当地的资源开发的特别到位,百果谷就是当地政府很有眼光的一件决策,春暖花开,4月份是松柏镇最美的季节,建议同事们周末去玩下,我可以作陪。

“小城市微创新”趋势思考题:

       

1.您的城市还在贪图大而全的形象定位和传播吗?如果有,请改变。

 

2.您的城市有什么比较有意思的故事?这些故事如何形成一个打动人们或者让所有的旅游人群都向往的点?

 

2015商业趋势之4:亚文化×微社群

 

大众市场,让商业创新的竞争激烈。大众族群偏好的多样化,让人口学和社会学分类不再准确,反而是那些存在于大族群下的亚文化和小社群,才是未来创新商业的立足点。

 

移动互联网让更小的篇幅、更细分的兴趣,更及时的分享、更高效的链接的微化内容迅速产生,这种内容和行为模式,让消费文化以内容、兴趣、社交为中心,分解出更多的亚文化。

 

亚文化群体的价值将成为支撑长尾市场的核心,不同的亚文化群体的个体认同的表达和需求,成为微社群商业的基础。

 

关注亚文化的小需求和生活中的微需求,组建基于垂直化、强关系的社群,用专业化产品和服务进行切割,将塑造消费的大市场。

 

例如,抓住二次元文化的“哔哩哔哩”这样的弹幕视频分享网站在90后中走红,以及类似“节操精选”这样完全基于一种互联网时代的自黑、吐槽、互黑、恶搞的娱乐精神而创建的新媒体,都吸引了大量的90后微社群群体。

举个身边的例子,微信营销正成为五莲旅游宣传营销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实施全域旅游、全民参与的一个最好体现,《五莲乡村游》微信公众号14年底才创立,到目前粉丝已达3000多人,位居全市新媒体影响力指数排行榜第6名。《今日五莲》《五莲旅游》《五莲微生活》《五莲山旅游度假区》《松柏旅游》等微信公众号,也根据自身优势,从不同角度对外五莲旅游信息,推介全域旅游,形成了颇具阵势的微信营销“矩阵”。 接收到《五莲乡村游》微信信息的外地微友纷纷表示,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了解了五莲秀美的风景、优良的生态、淳朴的民风……渴盼来五莲赏四季美景、品人文情怀。本地的五莲人也通过这个平台增强了对家乡热爱与自豪。大家都知道我局去年年底推出了商务e家,是宣传商务发展动态,提升我局整体社会形象的载体,目前已了十几期,社会反响强烈。王局长等领导班子成员非常重视,上周专门请了微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指导,进行了升级,目前微信平台现在有了互动功能,大家可以在上面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大家可以试一下。

2015“亚文化×微社群”趋势思考题:

 

1.您思考过80后、90后的分类吗?

 

2.您能随口说出3个以上90后经常停留的互联网社区或者APP吗?

 

3.您想过如何观察在不同时间空间中的年轻人的生活形态吗?

 

2015商业趋势之5:精品质消费

 

消费者要的不是更多,而是更简,消费者要的不是看得见的符号,而是摸得到的精致。

 

随着消费者获得信息的多元化,消费者开始对符号消费进行重新的认识和反思,他们在追求产品价格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的实用性、安全性和产品质量;

 

在消费“品牌”的同时,开始注重对消费体验、品牌文化和内涵的多元化追求;

 

在追求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开始注重精神生活的充实;

 

在解决实际需求的同时,开始注重在各方面对生活品质的提升。

 

贩卖具有标榜意义的符号将不再能打动消费者,消费者的自我世界与品牌的链接越来越重要,而生活方式的精雕细琢的需求在不断涌现,精致化的细分生活族群正在崛起。

 

例如,美食家、美丽专家、文艺人士、健康专家、旅游爱好者等等。在未来消费行为上人们也将会更加崇尚达人经济。

 

例如,在衣服的选择上消费者会更偏向时装达人同款或其所推荐的款式,“买手”也将成为一个热词时尚买手的概念: 为企业或品牌采买合适的设计并交由工厂生产成商品成品,或直接采买合适的商品成 品,然后放到企业销售渠道中进行销售,从而获得利润。从事这样工作的职业人叫时尚买手。。 

2015“精品质消费”趋势思考题:

 

1.您知道您的产品服务消费领域的品质需求是什么吗?

 

2.您的公司有爆款产品吗?

 

3.您想过如何发动更多的人来推荐您的产品吗?

 

2015商业趋势之6:个人生活的智慧互联

 

新技术让生活方式移动化、可视化、智能化,在可佩戴市场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的时候,下一个阶段则是考虑万物互联化以及个人生活的互联化。

 

万物互联化。例如,苹果进入可穿戴设备,特斯拉用车联网改造新能源汽车,互联网电视对于传统电视价值的提升,每一个生活中的硬件都不再是孤立的,而是思考“物与物的相互链接”,这将让硬件拥有互联网生命,消费者与设备之间的交互也将变得更加简单。

 

个人生活智能化和互联化。每个消费者都在寻求个人的智能化生态系统,而移动的可穿戴设备及技术将融入更多的消费者生活方式和产品,大到家电、家居产品,小到指甲油、食品包装、可分析心理状态的可穿戴设备,移动健康管理,以及分析数据来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公司等等,对企业来说,开发出与这些独特生活需求和生态系统匹配的产品成为值得关注的领域。记得上周清华大学教授孙丽丽提到了可穿戴设备,可以展望下再过一段时间可佩带或植入的设备会越来越普及。

 

2015“个人生活的智慧互联”趋势思考题:

 

1.您还认为可佩戴市场只是个时尚?您知道如何将其实用化?

 

2.您思考过移动健康、移动智能家居等新兴领域的商机吗?

 

2015商业趋势之7:时点经济

 

消费者总在找理由消费,以前的消费理由是传统生活文化赋予的,今天,互联网却可以创造更多的消费文化。

 

甚至,365天,消费者希望每天都是星期天,过一种大家都认同的节,成为中国消费者的自我放松的重要理由。  

消费节点正在被消费时点所替代,一个品牌要想形成消费的群体扩散,就需要结合消费者需求,打造出消费“时点”,引发行动。

 

例如,阿里巴巴把双11打造成了“网络购物节”……忙碌的社会,消费者需要理由放松,也需要理由消费,365天的时点,都可以引发消费者的集体行为,犹如“地球关灯一小时”一样,如果一个品牌希望占领行业的高地,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时点经济”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2015“时点经济”趋势思考题:

 

1.您想过让您的消费群在同一天做同一件事情吗?

 

2.您知道如何策划一个消费文化主题日吗?

 

2015商业趋势之8:新体验场

 

影响人们选择消费场所的原因不再是目的性消费,而是新的场域和文化空间。

 

电子商务减少了人们去线下很多零售场所的频次,而传统的消费场所应对互联网的冲击,体验和娱乐成为核心。 老师提问:“有钱,任性”的下联是什么? % X' I0 j) l0 O$ W

小明回复:“没钱,认命”。

1 h  `, \) v) k6 V* v第二节课,历史老师:“有谁知道古代女人为什么要裹脚吗?”全班陷入沉思。

8 b& O; m% Y7 S& f5 C, n3 ~小明大声道:“怕她们逛街” 。/ S  M8 t' V9 Z9 D6 k( ^7 g) n

老师有些不高兴地接着问:“那么现在女人为什么不裹脚了?”

2 ~( c2 L9 t7 @小明继续回答说:“现在有了支付宝,裹脚也没用。”!      

8 e  M% K! L1 J2 y. ~& n' k老师:滚出去! 

所有的渠道都需要打破仅仅是纯粹的交易和消费渠道的概念,而是要打造新的生活方式体验场,即便是一个餐厅、或者是一个快餐店,企业要思考如何从交易经济到体验经济的全方位转型。

 

引进新的多媒体技术,以及形成文化主题等等,消费场所和消费空间要改变人们对于传统消费模式的想象,娱乐和享受型需求成为制造新体验场的核心,新体验场也让很多空间都可以有机会成为生活方式的标志性场所。

 

2015“新体验场”趋势思考题:

 

1.如何将渠道变成不再是简单的交易场所,而是生活方式的场所?

 

2.渠道如何从流量经济到体验经济和娱乐经济?

 

2015商业趋势之9:流动的品牌

 

今天的品牌要流行,需要的是信息流动。

 

流动的品牌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提高其品牌的声量,而是要让品牌信息可以被更多的人主动去传递。

 

因此,承载有意义的有趣味性的品牌内容成为品牌打造的重要工作,让品牌内容在不同的媒体平台和消费族群中都能得以流动和传播,成为所有的品牌都要去思考的。

 

流动的品牌就如同水和空气一样,而创造一切好的内容是让品牌流动的核心,“存在感”和“流动性”两个维度都成为考量品牌建设的重要维度,“存在感”是树立品牌认知度,“流动性”则是让品牌更有活力。

 

例如,拥有160多年历史的牛仔裤品牌Levi"s,一直以性感魅惑吸引很多消费者。

 

但是年轻人群的不断更迭,突然这个品牌已经不在大多数年轻人的购物单上了,50岁以上的消费者已经成为其最大的购买人群,消费人群的老化,对品牌无疑是个危险的信号。

 

于是,Levi’s(里维斯)在全球发起了“LiveinLevi"s”#活出趣#的网络营销活动,让所有人用视频等方式来晒出自己穿牛仔裤的状态,旨在鼓励消费者在网上讲述他们自己的Levi’s故事:“穿上它,挑战它,折磨它,分享它”,想告诉消费者的是,穿上Levi"s,你可以去做任何事,只要别无所事事。

 

这不仅是一种存在感的传播,也在说明品牌应该如何流动于消费者的生活。

 

2015“流动的品牌”趋势思考题:

 

1.您的品牌传播如何实现线上线下整合协同的?

 

2.您的品牌有自己的内容平台吗?您知道内容营销如何做吗?

 

2015商业趋势之10:泛娱乐营销

 

所有行业都将是娱乐业,严肃冰冷不再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欢,因此,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要赋予消费者心理的愉悦和满足感。

 

而随着80、90后已经成为中国消费主力,他们对于参与感的要求加剧,商业要融入娱乐的元素,才能打动年轻人,营销同时也是“秀场”。

 

影视、音乐、文学、游戏等文化资源和平台,都可以成为娱乐互动营销结合的资源,对于娱乐资源的开发,将明星资源和娱乐资源内容化和整合化,将一个短期的娱乐事件放大、深化、拉长,才能让娱乐效应放大和影响深远。

 

在互联网时代,品牌已经不再是那个冰冷的、高高在上的,仅仅是搭乘娱乐媒体平台出现的形象,而是有亲和力,有内容的,有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关注的人格化的载体。

 

例如,蓝翔技校的走红正是因为:“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这句话在网络中病毒式的传播,而仔细分析会发现,他们的营销手法多样,从电视到微博,从电影到段子,关于蓝翔的段子带些自黑、恶搞,又不失幽默,总之娱乐性十足,让网民自愿提供传播渠道。

 

2015“泛娱乐营销”趋势思考题:

 

1.您的品牌如何和消费者玩起来?

 

2.您还停留在明星代言、简单的冠名的娱乐营销阶段吗?

文化消费趋势范文第5篇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偏重功利少爱好。娱乐型文化消费、教育型文化消费地位明显上升,而严肃的相对宏观高雅、哲理性较强的精英文化消费则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功利化的倾向。

二是大众趣味庸俗化。许多所谓的流行、时尚实际上由生产商人为制造,甚至生活方式、生活品位也为生产商所操纵。文化消费的商品化操作,一方面会将文化消费大众化,同时也会带来单一化和庸俗化趋势。

三是外国文化顺势而入。外国文化产品迅速占领我国文化消费市场,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在悄悄改变人们的社会价值观,使我们不得不注意到文化霸权和文化殖民的危险性。外国文化产品的大量输入,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着社会道德观和社会价值观。

文化消费是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历史趋势和必然选择。我国的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同时也存在众多不利于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从宏观角度来说,政府应从主体、客体和市场三个方面克服不利于文化消费发展的因素,为文化消费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可供选择的政策措施有:

一、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培养文化消费主体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作用,这不仅表现在人力资本可为经济发展提供合格的劳动者,也体现在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为扩大消费,尤其是文化消费培养符合要求的消费主体。

培养符合要求的文化消费主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提高公民受教育的水平,增加公民的知识储备;第二,应提高公民对各层次文化消费产品的鉴赏水平;第三,应提高公民分辨文化产品精华与糟粕的能力。

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为文化消费可持续发展提业支撑

20世纪下半叶以来,文化产业在众多产业中后来居上,成为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被人们称为“朝阳产业”。但从目前现实状况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级阶段。近几年,我国逐渐开放文化市场,大量的外国文化产品涌入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文化产业的体制改革。必须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打破条块分割和行业壁垒,反对地方保护和垄断,加快文化产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抓好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试点,把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与促进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国有文化单位布局结构调整;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单位经营机制转换,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三、加强文化消费市场的制度建设,培养文化消费市场良性发展机制

为促进文化消费的发展,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有关的制度,规范文化消费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对于文化市场来说,第一,要维护文化产品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知识产权的保护,是创新的动力和保证,是发展文化消费的起码要求。第二,要健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在消费知识化条件下,某些消费者权益受损造成的危害可能比以往更深,这些问题也日益全球化,因而世界各国加强了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协调。第三,要建立和健全文化产品维权机构的建设,加强文化产品的维权力度,提高执法者的素质,使之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第四,应加强信息透明度,降低文化产品消费的交易成本。

文化消费趋势范文第6篇

关键词: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福建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8月19日

文化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消费精神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服务的行为,是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福建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人们对满足身心愉悦,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急剧增加,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一、福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

文化消费涉及面十分广泛,除教育培训、书籍报刊、文艺作品等传统领域外,还涉及娱乐健身、电影电视、旅游观光、网络文化等多个领域;既包括对文化产品本身的消费,也包括对文化消费工具和手段的消费。根据《福建统计年鉴》对福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分类方法,本文将文化消费划分为文化娱乐消费和教育消费两大类(其中文化娱乐消费由文娱用品消费和文娱服务消费两部分组成),通过对比两类指标的变动情况,分析福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新特点。

(一)文化消费总量显著增长。文化消费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追求多样化消费方式的福建城镇居民而言,尤其是追求时尚前沿的居民,文化消费已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福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迅速,由2000年的585元增至2011年的1,879元,后者是前者的3.2倍,年均增速11.2%;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由5,639元增至16,661元,后者是前者的2.95倍,年均增速10.3%。说明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增长更为显著,福建城镇居民越来越重视文化产品的消费,而文化消费作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起着较强的推动作用。

(二)文化消费支出在消费结构中比例偏低。虽然福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在数量上呈现绝对上升的趋势,但在文化消费增长的同时,居民的整体消费也在增长,因此当考虑相对数量时,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可能会有所变化。2000~2006年文化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由10.37%上升到了13.47%,但从2007年开始,这个比例逐年下降,到2011年降到11.28%。整个期间文化消费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始终徘徊在10%~14%之间,比重偏低,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三)文化消费结构逐渐由发展型向享受型转变。文化消费按照消费的目的和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发展型和享受型两大类。其中,发展型以教育消费为主,而享受型以文化娱乐消费为主(包含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两方面的消费)。

1、教育消费依旧是文化消费的主体,但其所占比重已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由于每个人的偏好不同,选择的消费项目也不相同。在文化消费的支出中,教育消费所占的比重较大,2004年以前,教育消费所占的比重超过50%,但之后有所下滑,逐年递减,到了2011年,这一比重只有33.47%。但是,教育消费仍然是文化消费的重头戏,占有很大的份额,这不利于文化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发展。这也说明了福建城镇居民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所以在教育消费方面支出较多,从而挤占了其他文化产品的消费。

2、文化娱乐消费比重曲折上升,其中以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上升最为显著。福建城镇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在文化消费中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已由2000年的44%上升至2011年的66.5%,超过了教育支出。其中,文化娱乐服务消费的持续快速增长起到了关键的带动作用。这表明:随着福建省城镇居民家庭对教育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日益重视,与教育相配套的各类文化娱乐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另一方面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使文化产品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手机、电脑、相机等新型文化消费工具和手段大范围普及,激发了居民对文化消费的兴趣,极大刺激了消费者对新型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的需求。

(四)文化消费结构单一。虽然城镇的文化设施比较齐全,居民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消费,但是文化消费结构还是比较单一。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活动主要集中在看电视、报纸、听广播、上网,还有就是逛公园、体育健身、旅游等等,都是一些比较传统的项目,消费层次比较低。而像文艺演出、明星演唱会、展览展示等层次比较高的消费不是很普遍。

总之,目前福建省文化消费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市场环境中也存在许多不利于文化消费的因素,要想使文化消费得到全面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影响福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结构转变的主要因素

影响居民文化消费结构转变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结合福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重点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文化产品供给和价格、消费者思想观念等角度对影响福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升。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很多,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就是其中一种。近年来,福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由2000年的5,639元增至2011年的16,661元,增长了2.95倍,年均增速10.3%。收入的快速增长无疑会使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大幅提高。一般而言,居民可支配收入越高,就有更多的资金闲置,在基本需求满足之后,越有可能倾向文化消费。居民生活水平越高,越容易追求享乐生活消费。

(二)文娱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文娱产品服务价格越来越被消费者接受。文化产品的供给情况及其价格制约是影响文化消费的另一大关键因素。文化产品的供给充足,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偏好,同时也能促进文化产品服务市场更好地发展。在收入一定的前提下,文化产品服务价格的高低,影响着消费者对其的购买力。因此,更易让消费者接受的文化产品服务价格更可以吸引消费者进行消费,从而推动文化娱乐消费的快速增长。

(三)消费者思想观念。消费者的消费风格和偏好是在长时间逐渐形成的,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改变。文化消费作为一种新型消费,受到消费者传统思想的影响,会与消费者原来的消费观念产生矛盾,从而使其难以被消费者接受。因此,具有传统消费习惯的消费者,主张“以满足生产需求为特征的节约型消费”,认为具有娱乐性质的文化消费是一种奢侈浪费。这些传统的消费习惯使消费者形成了一种“重物质,轻文化”的落后消费思想,严重阻碍了文化消费的发展。

(四)工作时间。文化消费需要占用消费者不少时间,而有无空闲时间是消费者能否进行文化消费必须考虑的一个前提条件。人们一天的时间包括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二者是成反比的,工作时间越长,闲暇时间就越少,工作时间越短,闲暇时间就越长。如果工作时间太长,人们就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去愉悦和放松自我,进行文化消费。只有将工作时间缩短,闲暇时间才会增多,人们才有精力去满足精神方面的追求。有关学者曾指出,自由支配的时间影响消费结构的层次。如果自由支配时间较少的话,知识型消费的比重就相对较大,而娱乐型消费和闲暇型消费的比重则会小一些;反之,如果自由支配时间较多,那么娱乐型消费和闲暇型消费在文化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就会增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整天忙忙碌碌,而是腾出更多的闲暇时间,享受生活。这对更好地发展文化消费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提升福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政策建议

福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形成全民集体消费是我们所期望的,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形成良好的文化产业竞争机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

第二,转变消费者文化消费观念。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确定大众消费的层次,培育不同的文化群体,不断培养他们成熟的文化习惯,形成不同层次、多元化的文化消费结构。通过各种媒体网络,教育、引导人们形成文化消费观念,使他们在日常消费过程中逐渐养成文化消费的习惯,从零消费到单一消费再到多元消费。与此同时,由于城镇居民之间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的消费者要推出不同的文化产品与服务。

第三,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改善文化消费市场环境。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改革体制,使其符合现代化制度要求。政府加大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使人们能享受更多的文化服务。同时规范文化市场,建立健全文化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人们能在一个健康有秩序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健康消费。

第四,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从生活水平来说,城镇居民本身就生活在一个物价水平高、工作节奏快的高压环境下,收入水平的限制使得很多原本有的消费欲望也被扼杀了。因此,切实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这个困境。

第五,规范化、合理化制定文化产品价格。可通过引入宏观调控手段,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合理调节,引导文化产品的生产及价格;还可以采取差别定价,票价补贴等方式,降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成本,促进文化产品的消费。

主要参考文献:

[1]许淳厚.关于文化消费的几个问题[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7.4.

文化消费趋势范文第7篇

一、中国汽车色彩设计现状

日本丰田公司就成立了设有上千人的汽车色彩设计科研中心,欧美一些汽车公司也纷纷设立了专门色彩研究所,相关研究人员众多。这些专门机构除了在世界各国建立汽车色彩的信息调查反馈队伍,专门收集市场情报外,还迅速而广泛地了解各地消费者对汽车色彩的反映和需求并做出反应。著名汽车涂料厂商杜邦公司每年都会一次关于汽车色彩的流行报告。该报告成为汽车行业分析各类型汽车颜色的流行趋势以及世界各地消费者对汽车色彩喜好的重要参考。中国流行色协会也在尝试着对汽车色彩的研究,并且与国内个别汽车生产企业合作,希望通过当前流行色趋势的研究促进我国汽车色彩时尚化。尽管如此,中国流行色协会对中国本土汽车色彩的研究还只是试探性的,其构架的单薄、功能的单一、资金的匮乏、人才的短缺和技术的落后,都没有能力独立地进行汽车色彩的研发工作,更难以对汽车色彩流行趋势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和高瞻远瞩的引领。再次,汽车色彩设计的发展水平制约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中国汽车企业对汽车色彩的研究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不高,这直接导致了以色彩为先导的汽车设计无法满足“设计时代”消费者的消费诉求。当今社会,汽车业激烈的竞争体现在汽车的功能、安全性及舒适度。经过市场洗礼和锤炼,一般车型都难分伯仲,因此,在这些方面并非难以抉择。在基本要求能够得到满足的前提下,消费者选择目光自然会转向对车型颜色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汽车颜色设计无疑是推动汽车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汽车颜色设计上的能力和水平,就直接影响着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最后,近年来,中国汽车色彩设计在痛定思痛之后逐步进入一个符合汽车业成长规律的、立足本土化自主发展的健康轨道。这种进步是以奇瑞QQ为代表的本土汽车的崛起和发展,实现了在色彩设计上的突破。从QQ汽车的身上可以看出奇瑞汽车对汽车色彩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奇瑞QQ正是依靠了它靓丽的色彩取悦了消费者审美心理,也为其赢得了市场空间。在这种潮流的引领下,江淮、比亚迪、猎豹等一系列本土自主品牌带着个性符号纷纷崛起,也吹响了中国民族品牌进军国际市场的号角。中国汽车颜色设计的进步和发展还体现在对颜色的认知和重视,并通过科学的调研、分析及业内的专业,营造了一种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潮。2009年10月,中国流行色协会了《2010年中国首届汽车色彩流行趋势》报告。报告指出,香橙色、蓝色、酒红色和灰色将成为2010年汽车的流行色彩。鉴于中国流行色协会对汽车色彩的关注,长安汽车于广州车展期间正式成立了中国首个“乘用车时尚色彩研发基地”,汽车色彩从此跨入了时尚、学术的新时代。这种氛围及机制的形成,无疑为中国汽车颜色设计提供了优质的土壤和有效的保障,让汽车颜色设计在专门的领域内得以发展。除此之外,媒体的介入推进了汽车色彩设计的发展。2009年6月“立邦”与“汽车之家”发起“2009年中国汽车色彩喜好趋势”在线调查活动,再度为中国汽车色彩走向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数据支持。

二、对中国汽车色彩设计未来发展的思考

成功的色彩设计可以使企业产品提高15%-30%的经济附加值,”这是法国色彩学家郎克罗长期研究得出的结论。欧洲在20世纪80年代的营销学中提出“七秒钟色彩理论”:一个人、一件商品,可以通过其独特的色彩选择,使自身在7秒钟之内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世界高度的成功经验,也是汽车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作为落后于世界主流的中国汽车业,立足本土文化,借鉴外来经验,是我们发展民族汽车制造业的必由之路。虽然目前国内对于汽车色彩的规划和整合意识已经初步形成,但体系上的完整性、研发机构团队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在整个产业链中受关注的程度仍需提升。因此,中国汽车的颜色设计必须在健康机制的有效保障下,建立符合发展规律的、独立的产业领域,从市场分析、消费心理调研、潮流的掌控及艺术和技术的学科交融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流畅和规范的运作,使汽车颜色设计与汽车产业的发展并肩同步。由于历史的积淀,中国消费者对汽车色彩已经有了自己的审美心理和思想感情。逐渐成熟的消费群体,为汽车色彩设计提出更高要求。因此,立足本土文化,尊重民族情感,将流行趋势与产品设计更好地结合,创造出更符合中国消费者文化心理的汽车色彩是我国汽车色彩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趋势下,汽车色彩的研究、创新和开发的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制度保障和投入力度的增加,都是我们提升汽车色彩设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手段。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大国,有许多优秀文化传统需要我们去学习、传承和借鉴,走自主民族汽车品牌之路,就必须要创新汽车色彩设计,开发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色彩,满足中国消费者对功能和情感的双重需求。所以,中国汽车色彩设计要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通过成熟的设计彰显民族文化内涵,创造个性特色,形成打着本土文化烙印、体现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国际汽车品牌。

作者:凤伟单位: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化消费趋势范文第8篇

【关键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水平预测农一师

Xinjiang Corps Nong Yishi level of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trends forecast

Chen peng

【Abstract】Based on the level of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Nong Yishi development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reveals the impact of the division level of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i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ain factors, and selected from 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and the per capita disposable income of two indicators , Established a level of consumption of urban residents Nong Yishi the dual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hile the use of three projections,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se two indicators of future value, and ultimately the consumer level Nong Yishi the development trend forecast.

【Key words】The consumer price index evel of consumptionPer capita incomeForecastNong Yishi

中图分类号:C91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本文就兵团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作了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并对未来5年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发展趋势做以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

1.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发展现状

1.1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概况

居民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各种具体消费内容和形式及其互相配合、互相作用的方式。消费结构包括消费主体结构、消费支出结构、消费形态结构、消费层次结构等多方面内容。其中,消费支出结构是基于居民吃、穿、行、用等消费形式所表现的对食品、衣着、住房、用品、交通工具、娱乐设施(服务)等商品和服务消费的支出结构。我国目前的统计年鉴就将居民消费分为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居住和其他商品与服务类。

从表1的数据看出:从整体上,各年总消费支出由1997年的4508.68元增长到2006年的7589.20元,后者为前者的1.683倍,而同期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408.76元增长到10023.40元[2],后者为前者的1.853倍。

在农一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消费支出占有绝大比重,均在73%以上,其中食品支出所占比重最大,第二是衣着消费支出,其余消费支出按所占比重大小依次排列为: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居住消费支出,交通费用支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家庭设备消费支出,其他消费支出。

从而我们得出:衣、食、住、行四方面的消费支出仍是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的主要方面;娱乐教育文化方面的消费支出大于居民住、行两方面消费支出额,说明农一师城镇居民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精神需求水平也同步提高;在各项消费支出中,农一师城镇居民的交通费用支出占有较大比重,这与农一师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欠发达有关。

表11997年―2006年农一师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支出

注:表中数据根据1998至200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和《农一师阿拉尔市统计年鉴》计算整理而得。

表21997年―2006年农一师城镇居民人均年各项支出所占总消费支出比例

表2是根据表1数据计算出的农一师城镇居民人均年各项支出所占总消费支出比例。

从表中数据看出,各年娱乐教育文化方面的消费支出额基本保持稳定,食品、服装、交通、杂项等方面的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从总体趋势上来说稳中有降,家庭设备、医疗、居住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逐渐上升。说明人们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后,最关注的就是生活的质量以及身体状况。

1.2影响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因素分析

1.2.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通过图1可以看出: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过去10年里呈上升的趋势,但幅度不大。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直接的关系:1)影响物价,对居民购买力造成影响;2)影响居民的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购买力下降,与过去相比,同等收入水平缩水。因此,过去10年里,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逐渐上升,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即表现出的物价上涨有密切关系。

1.2.2 货币购买力指数

通过图2可以看出:农一师城镇居民货币购买力基本保持平稳上升状态,增幅不大。因为居民消费水平与货币购买力的变化成正比,所以,在农一师在过去的10年里,物价较稳定,居民消费水平也基本保持平稳上升趋势。

1.2.3 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表1当中的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农一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是不断上升的。

图1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注:图中灰色线为趋势线

图2 农一师城镇居民货币购买力指数

注:图中黑色线为趋势线

1.2.4 恩格尔系数

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中存在恩格尔系数假象。从表2中的数据看出农一师城镇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从1997年的0.3792下降至2006年的0.3162。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从1997年至2006年恩格尔系数在29%―38%之间,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农一师人民消费水平出现了恩格尔系数假象,因此,在农一师运用这一标准同其他地区乃至全国进行对比时,要考虑到一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在表中具体表现为农一师居民在交通和娱乐教育文化方面的消费支出大,这与农一师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欠发达以及当地城镇居民重视教育以及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有关。这两方面的消费支出增加了总消费支出,食品消费支出所占比重就会相对下降,即恩格尔系数下降,进而造成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中的恩格尔系数假象。

图3农一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注:图中黑色线为趋势线

2.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模型分析

2.1 居民消费水平预测模型

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若因变量Y受自变量X1、X2的影响,则因变量Y依自变量变化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Y =β0+β1X1+β2X2 (1)

式中,Y为因变量,X1、X2为可控并测量的自变量,β0、β1、β2为待定参数,称为回归系数[4]。

其可通过下面的联立方程得到:

∑Y=nβ0+β1∑X1+β2∑X2

∑X1 Y=β0∑X1+β1∑X21+β2∑X1X2 (2)

∑X2 Y=β0∑X2+β1∑X1X2+β2∑X22

2.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测模型

三点预测法(五项加权平均法):

Xt=a+bt(3)

其中:

b=(T-R)/(n-5)(4)

a=R-(11/3)b(5)

式中,R为数列首部5项加权平均数,T为数列尾部5项加权平均数,n为项数[5]。

注:五项加权平均法中的参数a、b值在直线方程中的解法如公式(4)、(5),因本文所用方程为二元线性回归方程,故解法如上所述。

3.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模型在农一师的运用

3.1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二元线性回归模型

影响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货币购买力指数、恩格尔系数等几项,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两个因素对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本文选取这两项因素作为因变量,把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作为因变量,则1997年――2006年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二元线性回归样本资料计算如下:

将表中有关资料数据代入公式(2)的三个方程式中:

59.6=10β0+1001.3β1 +74.4β2

5984.4=1001.3β0 +100316β1 +7465.1β2

458=74.4β0 +7465.1β1 +573.6β2

解上述联立方程可得:

β0 =-11.7 , β1 =0.13 , β2=0.63

将参数值代入回归方程式(1):

Y =-11.7+0.13X1+0.63X2(6)

表31997年――2006年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二元线性回归样本资料计算表

3.2运用三点预测法预测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

在曲线方程中,一般有三个参数,我们可以按照配合趋势曲线分析中的参数个数将时间序列分为相应的组,求各点的加权平均数,即将农一师城镇居民1997――2006年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时间序列值,将其划为两组,求各点的加权平均值,再将所得的数值作为趋势线上的坐标点,据以计算趋势方程中的参数值。据此,得表4:

根据表4中的数据,得出n=10,T1=101.4,T2=9,R1=99.4,R2=6.6,将其代入公式(4)、(5)得:a1=97.9,b1=0.4, a2=4.84,b2=0.48;

表4农一师1997――2006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表

将a1 、b1、a2、b2的值分别代入公式(3)得2007――2011年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预测值,见表5:

表5农一师2007――2011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预测表

3.3 2007―2011年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数量预测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水平是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三者之间存在线性回归关系,因此,根据农一师2007――2011年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预测值,将这两项指标值的预测值代入公式(6):

Y =-11.7+0.13X1+0.63X2

则得出如下农一师城镇居民未来五年消费水平预测值(图3)。

3.4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发展趋势预测结论

通过图3的数量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在未来5年内,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是呈上升趋势发展的,居民消费水平从2007年的6.09上升到2011年的9.39。其中2008年较2007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增幅较大,这是因为受到2007年、2008年两年里全国消费品市场物价迅速上涨因素的影响,2008年后增幅相对较稳定;同时受现行市场物价上涨因素所造成的直接影响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高低直接反映通货膨胀水平的高低,所以在未来5年内,由于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

如前所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直接关系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未来5年内,农一师消费市场物价会继续上涨,从而对居民的购买力造成影响,居民的货币购买力降低;居民的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表象上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上升,但是实质上伴随着通货膨胀的影响,与过去相比,农一师城镇居民同等收入的水平就会缩水[6]。

图32007――2011年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趋势预测图

注:图中黑色线为趋势线

4.提升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对策

通过以上预测结果,得知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发展受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最大,因此,控制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成为提升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突破口。

4.1提高收入水平,提升消费能力

首先是通过增加师城镇就业岗位,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其次是提高师城镇职工工资水平。要通过完善工会制度,尊重职工权利,建立工资谈判机制,完善劳动法规来建立正常的工资机制。三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四是通过加强教育普及率和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一师居民文化素质,促进一师城镇居民就业。

4.2完善公共服务,提高消费意愿

一是完善社保体系。通过加大城镇居民社保力度,改善社保征缴方式,建立健全社保体系。二是加大公共产品供给。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领域的公共投入力度,减轻城镇居民的负担。三是加强市场调控。完善市场物价监测体系,完善重要商品的储备、投放及期货交易制度,加强金融、财政、税收、行政等综合调控力度,稳定市场物价。

4.3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大对农一师城镇的水、电、路、气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师商业体系,发展现代物流业。二是扩大消费信贷规模。通过完善师社会信用体系,改善消费信贷的管理和考核方法,加大金融创新,降低信贷门槛来扩大消费信贷规模。三是加强市场监管。从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等方面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四是建立健全师城镇居民社区服务中心。每3―5个居民点应建立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为城镇居民集中提供计生、公安、民政、社保、农技、医疗、文化、商业服务,改善城镇的消费环境,方便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7]。

4.4突出重点领域,增加消费亮点

要重点突出发展师交通通讯、汽车、住房、旅游、文化娱乐、保健休闲等消费领域,促进农一师城镇居民消费的健康快速增长。

4.5加强科学引导,提倡合理消费

农一师师政府可以通过政策鼓励、教育宣传、舆论导向等措施,逐步引导城镇居民向节约、环保、健康的消费模式转化。

【参考文献】

[1]《新疆兵团农一师新疆阿拉尔市统计年鉴》[J].农一师阿拉尔市统计局,2004.

[2]《阿克苏地区统计年鉴》[J].阿克苏市统计局,2000-2007.

[3]许邱泽,《湖南农民收入与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及趋势预测》[M].消费经济.2006:16.

[4]谢为安,《微观经济理论与计量方法》[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6:128-130.

[5]孙文生,《统计学原理》[J].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6]王一铭,《云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预测》[M].时代经贸2007: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