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法式园林风格的设计特点

法式园林风格的设计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法式园林风格的设计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法式园林风格的设计特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代地产;景观类型;风格特点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房地产是指在特定位置的部分土地、包括在土地上附着的固定建筑物以及一系列不可分离的部分。房地产可以视之为所有人对土地以及土地以上所有不动的财产拥有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房地产主要使用部分为其建筑部分。因为其不可移动和可以长期使用的特性,房地产也可以称为不动产。

一、现代地产景观的定义

房地产景观,特别是指以房地产开发为主的建筑工程所营造的景观环境,与山脉,河流,湖泊等所形成的自然景观不同,地产景观因为将自然元素按照科学合理的布局,安排在生活住宅的周围,人性化的设计更便于合理使用,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愿望,符合社会发展前景,也为房地产进一步提升商品价值。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中国的房地产也在迅猛的崛起,但是在初步发展的阶段,许多房地产建设都是没有经验,摸着石头过河。在许多方面,我国在初步发展时都是先借鉴国外先进的案例,然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产品,这一点在房地产开发上也毫不例外。这样也就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房地产景观设计。休闲度假区,游览景区,城市广场,休闲绿地等。

二、我国地产景观风格的特点

目前中国地产景观风格多样,主题形式丰富,主要有中式景观风格、日式景观风格、地中海景观风格、东南亚风格、欧式风格、现代风格六种类型。

1、中式景观风格

(1)古典中式风格

遵循中国传统园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造园手法,寻求“静”与“净”,将建筑、山水、植物有机融合,通过运用粉墙黛瓦、亭台楼阁、假山、流水、曲径、梅兰竹菊等元素,再现中式园林景观风格。

(2)新中式风格

新中式风格多在现代园林风格中融入中式传统文化元素,既保留传统文化,又体现时代特色,是对本民族的文化回归和地域认同。新中式风格使用传统古典园林造景手法,建筑和墙体的颜色多为黑白灰色系,运用现代材料和古典元素,营造丰富多变的中式韵味空间。

2、日式景观风格

整体居住景观做成日式风格的较少,一般为局部效仿日式园林的做法。日式园林素材质朴、占地较少,置石、石灯笼、砾石等材料价格不贵,容易购买。日式风格体现出宁静、简朴、节俭。常用造园要素有洗手钵、枯山水、日式院灯、木平台、造型低矮的苗木、院门、篱笆。

3、地中海景观风格

地中海风格的灵魂是“蔚蓝色的浪漫情怀,海天一色、艳阳高照的纯美自然”。地中海景观包括开放式草地、精修的乔灌木、起伏的坡地、随处可见的花草藤木组成的立体绿化、手工漆刷白灰泥墙、海蓝色的屋瓦与门窗、连续拱廊与拱门以及陶砖等。颜色明亮、大胆,丰厚且简单。

4、东南亚风格

东南亚风格体现为泰式风情和巴厘岛风情,两者较为相似。泰式风情空间变化,水景穿插,有茂盛的热带植物、宗教题材的建筑、精致的小品雕塑,并以金箔、瓷器、彩色玻璃、珍珠等镶嵌。②巴厘岛风情则更显自然、朴素、轻松随意。

5、欧式风格

(1)法式

法式居住景观布局突出轴线,气势恢弘,加入优雅浪漫元素,彰显高贵气质,细节运用法式廊柱、雕花、线条,制作工艺精细考究。

(2)美式

美式风格是一种混合风格,在保持一定程度欧洲古典神韵的同时,形式上趋于简洁明快、简练随意、现代自然,常用溪流、参天大树等自然景观,具有实用主义特征。

(3)西班牙式

西班牙风格多采用曲线,布局工整严谨,气氛幽静。庭院中多为自然绿化结合古朴的饰面材料,局部以细腻的水景雕塑点睛,形成宁静、自然、质朴的人文景观空间。主要元素有跌级水景、雕塑群、细长或十字交错的水带、肌理涂料、精致的铁花、陶罐、彩色瓷片铺贴、台地、无边界泳池、阳光草坪、整齐的乔木、溪流、果岭。

(4)新古典

气势恢宏的建筑、精工细琢的雕塑、华丽无比的细部,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尺度上更显亲切,色调上趋于明快,材质上趋于自然。常用台地、雕塑、喷泉、台阶水瀑、整型植物。

(5)英伦风情

采用自然风格,力求心灵回归。开放式的空间结构,自然草岸的宁静水面,弯曲的道路,自然树丛和大量的草坪、花卉,洋溢出一种世外桃源般田园生活的欧陆风情[1]。

(6)德式

充满理性主义色彩,表现出严格的逻辑、清晰的观念,深沉、内向、静穆。人为痕迹重,突出线条和设计,植物种植考究,修剪整齐。

6、现代风格

(1)现代简约

在现代主义的基础上简约化处理,突出现代主义中“少就是多”的理论。采用几何式线条,以硬景为主,多用树阵点缀,突出节点的局部处理。

(2)现代自然

现代主义的硬景塑造形式与景观的自然化处理相结合,线条流畅,注重微地形空间和软景配合,运用自然草坡、绿化,结合丰富的空间组织,凸显现代园林与自然生态的完美结合。

三、地产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与设计策略

1、回归自然原则

景观设计只有顺应自然规律---”宛若天开”,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这样不管是对景观外部表现还是后期维护难度及费用方面都更为有利。

2、人性化的尺度感

地产景观应是将自然环境经由艺术化处理后形成的人造空间,不可一味追求气势,要注重其的功能性及可持续发展性,二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3、景观互动性

景观环境模拟自然,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避免不了要与其产生互动。居住区环境设计作为整个房地产环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备一定的可参与性,也才能更好的融入周围环境中。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人们能感受到参与的乐趣,增加了环境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5、良好的布局

虽然每个房地产自身的定位不同,前期资金投入也不同,很难做到前期规划阶段充分考虑到景观均好性方面的需求,但按地产不同业态按通常的比例应设计合适尺度、数量的景观节点,以利服务更多的人群[3]。

6、各种不同的风格

在创造居住环境时,要考虑结合多方面因素,满足人们不同的文化要求和精神需要,设计出有自己特色的园林景观。运用不同的园林绿化技术,创造设计风格多样化的房地产景观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原则。

四、地产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地产景观的定位

地产景观设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符合项目的定位,包括项目主题定位,风格定位,目标客群定位等等。不符合项目定位的景观会给销售、后期物业管理、业主使用都带来不利的影响。

2、地产景观标准化

标准化对设计而言是天生的死敌,但对房地产而言却是减少成本、加快项目运转速度、树立巩固行业形象的法宝。万科、绿地、龙湖、绿城等多个成熟房地产都有自己的关于建筑、景观的标准化文件。标准化对保证整个项目的开发速度和稳步推进起到极大的作用。全国各地相同的房产产品系列采用相同的建筑外形、相同的户型,设计院根据当地情况对方案进行10%以内的微调整就可以开展工作。景观标准化中对景观软景、硬景都有详细的标准化规定。

3、地产景观设计与其它设计工作界面的搭接

在地产景观营造过程中,景观与建筑、装饰的整体一致性是设计的基本要求,景观设计须注重与建筑设计、装饰设计的工作界面衔接,如:绿化与建筑柱角、墙角的相交部位,景观铺装与装饰基角、门槛的相交方式,窗景的状况等。同时应注意景观建筑、构筑物、小品等的风格、体量、色彩、材质是否与建筑相得益彰。植物配置应注意植物搭配的层次、色彩、质感状态及其季相变化。水景应注意驳岸形式及水系旁穿插的亭台桥榭、水生动植物是否搭配得合适得体。

五、地产景观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优秀的园林景观是设计和施工完美配合所产生的作品,只有精湛的施工技术才能将设计理念充分表达出来。因此,景观建设的施工管理对房地产公司而言是一堂必修课。

1、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施工图,对施工图纸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解决措施;选择好景观施工单位、认真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现在很多园林施工单位还很不规范,施工没有可以执行规范程序,甚至没有施工组织设计就开始着手施工。因此,选择一个规范和有丰富经验的景观施工单位对出精品景观相当关键。

2、建立材料的验收制度

园林景观工程有其固有的特点:(1)其所需的材料种类较多,且其中大部分都是非标件;(2)涉及苗木成活质量的问题。严格控制投入材料的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面对种类繁多的景观材料,房地产公司必须建立一整套规范的材料验收制度,才能与之解决相关的问题。

3、推行园林建设监理制度

推行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监理制是园林景观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的保障。随着园林景观工程建设制度的不断完善,园林景观工程监理制已全面进入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行业。不断像建筑工程行业借鉴,园林景观工程才能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才能保障高品质楼盘景观的质量。

结束语

地产景观风格多样化是我国地产业迅猛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当今纷繁复杂的混搭趋势下,对各种不同景观风格的梳理、归类和分析,可为今后的地产景观风格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地产景观风格在理论方面提供较为系统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煜蕊. 场所精神在旅游地产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3:45-46.

法式园林风格的设计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人性化;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X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214-01

一、目前小^园林景观的现状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却只有几十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欧陆风、草坪风等风格的住宅小区不断涌现。随着房地产的蓬勃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在居住小区中盛行,但这些园林景观往往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功能,也没有考虑到小区人性空间和功能性空间。

二、了解居住者的需求

当然,设计一个具有人性化空间的居住区首先必须了解居住者的行为需求,生活习惯。居住环境是为人而创造的,是为满足人的需求而设计的。美国心理学会主席A・马斯洛在《动机与个性》一书中提出了需求等级论,他认为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由物质到精神,有着不同的层次:生理的需要一安全的需要一归属与爱的需要一自尊的需要一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是指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衣、食、住、行以及人身安全、劳动安全等需要;爱与归属及自尊的

需要是指人的心理需要,包话对社会交往、地位、传统、文化的需要;自我实现则是人高层次的发展需要,包括对生命的意义、自我的满足、个性风格的追求等等。当然,不同人需求的层次是不同的,并且这种需求随着时间、地点和场所的不同也有不同的表现。在居住环境建设中,必须从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出发,使环境具备一些基本的特征。

(一)安全性

安全是人们生存的首要条件,没有安全性也就谈不到其他各方面的特征。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表现在日常安全系统、防灾系统、防盗系统等方面。

(二)健康性

居住环境健康性指标包括空气、日照、噪声和环境民事行政等与人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内容。居住环境空气要保持清新、自然,防止各种有害气体和物质的深度超标。同时,健康性还要求通向健康身心的设施、空间配套齐全,满足居民锻炼身体的需求。

(三)舒适性

居住环境的舒适性指使用上和视觉上的感受。使用上的舒适,包括各种设施是否以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创造使用的合理,是否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创造满足人们活动的空间;视觉上的舒适,要满足不同地区居民的传统生活习惯和对环境景观特点的认同。

(四)通达性

通达性保障着居住环境各种功能使用的效率和效果,通达的可选择性体现了社会公平与实现多样需求的目标。通达空间的层次决定了通路的性质和等级。私密性强的空间,通路的等级低,交通性弱,通达性也小。

(五)识别性

居民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居民要求所处的环境具有识别性,让居民分辨出自己的住宅以及自身在空间环境中所处的位置、方向,进而掌握环境的构成模式和组织规律,以便按不同时间和场合需要,以最佳的方式到达自己想去的位置,参加自己想参加的活动。强化识别性,需要赋予外部空间以视觉上鲜明的个性。

(六)领域性

居住环境不同于一般公共环境,它的领域性要求强烈,层次多样。美国学者斯卡・纽曼提出的这个空间概念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要求相适应的领域范围。他把居住环境归结为由公共性空间、半公共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四个层次组成的空间环境占有与控制的要求,认为领域在空间上是固定的,不随人的移动而移动。

(七)多样性

多样性的要求是基于不同人群的年龄、职业、喜好、修养、文化等要素而产生的,而且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中。空间的创造、设施的设计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中国造园艺术谓之“造园无格、借景有因”,说的就是无需固定的格局、法式,要因地制宜地将景观组织起来,各种景色皆可为我所用。

(八)生态性

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是人的本性,引入自然界的山、水、绿化,模拟自然风光,也是居住环境的基本要求。具有生态性的居住环境能够唤起居民美好的情感寄托,人与大自然共生共栖,才能体验到永恒的真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美的最高境界。

三、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故事的地方

当满足了环境的一些基本特征后,我们开始考虑何为人性化的居住区。当设计是为了生活、为了人内在的体验,当设计师成为一个内在者而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当设计的对象具有功用和意义时,我们方可重归人性的场所,找回那故事的地方。所以,进行景观设计时,作为设计者应做到:

1.认识人性。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他们到底需要什么?人需要交流,害怕孤独;需要运动,需要坐下休息;人离不开水,人也爱玩火;爱采摘和捕获;需要庇护和荫凉,需要嘹望,看别人而不被别人看到;人需要领地,需要适当尺度的空间;人需要安全,同时人需要挑战;爱走平坦的道路,有时却爱涉水、踏汀步、穿障碍、过桥梁。同时,人要交流、要恋爱、要被人关注、同时喜欢关注别人??因此,需要设计的场所能让人性充分发挥。

2.阅读大地。大自然的风、水、雨、雪,植物的繁衍和动物的运动过程,灾害的蔓延过程等等,都刻写在大地上。因此大地会告诉我们什么地方可以有树木,什么地方可以有水渎;大地也告诉我们什么格局和形式是安全与健康的,因而是吉祥的,什么格局是危险和恐怖的,因而是凶煞的。同时,大地景观是一部人文的书:大地上的足迹和道路,门和桥,墙和篱笆,建筑和城市以及大地上的文理和名字,都讲述着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爱和恨,人类的过去、现在甚至未来。因此,阅读大地是在认识自然,而更重要的是认识人自己。

法式园林风格的设计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创作 ;设计;误区;属性

引言

进入2l世纪,特别是建筑业发展到现在,建筑设计创作理念的最终目的和手段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或者说是重心的偏移。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建筑设计的目的和手段都较为单一,满足使用功能似乎是唯一的目的。“在实用的基础上,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美观”是建筑师对“实用、经济、美观”这一设计原则的统一理解,坐北朝南、通风采光良好、方正规矩、横平竖直等是那个时期绝大多数建筑师设计的“方法论”。

当时,经济条件的制约和思维方式的陈旧决定了建筑设计的单一。而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如何打破千城一面”、“凸现城市个性,避免似曾相识”、“二十年不落后的标志性建筑”等成为新的追求,在满足了社会最基本的功能需求之后,现在已到了关注和解决城市形象和特色的时候,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同样也肩负着繁荣建筑创作的重任。

一、影响建筑设计创作方向的几个因素

对建筑设计创作方向有影响的因素不少,但细细想来,在当前主要表现在建筑师、市场需求、现代高科技和与之相适应的材料以及城市决策者、项目业主等方面,下面作者也主要就其中的前三个因素作详细介绍。

1.1 建筑师

建筑理论的研究、发展和创新,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人,是在城市建设大潮中冲浪的广大建筑师们。他们必须纵观全球,学习世界各国一切先进的研究成果,拿来为我所用,紧跟时代步伐,创作代表中国文化的建筑,创作基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合乎生态理念的、运用现代技术和材料的新建筑。建筑师要有强烈的竞争意识,才能让创作的灵感和激情在一个个“凝固的音乐”中闪光。建筑师除了要有深厚的艺术功底外,还要学会和城市决策者、项目业主或开发商、消费者打交道,了解社会和市场需求,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建筑设计是技术服务性行业,建筑师一个好的创意能否实现,还必须得到社会、市场的认可才行,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如果说建筑设计是艺术,那么更大的艺术就在于如何将合理的创意和创造性的构思顺利地应用到建筑的实践之中。

华人国际级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是中国建筑师引以自豪的挂帅人物,美国《纽约时报》认为“香山饭店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座望眼欲穿的有文化价值的建筑”;采用苏州园林风格设计香山饭店的贝聿铭则被喻为“中国现代建筑民族化的指路人”。法国卢浮宫的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的方案设计,都出自他之手。

1.2 市场消费需求

建筑归根到底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充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这种需求又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现代社会是个性张扬、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随着人们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不断提升,不满足于既有现状的人们对建筑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出流行、现代而又具有强烈个性的建筑已成为当代建筑师的神圣使命。为此,建筑师必须深入市场调查,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如自从我国实行住房商品化政策以来,高层住宅的兴起,为城市平添了新的景观;“欧陆式”风格、港味十足的“花园”、“别墅”逐渐取代了老式的“小区”、“新村”。这些高层住宅和“花园”、“别墅”的出现,满足了一些以汽车洋房来显示其地位和身份的富裕阶层人们的需求,成为房地产业一种流行时尚。

1.3 现代高科技和与之相适应的建筑材料

现代高科技和与之相适应的建筑材料对建筑设计创作方向的影响,从奥运国家主体育场――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鸟巢”方案中,已体现得淋漓尽致。“鸟巢”方案是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纳1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一个温馨的“鸟巢”。毫无疑问,它是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设计之一,也是一个世界上最先进的现代化体育场。又如广州标志性建筑――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在长130m、宽90m、高23m的二层展厅内居然没有一根柱子,展厅屋顶由6个大跨度预应力张弦梁钢管绗架支撑着,每个长达126.6m,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横梁架。

二、当前建筑设计创作中的误区

当前建筑设计创作中的误区主要表现在:

2.1 抄袭和模仿之风,导致许多建筑千孔一面

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远程之间能够及时沟通,国外新的创作理念和方法在全球的同时传播已成现实。在国内自身创作理论匮乏的情况下,因为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一些心态浮躁的建筑师在对新的理论和方法,未全面吸收的情况下,而该理论的存在前提和运用范围盲目,又想当然的在设计创作中抄袭或模仿其样式、部件,最终导致对外来理论片面的理解和运用,这是造成抄袭和模仿之风的主要原因。

2.2 盲目片面地追求标新立异

设计创作的另一个误区就是标新立异,一味求怪求奇,却不能满足使用或是其他方面的要求,或是毫无道理地不考虑技术保障的设计。特别是当前的一些小项同,此类项同投资不大而业主要求又很高,这就需要建筑师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寻找一个平衡点,一味求新求怪只会适得其反,难以博得业主的青睐。一切创造性的发挥必须是以对相关问题要求等各种关系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才能做出令人满意和难忘的设计作品。

2.3 盲目追求时尚

不少建筑师把建筑作品当成了个人的实验品,当成个人谋取名利的工具,认为建筑创新就是建筑形式的创新,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建筑追求新、奇、特,建筑造型与功能脱节。另外,盲目追求西方的建筑表现手法,而忽视了本国的国情与特点。这样,是很难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作品的。

三、杰出的建筑创作要把握好三大属性

一个建筑要满足一般使用功能上的要求不是很难,但要把一个建筑作为一个精品来创作是不容易的,建筑创作要有一个整体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要着重体现建筑的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建筑设计与创作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一些误区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这三大要素。

3.1 把握建筑的地域性

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只有具体地区的建筑, 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影响,受具体的地形、自然条件,以及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的影响。建筑的地域特征是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基本点。

从广义上讲,建筑首先受地理、气候、区域的影响。例如南方地区、炎热地区跟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显然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地区,山区的建筑和滨河的建筑也是不同的,建筑处理根据地域自然条件不同,通风、遮阳、隔热防潮等的处理都不同,至使建筑形式也不一样。

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建筑的地域性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建筑环境,这些影响和制约着建筑空间和平面、剖面设计,乃至影响建筑的形式。设计人员应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的地形地貌要求,与地段环境, 融为一体;建筑师应以区域的观点看待建筑,尊重地段区域已形成的整体布局和肌理。着重表现在建筑体形、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建筑材料、色彩等方面。采用与地区相适应的技术条件手段,再结合功能,整合优选、融会贯通去设计创作建筑。

3.2 把握建筑的文化性

建筑不仅仅是满足人的物质活动的需要,也需满足人的种种精神活动的需要,如心理的、伦理的、宗教的、审美的等等。不仅如此,建筑还表现人自身,这种表现不是人构筑建筑的目的,而是建筑物既成之后,以其形象反过来表述着人和社会,或者说“无意识”地表述着建造者和使用者的一切,这正是建筑的文化性。

在信息化的社会,人的牛活方式、史化观念、美学观念、价值观念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在一个强调人与自然生态环境协调,科技与人文同步发展的时代,建筑文化也呈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并非各行各素、无章可循。从建筑创作的角度来看,设计首先要融合城市和自然的环境,表达建筑性质和文化的特征。设计什么用途的建筑,先应该表达这类建筑的共性和特有的文化内涌。每一大类型的建筑, 都固有着一种文化内涵。

例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构思主题,非常完美的将现代建筑和中国文化相互融合,表达中国历史化的精神与气质。

3.3 把握建筑的时代性

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写照,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综合反应。纵观我国建筑发展史,从秦砖汉瓦到唐代的斗拱,再到宋、清的营造法式,每朝每代都在传承与创新中变化,都具有那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和技术烙印,都是“新的时代建筑” 。现代建筑创作应该适应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建筑要用自己特殊的语言,来表达所处的时代特质,表现这个时代的科技观念,揭示思想和审美观。时代精神决定了建筑的主流风格,把握时代脉搏,融合优秀地域文化的精华,建筑才能创新并向前发展。

四、繁荣我国现代建筑创作的几点设想

4.1 提高建筑创作在塑造民族文化、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建筑设计产品是经久耐用的产品,艺术因素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建筑师的创作作品是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内容,建筑设计创作的这一实质性特点,应该获得全社会的认同与反响。从很大程度上,设计师设计创作的动力激情来自于广大公众对建筑艺术活动的一种积极认可,在我国应当引进和有效组织各类建筑文化交流活动,如设计竞赛,国际间设计作品交流展示会,建筑创作理应得到和其他艺术门类相同的重视程度。

4.2 引进和创造

建筑艺术是社会的艺术,其艺术特点、风格及式样的变化均代表着对特定时代的审美理想和相应的历史继承。这也就是说,设计艺术是历史的范畴,它的本质在于不断的创造和革新。要用开放的心态来博览古今,汲取古今中外积累的建筑创作经验与科技成就,从把建筑作为艺术的高度出产具备新品质、反映新观念的设计创作,繁荣新时期设计艺术创作。

4.3 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思想的有机结合

建筑的存在不是孤立的,外部空间环境与场所不仅赋予建筑创作构思的某种特质,而且包容着建筑形式、空间因素所不能揭示的丰富的美学形式要素。即建筑形态设计与环境形态之间存在内在的统一及和谐的逻辑规律,尊重环境的整体性、多样性,是创造整体艺术形象,表现现代建筑新美学观念的重要因素;更能反映出建筑设计艺术的本体特征,以及对城市文脉、环境文理的尊重和认同。

4.4 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结合

民族审美情趣是世代相袭的传统文化的心理映射,是现代建筑创作应极力给予探索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内容。在与文化相结合方面,国际主义建筑艺术从中介的立场上,艺术的造型形式语汇更多地是来自技术领域。建筑作为一种艺术,通过审美的机制来达成一种艺术的本质特征,深层次的艺术作品应该是文化机制表现与映射,在这一点上,建筑艺术对使用者的关怀和启迪以及对于民族艺术的发展与贡献,才会是真实和有效的。现代建筑的技术特质决定了采用全盘模仿传统建筑的风格式样难以奏效,技术的限制因素使建筑作品的文化提升应该符合现代建筑概念所规定了的创造的前题,即在现代建筑艺术特点与范畴之内,来提示和反映出民族的传统艺术精华。建筑创作反映民族性和文化性,体现传统艺术的审美艺术表现境界,以及试图在文化传统与现代文化艺术之间寻找结合点,是现代建筑创作应持久不竭的进行探索和创造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地域性建筑》.王育林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年l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