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统计分析

城市统计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城市统计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城市统计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儿童气质 调查分析 早期干预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1-369-02

气质是儿童个性心理特征之一,是人格发展的基础。了解儿童气质可辅助儿科医生对儿童问题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掌握儿童气质特点并早期干预可提高儿童学习成绩,根据儿童气质特点采取干预早期干预可促进儿童社会和情绪的健康发展。为了解城市儿童气质状况,作者采用问卷法在在本溪市2001年1月1日至2005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18219名3-7岁儿童中随机抽取9930例,经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辽宁省本溪市2001年1月1日以后2005年1月1日以前出生的18219名城市集居儿童。

1.2 方法 收集方法为从本溪市城区14所幼儿园中随机抽取9930名儿童占全市城市儿童的54.5%。气质测评采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修订和标准化的《3―7岁儿童气质问卷》及评估软件。测试前先召开儿童家长会,由儿童心理科专业人员向家长详细讲解儿童气质测评的意义,填写方法和测查结果的保密性,并承诺针对每个儿童气质评估结果由专业人员写出解释报告,提出具体指导意见。《3―7岁儿童气质问卷》收回,经查无误后输入微机做标准化处理。统计分析采用x2查索分析法。

2 结果

在测评的9930名城市儿童中易养型为3083名,占测评总数的31.3%,难养型1221名,占测评总数的12.3%,中间偏难养型684名,占测评总数的6.89%,启动缓慢型813名,占测评总数的8.2%。男性与女性在易养型中有显著差异(x2=8.34,p<0.01),男性与女性在难养型、中间偏易养型、中间偏易难型和启动缓慢型中没有显著差异。

3 讨论

3.1 了解儿童气质可辅助儿科医生对儿童问题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科医生对前来就诊的儿童在听取家长主诉时应考虑是否存在气质的因素,如儿童的睡眠、饮食、注意、多动问题,爱哭的孩子不一定就是躯体问题,好动的孩子也不一定就是多动症,而可能是由气质特点所致。

3.2 掌握气质特点并早期干预可提高学习成绩。气质是影响学习的因素之一。气质维度中的坚持性,注意分散度和活动水平与学习有直接关系,与趋避性、适应性、情绪性也有较大关系。国内外研究结果提示,在智力正常儿童中20%学习成绩低下的儿童是受到气质的影响。适应缓慢的儿童,在1-2年级时由于不能很快接受新的环境,新的知识,会影响成绩。消极的情绪也会对学习成绩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家长、老师能够根据儿童的气质特点,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就能使儿童适应良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因此,应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3.3 根据气质特点,采取早期干预措施,可促进儿童的社会和情绪健康发展。气质的特点影响儿童的经历和早期处理情绪的方法,反应强烈的孩子在遇到分离或挫折时的反应可能是极端的。难养型儿童在3―4岁学习自我控制阶段,家长对孩子关爱,支持性好,养育方法恰当可有效减少孩子的攻击性,对立、难管教,使他们上学后的攻击违法问题减少。

3.4 气质难养型的早期干预措施,难养型气质儿童的行为问题较其它类型的问题多,如,睡眠问题,肠绞痛、事故发生、在极适应不良,儿童活动过多情绪消极,注意力低者的行为问题发生率较高。气质难养型婴儿会给父母在抚育中增添不少麻烦。如父母因之给予处罚以致忽视或虐待,婴儿就会做出强烈反抗,而给父母带来更大麻烦,于是将遭到更大处罚,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3.5 早期干预方法

3.5.1 父母对婴儿过分行为要容忍,心平气和对待,态度和蔼可亲,而且在感情和行动上始终保持一致,不能反复无常。

3.5.2 保证婴儿生活包括饮食、大小便,外出玩耍等保持一定规律性。

3.5.3 父母抚育方式要培养儿童不急不躁性格,降低活动水平,养成生活、生理的规律性。

3.5.4 避免不良刺激,如噪音、强光、大声大气讲话,保证睡眠。3.5.5 通过体育锻炼,挫折锻炼增强婴儿适应能力。

3.5.6 在与小伙伴游戏时遵守规则,养成良好忍耐性和自我控制力。

3.6 启动缓慢型的早期干预措施

3.6.1 避免对他们施加压力和催促,这样会强化婴幼儿逃避行为。

3.6.2 增加适宜刺激,逗其玩乐,多用儿语讲话,听振奋性音乐,观看活动而美丽的图片。

3.6.3 创造更多机会与小伙伴进行社交活动。

参考文献

[1]张凤,姚凯南,杨玉凤,等.3-7岁儿童气质量表全国城市常模的建立[J]. 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8,6(4):261-264

[2]张劲松,王玉凤.儿童气质与行为问题关系的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6):248-252

城市统计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多元统计分析;武汉城市圈;聚类分析;经济评价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040-02

一、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其主要类型

(一)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的方法论就是数学降维方法的运用,其宗旨在通过新变量代替旧变量,同时新变量之间是独立的,同时使用者还可以自己决定是否进行分布统计,因此,主成分分析就是一种以多数相关的变量取代少数不相关变量的分析模式。主成分分析的基本特征就在于其可以避免设定参数与实际误差的影响到最后的统计分析结果,并且在统计的过程中该分析方法选取了较多的变量,提高了变量基数大小的准确性,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变量较少,而且较少的变量之间互相不影响,这样的一个过程可以使得统计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更加符合。[1]

(二)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方法是在主成分分析基础上发展出的分析方法,其主要研究的对象就是矩阵内部的联系程度,即以带有原始指标数据的矩阵为基础,研究该矩阵的内部结构,进而寻找对该结构具有支配作用的独立新的因子,从而定位那些能够影响变量的特殊因子。因子分析的目的不在于寻找主因子,而是要知道这些因子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可是主成分分析方法寻找到的主因子的解初始载荷矩阵并不满足简单结构原则, 各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不很突出,因而容易使因子的意义含糊不清,不便于以因子进行经济解释。为此可对因子进行旋转,以便得到满意效果。[2]

(三)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的基本定义是通过统计变量的分布情况,并在分析过程中将具有同类性质的变量予以归纳总结,从而实现减少系统变量的目的的一种统计学方法。[3]实际上,聚类分析法就是一个寻找一种统计量,即可以客观反映变量之间密切联系程度的统计量,在此基础上对这些变量进行分类,目前常用的聚类统计量有距离系数和相似系数两类。但是聚类分析方法主要有三种:系统聚类法、调优法、图论法。

二、多元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的意义

多元数据统计分析方法是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而兴起的数理统计学的分支,借助计算机对数据超强的处理能力而研发的统计分析软件已经使得统计分析变得更加简单,并且可以处理更大容量的数据,可以说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而多元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也被应用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多元数据统计分析主要是对数理统计方法的原理应用,进而对多变量问题进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其可以将复杂的基尼指标变得简单化,更加清晰地反映经济指标的背后含义,这也是多元统计分析的最重要的作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在不有损既有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变化和构造模型,使得复杂数据简单化。

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国民区域经济评价的应用

(一)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指标的选取与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是需要从整体上予以评估和考量的,而这种经济评价可以客观反映区域经济发的综合经济实力,展现与区域内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就是区域内的具有的全部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以及经济地位和影响力。[4]

本文所选取的分析对象是武汉市的区域城市圈的经济发展指标,其中的数据来源主要是湖北统计年鉴和湖北省统计局于2014年所公布的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大致了解武汉城市圈区域经济的基本综合经济实力。所以,我们主要选取了其中的15项经济指标,并标记为X1-X15,同时利用了SA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了分析,最后的统计分析结果如下表。

(二)聚类分析及其结果评价

聚类分析主要是将需要分类的对象按照特定的规则和方法进行分类,我们主要是对这些数据的特征进行观察,然后确定这些分类的。在聚类之后,同一组内的对象应当具有相似性,而不同组的对象是不相同的。我们根据表3.1的原始数据,我们可以对武汉城市圈区域内的九个城市进行聚类,结果如图1和表2。

(三)结果评价

根据以上的聚类结果的分析,我们基本上把武汉城市圈区域内的九个城市分为三类,通过表图1和表2可以看出,不同类别区域的指标分值的差异,由此也体现了其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差距。

首先,区域内的经济实力最强的当属湖北省会城市武汉,因为武汉是该区域内的经济中心,基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交通和基础设施完备,这些指标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武汉作为该区域经济的中心,其领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武汉也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带动周边经济体的发展。

其次,该区域内的综合经济实力第二类就是黄冈、咸宁和孝感了,该三个城市的相同点都在于地理位置的便利性,而且经济发展模式比较健康,在利用外资方面成绩显著,在武汉城市圈内整体实力较为强大,因此该类城市需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协同武汉共同实现区域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

第三类就是表2中的结果,该类城市的经济综合实力一般,其中的代表性城市有黄石和鄂州,这些城市区域的经济发展比较快,可是相对于第一类和第二类的经济实力还是有所差异性,特别是黄石地区的经济基础设施相对完备,但是在发展速度上还略显落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小梅.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0).

[2] 王友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及其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6).

[3] 黄 燕,吴 平.SAS统计分析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城市统计分析范文第3篇

0 引言

空间统计学(spatial analysis)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经过五十几年的发展,已广泛应用于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个领域。空间现象不同于传统的统计对象,它们之间存在不同方向、不同距离成分等相互作用。传统的数理统计方法无法有效地解决空间样本点的选取、空间估值和两组以上空间数据的关系等问题。空间统计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都是在传统统计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空间统计分析主要用于研究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数据之间的空间关系,基于空间地理位置利用空间统计分析模型计算空间数据的关联度。它不仅能够进行数值计算,将数据分析与地理位置相结合,既考虑到样本值的大小,又弥补传统统计分析忽略空间方位的缺陷,更能描述和揭示空间数据中所蕴涵的独特的空间信息、关系、格局和过程。

空间统计分析主要分析的内容有基本统计量、探索性空间统计分析、分级统计分析、空间插值、空间回归和空间分类。空间统计数据在地方、区域和全国各级水平的经济发展分析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与周边的环境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因此城市布局的空间规律可以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系统的计算。基于空间统计分析,可以通过对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模式研究以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利用GIS系统开发一个分析空间关联的功能模块,运用度量空间自相关、空间关联的一些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可将其应用于区域经济分析的各个方面。

本文首先分析了空间统计学中的基本原理,概念与经典分析方法,介绍了空间统计分析在区域社会经济分析各方面的应用实例,最后展望了空间统计分析的应用前景。

1 空间统计分析方法

空间数据基本上都具有定位、定性、时间、空间依赖、空间自相关等特征。数据间的空间关联对传统统计分析中相互独立的基本假设不成立,故在处理离散的区域社会经济数据时,需要引入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空间连续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反距离加权法、简单克里格方法、普通克里格方法以及泛克里格方法。本文探讨了面状数据空间模式分析方法,研究地理位置数据间的空间依赖、空间关联或空间自相关。介绍空间权重矩阵,空间地物其位置邻近关系、确定空间权重矩阵的两个简单标准以及空间自相关的几种最著名的方法。

1.1 空间权重矩阵

通常情况下,为体现空间自相关指数,反映空间链接和空间邻近关系,常定义一个二元对称空间权重矩阵W来表达个位置的空间邻近关系。

空间权重矩阵的建立规则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根据相邻关系;二是根据距离关系;三是选择最近的个点(不论距离远近)。空间权重矩阵可以用来衡量空间位置之间的空间关联程度。

1.2空间自相关度量

空间自相关指同一变量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相关性。与区域社会经济相关的各方面因为受到地理分布上具有连续性的过程所影响而在空间上具有自相关特征。空间自相关指数能够对变量空间分布的自相关强度进行检验,空间自相关分析可以包括全程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全程空间自相关用于分析整体范围内某一属性是否具有自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用于分析局部地区某一理现象或某一属性值是否具有自相关性。

1.2.1全局空间自相关

全局空间自相关一般用Moran系数和Geary比率来度量。

Moran I指数反映的是空间邻接或空间邻近的区域单元观测值的相似程度,其公式为

Moran指数I值取值一般在之间,小于零表示负相关,大于零表示正相关,等于零表示不相关。

Geary系数等方法也是可选择的统计指标,它与Moran指数是负相关关系。

对于Moran指数,可计算检验统计量标准化值Z来判断n个区域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如公式(4)所示。

当Z值为正且显著时,表明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即相似的观测值趋于空间集聚;当Z值为负且显著时,表明存在负的空间自相关,即相似的观测值趋于空间分散;当Z值为零时,则呈随机的空间分布。

1.2.2局部空间自相关

一般而言,全局Moran系数可以很好的反映观测值全局的空间相关情况。而观测值的局部特征往往在全局评估中被掩盖了。当需考虑局部特征时,就需要引入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标。常见的指标包括:空间联系的局部指标、G统计、Moran散点图。这里主要介绍Moran图和LISA。

1) 空间联系的局部指标LISA

LISA包括局部Moran指数和局部Geary指数。局部Moran指数I 被定义为:

式中,。当I>o时表示该区域单元周围相似值的空间集聚,当I

空间联系的局部指标满足下列两个条件:(1)每个区域的LISA是描述其周围显著的相似值区域空间集聚程度的指标;(2)所有LISA总与全局空间联系指标成正比。

局部指数Local Moran’s I可以将空间关联模式为四种类型,分别与MORAN散点图中的四个象限相对应。正的空间关联包括两种类型:“高-高”关联和“低-低”关联。而负的空间关联也有两种类型:“高-低”关联,或者相反的“低-高”关联。

2)Moran散点图

Moran散点图以(,)为坐标点,常用来研究局部空间的不稳定性。对相邻域单元观测值的空间加权平均值(又称为“空间滞后”向量)和数据(所有观测值与均值之间的离差组成的向量)进行了可视化的二位图示,构成散点图。对Moran指数以及外值具有强烈影响的区域,可通过标准回归诊断出来。

Moran散点图中第一、三象限代表正的空间联系,第二、四象限代表负的空间联系。“Moran显著性水平图”可以由将Moran散点图与LISA显著性水平相结合得到。

1.3空间统计分析与GIS集成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存储了海量的数据及信息,如能与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有效集成,提高其空间分析的能力,必将大大拓宽GIS数据库的知识发现和在GIS分析决策上的应用。从而更深入地探索、分析、处理和解释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各地理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完成空间统计分析与 GIS的集成,要在现有成熟的GIS系统中,嵌入空间统计分析功能模块,充分的利用GIS强大的可视化和交互功能,实现区域社会经济数据的空间化统计。

2 应用实例

人均GDP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重要指标,故在探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时,多采用GDP数据以了解经济发展水平的好坏。经济持续增长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追求的目标,也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福利增进和政治稳定的前提条件,历来受到各国和地区政府、学术界长期关注和普遍重视。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关的理论研究也日益深化。利用空间统计学知识对经济学和经济地理学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增长和区域差异的理论做研究已成为重要应用之一。

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可通过对个地域年平均GDP增长速度进行分析。这里作者将给出两个研究实例以帮助分析应用的过程与技术关键。根据计算出的全局Moran系数各个区域的MC可以大致说明空间统计分析方法计算经济区域内存在的空间关联的有效性。首先需要按要求生成一个空间权值矩阵,再计算数据集中的空间自相关性质和强度。同时进行显著性检验 (一般取0.05)。又称可进一步分析得到局部区域的Moran系数以考察各个区域之间存在的局部空间经济关联模式。

2.1 分析湖南省长沙市经济增长速度及区域差异

实验数据为1988~2009年长沙市内五区的GDP数据。实验方法为:计算各个区年平均GDP增长速度,在计算全局的Moran系数、各县市的局部MC系数,并借助局部Moran系数散点图来确定空间显著特征点。

在生成空间权值矩阵的过程中,首先采用邻近多边形列表来表示区域单元空间邻近关系。在生成邻近多边形列表后,可计算数据的Moran系数、均值及检验统计量标准化值Z,得到数据集中的空间自相关。可以得到1988~2009 年长沙市各区 GDP年平均增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再计算各个区局部Moran系数及检验统计量可以考察区域经济的局部空间关系。通过与GIS集成,可将上述的空间统计方法集成到一个ArcView中使用的一个模块,为经济决策提供一个种灵活方便的、交互式的可视化支持工具。

2.2 分析1978―2001年全国各省区人均GDP水平

实验数据选取1978~2001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的人均GDP(可比价)统计数据,采用自然对数变换方式,对人均GDP进行数据变换以减小变幅来用于空间数据统计分析。

实验方法为:先各省份的人均GDP数据计算Moran I指数,检验建立在正态分布假设之上,分析各省份人均GDP水平的空间聚集特征,再计算Moran散点图以分析对样本全局相关性影响较大的几个省份及各省份空间自相关性的正负,揭示全国经济发展区域分异的空间格局及演变过程。最后,由LISA分析来进一步探究显著性水平较高的局部空间集聚指标。

实验结果可以得到东部发展水平高,西北、西南发展水平低,且它们在空间上都趋于集聚。集聚的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区域,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

2.3 分析湖南省县级及以上城市人均GDP分布的空间分布模式

实验数据位为湖南省县级及以上85个城市的“人均GDP”的统计数据。实验方法为先提取数据总体特征,再分析分布的局部特征。

首先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镜像快速聚类并结合标准化z分数将人均GDP指标分为5个级别,使用ArcGIS查看分类结果。计算人均GDP统计数据的Moran I指数值,随机选择999中变化进行检验,接受零假设-空间自相关性不显著的概率仅为0.0010,即认为拒绝零假设,表明全局分布具有较强的正自相关,有显著的空间聚集。再将Local Moran系数的显著水平较高的空间单元计算空间关联类型,最后得到湖南省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城市存在的或正或负的空间关联模式。

3 应用前景

城市统计分析范文第4篇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统计”中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单式折线统计图、复式统计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设计过程中,我尽量做到以下三个“关注”。

1.关注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新课标中对“统计与概率”内容进行了调整,强调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要求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通过前期对学生的调查我了解到,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读图及制图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并不困难,因此,本节课的目标更多地落在了激发学生统计分析的意识和增强学生统计分析的能力上来。

2.关注统计需求,感悟统计价值。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需求。因此,让学生观察了南北方两张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之后,我引导他们进行比较,使他们产生了把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张的需求,并在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了复式折线统计图。

3.关注多元比较,凸显系统构建。

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渗透比较的意识也是这节课应该予以关注的方面。通过比较南北方的降水量、南北半球的气温、统计表与统计图、单式统计图与复式统计图以及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知识、了解生活,使得整个数学课堂既有生活味又有数学味,充满了数学文化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产生使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需要,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表达的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和简单的判断、推理,进一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他们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及意图】

一、激趣引入,讨论交流

介绍:同样是春天,南北方的降水量是有区别的。北方:春雨贵如油。南方:好雨知时节。

分别出示北京市和常州市2007年各月降水量统计图(单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哪张图表示的是南方常州?哪张图表示的是北方北京?你还能看出哪些信息?

小结:从这两张折线统计图中,不仅看出了数量的多少,还看出了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

二、突出矛盾,产生需求

考考眼力,很快看出:北京和常州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有没有什么好办法一眼就能看出来每个月相差多少?

根据学生的想法形成、完善复式折线统计图,完整地演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过程。

【两个城市降水量的比较问题让学生产生了把两张图合起来看的需求,而学生已经有了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将第二条折线添上去,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

三、统计分析,体验意义

1.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引导:通过这两组数据的比较,从图中你还能看出哪些信息?

比较:与之前学习的单式折线统计图相比,你觉得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势?

2.分析生活中的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一练。

回忆: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吗?纵轴最下面用曲线把0~110中的数据省略了,为什么?

概括:因为6~12岁男女生的平均身高数据集中在110厘米~145厘米之间,这样处理能让有效数据的变化更加明显。

3.激发学生继续进行统计分析的需求。

要了解12岁以后男女生的平均身高情况,就需要继续收集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分析,根据统计表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

提问:(1)男生的平均身高大约在哪个年龄段开始超过女生?(2)比较在这一年龄段里男女生的身高变化有什么不同。(3)总体看一看6~18岁男女生身高的变化情况。

四、主动分析,科学判断

(情境:暑假去澳大利亚悉尼游玩)

1.判断:带什么衣服合适?

出示:2002年常州、悉尼各月平均气温统计图。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2002年常州与悉尼各月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2002年悉尼7月的气温是最低的,是因为2002年特别冷吗?还是悉尼的气候变化就是这个规律?

让我们再次用数据来说明。(出示1858-2002年这145年间悉尼市各月平均气温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些信息,老师暑假去悉尼玩的话应该带些什么衣服呢?

【老师抛出“带什么衣服”的问题后,部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感觉到了两地气候可能不一样,但具体原因、具体温度并不确定,要给老师提供建议的话必须要有数据支撑,于是,学生再次产生了统计分析的需求。这里有了两次比较,第一次是2002年常州与悉尼的各月平均气温比较,第二次是悉尼2002年与2002年之前145年间各月平均气温的比较,严谨的研究态度传递给学生一个信息:统计分析是有趣的、科学的。】

2.判断:买哪种保温杯?

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哪一种保温效果好一些?

用不锈钢保温杯和陶瓷保温杯做了一个对比实验,出示数据统计表。

为了更清楚地看出两种杯子的保温效果并进行比较,又制成了复式折线统计图。

小结:再次根据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做出了科学的判断。

【学生在一次次统计分析的过程中,统计分析的能力逐步提高,统计分析的意识逐步增强。】

比较:统计表与统计图。

3.预测:奥运会举办。

2008年8月,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矛盾:北京是一个夏季多雨的城市。

为了确保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此之前,国家气象部门做了周密的统计。

对2003―2004年和2005―2006年8月的降水量进行了统计。根据统计的数据分析,奥运会如期举行,就在8月8日至8月24日。

4.比较: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

中美两国近几届奥运会的金牌数。(出示统计表)

如果要看得更形象,可以制作成什么统计图?

像这样要比较出两个国家各届奥运会金牌数的多少,制作成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对学生进行数据分析训练,为日后他们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奠定基础,使他们初步有了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的意识。】

五、全课总结

闭上眼睛,现在头脑中印象比较深的就是你今天这节课的收获,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总结: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如身高的变化、一次旅行的准备,大到重大的国际事件,我们都能通过收集数据,制成统计图,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应用这些数学知识,成为生活中的智者。

城市统计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空间统计分析 GIS 区域经济分析 应用

GIS与空间统计分析这两种处在前沿的技术,虽已经得到了大力推广与使用,并且在它们的结合作用下,能大幅度地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效率。但是以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在GIS与空间统计分析进行结合之后也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让实际发挥出来的效果打了个很大的折扣。所以说,研究如何将空间统计分析和GIS结合起来让它们发挥更大的效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对空间统计分析与GIS进行描述

(一)对空间统计分析的了解

空间统计分析需要建立在统计学的知识体系之上,而在地域领域之中,空间抽样是最常被使用的一种做法。这一做法主要是要依靠大量的数据在某一区域以及邻近区域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值与现象存在很强的相似性。与以往统计分析理念不同的是,它的空间概念打破了先前相互独立的设想,在操作应用的时候,为了简化任务的复杂度,应该对全国各区域的散乱的数据资料进行整合,以此实现对区域经济的分析。虽然这种新型统计方法与传统统计方法有一定的出入,然而并不是意味着我们就得把先前的统计方法彻底弃置,反而是要对它进行不断地加强和创新,提高它的科学性和技术性,更适合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对GIS的进一步了解

GIS又叫作地理信息系统,他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空间信息进行整合分析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地理模型法,GIS技术可以为地理研究提供各种不同的信息,其中有动态或是静态信息等。更重要的是,他可以让空间信息形成一条完整的信息产业链,从信息的收集和整合到后期的分析应用,都起到重大的作用。在GIS与空间统计分析的共同作用之下,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大步向前推进。

二、空间统计分析与GIS协作运用的未来发展情况

对于特异性强的经济区域来说,做好对它们的分析工作处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工作的核心地位。根据每个地区的具体的经济形势,运用分区化的方法来细化所要研究的对象,让研究工作可以更细致地完成。与此同时,还要坚持经济区域的概念,抓住空间管理的特性,更加明确哪个是首要经济区域,并且对这个重要地区以及与它有所关联的经济区域做更深层次的研究。在对经济区域进行分析时,往往都是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来进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进行空间统计分析之前先加入GIS技术,就可以明显提高分析效率。不仅如此,一方面它还减少了分析数据的工作量,另一方面让区域经济分析的进行得到了有力的保证。我相信在这两个技术的不断进步之下,它们对国家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

三、如何实施空间统计分析与GIS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一)建立完善的空间权重矩阵

在进行区域经济分析的时候,及时对有的信息进行拓展和延伸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这些信息通常都是经由GIS来产生的。而在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和拓展时,空间邻近和空间链接都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空间权重矩阵式是极其有必要的,它的空间邻近关系能够更清楚地表达出来,就可以让距离标准和邻近标准更加精确,这样就让处在各个位置的要素得到更好地理解以及分析。

(二)精确空间自相关度的度量

在整个数据分析过程之中,空间自相关度的精确度是非常关键的。如果两个邻近地域有着极其相似的地理现象或者是有着某个相似的属性值,这时候就应该将这个属性值或现象的相似程度与自相关度联系起来,并经由它进行反映。而一般的自相关度是由局部指标和全局指标来衡量的,而这两种衡量指标各自都存在着优点以及缺点,所以想要提高空间自相关度的精确度就必须妥善用好这两种衡量标准,以免不正确的使用造成自相关度的度量的误差过大而影响了区域经济的数据分析。

(三)弄清空间关联识别

在对区域经济分析中,空间关联识别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衡量它的标准也是由两个因素来决定,这两者之间呈现着负相关的关系。当计算出一个值的时候,也就得到了另外一个的值。若是MC的取值处在-1之下而GR又在0之上时,各个属性值都会呈现聚集分布的状态,这样就让空间自相关变成负的了。当MC的值一直处在0的附近且小于0,这样空间自相关也将一直是负的。这是由于正负值都有着与之对应的自相关,即正对正,负对负。

(四)空间统计分析与GIS的结合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区域经济的分析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地加大,仅仅只靠空间统计分析早已经没法再胜任这个任务。当下的专家和相关工作者都在研究如何将空间统计分析与GIS技术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来进行工作。由于GIS拥有着很强的优势,它不但可以获得更为精确的地理信息,而且还能够得到有关的空间数据信息。在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研究后发现,将空间统计分析运用到GIS的结合方式能更好地达到分析作用。先是利用空间统计分析,将MC和GR的值计算出来,然后再利用GIS将这些数据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确定出来,以此来了解区域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

四、结论

结合上面所论述的观点,为了我国各个区域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必须对这些区域的经济进行更为系统而又科学的研究和分析。若想得到更为科学的数据和信息就离不开GIS的帮助,而只有GIS还无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所以还需要运用空间统计分析进行分析。所以如何让GIS和空间统计分析更有效率地对区域经济进行分析研究成为发展区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伴随着GIS与空间统计分析结合的有效性的提高,区域经济发展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加快也会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为武安市城市供水管理处)

参考文献

[1] 龙洋洲.空间统计分析在区域社会经济分析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4 (15).

[2] 陈灿斌.区域经济分析中空间统计分析理论与GIS的应用探讨[J].商业故事,2015 (6).

[3] 李林.基于GIS的空间统计分析在奶牛地氟病监测中的应用[J].农业工程学报, 2012(10).

城市统计分析范文第6篇

Abstract: Aiming at the coal quality inspection and statistics analysis, design the information system of coal quality inspection. The paper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system design principles, system objectives, system architecture, the main function modules, and focused on analytical supervision institutional users module, coal inspection agency module, manufacturers module, coal quality management module. Meanwhile, the features of the technology which are related to information system of coal quality inspection were also discussed.

关键词:煤质检验;煤质管理;统计分析;信息系统

Key words: coal inspection;coal quality management;statistical analysis;inform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P6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7-0204-03

0 引言

2015年开始,我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首次有了全指标空气质量监测的数据。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全国约有80%的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其中最重要的超标因素就是PM2.5。从人口分布上来看,大概有85%人口生活在不达标的城市里面。

1 开发背景

本文设计了煤质检测信息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对煤质检验业务的全面支撑,实现对煤质检验信息的收集、分析及综合利用,从而全面提升煤炭质量。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帮助煤炭检测机构完善质量管理,提高对产品质量的监控,本文以河北省相关情况为例设计和研究,可适用于其他省市,实现对煤质检验业务的全面支撑,实现对煤质检验信息的收集、分析及综合利用,从而全面提升煤质监管。

2 系统开发目标、原则

2.1 系统开发目标 煤质检测信息统计分析系统应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智能处理技术,依托全省煤质检测机构,对河北省境内的煤炭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用煤企业的煤质检测信息进行全方位的采集汇总,统计分析,提高行业监管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对河北省区域大气污染的成因分析提供依据,辅助领导决策。

2.2 系统开发原则 ①共享原则。煤质检测信息统计分析系统的建设要在推进煤质检测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信息资源集中管理模式和资源共享机制。②可靠性原则。煤质检测信息统计分析系统是对煤质检验信息资源的统一管理,监管部门的日常工作对它将存在很强的依赖性,因此需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③高安全性原则。平台建设必须同步实施安全工程,建立基于授权的访问控制模式,逐步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按照不同的业务内容,采取不同的安全策略,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建成与效益的关系,使安全措施成为保障信息资源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手段。④易操作性原则。系统界面设计友好生动、操作简便、查询快捷、不需要用户有专门的计算机知识就可以完全掌握。⑤标准化原则。煤质检测信息统计分析系统是开放的系统,系统建立应按照统一的数据编码与规范,实现数据格式标准化。在信息的收集、处理、汇总和传递过程中建立统一的数据接口,保证各层次之间形成高效规范的体系,确保对各种信息的高效收集和利用。⑥易维护和易扩展性原则。预留煤质检验所流程支持功能,并充分考虑业务增加与变更以及未来业务应用的扩展而对系统的性能和功能突出新的要求。

3 系统架构

煤质检验统计分析系统是一个综合信息采集管理支撑平台,将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以数据采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及权限管理技术为核心,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基于数据共享的分布式空间数据管理,信息融合技术为手段,结合系统安全等先进技术,实现煤质检验信息采集、管理、共享、统计分析,系统平台遵循共同的框架协议、标准规范、公用基础数据与支撑功能的物理载体和软件实现,为煤检业务参与部门提供业务流程管理及决策支持,为其他应用业务系统提供数据和功能支撑。其平台整体框架如图1所示。

3.1 基础设施层 基础设施层通过机房及环境、主机系统、存储、网络等软硬件构成了平台的运行环境,保障平台的正常运行,通过各种监测设备及采集设备为平台的监控和分析、数据更新提供了数据来源。

3.2 接口层 系统通过接口层实现与外界系统的对接,通过数据交换服务交互各部门业务资源数据。

3.3 数据层 数据层包括受检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煤检机构基础信息数据库、煤质检验信息数据库、系统管理数据库四个数据库,同时还包括数据交互模块,专门用于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交互。

3.4 服詹 服务层是通过一系列服务组件管理业务数据,同时提供给应用层业务应用支撑,其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服务、目录服务、指标管理服务、角色与权限管理服务、数据导入导出模块服务、BI服务、数据服务、接口管理服务等一系列支撑系统应用的技术服务。

3.5 应用层 系统平台实现了针对各机构用户的业务应用。包括生产企业子系统、煤检机构子系统、监管机构子系统、后台管理子系统。

3.6 展现层 系统平台通过统一登录入口门户进行展现,所有级别的用户可以通过门户的统一入口登录各子系统,用户通过统一门户实现对相应工作的操作。

3.7 用户层 平台主要面向主管领导层、相关业务部门、其机构和个人与系统管理员。

3.8 保障机制体制 ①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为保障系统建设和平稳运行,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设置安全管理机构,由主管级别专人负责。②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一是业务标准规范,规定平台包含的基本业务。二是技术标准规范。包括基础架构、存储方式、网络设计、性能设计等。三是数据标准规范。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定义,包含公共数据源规范、公共代码规范、数据采集与交换规范、数据交叉映射规范。四是安全标准规范。规定应遵循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原则。

4 系统设计与功能模块

根据系统业务逻辑,煤质检测信息统计系统功能模块主要包含以下几块:监管机构用户模块,煤质检验机构模块,生产企业模块,煤质管理模块,功能模块架构图如图2所示。

4.1 监管机构用户模块 监管机构用户分为省、市以及县监管机构,不同级别的监管机构可以查看当前管辖区内的煤检所以及生产企业的煤质检验信息。因此,监管机构用户的设计最大特点在于多级权限的设计研发,不同级别用户通过后台权限管理赋予不同权限。同时监管机构用户可以查看煤质检验信息的统计和分析结果。监管机构可以对系统的煤检机构、生产企业、下级监管机构工作通知功能。提供模糊检索以及多个指标综合查询的多种方式。

4.2 煤质检验机构模块 煤质检验所用户登录系统以后可以查看和修改煤检所的基本信息。煤质检验所可以查看煤质检验信息。煤检所无系统的,可以通过页面填写煤质检验报告单也可以批量导入煤质检验信息。有系统的煤检所,可以定制接口模块自动采集煤质检验信息。煤检所可以查看自己煤检所上报的煤质检验信息,也可以对填写的煤质检验信息进行统计。煤质检验所用户可以接收到监管机构用户发送的通知公告,查看以后并且可以标记位已读。

4.3 生产企业模块 系统通过管理员为生产企业建立账户(账户名为该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和初始密码,企业登录后进行密码修改、基础信息填写及位置确认。注册成功后企业可以查看其基本信息,也可以修改企业的基本信息。生产企业需要上报该企业的煤炭来源、生产信息和销售信息,通过页面填报的方式或者是批量上报的方式上报企业的批次信息。生产企业可以查看本企业的煤质检验信息并且可以导出煤质检验信息。生产企业可以接收到监管机构用户发送的通知公告,查看以后并且可以标记位已读。

4.4 煤质管理模块 煤质管理模块即煤质检测信息的统计分析模块,依据采集来的各项煤质检验数据或导入系统的数据,按照不同批次,不同领域煤检报告信息,对检验结果进行灵活,多样的统计查询,提供查询统计结果报告定制导出功能,及多样化展现形式,包括柱状图,饼状图,条形图,趋势图等多种表现形式,提升系统整体统计分析展现效果。

5 总结

该系统与与其他同类型系统相比具有5个方面优势:一是定制化煤检报告导出。针对不同的用户,均可以定制模板,按照用户的需求导出,增强用户对本系y的依赖性。二是多样化的数据录入方式。在线填报、批量导入、映射方式批量导入,减少了人工录入的工作量,提高了煤检局工作效率和正确率。三是全方位多角度的查询及统计方式。多角度汇总煤检报告的报表及查询,通过各个指标全面反映煤炭质量检测信息。四是远程数据共享。通过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功能通过远程即可实现,提高了数据利用率。五是多种形式数据分析。基于电子地图的专题统计分析功能,将统计结果在地图上展现出来,数据清晰化,使用户全面了解煤炭质量信息。

参考文献:

[1]朱兰(美).质量管理手册[M].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85-94

城市统计分析范文第7篇

【关键词】城市供热;SCADA系统;自动控制;组态软件;PLC;RTU

1 供热现状

1.1 基本情况

大连大发电供热公司现有集中供热面积1700万m2,由2个热源单位供热,分别是发电公司、泰山热电公司,另有四座事故备用锅炉房,共有2个中继泵站、270余个换热站,承担着大连市约15万户的供暖。集中供热由二个热源分别供给,二个热源的主干管已联成环状,主干管之间设隔离门,运行方式目前为双热源独立运行。该项目从2012年6月开始实施,现以对80余个换热站进行改造,可在调度SCADA平台上进行监控。

1.2 SCADA系统建立意义

小区热网换热站必然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单独的监测控制系统费时费力,只有形成规模的几种监测控制才能达到信息化,集约化的需求。因此,统一的信息集控系统成为热力公司的选择。这样的信息系统不但为设备企业增加综合竞争力,提升设备的附加产值,也为热力公司提供企业信息化的有力支持[1]。

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远程服务系统,对于热力公司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意义表现在[2]:实时监控设备的工况参数,及时进行修正,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降低维护成本,通过远程监控,就可以实现对设备的维护工作;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优质快速的服务,增强企业竞争力。

2 城市供热调度管理SCADA系统介绍

2.1 供热SCADA系统构架

工程师站通过联通ADSL和移动DDN业务与换热站和中继泵站现场控制器进行通讯。两台操作员站与工程师站进行数据交互。历史站读取工程师站的数据。统计分析服务器读取工程师站和历史站的数据。统计分析服务器安装上传接口机程序,把数据上传上级管理单位;统计分析服务器经过防火墙、通过软件把数据到局域网客户计算机。

2.2 软件及功能

操作员站安装有组态软件,运行人员可以通过操作员站实现换热站实时数据监视、中继泵站数据监视和操作、关口表数据监视、换热站设备操作、全网运行参数设置等。

工程师站安装有组态软件、关口表数据采集软件、换热站和中继泵站通讯软件。工程师站可以完成所有操作员站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实现报警参数修改、实时报警监视和报警信息历史查询等功能。操作员站的数据来自工程师站。

历史机安装有历史数据库、报表数据库、数据查看软件等。在历史机上可以以趋势曲线的方式查看换热站、中继泵站和热网的历史数据。

统计分析管理服务器安装有组态软件、数据软件等。在管理服务器上可以查看并打印所有数据的历史报表和统计分析报表。

2.3 硬件介绍

2.3.1 调度SCADA系统硬件组成

调度SCADA系统硬件组成见表1。

2.3.2 换热站硬件组成

数据通信:单个换热站的PLC数据,通过各种服务网络把这些数据送到中心站中的操作员计算机中。

现场换热站:现场PLC控制站主要由液晶显示操作终端和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彩色液晶显示屏主要完成各种监控画面、采集参数的显示,并接受一些参数设定的输入信息。控制系统采用性价比较高的和利时LK/LM系列PLC,包括CPU模块、I/O模块等,系统集成多种通讯接口,适用于各种通讯网络。该系统主要完成各换热站一、二次网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工艺参数的实时采集、各种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反映和控制;在通讯网络的支撑下,现场监控站通过将反映换供热运行数据传送到调度中心,同时接收调度中心发来的调度控制指令;现场测控层通过通讯网络与调度中心进行数据通信及信息交换。现场测控层接受调度中心的调度,但并不依赖于监控管理层而运行:若调度中心监控计算机出现故障或者并没有投入使用或者通信网络出现故障,现场测控层仍继续正常工作,对现场设备的联锁控制没有影响。现场控制级接受调度中心的调度,但并不依赖其而运行:若监控计算机出现故障或者并没有投入使用或者通信网络出现故障,现场控制站仍继续正常工作,对整个工艺过程没有影响。

表1

2.3.3 控制策略

调度平台系统根据气候的变化自动调节供热量。应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和当地热负荷曲线,决定二级网侧的供热量,实测供热量和设定值相比较后,进行闭环调节,控制器输出信号至电动调节阀,调节电动调节阀的开度,从而改变一级网侧的流量,实现二级网侧供热量调节。

3 供热SCADA系统的应用效果

3.1 供暖调节实现科学预测

针对热网供热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大滞后、时变性和不确定性,系统根据热网温度、流量参数结合热网时滞、惯性、室外温度变化等因素,通过算法模型预测调节方案。根据当前一级网供水流量、供水温度、回水温度和室外温度结合运行调节方式,预测未来24小时室外温度变化情况和供热负荷走向,这些计算和预测都是对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经过研发的分析评价系统自动完成。

3.2 运行效果实现科学分析

通过建立科学供热控制模型,分析热网工况特性,保证热源负荷合理供给,同时保证热源与热网的良好匹配,科学分析供热效率,保证标准供热。供热运行指挥中心依据调控热源的热量并且兼顾调节一次网和二次网各环路的平衡,实现整个热网平衡和供热效果稳定;并在此基础上,依据环境温度及部分热用户的实际供热效果对热源供热量进行预报规划和运行中的实时调节,达到经济运行的目标。供热运行指挥中心可以进行在线诊断报警。通过对传送来的实时数据,对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当异常或超界时,发出相关报警信息。通过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比较,分析是否存在泄漏,设备运行是否正常。

4 结束语

SCADA智能控制系统在城市建筑供热中的应用,不但提高了供热质量,而且为能源的节约和运营成本的降低提供了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城市统计分析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消费结构 聚类分析 总消费支出

一、 引 言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城镇居民的收入稳定增加,并且在国家连续出台的各项改革措施和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各省市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为了进一步改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本文对我国31个省市2011年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对各省市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考察并做比较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为政府制定发展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与结果

目前,研究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一般可将我国个人消费的货物和服务按用途分为类。由于消费结构涉及到多因素、多指标,为便于比较各省在消费结构上的异同点,采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系统聚类方法对其中29个省市的消费结构进行分类。(不包括山西、河南)

首先对反映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八项指标进行系统聚类,最终可得聚类谱系图1所示。

从指标聚类谱系图来看,各省城镇居民的消费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由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和服务、衣着、居住五个指标构成;第二层次由交通和通信、教育和文化两个指标构成;第三层次由食品一个指标构成。

其次度量省与省之间的相似程度,对我国29个省市的消费结构进行聚类,聚类结果如下:(如图2所示)

由于缺少山西、河南两项,所以对这两省做判别分析,SPSS运行结果显示,贝叶斯判别法的输出结果为:(表1所示)

各类贝叶斯判别函数如下:

将各样品的自变量值带入上述三个贝叶斯判别函数,得到三个函数值。比较这三个函数值,哪个函数值比较大就可以判断该样品判入哪一类。

也可由个案观察结果表得到山西和河南都归为第三类。

三、统计分析

结合原始数据分析三类城市的消费结构,第一类城市上海在消费的方面都有较高的支出,说明上海是我国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都较高的城市;第二类包括北京、天津、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六个省市,它们在消费的第二、三层次,即食品、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有明显的消费支出,在衣着、居住、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和服务方面的消费水平处于全国的中上等;第三类省在消费领域的消费水平都不高。(表2所示)

进一步分析三大类省在各个消费领域支出的变化情况,计算各类省在各个消费领域的平均支出。由上表可见,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三大类省市城镇居民在反映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食品方面的支出在总量上呈现上升趋势(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分别是7776.98元、6038.713元、4156.4元),但占总消费的比重却呈现下降趋势(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分别是0.335、0.355387、0.368572),在衣着和医疗保健方面也存在这种现象,而在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无论是消费支出总量还是比重都随着省市类别的提高呈现上升趋势。说明随着省市类别的提高,城镇居民不仅物质生活质量较高,而且更注重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在保证基本生存消费的基础上,相对更注重发展和享受消费,其消费结构更为科学、合理、进步。

我国各省市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 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 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因此, 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不仅可以提高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 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 而且在启动内需、促进各省市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