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传播规划

新媒体传播规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媒体传播规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媒体传播规划范文第1篇

对先进典型的立体化报道

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是师德建设的有效手段。《意见》要求,“大力褒奖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广泛宣传模范教师先进事迹,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新媒体拓展了先进典型报道的途径和手段。从报道方式上,除了传统的图文并茂的方式,还增加了人物访谈、专题片等声画并茂的方式;从展示的方式看,除了传统的报纸、宣传栏,还可通过校园网和专题栏目扩大影响范围。此外,网站具有强大的整合编辑功能,通过把不同媒介、不同重点的内容通过别具匠心的编辑,组合在一起,可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以对北京工商大学首位本土院士孙宝国的报道为例。2009年12月2日,中国工程院揭晓了院士增选结果,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教授成功当选。孙宝国作为北京工商大学培养的第一位院士,其当选是对学校的学术科研工作的一次重要肯定,也是学校发展历程上的又一高峰。北京工商大学新闻中心通过充分的前期准备、及时的中期跟进,深入的后期挖掘,很好地展示了孙宝国院士数十年如一日甘于清贫、忘我工作的先进事迹,使广大师生深受感动和鞭策。提早准备、打好基础。在孙宝国参选院士阶段,新闻中心就派出文字、摄影、摄像记者对孙宝国本人及其领导、导师、同事、学生等进行了多角度的采访,取得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为后面的各种报道积累了详实的素材。反应迅速、内容丰富。院士增选结果揭晓后,学校新闻网马上以头条加粗加红的方式向广大师生传达了这一喜讯,同时配发准备好的长篇人物通讯《孙宝国:打破世界香料的经济垄断》、《宝剑峰从磨砺出——师生眼中的孙宝国教授》,以及校园电视台制作的人物专题片《时代先锋》,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孙宝国卓越的学术成就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制作“孙宝国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专题,将相关图文视频内容即时整合到专题中。精心挑选10余家中央和北京市的主流新闻媒体(覆盖报纸、电视台、门户网站)对孙宝国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扩大孙宝国在社会的影响力;三、及时跟进、持续给力。新闻中心对孙宝国当选后的一系列活动进行了跟踪报道,如:受到市里领导接见、当选首都十大年度教育新闻人物、增补为北京市政协委员等,保证新闻网上持续有孙宝国的消息,使孙宝国这一典型形象深入人心,也在广大师生中营造了向孙宝国学习的热潮。

利用投票、论坛留言等互动方式提高教师对学校

新媒体传播规划范文第2篇

我们要如何做好品牌或产品的网络营销,首先我们要根据品牌或产品设计一个可行、有效的互联网营销整体规划,整体规划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品牌或产品互联网整体规划

1、品牌或产品的互联网调研究

消费者行为调研设计、产品行销调研设计、互联网舆情调研设计、互联网流量监测指标确定、竞品动态监测确定及调研报告设计、产品创新渠道调研。

2、品牌的互联网传播规划

品牌传播的互联网总策略、互联网广告规划、互联网公关规划、互联网活动规划及活动策划、互联网口碑传播规划及策划、互联网关键字优化公关、互联网危机公关策略、品牌互联网特质策略、互联网促销设计划。

3、产品的互联网渠道规划

产品特性及互联网渠道策略、产品互联网的价格策略、产品入驻互联网商城的规划、产品互联网通路规划、Sales和PG互联网行销培训计划。

品牌或产品互联网营销整体执行

1、品牌及企业的互联网调研究;

2、品牌及产品的互联网监测;

3、互联网传播实施:

广告执行:包括媒体购买、媒体投放、广告设计、设放监测、效果反馈。

公关执行:包括各类形式的论坛、BLOG、SNS社区、即时通讯、评论、播客等。

活动策划:具体活动的执行、数据库的搜集整理、数据库二次营销的对策、互联网关键字优化公关、互联网危机公关执行和预防、互联网促销活动的执行。

新媒体传播规划范文第3篇

传统的科技馆教育方式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往往忽略受众的感官需求或感官刺激,互动式的参与方式以及多媒体展示的应用在实际科技馆教育活动中大部分都是“点一下按钮”或“看一段视频”,相对于全媒体传播方式来说,通过影响刺激受众者的各项感官系统,从视觉,听觉,触觉和嗅觉等方面全方位的填充受众者注意力空间,同时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类型,选择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渠道,实现最佳效果,无疑是科技馆展教形式的突破。

二、利用全媒体传播加快科技馆事业发展的转型和创新

目前,全媒体传播主要被传播运营商或者各大企业所应用,用来扩大经营范围和销售效果。但是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笔者认为全媒体传播的方式正在向各行各业渗透,那么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科技馆是否有必要率先在社会教育领域尝试利用全媒体传播的方式呢?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并不意味着其经营方式相对于企业而略显被动,恰恰相反的是,更应该采取或借鉴成功企业的经营方式,走出一条具有科普事业发展特色的经营之路。

三、利用全媒体传播实现科技馆教育转型和创新的方法和措施

1、科技馆教育利用全媒体传播的前提是关注公众的需求。

从传播学的意义上讲,人们对信息的传播是选择性的理解和记忆,选择性的认可和吸收。要实现科技馆教育的有效传播的前提就是关注和了解公众的需求,关注科学技术对人与社会的发展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如何使科技更好地为人类发展服务。所以在设计科技馆教育方案的时候要改变自上而下的专家设计路线,要在对社会公众进行广泛调查、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确定。

2、根据不同媒体的传播特点,创新开发科技馆教育的新模式。

首先,对于展览教育来说,网络、手机、书刊以及户外都是其可挖掘的传播载体。其中,网络和手机是新兴媒体传播平台的佼佼者,科技馆的展览完全可以通过建立网络科普资源中心或数字科技馆的形式,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3D技术,把展览制作成网上的互动游戏或者是动态三维展示,同时建立相互交流平台,既可以让网友们充分交流,还可以第一时间收到网友们的反馈。通过建立手机应用终端展示科技馆的最新信息,把科技馆展览制作成手机应用或者是以手机报的形式,针对会员或是特殊群体,开放使用。对于临时展览来说也可以通过上述形式进行传播,同时还可以利用户外传播扩大传播力度。充分利用节假日,抢占城市繁华地带的主要商业步行街或广场,把临展的内容和科技产品作为展示重点,以游戏互动的方式吸引公众参与,进一步加强科技馆教育时效性。其次,对于教育活动来说,电视、网络、出版物、音像制品等都是其有效的传播手段。可以将事先录制好的实验探究活动通过视频的方式在电视或网上播放,引导受众同步进行实验活动。另外,科普资源也可以制作成出版物或音像制品面向社会发行,这些科普产品应该结合教学视频同步发行,同时一定要做好科技馆教育的长期规划和科普资源研发更新工作,保证这些科普资源的持续鲜活,打造出科技馆教育的独特品牌。

3、加强媒体合作,拓展合作领域,为科技馆教育全媒体传播打下良好基础。

科技馆应该与各大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系统化、立体化、整合型的传播体系。以往与媒体的合作主要还是以宣传报道为主,而在全媒体时代下,科技馆应该与各大媒体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合作。全媒体传播在关注公众需求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媒体的态度和建议,在利用全媒体传播进行科技馆教育之前,应该聘请各大媒体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到这项工作整体规划的制定中,同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为整个传播过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专业知识保障。

四、结语

新媒体传播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色彩;新媒体;互动传播

新媒体是以科技为中心的艺术,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将先进的技术应用于艺术作品之中。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应用领域也随之变得更加广泛,因此,新媒体的互动传播的内容和意义就更加丰富,互动传播的范围更加宽广,众多因素也就在其中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色彩作为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的元素,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新媒体的互动传播已经成为当下媒体传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它既是美术界的讨论热点,也是社会各界关注和重视的焦点,因此,研究色彩在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中的应用分析,对于新媒体的互动传播有着更好的发展意义。

1.色彩的重要作用

引起人们注意的最为敏感的元素就是色彩,相对于造型来讲,人的视觉对色彩的敏感程度是最直接、最强烈的。由此可见,色彩对于我们的心理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色彩与人们的心理及情绪,有着相当的关联性,它是一个非常灵敏的指示器,人们对色彩的选择反应,可以透漏出他当时的情绪是快乐的还是忧伤的。然而,色彩的心理过程并不是单独进行的,它是与色彩生理同时交叉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另外,色彩心理与年龄也有一定的关系。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对同一颜色的敏感和喜好程度等也不相同。

色彩不但具备审美的要素,其功能性也是逐渐明显。在过去,色彩一直被认为是女性的专属品,但就目前来看,几乎所有的媒体传播都以色彩为主,也更加注重了色彩的感觉。与此同时,商家也会使用色彩的属性做出迎合用户对色彩的需求,特别是在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中,更是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既满足了消费者的物质生活需求,提升了大众的视觉效果,同时也丰富了消费者的精神领域。

2.色彩在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中的应用

2.1 基础定位

2.1.1整体规划――确立色彩基础目前,使用新媒体的互动传播是商家宣传自我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企业所在的行业,首先要明确其主题并且整体规划,在此基础上根据主题确立色彩。在力求突出色彩的整体感的同时,色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过渡也是需要尽善尽美,和谐且自然顺畅,符合当代社会的色彩潮流和大众审美需求。

2.2.2色彩的交互作用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互动传播已经逐渐深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色彩在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交互作用。无论色彩是否按照规定的色彩规律进行组合和排列,相邻的色彩之间在视觉上产生的交互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因此,在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中,色彩与色彩之间是相互关联且共同发挥作用的。

2.2 上升层面

2.2.1以人为本的升华理念色彩不仅关系到新媒体在互动传播时的效果,而且不同的色彩能够使不同的对象产生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联想。因此,色彩在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中的应用对于受众对象能否适应和接受是一个需要我们研究的问题。人们的身体、心理、情绪和精神等是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色彩对于人们的影响涉及到各个方面,对于身体机能的影响而言,色彩的不同构成对受众群体的肌肉引起不同程度的松弛和紧张状态,从而引起人们在审美观和感情观上的反应。因此,色彩在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中的应用能够直接反应该媒体的某种特性,同时又能够与受众群体之间达到心灵的沟通与碰撞。目前,在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中,色彩形象化的应用是当前设计用色的一种重要方法,于此同时,色彩在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中的应用还应该根据具体用户的具体特点,强调色彩的适宜性:如与儿童相关的媒体,色彩应注重鲜艳、明亮且富有活力。

2.2.2色彩在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中的情感表现新媒体的种类形式是多样的,无论采用哪一种的形式进行互动传播,受众者的第一感受是由该媒体的色调决定的。然而,色调又直接作用于受众者的视觉和心理,通过看到眼前媒体所表现出的色彩,与自己曾经的经历、经验、记忆或者是教育背景等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奢华、朴素、亮丽、轻重等不同的感觉。在此基础上,使受众者的心理感情更加复杂。

色彩的三要素以及色彩的构成都能够引起受众者不同的思想感情:调子越长越高的色彩令人心旷神怡;而高短调的色彩使受众者感到一种高雅的氛围。低长调的色彩充满神秘感的同时又令人产生幻想,而低短调则是冷酷沉默,让受众者感到心情郁闷。在新媒体中排列的色彩有面积大小、疏密等节奏的变化,加上新媒体互动传播的特性,使受众者的身临其境之感愈加强烈。以互联网中的色彩为例,界面中的色彩构成面积越大,越发显得简约而又大气,反之,则富有规律变化且让人感到充满着生气和活力。

2.3 组合与创新

2.3.1色彩与音乐结合为了给新媒体的互动传播的受众者带来更好的效果和更好的展示新媒体互动传播的内容。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在互动传播的时候融入了音乐元素。而这种设计在现阶段已经成为主流趋势。通过色彩自身的属性给受众者带来的感受,加上与之相适应的音乐,使新媒体的互动传播这种形式感更加强烈,互动传播的效果更佳符合设计师的规划。这种效果具体体现在色彩的调子、节奏和韵律上,它与音乐的有许多共同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加上新媒体中的互动传播中的动态画面,更能使色彩与音乐的结合发挥到极致的完美形式感和美感。这就需要设计师能够有效地调控色彩和音乐结合的节奏感,增强新媒体的互动传播的宗旨,使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体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和艺术魅力。

2.3.2风格的确立不同形式的新媒体的互动传播的风格是不相同的,可谓是各自彰显自身的特点。以互联网为例,互联网作为新媒体的互动传播的形式之一,其网页色彩的丰富性从一开始就是互联网的发展趋向。由于受到现代色彩观念的影响,无论是不同的色彩的构成,还是相同色彩之间的搭配,都能形成不同风格和成体系的色彩。色彩风格的确立主要取决于新媒体的互动传播的目标定位群,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中的最终受众对象界定了色彩倾向。

第二,色彩的风格与新媒体的互动传播的内容需要相互呼应。在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中,避免外观风格与其互动传播的内容相冲突的色彩风格的同时,使互动传播的内容与新媒体的整体色彩风格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发挥色彩的内在力量和重要作用。

此外,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中的色彩还带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新媒体的互动传播的不断发展,色彩在也随着其互动传播的时代背景而变化着,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到当今时下色彩的潮流,力求将时代潮流和历史文化联系起来,采用象征、隐喻、幽默的装饰手段等都是色彩在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中的应用手法。在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才能创造出更多个性鲜明的新媒体的互动传播。

2.4 语意的传达

新媒体的发展与创新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水平,其不断变化的互动传播方式更是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最好体现。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便是语意的传达,色彩作为新媒体的互动传播的重要元素之一,对人们的认知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今天这个大量生产和大量消费的时代,比起新媒体的互动传播的造型,色彩更易于吸引受众群体的注意力。因此,色彩作为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中的视觉设计因素,在传递情感和表达语义方面,是最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传达信息的方式。色彩在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中有先声夺人的效果,是最具形式美感的表现形式,容易引起受众群体的感情变化。时下,使用用户最多的聊天工具QQ是大众普遍喜欢的网络工具之一,其中的QQ表情符号形象各异,色彩丰富,表情多样,并且还附有动态感。他综合了色彩在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中的应用里的大部分特点,在用户之间交流的同时,也很好的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参考文献

[1] 金容淑. 设计中的色彩心理学[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年.

[2] 吴风. 艺术符号美学[M].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3] 原田玲仁. 每天懂一点色彩心理学[M].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4] 许鹏. 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特殊对象与方法[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1).

[5] 吴镭. 互动传播的功能、效果当议.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 2006(4):76-78.

[6] 王廷. 认知心理学[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7] 田三采. 色彩感受[M].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

[8] 崔唯. 视觉传达色彩设计[M].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

新媒体传播规划范文第5篇

世界的发展已经与传统相去甚远,本应站在最前沿的传统媒体,其新闻生产流程的现代化程度几乎沦为后进分子。拿报纸来讲,现在的基本流程与上世纪90年代刚迎来激光照排和互联网的时代相比,有多大变化呢?信息的大众传播正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发生着动态变化,这使得传统采编人员对于信息掌控的难度越来越大,但另一方面,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各媒体面临信息传播方式变化的同时似乎又共享着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更加希望通过本媒体的生产流程制造出个性化的产品,这一切给媒体优化生产流程带来了挑战。

信息整合利用难度加大

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使媒体越来越需要一个信息整合中心。十几年前,今晚报开通呼叫中心以后,全国掀起过一阵报业呼叫中心热潮,近几年,呼叫中心在全国主要的报业集团几乎普及。然而随着互联网信息革命的深入推进,以微博为代表的新的信息、传播方式,以惊人的传播效果而为世人瞩目。在“7・23”甬温线特大铁路交通事故中,微博除了是事故最早的信息来源之外,还扮演了很多众所周知的重要角色。

传统媒体旧有的生产流程不具备将各类新闻线索充分整合利用起来的功能,必须进行改造。目前,已经有很多媒体对此进行了尝试,有的是在编辑中心配备了信息员,有的将呼叫中心增加了微博监控功能,有的将这些功能分散至各采编部室,但总体来讲,功能不够强大,工作成果不够规范,考核不好量化。理想的信息整合中心应该能将电话报料、论坛、博客、微博、视频网站、电台、电视台等新闻线索全面整合,经分析后输出各个层次的工作成果。其中,根据媒体需要,可以包括即时新闻、重大策划由头、话题新闻、落地新闻、持续追踪新闻等类型的成果。由于媒体的时效性特点,其成果的输出一般应该只是初级的,最好是成一个出一个,下游采编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即时参考领用。其量化考核,可以用实际成果输出量与见报成果的数量质量标准相结合的方式来操作。

媒体策划需要整体规划

媒体内容个性化的要求使媒体越来越需要对策划进行规划,这是对信息更高层次的整合利用,媒体采编合一部门增多的趋势将更加明显。对于现在的媒体而言,策划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数量惊人,但总体上是以无序和随机的状态存在,有的策划用力过猛,有的策划距离理想目标相去甚远,有的策划功能目的重合,有的根本就没有必要搞。策划本来应该是有层次的,有轻重缓急的,报社的人力物力有限,如何才能提升媒体新闻策划的总体实力呢?这就需要对策划进行规划。规划的结果是,有的策划被取消了,有的被合并了,有的晋升为本媒体的重大策划,并许以人才、物力和版面的大投入,以实现预期效果。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各类策划各得其所。但应该承认,我们国家传统媒体总体发展水平还很低,新闻生产流程“作坊式”的特点仍然明显,相当一批报社采编人员总数在百人以下,甚至在50人以下,人员总数本身就少,高水平人才更加缺乏,还大多实行采编分离的机构设置,因此要想各采编部门都具有强大的策划能力是不现实的。同时,采编分离所造成的策划目的不能完美呈现的弊病越来越突出,常常是想要的稿子来不了,不想要的却很冗长。为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媒体将深度报道、公共讨论等特殊部室拿出来,搞成采编合一的部门,给予了特殊政策,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一种尝试。

美编部门急需升级

媒体视觉个性化的要求,使媒体迫切地将传统美编部门升级为注重创意设计的视觉中心。现代媒体的每一个大策划都是包含着创意和设计的比拼。一个特刊的封面可能会因为一个好的创意而变得魅力无限。由美编部门升级为视觉中心,有两个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一是能否根据新闻的解释性需要,整合利用包括照片、平面示意图、立体示意图等各种版面元素;二是能否根据提升性的需要,通过创意和设计包装使新闻策划的主题明显升华。

新媒体传播规划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媒体 价值观 引导模式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原有的培养模式和手段,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由于这一传播方式的介入,受到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多重因素影响的方式和程度有所改变,且情况更为复杂,也使得高校教师及相关工作者在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中也受到教育理念、方式、途径和手段等条件的制约,和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影响。因此,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引导模式研究成为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呈现的新特点

1. 价值观形成渠道多元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形式和渠道发生了巨大变革,信息传播的实效性、交互性和多样性增强,单位时间内信息传播的数量和种类大大提升。海量信息借助网络平台,通过手机、电脑等现代传播工具,可以随时随地被获取并轻易传播。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应用者,新媒体带来的观念更新和信息多元化发展深刻影响着其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2. 价值观养成条件复杂

由于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出现,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已经不单纯通过课堂、书本、人际交往、社会实践等传统形式,信息参与的自主性不断增强,信息传播的便利性不断提高,信息获取的快捷性和多样性加大。通过网络平台传播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形式,传播的发散性特点,使得大学生在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所处媒体及信息环境相对复杂。

3. 传统价值观传播模式受到挑战

在传统信息传播时代,对处于价值观形成和完善关键阶段的大学生来说,传统价值观传播模式对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和树立具有权威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一般通过教师讲授、人际影响等方式实现。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出现使得学生自主获取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增强,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引导的传统模式需要充分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与时俱进地完善引导途径。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作用形式分析

1.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参与度高

大学生群体对新媒体传播的应用程度和参与程度较高,通过手机、电脑等现代通讯工具,应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介传播平台,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自主参与到信息的接收、和交流中,人际沟通方式也从传统的通信、电话等,过渡到网络视频、微信聊天等形式,极大缩短信息传播和交换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长度。信息传播的交互性和便捷性,自我表达的及时性,充分迎合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参与程度不断提高。

2. 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性强

新媒体已经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并影响着学生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新媒体的新颖个性的表达特点符合大学生的审美和心理需要,其沟通的即时表达性、关注度、参与度的大幅提高,使得学生更愿意通过新媒体平台自己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获取感兴趣的咨询信息等,形成较强的依赖性。

3.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善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其心理呈现出矛盾性的突出特点,他们一方面表现得十分自信、张扬、乐于表达自我,另一方面,又十分脆弱敏感,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在意他们的评价,感到自卑、焦虑;他们既崇尚权威所赋予的安全感和荣辱感,喜欢有团体的归属感和实现感,同时又需要个性化、多元化存在,喜欢与众不同的存在感,喜欢挑战权威,形成独立的自我。

4. 大学生价值观有效引导模式

环境因素: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势,引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以环境影响人、塑造人、改变人,具有突出优势。面对新媒体的产生及其迅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准确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有效占领新媒体传播阵地,尊重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沟通交流方式,有的放矢地发挥自身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主体因素:提高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提高对多元价值的识别度

高校还应当在提高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和对复杂情况的辨识能力上多下功夫,面对多元价值取向的新媒体时代,应当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重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一系列教学或娱乐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帮助他们做好职业规划、个人发展规划,鼓励学生正确运用新媒体,重视改变和引导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客观因素:优化新媒体网络环境,积极营造信息传播良好氛围

新媒体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同时也存在着“被选择”程度较高的特点,人们最为普遍获取的资讯通常是传播者需要表达或引起受众注意的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设立新媒体应用的客户端,主动传播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优化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志云.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机理[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1).

新媒体传播规划范文第7篇

【摘要】我们必须尽快建立起持续有效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通过创新传播内容、媒介平台、终端形态和服务意识,加快与新媒介融会贯通,积极参与数字出版实践,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服务,实现多内容,跨平台、多渠道的传播效应,才能最终实现期刊的数字化转型突围。

关键词 传统期刊 数字化 转型

【基金项目】2013年河南省人文社科规划项目(2013-GH-437);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1FXW006)

目前,我们已经步入了一个媒介融合的新媒体数字时代,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在国家文化战略层面具有重大意义。《报刊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表明,2012年中国人均消费期刊2.4册。而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期刊的人均拥有册数是在10~20册左右,期刊发展明显滞后。期刊的数字化转型突围是推动新闻产业发展,跟上新媒体数字时代的关键。传统期刊在培养用户数字化阅读习惯以及对期刊数字化技术的认知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期刊数字化产业链数:内容提供商一技术服务商一网络发行平台一信息综合服务平台一终端阅读一移动阅读。我们必须尽快建立起持续有效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通过创新传播内容、媒介平台、终端形态和服务意识,加快与新媒介融会贯通,积极参与数字出版实践,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立体化服务,实现多内容,跨平台、多渠道的传播效应,才能最终实现期刊的数字化转型突围。

期刊数字化经营模式的多元化

中国期刊数字化的经营模式(见表1)。

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路径

新媒体环境下期刊数字化转型的突围路径包括三个方面:传媒形态的丰富化、传播工具的多样化、运营模式的平台化等。期刊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出版,通过媒介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的相互融合,通过数字技术丰富内容呈现方式,最终实现媒介功能和资源的优化整合配置以及传统出版的流程再造。

(1)实现传媒形态的丰富化。新媒体时代,建立多种媒体业态以适应期刊的数字化发展变革是必然的发展路径。传统期刊应采用新媒体的表现形态、运用新媒体的载体,融人新媒体运作理念,以多种方式使用公众制作的内容,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数据挖掘、实时播报、视频访谈、图解报告等新媒体手段,实现传播流向的辐射立体化。

(2)实现传播丁具的多样化。实际上,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工具的最终选择是多样化。执行期刊传播功能的不再仅仅是杂志社,一切可以用来与互联网接通的工具,例如手机、博客、微信、论坛、QQ、微博、二维码等都可以作为传播工具来传播信息。

(3)实现运营模式的平台化。在媒介融合的推动下,期刊的运营模式更趋于平台化运作。通过内容资源、品牌资源和渠道资源等的整合分享,重构期刊、网站、微媒体等多媒体运营平台的生产流程,提高了期刊资源利用的效率和信息共享的水平。

期刊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点

在数字化时代中,笔者认为内容、平台、终端和服务“四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发展是期刊数字化转型突围的关键。我们必须创新传统媒体传播时代的编采方式、工作流程、管理方法和服务内涵和以及服务水准。

创新传播内容。高品质的产品是掌控未来、持续成长的永远的准则,而其价值的核心,始终是内容产品的生产和。传统纸质期刊内容价值的增值是单向链条进行,而要加快期刊数字化转型,必须创新内容的深加工方式,实现多层次内容加工,多级多次生成,多点多面,辐射式拓展价值增值渠道,打造立体多样的期刊内容增值模式。例如英格拉姆内容集团的创新,是汇集全球内容资源,建立庞大的内容数据库,整合资源,机构重组,形成了由内容创造财富的商业模式。

创新平台模式。作为集成了传媒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新媒介平台,具有的快速反应、手段先进、协同创新、规模效应等特点。它综合应用云计算、移动互联网、DRM技术,通过整合资源,机构重组,构建了一个信息生产、平等分享和自由交流的内容产品运营服务平台。我们要尽量做大做强这种数字内容产品服务平台,通过分析、加工、整合,形成规模化的海量信息内容,提供给作者大量的关联度较多为文献,才能快速适应媒介产业变革,满足读者对专业知识的需求。

创新终端渠道。大众的阅读方式不仅从传统纸质期刊向新兴媒体转移,而且数字阅读的形式正在从有线网络的在线阅读向无线网络传输的移动阅读转移,电子书、PAD、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数字化的全新终端越来也普及。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来说,新的移动终端更加时尚和便捷,其信息储存和检索功能的先进性更加受到受众青睐。

创新服务意识。当网速发展到极致,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还是用户服务。成功的用户服务不仅是一次舒适阅读,而且包括延伸到各方面、各层面不同形式的精心服务,即始终抱有强烈的服务意识。我们不仅要关注行业读者关心的问题,及时关注国内外市场新趋势、产业新动向、管理新理念,而且要围绕数字化平台、产品以及刊登的广告等,为读者、广告商和消费者提供多方面的超值服务,只有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出版观念,才能创造出巨大的市场。例如,美国《好管家》做一款自行车的广告,他们要把其他多个品种、多种类型的自行车及其参数、性价比等进行横向比较,并形成全球的内容链,为读者和生产厂家提供更多更细致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贾立政:《感受美国期刊数字化转型》,《新闻战线》2014年第4期

【2】李雪昆范燕莹:《“数读”期刊:版本升级体验鲜》,《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9月22日

【3】金鑫柳斌杰:《发展数字出版是新闻出版业战略重点》,《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8月14日

【4】向飒:《媒介融合下期刊数字化与品牌延伸》,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5】陈敏:《高校科技期刊转型改制的若干思考》,《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第4期

新媒体传播规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传播策略;传播要素;战略规划

“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为重要,而拥有市场的唯一办法是拥有占统治地位的品牌。”美国行销专家拉里·赖特这样说过。品牌是企业通过行销和广告等手段在市场和消费者心目中所建立的产品形象和性格,是产品内在质量和外在特征的综合反映,代表了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一个服装品牌整体形象塑造是由品牌名称与标识、设计风格、制作质量、品牌内涵企业的经营作为等构成。构建品牌形象的过程绝非是一蹴即成的,它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必须遵循品牌发展的战略规律,避免品牌战略的浮躁和短期意识。在这个艰难的建设过程中,品牌传播无疑是一个关键环节,它是为了构建品牌、维护品牌和目标受众群体之间的来往关系所做的一系列整合的信息传播活动。

一、我国服装品牌传播策略存在的问题

尽管这些年我国服装企业在谋求自身发展以及与国际化接轨过程中生产的能力、技术革新等“硬性因素”方面已经有很大改善,但是对于品牌形象的塑造、理念的推广等“软性方面”缺乏全面深刻地认识,造成品牌定位不到位,致使竞争上出现种种不利。企业在品牌传播策略方面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形式单一

按照“做企业就是做营销,做营销就是做品牌,做品牌就是做广告”的思维逻辑,国内市场上涌现出了这样的一大批企业,这些企业不但将广告传播认定为品牌传播途径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一味过分的去依赖媒体广告,而且严重忽视其他环节的紧扣联系以及互助关系,严重轻视建立消费者忠实度和赋予品牌生命力的环节,这些最终导致企业在这方面巨大的资金投入往往与实际宣传效果不成正比,造成企业资源巨大的浪费。在实际市场经验来看,的确有一些企业凭借广告传播的形式取得了效益,但他们的效益是暂时的、不稳定的,如果今后不在产品上下功夫,就很可能会摆脱不了广告宣传的羁绊而带来的风险,一旦广告暂停,销售就会下滑,在迫于这样的压力下,企业不得不继续花大钱做广告,由此造成盈利率的压力越来越大,对企业想实现长期发展的目标很不利。退一步说,如果暂且不考虑以上因素,单一的传播形式也会让企业在品牌传播中处于被动位置,不但要冒很容易被消费者厌恶的风险,而且也难以真正在消费者心中产生深刻影响。

2、传播策略缺乏新意

大多数企业的宣传信息多出现在电视和杂志的媒介,想通过它们以此来扩大品牌知名度或是宣传品牌的核心价值,除了传播媒介形式的单一以外,传播内容普通、缺乏创意使得品牌传播的预期效果往往远远低于实际影响。目前国内企业以品牌和企业文化为动力的服装产业还处于摸索和发展时期,企业对如何借助丰富的设计手段和鲜明的个性作为服装视觉传达语言来宣传服饰文化的认识不够。

对于一个品牌传播策略而言,它的创意并不是单纯停留在形象或表现形式层面上的创意,也就是说,尽管一个品牌的广告做的千姿百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深入到消费者的内心去。我们之所以要不断挑战新传播策略的最终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消费者认知并且认可品牌的核心价值,在这方面进行策略的创意才是整个创意策略的关键部分。如果策划的传播策略与品牌价值相符而又富有个性,企业会得到数倍的回报,相反会严重毁坏品牌的形象。

3、过于强调功能性利益

一些国内品牌更多时候是乐于向消费者强调功能性利益, 而不是运用从功能利益拓展到相关的情感利益的策略。即使有一些品牌已经注意有强调情感利益的趋势,但多数没有能好好地洞察消费者的深层心理,没办法触动他们的内心。想要真正做得到洞察消费者心理, 则需要策划人员和品牌传播的管理者深入了解目标人群的生活、该产品在他们生活中的意义和角色等,要与消费者在心灵上进行沟通。企业将时间和精力大部分投在加强产品的生产效率和广告创意上的想法,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如果是这样一味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忽略消费者的感受,是不可能实现与他们平等沟通的,更不可能让消费者打心眼里接受并受其影响。

4、缺乏整体战略规划

随着品牌服装市场的成熟,很多以往做的不足的方面已经得到改善,但整体来看,多元化的传播媒介和多变的传播策略,再加上企业急于求成的心态,让消费者在众多传播媒介的轰炸下似乎更加看不清企业对品牌做的定位,以及企业所想传达的品牌核心价值。品牌传播不是企业某一个部门的单方面努力,是需要公司整体的努力,是一个从顾客出发的全方位的事情。企业如果想做好品牌传播,必须把它提升到战略的角度,对品牌传播进行一个整体的战略规划,不能随意而为之,要着眼于长远利益,协调好公司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品牌传播的效率,与企业付出成正比,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最大的价值。

二、我国服装品牌传播的策略

1、广泛采用话题营销策略

所谓话题营销,就是通过制造、引导公众关心的话题,形成关注热点,从而用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大化品牌传播的目的。正是有了网络传播作为基础,话题营销策略被重视,是品牌传播的一项重要策略。

2、采取行销沟通策略

行销沟通策略将广告变成一门沟通艺术,形成独特的广告思想和策略。行销沟通不是针对于销售诉求,而是致力于沟通。

3、重视传播媒体的品质

媒体是品牌传播的载体,企业在品牌传播时,对媒体的选择购买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在选择媒体时,通常有两个指标,一是量的指标,二是质的指标。量的指标主要是关心媒体的受众数量,越多越好;质的指标则是关心媒体的品质,关心受众对媒体的评价,评价越高越好。实际上,这种评价就是媒体的品牌形象。重视传播媒体的品质,“媒体品质也是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