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校园文化教案

校园文化教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校园文化教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校园文化教案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条件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如何理解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科学内涵,如何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就是所培养人才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相适应并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具有以下八个特点。

第一,全面性。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德、智、体、美、劳,也包括知识、能力、技能、素质,特别是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还包括高职院校的服务功能和引领辐射的能力。

第二,整体性。教学质量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是指全员培养和整体合格,是成功教育,不是应试和遴选教育。

第三,动态性。教学质量的内涵是动态的,随着专业岗位应用技术的不断更新,教学质量必须与时俱进。

第四,公平性。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对象的综合素质差异较大,所以这个教育类型的特殊内涵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实行全纳教育、补差教育和成功教育,必须体现道德性和人本性,体现教育公平,承担起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

第五,统一性。体现学生共性与个性培养和相融发展,特别是在挖掘潜力、弘扬优秀个性等方面体现教学质量。

第六,互动性。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实施的工程,教学质量源于教与学的互动,应追求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

第七,层次性。教学质量既是因材施教的结果,又必须体现和保证培养层次。

第八,效应性。教学质量是学校有效的教育与学生真实又快乐学习的互动效应。

据此,笔者认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内涵就是全体学生在职业情境中,在规定学程内完成以素质为核心的知识、能力、技能建构,成为适应前瞻性职业工作岗位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保障条件

(一)树立符合学校实际的发展理念

教学质量的源头是树立并凝练科学的符合学校实际和发展态势的理念。在某种意义上说,理念是哲学和文化的现实交织水平。高职院校的发展理念应该具备如下特点:要基于最高认识水平;与院校发展愿景、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实际相一致;与院校特色的凝练和形成相统一;易于很快转化为师生员工实际行动;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和成果,每一个工作、学习的人都承载着、践行着、诠释着学校理念。有了科学的理念,学校才能对自己的办学类型、层次、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等作出准确定位。

(二)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环境

在高职院校,隐性课程往往比显性课程更为重要,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最具影响力的隐性课程。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准则和层次;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直接目的和晴雨表;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外在标志。

(三)优化教学资源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教师带着问题参加校内外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在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方面,要着重考虑校校和校企的共享资源建设。职业院校要千方百计提高专业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和扩大影响。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改革、建设、发展的核心,专业是学校“经营”的商品和品牌,是学校教学资源的载体,学校的资源建设要围绕和适应专业建设进行。

(四)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建立起适应自身需要的质量保障体系。很多高职院校在此方面作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如建构起以“制度、组织、评估、反馈”四大子系统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以教学管理制度系统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为两大支撑的、以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为平台的“互动式”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必须从以下七个方面人手: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机制;借鉴国际国内高校甚至是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注重过程管理;建立网络管理平台;追求整体质量的优化;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突出评价体系建设。

(五)教师与学生两个基本点有效对接和融合

校园文化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校本课程;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的成果

成果1:校园文化,异彩纷呈

通过本课题倡导的“书香溢校园,阅读助成长”的方案助推,经过课堂改革的推进,以和谐文化建设为主线的弥勒校园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异彩纷呈。

弥阳一小:以“创建书香校园、共享读书乐趣”为目标,营造了人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有力践行了“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

弥阳二小:借助“国学经典教育”这一平台,以“华夏诗篇伴我行”、“国学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书香雅韵传文明、国学经典润心灵”等系列国学教育活动,营造充满浓郁文化氛围气息的“书香校园”。

弥勒一中:确立课程文化的主体――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学习共同体。经几年实践现已形成自己的课程文化体系。高考成绩在州内一级完全中学中独树一帜,深厚的高考备考文化景观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学习交流者。

弥阳中学:通过不断地挖掘和开发,逐步形成了学校自身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通过各种活动推进,在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校园文化活动实现了系列化和规范化,增强对校园文化活动规律性的把握,从而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内涵。

弥勒四中: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开展“延安精神在校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构建四中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师生精神灵魂,促进校园先进文化的养成,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分别荣获“弥勒县延安精神研究先进集体”,“红河州延安精神研究先进集体”和“云南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先进学校”称号。“延安精神在校园,春风雨露润心田”这就是延安精神在四中的真实写照!

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模式不胜枚举。

成果2:读书活动,多姿多彩

通过本课题推进,营造了全县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了学生“喜读、爱读、想读”课外书的良好氛围。在课题推进下,各学校成立创建课外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并将“书香校园”建设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有胜者,有的学校把读书活动的效果延伸到家庭和社区,使校园文化建设,发展更充分,内容更丰富,使书香校园建设,成效更显著,特色更鲜明。

成果3:校本教研,硕果盈枝

在课题研究的推进下,学校校本教材开发成果显现。

高中:在课题组的引领下,编辑《高考研究专辑》,收集高考信息。课题组成员白凤鸣老师组织弥勒一中数学备课组编写了高三数学辅导资料《2009年全国数学高考(二卷)考点归纳与预测》;2010年6月又参与湖北青于蓝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高考数学‘核按钮’”的编审并参与《2010高考数学‘核按钮’》和《2011高考数学‘核按钮’》两书的编审;2010年7月白凤鸣老师与数学备课组又编写了《高三数学总复习-直击高考》一书,目前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初中:课题组成员陈艳芬、韩丽仙老师组织教师开发了校本教材:《廉洁文化进校园》、《熠熠的团徽 青春的光芒》。弥勒五中在课题组成员赵伟老师的组织下,在《高中政治趣味哲学案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初中政治趣味哲学案例》教学研讨,并通过学校校刊《阳光》进行交流推广。

小学:课题组成员李吉华、彭桂菁、王彦及武英老师组织备课组编写了五年级下、六年级上《小学生前置作业》,培养学生预习和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实验学校古城小学在雷英老师的带领下,以书香校园活动为载体,编写了校本教材《每周一诗》及《书香溢校园、阅读助成长――古城小学课外阅读记录》。其他学校在教科所的倡导下,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成果丰硕。弥阳二小张玉菊老师带领数学教研组,编写了小学一至六年级《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论文集、《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教案集及《优质课》教学录像、《片段教学》录像等;庆来学校英语教学课题研究中心根据教学需要,组织编写了《少儿英语学习与训练系列――TEXT BOOK》一、二年级校本教材。温泉小学结合教学实践,编写了二、三、四年级小学语文《单元主题作业设计》校本教材。

教科所:通过倡导学校读书活动,倡导师生写作,课题组在2010年编辑出版了《弥勒县中小学生优秀作文选》。教科所还同时编辑出版了教科研系列丛书:《弥勒县教育科研成果汇编》、《弥勒县教研员优秀论文集》、《教师优秀论文集》,指导学校开展教学科研。课题组编辑了《弥勒县和谐学校文化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集》,课题组成员张琼老师还独立编写了《小学生趣味串联识字读本》。

二、研究的反思

1.领导参与课题,通过行政方式推进课题是本课题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

2.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课题研究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校园文化教案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着力普及普通话,实施用字规范化,掀起普及推广普通话活动的,促进我校推普工作达标。

二、主题:“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三、领导组织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 长:

成 员:

(二)工作小组:

四、具体工作安排:

(一)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

定期组织广大师生要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认识到用普通话交流、规范文字书写,有利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教育的普及、科技的腾飞。因此,学校要把普及普通话纳入日常工作,纳入专业技能训练,纳入学校常规管理,纳入学校文化建设。使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

(二)建立领导机构,健全规章制度

制定计划,健全制度。每学期召开1—2次推普工作会议,制定计划,建立健全与推普有关的制度,研究推广办法,做到措施得力,责任到人。

(三)加强校园文化硬件建设

1、设置推广普通话标牌和条幅,要随处可见。

2、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班级学生干部的推普作用 。

学校广播室要不定期进行“推广普通话专题节目”的宣传,做好普通话的示范工作。

3、开展推普专项活动

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评比颁奖,将活动内容留底入档。如:“讲故事、演讲、书法、经典诵读比赛”等。

(四)重视校园普通话软件建设

课堂是推普的主阵地,培养师生掌握规范的语言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为培养师生良好的语言素质,保证师生学好、说好普通话,学校要把推普工作纳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使其成为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提高学校领导的认识,增强责任感;

二是强化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三是发挥课堂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普通话贯穿在语言教学各个环节;

四是规范学生的言行;

五是开展各种推普活动。

1、推广普通话从教师抓起。坚持“推普”与教师基本功训练相结合。教师应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上课时必须使用普通话,改正方言音;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语文教师兼有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的责任。

(1)使用普通话上课、辅导、评讲等,做到一使用,二坚持,三加强,四小结。

(2)学校各种会议、评课、发言、集会、通知等均用普通话。

(3)教师之间的日常工作交流强调要用普通话。

(4)组织好每期普通话演讲、经典美文朗诵比赛等活动。

(5)各班的黑板报要做到拼音、字体要规范,不写错音节和字体。

2、在学生中确立“说好普通话,写规范字 诵经典美文”的语言意识。学校要求每位学生用普通话交流,用规范字写作业,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1)课堂上使用普通话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讨论问题。

(2)日常生活交流,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问好、对话等要用普通话。

(3)大队、中队等集体进行活动时强调使用普通话。

(4)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结合各科学习,要求学生不写错别字、音节、结合语文实践活动开展寻找误音、错字活动。

(5)每生都要配备一本《新华字典》之类的学习工具书。

3、坚持“国旗下讲话”制度。抓住升旗仪式契机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语言,讲好普通话的情感。

4、大队部要把推普工作纳入文明班建设评比中,制定出量化考核标准,语言面貌差的班级、个人不能评为先进班集体和文明学生。

5、规范教案书写,规范板书,规范作业批语。

6、营造普通话校园氛围。要求师生进学校开口讲普通话,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是学校的校园语言。同时要营造校园说普通话的环境,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与警示。

(1)“校园网”开办普及普通话专栏。为更好地营造推广“普通话”氛围,加强普及普通话宣传,便于广大师生的沟通与学习,教务处要将学校“推普”计划、方案、基础知识和宣传材料等输入校园网,拓展宣传空间,使信息沟通,资源共享。

(2)认真组织“推普周”活动,制定好计划,确定好内容,使其达到更高效果。

(3)大队部要把推普工作纳入文明班建设中,制出量化考核标准,根据平时考核结果,学期末评出一定数量的普通话先进班集体。

校园文化教案范文第4篇

校园文化是学校自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几乎所有的学校都已经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了举足轻重的位置。不难发现,校园文化建设无外乎两个方面,即校园文化与其建设。前者,是学校所有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文化,而后者则表明了校园文化的发展不是无谓的顺其自然,而应对其加以正确的引导。在不同的引导方式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是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制度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就不能偏离老师这一主导,老师成长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未来。“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现成真理的人。”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的论点。青年教师只有走专业化发展之路,才能始终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教育的走向,不断走向成功。在实践中,我们觉得校本教研、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正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路径。为此江苏省张家港职教中心校在老师成长日记方面作了有效探索。

1 校本教研――为教师成长提供智力支持

校本教研是指以学校为重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主体、有理论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研究活动。它摒弃了传统的纯理论的研究方法,注重学科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注重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和提升。校本教研的三要素:以学校为研究中心;以教师为研究者;以课堂为研究室。

我校的校本教研是以教研组(学科组)为单位,开展课题研究,让每个教师参与其中。主要通过以下一些途径:成立了语文、数学、英语、综合教研组、各专业协作组;组织各个层次的教学研讨活动,如骨干老师展示课、青年教师评优课、新教师的亮相课、一般老师试验课、备课组的“一课三研讨”活动,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利用每月一次的“教育沙龙”、“教育火花”、网上主题论坛等交流活动,实践新课程、解读新课程。以校为本的教育科研为全体教师提供了有力的学习环境和智力背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个青年教师只有走“教、学、研”之路,开展切实有效的行动研究法,才能使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2 个人反思――梳理成败得失的一面明镜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是呀,中国古代就素有“三耕”之说――“目耕”(读书)、“舌耕”(教书)、“笔耕”(写作)。作为教师,如只是读书、教书,不写作、不反思、不梳理自己的成败得失,又怎么可能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呢?充其量只能当一辈子的教书匠而已。要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就要坚持反思。

教师可以两种形式进行自我反思:一是随笔类反思日记。可以写成故事性的随笔故事,把校园里的点滴故事写下来,写整个事件中自己是怎么处理的,有哪些收获,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方法,或者是自己的一些失败经历。当然,也可以写成工作日记型的,简短易记,条分缕析地写下每天的收获与感想,便于自己发现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二是围绕课堂教学中的教后小记。“教然后知困”,总结经验,研究困惑,不断改进。基于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我们要求老师在第二次备课中,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认真修改教学预案,然后把教学过程给人启迪的地方写下来,反思成功之举、失败之处、探索之路、智慧之光、学生之见,正是这看似平常却给人深省的课后小记,能使我们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调整自己的教学心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促使自己从经验型向科研型方向发展,提高自己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 同伴互助――在资源共享中前行

教学反思更多的是教师个体的思考。在信息社会中,同伴互助也是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现代网络是获取信息的环境、学习交流的环境,也是资源共享的环境。我校在培养青年教师时,一方面采用导师制,结合集体备课、“一课三议”活动进行;另一方面,充分依托网络的教育功能,利用同伴互助型的培养方式,进行专业培训。

3.1集体备课――智慧碰撞的摇篮

近年来,我校推行了集体备课,提倡教师把功夫花在课外。学期初,有备课组长与组员共同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科特点,明确学期教学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然后,把备课任务进行合理分解。这样,每个教师的教案中,有独立备课的部分,也有共享的部分。对共享的部分,教师必须进行第二次备课,要求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体现班级学生特点,可以修改部分章节,也可以重新备课。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结合起来,有利于老师们进行思想碰撞,萌发出新的思维,最终孕育出“智慧的果实”。

3.2“一课三议”――凸显个性的阵地

教学活动中的合作是通过“一课三议”、“三课一评”的方式进行的。所谓的“一课三议”,是指一个教学内容,由备课组内的每位老师依次试教,每次上课后,由组长组织评课、议课,修改教案,再上课……在这样一个教学流程中,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在某一环节上就会有创新点,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就会有亮点。课堂不是静态的空间,而是动态的时间流,课堂演绎的是学生成长的故事,在这样一个气氛融洽的体现集体智慧的教研活动中,青年教师拥有了教育的热情,课堂成了一个有魅力的地方。

3.3网络交流――分享资源的天地

如果说集体备课、共同研讨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氛围的话,网络交流则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网络上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学校一方面利用校园网,方便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新教育实验,鼓励教师在“教育在线”上发帖子,写文章。如今,教师的教育故事――“小城故事多”在“教育在线”登陆,点击率一路攀升。学校还在“成长论坛”、“和风论坛”、“读者论坛”上建立了主题贴,另有十多名教师在各大网站建立了个人主题贴。网络,使教师真正走进了教育科研;网络,也帮助青年教师重新点燃了教育的激情,使他们时刻体验着成长的快乐与幸福!

4 专家引领――借力登高,登高而望远

校园文化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理 环境 载体 特色 品位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5-0151-02

目前,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倡导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环境育人得到了广泛关注。2013年10月9日福建省教育厅的文件(教督办〔2013〕3号)精神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中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内容。可以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本人对分管的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等各级部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福建省闽清县梅城镇中心小学具体情况,深化了语言文字规范工作、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更好地为学校的教育事业而服务。

一 健全组织,完善管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推进有序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语言文字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工具。自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积极贯彻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政策,大力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成立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形成了语言文字工作管理网络,把语言文字工作列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做到工作前有计划、工作中有落实、工作后有总结。

2.规范管理,健全制度

结合新课程标准,我把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常规管理,纳入教育教学和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学校制订了《闽清县梅城镇中心小学语言文字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与此相应,还制订了《闽清县梅城镇中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闽清县梅城镇中心小学学生文明礼仪要求》,同时修订了《闽清县梅城镇中心小学教职工绩效考评评分细则》、《梅城镇中心小学教学常规具体要求》等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的要求,并把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作为教师上岗、评优、聘任、晋升职务的必备条件。

二 扩大宣传,营造环境,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氛围浓厚

1.营造浓厚的语言文字工作氛围

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壳。我们把校园布置得温馨感人,充满诗情画意,力争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处景点育人,用教育性的环境文化促进师生规范自身的语言文字行为,从而提高素养。

“老师早(好)!同学好(早)!”这是来自校园的第一声亲切问候;步入校园,“请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普通话——我们的校园语言”这永久性的标牌给了师生的第一道温馨提示;正对校门两侧“普通话是沟通的工具,规范汉字是文明的标志”“说地地道道普通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是无声的承诺;大门一侧的“推普”专栏,是“推普”周活动的一角;操场上的“普通话与素质同在,与形象同伴,与文明同行”,让大家再一次享受了精神洗礼。

无论从哪个楼道上下,“说普通话,从我做起”等醒目标志,都让人心领神会;教室墙壁的文字、图片、名言警句,每个教室不同主题、风格各异的宣传黑板都向师生展示着汉语的魅力和文化的神采。

2.大力拓展语言文字宣传渠道

积极利用教工大会、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黑板报、主题班队会课、书信传单、校讯通、家长会、校园网站等各种渠道和方式,多管齐下,大力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在全校师生中达成了共识,掀起了热潮。环境熏染,书香沐浴,日久天长,师生语言文字修养自然得以提高。

三 强化培训,丰富载体,提高师生用语用字规范化水平

1.加强培训,组织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坚持对在职教师进行各种培训,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了教师的素养。学校每年都按计划对教职工进行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知识培训。在培训中重点做好两结合:理论培训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个体研修与集体培训相结合。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和相关语言文字业务理论知识等。现在,学校语文教师普通话等级均为二级甲等以上,其他学科教师,除6位年龄较大的老教师外,其余的普通话等级均为二级乙等以上,符合标准的要求。2012~2013学年福建省闽清县梅城镇中心小学共派出52位教师分别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的听课培训,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搭建平台,开展活动,实现师生用语规范

学校根据本校有关语言文字实施方案,要求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的交流都要使用普通话;要求所有教职工在各类大型活动、教研活动、课程培训、各类会议上做到用语规范。学校坚持开展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和“书香班级”、“书香学生”的评选,营造“书香校园”。校园内开展朗读、讲故事、演讲、征文等各级各类比赛又为学生说好普通话搭建了更高层次的展示平台。

3.加强管理,细化落实,实现师生用字规范

第一,教师用字规范。在学校教学流程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福建省闽清县梅城镇中心小学对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注重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已形成命题、打印、校对、阅卷、订正等操作的规范化。每位教师的板书、教案、批改作业和编制试卷时都必须用字规范,要求教导处组织教研组长每月进行检查,关注教师和学生不规范用字的检出率,并进行反馈。对教师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错别字、异体字、繁体字等进行纠正,定期开展优秀教师教案、听课记录、读书笔记的展览活动,培养教师严谨的教风。

第二,学生用字规范。我们十分重视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培养,将写字与培养学生认真细致、持之以恒、讲究规范的做事做人的态度相结合。每周每班安排一节写字教学课,要求一、二年级写铅笔字,三、六年级写钢笔字,四、五年级写毛笔字,由语文教师任教。除此之外还遵照课标精神,要求每节语文课至少要有10分钟的练字时间,规范细致地指导学生认真书写好汉字。同时,把写字成绩列入各科测试成绩,占总分的5%。每到期末考试改卷时抽出学校中写字写得好的老师进行专项的写字评分。目前,学校每位学生都能写一手漂亮的规范字,基本养成了“动笔就不苟,逢写必规范”的习惯,学生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加强和提高。

四 依托活动,形成特色,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效果显著

“学校有文化,教师有品位,学生有后劲”是我们追求的教育境界。富有学校个性的各项活动,为此搭建了丰富的舞台。在这些舞台上,语言文字唱的是文化大戏,众多师生从中得到锻炼,人才脱颖而出。学校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了高品位的文化氛围,提高了师生的语言文字、文化素养。

“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引领了师生的精神发展。自2011年起,学校结合新课程改革对校本课程的相关要求,根据学校师资力量,开设《经典诵读》、《三字经》、《口语交际》等校本课程。为了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制订了晨读午读方案,还明确规定评估与评分的方法。

书法教育成为福建省闽清县梅城镇中心小学落实语言文字工作的特色。在完成省颁课程上好写字课外,我们还特意为基础好的学生每周安排一节写字指导课(书法兴趣小组),由在市县书法比赛中屡屡获奖的老师进行辅导,从写字习惯、写字姿势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书写教育,培养特长生。教导处每学年都会安排老师举行一场写字教学观摩课,去年还承办了闽清县写字课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此外,我们还定期开展“手抄报竞赛”、“啄木鸟纠错”等丰富多彩的活动,鼓励学生写规范字。师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的成绩斐然。

根据国家语委所规定的每年一度的“推普周”,为了加大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力度,我们还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把每年的9 月定为学校的“推普月”,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推普活动。今年“推普”周前后,福建省闽清县梅城镇中心小学开展了16项主题活动:(1)每班召开了一堂“推普”主题班会;(2)每班第一期黑板报辟出“推普专栏”;(3)制作了“推普”专题手抄报;(4)四、五、六年级开展了“建设幸福中国”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讲活动;(5)选派两位学生参加闽清县“建设幸福中国”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讲活动,刘会榕、陈鑫蕾同学分别以全县第一名、第二名的好成绩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6)对全校老师做了语言文字规范知识专题讲座;(7)全校学生开展了规范字书法比赛、优秀作品展览活动;(8)建立了“语言文字”专题网站;(9)对语文组全体老师开展了一次“语言文字基本功”专项测试;(10)召开了一年新生家长会;(11)五年级同学开展了清查不规范汉字的“啄木鸟”行动;(12)制作“推普”知识专刊,宣传“两法”;(13)选派两位教师参加县岗位大练兵比赛(说课),均获县一等奖;(14)学校小白灵合唱团参加比赛,获得市一等奖的好成绩;(15)获县一等奖又参加县岗位大练兵比赛(课堂教学),均获县一等奖;(16)省级课题《盘活校本资源,提高教师教研能力的研究》顺利结题。

此外,日常主题演讲、经典诵读、教科论坛、故事会,每周一次的研究性教研活动等,给众多老师提供了亮相的机会,语言文字等方面的潜能得以挖掘,水平不断攀升。在各级各类演讲、朗诵比赛、教学基本功、优课评比中,福建省闽清县梅城镇中心小学师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国家和省等各级部门制订的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政策,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不断深化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工作,创设校园语言文字环境氛围,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品味。

参考文献

[1]白春雷.以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为推手,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

校园文化教案范文第6篇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育名师、建名校、创名牌”的建校目标,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各项工作实现了均衡和谐发展。学校先后荣获“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市级管理规范化学校”、“市级绿色校园”和“市级实验教学规范化学校”等荣誉。

校园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是学校生生不息的永恒动力,它体现着学校的共同价值和师生的共同情感。为此,学校确立了实施文化管理的学校管理理念:①坚持理念引领,明确学校发展定位。在借鉴周边校园文化、吸取传统文化精华和广泛征求全校师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拼搏进取、敢于争先、共荣共赢、和谐发展。②借助外化于形,建设精品育人环境。文化是无“形”的,要通过有“形”来实现。一直以来,学校重视校园物态文化建设,打造精品文化校园,努力形成“墙壁说话、花草育人”的浓厚氛围。③通过固化于制,规范师生良好行为。一是学校在“竞和”理念引领下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出台了《高楼河中学管理制度汇编》、《高河中学“三试合一”奖惩办法》,内容涉及学校实施文化管理的方方面面;二是健全了学校管理体制,落实“四制”和“三全四精”管理。④根植内化于心,形成师生价值取向。文明守纪、团结“竞”取内化到每一个人心灵深处,成为人人遵循的理想信念。一是学校编写了《高楼河中学学生一日常规》校本教材,开设文明教育课,开展古寺词诵读等理念文化教育活动;二是突出开展竞技活动,如体育运动系列比赛、英语口语大赛等,让师生在实践中体会竞争与合作,自觉树立竞争意识。教师中相互合作、取长补短、敢为人先,学生间合作学习、共同提高、整体发展。

强化德育工作,构建德育教育体系。学校坚持“穗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办学方针,建立健全了德育教育机构,落实德育教育基地,突出抓好德育工作。将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注重结合节假日、重大活动和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公民道德、民族精神、理想信念、法制、心理健康等教育。常年坚持升国旗制度,举办“五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金秋十月”素质教育展示和庆“元旦”文艺会演等。学校聘请法制辅导员开展法制讲座和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学校无一例违法犯罪事件发生。注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建立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体系。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图书阅览室、实验室、综合活动实践室、多媒体及音像设施的功能,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重视特长教育,促使学生脱颖而出。学校高度重视特长生培养工作,积极为特长生健康成长、脱颖而出搭建平台。三年来,已向高中学校输送了多名特长生。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通过实施“三项工程、一个方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夯实了推进“低负担、高质量”的发展根基。一是“暖心工程”。学校不仅在物质上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而且在精神上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职工的合理需要,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学校环境。如每年为全体教职工集中查体一次,并成立“教工之家”,课余时间教师在“教工之家”里强身健体;二是“名师培养工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积极为骨干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在2008年举行市级教学能手评选中,学校有1名教师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三是“师带徒”工程。实行1+1帮扶模式,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四是全面落实《高楼河中学教师聘任方案》。学校从教师师德、教育理念、科学文化、心理品质、教态、语言、板书、教学结构、教育机智、教科研能力十个方面,狠抓落实,优化教师素质,努力培养一支专家型、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校园文化教案范文第7篇

新的学期,学校根据上级的精神,紧紧围绕“以改革创新促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要求,以学校特色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书香校园、和谐校园、文明校园和活力校园。为使新学期工作有新突破,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课改理论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按照县教文体局的工作精神,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科学解读“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聚焦学校特色建设,致力追求内涵发展,使学校成为故城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一张名片。

二、工作思路:

新学期,我校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落实两个重点,突出三个特色,强化四项工作,全面开创学校工作新局面。

围绕一个中心:以加快学校特色建设为中心。

落实二个重点:以精心打造书香校园为重点;以阅读、实验、电化三项教学工作为重点。

突出三个特色:精心营造校园文化,推进德育特色建设;打造特色课堂、培养个性特色教师;做好校本课程开发。

强化四项工作: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努力在管理上求突破;加强质量监控与评价,努力在评价方面有突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在教有特色上有突破;加强学生素质的培养,努力在学有特长上求突破。

三、工作目标:

德育特色享有盛誉,重过程,有成果,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品味上档次。

课堂教学特色化建设活动。培养和造就一批教学风格独特,具有个性化教学魅力的名教师,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教风。

开展校本课程开发,致力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

加强班主任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高水平的班主任,教师队伍。

继续深化新课改工作,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实现教科研一体化,以教学方式的变革为切入口,促进教师学生共同成长。

“安全教育”警钟长鸣,以创建“平安校园”为抓手,完善学校安全卫生管理体制、警校共建制度。

四、具体工作:

(一)以学校特色建设为中心,追求学校内涵发展

学校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学校特色建设的理论支撑和着力点,学校将特色定位于:营造学校特色文化,打造个性特色教师,培养“合格+特长”的优秀学生。围绕这一特色,学校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着良好的德育功能,中国古代哲人,从孟母三迁到孟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以及荀子强调的“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等事例都从不同的侧面说明了这个道理。

以校园环境建设为基础,营造文化育人的氛围。学校的校园内,以低中高年级后墙壁上张贴学校开发使用的课程的内容摘要,和配有春’夏,秋,冬的诗,让师生随处可学习,营造的校园文化氛围;种植树木,草坪和花卉若干,或成行,或成簇,精美别致;车棚处外墙设计内容丰富,主要建筑色彩协调,造型优美,掩映在苍松翠柏与白杨垂柳之间,形成了第三小学的主体风景。

本学期,学校将在此基础上,继续修缮学校花坛,改建黑板栏、宣传橱窗和阅报廊,创设浓郁的教育氛围。

2、 开发特色教育,使学校体育艺术教学特色更为鲜明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我校以“培养有特长的学生,办有特色的学校”为目标,在特长培养方面以“课堂抓普及,ji发兴趣,发现特长;活动抓提高,强化兴趣,培养特长;参赛促发展,ji活兴趣,展示特长”为总体思路,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的开展为抓手,力争在体育和艺术教学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切实为学生的快乐成长服务。

立足课堂,开展技能活动,力争百花齐放。我校不仅按课程要求开足开齐体育和艺术类的教育课程,并结合《教育部办公厅提出的“体育、艺术2+1”实验》工作,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在课堂上开设了体育活动课和音乐技能课等群体活动,分别有:乒乓球、跳绳、竖笛、口风琴、声乐等课程,为每一个同学在体育、艺术方面掌握技能提供了保证。

校园文化教案范文第8篇

一、当前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的必要性

1、高校档案文化属性的内在要求。高校档案真实地记录了高校历年来艰苦创业曲折发展的实践过程,记录了广大教职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产等活动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重要的知识信息,具有文化属性。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育人文化环境的建设,离不开对历史经验的学习和借鉴。因此,档案部门不仅要整理好、保管好档案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挖掘,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系统的具有参考价值的档案资料,努力做到学校文化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档案资料,就能提供什么档案资料。高校档案作为高校先进文化的载体,参与和指导校园“文化品位”建设便是高校档案文化属性的内在要求。

2、高校档案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具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有效形式和载体。高校档案既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又是高校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其真实性、直观性、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其是新时期校园建设中最具吸引力和渗透力的有效形式和载体。高校档案不仅能为本单位服务,还是对外服务的重要的信息和文化资源。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可以提高学校的声誉,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便于高校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增强学校的知名度、信誉度,从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二、高校档案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的主要作用

高校档案不仅在人们的道德修养、文化学习等方面具有启迪、教化作用,而且还能为高校科研、文化、教育等项工作提供素材,在营造高雅、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文化环境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动素材和有力工具。

1、拓宽高校文化研究和学习的领域,为传播高校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

高校档案是高校文化的记录者和承载者,蕴含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是高校教育和文化发展创新所必需的营养,具有重要的学习和研究价值。如果充分拓展档案馆(室)传播社会文化知识、信息的功能和社会文化教育的功能,将档案的开发利用放在突出位置,把档案馆(室)建成一个档案文化研究和学习的基地,就能拓宽高校文化研究和学习的领域,为繁荣高校文化,传播高校文化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学到知识,而且可以到档案馆(室)接受文化和知识的熏陶。

2、优质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是实现档案“服务育人”的重要保障。

高校档案馆(室)如果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根据档案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全面清理馆(室)藏档案,对能公开的档案大胆尝试采用像图书馆的开架书库、查阅大厅等类似的公开查阅档案的方式,尽可能简化手续为师生利用提供便利,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并且档案馆员在接待学生利用档案时,应以亲和的语言、耐心细致地为查询者提供服务,处处体现人文关怀。档案人员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和良好的个人修养,以及娴熟的技能和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档案的魅力。

3、高校档案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

(1)前辈贤圣的示范教育素材。利用高校档案馆保存的大量历史名人的珍贵资料,以名人的人生经历感染和教育当代大学生。我校通过举办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的专题展览,为学生学习树立了榜样和楷模,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2)爱国、勤奋、敬业的文化教育素材。高校的良好校风有着丰富的爱国荣校的教育内容,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模范读本。同时,高等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带有强烈自身特色的良好校风、学风是一种群体气质、作风的反映,它对青年学生养成良好的操行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3)学校成就的激励教育素材。通过展览展现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传统特色,突出学校的历史地位和取得的重要成就,使大学生了解教育的发展史、学校的发展史和学科的发展史,激发大学生热爱母校的思想感情,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4)知识创新教育素材。高校档案忠实记录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全部内容,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招生情况、专业设置、教学评估,教师考评、教学改革、教学设备,学生学籍成绩、毕业生工作情况反馈等等。这些记录经过总结、提炼,可以上升转化为教育理论,成为新的知识信息点和成果。

三、高校档案服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强化服务意识,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

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管理者要改变过去默默无闻的被动状态,从后台走向前台,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创新档案文化,打造档案文化品牌。通过网络、媒体、橱窗、宣传板等途径,专题讲座、报告等方式宣传特色档案信息,自觉把档案工作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轨道,树立档案文化建设理念,把静态无声资料开发成声文并茂、形式新颖、贴近校园文化建设实际、赋有震撼力的宣传材料。

2、进一步充实馆藏档案,丰富档案编研资料。

高校档案是高校文明进程最重要的记录载体,它以其原始性和真实性较好地反映了高校文化的发展变化,是直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动素材。高校档案馆(室)利用档案编研的各种资料,如我校编制的财务制度汇编、基础数字汇编、校志、年鉴、优秀教案集、优秀论文集、优秀成果集等具有丰厚底蕴的档案文化作品,充分挖掘了高校历史文化的内涵。通过档案编研,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弘扬学校优秀的文化传统,为师生开阔视野,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3、举办校史展览,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高校档案馆(室)中的实物档案、照片档案、声像档案浓缩了高校的发展历史。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巧妙组合与设计,举办高规格的校史展览,真实生动地再现高校创业的艰苦历程及发展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示学校的美好形象,反映学校的精神风貌,将是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有效措施。校史展览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校历史的了解,增进爱国、爱校思想,而且展出中名人所取得的杰出成就、突出贡献更能激励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奋发图强的奋斗精神。我校在50周年校庆时,通过举办校史展览,使上万名校友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学校,为他们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激发了他们为学校、为祖国争光的强烈斗志。

4、利用档案展现高校的良好形象。

高校档案馆(室)通过学校公布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以及校史馆、博物馆建设,挖掘学校的人文精华,增加文化特色,把高校档案馆建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地。很多高校通过著书立说、举办展览、开发多媒体宣传软件等方式,利用各种图表、照片、录像建立了展厅基地和网上宣传基地,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了解学校的成就,接受多种知识和美的熏陶。同时,校史馆、博物馆等学校文化场所还有助于社会了解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水平和过程,通过公众效应促进档案馆教育功能的增强,展示其良好的对外形象。

5、利用档案中的学术研究成果,为高校科学研究提供信息保障。

档案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高校学术档案记载了高校师生历年来的学术论文、著作等学术成果,记录了他们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大量有价值的事实、数据,总结了他们在科研教学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资源,是知识继承和创新的基本条件。它不仅能帮助研究者了解科研的进展情况和已有的项目成果,使研究者得到启发,避免重复研究,而且还能提供实验、观察和理论概括的基础材料。

参考文献:

1、邬雪军:《发挥高校档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档案与建设》,2003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