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传播方向

新媒体传播方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媒体传播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媒体传播方向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特点;发展趋势

1新媒体的基本内容概述

新媒体主要以互联网信息网络等多样化的信息渠道为主要载体传播信息。无论是新闻传播内容还是新媒体的传播方式,都在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化、大众化,新闻传播渠道更加广阔和多样,同时因为新媒体能够及时快速地更新新闻内容,也保证了新闻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新媒体兼具传统媒体的发展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升自身实力,真正服务于民众,满足民众与社会所需。

2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2.1新闻传播的快速性

随着科技手段的加入,新闻传播方式主要以互联网为平台,智能手机、移动电脑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因为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家家一台电脑,所以人们实现了足不出户也能知晓天下事,全世界的大事小事都可以被人们获知。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速度快,传递信息及时高效[1],打破了传统新闻传播方式和时间固定的局限性,能够随时随地传递消息。同时,信息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网络媒体的推动,扩大了传播范围。

2.2新闻传播的互动性更强

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的互动性更强。新闻后,人人都可以通过发表弹幕或者是留言、评论、转发等方式参与到新闻信息中,而新闻媒体后台在接收消息后也能够及时回复、反馈和改进,保证国民参与度和互动性。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中,人们只是新闻的接收者,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也是参与者和生产者,拉近了新闻与民众之间的距离,在增强国民参与度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新闻的内容。

2.3新闻传播的方式更加多元化、灵活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方式依托于互联网等网络媒体,多元化逐渐成为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使得现阶段的新闻传播方式更加丰富,更加立体,丰富了新闻信息内容,创新了新闻传播方式。同时,多元化这一优势也帮助人们更加方便快捷地接收新闻消息,获取新闻信息,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动向[2]。而且,在当下的信息化时代,各大社交网络平台也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有效途径,在接收新闻信息后,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见解,通过文字、视频等方式表达和传播,使得新闻传播的方式更加灵活、便捷,在丰富新闻传播内容的同时,促进了新闻传播方式向多元化和灵活化的方向发展。

2.4新闻传播的丰富性

传统的新闻传播以及表现形式较为单一,纸质新闻材料是人们获取以及传递新闻内容的主要媒介,广播电视等途径也因为人们思想与科学技术的限制,没有得到创新和发展。与之对比,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优势使得新闻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更加丰富新颖,人们更愿意主动获取新闻内容。同时,各大新闻企业也在不断改进,丰富自身内容,增加自身种类,完善自身形式,在突破中求发展,发展中求创新,满足社会大众对于新闻的需求,更加贴近国民审美偏好,使得受众与新闻传播媒体有一个良好的互动循环。

2.5新媒体时代受众参与度和主动性更高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信息时代的脚步,互联网的进步也带来了深刻的时代变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智能手机以及移动电脑的推广及普及,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时也更加希望能够参与到新闻传播中。在大众接收到新闻内容后,在相应的新闻下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论,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提高了国民在新闻传播中的参与度,同时也提升了国民参与新闻传播的主动性,扩大了信息传播范围,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当下实事。

3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3.1新闻传播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在新闻传播的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的媒介形式逐渐被淘汰和革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发展新媒体,创新新闻传播的灵活性和多样化。现阶段,新闻传播除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传播内容上也不再局限于较为单一枯燥的文字内容,短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的加入都极大地丰富了新闻内容和新闻形式。而我们获取新闻内容的渠道也不再局限于电视报道,更多的是应用手机和电脑,这也促进了网络的发展,丰富了新闻传播的多样化。

3.2新闻传播全球化

科学技术进步使得整个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媒介也不断融合,不断创新,加快了新闻传播速度,丰富了新闻传播媒介,信息依托于网络媒体更加快捷地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和发展,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因为新闻传播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3]。政治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新闻传播也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和进步,而且前景广阔,发展良好,体现了新闻传播的全球化发展趋势。

3.3新闻传播更加大众化和娱乐化

传统媒体将新闻内容传递给人们,人们被动地接收信息。然而,在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使得新闻传播向大众化方向发展,传递不同侧重点的信息,满足不同民众的需求。同时,人们也会及时分享转发自己喜爱的内容给自己的亲朋好友,逐渐实现信息传播大众化。新媒体背景下,各大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某些情况下,原有的新闻内容不足以吸人眼球。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一些媒体平台开始转变方式,使得新闻传播逐渐向娱乐化方向发展。除传统的政治经济类新闻内容外,更加关注娱乐化的信息内容,注重国民喜爱的方向和兴趣,在此基础上再整理报道,传递信息。

3.4新闻传播与国民间的理性互动逐渐成为主流

在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过程中与国民的互动逐渐增强,国民参与度也逐渐提升,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也不乏一些不文明的评论和言语的出现,导致新闻传播遇到困难。而现阶段,我国互联网互动平台起步较晚,制度尚未完善,对于网络制度以及相应互动管理较为薄弱,严重影响了新媒体下新闻传播与受众间的理性互动。如果仍然对这种现象放任不管,将会打击新闻者的积极性,同时也会使得网络环境日益恶化,影响新闻的传播和发展以及新媒体与新闻传播的融合。文明理性的互动和传播能够促进新闻传播的发展,同时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让新闻传播与国民间的理性互动发展成为主流,进一步地促进新媒体的创新和发展[4]。

新媒体传播方向范文第2篇

新媒体在教育传播学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教育传播学已经在教学研究活动与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众多成就。然而,学科关系模糊与学科深度不足依旧是它存在的重点问题,这也使得教育传播学在发展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同在。《教育传播学(第2版)》基于已具备的文献内容对新媒体的概念以及教育传播学的特征进行分析,探寻新媒体技术对于教育传播学发展带来的影响,这不仅有利于教育传播学的发展研究,同时,也明确了新媒体技术视野之下对这一学科研究的重要价值。

正如《教育传播学(第2版)》所述,新媒体技术为教育信息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传播渠道,同时,也改变了教师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就学科发展的角度而言,教育技术学可以称之为教育传播学的“同根兄弟”,1988年前,教育传播学作为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而存在,它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在此时期之后,二者开始分道扬镳,朝着各自的方向单独发展,美国的标志性刊物合并便是这一事件的具体表现。也正是从此开始,教育技术走上了一条被新技术指导发展的道路。而教育传播学则继续坚持其自身的理论发展研究方向。值得一提的是,二者虽然在发展方向上出现了分歧,但是,在学科目标上依旧存在着许多共同点。细读《教育传播学(第2版)》,不难看出,书中对于教育传播有着十分明确的定义,它认为教育传播是教育者依照一定的教育目的与信息对知识、技能以及思想进行特定教育对象输送的过程。《教育传播学(第2版)》中的这一定义包含了教育传播者、教育对象、新媒体以及教育信息等许多要素,而依托于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教育传播恰恰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的,这也对新媒体技术崛起并更好地应用于教育传播学具有重要意义。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是十分重大的社会事件,教育传播的渠道与媒体也在发展过程中得到拓展,媒体的多样化使得媒体选择更加复杂。因此,加强教育传播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研究迫在眉睫。此外,新媒体技术在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也是《教育传播学(第2版)》谈到的重点问题,作为一个功能多样的概念,“传播”不仅具有生活功能、交流功能,同时还具备教育功能,将其在教育传播领域应用,它的接收与知识传递功能便体现得淋漓尽致,新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手段,可以使传播的许多功能更加便捷地体现出来。《教育传播学(第2版)》中的研究表明,新媒体教育传播具有负面与正面双重影响,首先,它为教育传播带来了自由的交流空间,为教师的知识传授提供了十分有效的传播工具,师生的交流空间也得到扩大,传播速度得到提升。然而,新媒体的过度使用也会使许多弊端凸显出来,学习与工作的时间碎片化,精力分散,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功能被削弱。此外,新媒体还具有政治思想教育的功能,他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学习开拓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其重要价值自然不言而喻。那么,在新媒体技术视野之下,新媒体如何发展才是正确的方向呢?《教育传播学(第2版)》也给此问题提供了答案: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是新媒体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传播机制来说,缺乏生机是其面临的重要问题,而导致此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便是“教育土壤”的缺失。理论是教育技术的支撑,在教育传播学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实践的价值依旧不容忽视,只有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此学科的正常发展。

综上所述,新媒体技术带来的转变,让许多教育研究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传播学的学科发展问题,“媒体综合、交互、合一、开放”这些名词成了传播学研究的全新发展趋势,而教育研究者也开始关注教育传播效果、全球化视野以及实践研究与教育理论架构体系的结合问题。《教育传播学(第2版)》为新媒体技术下的教育传播研究提供了众多有价值的参考,不仅分析了新媒体视野下教育传播学研究的重点问题,同时还指出了新媒体形式的出现对于教育传播学造成的影响,这对于教育传播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教育工作者对此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

(张彩霞/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商贸系教授)

新媒体传播方向范文第3篇

公民新闻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整体影响

公民新闻的出现,回应了一直困惑新闻传播业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解决人类信息需求的无限性和满足这种需求的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系统目标的复杂性极大增强,有限的机构能力和无限复杂的目标实现之间已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落差。如今哪怕是一个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也能够折射出这种尖锐的矛盾。

公民新闻实践,以全民参与这样一种方式,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途径。进一步而言,从新闻传播本身来看,公民新闻的实践,推动了以下目标的实现:

新闻价值的公众确认。什么变动是民众最关注的?什么变动对他们有什么影响?最好的求解来自民众自身。在各种各样的公民新闻平台上,焦点与热点的形成及变动会即时显示出来。加拿大社区主导新闻媒体网站Rabble的创始人朱迪·瑞比克(Judy Rebick)说:“主流媒体的工作人员把自己定位为仲裁者的角色,只要媒体自以为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他们就永远不能很好地利用人们的智慧。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文化和对知识截然不同的理解。”

新闻信息的全方位提供。一个事实是:媒体外观察事物的眼睛比媒体内的眼睛多。任何一个新闻事件,任何一个具有

新闻意义的变动,都将有媒体从业者之外的更多的目击者和亲历者,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普及和公众信息权利意识的提升,网民将越来越普遍地参与新闻信息的直接提供。这就将极大地扩张新闻的时间与空间维度,更大程度上实现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丰富性和深刻性。

新闻分析的多元展开。通过各种方式,公众对于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观点将得以共同展示,平衡和公正在这样的信息传播模式中将得到最充分实现。而在传统新闻传播模式下,平衡与公正是寄希望于每个新闻工作者和每个媒体机构从道德层面上实现。

在这样一个传播过程中,全民参与的事态观察,全民参与的信息提供,全民参与的分析评论,全民参与的错误修正,将会极大地减少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偏见与误差,让新闻报道更准确、更均衡、更公正、更深刻。

成长的代价

在同一平台之上围绕同一个信息主题或实现同一个传播目标而展开的网际协作,将实现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这种模式将使信息将更加丰富,解析将更加多元,验证将更加苛刻,讨论将更加理性。

但是,公民新闻和互联网一样,在开辟自由空间的同时,也必然会付出成长的代价。从新闻传播角度来看,公民新闻的主要问题表现为如下方面:

海量信息所导致的重点淹没。公民新闻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结果是,信息的生产规模急剧扩张,迅速生成的海量信息必然会对有价值的信息在客观上造成淹没之势。

非专业信息生产带来的鱼龙混杂。公民新闻的参与者绝大多数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他们仅凭个人兴趣来进行随机的新闻传播活动,从整体上看,信息的鱼龙混杂局面是不可避免的。

多元价值取向对信息系统稳定性的冲击。当具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政治信仰、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感情倾向的网民都能够参与信息的与修改的时候,不同文化体系的冲突,不同价值观念的辨争将是信息运行的常态。因此,信息系统面临的绝对震荡力就产生了,这种局面将造成不可避免的混乱。由此社会系统也会受到前所未有的多元价值的冲击。

公民新闻作用下传媒力量对比的改变

公民新闻不是独立于专业媒体的新闻活动之外的,而是与专业媒体的新闻活动相伴随、相呼应甚至相融合。公民新闻不仅在整体上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某些观念与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媒格局中的力量对比关系。

公民新闻成为专业媒体的参照系。公民新闻所涉及的事件、话题、新闻素材等,都可以成为某种参照系,受众可以以此为一个依据对专业媒体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客观性、全面性等进行评判。公民新闻也在一定意义上代表着受众的需求与兴趣,能与公民新闻形成呼应的媒体,更容易得到受众的认同。

公民新闻的活动,在一段时期后,会形成某种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虽然不会完全决定专业媒体的报道活动,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专业媒体的价值取向与判断。

公民新闻的“伴随性传播”形成“正反馈”效应。公民新闻在很多情况下是专业媒体报道的伴随性传播,即对专业媒体报道的扩展性、跟进性报道,这些传播活动会形成“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正反馈效应,这种效应是一种调节机制,对于专业媒体的传播效果形成影响,这种影响累积起来,也会影响到专业媒体的力量对比。

公民新闻力量的取舍方向成为专业媒体角力中的砝码。公民新闻的力量与哪一种专业媒体相结合,或是与哪一种专业媒体相抗衡,都是一种砝码,影响着整体的力量对比关系。

公民新闻影响平台提供者的力量对比。公民新闻总是通过一定的平台来实现的。不同平台所聚集的公民新闻参与者的数量、质量以及公民新闻的水准,都会影响到平台提供者的影响力。而在我国,公民新闻平台的提供者很多就是专业媒体,因此,如何为公民新闻实践营造更好的平台,如何将更多优秀的网民吸引到自己的平台来,成为新闻竞争之外的另一种竞争。

从目前来看,在我国,公民新闻的实践在商业新闻网站得到更多的重视与应用,两者之间的契合程度也更高,因此,公民新闻进一步强化了商业新闻网站在新闻传播特别是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力量。媒体网站之所以在公民新闻实践方面稍显落后,除了体制、观念等方面的问题外,还和它们给人们留下的“刻板印象”有关。一些网民为了显示自己的独立性,会有意与传统媒体保持距离。如何改变自己给受众留下的“刻板印象”,更好地实现自身与公民新闻的结合,是传统媒体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

公民新闻推动下媒体的角色转化

人们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在博客、维基、微博技术支持下的民众自治的信息公社面前,在公民新闻时代,专业媒体是否会被边缘化,进而由此走向消亡?笔者相信,这两件事情都不会发生。只是推动着媒体的业务结构和运营方式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

专业媒体的角色转化将向着两个方向进行:

第一个方向是专业媒体作为一种标杆,成为公民新闻的参照座标。

公民新闻在初期必然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这甚至会使得人们无法判断新闻的真伪。在这样纷繁复杂的情况下,专业媒体的报道将成为人们判断公民新闻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等的参照座标。

要完成这样一种标杆的任务,专业媒体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并且不断改革业务方式,以适应公民新闻时代新的传播需求。

即使如此,专业媒体也不能视公民新闻为自己的敌手,它也同样需要对公民新闻的价值进行挖掘,将公民新闻的能量导入到自己的系统中并实现它与自身能量的结合。因此,对公民新闻提供的信息、意见等进行辨识、整合的能力,将成为专业媒体的专业能力之一。

第二个方向则是专业媒体成为公民新闻的组织者与协调者。这时,专业媒体将从信息的主体提供者,变为信息的网际组织者;从信息的单向者,变为信息的全程管理者。其具体作用表现为:

议题设置。美国学者伯纳德·科恩(Bernard Cohen)在他的《报纸与外交政治》一书中说:“在多数的时间,报界在告诉人民怎么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这种情况在今天仍然真实地存在着。由于媒体的职业功能、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媒体仍然具有对社会重要变动状态的前端感知能力,特别是具有对于量变过程中呈现的质变征兆及意义的前沿感知能力。这就使得媒体在新闻的辨识与捕捉中占据优先位置。他们有责任也有能力提供需要公众关注的议题种类和议题方向。

组织协作。维基新闻等公民新闻形态形成的关键是大规模协作的组织。媒体需要设计协作的形式,制定协作的规则、进程与环节,全面协调资源、技术为其基础支撑的网际能量,以完成信息收集、信息编辑、信息整合、信息、信息运用的全程管理。

工具提供。专业媒体将根据自己的目标定位,建设媒体所需的公民新闻形态下的公共应用技术平台和内部管理技术平台,以保证信息生产和信息共享过程所需技术工具对于传播目标的支持。

安全维护。信息运行过程中,系统将受到复杂因素的干扰,从而使其安全性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媒体需要保证海量信息流动过程的稳定与安全,防止出于各种目的的对于网络系统安全的侵害。

在目前阶段,专业媒体更多地是在第一个方向上来实现自己与公民新闻的共同繁荣,而从未来来看,专业媒体则将更多地在第二个方向上发展。也许未来能充当标杆的,只剩下少数几家具有极高水平的专业媒体,更多媒体是在公民新闻的推动下逐渐转型,完成与公民新闻的融合。

新媒体传播方向范文第4篇

关键词:媒介融合 传统媒体 自救

一、传统媒体的现实困境

传统的媒体包括电视、报刊、广播等几种主要的媒体形式,传统媒体在传播的方式上采用大众传播的方式,传统媒体采用原始的机械装置定期、限量的向公众传播信息,其主要以传播信息,提高教育娱乐等多方面信息的交流活动媒体。在新媒体没有出现之前,传统媒体承担着信息交流的重要职责,而新媒体一经出现,就开始快速的拓展,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传统的媒体形式受到了挑战,迅速的占领了传统媒体的大量市场,使传统媒体的发展空间受到了挤压。新媒依靠互联网、掌上媒体及数字媒体、移动媒体、移动媒体等多种媒体形式,开展互动传播和创新传播。

相对与新媒体而言,传统媒体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传统的媒体形式陷入了困境之中。首先,在信息的快捷和迅速方面,传统的媒体形式已经被严重的抛在了后面,传统媒体的新闻信息制作过程较为复杂,要经过采访、制作、编辑的过程,而新的媒体形式则完全不同,比如用手机一张图片和编辑一定量的文字,有时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信息就会被接受方接到。而信息的效果可能还十分的理想,移动客户端能够迅速的分享随时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新鲜信息,一些重大的事件,以往都是通过传统的媒体才被广大的观众所悉知,而今天则完全不同。新媒体成为重大事件信息的交流传播平台。传统的媒体在信息交流的时间屏障,被新媒体传播的时间性彻底的改变了。

从信息的交流程度来讲,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是单方面的传播,缺少信息的互动性和交流性,信息的和信息的接受之间有天然的交流屏障。而网络媒体则大大的不同,它为信息的交流创造了更多的可能,信息的传播是所有人都可参与的开放式的信息传播,有明显的互动性。

传统媒体在信息的传播方面都是线条性的传播方式,广播电视按照既定的顺序开展传播,观众没有选择的余地,不能针对自己的需求来灵活的选择,有的时候,一条信息如果它在的时候没有及时的被记忆和记录,之后就失去了记录的绝佳机会,信息是定时定向的流动。而相对于新媒体而言,信息的传播是灵活机动的。正是传统媒体相对于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不足,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的市场空间被新媒体大量的占领,传统媒体要想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在新媒体的优势资源中吸取营养,从而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趋势

传统媒体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在网络信息传播的信息被人们认识到开始,就有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的媒体将要消亡的声音,但陷于困境中的传统媒体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特性。新媒体的优势性中包含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性,正是这种缺陷使得新媒体必须要传统的媒体来补充。新媒体在信息的传播中缺少严谨性、深刻性、规范性、缺乏权威性等方面的重要特征。而这些都是传统媒体的固有特征,双方呈现出了特有的互补性特征。这使得传统媒体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传统媒体经历了历史和岁月的考验,表现出很难或缺的依赖性。传统媒体历史悠久,体系成熟,有权威性的保障。传统媒体对信息的持续性和深入性,甚至权威性仍不可撼动。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天然的结合在一起,传统媒体是信息的采集中心,对信息进行过滤和收集,形成多元的信息库,在与网络媒体的竞争中表现出弥补不足的特性。网络新闻、网络小说等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多元的印刷需求。是市场的需求使原本有很大不同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能够有效的结合,在市场的需求机制下,媒体行业在满足需求中不断的改变,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媒体信息,社会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媒体信息来满足需求。而最终媒体将在改变中受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是对于双方都有益的,有利于市场利益的最大化。这种融合的趋势从行业的发展角度来说是好的,媒体行业正在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这种融合的方向对传统媒体来说,无疑是一场自我的拯救。如果传统媒体能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摆脱自己目前处于衰败的趋势,那么传统媒体将在融合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路径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带来了信息传播的繁荣,信息开始大量的在社会上广泛的传播,信息的流量瞬间的增多,随着人们的信息可选择性增多的同时,人们不再需要在传统的信息载体中四处的搜寻或者等候,而是在收集移动客户端中轻松的搜取获得。在信息大量泛滥的同时,信息的鱼龙混杂也表现的较为明显,信息的真实性如果去认证也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信息,信息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传统媒体虽然处于困境之中,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是建立在传统媒体的优点基础之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的做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首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结合中,传统媒体应保持住自身的优势,自身的优势是生存之本。相对于新媒体的社交媒体随意性、宽泛性,传统媒体的严谨性就显得突出的重要,新闻信息要追求新闻的真实,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媒体以速度和数量取胜,以方便和快捷为自己的有力武器。双方一旦结合,就可以做到取长补短,达到最佳的效果。传统媒体在新闻的报道中,更容易做到中立、公正、准确和真实,同时,公信力和影响力是传统媒体的声誉,在复杂的事件中,人们往往需要一个公正的客观的评价,站在一个高度上去对整个事件下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应该是公正的,是正义的、客观的,冷静的乃至是理性的,而这样的公正性,在传统的媒体中我们更容易找到答案。没有公正的角度,就不会有确切的判断。

其次,传统媒体利用新媒体是一个方向,传统应充分的利用新媒体,新媒体的优势是不容质疑的,新媒体在服务人们的生活上起到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新媒体融入到了生活的点滴细节,它能够迅速的渗透到人们之中。新媒体可以弥补传统媒体在报道中的时间性,同时能够全面深入的开展最新的新闻报道细节。网民在网上最初看到的是新闻资讯类媒体,而新媒体的快速适应能力,使得新闻资讯以新闻资讯为主体,社会化正在快速的普及,在未来,这种普及只能是在不断的深化,而不见有收缩的迹象。传统媒体不得不重视新媒体的社会化普及,它们对传统媒体做了有利的补充,未来媒体行业的发展是快速的融合过程。

最后,媒体行业的发展仍然需要以客户的关注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两者的结合是对彼此都有益的,其目的是更多的阅读,是更好的服务,是丰富信息内容。丰富传播的途径,使更多的有价值的新闻能够被社会贡献,在海量的信息中甄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从内容的层面来看,内容是必然融合的方向,内容能够综合性,不同的媒体,受到的关注点是不同的,而最后的融合是必然的选择,市场竞争在无时无刻的经行中。而渠道和途径也会在彼此的合作中真正的融合,网络新闻是开放的空间,其包容性是很强的,未来一个传播平台可以传播不同介质的内容。未来,传统媒体与媒体应该会在彼此的融合中不断的模糊它们之间清晰的界限,是必然要发生的。

四、媒介融合的价值意义

首先,突破传媒传播信息的界限,不同的传媒在产生之处依靠自己的传播优势迅速的在市场中站稳脚跟。不同的传媒对自己传播的信息上面,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而媒体融合的难题就是使原本依靠自身优势传播自己优势信息的媒体发挥最大的功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有重要的行业意义的,如果传统媒体能够在融合中获得发展,找到自身更多的发展空间。那么传媒在传播信息上的界限将不再清晰,其媒体的不同功效会做到融合,从而改变行业的发展,有利于传媒市场的发展,更多的阅读者将在融合中受益,传统媒体获得发展,新媒体获得发展的动力。

其次,有利于媒体技术的发展,媒体的融合不是强行组合的结果,而是不同的媒体依据自身的优势特点,彼此间相互的融合。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其带来的必然结果是媒体技术在深层的融合中获得进步,媒体技术的提高将在融合的效果中表现出来。其发展的结果是把传统的媒体带向新的技术的高度,而在新闻的本质上,各媒体的性质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更过的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应该是深层的融合,其本质是提高新闻的质量,更好的为人们的生活服务。

再次,在融合的过程中建立核心的竞争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虽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和选择,而彼此的界限也会有模糊的趋势。但就目前而言,媒体融合是为了彼此各自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建立彼此的核心竞争力,遵循媒体发展的规律,在技术上、在结构上、在内容上的组合和改变,都是从加强自身的发展的角度出发的。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在现今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传统媒体寻找融合的途径,来突出自己的核心优势的化,传统媒体将在未来的发展中失去方向。通过融合,传统媒体可以重新整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来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把自己的服务不断的优化,从根本上从融合中获益。

最后,增加媒体的经济价值,新媒体的发展冲击了传统媒体在经济价值创造方面的优势。很多的人忧虑传统媒体将在未来消亡,这样说也许不无道理,如果传统媒体没有自己的造血能力,需要外部的输血来维持的话,传统媒体的困境将会继续。能够依靠自身条件和优势,为自己创造经济的价值是传统媒体的当务之急。媒体的融合不是一定的,而是顺应其媒体行业的发展规律,自然发展的结果,如果强求其形式的结合是不对的,也不能找到其真正的融合之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传统媒体自己的途径,巧妙的融合会使传统媒体获得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王自合,王曦辉.共融共粉大河奔流――从大河报的实践看媒体融合的路径选择[J].新闻战线,2014,(12).

[2]林楠.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与融合[J].新闻传播,2014,(13).

[3]秦洁.简论传统媒体的困境和出路[J].新闻爱好者,2012,(17).

[4]张利平.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介融合渠道与路径选择――以《华尔街日报》为例[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新媒体传播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播音主持;文化价值

目前,随着电子媒体的迅速发展,播音主持行业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作为向大众传播文化知识的媒介,播音主持对于舆论的方向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因此其巨大的文化价值成为人们开发利用的资源。作为大众传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播音主持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舆论方向的正确与否。所以,重视播音主持的重要作用,促使播音主持能够自觉地宣传优秀文化,引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是新闻媒体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前提。

一、简要介绍播音主持

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播音主持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播音学、语言文学以及艺术、美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够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及其他单位担任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工作的复合型应用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播音主持这项艺术对于流行文化、大众文化的前进方向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由于目前许多人把播音主持当成一种“形式因素”,并且干扰其传播结构,因此播音主持的重要地位受到忽视。播音主持队伍不强大、缺乏对播音主持的研究等,导致播音主持的独特优势没有有效地发挥出来。因此,重视播音主持的影响和价值,强调其重要地位,提高播音主持的传播质量,是推动我国新闻媒体事业发展的前提。[1]

二、播音主持的文化价值

(一)播音主持可以建构文化

播音主持不仅是信息流动的过程,而且是信息介入现代社会并且创造社会现实的过程。播音主持主要通过信息选择、创造内容、信息传递和实现目的等环节,建构文化,影响社会。播音主持是一定的社会文化的反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化,一定的社会文化现象会逐渐沉淀下来,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表征之一。另外,作为现实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播音主持对于社会文化向未来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播音主持具有建构文化的功能,兼具历史性影响和现实意义,可以产生一定的历史价值。例如,几十年之后,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传媒所传递的信息,但是却能清楚地记得那个时代的播音主持的形态,因为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发展方向,所以传承文化、建构文化是播音主持文化价值的本质。[2]

(二)播音主持可以选择文化

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审美趣味、道德修养和价值取向等,这些特点不仅可以真实地反映出个人选择和处理具体事务的方式,而且能够反映出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定位。而播音主持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包括语言、表情、姿态、服饰等,这些不同的形态会给传播内容带来不同的结果。就其本质而言,传播形态的差异不仅会产生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而且还会产生不同的传播者形象,对文化的选择和取舍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在传播过程中,播音主持人或者播音员以传播者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其行为已经超越了个体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一种媒体的选择。此外,播音主持人或者播音员以媒体代言人的身份出现,需要进行长期的、大规模的、公开的消息传播,其传播消息的形式也已经超越了个体的层面,不是自我选择或者偶然选择的结果,而是媒体价值、媒体观念的体现,因而具有选择文化的功能。[3]

(三)播音主持可以传播文化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播音主持可以选择文化,引导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播音主持同时也具有传播文化的功能。在对文化信息进行筛选之后,播音主持人或者播音员开始传播文化信息。与此同时,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播音主持人或者播音员逐渐成为明星,在一些特定的人群中可以主导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播音主持具有引导主流文化的合法地位和优势地位。例如,在众多的综艺节目中,一些播音主持人或者播音员的不雅言行、粗俗举止,或者存在的错误观念,会对受众造成不良的影响。因为播音主持人或者播音员具有“明星效应”,可能会成为引领文化潮流的先驱,所以在进行文化传播时,播音主持应该合理筛选文化信息,通过自己的“明星效应”,推动先进、健康文化的发展。[4]

(四)播音主持可以重组文化

在信息化的时代,新闻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播音主持需要重组文化,以体现其文化价值。播音主持人需要不断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努力适应新事物、新文化,提高自身的素质,以增强文化价值。另外,播音主持人不仅需要有标准的普通话语音,熟练地掌握语言表达技巧,还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因此,播音主持人应该重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文化修养和文化品位,正确引导文化的走向。同时,作为一名传播者,播音主持人应该重视受众的意愿,关注受众的需求,提升节目质量。而且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播音主持人应当处理好社会效应与商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在体现文化价值的同时,引领文化的正确走向。[5]

三、总结

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播音主持质量的好坏不仅决定着整个栏目的质量,而且影响着文化的前进方向。因此,应该重视播音主持的地位,充分发挥其优势,利用播音主持建构文化、选择文化、传播文化和重组文化的文化价值,引导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冬欣.播音主持的文化价值探究[J].中国报业,2015(14):87-88.

[2]孙梦洁.关于播音主持的文化价值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5(17):166.

[3]李振明.播音主持的文化价值探究[J].现代交际,2014(02):130.

[4]钱岩.试论提高播音主持的艺术性[J].新闻传播,2014(10):133.

新媒体传播方向范文第6篇

[关键词]:动态海报设计;数字化多媒体;网络

新世纪以来,新兴媒体和科技化的快速发展使社会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平面设计也渐渐地超越了其原先的范畴,渐渐向多学科交叉融合。与新媒体连接的海报设计在当代由以往形态上平面化、静态化向动态化、趣味性和交互性等的综合方向转变。动态海报设计是基于平面设计的基础之上,当代平面设计需要结合新型媒体的发展,这也是平面设计的另一端出口。

1 .海报,这一历史久远的视觉传达形式,是一种大众广告信息传播的手段。海报作为一种大众信息化的传播方式与工具,形象化的表现语言与幽默性的艺术美感形式,作用于受众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达到一定的传播力度。随着科技化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媒介与艺术在大众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满足了新时代时代人们的审美需求,本文主要探索海报设计和信息化科技技术的结合。

海报设计在平面设计中具有典型的专业代表性特征,因而深受视觉设计师的喜爱。纵观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平面设计师都因创作著名的平面类型海报作品而闻名。它涵盖了视觉设计的绝大部分基本要素,设计理念、表现手法、色彩运用、构图方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具代表性。作为视觉设计领域中典型代表,然而随着新技术的更新不得不进行调整,借助于新媒体技术,于多学科中跨界融合。因此海报设计必将趋向多元化,动态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它已不再局限于过去张贴的形式与纸质材料为载体,现已向互联网、计算机、数字化载体靠拢且有更加多元的展示方式。将数字多媒体技术与海报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2.数字化动态海报是一种综合性学科的信息表达方式,其中包括了图标、文字、图像、声音等内容。通过版面设计、交互设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以及各种策划有计划地符合逻辑地给观众展示内容。数字化动态海报设计结合新媒体技术包含网页设计、动画、视觉设计等的技术。将平面、传统的图形、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以动态化的方式增加展示图形趣味与观众对话。数字媒体与海报的结合,改变了传统的海报表现形式,为动态海报创作创作带来了新鲜的血液,活跃了我们的设计思维方式。大致梳理了海报设计的发展历程,在数字化媒体出现之前,海报设计设计的传播方式一直是以单向的方式传播,观众只能单向接受信息,设计师与观众缺乏沟通性与互动性,无法了解受众的需求与反应。随着社会的进步,海报设计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单向传输、接受的过程转换为双向、交互可交流的传输方式。因而新媒体动态海报更具有互动性、趣味性、开放性、包容性更加符合大众的需求和信息接收方式。

在视觉传达艺术创作领域中,数字媒体技术已经不再只是工具上的意义,数字媒体已经参与了设计师的构思与想象,更像是审美化、艺术化的技艺融合,成为一种无法进行本质区别的混合体。因此数字化媒体艺术是基于数字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数字化媒体艺术结合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感性思维,是以数字科技和现代媒体技术为基础的新艺术形式。

计算机的诸多功能使得海报设计从草图到实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的功能在不断更新的过程,平面设计软件已经实现动态化效果的功能,未来可能还会更丰富的功能。现在的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数字技术的强大功能影响着设计的发展。许多软件开发为视觉设计师提供更大的创作空间,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功能的高速发展,为海报设计在内的视觉传达设计在传达和传播方面解决了后顾之忧。

3.新世纪中视觉形式文件传播以新媒体技术为载体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海报设计以传统的形式走过了百余年之后,必将面临数字时代的变革。信息化数字媒体以海浪式的发展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大部分行业的变革,然后处于变革中的海报,也在寻觅在新环境下最佳的表现形式。新媒体技术以强大的技术功能引入到平面设计软件中,以最典型的平面设计软件ps为例,ps内置时间轴,通过添加图层在时间轴上编辑不同节点中的内容,来控制最终呈现的简单动画。文件完成后导出GIF格式,通过播放GIF图像实现简单的动态效果。GIF图像是当前网络上非常流行的一种图片格式。GIF分为静态GIF和动画GIF两种“体型”很小。GIF 动画最主要的优点是文件占用的空间极小,绝大部分的网络浏览器都支持,且容易实现对象的移动、变形及各种动态效果。在平面设计的色彩构成基础要素中,单一的色彩使用相对静谧与安静,多种颜色运用时相对跳跃与活泼,另外渐变也是色彩运用的常见形式,而当涉及到色彩分解与整合时,就是我们常说的色彩构成的范畴。

结语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包容性和开放性不断增强, 信息化和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海报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被逐步发展起来。梳理海报设计发展的历程中,创新与突破一直是海报形态设计所追求的,海报设计影响着时代的发展,海报设计的形式更是体现一个时代的主流文化、审美观念、思维方式、因而海报设计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符合在新媒体中成长的审美需求。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海报设计的影响,以更加全面的角度探索载体环境的变化对海报形式呈现的各种可能性。动态海报设计给予了设计师新的启发和灵感,带来了无限的创意和突破。在新时代动态海报设计最终寻找到了传统海报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点,开拓了新媒体动态海报设计的新思路与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伊尼斯.传播的方向[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 [2]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9-1

[3]野村顺一.《色彩心理学》 出版社:南海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5-1

[4]李钧.动态媒体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新媒体传播方向范文第7篇

一、自媒体传播对企业公关活动的影响

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信息?鞑フ撸?以较为稳定的网络化手段,开放性地向目标受众传播各类电子形式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在我国现实背景下,微博、微信等形式,以应用面广、受众稳定、交互体验优越等特点,在自媒体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通过对舆论的作用,从多个方面影响着企业公关活动的发展。

(1)便捷高效。传统的企业公关人员往往习惯于使用官方通稿、大型公开活动等形式来开展规范的、计划严谨的公关活动,以确保活动的周密性和可靠性,使活动朝着既定方向稳步前进,实现预期的效果。但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自由无序,与企业形象塑造相关联的信息随时随地地都会在目标受众中传播发酵,容不得企业按照公关流程有条不紊地展开严谨周密的应对,公关活动只能借助于官微、企业公号等自媒体平台更加便捷高效地以逐次回应、紧急声明等手段展开。

(2)反馈互动。传统的企业公关活动虽然也强调注重传播过程中的受众反馈,但限于信息沟通条件限制,反馈的信息往往少、偏、慢,很难及时有效地对本次活动进行修正和指导,与受众的互动也往往是间断性的。而在自媒体环境下,企业在官微和公号上的信息会及时得到受众回复响应,企业可以即时依据反馈信息,设计新的传播内容,与受众轻易展开良性互动,解疑答惑、增补消息、澄清事实等,使得公关活动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3)受众本位。企业公关面向目标受众,受众接受是基本目标,受众本位自然是公关活动的基本要求。但传统的公关活动由于沟通渠道上的不够通畅,依然只能以信息作为主要传播形式,“内容以我为主、兼顾受众接受习惯”成为传播主流。而在自媒体环境下,获取受众信息的便利,可以使得企业公关有条件先确定受众喜好,再围绕着喜好组织内容,引发受众阅读兴趣,附带传递企业商品信息或展开企业形象宣传,真正做到受众本位。

(4)无序扭曲。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相对来说少而集中,受众的注意力主要受到若干主流媒介的影响,可控性较强,企业公关活动在确立了目标受众之后,选择引导舆论的方式方法都较易做到有的放矢。但在自媒体环境下,企业、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等利益相关者都可能成为自媒体的信息源,他们看待事务的方式、角度、目的,表达的能力、方法,传播的途径、范围等千差万别,往往造成信息的无序传播甚至扭曲,增大了企业开展公关活动的难度。

(5)蝴蝶效应。传统的信息传播渠道相对时效低,范围固定,传播效果易于检测和控制,传播失控的概率低,应急预案也便于制定和执行。但在自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希望自己的信息得到迅速扩散,形成尽可能大的影响力,往往会对信息实施主观上的加工和再加工,加上多重转发和加工转发的扩散效应,很可能会使信息发出时的“蝴蝶抖翅”,演变成一场无法预测时间、地点、强度的“龙卷风”,造成局面的不可收拾。

二、自媒体环境下企业公关活动的创新思路

自媒体的出现和发展对企业开展公关活动的影响是全面的。面对上述一系列不容回避的变化,企业不仅仅需要了解自媒体的一般应用方法,开通企业各种形式的自媒体平台,更要及时调整传统公关活动的理念,深化对自媒体应用的理解,应对信息传播渠道从形式到本质的变革,努力在公关活动的设计思路上有所创新:

(1)角色转换思路:自媒体传播环境普泛化、自主化的特点,决定了自媒体信息的发出者和传播者更愿意凭借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决定自己接受和传播信息的行为,也决定了信息传播的效果要依靠受众的多频转发和互动回应来实现。传统公关中“组织为主体、受众为客体、传播为媒介”的基础三要素思想,越来越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需要了。自媒体环境中,受众的角色趋向多元化,既是信息的接受客体,也是另一个角度的传播主体,同时也是传播的媒介,企业此时也需要给自己重新定位,放下信息主导的姿态,做好信息首发者、传播推动者、受众引导者等多种工作,确保公关工作被目标受众接受和配合。

以当前萨德事件为例,韩国当局不顾我国严正立场,推动萨德入韩,造成中韩关系高度紧张。一系列以经营正宗韩餐为标志的企业纷纷启动应急公关活动,第一时间在官微上声明自己是百分之百的中企,与韩国无任何关系,坚决支持祖国行动。这种靠官方声明撇清自己的做法放在传统公关活动中无可厚非,但在自媒体环境下,却没有意识到角色转化的重要性,结果被思维多元化的网友们回复转发为“原来欺骗消费者多年,是个假冒伪劣”,网络上一片冷嘲热讽之声。

(2)转化引导思路:在自媒体传播影响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企业公共关系活动必须正视自媒体强大的无序性传播力度,认识到单凭少数官方权威、主流渠道的发声难以控制信息传播的方向,无法把握信息走势,也就无法把握公关活动的效果。新形势要求企业需要转换思路,顺应自媒体的传播特点,采取转化引导而不是批讲说教的方式,将自媒体的无序传播转化为有序传播,将一些可能出现的负面评论转发引导为善意吐槽,从而赢得更好的宣传效果。

如上例中韩餐企业不宜急着撇清与韩国的关系,可采用“正宗朝鲜族餐厅”来淡化先前影响,用“抵制韩国游,国内吃韩餐”来借力转化舆论情绪,对已经出现的假冒、欺骗等负面评价也可借相关账号用诸如“两个黄鹂鸣翠柳,口味不假有没有”等互联网调侃语气来引导,避免直截了当的回击,力求在一片和谐氛围中化解危机。

(3)核心价值思路:面对目标公众,借助于各种有效方法手段,努力塑造起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以赢得公众的信赖与支持,几乎是所有企业经营者的共识。3 尽管自媒体环境下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趋向多元化,但还应认识到任何目标受众的价值取向并没有因此发生大的变化。无论采取什么样的传播方式,传播的内容和基本指导思想还应该建立在企业核心价值的基础上,即树立鲜明的企业正面形象,获得目标受众的价值认可。

上例中企业要顺应自媒体环境,选取合适的表达方式、迎合目标受众的接受心理,甚至借力打力,成为网络热点的同时,要坚持维护企业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声誉,绝不可为求关注铤而走险,直接否认自身正宗韩餐品质,或是逆主流民意而动,为维护企业卖点,对抵制韩货说三道四、强词辩论,这都会动摇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

新媒体传播方向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媒体;纸媒;对策与方向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越来越迅速,新媒体的发展崛起速度也越来越非常快,媒体受众也比较倾向于新媒体,能够从新媒体中得到需求的满足,这些现状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中这都不断挑战着新媒体和纸媒并存的格局。与此同时,纸媒的弊端也日渐明显,报纸等的媒体作用越来越弱,报纸信息的传播速度较慢,而且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媒体受众对阅读报纸的需求急剧下降,对于纸媒来说,现阶段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其既有生存危机,又有发展机遇,所以要抓住机遇,不能简单地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平移,应该对受众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使纸媒认清自己的优势,创造更强的生命力。

一、新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发展现状及其弊端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崛起,人们的阅读方式和习惯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以纸媒为主要形式的传统媒体已经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剧烈打击,在新媒体时代,纸媒的衰退已经成为共识。从实践角度上来分析,纸媒传播信息速度较慢,纸媒的传播速度远不如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互联网阅读、移动终端阅读都可以让用户第一时间得到新闻,然而纸媒在排版制作发行过程中就会导致纸媒的传播信息能力滞后,时效性比较差;在新媒体环境下,纸媒的传播效果较差,互动性差。现如今,微博、微信的崛起能够使用户快速获取新闻信息,并且可以一键收藏和分享信息,从而可以实现传播信息新闻的效果,然而纸媒环境下,用户并不能够及时的有效的进行信息共享,其传播效果很差,资源共享的功能比较薄弱。所以说,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纸媒在新媒体环境下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二、新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对策和发展方向

(一)坚持报网互动,树立权威形象

对于纸媒的一切弊端,我们可以通过实现报网互动来避免,互联网信息更新较快、信息量巨大、用户较多的优点刚好可以与纸媒的缺点进行弥补,再加上纸媒具有的权威性特点,报网互动可以带来更大的发展前景。报纸可以和门户网站进行合作,通过电子邮箱、留言板块等的方式向社会征集信息来源,并使得报纸利用互联网的留言、论坛及讨论组等功能,与用户进行紧密的沟通和互动,避免纸媒带来的传播信息的滞后性和互动性差的劣势;对于报纸的采编和制作也可以结合互联网,通过微博、微信来进行灵活,不能够只限于纸质,要紧跟世界潮流,关注用户的习惯需求,聚集大量的忠实用户,从而实现经营模式的互动,实现报网互动的有利局面,增加新的经济来源;由于网络新闻杂乱多的特点,其重复性比较严重,而且网络新闻没有主次之分,新闻比较粗糙,不具有权威性,纸媒经过排版、制作、出版的过程,其权威性比较高,我们要坚决树立其权威形象,以优制胜,纸媒要坚持精品的意识,加强深度报道,进一步在用户中树立权威形象。

(二)对纸媒市场进行细分,抓住不同用户的版面视觉感

在纸媒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对纸媒市场进行细分,我们可以根据读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知识了解程度、对媒体信息的兴许爱好等,将报纸进行不同程度的划分,比如对于老年人的报纸,在字号上要大一点,便于老年人阅读;对于青少年的版面内容要使得纸媒的排版制作与摄影部相结合,将精彩的文字和独特的视角展现在纸媒的视觉版面上,M行生动活泼的制定;对于城市中的时尚人群,要打造更加精致的报纸杂志。而且要利用纸媒的优势所在,纸质版的阅读可以给用户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各纸媒之间进行细分市场的划分之后也要进行整合发展,多家媒体进行合作,要分别瞄准一个类型的读者群,进行合理的安排,在合作过程中也要齐心协力减少印刷过程中的成本,增强纸媒的细分发展前景。

(三)追求纸媒的年轻化,大力发展纸媒电子版

年轻读者作为媒体阅读的主力军,纸媒的落没主要是因为年轻读者大量流失,这无疑是釜底抽薪,切断了纸媒的发展,因此,纸媒要想保持一定的发展态势,就必须年轻化,要研究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使用客户移动端的年轻读者作为纸媒电子版的巨大的新生力量来促进其发展崛起。要用各种宣传手段来吸引更多的纸媒青睐者,不仅仅要利用新媒体的客户终端进行纸媒的宣传,还要推出纸媒电子版,利用用户在与纸媒的互动过程中进行分享宣传,亲身体验的纸媒创作更加能够使用户分享信息,在新媒体发展较快的同时,各种新潮文字、时尚元素、拼图软件也在不断兴起,将摄影部分的选用照片工作与用户进行互动,并要求用户来进行图片剪裁设计,进行网上的简单排版,充分发挥用户的能动性,尽全力宣传纸媒电子版的发展。关注纸媒的年轻化,吸引更多的年轻读者,增强其阅读主力军,才会延续其生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新媒体环境下的纸媒虽然受到了冲击,但要认清纸媒的现状和弊端,通过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报网互动的形态,根据媒体传播的自身特点来进行报网的优势互补,努力推动纸媒的进一步发展,并从纸媒的年轻化作为突破点,大力发展纸媒电子版,获得更多的年轻的纸媒阅读者,增强其阅读主力军。纸媒要认清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发挥自身的优势,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创造自己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陈勇军.新媒体环境下艺术类高校信息化建设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7:68-70.

[2]叶大伟,徐玫,吴丽芳.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高校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探析[J].学园,2013,2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