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专业的职业规划

会计专业的职业规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会计专业的职业规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会计专业的职业规划范文第1篇

一、做好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职业规划教育

要想我们的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需要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作为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年龄都不大,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面,对当今社会缺乏一个客观的认识,对会计这个专业未来发展前景以及这个专业对自己职业适应性缺乏认知,对自己角色的定位含糊不清;另外,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主动学习的自觉性缺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谈不上学习的积极性了。这就导致了学生是被填鸭式教学,缺乏自己的未来目标,更谈不上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了。因此,职业规划教育迫在眉睫,在整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老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对会计行业的行业规定,法律法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讲述,以期能够最大可能的取得完整的职业行动能力,激发学生对该专业的正确认识,调整自己的心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而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自己的目标,例如在校期间,可以协助学生制定他们的短期目标,如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这是作为会计专业人员的最基本的从业资格证,也是最基本的上岗证,为自己今后的职业规划打下最基本的基础。

二、加强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的职业适应性

(一)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会计专业的特殊性意味着增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必要性。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建设中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会计人才。我们的传统教育中,往往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讲授,常常忽视了对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对专业技能的高标准,更注重于对职业道德的高要求。企业更青睐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往往会将职业道德放在第一位考虑,因为对企业来说,会计岗位员工的忠诚度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作为会计专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在我们的《会计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等课程的日常教学中是可以同步实施的。通过我们职业学校老师的真心引导和挖掘,能够培养出真正德才兼备的会计专业从业人员。

(二)增强会计专业教学中的案例教学。会计这门学科既是理论性和技术性结合的学科,又是应用性和实践性结合的学科。在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案例教学法是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之一,以行为导向教学,以学生行为来教学,通过各种类型的教学形式,来解决教学问题。我们的案列往往来源于真实的社会经济活动实例或生产过程,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老师会将课程的内容分解到一些项目中,让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另外,在我们的模拟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行为导向教学实施,学生进行实际会计工作中的模拟,如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在出纳、缴税、工资核算、成本预算等具体岗位上的模拟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我们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者,老师在整体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教学的合理性和与会计职业工作过程的一致性,以便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三)以学生为本,增强教学评价中的人文关怀。我们职业学校的学生还是学习的主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仍然是学习过程的中心,而我们的老师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是领路者也是协调者。因此整个教学评价也应该和传统的教学评价有所转变,应从“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转变,建立起职业学校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评价模式,建立起人文关怀的教学评价体系。在这种教学评价中,老师和同学之间是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使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强校企合作建设

会计专业的职业规划范文第2篇

一、高校会计专业校外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不重视校外毕业实习

如前所述,校外毕业实习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但部分学生则认为校外毕业实习不用考试就能拿到相应学分,容易蒙混过关。思想的轻视必然导致行为的散漫,这直接会影响实习效果。

2.部分学生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

有些学生对学习目的的认识有偏差,认为学习仅是为了考得高分、取得文凭,而对将来的职业生涯毫无心理准备,遑论职业规划了。还有些学生对会计专业的选择并非出于本心,所以对今后是否从事会计工作举棋不定,这会影响学生校外毕业实习的热情。

3.校外毕业实习的接收单位缺乏积极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①单位没有义务支持学校毕业实习,接收实习生无利可图;②会计工作本身的重要性和敏感性使单位对实习生的专业素质不放心,担心会影响正常工作;③以前接收的实习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单位不愿意再接收;④担心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生意外,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会计专业校外毕业实习的内容过于单一

目前会计专业的校外毕业实习往往过于偏重财务会计业务实习,即仅强调了会计核算方法的实习,而忽视了会计预测、决策、检查、监督等方法的实操。这容易给实习生造成“会计就是记账报账工作”的错觉,不利于其以后会计职业生涯的开拓和发展。

5.校外毕业实习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当下对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一般都重科研轻教学,这使得教师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科研和竞评职称方面,分配给教学的精力很有限,更不必提指导校外毕业实习了。由于教师缺乏积极性,他们很难与接收单位、实习生深入进行交流和沟通,认真解决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完善高校会计专业校外毕业实习的具体建议

1.对校外毕业实习生的建议

实习生应该真正认识到校外毕业实习的必要性,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有目的地参与到接收单位的各项会计工作中去,这对于今后准备从事会计工作的实习生尤其重要。即使有的实习生不愿选择会计职业,也应从体会会计工作与其他工作关联性的角度积极投入实习中,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2.对提高校外毕业实习接收单位积极性的建议

校外毕业实习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来激发企业接收毕业实习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行政手段把配合高校校外实习工作规定为事业单位的一项义务等。此外,高校自身也应加大对校外毕业实习的经济支持,比如,设立或提高对相关各方的实习补助,为实习生购买实习期间的保险等。

3.对完善校外毕业实习内容的建议

并非所有单位的会计工作都十分全面,所以高校应该协调各方资源,加大校外会计毕业实习基地的建设。比如,与会计业务全面的生产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集中地由指导教师带领实习生驻点,进行包括会计核算、检查、预测、决策、分析等多方面内容的实习。这样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

会计专业的职业规划范文第3篇

1.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会计是经常与金钱打交道的职业,如果会计从业人员不能正确对待责任与权利的关系,则会出现会计违法现象,危害企业的财产安全与利益。用人单位往往坚持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有无责任心、对公司的数据资料是否具备敏感度和保密意识、是否懂礼貌有教养,都是用人单位考核的重要内容。因此对高职会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方面应注重诚实守信、依法办事、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礼貌待人等方面内容。此外还应包含保守公司的机密、对企业忠诚、不传播与工作无关或有损公司的小道消息。

2.熟练的会计专业知识技能素质

高职会计学生要具备会计的手工账处理能力、编制会计报表的技能,具备会计电算化能力及应用会计软件的能力,具有一定财务分析和文字表达能力,具备点钞、珠算等会计通用技能,这些能力是做好会计的一个基本功,也是最容易在人才市场被用人单位快速识别的能力。因此,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专业知识技能为核心。另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会计基本的入门资格,应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以提升高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就业竞争力。

3.适应社会的能力

(1)较强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高职会计学生主要面向企业就业,而企业财务部门不只是关门算账,对外需要与税务、银行、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对内要与各职能部门协调,对内对外关系处理得当,才能顺利开展工作,树立企业对外良好的形象。因此要注重培养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具备较好的沟通合作精神、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等,这既能增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为其今后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良好的心理素质。会计日常工作常与金钱、数字相结合,会计从业人员承担的责任与风险较大,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是会计专业人才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方面。通过心理素质教育使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保持心理的健康,保持平和、乐观、积极、上进,能经受挫折,抑制浮躁,保持虚心、专心、恒心等良好的心理素质。

(3)求职能力。求职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要,高职学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能否被聘用,不仅取决于高职学生的个人素质是否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也与高职学生的求职能力有很大的关系。一些高职学生在求职应聘中不敢大胆展示自己,面对竞争者不够自信,导致屡次失去机会,因此对高职毕业生职场形象、求职材料、求职技巧方面的培训同样重要。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模式探讨

1.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

将会计职业道德融合到会计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中,例如通过案例教学,不仅能贴近工作实际,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还能用案例中必须严格遵守职业操守才能做好工作的正面事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本职工作,敬重会计职业,干一行,爱一行。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实事求是,恪守信用;另一方面,可以用案例中不遵守职业操守、违法乱纪的反面例子给予学生警醒。在会计实训实践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严格按照会计法律制度办理业务,不为主观或他人意志左右,在履行会计职能时应保持客观公正,摒弃个人私利,以中立的态度客观、真实、充分地反映经济活动中的会计信息,不能因为满足特定的个人、集团的需要或因偏见的影响而扭曲会计信息。在指导学生的实习活动中,要教育学生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勤勉作风,维护本职业的良好声誉,不得有任何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拥有正直的品德和扎实的会计业务知识同样重要。

2.专业教学突出技能型人才职业特色,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职会计以培养适应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一是要求学生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熟悉经济法规;二是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要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一定要强化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上要结合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优先考虑技能型人才实践及动手能力的获得,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具体操作上,可采用如下三种方法:

(1)高职会计技能型人才应采用毕业证书加职业资格证书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从入学开始准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并由专业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要求毕业生能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并鼓励学生考取助理会计师资格证书。据调查,拥有这两证的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很强,基本能够顺利就业。

(2)实行校企合作办学。会计是一门讲究实际经验和专业技巧的职业,学校可从企业或银行系统招聘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外聘教师,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贴近会计工作的实际,同时学校可与企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增加学生校外实践交流的机会,以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体验。同时,企业还可以为学校提供就业信息,协助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3)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中实践或组织学生到会计师事务所实习见习,发挥假期社会实践与毕业实习的功能,将这两项内容纳入学生的评价体系当中,通过增加或增设相应学分,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体会会计实务工作,找出自身不足,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为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3.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完善职业规划指导内容

高职院校要将职业规划教育贯穿学生入学至毕业三年:新生入学的第一年,开始指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进行就业环境分析、行业情况分析,合理设计职业生涯,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了解企业对岗位能力要求及职业素质的要求;第二年,鼓励学生考取从业资格证书,参与社会实践和招聘会,让他们直接感受就业市场的情况;第三年,辅导学生求职面试及就业维权技巧。这种职业指导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涯中,对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择业实力的增强和求职技巧的培养都会大有帮助。同时通过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保持阳光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全面提升高职会计学生竞争力

会计专业的职业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导向课程开发

[作者简介]吴慧萍(1972-),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系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教育。(浙江宁波31510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8-0136-02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迅猛发展。作为专门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加快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培养体制,开发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专业课程,提高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现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最初的模式是“学科系统导向”,然后转化为“学习理论导向”和“职业分析导向”,现在比较流行的是“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我国也在不断探索最适合本国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方案。

然而,审视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模式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虽然我们也曾经借鉴过国外课程发展理论的新思想,倡导过双元制、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和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等课程方案,但是在中职和高职学校的实证研究都证实,因为学习能力组合方式与工作过程间的关系没有理清,无论是在设计课程微观的教学内容,还是在工作分析后形成的“教学分析”过程中,各个院校又重新回到了以学科为系统的老路上。审视和反思之后,不难发现我国现行课程开发模式存在以下问题:(1)很多“职业院校专用”教材,其内容的形成以普通院校教材为基础,换皮但是没有换心;(2)课时安排上往往还是以理论加实践的形式出现,没有形成“教学做”统一的教学模式;(3)专业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实践教学能力不强;(4)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以人才市场岗位调研和会计职业分析为基础,开发的课程与学生的学历提升、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职业规划不相匹配,都按统一的模式和标准来培养学生,这些因素直接导致了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到的知识在工作中不能转化为职业能力,所以,表现出来的形式往往是企业找不到人,而大学生又找不到工作,也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二、高职会计专业就业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其一,课程开发与设置要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相适应。企业对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提出的培养要求是:既要懂会计理论又有实际的操作技能;精通国家税收的相关法律,会帮助企业税收筹划;对实际遇到的财务问题要有精准的职业判断;会财务分析,对财务项目筹划要具备交流与沟通能力;当然,还要有基本的会计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据此,2011年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为:立足浙江海洋经济发展、适应市场需要为目标,加强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培养顺应浙江地区经济发展,适应商务中介、现代金融和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需要的,满足学生职业规划个体需要,分类培养,融学历提升、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三位一体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其二,就业导向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2011年3月开始,学校邀请企业会计专家对中小企业会计所涵盖的业务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提炼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群所要求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基本规范、基本业务、基本操作等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以财务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就业导向课程的开发。

据分析,中小企业财务会计职业岗位群有出纳、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业务会计等,会计工作先从建账开始,通过记账、算账、结账,最后报账、查账。通过制证、复核、登账完成记账。会计职业能力包括职业判断能力、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会计核算的每一项任务包括填制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编制报表等,因此课程内容设计应满足会计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把会计工作能力转化成学生学习能力,构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其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聘请行业专家和校内专职教师一起,研讨、修订和确认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不同的就业会计岗位,从中分析出不同的工作任务,要完成这些任务,需要具备一定工作能力,把这些工作任务和工作能力按照其相关性归纳总结分别设置不同的课程,对部分核心课程进行小班化教学,对每门会计技能实务课程聘企业专家上2~4节的综合实践课。

其四,在教学条件实现方面,学院成立工商注册的“自办实体公司”——鄞州诚缘财务咨询有限公 司,注册资金10万元。公司对外开展了咨询、培训、实践教学、会计等业务工作,服务地方经济。对内服务于本学院的学生,实体公司实行“校企”双方合作,教师、学生既是学院的师生,也是公司的员工,公司的 业务由教师任会计、出纳等,并带领学生进入公司实际岗位(出纳、分类账会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等),是让学生“真刀真枪”干的一个会计专业实训场所。会计校内实训实现从模拟走向真实,提升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档次。

其五,在教学过程中,每一门就业导向课程都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校企双方组成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共同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共同主编并出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企业、行业专家始终对课程教学进行指导,在刚上课时,行业专家会对这门课程进行纲领性的介绍,并且说明本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通过这门课程需要学到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如何考核该课程等信息。在课程快结束时,行业专家同学校教师一起,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检验考核,一起评定学生的成绩。

三、典型工作能力领域转化为学习能力领域并设置课程(如图所示)四、会计专业就业导向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关键能力及专业素养分析(如表所示)

在此基础上,修订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开发标准的实施方案,使融理论知识与职业岗位于一体的就业导向课程体系的实施得到充分的保证。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第1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6.

会计专业的职业规划范文第5篇

会计专业专升本可以考哪些专业

1、金融学

这个是和会计相通的。并且金融学和经济学不一样,金融学的范围更小,学的很精细,不想经济学,范围大,很不容易学好。而且现在学金融学很吃香的。

2、法律

会计是一个严谨的工作,如果有相关法律知识的话会对你自律很有帮助,并且有很多法律是和会计业务相同的,比如说经济法,税法,商标法,公司法,而且如果你以后想往国务院发展的话法律也是非常重要的。

3、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也属于财经类,跟会计有相通的地方,财务可以划入企业的主战场。这是因为在大的企业里财务能够创造非常大的价值。

4、税法

可以向税务师发展,做一些税务策划什么的很赚钱。就算你已让当会计,公司也很看重这样的人才。

怎么选择专业好

1、考试相对易通过

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要选择一个考试比较容易通过的专业,比如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社会工作等文字性较多、而且也比较容易理解的专业,这样,就可稍微避开一些对好些同学来说都比较难的高强度的运算、画图等科目,在考试的时候,通过的几率就相对大了一些。

2、工作岗位所需

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般都会与我们目前的工作相结合,这样才可能更好的学习致用。比如,你在单位上是从事管理工作的,那根据你的工作性质,就可选择与管理相关的专业。这样,在学习的时候,由于有着实际的工作作为案例及支撑,才会更好地理解我们书本上的知识,学习起来,才不会觉得理论与实际的脱轨。

3、符合相关职业资格证报考条件

会计专业的职业规划范文第6篇

结合DE的特征和生源的特点,应该如何构建会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呢?

(一)根据学生个体不同的学习需求,实行“按需分类”培养

实行“按需分类”培养主要是考虑到参加远程学历教育的学生,其学习需求是各不相同的。有些学生本身就在财务岗位工作,但起点较低,学历较低,掌握的知识层次较低并且缺乏知识的系统性,严重影响了自身的职业发展和晋升。这需要提升知识系统和结构,将财会知识和技能引向纵深,然后又能顺利实施其职业规划。有些学生本身不在财务岗位工作,在其职业规划中有转向财务工作的需求,希望通过财会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财务工作的技能,在获得会计专业学历证书和掌握系统的财务知识和技能后,能较好地从事财务工作。也有些学生本不在财务岗位工作,今后也无意从事财务工作,选择会计专业本身就比较盲从,也没有长远的职业规划,参加学历教育纯粹是为了获得一张毕业证书。基于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在实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时,可以采用“ABC”分类法,将上述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大致划分为对应的A、B、C三类,然后根据不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目标,分别实施不同培养目标下的教学计划。而DE系统的优势将促进分类教学计划的实施,尤其是教学资源的高度信息化将确保分类教学计划实施的效率和效果。

(二)充分利用学生所在单位资源,实行基于学生个体的新型“校企合作”培养

目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很多,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传统校企合作模式,是以学校为主体对人才进行培养,合作中企业提供相应的实践教学环境,协助学校完成部分技能培养任务,这种模式虽然比较容易操作,但合作的深度、广度缺乏[4]。而作为DE的学生本身就来自于各单位,大部分来自于企业,尽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本身不在财务岗位,但还是能够获得所在企业财务岗位的有关实操信息,这样就对基于学生个体的“校企合作教育”奠定了基础。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其性质各不相同,那么在实行基于学生个体的“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合作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做到“因企制宜,不拘一格”。同时在实行基于学生个体的“校企合作”培养过程中,针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财务机构健全、财务人员分工较明确的企业,应将其发展成为对口的合作对象,实行全方位的合作,即除了针对学生个体培养合作外还要从师资培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教师和学生可以进企业锻炼,企业的财务总监、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可以进学校课堂讲课。当然合作的前提是要能做到双方共赢,这就需要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责任义务等角度找到双方的结合点。

(三)抓好职业证书考证工作,实行“学历+技能双证书”培养

所谓“双证书”是指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5]。尽管“双证书”教育在高职院校已经开展起来了,但在DE为主的成人高校,“双证书”教育模式还不是很成熟。就会计专业而言,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不是明确的诸如“初级会计师”证书和“中级会计师”证书这些会计专业特有的证书,所以对学生的吸引力不是很大,学生在获得这类课的学分以后往往放弃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申请。“双证书”教育是强调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组合,推行会计“双证书”教育是开展“以职业化教育为核心的职业导向式技能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集中体现。这是国家教育部的一项重大教育改革,是21世纪职业化教育的大趋势。对于DE大专层次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可以配套实施包括会计电算化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师”证书在内的“双证书”教育;而对于本科层次的学生来说,不妨将“中级会计师”证书和“会计信息化工程师”证书的考试作为实施“学历+技能双证书”培养的标准配套。平时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安排尽管是针对修学历教育的学分的,但主要应该围绕职业考证来灵活地贯彻实施教学计划。将教学计划中与考证相关的课程都用考证的课程来替代,教材也选用国家规定的考证教材。例如:初级会计师考试包括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两门,其中初级会计实务就包含学历教育教学计划中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三门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的基本内容,那么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安排就应该围绕初级会计实务的内容展开;初级会计师考试的经济法基础就包含了教学计划中的财经法规、经济法和税法的相关内容,那么在安排这些课程教学时主要应该围绕经济法基础这门考证课的内容展开。另外,由于DE采用的是自由学分制即滚动教学、滚动考试八年有效,这恰恰迎合了考证的时间要求。因为考证时间往往是相对固定的,如每年四、五月份考会计师证,那么学生可以将教学计划中与考证相关的课选在下半年来注册和考试,然后到考证当年的四、五月份就可轻松参加考证了。这样反而能提升考证通过率,从而大大提高学历考试与考证考试的效率,成人教育的学习有效性得到了保证。

(四)举行或参加会计专业知识竞赛,实行“比赛项目任务驱动”培养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目标的,比较适合于学习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专业教学。众所周知,会计专业的实践性和操作性是很强的,因此在会计专业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比较合适的。只要所设计的“任务”目标明确,难度适中并且对学生颇有吸引力,那么学生就会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主动学习知识,积极完成学习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任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设计,比如按会计岗位设计学习任务,按专业知识中的关键知识点设计学习任务,按参加比赛的项目来设计学习任务等。在这里以比赛任务驱动法在DE中的运用为例分析如下:首先,可以配合教学计划中的各学期所开设课程在校内举行相对应的会计专业知识竞赛,如在开设财务会计课程时可以举行模拟核算比赛,开设成本会计时可举行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在实务中的运用比赛,开设财务分析课程时可以举行财务案例研究比赛等。通过比赛的形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这样的教学形式可以保证较高的教学有效性和较高的学生参与度。校内的比赛可以常规性地举行,通过几轮循环比赛后,对比赛项目可以做到不断补充和完善,最后达到相对成熟。除了校内常规性比赛以外,可以去参加综合性更强的校外比赛,在集体荣誉感驱动下同样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实行“比赛项目任务驱动”法进行会计人才培养将会是一种保证教学活力的培养模式。当然,比赛中设置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不妨开设奖励基金,吸引赞助商加盟,形成长效机制。

(五)充分利用实训软件供应商资源,实行“校商合作”培养

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离不开专业实训软件。在安装使用这些软件过程中,供应商的其中一项服务是让软件使用者学会使用软件,而这恰恰就是值得学院充分利用的教学资源。因为学会使用软件的培训既可以在教师中开展,也可以让学生参加,那就等于让供应商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了,在无形当中构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校商合作”培养模式。当然“校商合作”不仅仅局限于培训软件的使用,还可以合作开发一些培训考证项目,构建一个掌握专业技能的平台,让会计专业教师和学生增加一次获得专业资格等级证书的机会。如用友软件供应商通常会与校方合作开发诸如“信息化工程师”之类的考证项目,而且通常考试通过率在85%以上,这对远程教育学生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那么以相应的项目考证为抓手,构建“校商合作”培养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DE学生的专业素养乃至提高学院会计专业职业化教育水平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结语

会计专业的职业规划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专业技能;会计;教学改革

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适用面很广,学生毕业后分布到各行各业。会计岗位的工作特点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各项基本的经济业务,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更着眼于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这就要求高职的会计教育“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目标的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一、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成为“中心”

教学质量和效果需要教与学的双向支持,没有学的配合便没有教的成功。所以,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探索问题的浓厚兴趣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教师既要重视知识教育,又要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持久性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求知欲比学到有限的知识更重要。所以,职业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刚刚进入大学校门,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加上没有了高中的紧张学习和压力,学生容易失去学习目标,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学什么,应该怎样去学,要学到什么程度,学完了能干什么,会处于一种茫然的状态。应该在学生一入学就对他们进行专业学前教育,把高职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会计职业规划、成功毕业生案例、职业素质要求、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等一一向学生进行介绍。并在后续陆续开始上专业课时,就该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在职业岗位中支撑哪些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目标、课程设计等对学生先进行介绍,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程的学习目的越清楚,兴趣就越高,学习就越深入。教学的内容应与科技发展、现代应用实例相结合,尤其是学科的发展态势、科研成果、前沿发展课题等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二、转换会计专业教师角色,变课堂“教学”为“导学”

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仅供数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矣。”故引导学生“要学”显然比“学好”更重要,教师要善于用案例或应用生动的事实激起学生对学习专业的热情,要善于用富于魅力的语言解释学科的奥妙促使学生跃跃欲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专业学习,学生不仅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求知的方法,并具有“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说不”的创新意识。

这要求教师转换角色,改革“填鸭式”教学,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播者、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学识的权威转变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或辅导员。如果把讲台比作舞台的话,教师应是“导演”,而不是“主演”。教师的作用应着眼于引导,特别要鼓励学生养成善于思考、质疑和探索的习惯,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更多是能力的提高,因为知识与能力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有机整体。

三、优化会计专业的知识结构,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

从突出专业技能的培养入手,本着适用、适度的原则,调整会计主干课程的门类及课时的分配,如加大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课时,调整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讲授内容的交叉重复问题;从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人手,增加实践性课时的课时数,同时从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聘请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力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突出应用能力培养人手,整合部分课程,如根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要求,重点讲授财务报告信息的解读与利用,以提高学生加工、利用会计信息的能力;同时,随着企业的电算化普及率的提高,应加大会计电算化对各门课程的应用学习,使电算化的学习不仅仅是当作一门课程,而是贯穿在整个三年的会计专业学习中。

另外,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能只限于本专业,而是既要有一定的深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需要做到深广结合。我校会计专业根据历届会计毕业生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评价了解到,很多会计专业学生到工作岗位后,除了做会计外,还兼任工资核算、社保费核算和代缴等业务。所以,增设了《员工薪酬与福利管理》和《社会保障学》两门课,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

四、增加实践教学投入,提高学生会计业务操作能力

从真实的会计业务实际看,会计人员具体业务的完成,除部分填单、制单等手工作业外,大部分业务都是运用计算机通过会计电算化完成的,因此,高职类院校的会计专业都应建立两个实验室,一个是手工模拟实验室,主要用于手工会计的实验,且实验项目不能仅用于会计核算上,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税收、金融等均应设置。另一个是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主要用于财务软件的演示应用与练习,且在实验室中备有各种商品化财务软件。

另外,很多的公司、企业等都建有或大或小的内部会计室,也都根据需要设立或多或少的会计岗,安排或多或少的会计人员,进行所涉会计业务往来及相关问题处理。所以,要高效地完成会计专业实训教学与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还必须建立一个“全仿真”的会计业务实训室。我院2012年在北京市民办教育发展引导性资金支持下建立了“全仿真”的会计业务实训室。内设:银行业务实训区、税务业务实训区、会计业务实训区、审计业务实训区、会计分岗综合实训区等。学生通过在“全仿真”的会计业务实训室中开展实训,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有助于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需求,较好地实现与企业岗位需求“零对接”。

五、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养,重视综合工作能力培养

我院就业办连续三年对来我院招聘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调查,这三年虽有很多不同的用人单位到我院招聘毕业生,但是这些单位看中毕业生的素质基本没有太大区别,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前三位为踏实肯干、人品素质、诚信。这正是会计的职业道德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所以,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除了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不够,职业道德和素养是首位的也是最基本的。

会计专业的职业规划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职会计;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一般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而职业素养作为一种养成教育,这就要求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目标应定位于:培养面向大中小型各类企业,适应现代会计职业要求的,具有良好职业素质,能应用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后能直接胜任相应的会计基础核算岗位工作。因此现阶段对于会计职业素养的教育,应从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入手,以素质教育带动会计职业素养的教育,调整教学课程设置体系,创建以职业素养为基本前提的会计教育培养模式。

一、以素质教育带动会计职业素养的教育

我国的会计教育理念中包含了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效从业的基本保证,而善于自学则是提高会计人员科研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持续动力,因此应切实关注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会计人员的素养。

(一)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决定了其从业水平,关系到法律的遵守与维护,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形象。会计人员首先要恪守的就是良好的职业道德,在钱、权利益面前不动摇立场,捍卫企业和国家的商业机密,严格遵循相关法律要求,会计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做好财务工作。

(二)注重知识的多样化

在不同性质、不同行业的企业中,会计人员需要熟悉甚至精通相关行业的知识技术;在跨国企业中,会计人员必须掌握至少一门外语,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外的会计处理方法;在会计电算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应具备计算机硬件知识、网络知识,会使财务软件;此外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之一,应更多地参与决策,这要求会计人员掌握管理、金融、人力资源等相关专业知识。

(三)加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新技术、新方法越来越多地呈现在会计人员面前,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不断的更新补充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还应及时了解相关法律的调整变化,这样才能紧跟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步伐。

二、调整课程设置及体系,完善会计职业素养教育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素质培养、理论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基础课程中,第一要设置经济管理类课程,以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知识,第二应设置法学类课程,以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自觉性,第三应设置外语和计算机课程,这是国际化人才的必备课程,还要设置口语表达、商务谈判、应用文写作课程,以增强学生的沟通和理解能力,第四应设置数学和哲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能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对经济事务的处理。对于课程体系设置上,根据会计人员必须既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又具备一定的学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职业能力要求,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应由专业技能、基础素质和能力拓展三部分课程组成。

(一)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是培养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必备的专业能力而开设的课程。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应该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开发出以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如会计核算基础、出纳实务、企业纳税实务、企业会计核算实务、财务软件应用、成本核算实务、公司理财、财务报表分析等学习领域课程。

(二)基础素质课程

这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就业后的自主学习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打基础的课程。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而言应开设经济数学、英语、形势与政策、道德建设、职业规划、法律基础、金融与经济学知识等知识性较强的基础课程。

(三)能力拓展课程

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而开设的课程。根据会计职业对会计人员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高职会计专业的能力拓展课可以包括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口才训练、商务礼仪、财经应用文写作、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等课程。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程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选修。

三、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促进会计职业素养教育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学生本身,社会资源的支持也很重要。企业界也逐渐认识到,要想获得较好职业素养的大学毕业生,企业也应该参与到大学生的培养中来,因此加强校企合作模式是势在必行。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

(一)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大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以及科研实验基地。

(二)企业家、专业人士走进高校,直接提供实践知识、宣传企业文化。

(三)完善社会培训机制,并走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入职培训以及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等。

作为高职会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把学生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培养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使所培养的学生不仅是会计专业人才,同时又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会计工作人员。

参考文献:

[1]王美祥.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探索与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