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传播路径

新媒体传播路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媒体传播路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媒体传播路径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电视节目;路径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272-01

一、新媒体概述

相比较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含义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摆脱了报纸杂志这种传统载体的限制。时代在发展,媒体如不能够顺应时代要求,就会失去作用,所以新媒体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媒体最大的进步就是相关产业的配合互动,形成一个相互呼应的产业链,这也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最大的特点。

二、新媒体对于电视节目的影响

(一)对电视媒体传播功能的影响。新媒体快速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占据了主导地位。它时刻传播着各种信息,这种速度和效果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这种高效又多样的传播方式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对媒体的整体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二)对电视媒体传播方式的影响。新媒体对电视传播的影响很大,电视传授不具有交互性,而新媒体着重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这样很容易调动观众的参与度,引起他们的注意。

(三)对电视受众的影响。中国人口众多,电视曾经是主要传播媒体之一,根据大数据展示,如今,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观看时间也越来越短。随着网民的逐渐增多,传统媒体已经无法和新媒体相抗衡,传统媒体也不再是各大公司研发的方向,电视在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下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电视产业岌岌可危,需要技术上的更新。

三、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传播的困境

(一)信息的匮乏与新闻节目同质化。第一,重大新闻深度报道不足。电视台的新闻来源很单一,各地电视台之间存在着竞争,很多时候会对消息进行封锁和垄断,无法做到资源的共享和探讨,信息质量也相应下降,新闻深度也会受到限制。很多地方电视台仅仅是对新闻进行曝光,没有后续的追踪,没有充分调动观众的参与度,也没有对一些不好的新闻进行探究。第二,很多地方电视台报道的新闻类型比较单一, 不能满足观众对新闻的渴求。民生新闻很容易产生同质化,也没有广阔的视野,受众对新闻的渴求就只能从新媒体中得到满足,这也是新媒体逐渐替代传统媒体的原因之一。

(二)鞑サ纳璞嘎浜蟆⑻跫简陋。电视这种传统媒体投入大,需要的设备类型众多,电视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都存在很大需求。电视台要想提高节目收视率,除内容外,还必须在相应的设备上追加资金的投入。而新媒体就减少了很多人力物力方面的支出。所以在很多方面,传统媒体不能与新媒体相抗衡。

四、新媒体环境下我国广播电视传播的策略建议

(一)新媒体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的融合。1.流程再造:平台化+大型服务终端模式。随着大媒体时代的来临,广电机构的传播平台也会打破以往,在不久的将来会趋于统一。实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两者共存发展。媒体的传播方式无非是图源视频和声音。加强电视杂志、报纸同网络文化的结合,取长补短。建造相应的服务平台,形成最新的媒体模式。2.机制构建:用户数据+深度挖掘。大数据的趋势,使传媒行业也融入其中。建立完整的机构,传媒进入大数据时代,机制构建是建立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从数据上入手进行相关的探究,数据可以直观反映观众的需求和喜好,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评判标准,从用户数据入手进行深度挖掘,充分调动观众的兴趣,从而促进电视行业的发展。

(二)多种机构、多种声音的参与。增加行业间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媒体的国际化,多种机构多种声音的参与,也就是在对外学习的过程中和外界分享信息化模式,实现双方的共赢,促进行业的国际化发展。国际一流媒体还重视和一些新媒体机构展开合作,CNN, BBC, FOX等均与Facebook, Twitter等SNS网站和You tube等视频网站建立战略合作的关系。

(三)全球信息与文化影响的过程。新媒体模式的出现,更要加大国际间的交流,提高电视信息之间的深度和广度。和海外的电视台建立相应的帮扶关系,扩大我国传媒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五、结语

在新时代下,电视节目要有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让新媒体与电视等传统媒体相结合,重新赢得观众的关注。

参考文献:

[1]郑亚鹏.探析新媒体语境下娱乐节目的发展[J].编辑之友,2012,(02):72-73+76.

新媒体传播路径范文第2篇

尤其是政治和新媒体的媒介联姻,带来一国范围内政治影响的快速传播和持续放大以及在世界范围内导致国家间沟通的模式不得不发生变化,对世界各国和政治组织提出异于传统媒体世界的新挑战。

新媒体的权力路径选择

关于制度的演进规律,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思用“路径依赖”理论(Path Dependence)成功地进行了阐释。他认为,“路径依赖类似物理学上的惯性,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路径好则形成良性循环,路径差则导致每况愈下。”

用路径依赖理论来审视新媒体革命和新媒体新闻活动,可以发现,新媒体为社会和民众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提供一种路径选择,这种路径是一种主动的建立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上的选择。虽然新闻媒体的社会功能没有直接的功利性,虽不能直接改变历史格局,但可介入现实成为改变历史格局的导火索,成为“改变内驱力”,来提供路径选择,对社会大众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新的整合或者调节,从而影响社会和现实。这种路径选择进而能够推动社会权力形态在一个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进行重构。在重构的世界中,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权力形态和隐形的灵巧权力存在,并区别于传统的经济、军事等有形的容易被识别和感知的权力,单一行为体或者难以感知这种权力,或者难以抵抗这种权力。从目前的权利体系和政治生态来看,这种权力呈现上升态势,同时在社会个体、非政府组织、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国家政府间进行扩散和重新分配。

就发展中国家而言,其面临的最大挑战在强度上更甚于发达国家,因为其同时面临来自非国家行为体和发达国家两个方向的挤压,假如不能妥善应对此类挑战,那么“”或者“推特革命”将会出现。

新媒体的政治媒介功能—以美国为例

传播技术的创新普及以及影响力的日渐放大,导致媒介与政治的互渗力不断提升。美国,作为站在世界数字技术前端的一个发达国家,对新媒体政治传播在国家层面上的战略价值认知较早。面对新媒体领跑的媒介环境,深谙政治传播与媒体互动之道的美国政府认识到美国之音作为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很难再现。美国之音对华广播的原有时段、频段和设备,合并到自由亚洲电台,美国之音的中文网站保留下来,普通话节目整体全部转入互联网播出。这显然是一种针对新形势的宣传调整,也看出美国政府对媒介政治价值在数字化传播趋势下的重新认定和评估,重新配置媒体资源。

其实,美国政界通过大众媒体来实现政治影响的做法由来已久,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在美国,政治和媒介密不可分。随着新媒体兴起,媒介参与政治活动来协助美国政府达到其政治目的的力度和深度一直在拓展。比如在海湾战争、“9·11”事件以及伦敦地铁爆炸案中,新媒体超越大众媒体,迅速反应、设置议题不断发力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在美国政治格局中,互联网等新媒体正在或者已经取代大众传播传统媒体,其传播使政治的影响力和冲击力愈加广泛而深刻。在涉外传播领域,美国政府频频以“互联网自由”为名,打新媒体外交牌。比如在2011年2月15日,美国当时的国务卿希拉里宣布,美国当年将花费2500万美元“推动因特网自由”,“努力协助专制国家异见人士打破网络封锁,促进人权和民主”。而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新媒体则配合美国政府外交政治策略,异常积极地开展对外舆论宣传和引导,凭借其技术优势、多元化传播美国文化和意识形态,宣扬“美式民主”,使他国网民认同、接受美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悄然加快了美国文化对其他国家民众的渗透与传播,甚至经常制造事件在一些国家的动乱中推波助澜,威胁他国安全。《纽约时报》曾刊载文章提出,从美国国务院与“Twitter”之间的关系上可以看出,美国政府把社交网站已经视为其外交的利器。在当今国际关系领域,Facebook、Twitter等新媒体服务一定程度上已成为美国政府的延伸,作为美国对外传播的新渠道和载体,新媒体通过为美国政策代言来对他国实施公共外交影响,其新的传播特性和形态如下:

第一,以替代式传播为异见者提供舆论平台,传播反对派声音,向他国政府施压。在传播方法上,新媒体外交继承了美国媒体一向标榜的“客观公正”的说辞,挖掘、利用和追捧反对派话语,向他国政府施压。

第二,操控传播议题,通过选择性升级“议程”的重要性,对和美国关系远近不同国家的重大事件区别对待,实行双重标准。

新媒体传播路径范文第3篇

>> 新媒体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优化途径研究 浅析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 论新媒体时代高校信息传播的理念创新与路径优化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问题探析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在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中的作用比较 主体视域下MOOC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中的应用路径探索 新媒体环境下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思考 新媒体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影响研究 浅谈“微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舆情引导 关于如何优化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广播的发展路径 新媒体时代高校青年化的影响与路径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作用及现状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现状及对策 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高校形势政策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试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特征 如何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实效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 江玉石.“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构建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3.15(3).

[3] 施萍,黎海燕.《形势与政策》专题教学中教师素质结构浅析[J].考试周刊,2013(21).

新媒体传播路径范文第4篇

>> 新媒体语境下的品牌传播 浅析新媒体语境下的传播伦理困境及其对策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特征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热词传播 新媒体语境下的全球传播初探 新媒体语境下的戏曲传播论略 新媒体语境下徽州木雕艺术的文化传播 论新媒体语境下的孝文化传播 新媒体语境下科普传播的新发展 新媒体语境下的航天科普传播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对危机事件的理性解码 媒介融合语境下主流媒体的危机传播探析 数字传播语境下的“全媒体广告营销”模式 新媒体语境下博物馆文化传播 新媒体语境下农村文化传播路径探析 新媒体语境下少民族文化传播 新媒体语境下政府公共形象传播转型 新媒体语境下医院危机事件应对策略 新媒体语境下的旅游目的地品牌传播路径构建 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摄影传播的挑战与应对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雷希颖.加多宝侮辱事件应自己反思[EB/OL].内蒙新闻网,.

[3]陆纯皓.中国食品企业危机管理[D].复旦大学,2009.

[4]皮埃尔・布尔迪厄著.许钧译.关于电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5]Benoit, W. L. Image repair discourse and crisis communication[J]. Public Relations Review,1997(23).

[6]媒体人怎么看,加多宝“多谢大V行动”的失败[EB/OL].微口网,http:///v/fc3641?source=qrcode.

[7]胡百精.危机传播管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新媒体传播路径范文第5篇

中国记者:面对传媒市场的机遇与挑战,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怎样适应媒体生产方式、传播方式与经营方式的转变,实现进一步发展?

黄斌: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和以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媒体给传统报业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和经营方式变化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清晰地认识到传统报业依靠单一的文图采编生产方式、单一的纸质传播方式、单一的报纸发行广告经营方式所组成的发展模式,难以再取得很大的发展,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进行全面的转型升级。

一、生产方式:由单一的文图采编转变为全媒体数字化采编。

1 采集方式已开始实行全媒体数字化采访。

集团目前新闻信息采集方式已由原来的文图采集升级为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全媒体信息采集,为全媒体多介质传播和全媒体多终端经营提供多形态的内容。我们根据不同的新闻事件安排不同的采集方式,在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中,如全国两会和省两会等,则安排全媒体采访。

2 编辑方式已开始实行全媒体个性化编辑。

集团既有晚报、日报,又有微博、视频、网站,我们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编辑不同的内容产品,以体现不同媒体的优势和差异。

(1)充分发挥报纸的深度和理性优势,进一步提升报纸的权威性和影响力。

在全媒体格局中,报纸的优势在于内涵,在于它的深度和理性优势。为此,《羊城晚报》确立了以提升现实影响力为重点,充分发挥省委党报的优势,正确发挥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加大深度报道、调查报道,正视社会问题,触动社会现实,积极介入公共事务,敢于披露重大事件,树立正义敢言的晚报形象。让读者从消遣性、欣赏性阅读转向需求性、关注性阅读,使影响力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如《羊城晚报》于2011年10月,独家连续报道的“凌华坤见义勇为事件”,该事件引起中央、广东省和湛江市领导的关注,吴川市迅速采取措施,积极处理凌华坤见义勇为的相关问题。又如《羊城晚报》于2012年3月20日发表的《癫狂的“灵修”》专题报道,引起巨大反响。百度统计资料显示,超万家网站报纸转载,网络转载量超45万次。

(2)实施聚合战略,通过内容聚合、读者聚合和市场聚合,使《羊城晚报》更深刻、更高端、更年轻。

在新传媒格局中,报纸应该是精英媒体,高端化是报纸的必然趋势。我们在内容上向深度报道和专业周刊聚合,在区域上向广州珠三角聚合,在读者上向高端人士、年轻群体聚合,通过内容和读者的聚合,形成市场聚合,从而提高有效发行,促进广告形成洼地效应。实施聚合战略以来,《羊城晚报》《新陕报》的发行和广告不断增长。

(3)充分发挥不同数字媒体的个性化特点,提供差异化的内容产品。

微博在于快,互动性强;视频在于全景再现,直观;网络在于内容全面,信息量丰富。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将采集回来的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分流再加工,形成了金羊微博、金羊网络专题报道、羊城播报、羊城电视等多种数字化内容产品。如每周一期视频直播节目《名师说家教》收视率不断创下新高,这是在教育动态新闻和深度新闻的基础上,延伸开发出来的教育类视频节目,很受广大家长的欢迎。

二、传播方式:由单一的纸质传播转变为全媒体多介质传播。

尽管《羊城晚报》纸质版的发行量每年都在增长,但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新技术带来的全媒体多介质传播已是大势所趋。我们的技术研发团队,在提升传统互联网传播功能的同时,正在加大力度提升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移动电视、户外LED等全媒体多介质传播技术和软硬件的升级。

目前我们在子报《新快报》已试行,它的iPad版已比较成熟。去年全国两会报道就推出了新快报团队,他们用iPad、iPhone随时采集回传文、图、音视频新闻。今年全国两会报道,《新快报》记者用iPad制作漫画来表现两会,开创了用iPad漫画报道两会的先河。

三、经营方式:由单一的纸质经营转变为全媒体多终端经营。

目前和全国、全球绝大多数报业集团一样,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在媒体经营收入上仍以纸质的发行和广告收入为主。虽然内容采集和信息传播已全媒体化、全数字化,但经营上没有探索出一个非常有效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

2012年,我们已加快向全媒体多终端收费阅读和广告运营的方向转型,由单一的纸质经营转变为全媒体多终端经营。收费阅读目前全球还没有非常成功的案例,但广告的多通道、多终端运营收益将有良好的预期,毕竟不管技术怎么发达,广告客户还是需要做广告的,只是广告的载体比以前更丰富而已。

大家都在讲全媒体,数字化转型是趋势,但不是取代的关系,是传统媒体怎样适应技术发展、更新换代的问题。如何借助现代传播工具的转型,实现现代信息传播功能的转型,要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传统媒体的出路。

两条路径,共享新传媒格局

中国记者:如何嫁接优势资源,探寻与新技术共享新传媒格局的路径?

黄斌:近年来,传统报业依靠单一市场、单一媒体、单一盈利方式、高投入、高消耗、高成本的发展模式所拥有的增长动力正在减退。随着新媒体技术及技术平台的进步和大规模应用,以互联网、手机媒体和各类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商业模式目渐清晰和完善,对传统报业读者资源与广告资源的分流作用更加明显。业界竞争已经从单一传统内容生产、广告和发行竞争,向以全媒体内容生产为核心,以新媒体技术和技术平台为依托,全媒体形式的信息和服务,传统媒体运营模式和新媒体运营模式有机结合的全面竞争发展。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未来的发展,必须建设集团全媒体平台,全力提升本集团的媒体竞争力,为面向未来的市场竞争和发展提供核心支持能力。

集团目前正在构建全媒体信息管理运营技术平台,是以新媒体发展方向为主导进行系统规划建设。在这个技术平台上,我们与新技术共享新传媒格局的路径主要有二:

路径一:充分发挥传统报业新闻报道权威性强的优势和品牌优势,实现多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这一路径,关键在于报纸功能的转型,既要发扬报纸的现有优势,又要找到实现功能转型的新渠道。要改变办报思路,不仅要在纸上办《羊城晚报》,而且要探索在新媒体上办《羊城晚报》。要把新媒体的理念、新媒体的技术和新媒体的手段与办报的要求结合起来,实现传统报业的载体转型和功能转型。

我们正在打造的《羊城晚报》全媒体信息平台,是涵盖整个报业集团各种媒体形态的信息采集、编辑、和运营的综合数字化业务基础设施。平台以全媒体内容采集与汇聚系统为核心,以媒体综合出版,一次生成,多媒介、跨媒体同步发行出版和云服务为目标,最终将实现内容产品的统一管理运营,为社会公众提供包括平面、移动、互联网、户外屏媒体、视频和多媒体等各种媒体形态为载体的信息产品。

全媒体信息应用层由全媒体新闻生产系统、移动媒体出版系统、全媒体资源服务平台三大业务系统组成。平台的基础由虚拟化云管理的技术设备和网络资源支撑平台构成。

全媒体新闻生产系统涵盖了现有采编流程的所有功能,新增了移动采编、线索管理、热点追踪、报题/选题管理等功能;功能更强的稿件审核和编辑工具;全新的引擎、模板和监控,实现对报刊(含数字报刊)、网站、微博和移动出版内容的统一管理和。

全媒体信息平台建成并与现有综合业务处理平台整合后,在保持和提升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扩展多媒体资源管理、新媒体应用、移动采编和相关业务、提升采访装备和手段等新能力,实现集团资源的有效整合,为以新媒体发展方向为主导的集团建设提供平台支持。

我们现在不断加快发展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为一体的多媒体新闻采编团队和流程建设,形成以原创新闻资讯为基础,通过体制创新和科技进步。发挥传统报业新闻报道权威性强的优势和公信力强的品牌优势,实现多媒体融合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路径二:构建全媒体多终端经营体系,发挥报业集团客户资源丰富的优势,形成新的赢利模式和赢利能力。

如果说路径一是“内容为王”的话,路径二就是“终端为王”。我们一方面加快网络媒体、移动数字媒体的建设,一方面不断加强与电视网络、移动通信的联合与合作,积极占领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有线电视网、户外LED等数字终端。

强大的内容可以给我们带来影响力,但将影响力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收益,必须拥有自己的终端。光做全媒体内容供应商,没有自己的全媒体多终端经营体系,在目前新传媒格局中是没有议价能力的,新媒体的赢利模式和赢利能力也就建立不起来。移动媒体出版系统包括移动媒体制作平台、管理平台和云服务平台。通过移动媒体制作平台软件,可以实现交互式数字出版物需要的富媒体元素,如音视频、全景图、三维立体效果、超链接、图标注释、幻灯片、交互式信息图表等动态组件,用户不仅可单向获得大量资讯,还可以与数字出版物进行互动,如发表评论,发送微博或者参与投票等。目前iPad、iPhone和Android(安卓系统)所能实现的功能,移动媒体制作平台软件基本上都能实现。

三大重点,多产业发展现代传媒集团

中国记者:如何抓住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机,形成产业升级,实现新时期的战略转型?

黄斌:2012年集团全面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将抓住中央和省委推进文化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顺应传媒产业的潮流,加快转型升级,加大战略投资力度,深化实施品牌战略、聚合战略、产业扩张战略、数字化战略,集中资源发展《羊城晚报》、数字媒体、生活传媒、创意产业四大板块产业,打造现代传媒产业集群,使集团从以报纸为主的报业集团向多产业发展的现代传媒集团转型。

加快集团经济发展,关键是把集团经济总量做大。要拓展和盘活经营资源,把一切允许经营、能够经营、应当经营的内容、活动和资源都转向经营,提高内容经营的比重,丰富经营性活动,加强投资经营,推动传统经营业务转型,实现由办报刊向办产业转变,由依靠版面经营向多资源经营转变,由二次销售的赢利模式(即广告)向直营销售、多次销售的赢利模式转变,形成多业并举的产业格局。

一、整合集团资源,扶持品牌项目做强做大,实行品牌运营。

2011年,集团有若干品牌创新项目,如发行公司推出金羊管家品牌、可乐生活推出斑马品牌。2012年,数媒公司、广告公司、文化传播公司也推出不少品牌项目。集团各单位都在积极整合资源,进行大胆创新。集团将不断加大品牌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大投入,全面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

二、重点打造生活传媒和创意产业,做大文化产业规模。

我们成立了生活传媒公司,通过丰富期刊出版品类,加快全媒体运营和品牌产品创新开发,打造生活类期刊媒体方阵和品牌产品延伸的产业链。将进一步细分媒体市场,寻找市场空间,明确各自清晰的读者群,把握有效的客户资源,大力发展功能性强的期刊,探索开发电子期刊,摸索电子刊物的赢利模式。

我们将加快创意产业园整体开发步伐,加快羊城创意产业园的规划,提高创意园服务性收入的比例,提升服务水平和内容。充分发挥地段优势,引入商务配套,形成成熟的商务圈,形成新的增长点。探索资本输出、品牌输出和管理输出等多种形式扩张的路子,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建立“羊城创意产业园”,形成连锁式产业园区。

新媒体传播路径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稻菔贝;传统媒体;新媒体;传统媒体转型

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7)03-108 -02

一、新媒体定义以及新旧媒体不同点

(一)新媒体定义

“新媒体(new media)”是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言的一种新型媒体形态,它不再局限于声音、图像的传播,而是借助于新的计算机技术,以互联网为媒介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和关系转换,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性。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一种突破,但并没有完全脱离于传统媒体,而是传统媒体的延伸、发展。

(二)新旧媒体特点与区别

1.新媒体特点

由于新媒体是以互联网为媒介平台,所以它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交互性、及时性、共享性与个性化。传播呈现多元化、扁平化、融合话的特点。

2.传统媒体特点

传统媒体由于拥有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充分发挥其作用,报道具有严谨性、权威性。

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区别

传统媒体以一种传统的大众方式,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等形成一对多的传播局面,形式较为单一,缺乏互动性。这种单方面的传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新媒体以互联网为媒介,从以传者为中心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向用户提供一个交流沟通平台,使媒体、群众之间的交流更为便利,具有很强的参与互动性。由于互联网的特质,信息更新不再落后,世界每个角落、每个时刻发生的事件都可以随时在网上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将重心由内容转向服务。

(二)传统媒体转变背景与现状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传播技术不断发展,使人类经历了原始的口头传播、传统的印刷传播、新兴的互联网传播。反之,不断发展的传播技术也帮助了科学技术的推广传播,为社会发展前进做出了贡献。在整个进程中,传统技术与新兴技术相互交融,传统媒体在新的传播技术中打破了原有状态,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同步发展,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但无论是哪一种传播方式都有着自身的优点与局限性,需要在未来不断完善。传统媒介传播方式单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是缺乏媒体与用户的交互性。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填补了传统媒体的空缺,运用新的传播技术带来了信息的个性化、及时性、交互性发展,传统媒体受到巨大冲击,迎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以往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占据垄断地位,由主流媒体担任着信息筛选、的重要职责,形成了一对多的局面。受众在信息的传播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去甄别信息的真伪,随着电话、手机、网络等一系列传播方式的发展,传统媒体在整个领域的占有率不断下降,新媒体的快速崛起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传统媒体面临巨大的挑战。截至 2009 年 6 月底,我国网民数量已达 3.38 亿,博客和个人空间用户已达 1.81 亿;而到 2009年底,我国的传统媒体如纸媒的发行量刚突破 1 亿份。

对于传统媒体转变现状,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角度。王宏宇、周湘艳、 刘孟达从技术升级、文化变迁、大众需求的快速变迁催生了当代时刻变换的媒体大环境来告诉我们,传统媒体要生存就必须不断地有所突破。其中刘孟达提出了大众需求的变迁包括用户的分流。在手机、网络视频等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用户跟随度正在逐渐下降。陈栋、王丽明从三个方面来告诉我们传统媒体转型十分紧迫与必要。第一,由于受众逐渐向多元化转变,媒体应该向多元化发展。第二,市场的竞争变得格外激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已经不能并行发展,必须亮出各自的“秘密武器”。第三,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信息的传播更新快速,传统媒体收到强烈冲击,影响力不断减弱,因此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跟上时代、用户的速度。而白奇峰对于传统媒体的现状说明得更加准确,由媒体的大环境引申到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无一不告诉了我们传统媒体的垄断地位已经被打破。他认为第一,传统媒体面对信息内容的挑战。传统媒体对信息量有限制。第二,传统媒体面对着传播方式的挑战。由于传统媒体是单向传播的媒体,缺少受众向报纸反馈信息的渠道。媒体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缺少广泛的沟通交流。第三,传统媒体面对信息时效性的挑战。由于互联网使得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每当新闻发生时,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网络来获取第一手信息,而传统媒体的特性使其信息传播不得不落后于新媒体。第四,传统媒体面对信息表达的挑战。传统媒体使用文字、音像形式使信息的传播较为扁平化,而新媒体则更能全面、立体地传播信息。

进入大数据时代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垄断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传统媒体不再具有信息选择权,受众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参与选择者,经过媒体筛选、加工报道的信息不再具有吸引力。传统媒体虽然也在不断扩展中,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整个媒介领域的地位持续下降。

(三)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路径选择

1.转向新媒体

面为危机传统媒体不得不转变时周凯莉认为传统媒体转型需要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借鉴新媒体接地气的同时也要打破路径的依赖,巧用新媒体的思路来发展传统媒体,建立数字化机制。此外,反其道而行之也十分重要,传统媒体可以变身为新闻高级定制工坊。我认为这种路径是陷入了转型误区,传统媒体如果用新媒体的思路运作就叫做转型的话,这样的方式不能让传统媒体在保留自身优点的同时,与新媒体竞争。而是完全沦陷在了新媒体的漩涡之中。这种方式无疑是不明智的。相比之下,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更有道理。

2.媒体融合发展

对于传统媒体转型白奇峰、汤宇时、洪杰文、杨菲、王宏宇、陈圣强、孙婷、郭全中、戚昌慧 孙群正、周湘艳等人认为传统媒介与新的传播技术之间的关系不是取代式的而是叠加式。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要在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上,但绝对不是简单堆砌几个新媒体的理念。

传统媒体如何转型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较为重要的是要增加媒体与社会公众的互动,打破被动、束缚、不平等的传播环境,探索媒体对中国社会发展、转型的帮助。

在行业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改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变革理念。传统媒体要改变观念,积极适应新的媒体环境,转变传播主体和传播形态变化的认识,各类信息通过新技术实现多渠道的。

(2)从把关人转变为服务者。在信息报道上,传统媒体出于权威性、政治性的考虑,发表内容都是经过筛选的,现状需要的是把握新媒体受众的偏好与需求、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

(3)坚持内容为王,推进内容创新。整合信息优化内容,针对用户个性传播,谨防低俗内容,成为信息传输终端与内容提供商。之后还要转变角度,用信息服务的理念来替代内容为主的理念。

(4)融合媒介技术。将新、旧媒介技术结合起来发展成一种新的传播信息的方式或者媒介形态。要由适应于传统媒体的方式转变为适应新媒体的技术发展,依靠大数据与云计算等实现信息的智能化匹配。

(5)从业人员工作方式转变。需要引进创新性人才,传统媒体的从业人员不仅要熟练地应用文字、图片来报道信息,同时也要熟练掌握数字技术,能使用音像等方式对信息进行加工与传播。

最近几年媒体界不断讨论传统媒体的转型与融合发展,各有各的主张,然而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仍没有一个定论,传统媒体仍不断地遇见新问题。所以融合与对接,该如何部署需要审时度势。传播媒体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新媒体的出现与冲击并不会完全取代魍趁教澹反而会使传统媒体不断谋求发展,革故鼎新,从而开辟新的道路。由此可知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的转型中,如果完全脱离了本身,走向新媒体的道路,无疑是自寻死路,如果选择在发展中与新媒体相互融合中避免认识、思维、和路径的误区。传统媒体将会有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天介.传统广电转型之道[J].探索经纬,2013,(12):27-30

[2]李D.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博弈[J].中国传媒科技,2013,(03下):26-27

[3]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151.

[4]江凌.试论 21 世纪的传媒人才走势[J].中国报业,2009,(07).

[5]王宏宇.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转型之路探析[J].新闻战线,2015,(02下):42-43.

[6]周湘艳. 跨媒体整合传统媒体转型之路――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实践跨媒体深度整合[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9,(04):97-98.

[7]刘孟达.媒介环境下地方广电媒体的突围路径――绍兴广电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与路径探索[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03):35-38.

[8]陈栋,王丽明.大数据时代传统媒体转型之路[J].新闻前哨,2014,(09):37-38.

[9]白奇峰.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中的发展历程[J].经济研究导刊,2013,(14):78-81.

[10] 周凯莉.传统媒体转型之路:接地气或者更高端[N].证券时报,2013,10(A03).

[11]汤宇时.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转型[J].中国传媒科技即,2010,(08):58-60.

[12]洪杰文,杨菲.理念、技术与内容――新媒体技术背景下传统媒体转型的“三驾马车”[J].新闻前哨,2015,(02):61-63.

[13]王宏宇.新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转型之路探析[J].新闻战线,2015,(02):42-43

[14]郭全中.传媒大转型[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15]戚昌慧,孙群正. 拓展广电媒体新空间一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谈起[J].新闻前哨,2007:2-3.

[16]陈圣强,孙婷.从澎湃新闻看传统媒体转型之路[J].新闻知识,2015,(09).

作者简介:

新媒体传播路径范文第7篇

>> 高校自媒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对策探析 自媒体助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影响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研究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研究 浅析自媒体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定位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研究 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在高校青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研究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适应性研究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子研究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及对策研究 自媒体时代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自媒体时代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自媒体时代加强物流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的创新性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②杨贤芳.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

③Dale Peskin:WeMediia:Introduction,http://wemedia/weblog.php?id=p3.

④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⑤列宁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22.

⑥李浩源,刘军汉.微博问政:领导干部上微博[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2,(6):4.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冯刚,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30年发展研究报告[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3]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新媒体传播路径范文第8篇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

引言

新媒体技术是以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为依托,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其与传统媒体相比,在信息传播的多样性与便捷性上都有了显著进步,成为了吸引大学生群体的重要原因所在。这一现象也为在新媒体视域下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带来了机遇。因此,如何充分的利用新媒体技术以实现对于思政教育内容与方式的创新,成为当前思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既是发展的必然,又是创新教育的需要,唯有有效应对,才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创新性。

一、新媒体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战

高校思政教育主要内容是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包括在此基础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新媒体视域下,各种信息自由传播,其中难免会充斥着一些低俗、落后的负面信息,如挑战道德底线的“优衣库事件”,给大学生良好品德素养的形成带来消极影响。多元化价值观念与不同意识形态在新媒体中的广泛传播,无不干扰着大学生对生活方式与理想追求的判断,无形中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增加了难度与压力。

另外,新媒体环境的虚拟性也冲击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在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的虚拟环境里,学生都是以匿名的方式进行交流,因为缺乏有效监督与道德约束,往往使得学生在交流之中百无禁忌,沉迷于虚拟世界而与无法真正的去判断真伪,甚至与现实世界相脱节,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作为思政教育主体的高校,在改革创新的步伐上却并没有赶得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频率。

二、新媒体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机遇

新媒体环境下的技术优势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更加自由与开放的便利渠道。

首先,丰富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手段,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融入了网站、微博、微信等传播载体,可以更加方便、快捷、有针对性地实现师生间的直接交流,这是教学方式的进步。其次,创造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时空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不同区域的教师、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介实现对某一论点的直接交流和讨论。同时,学生们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通过收看视频、音频的方式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第三,新媒体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既有利于思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区分的加以借鉴,提高教学吸引力,又有利于学生自身利用网络资源充实自身,有效地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新媒体技术使得师生双方地位在交往过程中趋于平等,有利于学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坦诚相见,畅所欲言,从而为教师了解学生真实想法,进行有针对性指导提供良好契机。

三、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工作创新路径分析

新媒体时代,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路径的创新,既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又要掌握方式方法,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真正使新媒体发挥应有的积极意义,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努力。

(一)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理念的与时俱进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广大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清教育形势,以平等的姿态融入思政课堂的工教学中。可以通过新媒体手段,如建立QQ群、微信群的方式为班级学生搭建公众交流平台,在做好正面教育引导的同时,及时掌握学生们思想状况,做到有的放矢,全面提升学生政治品德水平。除此之外,要鼓励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占领新媒体阵地,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积极宣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会舆论主流思想,让人们在耳濡目染中获得精神层面的洗礼,弘扬社会正能量。

(二)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首先,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做到与新媒体发展的与时俱进。具体而言,要通过学习提升自身对于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掌握能力,能够在新媒介中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培养和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熟悉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规律又能熟练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专家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其次,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要做好服务管理,形成领导团队。要充分整合高校各类教育资源,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管作用,切实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果,为广大高校大学生发展成长提供服务。

(三)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媒体素养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外界信息时,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此,要特别重视对高校大学生自身媒体素养的塑造。首先,作为大学生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来应对变化着的外部环境,要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辩证的看待新媒体环境下的各种信息,达到真正了解新媒体、使用新媒体的目的。其次,高校要充分发挥教育功能,通过设立相关课程来推动大学生媒体素养的养成。实践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可以通过知名专家讲座或亲身参与的方式,让大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真知,在调查中认识社情国情,在锻炼中增长才干。另外,大学生自身应具备积极引导思想舆论的动机,让参与者在交流中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从而为优化新媒体环境贡献力量。

(四)主动发挥新媒体优势

和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具备传播迅速、形式多样以及辐射深远等优势。只有做到优势的充分发挥,才能更好地为高校思政教育服务。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推进中,一方面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能够理解将新媒体思想纳入思政教育工作是时展的必然,并在行动上重视起来,研究探讨工作方法;另一方面,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立足于传统,实现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通过完善计划、综合考量,实现工作方法上的优化,切实推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1]郑磊.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创新探究[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