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商务公司规章制度

电子商务公司规章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子商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子商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现代物流 物流企业

    一、引言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完善结合,将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它对人类社会进行着全方位的改造,在企业竞争、政府部门、公共研究机构、教育以及娱乐等方面改变着人类相互交往的方式,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璀璨的世界。而现实中我们的物流企业对悄然到来的电子商务缺乏准备,没有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给物流企业带来的发展际遇。因此,适应电子商务环境,寻求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是我们必修的功课。

    二、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1.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的物流观念。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人们在进行物流活动时,物流的功能可以通过虚拟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此虚拟化的过程中,人们可通过各种组合方式,寻求物流的合理化,使商品实体在运动过程中,达到效率最高、费用最省、距离最短、时间最少。同时,电子商务需求的多样性与分散性,为现代物流拓展了广阔的业务范围。电子商务要求现代物流提供更完善、更周到的服务,要求协助电子商务公司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内容,这样现代物流的发展才有内在的动力与外在的需求,二者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2.现代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障。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是信息流、商流、资金流和物流的流动过程,其优势体现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和运作方式的高效率上。通过互联网进行商业交易,毕竟是“虚拟”的经济过程,最终的资源配置还需要通过商品实体的转移来实现,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信息流、商流和资金流。只有通过物流配送,将商品或服务真正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商务活动才能结束,物流实际上是以商流的后续者和服务者的姿态出现,而物流配送效率也就成为客户评价电子商务满意程度的重要指标。

    3.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的运作方式。电子商务可使物流实现网络的实时控制。在传统的物流活动中,虽然也有运用计算机技术对物流实时控制,但这种控制都是以独立的运作模式来进行的。而在电子商务时代,网络全球化的特点,可使物流在全球范围内实施整体的实时控制。现代物流企业可充分利用Internet的巨大优势建立信息系统和网络平台,提供更加完善的配送和售后服务,使现代物流功能集成化、服务系列化,提高运行效率。

    4.电子商务改变物流系统的组织和管理。首先,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电子商务高效率和全球性的特点,要求物流也必须达到这一目标。而物流要达到这一目标,良好的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则是最基本的保证。其次,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技术的进步。物流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实现物流效率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要建立一个适应电子商务运作的高效率的物流系统,加快提高物流的技术水平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必将对物流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对物流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物流管理的水平全面提升。

    三、基于商务环境的物流企业发展策略

    1.提高对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认识。电子商务是商业领域内的一次革命,而现代物流则是物流领域内的一次革命。国家与企业必须共同参与,共建电子信息化环境。政府要在高速公路和铁路、航空、信息网络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保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形成一个覆盖全社会的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为发展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企业要通过信息网络进行商贸活动,为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从而促进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结合与发展。

    2.创新竞争方式和经营方式。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对物流企业现有的竞争业态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它要求物流企业自身不仅要以较低的物流费用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要从全社会的角度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为此,应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联合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形成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有多种物流功能的经济联合体,以适应电子商务对物流发展的需要。在这一联合体的内部,各物流企业之间既存在着竞争,又存在着利益的统一性,形成一种既竞争又协同的格局。电子商务要求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的、综合化的方向发展。为此,需要积极采用连锁经营、综合经营的方式以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

    3.创新物流管理。没有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也就不会有物流的高效化和合理化。在物流企业的管理中,要重视电子商务对物流所产生的影响,要树立系统管理的思想,为物流的高效化、合理化奠定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在管理方法上,要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实现物流过程的最优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在管理手段上,要大力运用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在管理组织上,要合理地设置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明确各自的责任与职能,加强物流的计划管理和质量管理。

电子商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文第2篇

中国特色的混沌

市场称谓各种各样。首先,全国各地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命名很随意,有的因为交易对象是生产所需的大宗资料,于是叫做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所;有的因为基于电子商务技术,所以叫做电子商务公司、网站;还有的叫做交易中心、电子交易市场等。其次,业内的监管文件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称呼多样,包括大宗商品交易、中远期、准期货、变相期货、电子交易市场、电子盘交易、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市场等。管理部门也意识到该类市场的称谓难以统一,以至于国务院38号文中使用“各类交易场所”,意在将所有类似市场一举囊括。

交易品种形形。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交易标的主要为大宗商品,包括能源化工类、矿石金属类、农副产品类三大类。全国各地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则结合市场需求和当地经济地缘特色,在交易品种方面继续深入细化,如农副产品类中几乎无所不含。

交易模式不尽相同。由于国家对于具体交易模式并没有严格限定,因此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根据各自需要,自行设计实施交易模式。一般而言,交易模式包括直接交易、间接交易、市场见证服务。

参与主体层次不一。首先是市场设立的主体层次不一,各类交易市场有的由政府相关企事业单位控股成立,有的是不同公司共同投资,有的就是由民间个人单独或合伙投资。其次是交易主体层次不一,有的是从事具体生产流通的企业,有的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有的是进行纯粹金融交易的投资者。

市场规模难以估计。全国各地不同规模的交易市场层出不穷,加之市场上缺乏专业的研究机构进行统计,也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进行管理,导致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市场数量、交易规模、投资客户群体、各类市场的区域分布等具体统计信息难以准确估计。

类似市场层出不穷。除了以能源化工、矿产金属、农副产品等大宗商品为对象的交易市场以外,正在兴起的还有各种权益类交易市场,交易标的主要包括产权、股权、债权、林权、矿权、知识产权、文化艺术品权益、碳排放权、排污权及金融资产权益等。但无论交易标的为何,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和各类权益交易市场都在市场命名、交易方式、投资参与者等方面存在高度相似性。

监管制度政出多门不成体系。不同政府监管部门曾针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过不同规格的多项规章制度,但无论从发文主体,还是具体内容看,监管制度仍不成体系。已的规章制度主体包括国务院、商务部、银监会、工商总局等,这些制度多为管理办法或针对特定事件的专项决定,有的甚至只是征求意见稿或草案,可见行业缺乏明确系统的法律规定。

监管机构不固定不明确。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缺乏统一明晰的行业规范,日常运营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进行管理,只是在行业或个别市场出现问题时,才由各地方政府出面管理,或由商务部、证监会等牵头,多个国家部委联合整治。即便目前业内重点的监管文件《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也是因为各类交易场所设立和交易活动中各种违法违规问题日益突出,风险不断暴露,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才由证监会牵头开始整顿。另外,各类交易场所涉及的交易领域、交易品种、交易方式混杂多样,而且同一市场常常同时开展现货准期货交易,进一步为监管制度的制定及监管机构的指定造成困难。

从混沌到有序

电子商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文第3篇

2005年3月30日,中国热电联产企业生存现状前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来自热电联产企业的代表一致反应,2005年及以后热电厂将面临以下诸多问题:

煤价、运费价格没有大幅度下调的空间,继续上涨的趋势依然存在;

竞价上网将会导致电价和利润空间进一步下降;

由于空调需求增大以及发电容量增加,发电小时将逐步减少;

环保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排污费将进一步增加;

随着水资源的进一步短缺,水价也将进一步增加;

由于通货膨胀指数压力,上网电价大幅度上调的机率极小;

热电企业可能再次成为一些政府部门和垄断企业的打压对象。

……

热电联产:被天生优势所困扰

截至2003年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热电机组2121台,发电总容量4369万千瓦,6000千瓦及以上热电机组占全国火电同容量机组的15.7%,占全国发电机组总容量的11.16%,已远远超过核电机组比重,承担了全国总供热蒸汽的65.89%、热水的32.66%。就综合实力而言,五大发电集团中哪一个公司也达不到热电行业供能的总能力。

热电分产与热电联产相比较,如果按照“等量法”计算,1公斤煤发电,1公斤煤供热,与2公斤煤热电联产,热电分产即便采用60万千瓦超临界发电机组和较高效率的燃煤供热锅炉与1.2万千瓦的普通热电机组比较,前者可以发出3.11千瓦时电力和供应4.88千瓦时热能;后者则可以发电3.62千瓦时和供应热量6.15千瓦时,热电联产综合热电效率比热电分产提高21.22%。中国如果有一半的能源采用这一技术转换,每年就可以节约2亿吨煤炭。热电联产具有如此巨大的节能优势,但却不能被社会认可,甚至政府主管能源的机构在制定政策时,也不能兼顾热电行业的基本利益。

在发达国家,热电联产是能源行业中推进节能环保的一支最重要的生力军,在国家法律政策中享有极高的支持度,是各级政府积极支持的对象,受到社会普遍尊重。然而,热电企业在中国不仅

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甚至常常成为打压的对象。本来是节能环保产业,却经常莫名其妙地被混入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小火电行列,遭遇惩罚和制裁。

热电企业为什么经常遭遇困境?因为热电联产在中国传统行业分工中属于边缘性产业,它同时跨越行业提供两种不同的能源产品--电力和热能,而且这两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又紧密关联,它既不像大型火电厂与电网那样关系简单,又不像供热厂那样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清楚,在中国,热电企业天生的优势反而变成天生的缺陷。

热电厂的供热输送半径不能太大,因为远距离输送热能损失比较大,所以一般热电厂供热半径不超过10公里。受10公里半径内的供热需求局限,建造热电机组的容量不能太大,因为机组大了综合热电效率不会提高,反而降低,这一因素决定了热电厂建设只能根据需求采取适度规模的方式。国家是根据综合热效率和热电比两项指标考核热电厂的,供热量限制后,政府是不会批准建设大型热电厂的。也正是由于规模小,导致热电厂经常被与明令淘汰的小火电混为一谈,遭到误伤。

中国的电力价格采取了分类分级定价机制,主要由中央和省级政府决定,省级发改委和物价局提出建议,国家发改委审批。但是热价是由地方发改委和物价局决定的。由于热电企业投资主体隶属关系不同,绝大多数热电厂不是中央或省级国有大企业,当燃煤价格节节高升,国家决定相应调整上网电价时,小热电的利益便被忽视。

涨价空间优先保障中央所属国有大型发电集团,其次保障省属大型国有发电企业,等到地方小热电,基本上连残羹剩饭也所剩无几。

电力部在改制国家电力公司最后一刻,在起草《电力法》第25条中作了如此规定:一个供电营业区内只设立一个供电营业机构。也就是说不经过他们同意发电厂就不能卖电,用户也不能买电,并用法律固化了这种利益关系。结果造成地方发电厂无论电价高低,都与地方利益没有直接关系,地方政府没有权利调整当地电厂的电价,也不会从调整中得到任何实惠。

而热价是实实在在的地方利益,热价上涨不仅影响地方经济,而且地方政府通常在招商引资之初承诺热价,一旦调整热价会影响地方政府形象。况且很多地区因为煤价上涨已经多次调整了销售电价,地方为此付出代价,因而更不给这些热电厂调整热价,同时还规定不得停热。一些热电厂就是这样被困在中央和地方利益矛盾的夹缝之间,进退维谷。

热电企业必须走向联合

全国的热电企业如果可以更有效地组织起来,将成为中国落实“节能优先、效率为本”,建立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热电厂能够代替无数的燃煤小锅炉,提高了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节约了能源,改善了大气环境,节省了土地和水资源,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同时也改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一种重要的技术保障。

正是由于热电企业跨越两种产品、两个行业体系,所以成为边缘产业--既得不到供热行业协会的管理和保护,也被电力行业协会视为另类。目前,热电专业委员会作为一个二级学术组织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是苦于不是一个正式的行业协会,难以实施必要的行业管理,只能有限地为行业争取利益,不能建立区域组织系统。

如果成立行业协会就可以有更多的权利和影响,包括制定相关行业规章和规范、资格认定等,也有利于进行行业的整体协调;还可以通过行政或司法程序为热电企业提供法律援助,争取公正待遇,避免歧视。必要时,可以对各级政府的错误规章制度提出行政复议,乃至对一些主管机构的错误做法提出行政诉讼,对垄断企业提出经济或民事诉讼,而避免热电企业直接与政府或垄断企业对簿公堂,日后遭遇报复。

热电企业的突围之道

从长远看,解决热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还是需要热电企业积极地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及方法。

采用新技术降低发电供热煤耗

首先是尽可能采用压力温度更高的锅炉和发电机组,同时积极采用煤种适应力强、效率高的循环硫化床锅炉,通过技术进步将煤耗降下来;其次是积极采用一些系统优化技术,尽力保持机组在最佳工况状态运行,例如水蓄能技术,增加热网的自调节能力;第三是加强热力管网的自控水平,减少中间损失与浪费;第四是采用一些蒸汽动力设备,如蒸汽动力给水泵、风机等,降低厂用电率;第五是发展冷却水供热技术,提高综合热效率并减少水资源浪费;第六是推广使用节能高效的板式换热器,提高热能转换效率;第七是在电厂余热回收中采用热泵技术,积极回收低品位热能等。

组建能源服务公司,开展“能源需求侧管理”,将市场向下游延伸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之后,发现将资金投入到加强下游能源管理与节能,比投资能源项目更加经济有效。在以后的30年中,“能源需求侧管理”在发达国家成为一个高回报的新兴市场,能源服务公司如雨后春笋。

热电企业非常靠近终端能源用户,完全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帮助用户进行有效的节能与系统优化管理,特别是在目前煤价居高不下、供热持续亏损的情况下,通过帮助下游企业提高热能利用效率,减少和平衡热力需求;还可以帮助用户进行电力需求侧管理,通过降低负荷,减少用电量和削峰填谷等措施,降低用户的综合能源成本。总之,组建能源服务公司,热电企业不仅具备这种能力,同时具有区位上的先机,还可以与用户分享节能带来的收益。

引进能源合作社方式

能源合作社起源于美国,是一种能源使用者自力更生的合作机制,它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电力供应,并可以通过热电联产形式大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同时优化电网供电结构。

引进能源合作社,热电企业可以与用户进行产权融合,并将这种资本经营延伸到电力,实现向热用户直供电,成为热用户的自备电源,实现内部核算机制,减少电网盘剥,降低增值税赋。

在当前严重缺电的情况下,热电厂在与下游企业融合中,可以争取到更好的条件,这种资源互补的合作机制不仅可以有效保障下游用户的热力和电力供应,而且可以降低用户成本,同时提高热电的收入。

《电力法》规定,只要不是独立法人,热电厂就可以是自备电厂。实际上热电厂不一定非是一个法人才能运营,通过严格的合同方式,热电厂可以成为一个或多个用户的“自备能源车间”,而原来的热电厂管理团队可以是一个委托运营的能源服务公司,一切燃料及其他运营费用又由各用户直接开票,热电厂仅仅是“来料加工”,不进行增值经营,也不存在增值税问题,而能源服务公司按法律只需要交纳自身收益的营业税。山东崎泉热电厂已经勇敢地吃了第一只螃蟹,不仅保障了自己的生存,也保障了下游企业的生存,地方政府也为此保障了税收和就业,维护了社会安定。

积极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降低成本

目前电子商务技术突飞猛进,网上招标、网上竞价、网上结算等等,全都可以实施,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管理运营成本,有效控制中间环节的资金流失。现在热电企业大多已经转变为民营资本,在当前煤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开源节流显得非常重要。把不必要的开支降下来,压扁中间环节,实施电子商务可以最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

电子商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商业汇票 主要风险 风险防控

一、电子商业汇票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电子商业汇票是一种新型的无纸化的支付结算工具,它是一种数据电文,流转于电子商业汇票的系统,因此诸如票据的真伪、保管、传递、诈骗等原有纸质票据市场常见的风险将不复存在。但是电子商业汇票在避免传统票据所具有的缺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作为新型的支付方式固有的安全性风险,比如说数据文件丢失、系统运行瘫痪、网络遭遇攻击,各种病毒入侵等。

(一)电子商业汇票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经济活动的进行需要安全作为基础和保障,电子商业票据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安全问题。票据市场具有极高的流通性,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流通体系还不是特别完整,电子商务环境还不完善。电子化的商业票据在消除了纸质的票据容易造假的弊端之后,也会顺势出现一些新的电子欺诈行为,存在一些风险隐患,所以安全问题是电子商业汇票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电子数据的传输依赖于数据传输系统,如果数据传输系统瘫痪或者遭到入侵,用户资料将会受到威胁,进而将会对资金安全带来恶果。第二,商业电子票据的使用和电子商务的运行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但是计算机容易遭受病毒的攻击和入侵,这也会威胁电子商业票据的使用安全性。

(二)电子商业汇票的应用安全问题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电子商业汇票的应用安全已经在实践过程中发生过问题,存在比较明显的风险。电子商业汇票在应用初期,出现问题和故障的可能性比较高,系统的稳定性相对较弱。电子商业汇票业务受到的投诉比较多,技术支持和数据查询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很长,效率不高。另外,也会经常出现一些拖延付款的行为。

(三)电子商业汇票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问题

目前电子商业汇票的使用和推广还处在初级阶段,对于电子商业汇票的安全性和流通性,很多人持怀疑态度,没有实体介质的电子商业汇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安全性很容易遭到怀疑,另外其高效率的流通性也受到质疑,对于使用多年的纸质商业票据而言,电子商业汇票流通的渠道、交易的方式和贴现融资等都不是很成熟,还没有被普遍接受。

二、电子商业汇票存在的风险应该采取的防控措施

针对电子商业汇票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威胁和其他方面的各种风险,人民银行和各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都做了积极地、全面的预防措施。从宏观上讲这些措施主要体现在对于软硬件物理环境上进行改造,并且在规章制度和内部系统的管理和运营方面也做了很多改进。

(一)进一步完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制度

第一,系统应该提供支付信用信息查询。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向票据代签收人提供了有关于票据当事人的支付信用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承兑票据总笔数及总金额、结清票据总笔数和总金额、未结清票据总笔数和总金额、拒付票据总笔数和总金额等具体内容,其目的旨在使电子商业汇票市场的发展更加健康。对于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参与者建立和重视自身信用起到了积极作用,可以督促他们约束自己的行为,建立良好的信用体系。第二,保证票据当事人电子签名的可靠性。票据当事人在电子商业汇票上的签章,必须应该是当事人可靠的电子签名。电子签名的签署,是为了明确电子签名在电子商业汇票上的法律效力,保证了电子商业汇票本身的法律地位。

(二)不断加强科技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建设和提升

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是一个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和其他很多技术的系统,背后需要一个强大的系统维护和维修的专业团队。这个专业团队的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具有最基本的知识和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对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必须要有整体的把握。一旦系统或者计算机出现故障应该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并且解决。相关工作人员还应该及时对于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出现问题的本质和原因,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三)全面提升电子商业汇票的周转速度

首先通过提升中长期贷款比例的方式来得到加快电子商业汇票周转的目的,特别是在电子票据系统上线之后,电子商业汇票的业务量已经有了很大提高,所以电子商业汇票直贴与转贴的交易成本显著降低,业务效率大幅提高,期限稍长的电子商业汇票,将会对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等业务产生明显的替代作用。其次应该充分注意加快电子票据业务办理流程的改造,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全面改善业务办理的质量。

总之,电子商业汇票所面对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是无处不在和无时不有的,只有积极地、全面的和及时的预防措施才能够减小风险。不管是在硬件上还是在软件上,都应该有所准备来进行应对。我们应该把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的不断完善当做一个重要任务,提高认识,增强信心,为进一步推动电子商业汇票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桂. 商业银行电子票据业务的现状与发展策略初探[J].科技资讯,2010(03).

电子商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文第5篇

在互联网界,陈啸的经历非常丰富。1999年,加入百度;2004年6月,加入微软公司,与同事一起筹备MSN中国,并且与团队一起独创了MSN中国门户网站的业务模式。陈啸说,做互联网的人,无论出身、背景如何,最终都还是想走创业这条路。

将兴趣转变为事业,这是陈啸在网上卖奢侈品的来由,但这与普通的电子商务相比,是一次全新的探索。

2010年3月,陈啸离开MSN中国,随后创办了奢侈品B2C电子商务公司,陈啸和淘宝网前总裁孙彤宇成为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孙彤宇和陈啸是认识8年多的朋友,两人在很多问题上都有相似的观点。两个人都认为不管做什么,一定要先对自己投身的行业充满爱,这样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一方面,陈啸本人是个热爱生活、重视生活品质的人。在拍摄期间,他为自己选衣服,在镜头面前的表现力很好。注重个人形象和谈吐。他个人收藏了40多副眼镜,700多件衬衫,以及全球各大品牌的皮夹克。另一方面,他认为,中国的电子商务虽然近几年发展红火,但是都聚集在底层,几乎人人都在卖便宜的、打折的东西,并没有人关注像他这样对生活品质有比较高要求的人的需求。

但实际上,他个人不太喜欢提「奢侈品这个词。他认为,「奢侈是个相对概念,对于有些人来说,吃一碗10块钱的面条就是奢侈了,但对于有些人来说,买一两千万元的迈巴赫都觉得太低端。陈啸喜欢把叫做「高端的消费品工业。陈啸说:「从消费者的角度讲,一开始追求奢侈品是一种虚荣心,是很在意别人的一种眼光,以及其个人试图散发给环境的信息。是想说明自己在一个什么样的档次上。在后面的时候,就慢慢转变成了比较成熟的态度,也就是人们开始去做自己。就像欧洲有的人买保时捷的时候,会跟厂家说,把这个标识给我拿下去,因为他们注重的是质量和性能,并不需要别人去肯定什么,只是觉得适合自己就好。「用高品质的东西。形成属于自己的风格,这个轨迹是独一无二的,别人只能去拷贝,而不可能是再造出一个我。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追求更高品质的东西,这是陈啸所推崇的一种消费观。

公司最初的团队是7个人,其中既有出身于互联网的,也有来自时尚行业的。虽然团队不大,但是人员分工明确,技术、产品、美学、内容编辑都有专人负责。2010年9月初,这个团队已经发展到50多人,与此同时,经过近半年的设计、研发和内部测试,在百万美元天使投资的推动下,优众网终于在2010年9月9日正式上线,用的是陈啸几年前注册的一个域名:「ihaveu。

我的用户我做主

一般创业网站在创建伊始,都会以流量数、用户数指标作为最主要,也是最王道的衡量标准,不过这并不是优众网的追求目标。在陈啸看来,「我的用户是谁,比「我有多少用户 更加重要。

之后,优众网没有投入大量资金做推广宣传,而是一直把自己作为一个隐形公司,因为陈啸认为用卖白菜的方式来卖Gucci的包显然是行不通的,所以他和优众网要做的就是塑造一个在互联网上销售奢侈品的完整链条。

尽管奢侈品消费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但优众网如何才能在这一领域分得一杯羹,是陈啸一直考虑的事。在他看来,奢侈品需要用复杂的技术来展现,因为一个人花500块钱买的东西,和花5000块买的东西,在注意细节方面是完全不一样的。

为此,在网站设计上,陈啸做出了一些创新。优众网并没有采用电子商务网站普遍使用的html技术,而是使用了基于Flash的Flex技术,使网站界面和展示商品的图片都看起来更加美观。「美观正是陈啸对网站的首要要求,因为他知道,购买奢侈品时,消费者最在意的是其背后的品牌文化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尊崇感。良好的购物体验毫无疑问是体现这两者的必要一环。在虚拟的网络空间,没有实体店里的各种服务和跟商品直接接触的机会,网站界面和商品图片自然成为关系到消费者购物体验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像在社交网站里一样添加好友,建立自己的好友圈,然后查看好友主页,并与好友分享自己的购物体验和感受。这一特性的加入,主要是基于陈啸对于社会化购物的判断。他相信在将来的某个时间点,社会化购物会成为一种潮流,也就是朋友之间的分享可以真正帮助人们进行购买决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手里可以支配的财富越来越多,中国人都像疯了一样买奢侈品。现在很多人都说奢侈品这个市场很火,但陈啸认为,其实这才刚刚是一个开始,真正火的时候是出现高端的Department Store,就是「精品式的百货公司。「如今有很多人物质条件很好,可不是人人都追求奢侈品,但也许他们的下一代会追求,历史就是这样不断轮回的。陈啸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一种商业情况,不用大惊小怪。爱美是人的本性,每个人天生就喜欢好的东西,美的东西,奇特的东西。这就是人性。「这与道德和正直无关,只是一种商业行为。不要指责商业本身,关键是一种内涵。

陈啸认为,对于奢侈品销售来说,无论是广告还是销售,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找对人。对于优众网来说,关注「我的用户是谁,远比「我有多少用户更重要。于是,陈啸就把优众网定位为一个只服务于「小众用户的商务社区。陈啸说,在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头十年里,只卖便宜、标准化、功能性的商品,客单价不高,只依赖于中国市场的整体规模,但这并不是一成不变,「一定要有人去做高客单价的东西,而且这一部分市场也不会差。

相比之下,优众网站的目标客户定位在中国有一定消费能力的800万家庭,其中包括大约1600万~2400万的精英阶层,但这群人消费的APRU值高,「找到一个可以消费100元的用户,与找到100个消费1元的用户价值其实是一样的。

建立生活质量体系,这是我对这个社会的贡献

陈啸算不上一个纯粹从零开始的创业者,在此之前,他已经有了丰富的互联网从业经验。他认为,互联网与创业也有共同性,关键是还要有前瞻性,还要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再有就是,细节决定成败。今年已经快40岁的他,一直都注重自己的个人形象。有些人认为如果当天没什么事情,就可以穿得很邋遢。在陈啸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和行为。「也许就算在家门口遛狗,也要穿得像样。不要以为别人看不到,但你并不知道你的邻居有个somebody,你哪里会知道这个somebody以后碰巧有一天会成为你的投资人,或者合伙人。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出现什么事情。因此,陈啸为自己建立起了一个生活质量体系,时刻提醒着自己应该对环境作出一些贡献。

陈啸认为,所有做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人在前十年都有一个认知怪圈,就是电子商务被理解为在网上卖东西。上至卖几十万的产品,下至卖几元钱的产品。大家做的事情就是建一个网站放上东西开始卖。其实并非如此。他举例说:「即使是卖瓜子的,也得找到瓜子的特性,拿互联网的特性做出来。其实真正的电子商务完全走的是针对产品的特性去卖这个东西的属性。

几乎与优众网同时期,若干奢侈品B2C公司也纷纷成立,加上原本就存在的淘宝代购服务,陈啸面对的竞争对手并不少。而他认为,价格、用户体验、产品数量、服务这些因素都将决定这场刚刚开始的竞争。

陈啸表示他不怕竞争,怕的是没有对手。如果一个行业没有一个极其强大的竞争者,所有人都盼望着竞争对手的死掉自己才有机会,其实对方死不死掉你已经没有机会了。他说:「每一家公司的存在就像是一把磨刀石,踩着它往前走这把刀才会越来越锋利。对方越优秀,他就越要试自己是不是能比对方更优秀。如果对方从正面把他打败了,他会真心地佩服。陈啸欢迎一切正大光明的,正常形态的商业竞争。这是他的竞争观。

把困难打包,提高幸福感

优众网从正式上线开始,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赶超了已经发展两到三年的同业竞争者,短短7个月实现了1.3亿元人民币的销售额,预计2012年公司将实现销售额7个亿。在过去的一年里,又有6个品牌将网络上的独家权交给了优众网。陈啸说优众网对于「奢侈品这个概念的展现并不仅仅表现在价格上,更多的是服务。

用户体验的核心是真诚的服务,陈啸就是要把这一理念贯穿始终。他说真诚是所有一切的基础。「你可以不知道奢侈品的专业知识,我不要求每一位客服人员面对‘LV皮带的孔距为什么是2.5厘米’这样的问题马上给出答案。我唯一的要求就是真诚。我不卖任何廉价品,我卖的就是真诚的服务。

陈啸常常和客服人员沟通,了解他们在工作生活中的所遇到的问题。他希望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是开心的。这样才能给提供客户更优质的服务。闲暇时,他也会假扮客服人员接听电话解答客户的问题,甚至与客户聊起时尚经。

在运营模式上,陈啸把奢侈品传统消费市场里的买手模式搬到了优众网上。优众网在中国香港、意大利都有公司。买手团队集中在欧洲比较多。优众公司内部有一支不到10人的买手团队,负责50%的商品采购,另外50%则交给国内外成熟的买手团队完成。陈啸坦言,「国内和国外的产品属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人民喜不喜欢,我们要必须迎合中国人的一些特点。

在陈啸的管理方法中,他从来不给员工进行培训。培训在他眼里就像是拿着商业计划书去做公司。李彦宏的商业计划书陈啸看到过,他说:「李彦宏把百度做成功了以后的想法和模式跟商业计划书是不符的;所以培训也是一样,没有人能在学堂里直接学到本领,生活本身会教育和磨炼一个人。创业公司就像是在进行一场迷你型的革命,必须从无到有,一点点打拼出来。打出来以后逐渐会变成一种旧时代的代言人。陈啸认为百年老店是一种痴人说梦,因为人类历史的根本轨迹就是新陈代谢。企业再伟大,再辉煌,总有一天要开始走下坡路。谁也无法做到江山永固。认真把握当下最重要。

电子商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文第6篇

道康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员工关系及合规经理:蒋先桂

悉地国际集团HRBP:程 燕

聚辰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HRM:刘 艳

海拉(上海)管理有限公司 HRM:Ivy Gu

来伊份HRM:田华珍

点评专家

劳达集团资深顾问:李婷

案例一:沈某系上海某电子商务公司员工,在该公司担任产品总监一职。2011年10月,沈某参与了一个项目,在项目中负责决定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产品的最终合同价格由公司参与项目的副总裁钱某审批。2012年3月,公司发现,采购项目中,最终合同价格远远高于当时实际市场价格。公司认为,作为产品价格核实的负责人,沈某存在严重失职,且给公司造成了经济损失,故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三项之规定予以解除劳动合同。沈某不服,认为自己只是初步核实产品价格,最终合同价格是由钱某审批的,所以自己在初步核实价格时虽然确实存在一定过错,但钱某对初步核实的价格是了解的,且最终审核批准了合同价格,故应由钱某承担主要责任,而不应该由自己承担主要责任。沈某向上海市宝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主张该公司违法解除其劳动合同,要求公司赔偿96000余元。

话题一:员工的要求

是否能获得仲裁委的支持?

蒋先桂:我认为这位员工的主张能获得仲裁委的支持。首先,该公司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三项规定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该公司的规章制度并没有就“重大损害”进行具体、明确的规定。其次,副总裁钱某是合同价格最终的审批人,其也存在过错,对此应承担主要的责任。这种将过错、责任归咎到沈某一人身上的做法很难获得仲裁委的支持。

刘艳:我认为案例中的副总裁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因为是他最终批准了合同价格,他同样有义务对此价格进行必要的审查。所以,产生的损失也要由他分担。

程燕:本案关键在于,该公司是否对员工的岗位职责进行了具体、清晰地描述,对于“严重失职”、“重大损害”是否进行了准确地界定。如果公司具备上述条件而员工的行为又违反了岗位职责,那么依此解除是会获得仲裁委支持的。相反,则员工胜诉的机率就会很大。

李婷:本案的结果是员工胜诉。仲裁委认为,员工在本起事件中存在一定过错,但公司的副总裁应承担主要责任,所以员工不构成严重失职。而且公司的规章制度也未对员工采购价格做出明确要求,没有规定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多少属于严重失职,所以公司很难证明员工的行为构成严重失职。

通过这个案件可以发现,要想以“严重失职”为由辞退员工,就必须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三点:第一,员工存在严重失职的行为。要证明这一点,公司必须要能证明员工有相应的岗位职责、员工有相应的失职行为以及员工的失职行为属于严重失职;第二,公司受到了重大损害。对于重大损害,法律并未有明文规定,而是授权用人单位在规章制度中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规定,所以公司受到的影响是否属于“重大损害”还得看公司规章制度的规定;第三,员工的严重失职行为与公司的重大损害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只有证明了这三点,才能依据“严重失职”来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

本案的关键点在于员工是否存在严重失职行为。本案中,因为是由副总裁对最终价格进行审批,使得沈某的行为很难判断是否属于严重失职,也就导致了该公司的败诉。

案例二:2009年,乔某到北京某公司任职IT经理。2012年年初,公司发现乔某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于是打算将其从北京调至上海,乔某拒不执行。刚好,公司内部审计时发现,乔某在进行IT产品采购时,所采购设备明显高出正常市场价。同时,公司规章制度规定,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严禁员工超越本职业务和职权范围从事经营活动,严禁员工未经公司授权或批准,以公司名义进行考察、谈判、签约、招投标、竞拍等。乔某明知公司有这样的规定,还在2012年3月,以公司的名义向另一家公司投标,造成公司又一笔巨大的经济损失。于是,该公司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解除了乔某的劳动合同,并要求乔某赔偿给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

乔某认为公司借机报复,向北京市海淀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认定公司违法解除,并且要求公司支付赔偿金。

话题二:该公司的处理方式

是否存在风险?

Ivy Gu:案件中该公司的经济损失一共有两处:一处是由采购价格高于市场价格造成的;另一处是由乔某假冒公司名义招投标产生的。第一处的情况与案例一是相同的,我认为被认定的可能性比较小。第二处也很难认定,因为损失赔偿一般要求是直接损失,此处的经济损失并不是直接损失,公司依据此项是很难主张的。

刘艳:我认为,公司处理此事情的风险应归咎于公司自身采购流程不规范,员工的岗位职责不够清晰。而且目前员工的法律保护意识都很强,如果他们认为公司的行为是不合理、不合法的,会通过提起仲裁、诉讼予以解决,这对公司原本不够规范、严谨的规章制度是一种挑战。

李婷:我们应明确这个案例中的两个问题,第一,用人单位的单方解除是否具有法律依据。第二,用人单位是否向乔某主张其受到的经济损失。这是两个问题,应该区别看待。如果该公司行使单方解除权,就要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解除情形,本案中该公司依据“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解除,而事实上该公司已经将假冒公司名义谈判、招投标归纳入“严重违纪”当中,所以依此解除没有问题。但是对于主张乔某赔偿的问题比较困难,赔偿的损失应属于既定损失而不是潜在或者一种机会损失,案件中公司主张的都并不是实际发生的损失,所以公司这方面主张不易获得法律支持。

实践中,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经常用到“严重失职”、“严重违纪”,前者指因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导致的,而后者更多的是强调主观故意。另外,以“严重违纪”辞退员工,不需要任何的损害存在,而以“严重失职”辞退员工,则需要同时存在“重大损害”,这就意味着用人单位要对这两者进行明确规定,否则很难被认定合法有效;同样“严重违纪”也要通过规章制度进行具体规定。建议使用时将两者进行严格区分,避免因混淆概念而带来风险。

案例三:王某系天津某房地产公司的项目经理,2012年年初开始参与该公司在天津的某项目。2012年10月,公司对该项目进行审计时发现,在参与该项目期间,原本50万的项目标的,王某的预算竟达到了200万元;公司原则要求先供货,后付款,并且禁止缴纳预付款,王某却在供应商提出要求后,预付了近100万,而实际最终只产生了30万的业务往来;工作中还出现了工期滞后和先操作后审批的情形……现公司决定解除王某的劳动合同,王某认为,自己虽然存在一定过错,但流程上还有领导审核环节,不应承担主要责任,而且他们并未给公司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不应承担被解雇的责任。

话题三:如何预防

解雇失职员工时的风险?

程燕:通过案例可以看出王某确实存在失职,但是这种失职是否构成“严重失职”是公司能否依此解除劳动关系的关键。我个人认为,在对员工严重失职的认定中,公司是否对其失职行为进行过纠正、指导,也是参考、评判的一项。

蒋先桂:如果我们公司出现这种情况,我想更多的不是去解雇这个员工,而是通过更人性化的方式、手段来解决。如:公司会去了解王某生活中是否存在什么困难才导致工作状态存在如此大的差距,如果员工真有困难,公司会提供一些帮助使他平稳渡过难关,毕竟公司对一个员工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其他员工对公司的判断,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公司的形象。

电子商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文第7篇

 

我国的GDP呈现一个逐年增长趋势,我国的企业同行业竞争激烈。为了实现生产和利益最大化,国内能源企业不顾管理方式和组织创新,尤其是石油公司忽视了管理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高度重视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只有技术和管理创新,企业才能日益兴盛。

 

1 新经济形势下企业管理的意义

 

所谓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调节、整合的手段,这样能使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由于科技的进步,传统的管理方法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的管理必须进行创新和改革。

 

企业管理有很多方面的改革,应该根据企业特有的生产模式、办公环境、经营特性等进行改革。总体来说,企业的改革都大同小异,主要可以分为这几个方面:一是企业管理改革所处的社会背景是一样的,都是出于新经济形势下的创新;二是企业管理改革的经济背景都是知识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体系变得越来越整体,这对于企业来说是双刃剑;三是电子科技的发展,企业的管理会涉及互联网,在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下,资源可以共享。企业管理在新经济形势下需要改革,而改革的原则是,走属于企业经营管理特色之路。

 

2 企业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企业不仅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机遇,更有来自国内的竞争,管理就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对于很多大型企业来说,其建立时间长、规模大、生产技术也比较先进,但是缺乏有效的资源管理和生产,导致企业效率逐年减低,走下坡路。比如石油资源生产企业,石油是重要的能源资源,石油企业是一个大型企业,是每一个城市得以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以石油企业为例子,分析企业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的组织机构规划不够明确

 

由于企业的人力资源没有很好地管理,对所属部门的职能和权力分工不够明确。正是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不够全面,造成了企业内部的关系不协调,以至于拖慢公司的发展脚步,工作效率极大地降低,也造成了企业的人才浪费和工资发放不合理。

 

2.2 经济管理体系不完善

 

企业的管理体系不完善造成了企业内部的各方面工作制度没有参考标准,对员工的行为也没有约束力,这严重地打乱了企业的运转秩序。企业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对员工的利益进行保证,员工的积极性就会严重消退,员工没有努力的动力,公司的生产力大大降低。

 

2.3 企业目标的确立不够明确

 

大多数企业只重视经济目标,忽视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国家的石油公司是一个大的企业,石油单位的工作人员多,岗位复杂,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经济管理制度和档案资料管理,公司的发展将寸步难行。利益是企业的核心,但是核心之外企业管理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如果无法将企业的利益和社会责任结合,企业只追求利润就会是一种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更不要谈管理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2.4 企业对工作人员的素质不够重视

 

现代大部分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观念陈旧,思想也不够先进,对待很多问题都是遵循一贯的套路。再加上企业领导对此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在整个企业中,经济管理没有准确的定位,这些因素都会造成企业无法正常地运转。此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都应该有一定程度的素质,他们的素质将会影响到企业管理的经济问题。由于在行政管理部门的都是老员工,缺乏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人力资源部门可以到各个大学里发掘人才,为公司注入新鲜的血液。

 

3 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

 

3.1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利益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是企业核心得以体现的灵魂人物,企业可以给员工提供免费培训的机会,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为公司带来更多的效益。在适时的改革创新过后,新的体制要想顺利地实施,员工是关键,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所以员工的需求,企业要尽量地满足,不可以对员工的积极性进行打压。对于新的员工,更不能打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老员工刁难新员工是常有的问题。毕竟刚走出社会的大学生正是发挥才干的时候,也是最富有热情的时候。如果在大学生刚踏入公司的时候,就打压大学生的自信心,那么就算他们以后留在了公司,对公司投入的热情也不会很高,积极性也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日益消退。企业偶尔发放福利,还可以增加办公室的乐趣,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企业的繁荣。

 

3.2 企业内部的成本额度控制

 

在当今社会,企业要发展不仅需要市场的利润空间,还应该节约企业内部的预算成本,这就需要企业对内部人员进行有效的调整,以达到成本合理利用,不浪费公司的一分预算。企业的采购、销售、出差,如果不合理地控制成本,就会造成公司的成本超支,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制定一套完整的、确实可行的制度,运用信息技术的控制,减少成本的支出,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

 

3.3 管理理念上的转变

 

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管理是主要手段,公司的制度需要创新,人员的素质需要提高,那么企业在管理方面就要有所突破和创新。当然,管理的观念是企业有所行动的前提,各个岗位的员工如果都能转变观念,就会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地说就是企业管理人员具备危机意识和战略意识,管理的观念也就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虽然所处位置不同,但是都应具备相同的管理理念,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3.4 财务信息管理技术上的创新

 

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当引进先进的技术,比如远程系统,可以远程地查询财务和审计,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这种先进技术使财务管理更加严谨,减少成本流失,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企业的高效率管理。

 

4 结 论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加强企业的管理措施是最行之有效的,也是提高企业经济实力的主要途径。因此,企业员工对待管理创新和改革应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是奠定了我国的经济实力,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电子商务公司规章制度范文第8篇

B2C模式作为目前电子商务的主要类型和各大品牌试水电商的主要途径,近年发展迅猛,其从业者群体也日益庞大。调查B2C相关从业者的职业体验为电商行业良性发展提供了新的角度,同时其“职场人”的特点也使调查结果有一定的职场普适性。据此,从结构性情感性的互动理论出发,分析在质性研究中突出的“合作”问题,解释从业者的职业体验及原因,从而提出合作优化的建议,同时将互动理论从跨部门范畴延伸至跨企业范畴。

关键词:

B2C电商从业者;合作;结构性互动;情感性互动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0.039

在国内电子商务领域中,以天猫商城为首的B2C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各大品牌积极开拓B2C电商业务,进驻天猫商城开设旗舰店。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天猫已经汇集了8万商家,10多万品牌,截至2014年底,店铺数则达到146756家。这种以天猫旗舰店为载体的品牌电商模式作为零售的线上化,依靠隐藏在店铺背后的相关从业者得以有效地运作发展。他们的工作状态与职业体验往往能从“人”的角度鲜明地映射出这一行业的特点、困境和发展期待,同时具有一定的职业普适性。

在B2C电商模式的基础上,笔者将其从业者限定为负责天猫旗舰店设计运营的品牌方工作人员(甲方)以及对接的互联网广告公司/电商公司工作人员(乙方)。在电商化过程中,品牌方的电商团队往往不具有完整性和一体性,许多事务都需要一家或者几家专门从事电商业务的供应商的协助,从而进行活动策划、页面设计以及店铺运营。

1 研究设计:由“一入电商深似海”产生的疑问

2012年7月,网传京东商城一员工因每天按时上下班被指缺乏奉献精神遭开除;不久后,24岁淘宝美女店主因长期熬夜在睡梦中猝死。整体来看,电商行业从业者的生存压力可见一斑。电子商务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对事件反应速度、应急处理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工作节奏也较快。从业者加班是家常便饭,“一入电商深似海”之类的吐槽语录也充斥着电商行业。

具体来看,B2C模式作为各大企业和品牌走电商之路的主要途径,其相关工作人员既有“一入电商深似海”的电商行业普遍性感慨,又有典型的职场困惑与职业感悟。不同于“自营”的淘宝店主可以较为独立、自由地处理事务,B2C从业人员作为“职场人”需要根据雇主的利益要求在典型的职场环境中工作,而电商的大背景所带来的工作特点与职场环境交织,使得相关从业人员具有独特的复杂性与代表性。

在进行文献资料搜集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电商或者B2C电商领域,大部分资料是关于电商(盈利)模式与发展、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电商物流、消费者与品牌推广以及电商职业教育等,有关电商从业者生存状态的调查分析较少,B2C电商从业者就更加成为关注盲区。诚然,上述的研究在电商行业现状梳理、行业竞争力提升、品牌电商化发展等方面具有自身重要的意义,但是B2C电商从业者自身的工作特点与状态的调查研究可以提供一个全新的、微观的、具体的视角,从而获得有用的信息。

根据上述设想,此项质性研究采用访谈和参与观察的方式进行。在访谈部分,笔者邀请某家电企业中国区总部市场部电商专员张小姐、某4A广告公司电商部客户经理晏小姐、某本土电商服务公司业务主管吴先生以及页面设计师Vicky参与了有关“职业与自我发展”的半封闭型个人访谈,访谈提纲主要从职业自我认知、职业困境、职业展望三方面进行设计。在参与观察部分,笔者进入上述家电企业中国区总部市场部(电商组)、4A广告公司(上海)电商部以及电商服务公司,并且通过参与实际日常事务进行深入了解与感受,从而结合访谈内容了解其工作人员职业特点与体验。

质性访谈和观察结束后,在所得资料的分析过程中,笔者发现“合作”似乎是关系到几乎全部职业体验的关键词,从这一角度解读其职业特点与体验不仅可以描述相关从业者的生存状态,更可以系统地理解和改善出现的问题。一方面,在品牌电商领域,研究结果对于如何在基础性、微观性层面走好电商之路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那些正在尝试电商化的企业和品牌可以在如何通过优化和提升工作人员职业体验做好电商业务的方面得到一定的启发;另一方面,研究结果也可以应用到广告等相关行业以及其他职业。

2 理论解读:跨部门互动研究

在跨部门合作的相关理论研究中,互动理论越来越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Ruekert & Walker(1987)的研究隐含着“互动”这一概念,代表跨部门活动中的结构化本质,例如会议及标准化的文件信息传递,强调组织职能部门间的信息交换与沟通是跨部门合作的重要内容。许丽玲(2000)认为两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互动是信息与沟通,资源流动与协调;Sheth & Parvatiyar(1992)认为跨部门互动可以用交易原理来解释,其目的在于促进部门之间的交易,减少部门内部的交易成本。Shapiro(1977)和Mahajan & Vakharia(1994)则认为部门之间的互动源于各职能部门对任务的相依性。对于互动与合作的关系,Kahn(1994)认为“互动过程”实际上包含了“互动”和“合作”两项特性,前者指正式的文件规定和结构化工作,后者指情感性、非结构性的工作。而其后续研究则表示以互动为渠道达成的合作在本质上是结构化的,因为会议的召开、正式文件的信息传递是通过固定的计划、高层主管的命令等进行,从而达成跨部门合作;相比而言,Appley & Winder(1977)和Schrage(1990)则认为合作具有非结构化、情感化的本质,代表着一种较高层次的相互关系、相互联系。跨部门合作实际上是无形的,不容易被规范和管理,如果部门之间缺乏互动,这样的合作则难以维系。

蔡翔(2008)认为,Kahn的研究指出了跨部门合作关系的结构化、程序化特点,但却忽视了合作主体在互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社会化与情感化本质,在这种单纯的规章制度下的合作无疑是低效的;Appley & Winder的研究则片面地夸大了跨部门合作的情感化本质,抛开结构化的互动使得跨部门合作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流。因此,跨部门互动应当分为结构化互动和情感化互动两种类型,结构化互动是跨部门合作的基础,情感化互动则可以使跨部门合作更加紧密无间。

在这里,互动与合作的关系不妨不作讨论,可以肯定的是,互动理论为跨部门合作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冲突理论、相依理论等一同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与此同时,众多学者在研究中涉及到对结构性互动和情感性互动的阐释与探索,两者的结合延展了跨部门合作的本质和涵义,同时也需要更多实例的验证。

3 合作中的职业专业性

3.1 电商专业性

“大家对于电商的理解处于相对比较浅的阶段,导致做出来的东西需要反复的调整与修改……”(张)

“我觉得客户也是对电商这一块才接触,他们是不具备专业性的。”(晏)

在访谈中,被访者多次直接或间接提及到电商专业性的问题,而专业性的缺乏恰恰是阻碍工作高效推进的根本因素。同时这种电商专业性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首先,通过访谈与参与观察,笔者了解到张小姐所在的家电企业中国区总部市场部主要承担该品牌在天猫旗舰店等电商平台上的页面设计工作;相关电商活动的策划、店铺的运营由公司另一部门主导,市场部电商组参与。对于公司内部工作方式,张小姐说道:

“大家对于电商的理解处于相对比较浅的阶段,导致做出来的东西需要反复的调整与修改。他们(运营部门)把规则做得特别复杂,导致工作效率的下降,也影响了产品的销量。”

当被问到是否有跳槽的意向时,张小姐表示想要跳槽,她首先给出了以下两条理由:

“第一公司对于电商的重视程度太低。第二因为对电商不了解,领导不知道电商变化快节奏快,以为我们每天这么忙是工作效率低。”

由此可以看出在品牌方内部,电商专业性的缺乏是造成职业困境的一大原因。电商作为一门“专业”,需要扎实的知识与实战经验,专业性的缺失往往会给工作平添诸多障碍,导致效率和质量的下降,让从业者感觉“力不从心”,职业期待下降。

其次,晏小姐所在的4A广告公司同样也存在电商专业性缺乏的问题。目前许多广告公司在传统广告、互联网广告的基础上会扩展电商业务,为品牌,特别是传统大品牌提供电商服务。晏小姐提及:

“对于设计团队这一块,我需要经常去堵着他们。比如在QQ上设计师发完第一稿,我说客户有修改意见需要修改,他们这时候已经走人了,溜得非常快。”

这一情况之所以发生,晏小姐归因为公司电商的不专业性、劣势性。电商团队未配有足够的100%服务的设计师,他们虽广告页面设计经验丰富,但电商涉猎不多,同时习惯了原先的工作节奏,无法适应或不愿适应电商行业的节奏,导致团队内部合作不顺畅,出现了“设计师都是姑奶奶”的局面。而反观此次研究中的另一服务商,吴先生所在的电商公司,因公司从电商起步,较为专业,团队建设较为完整,并未出现类似的情况。

最后,电商专业性的缺乏除了造成双方内部沟通不畅、工作滞后,也进一步影响了品牌方(甲方)和服务方(乙方)之间的顺畅合作,带来了工作困扰。在访谈中,甲乙双方都提及对方的电商专业性不够。例如张小姐提到“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广告公司(即晏小姐所在公司)对电商的理解不太深入,成果不太适合电商的节奏,不太符合电商的特点”,“页面表现力弱,浏览量低,工作反应速度慢”等等,对晏小姐自己提到的团队设计师不愿意加班的情况,张小姐描述为“很严重”;而晏小姐则希望品牌方内部能够进行专业培训,在她看来,好的客户是“比较明事理、比较专业”,不好的客户则是“什么都不懂,但总是指手画脚”。

3.2 分工专业性

“内部分工划分不清楚。策略、设计分工不清。比如页面出来后各方都在指指点点,导致工作冗长。

合作需要把职能划分清楚,定好的由市场部负责的内容,运营部门就不要插手,反之也是。这样才能把沟通成本降到最低。”(张)

张小姐在访谈中“吐槽”自己的工作总是过多地被别人插手,本该由自己或团队定夺的事项经常受到合作部门的不合理影响,由此而来的工作拖沓让她很是恼火。合作中“各司其职”是工作高效推进的重要保证,“越俎代庖”则是缺乏职业专业性的表现。

3.3 结构性互动的反映

上述的有关职业专业性的职业体验恰恰暗合了互动理论中的结构性互动,同时这种结构性互动不仅仅是跨部门的,对跨企业也同样适用。电商专业性的缺乏和分工中权力的僭越往往破坏了结构性互动赖以存在的基础,使合作中的结构性互动出现了诸多问题,带来了负面的职业体验,而被访者频频触及的职业专业性话题也反映出在跨部门合作乃至跨企业合作中,结构性互动往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专业是包含知识体系与规范体系,需经过高等教育与特殊训练而获得的职业。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其从业者需经过特定的学习与训练,从而保证其专业性和排他性。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张小姐、晏小姐等均不是电商专业出身,当初选择从事该行业是因为比较喜欢“新鲜、有挑战性事物”、进入这行是“误打误撞”。行业的门槛较低也许是职业专业性缺乏的一大因素。

4 合作中的情感诉求

4.1 从业者的情感需求

“同事之间,特别是不同部门的同事之间需要知道彼此是合作的关系,不是上下级的关系,不能通过命令来进行合作。对于天猫旗舰店来说,设计和运营应该是一个团队,应该不说配合,只说合作。”(张)

张小姐提到得不到尊重、受到歧视和质疑、彼此缺乏交流沟通,是她职业体验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她甚至提到有时候她“真希望楼上的那群人(运营部门的工作人员)从楼上跳下去”,这样的负面情绪对工作的推进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然而,此次调查中品牌方和服务方之间类似的问题不是很明显甚至没有。尽管服务方经常觉得“客户虐我千百遍”,但因契约与角色定位的原因,总是持有“我待客户如初恋”的积极态度。同时笔者还了解到张小姐和晏小姐通过工作结识,私下已经发展成很好的朋友。晏小姐坦言,因为与她对接的张小姐性格较好,明事理,尊重他们团队的劳动,团队更加愿意配合其工作。由此可见,情感需求的满足成了职业齿轮的剂,一定程度缓解了合作中出现的问题。

4.2 情感性互动的反映

尽管调查结果只是个案,不能泛化到全体从业者,但这提醒我们满足互动的情感化需求,即做好情感性互动对于合作的有效性十分重要。个人相互联系,彼此交流,通过关系的发展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建立更加牢固的联结。在上述品牌方内部,互动基本只限于结构性类型,部门之间缺乏情感交流的机会,同时因个人缺乏一定的心向,在结构性互动中也未满足平等、尊重、信任等情感需求。除了从业者个人因素,在参与观察中笔者注意到两部门在不同楼层办公,平时主要通过电话和邮件沟通工作。反观其两个服务商,空间上的聚集让团队的情感性互动升级,团队内部洋溢着极好的工作氛围。而在品牌方与服务方之间,尽管空间距离过大,但工作之余相互的“闲扯”、“吐槽”大大增加了彼此间情感性互动的机会和时间。

同时,笔者认为这种情感性互动与结构性互动并不是割裂开的,两者相互交织,相辅相成。结构性互动占据了日常工作的大部分,但其互动本身也会涉及情感性互动,尤其是满足对方作为“社会人”的被融入、受尊重等情感性需求的时候。由此看来,“工作注意态度”这一句再平常不过的训诫之语有了哲学与社会学的色彩。

5 职业与生活:冲突与建议

“但有时候我在想,他们(设计师)的这种朝九晚五的生活是不是真的是一种病态。就工作本身来说,他们不是特别负责任,但是从个人生活角度来说,他们保证了私人时间,不过多地被工作占有。”(晏)

职业与生活的冲突是基本所有行业共有的,电商因为其职业特点,与生活的冲突显得尤为明显。实际上,职业与生活的冲突在于时间的分配,当自由支配时间减少,从业者就会权衡自身的所得所失,也往往会陷入对于自身处境的思考。基于结构性互动与情感性互动的跨部门互动理论,职业与生活的冲突缓解方式可以是提高工作效率,即要求强化合作。受访者提出的职业展望侧面反映出这两种类型的互动,同时也为提升相关从业者职业幸福感、增强品牌电商影响力与竞争力提供了意见和建议:

(1)品牌电商化过程中,电商专业性是重要的基石。对于品牌方,需要重视电商业务,积极寻找专业人员、开展电商专业培训;对于服务方,专业的电商公司要将业务从中小品牌积极延伸至大品牌,广告公司拓展的电商服务业务若缺乏专业性和严谨性,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是一大伤害。

(2)品牌方和服务方内部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创造更多的情感性互动的机会,例如进行团队建设活动;合作方之间也需要从企业层面提供机会让双方进行沟通交流。

(3)作为个人,需要有合作的心向、意愿以及热情。

综上所述,结构性互动与情感性互动相结合的互动理论适用于跨部门之间,也同样适用于跨企业之间,是值得基于合作关系的双方仔细解读的。电商行业常被人诟病的巨大工作压力,高人员流动性和低职业幸福感往往来自工作中合作的不顺畅。基于两种互动类型,从企业宏观层面和个人微观层面可以寻求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一方面改善相关从业者的职业体验,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为品牌电商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Ruekert R. W.,Walker O. C.Jr. Marketing’s Interaction with Other Functional Units:A 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Empirical Evidence[J].Journal of Marketing.,1987,(51):119.

[2]许丽玲:资讯系统整合度下情景变项对企业产销互动之影响[D].中国台湾,桃源:中央大学,2000.

[3]Sheth J. N., Parvatiyar A. The Evolution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C].The Sixth Conference on Historical Thought in Marketing,1993.

[4]Mahajan J.,Vakharia A. J.,Paul P. (et al.)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Marketing and Operations Functions in Service Firm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1994,(11):115.

[5]Kahn K. B. Marketing’s Integration with Other Departments[D].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