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本会计实习总结

成本会计实习总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成本会计实习总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成本会计实习总结范文第1篇

(一)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应及时更新

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应该跟随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行业、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而不断地更新。在当前“互联网+”时代,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适时了解现阶段会计领域的最新资讯,掌握当前行业里先进的理论和技能,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地修改、丰富成本会计教学内容,进而适应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满足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创新需求。

(二)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通过实践,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中,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师进行成本会计教学时应避免“填鸭式”的授课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采用案例分析、校内模拟实习甚至到企业单位进行实地观摩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重视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素质和业务能力决定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好坏,要提高成本会计教学质量,就要加强成本会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学校要加强引进具有一线企业成本会计经验的优秀教师,提高优秀教师在整个师资队伍中的比重。其次,学校分批分期组织成本会计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习,让老师了解到现阶段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学习行业最新的技术、方法或工艺,让教师在企业实习中得到学习和锻炼,提高教师知识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同时也让教师了解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位。再次,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有关的专家学者、企管人员或专业会计师到学校举办培训、演讲,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指导。拓宽专任教师的知识面,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后,学校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激励机制,不断地提高专业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培训的积极性。

(四)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校应根据成本会计教学环境的要求,在校内建立相应的成本会计实训室,教师可以通过实训室的仪器设备,更好地讲解课堂知识,学生也能通过良好实训环境,将理论知识转换为自己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此外,学校也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搭建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践,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了解工作岗位的特点和要求,锻炼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们的实操水平,培养学生在实际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二、总结

成本会计实习总结范文第2篇

成本会计课程开设之前需要学生要有一定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课程功底,但是毕竟成本会计自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想很好地掌握成本会计知识与技能是比较困难的.而目前成本会计教学还是注重对学生考试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制造业生产的直观了解和认识的培养,影响学生对成本会计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导致学生觉得自己所学知识很难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学不能致用.归结起来成本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

尽管成本会计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相关课程的知识功底,但是成本会计实践性强,学生因未直接从事过企业成本核算的实际工作,缺乏对企业生产的直观认识和了解,理论和实践分离,导致学生从成本会计中学到的不是一种实用技术,而是纯粹数学的计算方法,以致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面对具体的成本核算时无所适从.

(2)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且比较陈旧.目前大部分成本会计的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课上教师讲授为主,课下学生练习为辅.教师只偏重理论的讲授,对各种费用的分配方法进行详尽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切身感受实践的过程.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的直面感觉就是要面对大量枯燥的公式以及表格数据的计算等.学生通过课堂的理论学习,掌握了很多的成本计算程序和方法,而对于这些知识之间如何形成关系、形成体系、怎样配合完成具体的成本计算等问题却几乎是一概不知.

(3)教学手段比较落后

不能满足成本核算实际工作的需要.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有其特殊性,从要素费用分配到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都会涉及到很多的数据、公式、表格等.成本的具体核算流程必须要通过成本数据的勾稽关系来反映,而这些数据在成本会计教材中又主要通过各种表格来反映.对待成本会计这种树状的非线性知识体系,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觉得难以适从.板书效果虽然好,但是占用大量时间.一味地从书本上针对表格解释某些数据的关系及其来源,前后翻书查找,学生听起来乏味,教学效果比较差.尽管越来越多成本会计教师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但是却很难在教学课件上体现出成本核算数据前后的勾稽关系,效果也不是很好.

(4)实践教学形式缺乏

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模拟实验和专业综合实训等形式.这些实践教学形式往往是模块练习,每个模块各成体系,各模块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与实际工作也存在很大的差别,缺乏真实业务往来的立体感,导致成本会计实践教学形式与实际工作需要脱钩.

(5)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接触过实际工作,理论上是行家,但很难把理论和实务有机地联系起来,也只能就课本将课本,很难将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使得实践教学缺乏生动感、新鲜感和真实感.

2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进建议

(1)利用问题和案例的导入

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虽然学生之前已经具备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的知识,但是面对成本会计公式多、图表多、计算量大、抽象难理解的特点,很多学生先入为主的就认为成本会计很难学,存在畏惧感.因此为了克服学生的这种畏惧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第一堂课不是一上来就直奔主题,讲成本会计的概念、特点等内容,而是设置场景或者通过身边或教室的物品提出几个问题进行启法式、引导式的提问.比如问:“我正在使用的这台电脑是如何制造出来的?生产中都有哪些耗费?”、“我们身上穿的衣服经过了哪些步骤才生产出来的?都有哪些耗费?”等等问题,并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增加学生对成本会计的感性认识,并进而自然引出成本会计教学的基本问题.这样的环节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打消了学生的畏惧情绪,激发了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2)培养和提高成本会计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

提高上课效率.成本会计授课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公式和表格都很多,数据的处理计算过程较复杂,成本核算数据前后存在勾稽关系,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成本会计教学的要求,大大影响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因此成本会计教师应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训练,这样教师通过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成本计算过程中的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完整地展示给学生,这样成本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和直观,而不再是枯燥的书本文字、图表.而且由于成本会计课程核心内容具有较强的稳定性,知识体系相对比较成熟,很少有变动,多媒体课件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以后的教学减轻了一定的工作量.

(3)善于总结规律

将枯燥难记的公式变成有趣的口诀.成本会计的计算公式多、方法多,学生在学习和应用过程中很容易混淆导致出错.因此笔者针对成本会计的知识体系、逻辑联系等来总结规律,将复杂枯燥的公式和方法进行讲解.比如辅助生产费用的直接分配法的口诀总结为“亲兄弟,不算账;堂兄弟,明算账”等,这样既减少了学生记忆公式花费的时间,又加深了记忆,调动了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4)构建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完善成本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环节.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对学生进行分角色实践模拟的训练,培养学生不同角色的知识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样学生就可以将所学成本会计内容进行整合联系,以适应不同岗位的需要,更快的适应实际工作后的岗位能力的要求.另一方面应主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设教学实习基地,能够提供给学生真正接触实际工作的实习机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

(5)加强会计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成本会计实习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成本会计; 内容; 特点; 建议

成本会计工作在会计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成本核算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资产计价和利润计算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决策质量和市场竞争力。美国战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了企业取得成功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其中之一就是成本领先战略(使企业成本保持在同行业最低水平),而执行其他两种战略也需要尽可能控制成本,不能完全不计成本。因此,如何准确地计算成本和较好地控制成本是每个企业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由于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会计专业学生应努力学好《成本会计》课程,为以后成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多年从事成本会计教学工作,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重要课程。但是,目前在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拟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对成本会计教学的几点思考,以期对成本会计教学有所裨益。

一、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界定

目前,我国成本会计教材有很多版本,内容存在很大差异。通常认为,体系完整的成本会计学内容主要包括成本核算、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内容,其中以成本核算内容为基础。但是,由于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紧密相连的,一般认为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成本会计经过演化、发展成为管理会计,因而,两门课程的内容存在诸多重复。如成本会计学中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等内容与管理会计学中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等内容类似,两门课程有些章节的内容则完全一样,如标准成本制度、作业成本计算法等。这样,在实际教学中,为避免内容重复,节约教学资源,成本会计学应根据其传统职能重点介绍成本核算、成本分析的内容,而将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等有关成本管理的内容安排在主要为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资料的管理会计学中介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成本会计的教学内容应主要包括:成本核算的基本概念、原则、程序,各项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各种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定额法),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主要以工业企业经营业务为背景,如果学校所设会计专业具有行业背景,则应同时介绍所属行业的成本核算方法。

对于标准成本制度和作业成本计算法安排在管理会计学中介绍,主要原因是:标准成本制度不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而且是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它的出现,标志着管理会计的萌芽,因而将其安排在管理会计中介绍;作业成本计算法是新出现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它在新的制造环境下可提高成本计算的准确性,但是作业成本计算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一个作业管理过程,目前作业管理思想已引起企业管理者的普遍关注,因而将其安排在主要为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中介绍。

二、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

(一)逻辑性和系统性强

与有些课程前后内容比较松散不同,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前后联系非常紧密,一环扣一环。成本会计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按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进行编排的,即首先介绍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然后介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损失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最后介绍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而成本计算方法是前面各环节内容在不同企业的具体运用,不同企业生产类型不同、成本管理要求不同,所采用的成本计算方法也不同。通过学习成本计算方法可将前面各环节的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如果前面任何一个环节的内容没有很好掌握,就无法正确计算出产品成本。成本会计的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必须全面掌握成本核算各环节的内容,并能够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加以灵活运用,否则只能事倍功半,无法胜任成本会计工作,不能提供有用的成本核算信息。

(二)以计算为主,账务处理为辅

成本会计课程一般安排在财务会计课程之后讲授。成本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财务会计要依据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另一方面成本的形成、归集和结转程序也要纳入以复式记账法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总框架中。但是与财务会计以账务处理为主、会计分录纷繁复杂不同,成本会计的内容以计算为主,主要是各种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等的分配方法以及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成本会计通常是在经过一系列计算后进行必要的账务处理,涉及的会计分录很简单,基本上是在财务会计课程中学习过的,其中很多会计分录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就学习过。成本会计以计算为主,涉及的计算方法都很简单,基本上就是加减乘除,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成本会计课程只要用心就不是很困难。

(三)成本核算方法多样,容易混淆

尽管成本会计中涉及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对于单个计算方法来说,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由于成本会计中涉及的成本核算方法过多,使学生容易混淆,难以全面掌握各种核算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例如,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和代数分配法五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有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在产品按年初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成本按完工产品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成本计价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约当产量法和定额比例法七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以及分类法和定额法两种辅助方法等等。

三、改进成本会计教学的建议

(一)采用比较分析法教学

由于成本会计中涉及的成本核算方法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使学生眼花缭乱,容易混淆,不能够灵活运用。针对这一状况,笔者认为,对于存在多种方法的成本核算环节,教师可采用比较分析法教学,重点剖析每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计算过程的异同,使学生在理解和比较的基础上记忆,可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对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五种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七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三种基本方法以及两种辅助方法、分步法中的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制造费用分配的实际分配率法和计划分配率法等内容都可采用比较分析法教学。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

成本会计课程内容具有公式多、表格多、计算过程多等特点。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如果将公式、计算过程和表格都写在黑板上进行讲解,花费时间太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在教师抄黑板时,学生感觉无所事事。如果教师不将公式、计算过程和表格都写在黑板上进行讲解,而是直接对着书讲,学生又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感觉枯燥乏味。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对成本会计课程提不起兴趣。如果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则有助于改进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教学,教师可将复杂的公式、表格及计算过程通过大屏幕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同时配上一些动画和音响效果,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直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多媒体教学省去了板书时间,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成本会计案例教学中应注意几点:一是精选案例,案例应尽可能贴近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且具有代表性,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对学生具有启发意义;二是精心组织,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课堂讨论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案例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三是做好总结评价工作,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提高案例分析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

成本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可采用多种形式:一是进行认知实践。即组织学生到管理比较完善并且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参观,实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核算程序等,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抽象的书本内容。二是进行模拟实习。成本会计系统性强,前后内容联系紧密,但是一般的教材在介绍成本计算方法时,由于受篇幅所限,例题内容不完整,使学生虽然掌握了成本核算各环节的内容,却很难将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弄不清楚成本计算数据的来龙去脉,难以全面掌握成本核算的全过程。通过模拟实习,可以将成本核算的全过程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成本核算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模拟实习可采用手工模拟和电算化模拟两种形式。三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五)转变考核方式

传统闭卷笔试的考试方法,尽管比较客观公正,但是考试内容比较僵化,死记硬背的内容多,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查少。因此,有必要转变成本会计考核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及实际应用能力。具体来说,可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课程成绩可由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的笔试成绩、作业和课堂发言等平时成绩以及实践环节的成绩三部分组成。

【参考文献】

[1] 欧阳清,杨雄胜.成本会计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2] 庞碧霞.《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探析[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

成本会计实习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成本会计》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成本会计》课程一直被学生认为是会计专业课中比较难学的专业课程。因此笔者认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光靠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的需要,而应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法来教学。笔者根据多年从事会计学相关实践教学的经验与体会,对财会专业实践性教学进行了认真的思考与探索,摸索总结了一些经验和看法,现简介如下:

一、丰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教师应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课程特点和不同的模块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尝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研讨互动、情景模拟等丰富多彩的教学法。

1.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构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教学设计的需求,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应控制在96课时左右,其中理论教学64课时左右,实践教学32课时左右,实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新模式。

(1)在课程具体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上,基于成本会计业务流程与会计核算过程全方位对接的模式,将会计核算的内容与成本会计业务进行重新整合,使教学内容与公司成本核算业务流程相吻合,具有课程体系完整、结构新颖的特点,便于会计专业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2)在教学中按照成本核算业务流程要求,使学生熟悉成本核算业务常见的单据,掌握各业务流程的操作技能,在教学中以模块的实际业务资料,要求并引导学生按照课程教学的要求,独立完成会计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当一个教学项目结束时会有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学期的最后一周将进行成本会计综合实训。根据这个定位,笔者重新制定了教学大纲,从应用的角度,强调成本会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2.以真实成本核算业务组织案例教学

(1)采用案例教学法,归集我国企业在成本业务中的会计核算案例进行课堂教学,并与校外实训基地结合,按课程单元授课并指导学生进行具体会计实务操作。

(2)采用团队研究教学法,运用情景教学模式,将不同专业学生分成3~5人的研究小组,布置一定数量的实务课题(包括模拟实践和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研究讨论,相互学习,从而探寻实务问题的解决方案。

(3)利用实训基地,完成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安排阶段性实岗参观与模拟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分为认识实习、模拟实习、顶岗实习三个阶段。

3.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建立网上考试系统和在线答疑系统,成立了以主讲教师为首的答疑小组,同时还利用QQ、E-mail、BBS等与学生进行课外交流,答疑解惑,使学生对外贸会计实务的疑虑在相互交流中得以解决。

二、完善考核标准,突出考核内容

1.建立了以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

课程考核强调能力标准及考核的整体性,通过对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的考核,检验学生的职业能力。坚持实践与理论考核相结合,既有考核技能为主的操作考试,又有测试认知水平的知识考试;坚持结果与过程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主要考查学习态度和职业道德,结果考核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考核主要考查理论基础知识,项目实训考核主要考查操作技能。

2.课程考核内容紧扣课程教学内容

各模块按满分100评定成绩,再按模块权重折算后计入课程总分,课程总分=∑模块得分×模块权重。

三、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

1.学完本课程后学生能理解该课程要求的职业素质、团队与协作精神

《成本会计》每一单元设计教学目标中必须有态度目标和能力目标,教学内容中必须融入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等,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成本会计综合模拟实训中,将学生分为若干组,每一组就是一个模拟的财务部,按企业成本会计业务流程设岗,一人一岗,项目任务的完成好坏依赖每一位学生自身岗位任务的履行情况和整个团队的团结协作能力。通过将本课程所要求的职业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外贸企业各个会计岗位的职责和职业素质要求,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学生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能得到不断增强。

2.注重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和创新性学习

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就该课程写学后感,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创新性学习有很大帮助。课程教学和项目实训中设分组讨论等环节,鼓励学生运用新方法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并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养成探究式、创新性学习的习惯。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社会调查,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写出有一定质量的调查报告。最后一学期要求学生就当前专业领域内的热点,或自己实习和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毕业论文,学生都能完成三千字以上、结构合理、内容具体的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

综上所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是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在以后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我们将结合市场职业发展的要求,培养出综合素质好、专业技能强的学生,以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少华.论我国大学会计教学改革的有关问题[J].会计研究,2003(10).

[2] 李延.会计专业学生就业新趋势[J].中国教育周刊, 2006(2).

成本会计实习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 成本 教学 特点

本会计作为会计学的一大分支,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非常重要。但据很多学生反映,成本会计很枯燥,上课提不起兴趣,计算量大很难学,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作为教师又应该如何尽量避免上述情况教授好这门课呢?笔者根据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与教训,谈一下自己的心得。

一、上好成本会计第一课

(一)课程介绍。

1.什么是成本。学习成本会计的时候,学生基本已经学过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对会计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这里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成本。那么什么是成本呢?由于生活中这个词经常提到,先让学生进行思考,谈一谈自己对成本的认识,不妨问一问跟学生关系最为紧密的上大学的成本,通过分析计算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成本有更加具体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清楚四年大学所付出的代价,从而更加珍惜每一节课,每一天。最后再介绍教材中那些较为专业的概念,告诉学生本门课程的成本主要指工业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

2.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应该如何计算――举例说明。先提出问题:“财务会计中大家就学过,产品完工入库,结转成本10 000元的会计分录。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金额均为10 000元,那么当时我们如何知道完工产品的成本就是10 000元呢?”其实是成本会计告诉财务会计的,所以通过成本会计的学习,学生就可以知道产品的成本究竟是如何计算的。

以教室中的一张讲桌为例,假设某车间某月只生产这一张桌子并且当月投产当月完工,让学生定性分析讲桌的成本包括哪些内容。学生会想到“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然后再让学生定量计算成本中的每一项,最后相加即得到一张讲桌的成本。一张讲桌会算了再问十张这样的讲桌怎么算,大家肯定会说按同样的算法计算出总成本除以10,这个时候应该分三种情况解释:十张桌子月末都完工、都没有完工、部分完工部分未完工。前面两种情况好计算,关键是最后一种情况会牵涉到“纵向分配”,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心中留下一个大大的问号,可以告诉学生这是以后重点要讲述的内容。一种桌子成本的计算讲完了,再假设某车间某月新投产了两种桌子,即讲桌和课桌,又应该如何计算它们的成本?提示学生两种桌子可能会共同领用一种原材料,一个生产工人也可能生产了两种桌子,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也需要在二者之间分配,即“横向分配”,这个问题点到为止,以后也会做重点讲述。但一定要让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横向分配”,什么是“纵向分配”,并且要知道在产品成本计算的过程中肯定是先“横向分配”再“纵向分配”。

3.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及其重难点。通过上述简单的小例子可以很好地告诉学生成本会计能解决什么问题,使学生对成本会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再结合教材目录,简单介绍每一章主要讲什么,并分析它们有着什么样的逻辑关系,然后画出重难点,便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是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及各种具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当然这些也是对应的重点和难点。

(二)强调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并提出要求。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近期来看,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中会计科目的考试,CPA考试中财务成本管理的考试都涉及到本门课程的内容;长远来看,不管今后学生是直接就业还是读研深造,学习本门课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了让学生重视并且学好这门课程,第一次上课就必须给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比如课前要及时预习,课上要认真听讲,课后要独立完成作业等等,并制定出具体的奖惩措施,日后严格执行。

二、成本会计的特点

(一)逻辑性强。成本会计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逻辑性特别强,即前后各个章节都是一环扣着一环,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成本会计的基础理论部分主要是围绕其基本职能――成本核算展开的,具体而言是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成本核算的程序指的是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最终计算出产品完工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过程,主要包括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跨期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五部分,其中前四部分是各项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的分配,即“横向分配”,最后一部分是生产费用在同一种产品的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即“纵向分配”。“横向分配”是“纵向分配”的基础,必须先进行学习,而“横向分配”内部四个部分的次序也不能改变,有着严格的逻辑关系。在学习基础理论之后,再结合企业的生产特点及管理要求才能选择具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基本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两种辅助方法;分类法和定额法。在这些方法中,品种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方法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品种法学习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对其他方法的理解。

(二)相近概念多。在成本会计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相近的概念,有些只是一字之差,有些只是顺序颠倒,但它们的涵义却有着较大的差别。例如直接生产费用和间接生产费用、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消耗定额和定额消耗量、工时定额和定额工时、费用定额和定额费用、定额消耗量与定额费用等等,究竟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与区别?把握这些概念对于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具体的计算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方法多种多样。如上文所述,在成本会计中,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很多,主要有五种。除此之外,在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中,也涉及到很多的分配方法,例如材料费用的分配,有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定额费用比例法、产量(体积、重量)比例法等;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有五种方法,包括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法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顺序分配法;制造费用的分配包括四种方法,包括生产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和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有七种方法,包括在产品不计算成本法、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数计算法、在产品按所耗直接材料计算法、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法、约当产量比例法、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以及定额比例法。这些方法思路都比较简单,计算也只是涉及简单的加减乘除,单学起来没有多大难度,可是对于初学者在学习的过程别容易混淆,甚至搞不清楚某种方法是在什么时候学的。

(四)计算量大。成本会计不像之前所学的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主要以账务处理为主,以计算为辅;恰恰相反,它是以计算为主,账务处理为辅。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是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程序中涉及到很多的方法,前面已经述及,这其中的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计算量;而后续各种具体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在选择产品成本对象之后,都要用到程序中相关的分配方法依次展开计算,每一次计算可能都得保留小数,并且前面如若出现一点闪失,就决定后面再也算不对了。此外辅助方法定额法在使用过程中也牵涉到很多的计算。

三、成本会计日常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结合成本会计课程的上述四个特点,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掌握课堂知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结合的教学方式。成本会计逻辑性很强,计算量很大,且数字之间有着严密的勾稽关系。首先,使用多媒体很容易将本门课程的逻辑框架以及每一章每一节的基本内容以结构图的形式先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且在后续讲到具体内容时还可以回放,进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其次,成本会计经过大量的计算之后,其结果主要体现在各个分配表和明细账之间,而这些账表之间的数字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采用多媒体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清晰易懂,也节约了重复板书的时间;最后,成本会计的计算很多,过程也较为复杂,如果只是通过幻灯片播放,学生就会印象不深刻,容易导致眼高手低,所以具体的计算建议采用板书,让学生也参与进来,亲自动手算一算,提高其积极性。所以,建议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

(二)采用比较分析的教学方法。由于成本会计中的计算方法多种多样,这些方法的侧重点不同,适用范围不同,有着各自的优缺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讲授这些相关内容时最好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及其区别,便于学生掌握理解。例如,成本会计中虽然有很多的分配方法,但这些分配方法的分配思路及其命名都是一样的。思路如下:先确定“分配谁,分给谁”,再选择分配标准;计算分配率,“××分配率=待分配数额/各分配对象分配标准之和”,并进行分配,“某分配对象应分配数额=该分配对象分配标准×对应分配率”,这样分析后学生就会很容易掌握一些方法的计算;再比较一下这些方法的名字,定额消耗量比例法、产量比例法、生产工时比例法、约当产量比例法等,经过分析之后会发现,成本会计中所有的分配方法都是以“分配标准+比例法”命名的,这样学生再看到这些名字时心里就很清楚了。再如前面提到的几组概念,应该放到一起给出清晰的涵义,然后比较这些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利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总结。还有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五种方法、制造费用分配的四种方法、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七种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三种基本方法以及两种辅助方法、分步法中的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等内容都可采用比较分析法教学。

(三)采用案例教学。成本会计如果仅仅采用纯理论的教学,就会使那些复杂的计算显得单调而枯燥,所以最好能在重要的章节结束之后结合学生所学知识讲述一个案例,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又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提高其自主性。但所选择的案例一定要贴近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另外对于选择的案例一定要精心组织,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课堂讨论时做好引导启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最后要做好总结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断地提高学生案例分析的能力。

(四)融入实践教学环节。成本会计的实践性、操作性很强,最好能融入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有多种形式:一是认知实践。即组织学生到管理比较完善并且有代表性的工业企业参观,实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生产工艺流程以及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核算程序等,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相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二是进行模拟实习。成本会计逻辑性强,前后内容联系紧密,但是一般的教材在介绍成本计算方法时,由于篇幅所限,例题内容不完整,使学生虽然掌握了成本核算各个环节的内容,却很难将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弄不清楚成本计算数据的来龙去脉,难以全面掌握成本核算的全过程。通过模拟实习,可以将成本核算的全过程完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成本核算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模拟实习可采用手工模拟和电算化模拟两种形式。三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S

参考文献:

1.焦跃华.成本会计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黄湘等.成本会计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3.李琴.成本会计教学思考[J].会计之友,2009,(12).

成本会计实习总结范文第6篇

本研究在综论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自身教学实际案例,认为要重视学生认知特质及其对企业真实状态的认知,加强实训,优化课时分配,整合教学内容,开展多元教学评价,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进一步革新教学模式,同时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要辅助作用。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教学实训;策略;信息技术

有关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本会计的教学,相对丰富,但较多关注现存问题及成因,从自身教学体悟进行策略探讨的研究并不多。笔者通过调研和文献分析,尝试从本校本科教学现状出发,结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案例,探讨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水平的有效策略,以求为后续教学和他人研究提供适当的启示和借鉴。

1.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现状探析

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培养目标,会计作为其中的一种人才类型,广受高校关注,如成本会计教学就是培养专业会计人才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会计从业的特殊要求,成本会计教学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还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体而言,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现状较为理想。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素质的会计人员愈来成为企业所可遇不可求的人才,这不仅仅是由“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增大”这一因素决定的,更是当前会计培养现状的反映。根据笔者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和实践调研,发现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方面,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实践教学环节形式单一,效果欠佳;二是课时分配不合理,教学方法较为陈旧;三是教学内容杂乱无章或过度依赖教材,造成内容陈旧,并且教学评价方式较为传统单一;四是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平衡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对现代技术的效用重视度不够。

2.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水平的策略

2.1重视认知,加强实训

重视认知,加强实训,这是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水平的提升,需要重视认知,此处的“认知”内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知特质,开展教学时必须予以关注,要遵循学生认知特质,了解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二是指学生对企业实际运营状态的认知。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将企业管理结构、生产形式、价值体系、行业规章制度等内容教授给学生,可采取分门别类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两个突进,明晰企业的真实运营形态。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实训环节的锻炼,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掌握所学知识、践行所学理论,有助于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水平。同时,对学生实训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更贴近社会生产实际,这也是提升培养对象的应用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部分以笔者所在学校相关举措为例,进行简要说明。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视学生认知特质,积极研究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并采取吻合学生身心特质的教学举措开展教育活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本会计》的教学,具备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先向学生描述和讲解企业会计工作所处的场景,如企业部门分布、成本核算等,让学生从理论层面对企业真实状态有了初步了解。学校为学生搭建了平台,在寒暑假和实习期间,学生会在学校的帮助和指导下到企业参加实训,亲身经历真实生产过程,领悟、体验和践行所学知识。除此之外,在学校内部亦设有实训模拟室,学生可在其中实习,经过教师的指导,对企业生产的费用成本计算等方面进行学习。

2.2优化课时,创新方法

优化课时,创新方法,这是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水平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教学时序的安排,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性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本会计教学中,要充分注重成本会计这一学科的特殊性,制定合理的课上时间表,充分利用各种集约化时间开展教学活动,善于利用碎片化时间辅助教学,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创新,可将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等较为先进的方法融入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果。本部分以笔者教学的《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课程为例,进行简要说明。这一知识点的课时,旨在让学生对机构设置、成本会计制度及人员配置等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了两个时间块,一是课堂教学时间,此作为集约化时间,用来回顾已学知识和讲解新知识点,同时开展适当的联系。二是课外时间,此为碎片化时间,笔者制作了两个小视频,其中一个视频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另外一个视频内容为练习题,借此引导学生温习学过的知识的同时,进行自我思考和提升。并且在课堂教学环节,笔者采用了小组讨论学习,借用这一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为牢固,并且课堂氛围热烈,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提高。

2.3整合内容,注重评价

整合内容,注重评价,这是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水平的关键选择。一方面,成本会计这一学科,知识相对丰富,但内容较为繁多,因此需要立足教材和学生实际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内容整合,以将最精炼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教学内容的整合,要注重树立核心,即紧密结合课程最基本的核心知识点,以此开展“布局”,同时考虑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过程中将可能会面临的种种问题,将其纳入其中,形成真正对学生有用、对教育有益、对社会有效的教学内容体系。另一方面,教学效果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需要教学评价的参与。传统教学评价模式较为单一,且过分重视学生书面成绩,这对学生未来发展十分不利,鉴于此,必须进一步创新教学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做到对学生全方位评价。本部分以笔者自身教学经验为例,进行简要说明。笔者在《成本会计》教学活动开展前,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设计,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将成本会计相关理论、成本会计技能培养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这也是所有教学活动的重点;二是通过调研了解未来岗位的真实需求,将其作为教学目标之一,予以保障和重视;三是将学生职业资格考试、继续深造要求等所需要的知识点,纳入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另外,笔者还结合教学需要,对教学评价进行了多元化设计。笔者改变了传统书面作业和考试的单一评价方式,将学生互评、学生自评纳入其中,同时将书面考试的比例进行了调整,使得平时表现和作用作为两部分,占据一定评价比例。在这一评价方式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调动。

2.4革新模式,借力技术

革新模式,借力技术,这是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成本会计这一学科,与一般学科不同,理论掌握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其更为注重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必须革新教学模式。笔者认为具体方式要做到三点:一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中心主义,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和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二是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要在真实教学中融入实践场景,或带领学生真正参与企业的运营,在真实场景中锻炼和学习;三是不能忽视理论教学的作用,其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着基础性作用,必须予以重视。另一方面,要善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成本会计》教学活动的开展。诸多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是有效提升成本会计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比如,笔者作为教育者,在开展第一章节《成本和成本会计》教学时,就对此有所践行。课前,笔者详细研读了这一章节的内容,发现较为枯燥乏味,便从两个环节入手,进行了备课工作:一是梳理基本知识结构,二是借力信息技术,增强趣味性。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先对梳理的基本知识结构进行了提炼,从中总结出成本和成本会计的概念、对象等基本知识点,针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涉及了具体问题,如“成本长得什么样?”等。待学生在明晰问题后,笔者借助多媒体技术,用PPT和flash的形式,对这些基本知识点进行动态讲解,在其中加入了图片、音乐、动画等诸多元素,趣味横生,学生被有效吸引。课堂教学快结束时,笔者为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结合所学知识,画出树状知识结构图。此举不仅革新了教学模式,更是借助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有效提升了成本会计教学水平和效果。

3.结束语

成本会计的重要性,值得对其进行细致研究。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自身体悟、案例说明,从四个方面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成本会计教学策略这一主题进行了探析。除此之外,笔者认为,成本会计的教学,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基本会计从业知识和技能,更在于通过这种教学,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会计实践的能力和意识。另外,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养成,也是可不忽视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赵晓萌.基于能力本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6(11):126-127.

[2]安杰.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析[J].经营管理者,2015(31).

[3]赵海宁.高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浅析[J].陕西教育:高教,2011(4):49-50.

[4]刘雨婷.高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探析[J].中国市场,2015(39):110-111.

成本会计实习总结范文第7篇

成本会计教学效果不佳,也有学生本身的原因。文科类考入的学生认为成本会计的计算较多,觉得中学时数学没学好这门课程也学不好,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课后不能够主动学习的态度也影响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目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的训练内容表格编制的较细致,但是更多的教师还只是让学生在表格中直接填写计算内容,没有电算化的意识,实际工作中的成本核算表格都是需要成本核算人员根据企业的特点及成本核算方法加以自制的原始凭证,如果不应用电算化手段,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间接影响未来的工作效率。

高职院校对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评价机制多沿用传统的期末闭卷、笔试方式进行,考核的内容基本上是对书本知识的直接考查。只要出考卷就要有客观的选择题、判断题等,难以测试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系列改革很难推行。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一)拓宽师资队伍实践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经验的积累。教师通过亲自体验,把直接的企业信息带到课堂,向学生介绍真实企业成本核算程序、运作模式。让学生通过教师这个便捷的途径了解客观技能。学校可以将教师送到企业带薪锻炼一个学期或者一年,有效的积累实践经验。同时推动教师参与社会服务活动,参与企业解决管理问题的研讨,进而提高了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把过硬的理论应用于实践,达到学校与企业双赢的效果。另外还可以从企业引入有经验的会计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丰富课堂的实践案例,构建专兼职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

(二)强化实战训练、循环提高

学习过程中,每一个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之后,紧跟即时训练,也就是首先在学生刚刚学习一个新的成本会计知识内容时,立刻进行训练,达到有一个初步印象的计中国乡镇企业目的。避免了以往学习很多内容之后再做训练的状况,那样学生感觉非常生疏,教师还需要花费时间讲授。一个项目下的各个知识点学习并训练之后,再进行这个项目的小综合训练,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训练的工具应当是与实际完全相同的凭证、账簿,体现出实战性演练的特点。比如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采用实际应用的记账凭证与多栏式账簿进行填制。最初使用的原始凭证可以直接应用教材当中提供的表格样式,让学生自己用手工画出来,然后填写相应的计算数据,再做为原始凭证进行粘贴,编制记账凭证之后,着重登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库存商品等明细账。通过逐步强化训练,达到比较熟练编制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下的产品成本计算单、登记账簿等实际操作技能。单项训练及小综合训练之后,还需要完成大的综合训练。实际上大的综合训练可以针对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进行,这时成本计算表可以利用计算机的Excel功能完成编制并打印,粘贴在记账凭证后面,做为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几种方法当中实际上有部分内容是重复的,这样就可以达到循环提高的最终效果,各种核算技能就达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

(三)编写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成本会计》教材及《成本会计训练、实习手册》

或者每个循环选择新的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及训练册编写适合高职院校学生使用的《成本会计》教材及《成本会计训练、实习手册》,是指导里面需要讲授的内容不要太多,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同时能够满足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的必备知识即可。每个循环选择新的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及训练册对教师也是一种挑战和提高。在备课的过程中对不同编写者的风格加以适应,同时由于不同的编写者使用的实际业务内容不同,教师每次都需要认真备课,达到了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四)动态补充授课内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会计核算问题的能力

改变过去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通过指导学生的训练,发现存在的理解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添加或删减实训内容,达到与学生互动的状态。由于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增多,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加强,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很好,感觉自己真正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学生解决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的能力。

(五)稳步实施成本会计简易电算化进程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大大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能够及时、准确地进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分析及控制。就学校和教师自身所及的范围,应当将成本会计核算所涉及的单据通过Excel办公软件,结合统计实用技术课程学习的Excel制表及表内计算功能,将各种核算内容下所涉及的单据利用计算机的功能加能快速处理。成本会计简易电算化的掌握程度,成为了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教师应积极稳妥的推进实施成本会计简易电算化进程。

(六)采用动态考核、阶段性考核、综合考核、期末总

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模式,注重平时的学习、训练状态,促进学生提高学习动力动态考核包括出勤情况、课后作业、课堂纪律、课堂动手操作的状态,占总评成绩的20%;阶段性考核主要是针对小的综合训练进行考核,大概设计6~8个考核项目,要求学生利用实际的记账凭证、账簿进行编制和登记,占总评成绩的30%;综合考核就是给出一个企业的相关资料,让学生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成本核算,这时的成本计算单都需要学生利用计算机的Excel功能完成并打印出来作为原始凭证,粘贴在记账凭证后面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入账,并进行成本报表的填制,占总评成绩的30%,最终进行期末总结性考核,占总评成绩的20%。以“能力测试”为主,教师事先准备好有代表性的成本核算原始资料,主要通过上机完成自制原始凭证的编制。通过《成本会计》课程考核形式的全方位改革,促进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态度,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七)重视学生的情绪,进行必要的有利疏导和鼓励

成本会计实习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成本会计 教学模式

一、项目教学法含义及特点

“项目教学法”最早见于美国教育家凯兹和加拿大教育家查德合著的《项目教学法》。其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即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组织并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全过程。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主张教师在授课中打破传统的章节划分,将教学内容隐含在所选定的任务中,课堂讲授、教材组织和实验实训均围绕一系列的任务进行。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性学习,通过对任务的分析、讨论,明确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及将要解决的问题,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知识体系的整合建构。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全新的教学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意义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会计学科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是一门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学生更多的是“被听课”——机械、被动的接受知识,自主学习的环境受到限制、自主学习的激情受到抑制,因而很难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如在成本会计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会计专业技能,为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为其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三、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项目教学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点:首先,选取合适的项目,明确具体任务;其次,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形式组织教学;最后,针对不同的项目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价。

(一)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精心设计合适的项目,确定任务目标

1.项目总体要求:学生担任企业成本核算员,熟悉产品生产、核算流程;能够完成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选用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计算结转产成品成本;能够编制、分析主要成本报表。

2.项目设计:将教材理论内容进行整合,围绕成本核算总体要求和各自岗位职责,根据企业管理特点设计任务,共设计5个总项目,包括:成本会计基础理论;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在完工品与在产品间的归集与分配;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报表、成本分析,分22个单元,36学时完成。

3.检查评价、成果展示交流阶段:以前几个阶段可由学生课下完成,教师进行辅导。成果展示交流、检查评价主要利用课上。每组同学分别进行展示、讲解并根据具体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集中讨论。最后,老师和同学根据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和考核。

4.归档阶段:将同学们的项目成果进行回收、归档,可以作为课程的教学资源或反馈给企业,由专业人士提出意见,作为参考留存。

(二)具体实施

项目教学法突出以行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在成本会计教学中,根据项目的大小和难易程度,主要采用团队合作和个人独立完成两种形式。

1. 团队合作完成项目

对于较为综合的项目,如项目四、项目五比较适合团队合作完成。在具体实施时,应以对学生进行分组,选出1个负责人,组织全组同学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明确个人的分工和责任,确定要调查和核算的问题。学生按照分工情况进行总结,提出具体核算的思路和方法。

2.个人独立完成项目

对于较为简单的项目和工作任务,比较适合个人独立完成。如: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记账凭证的填制、产品成本计算单的填制等任务。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综合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了逻辑思维能力。

(三)考核方式

采用项目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期末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在实施中,根据每个项目、具体到每个单元的完成程度来进行考核。每单元抽查10—15位同学进行考核,给出成绩。这样,一学期下来,每位同学至少得到5—6次成绩,取平均值作为考核的总成绩。

三、成本会计教改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的思考

(一)项目教学法要和传统教学法结合使用

项目教学法只是教学法之一。不能替代全部的传统教学。因为传统教学的目的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项目教学更加突出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所以,它并不适用于每一节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和运用其他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二)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控制型主体角色中走出来,转变成交流型、对话型、服务型角色。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对话的过程,师生之间可能就某一话题、知识、情境等进行交流、讨论、质疑、争辩,在交流中学生的思维、情感、行为等都能得到锻炼、提升。

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精选教学项目;课前仔细研究项目内容,并准备好项目讨论过程中可能涉及到知识,将所涉及知识穿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与其它教学手段的协调;介绍项目内容要讲究艺术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讨论的热情;在具体讨论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果,项目实施成功与否应看整个过程的进展情况。老师应耐心听取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学生要转变观念,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增强主观能动性,加强与社会的沟通能力和适应性,全力配合教师进行项目教学。

(四)对校外实习基地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