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财务分析实训报告

企业财务分析实训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企业财务分析实训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财务分析实训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财务分析;案例教学;实训教学;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203-02

财务分析是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而且可作为企业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其他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必选课。同时,财务分析也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都比较强的综合性学科。作为高校教师,在本科生的财务分析教学中我们深刻体会到学生除了想要学习基本的分析方法外,还渴望了解更多的对纷繁复杂的财务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和归纳的方法、对企业经济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等课本以外的知识,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为提高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应该进行财务分析教学改革。

一、应转变财务分析教学观念

在传统的财务分析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教学法,一味地要求教师在规定的学时内,既要完成基本理论的传授及相关计算的讲解,又要介绍财务分析的实际操作情况,使教师讲课的难度相当大;再加上教学手段落后,知识输出量少,使学生对口头说教缺乏兴趣和耐心,结果导致教师费力地讲而教学质量却不高。这种教学观念下所培养出的人才思想僵化,只注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不能学以致用,缺乏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当前财务分析教学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学观。旧的教学观念使得学生在离开学校后面临巨大的困难。一方面表现为难以迅速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在人才市场中因缺乏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就业;另一方面表现为许多人就业之后难以适应用人单位拓展业务上的需要。所以,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不能只是一味地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应重视人才素质及能力的培养,只有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学生,离开校门后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

二、进行教学案例的补充

众所周知,利用案例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尤其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更能够显著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兴趣,真正体会到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中总结经验和不足,不断完善自己。所以,在财务分析教学中也需要较多的典型案例。然而我们所用的《财务分析》教材,很多都是单一的教学案例贯穿始终,即每章案例用的都是同一资料。就教材本身而言,这种情况无疑有利于保持全书内容的系统性,书中的案例也是较好的案例。可是对教学来说,就显得案例不足,且单一的案例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真正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进行教学案例的补充,就显得非常迫切。

在补充教学案例时,很多人都是采用一些现成的案例,如果这些案例中的内容繁琐,用词较深,学生难以理解,案例教学不但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作为高校教师,除了能利用现成案例之外,还应该仔细、深入地进行案例的研究,针对所面对的学生,把案例进行改进和创新,推出更加适合教学需要的好的案例。

此外,如果教学案例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案例中的公司是真实存在的,其报表等资料是未经任何修改,完全保留了原始信息,则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案例中的主要事件是最近几年发生的,能够体现国家最新的经济动态、经济政策,属于经济改革中的难点和热点,就会更乐于被学生所接受。比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到网上找上市公司,找该公司的企业背景资料、财务报表及其他的数据资料然后进行分析,或者选取当地企业的实际经营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这些真实性的案例如果被带入课堂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进行优质教材的选用

教材是教学资源系统的核心。在财务分析教材选用过程中,我们应该追求高层次、系列化、求新务实的目标。近年来,财务分析研究者及实际工作者们不断编著新的财务分析教材,这些教材对教学无疑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这里面不乏一些粗制滥造、质量不高的东西。因此,为了保证财务分析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必须把好教材选用这一关。要密切注意改革开放的新动态,掌握新形式对教学的要求,选用的教材应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指导实践、内容新颖、同国际接轨、应用性强的特点。另外,在选用教材时也要注意难度适中,要满足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要求。避免是好教材就用,也不管教学对象的层次和程度。这样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还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此外,为提高教学质量除使用高层次的主教材外,还应以主教材为主加大辅教材建设的力度,在开课前要给学生列示授课参考书目,以此来满足学生拓宽信息量需要,满足课堂教学与课后自学的需要。

四、进行实训教学

财务分析是应用能力很强的一门课程,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还应该加入实训教学环节。财务分析实训也就是进行上机实验。通过实训课,主要使学生掌握财务报告的分析及企业业绩评价的方法,从而加强学生对企业财务的分析、理解和运用能力。比如,可以通过实训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利用Excel进行财务报表的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综合分析,更好地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并提高学生的方法运用能力,把财务分析方法和Excel相结合,也可以大大节省分析所用的时间。

通过财务分析实训还可以使学生掌握财务分析图的绘制方法。对于财务分析图的绘制一般任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的较少,其基本内容和方法学生知道的也较少,但是通过实训课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练习财务分析图的绘制,充实和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财务分析实训的课时不需要很多,可以开设6~8学时,实训课后学生需要根据实训内容填写实训报告,在报告中要填写实训目的、意义、实训步骤和实训总结等内容,又进一步对实训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该部分课时虽然不多,但是通过实训课取得的教学效果却非常好,可以说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

教学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的各个要素,包括考试也具有教育性。所以,考试方法在整个财务分析教学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人们一贯认为考试只是检查学生学习成绩和评定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实际上这种看法没有真正全面地认识到考试的目的和功能。

考试的目的一般可分为直接目的、间接目的和终极目的。直接目的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也就是上述所说的可以检查学生学习成绩和评定教师教学效果;间接目的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考试培养学生的应试和应变能力;终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每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素质、认识和实践能力、先天的和后天的潜在能力都得到充分的、和谐的发展。

此外,考试还具有教育、教养和发展功能。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进行试题的选材和试卷的编制,通过考试把学生平时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概括和条理化、系统化、完整化,使这些知识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中的能力试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操作试题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动手的能力;口试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题可以发展学生的判断能力,等等。要真正全方位的做好财务分析教学工作,就要全面认识考试的目的和功能,认识到考试方法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水平。财务分析课程考试方法改革势在必行。

从素质教育理念与思路出发,财务分析课程的考核也应突破传统的考试方法的局限。学生课程总成绩可以由几部分组成,比如,可以包括理论部分考试、以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实例分析然后上交财务分析报告和上机实训三部分,总成绩由以上三部分成绩组成。理论部分采用闭卷的形式考试,可以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上市公司为对象进行实例分析这是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和学完了全部课程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分析,并单独完成分析报告,这种考核方式实战性很强;上机实训可以考核学生上机操作情况。通过这种考试方法的改革,可以促使学生加强平时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综合业务素质,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和参与社会的发展。

提高财务分析教学效果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无止境的实践探索过程。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目的是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先治.财务分析教学资源系统建设的尝试[J].中国大学教学,2007,(6):47-51.

企业财务分析实训报告范文第2篇

大学本科财务分析课程是财会类、金融类专业的主干课,这门课综合性、应用性很强,一般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开设,这时学习财务分析所需的先修课程已经学完。为了提高财务分析教学效果,实现财务分析教学目标,很多高校教师从不同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对财务分析教学进行改革和研究,提出和分享了很多教学实践经验。张先治指出保障财务分析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设全方位、立体化财务分析教学系统。刘析指出财务分析课程的教与学都要依托互联网,采用网络导向教学法。陈卫军、徐文学、陈平指出财务分析课程可利用上市公司网上资源作为实践材料,进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许秀梅、王秀华对财务分析课程整个授课过程进行设计以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张莉芳认为开展开放式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财务分析教学效果。高娟(2015)构建了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践-考”四维交互递进式教学模式。这些财务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都是为了提高财务分析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满足其今后工作需要。要实现这个目标,还必须高度重视财务分析教师教学能力所起的能动作用。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最直接、最明显、最具效力的因素。本文主要关注财务分析教师教学能力问题,探讨财务分析教师需要具备的教学能力并对提高其教学能力提出建议。

二、财务分析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一)财务分析课程性质

财务分析是为培养会计和财务管理领域的财务分析人才而开设的专业提高课程之一。财务分析是财务分析主体为实现财务分析目标,以财务信息及其他相关信息为基础,运用财务分析技术,对分析对象的财务活动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为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及监督管理提供依据的一门具有独立性、边缘性、综合性的经济应用学科。

(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目标

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区间不断下移,各类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环境逐渐发生变化,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考验着企业的承受力。为了提高决策效率,财务分析信息成为企业的各类投资人、债权人、经营管理者、材料供应商、产品购买者以及国家行政管理和监督部门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投资、筹资、经营管理、宏观管理等方面决策的依据。财务分析课程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和撰写财务分析综合报告的能力,为利益相关者做出财务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信息。通过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企业财务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按照一定程序和步骤,对有关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根据财务分析结果评价企业生产经营绩效,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寻求降低成本和获取收益的可能途径。另外,为了培养人才,提高学生就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后续的职业发展能力、学业发展能力,笔者对应届生求职网进行了调查,与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发现财务管理和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面很广,用人单位在任职要求中除了提出专业技能要求,比如财务分析能力外,绝大多数单位提出毕业生要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共享精神,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计划执行力,财务工作者更要强调职业操守和责任心。这也要求教师在选择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组织时,不仅要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获取,还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育。

三、财务分析课程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教师的教学能力寓于整体教育过程之中,是教师专业能力中最主要的能力素质,主要表现为教师能否通过教学活动优质高效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素养。要实现财务分析教学目标,对财务分析教师在知识技能储备、授课前准备、课堂实施教学、课后总结等几个阶段的教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知识技能的储备阶段:学习能力和教研能力

1.教师要有学习能力。(1)财务分析课程有边缘性特点,其基本理论体系与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学、金融学、统计学等都有一定关联,要上好财务分析这门课,教师对这些学科理论都要有所了解。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很多学科理论在发展更新,所以教师的知识结构也要完备并且不断更新。(2)财务分析课程是财会专业提高课程,其先修课程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统计等课程,财务分析教师授课时要能把这些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介绍。(3)财务分析课程实践性、应用性强,着重训练学生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在进行报表分析时,要从一些金融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等网站获取公司的财务报表及其他资料,需要利用EXCEL、SPSS、EVIEWS进行数据计算、处理和分析。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掌握现代财务分析技术,才能达到课程教学要求。

2.教师要有教研能力。(1)研究新的教育理念,采用适合财务分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2)研究财务分析的基本应用领域,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比较多,尤其是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介入到金融活动中,他们做决策时对财务信息各有诉求。只有教师了解财务分析的基本应用,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针对特定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和撰写财务分析报告,授课时才能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

(二)课前准备阶段:教学选择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

1.教师的教学选择能力。为进行财务分析教学设计,要事先准备充足的教学资料,教师要加以选择加工整理,还要选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中,要采用案例教学法,因此必须从网络上或其他媒体上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选择加工整理,使之契合课程内容。

2.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财务分析教师要根据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要了解学生属于哪个专业及其人才培养目标,然后确定课程教学目标,整合教学资源,编制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过程。要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安排实训教学,进行实验课时分配,设计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考核方式,还要为学生提供和推荐参考资料。

(三)教学实施阶段:组织教学能力

1.教学理念和教学态度上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多给予积极的鼓励。授课不能满堂灌,给学生留出时间和机会去自主学习,让他们有机会训练财务分析技能,有时间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学习效果。

2.能利用先进多媒体教学手段,助力教师组织课堂教学,可以使课堂时间利用率提高,从而扩大信息量。

3.能进行网络教学。网络功能强大,学习资源丰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大量公司财务报告数据和案例资料都可以从网上获取,所以教师要具备浏览和搜索信息的能力。还可以利用网络媒体的沟通功能,与学生借助qq、微博等工具进行交流,释疑解惑。

4.进行案例教学。财务分析课程必须采用案例教学法,一般教材上提供了大型案例来介绍整个财务分析过程,还可以从网上选择时效性强的或是比较经典的案例帮助关键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行业企业或根据今后的就业取向选择某个公司作为实验教学的案例。

5.组织团队学习。在进行案例教学或实训教学时,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学习和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公司财务分析整个过程:搜集整理财务分析信息、企业战略分析、财务报表会计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和基本因素分析、财务分析综合评价并形成财务分析报告,然后做成PPT,在全班进行讨论汇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选好得力的小组长,然后做好动员、激励、督促、解疑、总结等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得到增强,学习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和计划执行力得到锻炼。

6.教师要当好引路人。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可能不太清楚从哪里获取和搜索公司财务分析信息,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渠道。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和学科论文时学生也会存在困难,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财经类期刊等。(四)课后总结阶段:反思能力课后,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就财务分析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检查、评价、调整、总结,在总结时,可以向同行探讨和学习其教学经验,可以向学生了解其需求,这样教师教学能力得以螺旋上升。

四、多方助力提升财务分析课程教师教学能力

要实现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目标,有赖于财务分析教师是否具有指导学生进行财务分析的能力,有赖于财务分析教师是否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师自身的努力和学校、教研室营造浓厚的学术交流氛围都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一)教师自身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1.教学志向与教学准备。如果教师喜欢从事教师职业,能从教学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自然会做好各种教学准备,致力于改善教学效果的各种努力。

2.教师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努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中指出:“人们逐步认识到,教师同其他职业一样,是一种‘学习’的职业,从业者在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机会定期更新和补充他们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财务分析教师不仅要更新和补充财经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提高财务分析技能,会利用Excel进行财务分析,能建立模型,利用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

3.教师从事教研的努力。教师做财务分析教学方面或专业方面的研究,就要从财经类网上、期刊上参阅很多的参考资料,以了解同行在做什么工作,了解专业的发展前沿,掌握现代财务分析技术,把握财务分析的应用领域,这样财务分析教学像注入了活水一样,延展了教师和学生的视野。

(二)学校、系(部)教研室营造氛围助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1.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规范各种制度,助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学校对教师准入、培训、评价、激励等方面的制度要进行规范和完善。对于财务分析课程而言,鼓励教师到知名高校参加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或参加访学项目,网上MOOC也是很好的学习渠道。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规范、课堂教学设计、课堂讲授技巧、网络教学技术等方面加以重点培训和把握。

企业财务分析实训报告范文第3篇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总体数量巨大,超过了企业总数的99%,对gdp以及税收贡献率分别是60%和50%左右,并创造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已经成为国家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因其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以及发展时间短、管理基础薄等现实发展条件,使其迫切需要一批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其当家理财、解决现实问题,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更加迫切。但目前国内高校财务管理课程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评方式都是针对企业一些共性特点与普遍要求而设计的,没有考虑中小企业财务活动的特殊性和具体岗位要求,因此,培养出的学生难以适应中小企业发展与管理需要,研究与探索面向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广泛的借鉴价值。

一、中小企业及其财务管理特殊性

1.职能设置综合化。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业务较单一,一般不像大型企业那样独立设置财务管理部门,往往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职能合二为一,这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岗位人员的专业能力要求更为全面和综合。

2.筹资渠道较单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靠自有资金或民间借贷发展。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筹资方式选择上更加依赖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设备租赁及银行借款,从资本市场上通过股票和债券方式融资难度较大。

3.资金流向对内投资为主。大型企业资金充裕,多元化的投资降低了其投资风险。而中小企业资金紧张,有限的资金主要用于设备更新、产品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因此其投资方向往往集中于内部建设上。

4.资金流量小、周转慢。中小企业规模小、资信不足,在采购环节多以货币资金结算,而在销售策略上本文由收集整理,为增强竞争力更多采用赊销措施。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相对短缺,应收账款和存货资金占用居高不下,资金周转速度缓慢。

5.财务决策短、平、快。中小企业产权不明晰,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职责不清,决策权相对集中,其利润分配有别于大型企业,更多注重的是短期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的统筹安排。

中小企业的以上财务管理特点,要求其从业人员在掌握财务管理一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时,必须结合企业特点与管理的特殊性要求,在管理能力、决策分析重点以及知识与技能结构上,更要突出专业化、专门化和综合化要求。

二、目前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普遍性问题

1.实践内容单一,脱离现实岗位要求,难以实现专门人才培养目标。目前,财务管理理论教学主要以大型企业为蓝本,以成熟企业为背景,实践教学是按照理论教学体系进行内容、方法与考核安排的。而中小企业明显不同于大型企业的发展特点,普适性的实践内容设计与安排,致使培养的学生缺乏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技能的基本掌握,难以适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要求,更难以认同中小企业组织与管理文化。

2.教学主体单一,学习者主体作用未得到发挥,学生自我提升的能动性未充分激发。目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方法虽有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岗位实习等多种方式,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地位没有切实体现,老师在实践教学课堂上仍沿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学生按照老师的讲解做出正确答案的传统思路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过于依赖老师,教师过于依赖既定方法,无法发挥教与学的两个主体作用,尤其是学生的能动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而实际工作中,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更易受理财环境、政策变化的影响,更需要其从业人员具有更强的独立分析、判断与学习能力,因此,目前的教学方法远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职业发展与知识迁移的要求。

3.考核手段单一,结果评价占主导,无法反映学生实践教学的实际水平。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目前,各高校对财务管理实践考核主要采取结果评价方式,对实践过程、团队协作、方法创新等几乎没有关注,更没有对学生职能素养给予考量与关注,使得实践教学过程脱离实境,考核成绩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努力效果与投入程度,更重要的是偏离了真实的岗位职业特征以及文化要求,使学生缺乏参与实践、面向未来的积极性。

三、面向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1.实践模块设计,要在知行合一基础上,突出适中、够用原则。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实践教学模块在针对其财务管理特点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岗位实务要求,在保证财务管理实践模块适中、够用的原则下,将会计核算等实践模块有机嵌入,体现适中、沟通要求。

第一,认知模块突出企业特性与文化。开课前要组织学生深入中小企业,了解企业特点与组织文化。通过观察、了解和置身中小企业现实工作氛围中才能对其机构设置、生产流程及财务活动有理性认识,形成学生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岗位要求的初步认识,树立职业发展兴趣和掌握未来职业方向。

第二,专业模块要突出多样化能力与知识的融合与兼顾。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综合化决定了其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知识与技能综合化要求,而且考虑中小企业招聘的财务管理人员最初主要是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开始的,因此,其必须具备扎实的会计核算与分析能力的特点,在专业技能模块设计上要做好两方面能力与技能的融合与兼顾,一是会计核算与分析模块内容按照中小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训练学生按《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利用真实的凭证、账簿、报表完成中小企业的会计核算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及其发展前景,并作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为企业的决策者制定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二是信用及税收筹划实践模块出于中小企业市场竞争需要多采取赊销政策,训练学生能够根据客户的购货量、货款支付的及时性等信息评估客户信用,权衡利弊制定科学的信用政策的能力以及面临复杂的经营环境和竞争环境的税收筹划的能力。训练模块内容包括中小企业赊销额度的设定、信用标准的比较、收账政策的制定及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等。三是投融资实践模块处于中小企业资金的有限性,其投资主要用于对内的新产品开发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特点。培养学生筹资渠道开发和筹资方案设计能力,以解决中小企业的筹资瓶颈问题。训练模块内容侧重对租赁融资、典当融资以及企业内部新产品开发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评价设计等。

2.教学方法设计要突出“开放性与合作性”目标,体现适合原则。中小企业面临纷繁复杂的经济环境,其财务管理人员既要有及时、自觉地进行知识体系的更新能力,更要有团队合作、人际交流的能力与意识,因此,体现“开放性与合作性”目标的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根本途径。

第一,教师引导下的开放性个人实训,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提升能力与意识。我们将财务管理实践模块中的货币时间价值、资本成本、经济订货量等知识点设计为个人实践内容,在实践平台与内容选择上,以校园网络平台形式开展并确定必选和任选内容,实践地点和实践时间完全开放。学生在完成必选实践内容的基础上可根据个人的兴趣,自主选择任选内容进行实践。教师只是对学生实践过程通过网络平台及时跟踪、了解,对于共性的问题网上辅导,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地位和个性。开放性本文由收集整理个人实践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基本知识的独立运用能力,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企业财务分析实训报告范文第4篇

(一)实验体系缺乏完整性

1.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财务管理》理论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企业投资理财的方方面面,但实验课程不仅课时偏少而且内容单一。以西部某高校为例,财务管理实验课仅32课时,从财务管理课程的综合性来看,这远远不够。2.重会计实践教学轻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由于会计专业的创办先于财务管理专业,很多高校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而且会计实验课程大多是凭证、账簿和报表,比较容易实现。而《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开展实验教学的难度。这就造成了西部大多数高校的《财务管理》实验教学主要是利用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单独实验课程也仅仅局限于对理论知识的重复,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完善的教学体系。3.校外财务管理实验基地建设流于形式近年来,一些高校也曾尝试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来完善财务管理实验教学,进而给企业输送真正需要的人才。但是,一方面目前我国多数企业没有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而是与会计机构合设,这使得财管实践“应对无门”;另一方面,即使有独立财管机构的企业,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连续性、时间性和保密性等特点,致使学生只能自己接触很少很浅的一部分工作,更不用说锻炼实际动手能力了。这些原因往往使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其有效性受到了置疑。所以,财务管理校内实验课程的强化已成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然选择。

(二)实验内容缺乏综合性

1.实验项目多余单一根据国内多数高校《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大纲,现有的实验项目主要是课程理论实验,各个实验环节是对《财务管理》教科书中各章节的重要知识的实践。如年金的计算、风险的衡量、营运资金管理、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等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仅仅是对《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重复,而当代企业需要的是财务分析、财务决策的综合性专业人才,二者相去甚远。因此,仅仅开设单项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发现财务问题、分析财务问题和解决财务问题等能力。2.实验教学“案例”的真实性问题实验项目的选取应该尽量真实,尽量模拟出真实的财务管理环境。而不是以A公司、B企业为名编制案例。这就要求选用真实的案例资料实战分析。例如,用联想集团并购IBM的案例讲企业并购等,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进而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现行的财管实践教材上的资料虽然是以实际企业为名,但为了达到实验效果,其中的具体内容还过于“理想化”。

二、基于综合仿真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由《财务管理》实验教学和《财务管理》实训教学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在虚拟和仿真环境下模拟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是利用财务管理的实验软件或Excel进行财务管理理论的实践,如构建模型、分析财务结果和进行财务决策等。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财务管理》实训教学是指在仿真的环境下,利用沙盘、模拟创业等形式进行仿真实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对公司财务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具体内容如下:

(一)第一层次:基础实验

这是实验体系的最底层部分,但是最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实验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或者基本技能的掌握,并且会初步操作财务管理实验软件和运用EXCEL表格,如运用EXCEL表格绘制企业财务分析图表、做企业的盈亏平衡点动态分析图、财务管理公式中常用的一些函数的运用等。为进行下一层次的实验环节能够灵活熟练地应用这些基本技能和方法奠定基础。在基础实验教学环节,可以按照财务管理教材分章节练习;也可以直接按照知识点,运用软件具有的功能以及基本操作流程设计若干个单项实验项目,进行专项训练。

(二)第二层次:课程实验

这是实验体系的第二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目的是学生在掌握了基础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运用财务管理实验教学软件对各章节进行综合练习和案例仿真练习。例如,货币时间价值的运用,企业财务比率分析,企业筹资方式的选择、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等。进而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能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第三层次的仿真实验打好基础。在课程实验教学环节,需要注意案例的选取不能过大,仅仅是对单个知识点的综合练习,不能交叉,否则和第三、四实验层次会有重合。如,财务比率分析只是分析企业的财务能力,若要和筹资投资等结合起来就过于综合,失去了课程实验环节的作用和意义。

(三)第三层次:“沙盘”仿真模拟实验

这是实训实验的第一个层次,目的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经营实战中。其是以独特直观的“沙盘”来模拟企业生产经营运行全过程,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师点评等形式,让学生在仿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从事筹资、投资、经营、分配等一系列财务活动的一种体验式教学方法。沙盘仿真模拟实验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财务管理环境,大大提高了课程的知识性、综合性、互动性以及趣味性。如筹资阶段各种筹资方式的结合问题,直接涉及的资本成本和当前的利润,学生身临其境,需要对团队所做的每个决定买单负责,这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第四层次:创业仿真实验

以上三个层次都是在财务管理实验室完成的,仍是“纸上谈兵总觉浅”的感觉。财务管理实验教学更高层次是学生当老板,白手起家自主创业,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大赛”,给学生一定的经费,让经管院的学生和其他学院的学生联合,从产品设计开始,到财务可行性分析,再到把产品推向市场。学生虽然没有真正将产品投放市场,但通过市场调差,精确测算会完成很详细的可行性报告书,通过股东(评委)的评判,获胜者会挣到第一笔创业经费,成功迈出了走出校园的第一步。

三、基于综合仿真的《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特点

该实践教学体系遵循“认知实习到课程单项实验到课程综合实验到财务管理与决策沙盘实训”过程,其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分层次设计

笔者设计的实践教学活动分为四部分,贯穿四年本科教育,实验设计安排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既符合教学进度的安排,又符合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识过程。

(二)全面仿真设计

企业财务分析实训报告范文第5篇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构建了由六个模块构成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本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起点,更是有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入口教育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一学期完成,可以安排30个学时。项目1主要向学生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要求、三年学习进程等方面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增强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项目2主要向学生介绍企业类型、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等内容以及企业系统中的信息流、控制流、人员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流动规程,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和类型、各类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层级、生产经营过程、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将来面临的生存环境,了解企业作为经济体是自己将来工作的依靠。项目3向学生介绍会计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会计岗位设置、会计职称职务系列等级、会计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会计职业环境,充分认识当前专业学习与将来进入这一职业的相关性,为将来就业未雨绸缪。

2“.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是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一体化”课程是指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有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还有实践技能训练的安排,使专业知识及时应用于技能训练,通过技能训练巩固和深化专业知识,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有效协同。为此,需将原来独立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有机整合。“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会计基础(含原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初级会计实务(含原初级会计实务和会计分岗位实训)、成本核算与分析(含原成本会计和成本会计实训)、税务核算与申报(含原税法、税务会计和纳税申报实训)、会计电算化(含原会计电算化和财务软件应用)等。以初级会计实务“一体化”课程为例,在讲完“存货”项目后,随即安排“存货岗位”的实训教学,实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做一体”,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脱节带来的弊端。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一体化”课程体系模块的完成,为本模块的综合训练奠定了基础。本模块培养学生的资料检索阅读能力、会计分析能力和会计判断能力,是对企业会计岗位各项业务技能的一种全面训练。本模块主要训练内容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经济业务分析、凭证填制、记账、对账、结账、报表编制以及财务分析等。手工会计综合训练需要4个教学周,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除了培养学生手工会计综合处理能力,还应当培养学生熟悉电算化操作流程与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企业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本模块主要根据手工会计综合训练的资料,训练学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电算化账务处理,以电算化处理结果验证手工会计实训结果,实现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有效结合。本模块需要1个教学周,可安排在第四学期。

5.顶岗实习模块。前面模块的训练采用的是虚拟公司的虚拟业务数据,如何获得企业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是本实践阶段的关键。因此,顶岗实习可考虑通过“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来实现。“校中厂”的建立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共同出资,以企方代表为法定代表人,利用校内场所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记账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二是引进社会中介机构在校内落脚办公。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具有实质性合作内容和项目的校外基地。“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免费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该模块可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绝大部分学生在此期间可以轮流、分批次接触到真实会计工作环境和真实环境下的真实会计业务。

6.毕业论文模块。该模块不再要求论文拘泥于一种形式,拘泥于字数和格式的要求。毕业论文可以考虑采用社会调查报告、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实践环节主要考核和观察论文是否体现了一定的专业相关性,是否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该模块安排在第六学期完成。

二、“任务驱动”模式嵌入

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将各模块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出若干个项目和任务,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嵌入到每一个模块中,通过实施和评价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的任务嵌入。如图1所示,该模块内容分解为3个项目。项目1由专业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学习任务,即要求学生写出专业认知体会。项目2由专任教师具体实施,组织形式是讲解企业有关知识,观看知名企业宣传片,观看典型生产营运流程视频,介绍企业成长发展史,进行企业经营ERP沙盘演练,探讨财务问题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等。每个教学班安排18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任务,要求学生写出企业认知体会。项目3由兼职教师或兼职教授具体实施,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组织形式是介绍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及其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称职务系列及晋升要求,讲解会计职业准入要求、会计人员专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及其报考条件,分析我国会计职业环境以及会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安排2项学习任务,任务1要求学生写出职业认知体会,任务2要求学生写出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

2“.一体化”课程模块的任务嵌入。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每门“一体化”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若干个学习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嵌入不同的学习性任务与实训性任务,两类任务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穿行,通过任务的驱动来开展课程内容的教学。以“一体化”课程“初级会计实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的嵌入(如下表),先按照岗位和工作要求将该课程内容整合为12个学习项目,然后依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应达到的工作能力,将每个学习项目分解为若干项任务。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以一个虚拟企业为会计主体,以包含各种业务类型和经济内容的虚拟会计单据为资料,以手工处理方式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账务处理流程,训练学生个体运用“一体化”课程所学知识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本模块嵌入9项任务,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填制、审核与分析;分析经济业务内容,完成相关计算,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等。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根据第3模块的综合性资料和结果,利用企业常用财务软件,完成从账套建立到报表生成的电算化全过程账务处理,实现手工账与电算账处理结果的相互验证和处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本模块嵌入6项任务,包括账套初始化,使用供应链、总账等子系统等。

5.顶岗实习模块的任务嵌入。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必经途径。无论在“校中厂”顶岗实习,还是在校外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均需完成两项任务,任务1是根据真实工作环境下的真实业务,完成真实性的会计作品,任务2是撰写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

6.毕业论文模块的任务嵌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其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其会计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毕业论文模块强调论文的实质效果,而不必注重其形式。本模块可提供如下几项任务供学生选择,但不局限于这几种任务形式:任务1是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可以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分析报告;任务2是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即调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或现象,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任务3是撰写企业运营问题诊断报告,即以实习企业运营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运营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办法;任务4是撰写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即以实习企业财务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分析,提供几种解决方案,并从中择优。学生只要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即可。

三、实践教学评价

企业财务分析实训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 教学改革 网络课程 模拟实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9-0001-02

一 课程改革的目标明确

1.使学生系统掌握财务管理知识

本课程教学改革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对财务管理的概念、基本方法及管理要素、基本理论,财务管理方法和手段、目标及功能与作用等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财务管理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本次教学改革主要是让学生能系统掌握财务知识,并且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现实的财务管理问题,以现实中企业的真实案例为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能实际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课程通过面授课、实践教学、网上辅导、学生自学、教学辅导、网上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的运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注意对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ERP沙盘模拟和财务管理模拟实训、情境实训模拟实践教学、到企业实习、撰写考察报告、在岗实践、邀请企业一线人员或专家到学校作具体的财务管理的实践讲座等形式,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增强学生对财务管理的感性认识。

4.设计合理的考核形式

课程考核设计改革之后,平时成绩由两个主要的部分组成:网上形成性作业的考核和网上教学的参与情况,平时成绩占期末综合成绩的50%,采用双及格形式。考核效果的客观公正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 优化课程教学资源

1.改编财务管理教材

为了适应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的需要,反映新企业财务通则、新会计准则的精神与要求,课程教学改革小组编写了财务管理教材,该教材反映了新的法律与法规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新要求。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适应开放教育发展的要求,突出开放教育应用性、针对性、岗位性、专业性、自学性的特点。(2)关注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和修订,力求教材内容与时俱进。(3)兼顾学历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应试内容,提升开放教育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4)配套教学辅导资料和形成性考核作业及网络课程,为开放教育师生的教和学提供了方便和帮助,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5)文字力求通俗易懂,内容精练,繁简适度,注重教材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并附有学习指导、课程导入案例、思考与练习题等,便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2.编写教学辅导资料

在编写教材的基础上课程改革小组又根据教材编写了财务管理导学、形成性考核册、期末复习资料等辅助资料,使财务管理课程的资料齐全,方便学生学习。

3.完善财务管理网络课程

在2008年1月学校立项开发财务管理网络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指导、课程资源、教学活动、课程测评、轻松学财务、财务管理指南(实践指导)、模拟实训等内容,是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和特色鲜明的网络课程。 三 加强财务管理实践教学

1.ERP沙盘模拟和财务管理模拟实训

ERP沙盘的财务管理模块和财务管理模拟实训平台,作为本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按照课程教学内容的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到ERP沙盘实训室和网上进行模拟实训,同时每学期都组织学生进行ERP实训比赛,学生通过实训提高了实践技能。

2.情境实训模拟实践教学

由于财务管理实训教学软件较少,给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中要自主设计模拟实践教学资料,做法是把一个教学班模拟为一个上市公司或企业,根据公司的组织机构把学生分组,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管理层、财务处室、生产部门、销售部门、后勤管理等组织机构,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进行仿真扮演: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目标利润管理、投资决策和证券估价、筹资分析、编制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应收账款管理、股利政策选择、成本管理等,通过上述模拟操作,使学生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3.到企业实习、撰写调查报告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财经学院建立了多个教学实践基地,分批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参观实习,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和企业的一线人员进行交流、取经,体会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异,探索用所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技巧。

4.在岗实践

电大的学生大部分是有工作的,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财务管理知识,结合企业的实际,设计投资、筹资、利润分配、流动资产管理等具体方案,通过这种方式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结合起来,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并进行总结,学生可以在网上教学时相互交流,有时也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讨论解决。

5.邀请企业一线人员或专家到学校作具体的财务管理实践讲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每个学期都邀请企业总监、财务经理或财务主管到学校做专题讲座或开座谈会,给学生具体传授企业录用会计和财务人员的条件,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素质要求,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用人实际,有针对性地去提高自己的应聘能力和应对实际财务工作的能力。这样培训和交流的效果很明显,大大提高了学生就业率,并且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很多学生工作比较出色,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四 考核设计合理、考核成绩提高

1.考核方式合理,有利于客观评价学生的成绩

以往的考核分为形成性作业占20%,期末考试卷面占80%,再折算出综合成绩。学生对形成性考核的完成基本上是应付,很少有学生真正去思考完成作业,基本上是老师给学生作业答案,学生抄一抄,根本达不到练习效果。期末考试教师给出复习范围,学生搞突击,死记硬背,只是应付考试,达不到巩固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效果。课程考核设计改革之后,平时成绩由两个主要的部分组成:网上形成性作业的考核和网上教学的参与情况组成,平时成绩占期末综合成绩的50%,采用双及格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学生要每次上网才能完成作业,每次成绩不及格可以再做,并且电脑自动评分,同时网上的讨论问题,电脑中有记录可查,这样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很强,避免了一些人为的不公正现象的出现。终结性考核的半开卷,学生都是平等的,参考资料相同,减少了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

3.学生完成考核测试的积极性和成绩明显提高

从2009年下学期开始实施《财务管理》考核方案以来,以广州电大校本部为统计对象,主要的数据指标如下(表中内容表示及格率):

4.学生上网学习的数量明显增多

学生进入财务管理网络课程学习的人数已经超过54000人次,每天有近百人上网学习,网上发帖量大幅度提高,互动发帖量、回帖量分别为26062、22116,大大提高了课程资源的利用率。

五 教学效果明显

第一,学生的成绩合格率大幅度提高。由2010年的85.6%,提高到2012年7月的96%以上。

第二,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的到课率由以前的50%提高到现在的平均85%以上,学生上电大开放教育平台的点击率有非常明显的提高,特别是财务管理网络课程点击数量增加很快,已经超过54000人次的点击次数,参与网上教学的发帖数量增幅显著,全部完成了网上形成性考核作业。

第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充分应用,克服了学生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问题。每讲完一个章节,就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公司运作仿真模拟、ERP实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选择企业进行相应的考察等。

第四,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好习惯,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程的网上教学中,让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和扮演的角色,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根据自己的所想进行回答,反映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第五,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了解和认识。由于财务管理网络课程的成功开发,为学生的自学提供了非常便利的平台,加之财务管理网络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有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操作指南、考核巩固,使学生边学习、边检验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

第六,通过案例教学和考核设计,使学生掌握了进行案例分析的技巧,提高了解答案例分析题目的能力。

第七,通过模拟实训,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经过近一年的开发,课程组完成了网上财务管理模拟实训平台,该平台为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财务管理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和途径,把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融入到一个个实训内容之中,学生在家就可以开展实训练习。

六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1.存在的问题

虽然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有很好的适用性,实施效果也很好,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出现,主要有:(1)对于一些上网比较困难的学生,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有不便之处。(2)个别分校的兼职教师流动性大,参加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责任教师的教研会不主动,对于教学改革方案不熟悉,不能给学生以认真的指导,影响学生的学习。(3)终结性考试的半开卷的一页参考纸,由于部分教师不参加课程教研会,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这张参考纸,学生抄而无用,没有发挥应有的参考作用。(4)分校的实践教学条件较差,不具备ERP沙盘实践条件,不能按时完成实践教学任务。

2.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企业财务分析实训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 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 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史新浩(1970- ),男,山东莱西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等职业教育;周志红(1975- ),女,山东安丘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山东 潍坊 261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9482,课题主持人:史新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24-02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1.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大一新生在专业认知、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等方面存在认知模糊、过分依赖、择业偏执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入口教育教学未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进行教学体系设计。有的学校对专业认知教育主要是以集中组织一次专题讲座或者一次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完成。有的学校的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教育要么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要么开设时间滞后。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致使学生头脑里缺乏对企业和会计工作的整体认知,无从感知专业学习与日后工作的紧密联系。这不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专业角色,不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

2.校内实践能力训练效果不理想。笔者对国家示范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课时比例不到30%,虽然人才培养方案中整个实践课时比例达到50%,但其中相当一部分课时为第六学期毕业实习环节的课时。校内实践课时安排不足,无法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另一方面,校内实践训练多采取先理论课程学习后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割裂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内在联系。其明显弊端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对业务处理掌握不扎实,面对实训业务单据时茫然无措;负责任的教师会分析讲解经济业务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账务处理,不负责任的教师会直接告知学生答案,由学生根据答案完成账务处理。

3.专业顶岗实习难以实现。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和会计岗位的敏感性,使得企业对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普遍持谨慎或拒绝态度,学生成批量顶岗实习更不现实。当然,也有少数学生利用亲朋好友的关系找到实习单位并得以在会计岗位实习。有的企业利用学校举办招聘会的时机选聘学生实习,以便将来留用,但企业数量和岗位数量极其有限。笔者所在学校2012届毕业生双选会上,招聘会计人员的企业数量占比仅为18.36%,招聘学生数量占比就更低了。如何落实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成为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

4.毕业论文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多数高职院校采取了与本科院校相同的论文形式,即让学生撰写纯理论性论文。毕业论文形式单一,内容类同,抄袭严重。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极不适应的。高职院校应敢于打破常规,从不同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训练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构建了由六个模块构成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下图)。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本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起点,更是有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入口教育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一学期完成,可以安排30个学时。项目1主要向学生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要求、三年学习进程等方面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增强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项目2主要向学生介绍企业类型、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等内容以及企业系统中的信息流、控制流、人员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流动规程,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和类型、各类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层级、生产经营过程、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将来面临的生存环境,了解企业作为经济体是自己将来工作的依靠。项目3向学生介绍会计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会计岗位设置、会计职称职务系列等级、会计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会计职业环境,充分认识当前专业学习与将来进入这一职业的相关性,为将来就业未雨绸缪。

2.“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是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一体化”课程是指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有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还有实践技能训练的安排,使专业知识及时应用于技能训练,通过技能训练巩固和深化专业知识,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有效协同。为此,需将原来独立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有机整合。

“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会计基础(含原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初级会计实务(含原初级会计实务和会计分岗位实训)、成本核算与分析(含原成本会计和成本会计实训)、税务核算与申报(含原税法、税务会计和纳税申报实训)、会计电算化(含原会计电算化和财务软件应用)等。以初级会计实务“一体化”课程为例,在讲完“存货”项目后,随即安排“存货岗位”的实训教学,实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做一体”,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脱节带来的弊端。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一体化”课程体系模块的完成,为本模块的综合训练奠定了基础。本模块培养学生的资料检索阅读能力、会计分析能力和会计判断能力,是对企业会计岗位各项业务技能的一种全面训练。本模块主要训练内容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经济业务分析、凭证填制、记账、对账、结账、报表编制以及财务分析等。手工会计综合训练需要4个教学周,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除了培养学生手工会计综合处理能力,还应当培养学生熟悉电算化操作流程与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企业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本模块主要根据手工会计综合训练的资料,训练学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电算化账务处理,以电算化处理结果验证手工会计实训结果,实现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有效结合。本模块需要1个教学周,可安排在第四学期。

5.顶岗实习模块。前面模块的训练采用的是虚拟公司的虚拟业务数据,如何获得企业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是本实践阶段的关键。因此,顶岗实习可考虑通过“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来实现。“校中厂”的建立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共同出资,以企方代表为法定代表人,利用校内场所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记账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二是引进社会中介机构在校内落脚办公。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具有实质性合作内容和项目的校外基地。“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免费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该模块可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绝大部分学生在此期间可以轮流、分批次接触到真实会计工作环境和真实环境下的真实会计业务。

6.毕业论文模块。该模块不再要求论文拘泥于一种形式,拘泥于字数和格式的要求。毕业论文可以考虑采用社会调查报告、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实践环节主要考核和观察论文是否体现了一定的专业相关性,是否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该模块安排在第六学期完成。

三、“任务驱动”模式嵌入

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将各模块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出若干个项目和任务,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嵌入到每一个模块中,通过实施和评价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的任务嵌入。如图1所示,该模块内容分解为3个项目。项目1由专业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学习任务,即要求学生写出专业认知体会。

项目2由专任教师具体实施,组织形式是讲解企业有关知识,观看知名企业宣传片,观看典型生产营运流程视频,介绍企业成长发展史,进行企业经营ERP沙盘演练,探讨财务问题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等。每个教学班安排18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任务,要求学生写出企业认知体会。

项目3由兼职教师或兼职教授具体实施,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组织形式是介绍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及其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称职务系列及晋升要求,讲解会计职业准入要求、会计人员专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及其报考条件,分析我国会计职业环境以及会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安排2项学习任务,任务1要求学生写出职业认知体会,任务2要求学生写出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

2.“一体化”课程模块的任务嵌入。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每门“一体化”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若干个学习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嵌入不同的学习性任务与实训性任务,两类任务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穿行,通过任务的驱动来开展课程内容的教学。以“一体化”课程“初级会计实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的嵌入(如下表),先按照岗位和工作要求将该课程内容整合为12个学习项目,然后依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应达到的工作能力,将每个学习项目分解为若干项任务。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以一个虚拟企业为会计主体,以包含各种业务类型和经济内容的虚拟会计单据为资料,以手工处理方式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账务处理流程,训练学生个体运用“一体化”课程所学知识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本模块嵌入9项任务,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填制、审核与分析;分析经济业务内容,完成相关计算,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等。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根据第3模块的综合性资料和结果,利用企业常用财务软件,完成从账套建立到报表生成的电算化全过程账务处理,实现手工账与电算账处理结果的相互验证和处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本模块嵌入6项任务,包括账套初始化,使用供应链、总账等子系统等。

5.顶岗实习模块的任务嵌入。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必经途径。无论在“校中厂”顶岗实习,还是在校外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均需完成两项任务,任务1是根据真实工作环境下的真实业务,完成真实性的会计作品,任务2是撰写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

6.毕业论文模块的任务嵌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其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其会计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毕业论文模块强调论文的实质效果,而不必注重其形式。

本模块可提供如下几项任务供学生选择,但不局限于这几种任务形式:任务1是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可以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分析报告;任务2是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即调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或现象,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任务3是撰写企业运营问题诊断报告,即以实习企业运营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运营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办法;任务4是撰写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即以实习企业财务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分析,提供几种解决方案,并从中择优。学生只要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即可。

四、实践教学评价

实践教学评价是指根据实践教学体系中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对每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作出客观公正的考核与等级评价,并记入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档案。

1.建立实践能力评价档案。为每名学生建立会计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档案,档案中详细记载三年期间每一实践模块中每项任务的考核成绩和评价等级。

2.确定考核成绩和评价等级。根据学生出勤、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实训作品或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来确定考核成绩,其中,专业入口教育模块:出勤成绩(10%)+专业认知体会(20%)+企业认知体会(30%)+职业认知体会(20%)+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20%);“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出勤成绩(10%)+实训性任务评定成绩(40%)+学习性任务考试成绩(50%);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和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出勤成绩(10%)+学生相互自评(30%)+指导教师评定(60%);顶岗实习模块:出勤成绩(10%)+真实性会计作品(60%)+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30%);毕业论文模块:专业相关性(20%)+有的放矢、言之有物(40%)+所思所想、所感所悟(40%)。依据考核成绩确定评价等级,考核成绩(90—100)为优秀,(70—90)为良好,(60—70)为合格,(0—60)为不合格。

[参考文献]

企业财务分析实训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应用型;会计学;实践教学;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15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2

1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教育,一直在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然而受传统会计学专业教育的影响,实践教学并未受到足够重视,仍是重理论轻实践,强调知识的传授,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模式上均存在缺陷。比如:会计教育方式上仍是灌输式教育。会计实践课程大多为校内封闭式模拟实训,缺少校外实训基地,缺乏“双师型”实践指导教师,因此,学生的实践教学绝大部分只能在校内模拟实训,实训内容大多为人为编制的业务训练,学生处理这些实训业务,只是对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复习,无法与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联系,职业素养不能得到培养和锻炼。而且实践指导教师也缺乏相应的企业实践工作经验,对学生的指导仅限于业务处理的指导,并不能将实训业务对应于实际工作环境进行讲解,因此,学生实训之后,实践能力并未得到真正提高。

2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思想上不够重视

会计学专业属于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不但要掌握如何进行账务处理,而且应掌握如何识别经济业务以及业务处理的相关内控流程。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教学,重心在于理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处理即可,未足够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就业后不能很快进入工作角色。

2.2 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良好的人格、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组织管理和人际协调能力的应用性人才。而会计学专业更加强调实践性和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都设置了实践课程,学生在4年的学习中都进行过专业实践,但很多院校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并不明确,对实践课程或实践项目的设置盲目沿用一些“985”“211”大学或专科学校的做法,与其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由此,学生通过参加实践,只能提高其专业技能,不能锻炼其综合判断、分析能力,更加不具备创新性。

2.3 实践教学内容单一

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后会面临财务部门不同的岗位,每一个岗位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并不相同。而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均偏重于财务会计课程的实践,培养学生会计业务处理能力,而较少涉及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税收学等课程的实践。因此,学生毕业后只熟悉会计账务处理,不熟悉税务处理,不明白纳税流程,不懂得内控流程,不会进行财务分析,更加不具备决策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期望,影响其得到重用或快速晋升。

2.4 指导教师缺乏会计实践工作经验

由于高校用人机制的限制,很多高校在招聘教师时,只注重学历层次,只要学历达到要求即可符合标准。而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并不一定要求高学历的教师,但一定要具备企业实践工作经验,这样在进行实践指导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将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传授给学生。

2.5 缺少校外实习基地

实践教学必须有相应的实践环境作为保障,应用型本科院校均具有校内实践环境,比如: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电算化机房以及ERP实训中心等,但是校内实践远达不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要求,无论哪一个环节的实践,均属于模拟实训,不具备真实性。因此,学生必须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才能真正体会企业财务工作的流程,以及各岗位工作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缺少相应的实习基地,导致学生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能力得不到升华。

3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应构建“1+3”模式。所谓“1”:即一个中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实践教学的目标。所谓“3”:即3个支撑点,分别为:改革和强化实践教学过程、完善并夯实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3.1 牢固树立实践教学目标,培养应用性人才

树立实践教学目标,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对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起着制约作用。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大众化”教育的背景下,应当突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这是实践教学的基本思想。因此,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在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前提下,拥有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不但会进行会计核算,而且还具有管理、分析、研究、决策等方面的能力,并且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善于沟通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践教学是达到这一培养目标的必要和重要途径,在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之后,应及时进行相应的实践教学,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也只有在实践教学中,才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否则,仅注重理论教学将难以达到培养目标。

3.2 强化实践教学过程,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3.2.1 合理设置实践课程

第一,对于实践课程的开设,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应设置一套既能培养学生会计专业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经济管理能力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原有的只针对会计核算的实践课程基础之上,应增加如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审计、税收学等实践课程,让学生不但掌握会计核算,而且掌握有关成本控制、内控流程、税收筹划和税务实操环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二,对于实践课程的开设时间,应遵循分层次、分阶段的原则,即在低年级阶段,由于刚接触会计学专业,学生的知识均来源于课本,对实践没有太多的认识,而且对课本知识的掌握也不熟练,因此,应只针对会计核算方面进行实践。可在大一、大二进行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实践课程的开设。到了高年级阶段,可针对一些非会计核算的专业课程进行实践,即大三时,可在进行审计学、管理会计、税收学等课程教学的同时,就相应的课程进行实践教学,使学生将课堂理论应用于实践,更加透彻地理解学习内容。大四阶段,学生已掌握会计学专业的绝大部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因此,这一阶段,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应通过学校的专业综合实习课程及与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这样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使学生逐步具备财务人员应有的能力。

3.2.2 创新实践教学方法

第一,理论课堂案例教学法。目前会计学专业理论教学均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师基本上就是对会计准则的讲解,学生对于业务处理的学多是根据教材上总结好的经济业务,再根据准则进行会计处理即可。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达到了让学生掌握会计处理的目的,忽略了对学生经济业务识别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对于原始单据很陌生,只知道针对什么样的业务如何处理,却不知道这样的业务对应什么样的单据,和实际工作环境相脱节。因此,在理论课堂的教学中应大量采用案例教学法,且案例中所采用的资料应该是仿真的原始单据,通过案例教学,不但能使学生熟悉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的工作环境,还可锻炼学生对经济业务的总结能力。

第二,实践环节模拟教学法。大多数院校对实践环节的教学均采用模拟实训的方式进行,实训中的经济业务均采用企业模拟资料形式,同样也是对相应的业务进行总结性的描述,后附上相应的模拟原始单据,这样的实训,只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简单翻版,并不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实践环节应采用模拟教学法,即设置一个模拟企业,让学生分别担任不同角色,模拟处理至少5个不同类型企业的业务。具体的操作应分为两步走。一是模拟训练企业的各个典型环节的业务处理,如工程款支付环节、企业采购环节以及销售环节等,重点让学生掌握这些环节中的内控流程操作,需要经过哪些审批环节以及需要哪些财务资料。二是在熟练掌握各典型环节处理之后,模拟企业的全盘业务,在这一环节中重点提高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必要的时候老师还可增加一些非常事项,以培养学生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2.3 拓宽实践教学内容

在增加实践课程的基础上,还应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增加相应的实践项目,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如在大一阶段,学生刚学习基础会计这门专业课,对会计专业知识掌握不深,应进行认知实习,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过程,以及企业管理部门的工作流程,特别是财务部门的工作流程。大二、大三阶段学习的专业课逐渐增多,除了进行凭证填制、账簿登记以及报表编报外,还应根据各门专业课的情况,按照其实践课时的安排,进行专业课实践,学期末安排1~2周时间进行专项实践教学,比如让学生进行ERP沙盘训练,各个小组之间模拟对抗,使学生掌握企业的运作流程,培养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同时也是对所学专业课的综合实践运用。大四阶段则集中进行校内综合实习、校外实习基地实习、企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

3.3 夯实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3.3.1 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师

目前高校教师大多是引进的博士和硕士应届毕业生,他们均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实践经验,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引进“双师型”教师,这些教师不但具有理论知识,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论是课堂讲授还是实践教授,均能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切身体会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应鼓励现有的会计学专业教师去企业挂职,学习企业的实操经验,将现有的教师培养成为“双师型”教师。

3.3.2 建设校内实验、实训中心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均设有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电算化机房及ERP实训中心等。但仅有这些实践保障设施根本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实验、实训中心的扩大建设。例如,可根据自身条件建立仿真实训中心,这也是实施模拟教学法的必备条件。仿真实训中心可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环境下进行业务训练,不但能进行会计核算训练、市场分析、资金运作、财务分析及管理决策等训练,还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创新能力。

3.3.3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尽管学校通过建立仿真实训中心,可大大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但毕竟属于学校内部的实训。要使学生完全走出去,进入到真实的实践环境中,就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应与多种类型的企业签订协议,将其作为学校的实习基地,增强学校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与互动。例如大中型企业集团公司、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及证券公司等。学校也可通过邀请合作企业的管理人员,如总经理、财务总监等来学校做专题报告,指导学生模拟实践,为学生讲解一些经典的企业案例,以及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工作环境及流程。另外,学校应鼓励教师与合作企业之间共同进行会计领域的课题研究,这既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又能解决教师的科研经费问题,达到双赢共进的局面。

3.4 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评价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多院校实践评价的重心在于对学生的评价,忽略了对教师实践教学的评价。因此,应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学生角度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在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方面有没有提高,应坚持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腰对学生所展示的实践结果进行评价,还应对其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如实习态度、沟通协调能力及财务分析评价能力等。教师角度的评价,应着重考核其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和教学态度两方面,督促教师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端正工作态度。只有这将两个角度的评价有效结合,才能有效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立东.地方高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提升探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9):110-111.

[2]柳志强.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探讨[J].企业研究,2011(8):188-189.

[3]汤景辉,李春玲.会计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建设现状分析及优化[J].商业会计,2014(1):110-112.

[4]董睿.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黑龙江科学,2014(8):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