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制度管理办法

企业制度管理办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企业制度管理办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制度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会计管理、问题、新观念

一、 现代企业会计管理的内容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之一就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现代企业会计管理的内容,我认为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即明确原始种类、格式、编制管理;凭证的传递、审核、整理、汇总的方法程序管理;会计科目的编号、名称及其核算内容的管理;账簿的记账方法、记账程序和规划管理;成本核算方法、财产清查办法、会计报表种类及报送程序、会计资料的分析利用的管理;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管理;会计档案的保管和销毁办法的管理,会计机构的组织管理、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管理等一系列的会计基础工作的管理,都要求确保会计资料原始记录的真实、完整、正确、清晰、及时。健全会计核算资料,建立科学合理的定额管理制度,建立内部稽核制度和会计分析制度等。

(二)、会计质量管理。即对所进行的会计工作质量和最终提供的各种会计信息的质量的及时、合规、合法性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三)、会计的科学化管理。即大力发展管理会计的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强化信息管理,不断加强会计信息化平台建设,并广泛应用电算化进行核算和监督,以便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迅捷、高校、科学第提供所需的信息,科学地进行经营管理和会计核算。

(四)、会计人员管理。即对现代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人员配置、业务素质、思想素质等方面进行的管理。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支持、鼓励和督促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要求会计人员要牢固树立“信以立志,信以安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事必以成”的会计基本职业道德观念和“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行为准则。

由此,现代企业强化会计管理,就应根据其内容,结合企业在实施两则及新法中的实际情况寻求广泛的途径。

二、 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两则及会计法在现代企业中实施,为会计改革的更深入奠定了基础,但在实施过程中,日益反映出一些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基础工作是贯穿于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一项经常性、一贯性的工作,两则及新法实施后,会计基础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是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不能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 在内部管理上,一些企业缺乏相应的内控制度。两则给企业留有很大的自主权,但一些企业却不按其规定来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如正常的收发领退、计量验收、定额管理等传统管理办法,在不少企业已荡然无存,有的企业甚至倒退到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地步,这是企业理财自主权的扩大与自我约束能力的下降反差十分明显。而一些现存的管理制度,没有与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机构设置等结合起来,没有明确相应的内部管理措施,缺乏可操作性。同时,操作者的随意性也使得制度在实际过程中发生了扭曲,使会计管理无法为新形式下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服好务,当好参谋,搞好监督。

2、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着对原始凭证把关审核不严的问题。如一些原始凭证字迹模糊、印章不全、甚至无填制人签字等,仍据以进行账务处理;填制凭证时,无视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不经审核,也无相关负责人签字,这样,给一些不法行为造成可乘之机;编制报表中,有的企业还存在不注意勾稽关系的问题,造成人为差错,有的报表没有编制说明和财务分析,是报表使用者对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受到影响。

3、 会计人员设置上,有的企业随意调动会计人员,人为扰乱了会计秩序,从而人为地影响了会计工作的质量。有的企业不讲原则,只认亲疏,,让无证人员上岗现象严重,甚至出现会计出纳一人多岗的现象,使得企业岗位责任制不能实现。

现代企业的会计工作是提供一切会计信息资料的基础,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与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现代企业中会计基础工作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也使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日趋严重。

(二)、会计信息失真方面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违背了客观真实性,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我认为,信息失真的问题可概括为两类:

1、 技术性失真。由于会计人员业务能力不高,在会计信息的搜索、加工、输出反馈过程中出现的技术性差错。如原始凭证在制单中错写或漏写凭证要素而造成原始凭证的失真;进行账务处理时,不能区分无效、非法的原始凭证二错误处理会计业务等,使由此而报出的会计报表,进行的经济分析失真,从而无意中引起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

2、 人为失真。由于会计人员在出于自身谋取利益的诱惑或迫于企业经营者的压力,而无视会计法规和制度的规定,无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有意篡改、编造、巧立名目做假账等,如一些承包制企业,将承包期内发生的费用,一“待摊费用”等过渡科目挂账,虚增利润,大量套取承包奖;一些私营企业,把各种费用支出都挤入成本,假账真算,大量偷逃国家税款。由此,人为地使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给国家和投资人在成严重损失。

因此,人为性的信息失真是现代企业尤其应该重视的问题,因为它对企业及其投资者、国家的利益损害最大,也严重影响社会的安定,对探讨会计改革的阻碍最大。这些问题的产生,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是企业经营者或决策层缺乏应有的法律意识,社会对他们的违法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和制度监督。一切经济业务,会计人员只能根据经营者的意识去处理。当然,随着新会计法的执行,领导者(经营者)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负有主要责任。这样,对现代企业强化会计管理有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 现代企业如何加强会计管理

(一)、更新观念,强化参与意识。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具有经营自主权,因而其利益关系和会计管理的联系更加密切,这就要求企业在实施两则过程中,在企业的会计管理上强化参与意识,主动参与企业生产经营预决策,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算账为过程控制,树立其新观念。

1、 市场竞争观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的是企业走向市场,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经营过程中,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在市场上实现优胜劣汰。这就要求企业的会计管理,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不问市场的保守观念,树立竞争观念,为企业能在竞争中取胜建立起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完整的会计管理体系。

2、 效益风险观念。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以获得最大利润为经营目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落脚点是给企业创造一种能提高经济效益的体制。因此,企业的会计管理就应该围绕这一目的,把成本同产品功能、质量、寿命等结合起来考查,防止只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注意资产增值,讲究生财聚财,增加企业财富。同时,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是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在经营过程中始终存在风险。因此,企业会计管理应具备风险意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正确处理收益同风险的关系,既不能为了获利而冒赌博式的风险,也不能因为风险而坐失良机,要通过科学的方法,细致的工作,周密的策略,绕过风险,分散风险,是损失减少,收益增加。

3、 人才观念。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组织管理科学的制度。应特别注重发挥人才的作用,它通过建立科学、规范、公平的高级会计人才选拔培养机制、制度,把人才凝聚到企业。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是由会计人员来进行和完成的,对企业会计人才的发掘和培育就成为会计管理的重要条件。因此,企业树立人才观念,培养出不仅具有会计知识,而且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复合型人才,以保证企业会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转贴于 (二)、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会计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职能性管理工作。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内容。两则及新会计法实施后,企业的会计工作有了很大的自主权。但企业仍应该按照会计制度和新法建立规定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1、 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制定程序。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是一项涉及整个企业的工作,应当在经营决策层的领导下,吸收生产经营各方面的人员参加,由会计管理部门具体操作,共同完成。首先应由会计管理部门负责人主持起草草案,然后印发给企业内部各单位征求意见,其中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需广泛征求专业技术人员意见,对一些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还得征求职工意见。必要时还可以请有关专家咨询,在此基础上完善,定稿后报各主管财政机关审批或备案,最后有企业法人代表签署执行。

2、 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的结构。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核算,二是管理。核算是前提,管理是目的,这两个层次的衔接靠的是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因此,企业会计管理的结构有管理体制、核算规程和财务管理办法等三部分组成。

第一, 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是企业会计组织体系的规范,主要是建立一种层层负责,协调有序的管理结构。即现代企业应针对现存的基础工作薄弱及信息失真的问题,分层划分会计管理职责,明确管理权限,在企业内部实行会计层层监督。首先,明确经营者的领导责任;其次要明确职能部门的组织管理责任;最后要明确会计人员的执行责任。这样,就能各负其责,有权有责,相互制约。与此同时,还应建立起相应的内部奖惩制度,保障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的正常循环,实现高质高效的运转。

第二, 会计核算程序是核算的规范,是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依据。即现代企业应按照两则及新法的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具体而操作性强的企业核算程序,严格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强化基础工作,保证企业经济业务从原始凭证到报表分析的反映都能正常计量、记录和报告,从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第三, 财务管理办法是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即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方式方法进行规定,对企业财务管理活动进行指导,建立处理财务关系的方法和途径。对企业而言,就是要按照两则及新法的规定,制定相应的会计管理办法,形成一个有效的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依法加强对会计工作的制约力度,从根本上使会计基础工作得到强化,从而保证企业资金合规、有效的运转,为企业生产经营开拓聚财、用财和生财之道。

(三)、积极推行责任年会计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和基础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搞好内部经济责任制。责任会计是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企业内部经营机制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管理方法,是一种对企业内部经济活动按责任归属进行核算和监督的管理会计,因此,积极推行责任会计,不仅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也是加强会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推行责任会计的关键如下:

1、 确立责任会计考核单位。根据先到企业的特点,其考核单位大体有:1)大型企业中相对独立的分厂或车间,可以实行内部独立核算性质的责任会计;2)有部分销售自主权的企业所属单位,可以实行内部利润与收入挂钩的责任会计;3)销售权去全部集中于厂部或生产连续性强的企业所属单位,只宜实行单位责任成本考核的责任会计;4)生产任务不饱满的所属单位,宜实行总费用控制的责任会计;5)没有具体生产经营指标的管理和服务性单位,除控制费用总额外,可实行百分计奖与工作项目挂钩;6)尽可能把一切经济指标层层落实到最小单位直至个人,实行班组核算,单机核算等等。也可以将几种方法在企业中结合使用。

2、 是健全成本责任中心。责任会计按其内部责任单位的权限及业务活动的特点不同,责任中心一般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控制中心。三者既有相对独立的责任目标及其考核体系,又相互联系。其成本中心是重点,因为成本是企业经营好坏的一个综合标志,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所以,推行责任会计。应把其重点放在成本中心的建立和健全上,以此为突破口,完成整个责任会计系统的建设。

(四)、开展电算化,培养复合型人才,从会计核算手段的改革强化会计科学管理。

现代企业欲在竞争中获胜,客观上需要一个覆盖面广、真实准确、敏捷迅达的情报系统,会计信息是这个情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供快捷、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仅仅靠手工操作的搜集、传输、处理是办不到的,唯一的途径就是实行电算化。另一方面,会计改革也要求会计人员从繁重的记账、算账、报表等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以便有更多的时间参与经营管理,搞好市场预测及分析,扑捉稍纵即逝的信息和机会,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出谋划策。因此,现代企业应根据本单位经营管理的需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电算化工作,,培养既懂会计业务,有擅长计算机的复合型会计人才,并制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得短、中及远期目标。

企业制度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档案;科学管理;财会部门

会计档案是指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财会部门或会计人员在经济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并按照统一规律保存起来备查考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材料,还包括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存储软件、会计数据磁盘、磁带、光盘和计算机打印出来的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会计档案是重要的经济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单位的重要档案之一,它在会计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的利用价值,《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都对会计档案管理做出了规定。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的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有利于堵塞漏洞,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会计档案管理是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充分重视和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会计档案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会计档案在各项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1会计档案的特点及作用

1.1会计档案的特点

会计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原始记录性、信息性、知识性和价值性,但由于它反映的对象内容及业务性质不同,又决定了它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会计档案的特点主要表现如下:

(1)来源的广泛性。会计档案来源于具有独立会计核算的单位。因此,凡是实行独立经济核算、财务收支的单位都会形成会计档案。

(2)内容的专业性。会计档案是通过会计核算的方法形成的,而这种方法是会计特有的专门手段。通过这种专门手段形成的会计档案是与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紧密相关的,其内容是直接反映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所有各项经济业务收支情况,表现出会计档案的专业性。

(3)形成过程的严密性。会计核算是利用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反映和监督。因此,会计核算的严密性也就决定了会计档案形成过程的严密性。

1.2会计档案的作用

会计档案作为一种经济档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上市公司需要对外披露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其合法经营的全部经济活动和经营成果都储存在会计档案中。其次,企事业单位对外融、投资,都需要向协作单位提供几年的有关会计数据,而会计数据也都来源于会计档案。第三,司法部门查处违法乱纪、贪污受贿问题更需要财务方面的确凿证据。第四,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财务数据。不仅这些离不开会计档案,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活动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会计档案则保留了全部经济活动的痕迹,为日后分析经济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提供依据。只有加强会计档案的科学管理,才能充分发挥会计档案的重要作用,保证为国家、社会、各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及时、准确、全面地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2会计档案科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有的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对财务档案工作缺乏充分的认识,只注重内部财务项目的实施,认为只要出具了财务报告,提出了财务意见,作出了财务决定,该财务项目就结束了。相对忽视文件材料的汇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甚至认为财务工作过程中大量原始凭证的整理是一件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根本不把财务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形成会计人员对会计业务非常熟练,经常参加会计业务的培训和学习,但对档案知识,特别是对会计档案规范化赘理标准知之甚少。也没有参加过会计档案管理知识的培训与学习。不少单位重会计业务,轻会计档案管理,存在会计业务与会计档案管理相脱节的现象。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也不完善,没有配备专人管理会计档案。有的单位甚至由出纳会计兼管会计档案,这是不符合规定的。

2.2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有些单位的财务部门,领导对资金的管理比较重视,而对会计档案的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建立一整套会计档案立卷、归档、保管、借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无章可循。当今社会,企业经营机制不断转换,经营方式不断更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而与之配套的包括会计档案管理在内的机制并未有效建立和健全,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和监管办法。目前,我国在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会计法》、《档案法》中的少数内容以及不具备法律竞争力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而且一些规定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实际不相吻合,没有专门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会计档案法律规范。在以法制经济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的大环境下,这显然不能满足推进体制改革和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2.3会计档案装订、立卷、归档不规范

会计档案不规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有些单位不能及时装订会计凭证,而是将会计凭证随意放置在办公桌上,或长时间放在一个纸盒里;第二,装订会计凭证不是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装订而是用订书钉装订,或用一根绳子穿起来;第三,活页账簿装订时无封面,也不按规定编好页码装订成册,会计报表各月份分散存放,未按要求按月装订;第四,会计档案立卷时不按保管期限分别立卷归档,而是统统装在一个档案盒里;第五,会计档案销毁难,会计档案越堆越多。

2.4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目前一些部门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看,存在一些财会档案人员不坚持原则,甚至违法乱纪、伪造、篡改、变换记录凭证;开假发票、建假账、建账外账、虚列成本,想方设法偷税。这不仅给国家税收征管设置人为障碍,而且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影响了国家宏观决策、危害极大。

3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3.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各单位要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要提高对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的认识,设立档案管理部门的一定要把会计档案同其他档案同等重视,规范管理,不能厚此薄彼。不具备设立档案管理部门的,应在会计机构中指定专人负责会计档案的装订立卷归档和保管工作,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应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应当依照本办法管理会计档案。第4条规定:“各单位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各单位都必须加强会计档案的管理,如果不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因此,各单位的领导一定要提高依法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的意识,从法律的高度来依法加强管理,使会计档案管理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3.2制定规范,健全会计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要做好财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并结合实际,建立和健全一整套相关的制度。首先,建立财务档案归档制度,明确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归档程序、整理方法、归档要求等;其次,建立和健全档案保管、安全保密制度,采用先进手段和科学方法保管档案,明确职责,确保档案不丢失、不损坏、不泄密。各单位要定期组织对财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检查,对做得好的要给予表扬奖励,充分发挥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反之,对于工作做得差的要提出批评,责令他们及时纠正,并予以必要的处罚。凡涉及到本部门房屋买卖、土地使用、财产划分、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经济积案、退休退职材料要另编检索工具,以便长久保管,方便查找利用。3.3规范会计档案装订、立卷、归档和销毁工作

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装订封皮,粘封装订线,并在粘封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封皮表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必须按月份的先后顺序放入会计档案(凭证)盒中,必须认真逐项填写档案盒面上的内容。第二,综合档案室的单位,财会部门应按综合档案室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将会计档案移交综合档案室保管。未建立综合档案室的单位,会计档案暂由财会部门妥善保管,要明确专人负责保管工作。要配置专用箱柜及防盗、防火、防霉、防蛀设施。第三,各单位的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要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会计档案保管期满,需要销毁时,由本单位会计档案管理部门提出销毁意见,会同财务会计部门共同鉴定,严格审查后,编造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机关和事业单位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销毁;企业单位经企业领导审查,报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销毁。对于其中未了结的债权债务的原始凭证,应单独抽出,另行立卷,由会计档案保管部门保管到结清债权债务时为止。

3.4加强会计档案人员知识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既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又包括职业道德。作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必须做到严格自律、廉洁奉公,保持独立公正的立场正确运用自己的职能和权力;其次,会计档案资料内容广泛,具有专业性、广泛性、严密性的特点。作为一种专门档案,不能视同一般档案,应按照专门档案进行专业化管理。会计档案的专业化管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档案管理学知识,还应具备财会方面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运用现代化管理软件。因此,除要搞好关于会计和档案的岗位培训外,还要搞好后续教育。主要是通过每年的轮训学习更新知识,一方面,提高会计档案法制意识和依法归档观念;另一方面,提高业务水平,使企业会计档案的管理和监督职能更加有效、更加科学、更加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4结语

在财务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如果能够统一思想,坚持科学管理和责任心,则可以有效地防范档案管理工作中诸多问题,从而使得财务档案相关信息在质量上得到较大提高,进而对企事业增强活力、竞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M].北京:工商出版社,1984.

[2]马秀英.谈会计档案管理的规范[J].天津财会,2007,(4):40-41.

[3]张雪珍.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会计档案管理[J].财会通讯,2007,(7):73-74.

[4]时立真.试析改善职业院校财务档案管理的措施[J].内蒙古水利,2006,(3):112-113.

企业制度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我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向公司第一次工作会议提交工作报告,请大会审议。

一、*集团公司状况和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根据省政府*政办函[20*号文件精神,由原*公司和原*公司调整合并,于20*年*月成立的新公司。

公司目前所属企业共*户,其中全资企业*户,控股企业*户,参股企业*户。在职职工*人,离退休人员*人。土地面积*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万亩,草场面积*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万亩)。20*年省考评小组下达给原省*公司指标为盈利*万元,净资产收益*,销售收入*万元。下达给*公司的指标为亏损*万元,净资产收益-*,销售收入*万元。原*公司下属*公司、*站两单位划出后,20*年*集团公司的考核基数指标应调整为净利润*万元,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收入*万元,养老保险金上缴100。

20*年在*场等农牧场遭受冰雹、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万元,粮油加工企业在粮食、油菜籽涨价、生产成本过高的情况下,经过全公司职工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20*年考核指标。20*年预计实现净利润*万元文章版权归网作者所有!,超额*万元,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个百分点,销售收入*万元,超额*万元,养老保险金上缴100,职工年平均收入*元。

二、20*年主要工作

1、调整企业资产结构,加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根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的精神,为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公司围绕产权制度,深化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继续完善土地承包租赁制,种植业的土地在现有土地承包租赁的基础上,2—3年内全部完成土地产权制度,以家庭农场承包经营为基础,分结合,家庭农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企业依法落实和保障土地承包租赁者的各项权利,并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改造,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和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投资扶持及指导服务,同时,根据国家对土地制度政策,政府对土地使用权不做调整和变更的情况下,保持土地租赁制长期稳定。畜牧业实行继续完善草畜分离经营,草场产权参照种植业耕地承包租赁制办法,争取在3年内边普查核实面积,边承包租赁给经营主。现有牲畜评估作价出售给职工,草场围栏畜舍等基础设施建设由承包租赁户按草原建设的整体规划投资,其产权归投资者所有,种畜的繁育、放养,由企业统一负责管理,并结合各种畜生产企业的具体情况,实行种畜管理承包经营机制,加速种畜生产向市场化效益型行业转变;二是利用现有冷库等生产设施,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国家*任务,盘活了闲置资产*万元;三是*有限公司负债重,产品原料缺乏、销售市场空间小,产品无竞争力,设备老化,企业已难以维系,经清产核资,该公司已资不抵债,拟依法实施企业破产,目前国家国资委已批复同意破产;四是*运输公司、包装公司等与主业相关性小、产业化程度低的各种辅业进行改制剥离;五是改制企业的大部分职工通过房地产开发、新项目上马等开辟了就业渠道,得到了合理分流,妥善安置。

2、依托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依托*集团内部产业结构的现状和行业潜在的优势条件,实施了粮油加工、草业、*加工、*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农牧业产业化项目。种植业在巩固油菜籽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扩大了经济作物和特色作物的生产规模,结合退耕还林(草)工程项目,种植优良牧草*万亩,试种藏茵陈、*等5*亩,脱毒马铃薯种薯*亩。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试生产,其中吨*加工项目于20*年5月安装调试成功,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年内生产*吨,销售吨,*开发有限公司的*加工生产线已投入试运营,开发产品五类32种。*和*加工这两个项目的建成具有经营规模大,优势突出,带动力大的特点,为提升公司农牧生产化程度奠定了基础。结合退耕还林还草项目的实施,引导和组织职工舍饲养畜,增加了职工收入。*公司油厂等与农牧业相关性强的加工企业,采取改造扶持办法,纳入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行列,不断提高产业化程度。

3、强化企业内部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公司法》规定,对公司所属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了调查,并分别提出整改意见,对部分企业的领导班子进行了适当调整。并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基本目标,拟定了《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制度》

、《人事管理办法》等28项管理制度,为规范企业运行行为,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4、精简效能,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和《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公司机关本部成立后,依法制定了公司章程,建立了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对公司重大决策均由公司领导班子集体决策。针对原*公司和*公司合并后,人员富余,机构庞大,工作效率低,不适应企业管理的现实,新公司成立后将原有部室撤并设四部一室,分流安置富余人员*人,辞聘人员*人。对子公司经营管理者和管理层,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基础上,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在充分征求基层单位意见后,做了调整和充实,规范了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初步建立了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者之间的制衡机制。

企业制度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一、党的十六大以来国企负责人薪酬管理发生的积极变化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之后,国企负责人薪酬开始改变过去长期无人管理、放任自流的状况,初步建立了国企负责人薪酬管理的制度框架,激励不足及薪酬与业绩不匹配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及增长趋于合理。客观地说,近年来薪酬管理取得了以下积极成效:

1.比照市场经济的规范做法制定了国企负责人的薪酬决定办法,确立了出资人决定出资企业负责人薪酬的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了多年来国有企业负责人自定薪酬的无序状况。各级国资委从总体上对国企负责人的薪酬水平、增长幅度和与职工的收入差距进行了调控,并取得一定成效,薪酬完全背离企业发展、与市场脱节的状况得到扭转。以央企为例,2004年到2010年,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水平趋于合理,年均增幅控制在10%以内,增幅呈下降趋势;而同期职工的年均收入增长超过13%,因此,企业负责人薪酬与职工的收入差距呈缩小的趋势,从13倍降到11倍左右。在兼顾市场化激励的有效性与防止收入差距过大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2.初步建立薪酬与企业效益挂钩、效益升薪酬升、效益降薪酬降的激励机制,部分(不是完全)解决了企业负责人之间薪酬水平差距和增长机制不合理的问题。央企负责人薪酬水平与企业经济规模和效益增长是基本相适应的。2004年到2010年中央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年均递增15.72%,净利润年均增长15.75%,但同期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总额年均递增不到10%,低于同期利润增长5个多百分点。图1表明,从国资委成立之后实施薪酬管理办法开始(2004年),薪酬的增幅始终低于利润和税收的增幅。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央企利润整体下滑,当年央企负责人薪酬也整体下降

3.薪酬决定与考核办法和结果密切挂钩,薪酬的激励作用得到加强。国资委出台的薪酬管理办法采取了国际上通行的年薪制,将薪酬分为基本薪酬与奖励薪酬两部分,奖励薪酬占薪酬总量的60%左右。年薪制以经营业绩的考核为基础,根据对企业的考核结果决定年度薪酬的水平。为了约束企业负责人的短期行为,奖励薪酬的40%(相当于全部薪酬的近1/4)要在任期考核之后才能兑现。由于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薪酬能上不能下的问题。2004年以来累计已有190户央企的负责人因未完成考核目标而被降低了薪酬。

4.激励方式逐步与市场经济接轨,长期激励试点稳步推进。为使国企薪酬与市场竞争企业和国际接轨,国资委先后制定出台了境内外企业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对境内外上市公司试行股权激励做出了明确规定,改变了国有企业长期以来激励机制不完善特别是缺乏长期激励的状况,为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奠定了政策基础。到目前为止,已批准了53家境内外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同时出台了科研型企业股权激励的办法,正在有条件的5户企业中进行试点。可以说,在激励方式上已经与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基本接轨。

二、当前国企负责人薪酬激励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企薪酬改革是国企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与国企改革步伐是紧密联系的。当国企改革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国有企业的薪酬改革也不可能真正到位。因此,目前国企的薪酬制度只是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走出了第一步,仍存在着很多不完善、甚至不合理的现象,社会各方面对国企薪酬的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当前国企负责人薪酬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集中在薪酬水平的高低上(应该说明,近些年社会上炒作的天价薪酬一般都是股份制的金融企业,非金融类的国有企业大都不存在这类现象。本文分析的国企指的是非金融类的国企,不包括国有金融企业),特别是对国有垄断性企业负责人薪酬争议较大。但客观地说,与市场中的同类企业相比,国企的薪酬总水平是较低的,当然如果与市场中的非国有企业的薪酬靠拢,显然没有依据。实际上目前关于国企负责人薪酬的争议,主要还是源于国企的薪酬制度改革不到位,而薪酬制度改革又与国有企业改革相联系,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其深层问题在于三个方面:

1.由国资委直接决定国企负责人薪酬的做法不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难以充分发挥薪酬激励的作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高管的薪酬是由企业的董事会代表出资人确定的。董事会决定薪酬与国资委决定薪酬最大的不同,是董事会作为决策者的角色,薪酬是其重要的激励手段,董事会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激励手段,激励企业高管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国资委决定薪酬看上去也能发挥这样的作用,但根本区别是,国资委首先不直接承担企业经营目标责任,缺乏必要的动力和压力;其次国资委实际上还是一个行政性机构,不可能像董事会那样专业地管理企业,并且国资委对分布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100多户企业采用统一的薪酬决定办法,不可能按照每个企业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精准考核并决定其薪酬,任何个性化的做法都必定会引起其他企业的攀比。由于统一的薪酬管理办法没有体现企业的个性化特征,难以充分反映企业负责人的贡献和价值,甚至造成薪酬激励与实际贡献不一致,由此导致激励不足与过度激励同时并存。

国资委针对这种状况开出的“药方”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董事会。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不可绕开的一个难题。早在2005年就开始试点的这项改革,目的就在于突破国资委直接行使薪酬管理等出资人职能的局限,而通过规范的董事会去行使这些职能。试点开始以来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由于相关的配套改革条件不具备,使得建立规范董事会的改革难以完全到位,因此国资委直接决定企业负责人薪酬的做法至今难以根本改变。

2.对不同性质的国有企业没有实行分类管理。国资委管理企业分布很广,差异很大,总体上可以分为完全竞争性企业和不完全竞争企业,后者比如涉及国家安全的军工企业、自然垄断企业如输电企业、具有政策的粮食盐业等。这种划分其实不是一个规范的判定,只是一个基于事实的分析。客观上这两类企业是存在的,困难只在于如何将具体的企业进行归类。由于没有权威的划分标准对两类企业进行区分,只能对所有企业实行统一的薪酬激励办法。结果是,对于完全竞争性的国有企业,这种激励方式和水平还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但对于具有一定垄断性质或公益性质的国有企业,则可能存在激励过度的问题。不对这两类企业进行必要区分,也导致社

会公众对国有企业的经营绩效及其薪酬的评价出现混乱,把少数具有垄断性质或公益性的特殊国企的问题,归结到所有的国企身上,使得大多数一般竞争性国企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当有些人反对国企负责人高薪的时候,却忽视了大部分一般竞争领域中的国企的薪酬其实是大大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这一现实。如果不能将这两部分国企进行分类管理,国企负责人的薪酬就难以从根本上摆脱当前该高不高、该低不低的尴尬状态。

3.国企负责人的身份与市场化的薪酬难以统一。市场化的薪酬本质上是出资人对企业职业经理人的激励。国有企业的负责人本质上虽然也是企业的经理人,但又很难说是完全职业化的,或者说既有职业化的,如每年面向全球招聘的高级管理人员就具有职业化的特征,但也有非职业化的。这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国企负责人的选聘方式不是职业化的。职业化的方式应该由董事会根据企业的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选聘,但目前国有企业负责人的选聘方式主要还是组织任命;另一方面国企负责人的职业与党政干部常常是交叉的,两类不同性质的职业通道遵循同一个选聘任命的规则,甚至由同一个部门行使职权。这种非市场化、非职业化的经理人制度与薪酬激励是难以完全兼容的。一方面,企业的市场化与经理人的市场化是一致的,没有经理人的市场化和职业化,企业的市场化也是不完全的;另一方面,只有职业化、市场化的经理人才能按照市场的薪酬水平得到报酬,现有的做法虽然是比照市场化的报酬决定机制,但与市场中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到底应该处于什么水平,却是一个难解的问题。国企负责人薪酬的这种两难进一步影响到企业内部的薪酬体系,使得国企的薪酬分配机制难以与市场接轨,国企内部存在薪酬分配倒挂、该高不高该低不低等问题,实际上都与国企负责人的特殊身份有关。

国企负责人的非职业化,也造成了长期激励机制的缺乏。股票期权等中长期激励,目的是要让企业经理人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统一起来,避免追求短期利益而牺牲企业长远发展的行为。但如果国企负责人不是职业化的,长期激励就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只有短期激励没有长期激励,怎样培育企业长期的核心能力、避免经理人的短期行为?这又会成为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一个难题。

三、深化国企薪酬制度改革的解决思路

1.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根本。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的改革必须同步推进,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既要建立规范的董事会,也要逐步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在此基础上才能实行与市场竞争相一致的薪酬制度。当前的主要抓手应是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继续稳步推进国有企业规范的董事会建设。规范的董事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灵魂,同时也是代表国资委直接行使具体企业出资人职能的有效制度安排,由董事会根据企业实际决定企业负责人薪酬,可以做到更专业、更贴近实际、更具针对性,从而增强薪酬激励的有效性。建立规范的董事会除了在董事会的组成、结构、运行规则等方面严格遵循规范要求之外,更重要的是积极探索处理好国资委职能部门与董事会履行职能的关系,国资委职能部门可以原则指导和监管为主,而具体的薪酬决定等职能应由董事会行使。目前央企中建立规范董事会的企业已有40多家,正在对董事会决定薪酬等履行出资人职能的方式进行探索。

2.必须逐步实行对国企的分类管理。国资委副主任邵宁曾提出国有企业实际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完全竞争性的企业;一类是承担了部分社会公共目标或具有一定公益性质而不是以赢利为首要目的的企业。尽管有人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但事实上这种区分还是客观存在的。作出这样的区分是为了从实际出发更好地履行出资人职能,更有针对性地促进各类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更有利于让社会公众认清不同企业的地位作用,引导公众更客观公正地评价国有企业的绩效状况和社会贡献,从而改善国有企业的社会舆论环境,至少不把一般竞争性企业都看做是垄断企业,认为国有企业的效益都来自垄断。在实行分类管理之后,企业负责人的薪酬可以按照不同类型的企业性质决定:对于具有一定社会公共目标的企业,可根据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经营规模、承担的社会责任等确定一定的难度系数,由国资委直接决定其薪酬水平,原则上不应高于同类竞争性企业的水平;对于以赢利为目标的竞争性国有企业,则应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按照其经营业绩实行与市场同类企业基本相同的薪酬制度,以吸引最优秀的经营人才。对这类企业实行与市场基本接轨的薪酬,关键要做到两点:一是真正做到政企分开,企业的经营活动与政府的特殊政策或资源支持无关,经营业绩完全取决于企业家的才能和员工的努力;二是作为企业的负责人应该逐步职业化,并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产生。

3.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是在实践中不断“试错”之后形成的,是国企改革的必由之路。既然如此,就必须坚定不移地向前推进,并为之创造必要的配套条件。其中最重要的配套条件之一,就是必须培养一支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高超驾驭市场经济能力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当然,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军人物,还需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这样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首先需要经过良好的职业训练,具备基本的企业家素质和相应的知识结构;其次,必须经过长期的职业生涯的历练,拥有丰富经验;再次要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中产生,而不能由行政任命。在现代企业制度下,董事会选人用人不仅仅是程序上机制上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有这样一支职业经理人队伍作为制度有效运行的支撑。如果没有合格的职业经理人队伍,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不起来的。当然,职业经理人队伍并不是要排斥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国有企业在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中,实际上已经锻炼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职业经理人素养的企业家,只是需要在体制机制上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使他们在市场竞争的洗礼中脱颖而出,引导他们真做企业、做好企业、献身于企业,而不要去走“企而优则仕”的老路。

4.加强对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改革的宏观指导。一是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从理顺全社会收入分配结构人手,明确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的合理区间。特别是要确定不同行业之间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水平的比例关系,防止高低悬殊造成相互攀比,降低薪酬激励的有效性。

二是创造条件向社会公布国企负责人薪酬及分配状况,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评价。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吸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使国企薪酬决定更科学更符合实际,避免出现“天价薪酬”等扭曲的现象;同时也符合“堵不如疏”的道理,可以让不同意见的讨论建立在信息准确的基础上,而不是依据道听途说的偏见,避免一些人用片面的信息进行歪曲和误导。

三是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将中央关于加快垄断性行业改革的决策落到实处,尽快出台相关政策,将国有企业分为完全竞争性企业和不完全竞争企业。对不完全竞争的行业和企业设定最高薪酬标准,对完全竞争行业逐步与市场薪酬接轨,同时要发挥国有企业舞台对经营人才的有利条件,将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薪酬绝对水平控制在市场薪酬的中等水平以内。

四是推进企业负责人管理体制改革。对完全竞争性的企业,在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尽快过渡到市场化选聘企业负责人,并且建立企业负责人的市场退出机制,对考核不合格者不再聘用,使其收益与风险相一致。

企业制度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要改变以上这种国企财务管理的混乱状况,就需要国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这是实现国家作为出资者管理目标的需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是改革国有企业人事管理体制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督机制的需要。

具体国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

一、建立以出资人为中心,以国有资本为纽带的财务管理体系

对于建立以出资人管理制度为中心的企业资产和财务管理新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份:①国有资本投入的管理。包括国有资本布局、规则,国有资本的设置,国有资本的增加和减少,国有资本保全和增值的原则等。②国有资本营运的管理,包括国有企业合并、分立、对外投资、转让、质押担保、国有股减持、关闭破产等国有资本的变动管理,注重国有资本的优化配置,放大国有资本支配、调动的功能和建立国有资本的退出机制。③影响国有资本权益的重大财务事项的监管,并实行规范化的管理办法。④国有资产收益的管理、包括税后可供分配利润、产权转让收入的收缴、收益分配使用的原则和办法,以及国有资本经营风险和责任。⑤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和评价、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和风险责任、财务分析和预警系统等等。⑥国有资本运营主体的责、权、利及监督、法津责任等。

二、实行财政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统一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和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财政对企业资产与财务分开管理已不适应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需要,财政统一管理企业已是大势所趋。

三、财务职能转化为有效培育与配置财务资源

现代财务作为企业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最本质的职能应该是有效培育和配置财务资源、处理分配关系、组织现金流转、安排资金或资本、财权合理配置等。它是“有效培育与配置财务资源”系统的一个侧面或一个组成部分。这里所说的财务资源应当包括资金资源、自然资源、市场资源、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和组织管理资源等。财务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合理的财务制度安排、财务战略的设计和财务策略的运作,有效地培育和配置财务资源,以求出资者的利益最大化和协调化,维持理财主体的可持续发展。

四、重塑财务目标,形成以国有资本财务管理预算制度

在以出资人管理制度为中心的企业资产与财务管理的新框架中,出资者的财务管理的首要目标,就是资本保全。确保资本的安全,即确保投资人最初投入资本的安全不受损失是出资者财务管理的基础目标。国有资本预算是财政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将其依法拥有的资本收益等资产用于再投入的收支计划。编制国有资本预算,能够全面反映国有资本收支状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所有者职能,确保出资人到位的基本手段。它应包括的内容是:公共支出预算,国有资本预算和社会保障预算在内的管理体系。其中:国有资本预算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财务与财务管理的结合点。

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内部财务管理

内部的控制,政府应制定更为具体的法规,促使企业根据财务控制的要求实行分层授权制,即股东大会给董事会授权(决策权),董事会给经营者授权(执行权)。同时,股东大会给监事会授权(监事权),建立责权利明确的所有者控制体系,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建立岗位分设、流程规范、互为牵制的组织结构和完善有序的业务处理流程,提高内部财务控制的理智性。

国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还要构建与新制度相适应的监管与评价体系。随着财政部《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明确指出国企财务考核与评价应以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能力为核心,以财务效益、资产营运、偿债能力和发展能力四个方面为基础,在具体建设上,还应不断完善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委派国企监事会和财务总监。现代企业制度下,既要给经营者合法的、独立的经营权,但也不能放松对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委派国企监事会、财务总监就是为了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财务监督,它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企监事会不参与和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其主要职责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实施财务监督,审查国有企业资产运营和盈亏状况,对企业经营者执行国家法规的情况和经营业绩做出评价。财务总监应有较强的独立性,独立行使制衡与监督权力。同时,建立对重大事项的报告制度和考核财务监督效果的评价制度。

第二,建立财务管制体系,建立内部报告系统,成立内部结算中心。以及中间审计。通过这些能够尽早发现问题,制止不良倾向,威慑违规行为,强化内部财务管制。

企业制度管理办法范文第6篇

摘要:财务管理体制是由社会经济体制所决定的。财务成果,是指从实现利润变为实现利税,从实现利税改为实现税费,从总结实现税费改为解决多少社会就业等过程。这导致财务管理混乱,因而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革,从而保证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控制;投资决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我国的企业将会在更广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必然要求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根据市场需要决定自身的行为取向,自主安排生产要素的组合,自主组织生产经营的运作,独立承担市场活动的后果,具有独立的财产权利和财产责任。由于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是影响现代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针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其产生现状的原因,找到强化财务管理的对策是有必要的。

一、财务管理的现状

目前,不少国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现金管理不严、应收帐款周转缓慢、存货控制不力、重钱不重物、资金流失浪费严重等现象,从而使一些企业资不抵债、财产损失、亏损挂账大于所有者权益。这足以说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应当引起政府、主管部门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二、产生现状的原因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来满足社会需要而获得盈利,进行自主经营,实行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这就要求企业建立与市场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体制,但由于受传统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使企业难以自主经营,自我管理。

1.政府决定企业行为。虽然我国现在已进入市场经济发展的时代,但由于实行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一些企业的主要组织者计划经济思想观念一时难以彻底改变,不知不觉地在意识上、行动上又回到了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了;加上行政部门有意无意地对企业说三道四,从而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盲目性。

2.企业市场意识淡漠。由于政府决定企业行为,企业经营者既没有管理财产权,也就不用承担财产的责任。这样一来,企业经营者的决策;决心服从政府的计划,保证职工资的发放,全力为完成和超额完成产值任务而奋斗,以达到对上交得了差,对下说得过去。为此,企业经营者的行为取向不在于市场,而是在于完成产值计划。出现了高产值的先安排生产,没有设备能力的超负荷生产,其次价高的继续生产、同行业重复的抢着生产,赊销拖欠的还要生产,能安排职工上班的就要生产等行为。上述各种不顾市场取向的行为,虽然能够完成产值任务,但必然会导致产品积压,资金周转缓慢,亏损不断增加,企业负债率高。

3.财务管理不健全。由于企业不顾市场取向,必然放松经济核算,更不要健全财务管理。其主要表现有:投资运作由首长决策,财会人员无权参与;认为财务管理束缚企业手脚,财务机构人员可有可无;财务人员素质要求不高,能编制财务报表就可以;能服从“指示”的就使用,不听从“指示”的就撤换;强调企业要有自,拒绝财税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近几年已出现一些怪现象,由于财会人员不受聘用,停薪外出打工,企业停产半停产,财务人员无上班,企业年终报表无人的编制。对此,财政部门能负责其编制财务报表期间的工资,请财会人员回来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才能完成财政部门年终决算汇编工作,以利财务决算报表的逐级上报。

三、强化财务管理的举措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这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体,缺一不可,必须全面理解和贯彻。只有在产权清晰的基础上,才有责权明确,才会政企分开,才能管理科学。因此,现代企业的财会制度,应体现产权关系清晰、财会政策公平,企业自主理财、衔接国际惯例的原则。要全面实行《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总则》,认真地探索产权清晰的路子,理解法人财产权的意义,树立科学理财的观念,加快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促使企业真正成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

(一)强化强化资金管理,树立财务控制观念

现代企业应该提高认识,把强化资金管理作为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落实到企业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努力使资金的来源的利用得到有效的配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效果;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存货和应收帐款的管理,以科学的方法来保证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

(二)财务管理必须直接参与投资的决策,以追求最大的投资效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取得理财自和法人财产权,资金的营运是企业经济管理的核心。资金的营运关系到企业投资的方向和效益。因此,财务管理直接参与资金营运的决策已成为企业的必然要求。所以,财务管理必须运用管理会计的,对资金的投入和产出,如何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进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反映,以提供企业经营的决策,选择最大的投资效益。

(三)面向市场,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

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更新投资理念,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也要求企业树立科学的投资观念。现代企业要具备理财观念、长线投资观念

和社会责任观念。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充满风险,科学的投资决策要求企业对风险程度大的项目,决策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方案主动回避;企业要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体系,投资决策应该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建立有效的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根据企业的实际大力研发投资创新。

(四)财务管理必须健全规范管理办法,以利于接受社会和国家的监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来健全规范财务预管理办法,是社会主义读书声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企业全面实行《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清理和调整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要赋予企业理财自,包括自主筹资、自主投资、资产处置、折售选择、技术开发费提取、留用资金支配等权力;科学设置财务会计机构,健全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制度,配备财务会计人员;设置企业内部监督机构,建立内审制度;上市公司要严格执行公开披露财务信息的制度;要认真执行社会中介机构查账验证的规定。

(五)财务管理必须保证有效偿债能力,以树立企业最佳产业信誉

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已成为政府及政府部门无法推卸的包袱,政府和政府部门要担负起帮助企业消化包袱的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理顺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实行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对国有企业而言,国家作为出资者享有财产所有权,从管理国有企业转变为管理国家资产;对国家和市场而言,企业作为独立的产品生产者享有法人财产权。法人财产权要求企业建立资本制度和资产经营责任制,促使企业自负盈亏的责任落到实处。因此,财务管理必须保证有效偿债能力已摆上企业决策议程,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市场经济秩序的运转,关系到它的稳定。

(六)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信息传递制度,树立经营风险观念

对一个企业来说,一个有效的财务会计管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企业决策机构信息的重要来源,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依据。因而,现代企业应该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明确相关工作岗位的权限;建立授权批准控制制度,要求经办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建立健全会计系统控制制度,明确会计工作流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会计部门职责等。

企业制度管理办法范文第7篇

至于《试行办法》的背景要追溯的5年前,当时国务院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一个课题组,出了一个成果,但由于综合条件不成熟,学术研究并没有转化为实际的政策。而2005年5月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为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创造了条件。股权分置改革解决的是大小股东利益一致的问题,而股权激励则是为了解决股东和经营者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之后的委托问题,这两个问题是相辅相成的。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把股权激励看成是另外一种股改。随着股改的顺利进行,以及今年1月实施的《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和国资委即将颁布的《试行办法》,这些都标志着国内上市公司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已经迈出了很大一步。

激励幅度:不超过薪酬30%

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推行股权激励的目的,是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中长期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但此前由于缺乏相关法规的约束,少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激励的倾向,违背了股权激励的初衷。为此,《试行办法》规定,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高级管理人员个人股权激励预期收益水平,应控制在其薪酬总水平(含预期的期权或股权收益)的30%以内。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总水平应参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部门的原则规定,依据上市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办法确定。

《试行办法》同时规定,授予董事、核心技术人员和管理骨干人员的股权数量比照高级管理人员的办法确定。各激励对象薪酬总水平和预期股权激励收益占薪酬总水平的比例应根据上市公司岗位分析、岗位测评和岗位职责按岗位序定。相比今年3月1日起施行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外)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境内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激励幅度相对略低,境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激励上限是薪酬总水平的40%。

除了单个激励对象的激励幅度外,《试行办法》还对整体激励幅度进行了明确。按规定,在股权激励计划有效期内授予的股权总量,应结合上市公司股本规模的大小和股权激励对象的范围、股权激励水平等因素,在0.1%至10%之间合理确定。上市公司首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授予的股权数量原则上应控制在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1%以内。

虽然条件比较苛刻,但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从上市公司治理角度看,相关办法的完善对于公司业绩的提升具有间接利好效应。这将从整体上,有利于上市公司尽早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前进步伐。

重点范围:两类公司方案需调整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17家上市公司推出了具体的股权激励计划方案,已经有4家通过了证监会的备案,分别是G万科A、G华侨城、G成大、G老窖,这些公司是国资委《试行办法》颁布以前,中国证监会依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审核无异议的,他们不可能调整方案。

但是有两类公司方案可能会重来,一类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中“抢跑”的,它们的方案由于不符合国资委的精神,在交易所的登记得不到法律确认,这一类方案肯定要进行调整。第二类,是在今年1月份以后,按照证监会的办法设计的,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未获得审核通过。如果在国资委颁布《试行办法》前,仍未通过中国证监会的备案,那么方案将面临调整,因为届时中国证监会在审核时会参照国资委的新规。

比如,在今年上半年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方案的17家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已经有6家。在首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授予的股权数量占总股本的比例、单个激励对象的激励幅度等方面,这6家公司与《试行办法》都有较大的出入。如一家公司今年4月推出激励计划草案,向激励对象授予5000万份股票期权,标的股票占总股本的比例为9.681%,其中总裁一人独得1500万份期权,标的股票占总股本的比例为2.9%。该方案至今未得到中国证监会审核无异议的答复。

调整亮点:董事会成员大变动

按照《试行办法》的规定,如果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外部董事应占董事会成员半数以上。那么,这就意味着,对于900多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来说,其董事会的人员构成很可能面临重大调整。

《试行办法》中首次引入了外部董事概念,其主要是指国有控股股东依法提名推荐、由任职公司或控股公司以外的人员担任的董事。从目前上市公司董事会现状来看,大多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董事会构成尚不符合外部董事占董事会成员半数以上的要求,也就是说,如果这些上市公司拟实施股权激励,必须对其董事会人员构成进行重大调整。

以国内某著名的石化类国有上市公司为例,公司董事会成员13名,其中包括4名独立董事,其余9名董事中,除两名在银行任职的董事外,7名董事皆来自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大股东。如果该公司想实施股权激励,则至少在董事会中要有7名外部董事,即使将目前4名独立董事以及2名来自银行的董事皆视为外部董事,则该公司还需将1名非外部董事替换成外部董事。

事实上,由于这家石化类上市公司还同时在海外上市,因此其董事会成员结构较之绝大多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多元化。在近900家纯A股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很大一部分公司董事会人员构成都是非外部董事+独立董事,也就是说,除独立董事外,董事会成员皆在上市公司或大股东处任职。

不难看出,相当一部分国有上市公司若想实施股权激励,都要对董事会进行调整,引入外部董事。

企业制度管理办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企业财务管理造成了一定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知识经济与网络极度发达的时代,我国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企业如何做好财务管理成为重要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资金管理、建立财务监督制度、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全面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定义和内容

1.财务管理的定义,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2.财务管理的内容,财务管理分为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特殊性

1.涉及面广

由于现代企业的广泛性,财务管理活动涉及到企业生产、供应、销售等各个环节,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资金不发生联系的现象是不存在的。每个部门也都在合理使用资金、节约资金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上,接受财务的指导,受到财务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约束。同时,财务管理部门本身为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人力物资管理等活动提供及时、准确、完整、连续的基础资料。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涉及到企业外部的各种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在市场上进行融资、投资以及收益分配的过程中与各种利益主体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要包括:企业与其股东之间,企业与其债权人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企业与其供应商之间,企业与其客户之间,企业与其内部职工之间等等。

2.综合性强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管理是一个由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诸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诚然,其它管理都是从某一个方面并大多采用实物计量的方法,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某一个部分实施组织、协调、控制,所产生的管理效果只能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局部起到制约作用,不可能对整个企业的营运实施管理。财务管理则不同,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它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成本管理等等,这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经济管理活动。正因为是价值管理,所以财务管理通过资金的收付及流动的价值形态,可以及时全面地反映商品物资运行状况,并可以通过价值管理形态进行商品管理。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渗透在全部经营活动之中,涉及生产、供应、销售每个环节和人、财、物各个要素,所以抓企业内部管理以财务管理为突破口,通过价值管理来协调、促进、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灵敏度高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为面向市场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为经济效益最大化,这是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投入资本实现保值增值所决定的,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所决定的。因为,企业要想生存,必须能以收抵支、到期偿债。企业要发展,必须扩大收入。收入增加意味着人、财、物相应增加,都将以资金流动的形式在企业财务上得到全面的反映,并对财务指标的完成发生重大影响。因此,财务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管理的中心。抓好财务管理就是抓住了企业管理的牛鼻子,管理也就落到了实处。

4.财务决策结构层次化

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结构层次化,企业财务决策权除监事会行使监督职权外,全部被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等财务行为主体瓜分,并通过有关的法律制度和各公司章程,规定他们各处的财权和责任,使现代企业财权在企业内部具有明显的层次划分。

5.财务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财务管理信息化在企业全面的推广及应用。建立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是降低采购、销售、管理等各项费用的重要措施和保障。企业要以财务成本管理为核心,逐步建立起涉及产品开发、生产流程和质量控制等完整的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通过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可以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财务管理的现代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能力,具体表现为:

(1)减轻财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财会工作效率。

(2)促进财务职能的转变。在现代社会,激烈的企业竞争要求财务的职能从简单的核算向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方向发展。在手工条件下,广大财会人员被繁重的手工核算工作所包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更好地发挥财务参与管理、决策的职能;通过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财会人员解脱了繁重的手工操作,有时间和精力,也就有条件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为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3)准确、及时地提供财务信息。手工条件下,由于大量财务信息需要进行记录、加工、整理,企业决策者往往不能准确及时地得到财会信息,这不利于企业投资者及其他企业信息需求者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对企业的监督,也不利于企业经营者掌握经济活动的最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而应用财务管理软件后,大量的信息都可以及时记录、汇总、分析、传送,保证向企业管理者和其他信息需求者准确、及时地提供财务信息。

三、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困境与原因

1.财务制度方面

在企业的科学管理体系中,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从规范企业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而言,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制度体系。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绝不能因循守旧,绝不能按照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思想观念来进行,应有一套精密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控制。企业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体制。健全公司内部的财务控制机制。在财务管理作为价值增值的主要手段、财务状况事关每个企业的生存壮大的命脉、财务技术备受社会各界和每个企业关注的今天,需要我们财务专业在不断创新的理念下,重新审视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尤其应注重财务内部控制的功能及其在整个财务管理系统中的地位。现代企业应该视生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并重,在切实地搞好生产管理同时强化财务管理,独具匠心地挖掘财务管理的方法,从财务制度的起草、财务人员的设置到各财务方法的选用,企业管理者至始至终都应予以重视,切实完善企业的财务制度体系。

2.管理目标方面

没有设定或没有正确设定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第一大问题。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企业价值最大化应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企业在实际财务管理中应充分意识到如何运用正的财务杠杆利益,当企业投资利润率与负债利率一致的情况下,企业是不会形成财务杠杆利益;当投资利润率高于举债利率时,借入资金的存在可提高普通股的每股利润,表现为正财务杠杆利益。当投资利润率低于举债利率时,则普通股的利润率将低于税后投资利润率,股东收益下降,表现为负财务杠杆利益.能否灵活地运用正的财务杠杆利益,限制或消除负的财务杠杆利益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的途径。

3.财务核算方面

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企业财务部门中的财务核算不真、盈亏不实、资金配置不合理、资金使用管理失控、违法违纪较严重等现象。财务管理的实质是以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综合性的管理。企业财务管理由筹资管理、投资管理、损益管理三部分组成,其实质也就是会计六要素的管理,企业的财务核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和依据,在财务核算中,大多数企业严格依据企业财务制度,对本企业各部门以统一的核算方法进行核算。在实际操作中,也有企业为了小范围的便利,在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不规范做法。那么分析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企业内部因素,进而在企业中具体做好资金管理、盈亏管理与综合管理三方面工作,同时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制度,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达到最佳优化状态。这样,才能达到增加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4.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企业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因而造成蒙受损失的机会和可能。在企业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融资不当使公司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可能丧失偿债能力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即企业在筹资活动中,由于使用财务杠杆,而可能使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受损,甚至使企业丧失偿债能力,资不抵债,导致企业破产。企业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和某个环节的问题,都可能促使这种风险转变为损失,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的降低。企业财务活动,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回收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地,财务风险就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

四、强化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1.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体制和财务管理有着密切关系,有什么样的体制就需要有什么样的财务管理制度。只有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才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才能主动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2.提高企业领导素质。只有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财经纪律意识,让领导意识到财务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意识到财经纪律的重要性,意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领导干部的约束性和严肃性,才能使企业的财务管理由被动变主动。企业领导和财务会计共同抓财务管理,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3.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财务人员不仅要有精深的财务核算能力,还要有一定的经营管理和组织能力;除了精通专业技能外,还必须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诚信意识,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现代实用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财务知识更新快,要求财务人员加强学习和后续教育,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以发挥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4.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体系建立健全财务监督体系,一是制定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的法律法规。在全面贯彻落实《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按财政部《关于加强企业财务监督的指导意见》的要求,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和监督的具体实施办法,逐步建立起企业外部财务监督与内部财务约束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把企业各项财务活动纳入法制轨道。二是继续帮助和指导企业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办法,不断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力。各级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帮助企业制定内部管理办法,完善包括经理、财务负责人及财务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内部财务监督管理责任制。

5.对财务会计人员实施定期轮换岗位制度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会计轮岗制度,这也是避免会计犯错误和违犯财经纪律的有效措施。因为一个财务人员在一个岗位上的时间太久就会熟能生巧,就会创造自己犯错误和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提供方便而犯错误的机会。

6.加大对财务问题的检查和处罚力度各级财务会计工作的业务部门,如审计部门、税务部门等要加大对企业财务账目的检查和核实力度,对于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根据责任归属,加大对企业领导、责任人和财务人员的处罚力度。只有严加检查和处罚,才能从根本上引起企业领导对财务工作的重视,才能促使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并且不受其他因素干扰而敢于和坚持严格执行,避免企业领导干部和其他人员犯错误的机会。同时为了避免现实工作中出现问题时领导干部以不懂或不清楚为理由推卸责任的情况,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还要加大对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的培训,使他们增强法制观念和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五、结束语

总之,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加深对财务管理的认识,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苑一出.新时期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措施.财经界.2010(03).

[2]淡晓微.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革与开放.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