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村智慧物流

乡村智慧物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乡村智慧物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乡村智慧物流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广电;手机APP;助力;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1-0105-02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手机APP应用呈现爆炸式增长。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适应新的需求,适时地开发出隶属于旗下的新媒体平台手机APP,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盐城作为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市,“三农”报道一贯都是当地媒体宣传的重要内容。笔者所在的盐城广播电视台,在做好传统的“三农”报道的基础上,运用所开发的新型民生信息平台――智慧盐城手机APP,成功助力本地现代农业发展。

一、运用新闻资讯类APP,宣传推介现代绿色农业品牌

在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从传统媒体行业中加快实现新媒体的融合和发展,大量推出了移动智能终端APP,为移动用户提供了更广泛的服务空间。“智慧盐城”手机APP从2014年创建以来,它以融合本台、本地资源为依托,立足于打造盐城掌上“智慧城市”,同时,肩负着大力宣传“创新驱动”,推介盐城现代绿色农业品牌的责任和使命。目前,智慧盐城手机APP已被批准为盐城智慧城市民生信息的门户,下载用户10多万人,实际注册用户9万余人。

智慧盐城APP作为一个融媒体平台,一方面它为盐城广电的节目提供了手机端的“新闻”、“直播”、“点播”等呈现方式;另一方面,它在“新闻”、“专题”及“政务”等版块中有效聚合了广电门户新闻和“今日头条”新闻,并逐步成为向客户集中传递盐城现代绿色农业品牌新闻讯息的主要途径和载体。近年来,在智慧盐城APP平台上的盐城广电自采新闻资讯有:《我市14个农产品入选省消费者最喜爱绿色食品》(2015-02-05 15∶46∶20),《盐城建湖争创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015-02-12 09∶53∶08),《盐城农产品网络销售火爆 农村小伙年卖火鸡40多万只》(2015-02-04 16∶47∶28),《大纵湖大闸蟹与苏宁易购联手 开启农产品电商发展新模式》(2015-07-24 17∶12∶04),《红的紫的绿的 美味的水果等你来摘》(2015-07-09 17∶01∶00),《盐城绿色农产品走俏上海 占沪上“菜篮子”十分之一》(2015-07-02 22∶18∶59),《盐都着力打造农产品流通便民通道》(2015-05-07 10∶36∶31)等。其中,《农洽会掀面纱 各类农产品等你来挑》(2015-09-12 09∶38∶27 盐城网)等多篇报道,系统宣传了在盐召开的第17届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盛况,重点推介了盐城绿色农业品牌,155个企业196种系列产品,以及盐城在现代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等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新业态、新机制、新成果。聚合国内权威媒体的新闻资讯有:《盐城:绿色发展催生新活力》(2014年12月26日07∶20 新华日报)――绿色增长力促经济提质增效,绿色转型助推结构调整升级,以清洁循环为方向,聚焦发展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的“盐城崛起”》(2015-09-08 09∶30∶04 农民日报)――“要把绿色发展鲜明地写在‘建设新盐城’的旗帜上,通过绿色发展撬动增长、引领转型、惠及民生、优化环境。”等。此外,智慧盐城APP还依靠本台电视新闻频道开设了《创业盐城人 精彩好故事》新闻专栏,通过“绿色报道”,激发创新、创业热情,助力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其中,如《黄海进:返乡创业闯出新天地》《赵兴峰:品牌创业显身手》《咸正华:花甲老人的“电商人生”》《吉根林:逐梦“菊海”带民富》等,他们是各类创业人群的代表,同时也是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带头人,他们创建的自有品牌就是当地有影响的现代绿色农业品牌。在他们的故事背后,都有一个用绿色发展理念谋划现代农业,实现创业梦想的共同人生追求。这些新闻以体验式报道、现场式访谈、走基层采访、平民化纪录等“绿色报道”的方式和手段,展示了创业者在各地发展现代绿色农业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并且,通过智慧盐城APP平台在传播中实现了新媒体综合运营:盐城网、智慧盐城、栏目微信公众号、移动数字电视等多个媒体平台中分享。

二、在生活服务类APP中,搭建绿色农业品牌销售平台

智慧盐城生活服务类APP通过手机用户注册,可及时看到本地各类绿色农产品的销售信息,实时进行在线购买服务,通过支付宝、手机网银支付,操作简单快捷。由于用户多数以本城大市区客户为主,遇到销售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或销售产品的质量问题,可直接联系智慧盐城APP在线服务人员,第一时间为客户解决问题。智慧盐城生活服务类APP借助广电媒体品牌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其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2015年6月,智慧盐城手机APP首次推出了本市东台“特小凤”西瓜“惠购”直销第一季,在客户们疯抢脱货的情况下完美落下帷幕。活动从接受订货到报名截止,5天时间销售300多箱。智慧盐城APP积极打造本市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和交易电商平台,直接服务全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品牌,扶持绿色特色养殖、种植业,方便市民生活,助推创新、创业、成业。盐城广电在整个农业品牌营销活动中,从市场调研,联系农村贸易公司,到组织物流派送,开展客户销售情况回访,在销售的每个环节中,坚持全程跟踪,全程服务,细节到位,以良好的信誉和质量赢得客户的满意。

盐城有独特的现代绿色农业品牌资源:粳稻、蔬菜、生猪、家禽、林桑果等都是“双百亿”优势主导产业,东台西瓜、大丰乳业、射阳、阜宁生态猪等都是县域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能源植物、海水蔬菜、耐盐粮棉、沿海畜禽养殖则都是沿海绿色农业战略新兴产业,它为APP销售平台的搭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盐城广电智慧盐城APP借助2015年第十七届江苏省农洽会,重点对中国盐城现代农业名特优农产品,盐城休闲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品牌,盐城现代农业装备等现代绿色农业品牌进行电子商务平台的整合和创新,搭建专门的销售与服务电子平台,打造地域性电子商圈联盟,助力地方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和提升。如,在盐城现代农业名特优农产品方面,根据不同的季节特点,重点搭建大纵湖大闸蟹、滨海何首乌、射阳天马,还有江台三仓润丰现代农业产业园秋葵酱、盐城市聚贤食品蟹黄油、盐都秦南水牛肉等智慧盐城APP电商平台,进一步拓展农产品营销渠道。同时,在APP搭建盐城休闲观光农业及乡村旅游品牌服务平台。

三、借助娱乐休闲类APP,策划现代生态农业品牌营销

在2015年第十七届江苏省农洽会上,盐城市首次将现代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暨乡村旅游现场考察与推介作为本届农洽会的一个创新亮点,娱乐休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据的重要位置越来越明显。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名片,已成为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盐城拥有大丰荷兰花海、阜宁马家荡风景区、大纵湖风景区、杨侍生态园等十多个农村娱乐休闲旅游观光目的地资源,借助智慧盐城娱乐休闲APP平台,依托本土生态农业资源,策划系列主题活动,将有助于媒体自身品牌的打造,进一步推动农村旅游品牌的营销,获得更广泛的用户支持和肯定,从而实现新媒体与现代绿色农业实体经济的共赢。

2015年7月,盐城广播电视台与江苏杨侍农业生态园联合打造了盐城首档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幸福向前冲》,依托杨侍欢乐水世界进行竞技项目闯关,刺激的竞技设施、惊险的挑战项目、参与者的精彩表现,展现了全民健身运动带来的活力和朝气,也展现了杨侍欢乐水世界独特的魅力,活动现场还吸引了许多外国朋友的热情参与,形成了一道新的风景,其视频在智慧盐城APP上激情推出,点击量暴增,此项活动的成功策划,不仅吸引了盐城市区市民到杨侍生态园欢乐水世界、美食园、温泉馆、开心农场游玩,而且还带动了上海、南京、无锡等周边地区游客到杨侍娱乐休闲,游客量比平时多了一倍多,使这个“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村、“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最美乡村”、“江苏省文明村”、“江苏省生态村”、“盐城市最美乡村”在客户心目中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实现了节目品牌和生态农业品牌的双赢。

围绕现代生态农业品牌营销,2015年9月,智慧盐城APP首次推出了“中国大纵湖首届户外露营节”暨大纵湖“绿丘”露营地开营活动,活动邀请了江苏广电、盐城广电十二位知名主持人全程参与,粉丝点击“这里”选择自己喜欢的主持人,每位主持人免费为15位粉丝吃喝玩乐买单。主持人带领粉丝玩转露营节:听音乐、看电影、喝啤酒、烤全羊;拼歌跳舞、游戏角逐、房车帐篷快乐露营;飞机、皮划艇、水上表演,共享开营仪式、狂欢音乐节、篝火晚会、营地表演、趣味竞技活动。活动报名,在不到20个小时,180位幸运粉丝名额就已满员,尽管通过新的抢位通道参加露营节的小伙伴需要自费参加活动,但APP平台报名依然十分火爆。这是一次通过智慧盐城APP为移动客户提供的极具吸引力的市场营销,也是一次对盐城大纵湖风景区的一次成功营销。

广电进军APP已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必然选择,它为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诚然,广电融媒体智能客户端APP,也不能一味只做“APP+”法,更不能一味地求多、求全、求大;有时同样也需要做“APP-”法。那些真正能够满足广大客户个性化消费需求,有一定市场占有率的APP平台,才有生命力,才能实现双赢甚至于多赢。广电媒体也只有紧紧抓住市场、客户和价值三个要素,开辟富有本地特色、实用的、精准定位的APP,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服务功能,才能为现代绿色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平台支撑。

参考文献:

[1]陶甚健.城市台手机新闻客户端运营初探――以“绍兴广电”手机APP为例[J].当代电视,2015(7).

乡村智慧物流范文第2篇

过去五年,都匀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速16.4%,总量和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和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年均增长10.3%,实现了规模与速度的双增;以成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新型城镇化县级综合试点为契机,逐渐“做强城市、做大乡镇、做美农村”,荣获“全球绿色城市”称号,成为全省唯一、西部第三的2015年度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市;森林覆盖率达58%以上,空气优良率达到97.5%以上,荣获“中国十佳空气质量城市”。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都匀发展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全市上下将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在贵州视察时的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黔南州委工业强州、城镇化带动和“一圈两翼”三大战略,不断加快“做强城市、做大乡镇、做美农村”全面建设小康步伐。

运用创新理念

实现出路突破

创新是灵魂,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十三五”期间,是都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以大数据为主导的新型电子信息业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

这五年,都匀将在《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引导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工业“百千万”工程,优化工业结构和发展布局,强化工业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在贵州大数据事业取得突破性成绩的大环境下,提升自主创新和产业配套能力,鼓励传统产业利用先进工艺技术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加快落后产品、设备淘汰进度,促进节能产品、设备的应用推广。

同时,加速发展大数据新兴产业,科学制定都匀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大数据产业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优惠政策;统筹抓好大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以“云上都匀”建设为抓手,建设以智慧政务、智慧园区、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城管等为主要业务的智慧城市,建设都匀大数据中心,加快大数据的价值分析和市场应用,挖掘大数据的商业价值、管理价值和社会价值。

运用协调理念

实现城乡一体

协调是关键,协调得好不好,决定着发展的成败。都匀作为黔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和“一圈两翼”中的“一圈”龙头,要实现“转”与“赶”的任务,要实现弯道取直、后发赶超,就必须坚持主基调主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特色产业发展引领城市和农村双翼齐飞。

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十三五”时期,都匀要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短板和关键都在农村。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都匀的青山秀水早已闻名全国,我们要全力挖掘农村旅游资源潜力,把全市农村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必须注重加强对传统村落和特色村庄的保护、包装和开发,实施美丽乡村“百村大战”和百乡千村“小康示范工程”,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此外,解决好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一个大挑战,要将之作为谋事、干事的出发点,充分利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机遇,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上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运用绿色理念

实现生态美化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绿色是根本,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作为全球绿色城市的都匀,山水是特色、绿色是本色。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是都匀人的追求。

开展绿色都匀行动计划,必须打造“公园城市”,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成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表率。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保护好日趋珍稀的“绿水青山”,实现空气优良率99%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主要水体水质在Ⅲ类以上。

“十三五”是建设生态都匀的五年。都匀将大力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以毛尖茶为主的绿色生态农业,将“理、敬、清、和”的茶道精神与绿色生态理念相结合,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都匀毛尖早已享誉全球,接下来要充分考虑山地特性和生态优势,科学划分功能发展聚集区,宜茶则茶、宜菜则菜、宜药则药、宜果则果、宜畜则畜,形成山地高效农业发展新局面,坚持走茶产业规模化、高效化发展之路,全力让“山水桥城・国茶之都”的品牌打出去、亮起来。

运用开放理念

实现区域联动

开放强调的是出山出海,解决的是内外联动。目前,都匀紧扣国家、省、州建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黔中经济区、黔中城镇群和“一圈两翼”等战略机遇,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引资引技引智并重、引进来走出去联动,实行更加主动的开放战略,不断解放思想,搭建开放平台,扩大招商引资,引进先进生产要素,增强发展动力,扩宽发展空间。

开放是基础,今后五年,都匀将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为立足点,以大数据为支撑,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目标,把都匀建成西南地区连接“一带一路”的商贸物流中心。规划建设商贸中心,配套建设多个专业性的物流配送中心,加快构建市域完善的电子商务产业链支撑体系,逐步实现城乡物流一体化;主动对接都匀经济开发区、贵定昌明、福泉马场坪、独山经济开发区,协力推进“泛都匀”建设,促进区域间产业互补、产城融合、区域联动,并争取与粤、桂、渝等地沿线的物流配送中心连成一体,把都匀建成丝绸之路暨广货北上西南分拨中心和连接“一带一路”的贵广物流大通道。

开放都匀,要放眼世界。加大物流招商力度是开放的重要环节,我们将瞄准京东、林安、传化等世界100强、国内5A级物流企业,招商引进一批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和项目落户都匀;推动多网多流整合,大力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的整合,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的整合,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融合。

运用共享理念

实现民生普惠

共享的核心是“人民”。建设共享都匀,要始终坚持为民导向,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共享发展作为第一工作导向、政策取向,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目标,深入实施十大民生工程。

乡村智慧物流范文第3篇

一、智慧江苏的建设现状

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一是既有投资计划完成超前。据2015年数据统计,全省“十二五”期间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399.6亿元,提前一年完成五年投资计划。二是“宽带江苏”、“无线江苏”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多项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数据显示,至2014年底,江苏光缆线路总长度205.4万公里,位列全国第一;三网融合业务进一步在全省推广,继续保持全国第一;而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8453G,宽带接入端口总数3198万个,移动电话基站数24.5万个,光纤到户覆盖家庭数达1984万户,均位列全国第二。据权威统计,2014年江苏信息化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2.49,位列全国第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指数则居全国第一。

智慧化建设卓有成效。一是智慧城市入选数量和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如扬州、常州等6市以及昆山、江宁等12个区县园区分别被工信部、住建部、科技部列入智慧城市建设试点。二是智慧城市生活应用推进迅速。如“我的南京”智慧城市门户服务平台信息化示范工程,以手机应用的形式集成了社保、违章处理、预约挂号、公积金查询、主干道监控以及公交查询等多种社会公共服务。这类服务既有效减轻了政府部门的工作量,又为民众生活提供了便利,初步实现居民日常行政业务需求的智慧化处理。

二、智慧江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无线覆盖质量欠缺。据统计,截至2015年底,全省已建成“JSFree”免费WiFi热点约3.9万个、AP数近50万个。但从实际调研情况来看,南京、无锡、常州、苏州、扬州及南通等市的部分公共区域虽已可搜索到“JSFree”的WiFi信号,但接入质量并不高,且不时会出现无法成功建立连接,或建立连接后依然无法访问互联网的情况。

应用范围深度有限。一是项目范围有限。现有智慧江苏建设项目主要涉及城市政务、民生、交通、生活、娱乐和旅游等五个方面,而在农业、医疗、工业、物流、教育等方面的应用则相对欠缺。二是应用功能较为单一。目前,江苏多数智慧项目仅开放原始数据查询。这其中,民生和交通智慧建设项目相对较好,但应用深度依然有限。如江苏省智慧城市门户,下设智慧政务栏目仅限于信息导航,并未涉及政务信息的在线处理。而智慧南京项目“我的南京”手机应用虽提供违章信息的在线处理,但其罚款的在线缴纳目前仍仅支持部分金融机构进行缴纳。

数据分析挖掘缺乏。目前智慧江苏项目的绝大多数是对数据资源的表面搬运,仍处于数据资源利用的初级阶段,数据资源挖掘不够。跨行业的信息资源整合、数据挖掘、知识发现和协同决策更为缺乏,智慧化程度低。如“我的南京”手机应用中,所提供了对南京主干道的视频监控,公积金及社保等数据的获取也停留在直接查询,未能深层次利蕴含的数据价值。

三、深化智慧江苏建设的对策建议

加强规划统筹,促进互联互通。一是建议系统制定支持技术与平台、信息基础设施、数据概念模型、数据编码、信息系统安全与保障、信息系统运维等方面的智慧江苏建设与评价的标准和规范。加强顶层规划和统筹设计,明确建设目标,提供建设指导,防范建设风险,协调建设利益。二是应广泛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地理空间、智能终端等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基础设施的升级建设,提高无线网络的接入覆盖率和质量,全面促进互联互通,整体推进建设进程。三是需加快建设“互联网+”和利于大数据分析的基本环境,提升公共基础设施的感知能力。如可将温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音频采集器、视频采集器等数据采集及环境感知设备嵌入至基础设施中,构建虚拟视听触动系统,并涵盖工业、商业、农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交通、灯光照明、信息通信与显示等诸多方面,实现日常运行的监测采集、智能分析和科学决策。

坚持以人为本,立足省情民情。一是应当联系江苏省的历史文化特点和可持续发展,将信息系统与经济发展、城乡管理、公共服务和文化传承紧密结合,注重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环境友好等宜人自然条件的监测、建设与管理,优化全民生活环境。二是建议完善信息交互功能,形成全方位信息提供和自下而上的信息反馈机制,推动智慧建设与社会的高度融合,实现多元互动、多向协同。

深化数据挖掘,获取智能智慧。一是可组织数据挖掘与分析专家,在统计、在线分析处理、情报检索、机器学习、专家系统和模式识别方面协同攻关,针对具体行业和领域实施数据挖掘工作,深挖数据价值,发现潜在知识,形成一系列具备数据分析和知识推理功能的智慧化方法。二是建议试点设计运用城市和乡村的分析决策支持模型,实现模型在网络环境下的共享与应用,形成一系列具备公共管理问题辅助决策功能的智慧化模型,优化决策质量。三是建议利用大数据挖掘与辅助决策研究成果,增强和完善现有智慧功能,研发特色智慧应用。按照不同行业和不同权限,以手机应用、网页或专门应用的方式向社会公开,以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乡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支持个人更好地了解生活环境,选择更为理想的生活方式;支持工商企业更好地掌握客户需求和消费习惯,选择更为理想的生产制造和商业模式;支持农业更好地感知环境和监测对象,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风险应对能力,推动耕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促进农业的现代化精准管理;支持政府更好地获取综合信息和运行状况,做出更为准确科学的决策。将江苏省建设成具备感知、记忆、理解、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等多种能力的智慧体,实现高层次智慧化。

引领产业发展,助推创新创业。一是建议大力实施智慧化应用项目,使项目的公益性、市场性、营利性有机结合,建立科学的商业运作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推广和应用智慧化项目。二是应鼓励大数据产业发展,获取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围绕大数据管理的商业价值,在金融、通信、零售、医疗、旅游、政府公共事业等领域深化创新创业。三是需催生“互联网+”智慧产业,加快行业O2O布局,推动互联网与行业融合创新,整合线上线下资源,鼓励创新商业模式,探索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众包众创等新型生产方式,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升级。

乡村智慧物流范文第4篇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背景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着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我国受互联网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深,已经成为网络大国,但在自主创新方面相对落后,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目前,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支撑互联网发展的要素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处于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

我国的发展仍处在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稳增长的同时,推动发展应该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更多的依靠创新驱动转变,从国际产业分工中低端向中高端提升。

我国发展的资源约束趋紧,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严重,危及人民生存和民族延续。节约资源、修复生态、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成为紧迫任务。

信息资源正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宝贵的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智慧城市已经融合社会、文化、历史、经济、产业等因素,向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

建设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是网络基础设施基本普及、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网络安全保障有力,信息服务全面丰富,网络文化繁荣发达,人才队伍素质高,双边、多边的国际交流活跃。

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传播、利用、安全的能力,更好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

城市智慧发展的总体架构

城市智慧发展的总体架构涵盖城市的所有方面:人、财、物、天、空、地、工、农、商、学、警,涉及地面、空中和地下,实体与虚拟;感知他们,分析他们,顺应他们,调节他们,控制他们。

城市智慧发展的总体架构可以分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五位一体建设、四化同步发展、智能生态城市等层次;涵盖政府、企业、社会、社区和家庭(见图1)。让整个城市,尤其是城市的基础设施融入生态系统。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方针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方针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加快技术创造、提升精准管理水平,完善设备折旧等政策,增强传统产业竞争力。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坚持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积极稳妥地推进,着力提升质量。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重点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重点是促进信息消费,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信息消费

从需求方面施策,从供给方面发力,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来提高消费能力,逐步完善消费政策,培育消费热点。

扩大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服务机构,重点发展养老、健康、旅游、文化等服务,落实带薪休假制度。

促进信息消费,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发展第四代移动通信,推进城市百兆光纤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大幅提高互联网网速,在全国推行“三网融合”,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维护网络安全。

开展公用设备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加快实施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水务、智慧国土、智慧物流等工程。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

在国务院批准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内,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考虑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智慧城市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募集资金用于智慧城市建设的企业债。

建设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着人民的生活,关乎民族的未来。应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当前,雾霾天气范围扩大,环境污染矛盾突出,应该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

加强水污染、土壤污染治理,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石漠化治理、湿地恢复等重大生态工程。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探索建立跨区域、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行动

切实改善城乡规划

建设智慧城市要搞好规划。当前我国的城市规划过分重视城市的功能分区,建设工作区、居住区。需要淡化城市功能分区,以产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重点,积极引导混合用地;强调土地的混合利用,综合开发,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加强城镇化管理创新和机制建设。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避免千城一面。

规划建设综合功能社区,把工作和居住、购物等活动场所有机地组合在比较紧凑的地区,重新规划城市交通体系,协调运用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交通工具。通过道路、轨道交通和通信电缆与电磁波的“流动空间”构建城市体系,形成多中心、“紧凑型城市”的空间结构。

努力转变发展方式

优先发展生产业,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示范建设,依靠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保险、商务、科技等服务业。

设立新兴产业创业创新平台,在新一代移动通信、集成电路、大数据、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方面赶超先进,引领未来产业发展。

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的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

深化改革创新驱动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区别情况,分类推进,抓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力求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释放改革红利。

增强各类所有制的经济活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乡村智慧物流范文第5篇

一、基本情况

XXX下辖13个行政村22731人,贫困人口7900人,重点贫困村6个,贫困发生率为34.7%。XXX位于XXX东北方,全村人口1431人,贫困人口600人。2014年被阿里巴巴公司授牌为“中国淘宝村”,并成为“湖北淘宝第一村”。

二、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近年来,XXX电商发展以下营淘宝村为突破口,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逐步做大做强电商产业,“淘宝村+电商”已经逐步成为涧池的一张名片。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创优发展环境,激发电商市场活力。一是健全物流体系。成功争取顺丰、圆通、申通、中通、韵达等数十家物流公司在我乡建物流点,畅通物流渠道;二是建立网络专线。将100兆宽的电信、移动、联通网络专线同时接入XXX,为电商经营户提供稳定快速的网络。三是加强电商培训。通过邀请电商专业老师来淘宝村电商培训中心授课,今年已经举办电商培训班3期,培训人数达300以上,通过培训加强各网店店主间的沟通交流,特别是让电商业主能跟得上电商发展趋势,当前电商直播已经在XXX日渐火爆,并且直播已经成为广大电商业主收入的主要来源。四是发展电商氛围已形成。以xxxx为代表的XXX一帮年轻人,在以网上销售绿松石创业的不经意间创造了一个品牌——“湖北第一淘宝村”,将下营淘宝村推向了全国,近年来,想通过电商创业的农村社会人员越来越多,农村发展电商氛围越来越浓。

2、纳入县级战略,增强电商发展后劲。XXX获得“淘宝小镇”项目支持,举全县之力重点扶持。该项目计划投资6.5亿元,规划建设荷塘月色产业园、松石巷电商一条街、电商服务中心、电商产品展示体验文化馆、电商旅游文化广场、周家寨农耕民居风情主题园、姚家坡松石矿山遗址公园等。该项目于2018年动工,目前已完成投资5.18亿元,随着淘宝大道、荷塘月色、七夕文化长廊、金牛山公园、松石巷和电商培训中心、民居改造等项目完工,“淘宝小镇”的雏形已初步显现,村容村貌发生较大变化。

3、打造乡村旅游,促进三产融合发展。为提升人气,打造乡村旅游,我们先后在淘宝村举办西瓜草莓节、荷塘音乐节、莲藕美食节等系列群众性活动,吸引市、县周边游客超过10万人次来淘宝村旅游、观光、购物,有效促进“电商+生态农业+乡村旅游”三产融合发展。据统计,连续举办两届淘宝小镇荷塘音乐节都非常成功,活动当前吸引了西安、安康、武汉、襄阳等省内外旅游团、自驾游游客及市县周边游客超过2万人次,农特产品展销也很成功,活动当日涧池实现旅游收入超过200万元。

4、促进就业和扶贫,淘宝效益日益显现。截止2018年底,XXX339户1431人中有139户600多人从事农村电商。在下营的影响和带动下,全乡注册以绿松石销售和加工为主的电商实体店280余家、淘宝网店500余家,吸纳2000多人直接和间接从事电商产业,电商营业收入达1.5亿元,带动10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XXX村民郭明凤今年49岁,曾经因文化水平不高、缺少技术而致贫,2016年初通过参加电商培训,从卖豆腐“转型”为开网店做绿松石加工和电商销售,当年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0万元,利润达6万元,顺利实现了脱贫。

5、持续不断转型升级,引领电商发展新方向。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商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XXX电商从最初以淘宝店为主,发展到淘宝、微信、直播等多种方式才能不断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目前,XXX已经组建直播团队10余个,每天晚上在都有一群年轻人在电商培训中心直播间与客户互动直播,直播销售方式已经成为电商产业新的营销模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配送体系不健全。集镇的物流配送已基本实现全覆盖,但在农村的物流配送能力有限。虽然通过整合县内物流快递资源,将物流快递延伸到所有乡镇,但由于大部分村山区山高路远,道路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导致物流成本过高,到村级物流快递有困难。

2、农村缺乏电商人才。我乡农村居民增收主渠道是务工经济,年轻人长年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适合从事农村电子商务的人员少,他们对网络店铺管理、信息采集和、市场行情分析等营销手段缺乏系统认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阻碍了电子商务的推广和应用。

3、农产品上行难度大。我乡农村特色产品品种单一,农户的产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种养殖业发展上,分布比较零散,收集包装难度大,适合网销的特色产品较少,且特产数量、产品资质、溯源体系标准化建设不达标,与农副产品走向网络平台销售尚有一定的距离。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1、加强村级网点运营管理。在推进村级网点建设的同时,加强对已建成的电商网点管理,确保网点正常运营,重点在帮助老百姓“卖”上做好文章,力促发挥长远的经济社会效益。

2、健全物流配送体系。进一步发挥新合作自身物流优势,积极整合物流快递资源,发挥智慧物流平台建设作用,建立遍布县乡村的物流网络体系;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物流、仓储、配送体系建设。

3、开发农特产品上行。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生产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品牌注册、包装和网上推广运营等专业服务和农村产品网络销售营销促进服务;利用各大电商服务平台销售地方农副产品、农村手工艺品、乡村旅游等农村特色产品,拓宽农民种养殖业产品销售渠道。

4、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成功案例和先进典型的挖掘和推广力度,提高涧池电商经济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积极和社会培训机构合作,全方位、多层次培养既懂电商、又具备信息化技能的农村电子商务应用人才。

5、积极开展电商扶贫。充分运用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政策,发挥县乡村三级电商平台作用,将发展农村电商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机结合,助力贫困户脱贫。

乡村智慧物流范文第6篇

报告指出,以“双轮驱动”为抓手推动工业由大变强。

一是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和海洋开发等重点领域,加强规划引领,避免重复建设,强化政策支持,突破核心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省级专项资金作用,支持150个重点项目发展,建设第二批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和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二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抓住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两个重要环节,加快重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持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启动建设新的1000个重点技改项目,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特色产业链。

三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以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服务业、物联网和云计算为重点的信息产业,启动“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工程。加快建设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慧矿山、智能交通、智能电网,逐步形成“智慧山东”基本框架。继续深化“三网融合”试点工作。

四是深入开展“品牌建设年”活动。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实施“差异化战略、渠道战略、品牌战略”三大市场工程,抓好“名家、名企、名品”主题宣传活动,推动重点行业和企业建设营销创新中心,全面提升鲁商、鲁企、鲁货品牌形象。

乡村智慧物流范文第7篇

县政府部署“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以后,我单位非常重视,立即开会研究,学习上级文件,认真组织规划,现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机构

农业农村局成立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班,实行责任分工,通过收集资料,下乡调研,征求意见,开门问策,进行科学谋划。

二、制定工作思路

根据县政府“十四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的规划思路是: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以项目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特色产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以“6个提高”为目标(1、提高农产品质量,2、提高产业效益,3、提高生产效率,4、提高农民素质,5、提高市场竞争力,6、提高农民收入),以“十大举措”为抓手(1、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行动。2、实施高效种养业发展行动。3、实施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行动。4、实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行动。5、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行动。6、实施农业产业强镇培育行动。7、实施数字农业建设行动。8、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9、实施新型经营主体提升行动。10、实施农业科技支撑行动。)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三、工作开展情况

目前,“十四五”规划初稿已出,全局集体讨论了2次,征求意见稿已改了3次,初稿紧密结合《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河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省的意见》,结合我县特色优势产业,结合乡镇、村、干部群众的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初稿共分五个部分(一)指导思想;(二)发展目标;(三)发展方向(6化

1布局区域化,2生产标准化,3经营规模化,4发展产业化,5方式绿色化,6产品品牌化);(四)发展十大举措;(五)保障措施;共计谋划58个项目,其中动植物保护工程7项,农业生态环保工程1项,蚕菌业1项,人居环境8项,水产品2项,农业病虫害防治2项,菜蓝子工程2项,中药材1项,现代农业7项,发展集体经济2项,高标准农田2项,农产品冷链物流1项等,总投资xx亿元。

四、存在问题:

乡村智慧物流范文第8篇

关键词: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对策研究

本文为2015年度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河南省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衡量与评价”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31日

一、引言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是一个和城市容量、城市规模等相关的概念,一般说来,承载力是指“自然或者人工系统在吸收人口增长或有形增长的同时而不带来明显的退化或破坏的能力”,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是指一种人类活动、人口增长、土地利用、物质发展的水平,能使城市人居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同时不引起其退化和不可逆转的破坏。总而言之,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是指城市对其中的人口及其社会经济活动的承载力,即整个城市能承担多少人口、提供多少就业以及良好的生活质量等,是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承载力的有机结合。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逐步涌入城市,所需的道路交通、供水供电、其他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住房等各方面的配套设施也逐年增加,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城市安全和人口承载问题等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个人口大省,也是农业大省,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逐年转移,城市规模逐年扩大,研究如何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仅对河南省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实现省内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河南省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2010年河南省城镇化率为38.8%,到2014年底,城镇化率达到45.2%,4年间增长了6.4个百分点。伴随着城镇化率水平的提高,城市建成区面积也在迅速扩大,从2010年的2,014平方公里扩大到2014年的2,375平方公里,4年间增加了361平方公里。快速的城镇化既是工业化社会的大势所趋,也给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提出新的问题,给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带来新的要求。

(一)环境污染与生态压力的增大。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规模的扩大,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河南省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近年来一直呈现增长趋势,而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也是逐年增长。虽然经过政府和社会各方的努力,河南省内自然保护区面积有所增加,但湿地面积却因气候和其他因素呈减少的趋势,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情况均不容乐观。2014年、2015两年秋冬季节,省内各城市雾霾天气持续不断,市民出行越来越倾向于戴上口罩。虽经多方治理,空气质量问题仍然不容乐观。2015年12月14~15日,上海经合组织在郑州市开会,郑州市政府限制了一些施工作业、公用车辆出行等对空气质量不利的各种活动,期间郑州市空气质量保持了连续几天的优质,也就是出现了所谓的“会议蓝”。可见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仍是大气污染的最主要因素。用于环境治理的投资逐年增长,河南省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重在2014年达到0.9%,可见每年为缓解生态环境的压力占用了大量的资金。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城市规模的扩大。河南省每年都拿出可观的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但仍旧不能赶上人口增长和城市规模扩大的步伐。高速公路网络密度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较低,省内各个城市目前尚缺乏大容量轨道交通,城市交通问题始终难以得到缓解。由于机动车数量的剧增,交通拥堵不仅仅像过去那样发生在上下班的高峰期,即使不在高峰期,也常常会堵塞,特别是省会郑州市的市内交通拥堵严重,停车场短缺,一些车辆夜晚停在马路边人行道上,屡禁不止。同样,城市的供水管道、天然气管道、热力供应管道等也难以满足日益增多的居民小区的需求,排水设施和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也需不断改善。省内各个城市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城中村改造问题,由于城中村的消防安全和其他基础设施难以配套到位,是火灾事故发生的密集区,且难以管理,给城市安全问题带来严重隐患。

(三)城市居民收入差距难以得到缓解。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许多外来人口进入城市,在工作能力、收入水平等方面参差不齐,虽然留在城市,但难以承担市内的高房价,因而居住环境大多比较差,以租房为主的较多。由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城市出现了高档小区、普通小区、未改造的旧城区、城中村租房区等并存的现象,致使一个城市中同时存在有不同层次的消费经济区域,而未改造的旧城区、城中村租房区内饮食卫生、医疗卫生条件极差,使城市居民生活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给全面实现小康和社会安全问题带来隐患。

三、提高河南省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对策

(一)空间发展对策。改善河南省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首先需要对城市的空间发展有一个合理的规划。

1、城市规模布局的合理化。城市规模并非越集中越好。河南省地域广阔,在进行大都市建设的同时,要注意中小城市并重。大都市建设要和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致,城市规模的扩大要逐步进行,同时辐射四周区域,带动周围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以省会大城市为中心的卫星形态。大都市建设为经济文化和金融中心,周围中小城市发展各有侧重,以避免大都市一枝独秀,并使中小城市各有发展空间,同时也缓解了人们涌入大都市的盲目性。以省会郑州市为例,郑州市在进行大都市建设的同时,进行了郑汴一体化建设,以高速公路、物流通道、高铁、轻轨等作为联系两个城市的纽带,既带来了城市的规模效应,也避免了过度将郑州市城区扩大化而带来的城市承载力问题。本文建议郑汴一体化建设的经验可以用于和其他中小城市的密切连接上。另外,中小城市之间也可借用这种模式加强合作,在原有城市规模的基础上增强城市经济能力。

2、城市增长形态的合理化。传统的城市增长呈现出“摊大饼”式的模式,即城市沿着周边增长,也就是所谓的“城市蔓延”,造成“三环外面有四环,四环外面有五环”的局面。事实上,当大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单一的城市中心难以服务到更大的范围,且会带来更多的城市承载能力问题,因此需要进行多中心的城市增长规划。目前,郑州市正在进行的新城区建设、大学城建设和航空港区建设给城市中心多极化创造了契机,政府应该进一步围绕新中心进行经济分布,科学调整城市发展模式,并限制无序的围绕城市周边的蔓延式发展,例如要限制城市边缘对周围村庄的自发蚕食,而要沿着新的增长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总的来说,就是不要把城市做成一个围着一个中心的大饼子,而是留有间隙的沿着多个中心发展。

3、城乡布局的进一步合理化。结合新农村建设来进行城市建设,合理的统筹城乡布局。城市发展的同时,注重城乡一体化建设,即要同时发展农村社会和农村经济,减缓并最终消除城乡对立的二元化局面。一般来说,城乡一体化是指“以城市为中心、小城镇为纽带、乡村为基础,城乡依托、互利互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城乡关系”。对于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有多种提案,其一是合理的对城乡用地布局进行调整,形成多个小组团围绕主城区的布局;其二是建设主城―副城―新城―卫星镇―乡镇社区―乡村社区等网络结构式的城乡布局,再就是“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集中”策略。结合河南省的具体情况,本文认为后两种提法均难以实行:首先河南省农业人口众多,耕地规模有限,在短期内很难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而网络式的城乡布局战线过长,并不能改变乡村社区的相对落后。如何围绕主城区进行小组团建设的思路则具有可行性,沿着这个思路,可以发展小城镇经济和乡村社区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把小城镇做好,并使小城镇产业和大都市产业密切衔接起来,也就是说,让小城镇成为大都市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可通过现代化的交通网络和电子信息网络密切连接起来。政府在进行城市建设投资的同时,也要关注乡村建设投资,把一些教育、医疗、环卫、体育以及医疗设施带到乡村。乡村的基础设施做好了,才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居住在乡村,不仅城市的退休人员,即便是城市工作的人口也可在非工作日在乡村居住,从而带动乡村的经济消费能力。最初由政府做引导,进而可引进社会资本的投入,可以说是“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而此规划对于交通和网络技术发达的现代是可行的,这样可以在社会生活上使得城乡融为一体。

(二)人口、资源与环境对策。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而要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也要考虑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1、城市人口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城市人口应该包括在城市工作或居住超过一年以上的人口,外来务工人员居留超过一年的也应纳入到城市的保障体系中。也就是说,对于流动人口,其子女入学、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保障要和原城市人口一视同仁。大力发展多模式的住房政策,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例如政府购买廉租房给流动人口居住等。政府和企业联合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教育、短期培训等,提高务工人员尤其是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改善其就业条件,以提高这部分人员的收入水平,缩小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

2、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城市社区文化。资源节约要求以最少的资源来获得最大的收益,而环境友好要求生产与生活要以对环境无害的方式进行。不仅在生产中提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资本拉动和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转变为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还应体现在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应以多种方式宣传和教育居民节约用水、用电、用气,讲究低碳生活方式,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区文化,以文化的约束力规范居民的行为。对于承载了数百万人之多的大城市而言,人人节约资源、人人爱护环境对城市生活和城市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三)城市建设对策。在城市建设方面,从低碳、环保的角度出发,结合宜居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提高河南省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1、低碳、宜居、生态城市建设。低碳城市要求在能源的使用方面实行低碳策略,在建筑方面低碳环保,在交通方面实行低碳出行。地方政府在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配置时,要包含低碳的产业规划、交通规划和建筑规划,防止浪费型的生产、消费和废弃的粗放经营作风,研究并推广建设生态节能的绿色建筑。而对于企业,也要严格按照低碳的模式组织生产。宜居城市最核心的部分应该是人的宜居,而城市的过度快节奏、高压力使得人们经常处于焦虑和紧张状态之中,不利于居民健康,并影响到城市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在一个城市的区划设计中,注重把工业园区、商业区、金融服务区、大学教育区、居民聚集区等做专业分工,区分出来,把大学教育区放到城郊,而把中小学教育分散到市内各个居民聚集区,建立更加良好的生活、工作秩序,以避免更多的无序事件和交通压力。注重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打造人性化的公共活动空间,提供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并减少各种污染事件的发生,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如城市绿地、公园等不可或缺,改善城市本身的环境质量,以减缓城市的环境压力。

2、智慧城市建设。在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建设智慧城市是新型内涵型城镇化的重要举措。智慧城市是物联网和互联网融合而构成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构建中的应用,是对城市自然、经济、社会体系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和改造。在生产中,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在生活消费中,通过网络将虚拟市场与现实市场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实行电子政务提高政府和公共服务部门的行政效率;通过国民经济信息化减少无序竞争,以更好地发展经济;通过环境维护自动化和生活服务便捷化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从而使城市能够以更高的效率服务于更多的生产和生活,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四、结语

总之,河南省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提高并不是单方面的问题,需要对省内城市的空间布局有一个合理的规划,大中小城市并重发展;需要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发展大都市策略,在建设城镇的同时要考虑人口、资源和环境策略;具体到城市建设中,不仅要建设低碳、环保、和谐的宜居之城,还要在信息革命时代把握机遇,建设智慧之城。

主要参考文献:

[1]Schneider D M,Godschalk D R,Axler N.The Carrying Capacity Concept as a Planning Tool.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Planning Advisory Service Report 338.Chicago,1978.

[2]谭文垦,石忆邵,孙莉.关于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若干理论问题的认识[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