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微企业金融政策

小微企业金融政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小微企业金融政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微企业金融政策范文第1篇

关键词:贫困地区;金融供给;金融需求;普惠金融

为准确了解“十二五”期间天水市普惠金融发展供需状况,有效发挥普惠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积极作用,本文从供给主体、需求主体两方面进行了专项调查,阐述了供给方和需求方存在的问题,提出天水市普惠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普惠金融供给主体分析

金融组织体系不完善。目前,天水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1家,证券机构6家,保险机构137家,融资性担保机构19家,小额贷款公司19家,银行业从业人员4766人,保险业机构从业人员8500人。由于县域经济总量不足,金融机构相对市区明显偏少,特别是张家川县金融机构、从业人员与其他县有较大的差距,有待进一步完善(见表1)。

普惠金融产品、服务和创新单一。从调查情况来看,目前涉及到的金融服务产品主要有农业生产经营性贷款、畜牧养殖业贷款、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贷款等,其他创新贷款品种并未开展。2015年末,累计发放各项贷款642.58亿元,贷款主要投向为:投放农村企业贷款100.83亿元,占比15.69%;投放农户贷款203.01亿元,占比31.59%。截至2015年12月末,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余额1.6亿元,双联惠农贷款余额6.88亿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余额0.6亿元,助学贷款余额只有61万元。

支付结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11年到2015年便民服务点数量增加到2841个,在全市548个乡镇实现全覆盖,已覆盖到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农村快捷、便利支付。2015年末,天水辖内各网点共发起业务6316笔,成功6251笔,作废65笔,笔数、金额较2010年分别增长7.8倍和2.3倍。辖内金融机构网点402个,较2010年增加54个,接入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的银行机构网点305个,接入率为80.68%。截至2015年末,全市18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发卡775.15万张,较2010年增长486.04万张,同比增长15.31%。非现金支付工具布放速度加快,银行卡受理环境持续改善,全市各类收单机构共布放POS机具14243台,布放ATM机952台,较2010年分别增加10941台和617台,增长3.3倍和1.84倍,分别占到全省农村地区的18.3%和13.26%。

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难。近年来,辖区人民银行联合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征集农户信息,完善农户、个体户等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记录,建立信用档案,加快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2010年农户信用档案和评定信用农户分别为40.23万和30.51万户,2015年增加到58.17万和45.89万户,分别增长44.59%和50.41%。但部分村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把握不准,在确定精准扶贫贷款户时有走过场、部分农户不如实填报收入情况,造成少数较富裕户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系统,部分真正的贫困户没有被纳入进来,存在因病、因学、因灾返贫的现象。

二、普惠金融需求主体分析

(一)农户需求主体分析

1.农户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增加。问卷调查发现,接近一半的农户需要增加农业保险方面的金融服务。据调查,在“除了存贷款业务之外,您认为最需要对农村增加的金融服务”选项中,有高达45%的农户选择了增加农业保险。与此同时,农户对银行卡的需求较为迫切,9.3%的农户认为应加大对银行卡的投放力度。近两年国家的金融下乡活动对农户有一定的帮助,但农户对金融知识的了解程度仍然较低,仅仅知道存款、贷款、转账和汇款等基本知识,对于投资理财、政策性扶贫贷款等方面的知识欠缺。调查中,16%的农户认为应加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政策和知识的宣传。

2.农户在金融机构申请贷款问题多样化。农户金融需求依旧旺盛,但农户承受力有限,金融服务相对单一,贷款门槛高、利率高、额度小等因素制约了农村金融服务,农户的金融需求满足不充分。据调查,目前金融机构的涉农贷款期限主要以短期为主,存在贷款期限太短和J款利率过高问题。22%的农户认为贷款缺少担保,40%的农户认为贷款额度太小,贷款期限短、手续复杂的农户合计占56%。

(3)农户贷款用途主要用于农业投入。据调查,57.33%的农户不需要借款,42.67%的农户有借款需求,大多数农户资金需求规模在5万-10万元之间。用途占比较高的三项依次是农业支出、婚丧嫁娶以及商业投资

(二)小微企业需求主体分析

对75户小微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85%的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严重不足,资金需求较大。

1.小微企业资金短缺情况仍然比较严重。调查显示,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较大,33%的企业所需资金用于扩大生产,65%的企业所需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有70%的企业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且仅有35%的企业融资渠道通畅,65%的企业融资渠道通畅程度一般和不畅。

2.企业融资各项收费较高,增加了小微企业融资成本。调查的企业融资,其他收费项目主要由担保费、贷款评估费、风险保证金、抵押物评估费(土地、房产等评估费)以及其他费用(包括保险费、工本费、公证费、财务报告审计费、融资顾问费、土地登记费、房产登记费、工商查询费)构成。除了金融机构的利息和其他费用支出以外,小微企业融资还需要支付一定的中介费用,由于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较低,偿债风险较大,中介费用的支出是不可避免的,较高的综合融资成本挤压企业盈利空间,企业经营压力增大。2013年至2014年末,担保费、贷款评估费、抵押物评估费以及其他费用都有所增加,同比增长幅度分别为69%、73%、125%以及72%。2015年,除抵押物评估费之外,担保费、贷款评估费、风险保证金以及其他费用较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额外成本。

3.小微企业贷款满足率逐年下降。调查发现,多数样本企业在2011-2015年期间发生过外部借款,并表示农村企业发展面临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资金缺乏”。通过对样本企业近5年的实际贷款额和实际所需贷款额之比进行分析,发现从2011年开始,样本企业的贷款需求满足率呈现一个锐减的特征,2015年样本企业的贷款需求满足率^2011年下降4个百分点。

三、主要问题

(一)政策落实不够到位

普惠金融政策落实中,受扶持对象流动性强、经营能力弱、抗风险能力低等因素影响,业务往往伴随着风险高、监管难、工作量大、审批程序繁琐等问题,无形中增加了银行的管理成本。然而,作为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税收倾斜、基金激励等重要政策又不能惠及,在压力与激励措施失衡状态下,银行信心不足,办理积极性不高。

(二)小微企业融资仍面临诸多挑战

小微企业融资仍面临着信息不透明、财务不规范、市场风险不确定、抵押担保难落实等问题制约,同时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目前通过上市、发行集合票据、集中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还处于空白,融资渠道主要还是依赖银行信贷。

(三)金融知识和政策匮乏,信息不对称

一是农户、小微企业负责人对国家帮扶优惠政策信息不清楚、不了解或理解不到位。二是农户居住分散,小微企业规模小,缺少相关评审信息,很难评估农户、小微企业的还款能力、信贷风险。

(四)农村金融服务依然薄弱

一是农村金融保障机制依然滞后,农业政策性保险覆盖面有限,担保机构业务不能覆盖“三农”领域。二是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还不充分,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农村支付环境还需优化,网上银行、电话银行、POS刷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仅在中心城镇和中心村得到了普及应用,边远村镇的使用普及率依然较低。

四、对策建议

(一)畅通普惠金融政策落实渠道

发挥好“政府牵头、人民银行推动、相关部门落实、金融机构跟进”的普惠金融政策落实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沟通相关信息,协调解决普惠金融政策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各部门职能优势,凝聚合力,畅通普惠金融政策落实渠道。同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微信等媒体,加大对普惠金融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让更多扶持对象及时了解普惠金融相关政策。加强信用宣传,增强个人信用意识,帮助扶持对象逐步树立信用意识,完善信用记录,减少贷款违约风险。

(二)减轻小微企业融资压力

引导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履行更多社会责任,平衡好在支持重点领域和兼顾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关系,把满足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作为新的信贷增长级抓好抓实。让更多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对接帮扶,发挥其在管理、市场方面的创新优势,积极满足小微企业的多样化、差异化金融需求。鼓励设立村镇银行、小贷公司、资金互助社、农业社区基金、小型金融担保公司等新型小微金融组织,发挥其在从事微型金融服务中贴近基层、链条短、信息对称的优势,降低对抵押、担保的要求,从而缓解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三)普及金融知识

从农户、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需求分析来看,还有很大部分农户、小微企业缺乏对金融服务必要的认知,如小额信贷政策、农业保险政策、国家帮扶政策等,因此必须从农户、小微企业这个需求主体着手,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农户、小微企业能力,并有效地降低借贷交易的成本。

(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

一是积极创新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结合现代农业中农业产业化企业、现代农业科技、农田水利建设等对金融的需求,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不同主体对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需求。二是加快法律法规及政策顶层设计,在制度上允许农民的财产用于抵押担保。大力推广林权抵押贷款、大型农机具抵押贷款、订单农业与供应链融资、涉农直补资金担保贷款等。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业务试点及推广。三是发挥市场作用,优化直接融资环境,规范发展民间金融,有效拓展小微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做好小微企业发行股票及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的宣传使用。

参考文献

[1]白钦先,高霞.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J].中国金融,2016,(1):45-47。

[2]齐曼,宋淑芳.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6,(20):115-116。

[3]卫文月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问题浅析[J],宁夏农林科技,2016,(3):47-49。

[4]姚世新.开展普惠金融发展新路径[J].中国农村金融,2016,(1):7-9。

[5]朱慧敏.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全文版:经济管理,2016,(4):69-70。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Supply and Demand of Inclusive

Finance Development in Tianshui City

――A Case of Tianshui in Gansu Province

Research Group

小微企业金融政策范文第2篇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在三期叠加下,货币信贷增速相对较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也比较快,经济增速却有所回落。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虽然货币信贷增速相对较高,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速回落与小微企业的景气指数密切相关。到目前为止,我国小微企业占企业总数约99%,小微企业所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的税收超过总额的一半,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小微企业的不景气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经济增速的回落。小微企业不景气的主要原因是融资困难,小微企业的这种融资困境亟待解决。

一、我国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1.小微企业本身原因造成的融资难。企业融资最常见的两种途径是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内源融资一般是企业将自己的未分配利润等资金积累下来并转化为投资。外源融资通常是企业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从银行贷款或从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小微企业规模小,固定资产总量较少,从事的项目本身收益往往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因此靠内源性融资常常很难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小微企业常常需要通过外源性融资。但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一些特点导致小微企业外源性融资难,主要表现在:小微企业用来抵押借款的固定资产较少;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周期短,主要是流动资金需求,一般需求量较少、借款次数较多,因此对于银行来说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管理费用就大些;小微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财务管理有一定漏洞,小微企业的信用程度难以量化。由于小微企业这些因素的存在,银行在考虑贷款安全性的情况下,在很大程度上只能减少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供给。

2.商业银行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商业银行是经济人,贷款首先得考虑风险因素。相比大型企业,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更高些。“2008年世界银行的调查报告显示,小微企业的风险比大中型企业分别高46%和90%。”[1]商业银行间同业贷款成本相对低些、风险相对小些,因此商业银行更愿意同业之间拆借。商业银行贷款属于债务资本,一旦贷款收不回来,银行将面临很多风险。如果银行只是分担小微企业的投资风险,而不能分享小微企业的收益,那么这种投入和回报的落差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意愿。国有商业银行一般也是不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给小微企业提供公平的融资环境,有的国有商业银行甚至贷款给那些该淘汰的钢铁、煤炭等所谓的“僵尸企业”,也不愿贷款给小微企业。

3.市场融资空间狭小、融资成本高造成小微企业的融资难。我国票据市场还不发达,通过商业票据融资比例小。2014年9月,我国在广东、上海等地进行民营银行试点,但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是政府与民营银行缺乏沟通合作。我国民间融资,如天使投资刚起步,规模小,没有形成专业化的信息平台。债权融资市场和股权投资市场虽初具规模但非常不规范,小微企业很难通过这种方式融资。次贷危机后,随着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央行虽然降低贷款利率,但鉴于上述金融机构自身原因,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数量不会大幅增加。小微企业融资主要还得靠私人信用甚至高利贷途径。小微企业从互联网金融渠道比如阿里系的余额宝融资利息一般都超过百分之十几,甚至更高。

二、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出路

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在短期内采取差别化的金融政策是有效的对策。赵亚明、卫红江的研究表明,在当前,“有效激励小微企业成长的经济与金融政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需要通过政策的扶持,促进小微企业的竞争和创新;另一方面,差别化的政策又不至于被缺少竞争优势的小微企业搭便车,成为企业转型和成长的束缚。”[2]次贷危机后,央行采取差别化的金融政策,多次降低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要低于大型金融机构。2011年10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制定了更为系统的差别化监管和激励政策。自2015年9月6日起,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能力,额外降低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些政策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但从经济转型的长期趋势看,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合理规范民间资金借贷,构建一个专业化和多层次的小微企业融资体系。”[2]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金融市场秩序,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途径。

1.在企业自身经营方面,小微企业要规范自己的财务行为,做到诚实守信。在我国现阶段,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信誉问题。在互联网金融条件下,理论上存在着可将大量的分散的可提供短期融资的个体资金汇聚成庞大的资金额,但由于担心借款的风险,在现实中P2P模式大打折扣。小微企业必须做到内部财务透明公开,做到不造假账不赖账不逃债,按规章制度运行。

2.在地方政府金融服务格局方面,需要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健全有利于小微企业摆脱融资困境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继续大力简化和下放行政审批权来激发市场活力和万众创业。三是地方政府应主导建立一些混合所有制银行等小微金融机构,专为本地小微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融资服务。四是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联合国内相关信誉评价机构,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五是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并做到来源多源化。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技术,在政府信用担保下,吸收社会上各种闲置资金,并不断扩大基金数量。

3.从科技体制层面看,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要从靠要素、投资驱动转向靠创新驱动转变,因此必须大力扶持科技型小微企业。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指出的:“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3]科技型小微企业是对技术革新浪潮较敏感的群体,也常常会有一些对现有应用技术进行微小革新的行为,但由于融资困境、科研力量单薄等原因使其很难有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因此,我们要完善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国家应对技术创新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一定的政策性支持,加大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研发支持。要大力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帮助科技型小微企业完善技术改革。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紧密跟踪了解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成果。对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成果,帮助其吸引风险投资,促进科技成果向资本化、产业化方向转变。一个可行的方法是政府建立科技发展银行,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帮助,开展技术创新成果的推广与转化、技术中介等相关业务。

4.从金融市场方面看,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形成一个市场化的小微企业融资体系。流动资本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就如血液之于人体,小微企业的英年早逝很大程度上缘于“缺血”。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将会促进小微企业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

要建立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3]对于金融市场来说,必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做到金融资本自由流动、平等交换,打破某些垄断金融企业的割据,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建立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是建立良好金融生态的重要途径。

小微企业金融政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影响因素;融资

一、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及融资环境

二、我国小微企业的标准及资金需求特征

从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来看,担保性的融资借贷最为常见,这种融资多为临时性的周转资金,多属于短期借贷且在融资数额上并不大。从融资产品的需求角度来看,小微企业需要更多的个性化融资产品,无论是从时效上还是风险上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

三、影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因素分析

3.1 影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内部因素分析

一是小微企业内源性融资水平较低。主要表现为小微企业的利润较低、初始规模较小、经营管理不成系统。并且小微企业的经营者所承担的事项和所需要被考察的事项较多,例如企业的再生产、控制权以及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等等。

三是小微企业的担保能力有限且融资管理水平很低。一方面是因为小微企业缺乏有力的担保物资,例如房屋、土地、债券等。他们更多的希望能够得到金融机构的信用借贷。另一方面是小微企业对融资的用途、规模、预计收益、预计还款日期等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运行系统,且大部分依赖于银行借贷。

3.2 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外部影响因素

小微企业融资影响因素中最为关键也最为根本的是小微企业借款人与贷款机构之间的关系难题。而最为核心的问题是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与小微企业发展以及金融市场之间的扭曲关系。具体分析其外部影响因素则主要来自于这样几个方面:

二是现行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阻碍。在以工业和建筑业为经济支柱的市场环境下,小微企业的授信额度十分有限。这导致很多小微企业无法及时获得周转资金而债务越累越高,最后只得倒闭。

三是担保机构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其中的一个省在2014年的年担保贷款为700多亿,而小微与企业的占比却不到6%。这其中担保类的贷款和抵押类的贷款分别占比57.03%和40.57%。其中保证类的贷款又以担保公司为主,占到了96.4%。

四是现行的金融信用制度还不够完善。虽然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完善征信制度,制定相应的征信管理法规。但违规行为仍然非常多,伪造个人资料、随意界定信贷范围、信息重复使用等问题比比皆是。[3]这个不仅影响了小微企业的正常融资也导致了小微企业无法得到应有的客观评价。

四、我国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路径选择

综上所述,要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必定要内外兼修,即从小微企业本身提升竞争力,增强凝聚力,强化小微企业的自身建设能力和金融管理能力。可通过构建合理的人才机制,完善规章制度,优化经营模式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以获得融资机构的认可,获得更为灵活的融资产品。此外,还需要拓展自我的融资渠道,利用多种组合来优化融资方式,实现融资利益的最大化,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

在外部环境优化方面则要善于利用金融政策,避免由不成熟的金融市场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和融资困难。而从国家的角度而言要促进小微企业的良好发展,不仅需要优化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促进大型银行的信贷机制改革,以中小银行的鼓励性政策来推动小微企业融资产品的开发与创新。而且需要以市场环境为基准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融资的中介服务机构,完善信用借贷制度,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让政府也参与到小微企业的融资过程中来,实现对小微企业融资体现的构建、监督与完善职能。

小微企业金融政策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难;对策研究

小微企业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小微企业由于融资条件苛刻,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窄等原因普遍面临融资难的问题。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融资体制、信用环境、企业自身及融资机构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等诸多因素,需要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以及政府管理部门等多方共同努力。

一、政府应从财税金融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

(一)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的税负负担

税负过重、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提高等因素是制约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些小微企业反映,如果把各种隐性、显性的税金、费加在一起,企业的平均负担在40%以上。据权威统计,即使是将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因素考虑在内,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的税费也要高出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小微企业税负较高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为此要免除小微企业部分附加税费 ,改进和完善税制结构 ,进一步研究出台减免税费的政策措施,对小微企业实行结构性减税,建立起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梯度税收优惠体系。

(二)加强和完善财政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政策

1.是进一步探索降低涉企收费的途径。加大各类不合理收费的清理力度,着力规范公路通行费、银行收费,免除对小微企业行政性收费项目,切实加强企业负担监测,不断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

2.是进一步增加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规

模。对小微企业结构调整、专业化发展、节能减排、增加就业岗位、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项目和小微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研发等技术创新项目等进行补助。要突出资金支持重点,体现政策导向,增强针对性,支持小微企业推进结构性调整和科技进步。

3.是设立地方小微企业发展基金。引导地方创业投资企业以及其他社会资金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进一步改进资金支持方式,提高间接支持方式的比重,扩大政策辐射面。

(三)落实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继续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鼓励金融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机制,在合法、合规和风险可控前提下,由商业银行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对创新型和创业型小微企业可优先予以支持。在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放宽民间资本、外资、国际组织资金参股设立小金融机构的条件,鼓励小金融机构创新为小微企业服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引导小金融机构增加服务网点,向县域和乡镇延伸。

(四)规范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服务

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改善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也应该看到,小微企业融资环节过多、负担过重的问题依然存在,必须下大力气解决。除银行贷款外,禁止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开展商业银行服务收费检查。严格限制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有效遏制民间借贷高利贷化倾向以及大型企业变相转贷现象,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金融传销等违法活动。

二、创新多元化、多层次融资体系

(一)规范小微企业民间借贷行为

目前民间借贷仍然是小微企业破解融资难问题最主要的融资渠道。问题是如何对民间借贷作进一步规范。民间借贷规范化要明晰一个界限,就是民间借贷不能演变成募集公共存款,法律不能保护高利贷。要正视民间借贷现象的存在,充分肯定民间借贷对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将其视为合理化的、主流的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同时,针对民间借贷容易产生信用风险、偿还风险等不规范现象,努力推进小微企业诚信制度建设,使民间借贷建立在外部信用的基础之上,降低其风险。

(二)改革小微企业股权性融资

企业的融资方式有两类,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所谓股权融资是指企业的股东愿意让出部分企业所有权,通过企业增资的方式引进新的股东的融资方式。目前,股权性融资准入门槛高、程序繁琐、核准期限长、综合成本高,因此能够通过上市融资的只能是少数实力较强的中型企业。通过降低股权性融资准入门槛、简化程序等改革措施,扩大小微企业股权融资面,帮助企业提高直接融资能力,有效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

(三)发展小微企业债权性融资

债权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借钱的方式进行融资,债权融资所获得的资金,企业首先要承担资金的利息,另外在借款到期后要向债权人偿还资金的本金。债权融资的特点决定了其用途主要是解决企业营运资金短缺的问题。对于大量急需资金支持的小微企业而言,债权性融资就成为其重要的融资途径。小微企业私募债属于公司债的一种,是非上市小微企业采用非公开方式通过承销商向特定投资人定向发行的债券,其特点是高风险、高收益、灵活性强。但也面临着投资风险、企业信用、募集成本、法律制度等多方面的考验。鉴于中小企业私募债的高风险性,不宜一步到位,应采取试点推进的思路。初期要注意控制发行主体条件和试点规模,范围不宜过宽,不断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以此建立风险缓冲机制,避免将风险传递到整个市场。

(四)完善小微企业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广义的风险投资泛指一切具有高风险、高潜在收益的投资,一般是指在创业企业发展初期投入风险资本,待其发育对成熟后,通过市场退出机制将所投入的资本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以收回投资,取得高额风险收益。风险资本作为一种股权性质的资本介入,给小微企业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资本来源,同时股权持有时间较长、不干预企业的具体管理、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等等这些特点又适应于小微企业的长期发展。更重要的是,风险投资通常会在发展战略、财务管理、治理结构、市场拓展、人力资源和进一步的融资等方面提供增值服务,从而对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三、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一)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

小微企业外部征信系统和信用评价体系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这样一个系统需要工商、银行、法院等各部门共同努力,关系着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本解决。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要把企业分散在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不同文档格式、不同类别、不便查询的零散监管信息,汇聚于企业信用档案,按照各职能部门对企业的行政许可、认定、奖罚及质量技术监督监测和法院判决等不同信息分类,通过科学客观的统一征信规则和信息加工流程,使之成为企业信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免费供大众查询、参考。要大力宣传小微企业信用典型和经验,推广信用管理先进模式;对偷逃资金、信用不佳的小微企业纳进“黑名单”,并予以公告。

(二)建立健全小微企业担保体系

通过组建小微企业担保商会或担保协会等方式积极构建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小微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信贷服务,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金融机构应该根据小微企业的特点,内部成立专门小微型企业信贷机构,建立信用体系,拓宽抵押品范围,制定以专利、应收账款等无形资产进行抵押贷款的具体措施。

(三)积极开展小微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设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企业的命脉,是企业累积的无形资产。小微企业建立内部信用制度首先要加强自身管理,至少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财务制度,建立基本的信用。以市场交易信用、融资信用、电子商务信用为重点,加强监管和政策引导,促进小微企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信用制度建设和普及工作,通过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信用评级、企业信用制度等,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四)加强对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服务

大力推进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继续执行对符合条件的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政策,加大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高小微企业担保业务规模,降低对小微企业的担保收费。积极发展再担保机构,强化分散风险、增加信用功能。改善信用保险服务,定制符合小微企业需求的保险产品,扩大服务覆盖面。

四、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模式

(一)创新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的理念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这一世界性的难题,首先需要思想观念上的突破。对银行而言,面对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是创新,是如何引导其员工改变保守的观念,进一步提高银行业职工,特别是起主导作用的高级管理者的思想认识,从支持实体经济和促进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真正认识到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和做好这项工作是双赢战略的真正含义。实际上,对于现代银行业来说,服务小微企业在调整银行自己的战略结构、客户结构和业务结构,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创新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的体制机制

小微企业融资与大中型企业融资,在业务流程、产品服务以及风险管理等各方面明显不同。如果仍然沿袭发展大中型企业业务的思维观念与体制模式,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就很难获得长足发展。要有效推进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发展,就必须在原有体制框架外积极探索构建新的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目前全国很多银行都开展了面向小微企业的金融创新,创新贷款方式、创新合作伙伴,甚至创新企业文化。实践经验表明,只要能够深入市场,银行结合自己的实际,结合当地的实际,创新小微企业支持机制,可以建立起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三)创新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的业务开展领域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不段创新对小微企业融资的业务领域。这不仅影响到小微企业的发展,最终会反过来,影响到银行的未来。因此,惟有创新,才能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才能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唐悦恒,陈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对策浅析[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12)

[2]周继新,探究小微企业融资难原因及应对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

2012(12)

[3]张然,马勇.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商贸.

2010(23)

小微企业金融政策范文第5篇

一、新形势下河南小微企业融资困境

1.融资难

根据河南省工信厅的调查显示,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小微企业中,在融资方面认为比较困难的企业约占比例为86%,而剩下的14%的企业认为融资是不容易的,程序繁琐的,一般难拿到资金。小微企业所面的问题是银行业很难融到资金,而且根据近几年国家货币实行稳健政策,信贷机构规模的减少,资金的紧缩,本身处于弱势地位的小微企业,则更是很难从银行拿到借款。然后民间机构的高风险,高利率也是只能让小微企业望梅止渴。其次来说,我省小微企业与银行的沟通交流渠道是少之又少,两者之间有严重的沟通鸿沟,造成银行无法为小微企业提供完善服务,小微企业抱怨银行借款难。

2.融资成本高

根据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举办的“中国开放新阶段高峰论坛”数据表明,现在我国部分地区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太高,已经达到20%,大型国有企业融资成本约有6%,两者差距约有14%之多。目前我省小微企业融资主要以银行,和民间融资为主,小微企业如果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得到银行的借贷,必然会在民间进行融资,而民间融资机构利率一般都高于国家规定的中国银行基准利率的4倍,甚至于更多,但是因为小微企业的特殊性,部分企业还是冒风险去融资,无疑给他们增添很大成本。其次,中国证券市场的不完善和不发达,导致小微企业无法通过这条道路去进行融资,而且这条道路也并非容易。

3.融资渠道的狭窄单一

目前企业融资的渠道很多,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的渠道却是狭窄而单一的。当下主要的融资渠道很多,比如股票融资,债券融资,风险融资,银行借款和民间融资。就拿风险融资来举例,这种融资主要针对创新型项目,有科技成果项目,关乎于高科技行业,而河南小微企业经营主体主要以提供基础服务为主,而且风险融资对象大部分是新型创业项目,所以小微企业进行风险融资的可能性也并不是太高。到最后剩下银行借款和民间融资,目前我省小微企业还是主要以银行借款为主,但是抛开两者的融资成功率来说,能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的方式也仅仅只剩下两种。

4.信贷支持不足

首先我国已经出来一些融资政策倾向于小微企业融资,但是由于金融政策的不完善,各个方面的利益不能得到平衡,一些优惠的融资政策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此外很大一部分商业银行,把自己的借贷业务主要放在了大型企业或者其他项目上,无法把自己的业务或没精力去管理这些小微企业的借款,加剧了小微企业从银行借款的难度。而且小微企业因为自身的竞争力无法在经济市场中得到重视,加之国家支持力度的不到位,他们进行借贷业务成功率则是非常之低。

二、政府与金融机构有效对接的演化博弈分析

新常态下,经济正在转型,河南省也不例外,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遇到的问题?这是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结合前文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只有在政府的努力之下,使政府和金融机构有效连接,才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1.一般情况下的演化博弈分析

前期的学者建立了传统的博弈模型对政府介入小微企业融资如何影响银行选择进行了分析,主要是从静态角度分析,本课题在之前的基础上,加入动态演化,构建了动态模型来进行验证:

上式中,i代表群体,t代表选择。

跟一般模型的建立相同,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做出一些列的假设:假设只存在两个群体,A为金融机构,B为小微企业,在完全依靠市场进行调节的经济体制之下,A必然以利益最大化作为是否提供贷款、向谁提供贷款的选择标准,则最终会选择B群体中经营状况良好、利润比较高的企业。加入动态演化理论后,我们将B分为B1(经营好、利润高、风险低的小微企业)、B2(经营差、利润少、风险高的小微企业),自然,A就有两种不同的选择A1(贷款)、A2(不贷款)。

如果我们不考虑A和B进行业务时的其他交易成本,仅考虑其收益,假设A向B发放了20万的贷款,B需要支付10%的利息2万元。现在A选择将这部分资金贷给B1,若B1盈利28万元,则A可以获得2万元的利息;若将钱贷给B2,B2出现亏损28万,则A无法收回本金;若A不批准任何贷款,则不会产生任何收益。因此,A和B的收益如下表所示:

表1 A(金融机构)与B(小微企业)的收益矩阵

对其收益进行分析后,再对做出A是否批准B贷款的概率假设,将A1的概率设为m,A2的概率设为1-m,向B1发放的概率设为n,B2的概率设为1-n。在这个博弈过程中,A掌握着主动权,处于主动地位,因而,本课题中就只列出其平均及预期收益,建立相应的方程进行分析。

令b式子f(m)=0,可以计算得知m=0、1,n=。若n

2.政府介入后的演化博弈分析

上文分析了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A)与小微企业(B)之间融资的关系,在此节中将重点分析政府介入后,将财政和金融机构进行连接,A和B之间的融资关系会如何变化。

我们继续做出如下假设:A向B提供的贷款金额为T,利息是r,政府介入之前,A为了保证所贷出资金的安全需要对B进行审查,此时需要支付成本C1,B为了得到贷款也要有所支出,其成本为C2;同时,B的预期收益为e,B2的损失小于等于r,在政府没有介入之前,A由于无法收回贷款的损失为L1,B的损失为L2,且L=L1+L2。由上可得出以下结论:e>T>r>C1,C2,L1,L2>0。

因此,我们将政府无法有效介入的两种情形下,两个群体的收益以及政府做到有效介入的两种情形下的收益分别进行分析,得出了A和B群体之间的收益矩阵,如下表所示:

表2 A(金融机构)与B(小微企业)的收益矩阵

将上图中相关数据代入公式b,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动态博弈微分方程:

令c式中,可以得出m=0,1。令d式中,可以得出n=0,1。将c和d式联立,可以得出4个平衡点,如下图所示:

图 A(金融机构)与B(小微企业)融资博弈演化

由上图可以看出,A(金融机构)与B(小微企业)之间博弈,直到D点才达到稳定状态,A、B、C点仅仅是不稳定的、短暂的平衡点。

综上,在政府介入之后,实现财政资金和金融机构资金的有效链接后,小微企业所处的金融市场环境会得到改善,无论是小微企业还是金融机构,都在政府相关财政政策的引导之下达到良性循环,实现三方共赢。

三、解决河南省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

综上所述,针对河南省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从转移支付制度方面进行改革。目前中央政府为改善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发展小微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税收方面的优惠、提供小额贷款等,我省也不例外,但是这些措施某种意义上会使部分企业不思进取、停滞不前,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我省可以考虑通过按比例对金融机构(仅指给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做出风险补贴或者担保,贷款越多、创造的收入越多,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补贴就越多,银行从政府得到的补贴也就越多。当然,补贴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一旦经济不景气,政府就可以通过提高比例来保持金融机构的积极性。

(2)我省政府介入后,可以建立小微企业服务管理部门,对小微企业进行培训、指导,对其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从中选择一些比较好的、优质性的资源项目,使各个企业信息透明化,由政府来充当中介的角色,在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建起一座彼此可以信任的桥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3)发挥财务杠杆效应,以少量的地方财政资金为底,组建各种基金会,比如互助基金会、信用担保基金会、创新发展基金会等,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便利,将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完美配合。

小微企业金融政策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我县中小微企业基本情况

中小微企业既是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也是富民惠民的重要途径。多年来,我县中小微企业在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和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据统计,截止2011年末我县登记注册的中小微工业企业245家,其中:规模企业49家,2011年全年累计完成产值46.36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25亿元,创税利6.19亿元.2011年末,我县银行业金融支持规模工业企业27家,支持贷款余额9.26亿元,占全县各项贷款余额的44.45%,其中:食品加工业2家,贷款余额8.48亿元;竹木、石村加工业18家,贷款余额0.59亿;化工业1家,贷款余额0.03亿;冶炼业2家,贷款余额0.03亿;制造业4家,贷款余额0.13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和金融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各家金融机构纷纷推出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的新举措,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但是,我县小微企业众多,生产规模小,大多数属于创业发展初期的小微企业,缺乏足够的银行贷款抵押物或有实力担保人,企业内部管理不够规范,银企之间信息也不对称,制约企业发展的贷款难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一)贷款准入门槛过高。目前各家金融机构对放贷风险控制极其严格,对企业申请贷款基本需要资产抵押或有实力的担保人(法人),而且条件设置多,要求很高,程序繁杂,办理时间长,而小微企业对贷款需求是短、频、快、急,多数小微企业处于发展创业初期,一些条件难以达到金融机构的要求,银企之间对接存在一定程度不相适应之处,需要寻找最佳结合点。

(二)可供抵押资产不足。我县小微企业均处于发展初期阶段,规模小,资产存量少,实力不足,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可抵押资产严重不足。加之,不少小微企业在开办初期,由于种种原因,一些资产手续不全、产权证照不齐,使企业有限的资产(资源)可用于银行融资抵押的寥寥无几。

(三)资产评估标准不一。目前各家金融机构对企业申请贷款抵押物评估做法不尽相同,对资产价值评估标准也不一,缺乏行业统一规范的市场标准。有的金融机构为过度强调规避自身风险,对企业资产价值评估过低,资产评估价值与市场价值严重背离,也是造成小微企业可融资抵押资产偏少的原因之一。

(四)金融信贷品种不多。传统的金融信贷品种很大程度上难以满足适应小微企业的需求。我县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金融贷款品种单一,有针对性的金融信贷产品创新开拓滞后,推广实施滞后,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现有小微企业发展对金融产品的需求。

(五)融资担保渠道偏少。我县经济总量小,金融市场竞争总体不够活跃,企业融资可选择渠道不多,有实力且合法规范运作的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缺乏,不利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贷款难的问题。

(六)银企信息沟通不畅。小微企业普遍存在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公开透明,财务信息不准确等问题;而金融机构主动下企业了解情况、服务企业的服务意识还不强,对小微企业经营发展状况了解的甚少,有关金融政策和新型信贷产品推介宣传也不够,银企之间存在信息沟通交换不够对称问题。

三、建议及对策

(一)政府方面。1.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政策指导协调,营造化解贷款难的外部环境。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帮助小微企业应对当前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与改善经营发展环境中的主导作用。积极与金融部门按照产业政策,筛选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企业和项目,组织项目或金融新产品的企业推介会和银企洽谈会,促进金融贷款和企业资金需求的有效对接,为小微企业扩大融资和银行拓展业务开辟便捷快速的通道,实现小微企业要求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培育互信、共赢、稳定的新型银企合作关系。2.加快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要用好用足现有政策,按照“政策引导、多方出资、市场运作”的模式,尽快建立健全我县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继续发挥工业企业应急周转金作用,加强资源整合,做大规模,规范运作,为帮助小微企业融资贷款提供政策支持和信誉支持。3.全面清理土地、林权、房屋资产,切实帮助企业完善产权手续,增加企业可融资产。政府相关部门要解放思想,破除陈规,树立“资产即资金、资金即税收”的观念,切实帮助企业尽快办结一批权证,形成一批可融资产,有效增加我县小微企业的发展信贷资金的供应量。

小微企业金融政策范文第7篇

[关键词]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泡沫经济;经济危机

[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1-0095-02

1 实体经济的背景和特点

1. 1 实体经济的背景

近年来国际经济危机和金融风暴连续不断,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不容乐观,这不仅对其本国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损害,还对周边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决策者都在寻求生存发展的动力和路径。只有发展强大的实体经济,才是当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必然选择。

1. 2 实体经济的特点

实体经济是相对于虚拟经济而言的,对于两者的概念学术界有争议。但一般来说,虚拟经济主要是针对金融和房地产而言的。实体经济是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实体经济的主要特点有:有形性、主导性、稳定性、载体性、下降性。实体经济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一个国家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

2 发展实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有利条件

2. 1 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府的发展思路和理念问题。美国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金融带来灾难。使中国企业特别是出口企业直至相关产业链受到冲击和影响。加上原材料涨价、成本上升、融资难等,使本来处于困境的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到2008年6月底,中国有6. 7万户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处于停产、倒闭状态,造成工人失业。中国政府应转变发展思路和观念,把经济增长重心转变到发展实体经济上来,调整出口和内需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业技术和创新,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是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过度依赖低成本资源和要素的投入,这已不适应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深度调整使中国经济调整和转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有经济增长模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加剧,不仅表现在需求结构上,内需和外需增长不平衡,也表现在供给结构上,必须通过新一轮调整和转型逐步加以解决。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挑战。

三是融资难度大问题。一些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微型企业资金供给紧张,它们规模小,又缺少抵押担保,银行贷款难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有的去借高利贷,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有的出口加工型企业,由于外需萎缩,加之人民币汇率波动,在生产经营中资金周转难度更大。

四是国家税负水平偏高问题。近年来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普遍反映税负过重,国家财税增速快得惊人,这种高速增长与中小企业困境形成鲜明对照。一个国家的财税政策,应保证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双赢以及整个经济的活跃。中央财经大学财经学院2011年5月的报告显示,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目前税负水平高于中上等收入国家,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过高,从而压缩了企业的赢利空间,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五是虚拟经济的投机和暴利影响实体经济问题。虚拟经济具有高度流动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等特点。近年来社会上炒风盛行,吸引了不少人包括小工商业者加入到炒的队伍中来,有的一夜暴富,有的一夜商铺关门,也有的从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致使实体产业“空心化”,破坏了实体经济发展。

2. 2 发展实体经济的有利条件

一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国家明确提出2012年经济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实体经济这一坚定基础”。这是当前中国的宏观政策目标。有了目标方向和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帮助、倾斜,加上企业的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中国实体经济一定会健康发展。

二是发展实体经济的动力和环境。中国有改革开放30多年的经验,有稳固的社会基础,有较好的财政状况和足够的投资能力。同时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中期,大量的投资空间可以消化日益增加的产能,为制造业提供更大的平台,也是稳住就业的关键。

三是有庞大的实体经济基础。中国实体产业包括中小企业已有4000多万户,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大“半壁江山”。在当前形势下中小微企业虽然有些困惑,但他们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在国家政策的帮助扶持下,健康发展的形势指日可待。

四是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入。国务院研究对中小微企业财政、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中小企业基金,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各级地方政府也有相关支持的投入,设立专项用于支持各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性基金,如广东省2012年财政用2. 5亿元作为支持基金。

五是国家制定和完善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法规。继续清理、取消或减负涉及中小微企业的收费,加强财税、金融、产业、科技、就业、公共服务等方面政策协同与配合,不断完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

3 发展实体经济的对策措施

3. 1 发展实体经济,转变政府的思路和观念

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这是中央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作出的战略部署。中国政府应尽快清除美欧已经扭曲的财富路径对经济发展观念的渗透,摆脱现在的增长方式,要扭转思路,转变观念,把生产力、资源都转到实体经济上来。要把财政和货币政策落实到实处,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部门,扩大生产,增加就业。要鼓励国人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促进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 2 发展实体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要尽快调整国家的依赖投资、出口、低成本资源及要素的高投入经济增长模式。无论政府和企业都要扭转思维惯性,改变对原有模式的路径依赖,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扩大内需,降低外需出口。尽快实现增长方式向依靠深层技术革命与理性消费驱动的轨道切换。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以技术商品化为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3. 3 发展实体经济,国家要加大投入扶持力度

国务院研究对中小企业进一步予以财税金融政策方面的支持,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中央设立中小企业基金150亿元,每年安排30亿元资金,五年安排150亿元的总额度,鼓励各级地方政府预算安排、设立专项用于支持各地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府性基金,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3. 4 发展实体经济,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和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金融业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增加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贷款,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在商业银行之外,发展专为小微型企业服务的机构。强化小金融机构重点服务小微型企业,还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培育面向社区、居民和“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解决中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3. 5 发展实体经济,减轻中小型企业税费负担过重问题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税制改革,制定有利于实体经济包括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措施。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提高小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同时要求延长小微型企业所得税减半政策,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负。尤其是转变政府职能,采取积极行动,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松绑,依法给予中小微企业行政收费、社会保险缴费、土地价格优惠,治理乱收费、乱摊派行为。更好地为发展实体经济服务。

3. 6 发展实体经济,防治虚拟经济过度膨胀产生的投机和暴利

加强防范和控制虚拟经济,必须有效遏制投机、消除暴利。由于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导致泡沫经济和金融震荡,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并产生负面影响,如房地产行业、金融业的投机和暴利,一旦泡沫破灭爆发金融危机,失业率上升,居民消费支出紧缩,总需求萎缩,将造成宏观经济持续衰退。所以对虚拟经济领域的利益回报,必须在体制、机制、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如房地产、股市、金融市场等,凡是严重脱离实际、脱离国情、脱离社会平均利润水平的都要通过一定的政策、制度予以约束和规范,必要时可采用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干预,确保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 7 发展实体经济,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建设

根据国家的现行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等,加强财税、金融、产业、科技、就业、公共服务等方面政策协同与配合,不断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构建发展实体经济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罗仲伟. 加快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思路[J].中国社科院学报,2005(4).

小微企业金融政策范文第8篇

一、增强财务管理的意识

大部分小微型企业都是由个体工商户慢慢发展壮大,特别是微型企业的老板,往往同时兼任多个职位,既负责财务,又负责总务,平时老板就是唯一的财会人员。如果不懂如何规范地操作会计业务,便会导致资金的挪用、串项、私存,不分内账、外账。要想企业健康发展,必须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

(一)增强自身的财务管理观念

小微企业主要解放思想,摒弃传统的观念,彻底改变对财务管理的片面认识,对守旧的管理方式作出积极改革,竭力推行一流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理念,真切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规划出符合自身条件的财务管理目标。

(二)选择最适合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

小微企业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并运用最恰当的财务管理方式。如今,网络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小微企业可以选择使用相关专业软件或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的财务管理。

财务外包也适用于某些小微企业,可以使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同时起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小微企业主应提高警惕,降低财务外包的风险,将财务外包的效益发挥到极致。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小微企业财务外包的主要方式依旧是记账,相对来说,更高一层次的财务外包则很少涉猎。

二、加强财务制度的建设

小微企业受人力、财力、规模等因素限制,交叉重叠的内部控制机构职责划分与设置现象也较为普遍。企业主应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及经营管理的相关需要,从实用方面和经济方面出发,着重实施运作控制。

(一)明确各岗位职责的权限

企业应该建立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不相容职务包括授权批准、财产保管、稽核检查、会计记录等。企业管理者应当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各个工作岗位,明确规定职责的权限,使其相互制衡,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对出纳与会计这两个互不相容的岗位,应按相应的财务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分派两人分别担任,同一人担任同一岗位的时间也不能超出规定限制。同时,企业应加强会计的基础管理,做到合法合规,相互关联,账目清楚,可以及时体现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为管理者进行科学的决策提供可靠参考。

(二)建立授权批准的控制制度

小微企业应在财务制度中,明确规定有关财务会计工作授权批准的权限、范围、责任、程序等方面内容,企业内部的各层次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自己的岗位职权并承担相关责任,经办者也必须要在授权范围内办理有关业务。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简化,应该将税务报表模式为作为财务会计报表体系的主体。

在小微企业当中,税务会计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超过了传统财务会计的重要性。因为在小微企业中,税务会计不需要单独设置独立在财务会计以外的表、证、账体系,只需在主要制作纳税申报表时,依据相应的税法规定,对财务会计处理的收益内容作出调节。为了将应税差异和收益精确反馈并可供查询,小微企业可以添加辅助账簿,详细地记录。这样一来,通过辅助账簿的差异调整,便可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加以衔接。

(三)建立内部审核制度

小微企业应严格遵守企业章程及相关制度规定,审批自身的财务收支。建立企业内部的财务控制制度并加以完善,让财务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做到有规可依,违规必罚,提高警惕,使会计信息的质量越来越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重视和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据实地走访发现,大部分的小微企业权力十分集中,财务管理人员多由企业主的家族成员担任,出纳、会计等有关财务岗位大多也是由企业主的亲戚担任,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呈现“近亲繁殖”的现象。多数小微企业缺乏知名度,对于高质量的财务人才缺乏吸引力,再加上部分管理者的观念守旧,财务管理工作无法得到重视,从而导致大量小微企业没有高质量的专业财务人才。

小微企业应该加强对各种人才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技能。企业应该重点提高培训的费用,将以往引进高级人才的模式,改为自我供给的模式。这对企业自身有诸多好处,因为人才的个人成长是企业所赋予的,其对企业有较高的忠诚度。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结合人才的特性,培养自身所需要的人才,使得个人技能对企业来说更具适用性与针对性。

四、积极拓展筹资渠道

大部分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融资难这一问题。近些年来,国家的金融政策与财税政策都有所倾斜,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也有所拓宽,民间资金发展迅速,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的选择应该越来越多。但实际是,当小微企业谈到贷款时,仍一致认为贷款十分困难。

为解决这一问题,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的难度,笔者提出如下两点建议:

(一)改善银行与小微企业间的关系

小微企业由于产品单一、规模小的特点,大多不会对外可以反映其经营能力的信息。因此,小微企业若想降低贷款难度,应在注重增强自身企业实力的基础上,多向银行进行公关宣传,适量适时地公开有关信息,从而增强银行的支持与信任。

小微企业还应与担保机构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银行往往会要求想要贷款的小微企业提供抵押或进行联保,从而保证其资金安全。但大多数小微企业本身无法提供有效的联保或抵押。若能和金融担保机构达成合作,让担保机构提供担保,那么银行资金的风险也会大幅降低,发放贷款的顾虑就会有所减少,也就更愿意将钱借给小微企业。

(二)加大财政信贷扶持力度

过去谈的中小企业实际上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我国绝大部分企业是中小企业,这造成目前扶持政策适用面太广,最需要支持的小企业、微型企业反而被忽视。应该将小企业、微型企业从中小企业中划分出来,为它们量身定做金融服务体系,解决融资难问题,减轻税负问题,减轻小微企业赋税。

小微企业应认真研究并用足、用活国家的扶持政策,争取各级财政的支持。国家和各级政府对小微企业的发展一直十分重视,采取了多项措施予以扶持,如企业发明专利、建设技术中心、安置劳动力、出口、纳税等都有一定补助和奖励。今后应采取综合配套措施,将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第一,依法运用财政扶持手段,确保财政对小微企业投入逐年增加,对小微企业专项资金作出明确规定。

第二,加大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规模,鼓励各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资金投入。

第三,完善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政策,组建再担保机构,提高小微企业贷款担保风险补偿资金规模,对重点服务小微企业贷款担保业绩突出的规范型担保机构进行风险补偿。

总之,小微企业是如今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支必不可少的力量,小微企业主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它们就能迅速地成长壮大,为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腾飞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单位为北京物质学院商学院会计系)

参考文献

[1] 厉以宁.将小微企业划分出来定做金融服务体系[J].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