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货物运输计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货物运输;规划;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23-0093-02
1 货物运输信息系统现状
目前,我国从事货物运输的企业中,大部分的运输车辆由个体承包,各自经营,没有统一的调度指挥。这造成车主与货主的信息沟通方面还有欠缺,以至于出现空车等货,货等空车现象,结果是物流速度较低,车辆利用率低。由承运人签发的货物,会有如进入“黑匣子”,货物运输状态、位置跟踪是很难把握,不能满足瞬息万变的经济时代的要求。
现在很多地区都建立了货物运输市场,这些货物运输市场也有一定的网络功能,但远远不够完善;据不完全统计,有很多的物流公司建立了他们所谓的信息系统,但是,这些信息系统信息不能共享,信息冗余。这种重复建设,导致浪费资源,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开发区域性的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平台。
因此,本文建议,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平台,使手机定位(相对成本较低),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统筹规划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的建设。从而消除运输过程中的信息滞后,加快货物周转率。
2 规划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
2.1 服务对象
该系统的服务对象不只是区域内的货主和货物运输服务提供商,而是全国性的,即除具有自营功能的运输企业外,所有的第三方货运企业,也可以包括第三方仓储企业。当然,对自营的运输企业,如果可以提供富余的货运能,也可以通过该系统信息,供全社会单位共同使用。
2.2 服务功能
(1)供求信息,向货主提供运力资源,运输服务商运输能力和业务信息平台。
(2)货物运输方案建议与优化选择功能。
据货主的货运需求特点,提供货物运输方案,如公路、铁路、水路运输和联合运输等,并计算出运输成本,同时对时间以及可靠性进行评估,提供给货主选择。
(3)根据选择的货物运输解决方案,系统能够进一步自动匹配、撮合,建立货主和货物运输服务提供商的沟通渠道。
实现货物运输信息自动传递,实现了对货物运输信息的统一调度。根据货物运输服务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业务范围、所在位置、运输计划、运载状态等其他相关信息,与货主提供的货物运输需求对比,当两者匹配时,将相应的信息内容再向供需双方。
(4)货物运输信息传递与预报功能。
可以为运输环节上的货物运输需求方、货物运输服务提供方提供准确的货物运输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供需双方可以组织安排相应的工作计划。
(5)实施在途货物信息,为货主提供跟踪货物运输、查询和控制功能。
通过该功能货主可以及时掌握瞬息万变的货物在途信息,可以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合理的控制其流向,与货物运输服务提供商更好的合作。目前,铁路运输过程中基本实现了对列车的实时跟踪(TIMS)。部分空运与水运企业的自建信息系统,也具有类似的查询功能。在道路运输模式,通过手机定位以及GPS/GIS技术可以对车辆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但是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如何改变运行路线,还需进一步探讨。
(6)财务功能。
为货物运输服务的供需双方提供运费结算等财务功能服务。
2.3 货物运输信息的构成
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主要服务对象如前文所述,主要可以概括为货物运输服务的供需双方以及相关专业部门,因此其货物运输信息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货物与货物运输服务需求信息。货物的信息应包括该批货物始发终到地点、体积、重量、包装、名称、货物性质、运输时效性与保管安全要求、意向费用等。货物运输服务需求方应向该系统提供经营范围、联系方式、货物名称、所在地址等信息。该系统生成唯一的编号。
(2)运输工具与货物运输服务提供商信息。运输工具信息包括:可的装载货物类别、运行状态、所处位置、容积与载重等。货物运输服务提供商信息包括:服务提供商的名称、业务范围、联系方式、运输方式、作业行程计划、服务费用计算方式等。
2.4 信息输入、输出方式
货物运输服务的供需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录入信息,或者通过固定或移动电话使用语音或者短信等通信方式向该系统输入信息。该系统将符合双方要求的信息,向双方反馈。
3 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构成
31 系统结构
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C/S、B/S的移动通信终端,与区域服务器和中央服务器的体系结构相结合。货物运输服务的供需双方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手段来访问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
32 网络拓扑结构
在中心服务器上存储运输工具与货物运输服务提供商信息,在地区服务器上存储货物与货物运输服务需求信息,系统的服务器之间、用户与系统通过互联网联系。由于目前各地区(市、县)普遍建立运输服务信息化市场,个别地区性建立了区域物流平台,这提供了可以进一步规范化的条件,也是统筹建立全国货物运输信息系统的良好基础。
33 实现货物定位、跟踪与控制
为实现货物定位、跟踪与控制的功能,根据货物运输服务需求方的特点,该系统建立标记身份的唯一编号,当供需双方达成交易共识后,由该系统统一形成加密内容同时生成内容编号,并授权交易双方密码,双方可根据该密码查询相关内容。根据内容编号及对应密码,可向系统查询运输解决方案、运输服务提供商编号、运输工具编号等内容。同时,可以查询货物的运输状况,如运输工具的位置、运动速度等。如果需要变更运输路径,则需要通过系统向相关货物运输服务供应商提出变更要求,由供应商向操作人员下达变更指令。
4 建设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
41 政府的作用
提高物流效率,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物流水平之间的差距,信息技术是重要的手段。而政府在其中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即通过政策、经济、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和规范化。
42 大型货物运输企业的作用
大型物流企业应该有效利用现有的技术与经济实力,从大局出发,利用已有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面向货物运输服务需求方,共同建设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平台,连接供需双方,才能顺利实现货物运输协作。
43 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建设与推广
围绕企业或者各地方现有的信息系统的技术和设备进行改造,优化整合,充分利用,提高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的功能。根据相关物流网站的经营状况分析,提高系统知名度非常重要。通过提高该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和效率,赢得广大用户的认可。同时广泛宣传,使社会各界人士认识到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平台的存在、作用与功能。
44 社会公益性与经营效益
虽然企业的宗旨是追求经济效益,但是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平台应该追求社会效益,为整个社会创造价值。出于这个原因,在经营过程中,应该在广大用户都能接受的范围内收取服务费,其收益可用于维护系统升级的运作,不应该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疏远用户。
45 数据标准化与真实性
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的障碍之一是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用该系统的货物运输服务需求双方提供的信息要标准、规范,提供的资料要真实可靠,以便交流。而在同一时间,出于对商业机密的保护,该系统也应该允许用户提供一些信息是有一定的模糊性。
为了提高信息的真实性,以避免虚假信息会影响该系统的公信力,干扰其他用户的正常使用,一些用户使用该系统之前,应该提供有关部门发出的有关证明材料,系统为用户建立信用档案。随着用户的使用,不断考核其提供信息的可靠性,以增加其的信用等级或者降低该等级。
5 结论与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公共货物运输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将突破现有运输工具的局限,将社会融为一个整体。在不久的将来,在供应链的末端,通过一个共同的信息系统,以完成其运输的各个部分工作,并总是能够把握和控制运输过程的各环节,实现快速运输而成本最小化的目的,进而能够提供真正的综合物流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红机场物流园区的战略定位与运营模式的探讨[J].中国民用航空,2005(12):46-48
[2] 南方,刘英姿区域公共物流信衰平合系统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8)
[3] 侯林山GPS/DR组合导航车载单元的开发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5(5)
[4] 崔介何物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随着我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货物运输市场发展十分迅速,货物运输业税收在地税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之一。由于我县货物运输车辆存在异地经营、挂靠外地运输公司以及非正常转籍过户的现象,导致货物运输业税收流失严重。全面加强货物运输业税收征管,对公平税负,堵塞税收漏洞,营造良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县货物运输业税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同志任组长,地税、工商、财政、经济商务、交通、交警、安监、磷矿办等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地税局,主要负责货物运输业税收管理的日常联络、协调、督办等工作,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成员单位抽调专人,组成四个专班开展工作:交警、交通、工商部门组成打击无证运输专班;交警、交通、财政部门组成吸引外挂和非正常转籍过户营运车辆回归专班;经济商务、安监、磷矿办组成货源管理专班;地税、财政部门组成宣传辅导、委托代征和清理漏征漏管专班。各专班定期召开联席工作会议,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
三、部门协调配合
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实行信息共享,强化协调配合。地税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对货物运输业税收管理办法及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广泛宣传,建立货物运输车辆户籍管理制度,加强税务登记管理,建立健全税源控管台帐和征收台帐,及时掌握车辆变化和税款征收情况。交警、交通部门要督促挂靠外地和非正常转籍过户的营运车辆及时回归本县,对回归车辆过户费用最大限度地给予优惠,需要上缴上级的费用,由财政部门视具体情况予以补助。交警、交通、工商等部门加大对“无营运证、无营业执照”从事非法营运车辆的打击力度,规范货物运输市场秩序,按季向地税部门传递车辆入户(核销)、办理营运证和工商营业执照等管理信息。工商、地税部门要积极介入营运车辆的年审工作,通过“年审把关,先照后审,先税后审”的办法,从源头上加强控管,防止税源流失。
四、加强货源综合管理
加强对货物和产品进出的源头管理。地税部门要科学制定货物运输业的征税标准,并会同各乡镇册籍重点货源企业的年运费情况,测算制定各乡镇、各货源企业的货物运输业税收征收计划。经济商务、安监、磷矿办等部门要加强对重点企业的货源管理,制定具体措施和办法,引导和鼓励本县户籍的车辆承运重点货源企业的货物和产品(其中:安监部门负责煤炭企业的货源管理,磷矿办负责磷矿企业的货源管理,经济商务部门负责非煤磷规模以上企业的货源管理)。实行委托代征,地税部门与重点货源企业签订税收委托代征协议,由重点货源企业在运费结算时,对不能提供合法有效货运发票的车辆按规定的标准代扣代缴货物运输业税收。
五、加强发票管理
充分发挥以票管税作用,货物运输源头单位进行货物运输劳务结算时,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货物运输业发票。对不能提供合法有效货物运输业发票而又拒绝税款代扣的营运车辆,货物运输源头企业一律不得结算运费,并向主管地税机关报告。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核算,严格货物运输业发票的取得和使用管理。对在各项检查和审计中发现会计核算不规范、发票入帐把关不严格的单位,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造成税款流失的,要责成相关部门、单位配合地税机关向纳税人追缴流失的税款。加强对纳税人开具、取得货物运输业发票的重点检查和比对,对不按规定开具、取得发票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予以处罚。
关键词:管理会计;货物运输行业;应用研究
管理会计(Management Accounting),又称“内部报告会计”,顾名思义,它还是企业会计的一部分,但是它与一般的财务会计不一样,不是简单的财务数据汇总与核算,它更加关注的是“针对会计的管理”,即立足财务会计提供的一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形成分析报告,进而为企业员工(特别是管理人员)、企业业务开展提供规划与指导,旨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总体来说,它是一个贯通财务预算、实施、结算、评估的一个能动的过程,是针对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工具,包括成本会计和管理控制系统两个主要组成部分。货物运输行业是在市场经济分工精细化背景下的产物,它是整个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简单地说,它是代表客户处理运输作业、但本身并不是承运主体,是托运人和承运方对接的一个中间媒介,因此它的财务往来除了企业内部部门,还涉及到外部的托运方、承运方、仓储方、物流合作方、保险公司等相关方。在这样一个相对庞大的企业供应链里面,如何做好财务成本控制、保证资金健康流动、促进企业有效决策、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就需要管理会计这一工具。然而就目前而言,在货物运输行业中应用管理会计,存在诸多的困难与阻碍,急需探索相应的应用机制。
一、管理会计在货物运输行业的应用价值
(一)对内: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企业价值的创造与维持是管理会计的核心服务理念,而这种价值的创造与维持,正是通过会计管理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货物运输企业中应用管理会计,能够改变企业传统的单纯的财务会计审计,把“管理”的概念融入财务会计当中,把财务会计和企业的业务活动开展结合起来,有利于加强企业对财务会计的合理性进行考核;通过管理会计又能够把企业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有利于促进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有效沟通,进而达到企业运营、管理成本的降低。对于企业自身来说,管理会计的另一个价值在于它的超前性和预见性,通过财务管理(上一年或者前几年)与行业分析,能够总结出货物运输行业操作规律,为企业提供超前的、可预见的战略性规划和决策依据。
(二)对外:增强行业规范,树立行业良好形象
货物运输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障碍是客户的信任问题――怎样让客户对这个行业有足够的信心和认可度。导致这个问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缺少相应的行业规范,胡乱收费、物品损坏、索赔困难等状况层出不穷。通过管理会计的实施,不仅能够让货物运输行业的财务会计更加公开透明,而且有利于整个行业在各个操作流程是更加规范、可信、可靠,进而提高客户对货物运输行业的认可度,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带动整个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管理会计应用带来的这种价值,看似没能直接带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但是对于整个行业(包括各个企业)来说,它的影响才是最深远的。不管是对内价值还是对外产生的价值,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二、管理会计在货物运输行业的应用困难
(一)对管理会计应用价值缺少足够认知
就目前而言,管理会计已经开始应用到各行各业当中,但是在货物运输管理行业当中的应用不管是在广度还是在深度上都比较滞后。导致管理会计在货物运输行业中应用困难的很重要一个体现就是对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没有足够的认知。一方面,对财务会计还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在货物运输行业中,很多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财务管理只需要保证账面没有出入就可以了,没必要把企业的财务搞得过于复杂;另外一方面,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业务部门相脱离,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高高在上”,只有别的部门找它的时候才办理事务,没有结合整个企业及各个部门制定相应的财务预算和成本控制,即使运用管理会计,也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作用,于是认为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应用上并没有多大的价值。
(二)管理会计实行中重“会计”而轻“管理”
货物运输企业在使用管理会计的过程当中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换汤不换药”,即已经开始运用会计管理,但是并没有理解会计管理的本质,呈现出重“会计”而轻“管理”的现象。管理会计区别于一般的财务会计的重要表现是参与到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当中,并能够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它是一种“参与式”的管理过程,可以说它是集企业的财务、业务和战略于一体的有效工具。然而,目前,企业在运用管理会计这一工具时,还是只停留在财务这一单一对象上,还是更多停留在数字的核算上面,并没有充分发挥“管理”的功能,至于在参与企业战略规划、控制企业成本、促进管理决策制定等方面基本没发挥作用(最多只是停留在经费预算――甚至是不合理的经费预算)。
(三)管理会计实际操作能力相对欠缺
作为一种相对复杂、技术难度比较高的管理工具,对企业管理会计的运用一批需要具备多种能力的专业人才,而目前货物运输行业管理会计操作人员的能力相对欠缺。一是基本财务管理能力的欠缺,部分企业并没有聘用专职的会计人员,只是聘用兼职(甚至非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很好地保证企业财务账目清晰,并容易导致财务漏洞;二是数据分析能力欠缺,企业的会计人却缺乏针对财务会计资料进行收集、加工和整理的能力,不能进行很好的总结、提升;三是宏观把握能力的缺失,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只具备“会计知识”,而没有“管理知识”,而要发挥管理会计参与战略规划、决策制定需要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和宏观把握能力,这是目前很多企业会计工作人员所不具备的。
三、管理会计在货物运输行业的应用建议
(一)改变思想认知,营造良好的管理会计推行环境
要在货物运输行业中推进管理会计的有效实施,首先要解决的是思想认知的问题,首先,必须让企业的管理人员认识到,货物运输行业是有自己的特殊性的,它不是生产直接的产品,更多是一种资源性地服务行业,要树立自身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那就需要从成本控制入手,所以必须把管理会计的应用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其次,要改变管理会计脱离操作的观念,只有把管理会计应用到货物运输的各个环节当中,从各个部门、各个环节全方位的成本控制,才能真正意义上降低操作成本;最后,要借鉴其他行业成功的经验,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建立在货物运输行业应用管理会计的信心,营造一个有利于推广管理会计的良好环境。比如京东的“基于价值链的全方位成本管理”,就是一个运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京东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家成果的全球的网络零售商企业,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概念,以即时库存管理为前提,建立独特的、高效的物流网络,通过提高公司运作各个环节的运作效率以及降低各个环节的运作成本两个方面,将成本管理的概念融合进去,并采用针对性地风险防控手段,全方位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树立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十分值得借鉴。
(二)发挥多种功能,促进行业管理会计体系化建设
货物运输行业应用管理会计工具,就要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战略规划、企业业务开展、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功能,建立起自身行业的管理会计体系。一是在战略规划层面,作为一个以资金为支撑的行业,货物运输行业必须对自己的资金状况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依据实际资金状况规划公司的业务发展计划,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发展目标;二是在业务开展方面,要建立相应的成本控制和效益考核指标,不能只是简单的“预算经费――申请经费――审批经费――结算经费”,而是要把“管理”的概念融入到货物运输的各个运用环节当中,最大程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并作为部门考核的重要指标。三是在财务管理上,除了最基本的会计工作,应该建立项目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以及财务投资增值的理念,思考如何让企业的财务与企业的发展相吻合,提出财务管理层面的战略目标与发展计划。只有建立起管理会计在货物运输行业的应用体系,并与企业业务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体现管理会计的能动性和参与性,才能全方位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中航工业集团就是紧紧围绕自己的发展战略建立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通过各种措施推进改革落地,特别是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当中,注重把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的战略规划、业务计划管理、业务实际和考核指标相结合,最终达到改善企业管理、提供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
(三)加强能力建设,确保管理会计落地实施
引入管理会计工具之后,要确保落地实施,还需要专业人士去推进,而且需要培养具备多种能力的管理会计应用人才。一是引进专业专职人士,货物运输行业的管理会计应用必须招聘专业的员工进行操作,至少保证操作人员具备最基本的会计操作、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并把会计工作和货物运输行业相结合;二是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管理会计的操作是给予财务会计的一手数据,因此管理会计操作人员需要具备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取、再应用的能力,把一般的数据转换成具有参考价值和建议性的分析报告,进而为企业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三是培养“会计+管理”的能力,在管理会计框架下,操作人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会计人员,而是机构的一个管理层,它必须具备企业在内部管理、业务运作等方面的能力,才能真正把管理会计融入到企业管理当中,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
四、结语
作为企业价值创造和维持的重要工具,管理会计在货物运输行业当中的运用,不仅有利加强企业自身建设、促进企业自我发展,对于整个行业也有重要的规范、提升作用。但在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特别是在可借鉴经验比较少的情况下,更需要货物运输行业积极去探索、去总结,只有形成符合行业需求、具有行业特色的本土化管理会计应用机制,才能够真正为行业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吴艳红.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研究――以现有企业案例为例[J].会计之友,2016(13).
一、运输安全目标
道路危险货运企业规范化、集约化经营,运输车辆技术条件全部达标,设施设备完善,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操作流程符合标准,安全生产制度健全,安全管理措施到位,坚决遏制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道路化学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有序。
二、运输单位安全条件
1、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对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把运输安全生产纳入单位工作计划。
2、建立与安全生产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规范齐全的安全基础管理台帐。
3、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以及从业人员、车辆、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处理紧急突发事件预案;。
4、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单位,应按规定、按时办理危险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险和货物险;按月向其管辖的道路运输管理部门报送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月统计报表。
5、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将严格按照"车辆资产、劳动关系、经营调度、财务结算"统一管理的标准执行,保证无挂靠车辆经营。
6、所有直接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押运、装卸、维修作业和业务管理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并通过本市市级交通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其他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需取得《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上岗作业。
7、从业人员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了解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必备的有关证件;了解危险货物运输相关的法规、规章等;了解承运危险货物的理化特性、防护、应急措施;对不熟悉的危险货物能主动向托运人或生产厂家、商家索要《安全技术说明书》;熟悉相关岗位的操作规程,经过培训取得操作证。
8、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技术登记评定必须达到一级车况,并符合以下条件:车厢底板平坦完好;铁质底板装运易燃、易爆货物时采取衬垫防护措施;排气管装有有效的隔热和熄灭火星的装置;电路系统有切断总电源和隔离电火花的装置;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应配备规定的危险货物运输标志。
9、配备有与运输的危险货物性质相适应的安全防护、环境保护和消防设施设备;
10、运输剧毒、爆炸、易燃、放射性危险货物的,应当具备罐式车辆或厢式车辆、专用容器,车辆应当安装行驶记录仪或定位系统;
11、罐式专用车辆的罐体应当经质量检验部门检验合格。运输爆炸、强腐蚀性危险货物的罐式专用车辆的罐体容积不得超过20立方米,运输剧毒危险货物的罐式专用车辆的罐体容积不得超过10立方米,但罐式集装箱除外;
12、运输剧毒、爆炸、强腐蚀性危险货物的非罐式专用车辆,核定载质量不得超过10吨。
13、各种装卸机械、工属具要有足够的安全系数,装卸易燃、易爆危险货物的机械和工属具,有消除产生火花的设施。
14、运输单位存放危险货物的仓库或场地,符合消防管理的有关规定,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库场通风良好,清洁干燥,周围划定禁区,设置明显的警告标志;库场配备专职人员看管。
15、有符合安全规定并与经营范围、规模相适应的停车场地。具有运输剧毒、爆炸和i类包装危险货物专用车辆的,还应当配备与其他设备、车辆、人员隔离的专用停车区域,并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
16、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应当到具备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维修条件的企业进行维修。
17、用于装卸危险货物的机械及工、属具的技术状况应当符合行业标准《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jt617—XX)规定的技术要求。
18、在装运危险货物时,要按(jt618—XX)《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规定的包装要求包装,并严格检查,凡不符合包装要求的不得装运。与危险货物性质或灭火方法相抵触的货物严禁混装。
19、高度重视操作安全。装运爆炸品、易燃物品的车辆、机械及装过易燃物品而未经消除危险处理的空罐,检修时不动用明火,不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敲击;进行危险货物装卸操作时,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采取相应的人身肤体保护措施;对被剧毒物品、放射性物品和恶臭物品污染的防护用品分别清洗、消毒;定期对装运放射性同位素的专用运输车辆、设备、搬运工具、防护用品进行放射性污染程度检查,当污染量超过规定的允许水平时,不继续使用。
20、从事危险运输应按规定使用运单,并在运单上填写危险货物品名、规格、件重、件数、包装方法、起运日期、收发货人详细地址及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1、运输过程中应自觉遵守交通、消防、治安法规等,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规程操作,轻装、轻卸。
22、在运输危险货物的过程中,发生燃烧、爆炸、污染、中毒等事故,驾乘人员必须根据承运危险货物的性质,按规定要求,采取相应的救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并应及时向当地道路运政机关和有关部门报告,共同采取措施,消除危害。
23、上述未规定到的安全条件,应符合交通部(jt617—XX)《汽车危险货物运输规则》及国家标准gb13392—XX《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等相关法规、规章、文件的有关规定。
24、凡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单位和人员,必须接受道路运政管理机关的监督检查。
本保证书一式三份,一份单位留存,一份报其隶属运管机构,一份报市级运管机构。
。
一、我省内河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运输现状
1、内河危险货物运输种类、吞吐量
我省地方海事局辖区内河危险货物运输种类主要是成品油和散装液态化学品。2003年至2005年期间,我省内河危险货物吞吐量以年均12.9的速度增长,2005年内河危险货物运输吞吐量为496.4万吨,其中:成品油年为372.1万吨(进港338.3万吨,出港33.8万吨)、散装液态化学品为124.3万吨(进港123.0万吨,出港1.3万吨),预计“十一五”期间还将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
根据观测,浙北主干航道京杭运河、杭申线、乍嘉苏线、杭平申线、长湖申线上危货船舶平均每天通过约为89艘,运量为1.85万吨,约占每天通过船舶总数的3.1、每天通过船舶总运量的5.6。
2、内河危险品运输船舶状况
截止2005年底,在我省地方海事局登记的内河危险品运输船舶共有88艘(8568总吨),此外,长期在我省从事运输的外省籍危险品船舶总数约有450艘,主要是安徽、江苏、上海籍船舶。
3、内河危险货物港口作业企业状况
目前,我省地方海事局辖区内共有危险货物装卸码头234个(泊位252个)、主要分布在浙北水网地区各市、县城和主要航道,其中:成品油码头168个、散化码头84个。
4、内河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状况
目前,我省有内河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运输企业15家,其中已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企业1家。企业岸基管理人员数为86人,企业经营的内河危险货物运输船舶共计13621总吨。
5、应急处置能力
目前,我省地方海事部门能提供的应急设施设备只有:围油栏600米,围油索300米,吸油毡1200公斤,集中使用时约能处置3吨油污染事故。企业能提供的应急设施设备情况只有:围油栏2370米,消油剂767公斤,吸油毡1520公斤。
二、我省内河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政府部门对内河危险货物运输中应急管理的协调配合有待加强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相关政府规章对水路危险品运输的应急反应没有明确作出规定,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政府层面的应急预案还不完善,应急处置部门的责任落实不够明确。
2、内河危险货物运输基础条件薄弱
浙北主干航道船舶流量大,航道相对拥挤,缺少化学危险品运输船舶专门的抢险、停泊区,随着水上危险品运输呈逐年增长趋势,一旦危险品运输船舶发生交通事故并处于航行密集区,容易造成事故难以控制;
现有的内河危险货物作业码头总体状况较差,码头基本都坐落在主干航道两侧,船舶直接在主干航道两岸进行装卸作业,易导致事故发生;
我省内河危险品运输船舶中小吨位船舶多、船舶技术条件不高,容易发生泄漏事故;
从事内河危险品运输有关的船员、企业管理人员、装卸作业人员的专业知识缺少,使危险运输、作业存在相当的隐患;
海事部门对内河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监管能力不足,由于船舶危管防污工作专业性、技术性强,针对性的装备投入和专职监管人员数量不足,应急反应、处置能力薄弱。
3、对内河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善后处置无法律法规依据
事故清污和污染损害赔偿无资金保障,《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虽已规定船舶要按照国家规定必须取得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文书或者财务保证书,但相应的“国家规定”至今未出台,对内河危险品运输船舶实施强制性的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也无明确的规定。
4、对内河危险货物运输的监管存在漏洞和不足
目前海事部门对内河危险品运输的申报只针对到港船舶,对过境船舶实施有效的动态监管还不能全部实现,浙北内河主干航道成网,航区内各危货码头比较分散,现行的内河危险品运输船舶申报管理及跟踪监督存在对过境船舶的监管盲区。
5、港航管理机构内部海事、港政、运政等部门对内河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运输的监管,由于各自依据的法律法规存在交叉,可能出现政出多门,程序繁杂,行政执法效率不高的情况。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及建议
(一)完善立法工作、明确船舶载运危险品安全管理的职责
积极组织起草《___省水上交通安全条例》,将危险品运输管理的有关法律空缺予以明确,通过立法明确: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内河危险品运
输事故应急处置中的职责;强制实施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或成立船舶载运危险品事故处置基金;危险品船舶修造、保养企业的资质认定;危险品船舶船型及有关设施、设备的强制要求。目前省港航局已开展立法前期工作,建议明年能列入省人大立法调研计划,进入立法前期程序。
(二)改进和完善内河危险货物运输监管模式
<P>1.开展对浙北内河航道网的扎口管理,对进入我省的危险船舶全程监控
在浙北主干航道入省口设立危货船舶申报站点,对危险品船舶进入本省的第一时间实施报港并纳入全程监控。
加紧内河危险品运输船舶的GPS安装工作,杭嘉湖GPS平网,开发全省统一的危货申报管理软件,充分利用信息化科技手段,为实施危险品运输船舶全程监控做好准备。
2.改进和完善内河船舶载运危险货物运输的综合管理模式
在港航管理机构内部突出综合管理执法,强化以海事部门为主、运政、港政部门协同配合的综合监管模式。充分发挥四牌一门的优势和海事管理机构管理危险货物的业务特长,提高管理效率和效益。
3.加强危险品装卸作业码头的监督管理力度
加大对危货码头的监管力度,加强对重点危货码头监管,保障危险货物运输船舶的装卸安全。切实落实对危险货物装卸作业码头定期与不定期的安全监督巡查制度,对大型油库和重点危化企业码头实施视频监控。对危货装卸运输实时监管。
(三)加快内河危防应急处置能力和设施设备建设
要抓紧内河应急方案的完善和演练,努力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加大对监管力量的投入,增加应急体系运行必要的设施和设备配备,提高港航管理部门对化学危险品运输船舶突发事件应急救助能力,逐步配备防爆海事艇、防护服、各种应急泵和必要的监测取证设备和器材,优先添置防油污设备和防强腐蚀设备,按危险货物码头危险程度、规模等级等条件,统一规定应配一定数量的围油栏、消油剂等各类防污设施设备。加快建设危险品船舶应急停泊区,建立危货船舶专用停泊区或装卸作业区。
(四)提高内河危险品运输船舶、船员总体水平
加强对危险品船舶技术状况的管理,船检部门要加强对本省危险品运输船舶的检验管理,同时对进入我省内河特别是部分水源保护水域的船型研究。
海事部门要加强对进入我省的危险品运输船舶和船员的管理,严格对危险品船舶的安全检查制度,督促船舶纠正缺陷。对于有问题的企业及船舶、船员应该通过建立黑名单制度,加强管理和拒绝准入。
(五)加强内河危险货物作业港口设施审批,督促企业提高安全管理能力
对内河危险货物作业港口企业,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要求,加强对装卸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力度;加强内河港口统一规划,对新建危险货物作业码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距离和航道通航条件,采用挖入式港池;对现有不具备安全靠泊、作业基本条件的码头,坚决予以整改,或者逐步淘汰。
对内河危险货物运输企业,督促内河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建立运行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企业安全与防污染管理能力。
(六)相关建议:
1.各级交通、港航部门要积极配合同级安监部门制定操作性强的政府层面的内河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进一步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内河突发公共事件中职责。
有关管理部门、港口、码头、船舶都要建立各自的应急计划,其航、海事部门要加强跨区合作和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社会的专业人员和防化资源,加大与危化企业在遇险救助方面的合作,对辖区内化工企业、科研单位和院校、医疗机构及相关管理机构已有的应急处置设施设备进行调查,特别是对我省内河船舶危险品运输运量较小、但易导致严重危害化学危险品的应急处置设施设备进行登记,并在内河突发公共事件危化事故应急预案中确定联络和调用程序。
2.建议结合内河航道改造规划,加快开展主干线航道上危险化学品运输船舶报港候泊区的选址工作,建立专业的危险品运输船舶服务区,供危险品船舶在应急情况下临时锚泊,保障到港危险品运输船舶的安全,彻底改变危险品船舶与其他船舶混杂停泊,无序占据航道的现状。
一、“事件系统”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
事件系统教学模式是将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事件系统)运用在以教学为辅助的学习认知过程, 以求最大限度地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一种创新教学方法。
事件系统:由事件层次1和事件层次2的若干事件,事件层次3的若干事件,事件层次4 ……延续组成整个学科的事件系统。这样就将一个复杂系统以事件联结的方式组合出来, 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见理论框架图1―事件系统)
理论框架图1 ――事件系统
二、事件系统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实务》中的教学实践案例
案例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概述
事件1 层:WHO――出口商; TO WHOM――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进口商;DO WHAT――货物交易(国际货物买卖合同);WHEN――不同国家或者地区存在交易活动以来;WHERE――全球各国各地区;HOW――遵循约定俗成的贸易术语(E、F、C、D四组13种贸易术语)来筹备、磋商、签订、履行合约;WHY――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提高效率,确保利益;TO OTHERS――全球范围内满足居民、公司集团、国家和社会的需求,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影响全球自然环境,资源分配,政治格局等。(见图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概述)
事件1层中的要素DO WHAT――货物交易(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衍生出事件2层:事件2-3-1明确交易标的物(品名,品质,数量,包装); 事件2-3-2货物运输; 事件2-3-3货物运输保险 ;事件2-3-4 货物的定价; 事件2-3-5 货款的结算和支付;事件2-3-6 争议的预防和处理。(见图3―货物交易事件)
图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概述
图3――货物交易的事件
案例2――国际货物运输章节要点
事件系统2层中的事件2-3-2货物运输的事件要素是:WHO――托运人(买方(FOB)或者卖方(CIF));TO WHOM――承运人;DO WHAT――货物从装运港运抵目的港;WHEN――装运期,分批;WHERE――装运港和目的港,转船;HOW――运输方式(主要是海洋运输);WHY――海洋运输的特点(班轮运输的特点,运费计算,海运提单);TO OTHERS――全球物流业,集装箱多式联运,我国的海洋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见图4―货物运输章节要点)
图4――货物运输章节要点
可以继续就事件2-3-2货物运输的事件要素WHEN ――装运期的问题深入阐述,形成事件层次3,从而依次下推,直到囊括学科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和问题。
这就是“事件系统”的构成。
三“事件系统”对学习思维活动的现实影响
“事件系统” 将抽象概念和知识表达以最直观的形式――心图呈现出来,不但可以将复杂事件的整体或者局部准确表达出来,也可以清楚地体现某一知识点的逻辑内涵。
案例3――货物运输保险概念
概念的定义:投保人(the insured)或被保险人在货物装运以前,估定一定的投保金额,向承保人(insurer)即保险公司投保运输险。投保人按投保金额、投保险别及保险费率,向承保人支付保险费并取得保险单证。
我们可以用心图的形式, 描绘货物运输保险的本质内涵,(见图5―货物运输保险概念)
通过在大庆师范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中三年的教学实践, 实证性地说明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明显提高,表现在以下方面:
(1)高效学习:运用脑科学知识和科学记忆规律,引入关联图表辅助学习。
(2)系统学习:系统科学的运用, 全面系统地阐释学科知识。
(3)全面提高学习能力:想象力、推理力、判断力、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等。
(4)培养职业技能和素养:计划、控制、管理能力以及利益、结果、成本导向。
见图5―货物运输保险概念
作者简介:
秦冬梅,讲师,主讲《国际贸易实务》
尚德萍,大庆师范学院,讲师
张凤岩,大庆师范学院,讲师
课题:黑龙江省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
关键词流理;铁路
中图分类号F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88-01
1铁路货运所面临的市场竞争
1.1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了对运输需求量的大小
社会总体的运输需求量,被市场调控和分配到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上。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激烈竞争,及其在运输市场份额的不断变化,将直接关系到铁路货物运输业的发展。
1.2不同运输方式的发展对铁路的影响
因市场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形式,根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都在不断地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和促进发展。一般经济越发达,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就越快,使得除铁路以外的其他运输形式所占的份额也越大。这些对铁路货运的发展将产生压力和带来不利的影响。
1.3计划经济体制对铁路货物运输也的影响
历来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铁路货物运输业,在市场经济和改革的大潮中受到竞争的冲击是必然的。铁路货运应发挥优势,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市场和新经济的要求,改进货运组织形式、改变经营管理模式,才能在市场竞争和发展中处于优势。
1.4未来的运输市场形式
未来运输市场的运输能力将逐渐大干运输需求。随着国家多种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和完善:随着社会向经济、环保、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方向推进:随着循环经济、清洁能源、坑口发电等资源节约型项目的推广和扩大,运能与需求的矛盾将逐步缓和,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2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2.1满足顾客需求的需要
目前,铁路运输业的顾客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市场顾客需求已从“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为适应顾客需求的这一重大变化,商流渠道发生大规模重组,带来物流渠道的重组。在物流领域出现了为顾客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等服务在物流渠道的重组逐步为集成化、系列化、增值化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所取代,新兴的非国有(包括外资)物流企业逐渐出现并正在逐步占领物流市场。为此,铁路运输业有必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2.2铁路自身发展的需要
首先,现代物流强调的是对客户的全方位服务,而不仅仅是完成货物位移。因此,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的拓展,将给铁路货运业带来全新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极大地促进铁路运输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基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它所要求的物流信息交流和共享系统,微电子技术、自动化仓储和装卸系统、联运化和标准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讯系统、条形数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技术,将极大地推进铁路运输特别是货运组织工作的进步,推进铁路的产业进步和产业升级。因此,向现代物流业拓展是铁路货运自身发展的需要。
2.3提高铁路货运在运输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现代物流的运输组织主要方式是在集装箱的多式联运和门到门的运输基础上形成点到点的网络化物流运输,铁路货场能否成为网络化物流运输中的一个节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场是否具备完善的物流服务功能,能否抓住现代物流网络形成的有利契机,促使我国铁路货运的竞争力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铁路物流中心提供的换装、分拨、配送、加工、联运等一系列物流服务,能够保证将货场以最经济、快捷、准确、安全的方式送达下一级配送中心或是直接送达用户手中,发挥物流运输节点的作用。这是提高铁路货运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2.4铁路货运如果不能为运输市场的主流需求提供物流服务,其所面临的两种结局
1)是成为能提供良好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附属品,在整个物流活动中赚取少量的物流作业费用。2)是现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面临生存危机。
3铁路货运引入物流理念进行改革的具体措施
3.1在安全因素方面
要以安全、快速、准时、方便为原则,对现有运输组织体系进行优化,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转化。要全力保证所运输货物的安全,并建立合理快速的赔偿机制,对客户发生的以外损失,能够即使予以赔偿,打造铁路良好的信誉。
3.2在速度因素方面
对既有线路要进一步提速,特别加大货物列车的提速力度,并在运输组织上建立速度机制,一切以速度为中心。同时加快货物快运体系建设,组织完善货运营销网络,调整货运站布局,集中货源货流,大幅度地提高货物送达速度。全面提高运输过程的旅行速度,缩短在途时间。目前铁路货运过程中有近2/3的时间消耗在货物集结、装卸、编组、中转、解编等作业组织过程中,难以确保货物的准时到达。对此铁路货运系统应坚持按计划装车的原则,大力压缩货物作业停留时间和中转停留时间,对中间站的装车要及时挂运,对故障车及时修理或倒装。鼓励编组站组织高质量技术直达列车,严禁把无调变成有调。实行货物运到逾期责任追究制度和货物运输逾期支付违约金制度。发、到站要认真对待货主查询,答复时间不超过3日。
3.3在准时因素方面
要以时效为目标,对车、机、工、电、辆各个部门的作业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要实现货物列车客车化,做到定点、定线、定编组,使货物列车按时刻运行,以保证运到期限。全面优化运输产品结构,实现货物准时、快捷送达。铁路运输要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如开发行包专列、鲜活货物专列、高危货物专列等满足专业化物流发展需求;实行货物集中受理,分散装车,在形成经营规模的基础上,开发”五定”班列、集装箱专列等产品,满足规模化发展的需求;开发品牌列车、城际班列、特快列车等,满足个性化特殊服务要求的产品。
3.4在方便因素方面
关键词 危险货物运输;环境应急;安全环保卡;交通事故
文/傅煌辉 刘彬彬 牛光甲
近年来,由交通运输事故次生的突发环境事件高发频发。来自环境保护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6年以来调度的突发环境事件中,1/3的事件由交通运输事故次生。交通运输事故已成为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诱因之一,特别是一些危险货物运输交通事故,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同时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影响。2014年5月,320国道浙江杭州桐庐段一辆槽罐车发生交通事故致四氯乙烷泄漏,造成事发地附近部分水体受到污染,富阳市自来水厂暂停取水,事件对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妥善处置危险货物运输中交通事故次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切实防范或减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前环境安全保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亟待研究解决。
当前危险货物运输交通事故次生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存在的问题
为进一步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我国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许多管理办法和规范,加大了对危险货物运输的监管力度,但受企业主体责任意识淡薄、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人员能力不足、事故信息交流不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危险货物运输交通事故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还存在以下问题。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在运输前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应急救援器材,并了解出现危险情况时的应急处置方法。然而对近年发生的交通事故调查发现,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没有随车配备必要的应急设施,未能对从业人员开展日常培训,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素质不高,对事故处理的知识了解甚少,甚至当场逃匿的现象时有发生,错失先期处置最佳时机。2012年5月5日,陕西汉中一辆装载34吨苯乙烯的槽罐车在108国道宁强县段发生侧翻,事发后,车辆的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未及时采取措施封堵罐体泄漏口,未截流事故车辆周边渗漏的苯乙烯来控制污染,导致约6吨苯乙烯进入汉江,造成汉江水质严重污染。
事件信息交流不畅,环保部门未能及时参与应急处置
在危险货物运输交通事故发生后,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的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缺乏对环境风险的认识或不知道环保部门联系方式,未能及时向环保部门报告事件信息,而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置事故的交通管理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缺乏直接的事件信息沟通渠道,导致环保部门接到事故报告的时间滞后,未能及时参与应急处置,造成环境污染的扩大。2011年6月4日,浙江省建德市一辆载有31吨苯酚化学品的槽罐车发生交通事故,由于事件信息交流不畅,环保部门没有在第一时间接到报告并参与应急处置,公安消防部门为了尽快疏通交通,使用大量消防水冲洗现场,导致大量含苯酚的消防水流入新安江,污染了新安江的部分饮用水水源地,造成杭州市部分县区一度停水。
运输物品性质不清,增加了环境应急难度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每年道路运输危险货物有6000多种,总量在2亿吨以上。不同的危险货物,其理化性质及其对周边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发生事故后采取的应急处置方法也千差万别。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置事故的交通管理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由于缺乏及时准确掌握危险货物性质的有效途径,往往只能靠经验对危险货物做出判断,人为增加了应急处置难度,一旦判断不准就会造成重大环境污染。2006年6月l2日,108国道山西省繁峙县段发生了一起槽罐车侧翻事故,大约30吨煤焦油进入大沙河。事发后,由于应急处置人员无法了解运输货物的性质,未能及时筑坝拦截、吸附清理有毒物质,直接威胁到下游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备用水源地的王快水库的水质安全,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
应急救援人员处置措施不完善,次生环境污染时有发生
发生危险货物运输交通事故以后,最先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救援一般是交通管理和公安消防人员,而他们更注重对人身和财产的抢救与保护,对事发地周围环境敏感性判断不足,不主动了解掌握事发地周围是否存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等特殊区域而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极易次生突发环境事件。2008年3月5日,湖北随州曾都区殷店镇发生一起槽罐车运输事故致二甘醇泄漏,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对二甘醇的环境危害性考虑不充分,没有依托地形构筑紧急的导流沟,将泄漏的化学品和消防废水进行有效控制或集中收存,而按照常规作业喷洒消防水,导致消防废水进入漂水河,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建立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环保卡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
必要性
针对日益突出的危险货物运输交通事故及其危害,交通运输部门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第39条规定:驾驶人员或者押运人员应当按照《汽车运输危险货物规则》的要求,随车携带《道路运输危险货物安全卡》(以下简称《安全卡》);《安全卡》主要包含:装载危险货物的化学品名称、储运要求、泄漏处理、急救、灭火、防护措施以及相关部门的联系方式等内容。然而,这些内容侧重于人员急救防护、灭火和消防救援,缺少必要的防范次生突发环境事件或减轻环境影响的措施,难以应对日益高发的危险货物运输交通事故次生突发环境事件。为此,有必要在现行《安全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并实施安全环保卡制度,督促运输企业和相关部门提高环保意识,做好信息报告,采取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置措施,遏制突发环境事件高发频发态势。
意义
第一,安全环保卡制度有利于环境应急中相关人员尽快熟悉运输物品性质,提高防范意识。安全环保卡制度要求危险货物运输单位在承运前,对危险货物的性质进行详细调查,制作安全环保卡,并由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熟悉掌握,有利于增强相关人员突发环境事件防范意识,遵守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相关规定,做好承运前的各项检查等准备工作,配备必要的防护工具和设备,从源头上降低发生环境事故的概率。
第二,安全环保卡制度有利于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及时报告,快速开展应急处置。安全环保卡制度要求危险货物运输单位提前了解运输沿线的安监、消防、环保、卫生等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方式,有利于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在第一时间报告事故情况,及时反馈事故现场态势和事故发生地敏感目标等重要信息,减少迟报漏报现象,为事故应急处置争取时间。
第三,安全环保卡制度有利于开展事故先期处置,将环境污染消灭在萌芽中。安全环保卡制度要求危险货物运输单位预先制定好危险货物泄漏至特殊区域,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居民聚集区、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现场处置措施,可以有效弥补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专业知识的短板,提高其事故的先期处置能力,避免事态的扩大,将环境污染消灭在萌芽之中。
第四,安全环保卡制度有利于应急处置救援队伍现场处置事故,防范次生突发环境事件。安全环保卡制度要求载明危险货物理化、毒害等性质和环保处置要求等相关信息,有利于公安消防等应急处置救援队伍根据事故现场实际情况,对污染情形和发展态势进行研判,采取疏散、围堵、降污等现场处置措施,有效防范次生突发环境事件。
第五,安全环保卡制度有利于提高部门间协调合作,加强危险货物监管。安全环保卡制度要求强化政府相关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摒弃危险货物监管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思维,不仅有利于形成合力、共同强化对危险货物运输的监管,而且也促使各个部门在处理危险货物运输交通事故时,达成“救环境优于救财产”的统一认识,防范次生环境污染,保障交通运输和环境安全。推动和实施安全环保卡制度的建议
安全环保卡制度是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置危险货物运输交通事故次生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我国还属于新事物,需要发挥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危险货物运输企业、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等各方的力量,将其当作一项系统工程,从各个方面完善并推动实施。
修订现有的部门规章,推动建立安全环保卡制度
2013年12月,交通运输部和环境保护部签订了《关于建立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协议》,提出加强在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运输环节的合作,推动实施安全环保卡。该协议为推动建立安全环保卡制度指明了方向。建议交通运输部和环境保护部结合当前形势和实际工作需要,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等规章进行修订,联合出台安全环保卡制度的实施细则,推动地方各级交通、环保部门及相关运输企业实施安全环保卡制度,并在综合评估各地实施效果基础上,择机将安全环保卡制度在相关法律法规中予以明确规定。
研究制定技术标准,指导运输企业制作安全环保卡
为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环保卡制度,建议尽快规范并统一安全环保卡格式内容,可由交通、环保、公安消防等部门在《安全卡》的基础上,共同研究制定安全环保卡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安全环保卡的形式和内容,增加防范和妥善处置次生环境污染的信息(如危险货物的理化性质,可能对周围大气、水体、土壤等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环境应急处置措施),指导运输企业和相关人员制作安全环保卡。
开展危险货物处置技术基础研究,提高应急处置水平
危险货物种类繁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所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千差万别大部分企业缺少信息收集渠道和经验积累,很难制作出科学合理的安全环保卡。建议交通和环保部门加强在危险货物对环境影响以及应急处置技术方面的基础研究,弥补现阶段技术空白,建立一套门类齐全、可操作性强、环境影响小的危险货物应急处置措施数据库,并向社会公开,方便危险货物运输企业查询使用。
建立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安全环保卡电子信息化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危险货物交通事故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信息报告困难。因此,建议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利用现阶段已经成熟的无线射频、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建设全时段、全地域的危险货物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安全环保卡电子信息化,不仅有利于对危险货物运输的全程监控,及时发现运输事故,而且在事故现场无法获取到安全环保卡或者被损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信息平台查询并获取相关信息,指导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强化运输企业从业人员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素质
建议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加强危险货物运输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环保卡相关知识培训,并将环保知识纳入从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的驾驶人员、押运人员等相关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内容,未经考核合格,不得从事危险货物运输相关职业。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当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环保卡制度日常培训计划,强化关于危险货物对环境主要影响及其应急处置措施等环保知识的培训,增强环境意识,提高专业素养。
联合开展应急演练和宣传教育,提高处置能力和防范意识
一方面建议加强部门联动。公安消防部门是综合应急处置救援的主力军,建议公安消防部门将安全环保卡相关内容列入训练科目,联合环保部门按照安全环保卡中的应急处置措施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部门间的联动协作能力。另一方面建议提高宣传力度。环保、交通、公安消防等部门充分利用网络、书籍、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向危险货物运输企业、驾驶人员、押运人员等相关人员,宣传安全环保卡制度的相关要求和主要作用等信息,提高其事故防范和环保意识。
主要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应急办.加强环保交通应急联动工作机制建设积极防范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J].环境保护,2014,42 (19):12-15.
[2]环境保护部环境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突发环境事件典型案例选编(第1辑)[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75-85.
[3]吴宗之,孙猛.200起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的统计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2(2):3-8.
[4]田为勇,闫景军,李丹,借鉴英国经验强化我国部门间环境应急联动机制建设的思考[J].中国应急管理,2014 (1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