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时代特征

新媒体时代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媒体时代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媒体时代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自媒体;大学生;主体自觉意识;现状;存在问题;加强途径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其中,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到24.5%,随着移动通讯网络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手机的进一步普及,移动互联网应用向用户各类生活需求深入渗透,促进手机上网使用率增长。数据表明,中国网民的增长数量不断攀升,规模不断扩大,普及率也不断提高。在这一趋势下,提高网民素质,增强其自觉自律意识变得极为重要。实际上,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每天的生活工作虽然离不开网络和媒体,但对自媒体并不了解,仍然处于认知朦胧阶段,对于自身的价值和所处的地位也缺乏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自媒体概念的界定及其时代特征

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或“个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百度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

对于报纸书刊等传统媒体来说,自媒体无疑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更充分的发展空间。那么,自媒体为什么能够获得如此迅速的发展和从未有过的成就呢?这与自媒体本身的时代特征是分不开的。首先,自媒体的传播主体具有多样化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自媒体时代,无论你是从事什么职业,无论你是否具有专业素养,都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就决定了信息来源的全面性、具体性和多样性,加之人们各种形式的传播,使自媒体具有更丰富的信息量和更大的威慑力。其次,自媒体的传播主体具有平民化的特点。曾经的传统媒体的传播主体以专业编辑或者新闻工作者为主,由于职业的原因,他们的视角和立场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预设性。而如今的自媒体时代,传播主体可以是每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平凡的百姓,无论是学生,商人,农民等都有发生的机会和平台,他们的言论往往是无功利,无偏见的,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最后,自媒体的传播主体具有普泛化的特点。自媒体快速发展以来实现了传统媒体话语权的转移,即授予了草根阶层张扬个性,体现个体价值与力量,自由发表言论的权利和渠道,充分表达了民意。随着普泛化程度越来越高,普通民众表达“自我声音”的趋势也会愈演愈烈。总而言之,由于自媒体传播主体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的特点,自媒体才得以迅速发展,成为人们传播信息的平台。

调查数据表明,自媒体的使用人群大多是20岁到29岁的年轻群体,其次是10岁到19岁。由此可见,自媒体的使用群体大多是大学生。而大学生作为自媒体时代的主体正一个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阶段,经历着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特殊时期,因而思想较为活跃的同时也更加迷茫。加之面对信息繁杂,良莠不齐的网络世界,大学生在自媒体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为突出,同时面临的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对此,我们将结合系统全面的调查问卷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的方法。

二、大学生主体自觉意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首先,何为主体性?“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w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人的自觉、自主,能动和创造的特征。”[1]在自媒体与自媒体主体的关系上,大学生作为活动主体在利用自媒体平台获取和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所表现和发展的自觉意识便成为主体性。“所谓自媒体主体意识,即自媒体参与者对于自身主体地位、主体能力、主体价值以及行为后果的理性自觉。”[2]大学生在这种自觉自律的思想高度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是非评判标准,充当好自媒体时代的主体角色。那么,大学生主体自觉意识的现状究竟如何又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为更好的研究调查,特意向大学生群体发放调查问卷。本调查问卷重点针对辽宁省大连市中多所高校大学生,并以大连大学为重点调研对象,采用随机发放的形式,共发放1000份,有效问卷837份,涵盖文史类,理工类,管理类,医学类,艺体类等众多学科专业。通过对调查问卷的数据统计,整体分析,我们总结了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大学生对自媒体认识模糊。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问及“您眼中的自媒体是什么”时,有455个学生回答网络社区,占调查总人数的54.4%;认为是个人信息的途径的有308人,占调查人数的36.8%;还有8.8%的学生认为是科技产品。由此可见,大学生们虽然处于自媒体发展的高速时期,每天身处其中并且通过自媒体获取和传播信息,但对自媒体是什么缺乏一个清醒准确的认识。对自媒体的使用率高,但能真正了解其实质的人却不多。

二是大学生的主体自觉意识淡薄。当问及“网络自媒体使您对于自己在网络中的位置产生了怎样的认识”时,有353人表示没有想过,占调研人数的46.4%;还有30.4%的人表示自己有一定的话语权;还有23.2%的人表示自己势单力薄,无法与大型媒体相抗衡。当问及“您在社交网络上的信息,更倾向于原创还是转发”时,有558人表示原创,占总人数的66.67%。当问及“您觉得您在自媒体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时,有47.2%的人认为即是主体又是受众;25.6%的人认为只是受众;还有23.2%的人认为自己只是个打酱油的。从这些问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并未认识到自身对于自媒体的重要作用以及其在信息传播中的重要角色。大学生们在自媒体平台发生时,大多数人受到一定限制,可见其仍然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没有做到话语权的主人,社会的发声者和真正的参与者。除此之外,很多人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自身作为主体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主体自觉意识淡薄。

三是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标准模糊。当问及“在网络上面对与您不同的观点,您会选择”时,只有47.22%的人选择理性讨论,还有39.44%的人表示会置之不理。当问及“在上网时对于未经证实的内容,您会选择”时,居然有超过一半的人选择置之不理,比例达到了57.78%;只有13.33%的人表示会主动求证。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在面对繁杂的信息时,能够主动求证其真伪的大学生较少。有很多甚至超过一半的大学生没有一个清晰地价值评价标准,通常以置之不理来解决自媒体的信息传播中遇到的问题。当问及“您的偶像在网络上被攻击您会怎么做”时,有54.4%的人表示会理性分析对错,不盲目跟风;有28.8%的人觉得很无聊,不去关注谁对谁错;还有13.6%的人表示仍然会默默支持偶像;还有3.2%的人表示要用行动支持偶像,跟攻击方争吵。可见当面对喜爱的偶像时,有少数大学生忽视了道德的底线为了捍卫偶像名誉,缺乏责任意识,主体意识,道德修养与原则。这些问题都反映了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标准模糊,尤其是处于价值观形成的特殊时期,价值评价和是非判断的引导格外重要,不得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三、加强大学生主体自觉意识的途径

为了加强大学生对自媒体准确的认识及其对自身的影响作用,强化对自媒体时代下主体地位的把握,树立一个正确理性的价值观和价值评价标准,从而达到加强大学生主体自觉意识的目的,在我们的探讨和分析之后,总结了以下解决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由于大学生对自媒体的含义,时代特征,价值意义甚至运行操作缺乏一个完整化,系统化的了解,加之学生家长在对学生的教导中疏于这方面的重视,最主要的是学校方面很少对学生进行自觉自律意识的培养等等这些原因导致了如今大学生对自媒体认识模糊,主体自觉意识淡薄。因此,不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以及社会方面都应该加强对大学生自媒体主体意识的教导和培养。一方面在自媒体的相关知识内容方面要加强教育力度,向大学生们传授关于自媒体的内涵、时代特征、发展前景、价值意义,利弊影响等方面的,同时要结合相关教育教学内容,使同学们树立一个理性自觉的主体意识。

2、重视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价值评价标准

在纷繁复杂的色会中,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标准很容易被扭曲和改变,形成一种多样化的价值评价标准。虽说如今的社会环境多元交融,大学生的价值评价难免会受到影响,会因为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价值观和价值评价标准会趋向多元化和复杂化。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多元化不代表混乱化,在多元的同r应该保持基本的原则和统一,否则社会也会因此陷入混乱复杂的秩序。因此,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必须行动起来,紧抓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价值评价标准。学校在为学生树立一个准确的价值观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学校必须发挥其主要作用,通过这种形式将价值观引导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但应该注重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强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还应通过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思想教育的渠道和途径更为广泛。

加强大学生在自媒体时代的主体自觉意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评价标准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因此任重而道远。无论是大学生本身还是学校或者社会都应重视培养大学生对于网络信息价值判断的能力,树立其责任意识和公民意识,减少对他人的伤害,无论是内在价值还是外在行动力都体现着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道德素质。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引领意识,以理性自律取代外在强制,从小的方面讲,有利于大学生了解自身在自媒体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作为主体的价值特性,在信息多元化的时代保持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从大的方面讲,有利于重构并转移话语权,为广大网友营造和提供一个具有自由话语权的网络环境及平台,使大学生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更加自律自觉,对净化中国的网络文化,使我国在自媒体时代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注 释】

[1] 谢玉进,郑永廷.大学生网络虚拟交往的主体性困境.现代远距离教育,2006.2.

[2] 杨晓宁,郭燕.浅析自媒体时代大学生媒体主体意识.黑河学刊,2015.9.

新媒体时代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艺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

工艺美术是因人们的实际生活要求而产生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价值,在国际上也久负盛名。我国拥有众多的工艺美术种类,它的产生多与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也因历史时期、地域影响、经济文化技术水平和民族民风而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工艺美术已不局限于传统的手工艺和家庭作坊,而是与机器工业,甚至与大工业相结合,把实用品艺术化或艺术品实用化。随着人们对工艺美术的高度重视,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得到了政府大力的扶持。但由于传统手工艺历经数百年沧桑,许多历史上形成的因素也制约了工艺美术的发展。将工艺美术的发展与现代文化的发展理念和推进思路相结合,从新的角度提升工艺美术的发展水平,寻求新的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工艺美术的发展简要

工艺美术的历史起源于人类开始制造工具的时代,它主要是因人们的实际生活要求而产生,因此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工艺美术大多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密切相关,也因时代、地域、技术和文化及民族等诸多因素而产生迥异的风格特征。根据史料记载,远在冰河时期,人们就学会了用符号来进行装饰,同时也发展了各种加工技巧,包括石质的、骨质的、象牙的、泥土的圆雕、浮雕以及这些材料上各种各样的刻画符号等。此外,从出土的石器时代的文物看,原始人所使用的工具上也常有各种符号和物形,并以此为装饰,加工很是精美,成为最初的工艺美术品的雏形。正是由于古人对于这种形式美感的追求,以及在此基础上累积起来的各种工艺技巧,才使得某些艺术或是造型成为可能,也正因此工艺美术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叠加、发展、创新,才逐渐形成今天的工艺美术的态势。

二、工艺美术的发展制约与优势

目前,大多数工艺美术品过于陈旧,缺乏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制约工艺美术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很多工艺美术品由于仍然采用手工作坊和家庭经营的模式,使得其形态特征还停留在最初的审美尺度上,没有及时的更新,不能很好的适应新时代的市场需求,因此也就是老样子、老传统、老技术,缺乏时代特色和新艺术风格,不具有时代感,很难被现代消费者所喜欢所接受,从而丧失了一大部分市场和消费群体,因而也羁绊了其向前发展的脚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固守陈规、不思进取、失去市场、被时代淘汰,这就是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它在迫使你改变、必须改变,在工艺美术技艺的承袭中,也要与时俱进,充分考虑时代特征,并进行相应的变革和创新,这样才能与市场接轨,真正达到产销合理的良性循环。工艺美术的厚重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是其最鲜明的优势。工艺美术一般都是经过百年历史的沉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较大的社会价值及影响力,作为一个传承历史的载体,具有其显著的历史特征和烙印,其后深藏的故事和品牌价值使得很多的工艺美术成为非遗产物,其独有的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都是其他产业所不能企及的。因此,在市场经济中,必须严把特色,不断尝试和挖掘自身内在的文化内涵和现代文化的相互交融,以及不断发展新的技艺、新的风格和新的时代特征,注重市场需求和品牌建设,增强创新意识,提升品牌价值,融入时代特色,发扬传统核心影响力,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多丰收。

三、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工艺美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百年的洗礼,使得工艺美术更是品类繁多、技艺多样,但在传承上大都秉承了家族式的承袭关系,这样虽然保留了技艺的独传性,但是同时也显露出了这种经营管理模式的局限性和制约性,对于工艺美术本身的发展和创新来说是极为不利的。要从根本上解决这种问题,就要改变这种固有的经营理念和模式,依托政府的扶持,增强自身的适应性并加快创新的步伐,打破原有的局限模式,多学习合理有效的管理秩序和模式,丰富业内的传统技艺,在保留自身风格特色的同时,融入时代特征,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特性。就目前的市场现状来看,工艺美术并没有真正实现其自身的历史价值和传承厚度。在被各色信息充斥的时代,更新换代是一件极其普通的事情,要想长远立足,首先定位自己,也就是说要了解自己的特色,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市场中寻求共性发展和特性传承,对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要快速跟进,从中挖掘出适合自身生存发展的立足点,适时转型以适应千变万化的需求,在特色传承中真正做到独立性、创新性和不可替代性,以谋求更高的社会认知和品牌价值,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空间和社会文化效应。就目前我国工艺美术发展而言,要立足于创新发展模式和积极探索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在新旧相互融合的发展态势下,传承是为了更好的创新,而创新才是工艺美术赖以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一定意义上,这直接关系到工艺美术的存亡。工艺美术一般都有古老而悠久的历史,都是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出现、发展、传承、创新,也正是因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生生不息的传承精神,才使得我们今天还能够有幸看到这些古老而厚重的工艺,还能够有幸参与这种带有生命意义的文化传承,还能够有幸为这些传统工艺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在这个快节奏的生活中深入体味古人的审美情趣、文化内涵和历史韵味。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关心下,工艺美术得到了大众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开展了一些深入的研究工作和相关课题,为工艺美术的传承搭建了平台,也为工艺美术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舞台。工艺美术在今天的发展,融合了时代特征、鲜明的历史特殊性和迥异的风格,并与之进行有机对接,积极探索具有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创新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艺美术应该积极借鉴相关创意产业发展的经验,促进工艺美术发展观念的转变,例如可以通过打造具有精神文化内涵的工艺美术博物馆来相应提高工艺美术的附加值,这不但是让大众直接了解工艺美术的途径,增强工艺美术的社会认知度,同时也为工艺美术保留了珍贵的历史资料,相应地建立健全工艺美术的保护体系,重视文化遗产和技艺保护的概念,为工艺美术长足发展提供强力保障,也为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开辟一番新天地;工艺美术虽然具有很强的历史感,但其价值并没有很好的体现,这与其原有资源的约束性有关,应认真分析社会市场的需求,大胆切入高端市场,优化品牌价值,强化文化优势,积极开发新的产品和经营模式,提升社会地位和认知度;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依托政府扶持,结合自身特色,积极探索新媒体等时尚元素对提升工艺美术经营理念、改进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影响,挖掘、阐释工艺美术的历史印象和文化内涵,逐步提升工艺美术的市场经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为工艺美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打开了一扇门,秉承历史的开拓精神,将工艺美术的发展与世界接轨,扩大多元化融合,转变经营理念,实现特色突出,多元化辅助的经营模式,也可积极打造网络平台和电子商务等多媒体媒介,对工艺美术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也为工艺美术发展创新提供有效的战略空间。

四、工艺美术创新发展的社会效应及价值

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是古老的文化分布在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行业及文化艺术领域,是百年的传承,有着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和历史文化底蕴,发展工艺美术不仅具有历史意义,同时也是市场需求和传统文化的延伸。在各具特色的工艺美术品中,能够很好的突出强调优势资源,新老融合、传统与创新、文化与科技的深度交融,是具有时代特征和独特韵味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之路。在工艺美术的创新中,具备革新意识、敢于想象,勇于与时代接轨,不断完善自身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落后的观念,打造深层次文化发展下的新工艺美术,不断散发自己古老而又具有时代性、创新性的独特艺术魅力,突出最原始的审美精神和最古老的历史韵味,其价值是深远的,其社会效应是长效的,其发展是具有延展性的,也为工艺美术的未来再创一个历史巅峰。

参考文献

[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张玉花,王树良.外国工艺美术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3]林乐成.正在改变的传统—当代工艺美术作品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4]柳宗悦.工艺之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新媒体时代特征范文第3篇

1.1校园文化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随着历史的更替,“90后”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力军。他们在思想理念、行为方式、人生态度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传统的校园文化模式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多样化的价值观对医学生思想造成强大冲击。同时,校园文化在形式、内容、等方面显现出滞后问题,使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能及时树立起良好的思想信念。

1.2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力不足。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大学的精神载体,是学校为了落实教学任务,实现育人目标,对学生采取的影响学生思想观念的有效措施和重要手段,但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专业技能性活动;二是单纯娱乐性活动。这两者都仅基于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或某方面能力提升的目的开展,使校园文化建设在医德医风建设中的引导力不能得到足够显现。

2、打造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平台

2.1牢固树立积极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把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育人目标。把握好立德树人的根本基调,将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人文素质培养,文化底蕴修炼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当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使之充分发挥吸引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凝聚正能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医学生职业精神和崇高信念,使学生树立起坚定的职业目标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2.2打造多元校园文化建设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同学最喜闻乐见的。大力拓展校园文化建设载体。加强医学专业历史传承教育,强化知校爱校教育,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努力开展具有专业特点的品牌活动,具有时代特征的特色活动,具有示范作用的精品活动。在注重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形式的同时更要充实内容。

2.3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作用。面对网络时代,校园文化建设要紧跟时代脉搏,主动占领网络等新媒体阵地,把握舆论导向。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医德医风建设:一要加强网站建设。推行实名注册,设置贴近医学生学习、生活的栏目,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和积极深刻的内容吸引学生;二要依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加大医德医风教育的宣传作用和引导效果;三要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互动平台,密切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做到及时了解、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新媒体时代特征范文第4篇

“视觉传达设计”于1922年由设计师W•A•德威金斯正式提出,意指用视觉的符号向外界传播信息,其利用文字、图形、色彩等的设计,准确的表达主体的信息和立意,在新媒体出现之前,视觉传达设计大多以绘画、排版、平面设计等二维的表现方式呈现。直到新媒体的出现,新媒体所带来的艺术以数字技术基础,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形式和生命力,在主要以光电为媒介的载体上创造出更加具有冲击力的视觉传播效果,能够吸引更多人的眼球,更准确全面的告知和传递信息。可以说,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为视觉传达设计带来了一次新的飞跃。

2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影响下的创作特征

2.1创作虚拟现实化新媒体的出现,将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创作推向了数字化的表现形式,而数字化的最主要特征是虚拟化,这种虚拟其实是指其存在形态的无形化,通过艺术创作将非物质化的事物变得可视,并利用虚拟现实表现手法通过图形、构图版式、色彩、线条轮廓和借助数字技术要素将事物变成了虚拟的数码编号,借助虚拟的手法和技巧将虚拟的信息现实的传递出去,这种独特的创作特征,带来了以往设计所不能表现出的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也大大丰富了设计所能传递的内涵,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彩。

2.2创作的多元化新媒体艺术打破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传统表现形式,引入了多元化的设计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设计师的设计思维,最终也为人们带来了多元化的视觉体验。

2.3创作的交互性视觉传达设计是给人看的设计,重在给人传达信息,视觉效果固然重要,但若能够兼顾人互动的本能,在感受视觉的同时能够亲身参与,将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新媒体艺术所带来的视觉艺术变革就做到了这点,在新媒体艺术影响下的艺术作品,比传统艺术更加智能化,也能为所要表达的主体更加个性化的进行创作,它能够让人参与到设计当中,更好的感受设计所传达的信息。

2.4创作的高变更性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技术的不断更新的同时不断发展,新媒体是时代性的产物,视觉传达设计在其影响下同样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其设计跟随时代的潮流变化,符合着网络和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流行趋势。

3视觉传达设计在新媒体影响下的发展趋势

3.1静态设计转向动态设计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基本保持在静态设计上,新媒体的到来打破了这项规律,数字化的技术将动态设计逐渐推入了人们的视野,让人有了全新的视觉体验,也不断的激发着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新媒体带来的数字化动态设计较传统的平面静态设计有着很多优势,它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比静态设计呈现更多的信息内容,能都更加生动的多方位展现想要传递的信息,也拥有更多的受众,所以由静态设计转向动态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趋势,也是必然趋势,这种趋势在设计领域的各个方面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探索空间。

3.2二维设计转向三维四维方向一直以来二维的视觉传达设计遍布着人们的生活,例如生活中的海报招贴广告牌,常见的书籍装帧等等,这些平面化的在二维空间中实现的设计形式渐渐的已不能满足所有受众的需要,想做出更出新出奇的设计,抓住更多受众的眼球,俘获更多受众的心,巧妙的结合新媒体技术显得十分重要,将二维的设计转向三维四维的方向,必将顺势获得更多受众。

新媒体时代特征范文第5篇

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如下

遵纪守法,尊荣弃耻,争做文明员工。

忠诚企业,奉献社会,共塑国网品牌。

爱岗敬业,令行禁止,切实旅行职责。

团结协作,勤奋学习,勇于开拓创新。

以人为本,落实责任,确保安全生产。

弘扬宗旨,信守承诺,深化优质服务。

勤俭节约,精细管理,提高效率效益。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建设一流公司。

《员工守则》高度概括,坚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体现企业特色。紧密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实际,把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现展理念都尽可能吸收进来。忠实反映了国家电网公司党组近年来关于公司发展的一系列管理理念,突出了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经济效益等公司核心工作,体现了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承担的重要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据悉,国家电网公司一届一次职代会职工代表曾提出制订《员工守则》提案,得到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并启动了有关员工守则的起草工作。几经修改后,2006年 11月30日,公司党组会议原则通过《员工守则》。经公示后,于近日通过了公司一届二次职代会审议。《员工守则》的颁布,对于推进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加快“两个转变”,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电网公司通知要求,总部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学习贯彻《员工守则》作为今年职工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员工守则》及其重要意义,形成宣传守则、学习守则的浓厚氛围。要通过多种有效形式,组织全体员工,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及基本内容,明晰基本要求,做到人人熟记守则,人人遵守守则。要注意培养和发现典型,大力宣传自觉遵守《员工守则》的典型事迹,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要以《员工守则》为指南,进一步完善员工日常行为规范,从而保证《员工守则》落实到各个岗位。

 

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相关文章:

1.国家电网员工守则

2.企业员工守则心得

3.员工守则感想

新媒体时代特征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形势;群众文化;互联网;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G2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1-000-01

一、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发展的形势与问题

1.互联网的兴起促成了网络文化对于群众文化整体的冲击

互联网时代,数字化的互联网信息内容通过数字、图像、文字、音视频等形式不断地冲击着广大受众的文化视野。对于基层的群众文化生活而言,互联网化的文化信息量较大,覆盖面较广,传播较为快捷,交互性较强。例如,类似于网络文化的社区化传播成为基层群众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社区内通过文体小广场等传统意义上的场所集聚了一定的人气,而网站和社区BBS则通过电子公告系统更新了基层群众的通讯形式与内容,为居民的意见、建议等舆论内容的传播搭建了平台、开拓了通道。

2.媒介融合的加速提升了群众文化的平台与渠道

媒介融合的概念是美国传媒学家普尔教授最早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原来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融合在一起,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显然,这种趋势目前已经成为现实,并逐渐影响到基层的生活与群众文化活动。媒介融合时代,信息在纸媒、电视、广播与互联网数字传媒之间进行信息的传输与整合,数据、图像、文字在同一个平台上互换互联,媒体一体化得以加强。对于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最为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提供了机遇。各种新媒体丰富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更新了活动的传播模式,延伸了活动的社会互动性,为不同人群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互动交流的平台。二是带来了挑战。新媒体的数字化传播使得传统的群众活动方式、手段失效,个性化特征和互动性的特点使得群众的积极性逐渐受挫。

3.群众文化结构的个性化、多元化与基层文化开展的矛盾仍然存在

消费社会背景下,市场经济对于群众日常生活的影响可谓无孔不入,人们的知识结构、文化水平、审美追求逐渐多元化、多样化,群众文化结构不断得到调整。然而,与之并不配套的是,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还是主要靠文化站、文化馆的力量。后者的建设却也存在基础设施老化、资金保障不到位、干部年龄与知识结构较为陈旧、内部管理与创新能力相对欠缺等问题,制约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信度与效度。

二、新形势下群众文化发展的路向与对策

1.借助新媒体,不断丰富活动形式与内容

一是借助新媒体的技术背景,改变过去单调、相对陈旧的互动形式,不断发挥基层广播站、电视台的主流媒体作用,将着力点转移到基层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内容传达到老百姓的身边,为其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充分利用党报党刊等纸媒的平台背景,开展信息惠民工程,让老百姓及时地了解政策、法规与文化发展的动向,丰富老百姓的头脑。三是崇高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实现与旧媒体的融合,综合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分众传媒受众,建立有效的基层群众文化惠民服务体系。依托大数据的手段,开展云服务、云计算、云存储,开设各种信息与交流论坛,改革既往群众活动的模式与体制,增加特性,让文化活动更为逼真、生动又有吸引力。开展新媒体支撑的培训与考核,让人才的力量涌动起来,为不同类型的群众服务。

2.坚持多元主体,不断拓展群众文化发展空间

一是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实现社交手段与范围的最大化,让更多地群众参与进来,让群众文化活动成为常态化的集体活动。要借立足于老百姓与基层群众的多元主体地位,将不同类型的信息、服务、活动传递到不同的年龄段、阶层,让不同类型的主体能够在群众文化活动中获得审美的享受与情操的陶冶,让不同群众类型都能够有所收获。二是完善企业文化、商业文化、街头文化、青少年与老年文化等多种文化样式,促成各种不同文化主体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三是开发不同的类型的通俗易懂的文化作品,让文化的种子撒播到平常人的心中,用作品去反映普通人的情感与思维,让艺术去解释人生。

3.强化网络文化引领,不断搭建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平台

一是以和谐社会的构建为目标,通过互联网条件下的资源共享来实现基层群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可以运用互联网联系广大居民实现登山、采摘、自驾游、足球赛、健身操等多种多样活动的发函,不断丰富与活跃社区的氛围,增强群众的凝聚力与归属感。二是强化文化的阵地意识,通过文化产品的内容生产、产品加工、渠道占有来实现一体化的发展与部署,不断发挥群众的和谐功能,不断发挥群众文化的精神调剂的作用和宣泄情感的功能,实现群众文化活动的娱乐性与价值追求的共同促进,让群众在娱乐中得到休息。三是不断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群众文化品牌。传统文化是群众文化的基础,也是群众文化在当下多元社会中的必须要扎实践行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国的传统文化是基础,各地的情况又有不同,这需要基层文化服务群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因地制宜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良好效果。

三、结语

新形势下,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只有充分认识并把握时代特征与文化发展脉络,才能不断从形式、内容上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深度、广度与力度,实现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基本职能。

参考文献:

新媒体时代特征范文第7篇

关键词:中国近代;20世纪前期;美术史;当代艺术;时代产物

谈及中国20世纪前期的美术史,那个时期的艺术受到政治、外来文化、社会变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国家危难、民族存亡、励精图治、效法西方、西为中用的时代背景下,绘画也成为救亡运动的载体和武器。

在中国社会激烈的变革中,美术对推动社会转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很多热血志士留学海外,探寻救国之路。他们试图通过绘画开启民智,宣传进步思想。李叔同、高剑父、何香凝等在日本学习绘画艺术,把西方的艺术传播到了中国,在传统的中国社会引起了轩然大波。艺术在当时算是中国开启文明的一个时代标志。而今天的学院教育仍然坚持百年前的人体艺术教学模式,很多人仍然不明白为什么要画人体、怎样画人体,现在所画的人体和以往古典的人体、后印象派的人体、立体派的人体、超现实主义的人体有何不同,这是当今的学院教育应该思考的问题。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实现个人的绘画语言与当下的时代性有机融合也是值得思考的。20世纪初,上海开埠以来,受到越来越多西方文明及绘画的影响,出现了与传统中国画不同的海派,其以赵之谦、虚谷、任伯年、蒲华为代表。新生事物的产生总会受到旧势力的攻击和阻挠。海派的产生和中国当代艺术的产生有着相同的时代因素。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各种西方的书籍、画册涌到中国,短短几十年里,中国的先锋艺术家学习、借鉴了西方历经几百年的艺术样式和图式风格,如观念艺术、行为艺术等。在当时,“当代艺术”这个词就像洪水猛兽,让很多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走过了近30年,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当代艺术创作领域,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对社会、个人生存体验及人文关怀的思考。他们具有了一种新的人格,就是批判精神。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当代艺术成为资本市场的价值凹地。张晓刚的油画作品《大家庭》在纽约苏富比拍卖会以近百万美元成交成为拐点,中国当代艺术在2006至2008年迎来了市场的井喷,大量的资本涌入这块凹地,泥沙俱下,甚至不少人改行来做艺术。艺术品和市场连接在了一起,很多天价的作品频频出现,吸引了大众的眼球。普通老百姓通过媒体的报道,知道并开始关注中国的当代艺术,也明白了艺术可以多元形态出现,不是像以往只有一种标准。这也算是一种民智的开启。20世纪早期,中国最早的实用美术或者叫商业美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张光宇、丁聪、丰子恺、叶浅予等杰出人士。他们通过报刊漫画等形式,发表对当时社会的看法,他们的作品家喻户晓。笔者曾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庆时看到叶浅予的几幅水彩画,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他画的是那个时代农民丰收的景象,技法娴熟,画得极好。形式风格很有夏加尔的感觉,即便放在当下也一点不过时,笔者不由地心生敬佩。古往今来,优秀的艺术品都能超越时代的局限性和个人的局限性,经过漫长的时间检阅,沉淀下来,成为人类文明宝贵的财富。叶浅予等人与学院派画家不同,大都没有受过正统的高等教育,但这并不妨碍他们通过种种方式使自己的漫画得到发表和传播。他们的作品往往关注当时老百姓的生活,所以受到了老百姓的追捧,他们的进步思想也得到了空前传播。这和当下的中国当代艺术关注当下、表现当下,注重人文关怀的精神不谋而合。回顾中国20世纪前期的美术史可以发现,时代造英雄。生活在当下这个和平的,经济、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艺术家又该以怎样的视角关注和表现当下的事物?生活在当下,不管你身处何地、愿不愿意,都已经不可避免地卷入世界当代艺术的浪潮中,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中国美术馆、798艺术区、艺术北京博览会等处,都能看到大师的作品,如“从提香到戈雅”“里希特个展”等,人们能近距离地欣赏大师的作品,揣测那个历史时期的创作情绪和社会背景。

新媒体时代特征范文第8篇

关键词:播音主持课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播音主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理论知识,更需要与学生一起完成许多实践性的课堂、课外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做的是理论知识的传递以及大方向的把握,更多的时间应该留给学生自由发展,而不是将学生的个性都同化了。所以,这就对播音主持的教师和其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既要保证学生的专业知识不被落下,又要保证其个性的充分发展。现在的播音主持课堂教学现状是:理论知识多、实践知识少、教学内容相对保守和老派。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我建议将课程设置改为理论和实践1:2为佳。课程前半部分教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在课程中期结合课堂实践教学,并在实践中有针对性的补充和纠正相应的理论知识,在课程后期做总结和归纳。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能改善专业课沉闷的课堂环境,也能锻炼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播音主持是一门时代特征非常强的课程,所以课程设置可以结合实际的媒体大背景做适当调整。例如:时下最流行的莫过于选秀节目,教师就可以借由选秀的背景在课堂内举办主持人选秀大赛。教师只需要指定赛制、其余时间只需坐在课堂的角落静静观赏,只有在学生专业知识有偏差或者产生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就行。绝大部分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选举或者抽签产生评委、学生自己报名成为选手、最后一轮一轮的比赛选出优胜者。这样的课堂安排能让学生觉得他们是课堂的主人,对于课堂有充分的支配权和决定权,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氛围丰富多彩。在整个环节中,参赛的学生不仅会主动积极的查找资料、准备参赛、学生评委也会在对别的学生的点评和打分中更牢固专业知识,并且能让他们透彻看清参赛学生的错误,避免同样的错误再次发生。这对参赛学生和学生评委来说都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实践能给他们带来理论知识学不到的东西。活动结束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写一个活动总结,同时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表现都做出点评和给出指导意见。诸如此类的课堂教学活动,会让学生更积极参与和投入其中,带来的效果往往也比单纯的理论知识授课来的好。

教师亦可根据实际情况变换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播音主持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正确引导和学生自觉、积极的配合。其中,教师的引导和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尤为重要。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指导,切勿千遍一律,也不可一成不变,应该因人而异,量体裁衣。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累积总结的过程,作为播音主持的教师,应时刻关注行业内的新动态、节目类型的新变化,并将这些变化运用到教学中来。播音主持课程是集理论、艺术、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尤其是为了学生将来更好的在专业路上从业和发展,实践>理论的授课方式是必然的出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