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媒体的优缺点

电子媒体的优缺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子媒体的优缺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子媒体的优缺点范文第1篇

以网页形式提供给学习者的学习材料,应该经过特别的设计,充分利用交互式的、能够适应不同种类视听信息的电子媒体,其内容可以包括视频片段、动画、音响效果、音乐、图片以及链接和非链接的网页。也就是说,给学习者提供的网页学习材料,既要提高其可接受性、能动性和交互性,又要保持其图文质量的高标准,因此,其信息呈现方式具备以下特点。

1.采用超文本方式编排内容:传统的印刷学习材料的信息组织结都是按固定顺序线形编排的,即信息内容是按单一的顺序编排的,虽然其内容是跳跃浏览的,即首先阅读每章的小结或最后一章,或参考目录从中挑选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但人类的记忆是网状结构的,联想检索必然导致不同的认知路径。为了适应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在网页学习材料中,应采用超文本的方式,也就是一种类似人类联想记忆结构的非线性网络结构来组织信息。

2.片段式的内容呈现方式:大部分人们在阅读网页时,并不会仔细阅读文本内容,而是通过快速扫描来寻找一些概括性的关键词和大标题。通过网页学习材料进行学习的学习者大部分已习惯于在网络上“冲浪”,如果从网上下载图片或整个网页所需的时间过长的话,学习者会很快失去兴趣。因此,在制作网页学习材料时,需要先将要呈现给学习者的学习材料进行精选,太长的信息经过编辑分解成易用的片断,让学习者可以迅速收集信息中的精华。

3.根据学习者程度来决定信息密度:有研究究指出,访问者在访问网页时已具有的相关领域知识与程度,对于他们更喜欢的有关文本和上下文环境的细节的数量是很重要的。那些具有相关领域较高层次知识的使用者,更喜欢信息密度高的屏幕,而那些相关领域知识相对贫乏的使用者,则更喜欢信息相对较少,而有更多的上下文环境的解释。

4,相关信息应整体呈现:格式塔理论中靠近原则提出,如果不同的文字或图形组成部分位置靠近,学习者就比较容易看出它们是一起,并且,学习者倾向于将外表相似的物体归为一类,因此在设计编排网页学习材料时,应把相关信息放在一起,使学习者能一眼看出这些信息属于一个整体,而非孤立的部分。例如,将用以解释图形或用以表明某一部分图形的文字应当紧挨其所指的图形或部分图形。如果整块信息中有需要强调的部分,可通过将字体加大,加粗,或者运用强烈的对比色,加入动画等手段达到将学习者注意力集中于需要强调的部分的目的。例如,为了使学习者重点关注采用同一种格式的文字定的部分,可采用不同的颜色、使这一部分闪烁,或采用其他区分方式。但是应注意,如果一段文字中区别太多,也会使学习者难以注意需要获得的信息,这种方式适合于强调一小段关键部分或者关键词,而不宜用于大段信息。

5.设计合适导航信息防止网络迷航:网页学习材料的信息量较大时,需将其划分为合适的信息模块,并将各信息模块就需要按超文本和超媒体的结构组成信息网络。此时大量的信息模块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安排和导航,让学习者可以很容易得知道如何获得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而不会在网络中迷航。在设计超链接时,应让学习者清楚的知道通过他将要点击的链接将会到达什么网页,另外,应注意“有去有回”,既在每页上都应有返回的导航或者超链接。

6.呈现信息的完整性:格式塔理论中的闭合规律表明,人们会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理解不完整的图形或文字,应当避免不完整的图形,因为学习者会花时间去琢磨图形的意义,而不是从所提供的信息中学到东西。例如,如果给出一连串的虚线,其基本形状是环形的话,人们往往会把点与点之间的空白填满并且说这些点代表的是一个圆。人们倾向于根据过去的经验补充空白并由此解释所感知的内容。他们会力图对感知的对象进行解释,对于不完整的信息便牵强附会地赋予其意义。因此,因注意,在设编排计网页学习材料时,不完整的信息可能导致学习者对所提供的信息误解。

二.视觉效果的呈现方式

在设计编排网页学习材料时,不仅要合理设计信息呈现方式,在对网页的整体布局,媒体素材的使用,色彩搭配上也要符合学习者的学习特点,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

目前常见的网页布局方式有以下几种:

1.“T”结构布局。指页面顶部为横条网站标志,下方左面为主菜单,右面显示内容的布局,因为菜单条背景较深,整体效果类似英文字母“T”。这是网页设计中用的最广泛的一种布局方式。优点是页面结构清晰,主次分明。容易掌握。缺点是规矩呆板,如果细节色彩上不注意,很容易让人看之无味。

2.“口”型布局。指页面一般上下各有一个横幅,左面是主菜单,右面放友情连接等,中间是主要内容。这种布局的优点是充分利用版面,信息量大,缺点是页面拥挤,不够灵活。

3.“三”型布局。指页面上横向两条色块,将页面整体分割为四部分,色块中大多放图片,视频。

4.对称对比布局。采取左右或者上下对称的布局,一半深色,一半浅色,一般用于设计型站点。优点是视觉冲击力强,缺点是将两部分有机的结合比较困难。

5.POP布局。POP引自广告术语,就是指页面布局象一张宣传海报,以一张精美图片作为页面的设计中心。优点显而易见:漂亮吸引人。缺点就是打开速度慢。

每一种布局方法都有其适应的学习内容和使用对象,因此,应在对学习内容和使用对象进行分析之后,衡量其优缺点后进行选择。

网页学习材料与传统的印刷材料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除过简单的文字和图形之外,还可以加入声音,视频,动画等效果。但是,在插入这些效果时,应考虑到并非所有学习者的计算机都能够接受和现实它们,并且,这些效果是否很好的为材料内容服务,并对学习者有帮助。

电子媒体的优缺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报纸消亡论 新媒体 报业发展

早在1926年电视诞生的时候,有人惊呼,电子媒体时代即将到来,印刷媒体即将消亡,人们将把报纸抛弃。可是几十年过去了,报纸依旧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但是报纸再一次面对着更加强大的挑战对手――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根据2009年互联网研究机构ComScore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互联网网民人数已经超过10亿。越来越多的人在互联网上浏览新闻、听音乐、看电影、打游戏。人们似乎在网上能够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更不幸的是经济危机还在继续蔓延。在双重压力下,传统报业的阵地似乎在一点点失守:欧洲百年传统大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于2008年10月宣布停止印刷版,2009年4月起专注网上出版。有146年历史的《西雅图邮报》于2009年3月17日发行最后一期印刷报纸后,全面改为电子报。

一、当代报纸消亡论的提出及其反响

为什么电视出现的时候,报纸消亡的判断不见效,而今天互联网盛行时的报纸消亡的判断却得到大家的重视,甚至是信以为真呢?与20世纪提出的报纸要消亡的言论不同,今天“报纸消亡论”的提出有其现实背景。美国学者菲利普迈耶提出:根据数据分析,读者对报纸的信心正在以每年0.6个百分点的平均速度下降,到2015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将降到零;到2043年第一季度晚些时候,日报的读者将归于零。①该预言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很大反响。日本原《每日新闻》总编歌川令三在《报纸消失的日子》一书中也指出:报纸消失的日子是2030年。②清华大学的刘建明教授根据报纸读者的代际老化规律在2005年11月提出“在30年后,报纸将无可药救。”③

不过,持相反观点的也大有人在。2008年11月,默多克在美国广播公司每年一度的系列广播演讲中说:“太多的新闻工作者以沉思他们的悬而未决的死期为乐,这是荒谬的。”就现实的情况看,全球报业的发展并不平衡:欧美国家的一些报纸发行量下降,同时一些地区的发行量上升,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

二、细读报纸消亡论

“报纸即将消亡”的观点一经提出,令很多人感到恐慌,特别是很多感受到新媒体压力的报业从业人员。其实,人们只是惊骇于菲利普迈耶的大胆假设,很多媒体对该观点的报道也有断章取义的嫌疑,却忽略了该观点提出的理论背景和实际含义。2005年,菲利普迈耶在《正在消失的报纸: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一书中,运用美国“全国民意研究中心”的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制作了两个“线性拟合”图――1972~2002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分布图和1972~2002年日报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通过对这两张图的分析,菲利普迈耶认为用一把直尺将趋势图中的线顺势延长,得出了上文提到的报纸消亡论。可以说,报纸消亡论完全是建立在数字预测的基础上。理性的思考一下就可以明白,尽管根据数据调查阅读报纸的人越来越少,但是会完全按照线性规律一直减少到最后一个吗?恐怕报业就已经破产了,不会等到2043年。

其次,因为报业读者人数的减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能阻止报纸消失,菲利普迈耶在高呼报纸消亡论后,提出了挽救报业未来的“影响力模式”。这是一种全新的保存和稳定报业社会责任功能的商业模式:报纸的主要产品不是新闻或信息,而是不以销售为导向的社会影响力和以销售为导向的商业影响力。从长远看,保持高质量和高可信度的新闻能够帮助报纸获得需要的社会影响进而实现其商业目标。

菲利普迈耶提出的“影响力模式”意在引导我们,保持报纸的高质量,获取读者的信任,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这一切最终都将转化为商业利润回报报纸。

三、我国报业应该如何应对报纸消亡论?

“报纸消亡论”的诞生背景是美国,针对的是美国报业的现状做出的分析和预言。我国报业现状和美国、欧洲等国家截然不同。我国报业的发行总量、广告收入或报业影响力和西方报业存在一定差距,发展空间很大。虽然我国报业整体现状还不至于像西方报业那样面对“生存或者死亡”的痛苦抉择,但以网络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以迅猛之势抢占报业的广告市场份额、分流报纸读者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是报业面对的巨大挑战。报业应该如何以报纸消亡论为警示,妥善应对当前的压力和形势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第一,坚持内容为王。菲利普迈耶提出影响力模型,并指出“获取社会影响力的方法是得到公众的信任,这需要报纸成为可靠和高质量的信息提供者,其中包括经常为新闻制作和编辑产品进行资源投资。由此而产生的质量较高的报纸会赢得公众更大的信任,其结果不仅仅是读者数和发行量的增加,而且会产生广告客户愿意与之合作的那种影响。”④当今社会,信任是一种极度稀缺的资源,一旦读者对某报产生了信任,那么除了满足自身获取信息的需要外,这种信任会使读者与某报间形成一种相对牢固的信任契约,读报会成为读者的一种习惯。在这种情况下,读者不愿意耗费精力去判断一个替代者的好坏。拥有读者信任的报纸也是容易得到广告商认可的,社会影响力最终会转变为商业影响力。中国广告协会报刊委员会主任梁勤俭指出:“中国报业仍然处在爬坡阶段,还没有到达山顶,还有发展的空间。但现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我们报纸的品质和内容还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我们的表达方式还不能够真正贴近时代。”坚持提供真实的新闻,刊发针对公共事件的客观公正的评论;在采编环节加大资金和人员投入,认真研究读者需求的细微变化,这些都是报业亟待加强和努力的方向。

第二,建立新闻网站,走媒介融合之路。《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07-2008)》显示,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迅速成长使我国传媒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2007年,新媒体在传媒产业中的比重已增至近三分之一。已彻底弃报从网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致读者的公开信》中这样回应人们的质疑: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变,新闻业和传播的方式在变,那么我们提供新闻的方式也必然要随之改变,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信中还公布了专业机构对4000名会员的信件和邮件调查结果,报纸订户中有46%的人认为不需要出版日报,非报纸用户中的77%的人不主张每天出报。⑤这些给我国报业以启迪的是,加快报纸的数字化转型,主动拥抱e时代,走报网融合之路。目前,在我国报纸依旧是多数人的主要信息源,是探索“报网融合”之路的最佳时机。妥善利用网络即时性优势的同时发挥报媒的采编优势,加强编读互动,一定能更好地满足读者需要。需要注意的是,商业门户网站有自身独特的盈利模式,在内容上做大做强的同时,新闻网站需要摸索出一条更为适合自身的盈利渠道和模式。

第三,打造精品“瘦”报,摆脱同质化魔咒。现在,我国报业有两大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很多报纸,特别是都市报试图打造信息超市,二是各大报纸同质化严重。很多报纸,特别是都市报总是试图将各种新闻都一网打尽,报纸每期都是厚厚的一大叠。现在有两个原因促使厚报越来越少:一是因为新闻纸涨价,昂贵的原材料成本已经让很多报社倍感负累。缩减版面是帮助报社降低成本的重要举措之一。还有一个原因是,想做到所有信息的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相反,过多的信息会分散读者对重大信息的关注程度。从读者的角度说,他们也希望享受报纸已经为他们精选好的信息大餐,省去自己再从信息海洋中筛选的麻烦。人们希望得到一份更加便于携带和阅读的报纸。英美国家报纸小型化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另外,更需要强调的是,我国的报纸同质化严重,一座城市同类型定位的综合性日报有三五家甚至七八家,几份报纸百分之六七十的内容重复。走自己的特色之路,面对同样的新闻素材,如何写出不同于同行的独特报道,是在报业竞争中杀出重围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对媒体命运判断的方法论问题

为什么每当一种新媒体出现人们就对旧媒体做出某种有关消亡的“判决”呢?当电视出现的时候,人们惊讶于电视的能听能看的强大功能、视听刺激及全方位的感官感受,认为报纸不再被需要。当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出现,人们享受到的是更快捷更丰富的信息服务,和电视不同,人们在网络上浏览信息不用再受节目播出时间的限制,可以在网上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和他人分享信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功能更为强大。尽管如此,人们就能做出报纸必然消亡的结论吗?如果不能,人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来判断在新媒体面前,传统媒体的命运?

其实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要客观判断各种媒体的优缺点,认真分析不同媒体作用于人们的心理特点。电视作为电子媒介,信息以图像、声音和文字多种形式显现,充分作用于人的各种感官――电视图像转瞬即逝,所以没有提供人们思考的空间。网络传播的信息不受时空限制,人们可以随时点播,而且提供了信息海量,但是在硬件上网络受终端设备的限制,各种垃圾信息充斥其中。相比之下,报纸作为印刷媒介,携带方便,随时可供翻阅,费用低廉。人们阅读后,会对报纸上刊载的文字信息进行理性思考。这是印刷媒介具有的独特优势。因此在没有考虑这些现实因素的情况下,做出某种媒体即将消亡的论断是不科学,至少是不严谨的。

参考文献

①菲利普迈耶:《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14页

②转引自崔保国主编:《2006年,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83页

③刘建明,《关于报纸消亡的对话》,新闻界,2006年1期,16页

④菲利普迈耶,《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18页

电子媒体的优缺点范文第3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teach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wa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increasing degree. This technique has original role in present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creating teaching situation, mobilizing students' various senses, etc, making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more intuitive and vivid. This paper takes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as research object, analyzes and researches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status and the existence questions in preparatory educati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takes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关键词: 预科教学;多媒体教学;现状;策略研究

Key words: preparatory course teaching;multimedia teaching;present situation;strategy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238-02

0 引言

在80年代的中国,多媒体教学已经出现,更多地使用各种电子媒体,如幻灯片,投影,教学技术、多媒体课堂教学视频教学模式,九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教学逐渐取代之前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的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专家们研究了对多媒体教学的许多方面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但对民族预科教育的多媒体教学使用的现状的研究却很少。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将少数民族学生的准备阶段作为多媒体教学过程的应用研究现状,教学在预科电流以及存在的,并提出如何加强和改进预科多媒体教学的研究和分析。

在本文中,以2011级的大学预科教育的宁夏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以综合系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基于详实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取得结论。我们采取整体抽样调查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随机选择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分析。问卷内容涉及预科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多媒体教学认知态度、教师的多媒体教学能力,多媒体教学的学生影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缺点等等内容。共回收有效试卷294份。此外,调查还随机抽样访谈教师15人,多媒体教学课件11项,调查涵盖了语文、英语、计算机、数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五门课程, 调查数据通过使用Excel和手动验证数据进行分析。

1 预科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1.1 多媒体教学的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课件是一种有效的载体,不同类型的语言,信息收集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这些新的感官刺激,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

1.2 多媒体教学是能够发挥一致性的教育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充分的复习旧的知识,写在黑板上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多媒体教学的黑板是可以容纳大量数据的远端,而黑板教学回顾知识只能依靠有限的记忆,而丰富大量的知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会受到限制,但多媒体教学是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它通过不间断的回顾总结,并强调的关键知识,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巩固学习的连续性。

1.3 多媒体教学方式课题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在黑板上上书写的时间可以大大节省,使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师能够将更多的知识转移到在同样地时间内使学生接受更多的信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4 使用的音频,视频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展示一些实验,这在现实生活中的短暂时间里是很难实现的,或者通过多媒体演示,我们可以通过3D图形显示器,通过各个角度的演示,将一些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与我们观察到的图像、图形相联系使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当然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个加入了音频和视频的动态变化过程的演示实验,并将一些重要的步骤做加以教师的适当解释,从而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并突破了教学难点。

2 加强多媒体教学应采取的措施

2.1 教师要学会设计多媒体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效益。多媒体教学内容应结合学科的特点,根据教学内容和实践进行精心的设计而确定。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容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音频、视频效果,从而帮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概念和内容。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充分表现力,突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很多教师在做课件时,盲目的拷贝其他教师已形成的课件,不能联系学生和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适当地运用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学习材料的特点,设计教学内容,因此,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最佳效果。

2.2 教师应当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预科各门功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同时结合黑板教学,并结合一定的肢体语言,伴随课堂节奏,通过与学生目光交流从而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依赖于良好的教学课件,课件的内容,不应限制,根据实际的教学计划,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加强互动教学,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多媒体的大量信息。

2.3 在教学中,准备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因此,在推广过程中的现代教学手段,改变旧的教育理念的第一件事,但无论哪种教学方法,必须以人为本。换句话说,在实践中,我们应坚持教师的LED,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师应控制多媒体教学手段,更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从而大大增加了先进的教学手段的真正优势,只有运用这种方式,才能使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会成为新的教育形式下掩饰下的旧的教育。

2.4 多媒体课件应详细分析具体的学科,更加注重课件质量。许多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应该基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习特点,在表现手法上也应该不同。例如语文课程的多媒体制作,可以选择和准备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审美教育,也可以加入图像功能,仿真动画,这样效果会更好,学生也会更容易理解;此外,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如与历史实际材料相结合以及与各民族的风俗风情内容的展现相结合,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达到功倍的效果。预科教学的其他课程也是如此,教师要在详细分析具体的学科特点的基础上,非常注重课件的质量。

总之,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预科教学工作,在国家的高等教学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对于提高少数民族的整体素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工作,教师的在课堂上应该更加注意选择适当的内容,并同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建立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念,避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全程使用多媒体课件,并提高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水平,建设和加强管理多媒体教学设备,更好的服务教学实践的预备课程。

参考文献:

[1]徐晓东.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