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教育体系建设

安全教育体系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安全教育体系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安全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1篇

肉食品生产能否有安全保障,不仅关系到畜牧产业的发展,还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安全和社会进步。所以,肉食品的安全管理毫无疑问是政府行为,应由各级政府来组织监管。

造成食品不安全的直接原因,是因为食品从生产到餐桌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包括无意的和人为的),加之缺乏监测和规范管理,不能及时地处理而使其流入了市场。特别是在肉食品生产过程中,污染源复杂,感染途径多。尽管我们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养殖场和加工企业,却因肉食品的加工原料被污染而使企业承受极大风险。因此,要解决肉食品的安全问题,还得从源头抓起,从生产环节抓起,从原料基地抓起。

在肉食品生产过程中受有害物质污染致使质量下降的因素很多,大致有五个方面:一是动物疫病。包括在养殖过程中因畜禽疫病带来的细菌和病毒以及在治疗后留下的兽药残留。二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带来的各种有害物质。如重金属、硫磺类、四环素等兽药残留超标。三是人为非法添加有害物质。生产者在饲料中人为地非法添加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莱克多巴胺、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四是环境污染。即从废水、废气和废渣(粉尘)“三废”中带来的氟、砷、镉、铅、汞、锰等有害物质。五是人畜互传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因此,对畜禽安全生产的监管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养殖、屠宰、储运、加工等,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肉食品质量安全体系,由这个体系来规范各个生产环节的安全生产措施及安全体系建设。肉食品质量安全体系由生产、监管体系构成,主要包括健康养殖技术标准体系、肉品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可追溯的技术监测体系、市场准入管理体系以及安全教育体系等。

健康养殖技术标准体系

优质、安全的肉食加工产品必须有优质的原料作保证,而优质的原料必须依靠安全、清洁和科学管理的畜禽养殖基地提供。所谓安全、科学,就是要求各个生产环节都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规范饲养。从养殖场的选址和建设抓起,养殖场应建在远离水源、城镇、医院、学校和交通要道,建设布局应有防疫隔离设施、生产区、生活区和缓冲区。空气质量和水质量应符合养殖业环境质量要求,即符合《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畜禽产地环境评价要求》、《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无公害食品畜禽饮水用水标准》等规定。养殖生产过程中,要执行一系列的国家畜禽养殖卫生标准,如养猪场,就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实施清洁生产,并符合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管理准则》和《云南省无公害生猪饲养标准》。

在养猪生产中所用的饲料及原料也必须执行国家《饲料卫生标准》、《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所使用的添加剂产品必须是农业部公布的《允许使用的添加剂品种目录》。药物添加剂的使用还要符合《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药物的使用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兽药质量标准》、《进口兽药质量标准》、《饲料药物饲料添加剂使用规范》和《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标准》等。生猪养殖中的品种改良、兽医防疫、产地检疫和重大疫病的防控有一系列的技术规程和法律法规,都必须严格执行。

对屠宰场和肉品加工厂的标准和要求正在建立和完善。屠宰场的选址和建设都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法》。建场地点不仅要远离城镇和水源,还要远离养殖场,位于居民区主要季风下风处和水源的下游。屠宰场的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其工艺和排污必须执行《生猪屠宰操作规程》。品质应按《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规程》进行检验。肉品检疫检验合格后,须加盖检验合格讫印章、饲养基地编号印章等,并符合《猪肉安全卫生要求》的规定。

肉食品生产的各种产品,特别是终端产品,都必须达到>:请记住我站域名/

肉食品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近两年我国发生的在猪饲料中非法添加瘦肉精、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等事件,充分说明造成食品不安全的主导原因不是污染物的复杂和环境的变化,而是某些经营者道德败坏,为了牟取暴利而违法害民。所以,必须用法律的手段约束和制裁那些丧失良心的违法犯罪者。世界上任何一个对国民负责的政府,都非常重视肉食品安全工作,并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我国也不例外,今年6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取代了1995年颁布的《食品卫生法》,“卫生”改“安全”,两字重千斤,充分反映了广大国民的心声。新的《安全法》与旧法最大的不同是明确了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的责任。《食品安全法》兼顾了与《动物防疫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衔接,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肉食品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打下了基础。

饲养环节 要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种畜禽管理条例》和《兽药管理条例》以及一系列相关的技术规程、管理办法和重大动物疫病的预警方案。建议立法部门加快对《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药管理条例》的修订,抓紧出台《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配套规章,依法开展养殖生产。为了加强产前的监管和规范,建议参照《渔业法》的有关规定,对经营畜禽养殖者实行“养殖证”制度,由县级以上畜牧部门对经营者的技术能力和养殖场地进行考察,合格后发给“养殖证书”,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肉食品安全生产从源头抓起。

屠宰加工环节 目前的法 规只有国务院颁发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这标志着我国的畜禽屠宰管理有法可依,但该《条例》还不能完全解决屠宰加工环节中存在的很多问题,云南省各地的定点屠宰场有待科学布局和规范,多数屠宰场仍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难以保证肉品安全卫生。大部分屠宰场还没有建立“瘦肉精”检测室。《条例》对牛羊畜禽屠宰的规定只笼统规定参照《生猪屠宰管理条件》执行,不便于操作。《条例》对违规者的惩罚力度过轻,还须进一步修改完善,明确和加大量化处罚的力度条款。如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私宰生猪是要坐牢的。

流通环节 除了动物疫病按《动物防疫法》管理外,其他流通环节尚缺乏统一明确的具体规定,因而不少地方肉食品流通出现了各自为政、画地为牢的问题。由于肉食品流通的无序和地方保护主义日益严重,不利于屠宰加工业做大做强,不利于肉品大贸易、大流通、大市场的形成。建议国家尽快出台肉食品流通环节的法律法规或管理办法。

储运和销售环节 除了动物疫病按《动物防疫法》管理外,目前缺少针对肉食品特性而制定的肉食品储运的法律法规。因此,亟待国家出台肉食品储运、销售的法律法规或管理办法。

可追溯的技术监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明确了对发现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食品应采取召回制、问责制,对造>文秘站:档案,其内容包括畜禽的来源、配种、免疫、饲料、屠宰、储运及流通等环节的生产信息档案。当发生肉食品不安全问题时,我们通过标志电子档案可追溯到造成肉品污染的原因究竟出在哪个环节,可追溯到畜禽的产地、饲养者、防检疫责任人,追查到畜禽及其产品的流动路线,有利于快速改进工作和追究责任。二是建立质量安全监测的技术队伍和相应的监测手段和法规。建立可追溯的技术监测体系,是实现肉食品安全不可缺少而又非常重要的措施。

目前农业部在积极推行“动物标志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动物标志及疫病可追溯体系致力于建立一个现代化的防疫、检疫、监督网络平台,随着追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实现动物源性食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实时监管。去年以来,我国全面推行新型畜禽标志(二维码标志),实施《畜禽标志及养殖档案管理办法》,采用二维码技术的畜禽标志建立了全国唯一编码体系,以满足对畜禽档案长期保存的规定。

畜禽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中使用识读设备,读取动物标志二维码信息,并进行从畜禽标志向标准商品条码的转换和信息绑定工作。包括屠宰场标志转换(由畜禽标志二维码转换为标准商品条码,并以打印产品标签的方式附于动物胴体,随同产品出厂)和超市(市场)标志分发(打印分割产品标签,附在最终消费者选购的商品包装上),消费者通过追溯体系提供的查询窗口(互联网、手机、移动智能识读设备),实现肉食品的质量安全可追溯。

目前,当务之急是建立这个监测体系所必需的、高素质的技术队伍和检测手段,以及制定确保可追溯性检测体系实施的法律法规,并确保这项工作所需的工作经费。

市场准入管理体系

实行肉食品的市场准入制是实施肉食品安全生产全程监管的最后一关,也是政府部门依法管理的重要措施。

市场准入管理体系包括对各种肉食品进入市场的质量标准的制定、认定和发证通行,对无许可证产品、经检测达不到入市标准甚至是有毒、有害食品的处置和惩罚,对卫生、工商等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培训和监督以及对各有关部门的协调分工和规范管理。

安全教育体系

安全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2篇

(1)对于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建设工程责任主体对于安全的重视不足等,使得各项安全政策和措施未能真正落实。这种认识上的不足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在工程分包中,对于施工单位的资格审核不严格,或者存在一些任意转包的行为;体现在施工单位则是对施工进行粗放管理,缺乏有效的安全保障机制。许多单位更多的关注工程的质量而相对的忽略安全相关问题,对于相关部门的检查存在应付的现象,并且企业内部安全管理的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安全管理的水平,为工程自身的安全带来诸多隐患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问题。

(2)一些企业缺乏安全管理的基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建设工程技术的不断提升,而这也为建设工程提供了新的原材料和施工工艺。从我国当前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看,从事于工程一线的绝大多数是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工,其对新技术以及新工艺的接受能力较差,并且其自我保护的意识也相对较差,这些都给建设工程的安全性带来诸多的问题。此外,从管理的角度讲,一些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设备的不足,使其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在很多企业中,其安全管理的应急预案以及施工中的安全保障措施等的操作性较差,无法真正地为施工安全服务。企业更多的是从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其管理措施等的应用,这就使得一些企业盲目地降低生产成本,对于安全管理的投入不足,存在许多危险作业等情况,极大地降低了安全管理的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埋下了诸多的隐患。

(3)安全教育未能真正地贯彻落实。建设工程中,从业人员多为农民工,其受教育程度较低、一些管理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并且素质相对较低等,都使安全教育成为一种必然的需求。但是,在现实中,一些企业为了追求工程的进度而忽视该种安全教育,没有相应的培训和教育体系,或者培训效果不理想,在落实中更多的成为一种形式,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在安全教育上的不足,直接影响了其安全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完善,也使得安全管理的各项内容无法有效的贯彻落实,最终影响了其管理的效果。

2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为了更好的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企业要从多方面出发来提高其安全管理的水平,以保证其综合效益的实现。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其安全管理:(1)充分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对于工程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工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工程的安全以及施工的顺利进行有着直接的影响。企业应该认识到安全对于工程及其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推动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建立,以保证安全管理水平的综合提升。企业负责人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能够有效地保证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并且有利于安全管理责任的明确划分,从而有效地推动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通过建设工程相关管理体制的完善以及责任的层层落实,保证安全管理的各项措施得以真正的传达和落实,从而使得工程施工等过程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

(2)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的监管机制。监督管理对于建设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该种监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能够使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具体而言,要不断完善各个部门的安全生产和管理责任,使相关部门和负责人承担相应的安全生产责任,以保证安全管理措施的落实。此外,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来加强对工程安全的监督和管理,使得其作业规范等都能够符合相关要求,通过奖惩机制的合理应用来推动监管措施的落实以及监管水平的提升。此外,还要注重行业管理体系的完善,将其与建设工程有机结合,推动企业增强其约束和管理水平,为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证。

(3)不断完善安全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要注重安全教育和培训的开展,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以保证建设工程全过程的安全。企业要注重安全管理投入的增加,通过在施工现场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外,还应提供必要的安全保障用品,为一线员工提供安全生产的环境和物质保障。此外,在工人从事建设之前,要开展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使其对安全有充分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规范自己的施工行为,以保证其自身的安全。同时,要注重对相关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使其对安全管理有更为全面和正确的认识,从而更好的认识其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任务,对其行为予以规范,有效地推动安全管理水平的综合提升。这种教育和培训的开展,还应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使从业人员及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建设工程的实时情况,能够对其施工工艺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并且注重不同环节的安全问题,以保证安全管理的整体效果。

3结语

安全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3篇

一、泰州教育转型发展的实践和基本经验

泰州是著名的“教育之乡”,素有崇文尚学、尊师重教的传统。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83所,在校学生及幼儿约59.5万人,教职员工5.2万人。近年来,泰州教育以教育现代化建设为总揽,坚持立德树人宗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推进教育转型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少工作走在了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一是启动“163”行动计划,突出统筹推进,促进教育融合发展。2012年启动的教育转型升级“163”行动计划,得到教育部、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江苏省政府办公厅编发专报向全省推广泰州经验,《中国教育报》[1]、《江苏教育报》[2]头版头条全方位报道泰州教育转型发展的成果和经验。

二是优化资源配置,致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均衡水平。在全国较早建立跨区域义务教育共同体,并通过建分校、集团化办学、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泰州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经验引起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新华日报》等多家媒体关注。“泰微课”工程正式上线,在全国较早实现微课程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全覆盖,资源库已高质量完成微视频5万条、微测试12万条,得到江苏省教育厅沈健厅长高度评价并作批示,该工程已经升格为江苏“泰微课”,在全省推广。

三是推进素质教育,追求师生卓越,加强教育内涵建设。素质教育“5+2”工程全面启动,工程包括主题德育、自主学习、青春活力、实践体验和未来素养五大行动,区域推进展示和学校微创新激励两大机制。学校“微创新”能力有效激发,一批“微创新”成果在全市推广,素质教育品牌初步彰显。在全省率先启动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并被列为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示范项目。目前,首批卓越教师培养工程即将收官,成效显著,2014年全市获批22名省特级教师,其中卓越教师培养对象有10名。全员网络培训项目正式启动,开辟“泰州师说”栏目,调集省内外名师专家共同参与,围绕立德树人、自主教学、翻转课堂、生命教育等方面,打造市本级优质培训资源。与省内、市内高校联合开展“一师多能”培训,解决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音体美等小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

作为“东部地区教育基础好、发展势头强劲的地级市”,泰州市成为全国性试点实验区,一是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验区,一是国家级安全教育实验区,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和安全教育提供先行先试经验。

二、泰州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浅析思考

泰州教育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从调研情况看,仍然有很多教育改革的瓶颈和现实问题,需要直接面对并切实解决。

从学前教育看,泰州省市优质园的比例、公办幼儿教师的数量、幼儿教育课程的研究开发,与老百姓的期待、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的要求,差距不小;个别地区学前教育发展还较为滞后。

从义务教育看,虽然该市所有市(区)均已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市、区),但是市区间、城乡间、校际间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个别地区离优质均衡发展要求尚有不小差距。不少学校虽然硬件得到提升,但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不高、素质教育推进意识不强、应试式教育倾向较重。

从普高教育看,全国高考改革试点已经开始,江苏新的高考方案也正在酝酿。泰州能否利用新方案实现高考弯道超越,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从职业教育看,最近,江苏省政府出台《关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对中职、高职、继续教育、职业培训以及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等,都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节点和指标要求。这对泰州职业教育发展来讲,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泰州能否抓住这个契机,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加大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力度,不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认真谋划。

最近,泰州教育提出“教育思想再解放,精神状态再调整,发展内涵再提升,努力在高起点上构建教育发展新常态”。所谓“新常态”,就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既要回归,又要超越;既要回到教育的原点,又要超越传统的方式;既要尊重规律,又要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目的是造福百姓。我认为这样的提法,不是应时应景,而是泰州教育人面对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要求、新期待,主动调高目标,主动自我加压,是在把握泰州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向。这也表明教育转型发展进入一个融合发展的新时期,需要教育人思考如何实现高位突破和跨越发展。泰州教育所提出的“构建教育发展新常态”,无疑是一个比较靠实的思路,在新常态下,教育发展将不再一味追求硬件导向和规模扩张,而是致力追求教育自身价值的回归和内涵的超越,做教育该做的、能做的事。

三、泰州教育构建发展新常态的建议与对策

当前,泰州教育的现实任务是,既要做好“回头望”,继续彰显优势,补齐短板,又要做好“向前看”,认真研判新形势新任务,统筹谋划泰州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定位新思路,在新的起点上构建教育改革发展“新常态”。

从泰州教育转型发展的进程看,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路径是:坚持问题导向,秉持“办人民满意教育”宗旨,紧扣“教育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努力办出着眼学生终身成长和国家民族长远发展、与经济社会同频共振、充满人文关怀闪耀人性光芒、具有张力活力和魅力的教育。

1.着眼学生终身成长和国家民族长远发展

安全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 建立健全责任制约机制

责任是安全工作的灵魂,健全责任制是确保责任有效落实的前提,要抓好安全管理就必须把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作为贯穿于安全生产的一条主线。望云煤矿始终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在矿长与各部门负责人签定《安全目标责任状》和《火工品管理责任状》的基础上,进行了四级分解,将每项工作细化到了岗位和个人。在新员工的管理上,新员工上岗前,必须签定《师徒合同》,形成了员工之间互保的责任机制。在责任追究考核机制中,坚持由“事后追究”向“事前事后追究”并重转变,严格执行问责制和责任倒查制,不论资格多老,贡献多大,只要发生安全事故一律严肃追究查处,维护了安全指标考核的严肃性。

2 强化风险预控机制

望云煤矿不断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提高超前防范能力,扎实推进了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首先对岗位危险源进行风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制订了防范措施,按要求每月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并做好记录和建立相应台帐,实现超前预测、超前管理、超前防范,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理念,坚持执行班前半小时隐患排查制度、矿井每周一次全面排查和每周井下三次、地面一次的安全检查等制度,真正做到了以查隐患为手段、促整改为重点、防事故为目标,实现了隐患排查、登记、上报、监控、整改、评价、销号、统计、检查和考核的全过程闭合管理。在此基础上,望云煤矿还高度重视节假日、年初、年末、重大政治活动等特殊时期的安全管理工作,坚持专业专项检查、日常安全检查相结合;动态检查和静态检查相结合;科队自查、安全专项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重点对关键时段、关键部位、关键作业、关键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切实抓好了“四个关键”的安全,真正做到保障细致入微无漏洞,全面防范无死角。

3 积极创新考核机制

一是推行了安全绩效工资切块管理,每月在生产各队绩效工资中提取20%作为当月安全考核工资,进行量化、细化考核,将安全与每位员工切身利益紧紧相连,并逐月考核兑现,奖惩分明,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是在全矿范围内营造遵章守纪、规范作业、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氛围,积极推行了“明星班组竞赛”活动,竞赛活动实行百分考核制,每月按照考核标准评出最佳班组、最差班组。每月将考评结果张榜公示,进行重奖重罚,并将考核结果存档,作为年终评比先进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是积极推行了个人安全工程帐户管理,通过运行,将安全压力传送到现场每位作业人员身上,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为实现安全工作平稳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是积极推行风险与利益相统一的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了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在全矿推行了全员安全风险抵押制管理,实行月考核,季兑现,全面形成了安全经济利益共同体。

4 加大质量标准化管理机制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安全现场管理的核心,也是安全生产的基础,标准工作抓不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就不牢,现场安全就没有保障。为此,望云煤矿首先成立了质量标准化办公室,以岗位达标、专业达标、企业达标为目标,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细化、量化了11个专业的标准,确定了检查周期,制定了考核办法,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质量标准化管理体系。在创建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中,望云煤矿按照“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循序渐进,整体推进”的工作方法,狠抓质量标准化基础工作。首先从物料码放、管线吊挂、巷道照明、轨道铺设入手,使井下巷道实现了“亮、平、直”;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注重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每道工序,做到一把尺子,一个标准,严格考核,使工程质量合格品率达到100%,优良品率达95%以上。其次以突出精品管理为主线,强化了文明生产和安全生产环境的建设,最终展现出了精品采区、精品队组和精品个人,促进了质量标准化向高标准、高品位的提升。通过省质量标准化专家组的验收,望云煤矿连续七年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化矿井,为企业安全生产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5 加大安全装备保障机制

为了改善安全装备水平,提高矿井综合抗灾能力,本着“专户专储、专款专用”的原则,对提取的安全费用,望云煤矿设置专用帐户,实行专款专用,集中管理,统一使用。仅2012年至2014年底用于一通三防、机电运输、安全救护等方面的安全费用投入达到2191余万元,其中“一通三防”瓦斯防治投入1146万元,机电运输安全保护设施投入493万元,安全救护及其它投入552万元。通过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采用和上马,有效遏止了灾害事故的发生,改善了安全生产环境,安全装备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矿井防灾能力得到加强,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6 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机制

坚持以“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为核心,牢固树立“安全先于一切、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大于一切”的理念,通过理念塑造、亲情培养、警示教育等,加强安全心理文化建设,培养训练自我控制素质,营造“不愿违章”氛围;加强安全环境文化建设,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宣传教育体系,营造“不能违章”氛围;加强安全素养文化建设,完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营造“不敢违章”氛围。同时,紧紧围绕国家开展的“保护矿工生命,矿长守规尽责”主题实践活动和组织开展“3.18安全警示日”、“安全生产月”、“百日安全无事故”等警示教育活动,不断强化各级安全意识,使安全文化的软实力变成安全发展的硬动力。

7 注重职工教育培训机制

人是安全工作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为此,望云煤矿依托自有的安全教育培训机构,充分利用周二、周四职工安全例会、班前、班后会等形式大力推进山西省煤矿“六个标准”进课堂,对从业人员进行全面安全技能培训教育,所有从业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按要求派送到有相关资质的部门进行培训考核,做到持证上岗。新员工上岗前或换岗前要进行岗位操作技能培训,确保对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等相关知识做到应知应会,并实行师徒传、帮、带管理。特别是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投入生产运行前必须对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专项培训,确保职工熟悉性能指标、工作机理,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和安全操作技能,做到安全规范操作。同时在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中,不断创新安全培训制度、方式、内容和手段,不但增强了教学者与参训者的主动性,更实现了安全理论知识与安全生产实际的“融会贯通”,从而提高了安全培训效果和矿工安全生产能力。

安全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5篇

一、持续深化“四大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消防管理水平

1.不断强化法治防控。各县、区政府要以《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为指引,将消防工作与党政领导提拔任用挂钩,大力推行消防工作“党政同责”,严格落实党委政府“一岗双责”,将消防工作纳入“平安建设”、政府综合目标管理和社会综合治理,实行半年督导,年终考评。认真落实防火安全委员会例会制度,协调建设、文化、工商、卫生、安监等部门建立执法信息通报、联合执法制度,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从严把关。督促各行业、系统主管部门制定出台加强本行业、系统消防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指导网吧业、娱乐业、餐饮业、旅馆业等重点行业协会将消防工作纳入行业管理服务内容,大力开展自查互查。建立完善消防安全责任追究机制,对在社会消防工作方面失职渎职的,依法实行责任追究。

2.突出抓好重点防控。严格落实省政府出台的火灾高危场所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界定范围和重点,完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全面开展达标创建活动。深化社会单位“三会三化”建设,开展“四个能力”达标创建年活动,对重点单位逐一明确疏散引导员、末位巡查员和消防部门首席监督员。推广消防责任人管理人变更、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定期消防安全评价“三项申报”制度,年内所有重点单位达标,属于人员密集场所的一般单位基本达标。加强消防产品、装饰装修材料、外墙保温材料管控,扎实开展“3.15”打假、刑事案件攻坚、不合格消防产品公开销毁行动,不断深化开展建筑外保温材料专项整治活动。加强车站周边地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九小”场所等“乱点”区域的消防安全治理,落实10类小场所消防管理标准,年内,消防安全标牌管理覆盖率达到90%。

3.全面加强基础防控。建立消防安全研判评估机制,突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重大危险源管理、灭火救援能力等关键要素。完善重大隐患分级挂牌督办机制,落实立案销案、挂牌督办和公告制度,每季度挂牌督办、整改一批重大火灾隐患。健全隐患举报投诉查处机制,全面推行有奖举报制度,设立奖励基金,年内,所有县区按照标准建成火灾隐患举报投诉中心,开通“96119”举报投诉和服务热线。深化全警消防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公安机关深度应用整体作战法大力实施全警消防战略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工作和考评机制,分级组织派出所民警进行培训。落实消防监督人员、消防文员联系指导警务室和每周“驻勤日”制度,推动全市所有警务室全部有效开展消防工作。

4.深入推进全民防控。着力构建制度化、常态化、大众化消防宣传格局,推广“同城一体、全员参与、网格宣传”工作模式。完善消防宣传教育体系,出台《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纲要》贯彻实施意见,制定并落实家庭、社区、学校、单位消防宣传教育和培训“五个专项行动”计划。贯彻落实《省消防宣传规定》,成立全市消防宣传策划专家组,加强宣传人员业务培训。深入推进消防“五进”工作,推行农村、社区“平安使者计划”、“家庭学校消防安全计划”,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各县、区高标准打造1个“流动宣传服务站”,建设30个精品消防宣传橱窗,建成1所省级以上“消防安全教育示范学校”、1条消防宣传示范街。认真落实《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试行)》,加强消防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培训,年内,全市通过消防职业技能鉴定的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消防设施维护人员不少于150人,行业系统、社会单位自主教育培训分别不少于4万、13万人。

二、着力夯实火灾防控根基,坚决确保火灾形势持续稳定

5.全力做好“大”消防安保工作。深入开展“清剿火患”战役决战行动,坚决夺取战役全面胜利。大力开展“平安中原”大消防专项系列行动,集中整治公共娱乐场所、“三合一”、“九小”场所、高层地下建筑等重点场所火灾隐患,全面落实消防安全“户籍化”管理。在大会议召开期间,安排部署“平安中原”护航行动,积极发动全社会力量,加强人员密集场所、党政首脑机关、要害部门的排查整治,确保万无一失。

6.深化打造网格精细化管理品牌。继续创新网格化管理模式,年内推动全市95%的街道乡镇达标。出台网格精细化管理实施意见,推动国家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指导所有重点镇设立消防办公室和专职管理人员,其他街道、乡镇依托安监办、综治办等全部设立消防管理办公室和专兼职管理人员,社区、行政村确立专兼职消防管理员。进一步明确大、中、小三级网格消防责任和分包、负责人员,消防部门、派出所明确各网点联系人员。进一步规范网格排查要求和隐患移交整改流程,不断加强网格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指导街道乡镇搭建调度指挥平台,推广“消防通”手机信息平台。年内对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消防管理人员、巡消、保消队员培训一遍。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农村文化室,建设12个消防体验中心。推动乡镇专兼职消防队、消防巡防队配齐车辆装备,年内全市火灾高危场所消防车、电动巡逻车、消防电动自行车分别达到30辆、300辆、500辆。每个社区、行政村至少设置1处公共消防器材点和1处消防水源,人口较多的增加设置数量。

7.发展壮大多元化社会消防力量。结合全市队站建设,推进公安合同制队建设,确保现有合同制队每队队员不少于25名、执勤车辆不少于4辆;重点镇专职队全部达到“有1辆水罐或泵浦消防车、有8名以上队员、年保障经费不低于10万元”的标准,其它乡镇专兼职消防队进行升级改造;督导符合标准的企业单位建立规模适当的单位专职消防队;增建超大型商(市)场、公共娱乐场所防消联勤队6个;推动30个社区、60个行政村建成志愿消防队;年底全市消防文员达到140人,政府专职队员达到193人,新增消防志愿者3万人。强化保障措施,贯彻执行省政府《省专职消防队伍管理办法》,明确建队范围、建设标准、用工性质、经费保障和优惠政策。提高政府专职队员工资福利,落实各项社会保险和伤残抚恤待遇,逐步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将政府专职消防队纳入公益类事业单位序列。创新管训机制,出台绩效考评办法,规范执勤训练模式,开展业务指导培训,适时组织督导考评,使队伍建设由单纯数量规模型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

三、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和消防装备建设,夯实公共消防安全基础

8.加强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消防装备建设。开展城市消防安全评价工作,做好城乡消防规划编制、修订工作,督促8个产业集聚区按照规划建设完善公共消防设施;适时开展公共消防设施专项督导检查,明确市政消火栓、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维护管理责任。在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新区建设中同步建设、配套、完善消防基础设施。8月份前,各县、区要将辖区内损坏的室外消火栓全部维修完毕;年内,每个县新增室外消火栓不少于20个,每个区新增室外消火栓不少于15个;新建道路要随施工进度一并安装室外消火栓。认真落实《全省消防部队“十二五”期间综合应急救援装备建设指导意见》,大力实施“装备提质升级1741”工程。年内购置各类消防车13台,其中支队本级53米登高车1台、主战消防车3台、高喷车1台、战勤保障装备抢修车1台、加油车1台、供水车1台;按照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配备攻坚组和个人防护装备5500件(套)。

9.加强消防队站和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落实《市“十二五”消防工作发展规划》,继续推进消防队站建设。年底前,县、杞县、兰考、新区消防站建成投入使用;通许新队完成立项;禹王台精细化工园区消防站完成主体工程。加强灭火应急救援专业培训,分期分批组织攻坚组队员集训,组织安全员、急救员和特种装备操作员轮训。强力推进铁军中队建设,分类选择试点进行帮扶指导,适时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开展铁军中队建设等级达标活动,年内,龙亭、金明、顺河、尉氏、杞县五个中队达标。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跨区域应急响应机制,组建高层、水上救生、危险化学品处置、道路交通事故救援等专业救援分队,全力打造攻坚专业队伍。加强特勤队建设,开展特勤攻坚技能专业训练,并按标准配齐应急救援装备器材和保障物资,定期开展实战拉动训练,全面提升应急实战处置能力。

10.进一步加强消防业务经费保障体系建设。宣贯落实财政部《地方消防经费管理办法》(财防〔〕330号),围绕“十二五”消防发展规划,制定装备、基建、应急救援、消防信息化等项目建设经费需求规划和年度需求计划,确保年度重点建设项目经费需求与经费保障相匹配。将消防队站装备、战勤保障、应急救援、信息化建设和政府专职队人员、消防文员保障经费等项目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将地方消防经费增长纳入政府督办和年度考核内容。消防部队业务经费增长不低于《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保证书》的要求。

四、全面加强部队实战能力,强力打造现代化公安消防铁军

安全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6篇

【关键词】加强学生思想教育;营造班级氛围;建立良好的班干部队伍;切实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加强劳动、卫生、安全教育;班级财产管理不松手;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为宗旨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沟通学生、家庭、社会的桥梁,班级管理是教育、陶冶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操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要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班级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这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班主任,这个班学生纪律较乱,成绩基础不够理想,班级卫生很乱、差。怎样抓好这个班级的管理呢?现浅谈以下几点:

1 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树立远大理想

要“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中心”,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树立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鼓励学生奋发向上,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热爱科学,使之成为学习的动力,使学生思想品德、道德行为有良好的感化。

2 营造班级氛围,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抓好班级管理,必须坚持正面引导,步入正确的轨道。认真制定行之有效的班级公约,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做到严以律己,养成良好的习惯。班级公约能起到良好的潜移默化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改变“后进生”、“后班生”的面貌,班级卫生无脏、乱、差,使班级规整起来。

3 建立一支思想素质良好的班干部队伍

对班(对)干部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使他们有独立工作能力。使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从小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对班(对)干部要定制培训,培养他们的班级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思想理念,使他们为将来成为新世纪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有理想的接班人奠定基础。

4 切实做好家访,加强“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

对“后进生”的转化要狠下功夫,对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要沟通信息,及时与家长联系,捕捉儿童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要尊重学生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教学诚恳,真情相待,让学生形成乐于学习的理念。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情趣,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对“后进生”进行补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后进生”变为“优秀生”,班上落后的学习风气有良好的转化,学生学习成绩、爱护公物、助人为乐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真正受到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好评。

5 加强劳动、卫生、安全教育,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讲究卫生,注意安全的意识

做到安全警钟长鸣,严格执行班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意识,切实做好两课两操教育教学,在班级管理中无安全事故发生,使学生素质有明显提高,卫生环境无脏乱、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6 班级财产管理不松手,时刻敲警钟

要明确责任,分工合作,定期检查,若有课桌、板凳、门窗、玻璃损坏之处,及时自行修理,不让学校花一分钱来维修。每期工作结束,要保证学校财产完好无损,为班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7 在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为宗旨,认真研究,探索管教,把握关键,认真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切实提高班级质量

安全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安全素质 培养模式 对策

[作者简介]陆锦冲(1963- ),男,江苏南通人,常州大学校长办公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金刚(1972- ),男,江苏盐城人,常州大学校长办公室,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袁雄军(1978- ),男,湖北武穴人,常州大学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应急救援、职业危害防治等。(江苏 常州 213164)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安全管理研究”(项目编号:B-a/2011/03/001)、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职业安全素质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K20113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5-0045-02

一、引言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大多直接进入生产现场,成为一线新员工。据相关部门统计,新员工是生产安全事故的高发群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新员工缺乏安全素质是关键因素。因此,进一步强化对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素质的培养,将是今后有效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举措。为此,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的观点,从人才培养源头上规范人的不安全行为。朱忠祥和陈仙等分别对各自学校在校大学生的安全素质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安全素质总体上还很欠缺,尤其是安全素质及意识等方面亟待提高。赵文武教授等结合湖南科技大学的实际介绍了该校工科类学生工程安全素质培养的新思路。中国计量学院的梁晓瑜博士和华北科技学院的刘伟等分别结合实际对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培养方案和思路。邵辉教授则从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的角度,提出利用校园文化平台促进大学生安全素质培养。还有很多研究,但缺少对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等相关内容的研究。本文结合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对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内容、培养模式及培养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提高高职学生安全素质教育水平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目标

调查表明,刚到企业的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安全意识薄弱、安全知识缺乏等问题。而高职高专院校的大部分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的一线操作岗位,如果安全素质不高,且相应的安全培训教育没能有效进行,企业人因事故的风险将大大增加。社会和企业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学生提高他们的安全素养,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此,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目标可定位为: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使学生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心理素质及应急能力,成为具有较好的安全知识基础的专业技术人才或成为具有较好的安全知识基础和有较好的专业技术背景的高安全素质技能型人才。即为用人单位输送具备较高安全素养的“安全人”。

三、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内容

1.基于大安全观的安全素质培养内容体系。大安全观是指将以生产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形成生产、生活、生存的大安全,将仅由科技人员具备的安全意识提高到全民的安全意识,尤其强调全民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基于大安全观的安全素质培养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安全基础知识、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安全心理、应急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如下图所示。通过基于大安全观的安全素质培养,普及安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自我保护和应急能力。

2.基于行业的职业安全素质培养内容体系。高职院校主要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而,开展与行业相关的职业安全教育极为重要,尤其是机械、化工、机电、建筑等行业风险较大的工科类专业。由于学生毕业以后就业场所和岗位不同,潜在的危险因素也不同,因此,应区分不同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安全素质教育。基于行业的职业安全素质培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行业相关的安全知识。不同专业有不同安全知识结构,比如建筑类应加强建筑安全知识学习,化工类应加强化工安全知识学习等。第二,风险管理知识。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风险,但风险管理的方法和理念是一致的,高职学生应加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相关知识的学习。第三,行业相关的应急知识。不同的行业发生事故后产生的事故后果不尽相同,因此应该加强适用于本行业的应急知识教育。比如化工类专业应加强火灾、爆炸和泄漏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教育。第四,事故案例分析。加强与本行业相关的事故案例教育是提高学生职业安全意识的重要手段,比如建筑类重点加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触电等事故案例分析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方式

应该结合学校、学生和专业的实际开展不同形式的安全素质教育培养活动,当前,主要的培养方式有以下几种:

1.理论知识教学。安全理论知识涉及面广,可以开设安全类公共理论课程和专业安全类课程。开设安全类公共课程可普及安全理论知识在大学生中的影响,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安全认识论和安全方法论等基本概念的认知。而开设专业性的安全知识课程可以增加学生对本专业职业安全的认识,并建立起各个专业相关的职业安全知识体系。比如化工类专业就可以在培养方案中增加1~2门安全理论与技术相关的公共必修课程,如“化工安全技术”“安全系统工程”等。

2.实践及实训教学。实践及实训教学是高职学生走向职业生涯的关键一步,这一环节既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又能加深高职学生对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领悟,提高安全意识。因此,可以在实践环节增加安全技术、安全技能等方面的培养与考核,如开展实践过程中的应急演练活动。

3.校园安全文化氛围建设。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安全意识以及在其指导下的各项行为的总称,主要包括安全观念、行为安全、系统安全、工艺安全等。在校园内举办各类安全文化活动,如定期邀请公安、消防、气象、安全生产方面的专家来校讲学;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讲座;进行事故案例、事故预防、应急处理、逃生自救等安全知识图片展览等,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地营造高职院校安全素质教育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4.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可以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穿插一些典型的事故案例或安排一定学时的事故案例分析,比如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来让学生感受事故的残酷,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5.信息化教学。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多通道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如网络教训、短信平台提醒、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掌握的安全知识更广、接受的渠道更多。

五、高职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培养对策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培养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对策,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得到社会、企业和学校的重视,尤其是领导重视。高职学生安全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维护学校安全与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的党政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落实,将“安全工作无小事”“安全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等安全生产理念落实到学校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

2.优化课程设置,适当增加安全素质教育内容。各专业应结合实际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的设计,适当增加安全素质教育的课程,尤其是对于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如建筑、化工、机电等,更应增加现场安全技术相关的课程,增加学生的安全技术与知识。

3.加强专业师资的安全素质培养工作。只有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因此,必须加强专业师资的安全素质培养。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开展专业教师的现场接受安全培训或教师定期到企业交流等活动,积极培养专业教师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

4.加强学生安全素质培养评估体系建设。学校必须建立安全素质培养评估考核体系,以确保教学效果。可建立定性定量的安全素质指标评估体系,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评估,掌握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安全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安全素质的全面达标。

5.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加强校企联合办学。安全素质教育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加强校企联合办学、项目化教学、订单式办学等举措,从企业生产现场实际的角度来加强学生的安全素质培养。在教学手段上,要摆脱传统教学手段,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形象生动地掌握安全知识要点。在教学场地和知识点选择上,不应仅拘泥于教室和书本,要积极采取现场教学,请校企合作单位安全技术人员结合生产现场存在的安全问题,讲解安全技术要领和安全事项,示范安全操作步骤。

六、结语

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一线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包括了安全素质,所以,加强高职学生安全素质培养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以安全素养培养为主线,以安全防范教育、行业及专业安全教育和一般安全理论教育为内容的,各方面有机配合的安全素质教育体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基于大安全观的安全基础知识和所属行业安全专业知识技能,消除因对本行业危险、危害无知带来的恐惧,提高安全素质和从业能力,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安全打下良好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彦伟,何天平,汪丽莉.关于“四沿”化工安全的战略性思考与探索[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8).

[2]陈仙,史晓虹,郭晓宏.高校学生安全素质调查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6).

[3]朱忠祥,童政权.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10(3).

[4]赵文武,谢东海,罗一新.工科学生工程安全素质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2).

安全教育体系建设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管理

党的十以来,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期望到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4年6月23至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无疑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一创新职教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没有职教理念创新,教育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其中办学理念的创新至为关键。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教育分类标准,高职教育办学功能定位为: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培训三位一体。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日益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快培养出大批适应现代加工制造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校定位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格局,是学校今后开展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错误的定位,结果只能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耽误发展的大好时机。正确的定位,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前途越来越光明。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全国高职院校1336所,在校生超过1000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人口红利带来的优势越来越少,高职院校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将来只有那些创出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才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求得生存与更大的发展。近几年来,我们秉持“以人为本,崇技尚能,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按照“对接产业,工学结合,提升质量,打造高铁职教品牌”的办学思路,逐渐走出了一条“对接高铁产业和轨道交通产业,专而精”特色鲜明的发展道路。借助我国高铁产业蓬勃发展,“中国高铁”成为一张新名片,高铁产业正迈向世界,铁路人才需求旺盛的时机。我们首家以“高铁”命名职业院校,倾力打造“高铁品牌”,高铁成为我院的办学特色,成为一块有吸引力的金字招牌。近年来,我们不断发展壮大,先后顺利通过了“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验收”和“省文明高校复评”,学生规模超过1.2万人,招生、就业工作连续5年被评为湖南省先进单位。创新职教理念,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服务意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是以学生为本,把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放在一切教育活动的中心,既是一种价值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在市场经济机制下,学生和家长可以自由选择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服务。如果我们不能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优质教育服务,学生就会抛弃我们,学校生存就会遇到危险。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就是我们的上帝。近年来,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力弘扬“教育就是服务”的理念,真心实意把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三个一切”落到实处,全方位搞好服务。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把教学活动的本质看成是“学生的发展过程”,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近五年,我们投入千万元用于校园后勤保障体系建设,学生宿舍都安装了空调、热水维护、数字化监控、消防设施等,致力于打造一个平安美丽的校园,还不断优化奖勤助贷工作体系,制定措施鼓励学生创业,提供专项创业经费,推进宿舍文化建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了“体验式教学+个性化辅导+多样化活动”心理教育工作模式,我院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201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2%,学生就业满意度达98%,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满意度达96%以上。

二推进内涵发展

校园建设是增强办学实力的一个“硬实力”。但真正让学校发展可持续性的是学院的内涵发展,是“软实力”。近5年来我们投资4.5亿元建设“数字化、职业化、共享性”的新校园,办学条件不断夯实,规模越来越大,校园越来越美丽。同时,我们也不断推进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内生增长动力。目前我国的高铁产业蓬勃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如火如荼,湖南省在“一带一路”带动下着力建设“六纵六横”铁路运输网。为此,我们抓住产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着力构建以能力为主线,以素质为核心的职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学院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高铁产业结构,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先后淘汰停办5个与办学定位关联度不高,就业比较困难的专业,新增7个与行业企业需求契合度高,就业比较好的专业。对接高铁产业链上工程建设、运营管理与维护以及多元服务环节等,我们重点建设铁道工程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等四大专业群。依托行业办专业,根据职业定能力,按照能力设课程,产业对接,实境育人,先后与11个铁路局、16个工程局、12家地铁企业、7家地方铁路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度融入产业链,成立了与行业企业合作的“南方高铁人才培养基地”、“先科桥隧学院”和“电务工程学院”,践行现代学徒制,使学生兼具企业员工身份,建立起专业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还积极拓展订单培养模式,近几年来,我们相继与10多家地铁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学校内涵发展关键在于人。教育质量关键在老师。我们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依托特色专业群建设,整体推进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抓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考核等环节,建设“名师工作室”、“大师工作室”,建立专业负责人制度,强化专业建设责任意识。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目前“双师型”教师达到90%。在校园内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加快推进网络互动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和应用。建立校企“相互培训聘任,定期易岗锻炼”的柔性流动机制和教师能专业教学、能指导实践、能技术开发的“三能”成长激励机制,把绩效考核与收入挂钩,奖优罚劣,形成扎实工作,合理回报,公平和谐的良好氛围。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我们与行业企业合作,建立起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构建能力递进专业群课程体系,同时多多开设人文通识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素质教育贯穿始终。强化课程内涵建设,我们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高职过程导向教学法,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整合资源,推进空间课程、慕课、微课教学资源建设,鼓励师生通过微信、微博、空间、二维码等形式进行沟通,共同搞好课程体系改革。学生是学校的产品,衡量学校是否成功,归根到底看培养出的学生怎么样。高职学生只有具备敬业精神、高度负责态度、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才会拥有光明的职业发展前景。近两年来国家连续在“五一”期间播出《大国工匠》,挖掘多位顶级工匠的典型故事,宣传“工匠精神”。一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让其成为职业教育的新方向和新的育人原则,着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我们充分利用实习实训实践等环节,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纪律意识,积极引导学生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近几年来,我们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2015年在全国职业院校“南方高铁杯”高速铁路精测精调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荣获团体特等奖、三个单项奖;在全国第六届高等院校学生BIM应用技能优秀作品大赛中,荣获第一名;在首届全国高职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建筑工程识图技能大赛中,我院学生荣获团体二等奖,个人一等奖;在湖南省第三届测量大赛中,荣获第一名。2015年我院学生毕业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6%以上。

三提升管理水平

教好学靠老师,办好学,靠治理。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的通知》(教政法[2016]1号),我们形成了以学院章程为统领的配套治理体系,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强组织领导,是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的有力保证。我们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度,党委承担主体责任,总负责,负全责,各部门负责人对部门工作负全面责任,把各自承担的参与的任务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结果,年年有成绩。按照学院章程,不断完善院系两级管理体系,进一步明晰院系两级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是提升教学管理的前提。为此,我们制订了工作目标管理方案,实行了教学部门年度考核制度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了学生动手能力与理论成绩并重的考核机制和网络APP考核平台。按照专业特点,制定学分制实施办法,全面推行学分制。推行选课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落实德育首要地位,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提高其综合素质。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把学生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作为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强化人才培养全过程质量监控,坚持和完善督导巡课和听课制度,严格教学纪律和课堂管理制度,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努力达到让学院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满意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职业教育一个重要特点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完善实习实训实践管理体系非常重要。我们制订了实习实训实践信息通报制度,设备管理办法,规范了工作流程和过程管理及考核评价方法。近几年来,我们加大力度对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探索与企业一起实现“共建、共享、共赢”的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展各项社会服务,以市场为导向共建应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和工程技术中心。深入践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校风、学风直接体现学校的管理水平,体现一个学校好坏的风向指标,校风、学风如何直接反映在学生管理上。因此,我们创新“信念引领、榜样示范、环境影响、文化促进”的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优化学生管理体制。实行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年级辅导员制度,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负责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社会活动、职业规划和指导、安全教育等。继续开展半军事化管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按照企业文化和岗位要求训练学生职业习惯。近几年来,我们学院焕然一新,秩序井然,学风优良,被湖南省评为“文明高校”和“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参考文献:

[1]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EB/OL].中国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