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子媒体的发展

电子媒体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子媒体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子媒体的发展范文第1篇

消费者广告审美的开始阶段主要是审美期待,广告审美展开阶段是心理过程中的核心部分,可分为审美感知、统觉阶段、审美情感想像阶段、审美判断欲望阶段。弥散阶段是消费者受到来自广告作品的外在刺激,产生感知,通过对广告情景的综合体验,审美心理得到满足,并在以后的审美过程中发挥影响。[2]究竟在不同的媒介载体上应该设计出什么样的广告,什么样的广告内容形式最能直击内心,让人不厌烦,并能够与受众产生心灵共鸣这很关键,因此,如果能从消费者内心情感入手,深入分析消费者广告审美心理,研究他们欣赏广告的心理过程,好好把握消费者情感需求,使得广告能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自愿进行购买,这样的商业宣传广告形式往往起到很好地促进销售作用,这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研究。

商业广告设计虽然是一种营销手段,但必定渗透着所处时代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反映着社会的意识形态。[3]这就要求商业广告的内容设计需要随着时代进步的脚步前进,设计者的思维也需有相应的转变。渗透着时代感的,以情感作为主线的广告应成为主打,“审美经济”时代的到来提醒我们需要照顾到人的审美情趣与情感因素,也就是“移情”策略,将情感因素作为广告内容设计的重点,广告内容设计与情结伴,这样的广告内容往往更易让人接受,在接受广告内容的同时,也就产生了对商品的好感与认可,以达到促销的目的。无论是在平面媒体还是电子媒体广告中这种以情动人的广告设计越来越被认可,国外此类广告已经比较常见。

当然,在注重情感内容设计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民族性,在国内投放的广告应该注重挖掘本民族情感因素,设计内容才能易被接受。平面杂志、报刊、各类电话亭、公交站台上的印刷广告往往需要做到“远视强”即“在远处就能看到、视觉效果强”,否则很难在短时间内让消费者记住广告的内容。为此笔者认为平面媒体广告需要增强其艺术性,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在色彩、文案、内容方面做足功夫很有必要,除此之外,在广告的艺术性内容方面做出创新也越来越成为现代广告的要点之一。众所周知,强行灌输的品牌传达形式在现今消费者心理状态下很难奏效,强塞的总比不上自愿接受的。因此巧妙地将概念带给受众显得很重要。这就好比将一个信息直截了当告诉你的效果,远比不上不正面告知,而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这个信息的传达效果通常较好。如果能通过艺术化的方法将品牌形象通过故事或者形象化的意境表现出来,往往更具效果。在广告大师威廉•伯恩克的广告理论中“关联性”“原创性”以及“震撼性”的设计原则,说明了广告创意需要与受众产生心灵沟通的道理。

电子媒体往往更受广告主青睐,它为科学传播带来了发展机遇。[4]电子媒体可以通过三维的形式将广告信息通过视觉与听觉结合的方式进行传递,效果通常较好。电子媒体中,最为常见的是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许多商家选择使用电子媒体品牌宣传广告,此类媒体广告兼备图像与声音,视觉图形动感十足,在传递品牌信息方面优势明显。电子媒体广告内容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中,对商品的宣传从一味地强调逐渐演变成了多种巧妙的表现手法,针对消费者的心理,电子媒体商业广告在设计时必须要有所突破,需要创新才能够做到脱颖而出。广告要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另外一点便是有创新内容的电子广告在吸引力上也会更胜一筹,容易让受众接受。“百年润发”的广告更像是一部浓缩的电影,几个镜头画面将男主角与女主角数年的爱情故事表现在几十秒的广告中,故事情节吸引人,让人为之感动,而男主角给女主角洗头用的洗发水正是要表现的品牌,将情感带入品牌。

电子媒体的发展范文第2篇

为此,在经营工作中,传统媒体特别是传媒集团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品牌互动和整合营销,创新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实行发散经营和立体经营,不断延伸产业品牌,着力打造行业标准、形成行业规范。使传统媒体在“低速增长期”不断加速前行。

一、当前广告市场分析

首先,简单分析一下目前媒体广告市场形势。从媒体市场的主要构成来看,可分为媒体、广告主和消费者三个主体。由此呈现两种趋势。

1 广告发展趋势:①传统媒体广告增长速度放缓甚至下降,但品牌影响力深远;②广告主广告预算收缩。议价能力增强。但活动及项目经营预算比例有所提高;③客户需求增加,要求更多的专项策划、个性化经营。且越来越看重跨媒体的整合营销模式;④经营的复杂性和专业性提高,市场广告投放趋于理性,客户更加关注广告效果,等等。

2 消费市场趋势:①广告和品牌意识不断增强,现实生活已离不开广告,但品牌依赖力更强;②媒体选择重叠率增加。消费者媒体选择的主动性加强,新兴、便捷媒体逐步受到认同;③传统硬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力下降,经营创新能力需要不断提升;④消费者的参与意识增强,消费者可能会要求更多个性化的服务、个性化的产品,以及独立的营销策略,等等。

二、传统媒体发展趋势

目前媒体广告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对传统媒体广告经营发展直接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进一步提升“五个能力”。

1 品牌影响力。媒体在经营中要强化品牌意识,明晰自身品牌的核心价值,并注重自身品牌的构建、延伸和宣传。

2 整合营销力。整合营销,多种形式开展多品牌联合,实现立体营销。不断整合内部资源,联合外部资源,积极参与客户经营活动。

3 产品创新力。在现有产品和项目的基础上,要不断强化产品的创新力度,积极开发或者利用新媒体,开发新的市场机会点和竞争点。

4 市场号召力。把握市场风向,掌握市场主动,根据广告主的需求开展独立自主的广告效果评估研究,影响和吸引更多的广告投放。

5 行业助推力。努力打造行业标准,积极参与市场规范活动,确立行业主导地位,发挥行业牵引功效。

三、传统媒体经营思路

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传统媒体应围绕其核心品牌,加快新媒体的发展建设,将相关的报纸、刊物、网络、音像等所有产业,进行广泛的互动、整合、立体等多种模式经营,创新工作思路和方式,提高团队执行能力。创造并实现全面、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之路。

1 品牌布局与互动

随着传统媒体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充和强化,首先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品牌体系。现有传媒品牌体系大体包括:平面媒体(报纸、杂志)、网络媒体(网站、手机)、电子媒体(音像、视频)、活动媒体(家政、购物),以及其他品牌延伸产品(如、户外等)。品牌体系由其核心品牌率领若干个子品牌构成,同时围绕品牌核心价值导出价值链条,子品牌丰富和延伸品牌内涵。有的传媒集团设有专门负责旗下品牌服务、品牌发展和提升忠诚度的工作部门,其职责是不断扩大和完善核心品牌竞争力,保证其市场价值,支持各项事务的良性发展。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主要是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电子媒体和商务平台的互动,以降低运营成本,达到最大的营销效果。比如,网络媒体的核心频道和内容来自于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的内容也来自平面媒体。反过来,我们应利用网络媒体、电子媒体的快捷等优势助推平面媒体,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当然。网络还可以对平面媒体中的精粹内容进行创意加工再表现。另外。平面、网络和电子等媒体可同时开展资源收集、广告互换,以及提供增值服务、进行读者调查等,实现优势互补和友情互动。如平面媒体的一些商业类广告,应寻求网络和电子媒体的再,以增强广告传播效果。目前,《三峡商报》和所在集团――三峡日报传媒集团的网络媒体间的互动有很多尝试,市场效果明显;与手机、视频等新产品的互动合作空间还很大。

2 资源整合与营销

日常经营工作中,传统媒体及各子媒体积累了丰富的以客户资源为主的市场内容资源库,这是其最大的优势所在。实践证明,内容资源是可以反复被多种媒体形式采用的。例如,平面媒体的大部分广告。是可以在报纸、杂志、网站、电子等媒体同时或翻新的,且所有的内容资源还可以提供给家政便民服务体系或电子商务体系等,进行再利用、再开发。实际上,同一客户资源,传统媒体的人力投资是比较大的,往往一个客户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工作人员在联络,形成一定的劳动重复。目前,一些媒体实行的“资源多次利用、一次内容多次销售”的经营模式值得借鉴。

以客户为导向的整合营销,是现有媒体经营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整合营销要求打破以往单干、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立等思想,树立起联合发展、互惠双赢的观念。在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情况下,传统媒体必须打破固步自封的观念,充分利用和整合各种力量进行立体经营。推进整合营销实践,并逐步加大工作力度。使广告客户可以利用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子媒体、商务平台以及专题策划、市场活动等营销平台,用不同的方式向不同受众立体交叉传递信息,最大化的实现营销效果。目前有的媒体设有专业部门。也就是媒体方案部门来进行这方面的工作组织和协调。另外,有的传媒集团实行统一经营和发散经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广告经营,有的子媒体经营队伍归口直属广告公司统一管理经营等,这些都有利工作协调和整合营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进一步融合,以及跨媒体运营已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竞争要素。

3 产业延伸与拓展

传统媒体发展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情况和困难,其进一步的快速发展空间在一定阶段内是比较有限的,而纵观一些发展迅猛的优秀媒体,大多都已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品牌延伸发展之路。传媒集团可以在现有产业和项目的基础上,向外延伸产业链,如经营效益和市场潜力俱佳的户外T牌广告市场,市场发展空间较大的公交站台广告市场。目前还处于相对弱势的路灯、路桥、电梯等广告市场,等等。当

然,诸如房地产开发、通讯、住宿、餐饮等优质产业也应适时涉及和延伸。也可以通过品牌延伸来整合产业链,实现无形资产的有形化。还要研究跟踪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把握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在战略、组织、资源等方面作好充分准备。持续加大对新媒体的投资。在新媒体的重组、整合发展中抓住有利商机,积极寻找、锁定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技术含量高、盈利模式清晰的重点项目和品牌产业。

4 创新经营机制

随着市场格局的不断变化以及市场竞争需要,外部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媒体的经营机制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有的还甚至走在了市场最前沿。对媒体广告进行改革创新,《三峡商报》在本土既是先行者,也从中尝到了甜头。但如今,各地媒体创新机制层出不穷,外部注资、股份合作、对外、个人承包、费用包干、创收分成等多种经营方式竞相绽放。江浙一带的媒体大多采用自主经营与对外相结合的方式经营,所有广告市场要经过内部和外部竞争,优质者胜出,提升了广告含金量。江苏等地的媒体将广告市场精确细分、精耕细作,《扬州晚报》甚至设有18个专业市场,使广告人员人人有市场、人人有头衔、人人有责任,激发了工作热情。山东一些媒体将广告市场对外进行广泛、对内推行个人承包。还有一些媒体采用市场经营费用包干、创收分成等多种形式。这些新的经营方式都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尝试和推行。另外,还要探索媒体与职工新的工作关系与利益分配方式,如股份合作方式等。以资本为纽带,将媒体的影响力与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效地联系起来。以出资额的多少决定经营决策权,以股份的多少来分配利润,职工可以劳务和资本的形式获得不同的报酬。传统媒体在开办新项目中。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广泛吸纳职工资本,有效避免投资风险,提高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

5 借助外力推动

发展是第一要务,环境是第一要素。媒体经营的外部环境也非常重要,需要与外界特别一些核心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络、合作和维护。近几年以来,从《三峡商报》成功举办的各项经营项目和活动不难看出,都是在相关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爱下取得了丰硕成果。从某一种意义上讲。传统媒体的发展与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与此同时,大型客户、核心客户、优质客户等也需要有针对性的联络、服务和维护,必要时还要考虑建立如“金卡”、“贵宾”等拓展服务和专项服务。

6 优化队伍结构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传统媒体发展需要多层次、高素质的经营及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需不断围绕提升核心竞争能力展开,不断完善经营人才的战略规划,从长远发展出发制定人才培养中长期计划,使媒体经营与人力资源协调发展。同时,要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组建专业团队,提高执行能力;广泛实施外部引进、市场挖掘、内部培养、学习提高等管理方式;进行一线锤炼、市场检验、共同成长、优胜劣汰等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经营队伍结构。

电子媒体的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期刊;传统期刊;电子出版物

期刊具有连续性强,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报道及时,传播面广,传播速度快以及内容广泛等特点,就是因为这些特点,使得期刊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献资源,在学术研究、学术发表以及信息的传递与获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我国期刊业在当代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报道,1978年我国仅有期刊930种,而截至2007年4月底,全国期刊总数则迅速增长到了9468种,30年来增长了近十倍!通过数字的急速膨胀,让我们对期刊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随着期刊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当数字技术横行于世的时候,电子期刊作为传统期刊的另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不可避免的出现在了当代出版业的舞台上。

一、电子期刊概述

1.定义。电子期刊(Electronic Journal),也称为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广义上来讲电子期刊就是以电子形式而存在的期刊,即利用电子媒体的形式出版和发行的期刊。学者J.Edwards认为文献的阅读或列印来自于使用者的电脑,而非纸本期刊者,皆归类于电子期刊;国内有学者将电子期刊区分为无纸期刊、线上期刊、光碟电子期刊、虚拟期刊及电子期刊;目前使用较多的定义是凡脱离原始纸本印刷方式,而以各种电子媒体储存、呈现、发行的连续性出版物,即称为电子期刊。

国外关于电子期刊的研究起步较早,对电子期刊的定义也较为多样。如Garson与Howard将其定义为“一种以数位形式呈现的期刊”。Shackel对电子期刊定义为:“利用电脑去支援一个学术文章,从撰写、评审、被接受到出版的过程,通过适当软件的协助,一个作者可以输入其文章到一个电脑系统中,期刊的编辑者、评审者、读者乃至作者本人均可以在他们的电脑终端机中检索到这篇文章。”Brandt将电子期刊定义为:“电子期刊是定期即以电子形式发出的资讯的组合”。

相对于从20世纪70年代即开始研究电子期刊的国家,我国对相关内容的研究大致起始于90年代初,由于起步较晚,因此在电子期刊的定义方面,大多是引用或借鉴了国外的研究成果。总体上说我国的学者对于电子期刊的定义,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其本身的字面特征为出发点,把电子期刊定义为:以数字形式存储在光碟等介质上,并可通过计算机设备本地或远程读取使用的连续出版物。另外一种观点是从电子期刊的不同发展阶段及形式出发,认为电子期刊有狭义和广义两种,从广义上看,电子期刊是指以连续性方式出版并通过电子媒体发行的期刊,包括各种可以以电子形式获得的期刊,如缩影、光盘、联机数据库、网络资源等不同方式。从狭义上讲,电子期刊是指电子媒体连续出版发行的学术性机读期刊。

2.电子期刊的发展历程简述。电子期刊是电子出版物中的一种,在电子出版物的不同发展阶段,电子期刊的定义和内含也有所不同。兰卡斯特(F.W.Lancaster)认为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即以计算机印制印刷型(辅助)、电子与印刷型形式同时存在(并行)、仅以电子形式出版(单独)、利用超媒体的方式使电子出版物的功能增强(多媒体)等4个阶段。

由此可见第一阶段的电子期刊还不能称为真正的电子期刊,它只是借由电子技术出版具有电子性质的印刷型期刊,第二阶段是印刷版期刊的电子化,这是电子期刊发展的初级阶段出版商所采用的最为普遍的出版模式,通常是将各自管辖的期刊资源作为资源基础,经过扫描、校对等加工工序完成对印刷版期刊的电子化,并形成期刊资源数据库,实现电子期刊的出版。例如Elsevier的Science Direct平台和Springer的Springer Link平台等。第三阶段已经形成了不依赖于印刷版期刊出版的纯电子期刊的出版模式,此类期刊通常是指通过光盘、磁盘模式或者以邮件等模式出版发行的,纯文本类电子期刊。第四阶段的多媒体阶段,是在第三代电子期刊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技术手段,使得电子期刊中又融入了各种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特效等视听元素,更好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这一阶段的电子期刊通常都是选用的网络出版模式。

二、电子期刊与传统期刊之对比分析

电子期刊与传统期刊由于其载体形式,出版模式的完全不同,从而在期刊的阅读使用,出版发行,界面内容形式等方方面面都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针对两类形式的期刊,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1.携带及浏览方式。首先从携带和读取的方式上来看,纸质期刊与电子期刊各具特点。纸质期刊的特点在于阅读不限场地,方便携带,对于一部分有着阅读纸质期刊爱好的读者来说,电子期刊的阅读体验完全无法满足其这方面的需求,但同时纸质期刊不适合大批量携带,仅限于小量刊物的随身携带。而电子期刊的特点就更加显而易见了,由于受到存取设备的限制,电子期刊的携带、阅读均需要专用设备或介质的辅助,因而场地的限制、网络的限制以及设备的限制等都会为电子期刊的携带带来一定的困难。虽然现在MP4、MP5、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设备的发展,使得各类设备都越来越方便携带,阅读器的发展也使得各类电子出版物大行其道,但这类便携式阅览设备仍然要受到电源场地等的限制,并且长期使用此类设备也会对读者的眼睛、颈椎等造成伤害。但电子期刊可以借由光盘、磁盘、硬盘等存储介质大量储存携带,这是纸质期刊所无法比拟的。

从浏览方式来看,纸质期刊通常会引导读者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阅读文章内容,而电子期刊由于其自身特点,读者可以根据其自身需求,有着重的挑选关键内容浏览,从而达到提高阅读效率,节省阅读时间的目的。

2.检索功能。电子期刊的检索可以根据不同的检索项任意组合检索条件,从而找到需要的期刊,比起纸质期刊的检索要方便得多,而且检索过程完全自主化,无需借助图书馆员的协助,更加快捷。同时电子期刊也具有纸质期刊的全文索引,文摘关键词检索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期刊的查准率和检索结果的有效性。

3.交互性。纸质期刊对于作者与编辑部,读者与编辑部,读者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一般限于信件、邮件的往来,而由于邮寄时间、距离、邮件的延误、丢失、错失等种种因素的存在,使得各自之间的信息往来不尽人意,问题的反馈又常常无时效可言。而电子期刊的流行则大大改善了这一情况,通过网络征稿、投稿省略了许多中间环节,通过在线咨询等方式使得作者和编辑部之间的交互性更强,问题的反馈也更加及时。而读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订阅期刊,不仅方便,而且快捷。除此之外,有的电子期刊甚至可以支持读者对文章进行实时评论,或提供三方的网络对话服务(如Chat Room),可直接将意见反馈给编辑部及作者本人,不仅为编辑部的改进提供素材,也为作者的研究提供帮助。

4.存储问题。纸质期刊的存储需要较大的空间,体积大难于搬运是纸质期刊存储的难点所在。虽然电子期刊具有体积小便于存储的优点,但在保存时间上电子期刊远不如纸质期刊的保存时限长。据统计硬盘的使用时限一般在10年到几十年之间,光盘的寿命也超不过30年,磁盘更是可能会出现消磁、损坏等事故,所以电子期刊存储必须要注意存储介质的可用性,定期更换存储介质,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而只要注意防潮防虫,注意存储条件,纸质期刊则可以保存100年,甚至更长。

5.内容方面。在内容方面,纸质期刊由于受到版面、页数等的限制,期刊内容也会受到相应的限制。而电子期刊受益于超链等功能,在内容和图片上都有了更加宽松的条件,作者可以把需要展示的图片和附加的说明或内容,通过超链的形式实现,从而在不影响版面效果的前提下,能够更好的阐述问题。另外电子期刊在内容上还可以使用更多的多媒体手段,如加入动画、音频、视频,并将其与文字相融合,给读者全新的体验。

但从内容的连续性上看,电子期刊对于过刊的回溯性较差,通常只有近十来年的期刊回溯,而更早的刊物通常还是需要诉诸纸质期刊的查询。

6.费用与开销。由于电子期刊省略了印刷、装订、投递等过程,故而节省了大量的纸张费用、印刷费用、装订费用及邮费等,降低了成本,所以读者通常可以用较低的价格获取大量的信息。除此之外,电子期刊还可以按篇购买,即读者可以个性化的选择自己需要的论文,而不用向纸质期刊那样按本、论期收费,这样就可以为读者节省一笔不小的开支。

三、电子期刊发展之我见

就目前来看,电子期刊的发展势头大好,几乎所有的传统期刊都拥有自己的电子期刊,它们或是传统期刊的电子版本,或是基于纸版期刊内容的优先数字出版类期刊。出版社也都在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者借助外力不断地发展和扩大电子期刊业务。与此同时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随着时代和技术的进步而发生着改变,电子期刊正在和传统期刊一样越来越受到出版社以及用户的重视和喜爱。当然不得不看到,目前由于这两者各自固有的特点,在短期内电子期刊仍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期刊,但电子期刊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是传统期刊的附属品,它正在以一个传统期刊竞争伙伴的身份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参考文献:

[1]董爱辉.我国近十年电子期刊研究现状分析[J].现代情报,2005(6).

电子媒体的发展范文第4篇

10月17日,不少媒体人在朋友圈刷一条消息,即北京的都市报《京华时报》面临停刊,将归入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与《北京晨报》合并。这是一则官方至今都没有置评的消息,但至少至今也没有人出来否认此事。一石激起千层浪,除了那些对未来还懵懵懂懂的年轻人,对于那些从事平面媒体多年,还有一些新闻理想的人,或多或少的有了一些恐惧,《京华时报》会不会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块?为什么早在5年,甚至是10年前平面媒体就意识到了危机,而多年以后仍然没有见到行之有效的改革出现?

沉思良久,为什么人们的阅读习惯从纸质已经转移到电子介质?真的仅仅是因为电子介质更方便吗?相对电子介质,平面就没有一点优势吗?我看不然,从事了多年的平面媒体工作,我深深地知道平面媒体比之电子媒体就如同中国菜系比之洋快餐,网络的新闻虽然及时快速,但评论与深度分析却不如平面媒体鞭辟入里,对于一个饥饿的人来说,洋快餐能迅速让他吃饱,而细火慢炖的传统中国菜可以让他吃好。当然,平面媒体出现了现在这种境遇,一定是它自身出现了什么问题。

什么问题?我想最直观的问题就在于多年来因为平面媒体自身的经营需要,与企业、政府等有关单位达成的“默契”――“不报负面”,要知道媒体是要把最真实的社会现象、企业状况、突发事件等呈现给消费者,而这些真实往往会得罪一些人,一些企业,一些能够让平面媒体更好生存的主体。这会直接影响平面媒体的经济效益,基于这方面的考虑,绝大部分平面媒体都保持了一个态度,那就是“置若罔闻,一言不发”,这样做恰恰失去了平面媒体比之电子媒体的优势,放弃了消费者关注的理由,也就是放弃了绝大多数的读者,那这道传统的中国“菜式”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味道。没有读者的关注,焉有不没落的道理?

审视我们自己,我伴随着《家用汽车》杂志发展已经有很多年,在这些年中,我们《家用汽车》也或多或少的陷入过此种怪圈。索性《家用汽车》目前并没有《京华时报》的窘境,但既然有前车之鉴,又有深刻反省,那么作为《家用汽车》人就不会让自己的事业泥足深陷,所谓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家用汽车》将会是一个汽车媒体圈里最有态度的平面媒体。

如何有态度?当然就是说说那些圈里面都讳莫如深的事情。就拿前几日苹果宣布取消互联网汽车项目的事情来说吧,此消息一出似乎没人震惊,也没有人出来对此事大加评论,为什么?因为在中国,有着众多的互联网企业宣布要造汽车,他们与媒体都有着良好的关系,甚至本身就是互联网媒体,他们为什么不愿意让此事在中国发酵?因为他们同样也面临着苹果公司在美国遇到的问题,因为他们的互联网汽车项目也迟迟地不能推进。按照常理那不行就放弃呗,不行!道理很简单,有兴趣的人可以关注一下,互联网企业大多都是上市企业,一个风吹草动,都会影响股价的升跌,一个虚无缥缈的“互联网汽车”项目可以让这些企业在股市上赚得盆满钵满,怎会让它灰飞烟灭?乐视汽车已经宣布造车多年,可是车在哪里?有的只是集团高层对执行部门的命令――“今年的任务就是搞出点事,让股价有一个大的波动”。而2016年,乐视在经营上现金流似乎出现问题,很多供应商的款项久拖不付,乐视汽车项目融资出现问题等等,就在股东开始为乐视担心的时候,乐视汽车近期又放出消息乐视汽车即将量产!此事又如兴奋剂一样短暂地刺激了乐视的股价,而后还是漫无目的的等待吗?现在还不好说,不过我本人并不看好这个利好消息。

电子媒体的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课堂活动

一、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现状

1.教学模式呆板,无新意,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如,在学习“生活中的数”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己去寻找问题,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认为让学生进行自我讨论往往不会有什么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时,他们普遍坚持采用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讲课,学生只是听、写的这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丧失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更有可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感。

2.过于强调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从而忽视了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数学教学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如,在学习“比较”这一章内容时,课本上给出了很多的例子,但这些都是相对比较抽象的东西。所以就算老师对教材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学生的理解仍然会有一定的障碍。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存在比较,比如说桌子和凳子,通过具体明了的事例,将课本与生活有效结合起来,才能更加促进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

二、优化课堂活动的作用

1.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

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老师可以拿出提前做好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认识。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所见画出自己所说的图形,然后让他们在画好之后进行展示,让他们比一比,看谁画得更快更好。通过竞争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

2.提高课堂注意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时,只有使枯燥的数字变得生动、有意思,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一分钟能做什么”时,由于教室活动面积有限,所以老师可以让学生互相之间进行“拍手游戏”,然后计时一分钟,看看他们能拍多少下。或者还可以让他们按着自己的脉搏,同样是计时一分钟,让他们数一数一分钟内自己的脉搏跳多少下。这样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对“一分钟”有更加准确的认识,也让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将注意力更加集中起来,从而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活动的措施

1.组织积极有益的教学活动,将游戏应用于数学教学过程中

如,老师在讲授“乘法口诀”这一章内容的时候,就可以举办乘法接龙的游戏。老师可以起头,把学生以一竖列为单位分成一组,依次念“一只鸭子两条腿、两只鸭子四条腿……”通过小组比赛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又如,在认识了“元、角、分”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用文具做一个“文具店”,给他们分发一些用纸做的钞票,然后让他们进行“售买”,这种游戏不仅让他们对元、角、分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也学会了人民币之间的兑换。

2.依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比较复杂、难以想象的问题,老师就可以通过电子媒体设备,将问题形象化,这样问题会更加形象生动,更便于学生理解和解决。如,在学习“图形变换”时,有些学生的想象力相对较差,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较差,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可以利用电子媒体设备,通过形象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理解。同时,对于“三角形旋转形成圆锥、面旋转成球……”等内容的教学都可以通过电子媒体进行展示,让学生在更加具体的形象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对概念进行更加准确的把握。

3.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在学习中发现乐趣

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可以发现其中的奇妙之处。如,在“分糖果、苹果、桃子等”时,学生就可以互相之间分发铅笔等,分别进行公平和不公平的分法,从而感悟数学学习的妙处。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这都是当前教育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顺应新课改发展要求,改革后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建设模式将会使学生爱上学习,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学习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吕素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扬州大学,2015(5).

[2]李鲜丽.浅谈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A].2016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3).

[3]郑端丽.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电子媒体的发展范文第6篇

Abstract: More and more children's lifestyle are connected with electronics and medias which need be plugged in, such as, computers, cell phones, video games, TV, and etc. Their lifestyle is changed into "plugged-in". This type of lifestyle brings a lot of negative effects on children’s study performance, health and psychology. This article analyzes reasons of "plugged-in" lifestyle, and comes up several strategies of changing this lifestyle.

关键词: “插电”式生活方式;少年儿童;电子产品

Key words: "plugged-in" lifestyle;children;electronics

中图分类号:D4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265-03

1 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陷入“插电”式的生活方式

在我国,上世纪50至7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的童年几乎是在没有电视、手机等的陪伴下度过的。更别说是今天的各种电子玩具、电脑、游戏机、ipad等。当这一代人回想如何度过童年时,大部分人的答案也许是:在户外玩耍;自己忙着发明各种游戏,找同伴来玩儿;制作自己的玩具;在河里捕鱼游泳;或是在一棵树下面做白日梦……然而,当出生在90后,甚至是80后的人在回想自己的童年如何度过时,大部分人的答案可能会是:看电视、玩电脑、玩游戏机、玩手机、发微博、发微信、上网……现在大部分少年儿童的生活方式已经转变成了如美国学者所说的“插电”式的生活方式(plugged-in lifestyle),即孩子们童年娱乐、生活和学习的方式都离不开电脑、手机、游戏机、电视等这些需要插电的电子产品和媒介,孩子们离自然环境和现实世界越来越远。以这样生活方式生活的少年儿童称之为“插电”儿童(plugged-in kids)。

研究表明:有29%的2-3岁的美国少年儿童在卧室里有电视机,而平均年龄在2岁的小孩每天平均花4个小时的时间在电视面前。[4]美国在1999-2009年,进行了一项长达10年的青少年关于使用电子产品情况的追踪调查。研究人员追踪调查了2000名8至18岁的少年儿童,完成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数据显示(如表1):现在的青少年比过去拥有更多玩具和电子产品:1999年,有18%的少年儿童拥有Ipod和MP3播放器,而在2009年,拥有这些电子产品的少年儿童增加到了76%,增长了4.2倍;拥有手机的少年儿童数量也在十年间增长了近两倍(1999有4%,2009年有7%)。[1]此外,孩子拥有其他电子产品的种类和数量也在大幅度提升,到了2009年,90%的孩子拥有电脑,87.5%的拥有电子游戏机,61%-80%的孩子卧室里有无线网络,68%的有电视。[1]此外,根据来自于美国凯瑟家庭基金会(Kaiser Family Foundation)在2005年进行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美国的少年儿童在电脑、电视、电子游戏、发短信等电子媒体上花的时间比一个成年人全职工作花在工作上的时间还要长。少年儿童每天平均花6.6-8.5个小时使用各种电子产品,每星期超过53小时。[2]此外,报告还指出:较之于1999年,2009年孩子们在电子游戏和电脑上花费的时间翻了一番。[2]根据Pew网络和美国生活项目调查,美国有82%的初一学生在线上。[3]

我国对少年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和媒体方面的调查还比较缺乏,但观察周围的少年儿童就不难发现:一个刚会讲话的2岁左右的幼儿就有可能能够使用父母的智能手机,并且爱不释手;而青少年对各种电子产品使用的熟练程度更是令很多成年人都比不上,他们在各种电子媒体上面所耗费的时间也是令人担忧的。毋庸置疑,年轻一代对各种电子产品和媒体的依赖程度和耗费时间在逐渐增加。

2 “插电”生活方式引发的问题

2.1 对少年儿童的健康和发育不利

首先导致肥胖症。根据美国CDC行为危险因素监测系统调查结果显示:美国在1990体重指数(BMI)超过30,也就是属于肥胖的人群只有10%-14%,到1998年,这一数据上升到了15%-19%,2006年则达到了25%-29%。[12]美国肥胖人群上升的速度是较为明显的,这跟电子产品和媒介在人们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紧密相关。其次,少年儿童每天花费数个小时蹲坐在多媒体和电子产品前,会长期保持同一种体态,缺乏活动锻炼,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各种颈椎和腰椎的问题,有些青少年甚至已经出现了颈椎、腰椎和肩周方面的问题。再次,少年儿童长时间盯住电视机、电脑和其他电子产品的屏幕也是年轻一代视力水平普遍较差的一个原因。最后,Juster、Burdette和Kuo几位学者的多项研究表明,现在的孩子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是20年前的一半。[5]少年儿童正处在发育的阶段,每天适当的户外活动,晒太阳可以帮助他们骨骼中钙的吸收,然而在室外活动时间的减少了晒太阳的机会,对他们的身体发育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2.2 导致青少年在工作和学习上表现出后劲不足

很多“插电”少年儿童有一个特点,就是同一时间内做很多件事情。比如:边看电视,边做作业,同时上网查信息,跟伙伴发短信等等。这些电子产品和媒体的过度使用如何改变孩子们的学习方式、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和他人的互动方式?这些问题都还比较新,很多社会科学家近几年才开始研究。但研究者们已经形成一些明确的观点,如认识神经学家Jordan Grafman预测到:这些能够执行多个任务的孩子(multitasking kids)也学对现代社会各种快节奏的工作场所会有更好的适应能力,但他们在未来中长期的工作中不会做得很好[3],表现出工作后劲不足的特点。很多电子产品和媒介为了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包含了很多新鲜的信息,而这些信息是孩子们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轻易获取的;很多电子游戏的目标设定也是孩子们在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任务目标。

因此,当孩子们适应了这些电子产品和媒介提供的各种短期和新鲜的信息、任务后,对中长期的目标和任务就不感兴趣,而且也缺乏能力和毅力来将其完成。

2.3 不利于学习和集中注意力

各种各样的多媒体和电子信息总能成功的吸引住少年儿童的注意力,然而这些对孩子们极具诱惑力的内容把他们原本应该用来学习的时间给占据了。凯瑟家庭基金会的研究表明:那些在各种电子媒体上耗费时间多的青少年更倾向于在学校里有较差的课业表现。[2]此外,少年儿童习惯了互联网和电视上各种过多的信息快餐,经常处在各种信息短时间的浏览和转换的过程中,长期下来,会造成他们注意力集中困难的问题。孩子们很难静下心来,好好的思考一个问题。英国一项长期研究表明,孩子开始看电视的年纪太小(1到3岁),会导致注意力集中困难和多动症等问题。[6]

2.4 引发各种心理问题,如产生孤独感和忧郁情绪,甚至导致抑郁症

耗费大量时间在电子媒介上的少年儿童不仅课业成绩受到影响,而且烦恼多,他们中的很多人表示常常觉得感伤。[1]根据一份英国政府报告,过多的看电视和玩电脑游戏正让孩子们变得越来越焦虑,长时间盯着屏幕可导致抑郁症。

研究人员认为,看电视太多可造成褪黑素水平过低,这可能导致睡眠困难、抑郁和焦虑。[6]英国公共卫生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超过四个小时坐在电脑或电视前的人群会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而且,“孩子们看电脑电视的时间每增加一小时,受社会情绪问题困扰和低自尊的风险都会更大一些。”[6]开始看电视的年纪太小(1到3岁),还可能给孩子造成孤独感和攻击性[6]。

此外,有研究表明,大部分的孩子描述自己有很多的朋友,能和家人相处融洽,在学校里过得开心。然而,过多使用各种电子媒体的孩子在“满足水平”的表现是最低的[1]。换句话说,他们对自己拥有的很多东西已经很难感到满足,是一种心理上的缺失表现。

2.5 其它负面影响

很多网络和电视节目当中充斥着大量的视剧、广告、综艺节目和各种垃圾信息。这些内容并不适合少年儿童观看,其中的不良信息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更是产生了重大的威胁。[7]Neil Postman在《童年的消失》一书中提到:“电视的社会”是“没有孩子的时代”,孩子的行为基本上都是“小大人”。明确的指出了电视等电子媒介给青少年的社会化带来畸形的影响[8]。

3 越来越多的孩子陷入“插电”式生活方式的原因

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之所以陷入这种“插电”式生活方式的原因有多种。但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和家长培养孩子方式的不恰当选择引起的。就社会大环境来说,社会和科技的进步让互联网、电子游戏、电视、电脑、手机这些产品飞速发展,这些产品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少年儿童获取这些电子媒介资源也日趋简单。

此外,整个社会运转和发展的基础也离不开这些电子媒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少年儿童想不接触“插电”的生活方式都很艰难。其次是家长对孩子培养方式的不恰当选择。比起每天带孩子们到户外活动,每天生活已经非常忙碌的家长显然更愿意选择各种“电子保姆”来陪孩子们学习和娱乐。原因不仅仅是忙碌的工作,还有很多,如:出去户外活动可能会有未知的危险,需要家长耐心和持续的监管,孩子在户外会把自己弄得脏兮兮,也许会遇到各种细菌感染问题,天气总是在变化,要花很长时间准备出门,而且在家里安逸的坐下来很诱人……一旦考虑到以上这些问题,有些家长虽然意识到了让孩子们长时间和各类电子产品和媒体接触对孩子不利,但他们还是放弃了每天带孩子们出去户外活动。久而久之,少年儿童“插电”的生活方式就形成了。

4 帮助少年儿童培养“不插电”的生活方式的几个策略

4.1 加强父母的监管

虽然很多父母已开始对孩子们“插电”式的生活方式表示担忧,但很少有父母去限制孩子们的活动。在少年儿童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和媒体如此严重的美国,却有约53%初一到高三年龄的青少年表示:家里没有任何管制他们看电视的规定。即便是有规定的家庭,大部分的家长对孩子们的规定主要是管理孩子们在看电视前要完成作业和家务。[2]当发现孩子总是对着电脑和电视时,家长只是在想起的时候对孩子稍加管制,但这种管制没能够持续到帮助孩子改掉这种生活方式为止。

如果父母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用心的帮孩子们改变这种生活方式,其实有很多简单的步骤可以采取,比如:搬掉孩子卧室里的电视和电脑,关掉客厅里面的电视,不让孩子们购买过多的电子产品等等,最重要的是,需要家长的持续监管。此外,家长自身也应该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自己也应该做到少玩手机和电脑,少看电视。

4.2 通过政府立法、社会舆论等方式来加强对电子媒介的监管

我国对网络和电视资源的监管力度还是很强,但少年儿童和成人仍然共享同样的媒体平台。即便是家长想要对孩子获取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引导,也缺乏一定的准则。因此,政府可以给媒体平台进行适当的分类,并给家长和孩子们明确的指引,告诉他们哪些信息适合少年儿童获取。美国于1996年出台的联邦通讯法案(Telecommunication Act of 1996)中推出了的美国电视分级制,此制度虽然有众多争议,但帮助家长们了解哪些电视节目适合少年儿童观看这一点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此外,电子媒介的内容形式多,范围广,政府对其一一监管很有难度,因此需要依靠社会舆论,提升广大媒体的内容素质等手段,尽量让少年儿童避免接触不良的信息。

4.3 帮助少年儿童重建与自然的联系,带孩子们到大自然和户外活动

2005年,理查德·洛夫在他的书:《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少年儿童》中提到:“现在的一代与土地和自然世界的联系越来越远……现在的小孩在户外活动的时间只有20年前的一半……”描述了美国少年儿童的这种生活方式的趋势,并给予这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一个强有力的名称——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年轻一代离自然越来越远,去户外活动的时间也在渐渐减少,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生活已被各种电子产品和媒体给占满了。

成百的研究表明:带孩子到大自然和户外活动,重建少年儿童与自然的联系有助于孩子们重建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身体健康,增强学习能力,有效减少他们在电子媒介上耗费的时间。[9]在欧美国家,各种以户外和自然为基础的教育方式非常盛行,无论是各个教育层面的课程设计都大量的纳入了户外教学、自然教育和环境教育等的比例,鼓励教师和家长把孩子们带到哦户外和大自然中去。如在德国,到2005年为止,全国已有近450个森林幼儿园。[10]森林幼儿园通常没有传统的教室,有改装过的公车或是小木屋,供孩子们休息和就餐。而森林就是他们的大教室,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在森林里进行,教学的内容也是围绕着森林里的万事万物展开的。森林幼儿园培养出来的孩子比起普通幼儿园培养的孩子面对各种疾病的免疫力明显要强,对大部分事物的认识能力也好,而且比起其他孩子,他们不是那么的吵闹…… [10]

帮助少年儿童重建与自然的联系,带孩子们到大自然和户外活动还有诸多好处:至少有两项独立的研究发现户外学习活动能有效的改善少年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症( ADHD,在美国约有两百万的少年儿童受到注意力不集中症的困扰);帮助孩子们减轻压力;增加孩子们体育活动的时间,增强体质;自然的空间和在自然界存在各种食物能够无限的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然界能激发孩子的很多潜能是其他方式没有办法提供的……[9]以上这些在自然户外活动能带该孩子们的益处恰好能改善“插电”式的生活方式给孩子们带来的诸多问题。大自然是一个充满魔幻和奥妙的地方,带孩子们深入其中,帮助他们重建与自然的联系,他们受到的益处是无可限量的,最终能帮助孩子们培养健康的 “不插电”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Kids stay plugged in for longer, study finds[N].Washington Post, 2010-1-21.

[2]Ellen Edwards. Study Shows Ever More Kids Embrace a Plugged-In Lifestyle[N].Washington Post, 2005-3-10(C03).

[3]CNN. Are kids too plugged in? What's all that digital juggling doing to their brains, family life? [N]. Times, 2006-3-20(0013 HKT). Posted: 1613 GMT.

[4]CDC. CDC Behavior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System Report [R]. 2006.

[5]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Why Be Out There?[EB/OL] http:///Be-Out-There/Why-Be-Out-There.aspx,2012.

[6]王卓玉.电视节目与少年儿童信息素养的培养[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大学, 2008.

[7]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童年的消失第2版[M]. 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8]PLT. Project Learning Tree Teachers’ Training Worshop[C]. Keene, NH,United States, 2012.

电子媒体的发展范文第7篇

当今社会的信息资源就像是放在两块相互分隔的大陆之上,一块是纸质媒体,另一块是电子媒体。从技术上看,我们可以把电子媒体上的信息印刷到纸张上,也可以把纸质媒体上的信息数字化放在电子媒体之中,这两块大陆似乎已经可以连接起来了。特别是印刷出版业的电子化使这种沟通得到革命性的发展,告别了铅与火,走向了光与电。但这个过程并不对称,图文资料的数字化过程遇到的技术难度远远超过前者。但当OCR技术日渐走向成熟的今天,将信息从纸质媒体转向电子媒体,这种沟通变得不再困难。

理清OCR脉络

追本溯源:OCR是英文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 的缩写,中文意思就是通过光学技术对文字进行识别。OCR概念的产生是在1929年,德国的科学家Tausheck首先提出了OCR的概念。几年后,美国科学家Handel也提出了利用技术对文字进行识别的想法。但这种梦想直到计算机的诞生才变成了现实。现在这一技术已经由计算机来实现,OCR的意思就演变成为利用光学技术对文字和字符进行扫描识别,转化成计算机内码。

国内的OCR研究:我国在OCR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在70年代才开始对数字、英文字母及符号的识别进行研究,70年代末开始进行汉字识别的研究,到1986年汉字识别的研究进入一个实质性的阶段,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不少研究单位相继推出了中文OCR产品。我国OCR都是由OMR演变过来的,我国的一些研究部门在 80年代初就开始对OCR识别进行研究,如汉王科技的刘昌平博士、清华大学的丁晓青教授、北京大学的顾小凤教授等,都是我国OCR研究开发队伍中的导航人。二十多年的研究开发积累了大量人才,专家就有上百人。仅在中关村地区, OCR专家多达20多位,他们也为我国的信息领域留下了自己奋斗的足迹。

中文OCR技术现状:中文OCR即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输入设备,把中文印刷体的文稿送入计算机并以计算机文档表示出来的高新技术,主要用于文字和表格输入,可以用扫描仪将整页的印刷文稿或者表格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上的识别系统自动生成汉字文件,替代人工键入汉字和表格的工作。

中文OCR有普及版和专业版之分,现在市场上扫描仪捆绑的OCR软件均为普及版。目前印刷体OCR的识别技术已经完全达到实用的程度,即使对印刷质量较差的文字的识别率也达到95%以上。由于手写体OCR技术的限制,专业型OCR系统的产品多是面向特定的行业,即适用于每天需处理大量表格信息录入的部门,如邮政、税务、海关、统计等等。这种面向特定行业的专业型OCR系统信息格式较为固定,识别的字符集相对小,经常与专用的输入设备结合使用,因此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这些技术在国外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充分发挥着作用。

随着我国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深入,这方面的需求已经出现。专业版 OCR有批处理功能,性能更加优化,识别率也不同于普通版OCR。国家的“863计划”对OCR技术的研究给予了很大的资助,加快了OCR技术的进步。如作为国家“863”计划重点支持项目的汉王OCR,在技术就已经非常成熟,并取得了较高的应用成就。它的特点主要是:识别率大幅度提高,尤其是对中英文混排文稿,识别率为99%。可识别宋、仿宋、楷、隶、行等八种印刷字体,对手写体、数字、标点符号的识别也可点可圈;对表格识别也有了重大的突破,无论横版、竖版、中文表格、图文混排文件都能识别,版面还原、自动版面分析和识别功能也大大加强。

应用,显现OCR之“美”

应用才是硬道理,好用才是好产品。这些最简单的描述也许是高科技产品能够成为成功产品的主要的评判标准,对于OCR来说同样如此。目前市场上基于OCR技术的产品已经不少,在国内OCR技术领域占领先地位的汉王科技新近推出的“文本王”就是其中的典范,充分体现了OCR技术应用于文字、表格录入上的优越性。此外,清华文通等公司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

高速准确是OCR输入应用的最基本特色,也是其最大的魅力所在。许多的机关企业都有大量的文字处理工作要完成,诸如,人事档案的处理、各类文件的整理分发等。这些工作的技术难度虽然不大,但却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文字、图表的录入速度太慢,一直是影响企业文字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如果采用OCR录入系统,以上问题迎刃而解。比如汉王新近推出的“文本王”,它可以不间断地批量识别输入1000页稿件,全自动识别百余种中文简繁,以及英文、数字、表格、图片混排的稿件,识别速度每分钟高达6000字。

操作简便也是OCR技术日益凸显的特色。高科技产品往往都戴着神秘的“面纱”,让普通人很难与其“沟通”。将OCR技术应用于文档录入再合适不过了,但也有人认为,以前的产品没有建立起简洁有效的人机交流机制,在客观上要求操作人员要具有比较高的技术应用能力。但汉王文本王等现在的不少产品在这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改观,甚至只需对扫描仪录入键轻轻一按,即可在WORD文档中直接完成录入工作,真正实现与WORD无缝连接和“傻瓜”操作,使高科技产品的操作更简单,方便用户使用。

图表输入是OCR技术的拿手好戏。依靠鼠标键盘完成图表的计算机录入比纯粹文字的录入更加复杂,而日常工作中对表格的处理却是少不了的。各类报表信息的搜集整理、各类文件的传达都对处理设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OCR录入技术的成熟完全解决了这一难题,无论是文本还是表格,他都能瞬间为你经营转化成为电子文档。

有过文字处理工作经验的人可能都知道,完成资料的扫描只是全部工作的一个很小的部分,更多的工作还是在后期的校对、整理和保存,这也正是文字处理工作比较繁琐的主要原因。后期的工作往往不受重视,可是后期工作完成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其意义重大。许多OCR技术产品都为广大的文字工作人员提供了及其简单但效果出众的校对功能,无形之中帮助工作人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其中文本王能够使录入后版面格式保持原样,既精确保留了原版面格式,准确恢复文本原貌,又与录入稿形成清晰对比,实现快速准确的超强校对。这将为用户节省大量的时间。另外,目前市场上许多OCR录入系统还加入了声音校对功能,可对录入后的文字进行朗读校对,全部真人发声,校对者只需看着原稿即可,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OCR的应用前景

随着各行业OCR技术的应用,相应的OCR产品形态日益丰富,从而启动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以汉王OCR为例,不仅在扫描仪捆绑软件中占有了大部分市场份额,而且还推出了一系列OCR应用产品,例如“名片通”、“文本王”、“OCR录入工厂”、“票据识别系统”……等等,还有许多产品则广泛应用于银行、政府、工商税务、公安、图书出版、教育、交通等行业,真正做出了OCR的声势。

电子媒体的发展范文第8篇

关键词:投资 报业集团 媒体

1. 目前报业集团现状

①报业在媒体中的地位及衰退的现实

近年以来美国,英国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的报纸发行量下降,盈利减少。1995-2003年间美国的报纸发行量下降了5%,报纸已经逐渐在我们的生活中减少。

在国内市场,报业曾经位于第二大广告媒体的位置。经过了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进入近几年来,也出现一些下滑的趋势。特别是近几年,国内报业集团上半年广告实际收入平均下跌10%左右,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移动媒体,互联网媒体,电子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必须品。

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分析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将产品或者一个行业从进入市场到完全退出市场分成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对于中国的报业市场,如果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报业现在所具有的千人日报拥有量和发达国家或者是和中国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相比,还是很低的。如果只从数据上来看,中国报业现在的状况相当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成长期。但是还应考虑到新媒体信息技术不分国界,在世界范围内互通互用。所以,在市场上留给报业的已经没有多少空间。考虑到新媒体提早瓜分了市场份额,中国的报业应该提早进入了成熟期。

2. 对现行状况的优劣分析

2.1 报业优势

①报纸具有一定的公众信服力。与其他的媒体比较,报纸的形象往往是权威,是官方的喉舌。比如人民日报的社论。与网络媒体相比,人们更相信报纸的真实。

②品牌,在传媒市场上,报业集团经营过程中积累的品牌价值是一个很大的无形资产。品牌的价值是无法模仿和短时间积累的,一个良好的品牌,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③媒体行业拥有从业经验和高素质的采编人才。报业集团拥有着许多路径依赖性资源和时间依赖性资源,这些都是无可比拟的。

2.2 报业的劣势

①报纸媒体对于新闻的及时性较差。对于突发事件,不能第一时间给读者讯息,从记者现场采访到读者手中,这个过程往往要经过大半天的时间。

②报纸的大众化传播方式无法给受众进行分类。没有针对性的受众,这时的报纸无法配合现行的宣传方式和广告定位。

③赢利模式较单一,针对盈利性来说报业已经发展成靠广告广告生存的模式了。对广告市场的依赖性太高,导致了经营的高风险。

3. 针对现行的情况报业集团的投资方向

3.1投资文化创意产业

针对目前报业面临的情况,以上作了简要的分析,笔者提出针对报业想在的情况可以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报业集团需要升级,其产业结构的发展要多元化,实现报业的综合品牌传媒企业,就是要引用市场化资本运营等方式,积极寻求跨领域、跨行业,甚至跨地区的投资、经营和融资渠道,综合经营运转,从而解决产业的弊端,实现多元化运营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必将成为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应景。对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报业拥有自身的优势条件。一方面,有内容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而这一条件正是报业的优势。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在市场发展中需要宣传和推广,而传媒具备这一能力,报业向产业领域推进的进程将会加快。

文化产业的内涵应是丰富的,既包括传统的广电业、报业,也包括新兴传媒业,还应该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等多形态的资产,这一认识是制定报业发展战略的基础,也应该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选项。报业要想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改革,要适应当今快速的生活方式,以及新科技带来的发展。

3.2 投资建立现代传媒体系

“对于现阶段报业发展需要我们有坚定的信息,以更强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去创新和实践,去布局和突破。投资建立现代化传媒体系,有利于适应现行的科技的发展、市场的变化,传播环境的变化,可以更好地形成主流宣传格局,更高速的传播文化,更好地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任务。与此同时也做到了增强传播力、提高引导力的产业发展需要。更好的完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市场上的统一,这种统一最终实现引导力的提升。此外,打造现代传媒产业,充分发挥主业优势,为投资文化创意产业做出了更大的支持。

同时报业发展要遵循现代企业标准,进行必要的判断,保障企业的业务正常运行。作为现代传媒企业不能满足于现有的水平,要积极地研究新业务,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也要重视已有的项目,设立保障机制,扶持新项目,稳抓稳打。并且,注重和关注人才,实施人才战略,基于事业体制由于自身原因,难以在市场中选择优秀的经营人才,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学习并引入现代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慢慢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传媒体系。

4. 有关投资的风险防范

①要选择准确、合理、科学的风险应对方案

在投资工作的过程中,各类投资带来的风险是不同的,所以投资者在风险防范这一环节,要做好防范。投资者可以选择风险保留、风险转移、风险消除、损失控制等来防范风险。风险保留是一种较为经济的方式,即投资者自己支付资金;风险消除这一方式较为困难,是指通过预测分析技术,来得到预期的投资后果,如果投资后果不理想则将风险化解;损失控制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及计划来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②逐步完善投资风险预防的管理制度。

在进行投资时,从可行性分析研究到决策,都要充分考虑风险的影响,将风险防范的管理制度融入到整个的投资过程,特别是财务风险,更要细微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发挥风险防范的作用,从根源上减少风险的发生。

③将多元化思维融入投资工作中。

多元化投资是一种新型的投资模式,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是将风险分散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中多元化的投资是指投资主体在充分了解市场情况的基础上,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投资最终将风险分散。

5. 总结

随着报业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报业决策者的经营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考验。新媒体的发展带来给报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我们应该采取积极应对战略来保持报业集团的发展。本文针对报业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报业存在的优劣势,以及发展机会和可能遇到的苦难,逐一分析,提出报业投资方向应向文化创意产业和建立现代传媒体系发展,对报业集团的架构,业务进行改革,进行多元化发展,积极进军传媒其他领域。实现我国报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雪昆,报业集团与资本市场如何对接,新闻前哨,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