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物流的发展

农村物流的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村物流的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村物流的发展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农村物流;发展

在“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时,许多行业都在思考如何在企业腾飞的时代的实现创新。“互联网+”是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互联网模式共同形成的,但这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相互叠加,而是利用通信技术和信息在互联网平台实现深度的融合,并创建出一个新的发展模式。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这是一个在其认识上的一种作用的加法,可能也属于“×”,但也可能属于“÷”,甚至一些其他的计算方法,但只要能与其他行业完美地融合,不管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都是可能的。

1农村物流的发展趋势

首先,农村物流的发展前景较为广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物流建设也逐步完善,装备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而物流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且相关政策也指出应支持农村物流业务的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而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农村物流行业必然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其次,农产品的流通趋于现代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农村物流体系与互联网形成了全面有机整体,加速了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发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以及配送技术等在物流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加速了物流的现代化发展步伐。且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对农产品的配送产生了新的认识,物流企业亟需提升农产品的配送效率,而这些均表明农村物流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最后,物流可以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农村物流的发展可以优化农业结构,加速农产品的流通速率,确保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2“互联网+”时代农村物流面临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的物流发展较为迅速,且建立了各种物流专业园区。但受基础设施、区位等因素的限制,部分偏远的农村地区除了邮政物流外,几乎不存在其他物流网点,这也表明城市与农村的物流存在较大差异。2.1农村居民“互联网+”观念滞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均获得了较多的发展机遇,且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生产等方式,为创新企业经营模式提供了可能。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与商业机构的完美融合,实现了购物、支付以及医疗等服务的全天候化。但农村居民获得信息的渠道较少,没有正确全面的认识互联网应用,认为互联网不会应用至农业方面,创新观念较为滞后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物流的健康持续发展。2.2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地区远离交通干线,且其通信、互联网等方面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以致影响了物流的正常配送。部分物流企业为了节省经营成本,甚至放弃了偏远的农村地区。同时,农村居民较为分散,居住点之间的距离较大,且村名并不规范,而这些均增大了物流难度,导致农村物流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同时,农村物流的涵盖范围较为特别,主要集中于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产品以及乡镇工业等方面,在消费品与工业方面,其与城市物流相差不大,但农产品却具备一定的生命周期,因此对运输存在较高要求,而这也增大了农村物流的难度。2.3农业特点决定农村物流薄弱。农业生产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与季节性,且其最为重要的内容便是生产资料与农产品,而这些均导致农村物流受季节影响较大。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对生产物资的需求各不相同,比如在春季时,农村需要较多的农业生产物资,而秋季收获季节则一直很多瓜果、谷物等需要运输至城市。而其他季节则对物流的需求较小,且供需也存在较大差异性。同时,不同地区农村的物流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这也进一步增大了农村物流体系的复杂程度。除此之外,我国农村农业的生产条件十分落后,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较低,而这也影响了农村物流市场的需求,降低了物流企业的积极性。且部分农村地区没有充分意识到物流的重要性,缺乏资金政策支持,以致发展较为缓慢。

3“互联网+”时代下农村物流的发展策略

3.1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体系。相关部门应在遵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基础上,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物流体系,依托城市物流系统拓展农村物流体系,强化其与城市物流的对接,从而实现顺畅流通。同时,还应重点做好农村物流体系的对接工作,建立支撑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的平台机构,重点做好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等工作,为农村物流建造信息与物流平台。除此之外,还应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以及配送中心为节点,建造城乡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将建设内容拓展至生产资料、日常消费品以及农产品等方面,确保农村物流向城市物流渗透,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3.2支持各方参与农村物流平台建设。物流体系较为复杂,需要各方机构的全力配合与支持,期间政府机构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电子商务企业、物流企业以及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工作,着重解决农村物流资金短缺问题,提升农村的技术及管理水平。同时,还应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农村物流实现与种植、养殖大户的对接。除此之外,还应加大农村物流体系的引资力度,充分利用农产品加工贸易等平台,加大农村优势农产品的推介力度,从而吸引更多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投资农村的物流工作。期间还应加大对用户电子商务以及物流知识的培训力度,为农民普及电子商务及物流知识,为全面推进物流一体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提升农户参与物流构建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3.3提升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当前我国农村物流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且相关设施也并不配套,对此,应在按照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标准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应在遵照农业部以及运输部等相关文件要求下,坚持推进市场化运作模式,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更多的资本投入,完善农村物流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县级农村的物流服务网点,从而形成货源集中、信息互通的农村物流体系,促进农村物流事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快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3.4推动“互联网+”时代下消费渠道下沉。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商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加,尤其以三四级县以及乡镇最为突出,农村对电子商务以及物流行业的需求空间正在逐步增大。对此,各级政府机构应加大对大型物流以及电气商务企业消费渠道下沉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以及资金方面给予其足够的支持,从而打通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实现商家与农村消费者的无缝隙对接。同时,电商以及物流企业还应不断拓展农村地区的布点,提高农村市场的占有份额,将更多的农产品带入城市,建立高效的农业生产以及定点采集基地,从而实现农产品与大型超市的无缝对接,将当地特色的农产品带入互联网层面,通过电商加快销售效率。这样不但可以占据份额较大的农村市场,还可以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优化了农村物流的成本结构,实现了互联网、零售商以及用户的协同发展,最终帮助农民增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4结语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物流现状及特点,指出了农村物流的发展趋势,指出了“互联网+”时代下,农村物流的发展策略,以期提升我国整体物流行业的水平。

作者: 单位:

[参考文献]

[1]王鲁欣,李少军.“互联网+”时代农村快递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6(10).

[2]柏冬梅,邵万清,周依琳等.“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与农村物流的协同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16(06).

农村物流的发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物流;灰色关联;农村居民收入

[DOI]10.13939/ki.zgsc.2016.42.026

1 引 言

随着农村电子商务与农村基础建设投资的发展,尤其是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的条件下,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之间发展的关联性逐步增强。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增加,为农村物流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互联网的应用促进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横向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寻找到更为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农产品向外流通的速度和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2013年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中显示以农产品为主的物流在农村物流发展中居于主要地位,农村物流的发展为解决农产品的市场问题提供了基础,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渠道和动力。因此研究分析农村物流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稳定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现状

关于农村物流发展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个方面。定性研究部分主要为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条件构建科学合理的物流发展体系,如王新利(2003)通过与美、日等国家农村物流的发展状况作比较,认为我国农村物流在“硬件”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软件”方面,可从逐步优化农产品物流网络方面着手,以农产品生产为中心优化农用物资起点到农产品市场需求终点之间的物流网络运输,降低农村物流运输的总成本。张雨明(2008)认为通过加强农村基础物流设施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农村信息化建设以及加强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与外界企业、市场之间的联系,能够提高农村物流的发展水平。解新华(2013)、朱世友(2016)等认为农村电商的发展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农村电商平台的运用。定量研究主要借助于相关的指标分析农村物流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农村物流发展影响因素,胡愈,许红莲(2007)灰色关联的分析结果认为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是主要影响因素,其后依次是农村城市化水平、农村居民收入、农村金融的发展三个因素。王俊(2004)、李维国(2010)等以全社会的货物周转量作为一个地区的物流发展水平,分析物流发展水平对经济的促进作用;陈雪刚(2012)认为农村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可以实现协调发展,同时灰色关联分析的结果显示,农村信息化水平、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是影响农村物流发展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综合以上文献的研究结果可知,农村物流的发展受到当地基础建设以及日益扩大的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农村物流的发展会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因此本文分析农村物流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村物流发展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指标介绍及实证方法

3.1 指标说明及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采用的指标主要有: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1),用来表示农村产业的发展,与陈雪刚(2012)采用农村出售的农产品与畜产品总和不同的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可以较为综合全面地反映农村物流的发展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2),用来表示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成果,也可以比较直观地表明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带来的影响;农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X3),表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投资水平;农村社会消费品总额(X4),作为影响农村物流发展水平的一个因素,农村社会消费品总额越高,对物流的发展要求也越高;政府政策支持(X5),用政府财政支农来表示,2013年、2014年的财政支农数据采用线性调整法预测得到,指标数值为1999―2014年。

3.2 灰色关联法

灰色关联分析是指对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描述和比较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确定参考数据列和若干个比较数据列的几何形状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其具体的计算步骤为以下步骤。

第一步,选取母序列与子序列。本文研究的是各影响因素对农村物流发展水平的具体影响,因此选取农村物流发展水平作为母序列,子序列为各影响因素。

第二步,变量的无量纲化,排除系统中各序列数据由于量纲的不同而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本文采用数据的标准化方法进行处理,即Z分数来进行标准化。

第三步,计算各子序列与母序列在同一时刻的绝对差值,记为[JB(|]Δi[JB)|],[JB(|]Δi[JB)|]=[JB(|]x0(t)-xi(t)[JB)|],t楦魇逼谌≈怠

第四步,从计算出来的差值中找出最大值与最小值。

第五步,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其计算公式为:

ρ为分辨系数,一般情况下0≤ρ≤1,具体取值可视情况而定。ρ越小,分辨力越大,当ρ≤0.5463时,分辨力最好,通常取ρ=0.5。

最后,根据第五步计算出来的灰色关联系数计算灰色关联度,一般用各个时刻灰色关联系数的均值表示,灰色关联度值越高,说明相应的子序列对母序列影响越大。

4 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农村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随着时间的变化逐年增加,增长速度稳步增加,但在不同的年份之间差异较大,带有一定的周期性趋势,速度变化周期约为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年以前,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保持在8%左右;第二阶段是2003年以后,增长速度较高,但是波动较大,2009年增长速度较低为4%左右,与2008年相比降低14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以农林牧渔业为代表的农村物流一直处于逐年递增的趋势,发展水平一直不断提高。

结合农村社会消费品总额数据、农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以及国家财政支农数据可知,社会消费品总额与国家财政支农数据保持了较高的稳定增长趋势,发展水平较高,与农村物流发展保持同步增长趋势;农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作为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发展水平较低,增长速度在各年间变化差异较大,且在2013年与2014年处于负增长。

4.2 农村物流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出我国农村社会消费品总额、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代表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以及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与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水平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具体结果见表1。

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灰色关联度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X4、X5、X2、X3,即在影响农村物流发展水平的因素中,农村社会消费品总额影响最大,其次是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农村人均纯收入,关联度最低的是交通\输仓储及邮政业投资。

结合以上关联度的结果可知,农村社会消费品总额X4直接表现的是农村市场上的商品物流需求,因此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拉动农村消费市场是提高农村物流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X5与农村物流的发展水平关联度仅次于农村社会消费品总额,国家财政支农主要体现为财政支出中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支持,主要集中于农村的全面建设发展以及相关配套的制度建设,包括农业生产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方面,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风向标,因此国家政策的支持是促进农村物流发展、挖掘农村消费市场的因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X2对物流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也会随之提高,随着近年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普及,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网络消费需求,从而促进农村物流的发展;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在四个影响因素中与农村物流发展水平的关联度是最低的,可知在农村物流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为促进需求发展类的因素,当前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能够满足当前物流发展对硬件的要求,这与王新利(2003)的理论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4.3 农村物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协调分析

分析农村物流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之间影响时,农村物流发展水平、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与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三者之间均是线性相关,同时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与农村物流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较高共线性,因此采用线性回归模型来分析农村物流发展水平与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关系。建立模型时,将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与农村物流水平同时放入模型,系数则都不显著,因此在分析农村居民收入变动时,单独考虑农村物流发展水平、国家财政支农的影响,不考虑其他控制变量。模型1是单独考虑农村物流发展水平,模型2是单独分析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因变量均为农村居民收入,模型的具体结果见表2。

以上两个模型的系数均是通过显著性检验后的系数,显著性水平为0.095,为有效系数。从表2中可以看出,农村物流的发展对农村居民收入有促进作用,但比较微弱,相比较于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对收入的系数0.545而言,在目前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主要依赖于国家财政对农村的倾斜,依靠国家财政来实现农村、农业、农民的全面发展。

5 政策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结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我国农村物流发展水平。

第一,增加国家财政支农总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由于农村社会消费品总额与农村物流发展的关联度最高,增加国家财政支农可以明显地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能力,提高农村物流的发展水平。

第二,增加农村社会消费品的供给。由农村社会消费品总额与农村物流发展水平的较高关联度可知,增加农村的社会消费品供给,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第三,提高农村生产的多元化,尤其是农产品生产的多元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是促进农村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互联网信息在农村的普及为农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对物流发展需求的同时,也为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新利.中国农村物流模式及其体系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

[2]张雨明.我国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3]胡愈,许红莲.现代农村物流与其主要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12).

[4]陈雪刚.基于灰色理论的农村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5]张诚.江西区域物流能力与产业经济的灰色控制系统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1(7).

[6]王俊.中国物流业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

农村物流的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物流;现代物流管理模式;物流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1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平均收入都得到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也逐渐明显。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备受人们的关注,而农村物流对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国内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民需要到县以上的市场去购买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31.3%的农民认为购买生活资料不方便,37.2%的农民认为购买生产资料不方便,原因是农村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畅通的物流体系和物流渠道,农村现有的物流条件远不具备现代要求,体系也不够完善;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消费这个链条中,运输等环节存在严重的问题,导致整个链条变得格外脆弱,极大地制约了实物流、资金流以及信息流的流动。

以贵州省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为例,其物流行业发展缓慢,主要体现在商品种类不全、产品数量来源不稳定、物流需求量和供给量小、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成本较高;乡村居民居住地不集中,很难形成规模经济。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农村物流水平、促进农村物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对于城市物流,农村物流是指商品在原点或接收实体流动过程。为了满足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和社会活动,将运输、存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收集和处理服务功能进行有机结合等一系列活动。农村物流不同于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以及农产品流通等概念。

一、贵州省农村物流发展的意义

(一)降低农产品成本。据2015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农产品生产和收集的自然价值较低,美国的比例是3.80:1,中国是0.38:1,贵州仅为0.2:1。在发达国家,农产品物流过程是一个价值增加的过程,但在我国恰好相反,因为有很多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质量受损,所以价值降低。果蔬产品在我国运输损失约25%~30%,而贵州省高达约30%。因此,高度重视贵州省农村物流的发展,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农产品流通损失。不断降低农产品成本,更好地实现农产品的价值。

(二)发展农村物流可以增加农民就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较多,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再就业的形势不容乐观。发展农村物流有利于增添新的就业岗位,如搬运、运输、加工、包装、配送等都是新的就业方向。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突出问题将发挥重要作用,以及对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发展农村物流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于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物流行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贵州省农村落后的经济具有推动作用。大力发展农村物流可以减少农业种植、管理、处理、存储、加工、运输、包装等各个环节中不必要的损失,从而降低农产品总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以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通过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加快新农村物流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消费品及时送到乡镇,刺激和扩大农村消费,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农村新鲜的农副产品在短时间内及时送到城市,满足城市居民生活的需求,确保城乡居民的安全消费,实现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

二、贵州省农村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经营规模化、机械化程度低。由于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农村目前的生产方式严重阻碍了机械化的发展,使得农村生产经营规模化程度低,发挥不了现代物流的规模化效应,这与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相违背。贵州省农村人均收入低下,基础设施落后,物流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技术装备落后,物流运作成本高。而物流的运输、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每一项功能的实施,都与物流的基础设施和物流技术水平有关。

(二)农村物流设备水平低。目前,贵州省农村接入互联网的家庭较少,农村建立的相关网页、网站也很少,信息化程度低严重延缓了农村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进程。由统计数据显示,在贵州省,水果、蔬菜和其他农产品从采摘到装卸、搬运、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损失率高达27%~36%。由于农村没有现代集装箱,没有现代冷藏冷冻设备等现代物流运输工具,一些较容易腐烂变坏的生鲜农产品没有及时得到冷藏冷冻和有效的保管,再经过粗暴简单的装卸搬运和长时间的物流运输,导致生鲜农产品品质和质量下降,损耗过多。

(三)缺少政策扶持,物流主体未得到提升。物流政策不到位,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没有优惠的扶持政策,导致农村物流的交易合约无法顺利形成和履行。虽然贵州省农村物流主体已经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但只是一个雏形,始终未能完全提升,农村物流的现状“规模小,服务质量差,监管不力,竞争力弱”一直尚未被改变,导致物流主体仍然不成熟,效益低、抗风险能力弱,这些严重阻碍了农村物流市场规模的扩大。

农村物流的发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乡统筹 农村物流 运作模式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日本、欧洲,并没有将“农业物流”与“工业物流”分开来研究,物流概念是从配送深化而来。1915年美国经济学家shaw.A.w开始注意到物流在销售过程中的重要性,1960年,美国物流管理协议会提出:“物流就是把产成品从生产的终点有效地移动到消费者手里的全过程的活动,1965年,日木通产省委托日本财团法人机械振兴协会对物流现状进行了调查,最后给出物流的定义是:“物流就是把制品从生产者手里,物理性地移动到最终需要者手里所必要的诸种活动,包括包装、装卸、运输、通讯等诸种活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动态联盟理论的兴起,一些学者对这一理论在农村物流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如对美国和英国的粮食分销系统的集中模式、水果和蔬菜供应链管理、美国新鲜蕃茄冬季市场一体化行为、新鲜水果和蔬菜销售体系的体制等展开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80年代初,我国从日本直接引入“物流”这一概念至今。我国六部委(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民航总局)于2001年3月在《加快物流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对现代物流的定义是:“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

我国学者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对物流规划技术、供应链理论、物流组织模式等物流理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其中,在物流模式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三方物流、自营物流和物流联盟。

二、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第三方物流市场不完善。

河北省农村物流市场特别是第三方物流市场还很不完善。从河北省农村物流的物流需求市场来看,企业对自营物流的满意程度远远高于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程度,仍有很多企业在实行看似科学,实则低效的产、供、销一体化运作模式,大都有自己的运输、仓储工具和设施,实行包装、储存、卸运一条龙的物流模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几乎所有物流活动都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从物流供给市场来看,河北省农村物流的物流供给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供给企业物流服务供给能力小于物流需求规模,能力分散,规模及服务水平都较低,工农业产品运输仍然存在许多私营车进行物流运输,未形成大流通格局。从市场合作来看,物流企业和分散的运输业主与物流需求企业的合作是松散的,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

(二)交通运输基础设薄弱,发展不合理。

河北省农村物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较低。长期以来,河北省农村物流在交通枢纽、仓储设施、各种现代化物流中心等物流集散设施建设方面明显滞后,各种工商企业也未将内部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当成企业投资发展的重点。

(三)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低。

河北省农村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较低,物流作业效率不高。由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是标准不配套,导致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地衔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转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也延缓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四)缺乏统一(统筹)规划。

物流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仓储、商贸流通等多个行业和部门,必须加以统筹协调考虑才能使物流资源配置趋于合理,使物流资源的效率到最优,因此,制定统一的物流业发展规划对于物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三、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的河北省农村物流发展的建议

(一)统筹规划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是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础,其水平和合理程度直接决定物流的运转速度和效率。河北省农村物流的交通基础设施存在着城乡分布和交通运输方式分工不合理的问题,应尽快形成配套的合理的运输网络,促进物流产业的协调发展。

(二)制定经济与物流长期协调发展规划。

由于河北省农村物流经济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而物流产业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和保障作用,政府应充分考虑其经济与物流长期发展的协调性,并从整体上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培育第三物流市场,统筹城乡物流发展。

政府应鼓励从事运输、仓储、货运和批发配送等服务业务的企业根据自身业务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再横向和纵向上延伸物流服务,逐渐成为部分或全程物流服务的供应者;鼓励一些已经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较完善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加速向物领域转变,并加强这些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改造和联合,促使这些企业发展成为优势物流企业。

五、结束语

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的一场更深刻、更全面的改革,它将成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探索新发展模式、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涉及内容广泛,给农村现代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考。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基础性、先导性产业,是城乡资金、物资、信息和人才流动的纽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发展农村现代物流,对加快改变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注:本文为2013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项目,《城乡统筹背景下河北省农村物流运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Z133015)

参考文献:

[1]姜璞.关于农村发展现代物流的儿点思考[J].河南农业,2011,(1).

农村物流的发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制约因素 金融支持 有效方法

农村物流泛指农户从物资采购到农产品形成,从农产品储藏、农产品流通加工到农产品销售的多种活动以及农村区域内农民生活用品的购买活动的集成。物流金融就是金融机构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以及金融机构所办理的各种涉及物流业的中间业务。农村物流金融是指金融机构为农村物流产业提供融资、结算、保险等服务的金融业务,是现代农村物流与资金流的有效融合。

1农村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

1.1农村物流建设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物流建设基础设施落后主要表现在公路运输工具、通讯网络等方面。许多农村地区的交通网络不发达,通讯网络也不完全,虽然农村基本上每家都有手机,但是电脑还没有被普及,而且基本上网络都没有信号,或者还没有宽带;快递也不能送货到上门,小村庄的快递要到镇上才能拿到,而且大多是邮政快递,快递种类和据点都太少,这些都严重抑制了我国农村物流建设的发展。

1.2金融抑制

金融抑制因素导致我国现行政策制度框架的设计安排与当前农村金融经济发展的实践有偏差,进而致使我国农村物流、农业资金投入、农村信贷与投资不足,金融抑制成为我国农村物流建设发展的瓶颈。我国农村的金融抑制主要表现在农村政策性金融功能不全、农村信用社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中国邮政储蓄抽走了大量农村资金、不规范的金融组织引发的局部金融风险、农村金融产品欠开发和运用、农村保险业无法满足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的需要等。

2农村物流建设的金融支持

农村物流建设的金融支持是指在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和严格监管的前提下,金融机构结合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的具体特征,保证金融机构最大利益,通过市场机制直接配置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现代农村物流建设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需求,实现金融业与农村物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和两者之间的协调互动。农村物流建设的金融支持主要表现在对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的“信贷融资”,“支付结算”,“分散风险”这三个方面的支持。

2.1农村物流建设需要农村物流金融支持系统提供巨额资金

农村物流建设需要农村物流金融支持系统提供巨额资金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建设农村物流区域合作,它包括网络建设、信息系统建设、物流据点建设等,农村网络覆盖率低,限制了农民随时随地上网,并在网上获取海量信息;信息系统不完善导致农民获得的信息也是不完全不对等的,进而影响农民的决策;物流据点少,导致农民可供选择的物流产业少,处于不利的局面。这些都需要改进,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农村物流金融系统为农村物流建设提供资金是发展建设农村物流的推动力。

2.2农村物流金融支持系统为农村物流建设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现代的物流都是面向全球化、网络化,不受时空限制的物流活动,农村物流需要金融支持系统提供快速、便捷的结算支付功能,而且农村金融支持系统还可以发展多功能的农村物流金融业务,为农产品的销售以及农村物流建设融资等。

2.3农村物流建设需要农村物流金融支持系统分散巨大的风险

农户从物资采购到农产品形成,从农产品储藏、农产品流通加工到农产品销售的多种活动以及农村区域内农民生活用品的购买活动的过程中蕴含的风险除了自然风险外,还有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风险、农产品质量和供应延误风险、储运公司储藏和运输风险、借贷租赁风险等等,这些都需要强有力的农村物流金融支持系统提供担保和支持,分散减少农村物流的风险。

3利用金融支持更好地发展农村物流的方法

金融能积极的作用于农村物流建设,因为一切的进步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农村物流金融支持是解决现代农村物流建设瓶颈的关键,农村物流建设也能够促进农村物流金融支持体系机构的变革,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的,利用农村金融支持体系的改革可以有效的建设农村物流。

3.1融通仓与保兑仓

融通仓模式是一种物流与金融的集成式创新服务,是一种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综合管理的创新,包括的内容有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以及服务之间的组合和互动。保兑仓是指供货商、进货商和银行三方互相合作,以银行信用为载体,以银行承兑汇票为结算方式,即银行开出以进货商为付款,供货商为授权人的银行承兑汇票,物流与资金流相结合的中间业务品种。作为贸易的第三方,银行可以为交易融资、提供保障、执行监督买卖双方的功能,保障了农村物流安全的运行。

3.2农村物流金融中心

农村物流金融中心是指以沿江、河、海、铁路和空港为中心,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物流企业为主体、银行与民间资本或境外资本为依托,开展信贷融资、支付结算和分散风险等农村物流金融业务的多元利益主体的股份中心,农村物流金融中心是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组织的创新。我国的农村物流金融中心是有政府参与的,政府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政策鼓励农村物流金融中心的各个利益主体向对农村物流建设有利的方向出力,建设更好的农村物流体系。农村物流金融中心是联系农村物流与资金流的纽带,建设完善的农村物流金融中心不仅能促进农村物流的建设,还能促进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发展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胡愈.现代农村物流建设金融支持研究[D].武汉:中南大学,2007.

[2]徐云.农村物流中心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农村物流的发展范文第6篇

现阶段,在我国农村,尤其是在欠发达的偏远山区县市,由于油价的不断上涨,从事货运物流的行业市场门槛偏低,同时货运物流企业间同行竞争激烈,利薄成本高成为这一行从业者的普遍现象。农村道路汽车货物运输发展在经历了“有货无车运、有货必有车、有车没货运”三个阶段后,现在又出现了许多新的矛盾和困难。

首先,农村道路货运经营主体存在着“多、小、散、弱”的现状。长期以来,货运市场的政策,除根据《道路危险品货物运输管理规定》对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开业条件需自有专用车辆5辆以上的限制性规定外,其他货运企业开业基本没有车辆数量限制,进入行业的门槛很低,导致货运经营主体多而小,以至于不少经营主体只有一至二辆货运汽车,造成农村道路货物运输经营主体“多、小、散、弱”的特征非常明显,这也加剧了农村货运业主对有限的货运资源进行恶性竞争。

其次,农村货运市场运力结构不合理。目前,在不少农村地区都存在着运力结构不平衡的矛盾,其中,中小型货车所占比例偏大,专用货车和集装箱运输车辆所占比重偏小。普通货车的运力过剩直接导致货运市场的竞争加剧。不合理的运力结构加大了资源消耗,降低了运输效率,提高了运输成本,无法适应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第三,农村货车外挂现象严重。由于外地某些管理部门的“上门热情服务”和“一条龙”服务,一些外挂车辆从购买至营运,所有手续、证件、票据等都有人代为操办,为了利益,有人可以不顾车辆装备、技术状态等,甚至可以“大吨小标”。而车籍地公安、交通部门无法对其实施日常源头管理,导致有少数报废车、组装车、带病车堂而皇之在农村道路上行驶,形成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死角。外挂车辆“吃本地饭、运本地货、赚本地钱、压本地路,就是不缴本地一分税费”,这种现象这不仅造成税费流失,而且,严重扰乱了农村道路货运的市场秩序。

第四,农村货运市场恶性竞争日趋加剧。改革开放以来,农村货运市场放开后,由于入市门槛低、投资不大,迅速出现了货运市场运力供大于求、经营主体过多、过散的局面,使货运车辆实载率下降,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再加上这些年油料价格不断上涨,整个农村货运业普遍处于微利和亏损状态。由此又引发了许多货运经营者为了争取货源,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导致农村货运市场恶性竞争加剧,致使不少农村货运企业难以经营。

交通运输应有所作为

那么,怎么才能有效破解上述农村货运发展过程中的难题呢?笔者以为,农村货运向农村物流业转型,是提升农村货运业层次和促进农村货运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渠道。农村货运业主只有顺应经济发展潮流,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突出特色服务,发展专业化运输,成为供应链体系中具有独特核心能力的专业运输企业,以自己的运输服务优势为依托抢先进入物流领域,占领行业制高点,才能拓展农村货运业生存的空间,提高其经济效益,从而得到更好的生存和更快的发展。

这年来,浙江省交通运输部门的大物流战略不断推出新举措,省交通运输厅连续印发了《关于推进全省交通物流基地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推进物流龙头企业培育工作的意见》。两个意见的出台,明确指出要重点扶持一批示范性物流基地建设,重点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示范作用显著的物流龙头企业。笔者认为交通运输部门主动担当起物流发展的主力军角色,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在这种形势下,地方政府及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应特别关注与重视发展农村物流。因为,农村物流作为大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是大物流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目前的薄弱环节,应该有所突破。

当前,全国各地的大物流建设都在步入快车道,各级政府都在通过一系列扶持政策来助跑大物流建设。这对肩负发展农村货运业和物流业管理重任的市县运管部门来说,也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市县运管部门应主动靠前,抓住机遇,依托“村村通路”和“村村通车”的“双通”成果,下大力气推进农村道路货运业向现代农村物流业转型。

首先,通过舆论宣传,营造发展农村物流的浓厚氛围。可充分发挥运管机构的职责优势,发挥农村货物营运车辆经营路线长、范围大、接触面广的优势,通过广大货物运输经营户宣传发展农村物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可把宣传农村物流同市县里各种大型公益活动相结合,如“文明创建宣传”、“计划生育宣传”、“普法宣传”等,以搭“便车”的形式,拓展运管部门发展农村物流的影响面;还可积极利用当地的各种新闻媒体,或出动宣传车等,进一步增强宣传效果,从舆论氛围上大力烘托发展农村物流的重要性。

其次,通过调研,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县级区域综合物流体系的科学规划。市县运管部门在推动农村货运业主向专业物流企业转型的过程中,要组织力量,深入农村,走村入户,开展以发展农村物流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主题的调研工作。要从农村各种货物流量、流向、流时、商品的物流成本以及物流对商品流通的综合影响力等方方面面入手,采集数据,制作文本。通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掌握第一手资料,摸准农村物流的一般性规律,从而制定出发展县级区域综合物流体系的科学规划。

第三,要着眼于城乡物流对接与规范,制定农村物流发展的长远规划。要以康庄工程的“村村通”为载体;以县乡村汽车站点、专业合作社网点、商业流通网点以及农村集市贸易市场为依托;以发展集约化商品经营,夯实农林牧副渔生产基地,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启动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基本方向。全力组建农村货运物流的专用车队,全力组建农村物流综合信息平台网络,规范农村物流经纪人和农产品运输车辆,全方位建立县城综合物流中心、乡镇农村物流配送站、行政村和集市物流信息点等,最终建成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服务网络体系,从而实现城乡物流的无缝对接,并最终实现农村“货畅其流”的境界。

当然,推进农村货运业向物流业转型只靠市县运管部门的行业管理,是难以承担重任的,因为物流管理牵涉到太多的部门。因此,需要地方各级政府全局规划,统筹兼顾,把推进农村货运业主向物流企业转型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作为破解难题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

市县政府的扶植很重要

日前,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综合了一下各地的做法,认为市县政府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进行扶持:

一是设立农村物流专项基金。市县政府可在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拨付款中,设立农村物流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体系建设、物流技术研发推广等。而交通运管部门则抓好对农村物流运输车辆的经营许可、组建农村货运物流专用车队等项工作,切实加强“绿色通道”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货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深度和技术标准,改善农副产品的交通运输条件,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农村康庄公路建设,继续实施“村村通”工程。同时,加快农村货运站场建设,努力扩大农村货运网络的覆盖密度;扶持现有的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建设,提高仓储、运输、装卸搬运、信息处理等项的服务水平;加大力度扶持小城镇配送中心和中心城市物流园区建设,完善城乡物流配送网络。并组建区域性农村物流信息网,免费为农村货运物流企业信息,帮助物流企业建立农副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做好信息处理、和咨询等服务工作。

农村物流的发展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现状构建对策

一、农村物流体系含义

农村物流体系是指农村物流资源在地域空间、技术信息、基础设施、供需市场及产业组织等所构成的产业体系。农村物流体系为农村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物流支持和服务的产业组织所构成的服务体系,内含有物流要素、要素功能和物流体系结构,且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服务体系中一个基础性和关键性板块。

面对当前经济环境,以政府所倡导的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万村千乡”工程以及《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精神为指导,并贯彻与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精髓,不论对加速我国物流业的集约化发展进程,还是对农村物流同样具有战略性指导意义。因此,从全局出发,我国物流业要充分发挥和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在对现有农村物流发展情况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如何应对现有经济环境,研究农村物流在物流业调整和规划下应该如何构建。

二、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现状

1.取得的成就

(1)农产品物流逐步完善。各地在市场引导、政府推动、政策指引等综合措施作用下,为了解决农民增产不增收、生产容易销售难等突出问题,大力培育和发展了各类农副产品市场,促进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在推进三农问题解决、进行农村税费改革、建立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方面加大了政策措施和引导力度,农产品物流取得了较快的发展。(2)农村物流主体多元化基本形成。目前除了传统的国有商业企业、 农村供销社等农产品物流主体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大户、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都在市场的导向下参与到农产品物流市场中。目前,以连锁超市、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新型农产品物流主体发展较快。各地基本上形成了农产品物流主体。(3)以“万村千乡”工程为载体,推进了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自商务部推出“万村千乡”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以来,地方政府通过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用现代流通方式改造农村商业网点,基本形成了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有效地解决了农村消费不安全、不便捷、不实惠的“三不”问题。(4)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发展较快。为了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利用各种网络,建立了农产品生产、流通、交易等各类信息平台,提高了农产品物流效率。据新华网统计,全国31个省份、80%以上的地市和60 %以上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并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网络群。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建设与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中在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2.存在的问题

(1)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经过长期的经济建设,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仍然显得相对落后,而农村物流基础建设就更加落后。农村道路交通状况差,冷藏设备不足,使得各种鲜活农产品难以及时外运和保存;现代化的集装箱、散装运输发展不快,高效专用运输车辆少,农产品运输还主要靠中型卡车,难以对农产品实行有效地保护。农村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已经在农村存在多年,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互联网的用户和农业网站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相对发达地区,真正的农村地区的用户很少。各种信息难以及时与传播,直接影响了农副产品的运输、储存和农用物资的及时供应。(2)农村需求水平低。农村市场狭小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农村居民收入低,这是制约农村物流发展的瓶颈。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但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落后于城镇居民,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由前一年的3.33:1扩大为3.36:1,绝对差距首次突破10000元。农村市场狭小,这必然使得农产品物流供给及需求水平低,农村市场发展缓慢。一些落后地区,尤其是一些边远山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甚至还是一片空白。(3)农产品物流中间环节浪费严重。与发达国家相对比,由于管理水平的差异,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中间环节浪费严重。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5%~30%,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内。(4)专业的物流人才短缺。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对农村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在提高,尤其对一线管理人才的素质要求更高。但目前农村物流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物流操作人员现状更不容乐观。大部分操作人员不具备系统的物流知识,对操作原理、业务环节的衔接、作业流程、行业标准、服务规范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知识知之甚少。

三、构建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1.结合农村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物流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当前部门分割、地方封锁和行业垄断问题是制约我国物流效率提高的主要瓶颈之一。打破这些障碍,充分整合资源,形成一体化运作,是今后一段时期物流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解决这个问题,要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按照物流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来促进物流区域发展。因此,健全物流法律法规在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的构建中的作用显得非常重要。要改革现行物流业相关行业管理体制,打破部门间和地区间的分割和封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资源利用的市场化;要依法制止和查处滥用行政权力阻碍或限制跨地区、跨行业物流服务的行为,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全国物流服务市场;要继续深化各相关领域的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规范行业管理,促进物流服务的规范化、市场化和国际化。

2.实行财政税收政策改革,为农村物流的快速发展提供吸引力

建立规范的财税管理机制,调整农产品物流企业的所得税,统一农产品物流企业的营业税税率。对物流企业制定统一的营业税征收管理办法,实行统一的营业税税率,这样更有利于物流企业一体化运作。同时,对于各地建立与规划的农产品物流园区实施相关的配套扶持政策,比如农业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区、优势特色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配套的物流中心及园区,应给予税收政策支持,适当减免税收,减轻其税负。对参与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投资的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对农产品出口的物流园区推行区港联动模式,并实行叠加政策。即除可继续享受免征关税和进出口环节税外,还可叠加出口加工区的优惠政策,这样来降低物流企业的运营成本,吸引更多的物流企业服务于农村物流。

3.加强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物流信息网络和电子商务

在农村物流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中,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修通了公路,一些地方甚至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建设联结城镇乡村的公路网、农产品的集中储存保管及配送中心(物流节点)。随着我国通讯主干网及电话、电视有线网在农村的普及,农村信息化的基础条件已经初步具备。各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建立开放的农产品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积极搭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同时,也要建立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农产品的保鲜度和附件值,实施农产品物流的准时制,减少农产品物流环节的损耗。

4.积极培育和扶持农村物流运营组织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物流体系构建中,政府应该从宏观调控角度来引导、规范、激励从事现代农村物流的主体,鼓励和规范一些现有的从事农产品仓储和运输的农工商联合企业及合作社组织的联合或合并,以达到优势互补,节约资源,向现代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变。同时,政府应积极培育支持大型连锁、批发、第三方物流和大型农业企业集团进行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加快建立综合化与一体化兼有的多层次物流配送体系。积极扶持具有集成化、全过程物流服务功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企业;培育一批规模大、功能强、信息化和标准化程度高、技术先进的大中型物流企业或集团,充分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

5.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优化农村物流人才结构。

物流人才的缺乏早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现代农村物流人才的培养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从农村建设基金中划拨部分资金,用于学校和企业联动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各地也可广泛开展岗位培训,特别要搞好农产品物流在职培训,通过办短期学习班、资格培训、业务学习等形式,尽快培养出一批农村物流急需的人才。

总之,农村物流体系的建设,需要物流市场的参与者认真研究农村市场,提前规划,科学决策。相信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结合国家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些列政策措施与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农村物流的建设与发展一定能够得到快速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学工:我国农产品物流政策框架的建议――基于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背景下[J].宏观经济管理,2009,(6)

农村物流的发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农村 物流 非生态困境

引言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同时也促使农村物流取得迅速发展。农村生产的大量粮食、蔬菜、水果、禽畜等副食品以各种物流形式流向城镇。农村物流的繁荣,一方面增加了农民收入,繁荣了农村的经济;另一方面也出现了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有害城市人群健康的非生态物流现象。同时,农村经济繁荣也促使城市流向农村的商品,品种增多,数量增加。在增进农民福利的同时,也出现了城市废弃物流向农村,污染农村环境,损害农村人群健康的非生态物流现象。现阶段,农村物流的非生态现象已经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严重威胁居民健康,也造成了城乡居民矛盾,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和谐因素。

中国农村的非生态物流现象

经过笔者在多个农村调查取证,发现中国农村普遍存在非生态物流现象。这种非生态物流现象以农村为核心,分为农村流向城市的非生态物流和城市流向农村的非生态物流两种方式。农村流向城市的非生态物流是以农村为起点的物流,而城市流向农村的非生态物流是以农村为终点的物流。两种物流方式构成农村和城市之间的非生态物流循环,导致环境污染和损害居民健康的后果。具体如图1所示。

(一)农村流向城市的非生态物流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彻底打破了农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带来农村经济的繁荣,增加了农民收入。受市场经济理念的影响,收入最大化成为影响农民个体决策的首要因素。毫无疑问,从农村流向城市的粮食和农副产品构成了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对商品生产者个体农户而言,增加收入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增产,扩大物流量;二是增质,提高价格。在检测手段和监督手段缺乏的情况下,提高粮食和农副产品质量进而提高价格的方法有很大局限性,舍弃质量成为增加收入的捷径,因而农村物流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在粮食和农副产品市场上,出于对低成本的追逐,质量低劣乃至对人体有害的产品被生产出来,从农村大量流向城市。为了扩大产量,最大限度增加收入,农民种地大量施用超标化肥和农药,生产出的粮食和蔬菜对食用者健康有害,甚至有的农副产品农民自己都不食用而流向城市,农民则专门生产少量没有污染的粮食和蔬菜供自家食用。同样,农村流向城市的大量肉食鸡、牛、猪、鸡蛋等产品也因大量喂食有激素的饲料,而导致肉质、蛋质下降,甚至对人体有害。从农村流向城市的非生态物流,不仅向城市输入了污染的粮食、蔬菜、肉、蛋,危害城市人群的身体健康,而且在农村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土壤恶化,同样危害农村人群的健康。

(二)城市流向农村的非生态物流

城市的发展,使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电子产品和汽车的更新换代。近年来,城市商贩开始回收废旧家电和报废汽车。这些废旧电子产品和报废的汽车不是流向工厂做回收处理,而是流向农村。从城市流向农村的废旧家电有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电脑等,报废的汽车有摩托车、三轮车、小客车、小货车、出租车等很多种类。废旧家电流向农村,成为农村的污染源,废弃后造成土壤和水污染,同时也容易爆炸,引发安全事故。报废的车辆在农村上路行驶,导致农村交通事故频发。近期国家严厉打击的不合格校车案件,大都与从城市流向农村的废旧二手车有直接关系。从城市流向农村的废旧物品所形成的非生态物流,既污染了农村的环境,又给农村居民的生命安全带来隐患。

从城市流向农村的非生态物流还包括各种在城市销售困难的廉价劣质的商品。现阶段,中国农村的购买力还不如城市,所以在城市销售困难的廉价劣质商品可以在农村低价售出,甚至假冒伪劣的商品也可以在农村找到市场,这些本应销毁的商品从城市流向农村,对农村居民健康造成危害。

中国农村非生态物流存在原因分析

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非生态物流现象的成因,既有市场经济体制自身缺陷的因素,也有对农村物流监控机制缺失的因素。市场经济体制自身缺陷是根本原因,而对农村非生态物流的监控机制缺失是制度层面的原因。市场经济体制自身缺陷成为农村非生态物流现象始发的诱因,而物流监控机制缺失成为农村非生态物流现象泛滥的推手。具体如图2所示。

(一)市场经济体制缺陷

市场经济体制下,其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人们对于个人利益的关注和追求(武经纬、方盛,1978)。因此,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固有缺陷。过多的注重个人利益而忽略他人、集体、国家的利益,导致现阶段中国农村产生非生态物流现象。农村居民只关注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导致产生农村流向城市的非生态物流;城市商贩也只关注自身短期利益最大化,导致产生城市流向农村的非生态物流。

(二)物流监控机制缺失

对农村非生态物流的监控分为法制监控和道德监控。由于农户和城市商贩人数众多且分散,法制监控成本高,难度大,因而现阶段主要依靠道德监控。道德监控依赖社会舆论和每个个体的自律。由于一直以来道德教育比较滞后,个体价值观和价值标准混乱,导致社会舆论监督弱化和道德自律淡化,道德监控机制无法发挥作用。由于缺乏道德自律,个体引发农村非生态物流,而社会舆论监控的微弱和执法难度的巨大,共同导致了农村和城市的非生态困境。

中国农村非生态物流困境化解建议

针对中国农村非生态物流现象的成因,本文提出非生态物流困境化解措施。市场经济体制缺陷,要靠“贯彻生态物流理念、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去弥补;物流监控机制缺失,要靠“构建健全的农村生态物流系统”和“强化法律约束,健全制度监督”去完善。“贯彻生态物流理念、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是治本,而“构建健全的农村生态物流系统”和“强化法律约束,健全制度监督”两条措施是治标(杨伟坤等,2009)。

(一)贯彻生态物流理念并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农村非生态物流问题已经威胁到农村和城市人口的健康和安全,同时也加剧了城乡矛盾,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因素,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解决农村非生态物流问题,首先要贯彻生态物流的理念,全面提升人口素质。要让农村居民认识到,从农村流向城市的有害农产品,损害了城市人群的身心健康,这种非生态物流所带来的收入是暂时的,不可持续的。同时,也要让城市居民认识到,从城市流向农村的废旧家电和废旧二手车以及假冒伪劣商品,污染了农村环境,而从污染的土地生产出的农产品最终还会流向城市。这种非生态物流的获利是暂时的,带来的危害却是长远的,无法弥补的。因此应该教育广大民众在市场经济中树立诚信观念,不能把经济收入作为唯一追逐的目标。只有全面提升人口文化素质和道德水平,让生态物流和环境保护观念成为一种习惯和传统文化,才能从根本上真正解决非生态物流问题。

(二)构建健全的农村生态物流系统

中国农村的生产过于分散,不利于监管,因此要解决农村非生态物流问题,需要构建健全的农村生态物流系统。把广大农户组织起来,纳入到生态物流系统中去。农村生态物流,以环境保护、降低资源消耗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保护城市和农村人口身心健康为理念,强调全局和长远利益,利用先进的物流技术规划和实施物流活动。发展农村生态物流,要利用城市成熟的专业化物流组织、物流设施和技术,通过管理创新,培育出专业的农村生态物流组织。农村生态物流系统的建立,包括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运输企业、进出口公司、物流配送加工企业和大型食品连锁超市,实行“生产基地+农户”、“加工企业+农户”“运输企业+农户”和“配送中心+农户”等物流模式(占维,2008;刘成玉,2003)。农村生态物流系统也包括现代化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物流商品的生态信息存在时可以查询。健全的农村生态物流系统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培养了农民的生态理念,因此也能够起到对城市流向农村物流的监督作用,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废旧家电、废弃二手车,使城市流向农村的商品生态化、健康化。

(三)强化法律约束且健全制度监督

农村的非生态物流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危害了农村和城市人群的根本利益,应该从法律上制定详细的法律条文进行约束,坚决制止从农村流向城市和从城市流向农村的非生态物流,对产生严重后果的,要依法严惩。同时,各级政府要健全制度监督,责成环境保护部门和食品安全部门联合制定监督管理制度,出台相应的技术标准,对农药化肥饲料等农用品从安全检测上严格把关。对城市流向农村的非生态物流,环境保护部门会同公安部门、工商部门和交通部门联合执法,坚决杜绝废旧家电和废弃二手车流向农村。所有的执法举措由相关部门制定出相关制度进行明确,并常规化。同时,利用社会监督构成政府制度监督的一个有利补充,充分发动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到农村生态物流系统中来,监督农村物流的各个环节,对农村非生态物流问题举报监督,提高政府部门执法效率,使各个物流环节符合生态性和环保性要求,保护自身的权益(刘成玉,2003)。

结论

农村非生态物流对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是有害的,无论是从农村流向城市还是从城市流向农村,非生态物流以牺牲公众健康和长远利益为代价,只能带来暂时的经济利益。中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非生态物流现象的成因,既有市场经济体制自身缺陷的因素,也有农村物流监控机制缺失的因素。要走出农村的非生态物流困境,需要贯彻生态理念,提升人口道德素质,构建现代化健全的农村生态物流系统,健全法律约束和制度监督,做到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武经纬,方盛.市场经济体制创新与理论困惑[M].人民出版社,1978

2.杨伟坤,崔海霞,卢秀茹.构建农村生态文明体系路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6)

3.占维.循环经济下的农村生态物流[J].中国商界,2008(12)

4.刘成玉.用产业化经营的形式推进农村生态保护[J].农村经济,2003(3)

5.徐新清,崔会保.我国生态物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