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应急物流现状

应急物流现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应急物流现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应急物流现状范文第1篇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几个少数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损失大,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汶川特大地震过去仅五年,四川再遭强烈地震。2013年4月20日发生的四川省芦山7.0级强烈地震,截至4月29号为止,已造成196人遇难。在震后安置阶段提出明确要求:“加强监测预警和应急防范”。我国应急物流虽然发展迅速,但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在应急物流系统和法律法规建设等很多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对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指导作用。

2.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基础理论研究

国外对应急物流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早,在早期的研究过程中,国外专家主要采用数学分析,建立模型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应急物流运输,配送,储存,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92年,W.Nick Carter在他的《灾害应急管理手册中》,通过对东南亚和太平地区自然灾害的深入研究,指出在灾害爆发后,政府和国家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将救灾物资进行适当的分类和管理,在最短的时间内配送到最需要的地点,这也是对应急物流内涵的早期描述。1995年应急管理权威专家Suleyman Tufekci针对对美国政府和人民在应对安德鲁飓风(1992年8月16日,安德鲁飓风登陆美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这是登陆美国的第三大飓风)时所暴漏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他提出利用仿真技术和网络优化模型构建一个有效的、综合的、模块化的决策支持系统,在灾害来袭时以便于人员紧急疏散和交通运输控制,并为应急救援物资的配送提供有效地帮助,这是与应急物流管理相关联的一个早期系统雏形。Wlodzimierz(2001)年考虑了应急服务设施选址的双目标模型一综合考虑中心点和中位点目标函数,并将它转化为λ参数的Cent-dian单目标模型,并指出了λ参数的单目标模型应用到一般网络中的缺点。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系2003年爆发非典后开始重视的。欧忠文(2004)较早提出了应急物流的研究内容,包括:基本问题(概念、特点和对象等),应急物流保障机制,应急物流快速保障技术平台的构建,应急款项的筹措与管理,应急物资的筹措与采购,应急物流中心的构建,应急物资的储备,应急物资的运输与配送。邓莘等人(2009)为了有效应对突发灾害事件、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危害,就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储备的现状、基本思路进行探讨,提出了应急物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级储备的基本思路。程琦(2010)立足于对我国近年来几次特大自然灾害爆发后应急物流管理实践的考察分析,以及国内外对应急物流及其管理体系的文献研究,在管理学的角度上提出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概念、构建作用和五要素框架。论文在界定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这一概念的内涵后,基于我国已出台的相关顸案和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物流救灾实践,分析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当前运作模式,指出了该管理体系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了旨在改进该体系运作实效的关键任务和举措。

在上述国内外应急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外学者作为研究的开拓者,在早期的研究过程中通过运用管理学和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从应急物流的实际应用和合理优化出发,形成了应急物流管理思想的基础理论框架。而在国内方面,由于研究开始时间相对较晚,主要从应急物流的概念和成因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应急物流和普通物流的全面对比和差异化分析,总结出应急物流的基本特点和特殊性要求,并结合我国应急物流的应用实例,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形成了我国应急物流的基础理论体系,为我国应急物流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系统构建的研究

在国外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对基于自然灾害背景的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建设非常重视,他们通过法制化的手段将灾害物流计划、核心协调机构、危机应对网络和社会应对能力包容在该体系中。近些年在国外有关应急物流系统构建的研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Seth D.guikema等(2007)从电力供应的角度入手,对地震后灾区的能源供应系统构建进行了研究。Meishiang(2007)提出政府在面对不确定信息情况下的洪水灾害所引发的应急物流问题是,可以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从而能够计算出营救小队的分布并规划应急物资临时配送中心的最佳位置选择。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应急物流运作中可以发现,许多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管理方法被充分应用到应急物流中。商业物流中的很多理念如“商物分离”等在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中同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流畅的应急物流信息网络也能促进应急物流体系的管理。

在国内方面,程琦(2010)对比了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的现状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尚未建立起规范运行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只是建立了一个自然灾害应急物资的供应、运输、配送、发放主要依靠各级政府的运作体系雏形。该体系,虽然具有一定的功能,在一些灾害救助中也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但在突发性重大灾害的紧急救助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他提出推进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和可行建议:建设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预警管理体系、建立自然灾害应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有效建设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措施。姜宇(2011)通过时国内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进行分析,总结我国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对突发事件的预警不够、应急组织机制不健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物资储备体系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缺失。并做进一步的研究,提出要加强应急物流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建立协调统一的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加强应急信息建设、加强应急法律法规的建设。王冲(2011)从应急法律、预警机制、上下级政府、城市间联动机制建设以及相关灾害教育普及几个方面对我国自然灾害状况作出了深层次剖析,分析了我国灾害发生的特征、分布领域以及应对突发灾害处理的方式,找出我国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管理能力不足的几个方面,并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朱福庆,方毅(2012)根据对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特点和我国日前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应急物流存在问题:高物流运作成本、基础保障设施落后、组织协调不够完善、信息的有限性以及应急物流管理专业队伍与装备匮乏。然后他们从应急物流的公共应急机制方面、高效的应急物流信息技术平台、应急物资储备战略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制定出一个比较系统科学的应急物流体系。

在上述的文献中,国内学者没有对相关细节做定量分析,没能从数据模拟上得到更可靠的结论。当然,我国建立针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前提是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因此我国针对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还需要一个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事物都是永远向前发展的,而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作为一种特殊物流,我国针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完善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涉及到多门学科,应当不断研究其运作模式、特性和发展规律,使其日趋完善,以此指导我国的自然灾害救援工作。

4.结语

从研究方向上看:国内外学者对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研究大多是从一个或几个方面入手,对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系统的整体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理论或模拟阶段,缺少实际应用的支持,特别是国内方面,由于对应急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基础研究还在不断完善之中,同时新的研究问题也在不断出现,这也使得研究较为分散,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从研究方法上看:在研究的过程中多建立在模拟条件的假设之下,其真实性和周密性有待提高,研究多停留在宏观定性的的描述之中,而定量、微观、可操作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文从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国内外自然灾害应急物流近些年来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对总结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研究发展历程,把握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研究现状,希望对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研究趋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程琦.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构建[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2]王冲.我国政府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管理体系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1.

[3]朱福庆,方毅.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2(6).

应急物流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食品应急物流;应急物流筹措系统;应急物流储备系统;应急物流配送系统;应急物流保障系统

中图分类号:F252.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Hainan provincial food emergency logistics management is currently still in its infanc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food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is not perfect. In the paper,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current status and problems of Hainan provincial food emergency logistics, starting from the operation procedure of modern logistic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ood, Hainan provincial food emergency logistics system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aspect of four modules, namely, the food emergency logistics raise system, food emergency logistics reserve system, food emergency logistics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food emergency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which ensures that Hainan can quickly achieve efficient food emergency logistics activities in the face of unexpected events.

Key words: food emergency logistics; emergency logistics raise system; emergency logistics reserve system; emergency logistics distribution system; emergency logistics support system

1 海南省食品应急物流发展现状

海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在海南“十三五”(2016~2020)期间,要积极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虽然海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但是同时也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省份,加上一些公共卫生事件及不稳定因素等影响,必然给海南省的农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如在2014年7月和9月的超强台风“威马逊”、“海鸥”,造成海南省大部分市县交通阻断、断水断电,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了300亿元。

2 海南省食品应急物流发展的问题

若能构建海南食品应急物流体系,不仅可以增强食品应急物流管理方面的能力,为群众提供及时的食品物流保障,也可以起到稳定海南省社会关系和促进海南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但是海南省目前的食品应急物流体系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全面提高海南省应对突发事件等的食品应急物流能力、物流保障能力等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食品应急物流保障机制不健全

虽然海南省近年来通过了很多有关突发事件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海南省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等,但是其针对食品应急物流的纲领性文件却少见。而且应急物流涉及发展改革、交通运输、商务、邮政等多部门,但部门职责不清,尚未形成良好的协调机制,存在多头管理、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2.2 食品应急物流基础设施滞后

目前,海南省仓储配送设施不足,物流园区较为分散,运行效率不高。全省无专门的食品应急配送中心。众所周知,应急配送中心对于快速处理配送业务而言,有着非常突出的表现。如果有食品应急配送中心的设置,其可利用应急配送中心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与各地的仓库相互配合,将干线运输与支线运输进行有效的衔接,运用更灵活、更快速、更便捷的配送路线,优化其整个应急配送工作。

2.3 食品应急物流专业人才匮乏

通过走访海南省物流协会和海南各个高校、政府部门及培训机构,经调查,海南物流业人才缺口达5万多人,而且每年还有递增的趋势。物流专业人才的短缺现象制约了海南省物流的发展,虽然目前海南的6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但是针对突发状况下的应急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还没有,极度缺乏精通现代物流运作与食品应急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2.4 食品应急物流信息技术缺乏与落后

在突发事件爆发时,信息是否及时准确对政府和企业的决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重大自然灾害时,会使信息的正常沟通渠道受阻。特别是两年前的超强台风“威马逊”,更是让海南成为一座孤岛,岛内岛外都无法及时了解到最新的灾情,使得政府和企I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食品救援活动,其GPS、GIS、RFID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在食品应急物流领域应用较低。

2.5 食品应急物流缺少规范的操作标准

由于一些食品在温度上的特殊要求,就造成了食品在储存、运输等物流过程中要小心翼翼。但目前此类的相关技术规定的缺失是食品应急物流的又一不足。虽然国家近几年出台了几项对行业有影响的指导性文件和政策,如近几年相继颁布了《冷冻食品的包装、标志、运输和储存》、《易腐食品机动车辆冷藏运输要求》等,但是仍然不够详细。食品应急物流的各个环节仍然存在标准不一、高成本的问题。

除了要做好温度控制工作之外,其湿度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同样需要在不同的位置放置测量湿度的仪表,便于对食品的湿度进行监控。

(4)冷藏库的通风

为了做好库内空气的流通,一般尽量在凌晨通风换气,避免温度差异较大,使食品的保鲜期缩短。

3.2.2 建立应急食品储备网络

在粮食应急方面,要加快丘海成品粮食等省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集中在澄迈金马物流中心等布局一批粮食仓储设施,确保海南省粮食储备安全和保障供应。而按照国家标准冷链体系要求,在冷链食品应急方面,要加快海口罗牛山农产品加工物流园、三亚南果农副物流园、海南水产品交易中心等建设,提升改造现有冷库,整合冷库资源,统一规划标准冷链物流设施布局,形成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初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到用户终端的冷链运输体系,提升冷链物流水平,建立强大的应急食品储备网络。

3.3 海南食品应急物流配送系统

食品应急物流配送系统是海南食品应急物流体系构建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如何提供高效快捷的食品应急物流配送是食品应急物流的关键。然而考虑到海南建立食品应急配送中心其投资成本过高的问题,建议可在自身仓库的资源下优化升级为配送中心。如果对食品没有进行多样化的加工、分拣和包装等环节,只是单纯的对食品做了储存和运输的处理,其食品应急物流功能上的单一将直接导致食品应急物流管理作业效率的低下。而为了优化仓库的服务功能,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去解决。

3.3.1 增加配送加工的功能

通过引进保鲜制冷技术和加工设备,对食品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如对食品进行分区分类管理,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成蔬菜加工区、水果加工区、肉类加工区、水产加工区等。

3.3.2 优化食品储备空间

为了有效利用仓库空间,要注意其合理的存放。例如一些常用的、重要的食品存放位置就应该靠近门口,便于装卸搬运工作,并且要注意的是,具有同样物理化学性质的食品应该放置在相邻近的位置,这样不仅方便查找,也不会出现串味等食品质量问题。

3.3.3 合理利用其他企业资源

虽然目前海南当地政府有自己的物流网络,但在紧急情况下,可考虑与其他信誉高、价格合理的食品物流公司联系共同进行配送事宜。共同配送的方式,不仅能有效的整合政府、军队和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设施设备等资源,也可以充分利用其专业的能力,降低配送成本,从而实现食品应急物流的快速配送。

3.4 海南食品应急物流保障系统(如图2所示)

3.4.1 组织保障

(1)完善应急物流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在应对、处置紧急状态方面的立法建设工作做了很多,也制定了多部涉及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但是目前,国内并没有任何针对食品应急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规指导性意见,所以在应急物流的处理过程中,特别是特大灾难等,关于经费补偿金额、实施过程等,常常让海南政府和企业没有方向。所以海南政府应该设立有关食品应急物流方面的专门法律法规,加强食品冷链运输标准研究,制定地方性标准,加强食品应急物流标准的推广和应用工作。

(2)化应急响应与预案管理

为了保证食品应急物流的顺利实施,应成立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成员由海南政府相关部门领导、食品应急物流领域专家、相关企业领导和骨干人员组成。当异常情况出现时,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必须制定出应对异常情况的先行手段,只要应急响应一旦启动,就要对特殊需求展开预测并制定快速的应急预案。如快速跟食品供应商达成共识,签订合同,明确由其提供的详细资料;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为了保证应急食品供应速度的高效,其供应来源应该从事先建立的食品应急资源库中选择。而在食品应急配送过程中,必须要做好整个过程的实时监控。

当然不管是哪一个级别的应急响应,为了做好应急预案的制定工作,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可将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细化为对异常情况事前预警、事中处理和事后反馈这3个方面。

①事前预警。要随时监控城市交通、天气等变化,收集应急信息,建立监测预警平台,一旦收到警报立即汇报。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接到警报报告之后,应安排员工值班,布置各项准备工作。及时应急通知,正确引导民众,避免引起内部恐慌。要与食品应急供应商进一步加大对彼此的交流,强调应急食品供应时,要规范其质量安全操作流程。而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新的危机产生。要准备好充足的应急食品和运输车辆,以保证各项防范措施到位。

②事中应对。要求应急运输车辆集中在指定地点,以便随时调度。对突发事件中各项信息做好收集、汇总及整理分析的任务,健全信息与沟通渠道,建立好有效沟通的必要管理机制。通知做好库区防盗、防火等各项安全防卫工作,加强库区巡查,尤其是对建筑物、供电设施、排水系统与树木的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若出现突发事件或安全隐患,要尽快上报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

③事后反馈。不仅要对库区进行全面检查,还要对运输车辆进行安排,如发现问题及时维修,要尽快恢复正常秩序。及时对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向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汇报。当异常情况产生时,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所有成员要做到全天候待命,不允许私自离开,坚守自己的岗位。在没有突发事件下,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成员可回归到原来部门中,处理正常的业务工作。

总而言之,机构的职能按照两个时间段来划分,一个是平时,一个是应急时。在平时,主要是做好食品应急物流的需求预测、供应商的调查和选择、网络维护、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等工作。在异常情况发生时,要依照制定的规定和安排,快速调动所有资源,整合成强有力的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统一发号施令,各部门全力以赴,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3.4.2 运作保障

(1)加快食品物流园区工程建设

为了加快海南省“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建设,海南省要完善热带特色农产品与食品物流区的发展,尤其是要培育在突发事件下具有食品应急能力的物流企业,建立多层次的食品应急物流储备、配送系统,加强食品应急物流设施设备的建设,提高食品应急物流反应能力,加快食品物流园区的工程建设工作。如加快澄迈金马现代物流中心的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全岛最大的物流园区;建设海南湾岭热带农产品物流园,积极服务海南中部市县、面向岛内外市场的商品仓储、流通配送等。

(2)提高食品应急物流信息化水平

目前,虽然有海南应急网,但是并没有食品应急的分支。且海南政府与企业之间并没有形成规范的数据共享。所以若能搭建这样一个政府与企业共享的食品应急物流信息网络和跟踪平台,不仅政府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都可以充分利用其专业设施设备、人员、技术等,就可以对应急食品的采购、运输与配送等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达到共同缩短作业流程、信息传递更加准确的低成本合作目标。

在食品应急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还要强化并推广信息技术在食品应急物流管理上的应用,如推广RFID技术。RFID可以对冷藏冷冻库内或运输车辆中的食品进行追踪监控,一旦出现食品问题等情况,可立即报警,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而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位和跟踪,不仅能及时了解到运输车辆的位置和状况,而且也能设计出合理的应急路线。这些信息技术对食品应急物流的运输环节有非常突出的帮助。

3.4.3 人员保障

(1)培养专业的食品应急物流人才

为了培养出专业的食品应急物流人才,海南教育主管部门要和海南物流协会加强对物流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和指导,大力支持大专院校开展具有海南食品物流发展特色的教育工作。积极探索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加强应急物流从业人员培训,提高职业素质。实行物流企业经理人制度,提高物流企业管理水平。

(2)建立食品应急物流培训机制

食品应急物流培训机制应该靠平时去建立,而不是有异常情况产生时,才去临时抱佛脚。所以,为了做好培训工作,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在平时要重视对食品应急物流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快速反应能力等,使其更加适应突发性工作需要,这样在爆发临时性需求时,才能不慌张的谨慎处理。

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要编制相应的教材,其内容应包括应急小常识、应急技术运用和应急流程操作等,且每年都要安排至少一次特殊培训,根据培训时的具体考勤记录和考试最终成绩实行应急人员非静态管理,以此增强内部成员的专业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有周期性的举行应急演习和演练。如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可模拟突发事件的场景,通过对应急反应行动的实际操作,模拟出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和策略,从而可以让内部成员识别出各种特殊情况应采取的正确办法,校正各种应急预案有效性。特别是对海南食品的发展情况、海南道路交通情况、海南天气情况等各项信息的学习,同时注重对应急物流时经验的吸取,让内部成员都能妥善处理。

3.4.4 物资保障

(1)建立基础设施保障机制

加大对食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与完善仓储配送设施,积极推进和开展各类食品保鲜技术与专用装备的推广与普及,提高食品预冷处理、保鲜加工与包装技术。进一步完善和建设海口、三亚、儋州、琼海、东方、澄迈、琼中等市县为重点的冷链物流中心,构建集商流、物流、信息流为一体化的食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按照军民合用、平战结合,抢险救灾、突发事件应急一体化的原则,加强海口市、三亚市、三沙市和文昌木兰湾应急仓储、中转、配送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统一协调、反应迅捷、运行有序、高效可靠的应急物流体系,提高物流应急保障能力。

(2)建立食品应急储备与调用机制

在食品应急储备管理方面,要区分应急食品种类,根据食品的具体价值、保质期限、存μ跫对储备食品进行合理分类管理。要对食品建立详细的数据库,如收集海南各地的食品供应商的企业信息,包括供应商规模、物流现状、价格水准等;由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根据食品应急数据库中的信息及时对应急物资进行统一的安排,尽量做到每一月、每一年的特殊需求,都能够准确地预测、安排和配置。通过建立应急食品储备和调用机制,可以实时了解紧急调用车辆的情况,保持资源分布的透明和资源的实时共享,实现应急物流的快速响应。

3.4.5 资金保障

(1)设立食品应急物流专项资金

突发事件由于事发突然,所以为了食品应急物流管理的各个环节能顺利进行,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不仅要积极鼓励法人或其他组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捐赠的援助,确保食品应急资金的保障,还要设立食品应急物流专项资金。如为了应急人员的安全考虑,可考虑给内部成员设立专项资金,根据因公受伤的实际情况给与不同金额的补偿,这样就能增强内部成员应对的积极性。又或者在处理突发事件时,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内部成员均可获得适当补助。但是奖惩要分明,如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内部成员在能力范围内,未及时做好预测及预防工作;出现反应迟缓,后知后觉,对现状认识不足,或瞒报、迟报,对事件采取的措施明显失误等行为,将视其对造成的影响程度和损失情况,按情节轻重给予责任人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

(2)控制食品应急物流成本的增加

虽然在突发状况时,需要投入较大的食品应急物流成本,但是食品应急物流指挥机构必须做好食品应急物流成本的控制工作。如为了很好地控制食品应急物流成本增加,在应急食品采购与配送方面,若实际情况允许的话,要尽量做到应急食品的统一采购和统一配送,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获得采购优势和防止车辆空载;在信息管理方面,要利用信息化技术支持,分析出食品应急物流成本构成;在运输配送方面,要借助GPS、GIS、RFID等信息技术运用,提高突发状况下的应急物流运作实力。

4 结 论

根据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结合海南省“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很好地应对突发事件下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海南省食品应急物流体系须加快食品应急物流筹措系统、食品应急物流储备系统、食品应急物流配送系统和食品应急物流保障系统四大模块的建设工作,全面提升对突发事件下的食品应急物流管理能力,促进海南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钊,等. 基于PSO的食品应急物流模型的研究[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2(3):75-79.

[2] 谢建光,等. 食品应急物流配送成本模型及算法分析[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2(4):85-87.

[3] 吴强. 海南省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167-168.

[4] 吴强,王锦升. 基于LRP模型的海南省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172-174.

应急物流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物流活动;地震;应急物流

一、松原市地震应急物流的现状

松原市位于吉林省的中西部,由于它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于2013年10月31日松原市查干花镇发生5.5级地震,并且余震不断,共计619次。

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组织公安部门以长鸣警笛的方式通知灾区群众进行紧急转移。地震灾害发生时,通知大家撤离的方式还是比较传统的,即当地领导通过广播的形式发送通知、亲戚朋友之间通过电话的方式告知亲友进行迅速撤离,使得应急物流效率低下:地震导致松原地区的通讯设施处于瘫痪境地,也使松原市的应急物流工作的难度增加很多。

二、松原市地震应急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松原市应急物资准备不足

在地震灾害发生的当晚,政府就及时组织了救灾物资的调运工作。由于当地储备的物资相当的少,所以政府迅速联系长春、白城等地的政府,进行救灾物资的调运工作,不过物资不是特别的多。由于事发太突然,地方的储备物资种类都比较单一,都仅仅是储存了棉被、帐篷和简易床等物资。后来,又运来一批关于帐篷内取暖的炉子、照明的电灯等,确保灾区群众能够温暖过冬。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灾区的需求,甚至有些物资都是需要紧急生产的才能满足灾区需求。

(二)松原市应急指挥人员与救灾设备不足,影响应急物流作用发挥

松原市地震灾害发生后,有好多长春、白城等地志愿者随同救灾物资抵达灾区进行救援,在松原市专业救援人员是几乎为零的。另外,有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家不能赶赴现场进行救援;同时,缺乏一些硬件的设备,如通讯设备、飞机、车辆的配备及一系列抢救工具等。

(三)松原市关于应急的保障不健全,加重应急物流负担

当松原市地震发生后,省委领导迅速赶往灾区,在灾区搭建的铁皮简易房中召开紧急会议,首先提出一项救济政策,即受灾群众按每人每月400元的临时补助款来领取;同时,制定出关于农民受灾的农产品的处置办法。而这是在灾害发生后才制定,事前根本没有相应的规定,所以延误救援。

(四)松原市应急物流效率低下

在应急物资运送方面,松原地区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运送方式过于多样化。有关于政府组织的汽车的运送方式;由于电线杆被震到,车辆往返不方便,很多人抬着物资去救其他受灾的人。总之,没有规范的救灾物资运送方式,这使得应急物流的效率大大降低。

三、松原市地震应急物流对策研究

虽然松原市应急物流的发展仍然处于比较低水平的阶段,但是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各种经费的投入,在不久的将来,松原市的应急物流发展的前景会更加的广阔。文章针对以上松原市地震应急物流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主要对策。

(一)松原市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建立物资储备库

作为松原市政府,应该加大对应急物流方面的财政投入,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由于松原市总面积大概2.2万平方千米,而且受灾的主要是查干花镇,所以建一个五级的应急物资储备库就可以满足当地的救灾需求,可以实现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为5~6万人,建筑面积需要3000~4500平方千米,这就能够满足松原市的应急救助需求。

(二)加强松原市应急物流指挥系统及硬件建设

关于松原市应急物流应急指挥方面的问题,松原市政府乃至国家应该加大对专业人员的技术以及综合素质培训,并进行一系列的宣讲,使这些人具有自己的专项的技能,在灾害发生时,完成救援任务。在硬件方面的改进主要从下列方面去改进: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购买一定数量的运输车辆来进行储备,一旦类似灾害发生时,不至于出现运送混乱的情况,还应该建立一定数量的仓库进行物资的储存,当灾害发生时就可以不会因为储存的不足而焦急了。

(三)完善松原市应急物流保障系统建设

政府可以单独出一个科室,专门进行灾区应急物流建设的相关管理,经常派人到受灾群众家里走访慰问,使百姓受到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把一切关于地震灾害出现后的损失都提前预测到,做出预案,当地震灾害真正发生时迅速启动预案,把之前制定的关于应急保障的政策迅速出台,切实保障灾区群众的各项利益,最大限度的使灾区群众得到全方位的保障。

应急物流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动态需求;应急物流网络;配送模型

我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应对突发事件需要制定应急机制、保障体系、应急物资筹措、储存与配送方案,这就是应急物流。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的区别在于应急物流体现在“急”字,强调配送效率第一、效益第二,这与商业化物流业以营利为目的明显不同。普通企业物流配送一般外包给第三方,专业的物流企业会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这些物流中心是固定的,同时,接受的配送任务也是指定的,但是,应急物流的配送中心需要随着受灾点的增加而移动,配送目的地及需求也在动态变化,正是这些特点使得应急物流的动态网络配送研究成为必要。

1应急物流研究现状

1.1应急物流理论研究

应急物流是应突发事件中资源配置要求而生的,对应急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急物流设施选址、突发事件信息处理与应急资源分配、路径规划等。其次是对应急物流的组织形式与保障体系及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研究。

应急物流服务设施一般以救援点、服务站等形式存在,这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前预先建设好的应急物流据点,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具有重要作用,对移动配送中心的建立起到支撑作用,应急设施的选址也具有重要意义。应急资源分配及路径规划均为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内容,这是核心内容,一般研究基于响应时间为目标,即配送时间最短,以车辆配送路径、载重限制等为条件计算最优的配送点设置,包括数量与位置。

1.2应急物流模型研究

目前大多数研究均基于静态需求构建物流配送模型,对于应急物流的研究也缺乏需求动态变化的特性的考虑,配送任务固定的前提下构建优化模型计算最优配送路径。然而,应急物流的配送需求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动态变化的,学者Coburn,A.等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Fiedrich,F在对多国地震统计分析中提出:受灾点对物资的需求是可变的,物资配送时间往往会被学者所忽视。

针对应急物流的动态变化特性,也有一些中外学者提出相关观点,对应急物流建模提供基础,如姚杰提出应急物流配送优化问题目标函数更重要的是考虑时间因素,Heung构造了一个最优救援物资配送模型,通过分阶段方法实现,Hall构建了一个旅行时间问题模型,其中的时间要素是动态变化的。

通过对应急物流的概念的剖析,分析其各要素,参考相关学者关于应急物流的建模,对其中涉及到动态变化因素的挖掘,本文构建了一个动态网络配送模型。

2动态网络配送模型的构建

2.1问题描述

根据算法我们可以获得移动配送中心负责区域内的配送线路,以此类推,可以计算出所有配送中心区域的配送路线。

4应急物流实例

上述章节对应急物流下配送中心选址、配送线路规划等作了建模,那么构建的模型是否具有实用性,我们将用一个实例来说说明。

应急物流的典型案例是灾区应急物资的配送,假设某灾区设定了10个救灾物资需求点,派往灾区的运输车辆最大载重6t,平均行驶速度40km/h,每个物资需求节点对应急物资的获得均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详见表格),如果没有及时获得物资将陷入危险。物资需求点在不同配送周期物资需求不同,假设每天为一个配送周期,表l给出2天的物资需求及对物资的配送时间要求变化表、节点距离表及加权网络图。

根据floyd算法对表2进行计算可以获得矩阵,进而获得矩阵(为中间结果,此处不列示),根据模型式(7)计算获得移动配送中心。

第1个配送周期:计算获得移动配送中心为V3,V4,即将移动物资配送点设置在物资需求点V3与V4,再根据二级配送模型计算出具体运输车辆配送路线。依据式(8)逐个计算移动配送中心负责的物资需求点集合,可以得到2个移动配送中心的配送范围分别为:V3负责节点V1,V8,V9,V4负责节点V2,V7,V5,V10,V6。根据前一节给出的算法依据满足最急需求为目标逐个计算配送路径,可以获得如下配送子任务及相关路径:子任务V3V8V1,子任务V3V9,子任务V4V7V2V6,子任务V4V5V10。

第2个配送周期:进入第2天,一个新的配送周期,此时各受灾物流需求点对救灾物资的需求以及对物资配送的时间要求都发生了变化,根据移动配送中心选址模型计算得到新的配送中心为V2,V4,继续根据式(8)计算各需求点集合,可得:V2负责节点V1,V6,V9,V4负责节点V3,V7,V5,V10,V8。根据满足最急需求为目标逐个计算配送路径,可以获得如下配送子任务及相关路径:子任务V2V6V9,子任务V2V1,子任务V4V7V2V6,子任务V4V7,子任务V4V3V8。

从模型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两个周期里节点4均被选为移动配送中心,从图1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节点4处于连接中心地位,与多数节点相连,并且到多数节点的距离都较短,因此移动配送中心选址模型运行与实际需求结果基本相符,再者,根据2个周期中2个中心的配送子任务中出现了2条线路以上,并且有线路只有一个配送对象,这说明了按最急需求优先配送中存在单个节点配送并且车辆接近满载情况。在应急物流配送中配送车队本身的安全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及时安全完成配送,受灾点才能获得物资,因此,单独配送有存在的必要。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构建的动态网络模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应急物流现状范文第5篇

6月19日,应急物流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与会者包括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物流行业协会、物流园区与物流企业、以及来自部队、相关院校的代表。会议就应急物流国家标准的内容进行了研讨,部署了标准的制定工作,并确定了标准出台的时间表。据称,中国首部《应急物流国家标准》最快将于今年年底形成初稿,明年有望正式颁布实施。

应急物流急需建设

近几年,从南方雪灾、汶川地震、西南大旱、玉树地震到近期的舟曲泥石流等灾难的频频发生,使应急物流受到了全社会以及国家政府的广泛持续关注。

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时,事实上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但多数时候,应急物资还难以在第一时间送达现场,满足需要。原因就在于应急物流系统建设欠缺,物流保障能力有待增强。

我国应急物流受到政府重视、学者关注始于2003年的非典疫情爆发,理论研究至今不过数年时间,实体建设仍远远落后于现实需要。

据专家总结,我国应急物流的突出问题主要如下:

首先,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骨干运输通道能力不足,铁路网络薄弱,民航支线机场数量缺乏,公路通达度与衔接度明显不足,内河航道等级偏低等。东、中、西三大地带交通设施依次弱化。此外,应急物流信息网络不够完善,缺乏信息和共享平台。

其次,组织机制不健全。应急物流组织更多为临时性的,彼此间缺乏有效协调、沟通和整合,缺乏系统性和预见性,组织效率不高。

第三,应急物流企业发展严重不足。专业化的应急物流企业是应急物流体系中重要的市场实施主体,国内目前相当缺乏专门从事应急物流的企业(如应急物流基地、应急物流中心、应急配送中心、第三方应急物流企业等)。

第四,应急物资储备系统不合理。一是救灾储备中心布局不合理;二是救灾物资储备分散于各部门,物资保障成本较高;三是救灾物资供需失衡。

第五,法律法规及政策体系建设滞后。国内尚未形成完备的应急物流法律法规和政策,立法空白甚多。

由此可见,应急物流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2006年底,经国资委、民政部批准,全国第一个从事应急物流的专业组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成立。随后,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牵头制定、了《应急物流科研指南》。2007年,中国物流学会首次将《中国应急物流现状研究》等5个与应急物流相关的课题纳入年度研究规划。2009年2月25日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应急物流列入“九大工程”之一。随着自然灾害不断发生,各级政府和企业逐渐认识到应急物流保障的重要性,加紧应急能力建设,应急物流类项目不断增加,昭示着应急物流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

应急物流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需要建设的内容众多,为何首先进行标准化工作?参与座谈会的企业代表内蒙古宏业集团董事长刘树东表示,选取标准化作为应急物流建设的切入点非常正确。他认为,标准的建立便于非常快速地建立应急体系。在有了统一规范的标准后,应急物流的建设便有的放矢,散落在社会和军队的资源就可以有效地整合起来。

三类标准率先出台

据了解,此次举行的应急物流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座谈会涉及到的标准主要有三大类,分别为《应急物流选用参与企业标准》、《应急设施设备标准》以及《应急包装标识标准》。标准形成以后,将对相关企业做出“应急物流”资格认定。

对于应急物流的参与企业,刘树东认为至少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企业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绝不应该在国家有难时只想到如何多赚钱。在2008年南方爆发冰雪灾害时,南方电煤告急,急需运输车辆调配电煤,而运煤车辆基本上都是社会车辆,国家的调配指令无的放矢,只能号召企业发扬风格,相当被动。如果是应急物流企业,则可以直接调动。如何鉴定某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可以从企业经营的规范程度和社会口碑等要素来考察。

其次,应急物流企业应该是有一定实力的大型物流企业。应急就应在一个“急”字上,不急就不叫应急物流。因此,企业必须具备较好的硬件条件,比如有车辆、仓库等,以及良好的运营能力,能够提供并运行应急方案。

第三,应急物流企业还必须符合应急物流网络的建设需要。不能因为经济较好的地区拥有较多资源,就多选用应急物流企业,而偏远地区则不配备或少配备应急物流企业。突发事件的发生是不分地区的,因此,必须在全国各个区域内合理规划选择应急物流企业,而不能单看企业本身的条件。

《应急设施设备标准》主要关注的是运输车辆的标准。应急物流的特点决定物资运输非常重要,运输工具直接影响应急物流的效率。因此,应急物流车辆的选择十分重要,应选用那些可靠性高、故障率低、适应性强、通过性好的车型承担应急物流任务,保障救援物资和人员及时运送到指定地点,否则,应急物流特别强调的运输效率将大打折扣。而且,应急物流车辆如果没有统一标准和标识的话,在应急物资的交互时就不会通畅,在道路上也会受到某些意外的限制。

此外,其他的特种应急设施设备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常发灾害情况进行不同配置。比如南方可以配备船只,北方配备铲雪车。

《应急包装标识标准》在启动应急物流时相当重要。每家企业的经营方式都不一样,但在应急物流上应该是统一的,如联动的方式、仓储车辆人员的要求等等。另外,参与应急物流的仓储企业建设的应急仓库最好都是统一模式、统一标识,如果当地有突发事件,政府一看标识就知道可以启动使用。

据称,应急物流国家标准叫年有望正式出台。不过据了解,即使明年正式出台,应急物流标准应该也主要是一部框架性的标准,具体可执行的细则还有待于在应急物流的运行过程中研究并补充。

企业参与过程

应急物流目前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企业应该如何具体参与到其中呢?

据传化物流办公室副主任胡勇表示,作为企业,其关心的是有无具体可操作的标准出炉,有的话,企业才能按照标准调整或者改善产品和服务,而目前应急物流标准尚在调研过程中,距离形成可执行标准还有距离,还需要时间酝酿。

作为一家区域性的大型物流园区企业,内蒙古宏业集团董事长刘树东以自身的理解和多年的经验,对企业参与应急物流的过程做了一番素描。

首先,应急物流应该有一批应急物资,物资的种类数量由政府确定。应急物流企业按照政府的要求建设仓库,政府委托应急物流企业储存这批物资。这个仓库应该是一个专用仓库,对液态、固态、气态等各类物资有统一规范的储存标准。

在应急物资的采购上,可以政府采购,也可以由企业代采。由企业代采的话,对于应急物资的品类、质量、价格等要素都必须有详细明确的标准,而且全国统一。否则,同样采购饮用水,纯净水也行,碳酸饮料也行,就会形成很多管理漏洞。

接下来,应急物流企业要负责应急物资的日常储存保管。企业要派专人管理,不能出现物资不合理的损坏变质情况。对于应急物资的仓储管理费用,政府应该负担,而不便由企业承担。仓储费用的标准很容易核算,可参照市场上常用的吨货物或者每立方米空间来计费。政府或可按年度付货,企业定期汇报物资管理情况。

应急物资的仓储管理还有轮换的问题。应急物资也有保质期,或一年,或五年、八年、十年,就需要轮换一次。比如钢材水泥,轮换期限可能很长,食品药品轮换期限就短一些。物资轮换期限需要明确的规范。某种物资该轮换了,企业要汇报。政府可以将物资调出用于他处以免浪费,并重新填充新的物资。

应急物流现状范文第6篇

 

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也是与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进程 ,近些年来,我国的自然灾害较为频繁,由于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导致地震灾害、洪涝灾害、台风灾害、突发性疾病灾害等的出现,造成严重的人员、财产伤害。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自然灾害的应急能力体系建设,要探究应急状态下的物流管理,对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的建构和完善,要针对应急物流管理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优化和完善,以实现应急状态下的顺利物资救援。

 

一、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工作在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获得了较大的进展和成绩,也基本建构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架构,然而,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自然灾害应急物流指挥决策体系还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组织指挥决策体系是由国务院下设的应急救援办公室直接领导,并由相关的经济主管部门负责,并在紧急状态下还调用了军队参与救灾。在机构组织设置方面,体现出三个层面的结构:中央级的非常设应急机构;地方政府对应的各级应急机构;志愿者机构。

 

然而,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组织指挥与协调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组织机构协调不够通畅的问题,由于这些组织机构的人员是紧急临时抽调而成的,因而,在日常沟通和协调的救援工作中,显现出救援信息不畅、救援效率低下、救援程序混乱的问题。同时,尽管我国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依据,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然而,这些应急物流预案还缺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相互的链接度不足,也存在职能交叉的现象,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应急物资救援工作。

 

(二)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还有待完善

 

我国自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以来,形成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层级式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在多次严重的自然灾害救援工作中,显现出不可忽视的重大作用和功能。然而,在这个体系中还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具体表现为:1.物资代储点分布不够均衡。由于我国的应急物资储备资源的区域性分布较为明显,存在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困区的问题,这就使应急物资救援工作对资源的利用率不高。2.物资储备的数量种类还有待多样化。由既往的应急物资救援经验可知,单纯依靠中央级的物资储备中心救援,其数量和品种都难以满足应急物资救援的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3.应急物资资源的整合度较低。在应急物资储备的过程中,存在对资源整合度较低的现象,由于应急资源的储备管理方式较为分散,不利于多灾种资源的整合与统一,因而显现出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问题。4.应急物资信息不够通畅。自然灾害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而分散化的应急物资救援工作难以协调各种应急资源,无法达到资源利用的整体优势和协同,缺乏有效的纵横向的信息沟通机制,无法生成信息通畅、运转有序而高效的应急物资联动效应。

 

(三)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信息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在自然灾害发生的危急时刻,信息流的畅通是前提和基础保障,需要统一而协调的全国灾情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地区灾害的实时监控。然而,就我国目前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中,还存在信息化程度较低、应急物流信息共享和平台缺少的现象,无法满足自然灾害发生区域的信息需求,导致物资短缺、供需不匹配的现象。

 

二、自然灾害应急物资管理的特点与流程

 

自然灾害应急物资管理与普通物资管理不同,它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于:1. 未知性特征。由于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发生范围、发生强度都属于不可知的范围和区域之内,这就导致应急物资救援也出现不确定的未知性特征。2. 不可替代性。由于自然灾害应急物资救援的用途是指定性的,因而其不可被替代,如:疫苗、药品、血压等。3. 实效性。自然灾害应急物资救援必须充分体现出其实效性,它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送达,才能实现其效用和价值,否则就丧失了其存在的意义。4. 滞后性。由于自然灾害应急物资救援是发生在自然事件之后的,因而,体现出滞后性。

 

自然灾害应急物资管理的流程主要为:在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出现后,启动应急救援系统,并成立应急指挥机构,对救援地区急需的物资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利用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查询并确定应急物资的储备、分布、品种、数量规格等,组织运输和配送,快速送达需求者。

 

三、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中的物资储备管理与控制措施

 

(一)建立并完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基础保障机制

 

在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系统中,为了使应急物资快速、高效、及时、准确地送达需求者,需要有基础设施的保障体制和法律制度的保障机制,要加强对我国的应急预案和法律法规的制定,使临时应急预案具有可操作性,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充分发挥其作用。我们要建立由中央到地方的层级防灾信息体系和应急反应体系,确保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的预案实施详细化、可操作化,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实现抗灾救援的目的。

 

(二)建构并完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指挥体系

 

为了实现高效、及时的应急物资救援,需要建构统一、完善的应急物流组织指挥机构,避免各自为政、统一指挥不灵、协调能力差等问题,要依照统一化、规范化的应急物流运作流程,由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指挥系统,从事自然灾害应急物流救援工作。要架构中央、省级、地市三级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体系,并依靠强大的公共权力部门,实现对物流的协调和资源整合,迅速地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对物流信息资源、物资资源的统筹调度和安排,尽最大可能提高响应时间。并且还要确保应急物流信息子系统的通畅无阻,要充分利用这个神经中枢,为应急物流指挥系统的正确决策提供准确、快捷的依据。

 

(三)建立并完善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在对自然灾害发生区域,要实现对其应急物资的供给,还需要有完善而健全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功能健全程度,直接决定应急物资是否能够准确、及时、全部地送达需求者手中。为此,我们需要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以现代商业物流的先进理念为依据,建构并完善高效、先进的自然灾害应急物资配送体系。

 

国家可以允许一些信誉度高、性价比合理的专业物流公司,参与到应急物流配送体系之中,实现对自然灾害后期物资的紧急运输和配送,并且与政府部门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协调,与政府达成协同化的应急物资配送体系,实现应急物资供应链条的完整化和高效化。同时,我国还可以尝试“军地物流一体化”的应急物流配送方式,充分利用军队资源的优势,实现对军队、地方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从而促进军队和地方物流资源的高效兼容,实现对自然灾害地区的紧急物资救援工作。

 

(四)建立并完善自然灾害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在对自然灾害应急物资救援的工作中,应急物资的储备体系也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保障体系,大量、充足而实效化的物资储备,可以极大地减轻自然灾害的物资短缺的压力,可以最大程度上缩减采购和运输的成本。因而,需要建立并完善统一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指挥系统,实施分级管理,在分工明确的条件下,实现对应急物资的储备。要运用现代化的仓储技术,实现对储备物资的数据信息化管理、仓储机械化管理。同时,还需要建立灵活的储备机制体系,实现应急物资储备的“三结合”,即: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结合;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结合;实物储备与合同储备结合。

 

四、结语

 

应急物资储备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需要从机制、体系、法律等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形成网络化的、信息化的应急物资预案体系,并在职责分明的层级应急物资管理体系下,实现对应急物资储备的管理与控制,实现对自然灾害区域的应急救援工作。

应急物流现状范文第7篇

【关键词】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事故应急管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X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993(2015)12-0099-02

【作者简介】黄再平(1961-),男,浙江岱山人,本科,舟山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经济师,研究方向:道路运输

具有易燃、易爆、毒害、腐蚀、放射性等特性,会对人员、设备、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统称为危险化学品。危化品因其特殊的危险性,在生产、储存、经营中均对环境条件有非常严苛的要求,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必须按照不同的危化品理化特性,采取不同等级的包装,并严格操作规程,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安全生产事故。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危化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如何确保危化品物流运输安全,成为摆在各级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毫无疑问,危险品物流首先要解决运输安全问题,其次才可以考虑企业所能收获的经济效益。即安全与效益矛盾时,效益必须服从于安全。然而,法律法规与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只能减少危险品物流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无法杜绝物流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事故应急管理救援预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1],预案的准备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事故的等级与性质,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品物流安全事故的损失程度。

1我国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的现状

危险品物流管理包括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和危险品物流运输发生事故后的事故安全应急管理两个方面[2]。安全管理属于事前预防环节,能够降低危险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事故安全应急管理属于事后救援环节,主要针对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的救援活动,主要目的在于将事故的损失降到可控的范围内。危险品物流的危险性是客观存在的,因此要把物流运输的安全放在企业经济发展的首要地位,在保证危险品物流运输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得到了发展、化学产品的种类和数量的需求大幅增加,从而使得我国危险品物流行业蓬勃发展。然而,当前我国危险品物流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经营管理模式比较粗放,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物流企业准入门槛低,规模普遍较小,内部管理相对薄弱。中小企业占比高,集约化程度低,安全管理投入少,人员配备不足,安全主体责任难以落实;二是车辆承包挂靠现象比较普遍,物流企业对承包或挂靠车辆往往“以包代管”、“包而不管”或只收费不管理,缺乏统一的经营管理机制;三是从业人员职业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虽持证上岗,但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四是政府、企业和从业人员对危化品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不强,没有建立完整的政府、社会、企业三级应急管理队伍和应急联动机制。

2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

2.1危险品物流中的预防管理

预防管理在危险品物流管理中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管理方法之一,能够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品物流安全事故进行事前的危害评估,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预防管理有两种方法,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和危险性与可操作性分析[4]。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方法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分析风险以及评估危害程度,寻找系统的控制限度与关键控制点,并以此制定监控方案和纠正方法,将所有的记录资料进行有效的保存,从而确保系统的安全。目前,危险源辨识、评估工作在部分企业中已在尝试,我们浙江道路运输系统正在实施的,如“安全三项制度”中的《农村客运安全行车图制度》,实际上就是通过对农村客运班线行驶路线全程的道路环境危险源的评估、分析出各路段因地形地貌因素或周围有村庄学校等,提出降低限速标准,提醒注意观察等风险控制的方案。道路运输行业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就是要通过对影响道路行车安全的“人、车、路、制度环境”等诸方面危险源的辨识、评估、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此预防和减少事故。

2.2企业与政府为物流安全管理所做的工作

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还应该包括:①企业应履行主体责任。如:加强对员工的安全业务知识教育培训、定期考核、建立奖惩措施;加强对运输车辆的技术管理,定期维护检测,参加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年度审验;利用GPS等科技手段加强运输车辆的动态监管,防止车辆超速行驶超时驾驶,或违反操作规程。②政府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如:把好危险品物流企业的许可准入、从业人员从业资格的许可准入、运输车辆的许可准入。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检查、监督。利用科技手段对企业经营规范情况进行监督。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对企业存在的隐患督促落实整改措施。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等。

3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

3.1建立物流事故信息传输网

首先应该建立完善各类危险品物流的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危险品物流事故信息报送网络,建立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各地政府管理的应急指挥中心,当危险品物流发生突发紧急事件时,才可做好信息畅通、反应灵敏、行动迅速。

3.2设计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网

危险品物流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是客观存在的,事故发生后,怎样有效的进行救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应急救援管理网的建立能够将危险品物流安全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有效的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网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①逐步建立由地方政府、社会力量、企业组成的三级应急处置中心(服务站),使各服务站的服务半径基本覆盖危险品物流的全区域;②在应急服务站覆盖不到的地方如何进行紧急救援;③如何让应急服务站尽可能的覆盖到人口密集的路段。

3.3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措施

建立追求时间效应的危险品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在危险品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迅速掌握事故发生的地点,并借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准确定位。进行危险品事故救援前一定要清楚危险品的种类、危害性、数量以及存放的方式,可通过建立危险品物流监测系统,运用交通运输部推广建立的电子运单制度来解决。此外,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能够对危险品进行实时的追踪检测,掌握危险品的动态信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为救援人员及时的传送有效的救援信息,在第一时间内联系能最快到达事故发生地的应急服务站,在危险品还未通过空气等媒介传播到周围地区时,对当地的人民群众进行疏散和撤离。根据对危险品产生的危害和泄露情况,以及周围的环境变化等制定出下一步的救援方案。

4结语

危险品物流具有高危害性的特点,一旦发生将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危险品物流运输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是降低危险品安全事故的重要手段之一。政府和企业需要把外部的诱发因素降到最低或者消除。危险品物流安全事故发生后,一定要保持沉着、冷静的头脑,在第一时间启动事故应急管理救援方案,争取将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与事故应急管理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71-74+124.

[2]黄河.危险品物流的事故预防与应急管理研究[J].江苏商论,2009,09:64-66.

[3]初刚.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管理路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9-62.

[4]王海燕,张秀珍.基于区域协同的危险品物流事故应急管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01:13-17+123

[5]刘玉瀛.中国危险品物流发展和风险管理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0,9:104-107.

应急物流现状范文第8篇

Abstract: Accidents happened during storage by chemic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will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mankind. Warehousing of chemical industry is always coupled with terms like flammable, explosive and toxic for its strong specialty and high risk. Thus, chemic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must strengthen the safety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from the“8.12”accident in the port of Tianjin, we analyze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dangerous cargo warehousing safety management of chemical logistics enterprises in China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m. To reduce odds of this kind of accident, here we propose some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from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responsibilities and emergency drills and other aspects.

Key words: “8.12”accident; warehouse safety; crisis awareness; emergency response

2015年8月12日22时15分46秒,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吉运二道95号的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运抵区最先起火,23时34分37秒发生第二次更剧烈的爆炸,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天津港“8.12”事故。该事故共造成165人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上百亿元,残留的化学品与产生的二次污染物超百种,对局部区域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造成320.6吨氰化钠未得到回收。这件事暴露中国许多化工物流企业在仓储安全管理方面的缺失和疏忽,以及化工产品储存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因此对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的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变得越发重要。

1 天津港“8.12”事故发生的原因解析

天津港“8.12”事故发生原因无外乎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瑞海公司盲目地扩大仓库,违规超量储存危化品,在无证经营状态下超负荷运营半年多时间,并且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经营危险货物批复。

第二,瑞海公司危化品危机防范意识比较薄弱,部分人员无证上岗,一线操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违规拆箱、搬运、装卸、混存和超高堆码危险品。

第三,瑞海公司缺乏有效的应急预案,未按照危化品类别建造仓库,没有安装必要的监测和信息化系统。

2 化工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强化企业安全管理是化工物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根本保障。化工物流企业必须充分汲取这次危化品事故的教训,找到化工物流企业仓储管理的薄弱环节,完善流程和制度,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生活环境。

第一,化工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管理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危化品仓储安全管理是现代物流企业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物质生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这些事故后果都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原则,更是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发展首要目标。

第二,化工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管理是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能够减少不必要的各类损失。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危化品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通常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不完全统计,2013~2016年国内总共发生22起危化品相关的重大安全事故。危化品仓储的负面影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安全,也限制了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还影响到物流行业的稳定性,并给社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化工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管理极其重要,加强化工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管理势在必行。

第三,加强化工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管理也是顺应现代化安全生产运输的基本要求。从生产到运输,从运输到消费,运输在中间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整个社会领域都在关注安全这一话题,消费的最终对象为人民,务必要实现以人为本,而化工行业也不例外。化工物流企业作为从生产到消费的中间环节重中之重,危化品仓储更是核心环节,是现代化物流企业安全生产与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四,化工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管理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化工物流企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其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将会导致化工物流企业的形象受损。保证化工物流企业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下运行是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重要保障。

3 中国化工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现状及问题分析

第一,危化品仓库选址、储位安排不尽合理。危化品的仓储环节的选址尤为重要,化工物流企业在选址时仅考虑的是短期自身的经济利益,以节约成本为重点,往往容易忽视最重要的因素――安全,最后造成“选址不合理”的结果。另外,危险品如果没有按照单位面积内的储存量存储,比如其中一种危化品发生意外,很可能导致周围其他危化品发生一系列爆炸,天津“8.12”事故就是一个很典型的选址、储位安排不合理的化工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管理案例。

第二,危化品专业人员比重少,危机意识还不够强。危化品的专业人士在整个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严重不足,不管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呈现出断层现象,尤其是化工物流企业中的操作人员,大多都属于从社会招聘的非危化品专业人员,理论知识严重缺乏,而相关管理人员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缺乏安全实操经验,危机意识也不够强,这些都是化工物流企业仓储安全管理的重要隐患。

第三,危化品仓储仓库构建结构及防火等级不达标。危化品仓储业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产业,在向现代化、专业化标准发展的过程中,它的专业性、安全性越发重要。然而,目前中国危化品仓储业中仓库的建设往往注重的是仓库空间的要求,忽略了防火要求,例如钢结构仓库一旦失火,钢结构强度会降低50%,会导致库房整体倒塌。另外,库房的出入口也相对偏少,一般只有两个出入口,并且比较小,距离远,库房内部的大型钢结构货架比较密集,失火后出口难找,排烟困难,容易使库房内部陷入一种烟雾浓、温度高、能见度低的状况。而且,大多危化品仓库都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耐火等级大多都为三四级,各种自动喷淋装置和报警系统难以达标,多数是人工灭火方式,无法满足现代危化品仓储业的快速发展,一旦发生危险,后果不敢想象。

第四,危化品事故的应急机制还不完善。危化品发生安全事故通常都是毁灭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巨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没有预演、?]有征兆,为了能够使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降到最低,务必要有完善的应急机制,形成一个规范性的文件和日常工作内容,但目前国内化工物流企业的应急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在事故应急预演时紧急处理情况、人员疏散、现场的封锁等,都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实际落实到位。直接导致真正事故发生后,所有人员不知如何自保,所谓的救援人员更是毫无专业能力,心有余而力不足。

4 中国化工物流企业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

第一,正确进行仓库选址,按类别合理划分危化品的分区与储位。一方面,仓库选址是对公司本身负责,更是对于周围人民的安全生活负责。危化品选址是化工物流企业的重要一环,直接决定了仓储安全的诸多内容。仓库建设前应当进行环境评估,充分考虑仓库建设和运营对所在地的环境影响。因此,危化品仓库一定还要与已有的周围设施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尤其是人口密集区(如住宅、学校)、危险区(如加油站、化工企业)等距离至少保持1 000M以上。同时,仓库位置也应该与主要业务对象保持合理距离,尤其是危化品的运输,配送距离越大,危险系数越高。另一方面,危化品仓库的物流作业对象大多是易燃、易爆或者有毒的危险品,在装卸、搬运、储存等物流活动中存在较高的危险性。因此,化工物流企业储位的布局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设施进行安全布局,要根据以后存放的各类危化品的化学性质设计储位,不能仅考虑仓库空间的利用率,而要把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危化品分区、分储位设计,同时还要防止某一危化品发生意外时,其他种类的危化品发生连锁反应。

第二,加强危化品从业人员的培养,提高安全意识,严格考核制度。中国的化工物流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物流企业要想在发展中取得好的成绩,在安全的状态下发展,培养专业的物流仓储管理人员是企业重要工作内容,同时要加大危化品物流人才的引进,可以通过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以合作的方式多沟通,进一步优化本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进行定期安全管理技术交流。对于从事不同岗位的员工,要按照各自岗位不同的安全管理资料,全面培训员工的各方面安全管理知识,以确保化工物流企业各个环节都在安全模式下运行,同时还要加大对危化品从业人员的考核制度,经考核合格者发证上岗就业,不合格者下岗,从严治理,使所有员工掌握危险品货物基本参数、危险性质,安全防范措施、医疗急救措施等,从高层管理者到一线操作人员务必一视同仁。比如,化工物流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应自觉履行安全生产法赋予的安全生产职责,不可违反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接收化学品安全管理等知识教育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证书;企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要了解各项设备的基本参数及操作性能,并接收考核合格后持证人员上岗操作,像氰化钠这样的特殊危化品应有专门培训,全面交接各项危化品的危险指数。

第三,增加智能报警和安保仓库硬件设施。目前,中国危化品仓库主要有7种类型,即平仓、楼仓、立体仓、储罐、货棚、货场、和半地下仓库。由于平仓的造价低廉,平仓高达50%以上的比例,化工物流企业应合理优化,不应仅仅看到眼前的经济利益,根据公司经营危化品危险等级合理建设危化品仓库类型才是企业发展之道。因此,化工物流企业在建仓库时应偏向于立体仓为好,减少占地面积,根据不同危化品特性安装不同的自动喷淋装置和报警系统,烟雾报警、热敏报警、光敏报警、气体浓度报警、气味报警、压力报警,等等。可以通过信息系统了解危化品的生产日期、有效期、参数标准,一旦仓库环境不符合安全存放标准时,系统自动报警,消除安全隐患;要安装实时监控系统,逐步做到整个仓库无死角监控;还需要装人员进入刷卡和指纹识别系统,减少外来人员和车辆的出入;仓库中所用的叉车、码垛机等机械车辆全部更换为充电式,照明系统中的灯具更换为LED灯具。

第四,加强化工物流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完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从化工行业的安全管理发展趋势现状来看,安全管理在于日常的细致管理,采用合理的生产方式及合理的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应广泛、深入地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等日常工作,制定出各种危化品经营安全管理办法,建立起HSE管理方案,建立和完善本公司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于特种危化品应特殊对待,加大安全生产的监督,认真检查每一项潜在安全隐患,建立危化品风险管理专家库,危化品风险管理专家库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危化品供应链各个环节上,都需要相关领域专业人士予以支持,定期对危化品企业安全设防标准和措施进行独立而专业的评估,在出现事故隐患及发生事故时,对危化品事故应急处理提供专业指导,对危化品事故损失评估出具专业意见。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对于发生的每一起大小安全事故,都要严查,整改落实,责任到人。把安全生产纳入到每个部门、每个班组的考核中,各司其职,分头把关,让每一位职员都认识到只有抓好日常安全管理才能搞好经济利益。

同时,还要根据现代化工物流企业发展需要,化工物流企业应成立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中心,化工物流企业安全部门起监管作用,其余相关部门作为成员参加应急救援指挥部协同事故应急处置。另外,还要建立并完善事故应急救援体系,还需建立应急预案,定期做应急预演,救援演练、应急联动,当仓库危险品遇到紧急情况时,要有处置预案,首选是汇报情况、人员快速疏散、紧急情况处理、人?T分工、封锁现场,尽快形成上下指挥统一,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迅速。应急处理指挥人员要有本单位最高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安全操作技能专业人员。而且,化工物流企业还要有明确的危化品组织机构和职责标识牌,标识牌中要有明确的分工职责,经常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及消防、环保中心进行沟通,保持联系,确保信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