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闻策划特点

新闻策划特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新闻策划特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闻策划特点范文第1篇

在收视率和新闻资源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通过策划,可以挖掘出更加有价值的观点,了解到更多的新闻事实,也有利于记者在实际采访过程中对整个新闻节目的编排和把握,使报道更加具有观赏性和思想性。

从近年来的新闻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对电视新闻节目进行策划,综合运用多种电视独特的表现手法,从而达到创新和出精品的效果,是电视新闻人非常可行和十分必要的手段。

综观当前荧屏上具有广泛影响力且经久不衰的节目和栏目,比如《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面对面》等等,可以说,这些节目在前期采访过程中无一不是经过一番周密策划完成的。如对新闻背景的分析研究,对人物访谈内容的精心准备,以及在现场采访时的机位、景别的灵活选择等等,都体现出策划之功。

笔者认为,策划不仅体现在围绕一定时期重点宣传思路和重要活动所作的报道计划上,也体现在日常新闻的采访之中。众所周知,电视新闻是一项声画结合的艺术,新闻现场的采访过程对于一件电视新闻作品的成败得失至关重要。而要在现场把握好每一个关键环节,不漏掉每一个关键镜头,就需要记者在采访之前对事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事件的进行过程以及如何拍摄做到心中有数。笔者在多年从事电视新闻工作的实践中,对电视新闻策划有以下几点认识。

1.前期准备要用心,策划手法要创新

做好电视新闻节目,创新是关键所在。一位新闻工作者曾言,“在今天,‘独家新闻’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独家新闻’已不仅仅意味着抢到了第一落脚和第一时间,它还意味着独家观点、独家视角和独家方法。要力争对同一新闻事件,挖掘出比别人更深入的新闻事实,阐发出新的观点。通过对报道内容和方式的谋划,目的是提高新闻质量,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从中可以看出,策划就是通过多方论证,对既定报道主题进行方法、时机、角度等方面的谋划,产生一套能够生动表现主题的方案。电视新闻策划应当提早进行,精心准备,其主要内容有收集相关资料,联系采访对象,制订采访具体计划,包括场景的选择、提问的设计、镜头拍摄设计等。另外,对于报道体裁、报道角度乃至主题的提炼、叙述结构等都要综合考虑,精心筹划。策划开始于采访之前,贯穿于采访始终,由于事件发展的不确定性,策划可以分为事先策划和随机策划,并可以随时调整,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了然于胸。

2.结合电视特点做策划

看报纸一般是一人独自看,而电视可以大家一起看,观众的情绪还可以互相感染,使现场气氛更热烈。我们的策划完全可以结合电视的这些特点来制定。在今天,纪实性和现场感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电视新闻工作者所注重和应用,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电视新闻本质的回归。许多新闻事件和现场不可能再现,因此,根据事件的发生、发展动向捕捉瞬间即逝的场景,有的放矢地实现采访意图,才能达到电视新闻采访的最佳效果。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记者遇到新闻事件仓促上阵,开机就拍,递上话筒就问,很难拍出打动观众的好作品来。

3.策划的执行:用真情做好新闻

对各类新闻节目的策划,目的在于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在于打动观众、引起共鸣,归根结底就是要发挥好舆论导向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从方案的提出到具体的实施,并不是某个编辑记者个人的行为,而是媒体多个部门采编人员的共同参与、协同作战的结果。因此,在执行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行动方案,参与者要分工明确,用心做事。尤其要能从各种新闻线索中寻找出有价值的新闻报道题材,选择好最佳角度,通过对新闻素材的消化吸收和重组合成,运用电视独特的表现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情节,充分地表现主题,以感染观众,引导舆论,最大程度地满足观众的精神需求。同时,也应当认识到,新闻策划不同于新闻炒作,它是一种挖掘最大新闻价值的有效手段,这也就需要编辑记者始终坚持新闻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及客观公正的原则,防止走入误区,出现新闻炒作、恶意策划等现象。

新闻策划特点范文第2篇

通过旧闻进行新闻策划,其方式主要是充分利用已有的新闻信息源,根据某一新闻事实以及发展趋势,从新的角度,利用新的选材,选择新的立意,对已报道过的新闻素材进行挖掘性的报道,以达到深入揭示相关社会现象或问题的根源和实质,从而更好地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媒体社会影响力的目的。

由于看问题的方式以及把握问题本质的方式不同,对同一新闻信息源,不同的记者、编辑会有不同的报道和处理方式。同时由于不同媒体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同一新闻素材的报道和处理方式以及深度也自然存在差别。例如,平面媒体与广播电视、党报与生活类报纸、专业类报纸,在一些新闻素材的处理上会有所不同,侧重点以及深度也会不一样。因此,根据媒体自身的特点,通过精心的新闻设计,对旧闻进行多层面、全方位的审视,找到新的“新闻点”,进行创造性的加工,组织“深度”新闻,这是新闻策划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类深度新闻不是以时效性见长,不是以新闻事件何时发生以及如何发生为重点,而是重点关注新闻事件以后发展演变的趋向或者新闻事件深层次的东西。这种新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将记者理性的思考和全面客观的分析融入其中,也就是说,它向受众提供的主要不是信息,而更多的是对问题的分析和观点。

从新闻中找新闻,利用旧闻策划深度新闻,我有切身的体会。

例如,几年前,青岛市市南区进行了小班化教学改革的实验,规定小学每个班最多不超过30个学生,教室内的课桌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随时变换排列方式,教室环境的布置力求符合儿童的兴趣特点和审美需要。一段时间内,不少媒体相继对这一做法进行了报道。我特别关注这些新闻,但同时注意到这些新闻主要是单纯地对市南区小班化实验的做法进行了报道,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我觉得,“小班化”背后许多更深层的东西被这些媒体忽视了,譬如,“小班化”对当今中国的基础教育有何启示意义?从国外普遍实行小班化教育的现实背景上看,中国的义务教育的差距在哪里?小班化的普遍实行对提高中国义务教育的实施水平有何重要推动作用?当今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之间的矛盾该如何解决?等等。为此,我根据教育专业报的特点和自身优势,围绕“小班化”这一问题,相继组织了一系列的深度新闻报道,如新闻观察《小班化,前面的路该怎样走》,话题讨论《这样的大班额,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等,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产生了很好的新闻效应。与此前的单纯报道小班化实验的做法不同的是,这一新闻观察提出了当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如何解决教育资源紧张导致的学生班额过大,进而导致义务教育水平难以从根本上得以提高的问题。记者在报道中提出,与“小班化”教学相比,目前的大班额教学严重地影响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得“因材施教”、“素质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负责”等教育理想和目标成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美好向往。在《这样的大班额,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的话题讨论中,中小学教师、校长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提出了当前大班额给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的种种不利影响:因为班额太大,学生太多,课堂上师生交流会遇到种种困难和不便,一节课中,很多学生没法获得发言的机会,自主讨论式教学更是难以开展;因为学生太多,教师难以认真仔细地批改每个学生的作业,更谈不上具有针对性的个别面对面批改;因为学生太多,教师难以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就变成了一个遥远的理想。不仅如此,这组深度报道还提出了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方面,要缩小班额,推行小班化教学,就无疑需要更多的教师,需要对中小学教师队伍进行“扩编”;一方面是各级地方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在以“教师过剩”为由对中小学教师队伍进行“缩编”。

利用旧闻展开新闻策划,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炒冷饭”。但是,我们如果能够巧妙地利用已有的新闻资源,分析受众的需求和新闻特性,就会在新闻报道实践上不断出新,从 “冷饭”里炒出“香味四溢”的饭来。实际上,新闻与旧闻也是相对的,很多时候新闻往往依赖于旧闻。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从旧闻里寻找新的新闻由头,将新闻内容向横向拓展,向纵向深入,使“旧闻”生出新意。尤其是专业类报纸,由于出版周期以及报纸定位的限制,在新闻策划上就难以在事件性新闻上取胜,因此应当在非事件性新闻上发挥自身的优势,多策划深度新闻,靠记者的深入调查、理性思考、真知灼见吸引读者。

曾经有一段时间,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众多媒体的炒作热点。这些新闻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学教师因为存在心理障碍而出现的体罚学生现象方面。教师为什么会存在心理障碍?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心理障碍问题?对这些问题,媒体鲜有涉及。于是,我在先前众多媒体关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报道的基础上,策划了《关注教师职业倦怠》等系列观察性新闻,全面深入地探讨教师心理问题的根源。这一系列观察分析性新闻关注到了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的真实生存状态。过重的工作压力导致教师心理空间被严重挤压扭曲,严重影响到教师的精神、心理和情绪。很多中小学教师总是担心教不好课,担心教学质量上不去,担心最后因为教学成绩不如同事而落聘,总之,考不完的试,做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压得教师透不过气来,整日惶恐不安、心绪不宁,久而久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不良情绪,而教师又会将这种不良情绪“转嫁”到学生身上。通过旧闻而策划的这一组深度新闻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读者中产生了不小的轰动效应,引发了社会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生存状态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没有心情舒展的教师,怎么会有心情舒展的学生”的观点,引发了有识之士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共鸣。

新闻策划特点范文第3篇

关于“新闻策划”的争论集中发生在1996至1997年,《新闻记者》、《新闻大学》、《新闻知识》、《新闻界》等一批新闻学术刊物和新闻业务刊物曾先后开设专栏,集中刊登对“新闻策划”发表不同见解的论文和文章,《新闻战线》、《新闻出版报》、《中国报刊月报》、《新闻三昧》等一批全国性新闻学报刊也发表了有关这一问题的研讨文章。讨论虽然规模宏大,但争论的焦点“新闻策划”本身,却注定这场讨论难以达成共识。有一类观点是将“新闻策划”理解为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策划,如策划新闻报道,对此绝大多数人表示赞同。另一类观点是将“新闻策划”理解为“在新闻事实发生之前由记者参与设计促成事件发生并予以报道的一种行为”,即策划新闻事实。对此有认同的,也有反对的。这种意见分歧实际说明。由于“新闻”一词的多义性特点,如可以指新闻事实、新闻报道、新闻信息、新闻体裁(消息)等等。

一、策划与新闻策划

(一)何谓策划

策划一词最早出现在《后汉书・隗器传》中“是以功名终申,策画复得”之句。其中“画”与“划”相通互代,“策画”即“策划”,意思是计划、打算。策最主要的意识是指计谋,如:决策、献策、下策、束手无策。划指设计,工作计划、筹划、谋划,指“划”,意思为处置、安排。孙武在《孙子兵法》中有一句名言就用到了“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iE"就是艰苦奋斗,“奇”就是锐意创新。什么是策划?策划就是想到常人所不能想的地方,说出来的道理又能让常人理解。美国哈佛企业管理丛书编纂委员会认为:策划是一种程序,在本质上是一种运用脑力的理。

(二)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是新闻媒体依据新闻传播的宗旨与原则,对新闻传播介入新闻传播的关系媒体生存与发展的一些新闻活动的创造性系统谋划和组织,是策划主题的主观思维与客观纯在的事实相结合、策划的创造性思维与策划实施时间相统一的产物。新闻策划的主要特性

二、新闻策划的特征

(一)行为的目的性

新闻策划是既定目标的起点,并以对既定目标的实现作为最终检验的标准的思维活动。这个目标叫做“新闻的宗旨”,就是新闻策划主体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理位置和不同市场环境下,针对不同目一标受众和不同竞争对手制定的新闻传播最终达到的目标。总体来看。新闻策划的目的是通过对新闻资源的挖掘、判断整合与优化重组,达到充分揭示新闻本质、充分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最大限度地提升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实现新闻资源效益最大化得目的。新闻策划的行为目的决定新闻策划必须具有可行性特征。

(二)思维的创造性

新闻策划是人的创造性思维与策划实践相统一的过程。新闻策划的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即:充分发挥认识的能动作用,突破固定逻辑通道。不断以新颖方式和多角度的思维转化来寻求获得新成果的思维活动。新闻策划思维的创造性表现为对新闻事件的新联系、新闻事件的新属性、事件发展的新规律的深度发掘、敏锐判断和超前把握,进而策划出具有新视角、新理念、新趋向的新闻传播结构,创造出“惊世骇俗”的传播效应。新闻策划的创造性还表现为新闻策划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弹性特征。

(三)新闻策划的前瞻性

前瞻性就是对未来之事的提前认识。新闻策划的前瞻性表现在对未来预计发生或可能发生地新闻事实的传播进行当前的策划;对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的发展、演变、进程的预见性及根据这种预见性对突发事件的新闻第二落点或第三落点进行提前策划与组织;新闻策划的前瞻性还表现在对未来的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的深度挖掘和自由把握及根据这种深度挖掘和自由把握对新闻事件做,出科学判断与传播策划;新闻策划的前瞻性还表现在对新闻选题、新闻素材、新闻报道结构等新闻要素的前期筹划准备及对新闻策划实施的前期安排上。

(四)新闻策划的系统性

新闻策划的系统性指新闻策划是一个各种要素按照一定关系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新闻策划的系统性指新闻策划是一个各种要素按照一定得关系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

三、新闻策划遵循的原则

新闻策划是新闻媒体依据新闻传播的宗旨与原则,对新闻传播及介入新闻传播所进行的关系新闻媒体生存与发展的一切新闻活动的前瞻性谋划和组织控制,并通过对新闻资源的整合配置,达到预期效果的主管创造性思维与客观事物的原则。

(一)取信原则

无论编辑如何策划,新闻报道都要实事求是、取信于受众。新闻报道的选题策划要以客观纯在为依据,及时是连动型的报道策划,也要以客观存在的社会需要或社会问题为依据来策划活动和策划报道。

(二)创新原则

新闻策划的价值在于通过精心谋划与周密组织是报道出的不同凡响的传播效果,因此从报道选题策划到报道方案设计都要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在策划过程中,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创意、集思广益的智力碰撞、源源不断地创造灵感构成了策划的精彩内核,孕育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报道。

(三)变通原则

任何新闻策划是对未来行动的谋划和规划,新闻报道策划也是一样。策划者总是在报道客体发展的某一点谋划报道,但客体的这种发展变化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策划者未曾预计到的新情况,新变动。因此。要把握传播的主动权,策划者就要伤愈审时度势,随时变通。

(四)可行原则

新闻报道策划的成果最重要在新闻实践中得到检验,因此报道设计方案必须具有操作性,能够准确无误的指导新闻采编活动,而不流于纸上谈兵。在报道策划过程中,要注意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分析论证,使每一步骤的设计都切合实际,能够扬长避短,具有可行性。

新闻策划特点范文第4篇

之所以视新闻策划如此重要,完全是基于对近年来中国报业迅猛发展的客观现实的认识。报纸新锐在不断进入,原有媒体在急速扩张,不管是“主流”还是“强势”媒体,都不可能做到对有限新闻资源的“独占”。此种态势使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自然地由“垄断”进入到“同题竞争”领域,即更多地看谁能有效利用和挖掘这些有限的共享资源,从而变共享为“独享”,确立自己新的竞争优势。这也正是时下新闻界“策划制胜”一说大行其道的原因所在。

所谓新闻策划,是指根据新闻事实以及发展趋势,进行“先入为主”的谋划,对新闻实施解构和整合,掌控报道的节奏,力求对一新闻事件的报道做到角度新、选材精、立意好、挖掘深、可读性强,全景式地报道新闻,深入反映其本质特征,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扩大媒体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发挥好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一、打主动仗,精心谋划活动,随后对自己发起的活动作进行式报道,在策划中打造独家品牌。上世纪90年代,《青岛日报》先后组织了“沿黄河行”、“齐鲁行”、“长江三角洲纪行”、“环渤海行”等一系列重大采访活动。活动启动后,即在显要版面作跟踪式报道,从而使《青岛日报》完成了从“制造新闻”到“策划新闻”的一次次有效实践。这样的新闻策划虽然付出的成本较大,但却创造出独家的新闻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了最充分的开掘,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报纸的档次和影响力。

二、对一般可预见性新闻报道的策划,根据时间相对宽裕的特点,从容谋划,精心设置,“语不惊人死不休”。近年来,《青岛日报》对于、迎新世纪、申奥成功等重大事件的报道都比较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举全编辑部之力,做了大量的事前策划。新闻策划是创造性很强的工作,一人之力显然难以胜任,特别是可预见性新闻的策划,更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

三、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做好对非可预见性突发新闻的报道策划。我们的体会是,此类新闻报道策划的流程,大致有三个阶段。一是策划预备阶段。即发现新闻报道线索、收集与分析各方面信息、确定报道选题和报道效果目标的这段时间。二是方案设计阶段。即根据报道效果目标,对报道结构和报道方式加以设计,最终形成系统的报道设计方案的阶段。三是方案修正阶段,即从报道策划方案付诸实施到报道结束这一过程中,根据报道进展情况不断修正原先的设计方案。1998年春节前,《青岛日报》接访了一位下岗职工,她反映,一天晚上因生活困窘,她在外出借钱的路上哭泣起来。这时一位自称住在“14号”的机关干部走上前来,询问了她的情况后,鼓励她要有生活的勇气,并送上200元现金。这件事给这位下岗者的触动非常大,她希望编辑部能帮她找到好心人。编辑部立即感到这是一条难得的新闻线索,特别在年关临近时推出一组报道,必能产生非常好的效果。于是次日《青岛日报》一版头题即刊发了“寻找14号”的消息。随后编辑部做了精心谋划,记者分头到新闻事件发生地的周边查找“14号”的居民,经过近一周的连续报道,终于找到了乐于助人的那位市委机关干部。这次报道策划,由于反应及时,方案周密,收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总结一系列成功的新闻策划经验,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新闻策划不存在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怎样做的问题。只要能够遵循时新性、合理性、时宜性、可受性和前瞻性的原则,新闻策划就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近几年的新闻策划实践中,我们同时感到,新闻策划虽然需要主观能动性与新闻事实的积极互动,但也不能“盲目策划”、“凡事策划”,而是应当遵循相应的原则,否则,很可能带来不成功的策划并影响到报纸的声誉。

新闻策划特点范文第5篇

巧妙植入 “特殊乘客”引发媒体聚焦

“植入式营销”源自市场营销学中的“产品营销”概念,它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融入电影、电视剧或电视节目各种内容之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留下对产品及品牌印象,继而达到营销产品的目的。“植入式新闻”是“植入式营销”的一种新模式,它不同于新闻式的广告,单纯的将广告以新闻报道形式呈现,“植入式新闻”要更容易达到品牌传播的效果。

“植入式新闻”一般具有营销成本低、传播效果好、策划要求高等特点。中国葛洲坝集团二公司借助“植入式新闻”营销模式,积极创新新闻宣传工作,并在实践中取得实效。2016年12月1日,由中国葛洲坝集团二公司参建的武汉至孝感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标志着武汉、孝感两地携手走进“同城时代”。作为首次承建高速城际铁路,中国葛洲坝集团二公司想借助这一重大工程节点,在湖北主流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报道,从而较好展示公司在高铁施工方面工程业绩,树立葛洲坝集团品牌形象。

为此,公司专门成立宣传工作组,制定宣传策划方案,力争把握这一契机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根据新闻营销新闻性、嵌入性、整体性和策划性等特点,在武孝城铁通车对外宣传报道中,应首先考虑媒体如何介入的问题。在得知当天通车首发列车上会有大量媒体跟车采访这一重要信息后,公司宣传人员敏锐地捕捉到“乘客”这个关键词。

在通车当天,十余名身着印有“中国葛洲坝集团”字样红色醒目工装的项目部职工,早早来到汉口火车站,他们手持动车票,在乘车前来到动车组车头部位进行合影,他们的惊艳亮相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迅速吸引诸多媒体记者关注的目光。媒体记者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照相机、摄像机等摄影器材对这些“特殊乘客”进行拍照、摄影。他们成功获得湖北卫视、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长江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关注,纷纷前来进行采访。最终,武孝城铁迎来“特殊乘客”这一图文消息在多家媒体进行广泛宣传,生动地展示了葛洲坝集团品牌形象,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在此次武孝城际铁路通车专题宣传中,中国葛洲坝集团二公司正是因为成功将“特殊乘客”这一元素植入到对外宣传报道中,才让能让众多新闻媒体记者顺理成章地对其进行宣传报道。报道既不突兀,在符合新闻宣传主流报道价值导向的同时,社会大众也愿意去了解这群“特殊乘客”背后的故事,从而让葛洲坝集团的品牌形象和一流工程业绩得到充分展示,应该说是一次很成功的“新闻营销”实践。

精心策划 突破传统宣传思维定式

新闻策划是“新闻营销”的重要一环,通常有广义和狭义新闻策划之分。广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传媒的形象策划,它包括传媒发展战略策划、传媒营销策划、内部管理机制策划、广告策划以及媒体的风格和定位策划等。狭义的新闻策划是指新闻采访策划,指新闻从业人员为达到某种传播效果,对具体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所作的设计与规划。

企业在进行对外宣传时,应坚持“新闻营销”理念,强化新闻策划工作,不仅要把企业品牌、社会效益、社会口碑等内容纳入到新闻策划中,而且还要找准“新闻点”,吸引媒体关注,从而有效的为企业及其产品树立品牌、传播价值。

中国葛洲坝集团二公司作为驻川知名央企、四川省最佳文明单位、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建筑企业500强,如何强化属地化建设,将葛洲坝品牌扎根四川,提高其美誉度和影响力,是摆在当前公司形象宣传工作的一大难题。而加强对外品牌形象宣传,特别是增加在川主流媒体曝光度是非常有必要的。

2017年2月,四川卫视将在《四川新闻联播》节目中开辟“撸起袖子加油干”新闻专栏,集中报道春节后四川省重点工程项目迅速掀起生产热潮的情况。而公司承建的李家岩水库工程作为“十三五”期间四川省开建的首个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意义重大,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开展李家岩水库工程建设专题报道,不仅可以提升葛洲坝品牌在四川的影响力,而且能较好展示公司在水利水电施工领域专业实力。公司及时与四川卫视记者取得联系,但记者在了解有关情况后表示宣传报道条件不太成熟,主要原因是成都李家岩项目当前施工场面狭小,达不到电视宣传的视觉效果。

借助“新闻营销”思维,首先要突破传统宣传思维定式,在紧扣主题的前提下,转移媒电视画面焦点。公司在了解李家岩项目部生产计划后,得知项目部即将实施李家岩水库工程的首次爆破,形成了围绕“首爆”为新闻点的新闻营销思路,并主动策划了电视画面如何反映爆破现场的氛围、声光效果、人物背景等拍摄方案。最终,四川卫视同意将该选题纳入《四川新闻》专栏,并采纳了公司策划的拍摄方案。

新闻策划特点范文第6篇

关键词:大众传媒;电视节目;策划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7-31-2

一、电视节目策划的概念

电视节目的策划指的是规划师在规划阶段,充分进行调查和预备,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考虑到观众的需求,运用手头上现有的信息资料,科学地,有效地去规划定位节目的内容和方向、以及整体风格等具体内容,并对节目的效果进行评估,对节目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判定。

策划电视节目,需要经过一系列整体流程,首先要建立灵感以确定节目规划目标,其次是计划开始的具体步骤拟定到实践,最后是从预测效果的验证和受众市场的反馈调研,整个流程十分协调一致。任何电视策划的方案规划应当至少包括最基本的四个步骤:合并整理资讯信息、拟定制作和播出方案、顺利实践规划目标,反馈节目策划的实际效果。它又可分五种类型:媒体的对外形象策划,媒体频道的宏观策划,电视节目策划,节目栏目的操作运营策划与媒体报导的具体策划。

二、电视节目策划的意义

电视节目策划好坏与电视节目质量好坏密不可分,它关系到电视节目的成败。很多节目比如《今日说法》《人与自然》《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文化访谈》《探索与发现》等,得到了很多观众的认可。这些节目之所以受到欢迎,策划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83年春节联欢会创办是电视晚会成熟的一个标志。春节联欢晚会自开办到现在,年年不断,它已经成为了老百姓在

大年三十晚上的一个民俗活动。在策划方面,春节联欢晚会有鲜明的晚会主题,有精彩纷呈的节目内容,有独特的目标受众,有精妙的节目编排,有靓丽的屏幕效果,还有明星荟萃的收视效应,这些因素都给晚会带来了全新的概念。

三、电视节目策划的原则

(一)标新立异的原则

第一点是新的视角。角度要新奇、独特,策划时要考虑自己节目所处的优势和特点,从而选取最佳角度切入,尤其善于独辟蹊径,不拘泥于陈规陋习。第二点是新的内容。有了独特的视角和新颖的形式还不够,内容至关重要,一个电视节目的成败,关键是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是为内容服务的,可以这样说,只有在练“意”上狠下功夫,使得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产生新鲜感,发掘出新东西,才能赢得观众对节目的更多关注,从而进一步发挥喉舌的作用。第三点是新的包装。显然,包装在交易市场上具有十分突出的作用,电视节目也需要注意包装,包装不能是一个通俗的流水线产品,电视频道的推广宣传需要既到位又生动形象。电视频道的包装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作业,电视台标志的包装,节目的预告宣传广告,公益广告的播放,节目场次之间的衔接,主持人的公众形象定位和包装设计,以及电视栏目头的设计和制作都包含在内,以上都是产生视觉识别的标志性内容。

(二)实事求是的原则

电视节目的策划,特别是新闻类节目的策划,必须遵循行业规律,实事求是,从实际角度考虑问题。新闻类节目策划的基础是基于消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新闻的本质是对事实进行客观的报导,这是新闻策划的基本规则,新闻策划不能违背新闻要求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新闻策划者必须要具备“务实”的态度以保证新闻策划的质量。行业内有一种说法:好的新闻消息是策划的成果,这种说法里的策划,是建立在依据事实情况,遵循真理原则的基础上去进行的,如果不尊重真实,而是凭猜测去胡编乱造,制造虚假失真的新闻报导吸引关注,那是一种纯粹的投机行为,即使策划再成功也是白忙一场。为了避免新闻不尊重事实,必须把握好“度”的规划。主题必须符合现有的政策,报道,编辑方法,采编在工作时要把握正确的、合理的力度,使新闻报道具有最好效果的同时,不违反法律法规和新闻规律。新闻策划需要把握好力度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三)随机应变的原则

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的事实是没有的。策划方案制定后,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变化了的情况进行及时调整。策划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的主动、积极的反映,主观随着客观的变化而变化,这是电视新闻策划者需要时刻牢记在心的一件大事。随机应变,既是新闻策划中发生变化后采取的应急措施,同时也是新闻策划中本身之要义。

四、电视节目策划的要点

(一)了解观众的特点

策划必须从目标观众入手,首先必须了解他们的特点: 一是众多,因此通过现代传播工具比如卫星电视,向广大观众进行大范围覆盖的传播是很值得的;二是差异,观众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可谓千差万别,因此众口难调;三是分散,无论是时间的分布上,还是空间的分布上,观众都是不集中的。四是流动,观众的流动性常常被忽视,其实观众的流动性是绝对的,固定是相对的,因此必须考虑到。

(二)了解观众的需要

21世纪中国的电视观念也己经成熟,观众的欣赏口味日渐多元化,整体的欣赏水平也日渐提高,这成为电视界人士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观众需要什么,观众为什么需要,观众什么时间需要,观众需要多少等问题,都是策划者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内地学者张隆栋认为,受众接受传媒的目的是休闲,做伴,认同,警戒。中央电视台所做的抽样调查则表明,中国的电视观众看电视的三大目的是:了解事实,娱乐消遣,增长知识。因此从事电视策划搞清楚观众的观赏偏好,否则一切都无从说起,收视率更是不言而喻了。

(三)积极调整节目风格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电视观众的观赏意识出现了许多新特征、新要求。受众自我意识的变化,要求策划者必须由此而调整节目形式与风格,或在设置新栏目、节目时采用新的形式,以求迎合受众的品味。

(四)节目形式的创新

电视节目策划不仅要在立足宏观、运筹中观上做足功夫,更应该深入策划内部,精雕其微观领域;就电视节目策划的微观领域而言,不仅要侧重立足栏目的细分,做精做足;还应该侧重栏目原有观众群的扩容。例如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品市场逐渐升温,与艺术品有关的投资、收藏和鉴赏也成为一部分人新的需求,这种需求自然会在电视栏目上反映出来。

新闻策划特点范文第7篇

新闻传播自古有之,从坊间邻里口耳相传到现代化多媒体新闻推送都属于新闻传播的范畴。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带给新闻传播行业翻天覆地的变化。网页新闻,窗口推送新闻等新兴的新闻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以“纸媒”为主的新闻行业受到很大的冲击,如何在日益残酷的新闻传播行业站稳脚跟,不被时代淘汰,是每一个新闻传播人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市场营销理论就是市场运作规律的综合。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发展,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市场营销理论也会不断的扩充,但其基本规律是不变的。因此,推销新闻这种特殊的商品同样要使用市场营销理论。对新闻的包装,推送,接受等各个环节都要推陈出新,不可一程不变。只有充分的发挥市场营销的作用,才能在竞争日益严峻的新闻传播行业占有一席之地。新闻商品的特殊性在于没有固定的形式,它可以是看的见、摸得着的实物,也可以是一个信息。市场营销理论在推销新闻时的难点就是如何针对新闻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情况推销。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新闻传播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早期我们熟悉的很多媒体已经不复存在。而如湖南电视台,《广州日报》等新闻媒体却在极短的时间能声名鹊起,究其根本就是市场营销做得好。大量的信息推送,换来了巨大的知名度和商家广告,巨额广告费用又使得这些媒体可以推出更好的新闻内容为百姓服务,这同样提高了他们的知名度。因此,合理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带给新闻传播的是螺旋式的上升过程。

2利用市场营销具体方法实现新闻传播

在第一节中,我们重点讲了作为商品,如何利用市场营销策略推销新闻商品。本节中我们主要介绍将市场营销的具体策略应用到新闻传播当中。众所周知,新闻传播的目的就是将新闻传达给受众,并使受众接受新闻。这与市场营销策略将商品推销给客户有相似之处。所以,市场营销过程中用到的方法可以被运用到新闻传播之中,并达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公认的市场营销方法主要有市场调查,市场分析预测,市场策划等。

2.1新闻受众调查

正如商品销售之前要做市场调查一样,新闻在制作、之前同样要进行市场调查。其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受众需要,进而将新闻制作的重点放在受众关注的方向。这样新闻媒体人制作新闻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合理利用资源,并使新闻达到最大化的效果。新闻受众调查在国外许多大型媒体早已被成熟运用,但在国内并不常见。新闻媒体可以针对不同受众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年龄性别等特点制作不同的新闻,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要。

2.2新闻分析预测

市场调查完毕后,要对得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分析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判断应该生产什么样的商品。新闻传播同样如此。在新闻受众调查完成后,对各年龄段、社会阶层不同受众的新闻需求有了基本的了解。特别是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人们的新闻趋向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除了受众之外,新闻传播途径,新闻传播过程、新闻传播者等因素都在新闻分析预测范围之列。

2.3新闻策划

在得出新闻受众的新闻需求之后,就要进行合理的新闻策划。新闻策划是新闻传播过程中最重要的化解。新闻受众调查和新闻市场分析预测都是为新闻策划收集资料的过程。新闻策划和市场策划相同,同样具有创新性、周密行、可行性等特性。新闻策划的具体过程就是将已知新闻事件包装的过程。如何将新闻事件有效策划,使其能过被受众所接受,达到新闻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是新闻策划过程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主流的媒体都会采用设置品牌标志,宣传语,促销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新闻知名度。但是这些传统的方式大部分媒体都能掌握,无法体现优势。所以在新闻策划过程中,创新性至关重要。哪个媒体能够在日益激烈的新闻行业竞争中,创新的提出自己的新闻策划方案,就会立即走在市场的前列。当下,亲身经历报道,新闻游记,故事连载等一系列新颖的新闻传播方式最吸引人的眼球。

3结语

新闻策划特点范文第8篇

都市报的策划首先是做好版块策划,版块策划是指报纸由哪些版块组成,如要闻版块,新闻版块,财经新闻版块,文化娱乐、体育版块,专刊版块等等。一张报纸由哪些版块构成,每一版块又是由哪些版面构成,这些都是版块策划的重要内容。版块策划是根据报纸定位来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报纸定位,即相应有什么样的版块。都市报定位于市民生活报,因此,要闻版块中有关市民生活的内容就占据了主导地位。

版块策划定位以后,接下来就是版面策划。确定什么样的版块,就要相应地规划什么样的版面。如“经济生活”、 “生活服务”、“证券”等版块,体现这个版块服务市民的定位。版面策划的定位就是对具体读者的定位,因为不同的读者需要不同的新闻。喜欢炒股的市民自然很看重证券新闻,而看重娱乐的读者则喜欢体育和文娱报道,这些仍然是跟总体定位相一致的。这些都确定以后,接下来就是新闻报道的策划了。这是能否办好报纸的最重要的一环。

新闻报道的策划是指新闻媒介为了更好地在配置和运用新闻资源方面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取得最佳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进行的谋划与设计,其目的在于使媒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新闻资源去影响受众,以取得最好的社会传播效果。新闻报道策划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对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在采写思路、采写角度、写作风格、编排处理等方面的策划,目的是让新闻报道实现最佳传播效果。二是对现实事物潜在的新闻进行策划,或者催生新闻事实,或者推动新闻事物向前运动。

对于新闻媒介来说,只要新闻事实一产生,就有一个如何报道的问题。要做好都市新闻报道,首先就要做好新闻策划。它是把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某个元素和现实中其它与新闻传播密切相关的元素联接组合起来、形成一种更有效的传播结构的一种创造性智力劳动。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第一,新闻策划是围绕新闻传播过程而进行的策划。所谓新闻传播过程,是指的新闻从采集、传输到接收的整个过程。第二,现实中的其它元素必须与新闻传播过程“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联接才能进入新闻策划的视域。第三,策划出来的结果是一个“更有效的传播结构”。所谓更有效的传播结构就是指,通过策划,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某个元素和现实中其它与新闻传播密切相关的元素联接组合起来以后,这个新的组合能够使媒介的新闻传播效果更好,那么这个新的组合我们就叫他“更有效的传播结构”。第四,这种策划在本质上也必须体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实践证明,报道策划对于推动新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有利于深化报道主题,强化舆论导向。需要进行报道策划的题材,往往是那些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事件、现象、问题。这些事件、现象、问题往往涉及到方方面面,纷繁复杂,不易把握。经过报道策划,新闻工作者就可以更好地认识其本质,把握其精神,从而深化报道主题,做好舆论导向工作。二是有利于发掘新闻价值,满足受众需要。报道策划往往是若干新闻工作者一起研讨报道对策,集中了集体的智慧,不仅可以敏锐地看到眼前发生的事实,而且可以回忆过去所发生的历史,可以科学地预测未来,找到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发展趋势,及时而准确把握发掘新闻价值。三是有利于强化报道创新,提高传播效应。新闻报道是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的及时反映,作为新闻报道内容的新事物、新观念、新问题从根本上决定了报道创新是新闻工作的内在要求。而且,在传媒产业化运作过程中,新闻竞争的加剧,受众水平的提高,使新闻报道的创新变得更加迫切。从某种意义说,报道策划正是新闻工作者为了适应这种日益凸显的新闻创新要求才出现的。四是有利于形成独家报道,推出新闻精品。都市新闻传媒崛起以来,新闻竞争日趋激烈,“新闻大战”已成为记者的家常便饭。在这样的形势下,新闻传媒不仅要努力向受众提供独家新闻,而且也要尽力推出独家报道。如果说 “独家新闻”主要是指“新闻事实”的独家,那么,“独家报道”则是在其他媒介对某一新闻事实已经作出报道的情况下强调报道视角和思想观点的独家。怎样抢到独家新闻,需要策划;如何形成独家报道,更需要策划。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发生了后来震惊中外的森林大火。两天之后,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播发一条简讯。《中国青年报》闻讯后立即组织报道。应当怎样报道这场火灾呢?以往,在灾难发生之后,传媒总能把灾难化为“凯歌”,灾难一结束,报刊上的英雄赞歌就连篇累牍。《中国青年报》的记者编辑经过一番策划,认为抢险救灾中有着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需要我们去讴歌,但决不应仅仅止于讴歌。灾难就是灾难,无论怎样回避,它首先应是悲剧。因此,他们形成了一个想法:要突破以往的灾难报道模式,对这场特大火灾进行深入的剖析,尽可能做到真实地摹写客观面貌,仔细观察在特定环境中人性的卑琐、崇高与升华,展示人性在灾难中的瞬间的两极闪现。于是,经过深入采访和精心构思而写就的三篇报道《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分别在《中国青年报》1987年6月24日、27日和7月4日刊出,受到各方面好评,被认为是“《中国青年报》新闻思想成熟的标志”,是“当代中国新闻史上的经典之作”。

都市报要真正关心并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愿望,才能在新闻报道方面千方百计去适应和满足读者的兴趣和需求。这就决定了它的新闻策划要有很强的贴近性、服务性和互动性。贴近性是都市报新闻报道的一个显著特点,这同都市报新闻报道的“平视”视角直接相关。正由于是“平视”,都市报才会“坐”到读者中间,才会同读者交朋友,也才可能真正关心并了解读者的需求和愿望,从而在新闻报道方面千方百计去适应和满足读者的兴趣和需求。一般市民最关心的是什么?是他们的切身利益,是菜篮子、米袋子和钱包,是房改政策、城市建设和交通问题等,一句话,就是那些同他们的切身利益相关、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的,或者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人和事。都市报定位于市民生活报,以服务于市民生活为己任,版面上的报道内容主要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是家长里短,是发生在大街小巷的凡人小事,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都市气息和市井气息。这一切,都体现出一种贴近性,因为这些新闻报道与市民生活之间完全是“零距离”。

不仅新闻报道如此,就连都市报的新闻评论,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绝大多数评论也是围绕市民生活做文章。可以说,都市报就是“市民生活报”,是一种有市民风格,富有生活味和人情味的报纸,它们以市民视角、都市风格进入平凡的生活空间,与市民生活最大限度地贴近,追求新闻的生活态,追求新闻报道与写作的平易近人,这既提升了报纸的亲和力,也能拉近报纸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都市报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决定了它必然具有服务性。因为要更好地贴近读者,就必须全心全意地为读者服务,千方百计满足读者的读报需要,为读者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这对办报人来说是个角色的转换。过去,办报人与读者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现在要转变为服务者与被服务者的关系。当然,办报者依然还有引导、教育的责任,但引导和教育都已融入了服务之中。所以,都市报要注意淡化说教的成分,改变正襟危坐、板起面孔的传媒形象,毅然将服务市民当成自己的天职。

市民读者对新闻信息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同时,由于报纸最本质的属性是信息属性,信息传播是其最本质的功能,故都市报的服务性最主要地体现为信息服务。上面所谈到的,都市报在新闻报道内容上重视可读性,特别是突出实用性,强调必读性,努力办成大而全的“信息超市”以便让市民们“一报在手,什么都有”。

此外,从都市报的版面安排、栏目设置等来看,其服务性也应突出(如《美食》《养生》《证券》《银发》《读书》《荧屏导视》等),阶段性的服务性专题报道(如“3・15”期间服务于消费者的维权报道,中考、高考期间服务于考生及其家长的系列报道),日常具有服务性质的新闻报道(主要体现在经济、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报道中),零散的服务性信息(如停水停电、公共汽车改线等)。当然,都市报的服务性报道决不满足于为市民提供信息服务,还应积极“干预生活”,直面社会矛盾,反映市民呼声,促进问题解决,努力为政府分忧、为市民排忧解难。比如各家都市报设有“服务热线”专栏,每天将市民在电话中所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公布于众,凡是市民们希望解决的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都积极介入,并且力图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促使问题尽快得到解决。正因为如此,都市报在市民中建立起了自己的形象和威望,看都市报成为市民日常生活的内容之一,有困难找都市报帮助也成为许多市民的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