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村的合作社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农村合作社;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F321.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501188
1 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面临的问题
1.1 服务管理意识淡薄,业务能力差
目前,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状况良莠不齐,在人员的配备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管理和服务的不到位。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业务培训,文化水平、业务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格格不入,无法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需求。在农村经济环境下,服务意识淡薄,农村和农村合作社之间缺乏主动的沟通,农村对于农村合作社的信任程度不高,导致了农村合作社的业务能力差,相对的经营效益少,无法实现和农村经济的共同发展。
1.2 业务范围狭小,合作形式单一
我国农村合作社的组织形式非常的单一,业务的范围非常的狭小,在业务的创新和拓展能力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以农户为主体,实现农户和公司、农户和企业及合作经济组织等多元化的组织形式的实现,不应该局限在狭窄的行业和地域范围内,忽视了农村合作社的功能性的发挥。在产业经营模式上,农民也只是停留在生产的层面上,缺乏技术、资金等保障和支持,农业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农民在处理利润分配,资金运作等问题上缺乏自,农村合作社没能体现对农民利益的保障,这些问题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3 法律制度不完善,保障机制缺失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农民的利益需要保障,农村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实现规范化。但是在农村合作社的相关法律政策措施问题上仍旧存在很大的漏洞,法律法规在农村合作社制度规范问题上存在法律空白,农村合作社在农村的发展环境并不稳定。农民对于农村合作社的信任程度不高,这就造成双方合作取法有效的约束和监督。在竞争条件下如果出现了不合法、不规范的现象,农村合作社和农民的利益都会受到很大的损失,因此,制定完善的法律规范,实现立法监督管理,对于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我国农村合作社发展对策分析
2.1 创新服务和管理模式,吸引广泛的信贷资金
专业性的人才是农村合作社发展的重要保障,提升农村合作社的管理能力,选拔具有高素质的较强业务能力的专业性人才,提升农村合作社的管理水平。加大农村合作社的宣传,例如,吸引广泛的社会关注,以业务和服务的创新带动社会企业单位和农村的合作的积极性。以完善的管理机制和高效的服务内容,吸引信贷资金,降低经营分享。以信贷优惠、降低贷款利率,简化操作流程、调整信贷期限等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实现农村合作社的创新发展。
2.2 拓展业务合作范围,实现商业化营运模式
鼓励农村合作社进行自主运营,鼓励农村合作社实现股份制的管理形式,降低对企业的依赖性,按照入股的多少来决定分得的利润多少,提升农村的参与的积极性,明确在土地使用和收益分配上农民的参与性,以透明的、公开的管理模式推动农村合作社的商业化的运营模式。推动农村合作社突破行业间、地域间和产业间的活动范围,灵活的实现合作形式,间接地带动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的发展建设,体现农村经济的产业特色,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规划。
2.3 推进立法监督管理,维护良性的竞争环境
农村合作社想要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必须要从内部的管理和外部的监督出发,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法律规范,形成内外的合力,完善农村合作社的制度体系的建立。注重农村合作社的公开化和公平性的竞争环境,以立法为保障,实现良性的竞争参与,维护农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在内部的管理上进行严格的规范,增强农村合作社的抗风险能力。充分的考虑到市场因素和农村的发展需求,注重细节问题,尽可能的避免在管理上和法律监督上存在的漏洞,为农民的利益实现作出充分的保障,维护农村经济稳定的发展环境。
3 结 论
综上所述,农村合作社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立足于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对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促进,以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模式,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准确的把握市场的经济规律,实现政府、企业和农民的合作发展,体现农村合作社的功能性的发挥,以法律为保障,以制度为监督,以利润为导向,实现长远的经济规划,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利润,实现农村经济,农业建设的科学发展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欣一.我国农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政策建议[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09):38-41.
1.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关键的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农民提高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改善村容村貌,促进乡风文明的物质基础。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单家独户地小规模分散经营,种养面积小、产量低,农业生产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加上信息不灵,科技含量低,经济实力弱,农业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农业作为弱势产业,农民作为弱势群体的地位更加突出。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由农民互助合作性质的经济组织,通过联合生产,规模经营,可以有效地将分散的资金、劳动力、土地和市场组织起来,解决市场“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和适应问题,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进入市场,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生活富裕的目的;也有利于解决稳定家庭联产成包责任经营与扩大规模经营的矛盾、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矛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农户和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步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谈判地位。
2.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途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但在农业农村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家庭经营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不动摇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扩大农户间的合作与联合,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经营体系,可以有效地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问题,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3.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培养新型农民 、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力量。建设新农村,应当重视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化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搞好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的科技文化技能,则是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成员提供服务的主要职能之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训往往结合合作经营的项目,根据实际生产的需要和农时的特点,通过室内讲授、科学示范与现场指导等方式传播新技术、新信息、新成果,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现实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容易引起农民浓厚的学习兴趣,既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综合素质,也促进了农业科技新成果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也为广大农民学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法律等方面知识提供了平台,可以使农民在科技推广、分工协作、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对外联系等方面得到锻炼,有利于增强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适应市场经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
4.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稳定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农业连年丰收,农产品供求总量基本平衡,但由于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产品市场和价格出现了波动,个别年份、个别品种甚至出现了大起大落的现象。解决这个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有可为。通过组织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通过“农超对接”、“农社对接”等直供直销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可以有效实现农产品均衡供给、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提高质量安全水平。
5.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村社会正在加速转型,农民利益结构正在加速变动,农民之间的利益分化不断增多,农村社会管理问题更加复杂。农民专业合作社秉承互帮互助、民主平等、公平团结的价值观,可以成为反映农民诉求的途径,化解矛盾的抓手,促进和谐的桥梁。通过合作社的发展,可以引导农民参与农村社会事务管理,增进群众的合作意识、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弘扬互助团结、诚信友爱、邻里和睦的社会风范,形成良好乡风民风,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农村城镇化发展虽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造成了农具存放、管理等方面的诸多矛盾。为了解决这些矛盾,进一步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非常有必要的。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但可以提高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更可以有效调整和优化我国的农机资源配置结构、完善农机管理服务体系,从而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解放,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本文主要探讨了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农村;城镇化;农机专业合作社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现如今,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最大阻碍之一就是城乡二元结构,我国必须要尽快建立健全相关体制,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城乡一体化工农城乡关系,促使广大农民共同参与和分享现代化成果。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势在必行。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方式,是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新生力量,更是解决农村城镇化建设问题的重要举措。
1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1.1促进新农机推广
近年来,为了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我国大力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实施了许多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这使得一些比较大型、性能优良但价格昂贵的农机逐渐走进了普通农家,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出了重大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农机专业合作社起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它是引进新农机的主力军,是带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推动力,促进了众多新农机的推广。
1.2促进农机新技术推广
自我国成立第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始,农机专业合作社一直都是推广农机新技术的主力军。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众多先进的农业机械,而农业机械的研发需要新技术的支撑,只有先推广了农机新技术,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扩大农业机械化覆盖范围。而在这方面,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众多地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一马当先应用农机新技术进行试点耕作,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更解决了秸秆焚烧等问题。
1.3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出现将原本松散的农机经营者有效地组织了起来,使其形成一个整体,从而改变了以往农民一家一户的零散耕种模式,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同时还有效解决了农机大规模作业与普通农户小规模作业之间的矛盾。再者,农机专业合作社集中大量投入使用了先进的大型农机,大大降低了农民重复购置农机的成本,提高了农机的利用率,促进了农机经营效益的提升。
2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土地分散经营制约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我国农村自从实行以后,土地的经营模式由原来的集体经营转为了分散经营,无论是种植品种、种植结构还是种植方式等,都依照农民自己的意愿而来,不再有统一要求,这使得大型农业机械与小地块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导致在部分地块上大型农机难以发挥出作用,不但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增加了生产成本,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因此受到了制约。
2.2农村道路桥梁狭窄制约了大型农机的应用
从我国农村的发展现状看来,大部分农村的道路和桥梁都过于狭窄,而如今的农业机械又越来越往大型化发展,这致使大型农机难以在狭窄的道路桥梁上行走,因此也就难以发挥出有效的作用,应用效果大大降低,更加阻碍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发展。
2.3农机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内部许多管理机制尚不十分完善,这大大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其次,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大部分是农民,他们的自身文化知识水平和眼界思维普遍偏低,不足以满足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需要,加之自身经营管理理念也比较落后,因此导致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滞后。
3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措施建议
3.1加大宣传力度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宣传农机专业合作社,例如开展相关知识讲座、印发宣传图册、组织农民参加培训、电视广播等等,从而不断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影响力,营造一个社会支持、政府重视、农民积极参与的氛围,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3.2扩大建设规模
当前我国仍需进一步扩大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规模,以农机大户为主要发展目标,进一步丰富其经验、提高其技术,然后在他们的带动下组建规模更大、覆盖范围更广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其次要以农村的能人及种粮大户为发展目标,充分激发他们在思路和创造力等方面的优势,优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内部结构,促进农业尽快实现现代化。
3.3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目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内部管理机制,实现规范化管理。各农机专业合作社应当尽快统一作业标准、收费标准、配件供应等,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经营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公平分配利益,不断拓宽市场。另外还应加强人才培养,招聘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满足实际发展需要。
4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是顺应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必然需求,鉴于目前我国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未来还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建设规模、完善管理机制,以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作者:田存燕 单位:沙河市农业局
【关键词】农村经济;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建立新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具有重大的意义。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从事同类或多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为加快发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提高社会地位,为市场经济中保护自身利益,在资金、技术、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开展互助合作的经济技术组织,可以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发组织的新型组织,是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经济组织,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在很多时候还需要充当中介组织。就是这样的一个新型组织,其建立和运营对农村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1.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正是由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国家对农业是非常重视的。在近些年的国家政策,都重点放在农业。只有农业发展好了,其他产业才能发展地更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努力地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国家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但为了促进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现在农村都是实行家发展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提高收入有限,农村经济已经发展到了瓶颈。只有建立起新型的农业合作社,才能使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2.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实现规模经济的需要
适应了当时的发展形势,使中国的农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变化,这种一家一户的小家庭式生产与当今已不完全适应了,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能够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以一家一户的家庭式生产,产量实在有限,难以满足农户提高收入的需要。如果要想使农业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规模化经营。农民只有把土地交到农村专业合作社手中,让农村专业合作社来统一经营和管理,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才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确保农民获得更多的收入。
3.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当今的农业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将很难发展。农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就要提高农民的经营水平。然而,农民个体的力量是薄弱,只有把农民联合起来,才能抵抗市场的风险。只有建立新型农业合作社,才能把农民联合起来。通过农业合作社,能够提高农业的经营水平。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经营组织,就是统一把农产品销售出去,为农民获取更多的利润。农民只负责生产,剩下的经营就由生产合作社来做。农业合作社具有议价的功能。有了农业合作社,面对商家的就是生产合作社。农业合作社可以站在农民的立场上,可以跟商家议价,可以获得农民与商家之间可以接受的价格。这样使农民不用去寻找商家而节省交易费用,农民的收入也能提高。农业合作社作为一个中介组织,可以为农产品的销售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农业合作社作为一个为农民服务的组织,也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避免农民生产的盲目性。农业合作社就可以按市场行情,安排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农民在市场经济才处于有利地位。
4.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科技兴农的需要
当今农业要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科技兴农。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才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农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基本动力。中国把农业科学技术作为农业的第一生产力、放在发展农业的首位,走技术农业之路、知识农业之路,是正确的科学决策,也是一个永恒的决策。党提出‘科教兴国’基本国策之后,科技兴农已成为发展农业的重要战略,农业科学进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时期,大发展的时期。农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坚持科技兴农的政策。
5.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个经营组织,肯定需要一些有管理经验的人来经营。为了经营好农业合作社,合作社必须引进一些营销人员、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来共同经营。因此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可以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社,来经营农村专业合作社。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很多大学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给大学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如果农村普遍推广农村专业合作社,将需要更多的人才到农村去,大学生将有广阔的就业机会。而且,农村有广阔的市场,就业前景相当良好。所以,大学生应该深入农村,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政府也应该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大学生也转变就业的观念。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解决了部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能解决部分农村人口的就业问题。新型农业合作社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证农民能提高收入,农民就愿意留在农村进行农业生产。
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型的制度,对促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农村经济的飞跃发展,必须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党和政府应给予农村重大支持,促进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普及和完善。
【参考文献】
P键词:新时代;农村;合作社
目前的农村在经过不懈的努力发展之后,农村的各个方面已经突破了传统的种植方式、经济方式、贸易方式,甚至出现一部分的农村的农产品、深加工产品不仅走出了大山,更是走出了国门。但在一些地区推行合作社的过程中由于种种问题,使得合作社未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对于这种情况就要实行必要的管理措施,促使合作社能够发挥出更大作用。
一、目前影响合作社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一)合作社在制度、结构方面存在不足。合作社的重要作用已经被很多地区的农村所认识到,并且大部分地区都在积极开展建设当地的合作社,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还要充分的认识到,目前一部分的合作社还存在着很多有待发展的方面,现阶段合作社在建成的时候因为其组成成员来自各个工作领域,所以之间的观点、出发点有时候会有所不同,这种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以及其自身素质的差异使得合作社的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虽然同是农村,但我国地域比较辽阔,各个地区的发展环境也有所不同,在众多区域之中有的地区其自然环境、风土民俗风方面都有着不同的情况,进而也就会对当地合作社有所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以上的这情况,在得不到有效处理的时候会逐渐发展为更加严重的影响,使得合作社在为当地农民提供相应信息服务的时候存在一定延后性、偏差性,并且合作社内部的制度以及结构在构成的时候存在问题,也就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合作社影响力以及对当地的管理力度。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实际的合作社工作中,有的地区虽然建立了新型的合作社,但是当地农业无论是种植方式还是贸易模式都还在采用传统的经营模式,使得当地农村没有形成良好的种植、生产体系,最为严重的是这样没有使当地农业生产建立起相应的品牌效应,影响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影响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二)合作社在运作资金、业务合作方面有所欠缺。在众多影响合作社发展的因素之中,资金方面的短缺仍是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因为农村所处在的地区不同,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农村受到当地经济条件影响,使得农村相应的经济发展也显得滞后。更为重要的是,因为资金方面的短缺往往也就会使得合作社在设备采购、技术更新等方面受到资金影响而得不到良好发展,也直接影响了合作社的生产规模,而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其生产机械以及生产技术往往也是影响农业生产效率以及质量的关键因素,在农业技术较为先进的国家一般情况下少数几个人就能够对很大面积的土地进行耕种,并能够保证农业种植的产量以及质量,这就是先进设备造成的差距。而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也有着较大的难度,因为在农村之中农民其自身的存款数量较少,尤其是在耕种的季节往往都会将资金全部投入到农业生产之中,个人闲置资金极少,单纯通过合作社成员投资或者注资方式进行发展,其资金规模扩充能力十分有限。同时,由于经营规模较小以及合作社资产数量有限,也难以通过银行贷款、政策性贷款等信贷途径获取进一步发展所需的大量资金,且通过商业投资、社会投资的方式获取资金支持也因为市场风险高、经营风险大等因素受到一定阻碍。例如,多数规模较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资金实力小、资产规模有限,其获取银行信贷资金的能力非常弱。
二、在新时期大环境下促进合作社作用发挥的措施
(一)完善合作社相应的制度、结构体系。无论什么单位、什么部门要想强有力的推行一项事业,其自身就必须是上下一心、紧紧团结在一起的,在合作社发挥其作用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在开展工作之前首先就需要合作社能够全面的做好自身管理制度建设、合作社结构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能够协调好各个组成人员之间关系,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分配不同的工作内容,使不同的人员能够发挥出同的作用,并在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价值。在完成了其自身制度、结构建设的基础上,合作社才能够进行其下一步的工作内容。当合作社工作中面对我国各地区各方面条件不同情况时候,当地的合作社的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我国领土面积极其广阔,所以每个地区都会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点,比如有一些地方能够有具有良好气候环境,或者独特的土质条件这些情况都可以当作优势进行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每个地方都有着其独特优势,只是需要一个良好的方式进行挖掘,也就更需要合作社管理人员能够做好自身的相应建设工作。
(二)加强对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新时期,政府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业产业的规模化和现代化经营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成为了破解农村经济发展速度慢、农业产业水平低等问题的关键手段。具体措施为:第一,要形成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发展财政投入机制,提升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在推动农业技术革新、农业项目引进、农产品项目开发的财政资金中的比例,对农业合作社发展形成足够的重视。第二,要形成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农业产业链中的生产环节、农产品加工环节、农业市场建设环节、农业技术服务环节等通过税收减免或者税收返还形式进行政策性支持。
关键词:农业灾害保险;意义;措施;标准
一、发展含农业灾害保险在内的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根据十报告的精神,要搞好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必须首先搞好农村的发展问题。只有农村发展好了,才能为农民社会保障提供坚强的经济后盾。否则,搞好农民社会保障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国家不可能出钱养懒汉,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只能依赖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就以社会保险来说吧,由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参加保险个人仍需缴纳个人承担部分,致使农民参保意识不强,严重影响了农民社会保障的大面积覆盖。提高农民收入,任重而道远。农民要想增加收入,除了进城务工以外,另一种方法就是在当地务工。国内外发展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搞得好的地区,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相当就搞得好。所以,笔者认为,要想搞好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当务之急,就是要发展好农村的专业合作社。
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至2012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68.9万户,比2011年底增长32.07%,出资总额1.1万亿元,增长52.07%。这其中部份成熟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又趟出了一条新路径,即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资金互助社“两社一体”的新模式;同时更有探索者,在初步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发展比较规范的合作社内,创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资金互助社+农业灾害保险合作社“三位一体”的带有综合服务性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实践证明,这种含农业灾害保险在内的新型合作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入社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这种模式的出现和发展,是合作社发展的必然。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动农民社会保障的关键环节
目前,全国各地农村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基础上,组建农民资金互助社已成趋势,这说明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渐进入新的领域,登上了新台阶。然而,在探索和推进含农业灾害保险在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上,必须要把握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这样才能把推动农民社会保障这一目标落到实处。
1.坚持社员较低门坎准入制原则。入股社员自愿加入,并提供互助资金,履行批准手续。
2.坚持发起人股金数平均制原则。要优化股权结构,注册资本金必须要达到30万元以上;举办人平均入股,尽量防止一股独大,即“大头沉”的股金结构方式;农民社员持股的比例不超过10%,利率可参照银行同期同档次存款利率执行,向社员收取的资金占用费,可按略低于当地农村信用社同期同档贷款利率执行。
3.坚持投放贷款小额限量制原则。资金互助仅限于在本社社员之间进行,不在社外吸收或投放互助资金;单笔投放资金不许超过5万元,投放期限在一年以内。
4.坚持为三农服务提供借贷原则。农民资金互助社所有的资金,都要严格投放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生产、生活方面。
5.要坚持借贷与担保连带制原则。要实行借款人、担保人偿还责任的连带追究制;实行论证人、协理员的清收责任终身负责制。
三、发展含农业灾害保险在内的专业合作社的具体措施
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想自己真正做到科学、持续、长远地发展下去,那就必须要在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上,用市场的销售行情去引导农民、用明显的比较效益去启发农民、用优惠的扶持政策去激励农民,用合理的价格+合作社秋后股金分红及二次返利去吸引农民。
与此同时,合作社为使自己向更深、更广的生产经营领域发展,要始终把研究市场、开发市场,打造品牌,作为合作社的工作重点。建立健全稳定的产品连锁购销网络,大幅度降低生产资料购置成本,防止假冒伪劣产品侵害合作社利益,保持农产品稳定的销售途径。合作社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具体要采取三项措施:
首先,完善经营网络。推行“统一采购配送、统一经营管理、统一标识品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服务规范”的“五统一”供应服务,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
其次,建立产销合作。召开洽谈会等方式,鼓励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建立长期的农产品产销关系,有效解决农副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最后,开发通讯服务。合作社与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等部门,建立通讯业务联系,开展农产品市场价格群发短信活动,为合作社社员提供价格信息、产品销售信息等服务,做到足不出户,随时了解市场的农产品行情以及相关信息。
合作社通过实施品牌战略,进行品牌化生产,为合作社社员提供更多的优势服务,打开市场销路,使广大合作社社员得到实惠,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地发展壮大起来,为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保驾护航。
四、以专业合作社发展推动农民社会保障必须坚持“五个有利于”的标准
实践使我们感到,含农业灾害保险在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其农民资金互助社可以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重大问题,正像农民们夸赞农民资金互助社所说的“两得”,即急需资金得方便,闲散资金得利益。而农民保险互助社又可以解决全体入社农民的后顾之忧。既然如此,作为地方的县乡政府部门,就应该按照“五个有利于”的标准,去大力培育和发展含农业灾害保险在内的专业合作社。这“五个有利于”即是:
一是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抗拒市场风险的应变能力。
二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示范推广和农业技术的交流,进而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能力。
三是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标准化发展的能力。
四是有利于引导农民合法经营、勤劳致富和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法治以及经营管理素质的能力。
关键词:农业;专业化;产业化
农民专业合作与农业产业化经营,讲的是农村、农业本身的改革;城乡一体化,讲的是城乡关系的改革,在实践上是农村在城市和工业的拉动下逐步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显然,农民专业合作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接受城市带动和工业反哺的基础,是农业、农村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中得到发展、并最后消灭城乡差别的机制性条件。依据党的十七大所指引的路向,我们可以对新农村建设有一个新的认识。
一、发展农业专业化组织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载体和现实途径
1.离开专业化、产业化轨道,大幅度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是不可能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不是靠政府扶持,而是靠提高农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农民劳动生产率要靠什么?我们已经看到,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再加上在农村推广农业科学技术,农业劳动生产率不仅恢复到历史上的最好水平,而且有了新的突破。但即使这样,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仍然很低。目前我国大约每100个社会劳动力中约有一半的劳动力在从事农业。这就是说,我国要投入大约半数的劳动力从事农产品生产,才能保证国民都有饭(食物)吃和部分工业原料的供给,形成市场上的大体平衡和经济协调。而在生产方式方面,在于我们的农业专业化、产业化水平太低。我国农业人口多、耕地少,无法实行美国那种规模化的生产方式,又较少地采取专业化、产业化的生产方式,这就使农业资源的利用极为分散和粗放,劳动生产率极为低下。如果我国农业能够大范围地实行专业化、产业化生产和经营,就可以大大地缓解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提高劳动就业的充足化水平和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水平。
2.离开专业化组织,就不能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农民可以通过专业合作社把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及时反映给政府,同时也可以及时得到政府的信息。过去由村干部承担的事务性和专业性的工作,现在转移到由专合组织来承担,促进了基层组织职能的转变,缓解了村干部的工作压力。因此,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件大事,更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职责。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业是弱质的农业,成员主体是弱势的农民,覆盖的地区在落后的农村,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推动发展,使之尽快成为引领广大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
3.离开专业化、产业化,广大农村就不可能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农村工业化不是乡乡村村都办工业,而是要求农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进入到以大工业和大中城市为中心的社会化大生产体系中来,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组成部分和“一个车间”。这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脱离工业、脱离城市、脱离社会化大生产,农村就永远是传统、落后的农村。但农业和农村要建立起与工业和城市的有机联系,成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内在组成部分,就必须采取专业化、产业化的工业生产方式。工业生产要求作为原料的农产品具有专用化、标准化、规模化和产地相对集中化的特征;城市商业要求作为市民食物的农产品具有清洁化、安全化、营养丰富、规模化和产地相对集中的特征。这些产品,只有通过比较专业化的生产方式才能生产,只有通过产业化才能与工业和城市建立起市场化的联系。所以,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天然地排斥和拒绝封闭、落后的小农生产方式,天然地要求农业和农村生产方式向专业化和产业化转变。如果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是最终实现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步骤,就必须引导农民和农业向专业化、产业化转轨。
4.离开专业化、产业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现代化。从技术方面来说,现代农业的基本标志是广泛使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正如马克思所说,手推磨代表的是封建地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代表的是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评判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农业是不是现代农业,就看那里是否采用了现代农业技术。但仅仅这样说还是不全面的。任何一个现代产业,都是先进生产力与先进生产方式的统一。只有技术的现代化,而没有生产方式的现代化,我们就不能说这个产业是现代产业。在这里,生产方式的规定和实践意义至为重要。我们绝不能把高技术的小农业称为现代农业。更何况,不采用专业化、产业化的生产方式,农业技术很难持续创新,外部的技术注入也难以广泛普及。所以,发展现代农业,必须大力发展专业化、产业化的生产方式,并以此带动农业技术不断创新。
二、发展农业专业合作化组织,提升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
1.调整财政扶持重点。财政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已经加大,并将继续加大。问题是目前这种支持办法,明显缺乏促进农村发展机制转变的深度效应。年年支持,农民当然年年高兴。但不解决发展机制问题,农民的真正致富和农村的真正现代化,永远不会完成。所以,财政支农应努力把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与促进农村、农业发展机制转变统一起来。这个统一点,就是支持农民专业化合作和产业化经营。除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外,财政对农村花钱,要重点花在支持农民专业化合作和产业化经营上。这样,既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又促进农村发展机制转变,一举两得。
2.大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增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自觉引导和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参与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形式,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帮助和扶持农村能人、专业大户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教育和支持广大农民加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融入社会化大生产,提高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特别是当前,一部分农民工返乡后,要引导他们服务农业,服务农民,就地创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
3.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是破解现代农业建设诸多难题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农村的中介组织发育迟缓,制度不健全,组织运转形式不够规范,稳定性较差,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农业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所谓农村中介组织,是指连接农户与市场、为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具有法人性质的经济组织,是沟通千家万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既包括为农民服务的各类经济组织,也包括农民的互助组织,主要有农产品购销组织、合作经济组织、乡村社区经济组织、“公司+农户”、农民经纪人等。
4.突出重点,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一是围绕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发展。要紧紧抓住水产业壮大工程、畜牧业振兴工程和优质稻提升工程,建立各种层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提高“三大工程”的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的特色产业如江陵的、松滋的柑桔等,要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品牌、上规模、提质量,直接与市场对接。二是鼓励多主体积极参与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要进一步推动长江大学、荆州农科院和龙头企业到农村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经营组织。三是积极引导农村各类协会向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使之在市场竞争、产业带动、促进农民增收上发挥更大作用。四是着力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
5.努力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首先,龙头企业要开阔眼界,瞄准国际市场的需求,走向世界市场的大舞台。鼓励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国外农业资源,开展跨国投资经营。加强对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提高应对能力,优化贸易商品结构,扩大农产品出口。发展现代营销业态,建设新型物流方式,拓宽国际农产品销售渠道。其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扶持农业产业化是中央支持“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财政应当建立农业产业化财政专项资金并应逐年有所增加。探索采取担保基金、担保公司等有效形式,对龙头企业的融资给予担保。完善税收扶持政策,争取将农产品深加工增值税进销项税率统一调整为17%,鼓励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切实解决目前企业税赋过高的问题。把农产品加工业纳入消费型增值税试点,促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进步。
本届摄影展的主角是农业部推选出来的21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作品展示了新农村示范村的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繁荣兴旺的农村经济、优美整洁的农村社区、全面发展的新型农民,展现了各地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形象地宣传了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同时,还举办了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座谈会和海淀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表演。
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廖奔,中国摄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前光,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守聪和、农业部及北京市、海淀区等有关方面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和相关活动。据悉,从10月31日起,此次展览还将陆续在天津市、浙江省安吉县、江苏省姜堰市等地进行巡展。
理论背景
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仓禀实,民心聚;农业稳,天下稳”。但是,当我们面对着8亿多农民和广袤的农村时,我们不能回避农村存在的主要矛盾:人地关系高度紧张;城乡分割、对立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这是造成“三农”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产品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大多数农村解决了温饱问题,开始向小康迈进。但是我国农村“小农”经济的局面远未改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城乡公共品供给失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城乡居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差距越来越大;城市化和现代化把大量的土地、资本吸进城市,却将大量的农民排斥在城市化之外;由于投资增长慢、经济发展滞后,最终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体制和制度层面,农村金融制度滞后,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更为落后。体制上的不平等,如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体制等,最典型的莫过于户籍制度,导致农民长期处于城市边缘状态。
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经济实力。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时,即可实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政策。2003年起,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已经超过了1000美元。其次,我国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占据主导地位。非农产业就业持续增长,农业就业比重发生转折性变化,1997年,我国农业部门劳动力占全社会就业比重下降到了50%,目前,有2亿多的农民在城市就业。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大幅度增加,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正日渐具备。
基于以上事实,2002年,中央在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做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2005年初又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我国总体上已达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同时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20字基本要求。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对农业农村扶持力度,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已经成为国家当前的重大历史任务。
著名的“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揭示了工业化进程中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贫困化指数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即在经济增长的早期,收入分配趋于恶化;在经济增长的后期,收入分配趋于改善。
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让农民增收,正符合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关系的普遍规律。只有一边加快“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步伐,一边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依靠农村自身和谐发展,解决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贫困化之间的矛盾。
座谈会成果
摄影展开幕式当天还举行了“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座谈会”,邀请了参展的21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代表和优秀带头人交流新农村建设经验。
参加座谈会的21家示范村的带头人,阐述在建设新农村方面的成就和见解,让人看到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宽广道路。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多种多样,只要能最大限度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就是最适合本村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农民生产合作社作用突出。他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逐步成为挖掘农业内部潜力的有效载体。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成立了兴十四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1500万元,建成了省内高标准的农机库棚,全村拥有各类大中小型农业机械441台,成为黑龙江省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全村1.68万亩耕地由村里2%的农民种植,98%的劳动力进入二三产业,成为产业工人。同时,村里积极发展畜牧业,建起了大型集体牧场2处,扶持奶牛养殖户,牧业实现了专业化养殖。
针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势,国家应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尽快建立符合其特点的税务体系等,免收相关登记环节费用。
以工促农,发展第二产业
北京房山区韩村河村是建设工业型新农村的代表,工业型新农村是以发展乡村工业为导向,推进农村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增强工业对农业的拉动力。农业工业化是壮大农村经济总量的关键,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韩村河村在1992年成立了韩建集团,依托龙头企业的力量,韩村河村把过去的宅基地、村民住房,进行再施工设计,进行房地产开发。每年房地产开发的利润中,集团都会拿3000万利润回报韩村河村。2005年起韩建集团开始转向投资建筑用管的生产加工。现在北京市内方圆75公里的管件生产和安装,全部由韩建集团供应。集团每年产值达到39亿,利税2个多亿。
利用城郊乡镇的区位优势发展三产
北京市香山村是第三产业服务型新农村的代表,即城郊型新农村。香山村按照“依托城市、服务城市、致富农民”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城郊乡镇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建设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与国内知名生物公司合作,种植为城市配套的有机草莓。从草莓一个产品突破,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在销售方面加大宣传,打造品牌,通过举办各种采摘节,水果本地销售额达到了800多万。
近几年,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为代表的绿色农业保持了20%以上的发展速度,实物总量接近全国食用农产品商品总量的30%,成为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的主要载体。
利用电子商务,跨越城乡信息壁垒
陕西省甘亭镇东韩村村委会正与西安交大、中国南通和干部三家联合打造中国电子商务第一村,通过利用农业信息化技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把农产品供求信息传递给经营者和消费者,大大提高了农业高度分散、生产规模小的特点,有效地提高了农业资源利用率。村里已经成立了电子商务管委会,建立支付宝平台,在中国地图上都可以找到实体店。另外,农民经营电子商务,它的产品质量由电子商务管委会保障,资金由政府提供。
推进农村的城镇化
天津新农村建设走的是城镇型新农村的道路。天津以推进农村的城镇化为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依托天津直辖市,大城市带动小农村,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引导农民向城镇化集聚,加速资本和产业转移,促进农民职业和空间转移,形成新兴的城乡产业结构和城镇体系。例如华明示范镇,利用宅基地换房,建设示范镇。现在华明示范镇已经把12个村的村民聚集在一起,撤了12个村,12个村的村民集中到这个小城镇里面居住。
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农村
安吉县是生态型新农村的代表,安吉县提出建设“中国美丽乡村”,全面建设安吉县187个村新农村建设,利用当地的生态优势,开发利用生态资源,发展农业经济,以生态型农业为重点,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农村发展道路。
“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是展示给村民的一个新农村的美丽画面。按照这样的目标,全县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系统,户集、村收、县中专,每年县里面拿出2000万资金,在农村垃圾处理方面建立长效保洁机制。现在在安吉县,农民在致富的同时依然可以享受到洁净的水、空气。
发展特色手工业,让农民就地就业
九渡河镇是怀柔西部的浅山区镇,也是中国和欧盟生态试点镇,这决定了九渡河镇的产业方向只能以生态环保的农业、手工业和旅游业为主。
说起九渡河的手工业,最有特色的是灯笼产业。2006年,政府带领村民去山东学习灯笼技艺,回来后召集培训村民此技艺,最终将其发展成了一个盈利丰厚的手工业项目。为让刚刚起步的灯笼产业朝着市场化发展,村里采取村民入股的形式组建了股份合作社,实行合作社自主发展。目前,红庙、九渡河、黄坎、黄花城、黄花镇、撞道口、二道关和东宫8个村成为灯笼村,占全镇行政村总数的44。在销售环节,村里开展各种推介灯笼产品的活动,通过活动造势名,开拓市场。北京国庆期间的喜庆灯笼全部是由九渡河的灯笼生产合作社提供的。
在交谈中,九渡河镇政府还表示,农村有很多好的产业和项目有待开发,希望社会资本能够注资当地的板栗加工、黄花城长城风景区开发等产业。
新农村建设不会一蹴而就
新农村带头人介绍本村发展模式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人提到,村干部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不够,建设新农村的思路不够开阔;还有人提到,农村穷困落后,和城市差距越来越大的关键是信息的缺乏,农村产业流通和信息环节短板问题严重;会上讨论最多的还是农村金融问题,新农村建设要可持续发展,就要加大对新农村的建设投入。目前国家对农业上的投入结构比较单一,针对农业科技和农民直接补贴的投入比较少,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行业还有诸多政策限制。
农业部新农村建设处处长严端祥表示,“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树立一种长期作战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