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专业认识

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定位

各类生产行业正在由传统生产技术向智能自动化过渡,目前社会上正在急需一批自动化专业人才,自动化技术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培训期间所学习到的知识主要是对专业领域的一项认知,想要在工作岗位中取得更理想的成就,需要将自动化知识结合行业发展进行创新。机械设计制造需要具有自主创新性,这一点是普通技术型人才很难达到的。自动化设计需要将多项机械领域知识相互结合,并互相配合达到更理想化的使用标准,如果对机械行业的知识面掌握比较窄,是很难达到这一标准的,针对这一特征,在进行人才培训时会更加注重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将人才培养与机械设计制造行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注重时间操作能力,理论性知识作为基础部分也会重点了解,并结合实践设计操作来进行,这样所进行的设计任务也能够达到预期的标准。课程设计中实践操作所占有的比例是最大的,在对机械制造设备进行设计时,会应用到计算机设备,因此程序汇编也是设计人才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设备,并根据生产的不同需求来对自动化流水线进行调控,操作过程中或涉及到一些英语指令,因此英语知识也是需要特别掌握的,由此可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未来前景

任何一项技术的发展与社会需求都是离不开的,我国是工业制造大国,机械制造的产品质量也正在全面与国际接轨,机械自动化专业虽然发展起步较晚,但由于社会各行业的需求量正在不断的增大,专业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可观。这一项技术对操作以及程序汇编的要求比较高,只有专业技能掌握娴熟才能够胜任技术性岗位。目前该项技术应用的领域包括了石油开采及化工产品制造、煤矿、建筑、铁路等众多方面,并且应用的范围也正在逐渐扩大,不同岗位对人才要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不同等级的培训机构在对人才进行培训时,会进行准确的就业方向定位,这样毕业后专业人才大部分都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并且能够就业的范围也比较广阔。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机械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就业率已经达到98%以上,并且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正在不断的扩大,从宏观角度分析这一技术仍然属于热门行业,未来发展前景也是十分可观的。

软件设计师以及制造工人领域都需求机械自动化人才的注入,普通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会重点针对软件设计方向来进行,虽然软件设计的难度比较大,但就业的前景确实十分理想的。对软件设计掌握不够理想的人才也可以从事生产制造行业,与普通工人不同,只需要操作机械设备便能够完成生产任务,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对生产成本降低有很大的帮助。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能力

高端技术领域的人才不但要掌握全面的技术,更重要的是在培训期间要端正态度,观察是否能够达到理想化的设计水平。学习理论知识时应当在其中融入创新精神,机械行业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想要占据有利位置,必须要针对个人综合素质进行提升,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下面对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进行总结。

首先是技能水平,创新时在牢固的专业知识前提下来进行的,学习期间要重点针对基础部分知识进行学习,并深入观察学习所面对的内容,发现其中存在不合理的现象时,可以与教师进行探讨,解决问题后才能够实现更深层次的创新。仅仅依靠培训学习的知识是很难达到人才需求标准的,要注重个人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岗位中不断的积累经验。

其次是职业道德,这是各行业对人才选择首先要考虑的内容,只有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才,才能够在岗位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实现技术上的创新。培训环境的营造是十分重要的,关系到工作岗位中是否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以及人才在就业竞争中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达到理想的建设水平,这也是传统方法中难以实现的,是人才创新培养的主要方向。在岗位中具有责任感,能够通过个人的努力来帮助集体取得更理想的成绩,这也是高素质的体现方面之一。

结语:总而言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有广阔的就业前景,随着新技术、新工业的不断研发,该专业的学生在学校里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贡献力量,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特点;优势;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行业生产和经营情况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需要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产生更多的重视。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主要指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进行有机结合,同时对其他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从而实现自动化生产的目标,在保证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对机械制造的生产效率进行提升,为后期经营过程提供有利条件。

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特点分析

第一,最大程度的满足机械制造设备的相关要求。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同传统机械制造技术相比的不同点是其对自动化技术、其他新型工业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和结合,使机械制造生产过程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对提高机械制造生产效率和安全性均有一定积极作用。通过自动化技术和其他新型技术的应用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机械制造和具体运行过程中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实现此目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根据生产制造产品的特点对相关技术进行合理应用,根据制造环节和具体步骤开发相应的自动化作业系统,从而能够自动进行生产和调节,对实际生产效率进行提升。

第二,对多种新式技术和设备进行合理运用。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同先进的技术、设备等有着较大的联系,具体体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方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实现需要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加工制造设备的支持,通过前两者可以实现自动化控制的目标,能够及时对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正确处理,通过对加工制造设备进行应用可以加快生产制造的工作效率,且质量有所提升,例如:先进的数控机床;另一方面能量转换设备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内燃机和电动机等,通过上述设备可以实现能量转换的目标,为机械设备生产制造过程提供充足的能量,保证生产制造过程顺利进行,可以为机械制造行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优势分析

第一,使机械制造设备运行状态有所保证。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实现能够对一些先进的技术、装置等进行合理应用,先进的技术和装置的使用能够对生产中制造设备的质量和各方面性能进行检测,如果检测结果未达到规定要求会及时采取合理措施予以调整,从而使机械制造设备的运行状态有所保证,能够以最佳的状态进行运行。在各类先进技术应用下通过计算机系统对生产制造出来的设备进行逐一检测,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细调,保证符合相关要求;在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对所有生产线机械产品生产制造的信息和数据进行及时收集和储存,同时能够根据前一个设备的具体生产情况对以后的生产方式和相关数据进行调整,通过不断的调整可以使生产制造的设备能够以最佳的状态进行运行,从而使生产效率、质量和性能等有所保障。

第二,机械制造生产效率大大提升。传统机械制造过程中存在人工操作的情况,人为失误的现象较多,并且非常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生产效率和质量均无法得到保证。在自动化技术应用后可以完全替代人工操作,使人为失误和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均明显减少,同一机械设备的生产时间明显缩短,且质量有所提升,使机械制造生产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第三,对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合理规避。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较大,如果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将会使安全事件出现的次数增多,安全事件的发生不仅对生产过程有一定影响,并且会使机械制造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受到损坏。在使用自动化技术后能够对一些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大概估测,设置相应的警报等级,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如果超过安全等级便会自动报警,在报警后工作人员需要立即切断电源,进行彻底排查,寻找问题的根源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从而减少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保证机械制造生产过程安全进行。

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智能化水平将会明显提升。在机械制造过程中使用自动化技术后其生产过程逐渐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未来我国科学技术仍然会处于不断发展的趋势,在此种趋势下一些新式的技术会应运而生,在机械制造中对其进行应用能够使智能化水平有所提升,在此种情况下会使机械制造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并且能够使用智能自动化系统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安全故障问题进行检测和排查,及时对相关故障问题进行处理,保证机械制造生产过程安全、顺利的进行,为机械制造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第二,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目标。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机电一体化系统在设备运行环境较为复杂且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进行工作,通过此技术可以对机械设计,制造和最终验证等过程进行统一管控,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工作,提高机械制造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第三,向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技术主要指对机械制造生产过程中的文字、图片、数字信息以及声音等转化成数字信息,之后利用自动化系统对数字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从而对实际制造生产过程进行监管,在出现故障或者问题时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将其对生产过程产生的影响降至最低,在提高机械制造生产效率的同时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其质量,对使用者的要求进行满足。

第四,向绿色化的方向发展。现阶段,人们对节能环保理念的认识程度逐渐加深,并且相关部门对各行各业均提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机械制造行业需要对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产生足够的重视,对节能环保技术和可再生能源进行合理应用,减少制造生产过程中材料和能源浪费的情况。除此之外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让工作人员树立良好的环保观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能够从自身做起,从而促进机械制造生产过程向绿色化方向发展的速度。

第五,向虚拟化的方向发展。虚拟化时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指定生产产品的样式进行模拟,并且可以制造虚拟的环境对其进行检验,通过检验可以发现相关问题,在分析后可以在网络环境中对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调整,从而保证生产产品的质量,此种情况下使投入成本有所降低,生产效率明显提升。

结束语: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实现对机械制造行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上文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c、优势以及发展趋势等进行分别分析,希望相关人员能够根据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对其智能化、自动化的水平进行提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东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与优势[J].技术与市场,2016,23(11):94-95.

[2]黄启佳.浅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与优势及发展趋势[J].环球市场,2016(16):92-93.

[3]谢乃冰.浅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特点与优势[J].山东工业技术,2016(24):33-34.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法;实用型人才;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教学质量

0引言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其日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而机械制造技术恰恰广泛地于航天、造船、兵器、仪表等领域,因此机械设备成为现代制造业的基础工艺装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在目前国内的制造业中,机械及其相关设备的产值占到50%左右,因此机械行业是制造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大量的机械专业技能型人才。我国高职教育经过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已达到相当办学规模,但是办学质量较差,在这种大的环境下,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以下简称“机制”)及其相关专业高职专科层次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同样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具体情况包括:专业定位与市场衔接不紧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与工作岗位需求脱节,从而导致就业前景不乐观;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很多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同时开设且自成体系,导致学生基础知识匮乏听课效果欠佳,严重降低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和继续深造的可能性;至于前沿科学人才沟通等偏向于人文类课程即便开设,也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而由于选修课时有限,因此人文素质培养不到位,难以提升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无法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综上所述,目前机制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实践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就如何在高职机制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从而充分发挥高职教育的职能以推进机制专业建设与工作岗位需求有机结合,进而为相关行业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进行理论研究与探索。

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基地建设

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制定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能够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承认其主体教学的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基地用来完成实践教学,但从目前国内的高职院校机制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基地建设来看,仍然存在着指导方向模糊、经费不足、实践条件简陋、科技含量低等诸多问题。因此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实践教学体系及基地应该建什么?怎么建?怎么管?怎么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相关企业进行了调研,在充分了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的基础上,应把握以下基本原则:第一,必须以实用技术应用和企业利润最大化为导向,使学生掌握生产一线急需的专业技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系统地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体质;第二,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建立产教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及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理论、技能及技术研究三方面协调发展;第三,必须为学校所在地的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必须贴近和适应所在地主要企业的生产一线需求;第四,必须发挥职业素养训导作用,使学生养成参加工作必备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够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对上述原则的充分理解和把握,方可给学生以正确引导,使其就业后步入正规。

2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负责实践教学的教师是高职院校机制专业教师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主要担负着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训导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三项基本职责,是高职机制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同时也是实现产教融合的主要力量。据我们掌握的资料看,基本所有高职院校机制专业都要求毕业生获得某种职业资格证书,而且获证率都很高。因此,可以认为高职院校机制专业实践教学教师较好地满足了实践教学要求。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相关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存在明显问题,主要表现在满足从事实践教学要求的教师数量不足,尤其缺少来自企业的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很多技术难度较高的教学任务难以切实执行,实训教学只能只以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很难使学生满足企业生产实际的需要;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学历高、职称高的教师没有从事实践教学的意愿,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缺乏由企业、行业、高职院校共同参与的“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机制。为了能够建设一支有一定理论造诣、专业技术过硬的“双师型”实践教师队伍,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碩士及以上学位比例达到35%;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0%以上;兼职教师数占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总数之比达到20%、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达到70%以上,相应的合格等级分别为15%、20%、10%和50%;第二,每五年中至少半年在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参加相关企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使实践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第三,每五年中主持两项和企业相关的技术创新或技术改进项目,并且相关成果得到企业认可;第四,招聘相关领域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以补充实践教学队伍。

3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在高职机制专业课程体系中,独立于理论教学之外的实践课程已占有一定的比重,这部分课程的职教特色最为明显,也是使学生掌握生产所需技术和技能的主要保证,其中许多课程都是机制专业的主要课程,因此,上述课程所用教材的编写至关重要。这部分教材针对生产一线普遍应用的实用技术,因此,教材往往直接说明课程的功能和目标、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课时分配表、实验安排表、技能训练表、考核方式等列入教材中,为学生从整体上掌握课程内容和增养创新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训课是高职教育的典型课程,实训教材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主要因素包括设备与器材、操作过程、技能(标准、工艺流程)要求、考核内容与要求等方面。一本好的实训教材应包括这些要素,并对每个要素进行科学的处理。机制专业的实训教材一般包括实训项目、操作过程、技能和技术应用要求、实训条件、考核方式等几个部分。为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教育特色,高职院在实践教学教材的编制过程中主要采取如下原则:第一,紧紧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教材编制的过程中要体现出高职机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在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必须在课程教材中贯彻高职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具体化为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安排,并保证课程目标适当,教材内容科学合理,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第二,在教材内容上力求做到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贴近技术可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贴近工艺能够提高学生对最新生产工艺的了解,促进其工艺分析、工艺设计和工艺改造能力的形成;第四,遵循学生掌握和巩固技能的规律,注意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部分到总体、从单一技术到综合运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组织相应的授课内容;第五,提倡编写教材的形式尺量丰富多彩。由于相关领域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很多不同于文字的更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从而改变了教材必须由文字编写的单一形式,使实践教材的编写向着文字为主、其他影音手段为辅的方向发展。

4结论

本文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基地建设、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三个方面,阐述了实践教学在高职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运用,所提及的多种原则已在本校高职学院机制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加以实施,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被顶岗实习单位正式录用,进而就业率大幅提升。综上所述,已提出的实践教学法在高职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运用应不拘形式,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出发点,为相关企业、行业提供讲合作、懂技术、能创新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超.高职工业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4).

[2]何秋梅,何良胜.高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机械职业技术教育,2010(8).

[3]崔联合.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实践[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9).

[4]门保全,姚国林,刘文福,马永杰.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科教导刊,2013(9).

[5]明哲.关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6).

[6]张玉平.机械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浅谈[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3).

[7]张桂霞.浅谈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J].工程价值,2014(6).

[8]张静,金鑫,王正强,胡安正,吴学军.校企合作课堂内外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2).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用;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李清伟(1970-),男,江苏丰县人,徐州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 徐州 221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徐州工程学院高等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课题编号:YGJ131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16-02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是近年来从专科学校升格后形成的,对于本科教学而言,由于办学时间短,学生生源、师资队伍、科研条件和学科平台等方面与办学时间较长的本科院校无法相提并论。但是,这些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强,因此,这类院校大部分将自己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机械类人才的培养本身对实践环节要求高,学生不仅要进行理论学习,还要进行认知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而且大多数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均有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比较大,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人才的培养更适合采用产学研用培养模式。这样才能实现错位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产学研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模式,产学研用是生产、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运用的合作系统工程,是当前形势下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一种有效模式。从高校来讲,产学研用就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结合的教育形式。

一、结合工程实际,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改革课程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大多数都是直接就业,而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比例很小,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应该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以适应将来求职之需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具有与其他类型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竞争的职业能力,从而使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在未来的工作中也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强化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增强公共基础课的学习针对性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是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育部统一规定必须开设外,其他公共基础课的开设完全可以由高校自主决定。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可以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结合起来,如将大学英语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液压传动等专业课结合起来设置。这样增强了公共基础课学习的针对性,使学生感觉公共基础课对专业学习很有用,从而激发学习公共基础课的兴趣。

另外,公共基础课程具体讲授内容也应结合机械类专业的具体需求和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需要来取舍。例如对于计算机这门公共基础课,其本身就是一个自成体系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有限的教学课时不可能把该学科的所有知识都传授给学生,学生也没有能力去吸收所有的知识,必须结合机械类专业来有重点地取舍,结合计算机技术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重点讲述计算机的操作和应用。

2.突出专业基础课的实用性,精简理论内容讲解

直接适应性是应用型人才的特征,也是与其他本科人才区别之处。尽量开设一些与职业、行业相关的实用型、应用型课程,精简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及其内容,重点讲述“广、浅、新、用”的理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同时可以将一些课程合并讲解,以减少各自的理论内容,增加实用性内容。如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这两门课,每门课的内容比较多,理论性比较强,特别是机械原理中有些内容理论性很强,学生感到很难。机械原理主要是为机械设计提供知识支撑的,可以在讲述机械设计中各种机械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时讲述一些实用的机械原理内容,而对于那些纯理论的机械原理内容可不予讲授。

3.立足地方经济,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课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多属于地方政府管理,生源大部分来自本地区,其定位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因此,结合本地区行业特色,设置一些具有产业特色的专业课,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十分有利。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其地处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工程机械是徐州乃至江苏省的特色行业,是徐州四大千亿元支柱产业之一。据有关资料统计,仅徐州地区而言,工程机械整机生产企业将近上百家,如果包括与整机生产企业相配套进行工程机械零部件生产的企业,总数则达到上千家。其中徐州工程机械集团公司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近年来跻身世界工程机械企业前五强,该公司每年吸纳的毕业生达到一两千人。作为徐州工程学院的机械类专业,紧密结合工程机械,开设一些工程机械方面的专业课,对学生将来的就业乃至整个学校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徐州工程学院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开设了“工程机械CAD/CAM”、“工程机械设计基础”等专业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整体效果很好。

二、充分应用产学研用合作培养模式下各种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大都建校时间不长,师资队伍数量少,特别是新引进的高学历青年教师,大多缺少实践经验,所以很难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应用型师资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可以从校内、校外两个方面加以解决,充分利用企业和科研单位的人才优势,同时加强校内人才尤其是年轻教师的培养。

企业和科研单位有大量的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才,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产品设计经验,而且具有大量的现场实践经验,在产学研用人才培养模式下要充分利用合作单位的人才资源以弥补校内师资队伍的不足。同时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到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锻炼和学习,深入到设计和生产现场,掌握大量的现场案例,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充实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使抽象枯燥的内容更加鲜活、生动、具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三、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淡化理论、注重实践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也是与学术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区别。机械类专业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践教学环节比重比较大,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其更加贴近生产实际,提高学生解决现场实践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1.结合现场实际,选好实践教学内容

机械类人才培养中实践环节比较多,包括认知实习、金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方向发展,高校特别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招生人数越来越多,尤其是机械类专业由于就业前景相对比其他专业好,机械类专业的在校生人数在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都是比较多的,但是其师资数量少,出现一个教师指导很多学生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需要学生在较短时间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因此题目的选择既要覆盖课程的内容又不能涉及过多内容,每个题目由1~2名学生完成,不能出现多人完成一个题目的情况,那样会出现抄袭现象。因此需要的题目数量比较多,可以采用分解的方法,将每一台机械产品按照结构组成分解成多个子题目,也可按产品系列形成多个题目。例如,对于液压挖掘机这种产品,从总体上可分为履带式液压挖掘机和轮式液压挖掘机两种,每种产品按照其斗容量又可分为0.2立方、0.5立方、0.8立方、1.0立方等多种型号。另外,液压挖掘机为了实现土石方的挖掘工作,不仅要进行挖掘动作,还要进行变幅及回转等动作。因此通过分解可以得到充足的来源于现场生产实践的毕业设计或课程设计题目。

2.充分利用产学研用培养平台,做好实践教学指导工作

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实践教学指导工作都是由校内教师完成,一方面学校现场资源不足,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实践经验缺乏难以完成实践教学指导工作。因此,应该充分发挥产学研用培养平台的作用,由现场工程师来指导学生课程设计,让学生深入到生产一线,以项目的完成为驱动力,这样才能使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以现场为中心,增强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3.完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目前,实践教学的考核主要是由指导老师根据学生上交的实习报告、设计说明书等,然后进行简单的答辩,给出成绩。而对于过程考核很少,同时对于设计的可行性没有进行验证。因此应改变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强调过程考核,实习报告、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完全手工书写和绘制,防止个别学生直接复制。对于设计结果要进行验证分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生产现场进行验证分析,也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验证或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仿真。

四、结束语

产学研用合作培养模式能有效地整合与利用学校、科研单位和企业的互补性资源,把课堂教学和生产实践有机地统一起来,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形成社会和学校共同办教育,缩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尤祖明,迟强,潘明财,等.产学研用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4):108-112.

[2]梁发周,江官星,谭险峰.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2,(2):62-64.

[3]朱科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改革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04-106.

[4]宋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职业教育,2010,(2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