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机合作社合作协议

农机合作社合作协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农机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机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第1篇

1)贷款难。农民购买使用农机存在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难的问题。调研中,随机抽取了有贷款意愿的33家农机合作社和23户农民,统计2013年前三季度贷款情况。有7家合作社从银行贷款,占28%,这7家合作社当年农机消费总额2156.8万元,从银行贷款83.8万元,占3.9%。23户农民中只有一户从银行贷到12万元购买了一合收割机,占这23户农民当年农机消费总额585.25万元的2%(详见表1)。2)贷款成本高。农民普遍反映,农机贷款成本较高。以某农机销售企业为例,2012年帮农民贷款12万元,购买一台25万元的联合收割机,农民付本金以外的费用为:银行利息10368元,以当年银行贷款利率8.64%计算,贷款两年,每年还款两次;履约保险费7760元,银行为了降低放贷风险,要求农民购买农机的同时必须为此机械购买一份财产险,在农机使用过程中发生财产损失、农民无力还贷的情况下保证贷款安全;融资顾问费1040元;公证费300元;合计19468元(详见表2),显然高于农民的承受能力。3)贷款手续多。各大银行没有专门设置农机信贷项目,均是参照个人经营性贷款方式放贷,银行在放贷时,各种调查、管理、还贷等手续一样不少。另外,银行资金的贷、还机制与农业生产季节性特点存在冲突,要求按月还贷并计算利息,而农民还贷最好的时机是每季收获结束时,与银行要求矛盾较大。

2经验启示

1)正确定位农机部门角色。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金融活动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不是这种行为的主体。政府在金融活动中的主要职能为引导金融资金向农机化方向流动、提供财政资金的支持、对市场主体加强监管等,而不应干扰市场行为。如果从农机化主管部门利益或从农机化发展局部考虑,过分强调公共财政的介入,强化政府干预,这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相符合。2)继续拓展金融扶持领域。目前,各地实施的金融扶持政策中大多是针对“全价购机”农民购机资金压力的一种对策,涉及农机化其他方面发展的较少。浙江、吉林等部分地区虽然提出扶持农机化发展,但在操作过程中大部分业务还是局限在购机贷款上。扶持领域应当有所突破。3)风险规避始终是金融扶持农机化发展难点。规避风险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在金融活动中首先考虑的问题。金融机构认为,农民可用抵押物不多,农业机械流动性大,管理不严格,流转随意,减值较快,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贷款的风险比较大。这是限制金融扶持农业机械化的瓶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赋予农民住房财产权、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股份的抵押担保权的问题,对于促进金融资金流向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个利好政策。

3实施农业机械化金融信贷扶持政策建议

3.1关于农机化金融扶持政策的基本原则及方向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实施农机化金融扶持政策的目的是引导金融资金向农业机械化投入,扩大农村金融供给,刺激农民需求。无论制定什么样的政策,重要的是尊重市场经济活动规律,而不是干扰市场活动。政策应明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农机化发展。金融支持农机化发展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政府引导,公共财政通过多种手段,鼓励金融资金投入农业机械化,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利用金融资金发展农业机械化。二是市场运作,农机借贷业务以金融机构市场化经营为依托,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贷款自愿为基础,金融机构进行独立的项目评审、贷款审查,不受其他条件制约。三是定向投入,享受政府扶持的金融资金只能用于农业机械化发展或相关农业生产。四是风险可控,金融机构在可控风险的范围内开展贷款业务,不得违背经济规律和操作程序,随意发放贷款。

3.2关于市场主体及其权利义务

金融活动是一个市场行为,主体有放贷主体和贷款主体。放贷主体为参与农机化金融支持的金融机构,贷款主体为使用金融资金的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一是放贷主体。放贷主体应该是各类金融机构,在实际调研中发现主要有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从各地探索来看,主要集中在农业银行、邮储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他们的特点是县以下网点较多,长期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有专门的农村金融服务部门。现在快速发展的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也应该是农机金融活动的放贷主体。在实际的金融活动中,各类放贷主体都按照法律规定独立审核发放贷款,简化放贷程序,依法收回本息。目前各地通行的做法是由农机化主管部门选择一家信誉好、网点多、资金充足、服务能力强的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作为农机化金融信贷扶持政策的放贷主体。如果参与的金融机构过多,可能会出现经营规模小,管理难度大,服务不规范的现象,最终导致政策不能实施,解决不了农民贷款的问题。二是贷款主体。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发生变化,从一家一户的经营逐渐转向集约化经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也呈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凡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都可以享受国家财政和金融信贷政策的支持。他们的权利义务是提供相关条件,获得贷款,按时还本付息。目前享受农业机械化金融信贷政策扶持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机大户、农业生产企业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既可以法人作为主体进行贷款,其组织成员也可以个人名义进行贷款。

3.3关于资金投向及监管

农机化金融信贷扶持政策应明确资金用于购买使用农业机械和相关的农业生产融资需求,不用于非农业生产的融资需求。一般有以下几项:1)用于购买农机具。农业机械价格越来越高,限制了农民的购买需求。特别是实施“全价购机、直补到卡”的农机购置补贴方式,给农民购机资金带来更大的压力。通过信贷支持,能够刺激农民的购买热情,满足农业生产需求,扩大农业机械拥有量。2)用于农机使用。农机使用费用包括油料、维修、技术培训等,特别是高性能、智能化的农业机械,使用要求高,费用大。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发展,农机使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增加,包括农机存放场地建设、机耕道路建设等,都需要一次性投入较多的资金。4)农机维修设施建设。农机维修主要依靠两个途径来解决,一是生产企业的售后服务,二是农机维修点。生产企业技术力量较强,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农机维修问题能够解决,但存在维修不及时的难题,在农忙季节,一旦农业机械发生故障不能及时维修,会耽误农时给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带来损失。农民根据市场需求自发建设的一些维修点,则能快速及时解决一些常用故障,深受农机使用者的欢迎。据统计,全国目前已有各类农机维修点21万个。这些维修网点建设除了土地和房产外,一次性投入包括维修设备、农机配件储备、维修人员费用。经测算,一级维修点购置维修设备和基本农机配件,需要一次性投入100万元以上。5)支持农机项目建设。当前,各地推进农业集约化规模经营,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承担了一些公共财政给予支持的农机项目建设,进行一些先进农机的试验、示范等。虽然公共财政给予一些投入,进行了启动,但还需要这些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拿出较多的资金进行配套,特别是有些项目建设周期较长,配套资金压力更大。如果金融机构能给予一定的贷款支持,可以缓解项目建设的资金压力,更好地推进这些项目进行。关于农机化金融信贷扶持资金使用监管的问题,农机化主管部门应该配合金融机构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资金投向调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农业生产需求。由农机化主管部门同相关金融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把发展快、信誉好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荐给金融机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宣传政策和金融产品,为供需双方牵线搭桥。二是协助金融机构核查资金需求数量。调研中发现,现有的农业生产金融资金存在分配不公的问题,部分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贷款较多,存在资金挪作他用的情况,并没有真正用于农业生产,而大部分急需资金支持的农民却很难贷到款,违背了金融扶持农业生产的出发点。这一点上,需要农机化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配合,对一些项目的资金需求作一些基本的预计,做到哪里需要支持哪里,需要多少支持多少,按需求放贷,保证有效的资金用到刀刃上。三是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监管,定期检查评估,一旦发现资金挪作他用,建议提前收回贷款,取消政策优惠。

3.4关于公共财政的介入

公共财政介入金融信贷扶持农机化发展的方式有以下三种。1)直接给农民贷款贴息。按照目前农机购置补贴的操作模式,只要农民贷款符合贴息的政策,凭有效资料经过农机化主管部门审核,由财政部门直接按所付利息的一定比例,打入农民“一卡通”账户。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让农民直观感受政策利好,刺激农民投入农机化的热情。北京、重庆、江苏兴化实施的农机信贷扶持贴息政策,就是这种模式,实施效果较好。2)给予金融机构风险补偿资金。银行等金融机构简化放贷手续或放宽放贷条件,随之带来风险增加。根据有关银行农户金融部的测算,这种风险增加约20%左右。为规避这种风险,财政可以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金。资金划拨方式,由省级财政按当年不良贷款增加量的风险比例直接划入银行。这种方式,江苏在农业金融扶持政策中作了探索。江苏省财政部门2009年出台文件,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政策,补偿标准为涉农贷款新增额×2‰。3)给予金融机构补贴性奖励。这种财政资金的介入方式主要是通过财政资金的撬动,扩大农村金融有效供给,提高农民贷款额度。基本原理是谁支持农机化发展,公共财政就支持谁,谁对农机化发展的贡献大,对谁的支持力度就大。江苏省财政部门2009年印发文件,建立几种奖励制度:苏北地区信贷投放奖励政策,奖励标准是苏北五市贷款新增额×0.3‰;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奖励政策,奖励标准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月均余额×5%;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奖励政策,奖励标准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贷款月均余额×基准利率×20%等。财政资金来源可以在各级财政预算中专项安排,也可以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切块安排,还可以从现有的农村贷款利息补贴政策项目中安排。

3.5关于贷款抵(质)押担保范围及方式

农机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配合国家在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带头人培训,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农业产业延长链转移,由单纯外出务工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转变,由服务城市发展向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变,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培训任务

2012年我市示范性培训任务7750人。其中农机手200人,沼气工100人,村级动物防疫员100人,机防手100人,农村建筑工匠15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100人,其他7000人。各县(市、区)和市级培训学校任务分解表见附表1。

三、培训内容

1、培训对象:年满16周岁以上,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身体健康的农民。凡有培训意愿者,可凭本人身份证就近申请参加培训,获得项目资助。

2、培训范围:今年我市将围绕农机使用和维修、沼气工(含沼气生产、维修、服务)、村级动物防疫员、机防手、农村建筑工匠、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六大专业进行培训;围绕服务当地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的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开展培训;针对有外出就业意愿的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开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

3、培训时间:开展农机使用和维修、沼气工(含沼气生产、维修、服务)、村级动物防疫员、机防手、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建筑工匠等六大专业的培训时间应不少于7天;开展有外出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民和返乡农民工培训的培训时间应不少于20天。

4、完成时间:2012年12月底完成培训任务。

四、培训资金

1、分级筹措。2012年中央财政安排我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补助标准为人均360元,省财政按人均20元配套。我市、县(市、区)应按人均10元安排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经费。

2、直补农民。2012年我省补助资金按不同培训专业实行差别补助。其中农机使用和维修、沼气工(含沼气生产、维修、服务)按每人55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机防手、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村建筑工匠、乡村旅游服务员按每人43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开展外出转移就业培训的按每人36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培训补助资金继续采用培训券补助的方式直补农民。

五、组织实施

培训机构承担具体培训任务。培训内容包括引导性培训和示范性培训,其中引导性培训仍不少于8个学时。培训机构与市、县(市、区)农业局签订合同,按照合同签订条款,制定培训方案,开展招生,组织学员参加培训。要根据专业编好培训班次,并制定《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教学实施计划表》(见附表2),报县(区)农业局审核备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按培训班次填写《阳光工程教学计划进程表》(见附表3),建立《阳光工程学员培训台帐》(见附表4),培训台帐将作为项目管理和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培训结束后,培训基地要加强对学员的考核,对考核合格的学员,颁发培训结业证书。

六、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今年阳光工程工作时间紧、内容多、要求新,各项目县要站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加强对阳光工程工作的组织领导。各项目县农业局既需要做好阳光工程与其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的衔接,还需要做好内部的相互协调配合,各项目县能源、农经、种植、农机、畜牧和开放办等部门应根据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积极配合阳光工程项目主管部门,按照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抓好分类培训的组织工作。

2、规范机构认定。各项目县阳光办要根据阳光工程的新要求,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新增加一些培训机构。要严把培训资质关,认定有培训资质的单位承担培训任务;遵循认定程序,适当控制培训机构数量、择优确定。对上年已认定的培训机构,要重新进行审查,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对往年未完成培训任务或培训工作做得不好的培训机构一律取消阳光工程的培训资格,不再承担今年的培训任务。鉴于2012年新增了农机使用和维修、沼气工(含沼气生产、维修、服务)、村级动物防疫员、机防手、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乡村旅游服务员、农村建筑工匠等工种,为确保培训任务完成,如果认定的培训机构缺乏师资或实习条件,可采取与县级农业推广机构或其他单位合作办学的形式,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共同按照要求做好培训工作。各项目县阳光办认定培训机构后,要向社会公布各培训机构承担的培训任务、补助标准、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3、落实项目监管。

(1)坚持“第一节课”。各项目县阳光办要把上好“第一节课”作为加强项目监管的重要环节。在培训班开班第一节课上,分管阳光工程工作的领导必须到班,并讲解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和项目实施有关要求;农业、财政部门要共同到场核实学员身份,检查招生简章,指导学员签名,将培训券直接发放到学员手上,告知学员培训券的金额,介绍培训券的使用方法。

(2)强化监督指导。各项目县阳光办要加强对各培训班次的随堂抽查、培训台帐、检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农业、财政部门积极配合,同时到场,并填写《阳光工程监管登记表》(见附表5)。认真对各培训机构的学员培训台账进行审核,指导规范填写培训台账。督促培训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教材建设,对于今年新增培训专业,各地原则上实行统一培训教材,做到人手一份。培训大纲和教材分别由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确定。指导培训机构建立统一的学员培训档案。

(3)严格财务制度。各项目县财政部门应负责培训补助资金兑付及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培训补助资金报账制度和程序,禁止将资金先行切块拨付到有关单位和部门。各地今年先期已开展的培训任务,按照以往阳光工程资金报账程序,经审核后进行拨付。

(4)实行动态管理。各项目县要以培训质量为标准,建立培训工作动态管理机制。做到培训任务向培训积极性高、培训能力强、培训质量好的培训机构倾斜;对培训进展慢、确实难以按计划完成任务的培训机构,及时调整其培训任务。

(5)统一装订档案。各培训基地应在每期培训结束后,建立统一的学员培训档案,培训档案的具体内容包括:开班申请和批复、教学计划(或大纲)、第一节课学员签到表、培训台账、学员信息登记表、教学计划进程表、验收申请和结论。培训档案应装订成册,并配制封面,封面内容包括:培训机构名称、期数、培训时间、专业、学员人数。

农机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第3篇

1.农村金融品种层出不穷

第一类是农村贷款品种,常州金融机构根据当地农村特色,因地制宜创新出多种涉农贷款品种:

(1)小额贷款品种,包括个人经营性贷款、园林绿化贷款、项目经理贷款、个人船舶抵押贷款、个人贵金属质押贷款等。如民生银行常州分行推出的个人经营性贷款专门品牌“商贷通”,民生银行常州分行目前的信贷额度主要是投向小微企业以及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在个人贷款业务中的结构占比超过95%;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为了适应常州花木市场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资金需求量不断增加的现状推出的园林绿化贷款项目,为做大做强花木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2)创业贷款品种,包括村官创业贷款、青年创业贷款、妇女再就业贷款、小额担保创业贷款等。如2012年上半年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对519名村官实施阳光信贷集体授信2735万元,每个村官可享受5万元信用贷款额度,解决了大学生村官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3)纯农贷款品种,包括农户联保贷款、扶贫贷款、农产品经纪人贷款、专业合作社贷款、农机贷款等。如邮政储蓄银行通过农户联保的形式为溧阳社渚镇发放的农户联保贷款;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为常州市武农产品经纪人钱炳法发放28万元的农产品经纪人贷款,支持农产品经纪人开展生产经营;2012年上半年江南农村商业银行为金坛37家农机购买户发放的农机贷款246.7万元,实现农民增收。

(4)消费贷款品种,包括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有力地支持了农民购买商品房、建房、购买汽车等需求。第二类是农业保险险种,常州积极探索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目前政策性农业险险种包括:水稻、小麦、油菜种植业保险,截止2012年5月,常州市保险公司已累计承保水稻646.37万亩、小麦356.4万亩、油菜86.32万亩;能繁母猪、奶牛养殖业保险,已累计承保能繁母猪13.61万头、奶牛7168头;高效农业保险,已累计承保高效农业5.1万亩;农机具保险,已累计承保拖拉机866台、联合收割机1099台;司乘人员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已累计2105名农机司乘人员的人身意外保险。

2.抵押担保方式推陈出新

(1)创新抵押形式。常州各涉农金融机构因地制宜,探索“大树抵押”、“仓单质押”、“动产质押”、“股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贵金属”、“船舶抵押”、“中小微企业厂房按揭贷款”、“中小微企业设备按揭贷款”、“机械设备置业贷款”、“营业用房置业贷款”等各种担保贷款,农民和涉农企业有效抵押品范围不断扩大。

(2)创新担保机制。为缓解农户有效抵押担保能力弱和农村中小企业抵押担保贷款难的问题,常州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尝试担保机制创新,创新了农户联保、“公司+农户”、“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以及小企业联保等多种机制。如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合作,采取农户联贷联保的担保模式,为薛新梅的常州市姐妹花卉合作社贷款200万;江苏银行常州分行为解决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开发了小企业联贷联保贷款,信用额度达到500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农村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升级

(1)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手段电子化建设。譬如农行常州分行在常州农村地区以惠农卡为载体,设立金融服务点,为常州农村地区惠农卡持卡客户提供足不出村、方便快捷的基础性金融服务。截至2012年9月中旬,常州每个行政村都设立了助农金融服务点,农民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领取养老保险、惠农补贴、存款取钱等金融业务,实现村级金融服务全覆盖。

(2)改革涉农贷款考核机制,简化贷款手续。如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开展的“阳光信贷”活动,加强与农户和银行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拉近与农户和银行的关系;该行还按照“信贷超市”模式,全面下放500万元以下贷款审批权限到支行,积极推行在线审贷模式,确保“三农”和信贷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发放到位,既提高了贷款审批效率,又方便了农户办理业务,使贷款更加快捷便利。

当前常州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产品需求日趋旺盛,但有效金融产品供给相对不足

1.贷款品种还不够丰富。目前常州金融机构推出的涉农贷款品种额度普遍比较小,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龙头企业产供销模式的形成,小额贷款无法满足农民发展规模化种植、养殖业和发展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化经营的需求;另外常州针对农业的组合性信贷产品和农业特色产业链信贷产品还比较欠缺,涉农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和农业特色产业信贷服务推行得较少。

2.存款和理财产品种类不多。随着常州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的收入持续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是鉴于他们金融知识水平不高,他们并不太清楚资金如何管理才可以保值增值。随着农村金融工作的推进,农村理财服务在常州农村也应该逐步开始推广。但是目前常州金融机构推出理财产品主要针对于城市人口,适合农村的理财产品数量和种类并不多。

3.保险覆盖范围还不够全面。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常州已经开展了五年多时间,农险品种逐年增加,覆盖种植业、养殖业、高效农业、农机具等多个种类,但是到目前为止,常州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还不够全面,种植业、养殖业中还有很多品种都没有覆盖,另外随着农业投入增加和设施化率提高,目前推出的农业保险产品保障低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常州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发新险种,把更多的农作物和农业设施纳入到农业保险范畴内,避免自然灾害后农民和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真正让农民得实惠。

(二)抵押担保难现象依然存在

1.抵押物范围小。虽然随着常州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的深入开展,农民和涉农企业有效抵押品范围不断扩大,但是总体来讲,抵押品范围还是偏小,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生产性固定资产和种养殖产品都不可以作为抵押物,导致农民因缺乏担保物而无法获得贷款支持。

2.担保方式不多。目前常州金融机构已经推出了包括农户联保、“公司+农户”、“公司+农户+专业合作社”、以及小企业联保等多种担保方式,但是由于担保公司在民间借贷中频频违规,银行与其合作比较谨慎,另外行业协会互保,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之间的信用合作还比较欠缺。

(三)服务主体和方式还是过于单一

1.服务主体还不够。虽然常州农村金融机构不停扩容,但是就现阶段而言,金融机构和服务网点数量还不足,偏远的涉农企业和乡村农户办理资金结算比较困难。

2.服务方式过于单一。虽然常州金融机构已经努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手段电子化建设,但是到目前为止,农村地区电子机具推广、布设力度还不够大,有很多消费场所都没有安装POS机具,农村地区支付还是以现金为主。

(四)金融机构获取贷款户资信不足

目前,涉农个人征信体系正处于建设和完善之中,征信范围、信息资料、信用记录还不健全,建立征信档案的农户还比较少,尤其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一些新型农村经济体还没有纳入征信系统。加之客户普遍缺乏历史信用记录,自身信用记录不全,金融机构获取企业和个人的资信状况比较困难。

进一步推进常州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建议

(一)因地制宜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1.贷款产品方面的创新

(1)开发农业大额贷款信贷产品。随着常州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一些大的农业企业来说,小额贷款远远不能解决其资金需求。常州金融机构有必要对农户小额信用和其他担保贷款的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加以延伸和补充,以适应新形势下农村信贷的需求。(2)创新农业组合性信贷产品。常州金融机构可以将不同类型的信贷产品组合在一起,为农户提供综合信贷产品。如针对农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可以围绕贷款、现金管理、理财、证券等多种产品和服务,进行个性化的产品组合创新。(3)开发农业特色产业链信贷产品。每一种农产品都能形成各具特点的产业链,常州金融机构可根据农业产业链的不同特点,探索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有效增加信贷产品供给,满足常州农业产业化发展趋势。

2.理财产品方面的创新

常州金融机构应针对农民经济生活和金融知识水平等实际情况,研发符合农民理财需要的投资理财产品,促使农户财产保值增值。如针对常州农民关注的子女上学、养老问题,设计专门针对教育和养老的投资理财产品。常州金融机构还可以加大国债、分红保险产品、开放式基金等理财产品力度,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农村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促使农户财产保值增值。

3.保险产品方面的创新

常州保险机构应在不断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发适合常州农业发展的保险产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风险保障。如可以探索开发茶叶、竹子等种植业保险、育肥生猪、水产养殖业等养殖业保险、蔬菜大棚等设施保险、蔬菜淡季成本价格保险、丰收保护类保险等产品,并且把保险赔偿标准定得再高一点,切实增加农户抗风险能力。

(二)创新抵押担保方式、拓展担保渠道

1.有效扩大抵押担保范围扩大抵押贷款范围,既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又使农民方便快捷地得到更多贷款。常州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户和涉农企业的信贷需求特点,积极探索开展土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上房屋所有权、生产性固定资产、种养殖产品等各类资产的抵押贷款,如茶园、农产品之类的都可以充当抵押物,让农村闲置资产活起来,进一步拓宽抵押担保贷款渠道。

2.灵活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常州金融机构应加强与专业的融资性担保机构增加沟通合作,达成互惠互利的合作协议,解决涉农小企业、农业生产养殖户的担保难题。探索多样化的组合增信方式,开展行业协会会员企业的互担保、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担保等担保方式,拓展担保渠道,提高整体信用功能,加大对农村信贷担保的投入力度,解决农户对资金的需求。

(三)完善服务主体和服务方式

1.增设农村金融机构或网点

常州金融机构应增加到农村设立分支机构,有针对性地增设农村服务网点,增加农村服务供给,有效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常州政府应坚持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和发展适应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设立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金融建设拓展多形式的金融服务主体。

2.完善服务方式

首先常州金融机构要增加POS机具的安装,推动农村非现金结算交易规模;推广使用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现代支付手段,还可以针对农村的特点开发电视银行,推进农村金融服务的电子化和信息化。其次构建网络服务平台进行金融政策和产品的宣传。常州可以开通金融服务型网站,宣传金融政策,普及金融理财知识,介绍不同银行贷款、理财等产品,将银行和农户或涉农企业直接联系起来,让广大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多便捷和优质的现代化金融服务。

(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1.推进征信系统建设,常州要加大开展农户、农业龙头企业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信息采集更新,早日建成功能齐备的农村征信系统,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发展,随着征信系统的不断完善,常州金融机构可以探索适合常州农户的信用评价体系,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农户信用评价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农户信用等级。

农机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第4篇

2014年,全县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17.4亿元,增长9.6%;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159亿元,增长16.6%;实现农副产品加工业生产总值186.5亿元,同比增加44.4亿元,增长30%;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对GDP贡献率达36.1%,贡献财政收入3914万元、增长19.7%。完成财政总收入11亿元,增长12.1%;全县城镇居民收入21768元,农村居民收入9904元,增长7.7%。2015年上半年,全县GDP实现100.92亿元,增长9.1%,完成财政总收入6.75亿元,增长23.9%。重点县建设以来,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业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9万个,订单联系农户数12.7万户,有效带动了居民收入增长。

截至今年9月底,该行各项存款余额达71.66亿元,比年初增加9.5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7.84亿元,比年初增加9.64亿元,存贷款总量和增量居全县金融机构第一位。涉农贷款余额43.23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0.35%,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2.7亿元。2014年实现各项收入4.53亿元,账面净利润1.36亿元,经营利润1.87亿元;上交税收0.55亿元;今年1-9月实现各项收入3.55亿元,实现利润0.79亿元,上交税收0.5亿元。

一、支持特色县域经济经验做法

(一)制定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

加强组织领导。总行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行长、副行长为副组长,业务拓展部、授信审批部、风险管理部、财务会计部、稽核监察部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工作小组设立特色办公室,具体负责支持发展特色县域经济专项工作,拟订相关措施和办法,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和具体实施。

明确指导思想。严格按照省政府和省该行有关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建设安排部署,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重点,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园区建设、龙头企业、特色鲜明、结构集优化、功能完善的现代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为体系。通过服务特色县域经济强县,促进农商银行成为调整升级、转型发展示范行,总量、均量和质量“三量齐升”示范行,产品服务创新推广示范行,为加快农商银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严格落实责任。该行为落实工作责任,健全保障机制,制定了支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工作指导意见,以及相关的信贷操作办法、建设奖惩办法、建设督查制度、与担保公司合作担保贷款管理办法、贷款利率定价管理办法等制度办法,加强对支持特色县域经济金融服务、信贷投放、目标责任等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大信贷投入,实施五大工程

在支持特色县域经济工作中,切实抓住机遇,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大信贷投入,支持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点”,以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为“线”,通过基地建设和示范带动,“点”“线”连片,形成优势“片”区,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近三年来,累放各项贷款87.7亿元,2013年和2014年分别发放农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贷款4亿元和5亿元,2015年已投放农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贷款6亿元。三年来配合政府部门实施了“五大工程”。

1.支持基础平台建设。重点支持农民开展土地流转、土地平整、小型水源、灌溉渠、灌排渠、水库、山塘等改造;支持黎家坪、大忠桥、白水等镇县级育秧中心,建设35个育秧大棚,4条育秧流水线;扶持神怡米业、七里香米业等4个大米加工企业建立稻谷烘干线15台套。

2.支持企业品牌建设。扶持银光、天龙米业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打造绿色食品,争创国家及省级品牌、商标,加工产品实施“农超对接”,提高产品在全省及至全国的知名度,提高市场销售占有率,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3.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建设项目,支持完成油茶新造20000亩、油茶低改4500亩,在文明铺、龚家坪等镇建立3500亩优质稻种子繁育和新品种示范基地,在大村甸、白水、黎家坪等镇建立9个万亩农产品种植示范片以及20个果蔬专业合作社,在肖家村镇建立4000亩自然韵黑茶原料基地。湖南省唐家山油茶开发有限公司在该行贷款300万元,在三口塘镇丝塘村承包1.2万亩种植优质油茶,水果、药材、蔬菜的,解决当地农民劳动就业150余人,公司生产的优质茶油远销广东、深圳等地。

4.支持技术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加工企业技术改造和升级。如支持了七里香米业公司在该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下,购买了年产10万吨精米生产线及配套项目,新建1.5万吨生态稻标准储粮粮仓、新建稻谷烘干车间等辅助设施。目前,该公司资产总额达4000多万元,占地面积120余亩,生产、仓储面积20000平方米,年销售额2亿元,是永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被评为“全国放心粮油进社区示范加工企业”和“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湖南省著名商标和全国大米加工50强。

5.支持园区特色建设。细分市场,分门别类,以小微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工业园区企业和县域产业集群为重点支持项目,城区支行重点支持工业园区中小微企业,黎家坪、大村甸等支行重点支持玻璃制造、大米加工、农产品加工,白水、八宝、金洞等支行重点支持木材加工。重点围绕“一个产业、一个行业、一个市场、一条街、一个园区”提供金融服务。如支持的湖南自然韵黑茶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坐落于祁阳经济开发区内,是一家集茶叶种植、茶叶深加工及科研为一体的农业现代化企业。2013年以来该行累计向该公司发放贷款4000万元,以茶叶基地林权、厂房和县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抵押担保。通过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目前,该公司在国内建立了七大茶叶产区战略特供基地,分别为:云南临沧、贵州贵定、湖北鹤峰、江西遂川、广西昭平、湖南武陵山区、湖南南岭山区。该公司采取了“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在肖家村镇内建立了我省连片规模最大的高标准生态有机黑茶茶园,种植面积已达万亩,带动农户就业近万人。茶叶基地建设采取了新型的农业产业发展合作模式,由公司100%投入,对农民土地支付租金,同时农民享有茶园收益的10%分红,并实行收益最低保障机制;每5户农民组建―个家庭农场,承包300亩茶园,负责茶园除草、施肥、日常管理等工作。自然韵黑茶基地建设利益链接模式得到了农户的大力支持和欢迎,真正做到了带动农户发家致富。如该镇农民欧朝贵、李冬香、周祖健,他们各承包茶场面积300亩,承包3年,2013年每户获得土地租金、分红、日常管理工资合计1.5-2万元。黑茶公司建基地,有效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社会、企业、农户多赢局面,该公司己成为省级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三)创新金融产品,提升服务水平

该行突出抓住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特色,主动对接,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拓宽服务对象、范围和领域,加大支持特色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

1.签订合作协议。该行与县政府签订了“祁阳县人民政府与祁阳农商银行支持特色县域经济建设合作协议”、“祁阳农商银行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贷款项目意向书”。三年来,该行在市县银企洽谈会上签约贷款金额15亿元,签约项目30个,己与县内的湖南民康养殖有限公司、湖南自然韵黑茶科技有限公司、永州市云绿林业生态发展公司、祁阳县鑫丰农业有限公司、祁阳环兴实业有限公司、天圣有机农业有限公司、湖南美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祁阳伯和物资贸易有限公司、永州友谊实业有限公司、祁阳民生置业有限公司等20多个产业、企业(项目)签订贷款协议,投放贷款5亿多元。如永州鑫丰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我行800万元贷款支持下,在黎家坪镇和白水镇建成两个育秧基地,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实行工厂化育秧,年育秧能力达1.5万亩。是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农机部门育秧插秧示范基地,也是全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示范效果最后的县级水稻集中育秧示范中心之一。

2.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探索信贷新模式、新产品、新方法,立足县域经济的需求,以打造“实用、便捷”产品为原则。一是全面开展评级授信,对全县350多个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的小微企业进行了评级和授信;对全县5000多户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农业经济合作社等进行了评级和授信,然后针对小微企业实际需要而“量体裁衣”,开发和创新信贷产品。二是先后推出了抵押循环贷款、股权质押贷款、在建工程抵押贷款、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小微企业联保贷款、福祥便民卡贷款、社团贷款、家庭农场贷款等10余个信贷新品种。三是推出了青年创业贷款、下岗职工再就业贷款、妇女创业贷款、园林绿化贷款、财政贴息贷款等产品。累计发放财政贴息创业贷款1.2亿元,支持1800余个返乡农民和下岗人员创业就业。

3.优化操作流程。该行对各项制度与流程进行了梳理和优化,为小微企业和广大客户提供多渠道融资帮助及多元化金融服务,不断提升信贷服务水平。一是出台了“限时办结制”,对支行上报总行审批的贷款在五个工作日内办结,有效缩短贷款审批时间。二是提高贷款额度,将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客户贷款限额由原来的最高1400万元提升到4000万元。三是延长授信期限,对抵(质)押贷款,最长授信期限可达五年,实行“一次授信、循环使用、随用随贷,灵活方便”,让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贷款灵活方便。四是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作为“黄金客户”,在利率上实行优惠,倾心提供金融服务。

4.优化金融服务。截至2015年8月底,累计发行福祥(借记)卡27.5万张,安装ATM机51台,其中存取款一体机已达28台,离行式ATM机7台,布放POS机459台,金融服务终端5台,开通网上银行5217户、手机银行12447户,ETCl839台,发放惠民资金“福祥惠民一卡通”20万张,发放便民卡(贷款)2525张,授信额度7.14亿元,己用授信5.43亿元,累计发放金额7.87亿元。

5.跟踪对接服务。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对支持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明确一名信贷客户经理实行跟踪服务,帮助企业用好信贷资金、加强经营生产和财务管理。同时,为企业提供信息和有关政策服务,帮助申报龙头企业,促进企业做大做强,为促进特色县域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服务平台。

二、支持特色县域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一)特色农产品加工模式需要改变。该县农副产品加工产业仍未摆脱粗放发展模式,存在产业结构不优、调整步伐不快、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

(二)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抵押不足。一是有效金融需求与供给不足,供需双方难以对接,支持发展的目标要求与能力受到局限。如一些特色加工小微企业设在工业园区,县政府给这些企业的土地政策是工业用地,而工业用地抵押贷款较难,处置更难,加工企业的机械设备抵押存有较大风险,并且抵押物难管理,影响加工企业贷款发放。二是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额度小,管理水平滞后,大部分是家族式管理,财务制度不健全,企业发展定位不明。三是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抵押担保难,企业信用等级较低,行政干预过多,存在“怕贷”、“借贷”现象。同时,存在信用程度较差现象,一些企业和农户结息不积极,影响农商银行收贷收息。

(三)特色农产品加工前景不很明朗。因随时会受到市场冲击、产品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化、自然灾害等,使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具有很大风险性,企业产品如一旦出现滞销或产品卖不出去,其还贷款能力就会受到影响,贷款也会受到风险。

(四)特色农产品加工农户贷款抵押难。农户在发展特色农产品及产业中,需要贷款抵押难,主要是农房、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虽有政策支持,但推广缓慢,如何评估、如何处置缺乏经验借鉴,使基层支行不敢放手办理此类抵押贷款。

(五)特色农产品加工需要政策支持。农商银行在支持特色县域经济中各项制度办法和贷款风险防范还需要不断完善,与政府部门的协作需要不断沟通,更需要得到相关的政策支持。

三、支持特色县域经济发展措施建议

(一)继续加大扶持力度。农商银行作用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特别是通过股份制改革后,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性金融机构,也就是当地人民自己的银行。要继续与政府部门对接合作,不断加大信贷投入,每年作出支持特色农产品加工贷款发放计划,并纳入考核,与员工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围绕特色县域经济需求,支持提高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市场化水平,支持订单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培育种养大户、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特色农业发展。

(二)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加大科技支持力度,综合运用便民卡、贷记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深入农户、企业调查研究,提供信息、贷款、结算等金融服务。重点扶持省市级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或扩大生产规模,家庭农场及农民合作社,种养加专业户及大户发展。

(三)支持特色产业聚合。配合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副加工产业发展的主攻点进行重点支持,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提升配套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生态经济示范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聚集区、转变发展方式试验区,力争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每年都有大变化。

农机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专业农业保险公司;营销渠道

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目的是为了分摊和转移农业风险、保护和改善农民生活、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这些目标的公益性、救和安全性可能与保险业的盈利性相冲突。没有或者牺牲保险的盈利性,政府还要鼓励开办农业保险,原因在于农业保险属于可以增进社会福利的经济活动。

一、种养业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畴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畴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的粮食食品,是不可替代的、人们生活必需的;养殖业的肉蛋食品也是不可替代的、人们生活必需的。商业性农业保险应包括政策性农业保险以外的涉农的可保风险,如财产险、人寿险等。政策性农业保险应为以下几方面提供保障:

一是为植物食品安全提供风险保障。涉及全民植物食品安全的农作物应包括:水稻、玉米、小麦、大豆等粮食作物;花生、油菜等经济作物;蔬菜、水果也应考虑适用政策性农业保险。至于棉花等作物,虽不危及食品安全,但因为是重要的、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农作物,也应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

二是为动物食品安全提供风险保障。涉及全民食品安全的动物应包括:牛、猪、羊等家畜;鸡、鸭、鹅等家禽;养殖的鱼、虾、蟹等水产品。

三是为渔民渔船安全提供风险保障。从事海洋、大河捕捞的渔业生产,需要保险的保驾护航,应对渔民的人身伤亡和渔船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

在上述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内,政策性农业保险应主要承保旱灾、水灾、雹灾、风灾、冻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主要承保日常性疾病等动物死亡风险。对超出一般水平的巨灾,国家应另行安排救济和帮扶。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最大受益人是农户,但是农户获得保险利益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一是需要支付一部分保费购买保险,二是要在出现灾情损失时才能实现政府补贴带来的好处。农村可以实现人人有低保,但是人人皆保险尚需时日。所以,即使在政府补贴、龙头企业帮扶的情况下,农户购买保险也需要动员。在日本,加入政策性农业保险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例如,水稻、陆稻及麦类的栽培面积合计超过1亩或3亩(日本制,下同),才有资格加入。同时,一定经营规模以上的农户又必须加入农业保险,例如,北海道地区的麦类耕作面积4亩至10亩的,必须加入农业保险。在我国,保险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模式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

一是对基地型农户进行保险。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带动农户参加保险,对基地型农户进行保险。基地型农户是指根据订单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农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的农户。这些农产品作为工业原料从农户的田间、地头和院落、场房进入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广大农户与龙头企业形成了比较紧密的生产流程上的上下游关系、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基地与前沿关系。农业保险通过对订单农户提供保险服务,能够有效保障产业化生产基地的稳定发展,稳固产业化链条源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适当给订单农户部分保费补贴,组织订单农户参加保险,降低了农户的保费负担,扩大了保险覆盖面;为订单农户提供保费补贴,加强了公司与农户联系的紧密度,保证订单农户生产稳定,龙头企业原材料供应充足,有利于龙头企业扩大再生产,把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二是对专业农户进行保险。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带动农民参加农业保险,对专业农户进行保险。专业农户是指种养业规模较大、技术较先进、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户。专业农户往往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密切联系,保险公司可以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向合作组织内的成员提供保险,充分发挥社员之间信息比较对称、联系比较紧密的特点,相对集中地开展较大规模的保险业务。合作社社员比较集中,养殖规模较大,多数社员已成为种、养专业户,风险意识较强,投保积极性较高,农户之间的示范作用较明显。同时,农业保险还对合作社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比较规范的合作经济组织,一般都有一个经营实体支撑,如饲料加工厂或屠宰加工厂,还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在保险的开展上,有的合作社对参加保险的饲养户给予饲料或销售上的一些优惠,这就吸引了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从而扩大合作社的规模。

三是对传统农户进行保险。以县级为单位对大宗农作物进行统保,对传统农产进行保险。我国的农业生产依然以传统方式为主,生产经营相对分散、地域差异较大,特别是大宗粮食作物保险的承保和理赔难度较大。对传统农户的保险难度更大,而传统农户经营的往往是传统的种植业,急需保险来分担和转移风险。

二、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帮扶方式

(一)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支持农业保险

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支持农业保险,是全社会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的重要渠道。农业保险的开办历史表明,没有政府的财政支持,任何国家的农业保险都无法维持下去。美国作为世界级的农业生产大国,农业保险也办得较好,政府的财政支持更是一大亮点。目前美国政府对农作物保险的经济支持大致包括:保费补贴,各险种的补贴比例不同,2000年,补贴额平均为纯保费的53%(保费补贴额平均每英亩为6.6美元),其中,巨灾保险补贴全部保费,多种风险农作物保险、收入保险等保费补贴率约为40%;业务费用补贴,向承办政府农作物保险私营保险公司提供20%—25%的业务费用(包括定损费)补贴;另外,政府还承担农业部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的各项费用,以及农作物保险推广和教育费用。联邦农作物保险法明确规定联邦政府、州政府及其他地方政府对农作物保险免征一切税赋。

(二)政府通过条件救济支持农业保险

即便政府为农业保险提供补贴,农户还是有不愿意购买农业保险的,保险对于农户来讲首先是一笔支出,然后才有可能在出险后获得补偿,农民并不踊跃参保。即使在美国,也在实行了把购买农业保险作为获得政府其他支持的条件后,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才获得突破性发展。1994年通过的美国联邦农作物保险改革法令,鼓励农场主购买农业保险,进而降低农场主对灾害救济的潜在需求。它规定,除非农场主购买了农作物保险,最少也要购买巨灾保险保障,否则他们不可能得到农业保护计划中的其他好处,即取消了政府救济计划。通过提供基本保障的巨灾保险(新设立)、提供较高保障水平的扩大保障保险、集体保险和非保险作物保障计划等四大险种把所有农作物生产者都纳入了农作物保险计划。该法令还规定,不参加政府农作物保险计划的农民不能得到福利,如农户贷款计划、农产品价格支持和保护计划的支持等,对农作物保险实行了事实上的强制参加。该法令的实施使保险作物从1980年的30种扩大到47种,农作物保险的投保率迅速提高,1995年,农作物保险承保面积达到2.2亿英亩,占当年可保面积的82%,是美国历史上承保面积占可保面积比例最高的一年。

(三)政府通过立法支持农业保险

通过法律确定农业保险的标的、范围、机构、补贴等各种内容和环节,使农业保险能够获得稳定、持续和透明的发展,不因政府官员的更迭而起落,不因市场的变化而消长。日本自1929年以来,有关农业保险的立法、制度及修改多达10部之多,对农业保险作物的品种、农业保险的准入条件、保险范围、承保方式、财政补贴、保险费率计算方法、保险费国库负担方式等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规定,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保险的发展,也合理地利用了国库的财政资源,有效地保护了农户。

三、农业保险公司的营销渠道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三家试点专业农业保险公司,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从对农业保险的政策研究、立法劝说、机构设置、产品设计开发、销售渠道建立、人培训、定损人员培养、统计、精算、资料收集加工,以及农业保险的宣传、推广和教育等方面,逐渐获得了经验和方法,试点公司也渐趋成熟。试点公司承担了农业保险的直接业务,通过开展农业保险的经营活动(销售、签单及其他服务),具体实施政府补贴的农业保险计划。试点公司还培训、管理、监督和使用保险人和农险查勘核损人。农险查勘核损工作由农险专业核损人来进行,查勘核损人需经过专业农业保险公司长时间的培训,通过考核取得资格后才能从业。专业公司有动力、能力和愿景,将作为主业来看待,必将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

试点公司对农业保险的专注,不只是停留在领导的一般号召与员工的象征性响应上,而是深入实际探索农民的需求、要求政府的财政支持、教育员工精做农业保险。试点公司应根据区域特点制定农业保险发展规划,并在农业保险业务上始终坚持按照试点区域的特点进行设计和规划。例如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吉林省是以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为主的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i对国家粮食安全起决定性作用的实际情况,尤其是该省近年来的畜牧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的现实,公司在吉林省内主要规划开展玉米、水稻、大豆种植保险和规模化养殖保险,并主要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载体开办农业保险业务;根据畜牧业发达,要建设中国乳都的实际,公司在自治区主要规划开办奶牛等养殖保险品种,并与当地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相结合开展农业保险业务;根据山东省种植业、养殖业均比较发达,小麦等粮食作物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还是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出口基地的实际,公司规划在山东探索开办小麦、棉花、蔬菜、水果等种植保险和奶牛、肉鸡、水貂等养殖保险;根据北京在发展都市农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郊区农业比较发达的实际,公司在北京地区探索以奶牛养殖和水果、蔬菜种植为主开办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通过两年多试点,农业保险业务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试点公司坚持围绕试点区域特点研发农业保险产品。比如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吉林省等试点地区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是种植面积最大、关系农民数量最多、事关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品种,公司集中研发玉米、水稻、大豆等大宗粮食作物的巨灾保险产品。由于内蒙、山东、吉林、北京的畜牧业也都非常发达,各试点省区的畜牧业生产都逐渐呈集中化、专业化的发展态势,公司相继研发了肉鸡、生猪、奶牛、肉牛、梅花鹿养殖保险,并根据各地养殖成本、风险特点等因素在具体条款中进行调整,体现区域特色。同时,公司还针对试点地区农业经济特点,相继研发了经济作物草莓、烟叶等种植保险条款和朗德鹅、水貂等特色养殖保险条款。作为试点公司之一的安华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为降低农业保险开办成本,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保险服务,通过两年多来的探索,主要开辟了五个营销渠道。

一是与农业经营管理部门相结合的渠道。省农委领导的农业管理部门与农民联系密切,并在各个乡镇都有机构网络,人员专业性较强,素质较高,是农业保险业务的良好渠道。在吉林保监局和省农委的大力帮助下,公司与省农经管理总站签订了保险合作协议,全面启动并推进了试点工作的开展。

二是与农村信用合作社相结合的渠道。公司与省农信社联社签署协议,利用其在农村的营业机构网点优势和人员优势广泛开展业务。公司在开业当天即与省农信联社签订了全面协议,公司各分支机构与当地农信社关系十分紧密。2006年,农信社代办农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全年为200多位死亡和伤残的贷款农户进行了赔偿。

三是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结合的渠道。公司已经与中国农业银行、省邮政系统等机构签订了协议,并与省农业发展银行正式合作。农村金融、邮政机构的兼业方式,在公司广开渠道建设的同时,也为农业保险在更深层次上的开展埋下了伏笔,探索了路子,奠定了基础。事实上,国外成功开办农业保险是和农村金融政策紧密相连的。

四是与农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相结合的渠道。农委所属的农机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在农村也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公司通过这些部门开展保险业务,一方面有效降低了开办成本,另一方面在防灾、防损和理赔工作上更容易得到投保农户的认同。

农机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区域经济;产学结合;高素质农业人才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业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秉承“为时养器,器为时用”的办学宗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途径,创新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采取多种形式,主动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一、牵头组建职教集团,探索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

2008年初,经省农业厅、教育厅批准,同意由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牵头组建“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历时半年,学院承担了大量筹建工作,起草了筹建方案、集团章程和系列校企合作协议等文字材料;为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学院先后与湖南省十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进行洽谈;并举办了“湖南省农业厅敬聘袁隆平院士为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暨学院专业对接农业产业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举办了集团成立大会;组织召开了集团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集团宗旨,明确了集团初步运行机制;设立了集团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秘书处和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农机业四个专业委员会等机构,理事长由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担任,秘书处设于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集团成立后,完成了两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一是组织了湖南农技人才现状及农业职业院校办学困境调研。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湖南农技人才及农业职业院校办学现状,2008年10月,集团组织三个调研小组,分别对湖南省农业职业技术人才现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湖南省农业职业教育虽然发展迅速,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整体功能发挥不充分,社会地位不高,招生困难,农业人才流失严重,发展条件相对落后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努力优化农业职业教育结构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形成《湖南农技人才现状及农业职业院校办学困境的调研报告》,并对调研数据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集团向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有关领导、省教育厅、省农业厅有关领导及部分湖南“两会”代表递交了《建议免费培养高等农业职业技术人才的报告》。《报告》提出了三条建议:(1)实行免费培养高等农业职业技术人才政策,建议省政府借鉴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学生学费全免,中央将逐步对中等职业教育实行免费教育的政策,由省财政出钱,每年安排高等职业院校纯农业专业免费培养计划5000人。(2)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对高职院校纯农专业实行单独招生,以改变湖南省农业职业院校农业类专业招生困难,办学规模小,与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极不相适应的现状。建议省财政设立农业职业教育专项基金,用于加强农业职业院校的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3)发挥政府统筹作用,整合农业职业教育资源,建议由省政府相关部门牵头,对全省农业职业教育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农业职业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在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培训方面的主渠道作用,推动湖南省农业职业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启动了农业国际化实用人才培养项目。2009年8月,学院与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次洽谈后,决定联合实施“农业国际化实用人才培养”项目。2009年9月,双方各派一名专职人员和若干兼职人员,正式成立“农业国际化实用人才培养”项目部,项目部设于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秘书处,由秘书处负责运作。该项目拟在3年内培养1000名农业领域人才,打造国家援外农业技术人员和高端农业国际化实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国家l4个援非中心及相关农业企业储备和输送高素质农业按术人才。目前,项目部已经完成了签订合作协议、管理制度制定、课程体系设置等系列工作。并从集团内部的湘西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和相关企业员工中选拔学员,拟挑选30—40人进行培训。

二、加强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一体化

企业主动向学校投资和提供技术设备,在校园里建设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2008年9月3日,都市花乡有限公司与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合作,正式成立“都市花乡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将花卉生产基地搬进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共同参与花卉生产。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院抓住契机,从园林技术、园艺技术两个专业着手,启动项目承包教学方案,教师带领学生生产水仙花1.5万盆。这一举措,不仅帮助都市花乡有限公司完成生产任务,及时把花卉产品投放春节市场,同时又锻炼了教师,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2008年11月3—6日,由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帮助策划都市花乡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一长沙花艺国际交流会”在长沙成功举办,来自日本、韩国、荷兰、台湾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花艺大师出席了会议。在大会组织的插花大赛中,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向竹君、王鉴、朱娇荣获一、二、三等奖。2009年学院再次与深圳百通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协议,该公司拟投资400万元,在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生产实习工厂,作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同时学院还把自办产业实体基本都剥离出来与专业系捆绑,建立系企一体化运行机制,每个专业系至少负责一个产业实体的经营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教学效益双重目标。

(二)专业创造性地对接产业

各专业系与合作企业创造性地建立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专业+产业+职业”的三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在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办的十几个订单培养班级的教学中,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融入了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企业文化,学生前两年半在校内完成专业基础阶段学习,最后一个学期在校企合作企业顶岗实习,形成了“专业+产业+职业”的三业联动人才培养模式。二是“23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植科系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以“专业+公司(基地)+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为平台,创立了“23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特色突出。即以长沙小康园艺园林有限公司(基地)、产学研示范场和校外园艺企业为依托,将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全过程划分为三个时段,2个学期在校内进行专业基本素质培养,3个学期在系办公司、实训基地和学院示范场进行职业技能训练,1个学期在校外园艺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打破了常规的教学实训方法,采取“师傅带徒弟”、“项目经理带员工”的实训方法,使学生完全融人生产实践中去,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了解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为实现“零距离”上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5+3+2”任务驱动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动科系按照畜牧兽医工作任务领域,课程教学计划按模块安排,专业课程分专门技术和专业方向两大模块,其中专门技术叉分为种畜、营养、畜牧管理、动物疾病防治、兽药和畜牧环境与畜场规划六个小模块,专业方向分繁育、养殖、兽医、检疫、营销5个方向,创立了“5+3+2”任务驱动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五天课堂教学,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在校内企业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周末两天集中进行生产性实践。目的在于培养具备“强技能、能管理、会服务、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性畜牧兽医人才。

三、建设农民扶贫培训工程。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精神,2003年l0月,学院主动与省扶贫办等有关部门联系并签订了协议,从2004年开始,每年举办3期农民科技骨干培训班,每期培训学员150—200人,培训时间两个月,为全省每个贫困村培训2—3名有一定种养规模和经验的科技骨干。学院党委和行政非常重视农民培训班工作,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选派了教学经验和专业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教学任务,教师们经过广泛调查,周密制订了教学计划,并根据培训班的要求和农民学员的具体情况,精心组织编写了种植技术和养殖技术两套培训教材,共计80多万字。目前培训班已成功地举办了15期,培训学员3000余人。2006年以来,学院举办为贫困地区搭建科技平台,“养殖业”“食品加工”“种植业”科技兴村项目创业培训班10余期,培训学员600余人,举办草食动物品改员培训班14期,培训草食动物品改员1000人。学员们通过培训,将所学知识带回家乡,致富一家带动一方,发挥了科技带头人的作用。

四、产、学、研、推相结合.致力振兴农村经济

(一)积极推广科研成果

近几年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有10个科研项目和成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进入直接服务农村经济的主战场。动科系欧阳叙向教授自2002年开始研究推广湘东黑山羊生产技术,该技术先后在浏阳、醴陵等四县推广,初步估算可创造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植科系肖君泽教授主持的“外源DNA导入水稻育种研究”科研课题,成功地选育了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长晚籼1号”和高蛋白水稻新品种“长早籼9号”两个水稻新品种,两年来通过学院“长沙小康园林园艺有限公司”这个桥梁,在湖南省长沙、益阳、株洲、湘潭、岳阳等10多个县市推广,推广面积达150多万亩,为广大农民带来了极大实惠。

(二)送科技下乡,帮农民致富

为了贯彻落实湖南省“科教兴村富民工程计划”和“扶贫支教工程计划”,帮助农民脱贫增收,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派出30余名中青年骨干教师下乡扶贫支教。2001—2005年,作为技术依托单位,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口支持长沙县黄兴镇新冲子村。学院派出了9位教师组成的专家智囊团,指导该村制订村级发展规划,举办种养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户科技骨干,指导调整该村产业结构,一年半时间,该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增至4260元,比专家组进村前人均年增纯收入1500多元。2008年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应长沙市科技局和市委组织部要求,向望城县靖港渔业合作社派遣科技特派员董益生老师。两年来,董益生老师与渔业合作社农民打成一片,重点帮助渔业社解决了淡水鱼深加工问题,使该渔业合作社共获得了100多万元的收益增值。2001年以来,按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先后选派了13位青年骨干教师到湘西自治州9个市县的乡镇开展扶贫支教工作,深受当地村民欢迎。

(三)拓宽社会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

农机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第7篇

“四化同步”的关键在于“同”,尤其是“三农”短板的同步发展问题。我镇采取反租倒包、统分结合、农民三转、互利共赢的方法充分激发了“三农”活力,让农民可以平等参与到农业现代化生产并进入城镇生活,公平的分享属于自己的收益。

1、“反租倒包”。我们通过“反租倒包”这一形式,突破瓶颈制约,在地区尚属首例。“反租”就是企业与农民平等协商,从农民手中租赁土地,平整建设成高产高效基地。“倒包”就是企业将平整后的土地以租赁价再成片发包给种养能手,提高土地产出率。“反租倒包”保证了在基地中投入了土地成本和劳动成本的农民其利润分配的公平公正,实现生产经营的稳定,并带动了人口市民化和新型城镇化,是一种可以推广的稳定高效的模式。

2、统分结合。“分”即土地“三权分置”,厘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做到权有所属。所有权属于村集体,承包权属于农民,经营权租赁给企业。明确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建设用地。“统”即统一经营。整个基地以合作社为农企纽带和农业生产的组织节点,做到生产经营上的“六统一”,即统一机械施工、统一种养标准、统一供应农资与种子、统一服务与管理、统一收购产品、统一产品品牌。

通过“统分结合”,既保证了小农背景下农民的土地经营收入,也为现代化、规模化的农业经营创造了空间,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3、农民三转。“三转”即种田能手转变为家庭农场主、青壮劳力转移为产业工人、实力农民转业为个私业主。“一变”即农民变市民。“农民”三转的出发点是解决土地流转后农民就业问题。对种养殖能手,在种养条件提升的基地搭建种养殖平台,实行等价的反租倒包,一亩田多少钱流转出去就多少钱流转回来。目前农民最少的反租倒包40亩,最多达120亩,实现了种田能手成为家庭农场主的梦想。对于青壮劳力,安置进入企业,转变为产业工人,在获得土地流转收益同时靠劳动再增一份收入。对于有头脑、有资金、有技术的农民,提供专业市场、创业园区等平台,鼓励其自主创业。村现有总人口2360人,其中劳力1310人。可“倒包”40亩以上土地的种田能手133户,516人,进华山水产培训的有287人,有意向进入专业市场创业的有67户108人。以上三项占劳力总数的69.54%。从村迁入集镇的有556户。农民变市民的转变率达到95.04%。

4、互利共赢。农户增收入。其一,农户可获得一套两证齐全的城镇住房,财产性收入户平至少增加10万元;其二,反租户收入数倍增长,传统种植模式亩平收入最高2800元,亩平净收益1200元。中稻和小龙虾产值亩平可达6000元,除去成本,亩平净收益3000元,每个虾池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在通过绿色环保认证后,调整种养结构,产值亩平渴望突破1万元,亩平净收益5000-6000元;其三,增加商业收入与劳务收入。村集体增财力。500亩集体土地流转可获取租金50万元;村委会参与农资合作社,可以获得经营收入,新社区公共场所租赁也有收入。预计村集体收入每年达100万元以上。有钱好办事,今年农民合作医疗个人支付部分2.3万元就由村里支付,增强了村组织凝聚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企业增保障。企业原材料(小龙虾)数量质量有了保障。华山水产每年获得300-400万斤稳定优质的小龙虾原料,新增960万斤优质大米;有了一批稳定的工人。除去成本,亩平净收益3000元,每个虾池纯收入在10万元左右。在通过绿色环保认证后,调整种养结构,产值亩平渴望突破1万元,亩平净收益5000-6000元;其三,增加商业收入与劳务收入。村集体增财力。500亩集体土地流转可获取租金50万元;村委会参与农资合作社,可以获得经营收入,新社区公共场所租赁也有收入。预计村集体收入每年达100万元以上。有钱好办事,今年农民合作医疗个人支付部分2.3万元就由村里支付,增强了村组织凝聚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企业增保障。企业原材料(小龙虾)数量质量有了保障。华山水产每年获得300-400万斤稳定优质的小龙虾原料,新增960万斤优质大米;有了一批稳定的工人。

二、进展及成效

(一)现代农业基地。

1、房屋置换和土地流转协议签订情况。村签订房屋置换和土地流转协议工作已经完成,全村585户共签订协议556户流转土地8440.61亩。余29户未签订协议主要是农业生产大户,有自主生产意愿,未参与流转。目前正在进行瞄场村土地流入户工作,计划流转土地3000亩,逐步扩大基地规模。

2、基地建设情况。一是“虾稻共作”田块建设。规划建标准化虾池260个,已开挖虾池180个,完工7200亩。二是育秧工厂竣工并投入使用。水稻育秧工厂占地面积110亩,包含1栋2000㎡的大型连栋育秧温室、30座育秧中棚、50亩露天育秧基地,一批次所育秧苗在满足万亩基地需求的同时,还可服务周边村组。三是虾种选育基地改造完毕。虾种选育基地占地230亩,年选育小龙虾虾种1200万尾,可满足基地小龙虾养殖的品种改良和种虾需求。今年已投放种虾11500斤。四是水利设施建设情况。已完成土方11.2万方,开挖沟渠10条,已完成涵闸、泵站14处。目前,正在进行通城河的疏浚和硬化。五是林业建设情况。已在农业基地栽种苗木5万株,实现了农业基地的初步绿化。

3、基地生产经营情况。

现代农业基地优先返租给村民生产经营,初步计划返租田块的一轮承包期为五年。基地倒包土地租金标准为2014年为0.9元/㎡;2016年为1.0元/㎡;2016年至2018年1.1元/㎡。目前,华山公司已和有意愿在基地租地的村民签定了返租协议。

村成立了绿途“虾稻共作”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农资合作社。基于华山公司“让利于民”的合作态度,企业和村民不断的沟通后,基地合作社运营制度基本完善,农民的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平均每亩生产成本降低了300元左右。

根据今年基地虾苗生长情况来看,2016年农户一年两虾亩平至少可收到400斤,按每斤虾10元计算,同时考虑到规模化农业后农业生产成本的减少,正常农户可达到亩平收入4450元,较传统种养方式增加1850元,一个虾稻养殖田块可赚纯收入11万元左右。

省市领导和专家学者高度认可整个现代农业基地的运行模式,国家发改委、省三农研究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机构纷纷到我镇实地调研,对高效的生产模式和稳固的生产关系都给予了肯定,尤其对于其推广性、可复制性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社区建设。

1、建筑设计。中国建设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建设设计分院已完成社区的建筑设计。农民还建区净用地159.75亩,还建房710套,建筑总面积133648.44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积中心戏台、社区活动中心、卫生所、社区活动房等公共服务设施总面积17647.92平方米,容积率1.08。

2、建设情况。160亩社区相关建设手续均已办理完毕,已完成37栋楼房全部桩基,明年元月可交付25栋50单元共500套房,目前25栋完成封顶,另有6栋也已开工建设。水、电、通信等配套设施均正在紧密落实。9月已组织村农民看房选房,明年元月启动搬迁工作,明年4月份彻底完成社区建设和搬迁工作。

新型社区所有房屋均办理土地证和房产证,房屋可以直接交易,极大的保护了搬迁农民的财产性权利。

(三)道路等基础建设。

道路建设包含镇区道路和通村公路,镇区道路主要是环城东路的新建和运拖路、继红路、向阳路、花园路、育才路的扩建,通村公路主要包含基地道路孙赵线和熊马线等。今年7月启动实施环城东路建设,全长2503米,公路北起熊胜闸,与继红路相交,南至襄岳路。环城东路建设已完成约长1.5千米、宽45米的路基培土,年后即可完工。基地道路孙赵线已纳入计划,明年3月动工实施。运拖路、周普线路段改造也已着手启动。向阳路、花园路、继红路等镇内道路也以开始办理相关手续,明年上半年动工实施。

同时,今年已完成了镇区2条高压线路的移位,社区电力设施配套,自来水管网建设,雨污分流,垃圾处理等。

(四)规划编制。

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甲级)为熊口中心镇编制镇村规划,包括镇域规划(2013-2030)、镇区规划(2013-2030)、(村)新型农村社区规划、马场、洪庄村村庄规划,产业与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多规合一”、低碳生态、历史文化专题研究。由华中科技大学承担土地利用专项规的编制。现所有规划已经编制完毕,市政府已批复同意并在省委省政府备案。同时,中规院深圳分院还为我镇编制近期建设项目库,已经排好未来5年的建设项目。其中一年内需建设的项目15个;三年内需建设的项目36个。目前根据规划和发展需要,基地建设、社区建设、环镇东路、垃圾压缩、乡村整治等项目已经启动。明年,我镇准备全面启动全镇道路交通、污水处理厂、专业市场等项目。明年年底可展现新型城镇初貌。

(五)资金平衡。

社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主要通过《市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项目合作协议》解决,即通过村整村迁村腾地整理出增减挂钩指标和新增耕地指标,将增减挂钩后的建设用地在市城区、区收储出让,所得收益用于项目建设,共解决建设资金2.8亿元。其中,异地收储是本次合作的亮点,在属于首次尝试。

启动“四化建设”以来,项目投资累计2.17亿元。一是基地工程建设投入3800万元,租金和补偿农户949万元,共计投入资金4749万元。二是华山()社区工程建设投入12200万元,其中征地款800万元,施工投入11400万元。三是集镇基础设施及市场建设等征地补偿3270万元。四是园林城区150亩土地收储已支付1500万元。

三、问题与建议

1、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问题。根据省国土资源厅要求,我镇编制了熊口中心镇“四化同步”工作实施方案,拟通过三年时间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覆盖全镇。我镇耕地总面积91539.6亩,已实施整治面积3万亩,目前已纳入计划的建设项目有两个,一是正在实施的村“四化同步”专项指标1万亩,二是纳入2016年实施的孙桥等村项目2万亩,还剩3万余亩有待整治。为进一步扩大现代农业基地规模,恳请省国土部门允许华山公司采取企业自建的方式提前实施2016年孙桥等村项目2万亩中规划的部分工程,并将剩余3万亩耕地纳入2016年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计划。

2、关于占补平衡项目问题。为大力支持“四化同步”试点工作,市政府与华山公司达成了占补平衡及增减挂钩指标奖励协议,奖励资金用于项目投入,是整个项目重要的资金来源。目前,村2603亩占补平衡立项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恳请省国土部门能够特事特办,帮助解决我镇占补平衡项目立项问题。

3、关于增减挂钩问题。我镇“四化同步”增减挂钩立项总面积818亩(其中村560亩),挂钩指标主要分布在镇区,目前还建房、专业市场已用地410亩,剩余指标因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限制,需调整地块后才能使用。按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增减挂钩建新区、还建区调整的规定,每年每县市只能调整一个批次用地一次,我镇剩余指标不能调整且无法使用,恳请国土资源厅同意将剩余指标408亩地块进行调整或将指标纳入全域增减挂钩指标管理,以方便我镇用活用足现有增减挂钩指标。

4、关于60岁以上农民养老问题。村60岁以上老人约400人,由于之前是按照新农保政策入保,每月养老金普遍较低,进城后难以安心养老。建议能参照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入保,或者在补缴齐相关费用的基础上按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入保,以提高养老金标准保障其基本生活。

四、下一步打算

2016年,我镇将继续巩固并扩大基地建设、抓好城镇建设、扶持甲壳素产业的发展,具体到建设内容,可总结为“5个2计划”。

1、2万亩现代农业基地。以现代农业基地为中心,以瞄场等村为重点,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土地流转范围,将基地现有规模扩大一倍,建成2万亩现代农业基地。

2、200亩专业市场。专业市场占地200亩,包含酒店、超市、商场和小商品、建材市场,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目前已完成建筑设计并开始办理规划、土地等前期手续。建成后,将形成“十分钟生活圈”,成为熊口新的商业中心。

3、20公里道路建设。以美丽乡村项目建设为基础,扩建熊马线、孙赵线、熊李线、熊南线、熊夏线五条公路,共计20公里。建成后,可与周浦线、运拖路、襄岳线形成多级路网,完成全镇域公路一体化,为美丽乡村建设以及今后发展旅游农业、观光农业打下牢固基础。

农机合作社合作协议范文第8篇

一、主要做法

(一)发挥比较优势延伸农村金融服务触角

1.以规模运作提高村镇网点覆盖面。Natura农村银行以“统一品牌运作,统一企业文化,统一后台服务,统一人力资源管理”实现规模化运作。截至2008年底,巴内斯托集团约有700个网点承揽农村业务,其中433个属于Natura农村银行;人口2万人以下的村镇基本实现全覆盖,平均占据了县域50%的存款市场份额;网点运营成本大幅降低,工作人员不超过3人的网点占比达82%。

2.以技术创新设立“虚拟网点”。发挥大型商业银行本身具有的技术优势,创新开办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业务。使处在金融空白地区的农村人口能享受查询、管理银行账户和进行金融交易等基本金融服务。

(二)立足当地实际设计农村金融产品

1.突出把握整条农业产业链。一是充分了解市场。通过网络、与生产者协会签署的合作协议、与农机供货厂商的协议等渠道多方了解市场信息,寻找播种、收获、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利用相互之间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来发掘市场机会。二是专家设计产品。Natura农村银行组织一批专家团队定义产品,确定功能要求,在设计中突出风险控制,力争以对产品的组合管理实现产业链的整体服务功能。目前,Natura农村银行推出的产品中超过40%为纯粹的农村金融业务。

2.巧妙利用政府补贴体系。一是设计基于欧盟农业补贴的产品。农户先向西班牙政府提交资助申请表,获批后政府将欧盟提供的援助资金(PAC)发放到农户在巴内斯托银行的账号中。二是设计基于西班牙国内农业补贴的产品。与西班牙各公共管理部门签署了的补贴贷款协议。主要内容有:提供贴息贷款,支持畜牧业;为农村发展提供补贴;根据气候异常情况贴息贷款额度。

(三)实施“三步走”战略开展客户营销

1.第一步:“从无到有”争取客户。一是总部搭建信息平台。设置专门的风险分析中心进行统筹管理,通过各种数据库及时向网点提供数据。二是分支机构实地造访客户。在分支机构设置专门的管理专员,负责完成当地的普查工作,并实行登门造访的“冷门”方式。三是适当让利吸引客户。为打动人心而对基础产品的价格采取极大的灵活性。

2.第二步:“从有到长”建立客户关系。一是提供特色服务建立长期良好的客户关系。如举行群众性的“巴内斯托一一中小企业”活动、对农户和小企业进行免费或低收费培训、为农村经济组织成员提供农业技术及市场开发指导等。二是逐步搜集客户资料建立长期档案。分支机构搜集市场和交易记录并提交数据库;总部分析数据,并向各网点优惠和非优惠的用户名单。三是进一步加快争取客户的节奏。挖掘所有与现有客户有关的参与者,寻找联系并有针对性的开发产品,实现发展与稳定客户的目的。

3.第三步:“从长到精”发展客户银行。一是精细化分类客户群。按照“以市场为主导、以客户为中心”的原则,深入分析农村需求和个人需求,将客户按照商务专员归属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二是积极争取高端客户。以增加一般利润为导向,积极针对数据库中交易信誉良好的客户营销金融产品。三是开发软件系统实现一体化客户管理。巴内斯托银行Partenon系统的客户管理模块,能保存所有关于客户的信息,包括客户与控股公司的关系等资料。主要功能有查询客户账户、客户合并、个人和商务的一体化支持以及客户集团管理等。

(四)推行“总分统筹”做实风险管理流程

1.分支机构负责了解客户并进行初审。分支机构运营部门是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该部门决定是否提出进入审贷程序以及是否最终正式操作,且承担风险。首先与客户进行谈判,并且作出对客户和融资需求的最初分析。用于农村客户的分析模型有:个人客户和农牧业个体经营者经营活动分析系统(sagra)、合作社经营活动分析系统(sacoop)和中小企业经营活动分析系统(sapyme)。

2.总部农村客户风险控制中心(CAR Agro)负责风险评估。该中心根据Banesto集团风险政策的规定,深入分析客户偿还贷款的能力。风险评估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贷款期限;客户支付能力;要求农村客户做出承诺,即在其经营的产品在销售回款和得到补贴以后将收入存进Banesto银行。做出风险评估决定的途径有:自动方式,即依据客户业务信用等级、短期贷款和重复贷款情况等;由分析人员参考不断更新的信息资料直接作出决定。

3.全方位开展内部风险跟踪程序。一是分支机构运营部负责实时跟踪动态。每一个区域经理均拥有一个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专门跟踪负责贷出款项偿还的可靠性。二是执行董事下属的投资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客户风险预警。利用技术系统定期核查客户风险,根据客户当前和可以预见的未来风险状况(销售发展情况,流动资金状况等)区别对待;主要分为五种类型:增加、保持、跟踪、减少和取消。三是董事长下属的法规执行和内部控制管理处负责内部控制程序。根据萨班斯法案建立内部控制模式(MCI),通过针对1500个风险的1731个控制措施对金融信息提供保证;根据国际标准建立内部控制指数,主要考虑因素包括:业务活动的控制和安全、执行规范和金融信息的可靠性。四是董事长直接下属的内审部门。作为一个独立的常设机构,负责进行实地审计或异地审计工作。

二、对大银行做小业务的启示

(一)统一管理和灵活经营相结合发挥规模优势

大型银行可通过创新管理架构,探索开展独立的品牌运作。一方面,实施统一管理,输出成熟的风险管理制度、流程和文化;另一方面,在具体经营上保留分支机构的决策权,使其更好的贴近当地市场,发挥小品牌决策流程短、经营机制灵活的先天优势。

(二)贴近市场和专家团队相结合消除信息不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