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研讨课实施方案

研讨课实施方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研讨课实施方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研讨课实施方案范文第1篇

首先我代表xx中学,对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专家和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自2012年秋季x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严格按照《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和x市、x区两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认真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下面我将我校新课程实施情况作以简要汇报,敬请各位专家和领导给予批评指导。

一、组织建设

为切实加强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建立了组织管理与业务指导机构。一是成立xx中学新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新课程的改革做出决策和部署,并负责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审定课程的设置,落实国家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保障在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师资培训等。二是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负责为每个学生组建学分档案,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三是成立选课指导小组,制定学生选课的各种政策,向学生提供学校详细的课程安排、任课教师名单与课程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趋势,为学生选课、补修、重修、改修做好参谋。四是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五是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组织实施评价工作,审定评价结果。

二、制度建设

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高中新课程实施和研究指导小组制定了《xx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xx中学新课程改革三年发展规划》、《xx中学高中新课程三年课程方案》、《xx中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xx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xx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xx中学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和《xx中学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等方案和办法,全面指导高中新课改的实施工作。目前选课指导委员会正在完善《xx中学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保证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课程设置

四、课堂教学

我校的教学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新课改以来,教研活动更加活跃,特别是集体备课和学生学案两项工作有声有色,体现了教师们之间互相协作的良好氛围。

(一)重视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作用

高中新课程课堂容量大,单凭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备好一节课的。学校在高三级试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修订了《xx中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集体备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二是集体备课有利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三是集体备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更加准确,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更加规范,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更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适应高中新课改。我们学校集体备课的流程是:

组长主持在前学期期末制定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实施细则(含备课计划)草案,并提交备课组讨论通过 主备课人提前一周准备教案简案(备课提纲)和学案,并打印下发全体参备人员(一备) 组长主持召开议课会(主备人发言,参备人员讨论),全体参备人员修改教案简案(备课提纲)和学案,任课教师可根椐各班的学情,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撰写详案(二备)教师们做好课后反思,下一次集中时,把在上次教(学)案实施中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三备)。

备课组长要在前学期期末制定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实施细则(含备课计划)草案,将备课任务提前合理地分配给组内成员——主备人(中心发言人),并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认真组织开好议课会。主备人(中心发言人)接受备课任务后要分析教材,提出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所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具及多媒体,设计教学活动,并且编制教学简案和学案,在议课会前下发全体参评人员。参备人(本学科组教师)要认真听取主备人的发言,质询主备人的观点和设计思路,列出补充和修改意见,不当“局外人”。

根据集体讨论的意见,参备人修改教学简案和学案,要充分体现“五统一”的原则:教学目标、教学进度、重难点处理、作业训练、检测评估必须统一,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可根椐各班的学情,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在教案本上撰写教案详案。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统一认识,又要突出个性特色和自主发挥。教师特别要在教案后记录好课后反思,下一次集中时,把上次教(学)案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集体备课,营造了研究氛围,增强了课程实效性;同时发挥了集体作用,展示了集体智慧,还解放了教师思想,树立了创新精神,进而培养了教师的超前意识和反思意识。

(二)重视学案编写,促进自主学习

研讨课实施方案范文第2篇

(一)已做的工作

一、组织学习与讨论

1、强化学习。其一是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局文件精神;其二是搜集其它资源扩大对小班化教学的认识;其三是通过撰写论文或心得体会深化认识。

2、加强研究。以学科组为单位,从课前备课、课中的教学组织、课后的作业设计与辅导三个层面深入探讨,重点研讨了以下问题并力争达成共识:

一是研讨课前的教学准备。重点研究教学设计,包括目标分层定位、教学环节的优化、学生活动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作业的分层设计等。

二是研讨课中的教学组织。重点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与评价机制、分层教学的实施、“五精六步”教学模式的运用。

三是研究课后的作业与辅导。重点研究如何针对不同学生分层作业、如何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设置灵活性作业、如何对不同层面学生进行辅导。

二、形成方案与操作模式

1、制定了《法泗中学小班化教学实施方案》;

2、制定了《法泗中学培优补差工作实施方案》;

3、拟定了《“五精六步”教学模式》;

4、设计了系列表格:课堂发言情况记载表、小组合作学习记载与评价表、培优补差记载表、学情调查表、课堂教学考评表等。

三、实施

1、成立合作学习小组,主要实行“兵带兵、兵管兵、兵教兵”。

2、强化小班化教学常规管理,以校长为组长,行政领导及教研组长为检查小组,定期依据考评细则及学校各块操作模式与要求进行督查。

3、加强教学研究。一是骨干教师示范课;二是同题课;三是人人上一节展示课;四是与二中开展联合教研活动。

4、抓住教学准备、开展小组学习、分层教学等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专项督导。

5、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了解教师的困惑及实施情况,反馈存在的问题,交流改进的方式。

(二)困难与困惑

1、不是新问题的问题。小班化教学目的是优化教学结构与方式,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最大化提高教学效率,是针对大班教学不足,促进教学由面向点的转变。但对教师的工作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要求更细,精力要求越高,部分教师不是不想而是不愿的问题,缺少内趋力。

2、缺少专业指导。无论是教学的设计,还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小班化教学对教师的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研究活动中,囿于师资力量所限,研究的质量不高。

3、学生的参与度怎样提高?长期以来,教学基本上是老师“演”,学生“观”。差生限于能力、习惯、性格等因素影响,完全调动起来参与课堂教学每个环节是一个较为头疼的问题。这里面涉及到怎样优化分组、怎样有效建立课堂评价激励机制等诸多问题。

(三)想法与建议

研讨课实施方案范文第3篇

为进一步深化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教研一体化,推动新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我校决定在全校开展“主题式同课异构”公开课活动,为使活动能够扎实有序的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活动意义

为了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主题式同课异构”这一形式,加强全体教师对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流程设计,教学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深入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教学教研一体化,推动新型课堂模式的构建。

二、活动目的:

在“主题式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执教同一主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主题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板书方式等,展示自己对主题独特的理解。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一主线,通过同级教师“选定一主题——个人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付诸实践——课后评议互助提高”等环节,帮助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理解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真正实现同伴互助。同时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

1.确定每个年级上课主题。教导处与年级组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协同各年级教师共同确定上课主题。

2.个人教学设计。教师潜心研读主题,广泛收集资料,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及学生特点设计可行教学设计。

第二阶段:(实施)

1.同课异构实践阶段。实施教学,集中听课。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听课活动。(安排表附后)

2.听课教师边听边打分,教导处根据打分确定校级公开课人选。

第三阶段:(研讨)

1.课后评议。听课结束后,由教导处组织进行集体评议和个体反思,对课的特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通过大家的互动、沟通、分享,彼此发现,彼此欣赏,彼此接纳,促进教师间的交流。

2.总结与反思。听课结束后,由执教教师写出总结与反思,目的是让教师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第四阶段:(展示、表彰)

1.进行校级公开课。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公开听课。

2.根据听课打分评选出本次活动获奖教师。

四、参与对象:

全体语数英教师

五、活动时间:

2014年5月7日——5月20日

六、具体安排:(附后)

七、几点说明:

1. 每一位授课教师须认真准备,研讨教材,设计各具风格的教法。

2.每位执教老师上交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电子文档)、课件;

研讨课实施方案范文第4篇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为学生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应成为物理教学的科研者.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农村传统农具已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为了弘扬农村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习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创造出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先进农具.为此,我们提出了“将农村传统农具引入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的课题,该课题已被遵义市基础课题研究组列为市级课题.接到批复通知后,于2015年3月开题,目前已开展了课题理论依据的收集,学生问卷调查,走访调查农村传统农具的使用情况,收集农村传统农具的图片500余张,召开课题研讨会三次,统筹安排了校本教材编写的相关事宜研讨会一次,校本教材编写已达万余字.各项研究正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有序开展.

2课题开展过程体验快乐

在课题开展的过程中,作为首次参加课题研究的我们,就像摸着石头过河,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随着课题的不断深入开展,增长了知识,提升了我们的科研水平,同时还收获不少快乐.

2.1团队精神的体现

课题开题后,课题组成员积极按照课题实施方案的分工,利用调查走访的方法,调查学生对农村传统农具的了解,收集农村传统农具图片,分组编写校本教材,积极参加课题研讨,都为课题的研究献计献策.体现了课题的研究是教研组的事,而且必须是一个团队的协作.

2.2个人才能得以展示,体现成就感

课题研究是物理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的青睐.在课题申报的过程中,不仅考验课题负责人的选题能力,还考验教师对课题研究的预判能力.本次项目立项,既展示了课题研究组成员的集体智慧,还展示了每个人才能.

2.3引领学校课题研究

课题组成员的充分准备、积极参与、不懈努力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基础保证;学校领导的参与建立了领导机制;财力物力的投入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后勤保障.它必将开辟我校物理课题研究新篇章,引领我校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3农具制作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

调查发现,利用物理知识的传统农具很多,像高架、搭斗、舂、枷担、犁铧(铧口)、耙子、牛打脚、锄头、钢钎等利用了杠杆原理;水车、抽水机等利用了能量转化原理;石磨、脱粒机、风簸等利用了轮轴原理.说明了劳动人民在完成劳动的过程中,自觉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课题研究让我们的思想意识不断升华

(1)拓展和补充教材中适合农村初中学生学习的物理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拓宽知识视野,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升我校物理教学质量.

研讨课实施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施方式;教师配备;现状分析;有效指导

【正文】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实施以来,各地都呈现出不同的活动状态。对于教师的配备也是各不相同。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本市的教师配备情况:专职教师一人,其他基本上都是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的教师兼职的。各地学校的实施方式也各不相同。现归纳成三类,便于分析它的利弊。

一、做为学科课程按日课表上,采用统一征订《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一课一个主题完成。主要以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兼职。

利:教师有本可依,根据教材的内容,活动方式依次进行。人人都能承担这门课程的任务,科组活动大家也能有共同研讨的主题,也能就同一教材的内容开展课堂教学研讨和评价。

弊:教师缺乏创新和自主意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材中的一些主题不适合当地学生开展活动,学科教学的倾向较严重,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尚有一定的距离。

二、不使用统一的教材,主题活动是全校的统一。班主任兼职,学校统一管理。

利:班主任在组织管理学生活动方面有优势,能够充分调动资源,取得家长支持配合,特别是在外出参观、调查时方便组织,而且安全方面也有保障。另外班主任每天与学生见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能有效的管理,有利于过程的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会有更实效。这样的安排有弹性,根据班主任所教学科灵活安排,适时开展,除了:主题确定课、主题分解课、活动策划课、阶段交流课、总结交流课,方法指导课以外,其余时间不占用课堂教学时间,活动比较自主,由班主任监控活动质量,而且综合实践活动可以把与学生的教育、社会上正在发现的事及进行有机的结合,有效调控各种教学资源。

弊:全校同一主题活动使得班级特色个性化的主题没有很好的延伸,班主任工作繁重,他们的过程性指导如何监控和管理,他们都有所谓的主科教学任务且有学科考试的压力,部分老师占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上语数的情况在所难免。还有部分学校仅仅是把原先的一些传统活动改头换面就成了综合实践活动了。

三、征订教材,但不统一内容,教师可以自由选择活动主题。配备专职教师,其他教师兼职。

利:综合实践活动有专人负责,从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到各年级的实施计划,主题选择,具体到每个主题的实施方案,都有专职教师建立,能够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开发一系列地方和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编写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用书,积累了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库、课件库、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完善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制度,开展课题研究,总结运用于常态下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方法,形成经验向全校或全市推广。

弊:专职教师任教多个班级,不能经常深入到同学之中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而且不同的主题同时开展,老师的指导精力有限,对于过程不能实施有效和及时的指导。由于是科任教师,不仅跟学生在一起的时间少,与家长接触得更少,学生的外出活动安全得不到保障。专职教师的功课涉及到十几个班,所以全部排进日课表,到了这节课就必须去上,无论这节课是否有必要在教室完成,活动时间弹性不够,导致活动开展比较被动,有学科活动的向。

通过三种教材配备和实施方法的比较,我们看到,无论哪种方法都有利弊。该如何取舍,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有它的特殊性。我们要因地制宜,根据学校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师和选择实施方式。我们不一定要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因时,因地,因人而宜,灵活实施。最好是每一个学校有一位教师对这一课程经常关注,能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如果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能做到以下几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常态下会更有效的得以实施。

1、取得领导的支持与配合

综合综合活动课程的实施落脚点在学校,学校能否有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的基本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地要求学校提高课程设计能力,教师应提高课程意识。学校如果缺乏最基本的规划意识和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很难进入常态实施状态的。当然,其前提是学校领导必须进一步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切实转变办学思想,学校应制定《学年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入学校课程实施的总体方案、年度方案和学期方案。

2、根据学生的实际和需要选择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所以应该符合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只有全面细致地了解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水平、处事态度等,才能使我们的活动舞台得到学生的喜爱,才能得他们的热心支持,才能使我们的活动具有常态性和有效性。了解的方法有很多,除了注意日常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观察,贴心的交谈以外,还可以向同学、教师、家长询问,利用调查表反馈,人个档案袋等形式,从不同的渠道,不同的角度,去搜集有价值的信息。以求对学生对与活动的积极性、能力、参与度有基本的把握。如在开展“走近智障生”活动之前,首先对每个孩子的家庭成员及其工作、文化、爱好、性格、家庭氛围、家庭条件等做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对每个孩子提出了不同的参与要求,让来自不同家庭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使我们搭建的活动舞台不空缺一个角落。

3、专职和兼职,都要参与并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甚至有些活动在实际操作中,都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辅导。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质量起着到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而且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充分依靠学生,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实践的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最好有预先的设想和解决方案,应发挥主导作用。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学习可能会多走弯路,可能会困难重重,可能会陷入僵局,甚至可能会半途而废,。因此,教师指导要做到适时、适当、适度。教师要运用恰当、有效的指导示范搭建桥梁,引领学生走向活动的舞台去充分地展示自己。必要时,教师也可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题讲座,方法指导。如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走近智障生》时,组织学生参加有关智障生的专题讲座,使学生对智障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前,又指导学生准备好活动所需要的东西。比如要带的工具、食物、记录本、标本夹、收集瓶、包装袋等;要查询的资料、知识等。

总之,教师的参与和指导越到位,活动的准备就会越充分。也有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实施。

4、保证有足够的活动时间

首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要进入学校的学期课程安排表,并按课程表的计划预以实施。只有落实课时,才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的常态性和有效性才有根本的保证。

其次,学生的生活是一个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他们的活动也应该是一个连贯的过程。不同的时令,不同的节气,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活动主题,决定了活动时间长短的不同。因此它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中,更不应该终止于一次活动中。它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变化,事态的发展,了解的深入而不断的延续,深化下去。所以,我们要灵活地运用活动计划,对一些活动时间长的内容早做安排。如在对“家庭燃气探秘”“学校的变化”等主题的控究时,给学生安排较长的时间准备,让孩子们做好活动的记录,观察日记,以及图片、资料的搜集;同是作为活动的引导者,教师能及时的地去督促、检查、反馈。既保证学生活动的持续进行,也利于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认识更丰富,行为更落实。

另外,由于现在大多数学校采用的三十五分钟一课时,就造成了许多活动只能匆匆结束,草草收场,流于形式的状况。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当许多孩子还游离在课堂与生活融合的边缘时,下课的铃声就将他们拉了出来。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活动中尽情地体验、探究、收获,都能在自己的舞台上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灵活地安排课时,尽量满足学生的参与需要。如在开展“走近智障生”的主题活动家时,可以利用早读早操的时间,让学生在与特殊学校的学生结对的活动中,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活动中,我们的学生给特殊学校的学生起英文名,给他们唱简单的英文歌,特殊学校的同学被我们的热情感染,为我们尽情的表演了自己独特形式的节目。充足的活动时间使学生有了充分的交流机会,因而也有了更多的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常态化,是有效实施的保障。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的配备教师。在新课改的无台上演绎出具有我们自己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实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管理也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郭元祥主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现关分析与问题思考》

[4]张颖晖《光州教学研究》总第400期《综合实践活动家在常态下的有效实施》

研讨课实施方案范文第6篇

第二部分:课题的运行情况

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在市县两级电教馆的正确指导和主管校长直接指导下,在各级教育专家的关心帮助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行动扎实,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现将本课题研究工作作如下汇报:

一、前期工作的简要回顾

1、成立课题组(设课题领导小组及课题研究小组),确立课题承担人及骨干成员人选,聘请课题理论指导教师;

2、依照《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子课题指南》,研究确立课题的研究方向,学生年段,学科和课题题目;

3、组织课题组成员加强学习,提高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教科研理论知识,重点学习并领会郴州市电教馆下发的《课题实施方案的撰写内容及要求》;

4、填报《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子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

5、接受上一级科研部门指导,修改并上报课题实施方案,为下一阶段实施方案县市两级评比做准备;

6、适时,积极地参加市级科研课题培训;

7、依照上报的实施方案,结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区域性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总课题》,编制进程表;

8、收集资料,系统整理并研究国内外与本课题相近课题开展情况,撰写《<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背景资料综述》;

9、为制定学生作文兴趣调查表及命制前测试题做准备工作;

10、组织力量,集中备课。备课分两个层次:日常的课时备课和有针对性的课题课时备课;研讨课一般采取这样的形式:(1)课题组在学期初制定研讨课计划,由上课老师准备;(2)上课老师提前一个星期将课件、教案交课题组成员审查、修改、指导;(3)上课老师听取课题组成员意见后对课件、教案进行修改;(4)上课老师上课,课题组成员听课;(5)课题组成员人员参加评课,提出改进意见;(6)上课老师写课后反思,学科教研组整理资料归档。

11、为提升学生作文的热情,配合学校、年组举办的作文竞赛,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导,并组织学校写作兴趣小组,出版校级刊物《萌芽》。

12、注重积累课题准备阶段的原始资料,编制并打印资料,填好课题活动纪实和培训纪实;

13、制订课题例会制。原则上,课题组每月活动一次,或针对研究重点、难点进行研讨或举行观摩课进行研究,或收集资料进行交流等等。通过课题碰头会,主要是对课题执行与日常教学结合情况,展开讨论,进而提高科研活动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二、课题在具体教学环节中的体现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课题组时时思考着“运用信息技术理论和教育技术手段,优化作文教学模式”这一核心,一手调控自变量与因变量,一手控制无关变量。主要体现在备课与教学环节当中。

1、组织力量,集中备课。

备课分三个层次:课时备课,备学生和课题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即基本的业务备课,主要从教师角度对作文教学的教学环节进行系统梳理;

备学生,即从学生的现有写作基础和作文心理、参与心理出发,明其所需,所困,所惑,“测量”出其对作文的“承重”能力,真实客观了解现状,为课题课时备课做准备;

课题课时备课确立课堂教学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主要针对课时备课中确立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结合学生的作文现状和作文心理,灵活机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创设作文情境,再现生活,力图让学生的听觉、视觉都参与到作文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使学生的怕写作文,厌写作文转变成想写作文和乐写作文。

2、课堂教学中实施两种方式的教学:

从老师角度,(1)教师多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再现生活,引起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兴趣和热情;(2)教师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作文教学,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从学生角度,(1)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多方位的迅速及时的传递反馈信息,实现适时评价,让学生须略成就的喜悦,而成就感又让学生进一步激发表达兴趣和欲望;(2)学生则通过网络,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写作素材,有利于开拓视野,打开思路,写出立意高、见解新的文章。

第三部分:课题运行的阶段性成果:

(一)作文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信息技术实现了教学信息的双向交流,开成了双向交流教学方式,为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等提供了所必须的教学环境与学习资源。在教学教程中,实验教师充分尊重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创作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和积极的个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所作的作文兴趣问卷调查表明,实验班在写作兴趣都比对照班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实验班与对照班所作的终考作文成绩比较表明实验班学生在各类测试中作文成绩有较明显的提高。实验班学生积极参加县市各类作文比赛,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反响。如在全市中小学生廉洁教育征文比赛中,就有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参赛获奖率高达100%。

(二)促进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通过进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参加实验的教师每学期最少设计两个以上的课件,并经常使用其他课件进行上课,并经常进行校级信息技术培训,促使老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一直渗透新课程的新教学理念,并根据课题成员大部分是教研组长的特点,经常对学科教研组的教师进行辅导,使教师的教学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在县级级骨干教师中实验教师占了很大的比例,如李林英老师执教的初中作文《水的遐想》一课在郴州市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三优联评”活动中荣获三等奖;李飞老师执教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课例《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荣获市级二等奖。设计出一批优秀课件。包括获得县市级比赛一、二、三等奖共10余人。

(四)主要阶段性研究成果有:刘承栋的初中两种文体作文教学创新课件。

王勋桃、王荣碧、曾庆西、李林英的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创新研究经验论文四篇。

王勋桃、王荣碧创办校级刊物《萌芽》两期。

李林英的作文观摩课四堂。

刘承栋、李林英的典型课例vcd作文教学专题一张。

XX年年,我校《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创新研究》研究方案,在市级课题研究方案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2010年6月在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荣获县级优秀组织奖。

第四部分:困惑

1、由于课题研究组织机构成员分工都是临时的,加上各自都承担了非常繁重的组织领导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时间和精力都对课题研究没有充分的保障,对课题的全面调查和深入探究势必产生负面影响。

2、由于课题研究实验经费的筹措不能一时到位,相应的课题研究条件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发达地区已经采用交互电子白板进行教学,我们目前的多媒体都还没有配齐,cai课件都尚未普及。

3、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的科学发展需要科学的教育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研究。

4、幸福的有效的创新的教学方式来自于开放的、自由的、多元化的教学观念。解放思想是关键,必须引起重视。

5、成果档次不高。

第五部分:研究工作中的体会及今后的工作构想

作为应用性的课题研究,它的价值取向应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行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改善。两年多来,课题组成员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也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随着课题不断向纵深推进,课题组觉得还有一些问题很值得进行深入思考。

1、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主要指的是多媒体计算机、教室网络、校园网和因特网等,它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认知程序,从根本上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更重要的是,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开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打开新的局面。

2、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增添了动态演示性的内容,增强了交互性。使得学生不仅仅通过接收信息而学习,还可以通过资料的展示过程以及交互加深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适当的交流通常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交互性便成为学生有效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研讨课实施方案范文第7篇

本学期,根据市教育局“构建高效课堂建设年”的工作意见,伴随着实验小学构建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强势推进,我校认真学习并贯彻市教育局教育教学工作的会议重点,结合本校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打造高效的教学模式。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不断摸索、不断尝试和改革,并付之于实际教学工作中去,其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认真组织学习,领会各级文件精神,切实转变教师思想观念。

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市教育局文件《关于印发<开展高效课堂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以及《市中心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实施方案》,充分认识高效课堂建设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确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以及实施过程中我们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二、强化组织建设,倡导全员管理,全面参与,全程监督。

要想全面促进素质教育,须从课堂教学入手。因此,我校建立了一个求真务实的,由校长任组长的高效课堂建设领导小组。采取学校校长统领全局,亲自抓教规教改,并由学校业务校长、教务主任、教科室主任及各科教研组长分包各学科及各年级的教改工作。上至校长,下到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构筑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网络,努力打造高效教学模式。使我校教育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三、规范教育行为,确保各项工作制度化,力求工作有章可循。

为了激励广大教职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长足发展,通过广泛征求教职工的建议,继续完善了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高效课堂建设实施细则与方案等,让教师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最大限度的提高了课堂效率。

由教务处、教科室牵头负责,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与实施方案,及我校校情实际,起草了本校高效课堂建设执行方案,校委会针对此方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研究讨论后定稿,形成了符合我校特点的可行性较强的高效课堂建设执行方案,并在教师大会上通过。

四、加强校本研训活动,扎实推进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

为了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使他们尽快适应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我们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品德高尚、有特长、有能力的教师队伍。

1.有针对性的组织校本培训。

一是集体学习解读了高效课堂的相关理论知识,使每位教师充分了解“高效课堂”的内涵,明确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根本目标;二是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渠道自学他人关于高效课堂建设的相关论文、案例、课例等优秀资源,进一步加深理解,消除畏难情绪,同时为进一步的研讨活动储备理论依据和经验。为此,我校专门邮购了十本关于课堂教学、教师专业技能等方面的专业理论书籍供老师们学习、借鉴。三是积极派出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本学期结合上级教育部门培训要求与学校实际情况,加大了外出培训学习的力度。

2.观察反思教学行为,整体把握研究动态。

如何进行高效课堂建设?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作为活动中的教师个体,应该从什么地方入手?……为此,我校从帮助老师们观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状态方面入手:

一是积极落实并强化我校确立的“教研兴校,科研强校”的观念,教科研活动紧密联系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紧紧围绕“生成课堂、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等课堂教学要求,紧紧围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获取的经验,紧紧围绕和谐师生关系建立等内容进行教科研活动,应揭开教科研的神秘面纱。树立问题即课题,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过程即教科研活动,问题得到解决即教研成果的意识。切实把教科研活动当作促进学校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杠杆。

二是组织听推门课,主要由校委会成员组织听,也鼓励其他教师随堂听,听后及时交流看法,帮助教师认识平时被自己忽略的影响教学效率的地方。

三是加强教学常规督查活动,促进教学规范。学校严格执行《市中小学教学管理规定》,注重教学工程规范化管理。一是认真制定学校及处室工作计划,做到计划可行、必行。同时督促教师拟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计划,并监督落实。二是加强平时督查,随时抽查教师的备课及班班通“三统一”的情况,对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质量分析等环节进行检查,每月底全面检查每位教师的备课,次月初对检查中发现的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作通报,对违规行为如实记载,通报批评,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三是在学期末进行常规工作检查,并用检查结果对教师绩效进行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常规管理的落实,让教学井然有序,为提高教学质

量奠定了基础。然后教师自查整改,教务处、教科室再组织复查,复查中若发现问题便与年终绩效考核挂钩。

四是教师自我反思教学行为。在老师们充分了解自身教学行为的基础上,分教研组召开专题研讨会。在每组成员的共识下,三个教研组分别确立了本组高效课堂建设研究主题:语文组——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建设高校课堂的基础;数学组——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校课堂建设的第一步;综合组——落实学法指导,打造高效课堂。

五是开展“课堂教学比武”等常规教研活动。一是组织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二是参与“四优”评选活动。在老师们明确了研究方向,便以教研组为单位,再一次讨论并拟定教研组的具体实施计划,确定更细的研究目标,围绕本组的研究主题开展人人认真上好一节研讨课活动。在4月、5月两个月内上完研讨课,各教研组就活动的开展进行了总结反思。

六是认真组织了联片教研与校际教研活动的开展。一是为支教学校送课活动。二是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网上教研活动。三是与辖区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联片教研活动。让老师们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提高了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

七是通过看名家教学光盘,提高广大教师的授课艺术,进行课件制作培训和微机操作培训,使广大中青年教师能熟练掌握课件制作技术并利用多媒体上课,高效课堂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五、以学习小组建设和导学案编写为抓手,切实进行高效课堂建设扎实有序开展。

1、积极抓好班级学习小组建设工作。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就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以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的问题。我校要求教师在进行小组建设时做到: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家庭情况、学科学习状况等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使各组之间达到相对平衡。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四是分组后做好组员分工与职责培训工作。

2、根据本校实际认真做好导学案编写工作。学案导学是借助学案引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不仅对指导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是非常有帮助的,还对解决由于教材和讲授本身的问题造成的学生理解困难是极有帮助的,另一方面学案的使用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减心理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

研讨课实施方案范文第8篇

一、行政推动机制的运作――区域层面的整体推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难点,它的建设离不开自上而下的管理和引导,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是地方管理和引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关键所在。

(一)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措施

1.统一规划,出台政策文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教材无课标,待审的课程指导纲要只给出了课程基本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实施评价等。为便于学校以校为本开发与实施,应从区域层面制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规划好本地区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管理的要点、实施和评价的方法等。我们出台了《创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先进学校》等文件,发动创建,表彰一批,带动一批。同时,还出台了《进一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实施意见》《印发中小学课程建设示范学校(园)评估标准的通知》等文件,在政策和制度上对学校层面的课程建设、教师层面的活动指导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均衡推进。

2.落实人员,构建研究管理机构

为提高实施效率,实现“整体规划、分工合作,全方位发掘区域资源,整体优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实践先行、研讨带动、交流共享,最大限度为课程资源整合优化、课程实施铺平道路”的区域课程建设目标,我们初步搭建了“教育局教研室―实验学校”垂直的研究课程管理体系和“教育局总课题组―科研协作区―实验学校子课题组”三位一体的科研组织管理体系,对全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评价、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培养进行一体化规划调控。

3.加强督导,评估与指导交互进行

2005年起,我区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建设纳入督导评估体系之中,归属一级指标学校管理、二级指标依法办学和课程改革中。区教研室每年对课程实施情况作一次专门调研,在调研中加强对课程开发实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展示成果,搭建交流平台

自2007年起,区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展评、义务段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科技节各类项目竞赛这三个区级展示平台覆盖全区小学、初中和高中。通过区级展示,促进校际交流,提升活动质量。在此策略的引导下,各样本学校也相应搭建了校内成果展示平台。

(二)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策略

1.有效途径――“联动共享”

我们采用“联动共享”策略,即样本学校在共同组织的统一调控下,根据自身条件,分工合作,探索符合地域实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和实施方式。在实验学校探索的基础上,组织校际经验交流,共享研究成果。该策略从区域统一规划调控着手,不但避免了盲目开发、重复建设,而且,由于校有专攻,有利于深度开发和精细化实施,体现学校个性特色,更起到了典型引路、共同前进的作用。

2.有力保障――“立体管理”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的“立体化管理”是指将课程目标、支撑体系(教师、课程资源、组织系统)和指导策略作为课程管理的重点和三个关键影响因素。不仅关注“该做什么”,而且关注“如何去做”“怎么做更好”。因此,学校在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时,兼顾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制定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挖掘课程资源,设计课程内容。各校在校中层(或以上)领导层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负责人,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指导教师1~2名,要求各科教师作为兼职教师,接受学生聘请成为活动指导教师,进行团体协同指导,探讨活动的相关指导策略。课程目标、支撑体系和指导策略抓住了重点和关键,保证了课程的实施。

二、教研拉动机制――协作层面的专业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要常态、有效地实施起来,还得解决方法上的问题,即“怎么做”,这就需要得力的教研拉动机制,发挥教研专业引领作用。我们通过区级教研活动,进行集中培训,内容涉及学校课程方案制定、课程制度建立等;主题教研解决各类主题活动设计、探索各环节课堂指导课型等;现场教研策划让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联手展示课堂指导……区级教研的辐射拉动了教研协作群、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具体方法策略上逐个引领、解决、提高。

三、自主驱动机制――学校层面的深化实施

各样本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和特色资源,制定了基于特色资源的课程实施方案,并不断总结优化活动指导方法。

(一)制定校本化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是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样本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将课程的总目标具体化,根据目标,结合学校课程资源,融合四大领域三条主线,统筹安排课程内容,探索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模式。

从学校传统活动走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蔚斗小学,围绕学校传统文化活动,开发了如《我的毕业典礼》《我是蔚斗小导游》《过中秋》《走进春节》《让图书漂流》等经典主题,丰富了课程资源,提升了活动品质。

寻找载体整体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淮河小学基于“生态基地”、“综艺广场基地”、“绿色港湾基地”三个校外活动基地和“阳光城”快乐大本营校内活动基地,创新了课程建设的载体,确立了阳光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浙江教育信息报》《人民教育》相继对其进行了报道,享誉全国。

传承学校特色,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区实验小学传承童诗教学特色,结合读书节、采风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张扬学校“书香、诗香、翰香”三香校园文化和特色品牌。大小学结合学校科普特色,利用校园科普十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不同于学科教学,它的有效开发与实施离不开行政推动、教研带动和学校行动。为此,我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着力于构建“三级互动”的有效实施机制,通过区域行政推动、层级教研拉动、学校自主驱动,研究探索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措施和策略,总结优化活动指导策略,打造学校特色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之协调运行并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有力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一、行政推动机制的运作――区域层面的整体推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难点,它的建设离不开自上而下的管理和引导,强有力的行政推动是地方管理和引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关键所在。

(一)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措施

1.统一规划,出台政策文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教材无课标,待审的课程指导纲要只给出了课程基本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实施评价等。为便于学校以校为本开发与实施,应从区域层面制定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规划好本地区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管理的要点、实施和评价的方法等。我们出台了《创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先进学校》等文件,发动创建,表彰一批,带动一批。同时,还出台了《进一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实施意见》《印发中小学课程建设示范学校(园)评估标准的通知》等文件,在政策和制度上对学校层面的课程建设、教师层面的活动指导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均衡推进。

2.落实人员,构建研究管理机构

为提高实施效率,实现“整体规划、分工合作,全方位发掘区域资源,整体优化课程资源开发”和“实践先行、研讨带动、交流共享,最大限度为课程资源整合优化、课程实施铺平道路”的区域课程建设目标,我们初步搭建了“教育局教研室―实验学校”垂直的研究课程管理体系和“教育局总课题组―科研协作区―实验学校子课题组”三位一体的科研组织管理体系,对全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评价、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培养进行一体化规划调控。

3.加强督导,评估与指导交互进行

2005年起,我区将综合实践活动的建设纳入督导评估体系之中,归属一级指标学校管理、二级指标依法办学和课程改革中。区教研室每年对课程实施情况作一次专门调研,在调研中加强对课程开发实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展示成果,搭建交流平台

自2007年起,区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展评、义务段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评、科技节各类项目竞赛这三个区级展示平台覆盖全区小学、初中和高中。通过区级展示,促进校际交流,提升活动质量。在此策略的引导下,各样本学校也相应搭建了校内成果展示平台。

(二)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策略

1.有效途径――“联动共享”

我们采用“联动共享”策略,即样本学校在共同组织的统一调控下,根据自身条件,分工合作,探索符合地域实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和实施方式。在实验学校探索的基础上,组织校际经验交流,共享研究成果。该策略从区域统一规划调控着手,不但避免了盲目开发、重复建设,而且,由于校有专攻,有利于深度开发和精细化实施,体现学校个性特色,更起到了典型引路、共同前进的作用。

2.有力保障――“立体管理”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的“立体化管理”是指将课程目标、支撑体系(教师、课程资源、组织系统)和指导策略作为课程管理的重点和三个关键影响因素。不仅关注“该做什么”,而且关注“如何去做”“怎么做更好”。因此,学校在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时,兼顾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目标制定本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挖掘课程资源,设计课程内容。各校在校中层(或以上)领导层确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负责人,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指导教师1~2名,要求各科教师作为兼职教师,接受学生聘请成为活动指导教师,进行团体协同指导,探讨活动的相关指导策略。课程目标、支撑体系和指导策略抓住了重点和关键,保证了课程的实施。

二、教研拉动机制――协作层面的专业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要常态、有效地实施起来,还得解决方法上的问题,即“怎么做”,这就需要得力的教研拉动机制,发挥教研专业引领作用。我们通过区级教研活动,进行集中培训,内容涉及学校课程方案制定、课程制度建立等;主题教研解决各类主题活动设计、探索各环节课堂指导课型等;现场教研策划让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联手展示课堂指导……区级教研的辐射拉动了教研协作群、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从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具体方法策略上逐个引领、解决、提高。

三、自主驱动机制――学校层面的深化实施

各样本学校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和特色资源,制定了基于特色资源的课程实施方案,并不断总结优化活动指导方法。

(一)制定校本化课程实施方案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是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样本学校根据本校实际将课程的总目标具体化,根据目标,结合学校课程资源,融合四大领域三条主线,统筹安排课程内容,探索不同类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模式。

从学校传统活动走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蔚斗小学,围绕学校传统文化活动,开发了如《我的毕业典礼》《我是蔚斗小导游》《过中秋》《走进春节》《让图书漂流》等经典主题,丰富了课程资源,提升了活动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