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众所周知,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都在采取各种措施刺激经济,增加投资,拉动需求,以防止经济危机的进一步蔓延,但全球的经济减速或衰退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单元,命运似乎完全由外部大环境所掌控,大多数企业,只能被动接受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
企业如何应对经济危机?对不同企业而言,因自身能力、所处行业、外围区域及宏观环境、内部条件等要素不同,应对措施也就因企而异。对于现行的中小企业而言,本人认为其应对经济危机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稳定经营规模,实施科学发展
2008年以前,全球经济形势喜人,中国经济更是一枝独秀,改革开放30年间,GDP平均增速近10%。但就一般情况而言,企业由于快速发展而缺乏足够的资源储备,很容易受到经济危机侵害,资源投入减少,市场需求萎缩,这不仅仅会遏制甚至可能会枯竭企业的生命。其实,很多企业在经济危机中无法应对,就是因为平时没有储备,根据当时形势盲目扩张,一旦环境改变又无法迅速调整。面对危机,管理者必须提高企业经营的稳定性,避免过渡扩张,从而优化资源的可持续供给。
稳定经营规模,实施科学发展,首先是对投资项目重新进行可行性评估,当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发生变化,重新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对建设周期长的项目,可以提高过程决策弹性,以应对变化,对风险与收益极不对称的项目,应果断刹车。按照波士顿矩阵的分析方法,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企业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培育明星业务,对现金牛业务往往采取维持策略,但当宏观经济出现衰退时,现金牛业务应成为经营核心,这需要企业管理者从经营思路、资源供给、组织优化等方面调整和改变。从而实现转变观念、优化资源、实现降本增效的目的。
2 充实现金流量,强化财务管理
充实现金流量,一要压缩库存产品,我们说金融系统为整个经济体系提供血液,企业现金流也是企业系统的血液,企业破产的根本原因就是现金流断裂。资不抵债一样可以生存,只要有现金流量,只不过是财务风险大而已。处于经济危机中的企业首先就是适度提高资产流动性,尤其是库存物资和各类帐款,以提高抗击风险能力。二要降低应收账款。降低应收帐款的最直接办法是优化企业销售管理系统,通过客户关系管理,提高与信誉高的客户的销售份额,逐步淘汰信誉差的客户;通过帐款回收优惠和激励计划促进货款回收,把优惠给客户,同时激励收款人员;对应付帐款部分,大部分中小企业都采用延迟支付期限的方式,提高自身的现金量,其实这是一把双刃剑,经常会伤害到自己,所以我建议中小企业把商誉放在首位。三要盘活闲置资产。对企业的闲置资产,尤其是价值较高的固定资产,应尽可能盘活或变现。盘活可以提高使用率,也能带来收益,处置闲置资产也不失为强化财务管理的好方法。
3 收缩部分业务,实施重组策略
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生存,何况是抗风险能力极小的中小企业,因此,当面临经济危机时,对部分业务实施收缩策略有时候不失为正确的选择。首先是瘦狗和问题类业务,未来发展还不明朗,同时又需要不断地进行资源投入,对有一定发展前景的业务可以保留,看不到前景的直接采取出售或其它方式予以剥离;对于明星类业务,判断其生命周期、风险程度、收益率等指标,结合自身业务发展方向,可以保留的继续运作,但不宜再进行大规模投入,因为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这也说明为什么经济危机来临时,不仅仅是整体经济衰退,也使得科学技术发展停滞不前。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生存问题,其次才是发展问题。 另外,有些业务可能处于危机的重灾区,或者本身就有缺陷,即使能够渡过危机,也不会有大的发展,对此类业务建议企业趁早撤离,不能死盯着一点不放。因此,对处于受危机影响大的行业的业务应收缩甚至关闭,大企业在危机时期往往会展开业务重组,中小企业其实也一样,业务重组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4 强化企业管理,发挥竞争优势
一般来说,能够度过危机的企业都有其特有的竞争优势,包括自然资源垄断者和行业或细分市场资源垄断者,与多数竞争者相比较,中小企业通过强化自身竞争优势,以其稀缺性或特有性应对危机是最为理想的。
企业竞争优势构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企业在长期经营过程中,逐步培养并建立起来的一种或一组能力,具有稀缺性、价值性、难以模仿、不可复制等特征。对经营管理者而言,必须明确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自己企业的竞争优势有哪些?是不是核心竞争能力?面对经济不景气,企业管理者需要进一步突出自己在技术研发、采购、运营、市场、销售、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和能力,同时利用该优势去占领有限的市场区间。
5 建立战略联盟,分散经营风险
企业通过构建战略联盟以应对经济危机至关重要,战略联盟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基于供求关系的产业联盟,另一类是基于资源或能力共享与互补的专业联盟。企业建立供应商联盟,可以有效组织生产运作,在保证供应物资质量的前提下,还可以形成便捷的供应体系,减少库存成本。但需要指出的是,经济增长时期的这些联盟作用与经济危机期有着本质不同,增长时期大家关注点是效率和利益分配,而危机时期更应该强调的是稳定与风险分担,只有明确这一点,合力才能够有效发挥出来。
专业联盟在跨国公司已经存在了许多年,这也是一种社会劳动分工,可以大大提升运作效率。资本所有者提供资本或者资源,双方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联盟。专业技能所有者提供专业的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管理咨询、技术开发或产品设计等服务,企业通过专业联盟可以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运营优势,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无论是产业联盟,还是专业联盟,甚至是以前的竞争对手,当面临外部环境恶化、经济、金融危机蔓延的时候,都能够成为真诚的朋友,大家通过联盟契约方式,成为一个默契的整体,分工协作,资源与能力共享,风险分摊,这样更容易形成合力,以共同应对危机。
1.1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的严重影响,我国国内各大金融机构在贷款的发放的条件以及程序上更加严格,不论对贷款对象还是在贷款额度的授予上都制定了新的规定。特别是对于生产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的农产品贸易企业的信贷支持上的力度逐步缩小。除此之外,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一样,由于我国在“绿箱”政策实施上也存在严重的不足:当前政府实施的支持措施大多都属于一般服务类型的绿箱政策,但是其在农产品生产者的补贴政策却比较少。并且能够符合“绿箱”政策的价值量也远远低于农业GDP的5%,这与国外发达国家使用的价值量大于农业GDP5%的“绿箱”政策相比,在很大程度上对我国农产品贸易企业产生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
1.2受到欧美国家经济衰退的严重影响,我国国内拥有出口优势的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上都受到了剧烈冲击,订单量急剧下降,并且国内大量中小农产品贸易企业由于无法应对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出现经营上的严重亏损,甚至是倒闭。尽管2008年我国园艺产品、水产品等具有较大出口优势的农产品贸易量保持稳定增长,但是同去年相比来说,部分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额在增速上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从出口贸易额上来说,蔬菜的出口贸易总额是64亿美元,同比增长3.6%,增速下降了近10%;水果的出口贸易总额为42亿美元,同比增长13%,增速下降了近39%;果汁的出口贸易总额不容乐观,尤其是苹果汁的出口贸易总额仅有12亿美元,同比下降了8%,而这种出口贸易总额严重下降的情况是从来没有过的;畜产品的出口贸易总额为44亿美元,同比增长8%;水产品的出口贸易总额为106亿美元,同比增长为9%,但是两者的增速都有或多或少的下降。我国在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当中曾经做出不恢复使用出口补贴的承诺,但是这一承诺将会造成国内农产品,特别是具有出口贸易优势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能力的降低。
1.3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的一段时间内,国内大多数中小型农产品贸易企业以及乡镇企业在生产与经营上都面临着严重的困难,比如经营资金紧缺、劳动力不足、生产效益严重下降、买方企业无法及时交付货款等等,再加上中小型农产品贸易企业在融资上的难度逐步增加,是得部分农产品贸易企业陷入了经营的绝境,随时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特别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中的外向型乡镇企业遭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在面向欧美地区的乡镇企业当中,订单金额与出货值的增速在2008年下半年都出现了严重的下降。再加上全球经济危机的不断冲击,使得很多农民失去了工作,就业难度不断增加。我国农业部对国内农民工的就业状况进行了多次调研,从调研情况上的看出,返乡农民工占到了外出农民工总量的11%,这一占比还在增长。依据我国农业部对重庆、四川等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多次调研,约有85%的返乡农民工在春节后准备再次外出。除此之外,浙江的绍兴与杭州等地,就业岗位明显减少,到2009年的5月份,这一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1.4由于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出现严重下滑,从而造成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减少,这也进一步使得国内财政收支出现严重失衡,从而也就导致政府在投资上只能够采取财政紧缩和出卖土地的方式,甚至是出卖农用耕地来弥补财政上的不足问题。政府的这种弥补方式会直接造成农耕土地的大量流失,使得农民可用耕地的数量减少,进而使得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投资主体缺乏后续动力,房价下跌,粮食产量也很难再保持稳定发展,甚至还会出现下降的风险,而上述这些问题就会直接产生房贷危机以及粮食危机等严重的问题,从而使得农民利益受到严重损害。
1.5受到全球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整体价格也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从2008年初开始,农副产品价格开始暴涨,价格与去年相比暴涨了约150%,而到了7月份则开始出现严重的下滑,价格回落到2005年11月份水平。2009年,国内农产品的价格依然保持下降的趋势。比如在2月份,玉米与稻谷的价格与2008年9月份相比就下降了近20%和5%;猪肉与2008年2月份相比较来说下降了近22%。2009年1月份收到节日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农产品整体价格有较小幅度的回升,但是节后部分农产品的价格却再次下降。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粮食等农产品在产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原油价格的不断下降就造成生物燃料在用粮上的不断减少,各类国际投资资本开始撤出,进而使得国际农产品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问题。
1.6国内农产品贸易企业在境外的投资上,受到全球经济的影响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而这些已经在国外有所发展的企业在投资上受到的损失对国内农产品贸易投资者来说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从而导致与农产品贸易相关企业的经营危机,进而影响了国内整体农产品的贸易发展,对我国农产品今后的贸易发展形成了阻碍。
1.7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影响使得国内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同时其生产规模却在不断地缩小。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得国内各种产品的原材料价格不断地增加,从而使得各行业的企业在生产成本上也在不断地上升,再加上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上的影响,使得我国农产品贸易企业的发展速度逐步放缓,再加上生产设备以及生产技术上的落后和原材料上的不合理使用,使得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的生产成本高涨。除此之外,再加上订单的不断减少,使得企业的经营效益不断下降,利润上的减少迫使企业不得不减少经营规模,进行裁员、停业甚至是倒闭,而这样造成的大批农民工的失业也为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很多隐患,同时也不利于整个农村地区和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2.我国农产品贸易企业有效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策略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农产品贸易企业应当如何应对成为国内农产品贸易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各类政策的分析之后,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进行应对:
2.1政府应当增强对国内农产品贸易龙头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由于国内具有较大市场发展空间的龙头农产品贸易企业是实现我国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性和重要条件,同时也是促进农民致富的必要手段,我国政府应当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和政策来进一步加大对中央、地方的财政以及各大金融机构在对农产品贸易龙头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尤其是对以出口贸易为主的乡镇龙头农产品贸易企业的信贷扶持上。同时,还要全面引进战略投资,并且向农产品贸易企业提供优质的信贷扶持与支持,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农产品贸易企业的产业化发展,另外还需要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农产品贸易以及各类农产品在贸易上的负面影响。
2.2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上的投资规模,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一方面要不断扩大国内农产品消费的需求水平;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增加农产品贸易企业的就业岗位,从而有效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从而夯实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以此来为全球经济危机以后的下一步经济繁荣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次全球经济危机中,我国政府投入了4万亿元人民币来扩大国内需求,在农业以及农业相关领域上的投资规模就高达800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在农村公路、用电以及货运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从而有效防止农业领域发展上出现滑坡,避免出现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中的农业发展覆辙问题。我国政府在本次全球经济危机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当中,最为有效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措施就是有效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同时,我国政府长期对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非常重视,先后颁布实施了多项针对农民工创业、就业以及培训和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的扶持和支持措施,且这一系列的措施都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同时,在返乡农民工数量较多的区域,当地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扶持措施来帮助农民工及时找到就业的岗位,以此来解决其就业问题,进而使得国内农产品贸易企业在劳动力问题上得到有效解决,实现其正常生产,最终将全球经济危机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2.3适当提升粮食收购价格,保障农产品贸易企业收入有效增加。提升粮食收购的价格,不但能够直接提升8亿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而且也能够直接提升国内农产品贸易企业的经济效益,以此来保障农民生产积极性得提升和粮食产量的稳定增加,进而稳定农产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另外,提升粮食产品的收购价格也是对我国农产品在出口贸易上的遭遇的负面影响的有效消除措施。
2.4加快农民在土地处置权的立法工作,从而提升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水平,以此来保障农民能够享受土地带来的财产性收入。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尽快明确农民的土地使用权,从而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并且要允许农民可以对土地进行转让,这样就能够进一步增加农民的财政性收入水平,进而提升其消费能力,来拉动国内内需的扩大,以此来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增长。
2.5有效运用和使用“绿箱”政策,不但能够稳固经济危机中的农业发展基础,而且还能够在世贸组织的允许范围之内对我国农业及其贸易发展进行最为有力的政策支持。因此,我国政府应当依据世贸组织中的相关农业协议,并且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从而在法律上保障我国农业贸易企业在发展基础以及国际市场中的权益。
一、经济危机理论
面对周期性爆发的经济危机,西方学者展开大量的经济研究,试图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关键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经济危机问题也做出了全面系统的科学论述,并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
(一)凯恩斯的经济危机理论
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的实质是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进而会导致失业率上升,使得社会处于非充分的就业状态。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在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地位,她积极的探讨如何有效的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有效的消除非自愿失业。
(二)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在文明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机器化大工业迅速发展,机器化的大生产促进了社会化的大生产,生产资料有资本家们控制,工人和无产阶级创造的财富被资本家们所掠夺。随着社会化的程度越大,它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就越发的激烈,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因而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高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会重新激化,导致经济危机再一次爆发。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处于危机、萧条、复苏、高涨这样的几个阶段,危机和高涨既是起点,也是终点。
二、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原因分析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就要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
(一)金融危机爆发的本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美国经济的平稳运行,进入到21世纪,美国的经济未能及时的找到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动力。美联储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开始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迅速的发展起来,为了促进消费,美联储大胆的进行了各种创新,尤其是在住房按揭贷款上面。2004年开始,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加速了通货膨胀,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各种骤然的政策加剧了房地产的泡沫,从而直接引发了次贷危机。
(二)对当前金融危机的解释
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危机最初不是在和直接消费有关的零售商业中暴露和爆发的,而是在批发商业和向它提供社会货币资本的银行中暴露和爆发的。”马克思还指出,“在再生产过程的全部联系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中,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危机显然就会发生”。因而此 次金融危机表面上看是房地产泡沫引起的,但实际上却是由资本主义固有矛盾所导致,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中国的应对措施
中国应进一步夯实实体经济基础,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并积极主动的参与世界经济新秩序的重建,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信心。
(一)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弊端也有益处。一方面,美国的金融危机也导致了世界经济的衰退,中国处于其中的一员,无法躲避大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危害,如,大量的外国投资从中国撤资,致使国内吸收的国外投资减少,各国经济萎靡不振,为了促进本国经济的复苏,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的出口贸易受挫,出口贸易型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出口国外受挫,但是国内确是未完全开采的大市场,而且也为国家政策调整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此次危机也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力反思和汲取教训的机会,要促进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协调发展。
(二)促进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是我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客观要求。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富裕。促进经济增长就要注重自身经济结构合理化,资本有机构成既符合整体经济发展需要,又立足本国国情,满足绝大多数劳动力的就业;合理规划国内消费、投资、出口这三者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马克思经济理论,消费是生产的终极目标。如果为生产而生产,那必定造成供给的过度,出现生产过剩,导致经济危机,所以,我们必须把投资放在需求允许的合理范围内,以需求带动投资,以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合理搭配共同促进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金融危机;煤炭企业;措施
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在国际煤价下跌带动下,国内煤价普遍下降,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给我国煤炭经济发展带来了困难,从而影响了煤炭消费,阻滞煤炭工业的发展。如何在煤炭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应对经济危机?本文作者主要通过树立质量第一,诚信经营的理念,使企业达到摆脱困境,进而长足发展来进行阐述。
一、世界经济危机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影响
1.经济危机使我国实体经济受到很大影响,导致下游行业需求下降,煤炭需求量减少。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导致经济增速减缓,宏观经济走弱,这种趋势反馈到市场,首先表现为煤炭四大下游支撑行业钢铁、火电、水泥、化工增速全面变缓,煤炭需求疲软。
2.经济危机影响世界煤炭市场供求格局,这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煤炭进出口市场,导致进出口格局改变。全球金融危机,国际石油、煤炭价格大幅度下滑,我国煤炭价格虽教之前有所下滑,但由于价格仍高于国际煤炭价格,就造成我国煤炭市场供求割据进一步发生变化。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偏低的刺激,我国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放弃采购国内煤炭,转向国际市场煤炭,国内煤炭的需求量减少。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煤炭市场下滑的幅度较大,速度较快,势必倒逼挤压国内煤炭市场,加大国内煤炭市场价格的反差,再加上煤炭出口加税的影响,必将影响到我国的煤炭贸易。国内、国际煤价变化,势必改变进出口格局,进口煤逐渐增多,增加国内煤炭市场容量,将进一步增加国内煤炭企业经营压力,引发国内煤炭价格波动。
3.经济危机使我国煤炭市场动荡,煤炭需求减弱,价格大幅度下滑。经济危机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我国煤炭市场较大范围、较大面积、较大幅度、较多煤种的煤炭价格下滑的情况。
二、煤炭行业产品质量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煤炭产品质量方面受利益驱动的影响许多小煤窑存在短期行为,不重视产品质量,掺杂使假不讲信誉,不讲求合同兑现率,谁出的价高就卖给谁,短期行为严重,给用户造成了不良的影响,这些矿井在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使自己产品销路不畅,产品积压陷入价格滑坡的泥潭。
在面对国内煤炭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企业如何应对当前的市场形势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郑煤集团公司牢固树立诚信经营的管理理念,与用户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讲诚实,守信用,实现互惠互利,实现双方共赢。
三、应对经济危机具体措施方法
1.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即“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保证优良的煤炭质量,赢得用户需求。
(1)建立煤质管理体系
按照煤质达标标准,建立煤质各级管理体系,从集团公司、矿区队、班组落实各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对质量指标层层分解,层层落实,按月考核,奖罚兑现。
(2)狠抓技术管理
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现场做好地质勘测,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调整生产工艺。在采掘一线,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利用先进的采煤方法,对工作面采取分装分运,同时加强治水工作,对采区内的水份及老空水采取有力措施,降低煤层水份,通过各种措施提高出井煤的发热量。
(3)加强煤质加工管理
原煤升井后,如何对煤产品进行有效的筛选加工成为提升煤炭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郑煤集团公司采用螺旋筛加工方式,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把煤矸石降到了最低限度,进而提升了商品煤的产品质量。
(4)严格采制化管理
煤炭产品质量检验,要依靠采样、制样、化验的过程来实现对商品煤质量的评定与考量,郑煤集团公司采取用户、矿方、质检三方共同采样、制样、化验的透明操作模式,依据集团公司质检结果为标准与用户结算,由于采制化过程中采用了共同参与的透明操作,使用户与煤矿的利益形成了有效的统一,减少了因煤炭产品质量方面所产生的纠纷。
2.严格控制合同兑现率
重合同、讲信誉是郑煤集团公司多年来一直遵守的行为准则,通过合同约束供需双方行为,保证双方的利益,一旦与用户签订了合同,郑煤集团运销公司就严格按照合同的要求,组织火车车皮计划,进行装车、发运。严格质检程序,为用户提供一套完善的服务程序,使用户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赢得了用户的信赖,郑煤集团公司相继与多家国内知名的大型电力企业建立了相互信得过的良好关系。
3.建立现场跟踪服务制度
郑煤集团公司的产品销往何地,就有运销公司专门的营销人员跟踪到现场为用户解决疑难,对产品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及时了解产品需求信息,向各生产矿井反馈意见,各生产矿井根据用户意见及时予以改进,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根本,逐步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管理水平。
[论文摘要]金融危机时期,如何适时调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最大限度地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并化危机为机遇,成为我国企业管理者面临的新挑战。本文在简述金融危机给企业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造成的冲击的基础上,分析了金融危机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1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及其人力资源管理的冲击
2008年9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震荡在国际金融市场掀起巨浪,次贷危机转化为严峻的、世纪性、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及经济危机,其余波正进一步波及到中国各个层级的企业。国内企业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对经济危机的抵御,大部分现存的企业纷纷采取裁员或者降薪的行动以削减人力成本。部分企业,其薪酬和奖金削减及裁员范围涉及到从高级管理人员到一线工人的所有层级,裁员和降薪成为危机时代的热门词汇。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已直接影响到了市场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及价值重估,这不仅对企业结构整合提出很高的要求,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战略管理也提出了新挑战。
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该如何应对?企业的既定目标和责任最终都是通过企业的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之间相互作用-来实现和完成的。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企业首先应考虑如何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来保证企业的竞争力。长期以来,在高增长经济环境下的中国企业,危机管理意识相对薄弱,对于危机时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调整缺乏切实的感受和理解,而面临未来的经济周期波动,企业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上积极应对。危机管理的思想是“防患于未然”,不管企业是否已经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分享金融危机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2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新问题
2.1“冲动裁员”带来更大的人力资源规划风险
金融危机中,很多企业纷纷采取裁员减编等措施,在缩减费用的同时,也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许多隐患。大规模裁员不但严重伤害企业声誉,还会在企业留下来的员工中引起恐慌,影响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在实践中常常发现,裁员后由于团队士气低落导致的突发性的大规模辞职让管理者措手不及,而公司在匆忙间去招聘和培训新人,又会造成人工成本增加。这样反复盲目操作最终将扰乱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影响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一个致力于长远发展的企业应谨慎对待裁员,不能简单地将裁员看作是一个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手段,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裁员对企业可能造成的危害。
2.2“剧烈降薪”使企业凝聚力面临挑战
降薪也是经济危机时期企业为了降低人工成本采取的另一重要措施。有的企业按统一百分比降低员工的工资,有的企业采用增加“无薪假”的方式减少员工的工资支出。据调查,有的企业的员工收入在危机时期平均减少了60%以上。除了改变薪酬中工资部分的待遇外,企业还常通过缩减员工的各种福利、津贴和补贴的方式降低员工的薪酬。参与调查的企业61%承认有可能取消年会及其他员工福利;有75%的企业计划削减差旅及娱乐费用。合理调整薪酬结构,在员工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合理降低浮动薪酬,在组织流程再造的过程中是可取的。但只统一降低薪酬总量而不调整薪酬结构的方式,将打击高绩效员工的积极性,影响企业内部员工对组织的情感,反而不利于员工共同努力度过难关。
2.3“培训冻结”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金融危机到来之际,有的企业为了节约人工成本而冻结培训。在许多企业,培训与开发成为企业为了走出危机被理所当然砍掉的成本。然而,企业走出危机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装备更新提高人均产出。通过强化管理,培训提高产品一次合格率,从而通过提高人均利润使得“人均相对成本的降低”,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危机时期企业的经营重点的转变必然会对企业人员的技能和知识储备提出新的要求,如果企业在此时冻结了培训。就剥夺了自己技术创新的能力,企业人力资本的存量得不到提升,员工生产率低,产品合格率低,企业的利润就得不到增长,这种只“节流”而不“开源”的方式将使企业在走出危机的道路上作茧自缚。
2.4“劳资关系紧张”威胁企业内部和谐
企业裁员、减薪容易引起员工的恐慌和抗议,这些问题处理不善,就容易引发劳动争议,导致劳资关系紧张,威胁到企业内部的和谐。目前,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以及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一周年,各企业将进入劳动关系的敏感期,劳动争议的发生量大大增加。劳动争议的发生,作为一种“内耗”,实际上是增大了企业的成本,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大大影响员工的士气,对于遭受经济危机影响的企业无异于“雪上加霜”。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未雨绸缪,要防止矛盾的积累和沉淀,要疏导劳资矛盾,要化解劳资矛盾,保证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的和谐。
3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企业应对经济危机重要的不是忙于裁员、降薪,而是配合企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适时地调整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在实践中,可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3.1谨慎裁员,注重效率为先的人力资源动态配置
危机时期的人力资本优化不是一个简单的总量控制问题,而应以调整企业人力资本结构、提高优质人力资本存量为目标,分层分类对待。比如,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对某一类人才、某一类员工进行总量控制;而另一类人才要大量引进。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相关企业人员的流动,使企业所需的一些关键核心人才比以往经济景气的时候容易获得,因此企业可以借机采取人才置换的方法,在裁员时通过细致的岗位分析,适当削减一些非核心岗位的人员,用节省出来的人力资源资金引进一些企业急需的关键核心人才,加强核心人才储备。企业要注重以效率为核心进行人力资源的动态配置,如对企业的其职务体系进行规划,实现职务体系跟任职资格体系的有效衔接,实现人在组织之中,人与文化、人与专业、人与岗位动态的有效配置。同时,可通过实施精细化运作,强化预算管理,控制显性与隐性等两个层面的人工成本。
3.2变剧烈降薪为合理调整薪酬结构
大幅度降低薪酬,在危机时期是有很大风险的,此时应该通过改变薪酬结构的方式来使企业的薪酬发放更加有效率。比如可通过加大绩效奖金的力度,让员工去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去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收入。同时,可以让每个员工都制定成本降低计划,让每个项目都有指标,授权员工参与企业的成本管理。这样,从整体上来说,企业的整体预算并没有改变,员工的收入也不一定必然下降。而通过这种改变薪酬结构的方式,鼓励员工为了企业的前景而拼搏,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的同时,也通过强有力的激励措施保证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员工授权的举措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3.3重视培训,珍惜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
经济危机使得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因此企业经营战略的调整是企业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战略调整和组织流程重构必然会对企业人员的技能和知识储备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对企业现有人员进行相关新业务领域技能与知识的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可以根据对未来可能涉及的新的业务领域的分析制定技能和知识培训l课程,采取不脱产的方式进行员工的在职知识和技能培训。同时,在培训中可以引入员工援助计划(EAP),强化员工压力疏导。在经济危机时期,企业应该更清楚认识到,人才是企业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只有留住人才,并使人才成长与发展,才能留住企业复苏的希望。
3.4建立合理的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以和谐促发展
内容摘要:本文从全球金融危机入手,介绍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成因,分析了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出口企业应对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回潮提供参考。
贸易保护主义回潮的原因
在目前经济危机的背景下、世界经济不景气之时,伴随经济活力减小,一些国家在增长放缓、国内产业萧条、就业形势严峻的压力下,以各种理由构筑贸易壁垒,从而保护国内的产业,稳定就业。贸易保护是市场保护的一部分。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自由贸易盛行时期,主张政府干预、保护民族工业的反自由化力量也一直存在。经济不景气时,国家和民族利益凸显,贸易保护的呼声自然会高涨。
除此之外,针对于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出现另有其深层的原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如此之快是西方发达国家所始料不及的,在其看来,中国已经成为其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强劲的竞争对手。
近期贸易保护主义回潮的体现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经受着各种贸易保护政策所带来的威胁,其中较为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事件有:
2008年11月11日起生效的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规定:各国对美出口的儿童产品须实行强制性第三方检测;2009年1月10日开始,美国玩具自愿性标准ASTMF963转为强制性标准;2009年8月14日前,玩具上需加贴可追溯性标签,对玩具在内的儿童用品制定了更加严格的质量安全要求。
2008年12月18日,澳大利亚政府正式公告决定立案对原产于中国的碳钢焊缝管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严重影响了双边经贸关系,与双方建立自贸区以扩大和促进双边贸易的目标不符。
印度政府公告称,自2009年1月23日起禁止从中国进口玩具,禁期6个月。处于玩具出口低迷时期的中国玩具行业深受重大打击。近期,印度还对中国钢铁、化工、纺织等产品实施进口限制措施。
阿根廷海关2009年2月10日宣布,为了加强对本国企业的保护,阿根廷海关决定提高包括自行车配件、乐器、钢铁管、背包、电脑配件等产品在内的800余种进口商品的参考价格,如果进口商品的报关价格低于参考价格,海关就以涉嫌逃税展开调查,其目的就是通过变相的贸易壁垒限制进口产品。
由欧盟成员国代表组成的反倾销委员会于2008年12月3日以微弱优势通过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钢铁紧固件征收5年最高达87%的正式反倾销税,而这不过是欧盟最近对中国发起的诸多反倾销攻势之一。2008年前10个月,欧盟新发起14项反倾销调查,其中6项针对中国,分别涉及蜡烛、铝箔和多类钢铁产品。
贸易保护主义回潮带来的影响
(一)贸易自由化被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自己国内市场,扩大国际市场,各国贸易保护色彩越来越浓,贸易纠纷也会随之增多。如果各国都针对他国实行自我保护,实行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设置绿色或技术性等贸易壁垒,最终会引发贸易战的恶性循环,使全球贸易自由化遭到严重破坏。其结果是使世界贸易总额迅速下降,使贸易这个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无法正常运转,使全球紧缩周期将延长。
(二)就业困境难以解决
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为了遏制企业进口,不断加大企业对雇员的责任和义务,使得增加雇员对企业形成的负担日趋沉重。据计算,在过去三年内,美国企业对雇员必须承担的各种经济责任和义务负担,如医疗保险、失业补贴等,已经上升了38%,这无疑降低了企业增加雇员的愿望。
(三)经济危机蔓延加剧
供应链与物流配送的全球分布使得当今世界经济对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抵抗力非常薄弱。任何一环出现贸易壁垒,其后果都可能是全球性的循环不畅。因此,即使在WTO的规则框架之内,只要对开放政策有些许偏离,后果也会是使当前的危机雪上加霜。一旦一个国家打开缺口,相应的报复性关税、倾销与反倾销等很快就会铺天盖地而来,造成一系列连锁反应,使经济危机更加严重。
(四)国家之间互相造成伤害
一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仅会危害到出口国的经济,也会影响到本国的经济,同时会损害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国际贸易的公平原则。中国出口的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跨国公司生产的。如果对中国产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非但起不到保护本国企业的目的,反而变相地损害了本国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且,中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此类生活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或施加其他限制性措施,只能增加当地消费者的生活成本,打击消费欲望;而对初级产品的进口限制,则会增加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其最终承担者仍然是当地普通消费者。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应对措施
(一)加强合作,联合应对
目前世界各国正在努力应对经济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解决危机不可闭关自守,只有寻求全球协同合作,加强协调,遏制贸易保护主义,才能使世界经济早日走向复苏。因此,WTO各成员国应遵守贸易自由化原则,避免各国继续使用贸易保护措施互相伤害,防止世界贸易局面继续恶化,使全球经济尽快止跌回稳。
(二)转变低价出口策略,促进产品升级
低价出口是产品遭遇贸易保护措施的原因之一,出口企业应转变以往低价销售策略,加快技术革新,提高产品档次,使产品在物理特性、消费者效用、最终用途等方面与原被控倾销的产品有所不同,抓紧产品转型,增加产品附加值,尽力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力,努力争创自己的品牌,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份额。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企业真正做到这些会有一定的困难,但企业至少要争取做到出口产品能增加一种以上不同于原倾销品的主要功能,使其价格至少保持在原被诉产品的正常价值以上,这样也会避免再次遭受反倾销等贸易保护指控。
(三)巧用危机,转危为安
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之时,除了防范金融风险外,还可以利用当前的经济环境,如国外企业股票、房地产贬值、人民币升值等条件,使具有相当实力的企业巧抓机遇,加强海外并购,转危为安。而政府则应加大对民营企业海外拓展的支持力度,放松民营企业海外投资的限制,使其可以在危机到来之时,利用自身的优势走出去,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四)转变经营思路,大力开发农村市场
政府将建立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众和特殊群体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以及各种农业补贴和惠农政策等,也为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重要的保障。
在当前出口市场不断萎缩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可以转变经营思路,将重点转移到扩大内需上来。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很多出口产品仍然拥有庞大的潜在市场空间,特别是可以将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农村和一些中小城市作为重点开发对象,使整个产业呈现多层次发展趋势。而出口型企业应及时转变经营思路,特别是玩具、服装等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完成更新换代,对产品的款式和设计等方面进行调整,迅速打开国内销售市场。
参考文献:
1.王晓非.贸易保护主义重燃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壁垒[N].法制日报,2009.2
>> 中国富人的教育移民潮 中国富人再掀“移民潮” 中国富人移民潮,羞辱了谁? 论经济危机对我国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论跨国并购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浅论欧债危机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对我国农村经济产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碳关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文献综述 TPP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探析 “移民本土”的中国富人们 富人移民潮:中国经济动脉大流血 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中国富人再掀移民热潮 中国富人移民再掀热潮 “富豪猎人”吸引中国富人移民 关注我国新的移民潮 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探析 富人移民潮说明了什么? 国际经济合作的趋势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2}程恩富、⑽埃骸渡缁嶂饕骞餐富裕的理论解读与实践剖析》,载《研究》,2012年第6期,第41-47页。
参考文献:
[1]李影.中国投资移民动机与现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3):60-63.
The Economic Impact of China′s Wealthy Immigrant Tide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Ding Xiaoqin1, Qian Yubo1, Cheng Enfu2
(1.Marxism College,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2. Academy of Marxism,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中国联合商报》:面对强大的金融风暴,中国要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最早复苏和振兴起来,“信心”是关键。光有信心还不行,还要有办法。国家对产业链长,对国民经济影响深远的重点行业,制定了振兴规划。您觉得加快长产业链的振兴在恢复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在全方位恢复经济的“办法”中,能够给予我们“信心”的动力又是什么?
刘元春:国家对产业链长、对国民经济有深远影响的行业制定调整与振兴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长产业链的快速恢复有助于缓解终端需求的困境,包括中国的出口与消费。长产业链波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非常大,加强对此的调整与规划可以有效的降低可能发生的产业链条断裂的风险。
在全方位恢复经济动力的过程中,“信心”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从目前来看,短期内能使大家看到及时有效的办法出台,中期内能让大家看到政府行动的迅速,长期内能够对未来做长远的战略规划,这就是我们“信心”的来源,是从根本上给予我们“信心”的动力。
国家出台的一揽子计划使宏观政策更加详细、更加丰满。中国必将在“信心”的带动下、在具体措施的引领下快速的恢复经济,相信中国经济的恢复能力会走在世界的前列。
《中国联合商报》:有专家分析,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依靠低成本、低技术含量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之后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虽然面临更多的困难,但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您认为与当前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高科技产业,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扮演着什么角色?
刘元春:科技兴国是基本定位。大力发展与当前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高科技产业是走强国之路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在中国经济的关键转型时期,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但是要符合当前的基本国情与市场形势。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上,我认为应该提倡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企业顺应市场规律,依靠自身的发展壮大开发核心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对高科技企业加以扶持。
国家对此非常重视,提前进行了科学技术中长期规划中与当前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重点项目,以此作为科技支撑。另外,在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需对国有资本进行引导,还要鼓励民营资本在此期间发挥其优势,更大程度的为民营企业打开大门,让国有资本、民营资本等共同推动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在符合经济转型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应该振兴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应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中国联合商报》:4万亿投资的大手笔不仅彰显了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经济的新形象,更昭示着一种普世价值:和谐。这一点从“国十条”的10个关键词中可见一斑:安居工程、农村建设、基础建设、文教卫生、生态建设、自主创新、灾后重建、居民收入、企业减负、金融支持。如果说这一历史罕见的大规模投资,是在“救火”,那么您认为此投资在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上有怎样的影响?
刘元春:在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危机发生以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拯救经济,大规模的投资即有短期内抑制经济衰退的效果,也包含了长期战略上的规划,这不仅仅是一种“救火”行为。我很同意问题中提到的在措施中体现“和谐”。“国十条”中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建设、安居工程等方面的投资,都是符合长期发展的需求,并且有利于长期的发展。从长远来看,4万亿的投资提速了中国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