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日常教学管理制度

日常教学管理制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日常教学管理制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日常教学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院校;教学管理;创新;完善

教学管理作为高等体育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高效教学质量、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保证正常教学秩序、打造高效课堂有重要价值,是新时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对于推动教学管理进步与改革有积极意义。新时期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遵循客观规律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提高与完善,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入手应用多项举措服务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

一、加强领导开创教学管理工作新局面

要围绕教学管理核心需求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积极开创教学管理工作新局面。高等体育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体育训练与文化课教学并重提升人才培养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高等体育院校要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将教学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工作总体规划,摆在突出位置,切实加强领导。教学管理政领导班子要定期研究管理工作,统筹协调,调动各方面的工作积极性,明确工作任务,理顺工作思路,加强沟通协调,围绕提升、完善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落实各项制度与政策,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要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配合,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要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工作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优化教学设备与条件,改善教学环境;要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工作制度体系;要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绩效考核,不断完善监督激励机制,建立教育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二、更新观念提升教学管理工作水平

新时期高等体育院校要积极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教学管理服务水平。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高等体育院校要切实结合自身体育、文化并重的教学管理理念,新时期进一步转变工作思路,强化服务意识,将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教育与服务紧密结合,打造优质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要围绕教学管理目标,结合当前教学现状进行改革与优化,改善教学条件,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生活条件。要加强教师队伍管理,通过提供优秀的教师队伍、良好的训练与学习条件、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公寓、餐厅条件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尽力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特色发展需要。教学管理工作中要及时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需求,通过各种方式,广泛了解学生诉求,高度重视学生反映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切实解决各类影响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的问题。新时期的教学管理工作要切实更新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公寓服务于管理之中,在管理中强化服务意识,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强化教学管理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服务水平。教学管理工作要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为目标,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实践环节探索,创新实践方法,通过优化育人环境着眼于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实现教学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建立规范细致的学生管理制度

在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育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工作理念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理念,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结合自身实际,建立起规范细致的学生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构建教育、管理、服务相结合的管理制度,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管理制度要围绕高等体育院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展开,结合本校实际,紧紧把握学生成长的特点和规律,在综合测评、日常行为规范、评优评先、违纪处分、学生申诉、资助育人、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对学生日常行为严格管理,科学引导,使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促使学生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管理手段方面要不断改进,着重加强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拓展学生管理渠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公寓门禁系统等数字化管理平台,利用QQ群、微信微博等载体加强与学生的沟通联系,实现工作程序网络化,保证与学生活动动态的即时联系,提高工作效率。围绕学生生活重点,要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高校学生宿舍管理的通知》要求,切实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强化服务,严格管理,积极推进辅导员、学生党团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等进公寓活动,加强公寓文化建设,积极为学生营造健康、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要以学生日常管理为基础,不断推进校风学风建设,把学生日常管理作为优良校风学风的基础和延伸,以优质的管理和服务推进校风学风建设。高等体育院校教学管理工作要顺应新时期创新改革工作需要,切实加强领导,更新观念,开创管理工作新局面,提升教学管理工作质量与水平,配合细致规范的学生管理制度,全面服务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服务高校管理。

参考文献:

[1]刘锋.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管理的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

日常教学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应用;探究

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不断地深化改革,我国的高职院校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我国现代化发展培育出大量的职业技术型人才。并且高职院校正在发生质变,不仅数量在不断的增长,而且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教学管理成为校方的众矢之的,并逐渐向精细化管理方向发展。

一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概念

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出现于上个世纪50年代,其主要的内容即为对相关管理的责任进行精细化、明确化以及详细化,最终将微小的事情做的很细致,将细小的事情做到精益求精。期初,这种管理方式运用于对企业的管理上,要求对企业的管理必须做到务实,且重视管理的整体质量。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也是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以学生为根本的方式进行管理,并对教学的目标、管理的方法以及管理的原则进行相互结合,实现将教学管理的相关工作做到精益求精的效果。这就要求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严谨的工作态度,使自身的工作目标以及岗位职责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并使具体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除此之外,精细化教学管理还具有细致化和系统化的优点,这些特点通过进行有机的结合构成了精细化管理的涵义及具体的内容。

二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

(一)教学管理的观念比较落后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观念还停滞在传统形式的教学管理观念,这种教学管理观念缺乏教学管理意识上的主动性,并且教学思想上比较守旧,教学的方式缺乏创新思维,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凭借自身的主观意识进行教学管理所占的比重较大,这些都能够体现出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观念相对较为落后。

(二)教学管理者的素质偏低

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教学管理者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学管理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管理的水平及质量。而从目前教学管理者的素质来看,存在普遍偏低的现象,一些教学管理者墨守成规,不易变通,不能够在教学管理方面进行创新,对新式的教学管理方式难于接受,并产生一定的抵触感,使创新型教学管理工作难以进行下去,而在教学管理实践的过程中,其表现并不是很理想。

(三)缺乏对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

从目前各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情况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并且相应的评价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具备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的高职院校几乎不存在。这一现象导致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过于缺乏相应的教学指导目标。而有些高职院校对教学评价体系已进行建立,但是却未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建立,因而使教学管理缺乏相应的科学合理性和全面性,这就不利于教学管理的健康发展。

三对精细化管理应用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措施

(一)对教学管理的观念进行转变

主观意识对自身的行动具有深刻的影响作用,对高职院校进行精细化管理必须改变自身的主观意识,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进行创新形式的管理模式,只有突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高职院校的精细化教学管理才会得以顺利进行和完成。

(二)对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力进行加强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是院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的标准及依据,在对教学管理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如果相应的执行力不够,即使教学管理制度制定的再精细、再完善,也显得无济于事。所以,若想充分发挥教学管理制度的作用,必须对其严格执行,这就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1.要学会对先进管理的方法进行借鉴,并且对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措施进行引用和吸收,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得以完善,并使教学的管理系统更加的精细化、标准化。2.通过对社会需求进行结合,来完善精细化教学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从而使精细化教学管理以及具体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使通过精细化教学管理所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的具体需求相互接轨。3.根据高职院校自身实际的特点及情况,细化高职院校的相关规定,以促进高职院校的精细化教学管理水平,并对教学管理的创新进行推进,已完成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4.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及手段,使高职院校各级管理部门的联系进行加强,使精细化教学管理制度及方法进行公开化,从而使教学管理的整体质量得以提升。

(三)完善日常的教学管理体制

日常工作中的教学管理是以教学管理体系为依据而进行的,为了使精细化教学管理工作能够有效和顺利的进行开展,就必须对教学管理体制进行完善,并且还应该使教学管理体制向标准化方向发展,针对这一方面,具体的工作需要做到如下几点。1.对学院以及其它部门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综合,并通过结合各岗位人员具体的工作职责,对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管理的目标进行确认。2.应该根据教学管理的目标对教学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精细化教学管理,并使相应工作质量方面的标准得以建立,使精细化教学管理更加系统化、精细化,使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的标准化、科学化。因而,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内容,高职院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才会有条不紊的进行,并且还能够提升教学管理的效率及质量,使精细化教学管理能够更好的应用于具体实践教学之中。

(四)对教学管理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才在一定的盲目性,整个教学管理的过程显得过于无厘头,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来进行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而并不是毫无依据的进行个人经验的猜测或是通过自身的主观臆断来进行相关的教学管理工作。除此之外,精细化教学管理所包含的内容及具体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并且在其进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解决的事项也是非常多的,数据所反映出的信息是否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学管理的有关结果。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对教学管理的信息进行收集并分析。必须结合自身院校的特点以及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化管理,使教学管理的信息真实可靠、合理有效,以便于教学管理相关工作能够得到顺利的开展,更有利于精细化管理的正常进行。

(五)对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建立

高职院校是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进行建立的,其目标就是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优秀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工作的时候,必须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特点,对教学管理进行不断的创新。因而,为了使精细化教学管理的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对相应的评价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建立,使教学管理的效率得以提升。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按照如下方法进行:1.在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先进的科技对教学评价的重要作用,以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并能够使教学评价体系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2.吸收并引进国际中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并对院校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对现存的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使教学评价体系更加富有科学性以及合理性,以确保精细化教学管理能够顺利完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的应用过程中,主要的理念在于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精细化管理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加强教学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还能够使教学管理的质量和精细度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在平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高职院校在进行教学管理时,应对其精细化管理的作用进行高度重视,并且还需要通过有效合理的管理途径,使各项教学管理的活动规范化,从而使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并且能够顺利的开展下去,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行提高。

参考文献

[1]高翔.浅谈高职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1(22):53-54.

[2]李丽.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J].现代国企研究(下),2015,11(05):134-135.

日常教学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部队院校教学管理概述

部队院校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是具有军事特征的教育形式。因此,在军事院校日常教学管理过程中,要立足于本学校的实际情况,遵循军事人才培训规律,充分结合教学目标、手段等,组织和控制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学管理作为部队院校能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保障,其也是实现人才培训目标的关键,对部队院校未来发展具有决策、指导等积极的作用,提高部队院校教学管理水平,是推动部队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部队院校教学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学质量和效率,高效的教学管理,不仅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而且能够充分展现学校特点,确保教学工作顺利开展,通过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增强学校综合实力,从而推动部队院校实现培养具备实践、操作等综合素质的军事人才目标。

二、加强部队院校教学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改变教学管理观念,提高创新意识

我国部队院校在发展之初,没有意识到教学管理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不断发展,传统部队院校教学管理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军事发展需求。基于这种情况,我国部队院校教学管理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且教学管理在方式、手段等方面大部分是照抄照搬国外或者高等院校,导致教学管理水平并不高,管理效果也不明显,严重阻碍了我国部队院校可持续发展。另外,由于军队思想、观念等渗透到部队院校中,导致部队院校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普遍采用的是命令式管理模式,教员与学员之间存在矛盾。因此,为了能够有效改善教学环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管理理念,摒弃旧思想、旧观念,提高自身创新意识,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树立新的教学管理思想,不断构建现代部队体系,推动我国部队院校朝着专业技能方向发展;其次,教学管理要立足于部队岗位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加强基础与整体结合的训练模式,开发个人潜能,将部队和学员需求作为教学管理的核心。

(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落实管理责任

制度是教学管理的基础,能够对教学管理进行良好的指导和约束。因此,提高其规范化、科学化程度对教学管理具有积极地作用,部队院校管理者要结合院校自身特点等实际情况,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首先,教务处作为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部门,要将管理范围覆盖到院校的每一个角落,加强对教学规划、方案的管理,并加大对教学质量的监督和控制力度,对学院内部层次的划分,要以教学管理制度为核心,确保层次划分的合理、科学性,促使学院各个部门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其次,以人为本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思想,应渗透到部队院校教学管理活动中,将教员和学员的需求作为办学宗旨,促使教学更具人性化,并支持广大师生通过民主形式发表自身真实想法,积极开发学生潜能,从而实现个人价值;最后,教学管理内容是判断教学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因此,不断完善和健全教学管理内容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例如:学籍管理、教学组织管理等,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坚实的政策保障。

(三)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日常教学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职院校“职业为本”教学管理问题策略

一、“职业为本”指导思想具体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管理制度缺失或对其欠缺执行力。中职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存在的历史较为长久,而反观其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职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是有所欠缺的,尤其是在教学管理模式上。在中职教育的实际教学中常出现“没有固定教学管理制度,对老旧的、不符合学校教学需要的制度仅进行小修小补”等问题。没有科学的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不仅无法保证教学成果教学效率,更使得“职业为本”的指导思想成为空口号。学生在日常专业学习中不用心,对社会缺乏正确的认知;教师在教学中敷衍了解,对教育职责不落实。此外,部分中职院校有较为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但最终也没有得到一个良好的教学发展势态,究其根本原因是教育管理者与执行者对制度执行不力,不把管理制度中的一文一字变成规范教学活动的准则。不被落实的教学管理制度等同于背离“职业为本”的教育教学方向。

2.教学管理者、执行者、受教者三者间未建立和谐统一的关系。“职业为本”的指导思想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三个层面进行剖析,其对应的主体对象分别是教学执行者,教学管理者和教学受教者。而在中职院校的实际教学管理活动中,管理者制定的措施和要求不顾学生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只为面子工程,如频繁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还不能真实反映教学情况和学生求学状况。同样,教师作为教学管理内容的执行者,在执行“职业为本”方针的过程中也没做到尽职尽责,从备课到授课基本以完成任务为首要目标,忽略学生的感受和实际收获,使学生在实际求学中一知半解,在日后的社会实践中无所适从。学生作为“职业为本”教学管理方针的受教者,通常因为心智发育不成熟又缺乏正确的引导,不认真学习专业技能和知识,虚度时光,最终难以进入心仪的职业岗位。

二、“职业为本”指导思想在教学管理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1.建立基本教学管理制度并坚持贯彻落实“职业为本”思想。上文中提到,没有合理的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或有制度不落实都是对“职业为本”思想的背离。因此,中职院校在开展教学管理活动时首先要结合自身状况,建立起较全面的教学管理制度,并要求教学管理人员把制度内容转变为实施管理的行为准则,坚持并长期的组织教师和管理人员进行制度学习,从思想上把“职业为本”的指导方针进行落实。同时,“职业为本”的指导方针要求教学管理制度围绕着学生职业规划,职业技能,职业岗位三个方向展开。换言之,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盲目借鉴,而是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下有重点有方向的建立。

2.提高教学管理者与执行者的综合素养。在当前中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职业为本”的指导思想落实不到位。作为教学管理者和执行者,应当首先对国家相关政策和社会上的职业岗位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并能够形成自己的理性认识,只有在对社会现实有了合理的见解后,才能在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中做出有益的实践。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运用科学的发展的手段进行教学管理并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思想意识和能力。教育管理者是实现“职业为本”教学管理的总指挥,在教学管理工作中不断进行拨乱反正,因此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远见力。同理,教育执行者是实现“职业为本”教学管理的前线人员,在教学管理中不断调整教学手段,因此需要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创新力。

3.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职业为本”。不论是学校的总体职业规划、教师的职业教学计划还是学生的职业就业愿景,最终都需要在社会实践中实现。学校的“职业为本”指导具体方案需要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摸索,才能找到最佳的符合发展规律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师的职业教学计划需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职业技能掌握程度的反馈来不断的改革创新;学生的就业愿景最终能否实现,也需要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检验。“职业为本”的指导思想本就是为社会实践和社会生产而服务,离开社会实践谈以“职业为本”为指导的教学管理就是空谈谬论。因此,在中职院校的教学管理中一定要多实践,多反思,从根本上实现“职业为本”。

日常教学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教学思想;教学任务;教学制度;管理;内容

学校教学是学校基础性工作,是现代学校管理的最重要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无论是学校管理的研究还是实践,人们对它的认识,主要停留在任务层面,认为学校的教学管理就是对学校教学任务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忽视了学校教学管理的其他使命,将教学管理工具化,等同于一般项目的分派与完成,降低了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复杂性。事实上,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范围上看,学校教学管理除了对教学任务的管理外,还应该包含对教学思想和教学制度的管理两部分,三者紧密相连,构成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整体。

一、教学思想管理

思想是人的精神世界的价值体系,对人的行为起着导向和发动作用。管理具有“引导方向,规范行为”的教化与导向功能。进行教学思想的管理,能够起到统一认识、协调行动、鼓舞干劲和凝聚人心的作用,因而也无疑能够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事实上,现代管理理论把思想管理所传承的人性化原则看作是效率逻辑与情感逻辑动态平衡的有效途径,看作是落实人本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论基础。因此,在现代学校教学管理中,首先应该关注教学思想的管理,关注教学意识的统一。

教学思想可以在两个层面上表现,一是理性层面,即系统理论体系层面,体现为教学思想是学校教职员工在教学实践中所形成的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关于教学问题的理论体系,反映了对教学现象、教学规律、教学问题理性认识或看法,是对教学的基本问题的哲学思考和理性升华。二是意识层面,体现为对教学过程中教学现象、教学行为、教学对象问题的意识,是比较零星的感受,尚没有系统化理论化。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位从事教学活动的教育工作者,在他的教学行为背后,都存在着某种教学思想意识的支配,只不过是这种思想意识有的人有时意识得到,有的人有时并没有意识到而已。也就是说,任何教学行为背后都有一种思想在支持。

有人说过,没有思想的教育是一种失去“灵魂”的教育。同样,失去“灵魂”的教学,是“死教学”。虽然,每位教学工作者,在他的教学行为背后,都存在着某种教学思想意识的支配,虽然任何教学行为背后都可能有一种思想予以支撑,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任何思想都能对学校教学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当一所学校,在教学上观念不统一、思想混乱、各行其是;或者当学校被一种落后、教条的思想所统领时,学校的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学校的教学制度就很难落实,学校的教学就很难有生气、有创新,学校教学质量也就很难保证。

现代学校,一位高效能的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学校管理者以正确的教学观念来管理学校教学工作,对学校教学主体与对象、学科性质与功能、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途径、教学氛围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甄鉴、整合、引领。在对象上,管理者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及时修正不合时展的落后的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吸收新思想、新方法,更新自己的观念;学校管理者运用多种管理措施引导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师的认识,帮助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内化到教学行为中去。

二、教学任务管理

教学任务管理指学校一种日常重复出现的例行性工作,是对学校教学任务的分派,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落实、教学事务的处理以及教学工作的检查、评价、总结等多方面具体的内容的管理。教学任务的有效管理主要体现在“规范性”和“有序性”两个方面。“有序”是学校效能提高的前提条件之一;“规范”表现在教育教学常规性工作有相对统一的要求和基本的标准。通过规范可以获得基本的质量保证,可以形成一致的行为习惯,增加教学管理工作的目的性和自觉性。“无序”、“失范”会导致混乱,混乱会给管理带来浪费,是管理的大敌。“有序性”、“规范性”二者结合,可以提高教学效能。

1.教学任务管理的“有序性”

教学任务的管理首先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存在。过程是一切事物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动态的存在状态;是事物进行或事物发展的经过、步骤、程序或线索。因此,教学任务管理是否“有序”,取决于能否在这个“过程”中抓住关键环节,完成重点工作,做到处变不惊,有条不紊。

过程是事物发生、发展在时间上的延续和空间上的扩展,反映了事物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展开的。关于管理过程,法国古典主义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五大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管理过程是对这五项职能的展开。美国管理学家戴明将管理过程归纳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四个环节,形成了著名的“戴明环”理论。

学校是一种高度组织化了的部门。根据“戴明环”理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性”也是在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这四个基本环节上展开和体现的。在学期不同阶段,学校教学工作有例行性重点工作。一般而言,按学期时间和工作过程,可分“期初”、“期中”和“期末”三阶段,各自的重点工作为:

(1)“期初”教学任务管理注重“计划”,抓好计划制定与安排。重点抓学校计划、教研组计划、任课教师计划、学生学习计划这四个计划,这是学校教学任务管理有序化的预先安排;重点抓班级学生名单、任课教师名单、年级组名单、教研组教师名单这“四种名单”,这是学校教学任务管理对人的因素的有序化的安排;重点抓学生用书、教师用书、教学参考书、学生学习参考书这“四种用书”,这是学校教学任务管理对工具的因素的有序化的安排;重点抓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备课组活动时间、校历表这“四种工作表”,这是学校教学任务管理对时间和任务的因素的有序安排。

(2)“期中”教学任务管理注重“检查”、“落实”,重点抓备课检查、教学质量检查、教研检查这“三个常规检查”和教师评教评管座谈会、学生评教评学座谈会、家长评教评学座谈会这“三个座谈会”,这是学校教学任务有序化管理促进目标计划落实,了解工作进展的重要措施。

(3)“期末”教学任务管理注重“处理”,重点抓“一次考试”(期末考试)、“一个分析”(学生考试质量分析)和“一个总结”(包括个人、具体的教学总结与改进策略),与以上工作一起形成管理的有序而完整的闭合系统。

2.教学任务管理的“规范性”

教学任务管理的“规范性”是指学校对教学的具体工作内容能够按照一定标准或者原则、规则加以管理,体现出有相对统一的规矩和相对一致的基本要求。这是学校在日常工作中,根据教学实际和规律或者上级的原则要求形成的常规。主要有:学期授课计划的规范要求、备课的规范要求(包括集体备课要求、个人备课要求、写出教案要求)、课堂教学的规范要求、作业布置与批阅的规范要求、课外教学辅导的规范要求、校本课程的规范要求、复习考试与成绩评定的规范要求、教学总结的规范要求等方面。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严格教学秩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规范、有序是学校教学任务管理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制度管理

学校是一种制度化程度很高的组织。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学校师生人数增多,课程门类增加,教学内容更为复杂,教育手段不断改进,这时的学校教学管理就愈加复杂。管理离不开制度,要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建设。

制度是一定组织中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新制度主义看来,制度是一套能够决定某一群体成员行为的一致同意的规则。管理制度有成文制度和不成文制度之分。后者就是所谓约定俗成,约定俗成一方面来自成文制度,一部分被长期有效遵守的成文制度会逐渐成为约定俗成;另一方面来自社会经济生活的自动生成。从某种意义上说,约定俗成是执行成文制度的环境,会对行为自然地形成约束。

学校教学制度就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全体师生必须共同遵守的规章、规定和规范。它是党和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法律在学校日常教学工作方面的具体体现。陶行知曾经指出,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所与立之大本”,是师生“共同的约言”。依据制度规范涉及到的主体和约束的内容,学校教学制度大体可分为教师和管理者行为规范管理制度、学校考务与学籍管理工作制度、学校教学设备管理制度、学校课程改革与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发展与教科研制度、教学评价督导制度、教学奖惩制度七类。一些教学业务性制度常包括基本原则要求、操作程序、表格和记录、奖惩等内容。

教学制度管理就是以学校教学制度规范为基本手段协调、组织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方式,它以确定的办事方法、工作程序来约束师生员工教与学的行为,可以使学校内部各类教学人员(包括教辅人员)的职责明确,把全体教师的主要精力引导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来;文件化的制度体系可以使教学工作有可知性、可见性和可检查性,可以使教职员工更理解教学工作的要求,避免了推诿扯皮,减少了管理上的麻烦;制度管理可以降低学校教学的各种管理成本,使教学质量得到规范性、预先性保证;可以向社会和家长提供教学的实体性内容和程序性要求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学校的形象,增强了竞争的实力。

应该指出的是,任何制度解决问题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制度管理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也是制度管理主体客体之间的“博弈”,所以,要充分听取各方利益主体的诉求,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要有合理的高标准;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要有必要的刚性,不能随意废立;教学管理制度还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

日常教学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关键词】知识经济 高中学校 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56-02

经济基础结构的变化,会对社会产生直接且深刻的影响,它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出现,并使学习化社会的到来成为趋势。知识经济时代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学习化社会、知识化社会。由此体现出来的特征是社会知识化、社会价值化、信息化、主体化、教育终身化。在知识经济时代,高中校长应该采取何种管理模式来管理学校呢?笔者在工作实践经验基础上,探讨知识经济下高中校长管理的新模式。

一、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知识经济时代,带来管理理念转变、管理思维创新。校长作为一个学校的最高领导,其决策、监督、执行,都对学校管理活动发挥一种导向作用。为了使学校管理活动符合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校长应该学会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尊重个性特点,在人的因素上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导力量,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校长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应该把教师放到管理活动的首要位置。具体来说,校长要从教师专业化的立场上,制定教师管理制度。在教师管理制度上,以课堂教学管理为主,涉及教学设计、集体备课、教学模式等方面。

过去,高中学校的管理模式,总的来说是一种守旧型的管理模式。这一种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让人们循规蹈矩地工作,其结果是束缚了教育多样化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高中学校面临社会信息化、全球化双重挑战,校长应该树立一种多元化的管理思想,把封闭式管理活动变为一种多元式的管理活动,把高中管理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高中校长要把权力管理理念转变到服务理念,为学校教学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服务,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人才的教育服务,为经济建设培养有能力的、实用型的人才。具体来说,教学管理活动,主要应该为学生的终生发展与个性的全面发展服务。校长要研究学生,鼓励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教学相长、互相激励的师生关系,让性格不同、气质不同、天赋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实现教育目标多元化。

二、优化教学管理制度

传统的教学管理制度,过于强调分数与管理规章制度。在教学制度上,只注重终结性质的评价方式,忽略了相应的过程性评价。在管理过程中,只看见规章制度不见人,只重视分数不重视人。这必然造成教师的地位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教师的创造性、个性也被压制,教学本性和价值取向也遭受了扭曲。如果教师的主动性被压制,那么显然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为此,高中校长应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优化服务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管理制度。

为了使学校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实现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统一,提高教师素质。在学习型组织建设上,解决教师在工作上遇的各种问题,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建立学习型教师团队,引导教师形成一种自主学习习惯,实现自我超越;鼓励教师加强合作与交流,激励教师互帮互学、互相促进;转变教师观念,推动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专家型”教师,由经验型转向研究型教师。建立民主组织机制与科学管理机制,让老师发挥更大的作用,让管理更加人性化,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优化教学管理质量,建立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的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应该能够帮助教师提高专业水平,把教学效果与提高教学质量为管理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根据新课程标准完善中学科目课程。在教学评价方法上,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客观、全面地对教育教学进行评价。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要求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等,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评价体统,从而全面提高高中生学业水平、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建立开放民主的学校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重点主要集中在知识持有者和知识信息管理者的身上,因此,学校管理应具备主动性与开放性,需要建立开放民主的学校管理制度。在追求学校管理民主化上,推行全员管理模式,让每一位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校的管理者。学校多听老师和学生的意见,对学校的日常工作进行开放化管理,同时,引入社会化管理,让学生家长及社会贤达参与学校管理。尽可能地推进民主化管理模式,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成学学校的管理者,发挥老师和学生的主人公精神,共同把学校管理好。

四、建立创新的学校管理模式

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在观念和行动方面都具有封闭性和(下转第63页)(上接第56页)保守性的特征。具体体现在学校管理活动的僵化、凝固化上,缺乏活力。这与传统工业模式下学校权力集中、组织模式与政治体制集中都有密切的联系。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体现为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各个社会组织竞争力增强的活源泉。为此,高中校长应建立创新的学校管理模式。在创新思路上开展各种学校管理活动,如校长应指导全校员工形成一种开拓创新、勇于进取的理念。学校校长应站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高度,具有创新观念与动机、拥有自我超越与自我实现的愿望与激情。学校管理创新局面的形成,与观念创新是密切联系的。众所周知,创新是一种重新定位与自我否定。学校管理不仅要在理论上创新,而且也要在管理制度和管理形式上创新,以创新思维与独特视角来管理学校。冲破一切本本主义和墨守成规的思想约束,摒弃过时的管理思想,把学校管理转化为一种积极的教育教学疏导,使学校管理活动更加明确、具体。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随着事物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日常教学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1.1学校方与兼职教师沟通少,兼职教师管理较随意、不到位

(1)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训较少。因兼职教师大部分来自企业,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组织,学生心理,教学课件制作缺少了解。在实际聘请中,兼职教师从确定聘请到直接上讲台,很少有机会系统的接受教学业务和教学能力上的培训。

(2)对兼职教师教学任务分配较笼统。尽管现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有企业的参与,但是在具体制定教学大纲时,特别是专业课,很少有企业参与制定课程规范,课程规范较行业规范有差距。在实际聘请中,一般就口头达成聘请意向,开学前给教学大纲和教材,兼职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专题的学习来把握整体教学任务和分模块的要点,缺少对课程培养方案的学习与消化。

(3)兼职教师的教学档案欠规范。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学校方潜意识认为,兼职教师是企业来的专家,他们不愿意也不积极来做日常的教学规范材料,如完整的课件制作及留存,课堂项目作业布置与批改留存,平时成绩的记录,总评成绩的录入等,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工作,现实中由教学秘书代劳。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较随意,保存不完整。学校方缺少对规范的明确告知和实施跟踪。

(4)管理兼职教师的制度传达不到位。在教师管理中,学校方认为中,兼职教师不受学校的行政管理,也就不传递学校关于教师教学管理细则办法,兼职教师教学中出了问题,也会以其的身份为由不处理;但同时,学校方对已有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又很少真正落实。现在占学校总教师数20%~30%的兼职教师队伍,学校存在管理空隙。

(5)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跟踪反馈少。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校方缺少对兼职教师长期的教学跟踪反馈与指导,如教学效果,教学任务执行情况,教学态度,课堂情况等,不能很好的帮助兼职教师提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2对做好兼职教师教学管理的思考

2.1形成师资库,促成多方面联系,共赢共育

(1)使学校方有行业教师可选。学习澳大利亚,德国等关于职业教育理念,将职业教育办成集政府、企业、学校一起合作的教育。在兼职教师引进时,向社会公开招聘,鳞选。避免小范围的利用个人关系聘请人员;也避免将这重任压到某个专业主任身上。将兼职教师选择从个人对个人,转向学校对社会对企业,做到学校有人选,选到合适的人。

(2)发挥好行业教师课堂外的行业作用,增强兼职教师的归属感。行业教师熟悉行业技术与前沿,在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项目规范,职业能力培养时,多听取行业教师的建议。

(3)学校应为兼职教师做好教师教学档案,对兼职教师应设立一定的奖项,让兼职教师有荣誉感和成就感,使兼职教师把参与教育工作作为长期的职业来对待。让学生在行业教师的引导下,了解行业,掌握本行业的基本技能,收获自己的成长。学校兼职教师队伍相对稳定了,也方便学校的教学与管理。

2.2进行岗位培训,提升教学能力,明确教学业务,跟踪实施情况

(1)兼职教师来自企业,教学能力较弱,人事和教学管理部门应采用专题培训、讨论、经验分享等方式,对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指导提升,使兼职教师了解高职教学特点,并自如的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2)将教学管理制度中,对要求教师做好的日常教学过程材料及具体要求,做事先书面明确告知,使其有规程可寻,在实施过程中,及时跟踪提醒。

(3)明确告知教学任务,严谨组织课堂教学,进行教学质量反馈。

(4)对教学任务进行明确告知。将课程培养方案、教材等至少提前一个月告知兼职教师,让兼职教师熟悉教学模块,接合行业,事先进行备课安排;在开学前,还可进行课程系统性研论学习,使其更加深入的了解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避免无计划无安排的上到哪儿是哪儿。

(5)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应实时全程关注,通过专家、同行、校内老师听课,学生反映,进行实时反馈,帮助兼职教师上好课。

2.3明确落实兼职教师的教师管理制度学校方应将教师管理制度中对教师的教学管理,及兼职教师的管理办法进行整理摘要,事先明确告知兼职教师,并在实际管理中,依法办事。

2.4教学管理中对兼职教师的例外规定如考虑到兼职教师另有主业,教学时间安排上,在保证教学质量的情况下,可集中授课,且上课时间可安排在双休或晚上。

日常教学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关键词: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策略

中图分类号:G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9-0106-02

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教学档案主要是指由教学管理及教学活动直接形成的,具有一定的保存价值的文字、声像及图表等各种载体材料的总称。为了更好地进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对教学档案实施统一的、有效的管理,才能避免教学档案分散、封闭甚至零碎等问题,才能促使高校遵循一定的规律,保持各个档案文件之间原有的联系。在实际工作中,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地寻找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高校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在高校教学活动中,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检查高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标准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自身的发展,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档案管理模式,是档案高校管理工作中必须思考的问题之一。在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高校应事先制定周密的实施计划,加之合理的教学计划,进一步推进高校教学改革事业的进步。综合实践工作来看,高校教学档案是其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表现,它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及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积极的探究有效的管理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促进教学事业的改革,对于高校未来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二、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策略

通常情况下,高校都会将日常教学工作及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记录在相关的教学记录上,用以作为日后改善自身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资料。其次,为了更好地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事业的发展,重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状况,并有针对性地探究有效的管理方法,对进一步促进高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高校教学档案,作为高校发展的记录式档案,对于高校制定教学管理政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重视并严格地贯彻正确的工作理念,是确保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下去的保障。教学档案记录的内容,可以提供针对性的参考意见,有效地促使学校管理者做出相对合理、正确的管理策略。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建立健全完善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对于加强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更好地贯彻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政策,高校要结合自身已有的相关规定和标准,制定相对应的各项具体的管理制度。此外,在确立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岗位管理制度工作中,对于教学档案的采集、保管及使用方面都要安排专人负责。并通过严格的规范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做到管理人员之间权责分明,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问题[2]。相对于高校的教学工作,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通常较为复杂,高校除了依靠严格的管理制度进行工作,还需要在日常工作环节中不断的宣传教学管理档案的重要性及进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促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充分地认识到进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一定的校园文化氛围,强化学生对于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二)加强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一般而言,高校的教学管理档案,是记录高校教学状况及管理状况的资料,其自身的专业性较强,加之教学管理信息也比较复杂,这些问题都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和能力。高校在实施系统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制定相对科学、合理的工作准则,约束档案管理人员的日常行为。同时,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定期为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技术及业务能力的培训,逐渐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使之可以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促进高校教学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定期举办经验交流会及组织人员参与专业班的训练[3]。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激发档案管理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可以更好地参与到日后的工作学习中。此外,除了高校举办的专业培训活动之外,档案管理人员自身也应重视培训教育机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为高校的教学改革及管理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因此,结合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加强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三)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地发展,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是非常关键的一项工作。目前,我国社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更新教学管理档案的观念,逐渐成为一种发展的共识。档案管理人员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及一系列现代化科学方法,加大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才能高效地进行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在当前社会科技发展的基础上,将教学管理档案形成纸质档案、声像档案及电子档案并存,已经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水平非常重要。教学档案管理人员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才能在进行教学档案的归档、存档方面,精确地进行操作,为高校管理层查阅教学管理档案提供便利[4]。如何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提高教学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按照正确的机制发展下去,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应明确的重点问题之一。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注意积累教学活动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积极的探究有效的解决策略,尽最大的努力,及时的解决存在的问题。其次,可以适当地引进先进的电子设备,用于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不断地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操作的现代化水平。

(四)加强服务意识,配合教师积极做好归档查档工作

不断的工作实践表明,加强服务意识,配合教师积极做好归档查档工作,是当前高校提高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之一。在进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时,应积极地配合教师及时做好归档、查档工作。在高校的日常教学中,一线教师每天直接接触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其掌握着一手的准确材料。一线教师提供的材料,能够直接表明每个时期的教学情况。通过积极的鼓励教师参与到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可以促使一线教师深切体会到教学档案存在的重要性以及进行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5]。例如,将优秀教师的演讲稿、教学经验等都要进行系统的归类。通过对这些珍贵资料的归类,使之可以在以后的教学科研中发挥应用的价值。此外,高校管理者应针对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制定严格的工作规范,使档案管理人员都能够自觉地遵守工作规则,按时保质的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

(五)注重对教学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除了应严格按照科学的机制进行,还应注重对教学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工作中,学校一旦忽略了开发和利用的工作环节,就会直接导致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失去自身的一定价值。加强教学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具有突出价值的教学档案,得出有效的结论,使之可以为高校的教学工作、教学研究、管理部门及学生服务,极大的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率。并在教学档案利用的过程中,激发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的责任感,使其可以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此外,注重对教学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也是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提高的具体表现之一[6]。只有切实地将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成果应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中,才能进一步发挥教学档案自身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进行教学改革工作,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因此,高校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注重对教学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严格的督促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工作,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

(六)做好教学档案的安全保管工作

众所周知,高校教学管理档案的工作程序相对烦琐,在教学档案的保存过程、借阅过程、返还过程等几个环节中,不同的学校实施的工作程序也不同。高校应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状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在实施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问题。当前,随着高校教学管理档案数量的大量增加,电子档案成为教学档案管理中一种重要的方式。电子档案的形成和管理,都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专业技术。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发展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虚拟网络空间却存在着巨大的安全威胁。高校教学电子档案的保管,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利用专门的软件,实现档案管理的便捷目的,同时注意档案管理的严密性问题,避免档案信息的不适当披露,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进行教学档案管理的环节中,做好安全保管的工作,是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保密性的基本前提之一。高校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应重视档案管理中保管档案的时候,必须重视保密性的问题。一些涉及学校管理机密的问题,必须有效的进行控制,以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逐渐获得发展。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强化档案人员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视性。并结合高校教学管理发展的状况,进一步分析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予以纠正。同时,在校园文化发展方面,加入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方法,有效的促进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水平提高。因此,在高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中,重视管理人员的素质及管理能力对于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雷能忠.课程教学档案的分级及其一致性[J].武夷学院学报,2015(1):89-91.

[2]魏娟,祝薇.医学院校人文社科档案的建设与管理[J].黑龙江史志,2015(5):110,125.

[3]孙红竹,刘胜男.巧用档案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究[J].兰台世界,2015(8):52-56.

[4]梅琼.浅谈高校教学档案的开发与利用[J].卷宗,201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