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新媒体运营的认识

对新媒体运营的认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对新媒体运营的认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对新媒体运营的认识范文第1篇

一、手机媒体尚未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处于低级发展阶段

我国手机媒体无论在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和业务模式上,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模式,尚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

首先,手机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所办的多采取合作的运营模式。目前,手机媒体主要采取如下方式运作。一是传统媒体+SP+电信运营商的运营模式所兴办的手机媒体,目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都是采取的这种方式。在这种运营模式中,传统媒体提供内容、SP提供应用服务、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相应的收入一般按照内容、SP、电信运营商25%:25%:50%的比例分成,当然,相对强势的内容提供商获得的分成比例会高一点。

目前,很多报业集团旗下报纸的手机报总订户在几十万的数量级上,一年的收入在几百万元级别上。二是传统媒体直接和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手机媒体,如新华社、CMMB等。这种运营模式直接跳过SP运营商,或者传统媒体收购SP运营商,或者电信运营商直接跳过自己的平台进行运作,如中国移动旗下有卓望科技、中国联通旗下有新时刻公司。在这种运作模式下,传统媒体的分成比例略高,但是一般不超过40%。三是3G门户网、空中网等专门化的手机媒体网站,他们致力于打造专门的手机媒体平台,并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来获得收入,这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四是门户网站的手机媒体业务。目前,门户网站的手机媒体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门户网站自身提供SP业务,通过和电信运营商进行分成,这些业务主要包括铃声、图片、文字传情、新闻、游戏、短信等;另一方面是门户网站设立专门的频道专门提供相关的手机媒体业务。

其次,目前绝大多数传统媒体手机媒体的定位都是附属业务,而没有把其定位为独立的业务。当然,由于作为从属业务,尤其是传统媒体重点扶持的业务,手机媒体可以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既有的内容资源,不需要投入大量的采编费用就可以获取一定的收益,因此,目前传统媒体的手机媒体业务多为盈利项目,但是一方面收入规模小,远远不足以成为新的业务增值点,另一方面如果和现有的业务采取交易的方式来获取内容资源,甚至可能出现亏损状态。尤其值得指出的是,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新的业务尤其是发展前景巨大的新业务必须作为独立的业务来发展,采取相对分权的组织模式,否则就会受限太多,很难在短时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导致或者业务得不到发展,或者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的局面。

第三,目前,手机媒体在表现形态上,主要采取的是手机报、WAP网站、手机电视和手机视频等表现形态。如CMMB(中广移动)采取的是手机电视形态,传统媒体多采用手机报形态,3G门户网站多采取WAP网站产品,门户网站多采取WAP网站产品和手机视频网站形态。

最后,在商业模式的探索上,尚未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

二、手机媒体的未来发展趋势

由于我国有着巨大的手机用户群且手机具有的自身特性,手机媒体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首先,手机媒体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手机媒体已经有巨大的用户,而且潜在的用户市场更大。截至2009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74738.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56.3部/百人。全国网民数达到3.84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其中手机网民数净增1.2亿人,达到2.33亿人,占网民总数的60.8%。因此,有着庞大用户群的手机媒体必将要迎来黄金发展期。

其次,手机媒体的自身特性更符合读者阅读趋势的变迁。当前,从读者阅读趋势上看,一方面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将更善于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信息和娱乐,这些碎片化的时间主要由等待和无聊时间构成,等待的时间包括等车、等人、候机等时间,无聊时间包括乘车、如厕等空隙时间。在这些时间获得信息,需要相应的媒介及时、易携带、展示性好。另一方面人的需求可以分为娱乐需求和信息需求。在娱乐需求方面,年轻人有着更强的需求,也更为电信运营商和广告主所看重,广告主看重的是年轻人所具备的庞大的潜在消费能力,电信运营商看重的年轻人所钟爱的手机视频这些能够带来大规模流量的消费形态;在信息需求方面,这部分人群多为消费能力强的中产阶层,这部分读者需要个性化、量身定做的信息,这部分读者也更为广告主所看重。由于手机媒体具有易携带、及时、迅速、展示性好的特点,这些都完全符合读者阅读趋势变化的要求。

第三,从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来看,手机报、WAP网站都是过渡形态,未来手机媒体必将以网络媒体的现有架构为基础来发展。无论是手机报、WAP网站还是CMMB提供的信息依然具有标准化、信息量少等缺陷,不能满足读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要求,这也注定这些形态只是手机媒体的过渡形态。未来手机媒体必然以巨型的娱乐信息平台为基础,并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为驱动,为读者需求为导向,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分层娱乐信息收费。

第四,手机媒体将采取“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由于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一样,具有前期投入巨大,而后期成本投入较小的特点,其就可以在基础业务平台方面利用免费的优势来尽可能地吸引用户,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巨型平台。由于其平台的空间是海量的甚至是无限量的,成本低廉,手机媒体就有能力和意愿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而且由于其存储空间海量,它就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具体说来,就可以充分利用其巨型平台发挥长尾效应,把各种个性化和小众化的用户吸引到巨型平台上来。

手机媒体“免费+收费”的商业模式可以具体为:充分发挥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用,利用免费优势吸引巨量的用户,进而搭建大型平台进行资源协同和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增值业务。在具体的盈利模式上,手机媒体将多采取交叉补贴的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付费的给不付费的提供补贴,一方面,同质化的信息变得免费,而客户定制化的信息则要变得昂贵;另一方面,第三方给获得免费信息和服务的用户付费。以google为例,google对使用其一般手机搜索业务的用户免费,而通过广告主等第三方收费来补贴免费,或者把读者的流量转移到第三方的网站上,采取和第三方分成广告收入的方式来补贴免费。具体来说,手机媒体的收入来源一般是广告、深层次信息服务等增值业务和售卖用户数据等。

第五,电信运营商和新技术公司将大力进入手机媒体,给传统媒体带来更大、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电信运营商拥有渠道优势和巨大的用户群,又亟需寻找新的业务增值点来实现转型。毫无疑问,三大电信运营商垄断了手机媒体的终端,又手握将近7.5用户,在手机媒体的发展中占据极为有利的地位;此外,我国电信业虽然在过去的30多年发展中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其也出现了增长变缓的趋势,2009年电信主营业务收入8424.3亿元,同比增长3.9%;电信增加值5012.2亿元,同比增长7.0%,都低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9.1%)。从电信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将从通话消费为主转变为以流量消费为主,据国外媒体报道,思科首席技术官帕德马锡?沃里奥(Padmasree Warrior)日前表示,到2013年,全球互联网流量将达到560亿GB。而这就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这一新的信息服务业新兴形式,以带动自身流量的大幅度提升,才能保证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因此,电信运营商必将大力发展手机媒体业务,三大运营商已经开始在移动互联网方面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下一步将是人力、物力的大规模投放。

另一方面,google、苹果、微软、腾讯、新浪等以技术起家的新媒体公司正在虎视眈眈手机媒体业务,由于手机媒体业务对技术的依赖性很强,这些新技术公司将在未来的手机媒体业务领域占据及其重要的位置。

三、传统媒体发展手机媒体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

当前,传统媒体意识到手机媒体的良好前景和潜在的市场规模,纷纷采取手机报、手机电视等多种方式进入手机媒体领域,但是囿于观念、技术、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成效不大。传统媒体要想真正发展新媒体,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包括手机媒体的发展思路观念、利益观念以及合作挂念。

首先,要加深对新媒体本质的认识,变“先内容后网络”的观念为“先网络后内容”的观念。从目前传统媒体从业人员的现有观念可以看出,绝大多数还抱着“内容为王”的观念,认为原创的内容依然有无穷的生命力,而互联网泥沙俱下、虚假信息泛滥等等,并采取“报网互动”等理念来发展新媒体。这种思维依然停留在“先内容后网络”阶段,即内容思维在前而网络思维在后,本质上还只是把网络当成一个既有内容分发的工具和渠道。这种思维的缺点在于:首先,没有认识到传媒业巨型信息终端的趋势,未来任何媒体的内容只能是巨型信息终端的一个很小的部分,而最为重要的是这个信息终端必须符合互联网理念并以互联网为平台;

其次,没有认识到读者个性化、定制化的阅读趋势的变化,原创的内容无论其渠道怎么变化都依然是统一、标准化的信息提供,和读者的要求相差悬殊;第三,没有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对媒体业的改变:一是网络媒体可以通过提供平台使自媒体成为可能,这就大大拓展了信息源,也使得媒体从业人员的专利转变为人人都可以参与的权利;二是可以利用技术提供及时、深度的信息分析,例如,和讯、东方财富网等可以通过相关分析软件为你及时提供各支股票的各种技术分析;三是更为重要的是能通过技术手段来分析读者的信息阅读偏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四是网络技术也可以解决信息的筛选,解决现实存在的互联网泥沙俱下的情况,一方面可以利用众包理论让更多的用户参与对信息的求证中;另一方面可以设计评价机制,一旦信息者假新闻就把他的等级大大降低,这就能保证信息者为了自身的声誉而自身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思路决定出路,传统媒体要想真正发展手机媒体,就必须变“先内容后网络”的思维为“先网络后内容”的思维,即按照互联网的要求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这就要求首先意识到网络媒体平台化的趋势,并结合自身的内容优势充分利用巨型信息平台对自己的内容进行优化和分类,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找到需要自身内容的个性化读者,并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做的个性化信息。因此,在未来,信息服务和内容服务不仅不会消亡而且还会更快发展,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在于改变自身对内容的认识,从“传统媒体的内容认知”快速转变为“互联网基础上的内容认知”。

对新媒体运营的认识范文第2篇

――编者

2009年,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都开始积极推进3G业务。3G对于中国信息产业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波及中国经济的背景下,中国政府通过发放牌照的政策推动力,把发展3G作为深化电信业改革和促进信息产业振兴的重大举措。虽然3G投入巨大,用户的接受程度不够,并且运营商尚未找到新的杀手级应用,终端和渠道也有待创新和融合,但是3G的发展大势不可阻挡,而且3G产业链正在整合、延伸和完善,只不过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市场运营摸索期和利益各方博弈期。由于3G产业链中不可缺少内容提供商,无疑报业对于3G的认识应当及早深入,以作积极应对并把握机遇。

谁的3G?

目前,对3G的发展存有两种片面认识,一种是低估3G对传统报业的影响,一种是高估3G对传统报业的影响。前者认为,3G不过是2G的技术延伸,2G也可以上网,3G不过是提高上网速率而已,真正的无线互联网时代要到4G的应用才到来,3G的主要业务应用还是2G的继承,业务提升空间有限。后者认为,3G对传媒格局的影响是革命性的,随着3G用户市场的成熟和业务模式的完善,传统报业将面临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双重夹击,纸媒的衰落进程将进一步加速。

之所以出现这两种极端的声音,是因为对3G的认识比较肤浅和片面。

应该说,3G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也是一个产业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包括网络运营商、网络设备供应商、终端供应商、集成商,也包括内容供应商、用户与政府。这些系统成员互为协作又互相博弈,构成完整的产业链,共生共荣,共同进化,缺一不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从运营商的角度说,如果说从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到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是由技术驱动的,即从模拟制式到数字制式,那么,从第二代到第三代就是业务驱动的,即从语音业务拓展向多媒体数据业务,多媒体数据业务是3G最重要的服务应用。所以,低估3G对报业的影响显然是消极被动的,内容供应商的角色是报业要积极担当、不可错失的;高估3G对于报业的影响也是妄自菲薄的,3G离不开内容供应商的角色,特别在中国,报业的内容生产和内容管理能力自成体系,核心竞争力不可取代。问题是,在3G这个生态系统,准来主导新的业务模式?如何实现各方成员的共赢?

和2G不一样,3G的拓展核心在于用户的需求增长,即用户的数据业务应用决定3G应用的成败。对于运营商而言,3G拓展的重点,最终不是单纯的用户数量,而是用户对于多媒体数据业务的多元需求。这些需求,包括通信类的语音业务、可视电话,交互类的互联网浏览和搜索、移动商务、视频博客、SNS等,资讯类的多媒体报纸、实时新闻、手机电视、位置服务、实时交通等,包括娱乐类的视频点播、音乐全曲下载、手机游戏等,后台类的手机邮箱服务、短消息等,交易类的手机支付等。因此,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是3G推广和业务拓展的根本。精准定位于内容供应商的角色,是报业在3G产业链中的价值实现路径。

和2G时代运营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不同的是,3G时代运营商必须在竞合中拓展巨大的新兴市场。在2G时代,运营商更重视与sP的合作,在3G时代则更重视与CP的合作,内容提供商有了与运营商更大的议价能力。而在2G时代,以彩信版手机报的推广以及分成模式为例,报业被运营商以渠道、通道、流量掣制,报业的提供的内容产品数量和内容质量并不能决定收益率。在3G时代,由于用户的自主选择行为决定了3G业务的增长与否,报业在内容供应商的业务价值可以得到更大体现,尽管运营商仍旧欲主导这个利益格局,但最终会借鉴互联网产业的模式,在合作与分享中实现自身增长方式转变,毕竟3G打开了无线互联网时代的大门。

谁的用户?

正是由于对用户需求的不确定,及其可能所致的业务稳定性的不确定,中国3G推广的现状是运营商的迟疑与谨慎。目前运营商的顾虑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于2G和3G业务之间关系的考量左右顾盼,总在担心二者“左右互博”,导致3G难以与2G协同发展,2G用户难以向3G平滑过渡,所以,以宁波市场为例,3G目前处于的只是试商用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放号。二是对用户的需求、用户的结构、用户的成长性把握不准。参照欧美的3G发展经验看,3G的数据业务应用是从高端用户传导至低端用户,而根据我国运营商的抽样调查,高端客户对数据业务的兴趣反而不及中低端用户,甚至有人提出进城务工人员对数据业务的需求很大。而在日本和韩国,青少年是数据业务的主要消费群体。由于对用户和市场“没底”,运营商在目标用户拓展上迟迟未突破。宁波联通公司之所以预定9月1日大规模放号,主要针对的是大学生市场用户群。三是不清楚互联网用户和无线互联网用户的差异性在哪里。虽然移动互联是发展趋势,但绝对不可能把互联网的用户迁移到无线互联网上来,无线互联网不是互联网的简单延伸。在未来,用户大多数是既用PC上网,也会用手机、上网卡获得数据业务服务。无线互联网还没有找到用户的消费需求之前,无法找到盈利模式。

为什么我们先要从运营商的角度,来看待用户呢?这是因为媒体的用户群和运营商的用户群是高度重合的,而且从媒体产业和通信产业的融合来说,用户的融合和渠道的融合、终端的融合一样,是共同打造产业价值链的必然选择。更进一步讲,报业不能就此被动地局限于只提供内容信息,只处于价值链的―个环节,而忽视对用户的主导、培育、锁定和对用户价值的发掘、转化、整合。报业在以下三个方面应有所作为。一是从2G时代单一的彩信版手机报模式中走出来,在3G时代找到与运营商新的竞合模式,真正实现内容信息增值。在Web1.0时代,报业已经有过教训,就是自己投入大量生产成本的内容信息,无偿或廉价地被互联网采用,报业欲罢不能,至今还在吞咽苦果。即便是后来与通信运营商合作发展手机报业务,收益也不对称,分成比例太低。在无线互联网中,报业应重新参与构建商业模式。在日本,《朝日新闻》、《每日经济新闻》等大报与NTT、DoCoMo等运营商结成了长期战略伙伴关系,而内容提供商获得的收入占到91%,为什么分成比例远远高于目前我国2G彩信版手机报中报业所得?是因为日本I-mode创造的产业价值链决定了新的商业模式。二是报业要看到无线互联网的未来,对于用户而言,一定会是最具传播力的PPP(personal portable portal)应用,即个 人伴随门户。PPP是用户个性化、移动化、智能化的第一门户,随着时间、地点和环境的变化,用户经常应用的触窗会变化,3G的应用真正成为了用户的一种生活方式。报业应面向PPP来设计、生产自己的内容产品,使之满足用户的高粘度、个性化、情景化应用,报业要借助无线互联网努力成为信息管家。三是在报纸与网络的即时互动和深度融合上促进价值链升级。以二维条码为例,它是通过手机读取印在报纸上的条码来链接网站的一个信息向导。二维码软件商前两年过早地在国内进行技术推广,结果很多报社视之为鸡肋,为什么?原因很多,比如当时的2G应用接入速率低,手机上网计费较昂贵,再比如报业没有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匹配,没有给用户价值回报等。3G的商用成熟之后,预计二维码的应用会给报业带来内容产品的延伸和用户价值的实现。日本二维码的运用很普及,就是基于成熟的3G运营环境的。二维码技术应用和Wap都是从2G向3G的业务迁移,但是,机会点不在2G而在3G,这是由整个产业生态决定的。

谁的内容?

面对3G,报业应如何定位内容供应商的角色?

第一,媒体融合时代,内容和媒介是分离的。这是报业转型的一个基本认识。一方面报业要整合内容资源,另一方面报业要整合媒介资源,以此将内容分发到不同媒介。

第二,内容供应商的角色应分化为三个身份:一是全内容供应的内容集成体,既整合内部内容资源,又整合外部内容资源,互联网门户网站、聚合网站、3G门户皆属此类。二是选择性内容的供应商,传统报纸属此类,尤其是区域性报纸,以自采内容为主,面向特定区域的用户需求。三是专业性内容的供应商,如财经类媒体、行业性报纸,提供专业信息。报业整合内容资源应找到合适的角色定位。

第三,针对手机媒体的用户消费心理来确定内容生产方式的调整策略。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提出了新闻解读的快乐回报(pleasure rewards)和现实回报(reality rewards)原则,受众媒介选择和使用行为具有明显的心理动因,或从中寻求对现实的解决方案,或从中发现情感宣泄、情感满足的方式。手机用户的媒介使用,一般或在短暂余暇,或因空闲无聊,或解当下需求,因此内容提供商应提供方便速读、舒缓情绪、即时响应的信息,这对信息的内容特质与形式表达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此,回答报业面对3G提供什么内容这一问题,应突破报业原有的内容供应思路。其一,要做内容拓展整合,包括整合外部内容资源,与其他内容供应商合作;吸纳用户生产内容,如手机博客(微博客)、用户视频播报、用户参与新闻跟帖和社区讨论等;自身采集多媒体新闻,突破单一的图片、文字形态,并在即时滚动上下功夫;全面、快速提供区域生活服务资讯。其二,要做内容版权保护,确保内容信息的增值效用和利益维护。其三,要做内容精准传播,包括信息的精选、信息的分类、信息的标引、针对搜索引擎的优化等,便于用户的个性化搜索和订制。

对新媒体运营的认识范文第3篇

说到电子商务代运营就必须要说道GSI,GSI全名Global Sports Inc. Commerce,目前市值12.8亿美金,09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金。它是所有电子商务代运营公司的鼻祖。GSI致力于数据服务和媒体推广,并在继续向产业链上游推进。其盈利模式也从早先的“按利润分成”逐渐转为以服务费为主。2011年3月29日国外媒体消息:eBay以每股29.25美元收购GSI交易金额达到24亿美元。

为什么要说道GSI。这篇文章齐宁将站在甲方的角度(电子商务代运营使用方)和乙方(电子商务代运营公司)两个角度来分析,让你去了解一个行业,冷静选择一个合作伙伴。

GSI的成功让很多人按耐不住了,纷纷一些电子商务企业的高管辞职进行创业,还有一些以淘宝为滋生的资深卖家,都认为电子商务是一个为开发的宝藏,确切的说是电子商务代运营。因为这些人已经在电子商务的浪潮中进行了弄潮。他们开始组建团队,进入电子商务代运营。他们凭借着自己在电子商务行业的运营经验为客户进行着不断的洗脑。起初得到一些客户,完全是按照销售分成的形式进行,逐渐的,随着客户的增多,运营成本增加,难以支撑代运营业务的扶持。于是出现了客户不同客户不同待遇,自然一些客户运营的好,一些客户运营的差。而偏偏这时甲方的不理解,一再给乙方进行施压。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结果,代运营不欢而散。

甲方认识

首先,作为客户的甲方,要对电子商务代运营有一个深度的认识。这个认识可以从几个方面认识。齐宁网络营销策划将从几个重要的方面来指导您,让您选择一个比较好的代运营服务商。第一,我们要自我认识,先问我们自己,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我们的是要在互联网上销售自己的产品。还是为了提高美誉度。还是为了挖掘销售机会。另外,要了解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是一个传统企业。是一个纯电商。还是一个复合体。用一句话来说说,就是你想通过代运营商做什么。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当我们了解了自己的位置后,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电子商务代运营服务商了。例如,我是一个传统的知名品牌,我想通过互联网拓展一个销售渠道。我对业绩没有任何过高的要求。那就比较简单了,这时你就可以寻找一些渠道较强的代运营服务商服务。

还有一种自我认识不清,自己定位不清楚,还一心想利用电子商务去销售产品,把所有的压力全部都施加给代运营商。所以这种甲方必然失败。

最为正确的甲方是充分的知道自己的产品或品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而确定了公司战略后,电商作为某个战略的必须之处。然后对电子商务代运营服务商理解的比较透彻,利用电子服务代运营商的优点。然后再通过分账、服务费、或项目奖励等手法将代运营服务商绑在一起,共同良性发展。

乙方认识

作为电子商务代运营服务商。

一、应该认识到自己真正产能。也就说要评估自己的人力物力能支撑多少客户的服务。

二、应该懂得取舍,对客户有一定的筛选。杜绝好高骛远的一些客户。尤其是不断用销售业绩作为施压的客户。

三、充分的与客户沟通让客户理解代运营服务的优势,以及自我团队的优点。

四、将服务放在第一位,而不是将销售放在第一位。你们输出的不是劳力,而是电子商务运营中的经验和营销方法。

五、不要给客户太多的框架。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不同客户不同对待。把电子商务的门槛减低。

六、永远是扮演让客户骑上马送一程角色。适当的时候就要结束合作。

七、控制好项目的人员配比,时间进度。

八、杜绝买货运营,押金代运营。

甲乙双方

甲乙双方要互相深度认识。

甲方要了解到乙方的优势,给予乙方绝对力度的支持,最好是直接决策人对乙方负责,这样虽然有些累,但是是非常有必要的。避免权限的分级弱化和时间。决策时间一定要快,当乙方给予甲方一个好的营销思路或推广方法的时候,一定要非常快的进行决策。对于传统品牌的电商战略,杜绝断货供货不足。一定要给予电商一定的库存。因为良好的用户体验决定了客户去留。给予甲方一定市场经费支持。

对新媒体运营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于微信收费问题,成为近期公共传媒、网络媒体、社交门户网站的讨论热点。与此前多数公众热议焦点话题不同,这次争论主要体现在关于收费合理性的争论上。在表明态度的同时,也更多体现了说理的客观性、论证的现实性。通过对微信收费合理性争论的反思,我们可以把握公众对于这种新社交软件的认识,从而对新媒体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微信收费合理性争议的主要特点

这次争论是介于通信运营商与软件开发商之间的博弈。由于微信使用者是受众群体,社会争论也主要源自于社会公众,其主要目的也是维护自身权益。在公众热议期间,我们发现由于微信使用的广泛性和其认知度进一步提升,微信客户又有所增加。议论话题除政府部门、通信运营商、企业表态发言以外,多倾向于以下方面:

(一)微信收费对自身的影响

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微信具有使用便捷性、交流方式的多样性、不受服务区地域局限等特殊优势。更重要的是,微信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得微信交流在社交生活、移动通信愈发普遍。微信较通信运营商传统短信、语音通话等模式,具有节约成本的优势,其广泛采用也挤占了运营商的利润空间。此次微信收费,必然会冲击微信使用者现行的通信交流模式。公众关注点在于谈论微信收费的具体方式,对于自身花费开支的影响。鉴于收费,微信必将丢失一部分使用者,微信的使用普遍性降低,这也对微信大众性形成挑战。

(二)微信收费的自身合理性

微信作为通信服务软件,是对传统通信交流模式的深刻变革,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标志。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流量代替传统业务成为公众消费的主要支出已经成为通信业的发展趋势。由于微信使用者已经支付了流量费用,因此在软件使用上如单纯对微信收取费用,合理性受到公众的质疑。客观条件在于,中国移动通信使用者众多,信息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作为通信运营商,已经较难承载巨大的数据业务。运营商还要对微信大量信息进行有序疏导传送,这也占用了通信服务商的服务资源并增加了通信服务商的工作成本。在现有基础设施较难满足多方需求的情况下,不得已采取收费形式。

(三)微信收费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目前的国内通信业尚属垄断行业。在运营商和软件供应商的博弈中,消费者并没有足够的力量决定收费的结果及具体模式。在公众看来,最终还是由消费者自身支付成本。公众研讨的热点集中体现在希望运营商能够适应时代变革趋势,逐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通过自身的变革,进一步扩大公司运营的实际效益,而并非通过垄断价格保持原有的利益蛋糕。

(四)微信收费对通信行业发展的影响

横向看,世界通讯业先进的国家都已开发出与微信功能相似的软件。公众也将争论放在了微信收费可能性与各国提供服务及收费方式的具体方法相比较上。如果微信收费具有不合理因素,必然会流失一部分使用者。微信热度降低,将使即时交流新模式发展受到阻碍,不利于我国通信业长远发展。可以看到,公众这次争论更体现了理性客观。而并非如同以往关于社会焦点问题那种跟风、无秩序扩散,虚假信息横传等特点。由此见得,公众对于此次微信收费的争论,具有负责任的态度。这也提示我们,作为通讯、网络社交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准确知晓公众的现实需要,深刻认识新媒体发展的方向,有效利用新媒体,促进社会发展。

二、微信作为新媒体具备的新特点

随着网络社交网站、微博等方式逐步成为公众信息传播、接收的主要形式。新媒体发展迅速,微信应运而生。相比其他新媒体,微信操作简易、使用人数多,且符合不同层次、不同性格特点人们的需要,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具有通信服务功能

微信的大众性决定了其通信交流的可行性。通过通信运营商短信、语音业务的锐减,可以看到微信已成为公众进行短信息交流、语音沟通的新方式。微信软件开发较早,与国内相似的通信软件尚不能在影响力上与微信比肩,微信更全面的占领了手机业务的主要受众。微信既具有通信服务功能,其依托智能手机,又具备了网络信息传输便捷的特点。集合了手机通信、网络传播等方面等全方位地服务功能,受到公众青睐。

(二)公众知情便捷

微信在软件自身发展上几乎无所不包。在社会焦点、公众关注热点等方面及时提供信息。同时,以央视新闻公共账号为例,对于热点问题,及时召集公众讨论,合理分析热点问题,使得公众对于热点焦点问题知晓更加全面客观。由于微信具有即时通信功能,在微信公共平台的参与者一定程度上客服了以往网络平台虚拟性的弊端,也使得信息者责任感的提升。公众账号的微信信息即时,每一个使用者都能根据自己喜好有选择接收信息,且更加快捷,全面。

(三)实现舆情有序管控

相比网络新媒体,微信在实名参与、信息者追溯的可行性更高。对于信息整理、舆情发展新趋势等方面更容易把握。以各交往圈子为例,各交往圈子的参与者多数价值理念相似,热点关注趋同,意见更易集中统一。这使我们对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爱好群体的关注点及时掌握。对于及时了解民意诉求、不良信息管控、重大事件防范等方面改善了以往政府部门信息来源不足的缺陷。

(四)社交模式理性回归

微信在新闻信息,社会热点研讨等方面,更多体现了参与者理性、客观的一面。与网络新媒体不同,微信中的个体,信息透明度高,也更容易受到认可。参与者具有身份的真实性,就更要为自身的言语、观点负责。有效降低了此前不负责任信息、虚假信息传播、非主流不良观点横行的局面。微信信息量巨大,且参与者对于有效信息摄取的要求较高。在这个大背景下,微信信息交流环境较网络社交更优越。由此,微信受众广泛且质疑声少更说明了其发展的合理性。

我们通过以上信息发现,微信火爆可以改变以往的通信交流模式,也促进了社会理性回归。从计算机、手机广泛使用开始,软件、通信方式的开发,都是为了满足公众的生活需求,引导公众合理消费。微信的优势,也代表着下一步软件开发、通信运营的合理趋势。

三、微信收费合理性争议对新媒体发展的启示

微信本身的出现充实了网络社交、移动通信的发展,丰富了新媒体的服务功能,锻造了更高层次的社交文化。通过这次关于其收费合理性的争议。我们对其特有优势及引导方向有了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一)有利于服务公众

微信的开发及广泛使用,在于其为公众信息交流方式多样、迅捷、成本降低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效用。随着网络通信发达、新媒体使用广泛,公众对于信息的要求进一步趋向于快速、便捷、权威、客观。微信在语音和文字信息传播方面有特有的交流模式,在新闻传播、个人信息、公共交流等方面也与微博、网络交流平台、社交网站有相似之处。这也为微信的服务人性化、信息大众化、舆论导向合理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促进微信不断更新模式,改进效能。作为文化产品,微信及新媒体要进一步贴近民众,在便捷实用、号召更多民众参与方面做出探索。

(二)有利于公民意识塑造

作为新媒体,较好引导社会舆论,塑造公民正确的价值取向是软件开发者和通信运营商的本分。文化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公民文化提升,为社会发展提供有效的动力。新媒体开发,要在有效维护个人信息保密性的同时,权衡好现实与虚拟的关系,促进社会积极健康心态的塑造。在网络信息方面,更具有权威性和真实性,体现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在信息供应方面,创新供应模式,做好民众参与引导共作,引领正确的舆论导向;在新功能开发方面,合理满足民众需求,做好信息管控,抵制庸俗、奢靡等社会不正之风,既保持主流媒体信息正面性,也契合公众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参与热情;对于不同类型的社交圈,体现实用性,促进文化交流,有力倡导社会文明新风。

(三)有利于解决社会敏感问题

对新媒体运营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下一代网络(NGN);关键技术;软交换;技术融合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33-9171-02

The Discussion on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Technologie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LIU Xian-feng

(Changzhou Institut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Changzhou 213164,China)

Abstract: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NGN) is a broad concept, which includes a variety of changes taking place in 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method. It can provide the comprehensive open network architecture, including voice, video, data and other multimedia integrated services, based on packet switching technology, and represents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development. With the technology, equipment and solutions continue to mature, NGN faces more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Key words: next generation network (NGN); critical technology; soft switch; technology convergence

NGN是“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或“新一代网络(New Generation Network)”的缩写。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开放、标准的体系结构。加强对NGN 业务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对NGN的基本认识

1.1 背景及意义

目前,Internet已迅速成长为一个足以和电信网相抗衡的全球性的网络,并逐步向电信业务延伸。传统电信网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随着IP技术条件的不断成熟,网络的融合特别是网络边缘部分的融合正成为电信网发展的大趋势,建立一个以IP技术为核心的多业务智能网络是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随着我国通信产业政策的调整,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和管制政策的变化都促使信息产业进入一个全面竞争的时代,而业务将成为电信运营商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元素。

NGN正是在电信产业面临巨大压力的前提下提出的一种关于网络发展的总体设想和思路。它的出现让电信业为之耳目一新,NGN 已经成为通信网络发展和演进的方向。NGN是基于TDM的PSTN语音网络和基于IP/ATM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是可以同时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综合性的、全开放的宽频网络平台体系,至少可实现千兆光纤到户,还能把现在用于长途电话的低资费IP电话引入本地市话,有望大大降低本地通话费的成本和价格。

我们应该看到,一方面,电信网络业务构成将出现根本性的变化必然引起业务运营模式的变化,对电信运营商而言,就需要不断跟踪新的技术、确立新的运营模式、认识运营数据的网络规律、建立完善、高效的运营体制;另一方面,对通信设备制造商而言,在对市场进行深度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技术发展的趋势,是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因素。

1.2 功能及特征

从网络功能上看,NGN在垂直方向从上往下依次包括业务层、控制层、媒体传输层和接入层,在水平方向应覆盖核心网、接入网、用户驻地网。NGN的网络层次分层可以归结为一句话:NGN不仅实现了业务提供与呼叫控制的分离,而且还实现了呼叫控制与承载传输的分离。从业务功能上看,NGN将支持话音、数据和多媒体等多种业务,具有开放的业务API接口以及对业务灵活的配置和客户化能力。

ETSI (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对NGN有这样的定义:“NGN是一种规范和部署网络的概念,即通过采用分层、分布和开放业务接口的方式,为业务提供者和运营者提供一种能够通过逐步演进的策略,实现一个具有快速生成、提供、部署和管理新业务的平台。”

ITU-T(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将NGN应具有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以下几点:多业务(话音与数据、固定与移动、点到点与广播的会聚)、宽带化(具有端到端透明性)、分组化、开放性(控制功能与承载能力分离,业务功能与传送功能分离,用户接入与业务提供分离)、移动性、兼容性(与现有网的互通)。除此之外,安全性和可管理性(包括QoS的保证)是电信运营公司和用户所普遍关心的,也是NGN与目前的互联网的主要区别。

1.3 对NGN认识的分歧

几年来,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对NGN提供业务的服务方式、网络设备集成、体系结构、光电网络运用、技术融合、综合业务拓展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分歧。认识上的分歧往往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都有合理的成分。由于技术背景的不同(计算机、邮电通信、广电等),每一位对下一代网络技术的侧重有所不同;由于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经济利益,对网络发展发展前景尤其是过渡措施的不同看法实际上反映了不同的经济利益要求。下一代网络的预测与规划不完全是技术问题,而是国家经济结构的优化问题,应注意听取经济学家的意见。

对事物的认识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管对下一代网络的认识有多大分歧,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目前进行网络建设基本上都是采用外国大公司的设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目前是几家大网络公司的产品决定网络发展的方向,而大公司是从市场短期需求出发开发新产品,采取摸石头过河的技术路线。是跟着外国大公司走还是要独立思考,做一些前瞻性研究,以我国的自主技术影响下一代网络标准,值得深思。

2 NGN的关键技术

NGN的九大关键技术是:IPv6、光纤高速传输技术、光交换与智能光网、宽带接入、城域网、软交换、3G和后3G移动通信系统、IP终端、网络安全技术。其中,软交换是NGN的核心技术。软交换的概念基于新的网络分层模型(文章前面所述)概念,从而对各种功能作不同程度的集成,把它们分离开来,通过各种接口协议,使业务提供者可以非常灵活地将业务传送协议和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融合和业务转移,非常适用于不同网络并存互通的需要,也适用于从话音网向多业务多媒体网的演进。

从狭义上讲,软交换是指软交换机,也称为呼叫、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器。软交换技术作为业务/控制与传送/接入分离思想的体现,其核心思想是硬件软件化。软交换作为NGN的关键技术,实现技术融合及业务无关性等目标,软交换应具备以下几个主要功能:媒体网关接入功能、呼叫控制功能、业务提供功能、互联互通功能。同时,软交换结构中引入了一个新的组件――应用服务器,其负责各种增值业务的逻辑产生和管理,而且还提供各种开放式应用编程接口(API),为第三方业务的开发提供了平台。

3 NGN的发展前景

NGN是一种融合多种业务的新型目标网络,势必涉及相当多的传统技术、各种新技术和不同的协议,这为技术研究、设备生产、通信运营等各方面都带来很多协调方面的困难,因此研究和建设NGN是一个艰巨的探索过程。要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软交换商业模式,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要的也是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多协议问题,这些协议由不同的标准化组织制订,许多尚未具备兼容性,有的标准尚处发展之中;没有成熟的应用编程接口(API)产品;网络Qos的网络安全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软交换系统的网络管理能力有限,尽管许多技术和协议还需进一步完善,但NGN开放的业务平台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而这正是运营商关注的焦点。

现有网络只能向下一代网络逐步演进,不可能一下变革到下一代网络。国际电信联盟的Y.MIG建议草案主要描述了从现有网络演进到NGN 网络的指导方针,内容主要集中于PSTN(公共交换电话网络)到NGN的演进。该建议草案定义了演进的基本原则,并从传输、控制、业务和管理等多个方面定义了PSTN 到NGN 的演进方式。关于传输方面,从接入和核心两方面进行了细化:明确了接入部分要具有支持PBX(用户交换机)、V5 和远端接入模块等多种能力,核心部分可以根据情况采用TDM(时分复用)、ATM(异步传输模式)和IP 等多种技术实施;关于控制方面,给出了关于连接控制、验证和信令的一些简单考虑;关于业务方面,提出了一些基本的分离原则和实施步骤建议。

NGN是否具备长期生存的能力,将取决于它提供新业务的能力以及这些业务应能产生的可观营业收入。可以预测,NGN的运营市场空间是极为广阔的,将为IP运营商带来可观的营业收入,并且对传统电信公司形成真正有力的竞争与挑战。

4 结束语

NGN是传统电信技术发展和演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从网络特征和网络发展上看,它源于传统智能网的业务和呼叫控制相分离的基本理念,并将承载网络分组化、用户接入多样化等网络技术思路在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下实现。因此,准确地说NGN并不是一场技术革命,而是一种网络体系的革命。它继承了现有电信技术的优势,以软交换为控制核心、以分组交换网络为传输平台、结合多种接入方式(包括固定网、移动网等)的网络体系。它标志着新一代电信网络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李国杰.关于下一代网络的体系结构[J].中国工程科学,2002,4,(8).

[2] 刘韵洁,张智江.下一代网络[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对新媒体运营的认识范文第6篇

[关键词]媒体资本运营SWOT对策

一、媒体资本运营的必要性

不管从媒体自身的特点考虑,还是从资本的逐利性出发,或者从媒体行业发展的趋势角度看,媒体进行资本运营势在必行。因为,进行资本运营可提高传媒产业资本的利用率,拓展盈利模式,一方面在短时间内迅速筹集产业发展所急需的大量资金,壮大自身规模和开发新路子,另一方面可充分运营现有资本,提高使用效益,增加创收。此外,进行资本运营,还能够促进改革。比如媒体上市,不得不面对股东及社会的监督,以及资本市场不断竞争的压力,从而能促使媒体必须完全遵循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和完善包括监督机制,以及财务机制在内的内部微观管理体制。

二、我国媒体进行资本运营的SWOT综合分析

对我国传媒企业实施资本运营的环境和可行性、必要性进行诊断分析,能够使国内传媒企业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战略。

1.优势。国内传媒已经充分认识到进行媒体资本运营的必要性,传媒集团迅速扩张的重要途径就是资本运营,越来越多的传媒与资本的结合。媒体资本运营的步伐也明显加快。既有国家级广播影视集团的成立,也有以中央电视台为代表的强势媒体进一步加快与国外传媒公司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在资本市场上,几家传媒公司均不约而同地公告,进行一系列资产、业务重组,显示出在新形势下国内强势媒体开始加快进军资本市场的步伐,资本运营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同时,从目前我国媒体资本运营的制度环境来看,主要是目前广电行业的市场化。这也为我国媒体的资本运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2.劣势。目前我国媒体进行资本运营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障碍。第一,以“四级办广电”为代表的行业政策导致了行业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此外,频道资源等作为广电行业的特殊资源,在“全面开花”又“各自为政”的现行管理体制下,这些资源的开掘和使用大量存在闲置和浪费的现象。其次,产权不够明细,行业定位不明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使得多数媒体在经营方面只能采取一些表层改革措施,造成了资本进入行业的障碍。在机制上,由于产权不明晰,所有权人缺位,管理层缺乏长期薪酬激励,因此,传媒经营缺乏足够的的盈利冲动,同时存在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因素,导致腐败。第三,资产的授权问题,还有待完善。第四,传媒资本市场存在缺陷。在体制上,我国资本市场总体上来说是“权力嫁接”而不是“资本联姻”,传媒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则也不完善,使媒体进行资本运营缺乏一定的法律法规的保障。

3.机会。目前,媒介的市场化要求日益强烈。一方面,从市场的角度看,包括卫星、数字化、因特网在内的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加剧了电子媒体间的竞争与较量,公共类媒介为积聚资产、壮大实力、扩充影响而在行业内外的扩张兼并的市场需求日益强烈;另一面,从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需要出发,为了尽可能解决上述种种问题,以促进广电行业发展并使之具有能应对全球化竞争的能力,同时也对应于国家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和延伸,新一轮广电行业改革在政府、媒介与市场的互动中悄然启动。中国广电乃至整个传媒业将重新洗牌,在资源分配和经营控制的不同层面上,产生新的链接、断裂和整合。

3.威胁。从国际形势看,中国加入WTO后,境外的跨国传媒集团正通过各种方式向国内渗透。据统计,获准在境内落地的国外电视频道已达30多个,经营规模前十位的杂志大部分有外资的进入,多家国际传媒集团在中国设立了办事机构。中外传媒的直接较量是不可避免的。与国外传媒集团相比,国内的传媒集团经营范围仍局限在单一媒体内,多元化经营的能力不高,在技术、实力、人才等方面均处于很大的劣势,竞争力低下。面对外来媒体的入侵,国内媒体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加快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对策分析

对新媒体运营的认识范文第7篇

诚如现代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所言:“营销的宗旨是发现并满足需求”,中视金桥敏锐地捕捉到品牌的需求:不仅要做广告,更要做传播;不光要打造品牌,更要多渠道广覆盖地推出品牌;不但要靠传统的电视媒体影响市场,更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新媒体占领受众关注的焦点。作为央视最重要的广告资源商之一,中视金桥是如何帮助客户最大化运用媒体资源的?《广告主》杂志带着这个问题对中视金桥国际传媒集团CEO刘矜兰进行了专访。

适时:相机而动引领传播潮流

“任何事物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从混沌直接到有序,而是从有序到混沌,再到一个新的有序的过程。”中视金桥CEO刘矜兰如是说。在12年的发展历程中,中视金桥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创业初期的开创市场阶段到找到领先行业发展的优势时期。中视金桥凭借央视4套中文国际频道的资源优势,提出“将中国的城市带人世界,让全球人关注中国城市。发现中国城市之美!”的思路,在国内迅速掀起了城市品牌文化传播的潮流。1999年,中视金桥拍摄的第一个广告片就是为义乌制作的城市形象宣传片,不仅使义乌小商品城的形象得到广泛传播,更开启了中同城市品牌文化传播的先河。中视金桥还善于在旅游城市品牌传播中挖掘各个城市之间的差异,其制作的“武当山”、“九华山”、“好客山东”、“七彩云南”、“浪漫之都大连”等作品都极富特色、广受赞誉。中视金桥借助多年的城市策划推广案例,成就了中国十大城市策划机构的领先地位,其服务过的城市旅游客户高达500多个,并率先倡导和出版了《城市品牌传播研究报告》。为城市品牌传播树立了行业标准。

第二阶段,从无资本意识到有序化的资本运作阶段。2006年11月,中视金桥首次进行海外融资,率先成功引入国际资本;2008年7月,中视金桥完成境外上市。这亦让国际资本真正认识到中国媒体业的发展潜力,打破了以媒体为主营业务的企业中没有上市公司的局面,中视金桥成功践行了资本与传媒的对接,并逐步优化资源,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主流媒体运营集团。

伴随着业务板块的不断扩容,自2011年3月开始,中视金桥步入了发展的第三阶段,开始集团化的运作模式,介入多元化的传媒市场布局,向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媒运营集团的目标迈进。

刘矜兰告诉《广告主》杂志:“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可能脱离环境的发展变化、离不开行业的发展路径,太快、太慢都不行,唯有适时发展、适宜调整,企业才能立足百年,品牌才能得以延续。”

创新:科学布局构建四大板块

面对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视金桥战略领导层对集团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再次进行了科学缜密的梳理,对战略发展布局进行调整,确立了“媒体资源运营、品牌整合传播服务、新媒体投资与整合运营、广告与影视内容创意制作”四大业务板块。这不仅是对原有业务进行的重新归纳,更是对发展视角、发展思路的深化改造。

首先,中视金桥将继续发扬媒体资源运营的优势,为客户提供专业、精准、贴切的投放服务,提升客户的品牌价值。为了满足众多客户多频道、多频次、多栏目的传播要求,中视金桥的策略专家们对央视媒体平台进行了科学组合,提供组合套装服务,并针对客户的自身要求为其独家定制套播服务,以利于客户品牌的精准传播。

其次,品牌整合传播服务板块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整合传播服务。面对不少中国企业希望走出国门、打造国际知名品牌的需要,中视金桥不断进行国际化的发展布局,全面整合国内外媒体资源,目前中视金桥已经和新加坡新传媒集团、美国CNBC财经电视台等国际知名传媒集团建立了合作。刘矜兰说:“从目前中视金桥所拥有的资源来看,不论你的目标客户群是国内的、还是海外的,不论是喜欢收看央视的,还是喜欢收看地方电视媒体的,中视金桥都能有效到达。”

对新媒体的投资与整合运营亦是中视金桥未来发展战略的重要布局之一。刘矜兰指出,基于中国网民尤其是手机网民数量的爆炸式增长,“我们注意到移动终端的普及为未来品牌传播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中视金桥国际传媒集团在战略发展方向上,开始有步骤地向网络新媒体领域展开布局。今年,中视金桥先后投资了中国第一旅游门户网站――乐途旅游网,形成央视媒体传播与网络媒体的聚合优势。同时,中视金桥注意到移动终端的普及为未来品牌传播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因此投资了100TV和中投视讯两家优秀的手机视频业务公司,以利于中视金桥拓展新媒体运营的产业链条。

“无论传播形式如何变化,内容一定为王!”谈到广告与影视内容创意制作,刘矜兰说:“只要是优秀的内容,无论它是电视剧、微电影、广告片,还是一句话、一个词,不论它的载体是电视、网络还是平面媒体,最后一定会实现病毒式的传播。”中视金桥有着逾60人的广告创意和内容制作团队,共获得40余项广告片创意奖项,还有着40多个行业、2000多个企业品牌、500个城市地区的创意服务经验,势必会以强大的执行力为客户提供最全面、最专业、最细致的创意及策略服务。

共赢:依托央视资源抢占市场

中视金桥经过深入的调研和统计发现,在全媒体时代,传统电视媒体和新媒体将是当下广告主尤其需要关注的两种媒介。在众多的媒体选择中,电视依然为广告主的首选媒介,中央电视台更是众多企业打造品牌影响力的首选平台。回顾2011年央视黄金资源广告招标会预售现场,仅在《新闻联播》报时组合的第六时间单元广告竞标中,起价3200元的标段几分钟之内就被推高到1.22亿,五粮液和茅台经过几轮竞标,才最终赢得这一标段,激烈的竞争彰显了平台的价值。刘矜兰说:“谁能占据稀缺资源,赢得传播话语权,谁就能更领先一步占领市场。”

而在目前的广告公司中,中视金桥是央视新闻媒体资源最丰富、与央视合作最广泛的广告公司。中视金桥从最初CCTV-4中文国际频道的《中国报道》一个栏目起家,到今天其频道已涵盖CCTV-1综合、CCTV-2财经、CCTV-4中文国际、CCTV-5体育、CCTV-7军事农业、CCTV-新闻、CCTV-NEWS等多个央视频道的40多个热门栏目。凭借多年的央视媒体运营经验,中视金桥能够深入挖掘企业品牌与节目内容的结合度,进而达成品牌的最优化传播。

对新媒体运营的认识范文第8篇

在短短的几十个学时之内,如何能把这么多的知识教好学透,确实存在很大困难。②实践性较强增大了教与学的难度,《运营管理》是典型的实操性课程,其内容多围绕企业生产/运营一线,涉及到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比较偏重于方法和实践,教与学的难度相比工商管理其他课程更大。从教的方面看,教师缺乏企业运营管理的实际经验极大影响了授课效果。目前高校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不了解企业生产运营的实际状况,教学中理论讲解偏多、联系实际较少,极易造成理论和实践脱节、枯燥、不生动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从学生方面看,目前高校大学生多为应届高中毕业生,由于没有生产运营实践经验,不了解企业运作实际,对企业运作内容、业务流程没有感性认识,阻碍了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致使学习这门课程的热情不是很高。③学习功利主义下的选择性忽略,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状况下,大学生的学习往往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很多学生以就业为导向,不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而是忙于考取计算机、驾照、会计等各种资格证书,对正常的课程学习得过且过,只要能够毕业,能拿到文凭就行。因此包括《运营管理》在内的基础性、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都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而且从就业取向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大多希望将来能到政府机关、金融行业、国有企事业单位从事理财、营销、人力资源或战略管理等所谓白领工作,而作为组织最基本职能的生产和作业管理岗位则备受冷落,也使得学生对于与生产管理相关的课程不够重视。

二、对策建议

要提高《运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除了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内涵及其重要性的认识,更要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1.优化课程内容,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而课程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企业运营涉及面广,因而《运营管理》教材所涵盖的内容广泛、知识繁杂,与其他课程内容重复交叉的现象较为严重,导致课程学习目的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是学生对本课程缺乏认可度的重要原因。因此应进一步优化《运营管理》的课程内容,将运营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技能作为学习重点。建议将运营系统的生命周期作为主线,将运营管理课程的内容分为运营决策与战略、系统设计与构建、系统运行于控制和系统维护与改善四大部分,重点讲授本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运营管理基本概念、产品开发与技术选择、设施选址与布置、工作设计、能力与生产计划、库存控制、物料需求计划、作业排序、维修管理及可靠性以及准时生产制、敏捷制造等新型生产运营方式,取消有一定难度的工艺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最优生产技术以及比较复杂的数学模型。对于“需求预测”、“供应链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等与其他课程重复设置内容,可以选择不讲或概述。《运营管理》是管理科学中最具有包容性的一门科学,但是不能期望学生通过一门课的学习就能掌握所有内容,关键是让他们理解相关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

2.转变教学理论,创新教学方式。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渐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运营管理》的教学应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方式,采取研讨式、启发式教学,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逐步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教师要从原来的课堂主角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关键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运营管理》课程的重要性,从而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来学习运营管理。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可将运营管理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比如,在讲授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时,可以让学生分析思考这样的现象:电视、手机、汽车等很多产品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品种日益增多,价格不断降低,企业是如何做到的?传统的大量流水生产的优势是什么?有何弊端?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运营管理》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但是在目前条件下,由于学时有限、企业接收实习生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让学生到企业实践是非常困难的。可行的方法就是高校通过自身努力,开发多样化的实践教学资源,比如沙盘模拟、课程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案例、现场录像、现场参观以及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其中沙盘模拟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教学,在高校企业管理类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多。沙盘模拟训练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模拟了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实战性、竞争性、综合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点,使学生不离校园就能接触公司管理的全过程,而且实施成本低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运营模拟软件、仿真优化软件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高,学校应该增大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由于沙盘模拟系统是一套比较复杂的、大规模业务集成软件,很多老师也不能熟练操作,因此也要搞好师资力量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