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

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基本思路

一、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保障立法不健全

现有的社会保障法规政策中,没有一部是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使他们的社会保障工作难以实现强制性原则。虽然个别地区建立了一些地方性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政策法规,但都存在一定的混乱和不协调状态,并且权威和强制性比较弱,政策执行和实施的效果也很差。[1]

(二)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制度的缺失

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基本处于空白,广大农民工被排斥在社会保险的多数项目之外,针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险项目极度缺乏。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一份最新调研显示,在“五大保险”中,己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但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总体参保率仅为15%左右,医疗保险的平均参保率10%左右,此外,绝大多数农民工未参加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农民工也基本未参加。[2]现行城镇社会救助体系仅仅覆盖城镇户籍人口,诸如最低生活保障的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权益,农民工根本享受不到。

(三)社会保障参与率低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农民工参保率普遍很低,在五大社会保险中,除工伤保险已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参加外,养老保险总体参保率仅为15%,医疗保险平均参保率不到10%,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目前仍与绝大多数农民工无缘。而女性农民工参保率更低。据2006年全国妇联组织的“全国农村妇女权益状况和维权需求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女性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享受社会保险的比例低,只有40%的女性农民工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养老、失业、生育保险的仅占23.8%、19.1%、15.8%、8.1%、6.7%。罗遐研究发现只有很少部分农民工有一至两项非均衡的、水平极低的社会保障,而且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各险种的参保率都在10%以下,其余75.2%的人没有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障。[3]

(四)农民工自身保障意识不强

大多数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一是不知道享有社保权利,社保意识薄弱;二是不愿参保,部分农民工离开土地来到城镇的动机主要是赚钱回家改善生活,并不想在城市居住和生活,缴纳保险费减少了现金的收入,不愿意拿钱参保。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农民工习惯了差别对待,习惯了农民身份带给他们的农村社会保障资源及责任,不会把市民作为参照群体,没有表现出对获取与市民同样的身份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广大农民工尚未真正认识到政府应为其自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使其在需要的时候得到社会的救助,能够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二、建设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基本思路

(一)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

国家相应立法机关应加大社会保障立法工作的力度,为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强有力的保障,要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立法机关制定相应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法规,来明确规范主体各方的社会保障职责,完善司法保障措施。只有不断致力于法律法规的完善和实施,强化法律的刚性制约作用,才能有效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使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同时法律法规的建立可以摆脱政策性规定的随意性,形成比较稳定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

(二)提高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意识

农民工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一部分,理应享有产业工人应享有的社会保障权利。为此政府应加大社会保障的宣传力度,确保宣传的持续性和持久性,通过各种传媒,形成强大的宣传声势和舆论压力,使全社会形成人人参与社保,人人关心社保的良好氛围,使农民工认识到职业的变化随之也带来了风险的变化,要提高社会保障意识,自觉承担个人责任,引导农民工从传统的社会保障意识转向现代社会保障意识。使农民工认识到社会保障是其享有的权利,既不是政府的恩惠,也不是雇主施舍,同时帮助农民工意识到缴纳相关社会保险费用也是其应尽的义务,当这种权利、义务意识确立后,就会大大提高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农民工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4]

(三)改革城乡二元分割制度

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影响还并未消除,社会管理制度和政策的改革明显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因此,要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就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推进对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进一步改革。目前,中国各地正陆续推行新的户籍管理制度,沿用多年的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在许多地区已逐步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以条件准入方式,按实际居住地进行户口登记管理的新模式。当然,在实施过程中,步伐不能太快太急,应当采取积极而又稳妥的做法,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

(四)建立灵活的社会保险制度

鉴于各险种不可能一并而上的实际,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体系应首先建立以普遍性为原则的全国性工伤保险制度,其保险关系等同于城镇正式职工;其次,建立农民工的大病医疗保险或疾病住院保障机制。这需要劳动监督部门的同步配合:重点检查职业病、工伤事故重灾区及农民工集中企业与行业的劳动安全卫生状况,在必要时政府还应给予适当的财政支持。农民工大多处于青壮年,考虑其流动性很强,高缴费率会影响其雇佣成本和就业境遇,可以先规划远景目标待慎重确定缴费率后再适时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后随着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其他条件的成熟,再分阶段逐步覆盖其他社会保险制度。[5]

参考文献:

[1]桂百桢.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建议[J].池州学院学报,2008,(8).

[2]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8).

[3]吴波.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6

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基本思路;课堂流程;培训 ;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103

初中数学教学能否打破应试教育的枷锁,走上一条以人为本,维系良好教育生态的教改之路?在现实条件下,能否把新课程的理念和策略落到实处?这是课程改革的关键。通过多次考察、学习,我们认识到了成功课堂都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博采众家之长,结合本区实际,经过反复的论证与实践,我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探索、改革和实践,构建了“和谐高效‘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一、基本思路

“和谐高效‘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采取预习反馈、明确目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师生互动、拓展延伸,达标测评、巩固提高这五个教学步骤。其关键在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上,教师要由“演员”变成“导演”,从台上走到台下,深入到学生中间去指导他们学习,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任务交给学生,并让学生自主交流、自我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评价能力,获得一种成就感。总的来说,“和谐高效‘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能较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有利于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课堂流程

预习反馈、明确目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师生互动、拓展延伸,达标测评、巩固提高这五个环节要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前后黑板始终展示着预习成果、探究过程和拓展的问题,对目标的阐述是通过课堂助理在组织教学中来实现的,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从预习、展示到拓展都在助理的协调中有序进行,达标测评则在拓展阶段用导学单辅助完成。

(一)预习展示

预习展示内容以前一天导学练预习部分为主,反馈中要注重基本知识点的质疑和解疑,可以抽查4~6名学生互相印证完成。

(二)自主探究

这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在反馈过程中应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尽可能地让语言表达能力强、逻辑思维严谨的学生来阐述,同时要注重学生间的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对学生确实不懂的问题,教师除提前做好导演外,还需及时做好补救工作,力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完成人员应控制在4~8人。

(三)拓展升华

这部分是教材内容的延续,知识点要贴近生活,拔高难度,此项任务主要由探索能力较强的学生和教师完成。

三、过程中的几个培训

(一)对课堂助理的培养

课堂助理是教师的助手,课堂需要他协调组织,目标要靠他来传递,师生之间的学习要靠他完成协调,测评更离不开他,因此对助理的要求很高。

刚开始,必须由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学科思维严谨且情商较高的学生来担任课堂助理,一旦选定就要做好培训工作,比如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师生间、生生间的语言协调,及时有效的补救方法,扎实有效的自我预习等,都是一个课堂助理必不可少的基本功。另外,助理还要找几位与自己关系要好的同学担任助手,以便在一周的组织过程中帮助自己收发作业,准备问题等。其他学生可以在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学习和吸收前面好的做法,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为自己担任助理做好铺垫。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助理的经验会越来越丰富,助理队伍也会越来越庞大。

(二)合作方法的培训

预习是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要体现自学、互学、群学,把整个学习过程看成一个系统来完成,其中学法指导是要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自学、互学、群学,逐步完善,以求每一个独立环节解决什么相关问题,达到什么目标都清楚明了,最后细化为一种习惯,进而形成一种自然的过程。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呈现自己有别于他人的学习成果,大胆地展示,力求整个课堂活而有序,既是一个个独立的单元,又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四、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充分认识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好主导作用,刻苦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精神实质,把握好教材体系,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像一个导演,掌控好整个课堂,还要成为一个救火队员,哪里有无法解答的疑点,哪里就要有自己的身影。

(二)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权

教师要尊重学生,给予他们发言的权利,即使错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因为学生一次次的补充和修正,必将使其知识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这样,也能让每位学生都找到自信,发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有利于学生整体发展。

(三)处理好助理和合作团队的关系

每一个助理事先都要选好十个左右的合作伙伴,一周后还要对积极参与学习的其他同学做出正确的评价,并给予一定的奖励。由此可见,良好的合作关系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和有力保障,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情商。

(四)处理好学生展示与媒体应用间的关系

多媒体的应用,使许多抽象的东西变得生动、直观,但过分地应用和依赖多媒体,把投影当黑板,用预设的结论代替师生推理的过程,不可能对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此,从辩证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教学中应避免一刀切、一边倒的现象出现。

从朴素的改革意识到明确的改革方向,从零散的尝试到整体改革,从经验上升到模式,青西中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实践和探索过程,已经较好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这种模式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们只有时刻关注教育改革最前沿的信息和动态,关注实践,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改革向更高、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教学管理 商业智能技术 数据挖掘

1.引言

商业智能也称作BI(Business Intelligence),这一概念最早是由GartnerGroup提出来的,主要应用于企业中。它能将企业数据转化为知识,进而转化为企业利润。确切地讲,商业智能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它是将数据仓库(DW)、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DM)等技术与资源管理系统(ERP)结合起来应用于商业活动实际过程当中,实现了技术服务于决策的目的,目前在国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IBM公司就是一个为很多企业提供BI解决方案的知名公司,已经有大量的成功案例。在国内,当前商业智能系统也主要运用在企业的商业活动中,例如广告业、银行业、移动通信等;部分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使用各种经济数据等也有运用,如各级税务部门。但是在高校的教务管理部门的应用目前尚没有深入的应用和研究。我们提出了将商业智能技术引入到高校教学管理的设想,给出了基本思路,并在学生成绩管理中小试牛刀,作了初步尝试,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推广。

2.基本思路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利用商业智能技术的基本思路就是以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和数据挖掘为核心,将来自教学过程中不同运作系统的大量冗余数据,进行识别、提取、清理,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然后经过抽取(Extraction)、转换(Transformation)和装载(Load),即ETL过程,合并到一个相对级别较高的数据仓库中,从而得到教学数据的全局视图。

商业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在商业中的应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反馈受众的不同。在企业商业智能应用中,最终结果以某种知识形式反馈给相应的企业决策人员,而原始数据的创造者――绝大多数的员工,得不到最终结果的反馈,从管理角度上考虑,他们也无需得到这部分知识的反馈。而在教学中,商业智能应用的最终结果的主要反馈对象也包括原始数据的创造者之一,例如学生本人。学生作为重要的反馈受众得到他自己所创造的大量数据的最终形式化结果,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主动地看清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趋势,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可视化结果,以便更好地完成学业。同时,帮助教学管理者分析和掌握学生的总体情况与发展趋势,更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数据,挖掘数据的功效,以加快教学管理体系的改革,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管理的效能。

3.学生成绩管理中商业智能技术的应用初探

在高等院校中,学生的相关数据尤其是和学习相关的数据可谓是海量,但是目前这海量的数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大部分高校对这部分数据的应用主要在于对数据的查询和统计,而这两个功能也只是数据的一小部分功能;对数据的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决策指导,使数据起到更高层次的功效。我们设想,在教学中,商业智能应用的最终结果的主要反馈对象是原始数据的创造者――学生本人。以往数据分析的最终结果主要反馈给学校各级领导,仅仅将形式化的数据知识作为决策参考,从而主动地影响学生本人,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影响,这种现象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教师苦口婆心地劝导,而学生却置若罔闻。这正是因为学生没有得到全面的、准确的、实时的数据信息反馈,对自身的学习状态没有正确而清醒的认识,所以,我们设想,让学生作为重要的反馈受众得到他自己所创造的大量数据的最终形式化结果,从而使学生主动地看清自己的位置,自己的趋势,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可视化结果。

在学生成绩管理模块中,学校通过合适的查询工具、数据挖掘技术、OLAP技术等对学生成绩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终以可视性较好的最终知识呈现给学生用户。本模块力争主要达到以下目标:一是图表化的综合趋势分析;二是可视化的学习定位分析;三是可预见的学习趋势分析,等等。

3.1成绩均值分析

学生可以将自己各门课程的成绩与本专业各门课程平均分进行比较,通过曲线图来形象表示。如图1所示。

事实上,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需要,任意圈定比较的人群范围,比如和同宿舍几位同学的成绩比较,或者本专业成绩比较优异的几位同学,等等。

3.2合格率分析

通过对一个班或一个专业的各门课程的合格率进行分析,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是否属于不合格的人群当中,从而加强学习。尤其对于那些在校期间挂科现象严重的学生,让他们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如图2所示。

现在的学生都有一种从众心理,总觉得大家都跟自己差不多,以为自己挂科不好没关系,孰不知自己已经是挂了大部分都通过的课程。通过这样形象反馈,学生能意识到自己挂的不是寻常科,并非大家都跟自己一样不合格,当自己属于那一小部分人的时候,就要提高警惕了。

3.3综合趋势分析

许多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既不知道自己走过的历程,又不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这样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我们通过设计这样一个模块,让学生能够回顾自己过往的成绩走势,显示进入大学以来的总体趋势。通过这个走势图,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看出趋势。如果情况不理想,管理模块会作出及时的预警,引起学生和教师的重视。如图3所示。

4.进一步设想与目标

我们希望建立一个系统,实现以下形式化目标:一是可定制的动态报表查询;二是界面友好的指标管理;三是实时的、高自由度的线上分析处理;四是可视化的教学结果分析;五是辅助的趋势预测;六是辅助的教学规划分析;七是辅助的学习方向分析。最终为教学的主要对象――学生,提供一个完整、高效、可靠的指导平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辅助教学改革的实施。

5.结语

将商业智能应用于教学管理,能够加强高校教学数据的传播反馈能力,消除学生、教师、领导之间对教学目标、教学数据结果的认知差距,让原始数据的主要创造者,同时也是教学的最主要对象――学生,获得更多的最终反馈,全面改善教学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使教与学这个群体中的每个人目标一致、齐心协力、化被动为主动。

参考文献:

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通识课程;农业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152-01

创业教育被专家学者称为继学术性和职业性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在农业院校开展创业通识教育,通过创业通识教育帮助农业院校大学生提高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以产业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当前,农业院校中有创业意愿和需求的大学生较多,但真正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创业过程的则寥寥无几,亟须通过创业通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业能力。

一、目前我国农业院校创业通识教育现状不容乐观

2002 年,清华大学等9 所高校开始大学生创业教育试点,国内高校开始重视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教育部等相继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优惠措施。十七大后,中央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就业新战略;2012年教育部颁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但目前还未形成成熟系统的创业教育模式,特别是农业院校创业教育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大多数农业院校创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创业教育实践场所,极大地阻碍了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通识研究,是当前形势下农业院校必须面对的紧迫课题。

二、必须把创业教育纳入农业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体系

创业教育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美国自1947年在哈佛商学院开设第一门创业学课程以来,已形成较为完备的本科教育的创业方向课程以及创业教育硕士课程。德国创业教育源于20世纪50年代,以职业院校模拟公司为经济类大学生提供实践教育场所。英国政府将创业教育作为优先发展领域,从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和规范。法国则把创业教育作为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在全国普设创业教育计划培训中心。新加坡、日本、韩国等也都建立了具本国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针对当前农业院校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需求,必须从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竞争力的角度,重视对农科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加强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创新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开拓性、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创业型人才,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创造能力。

三、农业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通识教育的对策建议

在农业院校大学生中开设创业教育类通识课程,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有利于提高农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创业竞争力。

首先,必须明晰目前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通识课程设计及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如何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需求,完善课程目标体系,规范课程管理,优化师资队伍;并通过创业通识课程的具体实施,引导教师对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思考和改革,重视并完善教材建设。初步建立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通识课程目标体系,提出农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通识课程教材建设基本思路。

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企业会计管理体制 改革思路 理想模式

会计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界定会计管理组织形式、划分会计管理职责权限、设置会计管理机构、实施会计人员管理的组织制度,它取决于经济管理体制,并属于经济管理体制的一部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会计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施会计管理的机构和组织;二是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有关法律、准则和制度等规范体系。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以下几种会计管理体制类型。

一是集中与立法管理型。所谓集中与立法管理,是指政府积极参与会计活动的管理,这种管理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进行,而会计职业团体在会计活动的管理中不占主导地位,只起着协助政府管理会计活动的作用。法国和日本是集中与管理型国家。

二是自我管理型。所谓自我管理,是指政府对会计活动的干预较少,除某些必要的立法外,对会计活动的管理完全交给会计职业团体自行管理。英国、美国是自我管理型的国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企业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日益暴露出来,不仅不利于会计工作自身的发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因此,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国企业现行会计管理体制的概况及主要缺陷

世界各国的会计管理体制因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而具有不同的特点。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占主体,会计工作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有其特殊的作用。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基本上采用由国家和企业双重领导、双重管理的体制。各单位(特别是国有企业)均是国家行政部门的附属物,而不是独立的经济实体,经济关系比较简单,会计人员双重身份的矛盾,以及会计造假问题并不突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企业与国家的经济利益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遇到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国有企业缺乏活力。企业体制陈旧,政企不分,产权不清,这是窒息国有企业活力的根本因素,这也导致企业会计主体错位。企业管理不善,使得企业不能有效营运。在企业管理中,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会计人员进行的理财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强化会计管理已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这种新形势下,现行会计管理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出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企业会计管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大量存在。我国先后颁布了《会计法》、《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法律规范,但由于相关人员法律观念淡薄,仍然有许多会计违法案件,导致会计管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大量存在,在利益与法律冲突面前,会计人员出现摇摆不一的情况。

2.对国有企业会计工作的管理有着一定影响等行政性管理、相关经济法规“政出多门”且彼此之间多有矛盾。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税务机关、金融机关等国家机构都或多或少承担了一定的对企业会计和注册会计师监督和管理的职责,这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事无巨细的“全方位”行政性管理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3.国有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建设不完善,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由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人员的人事、工资等关系个人切身利益的权益掌握在企业管理者手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往往“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失去了它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导致内部控制建设严重失控,滋生大量贪污、腐败等现象。

4.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监督职能弱化、财经秩序混乱。会计管理力量薄弱,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加之外部监督不力,致使企业财会违法违纪、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严重干扰了我国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二、对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几种主张的主要评述

关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理论界主要有以下几种主张。

第一种思路是实行会计委派制,即把国有企业会计人员从企业中独立出来,由政府向国有企业委派,强化会计监督。第二种思路是实行适度控制,政府对国有企业会计人员人事管理进行干预,国有企业会计人员的变更必须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适度强化会计监督。第三种思路是实行间接控制,即会计回归企业,强化会计管理,政府通过完善相关法规,对企业会计实行间接指导、控制。我国国有企业会计应采用何种管理体制,我认为,应从会计本质出发,结合我国国情来进行选择。

三、关于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与理想模式的选择

会计管理体制属于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经济体制的整体要求,对一定范围内的会计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的方式、方法所做出的具体制度安排”。经济体制的整体要求,作为会计管理体制形成、发展和创新的内因,决定了会计管理体制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相符合,否则就会影响甚至阻碍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这就意味着,只有把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置于特定的会计环境中来加以研究,才能更好地衡量会计管理体制的先进性和效益性,才能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我认为,关于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我们应把握的基本思路是吸收其他国家会计管理体制和我国关于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几种主张中的优秀成分和思想,结合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建立适应经济、政治、法律等会计环境的会计管理体制,由政府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并充分发挥民间会计组织的作用,使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来讲,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把握政府对国有企业会计管理的主导地位。首先,要强化会计法制建设,把会计管理引导到法制道路上来。会计行为合法与否是以会计法律制度规范作为判断标准的,因此,必须完善我国的企业会计法制体系,使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制裁真正有法可依。其次,就是要维护政府在企业会计管理中的“主管”地位,使全国的企业会计工作不能脱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的大方向。

2.健全会计监督体系,真正建立起企业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从而有效加强对会计人员和企业行为的监督和宏观管理。首先,企业自身要加强内部监督,注重经济事项的事前和事中监督,设立内部结算中心和内部审计机制,加大内部监督的力度。

3.探索会计人事制度的模式,重新定义企业会计人员的“双重身份”,有效保障企业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这是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目前国有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现阶段,可以尝试着分单位性质进行会计人员管理改革。

4.鼓励民间会计职业自律组织和会计职业市场的建设和完善。除现有的注册会计师、会计协会外,还应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建立自律组织,如从事企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人员也应该建立一个自律组织,当然这些自律组织应当保持其独立性,不能被某些利益主体所驱使。

5.强化对国有企业会计人员和民间会计行业自律组织的间接管理。政府相关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会计人员的自律意识,使其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公守法的良好风尚,积极主动地维护财经纪律,充分发挥其反映和监督的作用。对待会计行业自律组织,要鼓励其从职业的需要和事业的发展出发,制定一系列职业管理方针和标准,保证行业自律、公平竞争。政府要参与注册会计师等执业标准的制定,强化其职业道德观念和法制意识,规范会计行业自律组织的建设、完善和发展。

综上所述,关于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我们应把握建立适应经济、政治、法律等会计环境的政府型会计管理体制的基本思路,由政府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并充分发挥民间会计组织的作用,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只要使我国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适应经济、政治、法律等会计环境的要求,我们的改革理论就会真正产生指导意义,就一定能够为我国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提供可操作性的理论支持,我国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必将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端生.财会审问题综述.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4.

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范文第6篇

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公益性已被社会各界广泛公认,公路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财务管理的部分职能,现行的公路建设单位财务管理无论是管理理念、职责,还是管理方式,都已落后于财政体制改革的步伐,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研究公共财政体制下公路建设单位财务管理方式,对加强行业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公路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目前,公路建设单位属于执行国家公路事业发展计划的非盈利性经济组织,其财务收支活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因此,公路建设单位符合公共部门的特征,其财务管理具有行使部分财政管理的职能,属于公共部门财务管理的一部分。

从公路建设单位财务管理范围、内容、任务看,公路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主要是依托国家法律、法规进行资金筹集和监督使用,不断提高资金效率,保全公路资产,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保证,但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下,公路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似乎走入了误区。主要表现在:本该作为公共财政管理的却采用了企业财务管理,而该按企业财务管理的却当作公共财政来管理。如果完全按公共财政方式管理公路建设单位财务,就会养成不计成本、不讲效益、不顾风险的恶习,造成资源浪费、资金使用效益低下、财务风险加大;若按照私人部门(企业)的方式管理公共财务,就会迷失非赢利的组织目标和财务方向。因此,在向公共财政体制过渡期间,公路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究竟如何管理,确实令人困惑,因此,在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公路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必须解决“管什么”。“如何管”的问题。

二、公共财政体制下公路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思路

公路主要是为社会提供快捷、安全,舒适的通行便利,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因此,公路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应按照新的公共管理思路,以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公共财政管理为基础,借鉴企业财务管理技术和方法进行,根据公路建设单位财务活动特点和规律,笔者认为,公共财政体制下的公路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思路应是:(1)转换理财观念,树立公共财政意识,遵循非盈利的组织目标开展活动;(2)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强化财务责任,防范财务风险;(3)增强成本意识,提高公路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4)建立健全公路建设单位财务法规制度,完善财务程序和手续、严格财务开支标准,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5)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审计监督“三位一体”的财务监督体系,加强对公路建设单位预算执行、政府采购的监督,提高公路建设单位财务活动的透明度,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三、财政体制改革对公路事业发展的影响及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公路建设单位预算编制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1、正确处理预算管理与计划管理的关系。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正处于转型时期,在完全建立起公共财政之前,国家管理经济的手段是采取计划和预算的双重管理,公路建设单位的支出既要执行部门预算管理,又要执行年度计划管理,而现实情况是计划与预算编制的时间不同步,两者在编制时掌握的信息不一致,给公路建设单位财务管理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在宏观层面上协调好预算管理与计划管理之间的关系,以利于基层单位预算的编制、执行。

2、关于预备费用比例问题,预备费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应付当年预算执行中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国家对预备费提取比例、开支范围还没有统一规定,而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自行确定,公路最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袭击,按照目前政策规定的比例预留预备费和预备费开支范围规定,显然是无法保证当年预算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因此,国家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适当考虑统一预备费的比例,以利于不同特点单位的预算执行。

3 关于预算编制时间的问题。各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预算的时间只有一两个月,甚至一些地区只有一个星期。这对于细化预算、编制零基预算而言,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虽然近两年一些省级财政部门提前至7月底8月初下达编制预算任务,但仍不能满足客观需要,没有充分的时间对预算项目进行周密的论证、测算预算指标时信息资料收集掌握不完备、不准确,势必影响公路建设单位预算收支安排与实际需要的一致性,影响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导致预算后期执行困难,影响公路事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对预算编制时间进行适当调整,延长预算编制时间。

(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如何确保公路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的问题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是规范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地解决我国现行分散支付管理的各种弊端,实现了从源头上制止腐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透明度的目的。但公路有其自身的行业特殊性,从目前实施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情况看,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范文第7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李晓峰(1962-),男,陕西宝鸡人,南华工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与经济;左煌(1982-),女,湖南衡阳人,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与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与南华工商学院重点合作项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的研究”(项目编号:10KH01),主持人:李晓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1-0015-0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扩大培养规模,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而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是在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加上职业元素演化而来,并没有系统化和根本性地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性。近年来,虽然各地高职院校也逐渐开展了各种改革尝试,但是在进行专业和课程建设时仍然沿用了传统的学科分类体系和教学安排,其直接结果就是影响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得一方面人才需求方在录用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后仍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以及人力、财力、物力去对毕业生进行职业培训;另一方面,毕业生由于在学校学习的诸多课程和知识并不能直接运用到工作中而加大了寻找工作的难度。为解决现实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及为社会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职业技术人才,中国的高职教育需要对传统的学科分类和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重新构建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核心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一、 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意义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定义

工作过程是指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1],“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2]。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念是在借鉴了德国工作导向课程的基础上,并结合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经验提出来的一种教育理念,它是对高职院校课程本质——“过程”的回归。这种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课程,让学生通过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形成的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由此可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即以满足社会职业岗位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具有范例性的工作任务为内容,按照工作过程来组织知识,学生在职业化的学习情境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进行学习,获得可迁移的工作过程性知识[3]。

(二)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意义

现代社会的工作节奏加快且工作程序愈加复杂,因此从业者不仅需要具备快速上岗的能力还应当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即除了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学及人际交流能力等关键能力。这也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时应当拥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基本的实习与人际沟通交流经验,但传统的学科课程是以知识为中心,系统性机械地认识社会、技术与个人的关系,把学习理解为一个书本过程,忽视了知识与工作的联系,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造成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只能用于应付考试而无法应用到工作中去;传统的高职技能培训则把具体的各个工作过程分割成一个个的点,这种点状的操作技能训练,由于忽视了工作过程的整体性,无法实现工作各流程之间的有效衔接,更无法获得对综合职业能力形成过程极为重要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工作背景意识”。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建设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即以工作实践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和教学,这种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系统化地完成一些典型的、综合性的工作任务,将极大的帮助高职毕业生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因而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是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最有效的模式。

二、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及过程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课程的开发过程,是一个伴随着学科体系的解构而凸显工作行为体系的建构过程。依据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思想,具体的课程建设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准备

职业教育是最贴近现实工作的教育,为掌握其这一特征,在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时必须深入实际,充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1.行业分析。在正式开发针对某个行业的具体课程之前,首先要广泛的收集这一行业的发展和用工数据,包括本行业领域内目前的发展状况和对未来的发展预期、行业当前的用工情况和与之相对应的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以及今后的用工需求预测。只有从宏观上准确把握整个行业的发展状况、职业人才需求和相对应的职业教育现状并合理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且以此为依据才能明确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思路和目标。

意识改革的基本思路范文第8篇

随着国内电大院校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也逐步升温。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教师传统教学观念,坚持“学为主、教为辅”,以专业知识为核心、就业为导向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加强教师技术培训,已经被一些学者所重视,但研究方法与研究策略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的检验与经验的积累。

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观点

(一)基本思路

远程教育的便捷性,使得异地教学成为可能。远程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性要求比较强,培养目标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作为教育者,必须摸索总结出适合远程教育特点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培养出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较高文化品位、良好人格品质、较强综合业务素质,适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主要观点

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增进远程教育师生互动,名校、名师引进远程办学体系,把远程教育异地教学开展得更生动、更直观,加强实践教学力度,实践性教学环节渗透远程教育全程,等等,不能固守原有教学模式,要大胆创新、改革。

三、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

(一)加强网络教学,网络教师与设备随时跟进

网络教学是远程教育的特色,通过网络,可以实现异地优势教学资源共享。网络建设要及时、到位。网络教师要熟悉网络技术与操作,教学设备要不断更新换代。

(二)打破传统的室内教学,创建新型教学模式,将课堂外置

针对远程教育学生工作实践性强的特点,突出课堂外置环节。便于远程教育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工作技能。例如把课堂灵活地设置在学生的就业单位、实习单位。

(三)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更新

首先要配合不同就业领域选择不同教学范围。对于不同就业领域的学生,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应该有相应的变化,以彰显其就职特色,为远程教育对象的职业性和实用。例如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应多介绍导游词之类的写作知识,课文中应多选些旅游风光介绍之类的篇章。这样学生才更能学有所用。其次,语文教材要不断更新换代,鼓励电大教师参与实用教材的编写,使得电大教材更符合电大教学的实际。要有相应的网络教学环节,更方便学生上网远程学习。

(四)突出远程教育的毕业论文答辩环节,答辩形式翻新、答辩场地灵活

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论文独立撰写能力,知识体系构建能力。提高学生答辩、演说能力,与现场展示作品能力。毕业答辩地点,不只是在校内举行,也可以在实训基地举办。答辩教师不只是校内老师,还可包括实训基地的行业专家。

(五)校外专家委员会范围扩大

首先,校外专家委员会成员范围扩大,不仅有相关行业领导,还应包括本门类专业人士;其次,校外专家委员会监督领域放宽,监督范围可以包括学校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

(六)评价体系改革

1.建立试题库,实行考教分离;

2.评价主体多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

3.评价与大赛成绩挂钩。学生参加各级大赛,作为评定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

4.实训基地现场考核,作为成绩评价的一个组成部分。

(七)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

作为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毕业前实习、实训提供高标准的练兵场所。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正规、高效,切实为学生培养技能服务。实训基地也可发展一些盈利性项目,成为学生的实训成果,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就业竞争意识。同时,学校还可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作家、播音员、记者等为文科客串教授。

(八)充分利用校内实验室,进行现场模拟教学

建立各种模拟实训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以及礼仪、公关能力等进行训练,实施校内模拟练习。(本文来自于《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九)实行订单式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合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