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

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1篇

管理的第一个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的原则。企业里除了办公场所、工厂、设备等外,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人在企业里是决定要素。就算企业里是用机器人作员工,也需要人去操作与维护,还是需要编程指挥命令机器人作业,还是需要人管理机器人工厂。何况那些都是人类员工的企业呢?以为人本的根本,就是以人才为核心。人才是竞争的关键。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离开了人才,那是一句空话。没有人才的企业,肯定竞争不过其它企业。人才是创新的源泉,企业研发新产品,发明创造都是人才搞出来。离开了人才,就谈不上创新。再者,没有人才去管理企业,去经营企业,企业又怎么能活下去呢?

管理的第二个基本原则是效率与效果的原则。管理的目的是什么?管理的目的,最基本的就是要提高效率与效果。没有效率与效果,或者低效率与效果,还大言不惭懂管理,简直是挂的是羊头,卖得却是狗肉。没有效率与效果的管理,其本质是走走形式,搞搞花架子而以。管理注重的实质性的成果,这种实质就是效率与效果,而效率的提高,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出量。而效果的提升,能达到预期目的。效率是办事速度与过程,效果是办事的结果。高效率是正确地做事,好效果是做正确的事。做事快是效率,事做得好是效果。作为企业管理者,要牢记的一条是,把效率与效果搞出来,这才是真的管理效力。

管理的第三个基本原则是质量为天的原则。质量是产品的生命。假冒伪劣的产品不但伤害的是消费者,而且伤害了整个民族的企业。坑害的不止是顾客,还坑害了社会。因产品质量问题倒闭的企业有许多,其中最典型的是三鹿企业,因奶粉富含三聚氰胺而倒闭。企业产品质量好,是因为企业管理层高度重视和结合现代质量管理方法而形成的。企业产品质量不好,主要是领导层注意不够与疏于管理。产品质量优异的企业,不但能形成名牌,而且企业商誉好,往往是长寿企业。产品质量差的企业,就算花钱搞铺天盖地的广告,形成品牌后,但只要消费者购买后,发现质量有缺陷,就会投不信任票,等很多消费者吃亏上当后,就会联合抵制该企业产品,企业会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甚至于倒闭。有些企业刚开始重视产品质量问题,等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成了知名企业后,就忽视了产品质量问题,最后在市场竞争中丢掉了曾经千辛万苦得来的市场份额。如果把重视与爱惜产品的质量,就像重视与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那么企业离兴旺发达不远了。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

管理的第四个基本原则是管理哲学与管理技术相结合的原则。管理哲学,在自然界中都能参悟到,并且可以提升到理论与哲学的高度。管理技术,是一些管理工具、管理技能、管理经验相结合的技术,还包括现代的高科技。中国五千年文明,比较重视思想与哲学的思考,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更是哲学的瑰宝。很简单的道理,自然现象与规律,加上人的自然规律,这是哲学探讨的思想根源,而企业离不开人,更离不开自然规律,当然和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总有不谋而合的地方,总有殊途同归的地方。所以,中国企业重管理哲学。强调对人的管理。而西方企业重管理技术。强调对技术的管理。西方企业挖空心思,把管理与科学技术相结合,以最大限度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企业是由人、技术、设备等相结合的组织,因为中国企业不但要借鉴管理哲学,管好人;还要借鉴管理技术,提高生产率。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中用。搞到中西组合的管理。

管理的第五个基本原则是重创新与科技的原则。创新是新发明,新思维,与新描述的一种概念的过程。创新有三种方式,一种方式是更新,就是在原先的产品上面升级增加新的功能。二种方式是创造出新的东西,就是以前没有的,现在创造出新的,没有可以替代的产品。三种方式是改变。就是在别人产品的基础上改变一下,改变外型、结构、用途、功能等。或者是模仿别人的产品,在基础上改良。又或者在自己的产品上改变一下。创新的目的,是在提升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就是创造新的生产力。企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在创新的基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创新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其实也让企业有了一次飞跃似的发展。把创新与科技结合起来,就会具有其它企业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的第六个基本原则是利润与社会责任并重的原则。创办企业的目的,无非是在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企业离不开社会,离不开市场,更离不开消费者。消费者的偏好与选择决定了对企业的喜好度与忠诚度。只关心自己的利润的企业,会不择手段地发展,有时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有时会坑害消费者的利益,有时会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更有甚者,污染与破环人的生存环境。这样的企业,是消费者抨击的对象,迟早会被顾客唾弃与市场汰淘的。既关心利润,还包括增加与保护社会福利的企业,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这种企业能够赢得利益相关者的心,与顾客们忠诚的心。企业爱社会,社会就会爱企业;企业爱人民,人民也会爱企业;企业爱顾客,顾客更会爱企业。这爱,就是一种社会责任。爱是对等交换的,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回报。

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2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出的新的课题,也是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提出的新的要求。在过去一段时期的改革进程中,我们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了政府职能的根本性转变,即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应该说,正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才推进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社会经济管理领域,政府从直接管理到间接管理,从微观管理到宏观管理,从“运动员”角色到“裁判员”角色,等等,都有非常明显的转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迄今为止,政府在其角色定位和职能定位方面,依然存在着由于长时期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政治体制给其留下的深刻的烙印。政府职能方面所存在的这些问题,是我国社会进一步健康发展所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从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明晰服务型政府的职能问题,有必要指出两个基本的视角:

一是,突出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职能。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明确规范了政府职能的四大领域,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多年以来,应该说我们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方面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已经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政府依然需要切实履行好这方面的责任。但是另一方面,相对而言,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而且根据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政府更需要突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能。正如同志所指出的: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要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

二是,既要明晰政府在整体上的职能领域特别是重点领域。实现政府与社会的横向分化,也要明晰不同层级间政府的具体职能领域特别是重点领域,实现政府职能的纵向分化。不同层级间政府的职能分化问题,过去我们关注不够,即使有所涉及,大多也只是一般地论及关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在我们今天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进程中,政府不同层级的职能分化问题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3篇

(一)古典主义犯罪学

古典主义犯罪学,也即刑事古典学派,是近代犯罪学的理论起始,其学派奠基人之一的贝卡里亚被称为犯罪学乃至整个近代刑事科学的创始人,故在犯罪学史上,这一学派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该学派诞生于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大背景下,学派奠基人是英国的边沁、意大利的贝卡里亚和托马索?那塔雷,并由德国的费尔巴哈将其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学派的主要思想包括有“功利主义犯罪观”、“罪刑法定主义原则”、“行为主义”的刑法理论以及“人道主义”的刑事政策和“心理强制说”等。

(二)实证主义犯罪学

实证主义犯罪学,也即刑事实证学派,形成于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已进入发展时期的欧洲社会,主要包括犯罪人类学学派、犯罪社会学学派以及其中较为突出的一支里昂学派。犯罪人类学由近代犯罪学创始人龙勃罗梭创立,并协同其弟子伽罗法洛和菲利共同将该学派发展与完善。他们的主要思想围绕犯罪人展开,先后经历了“天生犯罪人论”、“自然犯罪论”及后期兼顾于对犯罪社会因素考量的自身理论演进。与之同时期的犯罪社会学学派,受当时社会学空前发展的影响,在批判犯罪人类学学派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以德国刑法学家、社会学家冯?李斯特和转而偏向于犯罪社会学因素研究的菲利为代表的,另一大实证主义犯罪学学派,他们的主要理论包括“犯罪原因二元论”、“社会防卫论”、“犯罪原因三元论”、“犯罪饱和论”以及“刑罚等价变革”理论等。其中,里昂学派的兴起对犯罪社会学学派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以法国犯罪学家拉加萨涅的“社会环境决定论”为基本理论观点。

二、两大学派的区别

(一)兴起时的历史背景不同

漫长的中世纪,人性被压抑、人伦被扭曲,直到14世纪中叶,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等运动的兴起,才终将沉睡了千年的“理性之光”重新唤起并注入新的生机,宗教观、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有违理性的存在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大背景下,古典主义犯罪学也以“理性”为剑,开启了对封建的刑事专擅主义的批判,同时也掀起了刑事司法领域的改革。

到了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欧洲各国均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一个激进、极富批判色彩的理论已不再符合统治者的需要,如何构建一个良好的社会成为了该下的当务之急。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与发展,科技的进步也助长了犯罪的高发,古典主义犯罪学所倡导的刑法理论已无法满足对现实社会的犯罪防控之需,此时,以近代科学技术为主要手段、着眼于对社会因素研究的实证主义犯罪学应运而生。

(二)理论基础不同

作为17世纪欧洲科学革命最伟大的发现,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对古典主义犯罪学,尤其是其创始人之一贝卡里亚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贝氏在此理论基础上构建出了关于刑罚与犯罪之间的“平行四边形的力的平衡关系”。此外,18世纪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们关于“平等、自由、博爱”的号召对古典学派的影响是启发性的,“天赋人权”、“社会契约”等思想在贝卡里亚、边沁等人的学说里均有所体现。

“正如牛顿因为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而统治17世纪的科学那样,达尔文因发现支配人类本身进化而统治了19世纪的科学。“达尔文对于实证主义犯罪学的意义尤胜于牛顿于古典学派。龙勃罗梭对天生犯罪人的研究,可归因于达尔文开启了人类进化论研究的大门。此外,法国哲学家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为实证学派提供了坚实的哲学理论基础,“观察优于想象”的实证方法正是实证学派的理论所需。

(三)方法论上的不同

古典学派的在当时对犯罪学的研究前无古人,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的创作没有任何法律文本的参照,仅凭借逻辑上的纯理论推导。然而,没有实践检验的理论始终难禁得起推敲,于是便产生了在假定基础上再作假定的重大缺陷。而实证主义犯罪学却是在实践中建立起的学派,龙勃罗梭的主要学说大部分都是在手术台上完成的,到了后期,社会学派中更加入了对于数学、统计学等科学实证方法的运用,完成了从思辨到实证的方法论上的转化。此外,在对于犯罪的定义上,古典学派采用犯罪的法律定义,也即罪刑法定主义。而实证学派并没有对犯罪概念进行法律上的定义,伽罗法洛也只是将犯罪进行了“自然犯”与“人定犯”的区分。

(四)研究方向不同:从“行为核心”到“行为人核心”

在“天生犯罪人论”诞生之前,犯罪学的研究核心都旨在于犯罪行为,或者研究犯罪这一现象,以求达到预防或控制的刑事司法目的,并没有对犯罪人进行单独的研究。但是,实证学派却将犯罪学研究的方向转投到了“犯罪人”的身上,龙勃罗梭更通过对不同犯罪人的分类,形成了“犯罪人定型论”的理论,伽罗法洛的犯罪原因“二元论”及菲利的“三元论”都将犯罪人的因素列入到了其研究的重要领域。

(五)学说观点的分歧

1.犯罪原因论

古典学派的犯罪原因论,主要是建立在功利主义哲学基础上的一种物质还是意识的哲学性思辨。贝氏也曾谈及法律本身的影响及类似于实证学派追究犯罪因果关系的思考,但依旧没有开启以犯罪预防为目的的,对于犯罪原因的实质性探索。真正对犯罪原因从犯罪人的自身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等多方位解答的还是龙勃罗梭。此后,实证学派的伽罗法洛、菲利更是有对于犯罪原因有“二元论”、“三元论”及“犯罪饱和理论”的专门性论述,里昂学派的“社会环境决定论”更详细的论述了社会因素在犯罪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实证学派对于犯罪原因的论述,从犯罪预防的角度来说,均具备了前置性的研究价值。

2.刑罚观

古典学派的刑罚观以刑法人道主义为主要原则,严厉抨击与批判封建神权统治下残酷与非人道的刑罚制度,以功利主义刑罚观为基础,建立了罪行均衡主义原则,以及首次提出废除死刑的观点等,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不无关系。实证学派则从刑罚的功能角度而言,将教育列为刑罚的主要目的,伽罗法洛更由此提出了罚金刑的观点,龙勃罗梭则把刑罚转换为“治疗措施”和“控制措施”,赋予了刑罚犯罪矫正学的意义,完成了从报应刑到目的刑的刑罚观的转变。

3.犯罪预防论

古典学派的犯罪预防论依旧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之下,对教育与理性极力推崇。如托马索?那塔雷指出,教育在犯罪预防中具有重要作用。实证学派则将这一观点衍生到社会防卫的理论体系中。如社会学学派代表冯?李斯特曾有过“最好的刑事政策本身就是最好的社会政策”的著名论断。其他的实证派犯罪学家如菲利,更提出了“刑罚等价变革”(即“刑罚替代”)的理论,将犯罪预防与社会管理、社会制度相结合,以期构建有效地社会防卫体系。

三、两种不同的犯罪学思潮对当代刑事政策的影响

(一)古典主义犯罪学对当代刑事政策的影响

1.两大刑法基本原则的影响

贝卡里亚的犯罪学思想,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和功利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根据社会契约论及人在追求物质利益时的行为选择要求,犯罪应当是一个充分明确的法律定义,由此,确立了贝氏的第一个犯罪学基本原则:罪刑法定主义原则。后来,费尔巴哈根据其心理强制说的理论,亦对“罪刑法定主义”原则做出了细化阐述。贝氏的另一个犯罪学基本原则:罪行均衡主义原则,亦脱胎于功利主义犯罪观和对牛顿经典力学的犯罪学应用。贝氏的这两大理论,如今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公认的现代法治社会的理论基石,我国亦将“罪行法定原则”、“罪刑均衡原则”明确分列入《刑法》第3条、第5条。

2.罪刑人道主义的应用

罪刑人道主义原则是贝氏的第三大犯罪基本原则,于今天看来,其对刑事政策的影响依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1月1日起生效的《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7条,可能是首开先河地把“人道原则”作为其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而明文规定在刑法典中。又如,在当今的德国,机动灵活的处分方式替代剥夺自由的刑罚已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倾向,德国汉堡地区1986年开放式执行本地区生效判决的比重已高达40%。此外,在全球范围内,对死刑保留国家的日益减少,也是处于更多的刑罚人道主义的考量。在刑罚的制定上,耻辱刑、肉刑的大范围废除,亦标志着刑法正越来越在向开放性、人道化的方向发展。

3.对现代监狱制度的影响

边沁对于铁皮玻璃结构的多层环形监狱的设计,虽然未在当时的英国得以建造实施,但是他的理念在荷兰、西班牙乃至美国的伊利诺伊等地均得到了有效实施。事实上,现代监狱制度的改革,与边沁所提出的“医疗刑罚”、重视刑罚的教育功能及人道主义改革不无关系。

(二)实证主义犯罪学对当代刑事政策的影响

1.对当代犯罪预防模式的启迪

二战后,世界的刑事政策呈现两极化趋势,也就是对于重大犯罪及危险犯罪采取严格的刑事政策,对于不需要矫正或者有矫正可能的犯罪则采取宽松的刑事政策。当代的这一刑事政策与实证主义犯罪学有着莫大的渊源。龙勃罗梭在对犯罪控制与预防理论研究之时,将不同类型的犯罪人加以区分对待。将少年犯、女性犯及一部分感情型及偶发性犯罪人视为“病人”,其刑罚处罚方式为采取一定“治疗措施”。而针对严重犯罪的天生犯罪人则处以赔偿、责令进入感化院乃至对于无任何矫治可能的天生犯罪人可处以死刑的控制措施。这样泾渭分明的区别对待,对当代以犯罪预防为目的的犯罪处罚措施的制定,有着莫大的影响。

2.为当代犯罪学研究方法的先驱

上世纪以来,生物科技、生物化学、遗传工程学等高新科技的迅速发展,在犯罪学领域,对提高破案率、形成有效的犯罪预防措施来说,也是一大福音。而这一切的顺利发展,起始于龙勃罗梭手术台上那一例例以实证为基准的实验与理论推究。从哲学的思辨到实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到今天日益精进的生化科技,犯罪生物学、犯罪心理学、犯罪社会学,当代刑事政策的制定若没有这些高人一筹的技术的协作,定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经济;企业

一、更变传统观念,实现三个“转变”

财务管理单位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单位的经营服务活动起着启动、导向、控制等不了估量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面临着各种严峻的考验。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单位,从宏观上加强财务管理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由于我国长期处于一种计划经济的状态之下,因此,企业的财务人员也形成了计划经济这一定势思维理念。想管理财务当中,喜欢用不允许来搁置各个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从不善于从无法解决到怎么办去解决问题这一角度去思考问题的本源。由于指导思想的局限性,会计监督仅仅局限于对日常财务收支的事后监督上,处于被动地位,形成了低层次监督的局面;又由于政策水平不适应,不少财会人员热衷于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过细监督,而对重大经济活动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则显得力不从心。具体表现在:观念上的因循守旧,行动上的循规蹈矩,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小事耿耿于怀,对大事漫不经心,即“小事精明、大事糊涂”,财务管理中“红绿灯”的使用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管理财务的明确性,为了能够进一步的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知识,使其了解国内外财务理论与金融理论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的趋势。能够在银行我基本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管理技巧。使其能够自觉、主动地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的老办法、老习惯中解放出来,树立改革意识,加快改革步伐,用市场经济的新观念、新思路,探索财务管理的新路子、新形式,使财务管理在宏观调控中发挥作用;要善于从宏观角度,对重大经济活动、巨额投资效益,实施全方位的跟踪监督,将违纪现象消除在萌芽状态,把可能的失误消灭在事前。市场经济的形势,迫切需要我们财会人员尽快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对经济活动的被动监督,向主动监督转变;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发展由日常的财务收支监督,向经济效益监督延伸。

二、加强财务管理,调整监督重点

1、企业要加大对重大经济活动和一些宣传价值高的活动监督。何为重大经济活动呢?这么做又有什么重要作用呢?巨额资金的投放;政府项目的承接,计划单列项目的论证;专项经费的使用;承包单位的效益等等,都是重大经济活动。要大力加强对它们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在这之中,不但要做好事前全方位的考虑和预计,也要从传统的事后监督,转移到事前事中监督上来,并逐步把他们纳入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用主要精力管理了大的方面,就是坚持了财务监督的基本方面,抓住了财务监督的重中之重。只有这样,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2、要对失真凭证和票据进行严格谨慎的管理监督。在当今社会,会计凭证失真、会计信息模糊已日趋严重。失真凭证有两种情况:一是被动的,一般是为了符合财务制度规定而有意使凭证失真;二是主动的,如为中饱私囊而制的“假发票”。收款方可以完全按付款人的意思行事,甚者干脆提供空白发票,填什么内容悉听尊便。对这种失真凭证,财务部门要严肃对待,发现一起就应查处一起,并及时上报,而且决不让其在经济上占便宜。

3、要严格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在经济社会中,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大量的实践和教训,让我们看到把单位资金统一体认为地分开的做法是错误的。这种做法既不符合财务计划的要求又违背了资金运作的客观规律。但在现行核算制度下,对预算外资金收支的监督仍面临管住与搞活的双重任务,即:既要强化宏观调控,堵塞漏洞,又要促其激发活力,增强后劲,以实现“夫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而放开搞活”的目标。由于我国市场经济范围不断扩大,法制还不够健全,预算外资金已成为违纪事件的多发部位,是经济活动受关注的热点之一。

三、不断学习,增强素质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知识也越来越重要了。当前的财务人员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以前那种负责收账和做账本的掌柜。选择的财务人员除了要熟练掌握财务知识,财务技巧之外还要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

四、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

财务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根本,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的根本和基础。是各个单位各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资金运作所体现出的一种经济关系。财务是企业的灵魂,因此财务管理便成为企业单位的重中之重,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核算关键。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有三条,它分别是系统性原则、现金平衡性原则、收益风险原则和利益协调原则。

1、系统性原则是是财务工作的首要条件和出发点,是筹资管理和分配管理等诸多因素构成,它是财务管理成员在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也称之为企业管理的子系统。

2、现金平衡从字面上看来就是做到现金的收支平衡,即企业的资金流转平衡。现金预算可以说是筹资计划、投资计划、分配计划的综合平衡,因而现金预算是进行现金流转控制的有效工具。

3、收益风险原则是指在经济关系处理之中,资金运作始终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其中成本、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

4、利益协调原则 财务管理说白了,说到底就是一种利益的管理,是否能够协调好这些利益关系直接关系着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

五、更新核算工具,处理好各种关系

计算是财务管理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环节。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会计的两大职能,是企业管理的控制方法,为同一目标而服务的,因此要同时并举,不能一手硬一手软。如果认为会计核算是硬任务,是务实,而会计监督是软任务,是“务虚”,就容易产生重会计核算、轻会计监督的。如果会计核算不能为会计监督提供可靠的资料,则会计监督就会失去依据,另一方而,会计人员若整天忙于“三账”,疲于应付,就没有时间进行监督,因此,会计核算手段亟待改进。“现代化”、“电算化”大势所趋,只有这样,财务人员才能摆脱大量繁杂的低效劳动,才能实现工作重点转移,才能将主要精力转移到加强监督上来。

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5篇

一、四门课程的独立性与关联性分析

(一)四门课程的独立性分析

从产生历史分析,财务会计的产生历史比较悠久,自从帕乔利复式记账法产生以来,具有500多年历史发展过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从财务会计分离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事情。在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1FAC)年会上正式采用了“管理会计”这一专门词汇,由此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根据1986年美国会计师协会下属管理会计实务委员会《管理会计公告1A》的定义:“管理会计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财务信息的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过程。”这是具有代表性而且较为权威的对管理会计的界定。

一般认为,西方财务理论的独立是以美国著名财务学者CREEN于1897年出版的《公司财务》为标志的。西方财务以股份公司为研究对象,着眼于不断发达的资本市场,已经成为西方经济学中最耀眼的分支。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企业组织的变迁对企业财务的演进更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从产生与发展历程分析,财会理论与学科的发展受到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委托理论的直接影响。但是财务会计主要受到理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等理论的影响;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主要受到各种数学模型、管理理论、组织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影响;财务管理学与金融学、数理经济学的关系密切。

从目前我国财会教育来说,教育部将会计学与财务管理学并列列示在管理学中的工商管理学科下,可以理解为财务管理学与会计学并列在同一学科层次。会计学是一门经济信息的计量、确认和报告的学科,会计所从事的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汇总报告,它的目的是向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据以作出投资决策的信息;财务管理学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直接对企业价值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所行使管理,主要涉及投资预算、资本结构、股利政策的决策管理。

从四门课程所讨论的内容以及目标上看均有所不同。财务管理与财务会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很明显,在此不详细讨论,本文主要讨论下面两个方面的区别。

1、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差异

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这两门课程的“交叉”、“重复”现象特别严重。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两者的重复集中在:①资金时间价值与长期投资决策分析,②本量利分析与经营杠杆分析;③存货控制(EOQ模型)。

在处理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重复问题上,我们认为基本原则应该是管理会计侧重于“技术”与“方法”,财务管理侧重于决策时对技术与方法的“应用”。比如货币时间价值原理、资本预算的方法(如净现值法、内涵报酬率法)、本量利分析基本原理和存货控制模型这类知识应该列入管理会计课程中不变。在这些原理和方法基础上,财务管理学来阐述证券估价、价值分析、资本预算的具体决策、财务风险分析和存货管理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说财务管理课程主要讲授这些方法的财务上应用。

2、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的差异

这两门课程的“交叉”最为严重,以至于有的西方专业教材中把它们合并在一起,统称“成本管理会计”。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也是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统称“财务成本管理”科目。我们的观点是成本会计的内容应该是阐述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至于成本控制与分析则由管理会计课程完成。所以,我们也就主张成本会计必须与管理会计分离。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是明显的,但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在内容、标准、功能、信息流程上应该都是以成本会计为基础,或者说,成本会计必须同时使用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两套标准与原则,并进行适当协调。比如产品成本计算中品种法、分步法、分批法等主要为财务会计编制损益表,其结果也会制约资产负债表的结果。而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主要是作为管理会计的内部报表的基础。当然变动成本、标准成本、作业成本最好要与财务会计的成本数据在分离的同时,还要关注它们的衔接。在同一资料库中可以生成多种成本数据资料是成本会计的主要任务之一。

(二)四门课程的关联性分析

这四门学科可以认为是财务管理和会计的总和。也就是说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都是会计的范畴;而财务管理由于在本质、对象上均不同于会计,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组成会计学的两大分支,两者分别负责对外、对内会计信息,同时两者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属于第二层次。成本会计属于第三层次,它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记录、计量和报告有关部门成本的多项信息,这些信息既为财务会计提供资料,又为:管理会计提供资料。

(三)关子学科发展趋势的“展望”分析

针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局限性,尤其是近年全球性的会计造假案例的出现,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越:来越高,具体包括改革现有会计报告标准、内容、质量标准,要求:①淡化历史成本、推行公允价值;②增加对未来财务预测信息的形成与披露;增加表外披露;③可以游离公认会计原则;④首先关注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不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这些主张必然导致财务会计传统特征的逐步丧失,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关于计量属性,不能脱离财务会计的本质职能,“严格地说,只有初始确认时用于计量的历史成本、现行成本、公允价值等才能称为财务会计的一项完整的计量属性。比如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由于不能作为初始计量属性,它总是在历史成本或现行成本的基础加以应用,因此只能算一种摊配的方法。”

关于报告内容,的确现行财务报告的计量主要限于货币度量,对于使用者非常有用的公司人力资源、客户、核心技术等就被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另外财务会计的确认交易、事项的前提是它们必须是已经完成、至少是已经发生的。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始终以表内信息为核心,适当的表外信息是需要的,但是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分散报表使用者的注意力。

关于财务会计确认属性是属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带来的结果,财务会计是面向过去,而不可能面向未来。一些人提议的增加财务预测的信息和内容,如募资投向、未来公司经营风险、盈利预测的信息,投资者也是需要的,这些信息的构成原理、分析方法应该由管理会计来完成。或者说加大管理会计部分披露的对象就可以,无需再通过改进现行财务会计来重复这个工作。

同时,有人认为,“投资者更关注企业价值的创造和增加,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无法直接计量和表现企业的价值,它们只能用盈余和现金流量两个会计信息间接地作为替代变量。”这里暂且不谈“盈余和现金流量”是“企业价值”的替代变量还是关键变量,公司价值是由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必要报酬率决定的,而规划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贴现率是公司财务管理的任务,也就是说,不要把财务管理的任务强加到财务会计上,正如,在西方CPA(注册会计师)和CFA(财务分析师)是两种执业证书一样。

二、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与财务管理在实践中的有效整合

前面我们重点分析了四门课程的独立性,强调其差异化,这是为了教学的便利和学生对专业知识接收的逻辑递进关系的一种安排。但是在实践中可不能这样泾渭分明。在实践中我们最应该分析和讨论的是其整合问题。

公司的使命就是创造价值,股东因追求价值而投资,经营者和员工必须为股东创造价值。财会管理的目的和功能也必须定位于实现价值的增长,依据价值增长规则和规律,建立的以价值计量、评价、报告为基础,以规划价值目标和管理决策为手段,整合各种价值驱动因素和管理技术、梳理管理与业务过程的财会管理模式。

另外,财会价值管理和专业整合也充分体现在公司最高财会主管即财务总监职能的定和变化。我们十分欣赏美国托马斯。沃尔瑟等所著的《再造财务总裁》一书的基本观点。本书从CFO总裁办公室架构的实验中,总结出来再造财务总裁五个深入发展CFO角色的步骤:商业伙伴、战略组织、绩效管理、战略成本管理、过程与体系。企业经营已经向财会管理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调一体化整合式和完善专业管理功能。财会管理要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有机地结合。

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6篇

摘要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特色的体育行政管理体制,为我国的体育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随着社会的转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现行体育行政管理体制尤其是竞技体育体制存在一些与市场经济社会不相适应的一面逐步显现出来。现存的种种问题说明:当前的竞技体育制度已经不再适应发展形势,体育制度的更深层次改革迫在眉睫。

关键词转型期 体育行政管理 体制转变

一、概述

当前我国竞技体育行政管理模式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举国体制”,这是在特定时期和资源约束双重背景下,出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殊需要,以政府为主导,以体育系统为主体,通过较大规模的调配资源的组织方式和运行体系,以国家队的名义在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的竞技体育组织管理体制。在现代社会中,高度产业化意味着市场力量已经达到极高的自我管理和操作的程度,同时带来高度的规模经济,这使计划管理模式无法简单依靠强大的金钱投入来实现自身目标,而后者极为低下的效率和效益在市场规则占主导的产业竞争中必然处于严重的劣势。

二、转变的原因及趋势

(一)我国现有的体育事业发展模式尚存在明显缺陷

主要表现是:管理理念存在弊端,错误导向使体育成为了戏剧,只可远观[1];资源分配方式不合理;运作方式上已经不能再适应社会要求;政府机构自身改革滞后。在体育私人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管理方面,政府职能定位不清;政府对体育事业的财政投入难以确保;体育资源利用的低效率。上述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

(二)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职能转变需应对的挑战

1.管理权限过于集中,体育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政府不仅承担了体育规划、政策制定等宏观管理和监督职能,而且还承担着本应由协会等社团组织承担的微观管理职能。

2.资金保障力度不够,社会资金进入渠道不畅。在竞技体育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以“统包统配”一方面使得体育发展对财政形成的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社会力量举办体育的积极性却由于体制和政策的限制而未得到充分发挥,在群众体育方面,政府投入明显不足。

3.体育产业政策不完善,发展环境有待优化。政府对体育产业行使宏观管理的机构不明确,行业管理职能和责任没有落实,缺乏引导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

4.体育管理法制化程度低,宏观调控能力不强。管理制度法规不健全、法制化程度低是影响体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体育领域,当前可供利用的制度、法规较少。

5.群众体育发展不足,竞技体育社会化基础薄弱。由于“举国体制”的目标是金牌战略,因此,相对于竞技体育而言,群众体育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三)我国体育行政管理职能定位的基本原则

体育行政职能定位基本原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所确立的原则必须要符合“三个一致”。首先,要与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相一致;其次,要与国际通用惯例一致;最后,要与中国的国情相一致。三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体育行政职能定位的准确与合理。

1.有限政府原则。在体育行政管理过程中,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政府体育行政部门的职能过于庞大,而有限政府原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2.透明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的提出就是要打破“暗箱操作”带来的诸多问题,其目的是鼓励和要求在体育行政管理的过程中推行公开、透明,使体育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更具有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3.平等性原则。如何将该原则贯彻在处理政府体育组织与社会体育组织中的关系之中,直接关系着我国体育事业能否健康持续的发展下去。

4.法治原则。法治原则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与体现。法治的核心含义是防止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侵害,在行政法领域表现为行政法制。

三、结论与建议

体育行政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国家方针、政策,研究制定体育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提供服务上来。要按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进一步明确各级体育管理部门的职责,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工作关系。改革“举国体制”,以实现和谐体育为终极目标。因此,唯一的出路还是认真进行其内部的改革,创造一个新体制。政府制度创新的总原则就是要通过彻底实行管办分开,政事、政企分开,实现“四大转变”[6],即从办向管转变、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从管直属企事业单位向管社会转变、从封闭式内向型管理向开放式外向型管理转变,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全能”型政府职能形象,从办体育的繁杂活动中解脱出来,建立“有限责任”政府,切实担负起导向把握、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在投入机制方面,也应进行改革。未来财政将主要指向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根据体育事业单位的基本职能进行投入,重点用于加强大众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要转变对公益性体育的投入方式,促使形成良性管、办的运行机制,以促进公共体育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青.政府体育事业职能界定[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96-97.

[2] 徐南强,刘维清.中国奥运金牌的分析与对策[J].东南大学学报.1999(5):128.

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7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 创新 问题分析

1.对当前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的意义和必要性

行政管理的概念主要是指国家的行政机关正常行驶宪法赋予的国家权力,并依据宪法及其他法律管理国家事务、公共事务以及行政机关的内部事务,在这一过程中的管理行为称之为行政管理。行政管理体制则是保证行政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制度保障,所以,想要实现行政管理高效化,就要对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使行政管理体制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使行政管理体制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行政管理制度已经成为了国家存在的重要制度,对于我国而言,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小康社会,就要不断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发挥行政管理体制的积极作用。

2.我们在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的时候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由于行政管理体制的特殊性,我们既要对其进行有效创新,又要保证其创新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实际,同时还要保证其创新在国家的总体掌握之下。所以,我们在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的时候,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2.1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无论是国家还是政府,根本的发展方针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这就决定了在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的时候,我们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创新原则。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创新原则,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2.2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需要突出政府职能

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主要是针对政府部门而言的,因此在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明确政府的职能和权力,在创新的过程中,突出政府的职能作用,使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目的性更强,使整个行政管理创新过程能够凸显政府的地位,明确政府的权力和责任。

2.3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政府在分权放权的时候要注意尺度

在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的过程中,会明确政府的权力和责任,会对一些领域的政府权力进行分解和下放,保证整个社会和谐高效发展。但是在政府分权放权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慎重,必须要注意分权放权的尺度,既要发挥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作用,又要保证政府的权力在有效控制之中。

3.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的手段和措施

通过对目前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案例分析后发现,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创新的时候,我们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采取具体的创新手段和措施:

3.1对目前的行政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增强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

在我国,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对于政府的行政管理理念相对滞后,没有形成良好的政府行政管理理念。而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社会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社会对政府的行政管理理念和需求都产生了变化。所以,我们要加强对行政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引导,并增强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保证政府能够为社会为人民更好的服务。

3.2对目前的行政管理审批制度进行创新,促进审批制度改革

政府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对一些社会事务履行审批的权力,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事务会越来越多,完全依赖政府的审批,不但会增加政府的负担,也会使政府的行政管理机构不断扩大,最终降低总体效率。所以,我们要对目前的行政管理审批制度进行创新,促进审批制度改革。

3.3对目前的行政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促进政务制度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目的就是改革行政管理方式,使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够更加高效更加多元化,从目前的行政管理创新情况来看,对行政管理方式的创新势在必行,通过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极大的促进了政府制度改革,使政府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有效满足了社会需要,提升了政府形象。

4.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中的问题分析

虽然我们采取了积极的措施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有效创新,但是受到社会发展和政府管理职能的限制,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4.1行政管理体制创新,在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服务体系建设上还存在欠缺

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对于公共事务的改革力度还不够,在构建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服务体系的时候,还存在着过分依赖政府的现象,从根本上说,就是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没有有效的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进来,由此导致了在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服务体系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

4.2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政府管理的监督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

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是为了政府能更好的行使自己的权力,并保证权力在行使的过程中,能够得到社会的有效监督,发挥权力的正面作用,简单的说就是为人民群众更多的谋福利。但是在目前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中,政府管理的监督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做到权为民所用。

4.3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营造的创新氛围和发展环境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我们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的目的,就是要营造社会管理创新的氛围,使整个社会的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从实际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情况来看,创新氛围和发展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只有如此,才能发挥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范文第8篇

电子政务与政府职能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它们两者既有相同处,又有不同处,但是它们的异同并不相互排斥、并不绝对对立,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存在。它们的有机结合能够加快政府职能的真正转变。政府的职能主要包括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合理发展电子政务,有利于政府更好地调节经济,更好地对市场进行监管,更好地为人民提供公共服务。更好地进行社会管理。

电子政务与政府职能的内在关联

电子政务与政府职能有着不可分离的内在关联。它们二者是辩证的关系,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具有包容性。电子政务和政府职能有着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共同目标。电子政务是时代的产物,但它的存在是以政府职能为前提的,它的成长与发展要在政府职能这个大框架下进行。电子政务是政府职能的一种新的存在形式,它有极强的共享功能,使得政府工作更加地公平公正化、透明化、高效化和规范化。政府职能与电子政务还有一个共通点便是它们都是以社会职能为主要职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当今社会,社会职能成为政府的主要职能,表现为经济和社会建设。同样,电子政务的主要内容也是致力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政府职能和电子政务就犹如一个人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职能是青年期,而电子政务是中年期,电子政务显得更加成熟,而政府职能显得稚气未脱,但电子政务仅仅是政府职能的正常演变而已。

电子政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电子政务使得政府更易于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同r也对市场进行了强有力地监管。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基本要求是依法行政,而实施电商政务的政府能够更有力地进行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

电子政务与经济调节。政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掌舵者。政府主要是通过宏观调控的方式进行经济调节,但是由于传统的调控方法存在信息不畅、速度缓慢等缺点,政府并不能及时、有效地对经济进行合理地调节。电子政务有着信息共享、反应速度快、调节范围广的优点,它能够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政府经济调节的职能。政府要进行经济调节的领域众多,唯有电子政务才能使其有序地进行调控,做到事半功倍。此处以现今盛行的电商经济为例,电商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最大的不同便是灵活性,电商经济的灵活性极有利于经济的飞快发展,但其危害也很多,最直接的便是不利于政府进行经济调节,从而出现电商经济和传统的实体经济的失衡。经济失衡是特别可怕的社会现象,极有可能波及社会秩序。因此,电子政务必须要被给予高度重视和发展,这样经济调节职能才能真正地得以转变。

电子政务与市场监管。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是指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对各类市场交易形式进行监督、管理的政府管理行为。政府对市场进行有效地市场监管有利于保持稳定的市场秩序,有利于开展有序的市场竞争。我国为顺应时展潮流,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在此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实施电子政务,强化市场监管,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长效发展。强化市场监管的具体表现有对市场的买卖行为进行规范,加强对商品的监督管理,并且对违反市场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及时纠正,以及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政府在开展市场监管的活动中,其监管的中心内容应该是市场交易活动中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和维权。在如今的市场监管过程中,实现以网络管理为重心的监管形式是必经之路。市场格局日趋多元化,这要求政府监管部门要建立与之相应的多元化信息体系,以便政府统筹全局,更合理地管控市场经济。同时,市场监管的方式还应不断地创新、发展,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到目前为止,我国政府实施电子政务在市场监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此处依然以电商为例,众所周知,我国的网络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当中也存在许多违法虚假行为,因此,在网络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监管依然必不可少。电商经济中,投机行为无处不在,相比传统的实体经济,电商经济更具有监管的紧迫性,而且监管难度更大。因此,电子政务还应不断地探索新出路,为政府职能的转变出力。

电子政务与社会管理。电子政务的实施有利于新型社会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大的方面:有利于保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让民众拥有更多参政议政的机会。只有让人民真正地当家作主,他们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才能遵法守法,做真正合格的公民,为建设美好社会出谋划策;有利于推动政府对民众的管理,其中包括对民众生活、教育、生存发展等的管理,甚至细微到对交通工具、交通路线、教育机构、教育设施、户籍办理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