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气信息工程

电气信息工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气信息工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气信息工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类招生 高校 学生管理

近年来,高校正在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已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方向。安徽理工大学自2005年开始进行了大类招生的试点,主要以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电气信息大类招生为主,电气信息大类主要包括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4个专业,每届学生16个班级,约590人左右。

1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信息大类招生的概况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自2005级开始实施电气信息大类招生,按照大类培养,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原则,新生入学后前两年不分专业,在完成规定的学业要求后,根据自身的生涯规划目标、兴趣特长和学习成绩等因素,在第四学期在电气信息大类中重新选择具体专业,按照“2+2”培养模式进行。经过4年的大类招生及培养的探索和实践,顺利完成了2005、2006、2007和2008四届学生的分专业工作,整体概况如下:

综合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四年来的学生在分专业选择时大多数集中在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人数较少,更是出现了在2006级只有34人选择的极端现象。学生在专业选择时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客观实际的加以分析才能逐步总结分专业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专业的调整积累科学的经验。

2 电气信息大类招生环境下给学生班级管理带来的新挑战

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自2005级开始实施电气信息大类招生以来,在强化基础教学、强化通识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实施大类招生的5年中,也给大学学生教育管理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学生教育管理者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概括起来主要有低年级学生专业认知性差、专业分流导致学生趋于优势专业、高年级学生专业班级凝聚力不足、分专业后专业班级宿舍管理难度加大、分专业后辅导员变动给学生带来的重新熟悉配合等等。综合看来,电气信息大类招生与以往的按照专业招生培养已经发生了很多的不同,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逐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并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3 新挑战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对策分析

依据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信息大类招生工作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有效地解决了大类招生背景下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学习动力方面 学业教育方面存在挑战主要集中在大学一二年级时专业认知方面,由于大类招生,学生进校以后前两年实行统一平台模块授课培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具体专业的界限、拓宽了专业口径,增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面,但是大家接触专业的机会不多,就会导致低年级学生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四个专业认同感不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局面。特别是近两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四个专业列入一本招生,使得一些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就为后续专业选择留下了一丝疑虑。

针对以上情况,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实行了“低年级辅导员+专业班主任+辅导员助理”的新型学生管理工作模式,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引导并行,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低年级大类培养平台的课程教育背景下,低年级辅导员重点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做好新生的心理辅导和日常行政工作,使得辅导员的工作重心真正落实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上。专业班主任对于低年级学生专业认识不深、专业方向感模糊的情况可以起到积极的工作,他们对本专业的情况了解全面,对专业的发展掌握着较多的信息,在班主任工作的开展中就能够填补思政专业毕业的辅导员专业教育的盲点,使得低年级学生的教育管理更加完善。辅导员助理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地补充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工作,辅导员助理大部分都是高年级专业素质较高的学生选拔担任的,他们和低年级学生之间的朋辈教育是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的有益补充,为低年级学生学习方向确立和专业方向选择提供了客观实际的现实范例。

电气信息工程范文第2篇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等。

建筑学院:建筑学, 城市规划, 景观建筑设计。

土木与交通学院:交通工程, 土木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船舶与海洋工程, 工程力学。

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热能与动力工程, 电气信息工程。

电子与信息学院:信息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 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

轻工与食品学院:轻化工程, 资源科学与工程等。

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与计算科学,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应用物理学。

工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 会计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

外国语学院:英语, 日语。

体育学院:运动训练。

南校区:

电气信息工程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专业特色建设,对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增强社会竞争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针对建筑类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体现专业特色,进行较为细致的探讨。建筑类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不仅要注重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结合建筑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形成自己独到的专业特色。

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专业目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由原来的十多个本科专业合并而成,可见该专业的涉及面相当宽广。其业务培养要求中指出,本专业是一个电子和信息工程方面的较宽口径的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在这样一个基本培养要求的基础上,各个高等学校如何根据自己的特色与优势,扬长避短,制订针对性更强、更切合实际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十分必要。我们在进行多次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力求突出特色,在竞争激烈的高等教育领域站有一席之地。

1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

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也应多样化。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属于一般本科地方院校,根据我院战略发展纲要及人才培养规划,确立“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的办学定位。在学院办学定位前提下,我们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定位是:具有较宽理论基础、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目的是:通过加强本科学生培养方案与工程实际的结合,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强化实践环节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实验室成为学生动手能力训练和技术创新的主要基地。

2就业目标

比较重点院校,我院学生的入学成绩显然较低,尤其高等学校扩招以后,进入我院学习的生源质量进一步降低,如何适应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我们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经过对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发现,我院毕业生的就业主要集中在全国大大小小的IT公司、弱电公司、设计院等部门,大多数学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与维护、技术支持等工作,因此就业单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较高。针对这样的就业目标,我们对本科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做出进一步调整,基本要点是:强化电子电路的设计能力;增设选修课程,拓宽知识面;依托我校与建筑相关的专业,设置智能建筑专业方向;开设其它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特别强调电子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科技实践活动,参加各种科技比赛。从而扩大了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面。

3专业特色建设

处在建筑类一般本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不仅要注重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结合建筑类院校的特点和优势,形成自己独到的专业特色。

3.1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的设立

建筑院校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体现它的专业特色,我们认为应紧紧依靠建筑院校的特点和优势,设立与建筑相关的专业方向。1998年我们在98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设立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如表1所示,经过几年的建设,已基本成熟。智能楼宇控制(既楼宇自动化系统)属智能建筑范畴。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综合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及电气技术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使建筑物成为具有远程通信功能、办公自动化功能和建筑物自动化功能的建筑。实现建筑物自动化功能的系统称作楼宇自动化系统(或称建筑物自动化系统,简称BAS)。楼宇自动化系统的含义是将建筑物内的各种机电设备以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为目的,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智能楼宇控制专业方向适应了现代建筑电气行业的迫切需要,满足了建筑电气行业中从事产品开发、系统集成、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和物业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需求。近几年,该专业培养的学生供不应求,且大部分学生被分配到建筑行业。

3.2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工程型应用人才的总体特征是“能设计、会操作、懂管理”,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对此,我们除了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还对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1)建立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根据实验教学基本内容整体优化实验教学选题,重组实验教学,增加独立的综合实验课程,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室和实验教学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教学设备的使用率。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从实验中领略各专业学科之间的最本质的联系和内在规律,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增设信息电子技术综合实验和智能楼宇控制综合实验课程,其中信息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涵盖:《ComputerControlTechnology》、《DSPTechnologyandApplication》、《单片机原理》、《嵌入式系统》等课程的实验,智能楼宇控制综合实验涵盖:《智能建筑设备》、《安全防范》、《电气控制与PLC》、《电缆电视技术》、《智能建筑及小区总体方案设计》等课程的实验。同时,由学生参与组建我院“智能建筑实验室”的建设,目前,“智能建筑实验室”已正式批准为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样,其它信息类专业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增加相应的综合实验课程。

(2)因材施教,以“优生导师制”促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为加快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挑选优秀学生,创建各种人才创新基地班,并配备具有丰富实践(工程型)的老师作为他们的导师,指导他们有针对性地学习某些科目,或直接进入老师的科研课题组,接受科研能力的训练,接受创新意识的熏陶,进行特色培养,以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設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最终将基地建设成为集教学、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在信息类人才培养领域起到示范、辐射作用。由于采取因材施教,近年来,我们取得如下成果:培养的学生,分别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竟赛二等奖一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竟赛安徽区二等奖一项”、“西蒙杯征文竞赛(智能建筑)二等奖一项”、“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银奖一项、铜奖一项”。

(3)开设综合课程设计,体现职业培训技能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需要科学家,也需要工程师,但大量需要的是工程师。为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在原有的毕业设计的基础上,开设部分综合课程设计。如电子信息专业开设信息电子综合课程设计和智能建筑综合课程设计等。综合课程设计覆盖工程训练的各个环节: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调试,系统测试与性能评估;既培养工程能力,又积累工程经验。职业化素养训练应训练学生工作的规范性,综合课程设计引入一定的工业界规范与标准来进行学生职业化素养训练,同时,包含一定数量的符合工业界需求的辅助工程工具的使用训练。

4结语

我们还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开设与建筑相关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课程。信息类专业开设与建筑相关的专业方向,是我院在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所进行的一次探索和创新,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了高校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設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同时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最终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的有用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体现建筑内涵,是建筑类高校的优势和特色,是其它类型的高校无法比拟的,是电子信息与建筑两大学科相互渗透的具体实现。它所培养人才,将会占领它所独有人才市场。

参考文献

[1]陈怡.教育本质和通识教育.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学协作委员年会论文集.2005.

电气信息工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 自动化 特色 专业群

电子信息产业是利用电子技术专门设计、研发、销售电子元器件以及电子设备的现代信息化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与科研力量的不断汇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技术水平与产业利润均位于世界前列。今后我国信息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策略是深入地方,由局部带动整体共同繁荣。为了让地方信息化产业更加有实力、有特色,建设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类专业群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电子技术类专业群的涵义

电子技术类专业群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在核心力量的带动下大力发展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技术。电子技术类专业群是在电子技术专业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基础专业扩大到相关技术专业的专业集合。电子技术类专业群的建立也是符合我国社会中各个行业岗位对于电子技术类人才的需求,符合国家高等教育对人才技能的培养目标。随着近年来应用电子技术在电器、办公设备、银行设备、交通设备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我国更需要掌握知识全面、技能应用熟练的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电子信息类人才。我国地方电子信息产业具有规模小、产业链完善的特色,在这样的产业发展背景下,如果将与电子信息技术相关的通信与自动化技术结合起来,将更有利于地方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力量的提升,有利于经济的振兴。

二、建设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作用

1.有利于电子信息产业人才的培养

将应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作为应用电子技术类专业群进行建设,有利于整合学生资源,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相关的职业技术能力。这对于让学生触类旁通、提高专业技术的综合能力都很有帮助。这也适应了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对于人才的“适应社会岗位发展需要、适应地方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要求。

2.有利于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地方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单元,其产业特色是产业企业密集,人才需求量大。这些产业单位有很多技术岗位空缺,需要一批具有专业技术知识且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优秀应用电子技术人员来弥补。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类专业群的建设将会为这些单位输送这样的重要人才,为其提供最具有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有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力量做后盾,地方电子信息产业才能够永保续航能力,提高生命力。

三、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建设策略

1.要有完善的专业群建设目标

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建设要以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为宗旨,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真才实学,掌握从电子电路设计、电路板制作、电子元器件焊接技术再到单片机电子程序设计的综合性电子类人才。人才培养侧重技术应用与实践操作。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方面注重开发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2.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构建

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构建,首先要以地方电子信息产业对技术的需求为基础,进行专业的构建。主要包括四大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通信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等。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要加强对学生数字电子技术、PCB画板制作技术、贴片焊接技术、CAD制图软件使用技术的培养,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动控制、通信技术、DSP与EDA软件使用技术的培养,在通信技术专业上主要在学生的通信程序设计、无线通讯设备制作与调试上下功夫,在电气自动化专业要加强学生的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程序设计等能力的培养。

除了对专业的针对性进行划分以外,还要注意专业间的融合。可以多设置实验与实训课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各个专业的知识也是互相紧密联系的,在专业群的构建中要善于将各个专业知识进行整合。例如,可以设计课程设计,如设计一个单片机程序设计系统,让学生将程序设计、产品开发、焊接、制板等电子技术都运用起来,提高学生对专业群知识的运用能力。

3.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培养体系建设

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特色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的培养体系建设要分两大步骤进行。首先,要对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的特点、发展历程与存在问题进行详细的调研与考察,针对这些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专业群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例如,地方电子信息产业目前急需基层的电工技术人员,特别是焊接电路板、元器件贴片、电子元器件检测与维修等应用型技术人员。那么,在专业群的建设中就要多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在系统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要忽视这些基层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实践训练。

其次,要在培养体系建设方法上下功夫。应用电子技术类专业群是以服务地方电子信息产业为宗旨的,就要多融入技术应用与实践教育。在建设过程中要多方位、多角度地运用不同培养方法,例如,加强实验环节的教学、组织电子知识竞赛、电子技术产品设计大赛等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的产品设计思维。此外,在体系建设中也要会应用最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提高体系建设效率。

电气信息工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4-001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4.004

南京邮电大学依托在信息与通信、电子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以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良好的基础,2011年成功获批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专业,成为我国首批获此专业办学资格的两所高校之一。目前该专业系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第一届毕业生也已于2015年6月获得了学士学位。

一、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社会需求

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会议上强调: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推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1]。可见,增强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智能电网的相关专业,因此该专业的建设也必须以我国智能电网产业的人才需求为导向。

智能电网的概念是在各种低碳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使传统电网的发电侧和用户侧特性发生了重大改变,并给输、配电网的发展和安全运行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将其提出的坚强智能电网描述为: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涵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具有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和友好互动内涵的现代电网[2]。“十二五”期间国家已规划建设“三纵三横”的特高压交流线路以及十五回的直流线路,网架薄弱的问题将逐步解决,区域间电网通过坚强骨干电网相互支援,将避免网架薄弱造成停电且供电恢复缓慢的问题。而下一阶段,中国智能电网发展应主要集中在配电和用电环节,主要发展技术集中在分布式发电并网、智能配电、智能用电和电力系统储能4个方面[3]。

二、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

(一)专业培养目标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相协调,掌握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必备的智能电网专业知识,具备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相关的基本理论、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能在智能电网信息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从事设计、研发、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专门科技人才。

(二)课程体系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2015级培养方案的毕业学分要求为不少于174.5学分,每 1 学分为 16 个学时。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类64.5学分、专业教育类72学分、实践教育类28学分、创新拓展类(自主学习)10学分,所有课程在总量设计和类型设计上均严格达到工程专业认证的普通标准和补充标准。

专业教育类中的核心课程除基本的强电基础课外,增加了信号与系统和通信原理两门通信类基础课加强通信学科知识的学习。特色课程根据我国下阶段智能电网发展的目标,设置新能源发电技术、智能输配电技术、智能电表与用户需求管理和电力系统储能技术四门特色专业课以满足社会对智能电网人才的需求。具体的专业教育类主要课程如图1所示。

由于智能电网需要监控电网中大量设备的工作状态,需要用到大量的传感器进行检测,而且作为一种特定的有信息数据传输的网络,也必然存在网络安全的问题。因此课程体系中除本专业的课程外还增加了测控类和计算机类的跨专业选修课,要求学生至少选满一个专业类的课程,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宽度的要求。具体的跨专业选修课程如图2所示。

(三)实践环节与实验室建设

根据社会对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构建了“通识基础实践、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践”以及“自主个性化学分训练、科技创新与学科竞赛训练”的“4+2”实践教学体系。实践内容涵盖了课内实验、课外开放实验、专业课程设计与综合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创新挑战杯活动、学科竞赛、省校院STITP项目和基地实践项目等,实践环节学分要求不低于总学分的30%。

为保证以上实践环节的顺利推进,学院大力推进实验室建设工作。国家级“网络与控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014年获批,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初步形成了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通讯等技术领域的优势和特色,构建了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虚拟仿真实验大平台。2005年建成的省级“自动化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能承担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分析、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及嵌入式系统、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课内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各类竞赛。2014年建成的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综合训练中心是一个主要面向本科教学兼顾科学研究,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学科综合训练中心,该中心建有以智能微网为骨架,包含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两种典型的新能源发电形式以及电能的计量与存储控制、并列/解列控制、系统继电保护等核心模块的一个完整的类工业化微电网实训系统。可满足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工程综合实训需求。

三、结语

南京邮电大学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通过不断努力,摸索了一条专业人才培养的可行之路。该培养模式不仅符合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还适应智能电网产业发展的需求,能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脉搏,并能根据产业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结构,并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智能电网产业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俊瑞,王艳,田禾.基于社会需求的能源动力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 中国电力教育,2011(33):22-23.

[2] 张东霞,姚良忠,马文媛,等.中外智能电网发展战略[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31):1-13.

电气信息工程范文第6篇

1、云南新西南技工学校:坐落于昆明,2014年从云南新西南职业培训学校升级为云南新西南技工学校,开设有开设专业有家电维修、摩托车维修、电动车维修、厨师、面点、小吃、电工、电焊、制冷设备维修专业;

2、上海电力学院:是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学校设有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等13个院部;

3、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简称蓝翔技校,学校设有汽修、美容美发、厨师、电脑、数控、电焊、挖掘机等8个专业、60余个工种,能培养初、中、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蓝翔焊接学院设有电工专业;

电气信息工程范文第7篇

层次化、模块化的理论课程体系方案

按照“强化基础、突出实践与训导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教学上设计了“三个层次、四个模块”课程体系。“三个层次”分别是公共基础、学科基础和专业方向。公共基础是理论课程的第一个层次,包含《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工程数学》、《政治理论》等基础通识课程,通过对这些课程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科学素质,又为学科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科基础是理论课程的第二个层次,包括了《电路分析》、《低频电子线路》、《脉冲与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技术》等工科电气信息大类专业所需的学科基础课程。这些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有别于其他工科大类的重要标志,同时又是电气信息大类内部的公共学科基础平台。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学习既培养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的基础专业素质,又为下一步专业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专业方向课程是理论课程的第三个层次,分为专业限选和专业任选两个部分。专业限选包含《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微机应用系统设计》四门课程,专业任选包含了《传感器与航空电子测量》、《计算机控制技术》、《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通信》、《FPGA原理及应用》、《DSP原理及应用》、《遥控遥测系统》、《航空电子信息系统》等一系列与专业发展前沿相关的课程。学生在这一层次的学习上,可根据自身情况和目标实现自主定向、学业分流,培养满足不同社会需求的电子信息工程类专业人才。“四个模块”是学科基础与专业课程的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航空电子系统,信息获取、分析、处理与控制,通信与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等四大模块。这四个主要模块从内容上构成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理论课程体系,为学生实现自主定向、学业分流提供了构架和指导。

以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方案

“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校多年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承这一模式,通过“五个过程”构成该专业的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五个过程”分别是课程配套实验、课程设计、开放实验与课外科技活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该专业各主要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配备有相应的课程实验,这些配套实验一方面是为了配合与加强对应理论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技创新意识与素质。每门实验课程均从验证性实验开始,以设计性实验为核心、用综合创新性实验为总结。课程设计、开放实验与课外科技活动、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则是重点锻炼学生的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思维能力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以最终达到业务能力提高和综合素质养成的目的。

适合于本专业特色的教材和讲义建设方案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教学工作的基本要素和教学改革的物化成果,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根据课程的不同性质,教材建设分三种情况:①对于基础类课程,拟选用教育部各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审定)教材、21世纪推荐教材、国家级“十五”“、十一五”规划教材。②对于与外语联系密切或前沿性的课程,拟采用引进国外原版教材。③对于航空电子类专业课程和实验实践指导书,拟采用自编或与航空单位进行联合编写,通过出版的航空电子类教材,以提升本专业教材建设的水平和特色。

电气信息工程范文第8篇

法学:法学

文学:英语、商务英语

工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船舶与海洋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

管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财务管理、物流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