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范文第1篇

一、换入换出资产以公允价值入账成本确定

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以下简称“讲解”)中规定,换入换出资产属于以下三种情形之一的,公允价值视为能够可靠计量:

(1)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存在活跃市场。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同类或类似资产存在活跃市场。

(3)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必须符合以F条件之一,视为能够可靠计量:

第一,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公允价值估计数的变动区间很小。这种情况是指虽然企业通过估值技术确定的资产的公允价值不是一个单一的数据,但是介于一个变动范围很小的区间内,可以认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第二,在公允价值估计数变动区间内,各种用于确定公允价值估计数的概率能够合理确定;这种情况是指采用估值技术确定的资产公允价值在一个变动区问内,区间内出现各种情况的概率或可能性能够合理确定,企业可以采用类似《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计算最佳估计数的方法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这种情况视为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虽然“讲解”中说明以上三种方法均能视为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但笔者认为这三种方法的可靠性还是有先后顺序的,显然(1)优于(2),(2)优于(3).即如果换入资产在确定公允价值时采用了比换出资产更加可靠的确方法,那么在确定换入资产人账成本时应当以换人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人资产的成本。现举例说明如下:

[例1]2009年9月,A公司以生产经营过程中使用的一台设备交换B打印机公司生产的一批打印机,换入的打印机作为固定资产管理。A、B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设备的账面原价为150万元.在交换日的累计折旧为45万元,公允价值为105.3万元(假定该公允价值的确定采用“仨11换人资产或换出资产不存在同类或类似资产可比市场交易、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打印机的账面价值为110万元,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90万元(假定该公允价值的确定采用“(一)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存在活跃市场”),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格。B公司换入A公司的设备是生产打印机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设备。

假设A公司此前没有为该项设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整个交易过程中,除支付清理费15000元外没有发生其他相关税费。假设B公司此前电没有为库存打印机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其在整个交易过程中没有发生除增值税以外的其他税费。根据税法规定.A公司换入固定资产支付的增值税不能抵扣。

分析:本例整个资产交换过程没有涉及收付货币性资产,属非货币换而且具有商业实质。一般情况下,换人资产的成本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的基础,但在本例中B公司打印‘机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明显比A公司设备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更可靠,也就是说“有确凿证据表明”,因此,A公司应当以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B公司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

A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换入打印机的成本=换入打印机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90+0=90(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5

累计折旧 45

贷:固定资产――设备 150

借:固定资产清理 1.5

贷:银行存款 1.5

借:固定资产――打印机 90

营业外支出 16.5

贷:固定资产清理 106.5

B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根据增值税的有关规定,企业以库存商品换入其他资产,视同销售行为发生,应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缴纳增值税。

换出打印机的增值税销项税额为90×17%=15.3(万元)

换人设备的成本=换出打印机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90+90×17%=105.3(万元)

借:固定资产――设备 105.3

贷:主营业务收入 9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5.3

借:主营业务成本 110

贷:库存商品――打印机 110

二、不等价交换资产入账成本确定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实质是以物换物,交换时双方本着互惠的原则,以公允价值相等的资产进行互换,对公允价值不等的资产可通过补价进行调整,但市场中的交易活动是十。分复杂的,交易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长期关系的企业之间采用不等价交换也较为常见,交易中一方可能对另一方做出让步,从而出现双方采取不等价交换的情况。

[例2]甲公司与乙公司经协商,甲公司以其拥有的用于经营出租目的的一幢公寓楼与乙公司持有的交易目的的股票投资交换。甲公司的公寓楼符合投资性房地产定义,但公司未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在交换日,该幢公寓楼的账面价值为9000万元,已提折旧150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和计税价格均为8000万元,营业税税率为5%;乙公司持有的交易目的的股票投资账面价值为6000万元,乙公司对该股票投资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7500万元,由于甲公司急于处理该幢公寓楼,乙公司仅支付了450万元给甲公司。乙公司换人公寓楼后仍然继续用于经营出租目的,并拟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甲公司换入股票投资后也仍然用于交易目的。转让公寓楼的营业税尚未支付,假定除营业税外,该项交易过程中不涉及其他相关税费。

分析:本例属于以投资性房地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交换,补价450万元,属非货币换而且具有商业实质。一般情况下,换人资产的成本应当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确定的基础,但本例乙公司仅支付了450万元给甲公司,属不对等交换,也就是说“有确凿证据表明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加可靠”,因此,甲、乙公司均应当以换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换人资产的成本。

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换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换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7500+0=7500(万元)

借:其他业务成本 75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 1500

贷:投资性房地产 9000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8000万元×5%)4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400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7500

银行存款 450

贷:其他业务收人 7950

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换人投资性房地产的成本:换人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8000+0=8000(万元)

借:投资性房地产 80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6000

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

一、公允价值的实质

公允价值,即公允价格。指在公平交易的前提下,参与买卖的双方自愿协商的交易价格,也指事先并不熟悉市场情况的双方共同商定一项资产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被偿还的价格。如果把公允价值看作是在特定时点上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可变现净值的集合,那么公允价值的实质就是一种评判计量结果的标准。

1.公允价值的定位标准

公允价值的定位标准本质上等价于会计计量的质量标准。2006年我国的会计准则,其中删除了原先会计确认方面的三条原则:配比、权责发生制和划分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而仅仅保留了关于会计信息披露的八条基本原则: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所以,把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的质量衡量标准,既是进一步完善会计概念体系的体现,也是对公允价格的最合理的定位,理论上是非常合理的。

2.公允价值的特征

(1)交易是基于市场的。公允价值的形成是特定主体在市场上交易达成的最终价格,而只有主观价值的判断,不能形成公允价值。

(2)交易的前提是公平的。作为公允价值最鲜明的特征,公平性表明了参与交易的买卖双方是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共同协商好的交易价格,并不存在胁迫或者强制性的不公平现象。

(3)交易市场是多变的。公允价值的形成依赖于市场,最佳的时点对应与活跃的市场形势,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市场不够活跃,资产和负债依然可以根据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4)计量对象是多样的。能够利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对象既包括资产,也包括负债,二者同属于公允价值的计量对象。

3.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关系

本节主要说明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和可变现净值之间的关系:第一,历史成本指原始交易价格,二者的共同点在于都基于公平市场的前提下形成交易价格,在初始计量日,二者完全一致。不同点在于历史成本对应过去的价格,在后续计量过程中,由于资产和负债是变化的,需要计量的是面对未来的交易价格,此时历史成本已不能代表公允价值;第二,现行成本指现时获得某项资产需要给付的金额。二者的共同点表现在计量时点都对应于现时,都需要对价格做出估计和推断。不同点在于公允价值既可以是企业自身的投入价值,也可以是产出价值,而现行成本仅仅只能代表投入价值;第三,现行市价,二者很多时候可以等价。但现行市价完全取决于市场上能够观察到的交易价格,而公允价值即使在不能观察时,也可以基于交易信息进行估计并确定交易价格;第四,可变现净值,可分为短期和长期,主要指资产的期望变现值减去转换成本得到的最终价格。与公允价值相同的是短期应收应付项目,而在长期条件下,二者的计量有所区分。

二、公允价值的确认

1.公允价值的确定方式

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有价证券可由当时的可变现净值确定;第二,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可根据折现后的现时价值减去催收成本和可能的坏账损失确定;第三,商品库存和已完工产品,可由预计出售价格减去利润和变现费用得到;第四,在产品存货,可由预计完工后的产品售价减去还需生产对应成本、变现费用和利润确定;第五,原材料根据现行重置成本确定;第六,固定资产可分为三种情况:可以继续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根据同类生产能力的固定资产的现行重置成本计价;将要出售的,根据可变现净值计价;使用一段时间后出售的,确认将来使用期的折旧后,按可变现净值计价;第七,可辨认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租赁权、土地使用权等,按评估价值计价;第八,负债类,诸如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长期借款等,根据当时的折现率,对未来所需支付金额进行折现确定。第九,其他资产,如自然资源或者长期投资,由于不能在市场上进行实时交易,可由评估价值确定。

2.公允价值的确定条件

IAS39使用指南提出了基于评估模型确定公允价值的四个条件:第一,使用评估模型得到的是一般商业化的正常交易市价,达到建立计量日可能交易价格的目的;第二,使用该评估方法时,要尽量把买卖双方商定价格时的考虑因素包括在内;第三,根据同一商品不同时段对应的现时市价和可观察的市场信息,定期对这种评估方法进行测试和校对。第四,其他条件。比如参与交易双方的信息应是公开的,所了解到的信息是相符的;买卖的达成应是基于双方自愿的基础上的交易等。

3.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的确定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确定条件下的计量,即此时的交易行为已经发生,并且与公允价值的确定条件相符;二是不确定条件下的计量,此时交易尚未发生,对公允价值的计量须通过评估和判断。

(1)公允价值以实际交易价格为准。如果交易已经发生,此时公允价值等同于实际的交易价格,交易完成后,公允价值等价于历史成本反映在企业的账面上;如果交易尚未发生,此时公允价值主要通过估计得到,可根据市价法对某项资产或者负债的估计要根据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交易价格进行调整得到。

(2)由折现率确定公允价值。主要通过可能发生现金流量的几组中的一组数据或者几组“与风险成正比”中可能发生的利率中的一个利率来计算现值大小。确定折现率大小时,由于有风险存在,就涉及到了风险溢价,即为了弥补风险带来的损失,不得不给予的“额外”报酬。

(3)根据期望现值法或其他方法确定公允价值。期望现值法主要适用于现金流的时点不确定的情况。此时期望现值法不同于折现率只考虑单一可能发生的现金流量,它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发生的现金流量,并计算对应的期望值。此外也应把成本效益原则考虑在内,根据边际效益递减规律,最后估算出来的结果更加精确。

三、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1.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各项规则与制度也在逐渐与国际接轨。随着我国的发展形势越来越接近国际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也应在这种趋势下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因此把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引入,既适应我国的发展国情,又可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国际会计准则补充说明。

2.公允价值的运用对我国的启示

(1)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一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现状,对其应用应谨慎、有条不紊的进行,既不能完全排斥,也不能追求一蹴而就。正确的做法应是以适应我国的实际发展国情为基础,先从较小的突破点开始,再逐步扩大应用范围。

(2)对公允价值的准则体系的建设应是一个有层次和步骤的过程。我国自引入以来,不断对其进行修正和引用,虽然卓有成效,但缺乏统一性阐述和归总。目前我国对公允价值的规定和准则还是分散的不稳定的状态,所以需要加快建设统一标准的公允价值准则体系的步伐。

(3)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将会成为计量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引用公允价值,所以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如何更有效应用的问题而非该不该引入的问题。

3.关于在我国合理运用公允价值的建议

目前,随着公允价值在我国各个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作为一种计量属性,为了确保能够使其更有效适应我国的实际发展现状,特提出几点建议:完善市场竞争形势,建立更统一有序的交易市场;合理推进会计理论体系的建设,丰富对公允价值的理论研究;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各项职业修养和专业知识;完善市场价格机制,规范市场良性竞争环境,为公允价值提供有效的应用场所和数据;创建公平有效的经济环境,减少计划经济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力求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前提下,尽早制定出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准则或应用指南。

参考文献:

[1]孙丽影,杜兴强.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管制安排[J].会计研究,2008,(11).

[2]包于宁.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的比较[J].财会学习,2008,(08).

[3]葛家澍,徐跃.会计计量属性的探讨-市场价格、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J].会计研究,2006,(9).

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范文第3篇

1.公允价值概述

1.1公允价值概念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方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这就使得人员对公允价值的关注度开始提升,人们渴望了解公允价值的要求日益增强。所谓的公允价值,其概念相对模糊,针对其定义也较多,其在概念上虽然看上去较为简单,但是其所包含的内容较广,这就使得对其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国际上,对于公允价值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很多的国家都依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得出了不同的公允价值定义,而就我国的发展状况来说,我国在年来,也对公允价值进行了定义,在我国的相关文献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公平交易的基础上,双方自愿在熟悉情况的前提下,展开交易的金额就是公允价值。我国的公允价值在定义时是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基础,因此,与国际会计准则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我国新型的企业在对公允价值进行定义的时候,也最大限度的体现出了公允价值中的公允这一特性。这就表示,我国的发展逐渐与世界的发展相接轨,我国的政府也为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以及会计信息的准确度做出了一定的尝试和努力。

1.2公允价值概念的特点

公允价值的本质属性就是价值,并不是所谓的价格,所以市场价格只是其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公允价值更加的复杂,其在各国研究机构中都有着不同的定义,在经过总结和分析后,得出公允价值概念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公允价值是通过交易来实现的。在公平交易中,公允价值得以实现,双方在清楚了解交易状况的前提下,自愿的进行交易,而且用来进行交易的金额也是双方所认可的。如果实在强迫的情况下,或者是双方并不了解交易情况的前提下,所提出的金额,就不能够被当做是公允价值。

(2)公允计量所选择的对象一般都具有全面性的特点。这也就是说,公允价值不仅是资产公允价值,也是负债公允价值,在负债和资产中,都存在公允价值。

(3)公允价值的实现市场具有普遍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公允价值的形成不需要特定的市场条件,其在任何市场环境下,都能够生成,只要是公平自愿的交易,无论在何种形式的市场中,公允价值都会实现,这也就表明公允价值其实本身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较小。

2.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可靠性要求的关系分析

2.1公允价值定义与会计信息可靠性关系的分析

就相关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来说,企业在实际发生交易行为的情况下,需要根据会计计量报告对交易情况进行确切的反应,并要求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换句话说,就是要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定义来说,两者有着一定的共同性,公允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

在交易的过程中,交易双方需要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资产的交换以及进行债务资金的计量。开展交易的同时,需要对各种计量要素以及相关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公允价值所提供的信息在一定意义上讲,其在可靠性上要比历史成本信息强,历史成本信息在确认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一种静态确认的方式,在交易信息确认之后,就不允许再进行更改。历史成本信息的这种静态确认方式,使得其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无法真实的反映出各个计量要素。因此,公允价值需要采取的确认方式应该为动态确认,这样的确认方式能够使得其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有效的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就公允价值的定义来看,其具有随行情变化而变化的特点。

就目前来说,各相关学者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一直争论不休,很多的学者认为,公允价值在计量上并不是单一的,其具有一定的复合性。他们认为公允价值与其他的计量属性之间有着一定的不同,其在计量属性的表现上并不明显。一般来说,公允价值主要针对资产和负债进行计量工作,而历史成本就只是公允价值的一种变现形式,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计量属性表现形式的不同,公允价值计量的最终结果就是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总的来说,就公允价值与会计信息可靠性要求的关系上来分析,公允价值能够充分的符合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要求,其能够为会计信息提供更加可靠的保证,保障会计信息利用者可以利用到完整的会计信息。

2.2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与会计信息可靠性要求的关系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也得到了技术性的突破,公允价值也在世界范围之内得到了认同,就所颁布的会计准则以及我国的实际国情来看,在公允价值体系下,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主要包括市价法以及现值法,这两种方法的应用都是以市场为基础,而就市场的特点来看,市场价格通常处于公开的状态,在市场中也能够轻松的获取到相关的资金使用信息,因此,市价法的应用较为广泛,并且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也更加的可靠。

为了能够使得现值法的应用有据可依,SFAC7被提出和确立,在SFAC7被确立后,公允价值现值法应用的不确定性得到了控制,其在实际的应用中,更加的具有稳定性。

我国在引入公允价值时秉持的谨慎态度也是公允价值可靠性的保证。新准则体系在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准则中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SFAC7的突破了阻碍公允价值应用的现值计量难题,为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证。

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稳健性;公允价值;不确定性

一、有关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

(一)公允价值概述

目前,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等几个代表性的组织都对公允价值定义作了明确的规定。虽然在公允价值的定义没有统一的表述,但他们都强调公允价值是基于公平交易的自愿行为。2014年2月年我国财政部了《39号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准则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二)公允价值的特征

根据公允价值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其有如下特征:

(1)公允价值的计量对象具有全面性。公允价值的计量同时包括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2)公允价值具有动态性。公允价值不像历史成本一经确定就不再变化,它具有动态性,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是在变化的,这样才更能反映资产负债的真实价值。

(3)公允价值具有公允性。公允价值的计量强调的是双方公平自愿的行为。

(4)公允价值具有虚拟性。一些资产或负债要求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是这些资产或负债的交易并未真实存在。公允价值的计量并不是基于真实已实现的交易,是虚拟假象的交易。

二、有关会计稳健性的研究

(一)会计稳健性的概念

稳健性又可以称作谨慎性。该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实务中不确定性因素时,要保持审慎的态度,不高估资产和收入,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在实务中主要体现在各种加速折旧法的运用、会计确认中各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

(二)会计稳健性的分类

稳健性可以分为条件稳健性和非条件稳健性两大类。其中,条件稳健性又称为事后稳健性或损益表稳健性,是指在出现不利得情况时,需要根据市场环境对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相反在出现有利情况时,例如资产增值,不能对该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体现出稳健性。例如对存货的后续计量、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等都体现了条件稳健性。非条件稳健性也被称为事前稳健性或资产负债表稳健性,该类稳健性下的会计处理方法在资产和负债形成时己经确定。因此不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非条件稳健性通常是通过加速确认费用和推迟确认收入达到使企业净资产账面价值持续被低估的目的。实务中,非条件稳健性的典型实例也很多,如研究阶段研究支出的直接费用化处理、固定无形资产等的加速折旧等。

三、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产生的动因――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在我们的世界中处处存在,曾经的美国财政部部长鲁宾曾说:“世界上唯一确定的便是不确定性”。我们的会计领域也不例外,这种现象也必然存在。

(一)公允价值与不确定性

在经济环境越来越复杂的现在,金融工具的创新、软资产的产生等都给会计环境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为应对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才被人采纳。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认识未来收益的不确定和规避未来损失的不确定同样重要。从理论上讲,这两类不确定性都应该得到反映。但是在实务中,企业更侧重于未来损失不确定性的确认,而轻视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的确认,这并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准确合理的决策。

公允价值的计量是以市场为基础,它要求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对自己的资产价值做出客观评价,即确认不确定性的收益,也确认不确定性的损失。也就是说,公允价值对不确定性的双向变化都是客观全面的反映,这样做的结果是可以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不确定性信息,为他们的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二)会计稳健性与不确定性

环境的日益复杂与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促使会计稳健性产生。会计稳健性的产生是对不确定性的一种自然反。会计人员为规避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而促进了稳健性在会计领域的发展。

四、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研究

会计稳健性原则应用在在会计经济业务的处理中就会导致高估损失和费用。但是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会计信息客观反映资产和负债的市场价值,强调财务报告要客观、公正、真实,要求在预见企业未来收益和损失时对收益和损失进行及时的确认。更有效地对未来的资金流量进行预测,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计量即存在一致性也有矛盾的一面。

(一)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的矛盾

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在企业预见未来收益和对待资产升值时,会计稳健性原则要求企业对未来可能存在的收益谨慎地估计,尽量确保不高估企业的资产,以提供更加稳健的会计信息:而公允价值计量则要求期末确认和报告资产的公允价值,对未来可能存在的收益进行确认,反映公允价值变动造成的收益。对于企业资产的预计未来收益的不同处理正是两者的分歧点。

(二)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的一致性

首先,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都是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产生的,因此两者的产生原因是一致的。它们的出现都是为了规避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降低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

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股票期权;会计准则;股份支付

股份支付是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的简称,它是现代企业对职工采用的一种长期激励机制。大量事实证明,股份支付对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股票期权开始引入到我国,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我国部分企业目前实行的期权激励计划即属于股份支付范畴。2005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2006年9月30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财政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境内)实施股权激励试行办法》。这些法规的出台,为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创造了条件。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开始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纳入会计规范。股份支付是会计领域公认的难题之一,在股权激励成本确认以及计量方面,尚存在比较大的争议。我国股份支付准则在核心要素方面已经与国际会计准则取得了一致,但是,就操作层面而言,我国股份支付准则的完善性与国际会计准则尚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需要对准则的条文予以细化,规范股权激励成本的计量方法,为完善企业激励机制提供会计支持。

一、我国股份支付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按照支付方式的不同,把股份支付分为了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的每一资产负债表日,对因行权数量发生变化而对授予日估计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的每一资产负债表日,对任何原因引起的公允价值的变化都要进行调整,可行权日后公允价值的变动也需计入当期损益。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准则在核心内容上体现了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将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交易予以费用化,并且要求按照公允价值对股权激励成本进行计量。

二、我国股份支付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

1.股权激励成本计量方法不统一。我国股份支付准则规定,在不同支付方式下,应当采用不同基准日的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股份支付的激励成本进行计量,即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按照授予日的公允价值计量,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按照行权日的公允价值计量。不同的结算方式采用不同的计量方法,不仅有违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原则,影响报表阅读者对企业经营成果和价值的判断,而且还容易导致企业通过选用不同的结算方式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例如,企业可以在股权授予日故意低估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并以较低的价值计入授予日的成本费用,使得企业轻易地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2.股权激励成本摊销方法不明确。我国股份支付准则规定,企业应在等待期内的每一资产负债表日,将换取员工服务的股权激励成本确认为当期成本费用,即将股权激励成本摊入等待期内各年的成本费用。但是,我国股份支付准则并没有明确规定股权激励成本的摊销年限以及摊销方法,只是在《2008会计准则讲解》中,以示例题的方式展示了平均年限摊销法。由于没有禁止平均年限以外的股权激励成本摊销方法,也没有规定摊销时间,企业可以任意确定摊销年限,极易诱发管理层操纵企业业绩的动机。

3.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确定方法的信息披露不充分。股份支付是以获取职工或其他方服务为目的的交易,其对价的特殊性是股份支付定义中最突出的特征,其金额高低取决于结算时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但是,我国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这一关键信息的披露很不充分,只要求披露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存在一定的盈余管理空间。例如,我国股份支付准则规定,对于权益结算的涉及职工的股份支付,应当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确定。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的规定,对于授予的存在活跃市场的期权等权益工具,应当按照活跃市场中的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对于授予的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期权等权益工具,应当采用期权定价模型等确定其公允价值。多数情况下,市场价格提供了关于股份期权公允价值的最好证据,但是由于支付给员工的股票期权一般为不能上市交易,不存在活跃市场,往往需要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而估值涉及到期权定价模型的选择。股份支付准则虽然列举了股份期权公允价值的估值模型,但却没有对各种模型的使用条件进行限定和说明,使得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期权定价模型,任意确定模型的参数假设(股份的预计波动率、股份的预计股利、期权期限内的无风险利率等),造成不同企业之间期权公允价值的计算口径不一致。另外,由于多数企业对于与此有关的信息披露的简单而粗略,使得报表使用者很难判断其确认期权成本的正确性。这一些无疑为企业提供了利用公允价值工具调节利润的机会。

三、完善我国股份支付会计准则的建议

2004年2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并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该准则将股票期权确认为企业的报酬费用,规定必须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该准则还要求详细披露所运用的期权定价模型和各参数(包括加权平均股价、行权价、预计波动、期权的期限等)。随着股份支付的费用化和国际会计准则的日益规范,企业通过股份支付增加公司利润的机会越来越少,国际上不少著名的大公司开始放弃股权激励,寻找其他薪酬激励方法。

1.统一股份支付准则的计量方法。无论采用权益结算,还是现金结算,在财务报表上反映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员工股票期权是一种特殊的期权,它以等待期内员工提供的服务来认购,员工通过改变服务的质量影响股价,进而通过股价的变动影响股票期权的价值。因此,无论采用权益结算,还是现金结算,均应当在等待期内的每一资产负债表日及等待期结束日对员工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进行重估,并以该日重估的股票期权公允价值和预计可行权权益工具的最佳估计数为基础,将当期取得的员工服务计入成本费用。

2.明确规范股份期权激励成本的摊销方法。如上所述,股权激励要予以费用化,而且要进入等待期各期成本费用。因此,如何将股权激励成本摊销为各等待期费用,是股份支付准则在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由于我国准则对股份期权激励成本的摊销方法未以明确,导致不少企业缩短等待期,并将股权激励成本一次性地计入薪酬成本费用,以达到少交企业所得税的目的,或者任意选择摊销方法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为此,股份支付准则,应对股权激励成本摊销作出明文规定,最好是要求将股权激励成本按照等待期年限平均摊入等待期各年成本,以保证成本和利润信息的可比性,更好地发挥股份支付的长期激励作用。

3.详细披露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市场价格是关于股份期权公允价值的最好证据,但是我国的证券市场并不发达,实证研究的结果也表明了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尚为弱式市场甚至无效市场,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较大的困难,即使在发达的资本市场国家,公允价值的确定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对此,国际股份支付准则对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规定比较详细和全面。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我国股份支付准则也应当要求企业详细披露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估值模型,包括模型涉及的参数范围、各参数的确定依据、计算方法等,保证公允价值信息的可比性,堵塞企业操纵利润的漏洞。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财会[2006]3号).2006(2)

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范文第6篇

何为公允价值?

2006年9月15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就公允价值计量了一项新准则: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S No,157)――公允价值计量。在这一项新准则里(SFAS No,157),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确定了公允价值的定义,即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假设在计量日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可收到或转让一项负债应支付的价格。其中,有序交易(ordefly Transaction)指的是习以为常的交易,且该交易不是一项被迫的交易和一项假设性的交易。

而我国新会计准则关于公允价值的定义,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无论从公允价值的定义,还是公允价值涉及的会计准则项目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上都是一致的。但我认为,目前一些上市公司发生的交易,其前提就不符合公平交易的规定或者美国有序交易的规定,因此,该交易中确定的公允价值是不公允的。

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运用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比,我国在诸多方面做了谨慎的改进,在引用上也只是趋同而不是照搬。比如:新会计准则只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股份支付、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准则中全面采用了公允价值。

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附有不同的限制性条件。例如,《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明确规定,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可以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并且,为防止企业操纵利润,该准则还规定,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再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再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当交换具有商业性质并且换人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应当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人当期损益。当上述条件不能同时满足时,则应当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认换入资产的账面价值。

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不是任何企业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运用公允价值,若不能满足公允价值适用条件,是不能随意运用的。

当然,企业需要予以关注的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使得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考虑在剧烈波动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如何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并发表了一些解释公告。比如,2008年9月30日,美国证监会(SEC)和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了《在不活跃市场下确定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指导意见。该意见允许企业在为资产确定其公允价值时,如果该类资产缺乏活跃的公开市场交易,则可以通过内部定价,包括合理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其公允价值。此外,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最近也提出了简化现行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的建议,拟将金融资产的四分类改为两分类,一类是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人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一类是以摊余成本或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应用存在的相关问题

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执行已经两年多了,从上市公司已经披露的2007年和2008年年报来看,大多数上市公司对公允价值的采用比较谨慎,例如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绝大多数公司采用了成本计量模式,只有少数上市公司采用了公允价值模式进行计量。但是,由于新会计准则只规定了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而公司实际情况往往较为复杂,特别是估值技术的应用如何选择估值模型和相关参数假设等,新会计准则没有提供较为详细的应用指南。

我们通过对上市公司年报的跟踪和分析,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在应用过程中,在公允价值的应用条件、确定方法、估值模型和参数选取以及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在具体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应用方面则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我们通过对一些金融类上市公司报表数据的分析,发现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这些上市公司通常将IPO申购和从二级市场按市价买人的股票都放在“交易性金融资产”进行核算和反映,而通过非公开发行购入和低价增发取得的股票一律归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核算和反映。(2)通过二级市场按市价买入的股票中,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来核算的通常都是2006年底之前低价买入的股票,而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核算的通常主要是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高价买入的股票。金融类上市公司在金融资产分类核算上存在的这些问题,说明这些公司意图通过交易性金融资产来体现利润,而通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隐藏亏损。甚至还有部分上市公司在初始取得金融资产时不进行分类,而到披露报表时再根据金融资产的具体情况和报表需要进行分类。此外,上市公司对于金融资产的分类依据披露也不够充分。

2,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不规范,主要有评估确定和财务部自行测算确定,且一些上市公司为了规避投资性房地产的折旧计提对净利润的影响,则有意选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此外,也还有极少数上市公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对投资性房地产照提折旧。

3,债务重组。只有少数上市公司披露了债务重组过程中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且个别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确认了巨额的利得。

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上市公司很少披露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且大都采用了评估价格作为交换资产的公允价值。

5,股份支付。实施了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只有一部分公司明确披露了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且部分公司公允价值的确定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范文第7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 税务会计 公允价值 对比与借鉴

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的运用,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并能够为国家的财政收入的稳定性提供良好的保障。但是当前很多企业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中,还存在一定的质疑,一些学者也针对这一问题,对公允价值在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相关计算工作中的运用,也进行了研究分析,以深入探究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以及可借鉴性。

一、公允价值简述

公允价值又可以称为公允市价、价格等。主要是指在买卖双方秉持着公平自愿原则,且对实际市场状态十分了解的前提下,确定的交易价格。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在我国会计准则中,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充分考量,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在计算中引入公允价值,并严格遵照这一要求计算税额,从而确保纳税人能够合理纳税。虽然当前会计人员在会计实务中,都运用了公允价值,但是也应认识到其在财务会计、税务会计运用中的差异性,并找出能够借鉴的部分,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会计工作质量。

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的对比

(一)适用范围对比

在适用范围上,公允价值在二者中的运用存在一定的差别。在财务会计方面,公允价值同时属于资产类、负债类,其计量属性也属于初期、后期计量两种。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主要是为了能够帮助企业管理者及时了解企业实际财务情况,并未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可借鉴依据,对企业未来情况进行准确预测,充分满足企业管理人员使用需求。公允价值计量方法,能够使无形资产在财务报表中得以体现,并进行合理估值,从而反映出当前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因而,在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的使用主要运用与财务报告的制作、反映企业当前财务情况以及企业未来发展预测。

在税务会计中,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既要考虑财务会计核算职能,也要考虑历史成本优势。也就是需要考量材料的真实性、公允价值的历史成本。若是历史成本不能核算,才会运用公允价值,但是这一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运用仅仅能够在资产方面的计算中进行应用,无法运用在负债方面。纳税人所获取收入的方式无论是产品还是非货币,在税务会计中,都需要采用公允价值,且其只涉及初期计量,与财务会计不同,对信息真实性的要求更高。因此,公允价值在税务会计中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少,税务会计计算中,更多的还是运用历史成本。

(二)确定方法对比

在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上,财务会计以及税务会计也存在一定的差别。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计量主要包含对债务清偿金额、资产等的计量,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会运用估值的方式进行公允价值确定。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的确定主要包括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市场报价法,就是以当前市场上存在的相同报价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第二种是类似市场报价法,就是在无法找到相同资产、或是负债进行借鉴时,以类似的市场报价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第三种是现值法,就是在当前市场上相同与类似的报价都无法找到的情况下,采用市场法、成本法等方法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明确,并运用适当的折现率对公允价值进行确定。

税务会计方面,公允价值的确定有两种方式,但是确定方式的运用,需要结合税机关要求进行明确。例如税务机关以及货物出口,都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对公允价值进行明确。在视同销售中,若是没有获取销售额、不动产销售价格较低,且无正当理由,则应按照规定要求进行销售额核定。核定过程包含明确纳税人同类获取的当月平均售价、近期平均售价以及组成计税价格。若计税价格为同期消费税,则纳税人的成本利润率等,都需要依靠国家税务局来进行明确。

三、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公允价值的借鉴

在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上,双方能够进行一定的借鉴。税务会计在其运用中,主要将其运用在具体经济中。而财务会计则突破了这一局限性,并未将其运用在实体经济方面。因而,税务会计在公允价值的运用中,也应注重其在资本市场方面的运用,从而保证公平征纳税款。当前交易市场的整体情况较为活跃,很多财务人员在财务会计中也开始主动引入公允价值,但是由于一些企业还无法接受尚未上市交易的金融工具,例如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无法获取公允价值等情况,因而,税务会计也仅能够基于其净资产对实际纳税金额进行确定。

在信息披露方面,双方也能够得以相互借鉴。财务会计中,可以借鉴公允价值确定方式的信息披露,采取税务会计中,近期信息披露方法,从而进一步凸显非市场因素。税务会计则应借鉴财务会计的披露制度,消除缺乏计算过程、披露信息透明度低等问题,增加披露信息数量,从而转变当前局限于基本纳税数据披露的局面。

四、结束语

以上只是对税务会计以及财务会计中公允价值的简单比较及借鉴分析,二者在表现形式、时间概念等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同时在确定技术、内外部监督以及操作指引上,都能够实现相互借鉴。因而,还需要相关人员能够加强对这一方面的深入探究,灵活运用,从而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以提升我国会计管理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梦宇.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计量属性的异同及协调机理研究[J].财政研究,2015,4(4):109-111

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公允价值;上市公司;财务影响

1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介绍

会计计量是在一定的计量尺度下,运用特定的计量单位,选择合理的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记录的经济事项金额的会计记录过程。计量属性指计量客体的特征或外在表现形式,不同的计量属性,会使相同的会计要素表现为不同的货币数量。如何选择计量属性,形成能够达到会计目标的计量要求,是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所谓公允价值,是指理智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的、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金额。在市场发育比较完善的条件下,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价值或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的会计模式。

公允价值的推广应用可使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有一个比历史成本更相关,甚至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的同时,将其推广到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方面去,从而彻底改革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会计模式,使会计对企业的计量实现与经济学家的预期(反映一个企业的价值)相一致。

2公允价值计量势在必行

2.1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原则的要求

推行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会计的相关性、稳健性、一致性和配比性等会计信息质量原则的要求。例如,收入与成本、费用在时间上和因果联系上是配比的,但执行原会计准则在计量的属性方面却不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是按历史成本计价。从以上可以看出,为了使得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就有必要在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

2.2上市公司能更真实合理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公允价值计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及时反映因市场风险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以及因信用质量发生变动所产生的影响,能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会减少不稳定性事件的发生及其严重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颁布与实施对增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能为投资者、债权人等众多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加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能促使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2.3公允价值计量是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今经济形势发展的特点是竞争激烈、风险加大,金融创新发展极快。例如,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对其进行定价风险加大,在这些衍生金融工具中有些金融工具只产生合约的权利或义务,而交易和事项尚未发生。但从法律的角度看,由于签约双方之间的报酬与风险已开始转移,使得会计信息使用者除了能了解已发生业务的信息外,还能了解正在发生的业务的现时信息以及其对企业未来财务状况和经济活动影响的可能程度,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地进行经营决策,此时尽管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尚未完全实际履行,但在会计上也要求对其进行确认、计量。由于其没有历史成本,原会计准则对此无能为力。而采用公允价值属性计量却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公允价值计量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3.1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

公允价值的取得需要借助各种估价技术,并且在估价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主观判断,其可靠性倍受质疑。例如,在采用现值技术估计公允价值时,上市公司必须估计与资产或负债相关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确定恰当的折现期限和选择适当的折现率,而这些都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在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亦很容易被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所利用,为其操纵利润提供更多的弹性空间。

3.2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增加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之后,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与我国变化多端的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资本市场和经济环境的任何变化,如资本市场权益价格大幅度调整等都会立即通过公允价值计量反映到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来,从而加剧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例如,在利率大幅度变动时,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相比,能更为迅速地反映资产价值的变动,而在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计提的减值损失则比较保守。

3.3监管问题

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在影响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同时,往往也会影响上市公司的监管资本,使得会计资本与监管资本在性质和数量上产生新的不一致,增加上市公司监管机构对我国上市公司监管难度。公允价值计量对监管人员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公允价值计量涉及大量的专业判断,监管人员要在短期内全面掌握这些专业技术是相当困难的。

4公允价值计量的启示

4.1公允价值估价的可靠性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影响公允价值可靠性的不是存在活跃交易市场有报价的资产和负债价格的确定,而是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需要通过特定方法确定其资产和负债价格的确定。在我国对于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的确定基本遵循市场报价,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使用估价方法确定公允价值,如现金流量折现法和期权定价模型等。对于使用模型确定公允价值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在假定相关人员保持公允职业判断的基础上,模型相关参数的确定受到相关人员职业水平、估价对象和市场完善程度等因素影响;二是相关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我国目前使用公允价值,应进一步细化对不存在活跃交易市场的资产和负债公允价值估价的指导性文件。此外,还应制定公允价值相关信息披露的规范。

4.2建立与公允价值相适应的市场环境

美国作为公允价值研究最有代表性的国家,源于发达的资本市场带来金融工具日新月异,对计量属性提出新的要求与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带来的信息使用者更倾向于关注信息的相关性。这说明公允价值的应用还需要有相适应的市场环境。但是在我国现阶段,公允价值计量所依存的市场环境并不完善,公允价值可能难以达到公允,并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因此,要完善与公允价值应用相关的市场环境,如健全成熟的生产资料市场、产权交易市场、资本市场以及发达的专业评估技术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