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测试设备报告

电力测试设备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电力测试设备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力测试设备报告范文第1篇

SF6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由于SF6作为主要的绝缘介质,在对SF6设备日常的检测及维护中,对于SF6气体泄漏缺陷的有效监测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运行中的电网来说,临时停电检修手续复杂繁琐,而且经常由于供电的需要不能停电,导致缺陷检测不及时等后果,为设备留下安全隐患。

二、SF6气体泄漏激光检测技术研究内容

激光痕量检测在发电系统和供电系统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受重视,特别是在对SF6气体泄漏的检测中,由于SF6气体分子稳定,对激光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所以通过激光对SF6设备的气体泄漏进行检测是完全可行的。

(一)SF6气体泄漏激光检测技术测试报告

预定目标:

1.选择一款具有实时泄漏图像显示功能, 高灵敏度,重量轻、体积小,能激光准确定位,检漏距离15米左右, 又能抗强电磁场干扰的激光成像仪。

2.对激光成像仪进行现场实践测试其可靠性,稳定性及实用性。

3.达到现场带电查找SF6设备气体泄漏点的目的。

研究过程中SF6气体泄漏激光成像系统已经在枣营及留村的消缺检漏过程中进行了应用,以此为例做以下报告:

1.时间:2009年3月27日

地点: **市220kV枣营变电站

变电检修工作人员:变电检修工作人员

测试设备:HX-1(第三代)SF6气体泄漏激光成像仪

技术条件:与美国TIF公司生产的TIF5650 SF6接触式检漏仪的检测结果比较,看是否相符。

测试内容:对220kV枣营变电站252-1刀闸仓(已知泄漏)进行SF6检漏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与其他SF6检漏仪测试的结果进行对比,看是否相符。

测试结果:252-1刀闸仓分子筛处有明显的SF6泄漏现象,B相有明显漏点。视频影像见“附件1”

测试结论:经SF6气体泄漏激光成像系统检测,枣营252-1刀闸有泄漏点,泄漏点在B相刀闸仓上,与美国TIF公司生产的TIF5650 SF6接触式捡漏仪检测的结果一致。

2.时间:2009年7月3日

地点:**市110kV留村变电站

变电检修工作人员:变电检修工作人员

测试设备:HX-1(第三代)SF6气体泄漏激光成像仪

技术条件:带电检测。

测试内容:在不停电的状态下,对110kV留村变电站313开关(已知泄漏)进行SF6检漏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测试结果:313开关C相有明显的SF6泄漏现象,C相开关法兰密封圈处有明显漏点。

测试结论:经SF6气体泄漏激光成像系统检测,留村313开关C相有泄漏点,泄漏点在C相中法兰密封圈上。

技术特点:1.采用美国高灵敏探测器,具有很高的探测灵敏度,当SF6气体泄漏低于0.001scc/sec时都能够被发现。2.关键部件全部原装进口,性能高,质量稳定,使用可靠。 3.重量轻、体积小、操作简单。4.抗强电磁场干扰。

(二)设备使用情况分析

SF6气体泄漏激光成像系统已经在枣营及留村的消缺检漏过程中进行了应用,效果很好,该系统能明显的反映出SF6设备泄漏点的漏气状况,显示的图像根据漏气量的不同有明显区别,所有的图像和视频资料都保存到了移动存储设备中,测试结果及状态表征与其他成熟仪器测试结果及状态表征完全一致。

用此方法可以在不停电的状态下对SF6设备进行漏气检测,使检漏试验的实施获得了很大的方便;并且此系统运用的是激光成像的方法,利用的是远程检测的方式,不再需要将测试探头贴近设备,在安全方面有效的避免了触电、高摔等危险;SF6气体泄漏激光成像系统,将检测到的泄漏气体直接以图像的形式展现出来,既有照片又有动态图像,这与以前的检测设备只有声音报警的结果呈现方式相比有了很大的飞跃。

缺点:受气象条件及泄漏量影响较大,同时由于测试仪体积较大,在GIS设备布置较密集的情况下,影响测试。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与普通检漏仪配合使用效果较好。

SF6气体泄漏激光成像系统,主要由SF6激光成像仪电源部分、激光成像仪器、三角架、和连接设备组成。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激光问世至今,由于激光具备相干性好,单色性好和高亮度三大特色,试光谱法痕量检测技术增添新的活力,实现了质的飞跃。近年来,激光痕量检测、单光子探测、单细胞检测得到较快发展。

研究用激光痕量检测方法,此方法在发电和供电系统中近年来也已经开始应用,对含SF6的电气设备气体泄漏检测也日益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SF6气体分子结构稳定,大量实验也已证明,SF6分子对激光有较强的吸收,因此,利用红外光谱法检测电气设备中的SF6气体泄漏是完全可行的。激光的相干性好,通过可调光学转换系统,可以在指定的某一检测位置实现一个理想的立体红外辐射场。从设备中泄漏出来的SF6气体分子以流动现象往外扩散,这个SF6分子流将对覆盖在这个区域的立体辐射场激光产生较强的光子吸收合光子后向散射。

利用先进的气体泄漏激光成像仪能够探测小致0.001Scc/s 的泄漏率,其便携性和较宽的检查视场角可实现快速完成整个变电站的泄漏巡查及准确定位。

三、结束语

(一)SF6气体泄漏激光成像系统的应用,适应了企业生产规模快速扩大的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适用性,对供电企业带来巨大的企业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使用此系统前,所有敞开式变电站的设备捡漏工作均需要停电进行,使用此系统进行捡漏试验,可以在不停电的状态下进行,这样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了很好的配合作用,停电消缺目标性较强,并省去了安排停电检漏所造成的停电操作及经济损失。

电力测试设备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压电气设备;高压设备;高压电气设备技术改造;实验设备

我们从一般的角度来说,高压电气设备就是科学性的调试和检验高压电气设备的产品,经过专业人员的细心检测和评估来提早发现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维修和测试,达到了标准。从而有效的避免了由于舍必不稳定,不安全运行而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起到了预防作用。减少故障率。

一.高压电气设备的测试

通常情况下是需要定期的去进行检查和测试,以便达到了准确度。了解目前该设备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来做出科学性的判断。可以用到以下几种测试仪。

1.直流电阻测试仪。它能够帮助你快速的测试高压电气设备的电流是否达到了稳定值,使得测量的时间大大的缩短了,同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等特点,方便了工作人员的操作。

2.回路电阻测试仪。均可以接受国家电流标准之内的电压设备测试,仪器具有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操作简单,精度准确。并且是智能化,人工化全程工作。带有数据存储功能。

3.高压开关特定测试仪。高压开关特定测试仪能够完全适用于金属触头的开关,通过测试各种开关动作的时间,速度,和行程来判断出高压电气设备的开关是否正常。

4.变频串联谐振试验装置。它主要是用于电力电缆,变压器交流耐压方面来判断绝缘性质的质量问题,采用了调节电源频率的方式实现了谐振,对现场电源的要求是非常的低,试验特效好。操作简单,符合国家要求,确保了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并且带有监测峰值的功能,可以实时的监测高压电气设备的试验波形,来做出比对的结果,是很精确的数据。现阶段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影响力日益突出。

二.高压电气设备的设备车现状以及相关改进方案

1.设备车。目前,我们国家用在高压电气设备的设备试验车主要是改造以后完成的中型客车,几乎所有的设备安装在设备车上面,方便了以后的运作。迅速有效的达到想要去的地方和目的地,进行电气测试,完成工作的过程是如此的简单,有效。实验设备的主体主要是包括前端测试单元,测试通道控制单元,以及数据通道等。测试时候可以与电缆相连接,启动测试设备可以将试验以后的数据进行记录,方便了以后科学性的对数据分析和整理。虽然设备车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简单,但是缺点就是价格昂贵,一般的企业或者是单位都支付不起。所以很难得到普及应用。

2.常规性试验设备。现在国家大部分的高压电气设备都是用传统的机器,她是不可以完全自动化的工作,并且体积是非常的庞大,不容易携带。造成了很多方面的困扰。还有一点是至今是没有与计算机进行对接,所以采集的数据没有功能直接传输到计算机中心,进行智能化分析,工作人员只能是用笔来记录,大大的增强了工作强度。相对来说,试验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可能因为一丝一毫的误差,可能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最主要的一点是目前一台机器的价格非常的昂贵,所以大部分的企业都是进行相关方面的改造,来达到了工作要求。希望改造以后更加能够适应高压电气设备的检测工作。

3.高压电气设备的改进方案。鉴于上述对于高压电气设备的不良情况以及缺点,我们将为你进行科学性的改进,并且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从而使电气设备能够更加有效的为我们工作,来满足日益增强的工作动力和需求变化。首先开发一款软件在原先的设备基础上面,并且设计好接口与计算机方面进行对接。通过合理的方式来提高了工作效率,老进一步的去更新了所有的内容。我们的计算机能够短时间里面帮助工作人员实时的记录数据,短时间里面进行处理分析。目前系统的软件主要环境有windowsxp,visualbasic等系统按照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测试报考打印程度,数据录用存贮和管理,数据综合分析比较与测试报告显示程度。采用这种通用测试数据结构能够便于管理和扩充,不仅仅使得工作人员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更加重要的一点是能够保障了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数据采集的结果按照规律性以及其他方面来比对,全面分析以后做出正确的判断,测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了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少油真空断路器等。

4.开发相关的管理软件和应用程序。计算机行业可以说变化是迅猛的,所以创新技术是很关键,拥有创新意识无论对于企业来说还是对于个人来说都是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高压电气设备不具有先进的功能,所以在原先的基础方面是可以将以计算机技术为辅助功能,实现了有效的工作效率,使得设备的运作能力大大的增强了很多,也是满足了不同领域行业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开发一款基于电脑系统为主要平台的高压电气设备管理功能的软件,对工作方面进行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完全方便了更多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减少了精力方面投入。

5.尝试建立起良好的数据库,以供参考。任何的行业都是具有数据采集的工作,是为了以后或者是当前能够从数据方面准确的读出良好的性能和工作状况,方便工作人员和行业领域的人们对于项目的管理和分析,往往是提高了项目的可行性和准确度。高压电气设备的测试工作可以建立起数据库管理档案,比起以上的改进方案中提到的计算机记录来说,优势是在于能够让数据清楚的战士在工作人员面前,做出果断的判断和实行策略。每一个工作站都可以建立起一个数据库,并用数字编号来进行管理和整理,当我们的常规测试设备对高压电气设备进行了测试工作以后,就可以轻松的将数据手动的记录到了计算机里面来。完善了许多原先基础方面缺点。以上的几种方案改进,也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要按照具体的情况来实行,才是达到了科学标准。

三.结语

如今,高压电气设备的技术日益成熟,测试工作也是逐渐的完善,但是由于常规的试验已经是不能够满足了现有的需求,很多的公司或者是企业是没有足够的资金方面的支持,所以导致了进行改造工作。使用了一部分的钱投入到改造的工作当中,帮助测试的结果更加的具有了准确性。也是一定的程度上面减少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工作环境和效率。通过科学性的测试,保障了我们的高压电气设备的运作安全,有效的进行维修和检测的工作,使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优势的地位,改善目前企业的生存环境,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利于以后的经济效益突出。希望将来的发展会越来越好,设备的技术方面会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的变化,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锦伟.电气设备高压测试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9).

[2]兰向明,郭家鑫.浅谈高压电气试验中的相关问题[J].城市建设,2012(24).

[3]边疆.供电企业高压电气试验现状分析[J].科技风,2010(23).

[4]吴应宁.浅析目前我国高压电气试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1(26).

[5]李建明.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方法[J].中国电力,2001(24)

电力测试设备报告范文第3篇

摘要:主要介绍各个国际标准组织和部分国家对电力线通信(PLC)中电磁兼容技术的标准要求,并对各种规范中PLC设备的标准限值进行了比较;最后总结了PLC标准制定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发展方向。

1 前言

近年来,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s,PLC)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现在已经进入初步应用阶段。PLC系统充分利用电力系统的广泛线路资源,通过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等技术可以在同一电力线不同带宽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但是由于电网中传输的是强电,而且电网的稳定性比传统的通信网差得多,使得电力线通信线路的电磁环境极为复杂。这就给电力线通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电磁兼容要求,电磁兼容技术也成了实现电力线通信所需的关键技术之一。

2 各国际标准化组织对PLC的研究情况

在世界范围内,IEC的CISPR/I分会以及ITU-T等国际组织对PLC的电磁兼容相关标准做了大量研究并讨论了相应技术要求。欧洲从2000年起开始研究PLC系统的技术框架和技术标准,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相关的国际组织有CENELEC和ETSI,前者侧重电磁兼容问题,后者侧重通信技术方面的统一标准。

2.1 IEC/CISPR I分会

PLC设备属于信息技术设备,应符合IEC/CISPR22《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限值和测量方法》的要求。但是由于PLC设备特殊的工作模式,其传导干扰无法满足现行标准的要求。在2002年的IEC会议上曾有代表建议对CISPR22进行针对PLC的修改(会议文件编号:CISPR/I/44/CD),增加一个专门针对PLC设备的“多用途端口”,其定义为:连接到低压分布式网络,支持数据的传输和通信,结合了电信端口和电源端口功能的端口。

对于PLC设备,该文件建议要求它的传导干扰既满足现有标准电源端口的限值,也满足电信端口的限值。这样多用途端口的干扰测试就要进行两次:

(1)作为电源端口(关闭它的通信功能),用通常的V型网络(AMN)进行测试,要求满足CISPR22中表1和表2的限值。

(2)作为电信端口,用新型的T型网络进行测试,要求满足CISPR22中表3和表4的限值。

这种测试方法基于以下原理:

(1)消费类产品的电源是非对称干扰源,它所产生的干扰用V型网络(AMN)来进行测试是非常合适的。

(2)与之相反,采用共模信号进行通信的电信端口,它所产生的干扰要比差模信号所产生的干扰小得多。T型网络很适合用于共模干扰的测量,因为适当的网络参数可以提供从差模信号到共模信号转换所需要的纵向转换损耗(LCL)。

针对以上的理论,该文件建议对CISPR22进行较大的修改,增加大量有关多用途端口的内容,以及相关的测试设备要求、试验布置要求和测试方法等。但是,这项建议没能获得最终的通过。参加会议的各个会员对这项建议的意见分歧很大,主要有:

(1)一部分CISPR会员认为PLC的相关内容应该转由CISPR/A分会负责,一部分会员对此表示反对,认为PLC的研究还是应该留在I分会中。

(2)有些会员对CISPR/I/44/CD提出的测试方法能否彻底避免PLC设备对其他设备造成的不良影响表示怀疑。

(3)有些会员认为这一测试方法违背了CISPR22中“被测设备应该工作在最大发射状态下”的原则。

(4)有些会员认为世界各地的电网状况不尽相同,确定一个合适的LCL值是很困难的。

随后,在2005年的CISPR会议上,CISPR/I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PLT TASK FORCE)来负责PLC相关标准的研究工作。该工作组将负责继续研究对CISPR22的相关修改,包括定义、限值、测试条件和测试方法等内容。特别组共准备发表7份相关技术文件。

2006年3月该组织发表了第一份文件,介绍安装PLT设备的电网结构。主要阐述如下内容:

1、 电网拓扑结构,尤其是低压电网拓扑结构。 当PLT系统工作时,接入终端的传输信道就是低压电力线。对于既有电力线不可能为了PLT系统进行大规模改造,因此必须充分了解低压电力线拓扑结构,特别是农村、市区,居住环境、商业环境、办公环境的拓扑结构。才能进行PLT网络规划设计。

2、 PLT接入关键设备EMC特性:电网接入设备是PLT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之一。由于传统高压、中压、低压电网都是针对工频电力信号设计,所有设备的高频特性研究是十分艰巨的。特别是低压电网设备产生的各种高频骚扰有可能直接通过电网与PLT通信信号相互叠加,影响PLC网络运行。

其他技术文件会陆续发表。

2.2 ITU-T

在ITU-T目前的EMC建议中,电力线通信网络和设备应符合K.60 《电信网络电磁干扰限值和测量方法》的要求。K.60规定了从9kHz到3GHz频段通信网络的电磁辐射干扰限值,给出了9kHz到400GHz频段的测量方法,还提供了在通信网络中定位和寻找无线电干扰源的程序和一些解决干扰的措施。

目前ITU-T第五研究组正在加紧研究关于针对PLC修订K.60的问题。欧洲European Broadcasting Union等机构的代表递交文稿建议加严K.60的限值,从而防止PLC对其他广播和通信业务造成干扰,也有代表对此表示反对。各国代表目前正在积极地研究和搜集素材,以便为合理地管制PLC的电磁干扰提供依据。

K.60并没有规定电源端口传导干扰方面的限值,因此对于PLC网络和设备,符合K.60要求并不困难,只要在设计制造时适当采取控制电磁辐射干扰的措施即可。

2.3 CENELEC

CENELEC的TC205/SC205A/WG10(家用及建筑物电子系统技术委员会/电源信号产品标准分委员会/高频发射与抗干扰工作组)和TC210/SC210A(通用EMC标准技术委员会/信息技术设备EMC标准分委员会)负责PLC电磁兼容标准研究工作。其中,SC205A研究物理和MAC层。该工作组的研究发现,当考虑接入网络和室内网络共存的情况时,OSI的传统分层结构将不能满足需求。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CENELEC和ETSI两个标准化组织5个专业机构联合组成了电信网络EMC标准联合工作组(CLC/ETSI JWG)。

2.4 ETSI

ETSI专门成立了PLC研究工作组EP PLC,从2000年开始陆续公开了两个PLC技术规范和9个技术报告。EP PLC主要致力于制定PLC产品和系统的技术规范,已列入ETSI工作计划且与电磁兼容相关的共有如下几项:

TR 102 258(2003-09)LCL回顾与统计分析;

TR 102 259(2003-09)EMI回顾与统计分析;

TR 102 270(2003-12)基本低压分布网络(LVDN)测量数据;

TR 102 324(2004-05)电力线通信系统辐射发射特性与测量方法技术水平;

TR 102 370(2004-11)3MHz~100MHz LVDN 基础测量数据。

3 各国对PLC标准的研究

目前定义了1~30MHz范围内电信网络辐射干扰限值的技术标准共有4个:德国的NB30、英国的MPTl570、美国的FCC Part15以及国际电信联盟于2003年7月推出的ITU-T K.60。其中,由各个国家制定的相关标准如下。

3.1 美国FCC

高速PLC系统符合FCC part 15 定义的载波电流系统。PLC系统通过电力线以传导的方式传输信号,可认为是无意发射源,因此47CFR§15.205的要求对PLC不适用。

通常来讲满足辐射限值的系统可以保护正常工作的系统不受干扰。但是FCC不仅仅强调辐射限值的制定,考虑到不同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过程存在测量不确定度, FCC认为一致性检验过程的制定也同样重要。FCC part15规定的PLC辐射限值见表1。

用途 频率(MHz) 场强 (dBµV/m)

测量距离 (m)

测量带宽 (kHz) 检波器 载波电流系统 1.705-30.0 29.5 30 9 Quasi-peak Class A 30-88 39.1 10 120 Quasi-peak Class B 30-88 40 3 120 Quasi-peak

3.2 德国RegTP

德国RegTP(The Regulating Administration for Telecommunications and Posts of Germany)于1999年1月制定了NB30标准。规定了9kHz~3GHz通信系统辐射干扰限值,包括有线电视、xDSL、PLC等系统。NB30标准的辐射限值见表2。

频率范围(MHz) 场强 (dBµV/m) 测量距离 (m) 测量带宽 检波器 >1 ~ 30 40 – 8.8 * lg10f (MHz) 3 9 kHz Peak >30 ~ 1000 27 3 待定 Peak

3.3 英国

英国于2003年1月针对PLC系统制定了MPT1570规范,规定了9kHz~1.6MHz磁场辐射限值,见表3。该标准规定使用满足IEC CISPR16-1的环天线和接收机进行测量。主要目的是保护广泛使用的广播接收机。

频率范围 场强 (dBµA/m) 测量距离 (m) 测量带宽 检波器 9~150kHz 49-20lgf(kHz) 3 200 Hz Peak 150kHz~1.6MHz -1.5-20lgf(MHz) 1 9 kHz Peak

3.4.其他国家技术要求

部分其他国家技术要求见表4。

澳大利亚 ACA不对525 kHz以上频段进行要求 奥地利 政府部门已经停止PLC试验计划,结论表明PLC在2~30 MHz时引起的干扰不能减小到可接受的程度 芬兰 FICORA年报(2001)根据测量结果,决定只有在PLC技术解决干扰和安全问题后才能商用。在欧洲标准出台前,采用NB30限值 日本 MPHPT决定不给PLC系统增配许可频率。建议继续进行研究如何减小干扰问题

由于FCC对PLC辐射限值制定较松,从而使PLC系统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欧盟一些国家持谨慎发展态度,欧洲各国正在等待欧盟标准的最终制定;BBC等传统广播通信系统出于自我保护的考虑,对PLC系统提出较苛刻的限制要求。

电力测试设备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现状;实验平台;教学手段

作者简介:甘辉霞(1974-),女,湖北公安人,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高级工程师。(湖北 宜昌 443002)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065-02

一、电气工程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已经全面进入微机、网络、智能化时代,构建专业方向综合实验平台,建立模块化、分阶段、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已成为当前国内高校电气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热点和关键问题。[1]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实验室教学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包括: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实验教学平台水平低且功能单一,并且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相互独立,导致传统教学实验手段和内容落后,科研实验室又对学生开放不足,使得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和实际工程脱节,因而对学生吸引力不强,导致学生往往不重视实验课。[2]

2011年11月,三峡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获得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的目的是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现代电力工业发展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自获得该计划以来,学院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相关课程的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为基础构建教学团队,优化资源配置,对传统实验室进行改造,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科研和产学研合作功能,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二、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1.实验平台建设

(1)传统实验平台存在的问题。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传统的实验包括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两部分内容。

1)课程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一般会根据二次原理图完成实验装置的接线,通过对装置加电流、电压信号对装置进行测试,并观察装置动作结果,记录相关的实验数据,以此来验证理论教学中所学的基本原理。就实验本身而言,实验目的比较明确,但因实验内容较少且过程单一,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再加上因平台落后、设备功能有限造成能实际开设的实验内容更少,根本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

2)综合实验室硬件条件与当前电力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其对人才的培养要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以继电保护实验平台为例,差距主要表现在:第一,保护种类较少,不能涵盖整个电力系统。当前只有线路保护、变压器保护,缺少发电机保护、母线保护、断路器保护及配网保护。第二,保护装置落后,元器件还是以电磁型继电器为主,微机线路保护年代久远,与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第三,测试设备及测试手段落后,与工程实际差别较大。目前工程调试中,对现场电气量的模拟均采用继电保护测试仪、信号发生器等完成,而实验教学则主要使用调压器、行灯变、移相器、滑线电阻等,这些设备在测量量程、准确度、精度方面根本达不到要求,从而导致很多实验无法进行。

基于这样的情况,为了适应培养计划的需求,必须对当前的实验平台进行全面的改造,建立与当前电力系统的实际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实验平台。

(2)实验平台建设。以继电保护实验室为例,目前已经建成了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母线、断路器、线路及供配电系统的微机继电保护实验平台,并配置了多套先进的继电保护测试仪,故障采集及分析软件。实验装置的种类、功能大幅度提升,实验教学内容可以覆盖从基础元件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各个层次,为构建模块化、多阶段、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平台基础。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根据主接线的状态选择相应的保护类型,确定保护配置,而且可以依据保护原理自行设计保护类型,计算保护定值,确定参数,并通过实验平台检验动作逻辑及保护动作情况。图1为微机继电保护实验平台。

2.教学内容改革

在新建实验平台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

(1)从课程出发安排教学内容。电气工程的理论课程包括:“继电保护”、“自动装置”、“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分析”等,与此相关的课程实验一般以元件实验为主,同样包括继电保护元件实验、自动装置课程实验、高电压技术实验。

在现有的实验平台上,元件和装置已合为一体,可取消继电保护元件实验室,课程试验可在综合实验室内完成。而经过改造后实验室功能更加完善,实验内容可以涉及到实验原理的各个环节,包括:硬件电路、保护定值修改和固化、元件定值校验、动作特性实验及动作报告故障分析等。这样既可以节省场地和资源,同时又可以制定更加丰富的实验内容,从而改变了以往课程实验内容少、手段单一的缺点。

(2)从实际工程出发安排教学内容。技术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方向根据工程实际和社会需求,全面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整合和优化。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和电力行业需求,设置了以下专业综合实验:微机继电保护综合实验、综合自动化实验、水电仿真实验以及电气设备检测实验。下面以微机继电保护综合实验为例介绍实验内容的安排。

微机继电保护综合实验分为微机保护软件设计实验和微机保护屏体实验。在软件设计实验中,学生可以完成以下实验内容:一是编制保护软件主程序。一般包含三个基本模块:初始化和自检循环模块、保护逻辑判断模块和跳闸处理模块。二是设计数字滤波器。三是微机保护算法实验。完成软件设计并在微机实验平台上运行,可以作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内容。

微机保护屏体实验以发电机微机保护为平台,学生可以完成以下实验内容:一是数据采集系统实验。包括零点漂移检查,电流、电压精度检查,电流、电压变换器线性范围检查。二是保护定值校验及动作特性实验。三是开关量输入软件及硬件回路定义设计。四是开出量输出、跳闸回路及软/硬压板的投/退检查。五是模拟各种保护动作,形象直观的观察保护动作情况,打印并分析故障报告。[3,4]

(3)从学生出发安排教学内容。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实验教学的内容设置及教学方法要适应“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5]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认真组织教案,实验教学的内容公布在学校求索学堂网站上,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实验项目与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问题式和引导式实验教学为主,注重启发引导学生,整个实验只提要求和目标,具体实验的设计、实验前的分析及实验后数据的处理都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在微机变压器保护实验教学中,首先可以提出需要进行的实验项目:一是变压器主保护(变压器差动或零序差动);二是变压器后备保护(复压闭锁过流保护或零序方向过流)。然后,根据所选的试验项目确定实验内容,其中包括:回顾和复习变压器保护的基本原理;熟悉保护回路(交流电流电压回路、输入输出回路);熟练使用继电保护测试仪;在实验平台上实现保护功能;观测动作结果,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实践表明,以学生为主体,推出“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将会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加强,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对理论课程所介绍的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很好地满足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1]

(4)探索实验室开放管理,通过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进入企业见习、实习的机会。目前已与湖北超高压输变电公司宜昌输电公司、宜昌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签订产学研基地合作协议。积极鼓励学院教师与电力企业加强合作交流,及时了解先进的电力技术,依靠行业和企业办学,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依托的互动式产学研结合基地,有力地保证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实验室队伍建设

学院十分重视人才引进和校内人才的稳定和培养。实验室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如引进年轻的博士担任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的负责人,鼓励支持中青年实验人员学习进修提高学历,招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有能力、有事业心的毕业生充实实验队伍等。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就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多方探讨,转变实验教师教学模式,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水平。一个高水平的实验指导教师要能够分析未来社会及其对人才的要求,探索技术应用型人才教育的内涵和实施教育的具体做法,使大学生的成长发展符合时代的需要并善于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实施教学。[6]

三、小结

本文从当前电气工程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当前实验平台进行了改造,经过一学期的试运行和教学,新的平台不仅能满足理论教学需要,与实际工程结合更加紧密,进一步改善学生应用能力以及工程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为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供更好的实验平台。另外,从理论教学、工程实际出发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造和完善,通过产学研合作形式,依靠行业和企业办学,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依托的互动式产学研结合基地,为培养造就适应现代电力工业发展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国初,王海群,刘军.技术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7):108-110.

[2]丁坚勇,饶凌平.加强大学生实验教学,培养电气工程高素质人才[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11-113.

[3]李秀琴,李华.微机继电保护实验教学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4):108-110.

[4]高亮.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M].第二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5]何茂刚.高等学校教学实验室的问题及解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

电力测试设备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故障分析;预防

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通过对电气设备表面温度及其分布的测试、分析和判断,可以准确地发现电气设备运行中的异常和缺陷,尽早发现设备的潜在故障,做到早期预防。应用红外测温成像技术可在远距离、不停电、不接触、不取样、不解体的情况下检测出设备故障引起的异常。下面根据某22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油箱严重发热问题进行分析。

1 22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的故障分析

1.1 CVT红外测温的结果与分析

我局在2010年的迎峰度夏实施方案中,要求在度夏前完成重要变电站设备的红外测温工作。在2O10年3月9日的设备红外测温工作中,发现一个变电站中所采用的220kV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油箱严重发热,最高发热点的温度为133℃。根据我国现行国家标准GB/T7252-2001《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的有关规定,可以明确判断该缺陷为紧急缺陷,必须立即要求中调将该设备停运,进行进一步检查和分析。通过红外成像图测得互感器油箱L01及L02的温度变化情况,见图1;油的气相色谱试验数据见表1。

表1变压器油的气相色谱试验数据

对B相,由表1有:

令a:C2H2浓度/C2H2浓度,则a=10.1/2156-0.0047;

令b=CH4浓度/H2浓度,则b=3568/1603=2.22;

令c=C2H4浓度/C2H6浓度,则C=2156/1290=1.67

(1)利用变压器油的气相色谱分析法的三比值法,对B相电压互感器,则有a<0.1,1≤b<3,1≤c<3,相应编号组合为(0:2:1),根据GB/T7252―2001中的故障类型的判别方法,可判断为300~700℃的过热性故障。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引线夹件螺丝松动或接头焊接不良、涡流引起铜过热、铁芯漏磁、局部短路、层问绝缘不良、铁芯多点接地等原因造成。

(2)利用溶解气体分析解释表分析B相电压互感器,则a<0.1,b>1,1<C<4,根据GB/T7252-2001中的故障类型判别方法,可判断故障情况为T2,即300℃<t~700℃的过热故障。

1.2 CVT的预防性试验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是指对已投入运行的设备按规定的试验条件、试验项目和试验周期所进行的定期检查或试验,以发现运行中的电力设备存在的事故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或电力设备的损坏。它是判断电力设备能否投入运行,并保证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电力设备的预防性试验的各种试验项目,对于反映不同绝缘介质的各种缺陷的特点及灵敏度各有不同,仅根据某一项的试验结果就对设备的运行状况作出评价和判断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必须综合各项试验结果,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比较,并结合各种试验方法的有效性、设备的运行情况及设备的历史情况,才能对被测试设备的缺陷性质作出科学的评判。

根据以上原则,故障后我们对B相电压互感器进行了多项预防性试验。首先进行了高压试验,其中介损和绝缘电阻均未发现问题;接着进行了二次回路直阻试验,发现B相的二次阻尼绕组直流电阻比另外两相明显偏大,初步判断为二次阻尼绕组故障。为了进一步明确故障点,对B相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进行设备解体检查。当检修人员用扳手拧松电磁单元油箱法兰的几颗螺栓后,刺鼻和刺眼的油气从法兰缝隙朝外喷出,明显感到内部聚有很大压力。拆完一圈螺栓,用吊车将电容器单元稍微吊离下节油箱。检修人员用器具把油箱中的油慢慢抽出,当油面低于中压互感器的接线板时,发现剩余绕组的阻尼线圈的接线头与连接线夹短路熔焊断裂。油箱中的油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淡黄色,而变成了像酱油一样的黑褐色。在往外抽油的过程中,油中不断有气体逸出,油中泛起黑褐色的泡沫。当油被全部抽完后,测试人员看到了剩余绕组的阻尼线圈和阻尼电阻外面包的白布带已被烧成黑炭质,用手一抠就有渣子掉下来。油箱内壁沾满了含有炭质的油渍,用手一摸全是黑色。至此,该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的故障已经十分清楚,即剩余绕组的阻尼线圈和阻尼电阻有较大的电流持续流过,导致线圈和电阻发热,从而引起电磁单元箱体内部温度升高。

1.3发热原因分析

现行国家标准GB/T4703―2001《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关于CVT铁磁谐振的规定如下:在电压为0.8U1N、1.01N和1.2U1N,而负荷实际上为零的情况下,互感器的二次端子短路后又突然消除,其二次电压峰值应在0.5s内恢复到与正常值相差大于10%的电压值,所以要求阻尼器能迅速消除谐振。对于瞬变响应的要求如下:在额定电压下互感器的高压端子对接地端子发生短路后,二次输出电压应在额定频率的一个周期内衰减到短路前电压峰值的10%以下。CVT一次侧发生对地短路瞬间,电容器及补偿电抗器贮存的能量需经过负载和变压器回路呈低频振荡和指数衰减。由于产品的等效电容量、二次负载、短路相角及阻尼器的性能对瞬变响应有显著影响,因此在产品参数一定的情况下,要求阻尼器的储能越少越好。

根据上述试验和解体分析,导致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磁单元箱体内部发热的主要发热点位于剩余绕组的阻尼线圈和阻尼电阻,在运行中阻尼电阻器有较大的电流持续流过,导致线圈和电阻发热,从而引起电磁单元箱体内部温度升高。导致阻尼器持续动作的原因为外界电压异常升高(如进行电网操作或发生雷击),瞬间高压损坏阻尼器线圈的匝间或层间绝缘,改变了铁芯速饱的励磁特性,在外界电压恢复正常后,阻尼器仍然有较大的持续电流通过,最后导致阻尼器损坏。

2 CVT互感器的缺陷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是电力系统的薄弱环节,除有以上所述变压器油箱易发热、阻尼器损坏等缺点外,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电压互感器造成的闪络问题较严重,在电网电压闪络中占有相当比例。

(2)互感器的非线性激磁作用,可能产生铁磁谐振,出现过电压,危及电气设备。

(3)互感器铁芯在故障状态下的饱和限制了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动态响应精度;电容分压器输出端和二次设备间需配置一小互感器,以便达到电气隔离,但也限制了频率响应。

(4)绝缘技术要求复杂,输出功率大,体积大而笨重,成本高。

(5)不能适应电力系统二次侧全面数字化要求。

(6)易受电磁干扰。

3 预防和改进措施

由以上分析可见,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在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威胁电气设备和人身安全,急需一些预防和改进措施。

为了预防电压互感器在运行时出现的这种问题,根本办法是严格执行《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建议通过以下的试验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和有效地防止上述故障。

(1)利用红外成像仪,不定期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进行红外成像,观测电磁单元内部是否有异常发热迹象。

(2)利用停电预试时,加强对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中间变压器的检查和维护。试验中,应测中间变压器绕组直阻和绝缘电阻,并检查阻尼器是否完好;阻尼器的直流电阻测量值,与出厂试验报告上的阻尼器电阻值相比,应无明显变化。

4 结语

电力测试设备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发电厂、继电保护、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M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现代电力发展(包括活力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垃圾焚烧发电、沼气发电及其他生物质能源发电)以及现代供配电系统工业的发展、技术革新,用电设备复杂且用电设备剧增、系统电流增大,短路及其他故障可能性增多;同时,继电保护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继电保护装置的结构经历了机电式保护装置、静态继电保护装置、数字式继电保护装置三个发展阶段。继电保护技术必须要满足一致性好,快速断开,高灵敏度,可靠性的要求。而可靠性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是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安全性:要求继电保护在不需要它动作时可靠不动作,即不发生误动。信赖性:要求继电保护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可靠动作,即不拒动,继电保护的误动作和拒动作都会给发电系统带来严重后果,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人身伤亡事故;因此我们在本文中做了继电保护方面的研究。

一、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特点

继电保护属于可修复系统,对其可靠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分析是电力系统进行选取指标、建立模型以及进行可靠性分析的重要前提,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继电保护受到系统运行环境和自身设备运行情况的影响,其灵敏度、可靠度以及系统失效性的具体发生时间具有一定的随机概率性,因此在保护对策制订上具有较高的难度。

发电厂继电保护可靠性所涉及相关制约性因素较多,其建模、指标选取以及计算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从广义来讲,影响发电厂继电保护可靠性相关的因素包括:保护设备、与保护设备相连的通讯电缆、保护定值、一次设备、主线路、后台监控设备以及人为因素等。同时,发电厂继电保护设计、设备配置、电气运行方式、电网实际运行情况都影响着继电保护的动作情况。从保护装置自身分析看,分为硬件、软件、系统冗余、控制程序逻辑等,其中装置软件的运行可靠程度难预测性较大,主要取决于软件系统的输入、输出形式以及软件框架的设计方案等;装置硬件的可靠程度则取决于各组成部件以及电路系统设计的可靠性等方面。

发电厂继电保护系统的失效可以分为拒动失效和误动失效两种,在继电保护可靠性指标的制定时应综合分析这两种失效情况的产生原因以及外在表现因素,其中每种失效又可以大致分为可被检测和不可被检测两类。

二、影晌继电保护可靠性的因素

(一)设备原因:

一次设备及线路老化,故障率增加,使得保护动作次数增加;继电保护装置生产厂家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把好质量关、设备不合格、未经出厂检测或试验;主要表现在:电路板或电子板件抗干扰能力差、保护设备环境影响恶劣等因素;如果,周围空气中存在大量的粉尘或有害气体,环境因数加强继电保护装置的老化速度、导致其性能改变。有害气体腐蚀电路板和接插件,造成继电器触点被氧化,接线端子松动引起接触不良,动作不可靠;晶体管保护装置易受干扰源的影响,如电弧、闪电电路、短路故障等诸多因素,导致发生误动或拒动;互感器质量差,长期运行过程特性发生变化,影响保护效果;或者二次线路长期维护不到位,因接线端子松动、电缆中间断线、电缆线芯接地、设备灰尘严重等原因影响保护效果;继电保护设备落后,同一厂内保护既有电磁型的,也有晶体管的,还有微机的,品种多、型号多、厂家多,参差不齐,使得厂内保护方式不合理和上下级保护配合困难;继电保护整定值计算不准确,上下级保护级差配合不准确。

(二)管理原因

运行维护检修人员、继电保护调试人员的安全意识差技术水平低、经验少、责任心不强发现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差等。缺乏一支过硬的技术队伍;企业内部管理差,外力破坏频发。随着建设改造步伐加快,增加了各种外力破坏电力设施的机率,如一些工人野蛮损坏电缆、运货卡车撞坏电杆等,造成故障频发,保护动作频繁。维护技术人员对厂区安全供电重视不够、对电气维护技术知识接触少、甚至技能差、计划检修少、只要不停电设备就不检修、设备运行多年不检修及相关试验,显然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综保装置、通讯线路、一次设备、主电缆线路、母线等设备应进行相关定值校验及预防性试验等,以保证设备有故障能准确动作,并确保保护不误动。

三、发电厂继电保护运行可靠性增强的措施

(一)提高继电保护的技术水平

1.在系统设计中采用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控制的继电保护系统是今后应用的潮流;综保微机装置适用于多种电压、多种自动化设计模型的变电站、发电站、大型供配电系统,通常由距离保护单元、成套变压器保护单元、线路测控保护单元、电容器保护单元、馈线保护测控单元、电动机保护单元、备自投装置、公共测控单元、辅助装置等器件组成;现代微机测控装置采用32位浮点DSP(120M)和16位高精度AD采样,运算与控制逻辑功能强大;分层分布式结构,多CPU并行处理方式提高可靠性:单元化设计、模块化结构、可扩充性墙;实现有人或无人值守、高度智能、有效运行时间长,可有效的节约人力成本、设备占地面积。在微机继电保护中,软件算法是其核心,软件出错将导致保护装置出现误动或拒动,所以在软件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用户的现场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要大量的制定其软件纠错机制,由于软件内部逻辑复杂,运行环境不断变化,不同的软件失效机制有不同的错误体现,所以要提高软件的可靠性,适量的增加其软件的编码纠错,软件程序锁,冗余校检等技术措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2.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和更加良好的用户体验。在系统的采集和用户体验方面,微机继电保护要拥有良好的人机操作界面,触摸屏,PC等上位机是必备的,尽可能的完善软件,让用户直观非常好,微机系统有良好的自我诊断技术,一旦出现故障或有报警提示信息,方便用户快速确诊故障点,在系统的控制中,逻辑运算要更加深层次的运用,尽可能的提高系统的自动化、智能化,同时要努力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二)提高运行可靠性

1.选择合适的安装地点。减少干扰源,做好保护屏柜外壳接地及控制电缆的屏蔽层接地工作,跳闸出口继电器更换为抗干扰继电器并能承受等值交流电压串入后可靠不动作。

2.微机装置出厂前的相关实验:绝缘耐压、耐湿热、抗震动、抗冲击、抗碰撞性能符合国家GB/T7261-2008标准,绝缘≥20MΩ;把好装置质量的第一道关,提高装置整体质量水平,选用口碑好、故障发生概率低、售后服务好的厂家。

3.通讯接口选择双网通信方式:CAN网、485网、工业以太网,通信速率可整定。

4.电气专业配备专业的保护定值计算人员。计算时要从整个系统考虑,使各级保护整定值准确无误,上下级保护整定值匹配合理、正确,非电量保护投入正确。

5.定期对微机保护屏进行检查、清理、清扫,加强对保护装置的巡检维护、制定巡检维护标准,提高故障处理能力并按继电保护检验规定进行定期定值校验,提高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6.双重化配置保护、通讯网络冗余配置;当主保护因故障需退出运行检查时,确保其辅助保护能正常投入运行并且制定防护措施,制定相应的防CT开路、PT短路及保护误动措施。

(三)做好设备维护及更换

鉴于,设备对发电厂或大型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有着重要的生产意义。工作中,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应对发电厂继电保护装置做到日常巡检及时、定值校验及时、清扫及时、备品备件准备及时、控制逻辑通道定时测试及时。

1.发电厂或大型供配电系统应搞好设备的维护。设备维护是基础性工作,因此发电厂或大型供配电系统应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完善的维护管理团队、专业技术人员专职管理,对微机保护装置专业维护,请供货厂家现场测试设备性能是否满足要求工况,出具相关试验报告,对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

2.要做好设备的更换。发电厂或大型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以及与其相关的一些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设备耗损,设备陈旧等问题。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技术人员及时做好设备停运、准备备品备件、及时更换,保障发电厂或大型供配电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能正常投入运行。

结束语

提高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是保证供电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条件,而继电保护装置的可靠运行会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所以要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善的措施。做为在电厂工作的继电保护工作者更因该提高警惕、提高自身水平、提高责任心,为我们发电厂或大型供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出电气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庄泽宏.电力继电保护的发展及其故障处理方法[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1:127-128.

[2]周怡彤,武昭旭.浅谈继电保护检修及数字化继电保护[J].民营科技,2014,07:82.

电力测试设备报告范文第7篇

新型培训与评价模式创新的背景与目标

背景

目前电网设备试验专业培训与技能评价工作主要是通过集中在室内开展理论授课和在一般基地进行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形式进行,这种模式存在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由于系统被试设备、试验仪器、试验方法种类繁多,试验环境千变万化,一般的基地难以满足所有项目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需要。因此,对传统培训与技能鉴定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一种新型的培训与评价模式并进行实践论证极为必要。

目标

期望通过项目研究,在国际上首创一种新型的试验专业培训与评价模式、管理范本并进行实践论证。通过管理创新首次提出并建立一种基于全员网络培训、在岗技能培训、脱产封闭培训于一体的新型培训与评价工作体系。重点研究新型培训与评价模式建立配套的课件体系开发和管理模式创新,达到可以克服传统培训模式存在的不足,投资成本少、培训效果好的目的。

新型培训与评价模式创新的内涵与做法

创新内容及思路

项目研究与创新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先进培训与评价模式的国际对标专题研究。

(2)“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交互式的试验专业数字仿真、网络实操培训及技能鉴定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

(3)试验专业培训与评价标准化课件体系的设计开发及应用。

(4)试验专业知识库及知识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及应用。

(5)基于全员网络培训、在岗技能培训、脱产封闭培训于一体的新型培训与评价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项目各部分主体创新内容的目的、做法及相关实践与结论

(1)“先进培训与评价模式的国际对标专题研究”的目的、做法及相关结论。

研究目的:本部分研究内容的目的有三方面,一是分析现行培训与评价模式技术手段的有效性,为改革提供思路;二是分析现行培训与评价模式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为创新提供方向;三是与国外先进企业对标,为新型管理模式创新提供思路。

具体做法:分三个部分进行研究,一是对广东电网、广州电网多年来培训与评价的技术手段进行了总结分析;二是系统收集整理了多年来培训与评价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为管理创新提供了指引;三是通过与日本九州电力、韩国三星公司等10多个电网企业对标,梳理了国外先进做法并提出了改革思路与设想。

简要结论:我国相当一部分企业试验专业培训教育工作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虽然各级领导层很重视教育培训,但许多基层单位没有真正把对人的培养尤其是技能培养作为重要业务来抓。培训投入严重不足、培训管理落后、技能评价流于形式等现象严重,无法形成有效地培训与评价工作体系。通过与国际先进企业对标得出了我国供电企业培训与评价工作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培训投入差距大;培训理念上差异较大;培训设施方面差距较大;培训管理方面差距较大;信息化建设方面差距较大;培训及竞技氛围差距较大。

(2)“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交互式的试验专业数字仿真、网络培训与技能鉴定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项目实施目的、做法及实践。

创新目的:期望通过项目研究设计并开发世界上第一个试验专业数字仿真与网络培训系统。运用虚拟现实技术、3D技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构建虚拟真实场景、通过三维动漫形式再现现场试验操作全过程的试验专业实操技能培训与考评系统,扩充后可以用于技能竞赛,达到克服传统培训与评价模式不足,首创一种新型技能培训与评价模式的目的。

具体做法:分四个子项目进行课件开发:一是开发停电预防性试验实操仿真培训系统;二是开发电缆故障测寻实操仿真系统;三是开发电缆振荡波、GIS局放、开关柜局放等新型状态检测技术的实操仿真系统;四是实现上述测试项目实操过程的技能鉴定与评价,在世界上首次实现计算机网络实操培训与技能评价。其功能如下:

①仪器仪表和高压设备仿真。仿真了主要仪器仪表和高压设备的外观和功能及其动态过程,不但可用作培训而且还可作为数字化仪器仪表、设备库使用。

②理论学习培训仿真。对各种高压试验理论知识、试验方法、规程、现场经验等进行平面、动画结合语音解说的形式介绍,形象生动宜于理解。

③实操仿真培训。以三维动漫的形式再现现场测试全过程。对试验前准备、操作过程、安全措施及数据分析等均进行了仿真。可以通过对试验环境、仪器仪表动态特性、被试设备动态特性及试验过程的仿真,真实再现测试全过程,主要功能有:试验环境仿真,可以模拟现场环境,实现气候、温度、湿度显示仿真;辅助用品仿真,如:辅助设备、各种规格导线仿真等;可自动检查所选仪器仪表及其辅助设备是否正确、导线选择和接线是否正确、接线次序是否正确、是否可靠接地、档位选择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否正确放电等;伴生现象仿真,能仿真试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如设备击穿、出现电晕放电的外在现象等,系统还可自动判别安全距离。

④试验专业知识库、案例库开发。将试验专业领域的显性知识、隐性原理、技术导则、人员行为规范与现场经验、事故案例等知识点,通过面向对象的方法表示,形成统一标准层次化知识库,实现对抽象知识的有效固化和存储,并形成实现管理、检索、智能评测等应用功能的知识库系统,累计存入事故、缺陷案例及技术报告数千起。

⑤技能鉴定与评价系统开发。为克服传统技能鉴定模式存在的不足,设计了实战与考评仿真软件。对主要检测技术设计了多套、多种考评方案,包括操作过程、试验数据分析及判断等等。使用者可以在场景中随意漫游,自主操作完成所指定任务,不但可用于技术培训,而且还可用于技能鉴定及比武。实战软件采用游戏形式进行比赛,能自动记分,增加了培训趣味性。

取得的成效:所述的网络培训和鉴定系统,经查新证实为世界上第一套试验专业实操技能培训与鉴定系统,弥补了该领域计算机技能鉴定与考评课件空白,属原创性成果,其优点在于:弥补了原有培训与评价模式的不足,可以很方便的实现电缆故障测寻、带电测试等传统方法难以实现的培训与鉴定,数据及缺陷可以任意设置;可以节省被测试设备、仪器及场地,节省大量成本;能在虚拟环境中对测试技能进行培训、鉴定与考评,全程记录并给出考评结果,实现了实操评价量化考评;打破了技术壁垒,实现了知识信息、现场测试经验等数据信息高度共享。特别有助于培养考评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水平;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与技能考评;避免了人工考试中的一些人为的、因人为原因导致的不公正或偏差大等因素。

(3)“试验专业培训与评价课件体系的设计开发及应用”实施目的、实践做法及结论。

创新目的:一套完整的培训课件体系,一方面需要有与现场一致的实操仿真培训课件,另一方面也需要有系列的标准化理论培训课件,实操培训课件只有在理论培训课件体系作支撑下才能实施。为此,该单位在大量现场案例、事故案例积累基础上自编系列培训教材并通过网络实现共享,为新型培训与评价模式的建立奠定基础。

做法与实践:组织开发六个系列的标准化培训与评价课件体系。

①《高压设备电气试验技能培训教程》专著的出版。该培训教程已于2012年正式出版发行,是国内第一本涵盖所有停电预试、不拆线试验及当今国际最先进的检测技术的技能培训教材。

②《试验专业现场作业危险点分析手册》的开发。组织编写了危险点分析手册,收集整理了大量来自一线的现场作业危险点事件或事故案例,形成了宝贵的技术资料,对指导现场操作和作业具有深远意义。手册分析了15类设备试验的危险点及其控制措施,许多是从一线班组实际经验教训中提炼出来,对实现危险点分析经验共享起到了积极作用。

③《试验专业网络培训与评价试题库》的开发。组织开发了各类考评试题9000多题并实现了网络自我测评与分数统计。由于该单位在多种状态检测技术的集成应用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因此,这一网络培训试题库的规模也是领先的,特别是收录了包括南网超高压局800kV换流变等大量现场事故案例编制的综合判断分析试题和目前最先进带电测试技术现场案例考评试题,对经验共享起到了积极作用。

④《试验专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开发。组织编写了《试验专业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覆盖了几乎所有试验专业测试项目,这也是目前南网系统乃至国内电网企业最为完整的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⑤《试验专业标准化培训PPT课件库》的开发。该单位开发了“标准化培训PPT课件库”,共开发试验专业培训PPT近2500页,涵盖了所有现场试验的作业项目,这也是目前国内电力行业最完整的标准化培训PPT课件库。建立了标准化PPT培训课件库后,不论是那个培训师授课,讲授的知识点都一样,讲授的流程都一样,而且可以随时讲解,无须事前准备课件,节省了大量时间,为标准化的培训打下了基础。

⑥《试验专业实操技能评价系列标准》的开发。该单位组织开发了“试验专业实操技能评价系列标准”,在广泛论证基础上,通过对测量过程关键步骤细化并根据不同步骤重要程度赋予不同分值基础上得到,对每一个步骤正确与否规定了量化扣分标准。该标准对推进技能评价的规范化、标准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4)“试验专业知识库及知识管理平台的设计开发及应用”创新目的、做法。

创新目的:长期以来,多数单位的技术资料处在无序管理状态,相关科研、培训、事故障碍及缺陷资料、经验总结等处在不同人员分散管理状态、往往由于人员流动等导致资料流失,造成后续人员不能及时了解先前积累数据,影响成长速度。为提高资料信息化管理水平,彻底改变各类资料分散管理、不能资源共享现状,也为数字仿真与网络培训系统建立一个核心数字图书馆或知识库,组织开发了“试验专业知识管理平台”。

具体做法:一是开发硬件支持平台,为网络培训及知识管理平台提供硬件支持;二是完全参照科技图书目录索引及企业内部自定目录基础上,开发了一套知识管理平台管理软件,可以方便检索、查找需要的技术资料;三是建立了完整的资料移交、入库管理规章制度,将分散在不同人员手中的资料进行了系统收集,确保重要资料延续性。通过规章制度确保了各类技术资料定期移交并录入知识平台,如外出考察不移交资料不予以报销等。

知识管理平台内容涵盖了试验专业所有核心业务并为进一步扩充为全局性的数字图书馆预留了接口。经过测试,各项功能达到预期目标,录入了大量分散管理和濒临流失的技术资料。对于打破技术壁垒,加快技术人员成长速度起到了积极作用。

(5)“基于全员网络、在岗技能、脱产封闭培训于一体的新型培训与评价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研究目的、做法及实践。

研究目的:一是对可能的培训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实践;二是在实践基础上建立基于全员网络、在岗技能、脱产封闭培训于一体的新型培训与评价模式并进行优化。

具体做法与实践:

①充分利用“全员网络培训与考核系统”。采取有效机制组织、鼓励员工在网络系统学习。该单位认为网络培训特别适合生产工作多、工作时间分散、难以统一集中培训的基层单位。由于不受时间制约,使得不能经常参加集中培训的员工能完成培训积分。

②创新在岗技能培训模式。一是为打破技术人员之间壁垒,共享资源,创新性的实施了月度技术交流会,每月安排5-6个专题和现场问题交流,题目为事故分析、案例分析、先进诊断技术、考察学习体会、标准宣贯等。实践表明,该方法对于迅速提高技术水平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有助于提炼现场经验进而形成贴近实际的培训案例库;二是常态化的开展工作负责人考评和员工普考、技能竞赛,实现工作负责人、班组长能上能下(每年调整一次);三是结合新技术应用安排专项培训班、加大一专多能培训力度等形式开展培训;四是成立了多个专项技术攻关小组,为每个小组制定了明确任务和管理要求;五是常态化开展体验式培训,让员工亲身体验电一电、摔一摔的感觉,自觉做好安全管理;六是为每位新员工安排了一位管理人员、一位班组老员工作为导师并签订师徒合同,实践证明这种双导师制有效满足了新员工多层次的培训需求。

③常态化开展封闭脱岗轮训。一是对于新入职员工,在正式分配后,制定封闭脱岗集中轮训计划,调集最优秀内训师开展集中培训并为新员工编制了应知、应会知识点,让他们较快明白了转正前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二是规定老员工每隔6年脱岗集中轮训1-2周,每年均安排一定时间对老员工参加体验式培训、现场案例培训等脱岗轮训,弥补知识的老化和不足。

成果及其效益分析

通过创新,组织开发了世界上第一套“电气试验与电缆故障测寻仿真与网络培训系统”“新型状态检测技术仿真与网络培训系统”,首创了一种适合成年人特点,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理论与实操相结合,可以满足所有试验项目培训与考评需要,可大规模推广的网络培训系统,创新性的建立了一种“基于全员网络、在岗技能、脱产封闭培训于一体的新型培训与评价管理模式并进行了应用实践。有效克服了试验专业传统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满足了任意试验方法、试验项目技能培训与评价的需要,实实在在的提升了培训效果。

项目成果2011-2012年在广州供电局等单位进行了大规模应用。使用情况表明:开发的仿真系统弥补了普通基地无法实现的部分培训与评价功能,实现了试验业务培训与评价的全覆盖。

项目成果在电力行业,包括电厂、电网企业、用户变电站、高校及科研机构都有重大推广价值。是今后电力行业重点培训模式之一。

电力测试设备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煤质检验;采制样;化验;准确

一、煤质检验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技术问题

1、煤质检验过程包括煤样的采取、制备和分析化验。

1.1煤样的采取:煤质检验流程中第一个环节采样占有整个误差因素的大部分,所以采样是关键性的一个环节。煤炭的粒度和成分都不是严格的均匀分布,所以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商品煤样取样的方法来进行布点,利用统计学方法确定子样的质量和数量,确保总样的代表性意义,煤样必须进行归纳整理,并将相关资料记录归档,对于采样的精密度也应当定期核对。

1.2煤样的制备:煤炭采样量很大,然而往往又具有不均匀性特点。例如商品煤样的子样约有几千克左右, 商品煤样一般为几十或者几百千克, 生产煤样多在五到十吨左右。而煤质分析所需的试样, 根据测试项目的要求, 一般只需100g。煤样采集完成后不能直接进入检验测试, 中间必须有制样及缩分环节。就是在较大的总样量中制备出成分组成和煤样保持相同性质的分析样品。假如原始的煤样性质不能用分析煤样代表, 这时无论分析化验有多精准, 结果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制样也是关系到实验结果是否出现偏差的重要环节。

①收到煤样后, 根据煤样的种类、粒度、含水量、包装类型、收样时间和制样时间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并且对其采取编号处理,在填写煤样的标号标签时,应当写出化验编号、收样制样时间等,并且标注粒度和煤种相关资料。样品在经历加工环节中,样品应当和它相对应的标签一致,坚决避免发生错号、错标、丢失标号等情况。

②制样操作人员开始操作前,必须按照GB/T474-2008的规定进行操作,对制样设备进行检查,确认设备的各项规格和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后才能进行测试作业。

③煤是一种多孔吸湿性的物质,考虑到煤样在不稳定环境中容易发生变质等问题,所以在样品收到之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对其进行加工作业,对于一些需要经过干燥处理的煤样,应当保持干燥温度不超过50℃,以保证煤样的性质不发生变化。

④制样环节应当根据制样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制样作业,在粉碎过程中尽量保证一次性粉碎到所需粒度,避免多次破碎。缩分环节尽可能使用二分器缩分,二分器和缩分机械的缩分装置要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各格槽平行、等宽和畅通。若采用堆锥四分法缩分,使用之前应尽可能把样品充分混合均匀,粒度和缩分质量必须满足国家相关规范标准。

⑤不同品种煤样的制备必须对制样间地面、工具器械进行清理,禁止样品相互混合、污染。

⑥定期进行制样和化验精密度核验和偏倚实验,保证入测煤样的精准度。

二、煤质化验室常见问题

1、煤质实验室仪器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在煤质检验之前,必须对设备仪器进行校准和相关参数检查,确保仪器设备精确、科学,确保实验条件满足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及规范。

②用于成分分析的通用分析仪器应保证其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满足测试方法的要求, 定期进行计量检定、校验和自校, 使其性能指标稳定、可靠。随着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涌现,尽量采用现代化的精密设备和先进的检测技术,对提高检验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③对一些高温加热器械应随时检查,对于温度表和相关测试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定时监测测定温度。

④对于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和修理有一套完整的规范系统,对设备仪器相关购买资料和维护、修理资料进行备案归档,对于设备的进货渠道和维修管理进行严格审查,一旦出现问题及时维修,以避免影响煤质检测工作的进行。

⑤在实验室内部设立完善的操作和审核程序,时刻保证技术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

2、分析化验:

①严格遵守国家标准规范进行专业分析,并且对分析数据进行详细记录,时刻关注检验设备的运行情况。

②按时对设备仪器进行维护和修缮,并对其精确度进行专业校准,尽量减少设备仪器所引起的数据误差。 加强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定期进行专业考核和审核,让技术人员时刻保持高度的警觉心和责任心,坚决避免因为人为因素例如疏忽大意、不负责任等造成的数据误差甚至错误。化验员应对不同煤种的煤质特性有相当了解,在充分了解煤炭特点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更好的测试和保存。

③对于煤炭检测过程中出现的误差因素,例如温度不稳定、压力不均衡等,应当提高对这些因素的重视程度,并且对出现误差的环节进行改进修正,重新测试获取数据,在一些无法避免的误差环节进行多次检测和数据获取,取其平均值以减少误差。操作和样品存储环境必须满足规范,对于煤样进行有序存储和登记入库。

④化验员应当对每天的质检报告进行详细审查然后经过技术员和部门主任的复审后才能上报上级部门,在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的情况下为上级指定相关煤炭价格提供参考,在保证质量管理系统的严谨性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本身的发展和繁荣。

⑤建立完善的网络化操作系统,将数字化操作系统引进测试环节,实现质量控制与管理控制的计算机化,利用现代多媒体设备及计算机相关管理及控制系统,对于质量监控将起到很好的作用,避免人为操作中的失误,同时也会相应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相关资料的保存、归档及日后查阅也大有裨益。

三、煤质检验过程中的管理问题

对煤质检验人员进行严格审查,不符合标准的应当对其进行在职培训,确保每个环节的每一个操作人员都有相应的技术合格证明和上岗证书,要求每个员工具备充足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相关操作技巧和设备维修都有相对应的解决办法,对于测试的原理和操作有科学的认识和经验,对于设备的使用、检查、维护、修理和校准都应当定期进行,对于测验所用试剂的化学性质都应熟练掌握,出现问题能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最科学的解决办法,保证每个在职人员的职业水准和道德操守。

①定时检测监督实验用的化学试剂的规范性及配制用水量、溶液配比度和用量,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测试准备。

②对于设备和仪器的使用和调试、校准也应当进行不定时检查。

③对于样品测试值的比较应当现场进行对比,一旦发现有较大问题就立即进行分析及研究解决。

④对于测试记录和测试内容及相关数据应当客观对待,必须保证相关资料数据的原始完整,严禁私自更改或者更换。

⑤加强实验室内部的规范制度管理,对于煤质的相关检测工作进行详细规划,并有相对应的实践报告和实验总结,对于实验数据进行严格审核和检查,要求工作人员对每一个环节和程序都负责、认真对待,保证化验检测的科学性、高水准性。

四、结语

煤质检验工作需要精湛的操作技术来满足整个程序的技术要求,同时也需要科学、正规的硬性条件,对于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煤质工作相关经验和自身的道德操守都有严格的要求,在检验过程中需要严谨的管理系统来保障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煤质检验过程中只要从可能发生问题的各方面均进行相关防范维护工作,端正自身的态度和准则,就能最大化保证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而让煤质检验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 张凌峰.浅谈煤中的硫及元素硫的测定方案[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4).

[2] 王哲,王梅.我国动力煤产品呈品牌化发展趋势[N].中国质量报,200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