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1篇

目前,政府行政决策的主要问题有:

行政决策系统运作模式不健全

作为行政决策主体的政府及其工作部门通常既是决策的制定者,又是决策的执行者,而各级人大在实际决策中所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身兼两职”、缺乏行政决策的公共权力和非公共权力监控体系等现实情况都不利于形成行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相互制的机制。

追求政绩导致盲目决策和草率决策

在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中,某些决策者由于盲目追求目标,往往只看到决策的积极结果,而忽略乃至漠视决策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如广东亚运会期间免费公交政策,政府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产生的负面效果却是当时决策者未预料到的。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对一些重大决策项目更是不经充分论证就匆匆拍板,导致有的工程投资了几个亿,却在实施过程中半途而废。

行政决策失误的法律责任

追究制度缺失

行政决策失误的责任主体不明确,权力和责任相分离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倡集体决策是民主的体现,但也可能造成集体负责而实质上却无法负责的状况。决策的成败未与决策者个人荣辱得失、升迁降免直接联系,决策失误责任追究不严格,这往往都导致决策者以经验缺乏为理由,不经慎重论证作出决策。

要保证政府行政决策,尤其是重大行政决策合法、科学和民主,减少决策风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必须避免政府行政决策的盲目’性,提高行政决策的效率。

为此,我们建议:建立完善行政决策的风险评估机制,避免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产生失误。

明确界定行政决策风险评估的范围

规定凡涉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发展规划和重大影响的重要政策,涉及公共利益或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重大行政决策及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政务事项,都应列入风险评估范围,具体如:政府重大投资项目、重大公共设施建设、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公用事业价格调整、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等。

详细规定行政决策风险评估的实施

建议通过调查问卷、专家访谈、公众听证会等方式,从公共财政风险、社会稳定风险和环境生态风险三个主要领域详细分析决策的正反面效果,以此作为政府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其中,公共财政风险评估主要考量政府财政的承受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聚焦相关利益群体的生存保障构成因素;环境生态风险评估旨在检测决策是否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行政决策风险评估主要评估的是决策的不可行性,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别由相关政府机关联合专家、专业风险评估机构实施。对于存在一定风险但仍属于可实施范围内的行政决策,应把握好出台时机,提前制定预防应急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将风险防范的责任和措施落实在决策之前,尽可能减少负面影响,避免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引发社会不稳定。

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2篇

当前在GJB9001B标准的实施过程中,风险管理活动起到重要作用。笔者以此作为研究内容,针对性分析了风险管理在GJB9001B标准中的含义。首先指出了风险管理存在的意义,并提出其存在的现状问题,然后指出了其改革、完善的建议,希望文章所提出的观点能够帮助其他学者展开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

GJB9001B标准;风险管理;问题;建议

依据我国2009年出台的GJB9001B标准,即《质管体系要求》,在日常作业过程中要求构建、运行、保持同时维持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承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作业,不过依据目前质管体系运行现状显示,依旧存在部分原因,导致体系正常运行受到影响,其中具备表现力之一的就是风险管理,笔者根据GJB9001B标准体系实施过程,有关开展风险管理措施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为研究主题,构建并提出针对性的想法及建议。

1风险管理在GJB9001B标准中的主要意义

目前对于风险这一名词的理解,在广义方面,将其理解为“部分不包含发生意愿的时间的具体发生概率及最终发生后的综合性度量。”而针对武器装备这一研究项目而言,风险主要指的是在目前额定的金额、发展进度及技术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一种约束力,但在无法实现上述目标的可能性或最终产生的不良后果所展现出的一种综合性的度量。而风险管理在GJB9001B标准中起到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在制造或研究武器装备的过程中,控制武器研制的制作风险到可以接受的范围,这也是GJB9001B标准存在的重要意义,而该标准中也针对性的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具体见7.2.2、8.5.3等条款。

2风险管理活动现状问题分析

目前在风险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在活动展开过程中没有依旧相关规定,同时这也是风险管理真正运行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性分析之后可以了解在该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下述几点:第一,缺乏规范性、计划性的风险管理措施,没有针对性的活动分先评估报告制定;第二,当前没有与订货合同有关的管理标准存在,或是在合同评估的过程中无法对其中现存的风险进行分析及识别;第三,在选择供应方时,缺乏针对性的风险识别能力与风险监管行为。

3针对风险管理问题的建议分析

根据当前风险管理中存在的大量问题,怎样采用较为有效的方法进行武器装备对应的风险控制中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将提出几个具体建议,为相关企业作为参考。

3.1针对武器装备承制使用风险管理的方式这里提到的风险管理不单单是指GJB9001B标准中对应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利益表现的一个侧面反映,是企业在保证效益与信誉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不管单位承制单位本身情况怎样,都应该展开一系列的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分析工作。尤其在目前武器装备开发时间较短,且对应的任务却极为艰巨,风险管理在整个过程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根据当前项目研究过程中的实际要求,第一步需要选择对应的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新技术,同时考虑企业对“三新”的具体接受程度;第二步则是应该注重整个事件进度以及费用之间产生的主要关系。

3.2制定具体的风险管理计划在通过风险评估的方法,对GJB9001B标准提出对应的风险管理要求。并且在该标准之中的7.1注5内已经提出必须建立一个较为详细的风险管理计划,同时针对产品生产中的各个流程开展对应的评估以及分析,进而完成收益上升等要求。(1)设计合理的风险管理计划:本文主要认为装备在开展承制工作的时候,不论是有特别需要的用户还是没有特别需要的用户,遇到复杂的项目就应该设计与之对应的风险管理计划以及风险评价标准,进而获得更加清晰的管理指标,最后得到一个明确的风险应对一级风险监控的具体方法。同时企业还应该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在出现问题以后能第一时间找到负责单位。从简单的产品角度来说,对应的风险管理要求普遍可以记录在各种策划文件内,例如质量计划等。(2)采用具体的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以及风险评价。在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该注重各个项目内部的综合因素,并发现那些潜在风险,认清各个可能会对目标产生影响的不同因素。而最后风险识别的表现形式普遍为风险源清单。风险分析表示的含义则是针对风险源,展开一个详细的研究,进而了解到如果风险发生,那么将产生怎样的后果,尤其还应该注意技术风险对整个项目产生的重要作用。风险分析主要将通过风险分析表的方式表现出来。

3.3构建针对性、高效性的合同评审制度在GJB9001B标准中的7.2.2条款中强调承制企业在实施合同签订过程之前,对相关产品实施针对性的评估,确保其达到要求,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实施一定程度的识别并进行控制。笔者的主要观点为:在整个活动开展过程中,承制企业在签订合同之前,应该对其中的所有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并展开高效的评审工作,保证在合同签订之后,企业能够对其中所有的项目有一定的能力履行保障,确保合同风险在可控制范围之内。而其中所涉及的“合同”主要包括了订货的协议、订单等,即军品承制企业在合同签订之前对该部分内容进行审核、评审,确保自身能够对其风险进行承担。若出现合同风险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情况,在研究评审方案的过程中,严格按照GJB9001B标准实施,实现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维持企业双赢。

4结语

由于国际形势不断转变,我国军品对应的项目也逐渐增多,为使我国军用武器的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同时控制整个过程,进行必要的相关风险管理就变得更加关键。大量武器装备承制单位主要将采用风险管理、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承担以及风险应对等方面来做出具体的应对措施,将风险带来的损害尽可能降到最小,保证整个企业在以后时间中可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于继华,杨琳,杨洋.把握GJB9001B标准精髓促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国防技术基础.2010(04):98.

[2]王稳,王东.基于公司价值视角的企业风险管理有效性检验[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11-112.

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对策措施

在现代化经营模式下,企业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成熟企业管理的标志。因此,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的探讨有其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许多企业的内控管理体系建设还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1.1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缺乏

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是其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会计信息的编制提供了一个道德环境。有研究表明,具有良好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企业,其财务信息的可靠程度要高。然而,由于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较晚,即使时至今日,很多企业仍未充分认识到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1.2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完善的治理结构可以提高治理层对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的参与程度,防止管理者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公司甚至是上市公司也只是在形式上满足了《公司法》的要求,只是按照法律规定形式上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但在实质上依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2.风险评估过程方面的问题

风险评估程序能够帮助企业考虑潜在事项对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企业在进行风险评估时,一定要全面细致,要从可能性和影响两方面对已识别的重大事项进行评估。就风险评估程序而言,我国企业目前还存在一定问题。有的企业没有进行风险评估这一步,而更多的企业则只是将风险评估形式化,没有真正理解风险评估程序对后续程序(如风险应对、控制活动等)的影响,以至于在评估风险时不深入、不全面,对很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竟未引起重视。

3.控制活动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企业虽然对控制活动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相当大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我国企业对控制活动的设计不够科学,有效性还不够;其二,有的企业虽然存在详细有效的控制活动程序,但实际操作时并未按照有关制度规定来执行,建立起来的控制活动仅仅是一堆文件而己。

4.信息系统与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

信息系统和沟通至关重要,是内部控制能顺利运行的保证条件,我国企业存在对信息系统不重视,沟通不通畅等问题会阻碍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或运行没有效率。

5.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5.1内部监督缺乏力度

从理论上看,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二者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缘关系。但在实际中,我国很多企业存在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对内审作用认识不足的问题,这使得内部审计在我国企业中执行起来显得困难重重,以至于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以及对企业风险管理的监督职责未能发挥出来。

5.2会计师事务所不独立

作为外部审计机构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报表审计的时候虽也关注内部控制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但是受到时间、成本等因素的限制其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大多流于形式,无法真正发现内控存在的缺陷和弊端,不能真正地推动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

二、对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

针对国内企业基于内部控制五个要素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以期望来改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目的是希望通过内部控制的改善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1.控制环境方面的建议

1.1加强诚信和道德价值观的宣传

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建设不仅是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也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许多会计舞弊并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人的思想观念的问题,其中主要就是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出了问题。因此,企业要加强诚信建设和道德价值观念的宣传。

1.2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建立科学的独立董事选聘激励机制。一是从独立董事选聘上,可以尝试由董事会提出独立董事的人选,在股东大会上采取累积投票的方式差额选取独立董事。二是在外部监管上,鼓励专业机构对独立董事的声誉进行评价,规范独立董事的行为。

其次,企业应当避免内部人控制。一是建立相关的约束机制,防止决策权、经营权、监督权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而失去相关的制约作用。二是引入利益相关者对经营者的权利进行监督,是否存在过度集中,如果发现情况可以要求监管部门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的发现的问题要求其改正。

最后,要加强内部控制和治理结构上的关联性。如果没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及其与内部控制的有效衔接,即使是有了严密、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也会很难实行、很难取得预期的控制成效。

2.风险评估方面的建议

风险管理理念是一整套共同的信念和态度,它贯穿于从战略制定到日常活动的方方面面,实质上反映在管理者在经营企业过程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上。企业应当培养管理者和各层级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尤其在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环境中。当然,培养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个过程可能需要经历相当长时间的酝酿。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处于关键位置的管理层必须要始终重视风险管理思想,努力将这种思想反映在经营企业的全过程中。

3.控制活动方面的建议

执行力是今天企业强调和重视的。在内控的执行方面,企业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管理者要起到带头作用。其次,要企业员工的积极参与。最后,企业的控制活动还应关注员工的培养和教育,并相应地建立健全员工培训和教育制度。

4.信息系统与沟通方面的建议

信息沟通有自上而下的沟通,自下而上的沟通以及组织之间横向沟通和交叉沟通。传统的组织结构一般强调企业的自上而下的沟通,随着信息系统的应用,组织沟通越来越扁平化,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及时的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自己的工作怎样与他人发生联系,了解相关内部控制的规定,以及自己在内部控制中承担的角色和责任。

5.监督活动方面的建议

5.1组建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

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实现审计监督的组织保证。在审计机构的设置上要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及权威性,尽量与其他职能部门分离,避免行政管理或业务上的往来。同时,审计部门的直接领导者应该具有把审计结论或决定付诸实施的能力。

5.2增强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能力

目前,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外部监督的重要力量。新的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1211号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并要在基础上来出具审计报告。对于内控制度方面发现的问题也要及时向企业管理当局进行反映。就是说,企业通过强化内部控制的建设和监督,有效地组织企业的管理和业务流程,防范风险,进而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由于会计事务所是独立的中介机构,对其的行政管理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来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我国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并不是一项在短期之内就可以完成的任务,需要我们长期而系统地对企业进行管理,同时它也是我国企业向现代化管理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我们在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管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对其不断地总结、修改和完善使企业的经营方向始终向前,只有这样我国的企业才能够在如今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里,永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冯俊 《试论企业内部控制的演变过程及启示》,《时代金融》,2011,30期

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荷载 低组织 公众聚集场所 火灾风险定性评估 安全检查表法

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包括批发商场、零售商场、超市等大型或超大型商品经营场所;具有火灾荷载高或火灾荷载密度大、人员组织无序、环境情况复杂、消防安全管理松散及安全工作任务重等特征;根据公安消防机构的火灾统计数据和典型案例分析,商场市场火灾的发生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发生火灾的原因包括人为原因、电气原因、自然原因和其他原因;火灾危害性大,表现为极易威胁人身安全、形成火势蔓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妨碍灭火救援、产生恶劣社会影响等。

1 火灾风险定性评估的必要性

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其火灾风险性及危害性大,运用定性评估方法,开展火灾风险评估,克服定量评估难以实施的不足,在预防火灾发生、降低火灾风险、保障安全经营、加强安全管理、减少火灾损失等具有积极的作用。其必要性包括:

(1)定性分析该类场所的火灾风险因素,找出存在的火灾隐患,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及建议,提高消防安全防范水平。(2)客观评估该类场所建筑的风险管理水平,针对管理中发现的不足,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促进消防安全管理工作。(3)推动该类场所火灾风险评估工作,针对评估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为相关管理和监督部门提供借鉴。

2 安全检查表法的内涵及步骤

2.1 安全检查表法的内涵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开展火灾风险评估,主要是指参考消防安全有关法律、规范、标准及规程,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系统及其构成的各项指标要素,系统地对一个可能发生火灾的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实施安全检查和火灾危险控制,找出各种火灾危险源,列出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安全检查和消防安全管理。其特征是应用系统论知识,将复杂大系统分割成小系统或更小单元,按系统或单元编制安全检查的项目及要点,以提问方式列成表格,作为安全检查时的指南,对某一对象火灾风险水平或安全现状进行诊断。评估表格中需要将安全检查的内容逐一列出,避免遗漏主要影响因素;具有清晰明了、方法简单、用途广泛、没有限制、易于理解与使用等优点;缺点是只能进行定性分析不能进行定量分析。

2.2 安全检查表法的步骤

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开展火灾风险评估的步骤,通常包括:(1)评估准备。初步确定目标对象和范围,进行现场调查,框定并收集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工程资料及项目概况等资料。(2)资料收集。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范围、适用的法律法规,了解同类项目的管理和火灾事故状况等。(3)风险辨识。根据建设项目的宏观微观环境、生产管理情况和经营特点,分析和辨识潜在的火灾危险因素、有害因素和火灾安全隐患。(4)指标确定。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实际,选择科学合理适用可行的定性评估项目指标。(5)定性评估。根据现场调查,通过资料收集,选择评估指标,进行定性分析,以确定火灾事故可能发生的区域、部位、单元等。(6)对策措施。根据定性评价结论,提出预防或减少火灾危险的技术和管理措施。(7)评估结论。简要列出主要危险因素、有害因素,提出需要重点防控的重要危险部位和项目,提出安全措施及对策,从消防安全管理角度,给出项目符合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结论。

3 安全检查表法评估指标及结论

根据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的特点,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开展项目火灾风险评估,其评估依据,包括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消防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等。安全检查表法的核心,是设计和实施安全检查表。安全检查表必须包括系统或子系统的全部主要检查要点,特别不能忽视那些主要的潜在危险因素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危险源。安全检查表中,应重点列举需要查明的可能导致火灾的不安全因素,采用列表提问方式,以是或否来回答,是表示符合要求,否表示还存在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对于回答否的因素,还应指出不符合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评估工作按由单项目到小系统再到更大的系统,最后到大系统的顺序实施评估。

3.1 评估单元划分

为便于火灾风险评估的进行,有利于提高评估工作的准确性,依据有关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规范及消防技术标准,结合消防安全管理的特点与危险源的类别及分布,划分评估单元。结合项目的消防管理情况,主要对消防系统进行评估,将每个大系统划分为主动防火、被动防火和火灾安全管理三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再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细分更小的子系统。

3.2 评估指标

3.2.1 评估指标选取

(1)被动防火子系统。评估单元细分,细分为环境情况、可燃物品、电气设备、热物体、危险源、明火和吸烟、其他等子系统进行评估。单元指标选取包括:环境情况子系统,细分为建筑布局、平面布置、建筑结构、防火间距、消防车道、建筑火灾荷载、防火防烟分区、垂直和水平防火分隔、消防电梯、疏散通道、安全出口、商铺类型和功能、开口部位等指标。可燃物品子系统,细分为可燃物品种类、物品燃烧性能、可燃物品存储、可燃装修材料、可燃装饰材料等指标。电气设施子系统,细分为用电设施、电气线路、设备自身状态、与可燃物的距离、电源控制箱、保险丝的规格、接地装置等指标。热物体子系统,细分为热表面周围可燃物、电器功率及安装、热废渣处理等指标。危险源子系统,细分为可燃性气体蒸汽泄漏、易燃易爆物扩散、燃料气体控制等指标。明火和吸烟子系统,细分为电焊、气割、炉灶等,以及吸烟区与禁烟区、吸烟区内烟灰缸、禁火区内冒烟物体等指标。其他子系统,细分为地面清洁、可燃废料垃圾存放、室内通风情况、人员了解灭火器材使用、单位动火安全规定、过去有无火灾发生情况等指标。

(2)主动防火子系统。评估单元细分:包括消防设施和消防队子系统;消防设施子系统细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给水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防火门和防火卷帘、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建筑灭火器、消防电源等;消防队子系统包括专职消防队和义务消防队系统。单元指标选取: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子系统,细分为系统布线及供电、火灾探测报警、消防联动控制、火灾应急广播、消防通讯、火灾警报装置、消防电梯、电气火灾监控等评估项目。消防给水系统子系统,细分为天然水源、市政供水、消防水池、消防水箱、气压给水装置、消防水泵及控制装置、室外消防给水、消防水泵接合器等。室内外消火栓系统子系统,细分为消防给水管道、室内外消火栓布置、消火栓箱体外观和组件、启泵按钮、减压装置、消火栓出水压力、最不利点消火栓充实水柱等评估项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子系统,细分为系统设置型式、报警阀组、供水控制阀、压力开关和水力警铃、水流指示器、末端试水装置、供水管网、洒水喷头、系统功能等评估项目。气体灭火系统子系统,细分为系统型式选择、安全要求及控制方式、储存装置和储藏间、启动和输送管网、气体喷嘴、各类阀体、系统控制及信号反馈装置、模拟启动和喷气试验情况等评估项目。泡沫灭火系统子系统,细分为系统选型、泡沫液储罐、泡沫比例混合器、消防泵组、泡沫产生器、泡沫喷头、泡沫消火栓、系统管道和阀门、系统控制、系统试验情况等评估项目。防排烟系统子系统,细分为自然排烟装置、机械防烟系统、机械排烟系统、通风和空气调节装置、各系统功能等评估项目。防火门和防火卷帘子系统,细分为甲、乙、丙级钢质(木质)防火门、常开电动防火门、常闭防火门、防火卷帘等。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子系统,细分为火灾应急照明、疏散指示和安全标志等。建筑灭火器子系统,细分为灭火器配置和选型、灭火器设置和安装、灭火器外观检查、灭火器维修及报废等。消防电源子系统,细分为供电负荷等级、消防专用供电回路及线路敷设、末端切换装置、自备发电设备、应急电源(FEPS)设置及控制等。消防队子系统,细分为专职消防队建设和义务消防队建设评估子系统。

(3)消防安全管理子系统。评估单元细分及评估指标选取:建筑物内部人员子系统细分为人员密度、年龄层次结构和消防安全素质及意识差异等;管理水平子系统分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专职值班制度、建立日常防火巡查且检查记录、严格遵守消防管理规定、易燃易爆危险品管理符合要求、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定期举行、完整配备专业和志愿者消防组织等。

3.2.2 评估表格设计

评估表格包括指标序号、评估单元用项目表示、项目检查内容、检查结果用是或否回答、存在问题简述用备注表示、反映隐患严重程度的隐患项目类别。评估表格中的隐患项目类别的确定,需要根据对项目检查内容进行严格的检查试验后,对于得出检查结果否定的子系统进行仔细分析研究,确定造成子系统检查结果否定的项目其造成消防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到底有多大,它在系统正常运行过程中担负着什么样的角色等,然后判定该项目检查内容的消防安全的隐患项目类别,可划分为严重隐患项(A),重要隐患项(B),一般隐患项(C),判定检查评估合格的隐患项目数为:A=0,且B≤2,且B+C≤5。被动防火子系统、主动防火子系统和消防安全管理子系统的评估表如表:

3.2.3 定性评估结论

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由于其火灾风险性及危害性大,有必要定期开展火灾风险评估。运用安全检查表法,对项目的主动防火系统、被动防火系统和消防安全管理系统进行全面评估,方法简单,容易理解、使用和实施,解决定量评估难以实施的不足,关键是将消防安全系统进行细分,将复杂系统转化为简单系统,选取评估指标,设计评估表格,得出评估结论,找出消防安全隐患,提出消防安全管理建议,对于评估对象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一目了然。定性评估从消防安全管理角度,能够给出符合法律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的结论,包括项目的总体评估情况、各系统存在的否定项,以及需要特别关注的重要否定项,及其反映出来的重大消防安全问题及消防安全隐患,拟采取的消除安全隐患、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针对性措施和建议。对于定性评估中出现的一些不能明确判定隐患类别的否定项,可能造成重大安全隐患的项目,再选择相关的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专门评估。通过火灾风险评估,促进高荷载低组织公众聚集场所降低火灾风险及损失,促进安全管理及经营。

参考文献:

[1]余明高.防火防爆: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2]中国消防协会.建(构)筑物消防员(中级技能):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年.

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5篇

一、班组建设总体情况

2014年班组根据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主要从安全管理、风险评估与控制、工器具管理、生产管理、能力要求与培训等方面来开展,班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1.安全管理方面。即时落实局安全生产方针的传达和信息沟通,通过班务会、安全活动、粘贴的等方式进行传达,使班组成员能够理解掌握并落实局安全生产方针。每周开展至少一次的安全活动,安全活动主要包括日常检修工作、事故事件案例学习,让安全的意识入心入脑。

2.风险评估与控制。作业前组织班组人员对作业过程中的机械危害、物理危害、能源危害、人机功效危害等9个方面进行了风险评估,通过基准风险评估、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和持续的风险评估的方式进行了辨识,并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带电作业班在作业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一起人身事件、事故,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3.工器具管理。(1)按照红河供电局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要求,对带电专业所涉及的工器具进行分类,建立、完善带电作业工器具、常规工器具、特种设备、用电设备、测试设备等台帐,并按时进行检查、维护、按省网公司的《带电作业(绝缘)工器具电气检定试验计划》送检带电作业(绝缘)工器具,及时有效隔离不合格的工器具,从而保证所有带电作业工器具状态良好;

(2)输电带电作业班工器具存在的绝缘工具老化,负荷、强度达不到日益复杂线路的作业要求的问题,不能全部满足红河局输电带电作业可开展的带电作业项目;鉴于此,带电作业班于2014年03月带电作业班申请购置了一批带电作业工器具,于2014年05月交付使用(所购工器具2014年06月和12月的耐压检查试验中均合格);

(3)为解决输电带电作业班组搬迁蒙自后的绝缘工具存放问题,输电管理所已完成带电作业工具库房和带电作业工具备品备件库房的招标及装修工作,已于2014年3月交付使用。

4.生产管理。2014年,为了进一步规范生产过程中的行为,符合生产管理要求。带电班依据《云南电网公司带电作业管理规定(2014年版)》,结合红河供电局2014年带电作业实际情况,回顾修编完善《带电作业基准风险数据库》、《作业准备控制及新增风险评估表》、《现场勘察报告》、《带电作业标准作业卡》、《带电班前班后会记录》、《输电管理所缺陷统计、处理标准记录表》、《带电作业工具使用管理制度》及《带电作业绝缘工具库房管理制度》等,不断完善输电网带电作业管理。在作业过程中,从严、勤、细、实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工作票、作业指导书和风险数据库的风险控制措施,使得风险可控、在控。

5.能力要求与培训。带电作业岗位调整后,输电管理所在全所范围内展开带电作业岗位竞聘,进行技术竞赛,通过理论和实操的比拼,最终择优选拔了一批人员,增强了带电作业班的人员配置。

二、带电作业班班组建设工作亮点

1.截止2014年12月5日输电网完成带电检修作业388次,累计减少停电时间246小时,多供电量4553742.377千瓦时,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2014年08月班组代表红河供电局参加了由云南电网公司主办的2014年“素质杯”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获得了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3.《一种绝缘棘轮扳手》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420014111.3,授权日2014年10月08日,通过输电带电作业人员的认真钻研、改进,发明的一种绝缘棘轮扳手使得带电处理并沟线夹和新建线路压缩型耐张线夹与跳线连接处连接螺栓松动,接头发热风险的工作更加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4.针对现在攀登铁塔过程中,为保障登高安全使用双安全带,作业人员费时费力情况。带电作业班成员结合工作实际情况,自主研发了输电线路简易防坠落装置,从而保证高空作业人员登塔过程中的安全。《输电线路简易防坠落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ZL201320720870.7,授权日2014年04月30日。

5.按照南网公司文件及课件编制要求,认真编制了《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修补导线》、《带电更换耐张塔跳线串整串绝缘子》、《带电更换耐张整串绝缘子》、《带电更换直线塔导线线夹》、《带电更换直线塔导线联板》等电子课件,其中一些电子课件被评委南网公司优秀课件。

三、带电作业班班组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班组部分员工在风险评估与风险数据库的持续改进和针对问题的解决和分析方面较为欠缺。

2.随着电网向超高压、大电网发展,现开展的输电线路带电作业项目均为以前220kV及以下开展的常规项目,希望进一步拓展至500kV线路的带电检修项目,使红河局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向更高电压等级发展。

3.输电带电作业经验交流匮乏,缺乏与其它单位输电带电作业人员交流技术、分享经验机会,创新力度不够。建议省公司适时组织各单位带电作业人员相互交流学习。

四、2015年带电作业班班组建设计划、打算

1.持续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推进班组建设,通过班组精益化管理,作业准军事化管理,做到职责明晰,管理到位,从而强化班组安全管理,扎实开展好红河局带电作业工作;

2.持续加强绝缘工器具的管理工作,并根据带电作业需要,及时提出带电作业工器具需求计划,购置新带电作业工器具,确保带电作业安全,提高带电作业效率;

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6篇

【关键词】化工企业;退役场地;污染调查;镍;风险评估

引言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我国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在用地项目上,由于对土壤污染情况认识不够,在使用过程中污染土壤环境的情况更加突出。许多企业陆续搬出城区或者永久退役,但这些污染企业场址的土壤与地下水在原生产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再开发利用过程中,其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就暴露出来。因此,对于企业退役场地尤其是污染企业退役场地的土地功能变更前,进行环境调查、风险评估、修复与治理的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否则将存在生态健康风险,影响城市环境及其居民的身体健康。

我国东部沿海某县域经济强市,城市化发展同样面临企业退役场地的污染问题。本文将根据环保部最新的退役场地环境调查、监测、风险评估等技术导则和文件标准,就该市某化工厂场地在企业关闭拆迁后,在地块功能转型前开展退役场地的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为该地块功能转型与污染修复方案提供依据。

1 背景概况

1.1 退役场地企业历史概况

某化工厂创建于1973年,具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企业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主要从事井冈霉素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关停前,设计生产井冈霉素60000t/a(折1%纯度),2014年实际生产规模为35000t/a。

1.2 退役场地地质概况

退役场地地处平原地带,为第四纪地质,根据调查,退役场地地下钻孔柱状土层特征情况见下表1:

2 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HJ 25.1-2014)、《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2-2014)和《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6-2004),同时参考《基于高密度采样的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迁移速率》等文献,并考虑退役场地的实际情况(场地使用年限、污染物种类等),确定本次调查的退役场地土壤的采样监测方案。

2.1 监测指标及关注污染物的判别筛选

根据场地污染源判别,确定退役场地监测无特征污染物,只选取pH,镉、铬、汞、砷、铅、铜、锌、镍、总石油烃、含水率等11项目常规指标。

2.2 点位布设

选择网格布点法,布点网格50m×50m,共设置12个土壤监测点位,其中场地10个,场外对照点2个。

2.3 采样方式

采用钻孔桩取样,采样深度确定为5m ,重点关注点位加深至6m。

(1)1#~3#、8#、10#、11~12#点位在土壤层0.0~0.5m、0.5~1.0m、1.5~2.0m、

2.0~2.5m、2.5~3.0m、3.0~4.0m、4.0~5.0m各取一个土壤混合样品;

(2)4#~7#、8#、9#、11~12#点位加深采样,在0.0~3.0m每0.5m采一个样,3.0~6.0m每0.1m采一个样,混合成土壤混合样品。

2.4 结果与讨论

以厂区生产工艺原辅材料及生产过程可能产生、排放的污染物为筛选风险

评估关注污染物的基础;对照导则《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3/T892-2013)附录A中污染物住宅及公用地筛选值,超过筛选值的污染物则列为风险评估的关注污染物;若生产工艺用原辅材料及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排放的污染物在导则附录A中未列出,安全起见直接列为风险评估关注污染物。

根据场地污染源判别,结合监测结果,重金属镍查过风险筛选值,需要进行进一步风险评价分析。

3 风险评估

3.1 暴露评估

根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提供的模型为基础,按照退役场地的实际情况,确定三类暴露途径――经口摄入土壤途径、皮肤摄入土壤途径、吸入土壤颗粒物途径;对于污

染物镍的致癌效应和非致癌效应的暴露评估按照不同的模型和参数进行计算,其中致癌效应模型主要选取HJ 25.3-2014附录A推荐的“A.1”、“A.3”、“A.7”公式,非致癌效应模型主要选取HJ 25.3-2014附录A推荐的“A.2”、“A.6”、“A.8” 公式,模型相关参数均参考HJ 25.3-2014中的推荐值,计算结果见下表4。

3.2 毒性评估

毒性评估主要工作是获取关注污染物的人体致癌及非致癌毒性参数,用于最终风险的计算。我国目前在污染物人体毒性数据的研究方面处于起步阶段,污染物人体健康毒性数据不甚完善,本文毒性参数获取除了参考DB3/T892-2013附录中给出的相关污染物参数外,还主要参考国外IARC等权威数据库资料。

本文在此列举了金属镍的基本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其他风险评估参数取值均为国家导则推荐值。

体的主要途径。吸收羟基镍后可引起急性中毒。人的镍中毒特有症状是皮肤炎、呼吸器官障碍及呼吸道癌。

致突变性:肿瘤性转化:仓鼠胚胎5μmol/L。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158mg/kg(多带用药),胚胎中毒,胎鼠死亡。

致癌性:IARC致癌毒性论:动物为阳性反应。

3.3 风险表征

风险表征主要计算致癌风险和危害商。对非致癌风险采取锋线上的方式进行描述;对潜在的致癌风险,根据污染物的致癌斜率因子及致癌暴露剂量评估受体可能面对的致癌风险。由关注污染物毒性评估可知,重金属镍能致呼吸道癌,致癌风险和危害商风险表征模型分别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 25.3-2014)中的公式(41)~(47)和(48)~(54),模型中的参数主要参考HJ 25.3-2014中的推荐值,计算结果见表6。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根据表6可知,重金属镍在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吸入土壤颗粒物3种暴露途径下总的危害商为1.869E-01,未超过1;吸入土壤颗粒物 致癌风险为6.435E-07,为超过1.0E-06。因此,根据HJ 25.3-2014,该退役场地土壤属于风险可接受的水平,不需要通过修复来控制风险。

4.2 不确定分析与建议

由于土壤污染物分布具有不连续性,而根据导则方法确定的评价采样存在选择性,因此本文确定的关注污染物及其污染程度结果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评价结果只能反应以采样点为代表的整体区块污染及风险情况。

建议在该场地后续开发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污染物,特别是镍的跟踪监测和风险防范,以尽量消除场地的潜在环境风险。

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7篇

建立生物风险评估体系

王国治介绍说,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制品生产与质控,其潜在的风险涉及到菌毒种的保藏运输、生产过程、生产设备设施、动物效力评价、废弃物处理以及生产人员的素质等多方面。在2009年新版GMP中尽管增加了质量风险管理与评估的内容,但其主要是针对制品质量风险进行评估,而忽略了生物安全的风险管理;现有的GMP条款对部分内容做了具体的规定,但缺乏系统性,如:在从业人员疫苗接种条款中要求“根据生产制品的生物安全评估结果,应对生产、维修、检验、动物饲养的操作人员、管理人员接种相应的疫苗并定期体检”,但在生物制品GMP附录中并无相应的生物安全评估规定。缺少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就无法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及风险产生的原因,因此就无法提出风险防范措施来保证安全生产。

王国治建议建立生物风险评估体系,评估内容至少应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制品生产与质控的潜在风险所涉及到的菌毒种的保藏运输、生产过程、生产设备设施、动物效力评价、废弃物处理等方面进行风险识别,并分析其产生原因,提出防范措施以及风险再评价。

明确病原微生物分类标准

2009年新版GMP未对病原微生物的分类进行明确规定,在现行GMP实施中,生物制品菌毒种的分类管理依然采用卫生部早期颁发的《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方法》,将生物制品、菌苗、疫苗生产用各种减毒、弱毒菌种,分类为低致病性的四类菌毒种,而2010年版《中国药典》参考卫生部的《人间病原微生物名录》的分类标准,重新对生物制品生产用菌(毒)种进行了分类,目前,已将生物制品生产菌株中的结核杆菌、肉毒梭菌、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森林脑炎病毒归入第二类,其余灭活疫苗、组分疫苗、类毒素生产用菌(毒)种归为第三类,已经批准的活疫苗与微生态活菌制剂的生产菌株为第四类。王国治认为,这意味着原生产灭活疫苗用的菌毒种的危害级别已经提高,其防护要求也应做相应提高。因而建议进一步对GMP内容进行修订,明确病原微生物分类标准。

建立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王国治表示,GMP是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质量和生产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基本要求,目的是确保持续、稳定地生产出适用于预定用途、符合注册批准或规定要求和质量标准的药品,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药品生产过程中污染、交叉污染以及混淆、差错的风险,但它是以产品质量为中心,对涉及病原微生物生产与质量控制中的生物安全问题未能得以充分体现,其管理体系与文件制定未与国内相关生物安全法规标准相衔接,缺少生物安全的相关规定,如:涉及病原微生物生产企业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生产过程中的个人防护、在操作细则中明确实验操作与使用仪器设备风险步骤与预防措施、意外事故的预案、涉及生物安全的演练、防盗防窃防丢失等生物安保措施、生物安全手册的制定等内容。

“生产企业中涉及病原微生物的从业人员以生产与质量控制的专业人员为主,其对生物安全的知识了解较少,目前的生物安全培训多局限于个人防护,随着国家对生物安全的重视与生物安全研究的不断深入,生物安全管理理念已写入国家新生物安全的标准,并已得到实施。”王国治认为,“若从业人员不在原有普及的基础上进行更新,将无法适应新标准的要求。”

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范文第8篇

内部审计模式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账项基础审计(以会计报表中各项目的审计为基础)、制度基础审计(以内部控制为导向)、风险导向审计。其中,风险导向审计是在前两个阶段审计模式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它经历了由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转变。2006年,财政部在借鉴国际审计准则的基础上,颁布了48项新审计准则,全面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思想和方法。

虽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改革了过去单纯以财务报告为核心的审计方法,强调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相对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而言,具有显著的优势。但随着社会经济变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的业务越来越复杂,审计环境也越来越琢磨不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而着力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完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并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之路,对于我国审计技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及本质

所谓风险导向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进行判断、评估,确定剩余风险,并执行追加审计程序将剩余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根据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的不同,又可以具体划分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前者以企业的内部控制为审计起点,又称内控导向审计;后者则以企业的经营风险为导向,将重大错报风险与企业经营风险紧密联系起来,控制风险并重。

具体而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全过程都以重大错报风险的分析、识别和评估为主线,通过对企业经营风险的综合评估来确定财务报表的剩余风险,并进一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进而对企业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进行最终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因此,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不再局限于会计系统和传统的内部控制系统,能够有效对付管理舞弊,并合理分配审计资源,节约审计成本,从而在合理保证审计效果的同时提高审计效率。可以说它是符合当前经济不确定性和企业不断提高的审计期望的要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区别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都属于风险导向审计,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上改进、发展而来的。具体而言,由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直接从固有风险评估入手,只注重对报表的评价,忽视了经营环境风险,无法真正降低风险,对发表审计意见也难以形成正确支持。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企业经营风险为导向,全面、动态地考虑了风险因素。因此,注册会计师不仅能全面、深入地认识企业经营状况,掌握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风险点和风险领域,从而对风险因素进行准确、科学、全面的评估,又不脱离环境和报表。

而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审计导向、审计重心、审计风险模型、技术手段以及风险评估程序等方面(见表1)。

表1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比较

总之,传统风险导向审计虽已开始考虑企业经营风险,但处理极为简化,并未跳出内部控制导向审计的基本思路。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将审计风险评估贯穿于审计全过程,并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系统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到注册会计师可接受的水平。

四、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审计理念、技术手段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更加符合审计实际,有利于实现审计效率的有效配置,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但随着现代业务的复杂化、审计环境也越来越琢磨不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1.风险评估程序形式化严重,难以鉴别内控弱点。

我国由2006年正式确立风险导向审计以来,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国内大所”和“四大”的效率有所提升,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审计程序僵化、评估形式化等缺陷。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执行过程中由于成本压力、时间限制及部分会计师经验不足等问题,仅注重增加审计中的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内容,而审计结果则多依赖于实质性测试,导致风险评估程序流于形式,难以对审计效率和效果产生实质性的重大影响。

2.高素质审计人才欠缺,胜任能力不足。

要正确评估企业的经营风险,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必须具备深厚的会计、审计类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掌握相应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还必须对相关行业及企业经营状况,如企业战略、经营目标、内外部环境(行业状况、监管环境等)、业绩衡量和评价、内部控制等有深入了解;同时,应熟悉一些常用的分析软件和工具(数理统计方法等)。唯有如此,注册会计师才能准确地识别出财务报表上的重大错报风险。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审计师虽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多局限于审计和会计领域,企业管理和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还十分欠缺。因此,高素质、高层次审计人才的欠缺,就必然限制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

3.成本与效益配比性差。

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一方面需要加大审计过程中的关注范围、程度,导致审计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增加;另一方面,风险导向审计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审计人员转换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技能的培训等方面,也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和时间。但处于同行业竞争的考虑,审计费用未必会相应增加,致使成本与效益配比不协调,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形成巨大的压力,甚至以审计程序的减少和审计质量的牺牲来平衡。

4.信息系统建设不足,缺乏强大的数据库支撑。

实施风险导向审计,要求注册会计师充分了解企业内外部环境,包括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内部流程、企业战略、内部控制和业绩衡量比较等方面,才能针对不同的风险领域设计个性化的审计程序。因此,就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数据库和信息系统,以满足风险评估的需要。然而,我国许多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系统建设还十分薄弱,缺乏对行业风险和企业经营风险相关数据的系统把控,致使审计风险偏高。

5.不恰当地使用风险控制程序,可能增大审计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的精髓在于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及风险的观察、分析和评估来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但当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改变或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而注册会计师不能及时发现;或由于风险导向审计得出错误的风险评估结果,而减少实质性测试程序时,便会导致审计测试不充分,难以正确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反而大大增加了审计风险。

五、对策建议

针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目前环境中所出现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解决,以促进其在我国更广泛和深入的发展。

1.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教育,提高素质和基础胜任能力。

一是,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由行业协会主导,定期培训,加强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和职业行为规范建设,时刻保持职业谨慎态度,拒绝出具虚假报告。二是,加强注册会计师胜任力培养。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注重风险导向审计下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培养,通过系统的培训、学习、交流等培养注册会计师明确的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注重风险导向审计流程、操作规范、易导致失败的关键点等的分析,全面提高审计能力。而注册会计师也应当在具体审计实践中积极吸取经验、教训,不断学习、总结,提高自身胜任力。

2.加强风险导向审计的信息系统建设。

风险导向审计信息系统的建设应由行业协会牵头,会计师事务所主导,分行业收集、整理现有审计资料,包括不同行业的基本审计风险点、代表性审计案例等,并进行分类提炼、存储,从而形成“审计风险资源库”。在实际审计,注册会计师就需要根据这些数据库资源,对相应的高风险点予以高度关注,准确把控,并及时更新、完善和丰富数据库资源,形成完整的客户分类服务体系。

3.改进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高素质审计人才。

根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注册会计师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应当积极探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的改进,通过培训、交流等形式增强审计人员相关行业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包括战略管理、经营风险等)、数理统计知识等,培养一支专业知识过硬、综合素质和操作能力强的审计队伍。同时,还应注重整个审计队伍的结构优化,改变单一的财会型人才结构,适当聘用一些法律、工程技术等非财会专业人才。

4.继续推行法律体系的演进与变革,完善准则体系。

一方面,应根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国审计实际,适时修改一些不合时宜的法律法规,强化注册会计师法律风险意识,加大追责和处罚力度;另一方面,完善审计准则体系,加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准则后续教育,以有效约束注册会计师行为。

六、结语